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检测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污染环境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污染环境检测

篇1

关键词:重金属检测;环境治理;工厂水污染

1工厂水污染环境治理中常用的重金属监测方法

在工厂水污染环境治理中对重金属进行监测目的在于评价水质及水体污染的程度。现阶段工厂水污染环境治理中常用的重金属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原子荧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为常用的识别重金属元素的方法之一,其识别重金属元素的原理为物质还原理论。检测人员在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重金属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荧光产生。通过识别所产生荧光的波长特征,检测人员就可以判断重金属元素在检测样本中的浓度。为了提升检测精准度,在使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监测时,光源通常会选择激光[1]。

1.2原子发射光谱法

近年来,在对待测样本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以及确定重金属元素的色谱时常选择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是通过识别重金属元素的波长来判断其元素种类。检测人员在样本检测的过程中,借助于捕捉和识别重金属元素离子被激发所产生的特定电磁辐射,从而判断重金属元素在检测样本中的种类与含量。

1.3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于原子荧光光度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而言,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适宜用于对流动状液体进行检查;第二,检测色谱柱使用周期长;第三,待测样品可重复进行使用。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监测时,在对样本进行检测之前,对元素指标含量需要进行严格的限定,并在对应色谱柱中分离传输的不同浓度下的混合溶液[2]。

1.4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判定样本中待测成分时主要根据特定抗原与抗体间相互作用的特定反应。对检测环境要求严格是免疫分析法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分离检测重金属元素时常选择免疫分析法。

1.5原子吸收光谱法

检测分析检测样本中痕量重金属元素时常选择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监测时,需要把待测样本中的重金属元素沉淀并收集。因此,在对样品进行检测之前,必须加入相应的共沉淀剂。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免疫分析法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且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监测时需要特定的仪器。

2工厂水污染环境治理中重金属的抑制措施

重金属离子通常难以转化,且含有一定毒性,往往存在于未经完全处理过的工业废水中,并通过不同排放途径进入水体环境,人们在日常饮水中容易将其引入体内危害健康。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工厂水污染环境治理中重金属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

2.1水环境重金属离子抑制措施

对水环境重金属离子进行抑制的措施主要包括电解、吸附以及化学沉淀等。其中具有经济高效特点的吸附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工厂水污染环境治理中采取吸附法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抑制主要是在水体中添加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吸附剂[3]。工厂在水污染环境的实际治理中,为了变废为宝,通常会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回收与分离,因此在选择水体中添加的吸附剂时就需要根据不同重金属离子的性质来进行选择。除了添加吸附剂之外,生物吸附法也是近年来工厂在水污染环境治理中所采用的。生物吸附法因具有易获取材料、高效吸附以及成本较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工厂对低浓度废水的处理之中。

篇2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近年来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长。各级环保部门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设备落后,仪器不足,经验欠缺,应急监测滞后等问题。我们要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这是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应急监测,我们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判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为决策者妥善处理事故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污染危害的蔓延赢得宝贵的时间。我们只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建设,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各级监测站就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的环保事业才会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才能促进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1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1.1 方法选择的基本思路

为迅速查明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在具体实施现场监测时,应优先选择检测管法、便携式仪器法等快速检测法,对污染物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在确定了特征污染物后再选择较为精密的实验室法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可参考现有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有效的监测数据。

1.2 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进行简易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其难度不亚于一些实验室的分析测定方法或仪器分析的研究。因为,简易分析方法要求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可靠、干扰小。在选择具体的监测方法和器材时,要尽量遵循以下筛选原则:

1.2.1 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要简便,具有易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无需特殊的专门知识,一般人稍经训练就能掌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均能使用)。

1.2.2 分析方法要快速,分析结果直观、易判断。

1.2.3 检测器材要轻便,易于携带,采样与分析方法均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如果吸式传感器,具有反应快、可实时监测的特点。

1.2.4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再现性要好,检测范围宽;尽量结合我国的现状与水平,力求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分析仪应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

1.2.5 分析方法或仪器适应性强,干扰物质对仪器及分析方法的影响要小。

1.2.6 试剂用量少,稳定性好。

1.2.7 检测器具最好是一次性使用,避免用后进行洗刷、晾干、收存等处理工作。

1.2.8 投入要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价比,简易检测器材的价格要便宜,易于推广;对于不得不采用实验室方法分析的项目,应选择现有最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

2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由于受资金,技术力量和人员不足等方

面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应急监测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能力不高,平时又缺乏相应的系统培训和锻炼,应急监测方面的经验尚浅,况且兼职的多,特别是县级监测站这种情况尤其突出。二是缺乏完备的应急监测运转体系。一旦事故发生,各方面的行动难以协调,人力、物力、技术等难以全部按要求及时到位,影响着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三是应急监测经费和技术储备都严重缺乏。目前,各级监测站的监测经费很紧张,而应急监测要求具有相应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及快速监测仪器,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去解决。四是仪器设备不够先进。目前各级监测站特别是县级监测站还难以达到文件提出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要求,尤其是检测时间不够快速。

3 解决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完善完备应急装备,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对于监测所需的资金,应该设立专项的应急监测经费。完善完备应急装备,包括应急通讯设备,防护装备,交通工具等,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3.2 制定科学的预案,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应急监测预案是用以明确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程中,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纲要。要在广泛征求各级监测工作者意见基础上,国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尽快建立本地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这样,我们在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时,就可以指导应急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监测措施,处理事故就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展开工作。

3.3 标记重点源,明确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单位等重点事故源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

3.4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包括交通配置,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

3.5 积极培训,开展应急演习。在培训中全面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强化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成立组织机构和应急监测队伍,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和演习的组织和实施。逐步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响应系统,确定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应对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监测装备的可行性、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做出评价,促进应急监测反应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

3.6 高度重视现场环境应急监测。首先需要确定监测因子,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

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提高现场监测的效率。其次需要掌握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通过精确布点、检测分析和计算,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再次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最后要准确、全面、及时地监测信息,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

4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与一般的环境污染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危害严重、污染环境影响长远且难于完全消除,造成的损失重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财产的损失,力求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严重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简要分析了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力求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

Abstract: our livestock farming systems develops rapidly, following is emiss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 However, at present, China's most farms to environment control of consciousness, cause our country breeding industry also faces a lot of problems.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current farming,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reduc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reduce, livestock and poultry, pollutants

中图分类号:S9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以前分散经营、逐步转变到现在的生产区域集中化,这样,大大提高了畜禽生产效率。但是,饲养密度的大幅度提高,对饲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然则会严重污染我国的环境,尤其是水污染环境。

1.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1.1 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指的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含氮磷的有机物和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排放进入到自然水体后,可使水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升高,进而导致水质的恶化。据统计,规模化养殖场生产一头猪约产生4吨污水,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肥猪生产线,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立方米—150立方米,化学需氧量平均为1500毫克/升,总氮接近1100毫克/升,总磷约440毫克/升,并在猪场的污水中检测出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杆菌和猪丹毒等。

1.2 畜禽养殖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养殖场产生的有毒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排入大气后,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恶化,如果超过了大气环境的承受力,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

1.3 畜禽养殖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养殖场的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目前我国畜禽的饲养密度大幅度提高,所排放的粪污超过了土壤的承受能力,导致出现不完全降解或厌氧腐解。如果不进行处理,势必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严重的会对土壤的本身结构造成破坏和改变,进而影响生活于其上的人和动物的健康。

2.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

2.1 调控喂养饲料

不同品种的畜禽所需的营养各不相同,可以根据畜禽品种的不同配置饲料。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随收获时间、地域等不同,其差异也较大。因此做饲料配方时要检测原料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准确的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2.1.1以理想蛋白模式配置饲料,可改善饲料氨基酸平衡,使氮的排放量最小。应用理想蛋白概念配制日粮,在满足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降低蛋白水平,并不会影响畜禽生产的性能,而氮的排放量可以减少30%。

2.1.2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畜禽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从而可以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减少20%以上。

2.1.3加入微量元素添加剂,在消化道中可以溶解,而且由于它是电中性,可以防止金属元素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胶体上,因此,它具有容易吸收、效价高的特点,进而降低铜、锌和砷的排放。

2.2 改进养殖方式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逐步将养殖方式改进为生物发酵床。主要就是将微生物垫料铺垫在养殖场内,让畜禽吃喝拉撒都在垫料上面,靠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和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把排泄出来的粪和尿进行分解同化和利用,转变为无臭无害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部分可供给畜禽食用,所铺设的垫料可以制作有机肥或者还田。采用生物发酵床的养殖场内无恶臭、干净卫生,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并且畜禽所产生的粪污在垫料上得到有效分解,降低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2.3 建设治污设施

有条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可以采用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处理,包括专门的粪污处置及贮存区域,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分别修建雨水沟和污水管道,在场区内外设置污水收集输送系统,采用干清粪的方法收集粪便,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2.4 种、养结合,综合利用还田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有全过程、全要素的污染治理设施,没有独立的污水排放口,且所生产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有机肥、生物处理、沼渣、沼液及经处理后的污水等)完全进入农田利用(需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消纳土地,以生猪计算每存栏3头不少于1亩土地,处理工艺若修建有固液分离设备和水解酸化池的,以生猪计算每存栏5头不少于1亩土地)。对化学需氧量、氮、磷低于农灌标准的排放废水可作为灌溉用水,对高于农灌标准的达标排放废水应参照肥料施用方式用于农田。农田消纳应符合农田对肥、水种植需求,应尽量减少农田二次输出。

总结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水污染物的排放已超过工业源,如果不进行治理,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的水环境。环保部门应与农业部门进行紧密结合,针对各自辖区内的养殖场进行有效的治理,减少污染排放。

参考文献

[1]肖俊武.关于目前畜禽生产环境浅谈,关于畜禽的环境控制,2011.

[2]江宵兵.推行生物安全体系生产安全畜禽产品.福建畜牧兽医,2002,(增刊)24(7):52-54.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防治措施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一味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往往会忽视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而如今公众对于建筑施工中造成的一些环境问题也比较关注,在这过程中,很容易在施工单位和公众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政府的有利协调和管理,就在处理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尤为重要。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主要包括噪声,建筑粉尘,固体的废物,废水等问题。下面就一一进行分析和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居民们一个比较常见反应的污染问题。噪声污染的形成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建一类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另外还包括脚手架和模板在装卸、安装以及拆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多种的设备一同作业,这也就加剧了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受到工程的工期以及一些其他问题的影响,必须要进行昼夜施工,这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居民们的日常生活。

二、建筑垃圾及废料的污染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废弃建筑的拆除,施工产生的废弃建材,渣土,废旧包装,生活垃圾,废渣等。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大,而且不易处理,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让土壤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三、废水、废气污染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桩基施工所产生的泥浆、自井点降水、建筑材料、清洗混凝土管道的废水以及混凝土的保护排水、机械设备的水压试验水、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等等都是废水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废气的产生主要是由扬尘引起的,这些扬尘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施工中扬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的几个环节引起的:对施工场地的平整,土方的挖掘及建筑产生的垃圾,地表被风吹起的灰尘,施工场地内车辆的进出都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还有就是施工单位食堂的炉灶,施工所用的车辆以及机械,都会造成废气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学材料、油漆稀释的用品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废气。

四、其他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施工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施工污染问题,主要有:电焊作业施工以及施工场地的强光源等。另外,在一些建筑施工中,还会出现植被破坏,地标的长期而造成的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还有因施工操作不当,造成了景观的破坏。

建筑行业有一定的特殊属性,污染物的排放种类也和其他的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有污染面比较广,以及危害的群体比较广的特点。所以我们对于建筑行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建议采取行政手段管理为主技术的革新为辅的策略。

一、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

在建筑工程的进行中,应当找到有效的途径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强化对于施工方的监督和管理。有以下几点:

(一)依照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程序文件以及具体施工时的环境保护的指导书,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的单位应当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定期的组织相关管理和施工人员来进行这方面的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素质。

(三)施工的单位应当加强管理,施工的相关项目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以项目经理作为领导的环境保护小组,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一线人员身上,建立考核的制度,把环境的保护工作和施工绩效进行挂钩。

二、具体的防治污染措施

(一)有关噪音污染的一些防治措施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多,相应的噪音也就越多,所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应当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控制,有以下几点措施:

1.在施工之前完成对围墙的修筑,而对于相邻的噪音保护目标这一边要提前安装好降低噪音的设备。

2.对人为噪音的控制要加强,尽量杜绝人员的敲打、喧哗,使施工人员提高防噪音扰民的认识,同时也要对一些不可避免产生的噪音的控制。

3.依照不同的施工阶段的特点,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把产生较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环境保护的地方。

4.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低噪音或备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5.在城市中所进行的施工建设必须事先向有关的环保部门申报,一些特殊的需要昼夜施工的情况,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允许之后并且告知居民,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6.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噪音监测。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达到不扰民的目的。

(二)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针对施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空气的污染物可以进行以下的防治措施:

1.事实证明,充分有效的施工组织对于施工单位现场的施工有着很大的帮助,而施工环境的保护也同样是这样。在进行施工之前,对于挖土方的阶段、顺序数量等方面做到科学的分析,精心的组织,把开挖的土方做好回填,以减少土方外运以及回运的数量和次数,这样就可以减少对于空气环境的污染。安排人员设备进行定期的洒水和压尘。对在施工现场区域内的土方进行覆盖或者放在固定的设施内。

2.在运输车辆的管理上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尾气检测达到标准的车辆才能够使用,不能超载,运输的建筑材料必须进行必要的遮掩措施,出场前还应该对车辆进行冲刷,以防材料的遗洒。

3.对于高层的建筑施工垃圾,要设立专门的垃圾运输通道,禁止高空的抛洒。

4.施工的建筑物立面应该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低楼层里的风速,不让灰尘进入周边的环境。

5.采用最新的工艺和技术尽量缩短工期,这样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目的。

6.施工现场使用的炉灶等设施要安装除尘消烟的装置,或者是采用一些清洁能源。

(三)对废水的污染防治

1.生活的污水应当和施工的废水一起排进市政的污水管网,再由污水处理场处理,严禁直接排进周边的管网或者河流。施工的废水应当导入预先准备好的沉淀池,再沉淀之后排进市政的污水管网,不允许将废水直接排进城市的下水道以及河流。

2. 对施工的各种车辆以及设备使用的油料,要加强管理,对已经废弃的油脂要集中进行处理,不能随便的倾倒或排入雨水管网和河流。

(四)固体废料的污染防治

施工单位要规范运输,不要随便洒落或是随便倾倒建筑的垃圾。建筑施工结束之后,应当及时的清走多余或是废弃的建筑垃圾或是建筑材料。施工垃圾也要集中的清运,各工种施工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4总结:

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来的影响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施工的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要以人为本,真正的做到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建设和谐的进行。另外,行政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众对于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对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这个顽疾进行有效的根治。

参考文献:

[1] 王跃进.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07).

[2] 林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04).

[3] 邵明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理论),2012(12).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站;有机污染物监测;监测技术;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seriou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ecological dam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reasing, we are acutely aware that only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s a modern me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 main function is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way, thu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simple introducti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organic pollutants monitor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nitoring stations; Organic pollutants monitor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环境有机污染物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组成的污染物。因此,有机污染可以分为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和天然有机污染物两种。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布极其广泛,上至大气圈下至水圈、岩石圈,其主要是人类在进行活动时,导致对环境,以及人类自身污染的一种有机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获取大量化学物质满足经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也将一些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带入到了环境当中,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持久、潜在的危害。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对于有机物的污染问题十分重视。

随着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环境监测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作为针对环境污染而建立起来的监测和预防技术,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我国作为引进环境监测技术比较晚的国家,最初对环境监测还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监测机制。但是随着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也获得了较快的进步和提高,并且在监测管理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水资源调查评估等监测工作;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监测化手段也在向自动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面对日渐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挑战,我国的监测技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制约因素,因此,不仅需要加大监测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监测能力,还需要明确监测技术的主要方向,重点加强对自动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生物与生态监测技术、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突发性事故预警应急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下面就针对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2.环境有机物污染监测

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检测两个部分组成。而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有机污染物监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样品的提取和净化技术。有机物的分析检测主要是用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含量的分析。有机分析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前处理、检测等。有机物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技术、质谱技术、色谱-质谱连用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红外、拉曼等光谱技术等,是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定性和定量。目前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包括样固液样品提取、净化为主的前处理技术和以色谱、色谱-质谱连用技术为主的检测技术。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的过程包括:现场调查一收集—样品处理与保存—分析测试。首先根据监测目的要求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来源、性能、浓度及排放规律;污染受体的性能、所处位置、水文、地理、气象条件及有关历史状况。然后设计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确定采样时间和频次,并实施样品采集和保存,将样品及时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最后,将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检验,根据相应的有关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写出报告。

3.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以荧光和磷光光谱法在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做简单的阐述探讨。

3.1荧光光谱法监测技术及应用

3.1.1空气中苯并(α)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醋酸纤维素薄层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3.1.2水环境中苯并(α)芘[BaP]的测定

苯并(α)芘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强致癌物质,被列为环境污染致癌物质监测工作中的常规项目之一。水中的苯并(α)芘主要采用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11895-89)测定,将水中多环芳烃及环己烷可溶物经环己烷萃取(水样必须充分摇匀),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然后经乙酰化滤纸分离。分离后的B(a)P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3.1.3荧光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①跃迁类型

因跃迁具有较大的摩尔吸收系数且寿命较短,故此过程常能发生较强的荧光;另外各种跃迁过程的竞争也有利于荧光的发射。

②共轭效应

容易实现ππ* 激发的芳香族化合物易发生荧光。增加分子体系的共轭度,也就是增大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可使荧光增强,

③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效应

荧光物质的刚性和共平面性增加,可使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小,从而有利于荧光的发射。

④取代基效应

芳香族化合物具有不同取代基时,其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给电子基团如:-OH、-NH2、-OCH3、-NR2等增强荧光;而吸电子基团如-NO2、-COOH等减弱荧光。

3.2磷光光谱法监测技术及应用

3.2.1磷光发射原理

电子由基态单重态激发至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几率很小,但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震动能级,有可能以系间蹿跃方式转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转至其最低振动能级,由此激发态跃回到基态时,便发射磷光。由于磷光的产生很容易受其它辐射或无辐射跃迁的干扰而使磷光强度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因此,为了获取较强的磷光,可采用下列一些措施:①增加试样的刚性;②固体磷光法;③分子缔合物的形成;④重原子效应;⑤敏化磷光。此外,与间接荧光法一样,也可以利用磷光猝灭的效应,用间接磷光法测定某些物质。

3.2.2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稠环芳烃和石油产物的分析: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法已作为稠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的快速灵敏分析手段。

农药、生物碱和植物生长激素的分析:低温磷光法已用于分析DDT等52种农药,烟碱、降烟碱和新烟碱等三种生物健以及2,4-D 和萘乙酸等17种植物生长激素。方法的检测限约为0.01µg/mL。

3.3色谱法

色谱法又被称为色谱分析、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ett)最早创造了色谱,并于1906年他将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易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色谱法按照物质分离的机制,分为以下几类:

3.3.1吸附色谱:利用组分在吸附剂表面上的被吸附的强弱不同而分离。

3.3.2分配色谱:利用组分在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3.3.3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性不同而分离

3.3.4排阻色谱:利用分子的大小不同在固定相中渗透压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按固定相外型分为:填充柱色谱,毛细管色谱等;按动力学方式分为:冲洗法、顶替法、吹集法等。

色谱法具有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几十种甚至是上百种性质类似的化合物的分离,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12g的数量级;特别是配合不同的检测器实现待测组分高灵敏、选择性检测,而且样品消耗量也非常少,通常情况下只需要数纳升至数微升等特点。因此,分离效率较高、检测速度也比较快、分析灵敏度也很高、可多组同时进行分析、易于自动化是色谱法的突出特点,但是色谱法以保留时间定性,其定性结果可能不准确,需要其他定性技术手段给予佐证,如质谱、红外、紫外、核磁等等。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内综合国力的增强,对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重视和投入,各级部门的监测水平和实力也在不断的提升,监测部门也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监测设备,因此,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监测技术给予支持和推广,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茹.水系有机污染监测[J].水系污染与保护.2004(01)

[2]徐建华,范会权,邢惠芹.环境监测分析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初探[J].山东环境.2003(02)

[3]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5)

篇6

文献标识码: A引言:由于我国经济的飞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废弃的排放量出现不断增加、公路汽车行驶数量和交通拥挤系数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些相对比较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逐步出现下降的现象,由于雾霾天气频繁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目前,人们不能够对空气质量进行马上的改善,又由于在对空气质量进行改善的同时,只能够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严密的检测,这样方面方便人们能够对所接触的空气质量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随时的掌握。1.关于大气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概念及其内容1.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分类

第一是关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阐述。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就是指大气当中的有害物质的数量以及浓度和存留的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就是超过了空气当中的稀释以及扩散的能力,从而使大气的质量出现恶化,给人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指在自然过程以及认为活动当中所产生的对大气环境有污染的一些物质,其主要是包括了工业生产、日常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内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污染物的总数量控制是在某一个区域之内,对排人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严密监测和控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能被空气所稀释和扩散,从而不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上述之间的关系是:由于大气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过度的排放,对大气环境所容纳的饱和度进行超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气污染,由于大气污染吧的发生是不利于人们的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的,所以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屡屡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并不是监测力度的不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污染无产生的源头改善以及控制力度不够。第二是大气污染以及常见的一些大气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从污染物产生的性质以及影响的范围来看,其污染源主要是点、线、面以及体等这四种来源,结合烟囱为代表的废气排放就是大气污染源的点,结合根据道路交通机动车、等所排放的废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大气污染源的线,根据一定区域之内近地面的随意排放的废气就是等于大气污染源的面,由焦炉炉体以及工厂天窗等所产生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大气污染源的体。

一些比较产奖的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PM2.5为主的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重金属以及光化学氧化物等,将会引起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因素主要是由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大气环境的饱和度、污染物的距离以及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等。1.2关于环境监测的概念以及特征

第一是关于环境监测的有关概念,环境监测主要是指为了预测环境问题并加以防范环境问题的出现,由环境监测部门对大气污染物以及污染源等各项内容进行间接的监测。

第二是环境监测的特征。总体来说,环境监测具有着准、快、全以及法律效力的特征。首先环境监测主要是以准作为根本的标准,只有进行准确的监测才能够提高准确的监测结构和数据。其次环境的监测要根据快作为根本的要求,大气环境的变化瞬息万变,因此在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做到快,能够对突发性的事件作出及时的反应。再次环境的检查要根据全作为基本指导,全方位的监测能够满足每个部门不同的需求,最后环境监测要根据法律效力作为基本的前提,监测的数据要具有着法律效力,这样才能够为环境保护的执行提供以及和树立权威。2.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布点原则和方法2.1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布点的原则 结合国内外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设置,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在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是要进一步的坚持科学性原则。这就要求有关的监测部门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污染物的不同,进一步的采取有关的监测方法。

第二是要监测一致性的原则。要求在科学性的指导下,对监测结构要具有着可行度,并且要使监测数据不管是在地形或者是不同条件之下具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第三是要监测代表性的原则。要求有关检测部门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的进行监测,同时要使监测数据能够反映出未来大气环境的发展趋势。第四是要检测经济性的原则,要求检测单位在保证检测科学性的条件之下,来对监测点的设置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2.2关于常见的污染监测布点的方法

目前比较常见的污染物监测布点的方法主要是有四种方法,一是扇形法;二是同心圆法;三是功能区法;四是网格法。所谓的扇形法主要是适用于具有着明显的主导风向以及污染源属于点源的区域,其主导风向是扇形的轴线,点源是扇形的顶点,同心圆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某些具有着多个污染源的区域,并且在这些污染源相对要集中,由于污染源的随外扩散能力不断的下降,同心圆的半径设置应该要有所差异,功能区的方法主要是适用于具有着显著城市功能分区常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功能分区常有居住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等区域。3.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措施3.1进一步提高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监测过程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突发性

1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环境破坏。据环保部通报的数据显示,2015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30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突发事件总体较2014年减少了141起,下降幅度较大。但在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中,环保部直接参与处置的82起。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总体数量虽然下降幅度较大,但与普通环境污染不同的是,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突发性,各种污染物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向事故发生周边扩散,这种事故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帮助人们及时掌握事故发生后环境受污染程度。为此,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使我国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体系更加完善,监测效率极大地得到了提升,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应急监测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制度保障。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及应急监测

2.1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因此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在短时间里造成事故发生周围的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发生污染,降低周边环境质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及公共安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性事件。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又被分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核与辐射污染事件。2015年发生的3起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造成了4人死亡,81人入院治疗,影响事故发生地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

2.2环境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指环境应急情形下,为了进一步查明和发现环境污染情况,以及环境受污染范围所采取的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等,主要监测突发事件发生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和受污染范围等。环境应急监测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和相关机构在短时间里掌握突发事件发生后周边环境受影响情况。

2.3应急监测响应原则。市级环境监测站作为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专业性环境监测机构,在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后应首先把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健康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在行动上要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坚决落实局部服从整体、部门服从全局的原则,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能够在极短地时间里迅速、有效地作出应急响应。完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强化应急突发环境应对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储备,切实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原则做好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监测工作。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对策

3.1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

3.1.1建立风险源数据库

掌握好辖区内重点化工企业、危化品运输单位、水源地周边企业等环境突发事件容易发生点,做好备案和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定期做好方案的修缮,建立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分布图,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是后期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及时启动应急监测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应急监测预案编制依据、应急监测组织机构组成、应急监测机构应承担的职责内容、应急监测各项准备和事故预警、应急预案启动程序、适用范围、具体要求、应急预案终止及信息报告的、追责和以及必备保障措施等等。

3.1.2配备好应急监测装备

环境应急监测需要各种技术和设备保障,因此,要做好日常的应急装备配备,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挥设备的应用功能。设备包括采样仪器、监测设备、安全防护器材、交通运输工具等。例如,监测试纸、快速在线监测仪器、防毒呼吸器、报警指示标志、防护安全带、对讲机、应急监测车等。

3.1.3掌握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及时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例如,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做好点位的设置和数量的确定,结合事故的不同特点和类型,以及事故周边的气象条件、人口分布和影响区域等,确定相应的监测点位,尤其是居民点和农田、饮用水源地等要重点关注,做好环境敏感区的监测工作。此外,环境监测频次也是要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污染状况来确定。例如,在事故发生之初要适当加大监测频次,待掌握现场污染变化规律和特征时,再适当的减少相应的监测频次。

3.2做好现场应急监测实施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监测小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制定详细监测方案,并做好取样、送样、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首先是及时成立应急小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是一项系统性、复杂的工作,在接到污染事件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里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事故调查、应急监测等小组,并向上级机关做好报告,通知周边区域或下游受污染或可能受污染地区,并在最短时间里赶到事故发生现场。其次是做好现场调查和危险处置。应急监测人员赶到现场后要立即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快速判断污染物的种类、范围、影响区域,划定隔离区域,及时发出环境预警。做好现场采样、送样、分析等。现场人员要严格按照应急监测规范和应急方案的要求进行,做好样品防护和保存,贴好标签记录。样品在运输环节要防止因保存不当造成样品性质发生变化影响监测结果。此外,还要做好数据处理和报告环节工作。按规范填写原始记录,以及有效数字的修改,原始记录要按照三级审核后方可上报。

3.3做好事故消除后的跟踪

监测事故应急状态消除后,要进一步做好跟踪监测完善,例如,根据现有应急监测所获取到的数据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污染物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并及时上报此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动态风险评价,做好环境污染状态后续的跟踪监测,并将整起事故发生后以及整个应急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档和分类。在环境应急监测终止后,后续跟踪监测主要是对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生态环境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并突出相应的环境恢复建议,对因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中长期性影响要做好后续的持续跟踪监测和评估。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的应急监测技术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应急监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战模拟演练,提升监测机构应急响应能力。政府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应急监测的资金支持力度,拨付专项应急经费,加大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编制,为环境应急监测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加强环境监测部门与相关部门日常联系,如消防、气象、公安、医疗、宣传等部门,通过加强部门之间联系,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后能够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环境监测整体合力,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参考文献

[1]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措施

1前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站上万个,环境监测人员也是非常多,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根据相关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测分析环境的质量状况,所以,一般的监测站都具有非常齐全的分析实验室。一般来讲,主要分析大气、地表水、污染源等项目。监测站一般不被人重视,这些监测站的分析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未经过处理直接的排入下水道。监测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污染源,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种类

2.1监测项目很多,污染的种类也较多

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非常多,主要有地表水、废水、地下水、降雨等项目;废气监测项目;固体废弃物、微生物、环境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机动车尾气、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等等。有一些环境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居然达到了上百个,因为分析的项目非常多,会产生污染物的种类也是非常多。一般而言,环境监测实验的大多数属于一般的化学反应,所以,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和普通的化验室的污染相似。

2.1.1废水

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剩余的样品、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大量的洗涤水等,除了噪声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以外,几乎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的问题。这些废水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阴阳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还有平时很少见的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

2.1.2废气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了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以及分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等。一般实验室中会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所以要求实验室要通风,并且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这是保证室内气体质量以及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是这样就污染了空气。

2.1.3固体废弃物

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的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分析产物、剩余样品、破损的实验用品、残留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都是十分复杂的,涵盖了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假如处理稍有不慎,那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事故。

2.2污染物数量小,管理难度大

环境监测站为了能够保证具备规定的项目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一般会开展大量的分析项目,但是实际上很多的项目是非经常的项目,产生的污染数量较小。经常的监测项目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也很少,但是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却繁多,存在着很多问题。

2.3环境的危害较大

环境监测实验室因为使用了化学试剂,虽然多数项目的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的数量特别小,但是分析工作完成后产生的污染问题却是很严重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致癌、剧毒、挥发性、强腐蚀性等污染物,假如不经过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出去,那么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大多数使用的有机溶剂的分析项目比如石油类、挥发酚以及阴离子洗涤剂等,最后都具有有机溶剂的污染问题。一些会挥发出变成废气,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在监测分析重金属时,存在着分析残夜、剩余样品带来的污染问题。

开展生物监测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假如未经过适当的灭菌处理直接的外排,那么会造成会严重的后果。

2.4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一般来讲,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污染治理基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尽管按照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应该分配多种残液缸,但是实际操作时却是形同虚设,一般是向下水道就没事了。其他形式的污染也大多数没有得到认真的考虑。

上级的管理部门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存在着忽视这个问题的情况。不论是从开展规范化监测实验室建设入手,还是逐渐的重视实验室的认可,都是需要从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上入手。

3控制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的途径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级部门高度的重视,并且需要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法,虽然操作起来可能不是特别的容易,但是只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问题最终就会解决。

3.1充分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监测站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问题认识,不应该回避,需要根据本站点的监测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想办法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应该建议上级部门组织力量,充分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及其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较强,简单实用的技术规范,并且需要融入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当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而有效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减少监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而不断的提升监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将监测的整体环境影响最小化。

3.2全面推行实验室的清洁分析和清洁操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应该严格的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从多方面入手,将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综合预防的策略应用到检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当中,全面的推行清洁分析和操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实验室的污染排放量,主要有以下途径:

3.2.1选择污染较少的分析方法

大多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都有很多种可以供选择,所以应该充分的去考虑方法的环境相容性,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环境污染较少的分析方法,采用的方法需要污染要少,同时效率也不要降低。一般来讲,采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经常比传统的方法污染要小。

3.2.2选择有效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讲,环境的监测实验室废弃物的数量并不是很大,但是种类却是很多,并且污染比较大,必须要经过处理才能够排放,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当前来讲,能否具备三废处理的实验室是比较少的,实验室的三废污染不容易被忽视。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的特点,我们应该做到分类的收集、存放等处理原则,处理的方法需要简单方便。投资不应该较大,应该尽量的利用本地的现有的环境治理资源来处理。

3.2.3一些有效的清洁方式和清洁行为实例

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需要适当的降低采样量;不应该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应该尽量的使用快要到期的试剂;尽可能使用仪器分析,从而有效减少采样量;应该将处理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分析的最后一步;避免使用酒精温度计造成的汞污染。

4小结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环境污染治理除了应该采取相应的污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因为有一些污染只要是管理得当就可以防止。相反,即使有了治理的措施,假如管理不到位,那么同样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减少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各级监测站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应该积极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

以上是对于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污染的一些探讨,想要将这些工作做好,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就需要重视污染物的处理,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篇9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采样点位的布设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污染范围广,中毒途径多,易受气象和地形条件影响。污染事故发生后,组织人员进行针对性快速定性监测,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制定监测预案并确定初步监测计划,按监计划进行步点,同时向环保管理部门汇报初步分析结果和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空气应急监测点位应设置在污染源发生地。静风情况下,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事故发生地污染物浓度最大处;在有风的情况下,在下风向污染物影响区域布设监测点,上风向适当布设对照监测点位,以确定污染事故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同时在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敏感区如居民集中区、医院、学校及繁华交通路口布设监测点位。对于污染范围和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的事故,应根据无组织排放源的采样原则,采取网格布点、轴线布点或扇形布点等采样方式,同时设置对照点。

1.2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地表水应急监测点位的布设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采样点位布设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庆石化企业已建成水环境风险的三级防护应急体系:一级主要包括围堰、防火堤;二级包括事故污水收集池;三级包括企业总排之前事故污水收集池。事故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扩散的趋势和现场情况布点,对周围的饮用水源地、水产养殖场及长江所在河段的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厂取水口等重点保护目标布设监测点位,进行实时监控。

2应急监测的现场采样及分析

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小组成员要尽快采用快速检测管、便携式快速测试仪及现场仪等测定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扩散速度和危害程度,判定监测预案并确定初步监测计划。根据事故的性质(爆炸、泄漏、非正常排放)、现场调查情况(挥发性气味、颜色、人员中毒反应等),确定特征污染物采样时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样品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现场采样要采集平行双样,必要时,应现场采样分析与实验室分析同步进行。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样品必须保存到应急监测全部结束后才能废弃。根据安庆石化工业污染特征以及环境监测站现有应急监测装备情况而建立的污染物监测方法见表4、表5。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因而要对污染源及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跟踪监测,直到污染物浓度达到石化企业所属功能区划分的环境质量标准或接近当地背景值,才可停止连续监测。

3应急监测的报告内容

应急监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现场监测时间,采样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污染事故的性质,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浓度及影响范围,污染事故的危害与损失,并简要说明污染物危险特征及处理处置建议,还应有应急现场负责人签字。

4安庆石化应急监测管理的不足

篇10

[关键词]遥感技术 环境污染 污染监测

[中图分类号] TP7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336-1

1遥感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范围

1.1遥感技术特点及其作用

遥感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卫星应用技术,将其应用与环境污染监测过程中具有监测速度快、监测范围广、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实现监测效果的提高。同时,遥感技术监测还具有投入成本低、回报高、不需要进行现场样本采集,而且能够发现采用常规方法不能监测得到的污染源。尤其是其可以对制定区域进行跟踪测量,同时可以快速的获得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相关信息,诸如污染源位置、污染影响程度、污染影响范围、对大气生态效应的影响等。

1.2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

当前,遥感技术在当前我国的诸多领域当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环境监测中;进行包括地质、水文、海洋以及气象等环境的检测中;另外,在资源探测、军事侦察、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城乡统筹规划等。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遥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该技术当前可以迅速的测出水体中绝大部分的微量元素真实含量,诸如泥沙含量、水温、叶绿素和水色等。而且其可以测量得到大气的湿度、温度和多种污染气体的浓度及分布状况等,而且在固体污染物的测量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2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而且液态污染识别监测技术主要依靠电磁波谱特征的差异对不同的水土污染状况进行识别。例如,固态污染不但可以采用波谱特征进行区分,而且还能够使用几何特征进行识别。正是基于水体对红外辐射拥有特殊的机理形式,因此遥感监测技术主要采用红外遥感技术。

2.1工业污染水体监测处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除的大量热水在进入自然水体中后会使得水体的温度上升,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水体中动植物的生存,而且水温的增加还将加快其中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得水质恶化。这时,可以采用红外扫描仪对水体的微小温度差异进行探测,其可以实现对几分之一度的温度差进行探测。通过形成的热红外图像还可以清楚的得到造成污染的污染源,被污染水体的流向,污水的分布范围等,而且可以从中分析得到污染物的扩散速度。

另外,通过使用波段为8-14μm的热红外扫描仪进行航空遥感,其得到的影响将能够清楚的观察得到污染热水的扩散情况。在结合密度分割措施处理之后,可以对水温变化进行实际测量,最终绘制得到水体的等温线。之后,将获得的连续几次热红外图像资料以及水温变化综合扩散参数结合起来,将能够掌握水体真实的水温变化状况。

2.2泥沙污染与水体浑浊度分析

当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增加时,将会使得水体的反射率增加。随着水体中悬浮泥沙浓度增加以及悬浮颗粒粒径的增加,水体的反射率以及反射峰值也会随着波长的方向而发生移动,即所谓的红移。加之水体在0.93―1.13μm附近吸收的红外线多,不宜对悬浮泥沙的浓度进行精确判定。因此,在采用遥感技术进行泥沙污染和水体浑浊度分析时尤其要注意问题,通常定量分析的最佳波段范围在0.65-0.85μm之间。

3遥感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监测中的应用

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以PM10污染为主,其主要来源是多种燃料,诸如煤炭、石油等燃烧或者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仅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直接危害,而且其中的气溶胶颗粒还会通过散射吸收作用而对可见光形成消光作用,造成了地面能见度的下降,给城市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实时的PM10分布状况是进行大气颗粒物监测的重要内容。

例如,美国的环境监测人员利用MODIS与MISA对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每日的AOD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利用扩散与传输模型,综合推算公式(PM2.5=η×AOD)中的η值,计算得到了大气PM2.5的浓度值,通过与地面监测数据的对比,认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8。这表面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尤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程度的可行性研究方面尤为有效。

随着环境状况日趋恶化,沙尘暴成为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危害,其扬起的沙尘使得空气混浊、大气能见度下降、近地面中大气层的悬浮颗粒物数量迅速增加,对人体健康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当前,国外针对沙尘暴进行遥感监测主要是利用静止的气象卫星(GMS/VISSR)与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两大遥感系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而在我国,在遥感技术应用项目研究过程中,将可以很好反映沙尘暴信息的图像合成方式进行筛选,同时利用NOAA/AVHRR 对沙尘暴发生区域的沙尘相对浓度进行分层处理。当前,国内诸多学者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利用NOAA/AVHRR与MODIS的遥感数据对内蒙古的沙尘暴波普特点进行了有效分析,对沙尘暴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了区分,监测得到了沙尘暴对应的影响范围和沙尘浓度分布,绘制得到了对应的分布图像,取得了较为精确的测量效果。

4遥感图像的应用

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之后,通常可以同时得到大气溶胶浓度及其分布的具体图像,这可以更加方便、直观的反映出大气环境变化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图像中,大气溶胶浓度不同时,遥感图像的色调也会发生对应的变化。通常,大气浓度较大时,大气的散射、反射率等也较大,这时图像将呈现出白色、或者颜色相对较浅。若大气浓度较小,则图像呈现为灰色或者其他较深的颜色。这时,结合大气取样监测操作,就可以鉴别得到其中的主要污染物类型、颗粒物数目以及空间具体分布。然后结合长时间的监测数据,就能够得到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分布规律。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在上述相关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之外,当前遥感技术还应用到了污染物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工作中。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得到了大气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水平的影响评价体系。同时,还可以结合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地理坐标等,分析对应人群的污染物暴露水平,为流行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周晨. 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环境科技, 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