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整治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整治的必要性

篇1

 

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概念的界定 

 

环境公益诉讼指致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公民、环保组织或特定国家机关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并不是独立于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它只是一种与诉讼目的及原告资格有关的诉讼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一方为特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此处所指的特定国家机关为人民检察院,它最有权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社会组织及个人可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 

2.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为管理环境的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也包括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3.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或抽象行政行为。 

4.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而非提起诉讼当事人自己的私利。 

 

二、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鼓励公民参与环境管理,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减少因环境纠纷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主要理论依据体现在以下两点: 

1.环境法中的环境权理论认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拥有享有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具体而言,就是有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有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督、检举、控告和诉讼的权利等。因此,公民的环境权利遭到行政行为侵犯的时候,不管是否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均有权提起诉讼,要求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环境权理论的兴起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要素来说,乃全体公民的共享资源和公共财产,任何人不能对其任意支配、占有和损害;国家是基于全体共有人的委托而行使管理权的,因而政府作为委托人有责任管理好这些财产。 

当行政机关只注重本地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漠然视之,行政机关在防治污染方面不依法履行职责时,任何公民、组织或国家特定机关均可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政府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履行其职责或管理环境的义务。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利益,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环境法是一种社会法,从社会法理的观点而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社会法思想为底蕴,具有社会法理基础。 

 

三、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且可行的。 

(一)必要性 

在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环境问题的危机不仅使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生活遭受到严重侵害,而且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环境公益问题,我国实行的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单轨制保护体制。这种体制下,不可避免的存在行政体制紊乱和软弱、行政监督缺位与低效、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另外,政府环境管理行政部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的片面性,甚至行政权利本身对环境公益构成侵害,不能实施保护环境的行政行为。可见,这种单轨制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寻求解决这种弊端的方法就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积极吸纳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以期改变环境保护不力的状况。 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预防为主,在立法上,法律有必要在环境侵害尚未发生或尚未完全时就容许公民采用诉讼等司法手段加以解决,阻止环境公益遭受无法弥补的侵害。由于政府的力量不足以保护环境,民众必须参与环境行政行为和环境司法过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保护公民环境权和环境公共利益的需求。 

因此,基于我国单轨保护体制下,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不力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需求,我国有必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政府行政行为上,进行监督制约,在立法上,肯定公民参与保护和监督环境公益的程序,在渠道上,畅通环境公益诉讼,以便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环境。

(二)可行性

我国已经存在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是可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基础

《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同时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在法律上给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就体现了公民有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这些规定体现了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公益诉讼的精神,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精神依据。由此可见,人民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程序对政府机构行为和权力形成强制性约束,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

2.民众法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随着我国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空前提高。另外,社会的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将一定范围内个人的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对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政府环境行政权力具有一定的监督性。民众法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民众基础。

3.国外经验可以借鉴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为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例如,在美国,环境法中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称作公民诉讼,即公民可以依法对违法排放污染者或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联邦环保局提出诉讼。这种诉讼方式完全废除了原告适格理论,原告没有必要证明自己受到违法行为的直接侵害。在英国,检察长是唯一在法庭上代表公众的人,是公共利益的保护人。私人不能直接提起组织公共性不正当行为的诉讼,只能请求检察长的同意,以检察长的名义提起。德国、法国的“越权之诉”“客观之诉”实际上也是类似于美国集团诉讼的模式。

实践证明,国外的公共诉讼对于维护公民的环境权、提高环境质量、实行法治发挥了极大作用,而且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也积累了经验,我们可以吸收其中的精华,并与我国的本土资源相结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

另外,我国已有公益诉讼的案例,这些案例从程序上、实体上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提供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奠定案例基础。

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政府单轨保护环境不力的状况以及民众要求参与环境管理与监督的社会现实,有必要尽快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而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软环境,具有可行性。从保护公民环境权和环境公共利益出发,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集体行动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01-01

一、农村环境整治的必要性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经济活动,使得农村环境日趋恶化,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占到全国污染比重的42%以上[1],其中,在水环境、生活、工农业污染方面尤为突出。规划与整治农村环境已成为当前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面广、分散、多源性和控制难度大的特点,环境整治的连带影响大,要进行集中连片整治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主,对地域空间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以切实改善农村整体环境为目标,集中资金“以点、带线、促面”的对农村环境进行整治,有效的改善农村环境问题[2]。

二、环境连片整治中的障碍分析

实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已经迫在眉睫,很多基层政府组织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整治工作很难推行下去,存在的主要障碍有:

1.村民不重视农村整体的环境保护工作

农民的环保意识已逐渐增强,但很多农民只重视自己生活范围之内的环保,对自己生活区之外的环境污染不太关心,甚至还将自己的生活垃圾以及带有危害的东西往外丢[3]。就环境保护事业而言,系统、整体的观念才是核心和基础。必须在告诉农民如何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更要教育他们具备整体的环保意识,才能够取得农村环保事业的真正突破。

2.村民可支配收入相对较少,不愿投入环境整治资金

农村基层组织用于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相对较少,一方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使得村民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建设公路、整治水渠等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工程,而环境整治工程就被忽视或是被迫推后了,甚至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整治项目所需资金有超过65%是来自于中央财政资金,其余为省与市县负担,此外,配套经费缺乏也导致了环境整治项目难以实施,包括配套设施建设、占地青苗补偿及赔偿等经费。

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4],导致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很多农村意识到环境整治工程的重要性,但是许多项目建设完后就交由村组管理。此外,由于管理水平及资金的不足,导致项目运行停滞,一些项目处在“有人建、没人管”的阶段,不得不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这也使得工程的浪费。

4.缺乏环保技术和环境整治专业人才

环保技术在农村的应用还不完善,已有的环境保护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且普及面小。相应的,专门从事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的人才在数量上非常欠缺,其专业水平与工作态度也亟需提高。环境连片整治投入力度大,涉及人员单位多,利益认知不一致,使得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迟缓。

三、解决环境整治困境的路径分析

1.构建小群体环境

集体行动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当一群理性的人聚在一起想为获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时,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想让别人去为达到该目标而努力,而自己则坐享其成。奥尔森认为搭便车困境会随着一个群体中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加剧,因此在一个大群体中,虽然每一个人都想获取一个公共物品,但每个人都不想因此而付出代价[5]。小群体是解决搭便车困境的可行路径之一。

2.构建选择性激励规则

选择性激励是指:“如果你不参加某一集体行动就不能得到或将失去东西”。集体行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所提供的只是一种集体性激励(collective incentive),既然集体性激励不足以让一个理性的人为了获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那么选择性激励(selective incentive )就很有必要[5]。如果要获取公共物品的话,必须有组织并且必须使该组织中有些成员享有更大的权力和荣誉;特别是,当组织规模很大时,该组织内部还必须分层分工,以使组织内部的每个分支结构都符合小组织原理。

3.引入外部公共资金

在具备客观条件的地方,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进行应该重视村庄“外人”的积极作用,动员必要与可能的外界力量参与连片整治工作,吸收外部资金,并以之为契机建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所必要的激励机制以及信息与资本自外而内的输入机制,促进连片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村庄“外人”的参与对于破解集体行动的困境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得以成功的重要的催化剂。

四、桐庐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经验总结

桐庐县政府、县委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环境立县”战略,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环卫保洁体系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模式,已初步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城市和农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上,桐庐县率先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样本”。

自2009年开始,桐庐县财政根据县人代会的决议多方筹措资金,计划利用4年的时间实现对全县183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截至2012年1月底,已完成14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程1700余个,完成工程投资额2亿多元,县财政根据工程进度、合同的约定筹措下拨资金1.8亿元[6]。

为落实中央与地方1∶1.5的资金配比要求,桐庐县财政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11年核定投入资金1825万元以上,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3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95万元。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桐庐县还把资金使用情况纳入生态县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每月实施考核督查,年终开展绩效评比,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1000万元资金用于长效管理奖励[7]。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的顺利开展,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五、启示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措施,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工作推广至全国,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从某种角度而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一个涉及当代人群利益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策略实施。在环境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过程中,足够的环境意识普及与当地居民的参与是影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重要因素。环境整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社会成员的共识达成,环境整治的实施需要重视公众反响,以集体利益为主导,客观、全面的分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投入与产出效益,谋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和最大。

通过政府投资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使治理范围内村庄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村庄环境得到整体改善,乡村面貌实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乡村旅游业大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丁一赖.王君.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以滇池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为例[J].农村经济2011(8):49-53.

[2]于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J].2012:41.

[3]诸培新 曹晓君. 我国农村环境现状与防治机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9,(5):11-13.

[4]张璐 曹炜.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法律及相关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 2009,(24):75-83.

[5]赵鼎新. 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J]. 社会学研究 2006,(1).

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接轨杭州经济圈、建设杨汛小城市”的战略目标,以“街净、村绿、路畅、河清、天蓝”十字方针为总体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广泛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参与意识。

二、工作目标

“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分为镇级及村级两个层面展开。镇级层面主要是杨汛桥、江桥集镇及杨江大道、江夏公路沿线、镇管河道;村级层面主要是各村(居)属地范围内。

(一)镇级整治。主要对杨汛桥、江桥集镇及杨江大道、江夏公路沿线、镇管河道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做到无垃圾轻漂物、无污水溢流、无乱设广告牌匾、无乱停乱放和无违法搭建的“五无”目标。

(二)村级整治。以“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重点抓好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河道清理、村庄绿化和环境改造五方面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环卫设施的提档升级,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

三、工作措施及激励政策

(一)开展集中性的专项大整治

今年4月—5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集中性的专项大整治(具体计划见附件2)。同时加大对村(居)实施“洁净城镇、美丽乡村”集中专项整治的奖励,根据村(居)人口数和整治力度,凡考核验收得分在80分以上的,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3万元、2万元、1万元,直接奖给村(居)干部。

(二)加大对经常性硬件投入的补助

对各村(居)在“绿化、亮化、硬化、净化、美化”等方面的硬件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具体如下:

1、加大对环卫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根据“洁净城镇、美丽乡村”的行动计划,镇环卫站将增添一辆洒水车和吸粪车,并加大对工业园区、重点路段的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箱)建设,其中对村(居)内新建垃圾中转房,并统一配备垃圾箱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

2、加大对河道保洁的投入力度,镇财政每年切出50万元用于河道保洁的设施和队伍建设,具体由经发局(农口)制定方案。

3、加大污水收集力度及自来水管网改造。2013年有三个以上村(居)实施整村(居)生活污水进管处理,对整村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的,按县奖励标准1:1由镇进行匹配;在2010年至2012年内完成自来水管网“一户一表”改造的村(居),按每户改造费用的10%进行补助。(补助依据由杨汛桥供水公司营业所提供)

4、加大对村(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镇财政每年切出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村(居)绿化、水冲式公厕、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今年将对村(居)内公共厕所全面维修和整治,并落实专人保洁,改建为水冲式一次性补助3000元/只,普通式一次性补助1000元/只;对于开展村庄内道路两侧及闲置土地绿化的,且新增绿化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村(居)2万元奖励,每增加1000平方米,增加1万元奖励;村(居)内建设公益停车场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每个停车场建设费用的20%进行补助。

5、加大对村(居)环境整治涉及的道路、桥梁建设的补助。对村(居)内主要干道、环村道路建设的,实行工程招投标中标价20%补助,最高补助20万元;村(居)内为方便交通、消除安全隐患,实施桥梁新建、维修的,按招标中标价20%进行补助,最高补助10万元。

(三)实行长效性保洁的月月考核

1、成立“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考核小组,人员由镇范围内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镇人大代表组成,每月从中随机抽出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村(居)进行检查考核。

2、考评结果实行一月一通报,并与当月奖励挂钩。每月评出一、二、三等奖,根据《杨汛桥镇“洁净村(居)”竞赛活动考核评分表》,按百分比当月考核,当月兑现。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属地管理,确保包干到位。“洁净城镇、美丽乡村”大行动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各单位对所辖区域内环境负有管理责任。各村(居)党(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居)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在行动计划中,要亲自挂帅,研究制定方案和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篇4

通过开展这次整治活动,使农场环境清洁工程达标率在达50%以上,基本完成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

二、整治内容

1、清垃圾。清理场部前主街道、各分场村屯内巷道、房前屋后、村屯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解决好垃圾围田、围路问题。(责任单位:各分场、场建办)

2、清柴草。清理乱堆乱放的柴草垛,统一堆放在房屋下风头,远离村屯,尽量避开公路视线,达到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各分场、场建办)

3、清粪堆。清理村屯内街道两旁和田间地头散落堆放的粪堆,发酵后肥田。农户饲养畜禽新产生的粪便要及时清运到屯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屯内空气。(责任单位:各分场、场建办)

4、卫生厕所建设。加快推进我场改厕建设步伐,继续推广和大力普及户用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配建分场村屯公共卫生厕所,加强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

三、工作步骤

这次整治活动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1、部署启动阶段

这次整治活动由场建办牵头,各分场是具体责任单位。各分场、场建办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根据本方案的目标,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完成时限等要求,采取适当方式做好部署启动工作。

2、自查自纠阶段

各分场在对本分场村屯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按照清理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开展自查自纠。

认真排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对立即整改确有困难的要制定详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3、重点检查阶段

在自查自改的基础上,总场组织重点抽查,抽查面不低于整治范围内30%。

4、整改总结阶段

各分场及有关科室根据自查自改和重点抽查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5、建章立制阶段

结合自查自改、重点抽查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农场的人居环境,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场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整治会战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和检验活动成效的有效途径,认真对待,抓实抓好。

篇5

2013年1月20日-2月28日(其中:2013年1月29日、30日、2月19日、20日为各村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日)

活动重点

1、整治交通沿线环境。对境内高铁、高速、国、省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白色污染和暴露垃圾堆进行集中清理,保持路面整洁,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对沿线花圃、隔离栏、沟渠内垃圾要进行统一清理,确保交通沿线环境卫生。

2、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对村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河道沟渠等容易产生卫生死角部位进行重点排查,加大对乱堆放、乱倾倒、乱拉挂、占道经营的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实现街道两侧整洁有序,实现无乱堆放杂物、无陈年垃圾堆、无放养牲畜、无占道经营、无污水横流。增加垃圾收集运输频率,严格落实清运制度和作业质量标准,解决垃圾撒漏及垃圾容器破损、外观脏乱、摆放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垃圾收集清运日产日清。

3、发挥样板示范作用。突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双轮驱动,特别是新农村精品村、“百村竞赛”村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这些先进典型的环境卫生,实现“净化、亮化、美化、绿化、香化”,同时要注重历史传承提升村镇品味,融合民俗特色体现山水田园自然之美,展示罗源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喜迎八方乡亲归来。

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村要充分认识在春节期间搞好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巩固治理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垃圾回潮和反弹现象;要制定活动方案和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确保节日期间农村日常环境优美、整洁。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三农”问题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安全、影响农村的稳定和谐,加剧“三农”矛盾。因此,在剖析农村环境问题加剧“三农”矛盾根源的基础上,探寻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现实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1农村环境问题加剧

“三农”矛盾的根源追溯农村环境问题加剧“三农”矛盾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基数大,环保素养偏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需求急剧膨胀,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过度开发现象严重。人们在资源需求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规划不当,很容易加剧生态环境的污染,导致过度的砍伐、畜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迅速沙化,陷入过度使用的恶性循环。其中,“五滥”指的是滥伐、滥牧、滥垦、滥采、滥用水资源,这些都给农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三是,粗放式农业生产导致农村污染现象加重。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农业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给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四是,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已成重要污染源。农村地区大都建有畜禽养殖基地,大部分养殖基地没有专门的牲畜排泄物处理系统,都是直接排入河流中,导致水源遭受污染。同时,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环保意识也很薄弱,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都是随意处理,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五是,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乡村企业污染加剧。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染的加剧,城区生活污染开始向农村转移,大量的生活垃圾不经处理就被运输到郊区或农村,随意倾倒或者就地掩埋,导致郊区农村地区遭受污染。此外,随着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许多乡村企业开始兴起,其中不乏很多技术落后、装备陈旧、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2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现实路径

2.1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

经营传统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已然不在适应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形势。这就要求现代农业要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而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新形势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要想发展生态农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要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进行农村土地确权,让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起来,让想发展生态农业的人有土地来种植或是养殖。具体而言,发展生态农业要挖掘资源优势,巧打生态牌,发展现代农业;要统筹考虑地形地貌、耕地资源、水温气象和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要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质高效、持续增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进一步推进农、游结合,推广生态旅游农业模式。

2.2控制乡村企业污染,加强污染防治

针对乡村企业的污染问题,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防治。首先,要加强乡村企业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污染集中控制;其次,要强化中小企业环境监管,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技术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第三,要因地制宜,从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建立企业之间物质循环链、发展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等方面出发,大力发展乡村循环经济,实现物质、能源的良性循环和多层次利用。第四,要加快乡村企业设备与工艺的淘汰和升级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第五,要扩大农村地区的环保人员编制,增加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机构的布点。具体,可以采取增加补贴的方式鼓励在农村地区工作的环保人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农民进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兼职成为农村的环保人员,从而培养出一批有责任心、有素质的环保人员,以加强污染的监管与控制。

2.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针对农村村民环保意识不高的情况,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应建立乡镇、村两级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环境综合整治意义,避免生硬的灌输,真正地让农民了解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调动村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印发“致农民的一封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播放音频宣传资料等方式,把深入开展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维护环境整治成果的紧迫性、持续开展环境整治的必要性传达给每一位群众。此外,还应建立日常督查、协调调度、考核评比等工作机制,定期对乡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工作滞后、进展缓慢的,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3结束语

农村环境污染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收入造成影响,阻碍农村进步的脚步,破坏农村的稳定和谐。而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从避免粗放式农业生产的形式、多途径有效控制农村企业污染、加强农村各项污染的治理、加强农民环保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财产,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晓丽,马洪林.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天津市大港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与建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5):69-71.

[2]李新阳.农村环境污染对三农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26):138-139.

篇7

一、营造创建宣传氛围。通过横幅、标语、黑板报、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土地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无违建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听取群众对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农户意识到创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县“三改一拆”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对全乡党员干部违章、房前屋后违建以及新增违建和历史遗留违法建筑进行了再一轮排查。

三、抓好存量违建处置。根据分类处置办法,上半年对我乡范围内的水下孔景区旅游设施和翠竹居农家乐违法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处置违建2076.86平方米。

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打好组合拳,结合五水共治、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拆除了横路、__村内的历史遗留露天厕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品位,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巧解民生发展难题。细化控违举措,针对茶叶加工户违章的实际需求情况,提出了“交押金、保证限期拆除”的具体措施,做到“拆违依法,操作有情”,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减少工作阻力。

六、完善长效管控机制。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三月份以来共组织了6次专项拆违行动,拆除临时违法建筑面积380.5㎡。实行乡、村二级巡查制度,加强节假日巡查,做到违建巡查无遗漏死角,要求对发现违章建筑户应及时制止并立即汇报,确保新建违法建设“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拆除及时”。

篇8

一、成立“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易元斌任第一指挥长,镇政府镇长邓强任指挥长,其余班子成员组成__镇“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安办。

二、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__镇关于“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日常重要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工作组、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领导、每个人员,做到有人负责、有人分管、有人抓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人员直接抓的工作格局。

四、明确职责,完善措施。为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各工作组、相关部门要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四化达标考核评分细则》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细化工作措施,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突出重点,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五、加强协调,畅通信息。“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到信息畅通,协调有力。镇指挥部将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工作组的工作汇报,通报工作不力的单位,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各工作组要根据工作实际,定期不定期召集有关责任单位,分析当前工作开展情况,找准存在问题和差距,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并积极组织落实。

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宣传,利用宣传栏进行城乡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让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七、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

1. 农村集中居住点垃圾清扫、清运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目前农村集中居住点农户集中居住,产生垃圾集中堆放,而镇、村、组三级均无财力、物力进行清运,垃圾堆放问题急需解决。

2. 由于__没有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农民沿街交易、占道流动售货的现象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目前虽然通过加大场镇管理人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因人员经费无法保证,不利长期发展,还需要市上给予建设农贸市场的支持,以解决根本性问题。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切落实市、区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打造全国最干净最整洁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属地负责、部门协作、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集中开展夏季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建设“殷实、幸福”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行动目标

从7月1日起,利用10天时间开展夏季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我镇城市环境突出问题,务求做到行动迅速、组织有力、成效明显、常态长效。

三、主要任务

(一)集中清理范围。(1)集中清理沿线、沿河、沿高速各类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2)集中清理各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待开发地块各类积存垃圾;(3)集中清理居民小区(包括楼道)、背街小巷各类积存垃圾;(4)集中清理城乡结合部各类积存垃圾;(5)集中清理公共场所(包括商贸区、旅游景区、汽车站和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场所)各类积存垃圾。

(二)清理内容及要求。(1)清理生活垃圾。按照“户集、村运、镇压缩,市区处理”的收运模式,对辖区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经收集压缩后由密闭化专业车辆运送至七子山焚烧厂进行无害化终端处置,收运体系覆盖至自然村,收集和处置率须达到100%。(2)清理建筑垃圾。根据政发273号文件和建办29号文件精神,对居民住宅小区的装修垃圾归集点进行扎口管理,统一由辖区环卫部门清运至建筑垃圾归集点进行初级处理。(3)清理大件垃圾。木质类大件垃圾除部分回用外,可在前期对木材进行简单破碎,归入其他垃圾,进入焚烧厂焚烧。浴缸等不可燃归入建筑垃圾,进入建筑垃圾储运场后分类处理。(4)清理无主垃圾。本着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清理一处的原则,由辖区主管部门加大管理查处力度,请有资质的清运部门统一处置。

四、部门职责

镇党政办、纪委办:加强对各村(居)、关部门工作的督查落实,组织开展专项督,制发督查专报。

镇宣传办、爱卫办:负责对制订宣传方案,统一制发告居民书,组织开展跟踪报道,引导全民参与和支持清理行动。督促指导“路长制”单位加强道路垃圾的日常监管。

城乡环境管理中心:对镇区保洁范围内的各类积存垃圾开展集中清理,督促、指导各地开展集中清理行动,抓总协调清理行动的有关工作。

镇村建办:加强对建工地、待开发地块的管理,引导建设单位按要求处理建筑垃圾。

交管所:对国道、省道、区道等养护道路沿线的各类垃圾开展集中清理。

水务站:结合河道清理工作,指导督促各村开展河道废弃物的清理。

农服中心、争艳公司:对管理辖区绿化内的各类垃圾开展集中清理。

工商分局:负责全镇农贸市场垃圾清理整治工作。

各村(居):严格遵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落实行动各项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全面实施集中清理专项行动。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夏季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是巩固城市环境整治行动成果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美丽的客观需要。各村(居)、市镇单位、物业公司要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夏季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行动。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带队的督查小组,期间将分赴各村(居)、市镇单位开展督查。镇城管委将组成若干个巡查小组,每日开展巡查并报送工作专报。各单位要落实好管理责任,各村(居)、单位负责人作为此次行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制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全力以赴、主动参与,互协同、密切配合。每日15:00前上报工作开展情况。

(三)强化宣传,全民动员。镇党委宣传部门要牵头制订专门的宣传方案,集中力量每天开展关跟踪报导,将宣传工作贯穿行动始终,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支持整治工作。各村(居)、单位要通过发放告居民书、上门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属地单位、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行动。鼓励居民群众通过寒山闻钟、12345和数字城管平台反映环境卫生方面的关问题,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考核,落实责任。夏季环境卫生全民大行动结束后,镇党委、镇政府将结合督查和巡查工作对各区组织实施情况及工作成效予以排名通报。对作风不实、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10

“这里原本臭气冲天,现在养猪场关闭了,干净多了。”清新区龙颈镇朱屋村的村民洪叔如是说。农业面源污染,长期以来都是摆在各地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为了守住“一汪清水”,清新区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持续开展畜禽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向“老大难”动真格。

划定禁养、限养区

倒塌大半的红砖墙、散落一地的灰瓦片、依稀可见的猪圈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记者在位于清新区滨江迳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附近的一处废弃农舍所看到的情景――随着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畜禽养殖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位于水源地附近的污染大户被一一拆除。

“这个养猪场最高峰养过300头生猪。然而,猪场距离滨江河仅仅300余米,日常养猪所产生的禽畜废水,通过一条窄小的泥土沟,直接排入到滨江河,造成河水一定程度的污染,附近群众对此也颇有怨言。为此,在整治行动中该猪场被拆除。”同行的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

早年的清新畜禽养殖业盛行,然而由于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养殖废水直排江河的乱象时有发生,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状况,几年前清新县决心对全区范围内的养殖产业进行整治,印发实施《清新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进行划定。

“滨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北江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及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人口集中的区域,均被划分为禁养区。”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根据《方案》,清新区内的禁养区还包括:水环境功能确定为II类水质水体的流域上游,如漫水河、滨江河干流、大岩水、青龙寨水、黄洞水和桂湖水两侧的集雨范围;具有重要饮用水源功能的水库,如大秦水库1500米半径集雨区、大罗山水库、龙须带水库等;III类水质且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如新洲河、石坎河等6条重要支流两侧500米集雨区范围;城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从取水口上溯2000米河道两侧1000米范围以及取水口1000米范围。

与此同时,《方案》规定,村庄规划住宅区及周边200米、高速公路两侧200米为限养区范围;而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则为适养区。

“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肉禽1000只以上、蛋禽500只以上等情形,均属于规模化养殖,在禁养区内一律令行禁止。”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建成的规模化养殖场,由各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补偿标准及实施细则后,实施限期搬迁或关闭。

而限养区内,原则上仅允许农户零星或少量养殖,限制建设一切养殖场。已有的养殖场必须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废水必须达标排放。

“对于限养区、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也要逐步整治,对养殖废水直排的责令限期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保证达标排放;经限期治理后仍不达标的,实施关闭。”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就算是在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清新也作了严格规定”――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和环保设施,须严格控制养殖业废水直排量;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废水必须达标排放,且严禁将达标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II类水水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必须经过一定距离的消减才能进入开放水体。要限制使用水冲清粪方式,禁止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开放的环境水体。

同时,引导限养区、适养区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生态养殖或集约养殖,采取雨污分流、干清粪、沼气池、厌氧好氧等处理处置技术。“对于养殖散户,则引导其充分利用鱼塘、农田、菜地、林场等消化养殖废弃物,鼓励零排放技术”。

“目前,规模化养殖的粪便资源化率达80%以上,到2020年,资源化率要达90%以上。”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畜禽养殖综合整治

“拆除畜禽污染养殖场,是清新区2016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财政投入3000万元,采取‘先拆后补’方式,对300余个畜禽污染养殖场拆除工作进行补助。截至去年年底,投入约1517.9万元,拆除栏舍156户。其中畜场137户、98434.6平方米;禽场19户、8275.8平方米。”

为了进一步推进邻近村庄、水源地等禁养区内的农户清退工作,清新制定了《清远市清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规定,禽畜养殖场选择自愿退出并签订“自愿拆迁协议书”的,可获得相应补偿款。

“自行P停并自行拆迁的养殖场按畜场每平方150元,禽场每平方50元的标准补贴,拆迁费由养殖户自理;自行关停但需政府组织拆迁的,按畜场每平方100元,禽场每平方20元的标准补贴,同时按照畜场50元、禽场30元每平方补贴拆迁费。”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对禁养区其它畜禽养殖场污染达标排放或经整治后达标排放的,经申请同意并签订保证书后给予3年缓冲期,期间严禁扩大养殖规模,期后自行拆除;对禁养区内其它畜禽养殖场,没纳入缓冲期整治,但愿意关停养殖场并签订保证书不再进行养殖生产、改作其它用途的,经申请同意后,可保留地上建筑物,但不能享受有关拆迁补贴。

为了笃实整治工作,清新区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相关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机构;各镇(场)政府快速抽调3人以上骨干力量,明确责任措施,负责辖区内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关停和限制限养区养殖场规模化养殖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专人负责拆除整治工作及相关资料档案的整理,确保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由于拆除工作涉及农户的生计问题,在综合整治前期,清新采取宣传先行的方法,通过横幅标语、整治通知书、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全体性,营造整治氛围。”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说:清新结合前期摸底调查情况,深入养殖场,与养殖户面对面进行宣传发动,耐心地与养殖户做思想工作,争取更多的养殖户能够及时转变观念,签订自愿拆除协议书,做到自行拆除禁养区养殖场,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