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是一种融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的集成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它是以作业作为成本的中心,融合了作业管理的先进管理思想。同时,作业成本法把产品消耗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同对待,成本的计算范围增大,从而使得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精确。为企业改善经营过程、资源的决策、产品的定价提供完善的信息,从而控制企业物流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了的目的。
一、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物流成本的产品消耗分散在许多的费用成本项目上,有直接的成本消耗,也有间接地成本消耗,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很难准确计算出企业物流的实际成本。传统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不足。
1.物流成本核算不完整
在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中,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是为了完成企业财务决算报告,核算的项目主要是企业委托外部运输以及向仓库支付的仓储费等传统物流费用,而对于其它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以及固定资产税等已消费的隐藏物流成本,进行统一的计算,记录在企业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当中。这样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能为物流成本的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企业很难掌握物流所消耗的实际成本。
2.物流成本信息提供存在差异
在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各个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存在差异,没有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对比,这会导致物流成本信息的统计发生错误。另外,在物流活动中,属于物流成本消耗和非物流成本消耗的界限还不清楚,这也会导致物流成本的计算出现错误。
3.物流成本核算的责任不够明确
在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财务会计没有物流的单独项目,所有的成本都在费用一栏,物流成本管理很难对物流成本所产生的详细费用进行分析和计算。许多销售残留的产品、进货过量、产品的紧急输送等所产生的费用都计算在物流成本的保管费用当中,这也使得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得到增加。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利用作业成本法物流作业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计算出准确的物流成本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计算物流成本信息的关键,是运用物流成本信息使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物流成本信息,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控制物流的成本。企业可以对物流成本进行作业分析,从物流的单项作业、作业系统的价值以及作业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企业可以根据物流系统的组织结构,将企业物流的每个过程划分到不同的责任中心;然后依据物流成本的预算,编制物流责任预算明确每个组织的权力和责任。在核算完成后,找出物流成本预算与最终核算存在的费用差距。分析物流作业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责任单位,再将信息反馈到物流成本管理当中,改进物流过程中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增值的作业,降低物流作业的成本。
2.使用作业成本法对客户盈利性做出分析
随着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者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对物流的服务要求也不相同,物流服务对物流服务赢利能力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企业要重视企业物流服务的盈利能力分析,使用作业成本法,根据消费者的具体要求的物流作业集合计算相应的服务成本,分析客户的盈利能力,核算商业产品的价格。这样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这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从作业的角度计算出对应的物流业务成本。此外,在物流业务中,许多无用的作业和低效的作业都需要剔除或者进行改进。企业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分析与管理物流成本,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合理的改进。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大多还停留在成本的核算阶段,没有利用物流成本的信息,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法。对于物流的成本管理,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分析与管理方法。作业成本分析是以作业作为成本的中心,融合了作业管理的先进管理思想,成本的计算范围大,计算出来的信息也更加精确,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小龙,朱文贵,张显东.ABC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2,15(6):14-15.
篇2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
双胞胎集团成立于 2003 年,是一家专业生产猪饲料的大型农牧企业集团。从 2007 年开始,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以每年 100 万吨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 年、2011 年连续两年猪饲料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009年实现产销量25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2010年产销量3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2011 年实现销售收入 176 亿元。
一、双胞胎集团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物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双胞胎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存在问题。首先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全,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没有协调,使得供应分布体系不完整,并且相关管理者也没有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性,企业的物流设施也不完善。其次没有高效的物流团队也是双胞胎公司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使得其在货物运输方面时间大大增加,并且提高了货物周转过程中的成本和损失。第三信息管理系统的老化使得其不能形成物流一体化,不能最大化提高供应链的利益。
(二)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早期双胞胎公司使用的是传统的分销渠道虽然能在一定方面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是对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以及及时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这些要求都不能满足,这样使得其产品弹性过小,并且公司不够了解客户的潜在需要,不能及时得到客户的反馈信息,这样就没法提升产品价值,降低成本。
(三)生产制造环节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个供应链销售和生产必须是同步的。而且大多数传统企业都是根据预测而不是订单进行生产。由于双胞胎企业是猪饲料生产企业,用水方面有很大问题,制粒方面用水过度使得其生产制造环节成本大大增加,如果双胞胎企业想要在生产制造环节有效的节约成本,就必须对制粒环节乃至全面环节进行缩水控制。
二、双胞胎集团全面降低成本的措施
(一)供应链物流成本分析
通过对物流成本的分析,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1.建立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这一点对于供应链是特别容易实现的,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通过协调,最终实现点对点供应分布体系.沃尔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创始人沃尔顿说:“获得供应链的关键总是比对手更高效地控制成本。”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保持最大的销量和库存周转成本低的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
2.采用物流外包的形式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高效的物流配送的专业物流团队是对企业的要求,如果建立专业的物流团队使得企业开支太大,没有什么能比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更好的办法了,即可大大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又降低货物周转过程中成本和损失,这样的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行业。如果能成为供应链中企业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可以实现零库存,甚至将下游的供应商作为他们的“仓库”。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使各种物流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通过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第三方面,物流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整个供应链中各企业形成的供应链总成本。
(二)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
在传统的分销渠道当中,产品达到目标市场是通过运输和储存。但是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方便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要求生产者必须能够对要求的原材料及时采购,生产并及时的将产品送到所需要的客户手里。这意味着销售渠道必须能够更短时间的交货,并具有相应的运输能力,使产品具有更大的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并优化自己的销售系统。然后,对供应链的管理团队的形成,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关键客户和员工。因为顾客的反馈信息是无价的,它有助于提升产品的价值,并降低成本。
(三)生产制造环节成本管理
双胞胎集团针对自身的生产过程首先确立了生产工厂全环节缩水控制的总目标,再利用公司总部数十个饲料工厂的先进管理经验总结开发出高效率的模范工厂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制造环节各生产链进行生产效率的管理从而达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
制粒过程缩水分析:制粒过程的缩水可能由制粒机设置及制粒过程时间设置不对,蒸汽动力标准不符,锅炉压力,环模设计不好等引起。
通过对双胞胎公司产品制定标准以及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供应链物流环节,销售环节以及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进行管理,才能使双胞胎企业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更上一层楼。企业的发展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我相信只有管理好供应链的成本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秉祥、许丽.《供应链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当代财经,2005.(5).
[2] 王淑云、李艳丽、李振杰.《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与对策》[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9.
[3] 张晟义、张卫东.《供应链管理:21 世纪的农业产业化竞争利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
[4] 黎昱.《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南大学,2003.(6).
篇3
关键词 铁路货运 现代物流 转型 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市场竞争力愈演愈烈。我国传统铁路运输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如何转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其中现代物流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货物运输、货物存储、货物包装、货物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多个环节共同组合起来的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铁路货物运输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向现代物流靠拢,以适应当前时展的需求,不仅能促进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还能有效拓展铁路运输市场。传统货物运输逐步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对推进铁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分析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难以全面实现“门对门”的物流服务
传统铁路货运在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全程实现“门对门”的物流服务。许多大客户通常会使用自身车辆或者租赁车辆以及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等,从而实现“门到站”或者“站到门”的运输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而铁路在“门对门”物流服务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传统铁路涉及的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相对较少,并且物流供应链各服务环节处于相对脱离的状态,铁路物流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铁路在零散百货所做的“门到站”以及“站到门”的增值服务无法真正形成系统经济规模优势,铁路运输的货物大多数是普通货物,而且在高端物流服务以及高附加值服务上涉及相对较少。
(二)信息共享性和传输性差
目前铁路货运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共享性差与信息传输障碍等问题,无法完全实现铁路货物信息的全面追踪。再加上铁路物流在现代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许多货物运输信息传输部门形同虚设。
(三)综合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铁路行业长期处于国铁垄断经营的局面,铁路货运营销理念较为落后,而且货运营销机制与手段都不够健全,难以短期内形成系统的经济效应的市场营销机制,对铁路物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铁路货运的物流管理理念与市场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等多方面都与现代物流有很大的差距,更无法和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相比较,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群众对物流增值服务的基本需求,在速度和价格以及灵活度等方面都比其他竞争对手差,铁路货运服务总体质量水平相对较低。
二、推进铁路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
(一)构建现代化物理管理理念
为了推动铁路货运的快速发展应当结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铁路货运应当积极汲取先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更新物流管理和发展理念,拓宽铁路货运市场,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进铁路货运市场的发展。铁路货运应当向现代物流发展靠拢,坚持以现代物流理念作为管理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挖掘铁路货运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开展营运业务,全面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不断开拓铁路货运市场和增加铁路货运业务,结合市场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提升铁路货运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铁路货物运输体系和机制
根据铁路货运组织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货运物流赔偿体系和机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体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此外还要提升货物运输列车行驶速度,建立健全快速运输体系和机制。由于传统铁路运输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机制的影响,所以铁路货运和现代物流市场基本需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并且铁路运输列车行驶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客户时间上的基本需求。所以在铁路货运发展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营运列车组织,不断加快运输货物的列车的行驶速度,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从而满足铁路现代化物流型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建立货物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传统铁路货物运输信息共享性和传输性相对较差,而现代物流发展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货物采购、货物运输、货物仓储等其他货物运输环节连接起来,从而构成完成而系统的物流供应链。铁路货运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结合市场的发展方向,重点提升货物运输基本效率并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完善铁路货运管理,构建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来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运输管理系统、货物定位追踪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多方面功能的系统软件,构建铁路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全面实现货物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对货物物流环节的定位追踪和信息传输,让客户能够直接在信息平台查询到货物的运输状态,从而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
(四)结合客户需求开发新型产品,构建合理的价格体系
随着物流市场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铁路货运部门需要结合市场个性化需求来开发出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以提升物流市场竞争力。一是增加产品类型和产品服务,并开展“门到门”“站到站”等多种物流产品及服务。二是增强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开行集装箱铁海快运和公铁联运等多种产品。三是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地域特点,开行特快班列和大宗货物直达运输等多种物流产品,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推动铁路物流市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现代物流运输价格和市场价格制定合适的价格机制,充分运用可用资源为客户谋取更大的利益。根据营运货物类型和品牌来构建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保障客户的基本权益。
三、结语
铁路货运在向现代化物流方向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平台,结合市场发展方向和客户需求开行更多的服务或产品,从而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从多方面提升铁路企业的形象。
(作者单位为青藏铁路公司拉萨车务段)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突出问题;解决路径
1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落后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亟须提高。虽然大部分企业都会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但是他们对物流管理部门的职能却是认识不足,只是去简单地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统一协调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非常低,有的还存在企业内部管理脱节情况,能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去思考物流管理问题的更少。
1.2 企业物流配送效率低虽然当前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物流配送的重要性,也逐步形成了物流建设的网络化布局,同时构建了跨区域的物流配送体系,有的企业也正在加大扩张的力度和步伐,以抢占市场先机。但是,目前的企业对物流系统投入明显不足,企业物流配送能力和效率非常低,这也直接阻碍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经验,比如,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也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换系统。但是目前的物流管理在信息的利用上,很多企业家做得还不够,到目前为止,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广泛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海战术”,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差错率也非常高。另外,在交易信息的分析方面,没有能充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这也严重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路径探析
2.1 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培育企业现代物流意识和理念
企业物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指引,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物流产业政策和相关制度,以促进企业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实行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加大对薄弱物流的投入力度,还应该积极加强物流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尽力使全国的物流标准化达到新水平。
2.2 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有效提高物流效率
可以说,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当前的物流体制造成的物流基础平台分家。所以,目前必须要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物流发展模型,积极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为企业自身服务,从而逐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2.3 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企业运营的网络化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作业模式,有效拓展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运作新体系,其中,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对企业各个物流管理层面进行了有效重新整合,这样能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原来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成为整个企业的共享资源,改变了企业各个物流部门独立和信息过于分散的旧管理模式。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149-03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是供需方之外的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模式,又称外包物流、契约物流或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即企业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利用专业物流公司提高物流质量并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专注于核心业务,形成并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被视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但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难以满足经济生活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强大挑战。为此,本文拟从市场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存在问题及对策
有需求才有供求,只有稳定、充足、理性的市场需求才能推动第三方物流良性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尽管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热门话题,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的大力追捧,但其服务对象仍主要局限于外资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的客户主要有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等。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也显示,商业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完成的业务仅占17%;生产企业只有19%的原材料采购和31%的成品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完成。而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而尚未使用的企业中也有较高比例表示已积极考虑使用。
受传统经济体制和经营观念的影响,中国企业习惯于自办物流,对物流外包缺乏了解和足够的重视,导致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首先,中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普遍形成了自己完成采购和销售运输的模式,多数企业拥有较完备的物流设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后,已有运输能力严重阻碍了企业寻求高效率、专业化物流的积极性,限制了对高效率、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其次,传统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经营观念使企业不愿意外包物流业务。这部分企业普遍认为,利用自有物流不仅可以不用直接付费,还可以分流员工、节约成本费用,甚至通过承担外来业务获得一定利润。最后,中国尚未建立起社会化的信用信息体系,使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因担心风险而迟疑不前。如因对物流行业缺乏了解,担心物流企业介入采购、生产、分销、配送、仓储等环节后,或泄露商业秘密,或物流失控,从而加大企业运营的风险。
针对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几方面着手解决。首先,通过各种宣传工作,深化国内企业、尤其是传统大中型国有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了解,促使其物流观念的转变。宣传工作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物流协会和物流企业共同完成。一方面,通过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观念。如使企业接受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审视自己经营实际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在明确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尝试将物流业务外包。另一方面,通过宣传使企业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方式、优点及特点,培养企业对专业物流公司的信心与兴趣,尤其是正确看待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改变物流外包就是将企业利润让渡给物流企业的错误认识。其次,强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规范其运营。从目前情况看,物流企业缺少规范和引导,从而导致信用低下、服务质量不佳,也是物流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政府主管部门和物流行业协会均有责任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改善其市场形象,扩大其市场需求。最后,加强物流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市场需求。和国外相比,中国普遍存在企业缺乏信用意识、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对信用违规行为缺乏惩治机制的现象。这不仅加大了物流服务需求双方的交易成本,使企业在考虑物流方式时囿于风险而被迫放弃质高价低的3PL。从目前情况看,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更具可行性的做法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如开发标准化的信息读取装置和货物追踪系统等,在明晰责任的基础上强化惩罚制度,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另外,需方企业也可以依据可行性原则,对物流业务外包确定一个渐进的方案,如初期选择自己较了解的、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且只将物流业务的一部分外包,在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外包范围,并让物流企业更深层次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从而既提高了物流外包的可行性,又降低了外包的风险。
二、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进步,但与经济生活的需求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下述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在一定范围内,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数量成反比,所以,物流企业规模越大,其运行成本则越低。除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中国物流企业大多数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以致企业规模过小。2003的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259人,美国为432人;200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3%左右。虽然近年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物力企业,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广州宝供物流等,但总体来看,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局限了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和服务范围,并最终导致服务成本高、服务质量差的后果。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挑战,就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如,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物流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物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使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集团;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等,限制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引导已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转让股份等组建大中型物流企业;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国内主要物流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等。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应通过一切合理合法的措施扩大经营规模。如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型扩大再生产基础上,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或者凭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在的高额回报吸引国内外巨额资金进入,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
2.服务功能单一,缺少增值服务。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等。另据调查表明,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39%直接或间接地为客户提供合同制造服务,有67%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包括客户存货融资、应收款融资、资本设备融资等等;有44%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采购服务,包括办公用品和资本货物、生产物料、包装材料、存货采购和供应商选择管理等。对比显示,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发掘“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既开拓了市场,又获得了丰富的利润,而中国物流企业的服务由于仍局限于传统业务范围,在业务量和利润率等方面都难以取得好的业绩。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观念落后、实力不足,是形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现代物流和传统运输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企业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且是与客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其服务不仅是客户运输业务的外延,更是客户普遍意义上的经营活动的外延。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改变其观念。首先是改变客户观念,确立战略型客户关系。传统模式下,运输业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甚至是一次性买卖,因此,双方关系较为被动、短暂和淡漠,加之物流企业观念落后,因此主动提供增值服务的可能性很小。战略型客户关系要求企业以长远合作为目标,主动把客户的生存发展与自身发展相关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己任,按客户需求完善服务、增加或调整服务。战略客户关系的确立不仅能使企业正确看待客户联系,赢得稳定型客户,还能促使企业自觉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其次,物流企业不能仅仅关注物流业务,还必须主动了解客户经营的方方面面,在适度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不同行业,其物流需求不同,如汽车制造业日益看重通过“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水平,服装行业更重要缩短生产周期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流行趋势,家电行业则关注降低物流成本以确保盈利。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拓展和延伸物流功能,通过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运作,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一体化和全程化的服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不仅能充分客户需求,同时还强化了服务的不可替代性,这对稳定客户和赢利均至关重要。
3.物流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中国长期以来的“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使物流企业在硬件等方面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难以发挥第三方物流凭借其现代化设备满足客户需求的主要优势,并直接导致了服务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的严重后果。上述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资金对物流行业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明显不足。中国物资流通基本建设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2.67%,低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二是物流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和货场等传统设备,但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保有量较低;部分大型物流企业虽拥有全自动立体仓库,但多数设计水平低且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等。三是中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网络硬件设施不足,直接影响了物流行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调查显示,仅39%的物流企业有信息系统,且功能不完善,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库存定位和货品分拣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从而难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和交换,影响了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
对此,物流企业应依据企业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在国内外先进的物流设备中进行选择,逐步实现设备的现代化。同时,鉴于多数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物流企业可通过协议方式联合采购设备,实现设备共享。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企业要有超前意识,在扩展增值业务的同时推动信息网络的建设,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与客户和其他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通过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此外,政府也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推动物流行业的设备更新,如推动与国外制造企业的合作、提供低息的采购贷款、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展物流设备的租赁业务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和装备的通用标准制定;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环境保护责任法等;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等。
第三方物流在中国虽已经历了十余年发展,但其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充分认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不仅有利于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将促使企业将物流外包从而加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但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和历史原因形成的种种束缚,使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各方的努力,也需要在理性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谋求长期的、稳妥的、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徐熹.中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4).
[2]潘福,林王卓.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冯文龙.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4]公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8,(8).
[5]张彤.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百科,2005,(6).
[6]梁婵卓.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09,(8).
篇6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优化 管理 企业
■一、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概况
我国现代供应链管理正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与欧美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相比,我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着明显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已不仅表现在资金、技术上,更多地表现在知识和观念上。目前,在我国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引进、学习和研究阶段。很多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学术著作只是对国外供应链管理知识的简单介绍,缺乏把国外经验、理论与我国企业目前实际现状相结合的理论。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通,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得不到重视,导致对物流业投资少,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分布分散,装备落后,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低,多为人工机械化操作,从事物流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供应链管理发展缓慢;由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操作水平低,人工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普遍存在,因此一些企业不愿使用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而愿使用具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人,这些人学历普遍低,所积累的是在传统运作模式下的经验,缺乏对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整体把握,加之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即使企业投入资金建设信息平台,多数员工也无法胜任。
2、管理体制问题
供应链管理本身是一体化的工程,须解决铁路、公路、港口之间的衔接问题。但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分为若干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待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得供应链不能很好的建立,无法实施链条式管理。
3、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促使供应链高度一体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标识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已建立供应链物流标识体系中,除《商品条码》应用较好外,《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的应用的程度和应用的正确率都还很低。同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设备设施不标准,托盘等物流设备的尺寸各不相同,造成运输、仓储、搬运等环节的脱节。
■三、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优化
1、转变观念,重视供应链管理
传统观念固然异常顽固,但是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一步骤是更新陈旧的观念。要利用外部环境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提高企业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符合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物流,使人们对物流的认识逐步提高。
2、组建专门机构,建立统一标准
在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深入的今天,要实现现代化物流,实施供应链管理,要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管理与物流相关事务的部门,这就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标准。如条码标准,可由国家先制定出统一的标准,然后在各行业大力推广,并通过零售业的使用促进制造业对条码的重视和利用,从而使制造企业主动解决产品的条码标识问题,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3、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为实现供应链的管理,我们必须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学习成功国家供应链每一环节上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思想,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切不可照搬照抄。如:生产厂商加强生产技术,力求在生产中实现零库存,使用标准条码;配送商通过卫星通讯系统GPS的运用,提高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通过实施ERP进行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相互支持的子系统,从而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地管理。
4、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整个供应链要通过信息共享,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取得竞争优势。在利益分享问题上,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收益,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各公司应正视供应链中的风险,找出一个降低风险的机制,这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提升组织之间的默契度,使企业能够放心地把有关信息与供应链上的其它所有企业共享。
5、制订政策法规,确保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政策即物流发展产业政策,包括规划和土地管理、财政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金融政策速效和通关环境等。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目前中国物流有不同的主管部门,一定要防止各部门针对同一问题,出台不同的政策,使物流企业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美]Ronald H Ballou.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J].中信出版社,2003
[2]高秀明,汤兵勇.供应链的特征分析[J].黑龙江自然科学学报,2003;4
篇7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 物流 ;低碳 ;发展策略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不仅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之一,也是石油化工企业物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物流存在的使用传统非节能运输方式、忽视物流的低碳化运营、低碳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人员低碳思想落后等问题,应及时找到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物流的低碳化发展。
1树立节能理念,优化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空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其中对环境的破坏性最大的是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具备机动性强、可直达、原始投入少、中短距离运输快、灵活等特点。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虽然公路运输只需要较小的固定投资,企业容易承受,且客户也更喜欢它能节约时间、直达家门,这就造成公路运输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环境就排放了更多的污染物。较铁路、水路运输而言,公路运输的能力较小,同样的石油化工货物运输,公路投入更大,碳排放也更多[1]。当然,铁路和水路运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机动性和灵活性不足等,当小批量紧急运输时就适合选用公路运输方式,因为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需要固定站点。为此,石油化工企业物流应积极树立节能理念,充分发挥出各路运输的优点,避免运输缺陷,实现低碳运输,通过采取综合化的运输方式避开彼此的不足之处,在分工合作中优化企业传统的运输方式,促使石油化工企业在物流运输中不仅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还要尽量避免浪费资源,达到减低污染排放、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2推行低碳物流,实现低碳化的运营
除上述物流运输之外,石油化工企业物流低碳化运营还需从物流包装、配送和仓储出发,大力推行低碳物流。一是物流包装的低碳化。过度包装是石油化工企业物流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如果在物流包装上实现低碳化,就可以减少生产和运输环节因包装而出现的碳排放。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积极改革,尽量减小石油化工产品包装,如循环化的、集装化的、再生处理化的低碳包装方法等,在节约物流开支的同时实现低碳化发展,为取得一定的环境效益提供条件。二是物流配送的低碳化。石油化工企业陈旧的物流配送模式导致碳排放量较高,而采取共同配送方式或第三方物流等就能促进低碳配送的实现。共同配送要求石油化工企业通力合作,共同解决资金、人员及管理等问题,并不断优化物流配送路径,大幅减少碳排放,大力提高物流水平。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帮助石油化工企业避免自有物流存在的资金占用大、配送环节繁琐、运输效率低、企业物流负担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通过合理运输和物流配送环节的简化等,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适应企业微观需求,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是企业物流低碳化发展的主导和关键所在。三是物流仓储的低碳化。石油化工企业陈旧的物流仓储模式也会增加碳排放,为此,企业可选择建设仓储中心、加强仓储管理、优化仓储节点布局等方式推动物流仓储的低碳化发展。建设仓储中心应以降低照明、设备及空调等的能源消耗为基础,尽量选用最先进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充分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能耗。仓储节点的建设应合理,以便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在发挥石油化工企业物流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互补,促使石油化工企业之间能共享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获取石油化工物流的规模效益,促进实现低碳化发展。
3注重低碳发展,推进物流信息建设
信息是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物流的必备环节,如果企业物流缺乏信息网络,就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分享信息,这对低碳发展不利[2]。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使用功能软件,为企业物流的决策人员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二是在企业内部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和人员的优化配置,从而在管理上达到最优;三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视跟其他企业物流之间的信息互换,为企业获取物流信息和资源提供条件。同时,石油化工企业还可通过延伸物流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式推进产品升级,把单纯的物流运输、仓储等转变成综合物流服务,不断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的物流竞争力,真正降低碳的排放量。另外,石油化工企业应从自身条件出发,加强对条形码、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使用,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从而促进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物流的运输、包装、配送、仓储等活动的效率,在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碳减排,促进企业发展低碳物流。
4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普及低碳思想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石油化工企业也一样,但由于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导致我国大的物流环境并不理想,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造成企业独具低碳思想的高端物流人才的匮乏。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先进的低碳思想,这是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物流低碳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为此,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对物流人员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先进物流知识的机会和平台,打造企业全新的低碳物流人。同时,石油化工企业也可通过引进高端物流人才的方式促进自身发展,协调好企业跟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才实施实践考核的方式,把企业物流人员培训成为对协调环境和企业利益都有利的人,在企业内部全面普及低碳思想,为物流低碳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5结语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务必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企业自身实际,采取不断优化传统的非节能运输方式、建立完整的低碳运行机制、推进低碳物流信息化建设、普及人员低碳思想等发展策略,顺利实现转型和跨越,为我国发展低碳物流提供支持。
作者:徐辉 单位:新疆华澳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乡集散物流;行业协会;农产品;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12
在我国倡导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打造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乡集散物流是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基础,其承载着保证城乡之间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顺畅流通的重任,同时也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当前,城市物流与乡村物流之间差距大、衔接难度大,城乡物流之间信息化和技术的运用差距大,而城乡集散物流模式陈旧,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当前城乡集散物流所面临的困境,必须降低城乡集散物流成本,寻求合适的物流模式。本文的研究针对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当前城乡集散物流的模式,通过对比和借鉴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城乡物流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探索出合适的城乡集散物流管理模式,以达到合理利用城乡资源,促进城乡物流发展的目的。针对城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等问题,对城乡物流集散管理运作模式展开研究。
1 城乡集散物流
1.1 城乡集散物流概述
城乡集散物流是指物品在城乡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物流活动。城乡集散物流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一个枢纽,其消费者多为终端消费者。城乡物流集散主要是包含工商业产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这个双向物流主体。这个双向物流系统涉及面广,消费者数量庞大。这个物流系统所包含的物流内容主要有:日用消费品物流、行业分拨物流、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集散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快递等。从物流的流向来看,由于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和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规划,现阶段城市向乡村扩散的物流需求量一般高于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需求。
1.2 城乡集散物流的特点
城乡集散物流在双向流通的过程中,一般流向不同,物流的内容会存在差异,此外,其性质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具体来说城乡集散物流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物流的参与主体众多,结构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较大;物流成本高,呈现出面广、点多、人员及货物不集中的特征;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公路运输的单位运量少。
2 我国城乡物流现状问题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且技术保障缺失。由于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配套的设施建O工作严重滞后,而城市系统中,物流设施完善,物流较为发达。城乡之间严重的基础设施失衡问题给城乡之间的物流衔接带来了难度。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先进的物流储存仓库;农产品仓储、运输等技术水平比较低,农产品的损耗率难以降低,附加值较低。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国乡镇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城乡集散物流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忽视了物流的信息化,把现代物流等同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总体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且现代物流意识淡薄。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对信息传递认识还停留在打电话、发传真等方式上。对于一些先进的RFID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的使用程度基本为零。
物流管理观念陈旧,专业人才匮乏。城乡集散物流管理观念陈旧,存在工作人员的服务差。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的操作人员和底层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较低,没有专业物流知识,专业化人才十分匮乏。乡镇物流业的生命力较脆弱,接受新东西的速度慢,抗风险能力差。城乡集散物流管理难度大,特别是乡镇的一些传统物流业,他们将物流等同于运输和储存,仍然保持着旧有观念。
政府政策的保障力度有待加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连锁超市将分店开到农村从而保障农产品销路以及农民收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来提高城乡物流网络的运营效率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民收入比城市居民要低很多,其消费能力并不强,对于连锁商店所销售产品的需求也十分不稳定,这就导致了连锁超市经营成本较高和库存难以控制的问题。这些连锁超市只能压缩物流成本来降低经营成本,这样无疑会加剧物流市场的混乱局面。
乡镇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缓慢。乡镇零售行业零散,而且很多零售商实行物流自营。在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由于物流意识不强,导致乡镇的第三方物流工作点分散且作业面积狭小,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工作人员素质比较差。一方面,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乡镇地区发展十分缓慢,数量少且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很多的第三方物流只是在乡镇设立一个物流收发点,其工作人员也不是物流公司的正式员工,所以可能存在乱收费和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使该物流公司的形象受损。
3 我国城乡集散物流的分析
3.1 传统供销社模式分析
供销社自建国成立以来,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但一直承担组织农民生产,连接城乡经济发展的责任。传统供销社主要经营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快速消费品,其中农资(一般指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农机设备及其辅助材料等)是其最主要的经营产品,它承担着农业商品流通的使命。据我们调查,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大部分依然沿用供销社模式。但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户分散经营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供销社运营模式和基层组织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传统供销社现行的运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送方式主要是单向配送,导致配送成本过高DD农资产品一般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再到乡级农资专业合作社以及村级农资服务中心,这种模式只解决了农户的“买难”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卖难”问题,同时由于农户相对分散、到基层组织的运输距离长以及农资产品种类多、数量少等原因导致单向配送成本高;二是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DD由于较高的配送成本与经营成本,导致基层供销盈利只能是局部环节,盈利空间有限。基层合作组织向农户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将较高的经营与配送成本“转嫁”给农户。
3.2 城乡集散物流经营模式的分析
城乡集散物流也可以说是末端物流,包含了乡村与上级城市之间物品流动的一切活动。经调查在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各物流运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总的来说主要包括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联合运营物流。物流成本是评价物流的主要指标,也是运营主体选择运营方式的重要依据。
在城乡物流集散过程中,自营物流得选择主体主要包括医疗、公司、连锁超市等大的运营个体和一些零售业的小的运营个体。前者选择自营物流的原因:一是可以有效地对物流进行控制和资源进行配置,确保物流配送的速度和质量;二是乡镇第三方物流水平低,成本较高,难以达到自身的要求。后者主要由于订货批量小,订货点集中,订货周期密集且较第三方物流来说可以减少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等方面的支出,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
相比较自营物流来说,城乡之间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不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其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很难降低其运营成本。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电商的推进,第三物流运用其专业化、标准化的操作以及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在大型工业设备和快递等行业上会有较强的优势。此外,还能在物流配送过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联合运营物流在城乡物流的集散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零售商共同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进行物流的整体运作,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一些农产品、生鲜产品以及零售商的少批量补货利用城乡之间的客运车辆来达到及时供应,但是运量太过于局限,只适合少量或者特殊货物的运输。
4 四种创新的城乡集散物流模式分析及优化
4.1 行业协会主导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城乡集散物流经营运作散乱,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体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及零售商分散经营力量薄弱,难以掌握市场信息,而且这些个体内部存在较大竞争。当前存在的“公司+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因为农户力量分散薄弱,在合作中处于劣势。传统的供销社模式解决了农户买生产资料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其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行业协会主导的物流模式则是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行业协会,使行业与农户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对内约束农户行为,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资料供给,对外与公司等合作,把握市场的整体信息。此外,行业协会与城市批发市场建立合作,既可以将农产品直接运往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日常用品批发也可以借助这条运输线路向零售商进行集中配送,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
4.2 物流园区主导的物流模式
城乡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是根据城乡运输、销售、批发等物流活动集约化、一w化的构想提出并建立的。在乡镇的对接城市建立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在此基础上,拓展原有批发市场市场的集散功能和一些中介组织的集约功能。一是农产品经过物流园区的集中和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销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物流园区向下直接向乡村供应日用品,向上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从而减少中间的供应商,减少成本;三是随着电商的发展,物流园区可以为电商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为货物的中转提供平台,同时整合城乡之间的运输资源。
4.3 农产品产销―体化的物流模式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设想源于日本的市场外流通。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也在增长,产销一体化模式是指由乡村建立的连锁小超市或农村合作社将生产的农产品经过包装后直接销售或运送到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和饭店等消费地。该模式实行直接运、销,大大缩短流通环节,从而减少流通损失,提高流通效率。但是,产地超市除了销售农产品,还要及时从农户收购各种农产品,通过超市之间所建立的配送网络将农产品配送到销售地。
4.4 第三方物流的物流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繁荣,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运作形式,将是未来城乡物流运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前城乡之间第三方物流建设程度低、管理混乱。例如,快递业在乡镇的经营主要是与零售商店建立合作点,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乱收费现象。随着电商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快递业也将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的推动下,第三方物流能够很好地发挥其高效地计划、组织和协调控制能力,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专业的运作和服务,将能在城乡集散物流中占据一定的市场。此外,各乡镇正在加强城乡之间物流市场的规范性运作,将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机会。
5 结束语
近几年以来,随着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网购模式逐步进入乡村,也推动着我国的城乡物流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城乡之间集散物流的一些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的研究,发现并探究当下城乡集散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和优化构思了四种较为合理化的运营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城乡集散物流模式会随着市场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主导模式,更优化的模式需要学者们不断去探讨和实践,期望乡镇物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路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供销社物流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7):7-9.
[2]梅培.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物流运营一体化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9):74-75.
[3]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3).
[4]孙志磊.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储运,2009,(1):108-109.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产业,问题,对策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增值网等途径通过电子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以及相关服务活动,是实现传统商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网络化、电子化。电子商务的绝大部分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主要依托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这种商务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商务企业,具有着一定的优势: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具有普遍性的优势,商业交易中,使用方便,资源的整合,安全性较强,内部的协调,成本低,沟通更加方便,服务人性化,从上述优势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未来必将会成为主导的商务模式,成为商务活动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流产业
物流产业则是以物流或者依托物流的盈利性产业,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甚至包括了运输业、仓储业、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产业等等。物流产业也是一种产业的集合体,属于一种综合性的产业,他并不是单指哪一种产业,而是将各种与物流相关产业叠加在一起。
目前为止,我国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不是很明确,只是初步的将与物流相关的产业进行概括。但是有一点的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企业的有序经营,而产生的有关于物流的经营活动并不属于物流产业的范畴,只有这些物流活动是独立的企业进行经营时,才能被叫做物流产业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下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缺少了物流产业,电子商务将无法运行,缺少了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将会萎靡,甚至很多较小的物流公司将会因此而倒闭,因此说,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某种程度上讲,物流属于电子商务活动,也就是说物流活动是电子商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一种商务活动,而商务活动就是要将商品的使用权以及所有权进行转移,还有货币的支付。货币的支付非常的简单,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就可以实现,但是商品使用权以及所有权的转移则就要靠物流来进行运作,将商品进行打包、装车、配送直到支付货币人的手里。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物流产业,没有物流产业电子商务将无法进行。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及时的实现电子商务活动,但是最关键的商品的流通却需要物流产业来保证,如果物流产业的效率不高,将会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经济效益。
物流产业是电子商务实现业务扩展的首要保证。现在的人们除了看中商品的价值以外,更加看中的还有关于商品的附加服务,服务是否满意也决定了商务活动是否能够它能够这家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进行。这就需要物流企业提供优质的配送服务,配送的速度也要有所保证。
电子商务固然为我国的物流产业带来的良好的环境以及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产业基础薄弱,很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下面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二)缺乏精通电子商务的物流人才
(三)物流产业发展缓慢,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
(四)物流产业的服务模式和观念比较落后,很难适应电商商务的需求
物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要想对其进行改变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步步的进行改善。
(一)加强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物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完善、研发,从而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二)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人才。教育教学机构应该经这方面的工作抓起来,加强对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政府还要加大对物流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力度,建设全面的物流科研机构,从根本上让我国的物流产业水平与国际物流水平逐渐接轨,为中国以及世界的电子商务经济做出贡献。
(三)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要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将物流产业纳入我国的重要国民产业中,并为其提供完善的行业法规,使物流行业步入一个健康成长的道路。尤其是针对近些年来物流行业发展中一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治,比如前些年我国的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在年关时倒闭的现象,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整治,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同时对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纠正,比如不正当降价的行为,物价部门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并对这样的行为进行相关处罚,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为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随着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其能更好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10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对每个知识点逐一讲解的方法,将本门课程完整地对学生进行传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按部就班地被动学习,即使部分教学环节有案例分析,但也难以将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以教师为中心全盘讲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2)教师全面讲授该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3)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思考,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4)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学习不能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基于项目化的《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教学改革
1.改革思路
《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是用客户关系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与物流客户管理有关的各类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能熟练运用物流客户服务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学习该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2.项目设置
在教学环节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要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核心,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紧密结合,设置成若干个可供实施的、科学合理的项目任务,项目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包括:项目名称、具体任务、能力目标、支撑知识、效果评价等环节。根据物流管理类职业岗位的特点,将《物流客户服务》课程内容分解为认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客户开发与拜访、物流客?艚哟?与客户投诉、物流客户关系维护四个项目任务。
3.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
《物流客户服务》的具体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如表1所示,包括项目名称、任务分析、能力目标、支撑知识以及训练方式等方面。
4.考核方式
- 上一篇:农村振兴规划
- 下一篇:试述电子商务系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