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环境检测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环境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环境检测

篇1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一些新技术及新业务逐渐变得成熟。正是这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通信技术朝着高频段,大容量及高速度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磁干扰状况也是逐渐递增的,电磁干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电磁污染,同环境污染一致,电磁环境也是受到了电磁干扰的污染。因此,加强对电磁环境的监测是分析电磁污染,最大限度的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使得电磁辐射能够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使得电磁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格外的重要。本研究针对电磁环境监测以及管理新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对于减少电磁污染,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磁环境 监测 管理 新技术 研究

一、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电磁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对于电磁环境的监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电磁兼容性数据库在当今电子通信技术发展下,成为了整社会环境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支撑平台。电磁环境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电磁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使用质量,如果电磁环境恶劣,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正常使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磁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这样无疑会使得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促进电磁环境的监测及管理新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电磁环境的介绍

电磁环境指的是在特定场所的所有的电磁现象的总和,一般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限定某一特定场所;第二种是在给定的区域内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当然不仅包括人为的电磁现象也包括自然界的电磁现象。电磁噪声是一种明显的时变电磁现象,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与信号相叠加。电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质量,如果电磁环境较为恶劣那么将导致无线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受到了电磁噪声的污染。

(一)目前电磁环境的研究状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为了迎合时展的需要,我国的无线电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及新业务不断涌现。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电磁环境也如同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样,也会受到污染,使得电磁环境遭受污染的状况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磁干扰,另一种是某个频段出现的电磁环境恶化。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两种类型。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与电磁的频率有关。当前研究最多的两个频段,一个是电力工频,另一个是无线电波频,这两者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大的差别。

(二)关于电磁的兼容性的阐述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电子技术的应用造成了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就使得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对电磁的兼容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磁兼容性就像是平时所讲的安全性,这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安全性不仅关乎财产问题还关乎人生问题,例如当在听广播和看电视的时候如果有汽车路过,那么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收看或者收听的质量下降或者在玩游戏的时候会受到其他游戏玩家的影响,这些例子都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空间中确实存在着电磁污染。电磁兼容性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种是设备或者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另一种是来自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三、对电磁环境展开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鉴于电磁环境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正常媒体设备的使用,因此有必要重视电磁环境的监测。电磁环境是不可用肉眼观察到的,并且电磁波在楼宇间有独特的传播模式,在空间中布设的非常广泛,因此有必要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只有做好电磁环境的监测活动才能确保无线电频谱正常使用;在设台前对于预选台进行电磁环境监测,能够给测试出接收机工作频段内的无线电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产生的影响。

四、电磁环境监测技术

对电磁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目前常用的技术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组件电磁环境监测系统,采用这些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频谱量和信道占有率和干扰重心的计算,促进电磁环境数据库的检测,能够就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完成电磁环境的监测任务。一般来讲电磁环境的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电磁环境监测仪以及用户终端,采用通信监测方式,然后在用户终端展现测试结果,用户终端通常安装一台计算机电脑,根据需要设置终端软件,能够实时查看电磁环境监测仪的监测结果,促进数据库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磁污染受到了越快越广泛的关注,促进电磁环境监测对减少电磁污染,保障社会正常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磁环境良好的监测。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上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以本室的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断.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中73例有不同程度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为先且最明显. 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四肢麻木,无力等不适症状但做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神经系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2009-01-2010-3本院住院确诊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报告如下: 资料:本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62例,女38例,年龄34-79岁,平均57岁.病程1月-20年.临床表现为多数无症状,有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远端麻木,刺痛,感觉迟钝,四肢无力症状. 仪器:采用丹麦Alpine biomed APS keypoint4 检查方法:常规测定正中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SCV检测: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胫神经.上肢的刺激电极用指环状电极,刺激电极分别在拇指和中指,内踝.记录电极分别在腕正中,内踝.接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MCV检测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胫神经或腓总神经.刺激电极分别在腕正中内踝,国窝踝点和腓骨小头下.记录电极分别在大鱼际肌,展肌,趾短伸肌肌腹.接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刺激强度以引出最大动作电位为宜.

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者27例,检出率27%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73例,检出率73%.73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糖尿病患者中上肢出现异常者28例,占31.5%.下肢出现异常者73例,占100%.

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alneuropathy,DPN)主要是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1].大多起病隐匿.是一种特异性的轴突变性的病变,其病理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许多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潜伏期.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如果医生仅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诊断很可能延迟DPN的诊断和早期干预[2].DPN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有许多学说,其中有一种为微血管障碍学说[3].一旦出现症状治疗效果不佳.早期诊断对病情控制有重要意义.本组100例糖尿病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异常者73例.下肢损害比上肢重,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有些患者虽发现糖尿病时间短,但未进行治疗,检查发现已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总之,神经电生理检测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发现,早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和敏感的指标.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对伴有DPN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足溃疡和截肢的发生,从而减少致残致伤率,并可减少治疗糖尿病足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 张斌,林洁,顾春江等无周围神经症状的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干预研究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3月第40卷第3期

[2] 孟世英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治医护论坛2010年4月第7卷第12期

[3] 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3

1.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维修配件周转库

配件周转库是配件供应商与维修企业之间的桥梁,是配件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对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配件周转库,能够大大降低订单响应时间。在库存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化经营还可以快速实现向周围周转库调拨备件的功能。信息资源的整合功能,间接降低了实际库存,同时也对维修企业的配件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配件库存周转库,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是有效提高物流运作能力的关键,而实现物流资源合理化首先要做到信息化,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是集现代化、社会化及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方式,需要通过专业的网络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实现配件分类、整理、配送、跟踪和反馈等物流活动。如此才能严格按照订单的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运作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央仓库与周转库之间应建立一种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实现配件需求与供给信息的远程共享。一旦出现配件周转库缺少某种配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中央仓库发出订单申请,从而有效缩短订货响应时间和交货周期,使客户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基于电子商务的配件周转库需采取多层次的运作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使供应链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3)物流模式

从供应链理论分析我国汽车维修配件物流的实际情况,应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具备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及信息网络化等特点,相比较而言,其管理经验和物流技术更为成熟,服务更为专业和高效。此外,选择第三方物流还能为企业节省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面对区域性经营风险时,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因基础设施投资过大而无法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契约形势参与到供应链中,实际上为合同关系,因此在此模式下的物流服务可靠性更高,更易于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形成同盟,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前提条件

建立配件周转库需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做到企业管理科学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件周转库是集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物流配送机构,为了有效发挥周转库的作用,实现企业及客户的利益双赢,必须采取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其次,要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团队的组织结构必须合理,既要有善于组织和管理的决策人员,也要有具备专业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技术人员,还要有兼具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物流服务人员。团队成员应注重团队精神和集体利益,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最后,还要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制定合理决策并贯彻执行,在面对市场的复杂变化及消费者的高要求时才能迅速做出反应。

2.实行电子商务的常备库存模式

维修所需配件的库存管理是维修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常来说,一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可达7000~9000个,而维修企业为了向车主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常用配件,以便在维修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零部件。在新车型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维修企业的配件库存量也在飞速膨胀,使得库存管理更为困难。而常备库存模式是通过以往的经营业绩来制定常备件种类及数量的管理模式。目前,配件库存所采用的"ABC分类管理”等策略,均强调控制不同流速零部件的采购批量,但这对提高管理效率所起到的作用仍不明显。一方面,这种管理策略使得慢速流动配件(消耗量低的配件)的采购批量较少,在与供应商或商进行价格谈判时常处于被动,即使维修企业对于每种慢速流动配件的库存数量仅为1,也还是会大大降低资金使用率。而且,由于此类配件的消耗速度极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配件损坏、报废等状况。另一方面,快速流动配件(消耗量大的配件)的采购批量较大,而此类配件多为易损件,车主往往期望能够快速完成维修保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常备件库存管理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维修配件物流,由于实现了信息平台共享以及系统化分析,使得针对库存数量的统计以及库存项目的选择更加方便、及时和准确。通过分析配件库的即时供应率,能够间接衡量客户对配件供应的满意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化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维修企业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高效传递,从而为编制配件需求预算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维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化功能对以往的销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合理的库存项目以及仓储数量,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营运需求趋于平衡

众所周知,配件经销商和维修企业均以及时为客户提供配件需求服务为营运目的。然而,要完全实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配件库存量将是巨大的,无论从仓储空间、人力资源或资金等方面考虑都很难实现。因此,以最低的支出来满足客户的配件需求,是目前的发展目标。企业一方面要降低库存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营运效率,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努力使营运需求趋于平衡,可结合近期备件的销售情况以及资金状况,制定出标准库存流动速度,发现某类型的配件流速高于这一标准时,则应考虑常备。

(2)减少供应链整体库存数量

通过制定标准库存流动速度,能够有效减少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实行常备件库存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配件供应效率、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仓储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常备件库存制度的根本为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保证及时供应、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销售遗漏及优化库存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3)设定常备库存基准

篇4

关键词:电力;投资;政策

一、美国电力产业环境分析

(一)电力供给情况

1.电源建设

美国现有的电源结构仍然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2010年,煤电占到美国总电力供应的44.9%,天然气发电占23.8%,核电占19.6。与2009年相比,天然气发电、煤电比例分别提高了0.5、0.4个百分点,核电比例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包括水电和其他再生能源在内的发电比例则由2009年的10.4%提高到了2010年的10.7%。

由于发电商对电力需求增长的预期较低,美国新电厂建设速度放缓。2010-2011年期间,将有4600万kW新增机组投运,其中火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和水电容量预计为3100万kW,其余为可再生能源机组。而在2012-2015年期间,新增装机容量涨幅骤降,在建容量仅达1300万kW。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美国继续大力推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2010年风电厂建设速度与过去两年相比有所放缓,2010-2015年间增速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机组类型。

2.电网建设

美国继续加强跨区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同时不断完善传统电网规划、输电费用分摊等机制,采用更灵活的政策促进输电网建设。FERC于2010年7月15日批准了西南电力库(SPP)的输电规划提案,SPP采用了统一的输电规划(ITP)方法,预测了近期、10年和20年的输电需求,更加关注高电压等级设备的长期规划,尤其对100~300kWV输电开展了10年规划,对300kV及以上高压输电开展了20年规划。PJM进行了区域输电扩建计划,增加18亿美元用于输电升级和改进,预计到2025年完成。

(二)电力消费水平分析

2009年,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中,各国电力消费占这十个国家消费总量的比重如图4-3所示。其中,美国的电力消费量占这十个国家消费总量的37.7%;中国次之,占36.9%;其他国家的占比均不超过10%。

图1 2009年部分国家电力消费占比

资料来源:美国数据来自EIA;中国数据来自《2009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其他国家数据来自CIA。

二、美国电力供需分析与市场展望

继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出现下降以后,2010年美国电力需求实现约4.3%的增长。由于经济衰退前市场对电力需求的预期较高,因此许多新电厂项目进入建设期,因而富裕供应量近年继续增加。因此,大多数地区在今后几年都将会保持充足的供应量。2010年6-9月的夏季高峰负荷时期,各区域备用率普遍高于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设定的备用水平参考值,并且除NPCC区域外各区域的备用水平均较2008年有所提高。

目前,美国只有区域电力市场,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电力市场,但逐步扩大市场范围已成主要趋势。一方面,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区域市场间的协调在电网规划建设、区域市场运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不断推动批发市场和RTO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各区域电力市场之间也在逐渐加强协调与合作。其中,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马里兰州互联系 统和中西部ISO建立了2个RTO共同解决问题的联合运行协议,实现机组停运协调、紧急事故协调、数据共享等。纽约 ISO 则与 PJM 建立协调机制,以消除跨区交易的壁垒,解决成本分摊问题,提高东北部市场的整体效率,同时还将与新英格兰ISO、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和滨海诸省建立合作。

三、美国电力产业监管环境与政策分析

(一)电力监管政策

美国法律授予了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洲际之间享有电力监管的权力。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进行全国范围的电力市场的管理,代表美国政府对电力工业进行监管,其规则全部收录在公开发行的《联邦电力监管规定》中。

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根据“1992年能源政策法”的相关规定,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了“888号令”和“889号令”,要求所有电力公用事业公司向外地用户无歧视地开放洲际输电网络,客观上促进了电力批发市场的竞争;1999年通过的“2000号令”中提出成立区域输电组织,确立了区域输电组织可以从拥有自己发电厂的电力公司手中接过电网的运营权,以减少对独立发电商的不利影响。

(二)电价政策

在价格机制方面,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采用灵活的融资政策,通过增加回报率、调整输配电价、合理分摊风电接入引起的输电成本等来激励跨区输电投资,帮助公共事业公司回收智能电网投资,获得淘汰老旧设备的成本补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县级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Intensify county class the environment monitor to stand mass supervisory what time consider

Abstract:The analytical county class environment monitors to stand a mass supervision to usually appear of question, and propose suggestion with expect physically can draw lessons from.

Keyword:County class;The environment monitors;The mass manages

环境监测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等作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管理工作,贯穿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是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内容。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实验室认可工作,实验室认可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管理从单一、简单的规章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全面系统、运行有效、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管理质量水平,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

县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机构体系中最基础、分布最广泛的环境监测机构。因此,县级环境监测站如何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显得尤其重要。

1、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管理在计量认证前后,重视程度完全两样。部分监测站在计量认证前很重视质量管理,然而通过计量认证后就放松质量管理,日常缺少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在监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质量问题,有些人员甚至认为只有计量认证时才要求做,忽视了质量管理应该始终贯穿于监测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数据传输等监测全过程的重要性,以至于监测数据质量失去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客观性。

1.2受到人员素质和工作条件制约。一是县级监测站从组建到运行,本身就存在人员少,监测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一般只有六、七组成就开展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岗位由个别人兼任,对技术骨干业务依赖性强,而这部分人员还会被局机关借用,造成监测质量不稳定。二是县级监测站常规监测能力与环境管理要求差距太大。比如大部分县级站都没有气相色谱仪,常规有机污染物没监测能力,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30个项目的监测工作,县级站能全部做的寥寥无几,因而当地水源地质量状况就无法正确评价;而2010年全国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开展,更是暴露了县级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的缺陷,由于县级监测站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无法掌握到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定量数据,从而影响环境决策。

1.3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室内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而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部门在工作管理程序、职责划分等问题上作出了部分规定,也明确了部分环境现场监测的标准规范,并且出台了环境现场监测的规定章程,在对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仪器设备使用、数据审核上作出了规定,推动了环境现场监测的科学性,但是这些不完全符合实际,与快速变化的环境不能完全适应。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受人为因素以及仪器配置等因素影响(尤其是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每个现场条件千差万别,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制约着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提高。

质量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也就等于抓好了整个监测站的核心工作。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应该是而且必须是监测站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2、加强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建议

2.1强化县级环境监测站全方位质量管理意识。环境监测成果的质量是监测站各个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环节,任何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监测成果质量,因此县级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必须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之中,逐步达到全员参加质量管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全站人员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2.2提高监测综合技术水平,全面搞好质量管理。一是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县级环境监测站本身就存在学历偏低、监测技能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因此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就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业务培训。二是县级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健全对环境监测站人员的培训制度,让员工受教育、让县级环境监测站得实惠,从而为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提高监测能力。三是真正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分散在各科室的监测质量管理统一起来,并明确各科室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守则》,并按该《质量管理守则》严格执行,制定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哪个科室出现质量问题就由其负责,同时还必须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3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布点、采样、现场工作、运输、交接、分析、测试、数据报出和审核等环节,必须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如:监测站质量负责人要随时对每位员工的分析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用已知浓度的物质去验证员工在分析过程中有无弄虚作假等现象;随时抽查员工在分析样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如:校准曲线的绘制、五日空白样品试验是否达到要求等,真正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提高”的原则为指导,努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每一位监测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测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搞好本职工作是搞好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燃煤火力发电厂 环境保护政策 对比 研究 建议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耗电量大,燃煤火力发电厂煤炭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我国环保政策、法律等尚不够完善,要通过相关的环境政策防治污染,就要仿效或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谨慎、科学地做出政策完善。

1 当代环保理念的发展对燃煤火力发电厂提出的新要求

1.1 国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燃煤火力发电厂不得不重视环境保护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环境保护开始成为国际性的议题,全球开始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起来,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截至目前,中国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已达50项。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安全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等。在这些国际公约实施后受到冲击的产业中,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和石化最大。

1.2 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敦促燃煤火力发电厂不断改进环保行为

我国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制定了1000多项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环保思路已从80年代的末端治理转化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全过程预防治理思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环保政策中,对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和准入门槛的抬高,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生产设备和企业将会实施惩罚性措施,并将予以淘汰。这些均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指引方向。

1.3 打造环保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燃煤火力发电厂自身生存的唯一选择

从资源角度讲,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煤炭消耗量将持续增长。因此,努力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控制火电厂污染,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发电煤耗、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关停小火电机组、推进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效果显著。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的需求日渐增大,火力发电厂要可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转型成环保型企业。企业不仅要研究燃料选择、脱硫除氮降尘的先进工艺、生产和生活污水控制措施、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也要重视环境治理产生的成本控制,打造环保型绿色企业,也是燃煤火力发电厂今后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国内外燃煤火力发电厂环保政策对比

2.1 能源结构对比

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决定作用,煤炭依然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煤炭资源消费的绝对消费量这十年来不断上升,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依然是国第一位的基础能源。以百万吨石油当量为计量单位,中国煤炭消费量由2002年728.4上升到2012年1873.3,增加了2.6倍。美国煤炭消费量由2002年552下降到2012年437.8,减少了20%。随着美国更多地清洁能源发电,使得煤炭消费量逐年降低。而中国自2008年开始从煤炭的出口国转变为煤炭的净进口国。事实上,中国在2002年仅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30%,到了2012年,已经占到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这彰显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从中美两国的发电构成来看,美国的火力发电占到47%,油电和气电也占的比例较大,两者之和占到45%。而中国仅煤电就占到80%,其次是水电为17%,其余加起来不到4%。

此外,近几年,中国采取了“上小压大”的结构调整战略,大量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替代了煤耗高的小机组,中国的能耗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中国目前的煤耗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美国相当

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

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治理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中美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进行了多次修订。我国目前执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是自1991年首次后,1996年、2003年两次修订后的第三次修订稿。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这个标准被称为“全世界最苛刻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该标准首次增加了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为的是促进火电大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也为未来中国与全球大气汞排放减排同步做好准备,并引导燃煤火电厂选择低汞煤。事实上,我国目前现有烟气净化装置具备脱汞效果,经过脱硫、脱硝、除尘协同控制后,汞的排放浓度能够满足限值要求。

篇7

【关键词】环形混凝土电杆;等径;弯矩;评定

1 等径杆的规格型号

例:Φ300×6×35×G

Φ300:电杆直径300mm,6:长度6m,弯矩:35KN.m,G:钢筋杆

等径杆弯矩等级表见表1:

表1 等径杆标准检验弯矩

注:①用简支式试验,标准检验弯矩即两加荷间断面处的最大弯矩.

②电杆承载力检验弯矩Mu=[βu]Mk,〔βu〕―承载力综合检验系数允许值为2.0.

③经供需双方协议,也可生产其他承载力检验弯矩的电杆.

④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图纸生产的产品,则根据图纸注明的要求进行检验.

2 弯矩与配筋有关系

等径杆的配筋一般有:12×Φ12,12×Φ14,12×Φ12,14×Φ14,1等。

3 固定电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623―2006中试验方法,等径电杆采用简支式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示意图1。

图1

1.宽150mm硬木制成的U型垫板;2.测力传感器;3.支座位移百分表;4.挠度传感器;Pu―荷载;L0―跨距;L―杆长.

(1)A、B是一个宽150mm硬木制成的U型垫板,使其电杆一侧的底部不能随意的移动,即使移动也较小可以从百分表读出。对于很多生产厂家,一是对电杆的检测不够重视,二是由于场地的限制。绝大部分厂家在检测中,都是在生产线上或者是一侧有混凝土现浇板上,这样对电杆的底部存在固定不牢(主要是受力比较大)。如出现在生产线上或者是一侧有混凝土现浇板上,这样我对电杆的底部存在固定不牢(主要是受力比较大),如出现在生产线上或者是一侧有混凝土现浇板上检测时,我们通常采用钢绳加铆钉固定的方法。钢绳加铆钉的好处是既不会打滑,也不会出现异样的声响,即使用再大的力拉,也不会出现断裂情况,不会造成时间浪费和人身不安全的因数。

(2)在中点C处两侧有两个受力点,之间的距离为(-),注意一定是两个受力点而不是在C处一个受力点。

(3)做好标志、标记在检验、检测电杆时,我们通常采用:在电杆的顶、底两端中心线,并做好标志。拉线的任意一端不能捆绑在顶、底钢筋上,特别是底端,这样出现有位移的情况,而实际测量不出,因为参照物是同时运动的。在电杆受力情况下,在6处百分表一般情况下都能读出。如果6处百分表无法测量的情况下,通过顶端受力产生的位移减去底端产生的位移,这样测出的数据使得标准弯距,承载力的挠度更具有真实性、合理性。

(4)尽量减少摩擦力

滚动支座在检测过程中,使其电杆离开地面,减小地面对检测电杆时的摩擦力滚动支座的表面尽量的平整且光滑,不管是钢座,还是木板。测力传感器在受力的时候要求电杆垂直,避免在电杆的顶部打滑,从而影响抗裂检验系数、承载力综合检验系数以及电杆的挠度。

4 加荷载的流程

第一步由零按标准检验弯矩20%的级差加荷至标准检验弯矩的80%,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1min。再按标准检验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并测定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

第二步由开裂检验弯矩卸荷至零,卸荷后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测量和记录残余裂缝宽度及挠度值。

第三步由零按标准检验弯矩20%的级差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测量和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递增至标准检验弯矩的160%后,按标准检验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承载力检验弯矩,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观察并记录各项读数。

5 试验结果的计算

5.1 弯矩计算

当等径杆采用简支式试验时,实测弯矩按以下公式计算:

M=・a(消除杆自重)

式中:Mui――任一级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或kN・m;

a――加荷点至座中心线的距离,m;

Pui――由测力器测得的加荷值,kN。

5.2 抗裂计算

电杆的抗裂检验系数rocr,是以初裂弯矩(裂缝宽度为0.02mm时的弯矩与标准检验弯矩(或抗裂弯矩计算值)之比求得:

rocr=

式中:rocr――短期检验荷载作用下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

Mf――实测初裂弯矩值,kN・m;

Mk――抗裂弯矩值kN・m。

5.3 挠度计算

简支式试验时,任一级荷载下的跨中实际挠度α[o]s按式(C7)进行计算:

式中:

αsi――简支式试验时,任一级荷载下的跨中实际挠度值,mm;当向下加荷时取“ +”,向上加荷时取“-”,水平加荷时,忽略不计由于杆自重所产生的挠度。

αAi――由测量仪表(位移计或百分表)测得支点A第一级荷载的变形值,mm;

αBi――由测量仪表(位移计或百分表)测得支点B任一级荷载的变形值,mm;

αC1――由测量仪表(挠度仪或其他)测得电杆中点第一级荷载的挠度,mm。

6 试验结果评定

6.1 承载力检验弯矩结果的评定

实测承载力检验弯矩,应符合以下公式要求:

M0u≥βu・Mk

式中:M0u――电杆承载力检验弯矩实测值, kN・m;

βU――电杆承载力综合检验系数允许值为2;

Mk――标准检验弯矩值,kN・m。

6.2 抗裂检验结果的评定

钢筋混凝土电杆抗裂检验结果,用100%抗裂检验弯矩下裂缝最大宽度下最大裂缝宽度Wmax和卸载后残余裂缝宽度应符合一下公式要求

Wmax

W

6.3 挠度检验结果的评定

电杆挠度检验结果,应符合式以下要求:

as0

式中:as0――短期标准检验荷载及承载力检验荷载作用下挠度的实测值,mm;

αj〕――本标准5.10条中规定的标准检验荷载及承载力检验荷载作用下挠度的允许 值或在充计图中明确给出的挠度允许值指标,mm。

篇8

关键词:电力电缆;故障检测;预防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66

0 引言

电力电缆作为整个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受到环境因素和自身的工艺等多个条件的影响,电力电缆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电力电缆出现了故障,必须尽早发现并处理,才能够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故障检测手段能够更好地确定电力电缆的故障类型,以便及时进行检修。在平时,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电力电缆出现故障,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和预防措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才能够减少电力电缆的故障到来的负面影响。

1 电力电缆故障的种类及原因

1.1 电力电缆故障的主要种类

电力电缆虽然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但是主要的故障种类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接地故障,也就是指三芯电缆有一芯或者两芯接地的情况,这种故障按照接地电阻的阻值是否大于1000兆欧可以分为高阻接地故障和低阻接地故障;第二种是芯线短路故障,一般短路电阻大于100兆欧时被称为高阻短路故障,小于100兆欧则称为低阻短路故障;第三种被称为闪络故障,是指在电缆出现故障时由于有较高的电压而出现的瞬时击穿现象。

1.2 电力电缆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电力电缆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力影响、自身原因以及环境原因等,一般来说,造成电力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第一,机械磨损,电力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遭受到许多机械磨损,例如与汽车之间的摩擦,或者由于地形沉降造成电缆的接头或者导体损伤等,长期轻微的机械磨损会在时间较长之后对电力电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二,化学腐蚀,电力电缆由于埋藏在地下,如果土壤呈现一定的酸碱性,或者被污染后出现酸碱性,那么会对电缆的外层绝缘层造成较大的腐蚀作用,降低电缆的绝缘性;第三,绝缘层受潮或者老化,电缆的绝缘层在长时间接触到比较湿润的空气、或者使用时间过长之后,很容易出现受潮、老化的现象,绝缘能力降低,很容易产生故障;第四,材料质量不达标,如果制造电力电缆的材料本身就不合格,例如包缠不均匀等,那么就会严重降低电缆的使用期限,很快就可能造成电缆故障。

2 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方法

为了确定电力电缆是否发生了故障或者发生的是哪一类故障,必须要对电力电缆进行故障检测,一般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原理都是根据电流、电压的变化来进行检测并确定故障点。

2.1 电桥法

电桥法是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电桥法就是将被测电缆终端的故障相和非故障相分别接到电桥的两端,然后调节连接的几个电阻,使得电桥达到平衡状态,然后根据电桥平衡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电桥法检测具有便捷、准确的特点,并且不易出现高压击穿,但是由于电桥法检测不能解决高阻抗和闪络电缆故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减少了对电桥法的使用,但是电桥法仍然是一种有效的电力电缆故障检测方法。

2.2 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利用设备来进行检测的方法,也就是利用现行的电流耦合器来对电缆中的电流波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来寻找故障。具体的检测方式是用高压将故障点击穿,然后再用电流耦合器来检测故障点通过的电流的信号,并且根据电流信号从测量点到故障点之间的传输时间来计算故障的距离,从而准确地确定故障范围。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但是故障点精确度的确定稍差,目前在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中经常使用,许多检测员随身带有检测设备,可以及时对发生故障的电缆进行检查。

2.3 低压脉冲反射法

低电压脉冲法是另一种在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操作非常简单的方法。具体的检测方法是先向故障相中注入低压脉冲,低压脉冲注入后会按照一定的速度沿着电缆进行传播,如果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故障点,脉冲就会产生反射,反射回的脉冲又会传播到注射点,然后在注射点的仪器就可以将这一段传播时间记录下来,有了反射时间后,根据脉冲在电缆中传播的速度并考虑到时间差的问题,就可以计算出注射点与故障点的距离,从而确定故障点的位置。使用这种方法不必考虑电缆的实际长度等因素,但是必须知道电缆的走向,否则就无法很好地检测出高阻抗与闪络性的故障。

3 电力电缆故障的预防对策

尽管有了许多有效的电力电缆故障检测方法,但是为了减小故障造成的损失,首要考虑应该是尽可能避免电力电缆产生故障,也就是要在平时做好电力电缆的故障预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

3.1 加强对电力电缆材料质量的检测

电力电缆材料本身的质量对于其使用期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电网施工的时候就应该首先确保电力电缆质量的合格性。电力电缆的购进应该在正规的生产厂商,并在购进前就要进行抽检,对于电力电缆使用的导体材料及其性能进行了解和检测;在施工的时候应该再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外层绝缘层是否有脱落、包裹不严等情况,确保电缆埋入时状态良好;此外,还要注意电力电缆的保存,对于暂时没有使用的电缆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处,不要放在露天环境或者湿润环境中,不使用时要进行遮挡,以免落入过多的灰尘。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避免电力电缆本身的质量问题产生的故障,可以有效延长电缆的使用期限。

3.2 改进电缆终端的制造工艺

电缆终端的制造工艺的高低是影响电缆绝缘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电缆由于制造工艺差,在电缆终端等处极易出现漏电现象,导致电缆故障,因此必须重视电缆终端的制造工艺的提高。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新的电缆制造工艺,目前比较好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强度高、密封性好的环氧树脂电缆终端,这种电缆终端能够有效防止漏油现象,并且有更好的绝缘性,在使用中更不容易产生故障。

3.3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电力电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缆发生故障的概率,一般来说,日常维护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电缆周边的土壤湿度检查、电缆使用情况、环境温度变化等,一些环境和湿度数据需要进行长期的观测,如果出现长时间的降雨等现象,就要采取措施避免暴雨在土壤中对电缆造成损害;此外,也要注意电缆的机械磨损情况,检查电缆周边的路面是否有过度碾压等情况,加强对电缆埋设环境的保护;对电缆的检测必须要定期开展,一般来说,每三个月应该进行一次重点检测,每六个月应该对电缆进行一次全面检测,通过定期的检测能够及时修复一些小问题,避免造成严重故障,如果电缆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该及时报告并组织更换。通过有效的日常检查维护,能够确保电缆的正常工作状态,并且能够及早发现电缆存在的隐患,减小或者消除故障的影响后果。

4 结束语

电力电缆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输电力的重要任务,保障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电力电缆的运行状态影响着许多人,如果发生意外故障,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会因为停电造成安全事故,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电力电缆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日常维护,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电缆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如果产生故障,应该及时检查定位故障点并排除故障,减小电缆故障带来的损失,保障用电质量。

参考文献:

[1]原野,冯成.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及预防[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02):218-219.

篇9

关键词 电力电缆;故障;检测;预防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62-02

0引言

因为电力电线本身在运作的过程中,具有安定性、可靠性、独立性的特点,所以受到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并不大,同时,电线所占据的空间也并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电缆不应该设置在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下,也不能设置于易燃、易爆的地方。安设电力电缆的最好方式是敷设。当下,电缆在广电传媒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尤其是大规模发射台设备中。供电广电传媒中,供电的作用显而易见。电源充足才可以连续性地播出好听、好看的节目。但电缆毕竟也会出故障,此时,广电节目便不能正常播放了,无论是经济效益抑或是政治效应,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怎样在短时间检测故障,并及时地进行防范,是本论文的研究中心课题。

1电力电缆故障的常见原因和类型

1.1电力电缆故障的常见原因

主要有如下的几点:1)机械性破坏;2)电线的外层出现了电腐蚀现象;3)生化侵蚀;4)地基降沉;5)电线绝缘物被销蚀;6)长时间高压运作;7)震动性崩裂;8)其他缘故:技艺粗糙、接头粗劣以及非规范化操作;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下接头,导致水蒸气误入其中,长时间造成闪络性故障。

1.2电力电缆的故障类型

基于故障电阻和击穿间隙的现象,可将电缆故障大致划分成低阻、高阻、开路以及闪络性等。具体类别有:1)由于低电阻接地出现问题,接地分类为:单相方式、两相短路及其接地方式以及三相短路方式等;2)由于高电阻接地出现问题,接地分类为:单相方式、两相短路及其接地方式以及三相短路方式等;3)由于开路出现问题,断线分类为:单相方式、两相方式以及三相方式;4)由于闪络出现问题,闪络分类为:单相方式、两相方式、三相方式等。该类型大多数见于电线中间或末尾的接头位置。

2电力电缆故障的测验途径

2.1电缆故障性质的判别

故障性质指的是对导致电线出现的电阻故障类型加以判断,即在高阻、低阻以及闪络等3种类型中进行界定,以及在接地与短路中选定其一,包括在单相、两相以及三相中进行判断。

1)造成电线故障的原因有短路或接地2种,抑或是短路接地电流偏大而出现的断线缘故,最终造成综合性问题;

2)通过防范性实验可知,造成电缆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闪络性故障抑或是高阻性故障。其类型是单相绝缘破损抑或是出现接地;

3)检测绝缘电阻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界定;

4)展开导通实验来判别故障存在着断线缘故。

2.2基于故障性质来检测故障点并进行测距

界定好电缆故障性质的步骤后,在基于故障性质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及其方法来展开故障点的测距。

2.2.1电容电流法

该方法的原理依据为:正常运作的电线的芯线内部以及芯线对大地均有处于均匀状态中的电容,电容量和电线长度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关联性。该方法尤其适合于电缆芯线断线故障的检测。

2.2.2低压脉冲法

该方法的原理依据是:在电缆测距环节中,应在电线内加进一低压脉冲。因为故障点的波阻抗和电缆波阻抗是相冲突的,因此,倘若该脉冲在运送时碰到故障后(包括线路开路以及低阻短路等2种),就会出现反射波现象。

2.2.3闪络法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与前一种相仿,即注意到电波在电线中运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方法是:及时地将电波遇到故障时电线的测试端以及故障点来回一次的时间数据记录下,然后基于波速来定位故障点的方位范围。

2.3电缆故障定位

上面所述的各类测距方案的局限性在于只可以定位故障的区段位置,而无法满足精确化的定位。因此在上个环节以后,需要采用精确性的方案加以定位。

2.3.1音频感应法

该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低阻故障电阻的数值在l0Ω以下,同时包括两相短路与接地、三相短路和接地等。

2.3.2声测法

该方法不适用于接地电阻小于50Ω的接地故障情况,其他情况均适合。在测量时,渐渐地加大直流实验电源的电压数值,并充电到高压电容器之中。当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出现负荷时,球间隙被打穿,便出现了故障现象,进一步出现放电故障,并导致电磁波辐射以及机械的音频振动后果。可见,通过声波接收器探头来探寻具体的震波方位及其强度,毫无疑问的是,最响点可以确定为故障点。

3 电力电缆故障的防范

3.1检测绝缘电阻

不同电力电缆所对应的测量工具并不一致。小于1kV以下的类型对应着1000V兆欧表;高于1kV的类型对应着2500V兆欧表。一些电力电缆对护层提出绝缘设备的要求,其对应的是500V兆欧表。三芯电力电缆,如若检测的是一根芯的绝缘电阻,就要把其余的二芯以及电缆外皮共同地接地。在检测运作中的电线时,为了达到安全以及精确性的检测目的,就要对电线完全地放电,把对外联线从电缆上悉数拆掉,然后用干净且干燥的抹布清理电缆头,其次才能够进行检测。检测之后,断开火线,禁止摇晃,规避电容电流对兆欧表出现反向性地充电事故而造成破坏的后果。其次,还应该对被测的电线完全地放电,规避出现电击后果。电线在正常运作时,绝缘电阻的判别应包括检测每次实验的数值改变情况,并将一致的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判别,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当连续2次的检测差值高于30%的话,说明需要对电线进行直流耐压的实验。

3.2直流耐压实验以及泄漏电流的检测

检测电缆耐电强度所采用的主要方案是直流耐压实验。检测泄漏的电流能够和直流耐压试验同步展开。检测电力电缆的频率为2年\1次;而电缆整修之后还必须检测1次。同时,也需要对重包电缆头加以检测。对电线进行直流耐压检测时,必须注意直流电压的环境,电线绝缘中的电压应该基于绝缘电阻来进行布局。如果电线本身存在着发展性局部不足时,那么大部分电压将出现于和缺陷串联的没有遭到破坏的地方,因此,在检查局部性不足的环节上,直流耐压实验要优于交流耐压实验。电力电缆的直流泄漏电流的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在意义上是不相同的。因为在直流耐压试验时对检查绝缘干枯、气泡,机械损伤和制造过程中的包缠缺陷等能比较有效地检查出来,而泄漏电流的测量则对绝缘劣化、受潮等的检查比较有效。

4结论

直埋电缆的运行条件受直埋通道周边环境影响很大,电缆故障率较高,故障查找困难。我们了解了电缆故障的类型,通过综合分析故障象征、变电站保护动作情况、线路的走向及周边环境,判断出故障性质,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就能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为有效缩短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时间,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1火力发电厂电力系统接地故障

火力发电厂在电力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直流电源的运行与维护不但方便还极其安全。所以,火力发电厂均使用直流电源当成是控制电源,给电气等供给源源不断的电源,展现出了极强的稳定性。但是,因为直流电源应用领域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情况下出现电力系统接地故障也不能预防的。所以,应该着手于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的一般的问题、有关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下述的总结:

1.1 常见问题

第一,电阻性单点接地导致的接地电阻值减少,在没超过直流系统的预定值,电力绝缘检测设备则可以短时间内发出接地告警。能根据绝缘检测仪检测出是什么支路中有接地,技术工作者能参考所给出故障领域加以查找。一般而言,电阻性单点接地不可以影响到设备有序运行,然而需要尽快处理,不然极易导致两点接地事故的出现。

第二,多点经高阻接地,导致总接地电阻逐步减小,在电阻值没超过电力系统设定值的情况下,电力绝缘检测设备发出接地警报,也就是显示出多点接地。对所有支路的接地电阻均需仔细的检测,根据对比电阻值以确立发生故障的接地支路,随之加以处理。

第三,多分支接地的问题,正、负电源接地是通过很多电源点引起的,根据拉路法实施排查过程中,仅仅断开一条支路的时候,别的支路中依旧有接地点,对地的电压未有变化,此类状况应该着手于全部系统中把直流系统解列出来,随之对故障点进行排查。

1.2 检测方法

(1)拉路法规定直流接地回路短时间内需把电源断开,以明确接地点所形成的回路,然而因为直流系统不能任意的停电,因此当下普遍不提倡使用拉路法对接地故障进行排查。(2)直流接地故障查找仪,其属于在接地母线和大地间增设的超低频信号之一,电流方向是顺着接地点方向进行流动,因此在找出电流消失及电阻土壤增加的位置,则能断定这个位置是接地点。这个仪器不受电容的影响,可以不断电,所以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弥补了拉路法。然而其规定有电流方向,因此不可以检测多点接地和正、负极等电阻接地。(3)直流母线电桥法是极其常见的策略,也就是在母线里添加电阻以塑造平衡的电桥,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电桥维持平衡;在有接地故障出现的情况下,电桥就不再平衡,则可以有电流通过继电器,所以能归纳出接地故障电极的方向。这种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不仅简单还经济,然而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部分:首先在检测设备运行时候,桥臂电阻普遍均不易保持一致,因此所测得的值会发生适当的误差;其次继电器需具备充足的电阻值,从而可以减少电流,从而防止别的继电器的误动。(4)信号注入法,也就是对故障母线和地直接注入低频信号,通过钳形电流检测仪对低频信号进行检测,以排查接地点。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应该停电也就是能对接地故障加以检测,不足之处在于其灵敏性极易被分布电容所影响。

1.3 注意事项

在审核了线路和装置不是由于进水、受潮和金属生锈等环境因素而导致接地故障发生后,也应该重视在利用拉路法情况下,在瞬断直流电源前,应该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同时动作需迅速,时间最好需要小于3s,在观察接地现象情况下,也需参考综合信号、光字牌还有监察表等的状况进行判断。也应该关注不要在负荷高峰情况下对接地故障进行排查,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短路和多点接地的问题。需参考电路图纸加以拆线、接线,同时应该记录好有关的标记,避免发生差错。如果是通过仪器加以检查,应该让超过两人进行,同时均需要穿戴绝缘靴与绝缘手套,从而避免出现触电等突况,落实好安全监护。查看故障过程中还需根据先观察信号与照明随之进行操作处理的基本原则。同时,也需重视设备的运行状况,避免与杜绝发射设备发热烧坏、保险熔断等问题。

1.3.1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的处理

针对雨水受潮而导致的瞬间接地故障,能复归位信号;如果检查结果为电压互感器出现接地显现,仅仅应该切断连接,一般把PT小车拉出柜外,则代表切断了电压互感器;如果为因为直供用户出现的接地故障,在对故障点进行排查后,则需和直供用户尽快的加以联系,同时规定切断故障点;在根据一系列方法检测后,找出是支路引起的接地故障,普遍而言,必须对出现生故障的支路系统实施停电处理就行。但是假使为多点出现接地故障,则需整体衡量很多因素,考虑同时研究出解决方案,不能盲目地加以处理。在接地故障出现时,需尽快排查、汇报调度,有关部门序尽快找出处理措施与应急预案,也需归纳经验教训,避免相同事件再次出现。

1.3.2 建立安全管理措施

要想确保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营,应该形成一套安全监管方案。第一位人的管理。针对维护电力系统装置运行工作者需进行岗前教育,提升其安全监管观念,增强其业务能力,规范工作工作者的职责,规定其坚持爱岗敬业原则,深入落实操作标准。此外,针对电力系统设备需时常的进行检测和维护,针对存在问题的设备需尽快的加以维修,针对有隐患的装置需尽快上报登记,建立应急预案同时尽快排除。在电力系统里具有两组的蓄电池组情况下,普遍需选择分段母线的运行模式,如此一来能增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一步确保系统的有序运行。此外,也需重视电力系统设备四周的环境,需确保环境卫生的清洁,对装置中的灰尘尽快地清理,避免灰尘、粉尘等进入装置,给设备的有序运转带来影响,同时还需重视防水、防潮等环节。也需重视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等变化,避免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引起设备发热以至于烧坏等,需塑造优良的运行环境,确保电力系统设备的有序运转,降低故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