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发展

篇1

关键词:移动支付 手机支付 移动电子商务 发展 趋势

一、移动支付的概述及几种支付方式的对比

(一)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念

移动支付,即手机支付,是利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实现的重要环节,它依赖于货币电子化、支付电子化、商务电子化。货币电子化--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实货币从发行者处兑换处代表同等金额的数据,通过电子化的方法将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实现商品支付。电子货币通常在银行专用网络上传输。支付电子化--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或多方,通过信息网络,使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货币支付实现商务交易。电子支付采用先进的通信手段,先进技术的数字流转技术来完成信息传输,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移动电子商务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商业活动的电子商务模式,是随着技术发展与市场变化出现的新的商务模式。

(二)电子商务环境中几种支付方式的比较

1、第三方平台支付

第三方平台支付模式下,付款者和收款者首先必须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账户,并提供银行帐号。商务交易前,付款人将资金转移到支付账户中。交易是,付款人发出支付请求,第三方平台将付款人帐户中的相应资金转移到自己的帐户中,通知收款人发货,到货后付款人确认,第三方平台将该资金划拨到收款人账户中。

2、虚拟货币支付

虚拟货币支付是商家自己发行的支付工具,用于支付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用户需要通过其他支付方式购买如现金、银行卡等购买虚拟货币,购买完成后资金已经向商家支付完成,后面的消费只是交易的确认。

虚拟货币对于商家的好处是吸引会员、吸纳资金,也便于管理和调整,有效保障了商家的利益。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虚拟货币可以在特定平台上消费和享受一定的服务,但虚拟货币不能兑换成现实货币,通用性差。

3、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比起其他支付方式,有以下优点:1,使用更加方便、速度快。移动支付是目前速度最快的支付方式,付款人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移动支付甚至比银行卡更加便利。2,安全性好。比起计算机,手机对病毒的免疫力更强,使得不法分子获取用户帐户信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大于网上支付。但由于移动支付技术暂时还不够成熟,有时无法保证交易的实时性。

二、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规模的庞大用户群、成熟的技术以及合理的运营模式。我国的手机用户群体庞大,近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第三是第三方平台提供商主导的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业务发展方面,移动支付主要有以下几种商业模式:1,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常将交易费用直接从用户话费中扣除,以减少与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2,以金融机构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用户直接通过扣除银行帐户中的资金进行移动支付。3,以支付机构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这些支付机构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以移动支付作为其支付业务的延伸,如支付宝手机支付,利用支付宝帐户实现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发展迅速,据统计,2012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超过5亿。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艾瑞的统计,近几年移动购物同比增速达到400%,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意识也不断上升。第二,技术标准不一。移动支付业务技术方面,不同机构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如银联主要拓展银行卡的使用,中国移动则自己进行技术标准的研发。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2012年6月,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应用状况

(一)国内移动支付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对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各参与主体都在积极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应用,除了手机银行业务,还有移动支付功能如网购、充值等。除了远程支付,部分银行开展了手机近场支付应用。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也积极投入近场支付业务,部分运营商开始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实现金融帐户与移动终端结合。第三方支付也通过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支付软件,涉足移动支付,如支付宝,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使用第三方平成支付。

(二)国外两种移动支付发展模式的简述

1、日韩为代表的手机现场支付发展模式

手机现场支付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成熟、运营商地位强势以及用户有着良好的终端消费习惯,这些因素有利于现场支付业务的开展。同时,现场支付发展也依赖于丰富的应用作为支撑,如日本NTT DoCoMo手机支付,它围绕电子支付,不断丰富手机支付业务,其应用延伸到了信用卡、电子票据如机票和电影票、合作商家会员卡等功能,覆盖了多家餐厅、便利店及自动售货机,带动了手机支付业务的全面发展。

2、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移动支付发展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地区主流的移动支付业务以远程为主,多用于WAP(无线应用协议)业务、电子票务等。近年来,围绕和信用卡的直接或间接合作,欧美地区移动支付有创新发展的趋势,如Square公司,提供小额现场支付的手机刷卡产品,使用Square软件可以将手机变成POS机,接受银行卡进行小额支付,同时还可为商家提供数据分析,每次刷卡商家可通过软件查看对方是否自己的老客户等信息。

综上可发现各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结合了当地金融和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四、移动支付发展的挑战及展望

(一)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移动支付面临几大挑战:首先是资源整合。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多个主体,终端用户、商户、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产业链极为复杂,对运营商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其次,运营商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挑战。移动支付产品本身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以艾瑞预测数据为例,到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而运营商最多能达到的总收入只有10亿元,且三家运营商之间还需再分配,结合硬件成本与推广费用,运营商的投入与产出处于极度失衡状态。第三,移动支付的发展面临着业务应用模式单一的挑战,以手机刷卡为例,对于用户而言仅仅是刷银行卡形式转变成刷手机的形式,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吸引力使用移动业务。

(二)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对应上述分析,长远来看,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合作模式方面,产业链各方涌现较多竞争者,在分担营销成本同时积极探索出各方共赢的商务模式,为消费者全面提供便捷的应用。其次在技术标准方面,最终出现一种主导的技术标准。再次在支付实现方式上,线上的远程支付与线下的现场支付双重应用整合,提供综合化服务。最后,政策层面更加完善监管,做到市场公平,推动移动支付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强,吴道义等,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金融实务》,2013年第三期

[2]樊鹏,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社科纵横》,2011年第11期

[3]李尤,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电子支付方式比较分析,《企业技术开发》,2006.06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建议,2013年05月22日

篇2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商业模式; 产业链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移动支付开始于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短短十几年,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由最初的手机银行服务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4种: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直接从用户花费中扣除交易费用或者在专门的移动支付账户中扣费,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参与交易,例如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等。

以银行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些年,各大银行借助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传输,充分挖掘手机银行客户,将手机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在手机银行上面附加移动支付功能,比如话费充值、购物、小额取现等等业务。

以银联为主的商业模式。银联是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借助原银行的网络体系实现各银行的相互联通,对整个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如此,银联也开发自己的手机支付产品,诸如“闪付”。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产业链中是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利用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和银行的结算资源,在移动支付中进行身份验证和支付确认,为整个交易进行担保,如公众熟知的有支付宝、财付通等。

二、存在问题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目前为止还不完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安全问题

在移动支付的整个过程中,涉及主体多,环节多,安全问题自然成了服务提供方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移动支付的提供方而言,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关于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多种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技术标准平台构建的移动支付业务流程之间又存在内生性冲突,加之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想放弃自有方案,使得支付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第二,移动支付中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仍然不成熟。虽然无线安全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电子商务的支付环境也日益复杂,且移动支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本身存在诸多漏洞,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系统易受黑客的恶意攻击。

对于用户而言,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移动支付是比较新的事物,用户对于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风险认知还不完全,不少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甚至遇到过诈骗行为,而在支付过程中又涉及到资金和个人隐私,加之用户的防范手段相对有限,进一步加深用户对于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二)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缺乏合作

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三个重要主体。其中,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客户资源和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但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信用管理却较弱;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和支付渠道,有广大用户的信任,但移动支付业务却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且金融机构无移动通信技术;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中间平台,拥有移动终端资源,但市场管理经验、资金运作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又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缺陷。各主体各有优势劣势,都想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协作关系松散,利益分配失衡,各类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造成了极大浪费。

(三)政策法规问题

近些年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受到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限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速度,导致第三方支付、小额支付等在实际操作中暴露诸多问题;第二,移动支付执法力度不足,由于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移动支付双方权责不够明晰,使得移动支付提供方可通过复杂的格式化合同巧避责任;第三,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目前出台的监管措施更多的是针对电子支付或支付服务整体的,专门针对移动支付的有效的行政监管措施依然处于缺失状态。

(四)用户接受度低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普遍接受程度还较低。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重物质轻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短信诈骗事件时有发生,使得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不足;第二,很多用户对于移动支付本身的认知有所欠缺,对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因此,若要养成广大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还尚需时日。

三、对策建议

(一)安全方面

要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提高交易安全性,一方面要从移动支付的提供方入手,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体系,消除目前多元化的标准,从而也可以降低各主体的研发成本和交易成本。除此以外,要加速无线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研发,通过不断创新移动客户端的安全认证方式和网络传输过程中进行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识别系统,强化业务安全性,以适应电子商务复杂多变的环境,以此保障用户的资金以及个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积极防范和打击犯罪,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移动支付犯罪形式,做好预防工作,让用户放心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购买。同时可向用户宣传常见的犯罪手段和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在移动设备中安装安全软件、使用较为复杂的密码、浏览安全的网页等。

(二)加强合作

针对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各自为政,浪费资源的现象,应加强三方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协助支持的有效模式,建立独立的移动支付平台,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移动支付产品,明确三方定位,各司其职的同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升级,通过创新增值服务的方式来调整三方利益分配的关系,提高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实现产业链上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政策法规方面

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快移动支付法规政策的完善工作,明确通信业务产业和支付服务产业的发展政策,对移动支付涉及的各个主体的职责进行确定,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包括准入政策、监管政策、服务政策等等。可借鉴日本、韩国等国的先进经验,通过移动支付消费退税等政策积极引导移动支付的发展。要尽快出台具体的移动支付监管办法,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和大额的、可疑的支付交易的监测。

(四)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为了提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改变用户的消费支付习惯,可从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业务切入推广。首先是重点人群,年轻人追求时尚新鲜,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可从年轻人群体开始逐步向全社会推广;其次是重点行业,可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例如水电费缴纳、超市购物等场合推广移动支付产品;最后是重点业务,可立足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先推广小额支付以建立信任,在此基础上再推广高端消费和大额消费,逐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引导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海二.移动支付:原理、模式、典型案例与金融监管[J].互联网金融,2014(05): 61-64.

[2]涂明辉.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J].法治与社会,2014(07):99-102.

[3]张华强,吴道义,漆慧,刘春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13(03):86-88.

[4]郝惠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3(03):50-53.

[5]师群昌,帅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09(02):58-64.

[6]王瑞.移动支付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视野,2010(08):45-46.

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SWOT分析模型;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H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为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而完成的支付交易行为。当前不仅仅在日韩、欧美等一些通信业发达的国家,在亚非拉美等相对落后国家地区,移动支付业已开展得如火如荼。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4.2%。而YankeeGroup 的研究数据则预测,至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高达9840亿美元。智能终端比例的不断提升、NFC逐步成为终端制造商产品出厂的标配、越来越多的商业环境开始推广随身便捷的支付场景,以及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支付的习惯日趋成熟,将助力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和发展。

相较之下,现在便捷支付领域内的霸主信用卡,其发展则面临重重困境,不仅受到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落后、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支撑薄弱等条件的制约,卡奴蔓延、坏账风险、使用安全风险都使其处境雪上加霜。而本文将基于SWOT模型的理论分析,来探讨移动支付这位“后起之秀”在信用卡产业内的发展,研究路线如下:

一、移动支付开展的优势

1.更安全

伴随信用卡的逐步普及,近些年出现的一些信用卡相关的欺诈案例,比如:克隆卡,非法套现等案件也越来越多,给金融机构,商户和持卡人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信用卡的欺诈风险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完善,持卡人信息被泄露以及社会信用环境的缺失等。

而移动支付业务由于才起步必然也要面临一定欺诈风险,但相较信用卡业务依然优势突出。以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手机移动支付为例,相对于磁条卡的可复制性,因为采用了“芯片卡”(即IC卡)而非传统的“磁条卡”,消费者个人信息更难被盗用,出现信用卡细条信息被复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这将大大降低伪卡损失。

2.更高效便捷

移动支付业务分为远距离移动支付与近场支付,都是非接触式支付。远距离支付的出现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畅享购物体验,亦可以仅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几个简单操作完成转账排队之忧。在一些银行等金融体系仍不完善的相对落后地区,远距离支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点上非洲肯尼亚等国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而谈及与信用卡应用较相似的近场支付,由于免去了刷卡输入密码的过程,达到“一刷即可”的效果,将为人们的生活节约更多时间。

移动支付小至可以用来支付日常的公交车、交水电费等,替代钱包;大至可以为人们进行国际间的贸易结算,更多应用更多功能更高效更便捷。多方综合,移动支付相较信用卡无疑更适宜当前崇尚高效便捷的社会。

3.更少成本

伴随移动支付的普及,一方面由于其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将会降低更多的人力资本投入,例无人售票车;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由于多是现时消费,所以不会存在信用卡中的“透支”和“滞纳金”的等,更有效避免了恶性消费行为的发生。目前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也免去了年费的收缴,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

二、移动支付开展的劣势

1.推广层次遇阻

(1)消费者消费习惯不易变换:我国消费者目前的消费习惯可总结有两点:①对实在看得到的交易比较放心,即使像移动支付这般其自身的安全系数比你把钱放钱包里高的多,都难以打消人们的疑虑。②国人固有的守旧情节,目前信用卡安全虽然受到国人普遍质疑,但由于其开展已有些年头,大部分人对信用卡的信任度还是会高于移动支付,纵使这不合理。

(2)移动支付推广需要平台建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主要开展的形式有RFID-SIM卡模式和NFC模式。两种模式,前者需要构建大平台涉及大量pos机和刷卡机的更新升级,后者需要定制手机的支持,相较之下后者优点更多也应用最广,但二者综合看来,要推广移动支付,无论采取哪一方,都将会承担不小的经济负担。

2.技术及标准遇阻

(1)目前我国国内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但具体来说,还是太不成形,要想真正的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像移动支付产业这般涉及如此之长产业链的,必须有更成熟的标准引导体系建设才行。

(2)目前移动支付各项技术要求都已经基本解决,但如何更好的控制成本,也是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更低的成本对移动支付的开展意义重大。

三、移动支付开展面对的机会

1.天时

目前全球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国家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当下移动支付业务已愈发成熟,新技术和新标准的不断推出促进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正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

研究机构易观智库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11-2014》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26.4%至1.87亿户。另据易观智库近期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阶段及模式研究》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

2.地利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迅猛,手机3G网络已覆盖了全国所有县城及大部分乡镇,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居世界第一,可以参照下图1。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类惠农政策,可像支农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的实施,却需要依托银行卡进行资金发放。而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银行网点和ATM匮乏,造成银行卡资金支取极不方便,农民不得不频繁往返县城金融网点,既费时费力,又要承担交通费用,成本较高,便利支取各种涉农补贴等小额资金已成为当前农村最广泛、最迫切的一项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在我国的广泛地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移动支付都有能大展身手的地方。

3.人和

我国国内相关企业一直对移动支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经过几年的发展,伴随着2012年底我国移动支付相关标准的推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也由起初的混乱,而慢慢走向和谐,我国移动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链的形成,必将对我国相关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移动支付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四、移动支付面临的挑战

1.挑战信用卡的称霸地位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其实还是一个摸索阶段,相对信用卡多年成熟运作,其在国内的地位依然是难以轻松挑战成功。目前移动支付虽然出台了行业标准,但一个可以基于全球性领域的准则依然迟迟未出,而这也将继续制约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另从消费者层面谈及,由于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普通大众对移动支付这类新型支付模式接受能力有限,甚至还存在大量误区,如何去改变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任何新科技的普及,都需要一个反复认证再大规模推广直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阶段,移动支付要成霸主,仍需静待时机。

2.挑战产业利益角逐

伴随着国际国内移动支付的稳步发展,移动支付市场蛋糕巨大的份额正惹的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为利益而热血沸腾,如何解决利益分配,直接关系移动产业链的完成。

3.挑战通信行业的大量“碎片”

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移动支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移动通信行业的大量“碎片”:即各种各样的移动操作系统,定制的手机,应用等等,要在开发上紧跟创新步伐对Visa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整合这些碎片,并且将其迅速根据用户需求升级,对移动支付而言任重道远。

五、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1.把握机会,加快行业标准完善

我国目前移动支付正值热潮,期间若能尽趁东风,移动支付将会以飞跃的形式发展,而抓住东风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尽快促进行业标准完善。

尽管于2012年年底,我国出具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相关标准,但该标准就目前来看肯定还是充满诸多不足。但在目前情况下,在此标准下先观察各方对其反映,在充分收集实际反馈后,再对标准进行修改。相信,一份极具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行业标准,对我国移动支付行业产业链的形成,对移动支付发展的促进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2.扫除盲区,加快推广营销建设

移动支付的推广面临的阻碍,除了基本平台建设问题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打开普通消费者的心结,改变他们对移动支付的不信任度。根据我们在宁波鄞州区的调研报告可知,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还是充满兴趣的,尤其是对其便捷性方面,但消费者的顾虑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莫过于安全性的质疑。但实际上移动支付具备诸多信用卡等其他便捷支付模式不具备的优点,但由于宣传不到位致使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误会重重,加快推广营销建设,是当务之急。

3.面对挑战,及时调整战略

移动支付在我国前景势必大好,但要使其又好又快发展仍是要费一番功夫。信用卡霸主地位的掀覆需要的是各方努力,需要的是及时调整战略。目前从信息,需要重新审视并整合整个价值链行业环节,提升整体服务水准,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此外,将创新应用与移动支付结合,找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商业模式,应该成为移动支付相关企业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应小凡,吴冰.移动商务环境下价值链和服务模式瓶颈分析[J].物流技术,2012.

[2]黄丽云,黄瑾,陆宏治.移动支付风险与安全机制分析[J].移动业务,2013.

[3]刘博,孙锁.移动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

篇4

关键词:移动支付;公共交通一卡通;HCE。

0 前言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满意交通的重要思路,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造安全、绿色、效率、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抓手。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多年从事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对京津冀、长三角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多个地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现状进行了调研,搜集了大量材料,对一卡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1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政策层面,公共交通领域两套标准让行业保持竞争活力,但也为市场推广埋下了隐患,衍生出来的设备制造、制卡发卡、互联互通、清分结算、管理等诸多问题,对从业者和广大民众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推行至今,用户量并不是很乐观,主要问题在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芯片、机具、APP用户界面、市场教育程度等不断考验使用者的耐心。

政策层面的问题,相信政府一定会不断梳理,顺应发展的需要。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是一卡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在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下面我们主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2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领域目前最主要的两种应用是较为广泛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和NFC近场支付,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方式。

二维码支付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支付技术,常见的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由于公共交通客流量大、高峰期长、快捷性要求高等原因,二维码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目前没有推广开。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支付是由 RFID演变而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共交通领域。NFC支付主要包括基于安全模块(SE)的卡模拟和基于主机的卡模拟两种方式 。

2.1 基于SE的卡模拟

基于SE的卡模拟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NFC全终端方案、ENFC技术方案和NFC-SD技术方案。ENFC(Enhanced NFC)方案是使用SIM/UIM卡作为安全模块,存储用户账户、密钥等敏感数据,运行支付应用,手机中的CLF模块通过SWP协议与SIM/UIM卡之间进行通信。由于SIM/UIM卡是移动用户必不可少的身份识别模块,卡片和应用的发行及服务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受理渠道,灵活性高,容易进行推广。NFC-SD技术方案是使用移动终端智能SD卡作为安全模块。NFC-SD方案架构的核心部分包括射频天线、非接前端(CLF)、智能SD卡,可以在移动支付设备上实现非接触IC卡功能,目前由于产业链不够健全,使用局限性大。

2.2 HCE(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基于主机的卡模拟

在主机卡模式下,不需要提供SE,由手机中运行的一个应用或云端的服务器完成SE的功能,此时NFC芯片接收到的数据由操作系统或发送至手机中的应用,或通过网络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来完成交互,这种方式的特点绕过了手机内置的SE的限制。卡模拟模式中的数据可以被路由到手机APP中的HCE服务上,摆脱了SE芯片载体的限制,使得终端安装一个可以调用HCE服务的软件就能够作为SE存在,各种应用的卡密钥被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或者放在本地终端内,实现小额脱机支付),当进行交易时,Host CPU从云端调用对应密钥进行确认。国内多个城市的HCE 应用已经在银联的支持下开始试点,比如南昌市的公交系统、北京的地铁系统中,即实现在线即时交易,又可以在无网络时限次脱机交易。

2.3 HCE与TEE相结合

HCE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了产业链。但由于缺少了实体SE的保护,公众使用总会有担心,就需要融合其他安全方案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基于TEE(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s可信执行环境)的HCE移动支付是很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提供介于系统和SE之间的安全框架,分隔高敏感的应用与通用的软件环境,提供安全访问硬件资源的环境。TEE方案,将客户操作和存储直接转移到TEE侧。安全处理系统先于操作系统启动,通过对设备资源的访问,为授权应用提供存储和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恶意攻击,保护交易的完整性、私密性,也同时保证本地端支付及云端支付的安全性。

2.4 HCE与Token相结合

Token(支付标记化技术)是由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于2014年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通过支付标记(token)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支付标记化是使用一个唯一的数值来替代传统的银行卡主账号的过程,同时确保该值的应用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体系中。支付标记可以运用在银行卡交易的各个环节,与现有基于银行卡号的交易一样,可以跨行使用,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基于Token的支付体系为移动支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消除了商户和收单机构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同时实现了交易的实时验证。

3 移动支付解决公共交通一卡通的问题思路

思路1 HCE技术加速公共交通一卡通行业发展

HCE是线上线下业务的连接点,使得公共交通发卡机构可以自行发卡,摆脱对实体SE的依赖,将原有的线下业务整合到线上,建立起实时的卡用户交互通道。

思路2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一方面,在一定阶段里,通过搭建互联平台,可以围绕智能终端实现用户各种支付体系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一卡通要能走出去,在其他支付w系加速扩展应用。

思路3 围绕移动支付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从技术和环境条件上,具备了给公共交通一卡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成本降低,应用拓展,用户体验提升等。

在HCE模式下,把IC卡装到手机里,不用增加额外成本,不用更换任何硬件设备和投入,只需要正常下载APP,就可以解决传统公共交通一卡通只能线下应用的瓶颈,一步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的无限拓展,轻松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思路4 围绕大数据建设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

结合手机实名制这一国家政策,移动支付可以清晰掌握用户爱好,也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通过大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带来数据支撑。

篇5

【关键词】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一、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价值链。广大商业银行、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公共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商场购物、个人理财等很多领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另外,由于业务收益分成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同时需要负担前期建设的基础费用,在目前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规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仍处于非盈利状态。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摘 要】核心网,顾名思义,是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核心网出现重大故障时,往往会比其他专业出现故障所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以笔者所在某沿海省份二级城市为例,一个BSC平均下带10W用户,如果出现倒局,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重大故障出现后,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缩短故障发生到获知所需故障信息的时间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网故障,监测,OPS-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细分深度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指出: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来看, 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3,250亿美元,与2013年2,354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相比,增长达38%,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仍将维持在40%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快跑。

2014年2月17日,央行网站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则保持数倍的超高位增长。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9.5%。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9%和317.6%。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相关的行业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各商家均意图趁行业变革之际,率先进入移动互联领域,争夺市场份额。其中,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多类行业,支持从线上到线下支付的多种应用场景被广泛应用。

二、移动支付的策略分析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规范管理,统一业务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积极作用。

(一)移动支付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政策引导

移动支付的不同业务模式各有优劣,但每一种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移动支付的模式选择和发展,应充分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阶段式、渐进式的发展,形成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移动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快速的支付渠道,而持续创新能力是引领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正确引导市场发展,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移动支付的政策引导。逐步完善移动支付相关法规制度,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移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充分竞争;要从满足社会公众日常支付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导有关主体进一步拓宽移动支付的业务范围。

(二)中央银行加大服务和监管力度

为适应移动支付的业务处理需要;要综合市场协调发展等多种因素,研究向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开放中央银行的支付服务设施;要密切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逐步将其纳入支付体系的日常监管范围,防范支付风险,因此,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创新支付方式的同时,对中央银行完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央银行加强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完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要尽快《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组织的监管主体、市场准入条件、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要求等;要逐步规范和统一电子货币的发行,研究电子货币发展对传统货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水平。

(三)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发挥中国银联的积极作用

篇6

[论文关键词]GSM;短信服务;短信增值

[论文摘要]近年来,移动数据业务尤其是手机短信业务发展迅猛。移动短信业务是当前最为热门的、广泛欢迎的增值业务之一,特别是移动短信业务。分析移动短信增值服务的实现技术有助于推动移动短信业务的发展。

根据国内两大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短信的开展情况,短信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点对点业务、短信增值业务两类。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GSM短信已实现了互通,同时,短信网关(SMGW)也在和越来越多的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ISP(Interne业务提供商)进行着互连互通,短信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极大丰富。PSTN网中的短信(固网短信)的应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其技术也日益成熟。

一、国内移动短信现状

1.1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移动业务量达到180亿条,2002年达到950亿条,2003年达到2200亿条,2004年达到2177亿条,我国移动业务网基本上由内容/服务提供商(CP/SP)、短信网关(SMG)、短信中心(SMSC)三层组成。国内移动短信业务概述为GSM系统是目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体制中最成熟、最完善、应用最广的一种系统。GSM网提供的短信,也称作短消息,就是通过GSM网络传输的有限长度的文本(数字或文字)信息。通过GSM网,并设有短信业务中心,便可实现短信业务。短信业务按其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点到点短信业务和小区广播短信业务,目前应用的是点到点短信业务。点到点短信业务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移动台终止(接收)点对点短信(SMS—MT/PP);另一种是移动台发起(发送)点对点的短信业务(SMS—MO/PP)。点对点短信业务即通过MO和MT将一条短信信息从一个实体发送到指定目的地址的业务。被发送的信息经过编码后信息长度为140个字节,所以一条短信信息至多可以包含160个英文字母或70个中文汉字。

1.2移动短信增值业务主要指点对点业务以外的其他短信业务。目前,国内两大移动运营商已经分别建立自己的移动短信增值业务品牌,其中中国移动的移动短信增值业务品牌为“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移动短信增值业务品牌为“联通在信”。移动短信增值业务主要是移动运营商采用搭建好的短信平台吸引CP/SP,向用户提供各种短信增值服务。具体业务形态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包括新闻定制、股市信息、图片和铃声下载、趣闻笑话、短信聊天等。收费标准一般由CP/SP确定,收费方式包括按月收费、按条收费等。在国内移动短信业的两大类业务中,点对点业务一般由移动运营商主导,服务模式单一,存在的问题较少,移动短信增值业务一般由CP/SP开展,CP/SP提供商主导业务的具体形态,存在的问题较多。移动运营商在短信中心、短信网关等短信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拓宽短信增值业务的规模和服务。

1.3短信网关的引入从短信业务的发展来看,短信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下述两个时期:(1)第1阶段,以短信中心为主要业务提供及信息提供的时期。在此阶段,短信中心是唯一的信息及数据传输通道提供者,造成信息量少,且各短信中心的信息来源不一致。这一阶段是短信服务的独立发展时期。(2)第2阶段,以互联网上的信息作为短信的主要信息来源,由互联网上的ICP/ISP直接与各SMSC相沟通,建立信息交换的接口。其特点是,由信息的极大富有者ICP/ISP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弥补了原来SMSC的不足。这一阶段是短信业务的急剧扩展时期。目前短信业务处在业务发展的第2阶段,其主要业务特征模式是依附于原有的手机信息传递方式(短消息),将互联网上的巨大信息量根据用户的要求通过手机的短消息方式传递给用户。在这一阶段业务发展的初期,一般采用ICP/ISP直接与某一个SMSC连接、由SMSC直接通过信令网发送短信给用户的方式。但当ICP/ISP的短信服务业务量很大时,全部短信都由与ICP/ISP直连的SMSC负责转发,造成该SMSC负荷极大,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业务的发展,信息类短信的转发也要求采用GSM网的规范做法,即由用户归属地的SMSC负责用户短信信息的发送。但如何将大量ICP/ISP接入到各地的SMSC上,如何保证接入的一致性及安全性,如何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是这一阶段业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短信网关应运而生。在短信网关参与的模式下,短信网关作为专业化的信息分配及管理者实现ICP/ISP与SMSC之间的交互。

1.4ICP/ISP与SMSC间业务流程(1)MO业务流程对于MO业务。用户归属地的短信中心会将短信信息转发给负责连接该短信中心的短信网关,由短信网关根据服务代码和业务代码判别将请求转发给相应的ICP/ISP;若该ICP/ISP为该短信网关负责连接的ICP/ISP,则短信网关直接转发;若该ICP/ISP非其负责连接的ICP/ISP,需向汇接网关查询路由,查询到路由后再将请求转发给负责的短信网关,由该负责的短信网关转发给该ICP/ISP。(2)MT业务流程对于MT业务,短信网关根据接收用户手机号码判断其归属地短信中心,若该短信中心由本短信网关负责连接,则直接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短信中心;否则向汇接网关查询路由,根据路由查询结果将业务数据发送给负责连接的短信网关,再由该短信网关发给归属地短信中心,继而发送给用户。21写作秘书网

二、固网短信的实现原理

2.1固网短信的概念固网短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现行PSTN网络(电路交换网),把终端接入数据网(包括互联网、GSM的短信信息网络),为终端提供数据(分组信息)业务。固网短信接入互联网具有终端简易、无需Modem长时间握手协商等优势,同时可以利用ICP提供的信息查询、订阅、电子邮件等服务,实现简单的互联网服务,使固网短信成为拨号上网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支持点到点的终端(包括固定终端到固定终端及固定终端到移动终端)之间互发短信。它是NO.7信令技术和计算机技术(TCP/IP)的结合应用。固网短信业务是指用户通过短信终端(SMTE)经固定网(PSTN)与短信业务中心(SMSC)收发短信信息的业务。固网短信是面向家庭和个人的,而移动短信主要面向个人。

2.2固网短信实现的原理要在PSTN网中实现短信服务,只能把电路交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由于固定电话网的模拟终端,网络到用户没有独立的通信信道,短信息数据无法像移动终端那样在控制信道中传输,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发送/接收到的短信息进行调制/解调。通过前导字冠(短信平台号码)呼叫FSK/DTMF接入服务器(或者接入服务器呼叫终端,这里的呼叫使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在话音信道中传输调制的短信信息,到达接入服务器后,进行解调,并到达短信中心。由于在发送和接收短信时终端到接入服务器这一段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采用NO.7的综合业务用户部分(ISUP),同时又由于短信信息是在语音信道中传输的,所以相对于GSM短信来说,传输的信息量可以得到扩大。固网短信的系统包括终端和固网综合业务信息平台。终端要从目前的普通电话更换成支持CTSI(中文终端服务接口)协议的信息终端。固网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包括:FSK/DTMF接入服务器、CTSI服务器、短信中心、AAA服务器、短信网关等几部分,各部分都有相应的规范标准,他们之间通过网卡,连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采用TCP/IP协议。固网短信系统通过SMGW网关接口可以实现与其他省份的固网短信系统、GSM的短信平台、ICP/ISP的互连,从而为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移动增值服务平台

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短信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为:发送后台服务软件、Web或人工坐席产生的短信并接收用户发给SP的点播短信。无论是后台服务软件、Web还是人工坐席产生的短信都以文本的形式写入后台数据库,短信收发平台不断地从后台数据库表中提取待发短信内容并送给ISMG,从而实现短信发送;当用户向系统发送点播请求短信时,短信收发平台接收ISMG传来的短信,并通知后台服务软件进行相应的点播处理。目前,中国移动实施的“移动梦网”总共353家SP签约,同时国外的一些资金也纷纷流入到我国的电信增值业务市场、截至2004年6月,全国累计发放的各类增值业务许可证、已经超过11000家。当前国内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信息服务领域,而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还是短信业务,所以众多商家参与丰富了短信业务的产业链,为短信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当前移动短信增值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增值业务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的。本文主要从技术方面讨论了移动短信增值业务的实现技术,希望能促进移动短信增值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河南省服务业;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06

近年来,河南省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服务业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河南省服务业中的支撑产业如物流、信息、旅游、文化、金融等产业在河南省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比较小,投资力度不够,发展不充分,龙头企业不多,严重影响制约着河南省服务业乃至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1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河南省服务行业中的支撑产业对河南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

近年来,我省的金融、物流等在服务业中起到支撑作用的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内部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基础差,规模小,比重低,在总体结构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河南省物流业、金融业、通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产业占服务业的总量不足50%。这些支撑产业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影响制约着河南服务业乃至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1.2河南省服务行业支撑产业投资力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河南对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服务业投资少。相比而言:最近几年,河南对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资本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投资比例大、增幅高,特别是房地产业总投资达8413.3亿元,占服务业总投资额的近50%。这样,势必影响全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后劲。

1.3缺乏品牌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

在河南省服务行业中支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很少,2012年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排名中仅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洛阳银行3家企业,仅占全国500强的0.6%,5A级物流企业只有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国龙物流有限公司两家,旅游品牌的整体塑造、服务业体系的建设以及服务质量与云南、海南等旅游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信息网络、会展、居民服务业等更不具有竞争优势,对河南服务业乃至河南经济会势必会造成影响。

2制约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壮大的因素

2.1传统观念的制约

在河南省正在推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发展服务业尤其服务业的支撑产业也进入了的重要阶段,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以及推动服务业及服务业支撑产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科学合理的结合好,依然存在一些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对服务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对服务业中的支撑产业更是没有深刻认识,对政府出台的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推行不力,导致整个服务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持。

2.2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居民需求能力不足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服务业的发展也会相应的提高和加快。在世界银行对全球89个国家的调查中显示,人均GDP达到一千五百美元和五千美元,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节点,在超过这两个节点后,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按照世界经济工业化发展的一般标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0-7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0-60%,即为工业化中期阶段。2009年河南省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50.8%、29.3%,表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自2003年以来为下降状况,一直徘徊在30%左右,加上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县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工业仍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要走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的局面,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

2.3河南省的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水平不高,明显制约了河南省服务业中支撑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服务业的市场基础性作用在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市场化程度与我国发达省份及中部一些地区比较也比较低,尤其是在某些服务行业中,政府的垄断性还比较强。在当前,河南邮电、金融、保险、交通等行业,政府的垄断性比较突出,保护力度较大,甚至一些服务行业对非国有资本和外汇资本也没有完全放开。对于河南现代物流而言,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较,整体水平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物流业增加值所占的服务业的比重低于全国的16个百分点,物流企业实力整体不强,现有本土企业服务水平和产业集聚度不高,同质性竞争比较严重。

2.4河南省人口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人才较为匮乏

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是服务业所需人才的两大特征,人力资源资本含量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是当前大多数服务行业的特点,这说明在河南服务业尤其是支撑产业发展中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实际上河南虽然人口众多,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河南省服务业尤其是支撑产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却不容乐观。对于河南省来说,服务业尤其是支撑产业能否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是非常关键的,但由于之前我省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发展观念不强,导致了我省服务业中支撑产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明显不足。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短缺,并且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研发、机关团体等部门,而众多现代服务行业,比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当前在河南省传统服务领域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而如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撑产业中则缺乏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3推动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发展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

服务业具有覆盖范围广、产业关联性强、经济效益高、吸纳就业人员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势和特点。所以,河南省要重视服务业尤其是支撑产业的重要地位,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谋划服务业发展蓝图。河南省要加快发展,缩小与沿海以及周边省份之间的距离。我省可以按照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要求,将加快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同推进工业化进程充分融合,促进服务业支撑产业与工业相互推进。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政策的扶持来推动服务业支撑产业技术升级,通过制度创新来推进服务业支撑产业的结构优化,通过制定中长期计划来增强服务业支撑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3.2加快河南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挖潜发展动力,努力推动支撑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河南省服务业比重偏低,严重影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对于河南服务业的主体,如交通运输、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河南省要积极推进其向现代服务业业态转变,加大资源整合,积极引进国际品牌企业,培养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与改造升级。二是大力发展河南省服务业及战略支撑产业。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居民服务、教育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重点突出战略支撑产业。三是培育战略支撑产业。认真落实物流业的发展规划,逐步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加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培育。消费信贷产品加强金融力度支持。加强景区的优质化建设,树立河南旅游品牌,不断创新旅游业态,结合国家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加快休闲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四是对于世界级的投资集团、优秀的国际银行要加大引进的力度,同时进行政策倾斜。建立良好的金融竞争秩序,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加快发展保险证券业发展。

3.3加大投资力度,切实增强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后劲

投资不足是一直制约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切实增强河南服务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后劲。经济要实现快速增长,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面向生产和民生的金融、物流、信息、文化、商务等这些支撑产业恰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进行重点扶持,要创造条件,积极的进行扶持资金。同时,启动民间投资,尽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这些细则要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同时建立落实和监督机制,为民间投资提供必要的制度和规则环境,引导民间投资为这些服务业支撑产业提供良好的资金保证。

3.4打造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强势企业集团,培育特色服务群,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河南省要从政策上鼓励支持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对于一些有能力、规模较大的服务业中的支撑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在资产重复方面,可以有条件的组建大型集团公司,对于一些信息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集团公司进行组建,逐步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名优企业,从而有利于改变河南省服务业“小”“弱”“差”的不利局面,政府应从管理与服务出发,积极引导和扶植好这些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增强增大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发展力度和规模,完善体系的社会服务功能。

3.5着力培养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高技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储备

高技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是在物流、信息等河南服务业支撑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在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中,要培养专业素质好、知识面宽,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遇到的难题、与人的协调沟通合作等方面表现出优秀才能的人才,他们是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的栋梁。在吸引、使用、培养和保持人才等方面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新条件,“人力资本是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一理念一定要认真全面的落实。

一方面要加快这些产业人才培养,积极在河南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校企合作,鼓励物流、金融、信息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应建立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加强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水平,真正适应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另外,对于国际上尤其是专业对口的海外留学生和海外华人专家,我们要抓住机遇进行人才引进,提高河南省服务于业支撑产业的人才水平,同时也营造重视珍惜人才的氛围,实施人才集聚战略,为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参考文献

[1]鲁瑜.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李创.河南省服务业发展评价及工作重点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12).

[3]白小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河南产业升级[J].科技和产业,2010,(4).

篇8

建协﹝2016﹞27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集团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提质增效的管理要求,突出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集团产业链“一体化”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集团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比选,内部优先原则;

(二)秉持诚实守信、契约精神原则;

(三)分类指导和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基本范围:

(一)集团公司及授权的所属企业开发、投资的项目(简称集团投资项目)。

(二)集团公司承揽的重点、标志性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土护降施工、商砼、专业构件、通用设备机电安装、高层建筑的特殊设备、装饰、钢结构安装。

第四条本指导意见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是指集团公司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禁止对外采购或专业分包的范围并统筹协调。

第五条对于集团其他工程,鼓励二级单位之间实施内部产业协同。

第六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事业部及全资、控股、参股子企业(以下简称二级单位)。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七条集团公司协同发展部是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主责部门,集团公司施工管理部、项目经济管理中心、财务部是主要配合部门,其他部门视情况参与相关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集团公司协同发展部负责制定集团协同发展负面清单;组织相关部门审批和备案《集团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审批表》;定期组织检查和督导二级单位执行本指导意见及配套制度的情况。

(二)集团公司施工管理部负责建立集团内部合格供方名录,并每年组织评审、实施动态管理;每季度集团重点、标志性工程名录;参与审批《集团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审批表》。

(三)集团公司项目经济管理中心牵头负责相关经济纠纷处理。

(四)集团公司财务部牵头负责内部清欠的处理。

第八条 二级单位是实施主体责任单位,主要职责包括:

(一)执行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有关制度;

(二)按照集团要求上报集团内部协同发展信息。

第三章 管理重点

第九条在遵循市场交易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比选或者公开招投标确定内部供方。

第十条选定内部供方、确定交易关系后,交易双方必须签订合同,合同原则上应使用集团范本合同。参与交易的双方均应秉持契约精神,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并按约定及时结算、支付。

第十一条集团内部企业参与交易的双方发生纠纷时,不经集团公司统一协调的,不得擅自进行诉讼或仲裁。

第十二条应执行而未执行负面清单管理的,二级单位应填写《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审批表》,报集团公司施工管理部、协同发展部及主管领导审批。审批未通过的不应开展对外采购或专业分包。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协同发展部应会同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对二级单位执行本指导意见及配套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第十四条二级单位执行内部产业协同及负面清单管理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指导意见由集团公司协同发展部负责解释。二级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及时向协同发展部反馈意见或建议,以完善本指导意见。

第十六条本指导意见自之日起执行。

附件1: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审批表

附件1:

集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审批表

项目名称

填报日期

项目概况

参与集团比选的内部合格供方

未选择集团内部合格供方的原因

(可多选)

集团内部合格供方主动放弃;

项目供方由业主单位指定(应有依据);

集团内部合格供方报价过高;

集团内部合格供方能力未达到相关要求;

其他原因:

填报单位

签字(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

集团内部

合格供方

(本栏可多家单位盖章,参加内部比选的集团内部合格供方均应盖章)

施工管理部

(审批意见)

签字:

日期:

协同发展部

(审批意见)

签字:

日期:

主管

领导

(审批意见)

签字:

日期:

主管

领导

(审批意见)

签字:

日期:

备注:

篇9

【关键字】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产业链,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研究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定义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具有一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 而且重点强调用户的移动支付能力,即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者直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来完成支付业务.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将第三方支付的思想运用到移动支付中,优化了原有的支付流程, 平台在整个支付过程中扮演了信用中介的角色,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提高用户的体验.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1、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首家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单国内移动第三方支付最成功的企业支付宝,是于2009年才开启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单季移动支付规模已突破千亿,发展十分迅速,在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全部交易规模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2011年5月18日,央行颁发首批业务许可证,支付宝、拉卡拉、快钱、汇付天下等27家企业顺利获得支付牌照。2011年8月31日,央行颁发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2011年12月31日,央行再次颁发了61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而在第三批获牌的61家企业中,业务类型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业务。

2、行业分类

支付企业的发展路径日渐分化,目前支付企业正逐步分化为4类:一是以B2C业务为主,覆盖全行业;二是以C端为主的预付费企业;三是面向远程、移动支付的企业;四是面向行业和传统行业转型而提供资金流解决方案的企业。

3、用户规模

2012年12月26日消息,易观今日未来三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200亿,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规模达到13.78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

二、竞争与合作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合作: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提供的业务支付和银行存在很大层面上的重叠和相似,但比银行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并且还提供银行缺乏的担保和交易等待等服务。在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之间,即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在当下的移动商务年代,银行迫切的需要打开移动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便成了银行拓展自身业务覆盖,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平台。两者取长补短,共同盈利,促进着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腾飞。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竞争:

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所提供的主要支付服务就是对银行的业务竞争。用户对水电费缴纳,网络购物的需求可以不通过网银而直接通过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资金的流转路线发生改变,影响着银行的流动资金控制能力。

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仅只是一个支付平台,近几年的发展中更衍生出相仿与银行的账户结算系统。而该系统的出现即意味着凭借其线下的收单和医保支付等业务对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产生威胁。

第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第三方移动支付相对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既是能掌握用户发生交易时的上下游的交易记录。而根据此记录便能更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信贷业务。特别对于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信贷更符合它们所需求的“小额”,“短期”,“迅捷”的特性。由此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间的竞争问题不容小觑。

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构建。移动支付产业链可以定义为: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需求,由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支付应用服务商,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收单机构等多个产业环节共同组成,实现相关资源从上游到下游的不断转移并达到消费者的链条.

(二)产业链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但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的独立性,且各个部门提供支持服务内容不尽相同, 使得改产业链业务覆盖范围广、牵涉行业多,行业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行业壁垒都会影响自身部门发展. 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商家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只有彼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各个环节的共赢.

(三)产业链部门分析

1、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主要任务即使为移动支付搭建基础通信平台,是移动支付最为基础的硬件系统提供者。移动运营商是用户手机号的唯一管理者,在开展移动支付上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在基于目前的通信技术来看,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方式包括语音,短信,WAP等.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移动运营商主要为所有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基础的通信支持以及对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安全服务. 由于一切的移动支付服务都建立在移动运营商的通信技术上,且通信技术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移动运营商能通过加固自身技术提高支付效率,减少用户缓冲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且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群体加大移动支付业务覆盖度,增加用户数量,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2、商业银行

银行是用户账户的管理者,在产业链中任务主要是为用户和其账户提供完整的支付结算通道且对该用户的信用信息记录。

商业银行作为用户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同时也是移动支付产业中用户资金的最终清算机构.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盈利并非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支付业务的便携性不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对传统支付业务的完善和补充,使其固有的支付不被便携性较强的移动支付取代.且多样化的支付手段也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商业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等传统支付系统作为其移动支付基础和支撑.其全面的用户信用管理系统更是减少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性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部门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3、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

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是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枢纽环节,多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信誉担保,减少支付安全风险.而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面资源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使用户可以在不同银行卡之间实现转换.能为需求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服务,吸引用户为应用支付各种费用.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优势相较于其他部门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用户的购买心理和用户需求加了解,拥有更全面的互联网市场分析.

四、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环境分析

(一)越来越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截止到2013年,国内目前达61601.7万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达到7934.8万户的宽带接入用户,巨大的用户基础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行业细分度也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增速也将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越来越多的用户节点代表着越来越多用户群体和市场覆盖率.由于传统移动支付的信誉缺乏性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将逐渐在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迅猛发展。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硬件体系构建逐渐完善

3G移动网络的普及伴随着个人手机为应用平台的新型移动应用业务将逐步形成.移动电子商务也将在此平台上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通信技术的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来说,不仅从基础上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级别,同时也能打消消费者的消费顾虑使其进入市场,从而扩大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移动营运商对通信业务领域的加强加固,通信服务对移动支付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基于SOA,RFID等技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体系结构被提了出来.越来越完善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方面扩宽了业务市场,且基于完善支付结构的支付流程,其越来越精简的步骤和越来越高的效率也标志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进步与潜力.

五、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仍未构建完成。从近几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情势来看,第三方移动移动支付作为3G时代的热点应用,发展迅速,市场宽广,但标准问题尚未确立和统一.标准上的不统一,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例如,移动运营商采用的2.4G标准支付手段,这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完善,通信设备齐全的基础上,并且它还拥有最多的移动端口用户.而如果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也想通过2.4G标准支付手段,都会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而利润降低.目前,两种标准都在被采用,这样无形中形成了支付设备兼容的壁垒,因为平台的转换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效率.这些不便的积淀对今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推广及盈利,用户使用过程中便捷性和效率都带来较大阻碍.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信用缺乏。信用缺乏问题不止存在于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从拥有当前最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来看, 每年我国有大量的信用卡导致的信用问题。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用户都是把手机号同银行账号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三重绑定在一起,实现一种快捷支付.平日生活中,由于使用环境的变化及使用频率的增多,消费者的移动终端面对丢失,不需知道账户信息就能对账户资金进行窃取。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信用卡.而商业银行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的做法,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依旧以小额支付为主,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自身信誉度没有评级标准,消费者同样也不能辨识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信誉等级,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些拥有大量资金的图谋不轨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开办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进行洗钱或者是非法集资.恶劣的信用环境,加上移动终端并没有实现完全实名制系统,都是阻挡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绊脚石.

六、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一)开发新兴商业模式。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内包含部门众多,如果各个部门呈离散状态,彼此互不关联,那么这种无合作的商业模式从外国经验来看显然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想建立统一的合作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建议以某一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从第三方移动支付角度看,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都因为有各自用户基础及其独占优势,因此想平等的达成合作肯定会比较困难而且协同成本高昂。第三方移动支付处于这两部门的中间,作为没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想要从其他两边抢夺用户,占领市场无疑困难重重。这也是机遇。因为只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作为主导者和协同者时,才能更有效配置各方资源,使产业链的获利能力达到最大。因此,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为主导,其余两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对整个市场和产业链来说最为合理。原因有三点,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是相对于其他两部门独立的机构,不像其他两部门有用户基础。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由于没有用户基础,协同各部门协作的成本自然较低。不会像已经建立庞大用户基础的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一样利用用户打压对方利益。因此,建立如此的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是最大化提升了该行业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是协同的跨部门交易对消费者来说也提升了便捷性和可接受性。

(二)确定金融边际,明确监管部门。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相当迅速,业务交易量与日俱增,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金融边际和业务性质依旧没有得到充分界定。从第三方移动机构的办理业务种类和市场认可度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更像是一种虚拟银行,承担着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功能。因此,有很大必要首先先确定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边际和性质。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容易引起市场对该行业的业务功能的误解,导致消费者对其定位不准确,不敢贸然相信不确定性质机构,最终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业务的市场认可度减少,不利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而另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无限制的增大业务覆盖率,容易引起同商业银行以及移动运营商的利益纠纷,导致产业链内合作主导的商业模式破裂,使得该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参考文献:

[1]崔媛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7

[2]张萌.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预测[J].2011

[3]郑旋.移动第三方支付需要金融监管创新支持[N].2011

[4]王纯.基于SOA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设计[R].自然科学.2009

[5]任倩.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研究[D].2009

篇10

>> 移动支付新玩法:社交与支付的深度融合 移动支付与融合支付的关联性 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研究 基于虹膜特征识别的移动支付技术研究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NFC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移动支付实现方案的研究 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 移动支付在信用卡产业内的发展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博弈分析 基于移动社交平台实现移动支付的实证研究 媒介融合环境下应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科普产业的研究 融合产业链特征的云企业阶段性融资策略研究 移动支付的未来 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支付平台的研究 翼支付 移动支付的「搅局者 聚合支付,移动支付的新战场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研究 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移动支付的智能网关备份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譺?訛王漪.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互联网天地,2013年5月。

?譻?訛移动支付.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互联网周刊,2013年9月5日。

?譼?訛?譽?訛产业融合,百度百科,.

[2]王漪.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互联网天地,2013年第5期.

[3]移动支付.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互联网周刊,2013年9月5日.

[4]李智,徐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电信网技术,2013年4月第4期.

[5]付玉辉.移动支付: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与融合监管.互联网天地,2011年第1期.

[6]何朔.移动支付的沿革与发展探究中国信用.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