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作用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环境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然环境作用

篇1

自然环境,从经济史来看,是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势平坦,平原辽阔。江海环抱,湖泊河港纵横,水资源丰富。亚热带气候温和润湿,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江南地区沿江沿海的高田地带,地势高仰,多沙质土壤,具微碱性,适宜种植耐旱并有抗碱能力的棉花。太湖周围的低田地带多水,其保肥能力强的壤质粘土,适宜种植桑树,其中性壤土适宜种植喜湿的水稻。

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农业分工的自然基础。稻、棉、桑遂成为农作物种植的最佳选择。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一种可变的量”。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其作用的大小呈负相关。在清代生产力的条件下,自然环境还具有强大作用。人们只能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以充分获取它所提供的自然生产力。江南人民遂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以尽量发挥土地的潜力。

首先是扩大棉田与桑地,以进一步适应生态条件,优化农业布局。

明代江南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粮食、棉花和蚕桑生产。明中叶后,已形成如下格局:“高者麦,低者稻,平衍者则木棉桑??,皆得随宜树艺,庶乎人无遗力,地无遗利,遍野皆衣食之资矣,此百世经常之大利也”②。江南农民就在明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面积改稻田为棉田,改粮地为桑地。常熟县的东高乡,雍正间,“种棉十仅四五”,到乾隆间已“种棉渐多于稻”③。道光间,太仓州及所属镇洋、嘉定、宝山等县,已是“种稻之处十仅二三,而木棉居其七八”④。而浙江嘉兴府的旱地,明万历时为42万余亩,至清嘉庆间,增为55万余亩,大都成为桑地。江南地区的沿江沿海遂成为以棉为主或棉稻并重的棉稻产区,太湖南部成为以桑为主或桑稻并重的桑稻产区,太湖北部成为以稻为主的水稻产区。甚至在地跨高田地带与低田地带分界线上的各县,如武进、常熟、昆山、桐乡等县的农作物种植也沿此线而泾渭分明①。

其次,发展农业生产技术。

清代江南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投入更多劳力,发展了深耕、套耕等精耕细作技术;又增加用肥,发展了垫底、接力等合理施肥技术。他们种田治地,施用粪肥、河泥、绿肥、豆饼等肥料。种桑种棉的用肥更多于种稻。用肥增多,促进了肥料的商品化。绿肥种子和豆饼通常都需要购买。经营地主和富裕农民购买粪肥的渐多。《沈氏农书》曾记载到平望镇买“磨路(牛粪肥)、猪灰(猪厩肥)”,到“近镇买坐坑粪”,还要从桐乡“必往杭州”买人粪,等等。饼肥肥质优良,效力大,使用方便,施用饼肥已经很普遍。据《沈氏农书》、《浦泖农咨》和《租核》等书提供的资料估算,明末至清后期经营地主与富裕农民每亩土地用饼肥的货币支出,约增加二倍多。劳动集约型农业向资金集约型农业转变开始显露苗头。清代以“粪多力勤”为特点的农业技术体系,就是在江南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明末清初提出“凡种田固不出粪多力勤四字”的《补农书》(包括《沈氏农书》)实为其奠基之作。包世臣更具体地以粮食为例,诠释了其增产效果:治田“加粪一遍,则溢谷二斗;加做一工,亦溢谷二斗”。②清代江南地区种粮、种棉、种桑养蚕的农书很多,这些都是农民生产经验的结晶。农业技术的发展,正是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自然条件得到良好利用的集中体现。

经过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棉花和蚕桑生产,在明代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者如果就地取材,从事棉纺织业和丝织业,就可以节省经过市场环节的各种费用,降低成本。农民如果以自己生产的原料进行加工,更可获得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减少原料费用。许多农民就是“植棉以始之,成布以终之”。《沈氏农书》也说,农民织绢,“若自己蚕丝,利尚有浮”,都是说的这个道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棉织品与丝织品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手工业品。它们都是衣着材料,特别是棉布更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它们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充分利用原料资源的巨大优势,发展农产品产业化,就成为江南人民必然的经济选择。棉纺织业和丝织业都是传统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二者得一,就足以“通商贾,致富饶”,而今得到自然界恩赐,竟使二者都作为支柱产业,并行发展。

棉纺织全为农民家庭手工业,在棉、粮产区,“比户纺织”。在蚕桑区,也有大量农民从事纺织,棉纺织在江南地区普遍发展。有些农民“食于田者,惟冬三月”,“谋生之方已不专仰于田亩”,棉纺织已从副业发展为主业。他们既不离乡,又不离土,就地实现了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生产。

棉纺织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工具和染整加工的专业化,延长了产业链。纺车、绽子与布机,各城镇均有生产,青浦县的“金泽锭子谢家车”最负盛名。棉布漂染有蓝坊、红坊、漂坊、杂色坊等分工。踹布原附设于染坊,入清后染踹分离,各自成业。染坊、踹坊大都设于城镇,苏州最为集中,雍正间,有染坊450余处,染踹工匠“总计二万余人”①。

蚕桑区有大量农民从事丝织,俗称“乡机”。有些从事丝织的农民,“田功半荒”,生产也已专业化或半专业化。众多丝织机户则集中在盛泽、南浔、濮院、双林、黄溪等市镇和江宁、苏州、杭州等城市。个体机户“皆自织”,只使用家内劳动力。大多数机户拥有较多织机,雇用机匠生产,属手工作坊。清代前期江南城乡民间织机共约八万台,比明代后期最多不过一万五千台大大超过。盛泽镇“中元夜,四乡佣织多人及俗称曳花者约数千计,汇聚东庙并升明桥,赌唱山歌”②,雇工人众,可见一斑。丝织机具的制作也已专业化,江宁即有专门制售机具的机店,梭店、筘店、?l子店、绺梭竹器店等,多属前店后厂。绸绢的染整有染坊、踹坊、练坊。濮院镇的练坊,即有“佣者数十人,名曰练手”③。

清代前期,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农民家庭手工业从副业向主业发展的趋势,城乡手工业呈现出从家庭劳动向雇佣劳动发展,从个体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在棉纺织业和丝织业中,表现最为显著。这是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农产品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江南地区终于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绸缎生产基地和棉布生产基地。

生产创造需求,需求拉动生产。江南地区所产棉布和棉花,绸缎和蚕丝都开辟了广阔市场。对这些商品的产量和商品量,学术界都做过许多估算,但由于数据稀缺,何者更接近实际,难以评定。而前人所作的描述,也能往往给人以一种具体印象。棉布因北方织布兴起,秦晋市场收缩。但仍然保有北至山东,中通江淮,南至福建的地域,并开辟了东北广大市场。嘉庆时人说:“冀北巨商,挟资千亿,岱陇东西,海关内外,券驴市马,日夜奔驰,驱车冻河,泛舸长江,风餐水宿,达于苏常,标号监庄,非松不办”①。太仓州棉花质优价贵,而“北土之吉贝贱”,故江南输入北方的棉花,而卖出太仓棉花以获取比较利益,闽广商人每年从太仓州购买的棉花,“无虑数十万金②”。

绸缎的销售面更广。乾隆时杭世骏说,杭州“饶蚕绩之利,织??工巧,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下”③。而南京绸缎,也是“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沂淮泗,道汝洛”④,实无远不至。江西织葛,福建纱绢,山西潞绸,广东粤缎,均需掺用湖丝。“湖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铄,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⑤。

丝和以南京布为品牌的棉布,都是重要出口商品,仅次于茶叶居第

二、第三位。它们都主要是江南地区的产品。直至19世纪3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居于出超的优势地位,大量白银内流,也活跃了城乡经济。

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和丝织业的发展,是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农产品产业化工程。它把种植、加工和流通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商品供应,提高经济收益,使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都得到协调发展。正如包世臣所说:“松太两属,方壤不过二百里,岁供编银百余万两,额漕六十余万石”。“而今数百年来,红粟入太仓者,几当岁会十二;朱提输司农者,当岁会亦且二十而一。而士民仍得各安生业,称东南乐土”,就是因为“凡所取给,悉出机杼”的缘故①。钱泳进一步指出,“以苏、松、常、镇、杭、嘉、湖、太仓推之,约其土地无有一省之多,而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是以七郡一州之赋税,为国家之根本也”②。他们都充分肯定了这种农产品产业化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在一个面积4.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之内,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竟能满足国内外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如此巨大的商品需求,在工业革命前的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罕见的。

江南地区不但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有优越的人文环境。从经济史来看,人文环境就是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它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社会条件主要是政治条件与文化条件,或者说是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是自然形成的,人类无能为力,而人文环境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导致经济发达;经济发达又会导致文化繁荣。优越的文化环境归根溯源,实际是优越自然环境所派生的。清代江南地区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形成优越文化环境,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江南地区的人文蔚起,集中通过科举效应显现出来。据清代进士题名录统计,清代共录取进士26815人,江南地区即占4013人,占14.05%。其中苏州府有658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2.8%③,居全国各府之冠。清代状元共114人,江苏有49人,苏州也多达24人④。其他如举人、秀才比比皆是。

江南地区书院家塾林立,读书喜学成风。读书人越多,知识分子的基数越大,科举中式率就越高。这是需要教育文化投资的。科第层次越高,教育社会成本就越高,教育个人成本也越高。所以沈尧说,“非父兄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⑤。此话虽有些片面,但也说明了文化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

“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总是会进入仕途做官,高科第的人更是要做大官。江南地区尚书、侍郎之类的大官连袂接踵,知府县令之流更如麇集。他们丰厚的宦囊收入(包括俸禄与赃银),都会带回原籍。一部分购买田地,“以长子孙”,所以江南地区缙绅地主最多。另一部分则投入消费。江南商业发达,他们遂和商人一道,形成一个庞大的高收入群体,也是一个庞大的高消费群体。他们“好亭馆花木之胜”,大造豪宅与园林。“以讲求饮食闻於时”,“一席之盛,至数十人治庖”。又讲究衣饰,“戴貂衣绣,炫丽矜奇”,以至“四方重吴服”。“吴人好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佳酿、歌舞而行”;富室朱门更在风景名胜之区“竞为胜会”。所以当时人说,“吴俗奢靡为天下最,日甚一日而不知返”①。

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富人“彼以梁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②,就说明了缙绅地主和商人的消费需求,又会形成另一个拉动商品生产的巨大力量。这种属于本地的消费需求,与前述属于外地的消费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它不但促进了棉、丝、棉布、绸缎的发展,更促进了果蔬、水产、禽畜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酿酒、榨油、印刷、铁器、建筑材料、金玉器加工等手工业的发展。

还值得提出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商业和为生活服务的服务业日益繁盛。如在苏州,“洋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语虽出自宋朝,实已是一代强于一代。

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也必然要求为生产和流通服务的服务业得到发展。如果说为生活消费服务的服务业,宋代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了清代,为生产和流通服务的服务业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牙行、典当分布之广,网点之密,经营规模之大,其他各地均望尘莫及。如湖南典当业资本,“一岁之出入,不及两江十之一二”①。典当从整体上说,主要是为生活服务的金融业,但也有为生产和流通服务的一面。从明末开始,江南典当开展了米麦花豆丝质当业务,它的后一种性格遂更为彰显。如江西巡抚汤聘说,有些商人“恃有典铺通融,无不乘贱收买(米谷)”,“随典随收,辗转翻腾”,以囤积居奇。“每年遇蚕丝告成,及秋底棉花成熟,此等商户一如收当米谷之法,恣胆张罗②”。浙江巡抚方观承说,有些农民在蚕丝价贱时,也“以典当为待价缓售之计③”。又如苏州、上海等地原为专事兑换银钱的钱庄,从乾隆始,逐步开展存放款和汇兑业务,并发行信用货币。在常熟,乾隆嘉庆间,已“广用钱票”,即乡镇小店也“竞出百文钱小票通用”④。现代金融业基本职能的萌发,江南实开风气之先。新晨

长江、大运河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南北洋航运的发展,尤引人注目。四川、湖广、江西的米谷经长江输入江南,北方的豆麦杂粮梨枣经大运河输入江南,闽粤的食糖蓝靛经南洋海运输入江南,关东豆麦经北洋海运输入江南,数量都很巨大。如“关东豆麦每年至上海者千余万石”⑤。而从长江来的米谷,据许多学者估算都在1500万石以上⑥。江南产品也要经过这些航路外运。前,我国商运路线的东西干线、南北水陆联运干线,以及沿海航线,都已具有近代规模,后不过是以轮船代替木帆船而已。在航运业的发展中,江南与各地物资交流其功至伟。

一、第

二、第三产业全面而协调地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反映,这是江南又一个重大的经济成就。

在传统经济中,生产工具简陋,劳动者是生产力中发展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越的文化环境也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明代周忱说过,“天下之民,出其乡则无所容其身;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⑦。清代也有人说,“吴中人才之盛,实甲天下,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所不及①”。而广大的农民,也是“苏民精于农事”②。这也有利于实现人的能动性与自然界能动性的良性互动。

篇2

1、丰年虫是环境监测的指示物,有丰年虫的地方水质污染及土地与水质非常干净,无毒害物质。丰年虫含有蛋白质60%,脂肪20%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鱼虾类育苗中使用,对虾苗和鱼苗有增强抵抗力,增加活力和提高种苗的育苗成活率的作用。

2、丰年虫又称丰年虾,卤虫,盐水虾等多种名称。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它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广泛耐高盐的小型甲壳动物,运动姿势优美,色彩柔和,故名。多见于欧洲、中亚、北美西部、非洲乾旱地带和澳大利亚的淡水池塘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1自然环境空间设计所具备的低碳环保价值

从目前我国自然环境空间设计的实施方案内容来分析,往往很多的自然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中的环保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方式进行改进,基于低碳理念的自然环境营造方式便浮出水面。从总体情况来看,大气、土地、阳光、空间、植被、动物、山川河流等都属于自然环境规划建设项目中常见的自然环境元素。实质上,尽管这些设计元素对于总体设计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组合设计与应用,这就需要本着低碳理念来进行设计规划。低碳理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景观氛围中各类型物质的协调布局,同时,还蕴含着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空间设计所具备的低碳环保价值极高。此外,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设计要参照“因地制宜”的属性来编排设计,尤其是在制定自然景观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及运输过程的低碳特性,往往采取就近取材的原则来进行设计。

1.2室内环境设计内容当中的低碳理念

在自然空间中,通过将植物、山石、水体等可以移动的自然环境元素,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再创造,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对自然的一种渴求。室内庭园设计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自然环境元素就是植物。由于植物可以通过本身的形体、线条以及视觉色彩等自然美的展现,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活力,并且,植物本身具有的一种自然活泼的姿态,与室内的几何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柔和丰富之感。

2.自然景观环境设计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之间的微妙关联

2.1生态环保理念是连结自然景观环境设计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桥梁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环保,所以,将自然通风设计引入到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之中,对于当前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作为能够有效调节室内温度的电器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但空调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了有效的降低能耗,许多新建成的建筑都选择减少通风量的建筑设计策略。可是由于房间新风量的减少,以及对运行没有进行妥善的管理,使得室内装修材料的气味无法快速的挥发,造成室内空气的有机混合物含量增加,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因此,采用自然通风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

2.2自然采光设计与室内水体环境设计是现代设计的精髓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阳关、空气和水都是人们获得生存条件不可缺少的自然元素,所以,将自然采光技术运用到当前建筑室内设计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然光无论是在室内环境自然环境元素设计还是在能源系统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自然光的习惯,使得自然光具有极高的生理卫生价值。另外,除去人们本身对于自然光自然而然的需求之外,自然光还是重要的太阳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主要绿色能源之一。因此,将自然采光设计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舒适度的需要,还符合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绿色能源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室内设计诸如水池、小型瀑布。喷泉等水体,可以有效的调节微气候对室内空气中水元素的增发,使室内的湿度始终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并且,水具有储存热量的作用,在冬天,室内水体可以在白天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热量,并储存起来,到了夜晚的时候,水体再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起到提高室内温度的作用;在夏天,水可以吸收热量,使得室内的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有效的保持室内的凉爽度。实际上,室内环境的设计在虽然在主观上没有利用自然环境,但是却被动的将自然元素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在探知到二者的关系以后,就要侧重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科学化、合理化的注入到设计内容之中。

3.结论

篇4

1、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简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然条件的总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生作用,自然环境的范围会逐渐扩大。然而,由于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能膨胀到整个自然界的。

2、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3、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也有人把社会环境称为文化-社会环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1园林对宜居城市自然环境的作用

城市自然环境保包括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2方面。在建设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园林的营建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园林环境的舒适宜人。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系统包含有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效益,同时还能够对城市的面貌进行塑造。

1.2园林对宜居城市文化的作用

城市文化中包括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在园林进行营建的过程中,要在园林结构中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与历史文脉特征,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文脉。此外,园林还能够实现对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精神中进行延续。

1.3园林对宜居城市安全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进行营建的过程中园林能够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中的绿地能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之后为市民的居住、医疗、生活、防疫、传播等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园林能够实现居民建筑及街道、广场等环境安全性的提高。

1.4园林对宜居城市生活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在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物质支持,充分发挥自身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精神支持。

1.5园林对宜居城市经济的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绿化的水平,园林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城市园林同样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多方位地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协助:首先,园林能够改善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园林能够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绿化植被带动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2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2.1在城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绿地的架构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在城市绿地分布的架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据,实现绿地分布规划与架构的合理性。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依据这些城市中已有的自然环境实现对城市中公园、道路、广场等绿色空间的设置,实现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实现连通与融合,从而形成城市绿地的层次分明与合理布局。

2.2对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总体规划

在营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城市范围之内的绿地,还需要对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充分利用。园林营建的过程中要将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从整体上进行整体规划,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实现区域绿地系统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过多依赖城市周边的自然区域,通过这些区域来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已经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而对郊区环境过多的依赖则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要对城市郊区的自然景观进行设法保护,使其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景观结构,真正实现城市内部景观与郊区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连接。第二,城市周边的绿地空间被视为是城市绿地的延伸,要实现周边绿地空间最大限度的引入到城市中,实现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高度统一。

2.4实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系统化

在城市空间中包含多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同时还要考虑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过程中,要在城市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进行引导与限制;要将城市自然特征保护与恢复作为宜居城市营建的出发点,实现各个要素的相互融合。

3总结

篇6

一、人和环境的关系

什么是环境?所谓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它是指周围事物的情况。人类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一是指自然环境。它是由岩石、土壤、水、空气、阳光、动物、植物等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体赖以生存、发展的植物基础。一切生命物质时刻不能脱离环境,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下生活。人类的进化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是紧密相关的。

二是社会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叫社会环境。比如城镇、工矿区、农场、疗养地、风景游览区,等等。

广义的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人类和环境息息相关。为了维持生存,人类从环境里索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向环境输出废物。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纵观几百万年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和改造能力,千百年来,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建立了丰功伟绩。人类从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和兴修水利,到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孟轲是环境保护理论的鼻祖。早在二千三百多年前,他回答梁慧王问政时曾说:“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北宋朱熹解释为“撙节爱养”“天地自然之利”。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资源。孟轲认为,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才能使后代赖以繁衍生息,才能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既“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类又有反馈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环境具有调节和自净能力。由于人类向自然所取得物质和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都与日俱增,已达到大自然无法容忍的程度。当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遭到破坏,超过自然本身的调节和自净能力的限度,达到致害的程度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引起环境的问题很多,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两大类。自然原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变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作用,或者是自然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例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水旱灾害、地方病等灾害。人们一般把这类破坏作用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人为原因主要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比如盲目开发资源所引起的环境退化、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叫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现在,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

据联合国两市基农业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0公倾森林被破坏掉。从1950年到现在,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一减少了一半。土壤的侵蚀日趋严重,世界耕地不断退化。全世界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达250亿吨,大大降低了土壤的生产能力。从70年代至今,地球上每年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壤,由2000万公顷增加到2100万公顷。有35℅的世界陆地受到了沙漠化的威胁。目前,非洲有30多个国家遭受到了旱灾,有几亿人面临饥饿和饿死。 转贴于

几千年来,沙漠化使我国被吞没的良田沃土达12 万平方公里,半个世纪以来,它又以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蚕食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使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我国有13个省、区的200多个县、市、旗的5000万人口受到沙漠化的影响。我国的沙漠化面积已达到132万多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3.8℅.我国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每年因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酿成的经济损失达700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污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不安和关注,普遍加强了对环境的管理。进了宪法。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国策。中学地理课是阐述人与地理环境系的学科,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要在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

三、搞好环境教育的措施

环境学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各部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小学开展这一科目困难很大,目前只能把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门相关的课程中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的教材中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没有从环境的角度去阐述、深化,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笔者认为,中学地理课搞好环境教育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备课是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直接与间接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要讲清楚自然环境的概念,还要讲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对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学生更具体地理解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明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全面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比如,蝙蝠是扑捉蚊子的能手,在英国它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英国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扑杀蝙蝠,保护蝙蝠巢穴。违者罚款1000英镑。这就是有名的蝙蝠法律。当今之世,各国都在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然而人们依旧以传统的“消费心理”对环境,保护环境的法律往往效果不佳。

讲述《高中地理》生态平衡破坏时,可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如历史上的定西的区,森林、草原广布,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为畜牧业发达的《膏腴之地》。由于人为的原因,在二三百年前,森林、草原的破坏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失调,林草变荒漠,长期干旱多灾,三料俱缺,人们生活贫困。晚清时就已“陇中苦天下”了,定西地区成了甘肃最困难的地方。用这样的资料来说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是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篇7

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细节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场所;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细节环境高级描述,心理暗示更佳比自然和社会更加仔细与深度展开,出现在悬疑小说与现实小说中。

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囊括了对人发生影响的一切过去、如今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心理环境。人不能反映生活环境中的全部事物,实际上对人心理发生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只是人整个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中,每个人所受到的影响也并非一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作者:秦晓洲 杨晓然 杨德模 易平 何建新 单位: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重庆市环境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从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可靠性、可信性等方面考虑,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实验室认证认可,如美国ATLAS耐候试验服务集团对其建立的世界性试验网络,统一要求进行相关资质认证,其入网的站点环境典型、硬件功能较全、管理规范。3)注重军民结合、资源共享。国外自然环境试验站在严格保密制度下,大都实现了军民结合和共享。如美军三大自然环境试验中心,以军为主,同时兼顾民用。俄罗斯、日本等国试验站也有着军民两用的浓重色彩。发达国家热衷于在全球或区域建立试验站,将成本降至最低,而使得试验收效最好。4)注重市场化运作,兼顾公益性。美、日等国以世界一流的自然环境试验能力,先进的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的商业,充分享受自然环境试验带来的效益增值。以美国ATLAS耐候试验服务集团为代表,其不仅拥有全球暴露网、各种自然环境试验加速装置,而且还研制各种环境试验设备。通过长期自然环境和实验室环境的独立研究、相关性研究,已可基本对全球气候环境严酷等级定位,而且在设备研制、标准制订和修订等方面具有公认的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极大地增强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世界知名组织和机构,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ASTM材料试验协会等,经常组织跨国试验或制定标准,市场化运作倾向明显,同时兼顾公益性。国内站网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站网管理起步较晚,但目前处于良好的建设、发展阶段。1)成立国家级站网,注重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21世纪初,国防站网和国家站网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自然环境试验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近年来装备环境工程的深入推广,军、民口均加大了投资力度,进行旧站改造、新站论证和建设。重点在布局,并特别强调规范和统一各试验站的资源配置,极大地增加了数据的可比性,我国自然环境试验管理已转向注重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2)注重管理技术研究、站网内部管理。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十五”和“十一五”专业规划中,都逐步加强了相关管理技术的研究内容,并力求针对性强、逐步深入,提高国防站网管理水平,引导自然环境试验更好地为型号科研服务。民口方面,国家站网设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下设站网综合管理部、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部、环境试验指导部和环境试验标准部,协调管理28个台站的试验指导、标准制定、数据共享服务等工作。工作领域扩展,模式趋向多样化,我国自然环境试验工作正在整体和纵深地步入注重能力研究、能力提升和规范管理的良性轨道。3)资源共享受到重视,开始市场化运作。21世纪以来,资源共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自然环境试验资源具有的共性特征使其倍受重视。例如,国家科技部通过初评、复审遴选的28个大气、(海)水、土壤试验站组成的国家站网就是对全国自然环境试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其中包括国防站网)。市场化运作方面,国家站网广州站和琼海站做得较好,利用其进入美国ATLAS耐候试验服务集团全球测试网的知名招牌和影响,已成功进入汽车等市场。

国内外站网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国防站网“军民结合”的特征,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国防站网运行、管理的基本体系应该如图1所示。有一个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专家指导下,由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协助管理站网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包括政策支持、运行机制、站网管理、共享机制、服务模式、站网评价、工作质量监督、例会制度、讲座、培训和宣传等方面要素的管理系统。政策国防站网大多地处边疆、环境艰苦,其运行、理离不开政策支持,包括运行机制、奖惩机制、激励机制等,应由主管部门、上级单位、依托单位制定,支撑站网健康运行。运行机制从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看,站网实际上带有开放性、公益性。因此,国防站网应尽快建立“开放、稳定、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加速站网走向高效、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开放、稳定、联合、竞争”是保证国防站网长期健康运行,发挥潜在作用,实现站网“以军为主”、“寓军于民”、“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目标的关键,其基本框架如(图略)通过开放,可以减少重复建站,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现有站网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数据可靠性、可比性,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然而,在某些现场信息和数据方面,开放应有一定条件,在国家安全保密允许的范围内执行。站网管理站网管理重点包括站网布局、结构层次、建立站网更新机制、现场管理和基本工作模式等,目的是提高和发挥站网能力,更好地满足型号研制的需求。站网布局国防站网目前的布局已覆盖了7个气候带、三大海域,其环境典型性在国内首屈一指,基本满足国防科研需求。对于一些有地域和海域验证要求的简易试验,根据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和评价的需要,可以借助资源共享,引入有条件的民用自然环境试验站有限制性地开展试验与研究,例如挂片试验、环境的研究等。结构层次可在国防站网内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能力大小,对试验站进行分级。建议分为中心站、试验站和试验点,促进具备优势的站点快速发展。1)中心站:环境典型,具有国内领先的水平、规模和能力;能牵头承担跨行业重点试验研究项目,能进行技术培训、标准制定等任务;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示范作用;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国防工业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保密资格认证,相关专业管理制度健全。2)试验站:环境典型,具有较强的水平、规模和能力;能承担一般研究任务,参与跨行业重点项目攻关并承担相应任务;通过相关认证;专业管理制度健全。3)试验点:环境典型,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能承担试验任务。建议对于不同级别的站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对中心站给予重点经费扶持、对试验站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试验点根据承担的任务给予相应经费。建立站网更新机制,提高站网活力和适应能力国防站网应建立更新机制,激励站网成员不断创新。需制定一套站网评价标准,规定站网成员需要达到的能力及标准,设立专门机构,使站网更新常态化,增加站网活力。需要强调的是,更新必须保证现有环境的覆盖面,保证站网的基本能力,而不是新环境一律放行。站网现场管理1)建立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规定站网现场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2)建立现场管理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奖励机制。3)加强试验站技术带头人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共享机制随着自然环境试验趋向集约化、信息化、共享化、站网全球化发展,军民试验站实际存在着互补关系。近年来,国防站网不仅承担了较重的军品任务,还承担了大量的民品任务,在863,973等项目上,军民合作、沟通和协调越来越多。因此,为适应工作需要,有必要建立共享机制,重点在组织机构、技术体系、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实施主体5个方面。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构成立由主管部门领导,包括国家站网、中心、型号、重点民品项目等参加的专家管理机构,由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通过该专家管理机构,及早纳入需求信息,沟通存在问题、协调发展,有利于统筹兼顾、共建共享,指导共享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1)构建共享服务平台,在“以军为主”的前提下,兼顾民用特点,做到试验场地军民分区、基础建设方面考虑到民口的特点和需求,特别是材料试验和检测方面的现场配置。2)站网全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数据可靠性、可比性,满足各方需求,同时兼顾军民特点,对外开放的特点,尽快和国际接轨。3)加强共享数据库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现有数据库为平台,进行整合、完善和提高,充分发挥数据对产品研制、生产的指导作用。完善制度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包括现场管理、检测、照相、样品处理、接待、安全保密、应急处理、监督、例会等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为共享提供一种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将共享纳入良性运行轨道。人才保障要实现共享,必须有人才作保障。应面向军民口重点行业,培养一批熟悉相应专业和相关标准的技术人才。调整专业技术队伍结构,有计划地培养为国防建设、国家经济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服务的人才队伍。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共享机制的实施单位为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和国防站网各试验站,责任人为中心主任和各站站长。服务模式共享机制应坚持市场化运作,力求使参与各方实现共赢。运行上,可采取多种服务模式,如纵向共享、横向共享、联合立项、站网共享、定点挂牌、数据共享,数据工程化应用、咨询与服务、装备环境工程服务、腐蚀调查与评价、委托及合作等。国防站网能力评价国防站网能力评价是站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站网吐故纳新的重要依据,使得站网管理更具系统性、配套性,可操作性、推动站网更具时代活力和创新能力。设立评价机构为了公正地对试验站进行评价,应设立独立评价机构,赋予其职能。该评价机构应由相关管理机构和专家组成,进入数据库管理,需要时调取。评价方法以能力为核心基础制定评价方法,规范相关工作。评价方法应包括国防试验站具备的条件、评价程序、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不同能力试验站分级管理等。评价内容应包括重要性、典型性、基本能力、承担项目及成果、管理水平、资质等6个项目及21项指标,全面反映试验站的价值、自身能力以及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率。为了确保国防站网“少而精”的特点和“以军为主”的性质,应坚持站网试验站“环境典型”的特色,不搞重复环境。同时,应继承国防站网整合成立的国情事实,在相同评价内容上,分“入网申请站”和“在网站”,分别设置不同阶段的权重进行能力评价,对申请入网的试验站在关键指标上实施一票否决制度,而对于连续2次评分较差的试验站则原则上劝其退出站网,以确保站网整体布局和能力,激发站网活力。

国防站网成立以来,站网管理一直受到国防科技工业局的高度重视,在其支持下,已形成上述一整套迄今为止较为系统的站网管理体系。近期研究完成的运行机制、站网管理、共享机制、服务模式、站网评价等是该管理体系的核心,对国防站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该套管理体系的完善、相关方法的实施和不断改进,必将为新时期国防站网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尽快将站网打造成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和研究的高水平基地,推动国防站网实现跨越发展,为产品研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篇9

【关键词】自然环境 游戏 幼儿园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包括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部分,这些部分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结合多种活动,来帮助孩子的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游戏是幼儿时期的最主要的活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注重游戏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如何建构适于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是目前学者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目前我国游戏社会性关注远远大于对自然游戏环境的关注,忽略了自然游戏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1],这显然对幼儿的全方面发展是不利的。基于此,笔者将主要探讨自然游戏环境在幼儿园中创设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1.传统幼儿游戏环境的问题

传统幼儿游戏的环境更强调游戏的社会性,而忽略了游戏的自然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传统的幼儿游戏环境存在以下问题:

(1)游戏环境的局限性

空间、玩具、材料、设施等都属于游戏环境的一部分[2],部分幼儿园环境条件受限,尤其是各种贫困地区或者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只有很少的几种游戏形式,这使得幼儿的游戏活动大大减少,这不但会使幼儿很快丧失兴趣和热情,并且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2)游戏玩法的限制

传统的幼儿游戏环境中的游戏设施、材料、玩具等虽然可以帮助幼儿运动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但因为大多数的游戏设施都有其固定的玩法和功能,游戏玩法具有限制性,这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3)缺乏自然性

传统的幼儿游戏环境中放置的游戏设施主要是人工构建玩具、音乐器具等社会性游戏设施,而缺少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幼儿缺乏对动植物观察的机会,这不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2.自然游戏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游戏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由于传统的幼儿游戏环境的限制,目前的教育学者开始逐渐重视自然游戏环境。自然游戏环境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重要的意义:

(1)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加健康的发展。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卢梭主张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自然环境不仅为幼儿提供多样的信息和刺激,而且让幼儿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帮助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维等的发展。同时,自然环境中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地势多变的地形等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在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成长。

(2)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游戏材料。例如沙地、花草树木、田野池塘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想象力、游戏材料的性质等来制定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更加自由不受拘束,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的自然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机会,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自然环境具有非人工、不预设的典型特征。这让幼儿在游戏中将面对更加巨大的挑战,让幼儿时时刻刻处于“冒险”的探索中,面对这样的环境时有助于幼儿培养和发展不畏惧挑战,敢于冒险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同时让幼儿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寻求帮助等能力。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幼儿,更加有可能具有自信、勇敢的特质。

3.创设自然游戏环境的策略

那么,在幼儿园中,究竟应如何自然环境来为幼儿构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呢?

首先,应在幼儿园修建过程中就尽量平衡自然游戏环境和社会游戏环境的空间比例。幼儿游戏环境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主要受幼儿园地理位置、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在幼儿园修建中,除了人工游戏环境,例如滑梯、秋千等之外,还应为自然游戏环境留够足够的空间,例如沙地、草坪等,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建设安全、自然的游戏环境。

其次,考虑到幼儿易受伤、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方面,幼儿园应尽量在保持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建设一定的安全与防护设施,让幼儿可以安全的在自然环境中去探索和发现,提供给幼儿足够多的探索自然的机会。

最后,作为幼儿园的教师也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环境的特点[3],设计更多地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的活动,例如自然探索游戏、攀爬游戏等等。同时,教师也应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带领幼儿去认识自然,接近自然,帮助幼儿在自然中学会观察,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与自然进行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以幼儿为主,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掌握主动权。

【结 语】

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一种活动,是幼儿自发的、充满愉悦情绪的一种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伙伴交往,帮助幼儿社会化的一种积极活动。目前幼儿园中的游戏环境,主要以人工环境为主,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在幼儿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因而,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自然游戏环境。

【参考文献】

【1】郭颐.浅析以自然为导向的幼儿园游戏环境【J】.作文成功之路,2015(5)

篇10

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自然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铺垫。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通过整个时代和社会背景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写其无法改变的命运。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