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6: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报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报设计论文

篇1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一:色彩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表现

摘要:艺术设计创作是具有两重的属性,一方面,是艺术设计创作属于艺术的范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创作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达是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对社会和对周围的感知过程。分析认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也架起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色彩的表达也体现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现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色彩表现;审美

所谓艺术设计创作其实就是用艺术表现的形式,通过审美的表现来结合社会、文化、市场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在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创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具有使用功能。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来说,是为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而服务的,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的结合,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的产物和过程。实际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是通过人的眼睛,脑和大众日常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在光的作用下的视觉的效应。这种视觉的效应是创作者对周围感情的认知,也是对感觉的一种向往。创作者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色彩的表达来表现自身内心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喜好,而色彩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内心的过程。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和表现就是一种颜色的搭配,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这种艺术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把色彩表现出来,再通过大众用眼睛来体会周围的环境,色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人类的视线中产生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效果,带给大众不同的体会,也会反映大众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和自身的审美的情绪。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一、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风格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把握创造的精髓。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创作设计中都是用色彩来体现风格的,作为色彩设计来说,就其自身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比如由鲜艳、强色的暖色调的色彩配成的艺术设计创作的风格表现和由冷色调配出来的风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色彩风格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也可以突出艺术设计创作的主题。其实,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生动的色彩设计可以诠释创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这种色彩的风格的体现是很直观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现中表现了出来。另外,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内涵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浓厚的色彩直接对创作作品的内涵显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显作用。

二、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现实中,人们的感知的色彩是通过现实的眼睛来直观的反映和体现的,一般情况下,视觉器官在感知色彩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其他器官而产生的综合性的知觉和感觉的意识活动。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创作者使用色彩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和过程,包括了客观的创作者的印象、记忆、联想和情感的体现,只有综合的丰富这些元素和内容,才会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体现出良好的色彩的效应。比如,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同一类的色相或者色调的配色方式其实在画面相一致和颜色相一致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如果色调反差很大的话,色调的落差又正好突出明显的颜色,画面是否丰富,色调是否统一其实带给观众的都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淡雅的紫色配上大雁的黄色,这样的情感需要其实就是一种色彩情感的体现。也体现了创作者当时创作阶段的心情,给观众也表达了自己的倾诉和追求。所以,色彩的配色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特别关注色彩设计配色的反差和魅力,善用色彩的配色来赋予颜色的内涵和丰满颜色的内涵。

三、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不管是商业的设计还是个人的爱好创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流行和文化的反映,色彩的表现是一种模仿和流行,色彩可以带来追随和认可。实际上,艺术设计创作者在色彩表达的时候,可以把色彩和同一色调的事物明显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的色彩表达方式直观的反映色彩中的流行的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在思维上就可以演绎细微和微妙的色彩感受力。众所周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普通的魅力的颜色再加上黑白灰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和属性就会呈现不同的创意和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在对色彩的感知过程中,实际上不能忽视眼睛第一时间的即视的感觉,要从文化魅力的角度来体现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文化是一种流行,也是一种魅力,色彩的表达是文化流行的元素,也是引领设计的一种新潮,色彩给人的文化表现,给人一种文化的流行,艺术设计创作的色彩一旦拥有了文化的气息,也必将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流行的文化的体现。综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力量是很强的,直接反应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情感和文化力,因此,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设计创造者最直观的视觉表达,突出了创作的表现力。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必须根据色彩的实际情况和创作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分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用色彩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和空间。因此,色彩是直接联系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是直观反映创作者和观众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呈现。

参考文献:

[1]侯履晖,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5月

[2]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南昌大学,2012年8月

[3]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4月

[4]周小娟,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表现,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月

[5]杜森,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3月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二: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

摘要:文章重点针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明清;环境艺术

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我国传统设计理念和西方设计理念,风格多种多样,有中式、欧式、简约、田园等,不同的设计风格彰显着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其中,我国的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一、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思想在于“道”,大到园林别院,小到客厅卧室,“道”之思想始终存在。古人云:“园总之奇在变化万千、独藏与道之衍一,虽穷变亦在气中,顽石水榭楼台阁角,无不与气通。”其中的“气”就是指“道”,这句话的总体意思是说虽然环境艺术千变万化,但是每一种都要与“主人的气”相互沟通,通俗来看这是因人制宜设计理念的表现。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理念在于“藏”,既能“藏拙于巧”,又能“藏灵于愚”,具体表现在“不漏”二字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唐代的夸张、宋代的活用,但是就“不漏”二字而言可谓登峰造极,最著名的莫过于皇家别院与园林的设计。每当我们看到故宫、天坛等设计,总会感慨其气象万千,但如果仔细挖掘,则能够发现其设计材料种类虽少却精、颜色虽少却重,总体设计理念并不张扬,但是在稳重的表象下藏着设计者根据皇家气象别具一格的“不漏”思想,既不让人感觉到夸张,又能衬托出皇家的威严,这是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简”的思想。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方针在于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北京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大气,江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别有洞天,西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方便使用,因地制宜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设计理念,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当地的地域风情、民俗习惯。因此,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域风格、人民生活水准、业主,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即追寻上述的“道”“气”“藏”“不漏”等思想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1570至1620年间,由于当时民间思想更为开放,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建筑设计标准也随之被打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思想得到普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在于与人结合、与“道”结合、与时结合、与地结合,不拘泥于形式。

二、明清陈设思想的内涵

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相比,明清的陈设思想更为复杂。明代陈设在于“自然”,沈津为《长物志》写序说:“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明代的陈设布置根据主人经济状况的不同有一定的区分,但是总体讲究“自然”,陈设摆放的位置、款式、数量都有一定的规格。如,明代的书房陈设标准要有长桌、笔格、笔筒、笔洗、古砚、水注、糊斗、镇纸等,根据文人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这些事物都要有不同的款式规格。又如,明代的卧室陈设要有榻床、滚凳、小几、花尊、定瓶、鼎炉等。清代的室内陈设讲究简约,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设计理念上,设计者根据自身喜好可以对室内物品进行增减,其总体标准在于简约实用。同时,清代的汉族设计理念与满族设计理念相互杂糅,所以清代的陈设思想也融入了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更贴近自然。明清两代的陈设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总体而言,陈设与主人的地位相适合这一中心思想没有改变,室内的陈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地位、品节、风格,如读书人的客厅讲究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室内外布置为“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讲究自然、情趣、意境。

三、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明清两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都以尊崇主人的地位、身份为根本,配合“道”“藏”“自然”等思想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这一思想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设计根本在于衬托业主的气质,配合地域、民俗等客观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业主的个人品格和思想观念;第二,设计的根本在于结合当下社会风气融入艺术气息,因时制宜地进行设计变通;第三,设计根本在于在繁复中彰显简约、自然,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一些人常常注重繁复的设计风格,却忽略了自然的特性,也忘记了从简单的事物中体验快乐的感觉。因此,要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则必须回归简单的设计风格。明清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将环境与人看作一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因此,若想将这种自然的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必须基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受时代影响较大,并且受文人思想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延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将其设计理念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如此才能传承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思天,郝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现代装饰(理论),2015(1).

[2]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4]王朝晖.园林绿化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意境美.黑龙江现代建筑,2014(14).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2.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3.包装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篇2

平面构成是电影海报设计构图的基础,通过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将电影的文字类元素与图像类素材重新以点线面的元素特征,辅以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进行艺术性组合。不同的点线面排列组合形式,给电影海报的视觉传达带来的艺术性也不尽相同。平面构成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点、线、面。通过点、线、面三类元素的不同组合形式,我们将会得到无数种不同的视觉感受。电影海报的元素众多,我们只有将他们做点线面的基本区分,才能使他们按照点线面的构成方式有序的呈现在同一平面上来,这也是构图的基本需求。海报中的文字通常会形成句子,并以“线”的形式出现,或长或短,或横版排列或竖版,有时,为了追求设计中的个性化与速度感,文字“线”还会以斜版排列的形式出现。当演职人员、出品方单位、版权播放单位需要出现在海报中较多时,会形成文字“线”较多的情况,这时“线”与“线”的组合,将形成“面”的形式,块状化文字群出现在海报当中,这是,我们的海报文字就会以“面”的元素形式取代“线”状化元素进行设计与排版。这是我们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常见的文字的平面构成形式。其中,电影的名称作为文字元素视为例外,他们是电影海报宣传的重中之重,需要在海报中引起格外的关注重视。所以,电影名称的文字一般会进行重点的文字字体设计,根据整体海报的需求,或成点,以海报点睛之笔的形式出现;或成线,作为分割海报版块的形式出现;或成面,作为一个图形元素以较大的面积出现。这些元素形式会被放置在画面适当的位置当中,这个位置一般是电影海报最吸引人,最震撼人眼球的一个位置。当电影海报所需的所有元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归纳整理之后,以平面构成的设计理论与经验,以点的大小与疏密程度;线的长短、粗细与宽度,以及线的曲度与硬度;面的虚实与面积大小等,加之色彩构成中色彩的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与颜色对比,对海报进行排版与设计,就显得轻松自然,游刃有余了。不会出现众多元素以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状态纠缠一起的画面。同时,平面构成的某些特殊形式也会给海报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感。

二、电影海报设计构图——基础构图

电影海报的基础设计构图不外乎几种常见的形式:横版对称构图、竖版对称构图、斜版构图、三角形构图等等。横版或竖版对称构图的海报是观众最熟悉的一种形式,带给观众一种稳定、牢固、大气磅礴的感觉,这也是很多电影会选择的一种海报构图得原因,对称构图的海报一般会将电影名称放置在海报中间或靠下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是整张海报最突出显耀的位置,文字两边辅以电影主要演员剧照,形成左右对称的稳定形式,以稳重之势面对观众。这两类构图的共同点就是构图面积大,能够尽可能的将电影宣传所需的所有元素集中的呈现在海报当中。斜版构图,会带给观众一种动态与速度之感,因此构图多用于动作类电影海报当中,如电影《蜂鸟特工》的海报,《蜂鸟特工》是美国动作明星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动作枪战片,海报中杰森斯坦森手持双枪迎面走来,在设计中,设计者特意将其走路的动作做了左右30度的倾斜,同时电影名称与主演名称、上映日期的文字设计也都进行了倾斜,形成了斜版构图,由此,观众看到海报时,一种动态的、激烈的观感不自觉的形成,电影动作枪战片的剧情特点无需再作其他多余的介绍。三角形构图的电影海报带给观众一种气势感甚至会带来一种力量性的压迫感。这类构图通常的做法是将电影的唯一主演,放大并放置在画面的中间位置,其余演员依次缩小紧跟其后,形成一种三角向上的顶点刺激,主演以压倒性的强大气场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形成刺激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除上述之外,电影海报的基础构图还有S型构图,形成艺术性构图;圆形构图,集中视觉焦点;对角线构图,能形成上下对比或遥相呼应的不同效果等等;

三、电影海报设计构图——特殊构图

1、留白留白是现代电影海报惯用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借鉴于中国古代书画形式,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通常会将画面中的雾、水甚至天空等元素以空白的形式留存在画面之中,有诗曰: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留白的意境。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在画面的空白处,人们可以肆意游走自己对画面的扩展与想象。留白运用在电影海报中,完全将海报表现元素之外的剧情留给观众以想象或者是向往。同时由于留白起源于中国传统书画以及陶瓷、雕塑等,留白自身带有具有艺术的属性,这一属性下,具有留白的电影海报自然带给观众一股脱俗艺术的气息。电影《SawⅡ》(电锯惊魂2)的海报就非常好的运用了留白的形式,在海报正中间,字母“Saw”配合两根被截断的手指,共同的形成了电影名称“SawⅡ”,除此之外,只有海报底部出现了极少的以文字组成的“线”,以及顶部仅占七分之一的地方出现一些黑白灰色的纹理印记,其它地方再无任何元素,统统以留白空出。这样的海报,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画面正中间血腥恐怖的两根断指与文字上,电影名称以这种的方式暴露在观众眼前,周围无一物的空白让人感到异常的安静甚至恐怖,无声的才是经典的,这就是留白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

2、正负形正负形是平面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

也是我们常说的图底关系,正负形能给电影海报带来一种艺术性、时尚性和设计感;同时,正负形自身所拥有的一种图底关系转换的神秘感,也能表现在海报当中,非常适合惊悚类、恐怖类电影的海报应用。如果能达到图底关系转换的正负形设计,也能给观众带来一种欣赏海报的乐趣。同时正负形的海报设计,在“负”形的衬托下,能更清晰明了的展示“正”形的内容,“正形”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能更好的突出电影所要宣传的主题。现代电影海报为了在有限的海报空间更多的表现电影情节,有些海报设计还会利用正负形的特性,在正形的焦点集中区映衬电影剧照,以剧照的拼合取代“正形”的色块区,从而达到艺术性与传播内容的完整性结合。如电影《让子弹飞》海报。

3、小品式构图小品式构图是将生活中一些小的

甚至不起眼的景物或特写,进行构图设计,达成一种艺术性的意境,使画面变得富有趣味并具有深刻意味。小品式构图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致、精巧。品的是精巧画面下所深藏的深情厚意。文艺清新的气质扑面而来的,特别适合文艺性的电影。如电影《AMERICANBEAUTY》(《美国美人》),《AMERICANBEAUTY》有多款海报设计,最受欢迎的一副就是采用了小品式构图。海报中,只有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一个女人精致的手拢着玫瑰,放置在的肚脐之下。由的肚脐、手、玫瑰作为主要的三个特景置于画面,除此之外,只有一行电影名称置于海报左边靠上的位置,右下角的文字字块组成出品人等信息。安静、文雅、性感揭示了美国美人的主题,让观众产生无尽遐想,急不可待的想要购票观影,了解电影详情。

4、特异构成特异构成是平面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篇3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一路走来,从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早期的黑陶,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的彩陶文化,秦代的陶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六大窑系”,元青花与清代的珐琅彩等。不同朝代的陶瓷艺术风格迥异并大放异彩,在中国传统文化别是传统工艺美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不但在传统文化上为中国添彩,在经济上也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货物。

二、传统陶瓷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陶瓷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陶瓷的造型样式和装饰纹样两方面。中国传统陶瓷有着自身独特的整体风貌和各个历史时期及地区的风格特点,有着新颖的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拥有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体现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装饰上,二者完整地展现了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

1.陶瓷造型陶瓷造型的“造型”一词主要指陶瓷器物的形态和样式,与广义的“造型”有所区别,特指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器型。在中国传统陶瓷中,各种不同的造型因时代、地域以及生活需要而形成。它们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生活习俗,渗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陶瓷造型形态。正因为如此,陶瓷造型是制陶人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修养的载体,也是某一时期文化特征的载体,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从模拟开始,进而发展为象形取意的方法,通过长期延续和演变创造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造型。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的长处在于能够借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形态以及人工的各种器物形态和样式的启发,发挥想象、开展构思,创造有别于“原型”的优美的陶瓷造型,甚至比“原型”更为美好、更为动人、更具特点;在完成造型的象形取意过程中不受“原型”的限制,而是根据所创造的陶瓷器物的特点,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性,把个人对“原型”的观察、理解、感受、爱好表现出来。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很长时期内一直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贯穿于各个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制作中。虽然在某些时候会有所调整和突破,但基本制作方法离不开象形取意这一制作理念。象形取意首当其冲的是汉字,中国汉字是最具代表的象形文字,制陶者在制陶过程中会将陶瓷器型与汉字匹配,以此区别其形态特点。如“由”字形的天球瓶、油锤瓶、玉壶春式瓶等,“甲”字形的梅瓶、鸡腿坛等,“申”字形的橄榄尊、柳叶瓶、莱菔尊、链子观音瓶等,大都是根据造型的大致轮廓、主体部分所处的位置与某字形相像而加以区分的。如果从深层的造型观念来分析,汉字的造字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与陶瓷的造型方法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存在所谓的“通而同之”的造型意识。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的名称更明确地反映着这种象形取意的造型意识,如蒲锤瓶、石榴尊、葫芦瓶、马蹄尊、蒜头瓶、纸锤瓶、灯笼罐、角篓罐等陶瓷造型样式,都是以自然形态或者其他器物造型为基础加以概括、变形、转化而形成的。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是优秀的传统,与国外陶瓷造型相比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含蓄、丰富,更富于情感表现,展示的是诗意的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陶瓷纹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何印纹陶,常见的纹样有水波纹、米字纹、回字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等几十种。商代有饕餮纹、方格纹、回纹等。战国时期有云纹、花瓣纹、鸟兽纹。六朝有铺首纹、联珠纹、莲花纹、忍冬纹等。宋代陶瓷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刻花、印花是传统方法,绣花则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明代,我国陶瓷工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唐宋时期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逐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

三、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应用传统陶瓷造型和纹样的实例

1.陈幼坚先生与他的罗汉式瓷碗陈幼坚先生设计的海报作品《民以食为天》,其作品元素选自中国传统饮食工具筷子和端庄的罗汉式瓷碗造型。设计表现形式采用正负形构成,为了更好地凸显罗汉式瓷碗这一传统造型而将筷子密集化处理,密集的中国筷子款式多样,不但有传统木筷、竹筷,还有现代的不锈钢筷子等。围绕着一口碗,留白的处理手法一下子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眼睛,把所有的视线都集中于一口瓷碗上,而这一空碗形象很好地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深化了主题“民以食为天”。密集多样的筷子正映射出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于一个现代社会问题,陈幼坚先生采用几千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材料,利用现代设计手法精彩地展现出来。碗的选择更加说明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度的学习和了解,如此才能恰如其分地在现代设计中发挥传统素材所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

2.赵清先生与他的青花瓷赵清先生的海报作品《在中国》很直白地给人留下“中国”的概念。同样的正负形构成处理,同样的传统陶瓷器物,赵清先生选用的“申”字形青花瓷,且不考虑与青花瓷里负形“CHINA”一词有何隐喻,就曲线优美的“申”字形瓷器造型加上以制作精良著称的青花瓷,直观上就为观者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美和令人着迷的传统文化精神。赵清先生的作品又一次把“陶瓷”推上了当代文化的海报设计前沿。

3.何见平先生的《中国》何见平先生的《中国》拥有传统书法造型和中国风景画的设计元素,其中同样离不开蕴含大量传统文化精神的陶瓷。圆润的笔触内含青花的云气纹,使作者的设计意图传达得更含蓄。作品中国画梅花的意味或许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委婉的视觉传达。这是一件优秀的后现代设计作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当下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面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时需要谨慎处理。

4.杭春晖先生的《苹果电脑标志》2003年靳埭强先生就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一职后大力倡导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努力探究,因此就有了2004年的“靳埭强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这一隆重赛事,此赛事后来成为中国大学生平面设计的重要大赛之一,是一个有益于整个华人设计界的教育和学习平台,而这一年的主题恰恰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此赛事最高奖项“未来设计师大奖”由当时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杭春晖先生的海报作品《苹果电脑标志》获得。这件烙印明显的后现代作品表达是现代科技在成为主流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融合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新思考,或许也更想说明现代科技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用苹果电脑公司标志作为主要图案在图形处理上没有什么新颖独特的手法,只不过把标志主体部分换成了代表我国璀璨传统文化的青花瓷图案,那片蓝色的叶子最耐人寻味。作品最终传达出的是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在现代科技面前正生发出新的嫩叶,完美地演绎了此次大赛的主题思想,获得“未来设计师大奖”当之无愧。

四、结语

篇4

海报设计在设计实践工作中占有着重大的比例,在学习海报课程时,学会创意海报的设计方法是这门课程的根本所在。创意海报设计课主要是着重在图形创意上,通过对海报主题的思维发散借以图形通过海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开设创意海报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在此之前完了三大构成、平面设计和Photoshop的基础课程。虽然学生们在前两个学年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但由于缺乏设计实践和设计方法,还无法将所学的内容全部融合在一起。创意海报课是大三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创意、表达的设计能力。

2课题要求及教学构思

课程一共48学时,每周8学时,以4个学时为一个单位,8学时完成一个主题,一共6个主题。课题的设置由浅入深,逐层地递进,目的在于解决设计的方法。海报的主题都是来源于当前的专业竞赛。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在课程开始前并没有直接向他们说明。而是提取比赛的主题要求,结合当前课程的内容,将设计表现的语言限制在某一区域内。在完成了基础授课的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可用以参赛的优秀海报创意作品。在前几次的动手课程中,以组的形式进行两人为一个单位,讲授和制作指导在4个学时中完成,在下个4学时中进行点评。点评的形式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由同代此门课程的老师组成答辩组委会,两名学生进行演讲,阐述自己设计的理念,并在其中贯穿同学提问的环节。通过不同的信息反馈,能够使学生们更快地意识到问题所在,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应地解决的方案。在课堂操作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作品优秀的部分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于欠缺的部分,给予改进的意见。在点评的过程中,针对同学们所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集中进行讲解。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能够加快知识接收的程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第三次课程开始,以个人为单位。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递进,深入地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和挖掘。教授学生进行创意的方法,针对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思维上和设计手法上提升设计的能力。

3课程安排

创意海报课程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们进行海报创意的方法,教会学生们用设计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设计的语言表达观点。课程以设计竞赛的项目为引导,将创意的方法融入项目中去。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盲从的现象,课程以创意方法作为子单位的划分,预先设定好设计主题和创意方法,培养学生们根据主题的进行设计定位,用图形的设计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实时的课程操作时,主题会跟随着每年的设计竞赛进行调整,将教学与设计实践紧密相连,实现多重并重的发展。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1)拼贴海报:使用报纸和杂志根据主题进行海报创意。拼贴海报是海报设计课的第一个主题作业,两人为一组,利用报纸和杂志将已有的色彩和图形进行图形的重组,通过新的图形语言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以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通过手工劳动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能够使学生们更快地投入到创意海报的学习中。

(2)纸材的立体海报:立体海报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海报形式,通过立体的裁剪和材质的拼接而构成的新的一种具有空间效果感的海报形式。在制作纸材的立体海报时,会使用到之前所学的立体构成的知识,但重点是着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主题进行自我延展。在此,我们还特别鼓励同学们开创设计思维,将交互的方式融入海报中,创作出更多新颖型的海报形式。

(3)分解与重组:分解与重组是平面构成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此我们将它应用到海报的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的任何一个旧物件,将其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物件以新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建出新的图形语言。并且所构建出的新的图形要与所拆解的物件相关联,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图形的表达是这个主题的设计重点,难点是如何确定主题,如何寻找到和物件相关联的主题的表达,并且通过图形的创意能够将其连接贯穿起来。

(4)文字海报: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张家乡的宣传海报。以家乡的汉字为基础,通过创意字体的设计或文字编排的方式根据家乡的特色设计出一张家乡的宣传海报。在进行课程操作时,需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家乡限定在市级,根据对家乡的印象和记忆,通过文字海报设计的方式表达出对家乡的情感。

(5)高级合成:加强Photoshop的实践能力。在大一的学习课程中,学生们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但还没有充分地把Photoshop当成是操作工具,对于Photoshop中的工具和功能的搭配还不是十分地熟悉。通过高级合成的专项训练,让同学们充分地智能对象、填充、图层样式、混合模式的使用,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工具和命令的搭配增加自己的思维创造出具有创意性的海报作品。

(6)自主设计。结合当前的设计竞赛,根据竞赛的主题内容,选择以上任意一种表现方式或者其他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张主题海报。在最后的课程中,通过自主设计的方式检验学生们对创意海报设计课程的学习成果。在课程的最后,根据学生们的设计作品进行总结。在课程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充分地掌握了上述的几种创意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将多种设计方法进行融合,甚至还有些同学自创出了独特而新颖的创意海报。

4课程评价

本次创意海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手工操作为切入点逐层递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本次教学实践最后环节是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展,课题组同时进行展览现场集体评分。由此产生了100多张优秀的创意海报,并推选至海报创意竞赛。通过成果的展出,作品的发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表明创意海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创意海报教学评议表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该课程总体反映很好。课程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结语

篇5

海报分为商业性海报和功能性海报,而电影海报则兼具商业性和功能性。但是,电影海报更要突出电影的主题,这是由电影海报的性质所决定的。观众总是期望通过海报获知电影的性质,是喜剧还是悲剧,是情感剧还是武打剧抑或战争剧等。在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之后,海报设计者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琢磨,既要营造出悬疑的氛围进行渲染和造势,又要突出个性特色,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让电影海报深入人心,令人久难忘怀。电影海报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具有造型艺术的风范,又兼有广告艺术的精髓。造型艺术中包括形象塑造、人物刻画、景物表现等,而广告艺术则包括了不可或缺的插图、片名、标语、正文、标志、色彩等元素,这两者在电影海报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特点和鲜明的位置。一份成功的电影海报,应该能体现出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等特征,所有这些内涵都不能游离于时尚元素之外。电影海报设计是一门学问,时尚元素的运用同样是一门学问,设计师需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挖掘其中的价值。

二、电影海报中的时尚元素所表现的图形创意

1.色彩在画面中的布局

海报设计要求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必须是有机的组合,从而构成画面和谐的色彩整体。海报设计中任何色块在布局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照应。

2.图形的配置内容及宾主关系

在创意图形中,主图形和宾图形之间存在着主从关系,即所谓“五彩彰施,必有主色,它色附之”。图形的宾主关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宾图也就无所谓主图,主图的力量依靠宾图烘托而产生。主图的面积不一定最大,主图也不等于主基调,但它能发挥时尚元素的关键作用,强化时尚色彩语言的感染力,从而形成画面的,吸引观者的视线。

3.创意图形的积极作用

图形、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毫无疑问,在海报设计过程中,图形、色彩是主要表现手段,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色彩既是绘画重要的表现形式、语言构成要素,也是情感的符号、精神的载体。时尚的图形彰显出色彩的本质元素。创意图形包裹时尚元素,始终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创意图形色彩的视觉张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及其所产生的情感力量,会在设计师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带领受众追逐时尚,引领时尚。

4.设计师在海报设计中要体现时尚与创新性

设计师应将时下中国水墨元素在时尚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中国的水墨元素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古典与现代并不矛盾,两者的碰撞反而更加体现了当代设计独特的时尚感。水墨元素作为设计符号在平面设计中出现,其应用主要体现在形式和意境上。设计者可以通过突出水墨的气韵构架观者对海报作品的理解,如运用水墨文字、水墨图形或者水墨文字加图形的表现形式组成海报设计的画面,使其更加具有深层的文化含义。

三、电影海报中的时尚元素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篇6

1.逆向思维

在海报设计的过程,逆向思维也可以称为反向思维,是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训练时最常使用和反常规的一种方式。由于学生在海报设计过程中,使用常规的设计思维已经很难有亮点出现,严重缺乏创造性,因此老师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设计思维,抛弃原有的设计思维模式,对思维模式进行颠倒,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正负形设计原理的讲解过程中,老师要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下正负形的设计图,通过正负形实体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正负形的设计理念,以充分的反映自己的思想与思维方式。通过正形与负形的对比,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为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提供平台与机会。

2.求异思维

在初中美术海报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求异思维传达给学生,要打破求同思维给予的束缚,进行海报设计的创新,要标新立异,找出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观点,提高海报设计的个性,从而与别人的设计作品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老师在向学生传达求异思维的思想时,可以通过元素替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海报设计思维。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该物体中的某一部分替换,从而发挥学生主观想象力的作用,创造成形式各异的海报设计图案,以培养我国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中学生素质的上升。

二、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培养

海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将设计者的思想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参观者,这就对学生的海报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美术老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海报设计水平,并对学生海报设计思维进行训练。老师可以多向学生讲解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向学生询问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开阔学生视野,从而为学生的海报设计奠定基础,打破学生身上的束缚。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从而来衔接自己意识中的思维碎片,因此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联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将看似毫无联系的因素联系在一起,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例如在《图形联想创意》一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所学的海报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让学生以铅笔为元素来进行联想和创意,有的学生将铅笔说成是香蕉,还有的学生赋予了铅笔彩虹的颜色,还有的学生通过将铅笔进行不规则的排列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还有的学生利用铅笔和铅笔的影子来表达情感,有的学生将铅笔进行了拟人化等等,通过多种形式来反映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通过学生设计的海报能够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海报设计的意义。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海报设计本土化国际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也是与传播相结合的设计艺术形式。其中海报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充满信息与传达的交流载体,它往往可以不通过文字的阅读或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就是它的末日到来之时。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海报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海报设计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1.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海报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疏散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对于今天机械工具,电脑技术带来的表现手法单调划一的理性倾向,传统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手段与智灵手法的协调,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

2.从图像元素方面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3.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辨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中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思维方式转化到海报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它是使“中国海报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海报设计

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报设计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即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是和缺憾,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活学活用。很多设计师还存有“借古人以自重”的倾向,认为套几件古装或搬出典故神话就是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就有了文化内涵,殊不知这恰恰是远离文化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刻意模仿穿衣戴帽的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与时代变迁的种子,根植于国人心中,使其保持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例如余秉楠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为台湾印象海报会设计的“汉字”海报。作品选用了最古的篆字“家”,家是屋顶下的猪,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多么安定和幸福的家庭,它虽然经历长期的形制更叠,繁衍出行,仍离不开造字的初衷,隐喻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刘小康设计的《新北京,新奥运》,背景是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一条栩栩如生,威武动感,再加上一个跑步人形及科技感的线条造型,重叠龙形和人形,把传统文化,现代思维和运动精神结合起来,表达新时代北京的气象,还有很多成功作品,陈幼坚1987年设计的《Hello香港》,李永铨1993年设计的《现代香港设计师八人展——八仙过海》海报等等,都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这对于发现具有新时期民族特色的海报设计艺术具有启发的意义。

2.“全球化”中的现代中国海报设计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

(三):结束语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狼共舞”并不可怕,相反,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海报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海报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海报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雷圭元著中国图案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篇8

关键词:正负形;共生;曲线;保护海洋

1 选题背景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画面的构成在第一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目光。海报的发展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分为公益海报和商业海报。图形创意在公益海报中的表现尤为常见,正负形海报是其中的一种,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正负形是图形的边线共用,图底反转。平面正负形是一种艺术图案,它可以给人以幻觉,使人产生两种感觉,这就是平面正负形的魅力。正形与负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时又相互作用。一般的意义上,正形是积极向前的,而负形则是消极后退的,形成正负形的因素有很多,它依赖于对图形的具体表现与欣赏心理习惯。在2016年“世界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期间,以“创意海洋”为主题,用正负形的手法创作《孕育》海报告诫人们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为我国未来的海洋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2 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下国内学者及设计师对图形创意中正负形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海报设计中应用的优势进行探析越来越多。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胡艳霞写了《福田繁雄海报的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探析》,在论文中就福田繁雄海报中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的运用这一章中描述了正负图形的运用与表现,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图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解析了1915年的代表作品“鲁宾之杯”,是图底视错觉表现语言的经典之作。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图形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 对福田繁雄的早期海报设计进行解析。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牛彦然写了《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在论文中各类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这一章中描述正负形同构,写了正负形的含义,对福田繁雄1975 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海报和《UCC咖啡馆》海报进行说明,得出正负形共生正是利用了人们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观众是通过转变视觉中心所看到的不同形态,具有动感。由于正负形是正形和负形共同使用同一条外轮廓线,最大限度将画面利用,其结构非常简洁紧凑,会被广泛地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王立章写了《论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在论文中得出了正负形在招贴中的应用,赋予了招贴一种情绪,一种无形的巨大能量,使招贴常常富有深层寓意,达到一语双关,深化了平面招贴中图形和招贴的主题之间产生的共鸣。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王婷婷写了《正负形在海报中的优势探析》,在论文中提出我们欣赏过海报在宣传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和正负形这种幽默的表现形式,正负形和海报相结合更是设计师不竭的源泉,这样的设计作品,表现力极强。同时正负形在标志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些论文的例子总结正负形让海报设计充满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正负形海报。

3 研究正负形海报设计的意义

第一,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总结多篇论文对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运用的观点,来论证研究和创作正负形海报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对鲁宾《阴阳花瓶》、德雷维斯《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福田繁雄《京王百货宣传海报》进行全新的说明,为后续的正负形海报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论证。

第三,对“创意海洋”主题进行海报创作,呈现给人们污染环境后的画面,呼吁大家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海洋,为我国未来的海洋和海报文化做出贡献。

4 正负形海报设计案例分析

鲁宾的《阴阳花瓶》最早表现正负形原理。我们在画面里看到的空间是人还是杯子,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注意力停留在图形还是背景上,或者是对画面的整体看还是局部看。画面里杯子的部分是白色,如果把视觉集中在黑色负形上,两边黑色部分是相对的两张脸,而白色则为“底”,成为空“间”,图与底随时可以转换,都是图形。鲁宾《阴阳花瓶》对平面视觉设计领域研究正负形和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京王百货宣传海报》是福田繁雄于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公司设计的宣传海报,在海报中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视错觉原理。作品中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西装裤腿,用这些具象的元素,使它们共用轮廓线,图与底视觉进行换位,共生共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这幅作品带给观者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加了海报设计的互动性与感染力。

德雷维斯基・雷克斯创作的爱情剧《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海报中,我被大师那种巧用正负形艺术手法所触动。在女性与蛇之间采用正负形,一线两用,将基督文化中蛇与女性的关系表现得非常的巧妙,当我们把视觉放在白色的女性体态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当我们停留在红色线条时,一条蛇在画面中缓缓游走,红色的分割线是人体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正负形的互相借用,能使画面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得出结论,正负形海报能增加海报设计的互动性与感染力。作品里的图形都共用轮廓线,所有共用轮廓线都是曲线。曲线的基本属性是柔和,具有变化性、虚幻性、流动性和丰富性。在正负形海报中运用曲线可以变化出多种可能的图形,将正负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5 《孕育》海报设计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临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局面,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创意海洋”为主题对《孕育》海报进行创作。

海洋不仅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也孕育了人类文明。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21世纪实现可续发展的唯一资源。海洋孕育了我们,水是生命之源。以正负形的手法表现画面,第一张白色的为婴儿,黑色为海马图1;第二张白色的为妈妈的身体,黑色为海螺图2。画面里的黑白巧妙相融,寓意海洋与人类共生共存。正负形视觉冲击力强,不需要设计者费力思考添加装饰以烘托主题。所以画面采用黑白两色,添加了一些石油胡乱飞溅的效果,表现海洋的石油污染。污染了海洋,同时也污染了自己,作品中正形相互映衬,含义清晰,简洁明了,主题鲜明。

6 结语

通过总结别人的论文对正负形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证,学习经典的正负形海报创作手法,耐心的观察,细心的感悟,对《孕育》海报进行创作。经历了以上的各个阶段,对正负形海报的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创作正负形海报的时候切记采用曲线,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变化性、虚幻性、流动性和丰富性的作品,将正负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胡艳霞.福田繁雄海报的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 牛彦然.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3] 王立章.论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艺术学院艺术.

[4] 朱琪颖.海报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影视具象图形;电影海报;功效;作用

电影海报作为常见的视觉艺术设计形式,如今,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众所周知,电影海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广泛地宣传某部电影及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使该部影片甚至制造该部影片的厂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市场力。当一部电影作品制作完成之后,电影海报是帮助该部电影作品获得广泛宣传的重要渠道和媒介之一。电影海报能否引起观众视觉上的兴趣,对于该部影片在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开拓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销和宣传作用。也就是说,将意味着能否创造出新的票房纪录。因此说,电影海报不仅传递着视觉化的电影信息和商业内容,而且在设计使命上担负着“与大众密切沟通和交流”的重任,通过立意清晰、顺畅的静态画面设计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美感,让观者在欣赏其可观的视觉内容与形式的过程中从而理解其浓郁的、丰厚和深层次的影视文化气息及含义。

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设计与视觉宣传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同时,矗立在由若干个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图形所构成的客观世界之中。这说明,图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或者走到哪里,图形都会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如:一只小杯子,一把小坐椅,一个小摆设,甚至一个小小的纽扣,都会具有图形方面的某些特征。每当人们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第一时间总是能够感受到其图形的存在。这说明,图形在电影海报信息内容宣传过程中是最直接、最能够影响人们视觉注意的关键因素,它所产生出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会第一时间内影响着观者的感官、联想,并刺激着观者的情感、记忆等。由此可见,图形是最能够吸引人注意、便于观众理解的一种设计元素。图形的有趣排列、组合设计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出电影海报中的语言和空间。所以说,图形不仅仅是视觉设计上的一种形式语言元素,而且它还是直接传递情感的一种物质性手段。电影海报设计师在运用图形元素方面不仅要密切结合特定时代文化特征,更要着眼于并考虑到观众的视觉兴趣和感官审美,而且还要以独特、崭新的设计视角来充分展现该部影片的制作理念和深层次性的时代内涵。

影视具象图形作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同时,又作为电影海报设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发挥着潜在的视觉传递功效。那么,何谓影视具象图形?影视具象图形实指在历经丰富的视觉审美基础上,对影片中的物象的一种忠实再现,然后通过一定的组合、剪切等手段变化其内容及形式,进而对影片中的物象进行浓缩和提炼、归纳和简化,以此来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需求。例如电影作品《沉默的羔羊》的宣传海报,画面上女主角的红唇与飞蛾的巧妙叠加设计令人一目了然,且使受众立即从心理上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力。图形以同构的手法发人深省,正如天使与魔鬼的强烈对比,将悬疑与惊悚表现得淋漓尽致,寓意深刻,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种直截了当的设计手段不仅增强了海报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吸引力,而且还使该部电影在宣传上更富有成效。又如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海报设计中,整幅画面中的图形和设计制造出十分温馨和怀旧的情结。那女主角黑色的瞳孔与纯净的面孔以及饱满、绚丽的画面构图,吸引着无数观者的注意视线,并给予观看过它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再如国产电影作品《英雄》的宣传海报,选用剪影的形式,并以排列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影片中的人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由此可见,影视具象图形以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和简洁、浅显的图形语言,表达出了相对复杂的设计内涵和深刻的影视文化底蕴。

毋庸置疑,影视具象图形对于该部影片的市场销售和影响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在现代社会里,电影海报与电影产业水融、相互映衬、共同发展。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如果没有优秀的海报设计为其充分展现商业价值提供出良好的宣传平台,那么这部影片也必将前功尽弃,大打折扣,不能收到最终应有的影视传播效应。可以这么认为,电影海报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观赏和美感需求,而是能够通过这一有效的传播形式,充分展现出特定电影作品的精神面貌、内涵和文化风格、特色,让观众通过有限的视觉画面及感受与电影剧情发生碰撞和情感上的交融,激发并调动起观众的影视观赏情绪,从而带动起更多数量的观众进一步地了解该部电影作品全过程或者真实面孔,达到艺术上共鸣的目的,并形成轰动效应。这说明,影视具象图形如同引导观众初步体会电影作品内涵的导火索,能够使观众的心灵与电影作品产生视觉上、思想上的“互动”,形成强大诱惑力,吸引着他们想进一步地弄清该部电影的真实画面情节和具体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影视具象图形历经精心的海报设计之后,起到了画龙点睛和穿针引线的作用,进而加大电影作品的宣传力度,并间接性地推动电影产业的向前发展。

电影海报设计要充分重视影视具象图形的视觉艺术魅力电影海报作为面向大众的一种文化,无疑传递着电影方面的某些文化特征及信息,更是电影信息与文化传播密切交流的一种设计平台,也就是说,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直观并形象化地展现出一定数量的影片制作内容与作品概貌,让大众通过欣赏海报作品,进而了解到重要的影视文化及信息内容。由此可见,电影海报设计十分注重信息方面的“再现”,为了传达出深远的影视文化及语义,使该部影片信息特征更加明朗化、影响化,就要把人们的注意力牵引到所要“再现”的海报身上,令人倾慕关注。一幅电影海报作品,既要满足人们知觉上的需要,又要服从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为达到这一设计目的,就要在形象语言和视觉画面上,尽可能地抽出其“本质性”的特征,把人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视觉画面图形之中。可以这么认为,电影海报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能以独特的设计优势和图形魅力,进而扩大电影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带动着电影艺术产业的向前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视觉性是电影海报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换句话来理解,电影海报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而制作出特定的影视文化及信息内容,而这种信息就是依靠“看”来完成其使命的,“看”也就成为完成并检验这一设计使命的必经之路。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人们改变了正常的视觉习惯,心理上就会产生出新的比较奇怪的感受,同样也会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形成视觉焦点。”由此可见,电影海报是把影视具象图形经过形式上的重组,再根据不同的审美视点或者角度,把那些不相干的“形象”采用错位等手段含混在一起,形成视觉上有趣的和不可思议的文化“焦点”,供人们赏读。

无疑,影视具象图形为电影海报提供出重要的图片资源,它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讲述”,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该部影片“情节”的一种总结性再现。可以说,影视具象图形能够促进观者的视觉联想和丰富想象,强烈地唤起观众的阅读情感和观看欲望,历经欣赏过后,让观众初步性地进入到剧场情境审美与效果体验之中。众知,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在电影海报艺术欣赏当中,这种好奇心表现为观众对于电影海报设计形式、风格语言方面的理解和影片内容的新颖程度。设计师可以凭借影视具象图形的完美设计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如今信息化、商业化交织的时代,国内很多电影海报设计不能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给观众不能带来“柳暗花明”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导致许多电影海报在宣传方面缺乏广度、力度和感召力,不能够吸引住观众的注意视线,因而观众人数变得十分稀少,票房市场快速滑坡,影片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影视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影视具象图形是组成电影海报“生命”的重要形式设计因素。同时,也应该清楚,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必须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受众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为前提,针对特定的电影海报主题适应性地发挥出其独特的视觉图形语言优势,使受众通过影视中的图片就能够并很容易地辨别出电影内容和海报信息。电影海报中的影视具象图形若想达到“以情动人”的宣传目的和精神效应,必须从研究电影作品本身以及海报特点出发,恰当地运用电影海报所拥有的形式审美准则,遵循简洁、明快和“最省力”的原则,寻求最能够引发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图形设计,进而促使观众在动情之中接受该部影片。即以独有的视觉形式设计激发、满足观者的视觉观看和欣赏欲望,给观众带来无穷的生活乐趣和发自内心的美的精神享受。为此,电影海报设计应充分注重影视具象图形的作用,从研究并根据不同影视具象图形的形态、结构、组织等特征出发,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从而达到并创造出更加新颖的电影海报作品这个目的。

优秀的电影海报以其独有的视觉形式和审美张力创造出生动的艺术画面及语言,使人们观看过后,能够产生出感官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亲近感,这种视觉上的“密切沟通与交流”既满足了受众的美感需求,又丰富了受众对所要传达的信息的关注力度,使受众对电影文化及观念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总而言之,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元素必须做到很有品位、很有个性,形象鲜明,语言精美,想法独到,促使观众从中感受到情志的陶冶和感官的愉悦,这样的海报设计才能够从情与理的高度上产生出宣传力、感召力和销售力。即能够达到吸引观众注意、传递电影信息、刺激票房收入的宣传目的。因此说,设计师要充分重视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艺术魅力。实践证明,电影海报只有符合了现代人的视觉欣赏和审美需求,才能牵动观赏者的全部情感,激发观者欣赏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并从不自觉当中转变为自觉地接受与尽情享受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感官娱乐。

[参考文献]

[1] 肖慧君.图像如何叙事[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论文(文艺学),2005.

[2] 何香凝.图像就是力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朱琪颍.海报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金丹元.后现代语境和影视审美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5]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范志忠.当代电影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 周星.中国电影实现文化软实力的背景、动因与发展分┪觯J].艺术百家,2010(05).

篇10

论文摘要:图画现代主义是广告设计语言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综合影响下的过渡状态,它极大地巩固绘画要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地位,在现代广告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以特殊的形式主义语言表达了时代特有的精神内涵。.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舞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产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 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