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划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牌策划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记者:21世纪进入了一个品牌生产与消费的时代,同时,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人性品牌策划理论的提出是否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时代需求?
谢付亮:人性品牌策划理论的提出的确有特定的时代需求。一方面,中国需要更多的强势品牌,提升国家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性,越来越需要回归到人的本原需求。换句话说,个体的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得到社会群体的重视,因此,打造品牌必须从人性的需求出发,切实尊重、正确引导并有效满足个人的需求,才能一步步成功构建品牌。
记者:什么是人性品牌策划理论?其核心内涵是什么?
谢付亮:人性品牌策划理论不是简单的品牌人性化或人性化品牌,主要是指,我们必须从人性深处来认识品牌、理解品牌和运作品牌,换句话说,品牌的构建过程和目的要基于人性的基本需求以及各个层次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缺乏大资金来运作品牌,也缺乏正确合适的品牌塑造策略,而人性品牌策划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超低成本的品牌运作,这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恰似雪中送炭,指引企业在现实条件下找到打造品牌的可行性策略。
人性品牌策划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十大人性法则”,其一,品牌的实质是品牌缔造者的人品。其二,成功品牌必然是成功人的有机集合。其三,品牌特性即人的特性,理解品牌的前提是理解人性。其四,人的一生所体现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品牌,所以懂得做人即懂得做品牌。其五,一个人也是一个品牌,一个策划人自身成长历程可以折射其操作品牌的成长历程。其六,人性的经济性决定品牌的经济性,品牌价值归根结底是不同层次利益的集中体现,不能撇开利益谈品牌价值,也不能离开品牌价值谈利益。其七,品牌精神的传递是品牌缔造者精神的传递,塑造百年品牌的根基是长期持续地坚持品牌缔造者赖以成功的精神。其八,品牌的整合传播无非是企业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说到底是对企业所处社会人性的整合。其九,人生境界的差异是人性在不同环境中的反映,但其本质是统一的;品牌也有不同的境界,但其本质亦如同人性的本质。其十,宗教是人性的终极体现,如果我们能够深刻领会宗教的内涵,那么品牌将是一场成人眼中孩子的游戏。
记者:人性品牌策划理论与“超低成本塑造品牌”有什么样的关系?
谢付亮:人性品牌策划理论是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理论基础,我们在人性品牌策划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了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具体可参见《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一书。这些法则全部源于人性品牌策划理论。例如,我们在服务三维钢构时,基于人性“刨根问底”的“探秘”心理,通过挖掘行业发展趋势,策划了《钢构价格白皮书》事件。《钢构价格白皮书》直指行业软肋,甫一抛出,即引发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讨论,专业媒体也给予了全程跟踪和报道,免费传播数万次,三维钢构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空前提升。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行业会议都会提及白皮书事件,三维钢构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可谓是赚足了“眼球”。更关键的是,整个过程几乎没有花费品牌传播费用。现在,白皮书事件不仅成为企业的“品牌典故”,而且“刷新”了一个行业,成为建筑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篇2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时代,品牌方对渠道的掌控力变得非常微弱,传播变成一件难度很高的工作,于是勤奋的营销人纷纷想各种办法来加强传播力度,于是我们越发频繁地看到一些奇怪的营销现象——
借势营销: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了,瞬间无数个品牌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品牌PS到人家的合影上,然后再牵强地想一句不知所云的话。类似的群体性模仿事件今年我们看到的不要太多,以至于当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发表声明说我们不借势灾难题材做营销竟然成了一种高姿态。难道本来不就应该是如此的吗?自黑营销:在自黑方面,神州专车几乎堪称经典。我不相信神州专车的营销团队预料不到“我怕黑专车”这一轮广告出去会引发舆论的哗然,从而损伤品牌的美誉度,但他们依然选择这么做了。在权衡“到底是要传播广度还是要品牌美誉度”这个问题时,他们选择了前者而放弃了后者,这样做真的值得吗?效颦营销:有些营销人,看到别人的逗逼文章火了,于是就学着也整个逗逼的文章,看到别人用H5工具了,自己赶紧也赶时髦弄个H5页面。鲁迅先生不是做营销的,可是他都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这个道理。事实上,在大众媒体时代我们能更多地看到出色的策划,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出色的策划反而在变少。这是因为在大众媒体时代,策划的归策划,媒介的归媒介,策划人可以专注于内容而不用去操心传播。
而到了社交媒体时代,所有人都知道传播效果取决于内容,于是传播量成了目标,内容成了达成传播量的一种手段,策划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点击量挂帅”的工作模式当中。在这样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内容,传播量也许是有了,然而对品牌又有何贡献价值呢?如果对品牌没有增益,那传播又有什么卵用呢?
我所说的“八分传播、二分策划”,并非是说在工作时间上的二八分,而是在重视程度上的二八分。今天的营销人相比过去的营销人,花在创意方面的时间肯定是更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进行内容营销。然而,这并不代表大家更重视策划了,随着传播难度的增加,“面向传播的策划”逐步替代了“面向品牌的策划”。传播本来是为品牌服务的,它不应该成为目的本身,品牌才是目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唱卡拉OK是好嗓子重要还是好音响重要?肯定是好嗓子更重要,如果嗓子不好,越好的音响越会放大嗓子的缺点。
洋洋洒洒批评了一大通,其实也是在批评我自己,这些错误我基本上也都犯过一遍。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么改,我的答案是“八分策划、二分传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策划呢?我的理解是策划着力于回答如下重要而基础的问题——
你是谁?
你的客户是谁?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对你的客户来说,你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如何进行创意创作?
你是谁?
一个人的DNA是改不了的,它限定了你的边界。如果你生了一张赵本山的脸,但你非要去演谢霆锋的戏,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个品牌也有自己的基因,它往往来自于创始人、创始团队的性格,这种基因其实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品牌的边界。假设你是一个高冷的美女,可是经纪人跟你说现在观众喜欢看萌妹子,于是你就扭曲自己的天性去扮演萌妹子,结果一定是东施效颦。
你的客户是谁?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是谁以后,就能知道什么样的人和自己气味最相投,然后我们从这些类型的人当中,挑选一类或几类作为我们的目标客户,这就是定位。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企业不能简单地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来定位客户。如果抛开自己的基因和资源禀赋,单纯从“哪个市场最大”“哪些客户最有钱”这样的愿望出发去定位,其实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
当年沃尔玛创立的时候,凯玛特超市在大城市如日中天,如果沃尔玛给自己的定位是去争夺大城市的消费者,估计它根本就发展不起来,然而沃尔玛在初创时选择了小城镇的消费者,这就避开了和凯玛特的竞争,也符合它自身的资源禀赋。
想做,不代表能做,更不代表擅长做。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有些男孩子不会泡妞,花了很多钱,挖空心思做了很多浪漫的事情,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为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摸清楚女孩子的第一需求——安全感。如果你没法给她安全感,再帅、再有钱、再幽默,女孩子都不会嫁给你,而如果你给了她安全感,她可能会忍受你的不幽默、不浪漫、不帅。
做品牌最终是为了达成销售,所以营销人一定要对客户的需求有极其明确的认识,这是核心当中的核心。我曾经看过一幅四格漫画,说一对学生情侣去开房,跟旅馆老板说他们是去学习的,于是勤奋的旅馆老板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搬走了双人床,把房间改造成了书房,期待着更多“学习”的学生客户来开房,然后自那以后就没有学生来他家开房了……这属于典型的没有摸清真正的客户需求啊!
对你的客户来说,你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营销人切忌抛开客户需求自卖自夸。还是举上面那个泡妞的例子,有的男生喜欢在女孩子面前卖弄自己曾经做过的牛逼事情,炫耀自己多么多么有钱,其实越这样做可能越会引起女孩子的反感,为啥?因为你牛逼和我没关系。我们看到不少品牌都会说自己的生产工艺多么先进、集团的实力多么雄厚、产品的功能如何如何强大,然而客户听了没有任何感觉,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和客户没关系。
所谓核心价值点,不是指你产品的优点,而是指你的产品对于客户有何价值。打个比方说,高级手表的价值点是而不是耐用和精确,有机食品的价值点是健康而不是营养成分含量高,软件的价值点是有用而不是代码的优美。
如何进行创意创作?
创意并非信马由缰,它更像是放风筝,风筝自由飞翔的半径是线的长度。那么什么是线呢?就是前面说到的品牌基因、客户定位、客户需求和核心价值点。初阶的营销人做创意,往往会脱离这四个品牌要素,只考虑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陷入到我所说的“八分传播、二分策划”的陷阱。
我对创意的理解是,它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点的翻译,是把你希望传达给客户的信息用客户最能够理解、最容容易传播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里我举一个杜蕾斯父亲节广告的例子,它要传递的核心价值点是“安全、不会漏”,它的创意是“祝所有那些使用我们竞争对手产品的男人父亲节快乐”。这个创意紧紧围绕核心价值点,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这比直截了当说“杜蕾斯是最安全的”更有温度,也更能传递这个品牌的基因,让人感觉它很有人情味、很幽默。
关于创意的书和文章很多,我也不是什么创意高手,这个话题我就点到为止吧。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选择科学性;少量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3
市场营销策划学是营销与策划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专业课程,这门学科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面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时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如实践场所、实践条件缺乏,课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该门学科时大都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的感悟和理解。对于如何去利用和把控好案例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1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划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只注重理论灌输,学生领悟差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依托教材,为讲授理论而讲授理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理解时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中,对于市场营销策划学中很多的策略,都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可能还抱有怀疑的态度,所以效果很差。而对于像高职类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灌输,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那就很是不太实用。
1.2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在讲授理论时,总是老师一个在满堂式的灌输在讲台上“不亦乐乎”。把学生忽略,学生只能在学习中被动拼命的记老师的讲授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长期以往在学习上就没有积极性自己也不会发现问题,而老师还认为学生学得不错。
2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把理论讲授和案例教授结合使用
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较多,对于接触企业的机会较少,对于在市场营销策划学中讲授的很多理论,并不能够理解,所以在讲授很多策划方法时应结合某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让学生首先在感性上就认识到市场营销策划学。比如在讲授为什么要学习市场营销策划学时,就可以举一个某企业在通过某项促销来提升自己的销售量,为什么该企业的销售量会提升呢?那是因为该企业做了某种促销活动,而这项促销活动企业又是怎么去做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的案例讲授,那么学生就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市场营销策划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就明确了。通过案例讲授也能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2.2 案例的分享
在讲授案例时,通过案例讲授完之后,让同学们来就这个案例做充分的讨论分享,在讨论分享中来提高自己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案例论中学生也可以知道案例中的企业如何去做的,为什么这么去做?如果是自己去做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例如,在讲授新产品上市策划时,讲到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产品,采取什么渠道,什么推广方式。我们就可以借助“脑白金”的案例进行介绍,史玉柱为什么做脑白金呢?是因为史玉柱进行很多调查发现:一是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升;二是现有保健市场没有领导品牌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不知道要买什么。有市场需求又具备良好的外部竞争条件,所以决定推出脑白金产品。人们购买保健品的场所多为药店和超市,市场中因为没有领导品牌,所以进入市场不需要快速树立领导品牌形象,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头脑,因此高价格高促销是非常不错的市场推广手段。经过努力最终脑白金迅速在市场中树立了品牌形象,获取不错的销售业绩。通过这种方式去讲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新产品上市策划的做法了。也可以去讨论“脑白金”的市场操作手法是不是最佳。
2.3 设置不同案例来讲授
所谓不同案例来讲授就是就某一种类似的产品,在采用不同策划时,结果产生的效果的不同,以此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规律性。学生通过两个正反的案例的学习,对理论理解就不再是简单化,将来在工作中就不会纯套用理论,知道面对不同具体情况来运用理论。这样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的内涵理解。那么掌握的程度也就不同。
2.4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实践中
教师在讲授完之后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在课堂中讲授的案例,学生自己可以就课堂中讲授的案例中的自己想法具体去实践一下。形成一种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学中应注意哪些
3.1 案例的选择科学性
在讲授案例时,对于要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很多老师并没有考虑太多,而应该更多的去想这个案例是否科学、是否恰当、否全面。因为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理论说服性的降低。那样就起了相反的作用了,学生也就对学习会失去兴趣。
3.2 应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关系
理论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而案例恰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首先要立足于将理论知识的内涵讲透彻,让学生弄清楚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如何应用。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让理论知识更有支撑,更有说服力。既一味的讲理论,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只讲案例又会显得课堂很散乱,没有凝聚力。因此,应当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辅以恰当的案例分析,让课堂内容更充实饱满。
3.3 案例选择的少量性
所谓案例选择的少量性就是在选案例时要尽可能的少,不要太多而应更多尽量考虑最好用一个案例说明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问题。如果一节课的案例过多往往可能导致学生接受的信息太多,学生难以接受。一个案例贯穿也能说明理论的联系性,就更加有说服力。
3.4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及时进行总结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讲解案例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当学生讨论的主题偏离方向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加以提示,启发学生的思路。在讨论或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加以总结,既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的肯定,同时又让案例教学的过程更加完整。
总之,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综合来应用,充分让其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陈耀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5,(06).
[2]陆施予,何红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02).
[3]彭荣华,李志长.项目驱动教学法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及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篇4
消费品企业热衷于做市场调研,我们很好理解。因为对消费心理和购买偏好的研究和洞察,决定着产品的定位、营销及推广策略。在相当大程度上,消费品“营销战”的胜出,就表现在你如何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你的顾客。而工业品企业之所以无视市场调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与客户长相厮守,已经很了解自己的客户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工业品企业的决策者,你的团队虽然每天在于客户打交道,但你们真的很了解自己I的客户吗?
通过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不尽然!”。其实,你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客户,但事实是你对客户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肤浅的。张东利这样讲,并非没有依据的信口开河,而是基于亲自组织和主持的许多次工业品企业的市场调研的专业经验之上的结论。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你与客户既然已长相厮守,打成一片,你还不了解客户?还需要做专业的市场调研?结论是出乎意料的。因为,你与客户再深交,也毕竟是商业利益关系,客户的心里话,不会完全向你无保留地敞开。许多问题,客户可以向朋友敞开,可以向无利益纠葛的第三方敞开,但不能向有利害关系的供应商敞开。这是由于双方的占位引起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利益决定沟通方式、屁股决定思维方式的意思。所以,工业品企业通过专业的第三方营销策划机构来做市场调研是绝对必要和有效的。
记得张东利有次在给一家做电力设备的客户(姑且称为A公司)做市场调研时,当时的调研访谈对象是一位国企的采购总监,姑且称为B君,访谈整整进行了三个小时。结束时,这位B君站起来对我说:”张先生你真厉害,你把我心里话全部掏出来了。你知道吗,我跟A公司的老板和销售总监,像这样的交流,最长也就半小时,也就谈些冠冕堂皇的话题,从没有像今天跟你谈得这么深入。”当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团队把此次调研结果向A公司的老板阐述时,他连连说了几个没想到。因为,对一些涉及战略方向和营销策略的重大问题,他原以为客户应该是这样想的,没想到客户却是那样认为的,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认为这个调研的价值太大,后悔没有早做。像这样通过调研,颠覆了客户的固有想法,纠正了重大战略失误的事例,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团队还经历过许多。
为什么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做市场调研很有优势,被调研对象能够客观公正地说出心里话?张东利以为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我们同被调研对象没有利益关系,被调研对象对我们没有戒备,能够放下心理负担,畅所欲言。
二是我们有十几年的工业品品牌营销经验,对工业品行业非常了解,能与被访谈对象产生有深度的共同话题,沟通能够持续深入。
三是我们的调研人员都是专家级资历,在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上,在行业内首屈一指,所以被访谈对象乐意与我们交流。许多倍访谈对象在与我们交流后,说他们从我们这里学到很多知识,就像参加了一堂MBA案例讨论课。
篇5
在我们与某国内首富饮料巨头的老总交谈过程中,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早已发现了这一现象,尤其是其女儿受到欧美品牌思想的影响,更是强烈要求他在其旗下产品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上做些文章,改变过去那种颇显陈旧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设计思路。在我们和这位饮料行业巨头老总的交谈中,我逐渐找到了形成这样的格局的原因,虽然期待着中国的品牌形象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但也对于国内快消品市场难出精品品牌形象的现象给予理解。
原因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让品牌的关注点转向其他而非品牌形象。这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表现得尤其突出。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消费人群,虽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毕竟拥有广泛的市场空间,因此,在细分市场运营上,并不是特别精细化,很多快消品还是面对相对巨大的细分消费人群,而这类消费人群的消费理念倾向于通俗化,企业为了迎合更广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在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方面,就变得迎合大众消费人群。脑白金坚守十几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超级俗气的广告,而且其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设计也是十几年不变,正是看重的更广泛的消费人群的消费理念特征。正像史玉柱讲的那样:有人说我俗,其实我并不是不懂得品牌策划,关键是我要迎合消费需求,过去,巨人集团的失败恰恰是诀误读的消费需求,因此,我再做保健品脑白金时,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原因二:快消品行业企业的规模走两个极端,要么规模非常大,走大工业化的路线,大资金投入,大车间生产,大型生产线,走向全国市场。就如娃哈哈、农夫山泉、雕牌、大宝等。要么规模小,是区域型的小企业,只在部分区域有销量,最大的是覆盖本省或者周边省市市场,而中等规模的企业也并不是特别多。大型快消品企业常常会首先选择营销策划公司进行合作,在与营销策划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会受到营销策划公司的影响来进行品牌形象设计,要么营销策划公司拥有超强的营销策略体系,在这一体系当中,品牌形象设计微乎其微,要第营销策划公司不擅长品牌形象设计,而是通过策略、广告和推广等活动,来实现销售的目的。久而久之,快消品企业也就逐渐淡化了对于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的追求。
原因三:还有一部分大品牌的快消品企业在做品牌形象设计时,常常喜欢比稿,特别喜欢指点江山、众星围绕的感觉,于是比稿就变成了中小型设计公司的舞台,大型设计公司因为不愿意到处疲于奔命式的比稿,而被比稿这个舞台所摒弃,这导致诸如像蒙牛、伊利等喜欢进行设计比稿的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般。即使2012年蒙牛在进入中粮怀抱之后首次改版,也只是变幻一下形象而已,也未达到较高的品牌形象水平。
篇6
大概谁也不会想到风靡全球的万宝路香烟曾经是在1854年以一小店起家,1908年正式以品牌Malboro形式在美国注册登记,1919年才成立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而在40年代就宣布倒闭的一家公司。
在万宝路创业的早期,万宝路的定位是女士烟,消费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其广告口号是:像五月天气一样温和。可是,事与愿违,尽管当时美国吸烟人数年年都在上升,但万宝路香烟的销路却始终平平。女士们抱怨香烟的白色烟嘴会染上她们鲜红的口红,很不雅观。于是,莫里斯公司把烟嘴换成红色。可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挽回万宝路女士香烟的命运。莫里斯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停止生产万宝路香烟。
二战后,美国吸烟人数继续增多,万宝路把最新问世的过滤嘴香烟重新搬回女士香烟市场并推出三个系列:简装的一种,白色与红色过滤嘴的一种以及广告语为“与你的嘴唇和指尖相配”的那种。当时美国香烟消费量达3820亿支一年,平均每个消费者要抽2262支之多,然而万宝路的销路仍然不佳,吸烟者中很少有人抽万宝路的,甚至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极为有限。
手术操刀者:李奥・贝纳
在一筹莫展中,1954年莫里斯公司找到了当时非常著名的营销策划人李奥・贝纳,交给了他这个课题: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女士购买消费万宝路香烟?
对限定任务进行的辩证思考
作为一个策划课题的承接者,李奥・贝纳面临者这样的资源处境:既定的万宝路香烟产品、包装等等。同时又面临着这样的任务:让更多的女士熟悉、喜爱从而购买万宝路香烟。李奥・贝纳必须在这样的资源处境中,寻找实现这样任务的途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李奥・贝纳,这里是说“如果”,完全限于莫里斯公司提出的任务和既定的资源,循着扩大女士香烟市场份额的思路进行策划,那么风靡全球的万宝路就不会出现在这个经济世界了。幸运的是,李奥・贝纳并没有被任务和资源限定住,而是对莫里斯公司给予的课题进行了辩证的思考。
大胆改造成就万宝路
在对香烟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深思熟虑之后,李奥・贝纳完全突破了莫里斯公司限定的任务和资源,对万宝路进行了全新的“变性手术”,大胆向莫里斯公司提出:将万宝路香烟改变定位为男子汉香烟,变淡烟为重口味香烟,增加香味含量,并大胆改造万宝路形象:包装采用当时首创的平开盒盖技术并以象征力量的红色作为外盒的主要色彩。广告上的重大改变是:万宝路香烟广告不再以妇女为主要诉求对象,广告中一再强调万宝路香烟的男子汉气概,以浑身散发粗犷、豪迈、英雄气概的美国西部牛仔为品牌形象,吸引所有喜爱、欣赏和追求这种气概的消费者。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和伟大的营销策划,由于李奥・贝纳突破资源和任务的大胆策划,彻底改变了莫里斯公司的命运,在万宝路的品牌、营销、广告策略按照李奥・贝纳的策划思路改变后的第二年(1955年),万宝路香烟在美国香烟品牌中销量一跃排名第10位,之后便扶摇直上。今天万宝路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可口可乐第二大品牌,其品牌价值高达500亿美元。
突破限定任务的营销思维
李奥・贝纳不愧是伟大的策划大师,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所缔造的万宝路的神话,更在于他实践并演绎了营销策划的哲学:策划在于对资源与任务的辩证思考。这一哲学道出了营销策划的本质所在。
需要突破线性规划的策划人
李奥・贝纳在最初接手万宝路的时候,莫里斯公司给他的任务和资源都是限定的,作为一般人的想法,策划就只能在这样的限定条件上进行,而李奥・贝纳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在莫里斯公司给予的任务与资源中进行循环反复的修正,进行了辩证的思考,最后他完全突破了莫里斯公司给定的任务和资源,最终成就了万宝路的世界。
作为营销策划人员,面临的处境与李奥・贝纳面临的处境是完全一样的,每个营销策划人员几乎都面对一项任务,这项任务表现为具体的或长或短的多元目标,同时也都面临着一种“资源处境”,他们的工作就从“资源处境”中找到完成任务的途径。可是,如果资源到任务的某一条路径是明显存在的,所谓策划不过是线性规划求解的过程。
可事实上,许多策划工作面临的资源与任务根本无解,或者,资源与任务本身都不是十分明确可以理解的。营销策划人员在工作时,常常从资源想到任务,再回过头重新解释资源,再向前改写任务,在这种循环反复中实现成果。也就是说,策划和线性规划最大的不同是“题目和条件都可以修改”。这种求解问题的方式与线性规划相反,是一种“曲线思维”。因为,这一次策划问题的求解方式一方面不同于上一次,另一方面又要吸收前一次的经验教训,所以是“辩证的”。
营销策划不可拘泥于限制之中
正因为营销策划中,资源与任务都应该进行辩证的思考,因此营销策划对个人的挑战就非常大,我们往往无法找到一个既定的模式来参考。在进行营销策划时,我们必须依赖大脑的灵活性,进行发散式的思考,而不必拘泥于任务和资源的限制。理解了这一点,营销策划的空间就非常大了。营销策划不象其他问题,看似无解的问题,实际却可以从其他地方寻找到无数的解答方案。
比如叶茂中在初期的策划生涯当中,湖南的一家公司邀请他为他们的产品作策划。按照一般策划人的想法,应当对该公司的现有产品进行包装,然后采取强有力的推广手段来打开市场,这样的想法本身没有错,符合通常的逻辑。但当叶茂中对该公司进行彻底分析之后,否定了该公司原有的产品,建议他们重新选择产品,也就是后来推出的“劲王野战饮料”,此举大获成功,市场反响非常热烈。这次策划能够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叶茂中并不受委托方的限制,对任务和资源都进行了改变,从而改变公司在市场上的命运。
篇7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在营销学中是指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传播本质上一致的信息,达到与受众“一对一”沟通并促进购买和形成忠诚顾客为目的的一种系统营销观点。仅从这一界定是看不出什么新意,但我们从广告心理学角度仔细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与以往广告策划依据上的本质差异。
首先要实现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关键是重新认识消费者。以往我们在对“消费者”的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如不少广告理论主张“由内而外”(in-outside)的观点,即广告策划从商品本身出发,向他们认为的消费者展开诉求,并以“我要的消费者”作为策划理念,这就是多年来所谓的以“消费者为中心”之说。整合营销传播不同意这种“消费者”的观点,主张“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观点,即“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想要什么”为中心作为广告策划理念,广告策划与策略要建立在消费者资料库基础上。消费者资料库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在决定生产一个产品之前,要去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以往的这类产品那些方面还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为了得到其所需的产品能承受或愿意付出的价格是多少;希望在什么地方接触或购买到;消费者头脑中的品牌网络是怎样排布的以及消费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等等方面。
其次,要了解消费者有关商品心理图式形成特点,这是广告策划的重要依据。70年代以来的许多广告理论基本源于这一思路。而在众多的理论中又以特劳特等人(J Trout 1971)的“广告定位”(positioning)理论影响较大。然而他当时的“定位”理论仍源于“由内而外”的观点,因此很难实现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到位”(reaching)。今天的消费者日益理智起来,若广告讯息不能影响或改变他们的心理图式即消费者头脑中品牌类别网络(category network),那是很难达到和实现预期效果的。
针对这一情况,舒尔茨等人基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并结合广告理论提出了“由外而内”的全新观点,核心就是要在了解消费者心理图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营销传播达到改变他们心目中品牌网络类别之目的即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到位。
再次,要实践上述观点仅有营销学理论还不行,因为所有营销活动其对象是人,因此要以消费者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是怎样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据此产生的广告策划才能实现通过广告作用改变其头脑中品牌态度网络,最终实现或促成购买之目的。
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并结合广告讯息传播特点,有关研究认为,广告受众(消费者)对广告讯息加工有两层意义,一是认知包括选择、加工、与储存信息的过程。二是衡量包括衡量、增加、与使用已储存的有关信息。实际上二者是很难区分的。这两层意义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广告讯息认知的主动性和主观性。这里的认知(perception)与教育上所讲的学生认知(cognition)是不同的,它很少指对信息的理性理解或认知,而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或情感上的感觉即主观认知(perception)即非事实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消费者购买决策依据往往是自以为重要、真实、正确无误的主观认知,而不是从理性的思考或认真比较后的思维决策。从广告策划的角度来看主观认知就是要策划消费焦点(focus)和改变消费者心理图式中品牌类别网络系统,以影响对广告的信息加工,进而形成购买意向。其操作之一,是怎样使消费者关注你的广告讯息而不仅仅是注意到你的广告讯息,这在广告策划观念上就是你要注意消费者而不是要消费者注意你。其操作之二,是保证信息能被加工、储存和使用以改变消费者对有关商品的类别网络结构,即广告讯息要到位而不仅仅是定位。这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图式变化是一个累积(accumulate)过程而不是象行为主义所说的简单取代(replace)。累积过程说明了人类的心智活动是由大量的概念和类别网络不断建构过程所组成。在品牌网络建构过程中,消费者原有的观念和他们认为的重要事实要与广告讯息不断地发生作用,并在相互影响过程中这些概念要起到重要的作用。经过广告受众的主观认知,广告讯息的意义在不同受众之间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所谓“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对广告作用是十分有益的。为了实现上述整合营销广告策划,关键要根据消费者心理图式的变化不断建构消费者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不仅仅包括信息收集如人口与心理统计的数据,更重要的还要有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与分类如消费者的产品的品牌类别网络甚至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联想、倾向和观念等组成的网络。因为这才是真正反映消费者需要与心理图式变化。所以只有根据资料库做出的广告策划才能保证焦点落在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身上,而不是放在公司的营销目标上。 2、广告策略与执行的协调是广告策划成功的保证
我们仅仅了解消费者心理图式的变化还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广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广告策略即解决“消费者想听什么”。二是广告执行即解决“你如何说出消费者想听的”。从广告心理学角度讲,所谓广告策划就是要能成功地将广告策略通过执行有效地表现出来,二者关系应是紧密联系,协调作用,缺一不可。
消费者想听什么,我们不应看成是一种单向传播,从本质上讲应是一种双向沟通。这意味着买卖双方存在着一种讯息交换与分享共同价值的关系,这在营销学中称“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以往那种使用同一策划对着所有的人传播同一个广告策略的单向传播方式只能使受众获得模糊不清、毫无现实意义的效果。整合营销传播主张采用一种全新的系统视角(a systems approach)即“一果多因”式。这就要我们通过对消费者资料库分析与研究了解和确定各种类型消费者对有关产品或类别的看法以及看法形成的原因,甚至包括购买这一类别或品牌产品想要解决的个人的深层次的问题。为了完善消费者资料库在双向沟通方面的作用,研究者主张用焦点小组(focus group interview)和个别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的形式,展开深入研究。只有深入人心了解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才会形成好的广告创意,广告才会是消费者真正想听、愿听的。
在分析消费者想听什么方面还要注意竞争者已经说了什么,这在策划消费者想听什么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在竞争性利益点、令人相信的理由、产品的个性特征等,这些方面广告策划人都要充分了解,这样才能保证通过执行把广告策略意义充分表现出来。
执行策略是要解决如何说的问题,也必须抓住从消费者出发的原则,当然要从资料库分析而来,并用消费者最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创造一个令消费者感激不尽,激动人心的印象,并通过整合营销的传播方式一呼百应,多通道扩散。如广告扩散、事件扩散、促销扩散、和公关扩散等。值得指出,与传统营销传播不同,整合营销在传播策划认为来自资料库的市场分割目的是为了解决广告讯息能否有效地接触受众,而不是企业的营销目标。各种传播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改变品牌网络进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之目标。在消费者寻找商品的年代里,广告策划中说什么比如何说更重要。但在当今市场信息超载、媒体繁多的年代,决策如何说和何时说才能保证与受众接触,这一点可能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说什么不重要,这只是相对而言。另外在什么背景下说对改变消费者的品牌网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变化要反映传播是一种双向循环沟通过程,即企业发展传播计划并加以执行,消费者予以回应,企业从回应中得到有用的讯息并根据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在传播沟通上的需要与欲望,迅速调整和修正传播计划,然后将这个流程循环下去,能够使消费者与商家、企业达到“双赢”的境界。这样做不仅找到消费者的需求,还找到本品牌产品对消费者的利益点,让它进入他们品牌类别网络,通过二者循环沟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不断地改变产品品牌网络。若执行策略能达到这一点,我们就说建立了品牌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循环沟通关系,使消费者产生“一旦拥有,别无选择”的一份情感。执行策略核心是要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并且通过执行广告策略不断维系这种信任,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的奥秘就在于此。 3、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是广告评估的新观念
以往广告理论中的心理学原理是源于行为主义观点,其广告评估观念则是把广告作用与购买行为视为线性关系加以联系。这在实际操作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广告做了不少,但实际购买情况并不看好。而没有购买行为发生并不表示消费者的品牌态度网络没有发生变化,而这一点则常常又是反映广告作用的重要方面。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心理学观点认为,广告作用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关于品牌态度网络。所以该理论主张在广告影响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其品牌态度网络改变都是广告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效果的评估应注重测量和评价消费者的品牌网络中的关系和联系的变化,也就是要测量与评估消费者有关品牌网络态度的变化(包括累积变化)。同时整合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态度与购买行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循环且非线性的关系。这种新的广告评估观点认为:消费者品牌网络的改变可以视为从广告到购买行为发生之间的中介因素,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或心理变化特点,比起行为主义对消费者单一购买行为的广告评估观更有实际意义。广告策划人一但了解了潜在消费者的态度变化就不难了解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为什么不购买行为的真实原因了,据此产生的广告策划才会更有针对性,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或改进广告效果。
另外以往广告理论中的评估观在广告作用上强调一步到位的短期作用,认为若广告作用没有到位,很难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关于什么是“到位”,整合营销理论有其独到见解。该理论认为广告作用有一个过程,因此,要测量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首先要树立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传播。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长时期测量,因为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所建构的品牌网络随时都在发生变动,传统的测量只能反映单一时间点的情况,而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测量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情况以反映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品牌网络变化,这样做还使企业对消费者过去已接受了什么一清二楚。二是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测量,这是由于消费者的品牌网络是一个非线性的结构,运用多层面方式测量有利于了解消费者的品牌网络的变化。多层面的测量包括1、购买行为,2、兴趣交易(非交易行为),3、品牌网络关系变化,4、态度与情感网络的变化。除购买行为外,其它几个层面的测量常用自我陈述的方式来表达从具体属性到价值观的变化,从而反映出内在品牌网络的变化。多维度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品牌的几个维度来反映消费者品牌网络的变化。
篇8
2 0 07年4季度以来,受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及货币紧缩等相关政策影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单位,充分借鉴了国内专家学者以及国外著名品牌价值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Brand Finance的研究经验和操作实务,在深入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条件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建立了一套实操性较强的研究体系,基于现金流折现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和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从公司财务分析、品牌收益贡献分析(BVA,Brand ValueAdded)、品牌风险分析、品牌收益折现等四个步骤,对中国及主要区域的数百家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及项目、策划企业进行了评估,形成了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品牌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随着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正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品牌建设投入结构日趋合理;(3)品牌企业得到消费者、媒体、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良好的品牌三度表现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的关键;(4)策划企业品牌价值同样保持稳步提升,TOP10企业平均品牌价值从上年的7.7亿元上升至9.2亿元,易居中国、世联地产代表的第一梯队优势进一步扩大,品牌价值双双突破10亿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组认为,在市场调整仍将继续的大环境下,品牌建设和维护对中国房地产企业弥足珍贵。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中,中国房地产品牌还需要从表象向深层次发展,关注消费者在功能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需求,凭借与消费者需求一致、与企业品牌个性吻合的产品,让消费者形成一致的品牌信息。对中国房地产策划企业而言,研究组认为,企业还需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丰富品牌建设支持手段,通过加强对消费者个人的品牌影响力、强化开发企业和个人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通过品牌再认、品牌回忆最后达到品牌浮现,实现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开发企业)》内容摘要
(1)中海、万科蝉联2008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公司品牌。
(2)全国TOP10品牌实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步提升,行业领先地位日益巩固,保利地产再次荣膺“2008中国房地产央企领先品牌”。
(3)海外在中国投资的房地产公司品牌建设之路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4)区域TOP10品牌优势显现,区域领先地位逐步确立。
(5)专业领先品牌各具特色,在各个细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促进了经营业绩的大幅上升。
(6)优秀项目品牌成为房地产企业与客户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产品载体。
《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公司品牌价值TOP10。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通过“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品牌价值评估体系”,计算得到了“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公司品牌价值TOP10”。
篇9
前几天读《庄子逍遥游》感触颇多,“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看世界是相对的,站在无限小的角度看世界,任何世界都无限大;反过来,站在无限大的角度看世界,任何东西都是无限小。角度的不同,所得到的认知也是不同,这就好比不一样的角度,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其实这和我们搞旅游营销策划殊路同归。
在旅游目的地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更加成熟和理性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寻找更为有效的竞争方式,创造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旅游目的地营销最为关键的策略。目前许多景区,许多营销方式、旅游产品、促销活动等,都经常出现同质化现象,这让很多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水,广告基本上都一样,上山,玩水,拜佛,观景,走到那里都一样,自然吸引不了消费者的兴趣。我理解的旅游目的地营销,营销的内涵不是卖更好,而是卖不同。国内一位营销大师曾经说过,“品牌建设就是要从不同角度诠释产品,不同的角度将获得不同人群的认同,这就是品牌的角度”。其实角度也是我们做市场营销策划的基础,我们永远都不要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去做策划,而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诠释旅游品牌,去挖掘营销亮点,把旅游的快乐与体验无限放大,并有效传播出去。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他的营销口号是“阳光下的一切”。不仅仅是口号,它的所有旅游营销策划,包括宣传、活动等等都仅仅围绕一个“阳光”进行,并把“阳光”无限放大,最新的营销传播,向世人传递着:加州是一个永不会散去阳光的地方,象一个童话的人间复活,让你宣泄所有笑容和热情,调动你对生命无限的激情,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快乐的最终定义。“阳光、暖风、海浪、乡村、自由、开放”这就是加州带给你的一切。难道加州的阳光就和其他地方的阳光不同,难道其他地方就没有暖风、海浪、乡村?其实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加州找到了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加州,找到了差异化,并不限放大了差异化,使人们产生了向往,产生了到美国不去加州等于没有去美国一样的心理。丽江最大的核心卖点是“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和味道”, 去丽江感受的是一种浪漫,一种悠闲自得,丽江搞的向全世界征集新生活的体验者活动,就是把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潜在消费者日常的生活环境做比较,让游客来体验和感受这种漫无目的,懒散休闲,浪漫无比的心情,这个角度才是旅游想要的角度,这种心情才是旅游者所期待的心情。还有香港的“动感之都”,新加波的“购物天堂”都是如此。
我们做市场营销策划要的就是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但不同角度去解读,产生结果就不同。
篇10
传统行业需要品牌战略,这个观念已经成为人们共识,高科技产品要不要品牌战略,这个问题至少在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界还是一个问题。一些人认为,似乎高科技的科技含量已经足以支撑自己的形象,不需要品牌战略进行炒作。所以,一些技术产品没有brand,甚至没有logo,更遑论推广战略。这样的例子应该并不鲜见。另一类的例子是,一些高科技产品虽然引进了VI,但是,VI并没有融进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并没有形成企业自我推销的推广链,事实上就等于VI成了摆设,和企业的发展并不搭界。
2001年,我接受中星微(当时叫中星)的品牌推广策划业务时就发现这个企业连起码的形象识别工作都没作过。公司的名字叫中星,他们的“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数字影象芯片”竟然没有中国名字,叫着一个用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的名称“ZSMC-301”。企业LOGO是个变形的Z,怎么看怎么觉得象闪电,LOGO的色彩超过三种,整个识别系统不仅不合乎VI设计规范,而且完全没有理念可言,营销方略更是无从谈起。在用“品牌也是高科技产品的生命”这样的观点说服董事长后,我开始着手引进CI战略设计,俗话称之为“打地基”。中星也是这样需要从“打地基”开始的策划。就策划的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后,我开始进入策划阶段。我的策划理念是VI:是今后一切推广的基础,VI的理念确定了今后企业形象宣传的基调,所以,在做VI时,一定要考虑到今后的宣传,要强调整体感、统一感、历史感,要确保策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有节奏的实施。尤其是一个新公司,一个刚刚开始创立品牌形象的公司,更应该注意这一点。纠正一个谬误,比原始树立形象更难。这样的策划的结构基本是个金字塔型。这个“地基”的内容是:企业中英文名称、LOGO标志、SLOGEN、色彩识别、定位。由于牵涉到诸多设计的内容,特引进一家广告公司来协助操作。
最终我们重新确定公司中文名简称“中星微”,突出微电子的特点;英文名“vimicro” ,VI是微谐音,micro是微电子的专用词,V是诸多美好词汇的词根——victory、vision、vosonal,当然也包括viagra。同时,这个V又同中星微的中文名读音相近,使中英文名称形成有机的结合。产品名“星光一号”(中星微之光,同时显示这是一个系列)。公司定位“全球数字影像技术先锋”(全球最专业的数字影像技术公司),公司战略“站在巨人肩上做事”(同国际IT业界巨头合作)。同时对芯片产品做这样的设计,数字影像芯片都是“星光”,将来升级后名为“星河”,再升级则为“星海”,再升级则为“银河”。这样成体系的产品形象体系使得企业和产品都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理念。
推销产品和推销概念
识别系统做好后,着手做企业的形象推广方案。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策划”。
90年代,很多人简单地把“策划”理解为“点子”和“灵感”的产物,这种理解的负面作用是给“策划”蒙上一层神秘感和江湖术士的味道,我认为“策划”事实上是基于一个人对传媒、传播手段、受众的熟悉和了解,在确认了目标后,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化的过程制定的实施方案,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看看国际化大公司哪一个是靠“点子”、“灵感”成功的?又有哪一个能靠“点子”、“灵感”维持的?所以,策划的根本是它的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性。这必须基于大量素材的积累,对公司现状的充分了解,对行业状况的了解。你必须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做出判断,然后才能明确你的策划的性质、类型、方式。
总体而言,我不认为传统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品牌管理和市场策划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是,由于在产品认知、受众群体、诉诸目的诸方面的不同,所以,品牌策略相应的有所不同。从侧重点看,家电产品由于是个成熟的市场,所以,策划着重点在于产品的营销,围绕市场展开,而信息技术业界由于做的都是前卫或是超前的市场和技术,所以更多的是概念的营销。从受众群体看,家电品牌直接面对的是消费群体,而科技品牌面对的则是政府和投资商。家电品牌的策划更多地是围绕市场战略展开,整体的宣传策略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而高科技产品在往往是围绕政府扶持、融资战略展开。
中星微的策划应该是属于概念推销的策划。整个计划围绕政府和投资方展开。确定炒作点:“中国芯”。策划周期:两年。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将企业的知名度提升到“中国信息产业里程碑事件”、海归企业代表。实施节奏:整体结构是波浪式,每月一小新闻、三月一大新闻、半年一新闻。我给这个策划执行方案起名叫做“星光计划”。
“说”新闻和“造”新闻
如果说以VI为代表的基础策划是“地基”,接下来的推广则是主体,包括有广告、媒介策略、公关活动操作。高科技品牌的广告量一般相应要少得多,因为受众范围的原因,没必要做轰炸性的广告,更关键的在于媒介策略和公关活动。如何在新闻策略和公关策略上不断地融进企业的理念和推销企业的概念这是个策划的关键。
一般说来,新闻是包括了说新闻和做新闻两个部分。说是指新闻的技巧、媒介的联络,做就是一般人们所说的“制造”新闻。一个企业确保常出新闻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要想加大企业的暴光率,就要想办法“制造”新闻,而且,整个的新闻点形成一个“链”,每个链都能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这个新闻传播链有效地延续,形成对受众的波浪式的有层次的冲击。我设定以“中国芯”为主线,以新产品新技术的及业界合作为“点”,这些“点”就是新闻行话中所说的“由头”,然后串起一条线,大致是每月一个点,三个月掀起一个小,半年一波大,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波浪式的高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第一个新闻事件是“星光一号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新闻会”,其实这是个冷饭,因为他们已经在三月份宣布了“首枚超大规模数字影像芯片问世”的新闻,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做新闻会,影响不大,现在要进一步搞大,我把它的新闻点设计成了“打入国际市场”。既有了新闻点,又把以前没有炒热的“首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影像芯片问世”重新炒热一下。此后的新闻点是这样设计:“星光二号”——视频音频一体;“星光三号”——智能机器人视觉芯片;“星光四号”——移动多媒体芯片。“星光五号”——前四个芯片的集大成。在各个点之间穿相应的事件炒作。
说新闻的套路基本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你熟悉媒体,熟悉媒体的运作,熟悉新闻的规律和受众的心理,基本可以“说”得很好,而做新闻要的是常出新,出奇,所以,媒介策略操作的难度往往不是“说”,而是“做”,就是“制造”新闻,所以,很多企业营销主管常常是为想出“新闻”而绞尽脑汁。
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
对于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和产品可能并不难,但如何进入市场常常成为瓶颈,因为我们面对着国外众多IT巨头,面对一个已经被巨头日益瓜分掉的市场。所以,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捷径一是做巨头们不做的领域,一是借助政府支持的优势和属地市场优势同国际IT业界巨头携手合作。我们俗称之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
政府支持被反复强调,“星光一号”问世后,找记者写了内参,当时的副总理吴邦国在内参做了批示,该批示被不断在各种场合引用,手写体原文被制成木质展板放在公司展厅。
站在巨人的肩上更是应用纯熟。中星微一开始就携手国际软件巨头微软公司进行合作。而微软公司因为多年的强势公关在中国声名狼藉,也调整了自己的企业战略为“扶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个要“傍大款”,一个要“做雷锋“,双方战略相同,为中国的企业借助巨头造势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2002年1月,中星微和微软联合新闻“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影像技术和市场”,一些媒体就直言这是中国企业“傍大款”,但是,我们称之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当年10月,我们宣布“世界首个智能机器人富士通Maron-1的视觉芯片采用中星微的星光三号”,真实的情况是富士通的机器人采用微软的WINCE操作系统,微软推荐其影像采集芯片采用中星微芯片,其实就是在“星光一号”基础上进行了方案修改,为借助此事造势就命名为“星光三号”,为了把戏做足,公司还派人在每个国市场上买来一个玩具机器人,摆放在公司的荣誉展厅,对外宣传这就是“富士通智能机器人Maron-1”,当然,新闻报道传说中的各种功能,它一个也不具备。2002年初,美国的移动公司采用微软WINCE为操作平台,微软同时推荐其采用中星微的影像芯片为手机摄像芯片,公司在此后的宣传中称其为“打入国际市场的星光四号”。2003年10月,公司同微软协商,再次掀起合作潮,联合成立“数字影像技术中心”,从炒作点上看,这个合作相对于2002年的“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似乎是个实质性的合作,但是,新闻会后“技术中心”的牌子挂在了中星微的工程部门口。这完全可以成为制造“站在巨人肩上做事”新闻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