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物流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物流现状

篇1

(一)电子商务是现代化物流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二、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实现电子商务特定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所需位移的商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设施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是伴随电子商务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辅之于电子商务真正的经济价值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所独具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特点,以及高速、廉价、灵活等诸多好处,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其运作特点和需求方面也有别于一般物流。

三、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也就是说,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自动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网络化。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电子商务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流业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保障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性。

政府及相关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与认识程度相对欠缺。我国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的、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文件。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技术设备落后,信息化普及、集成化管理、物流作业水平与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许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设施陈旧,物流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

物流管理人才短缺,是阻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开放物流业市场

物流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物流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统一标准的形成。

(二)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通过在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确立电子商务物流研究方向和留学制度的方式来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可通过物流行业协会来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和传播物流知识,还可通过从业资格认证的方式来激励人们投身于物流行业,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布局

网络无国界,电子商务的竞争一开始便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真正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应对这种竞争的策略之一便是迅速实现国内物流的国际化,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科学的物流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经常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以便使他们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经验。

篇2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 :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DI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快速反应(QR : Quick Response)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CR : 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N : Value-Added Network)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基本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可见,物流的网络化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 :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制造资源系统(MRP-Ⅱ :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二、 我国物流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但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方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搬运,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其次,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虽然日益明显,但是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却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依据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的对物流进行政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三、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系统

 

  基于国内的上述物流现状,我们提出了一种适合国情的物流解决方案——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系统。

  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之一,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的业务活动。在国外,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著名企业,如美国的Fedex、UPS,日本的佐川急便,由于它们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早已成为物流业内著名的国际综合物流企业。综合物流可使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完全从繁琐的多方委托的物流业务中脱离出来,专心致力于电子市场的拓展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由于具备综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企业较少,所以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现存的物流企业。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经营综合物流的主要思路是: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将主要的物流服务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客户营销队伍、物流管理网络和物流信息系统,提高自身的物流综合管理素质;实行特许制,将协作单位视为自己的战略伙伴,进一步可将其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就是综合物流业务的协调、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并且注重业务流成再造和组织创新。

篇3

[论文摘要]介绍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一)电子商务是现代化物流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二、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实现电子商务特定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所需位移的商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设施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是伴随电子商务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辅之于电子商务真正的经济价值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所独具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特点,以及高速、廉价、灵活等诸多好处,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其运作特点和需求方面也有别于一般物流。

三、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也就是说,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自动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网络化。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电子商务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流业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保障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性。

政府及相关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与认识程度相对欠缺。我国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的、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文件。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技术设备落后,信息化普及、集成化管理、物流作业水平与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许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设施陈旧,物流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

物流管理人才短缺,是阻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大障碍。 转贴于

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开放物流业市场

物流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物流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统一标准的形成。

(二)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通过在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确立电子商务物流研究方向和留学制度的方式来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可通过物流行业协会来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和传播物流知识,还可通过从业资格认证的方式来激励人们投身于物流行业,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布局

网络无国界,电子商务的竞争一开始便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真正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应对这种竞争的策略之一便是迅速实现国内物流的国际化,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科学的物流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经常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以便使他们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经验。

六、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真正体现电子商务优势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电子商务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电子商务物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态势很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措施和有力对策,大胆探索,就能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物流业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李长霞,《国际物流》,电子工业出版,2007.

[2]吴健安,《绿色营销刍议》,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

篇4

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电子商务从出现开始就掀起了销售方式的革命,使得企业的销售范围无限扩大,让消费者更容易获得商品信息,拉近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而货物是否能及时被送上门则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终端物流服务商,从体质上说,基本上是从原来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偏低;从流程管理上看,终端服务商无论从服务理念,还是网点布局、货物跟踪技术的使用、个性化服务等,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包含了网络销售和线下配送两个关键环节,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安全和网络金融近几年的不断完善给电子商务注入强大动力,而线下配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重视程度不高。电子商务物流产业是一个行业交叉很复杂的行业,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技术装备、财政补贴、政策和标准化等各方面,这些方面又属于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管理,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间缺乏统一协调,导致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物流的一体化运作。

2、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布局和建设。物流配送需要实体网络实现快速流转,而实体网络包含节点和线路,全国范围来看,有效的物流实体网络尚未形成,各地的物流中转场站规划和建设缺乏协同性,网点之间的衔接还有待加强。

3、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是现代电子商快速发展的有力助手,而要在较大区域内形成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物流支持,需要物流企业形成规模,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通过科学化管理和运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但现在物流企业都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

4、物流企业资源缺乏整合。物流企业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和灵活的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发展成败的关键,而现实是,一方面车辆返空率和仓库闲置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企业又在寻找车辆和仓库。这充分说明,物流企业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出路

改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环境,鼓励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科学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结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制定有利于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规范和制度,科学规划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基地建设给予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的大力支持,创造有序的市场秩序,支持物流企业平等进入市场竞争,规范市场运作,进而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整体运作水平。

(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通路,就没有物流,所以基础设施诸如公路等线路和物流中心等节点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保证物流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又要能够确保配套的物流设施能够有效形成综合物流网络,能够把实体通路和电子通路形成有效的平台效应,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三)提高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电子商务的成败,作为物流企业,既要满足广大电子商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要降低运营成本。作为现代物流企业,不仅在物流网络和物流技术方面上台阶,还要通过自身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理念,创造更多的增值服务,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为电子商务客户提供更高的客户体验,进而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快速发展。

(四)提升物流技术,整合社会化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对物流领域的武装,云物流、物联网都可以在物流领域大显身手,通过物流信息技术整合产业链资源,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无缝链接,把交易信息、支付信息、货物跟踪信息等实现全程共享,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的无缝衔接,使电子商务发展跨入更高阶。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问题;改善

当前,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其经济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电子商务与流通产业相结合,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流通产业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不仅贯穿于制造业的全过程,对流通产业领域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物流和流通供应链

1.农村物流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我国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看到,我国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中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加大对信息化和物流产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农村物流也属于物流的一种,也有运输、库存、包装、流通、加工等过程。但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其物流也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

2.农村流通供应链

(1)农产品供应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产品。在管理活动中,季节性、分散性、易腐性等农产品的特殊情况都需要特别考虑。

(2)生产资料供应链。在生产资料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从事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生产设备。在管理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固定性和分散性都是需要考虑的。

(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在日用消费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生活中所必须的日常用品。在管理活动中,产品的分散性和消费价格低,以及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与特点

1.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

(1)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一是农村的农产品供应以对外或对城市输出为主,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农产品输送的下一节点基本都是销售地的批发市场。在农村,很少能够建立起专业的合作社制度,因此其产品的供应者大多是分散的农户。从其供应链的情况看,农民之间由于缺乏规模化的效应,因此在农产品的输出中谈判能力较弱,不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二是由于网络信息化在农村普及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在其中开展较为困难,农民也无法通过网络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无法通过网络去了解外界对其产品的反馈信息。在其分散性的销售模式中,销售过程的监管不甚严密、标准不够统一,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时也不够放心。三是农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不长,由于物流模式上的制约,其产品浪费、变质、损耗的情况也大量存在。

(2)生产资料供应链现状。生产资料供应以农民购买为主,生产资料一般以农民通过商或专卖店购买而来。从其供应链的角度看,农民购买产品的数量较少并不够规模,在价格谈判上一直处于不利位置。

(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现状。从其供应链的角度说,由于农村消费者较为分散,因此日常消费品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经历的中间环节较多。农民对品牌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农村一直也是“山寨”商品的主要市场,因此加强监管以保障农民的消费利益十分重要。

2.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特点

(1)市场环境的特点。由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分散性较大,在流通的过程中,流通设施的数量和产品的运输、储存成本也大大增加。分散性的特征也导致很多能够在城市中存在的流通模式无法在农村实行,分散性也是制约农村流通的重要原因。在产品生产中,农村往往以单个农户或单个村庄为单位,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使其在利益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农产品一直处于低端市场序列,其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且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不具备增值特性,其在产品利润的分配中,农民的利润份额相对较少。(2)流通对象的特点。农村产品流通对象一般为农资产品和农民的日常消费品,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产品在某个季节产产量巨大。产品产出的季节,流通供应链的压力较大,非产出季节时,流通供应链几乎没有产品流动。农产品一般都为自然生长的产物,因此其产量一般都较为固定,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对其产量进行自由控制。农产品在一般生产周期较大,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时间却较短,因此在流通中对其运输的效率和储存方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布局不合理

在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农村特点的认真研究,流通供应链节点规划不合理,很多地方都存在某地节点重复而另一地节点明显缺失的状况。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流通网点的规划没能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以快递为例,对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只能送达县城内部区域,城镇和农村基本都不在配送范围之内。唯一能实现乡镇配送的邮政经济快递,其配送速度却极为缓慢。

2.缺乏规模化效应

由于农村居住上和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分散性,在其产品的组织中,很难形成一个能够统一指挥和行动的规模化单元。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分散性增加了流通的环节,提高了流动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更不利产品的保存和销售。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民由于在受教育水平和网络上的限制,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及时分享,不能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减少流通环节和实现规模效应。

3.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

我国中西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商业区域,商品的交换都来自粗放管理的乡镇集市,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商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农村中的物流仓储设施数量极少,产品的集中存储和运输难度都较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产品的集中存储,以减少流通成本。

4.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村市场管理法规。在农村市场,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多不法商贩瞄准农村市场,将其作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市场。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5.融资难度大

在目前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在流通产业的领域就表现为流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其发展后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对农村流通产业进行投资,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改善

1.加快信息化建设

(1)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可实现农村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避免中间环节的介入对其产生的干扰。(2)构建农村内部信息互联网络。农村的产业发展具有分散性,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整体,在价格谈判和规模生产上都不具备优势。利用网络互联,农村可通过集中生产、集中储存、集中运输,提高议价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供应链的管理中,供应链本身的服务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够实现产品的最大化收益。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单个企业都无力承担,因此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家应统筹规划,运用资源优势,实现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在流通环节中,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健全,造成农村在流通过程中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在流通监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经管研究服务经济

参考文献:

[1]孟志兴,王广斌.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2(4):30-33.

[2]王静.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12(2):132-136.

[3]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4]王静.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2(1):71-75.

[5]康贤刚.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构与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87-90.

[6]张晓林,罗永泰.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研究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这一词进入中国学者视野,国内学者真正上意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或是农业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始于2000年:2000年李小平在学术期刊《计算机与农业》2000年第6期上发表了《农业电子商务从网上供求信息做起──几种典型的免费供求信息网站实例简介》的文章,拉开了国内学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序幕。在对国内部分文献的内容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农产品电子物流研究及针对典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等五个方面。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国内研究内容分析

1.作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1)作用。国内学者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一下几点:李海平,刘伟玲提出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可以解决农村的信息鸿沟问题,同时,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流通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喻红艳提出移动电子商务是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

(2)现状。国内学者王勇民,赵蕾等研究发现我国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可能;②庞大的用户群使农村是移动电子商务成长的沃土;③农村市场的需求是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④政府积极引导为农村移动电子商务营造好环境;⑤试点工程推动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⑥产业链面临新的整合;⑦移动支付的发展时机日趋成熟。

(3)对策。面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国内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诸多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秦绪杰,王勇民,赵蕾,金英泽等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主要有:①积极引导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价值应用的认知;②搭建农业移动数据库和移动电子商务平台;③政府协同运营商降低资费;④积极建构移动商务的安全环境。喻红艳对于以手机为载体的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提出对于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有:a.将手机的优势观念渗透到农村,b.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实用性问题,c.打造综合性手机运营服务平台,d.改善手机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

2.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的观点:魏冬东(2007)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三级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晓哲发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及选择》;邓珊,张益民的《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体系模型研究》,在这个分类中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采用的体系结构进行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对相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电子商务应用进行了研究如杨毅超,黄璜;李业刚,宋道金,王淑君,赵公波。

3.农产品电子物流研究

由于农产品本身对“保鲜、保生”要求很高,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物流问题也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侯晴霏,潘春来,王小明,潘阿龙认为引人第三方物流与草根物流相结合,寻求服务范围较广的物流机构进行合作,借助其较广辐射能力和较完善的物流设施可以较好的解决农产品电子物流中的障碍。岳云康提出,依据电子商务标准,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建设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通过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研究现状如下:

1.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途径。主要针对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安全信用问题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2.以某一具体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就以某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其目前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发展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发展主流,主要在于我国各地发展有其各自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自身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才是上策。

3.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细节性问题进行展开。主要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范畴,针对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关键发展因素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对应的能够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此外,还有以衡量标准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海平 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9).

[2]喻红艳:移动电子商务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关环境的不断完善。以网上商品购销为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并不十分协调,这直接导致了商品交易的顺利完成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对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的共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商品交易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

1.1现代物流中的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部分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前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但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物流则是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所以,现代物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只有实现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才能降低配送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电子商务的高效进行。

1.2电子商务是推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力量

1.2.1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的基础

网络时代所造就的电子商务给人类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这场革命所引致的产业大重组把现代物流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电子商务本身不能实现最终的物流,但它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指导物的流量、流向和物流时间。它在促进物流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从中促进了物流配送的发展。

1.2.2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信息处理的平台

物流的特性决定了物流与信息流之间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要素,为物流的正常运转、管理、决策以及制定战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为提高物流效率、要求信息流保持通畅,并准确反馈物流各环节运作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及时大规模传递创造了条件,促进物流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2.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关系的现状

2.1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在我国现在的主要表现是,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偶尔涉足电子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的问题。

物流瓶颈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

第一,互连网无法解决物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第二,物流本身发展的滞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头,会加剧物流瓶颈的作用。这问题,表面上看是我国物流服务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我国为物流服务运行的物流平台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2.2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在其他方面关系存在不和谐性

在管理水平上,电子商务公司的领导者具有较高知识与管理水平,对公司的配送也较为严格;而物流企业大多数是在传统的储运企业上发展起来的,有些管理模式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水平上,因此,物流企业要快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网络经济的需要,要考虑适当不同档次客户的需求。提高管理以适应电子商务公司高标准的要求。

目前电子商务公司与配送企业签订的协议很少,这样不利于物流企业制定长远的投资与服务计划,短期协作制约物流企业对配送体系的投入和采用新技术热情,不利于降低配送成本。

3.如何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关系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而政府应统筹规划,建立以重要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沿海港口城市为依托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有准备地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应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以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

3.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避免资源重复与浪费

通常,电子商务企业通常都缺乏足够的资金、精力和专业技能去建立. 大规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因此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即把物流外包,交与第三方。而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服务体系。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用于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3.3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由于信息的绝对数量增加,信息发生地点、处理地点、传达对象分散在广大地区,而物流与信息要同时进行流动,因此要迅速反映物流信息,就必颏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以便于对物流过程进行控制、预测和决策。建立在Internet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让所有用户输入的资料都直接进入数据库以便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动式经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社会资源,解决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

3.4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物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对于消费者来说,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信心。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极具竞争力的物流配送体系,为我国企业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

3.5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必须共同合作

通过制度创新,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物流配送体系的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组织制度创新,使它们同电子商务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对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也将因之而得到真正的实现与发挥。

从以上对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关系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极为巨大。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着对方。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应共同合作,协同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黄福华.湖南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探讨[J].物流天地,2004,12(2):27-28.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优化策略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现状及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物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因为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专业人才较少,致使物资流通水平较低。随着21世纪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物流需求呈现出大量、高效的特点,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较落后,极大阻碍着物流配送的发展。例如,高速公路等级、里程数、网密度不合理,并且缺乏和电子商务活动相匹配的设施。尤其是航空网络在物流配送方面成本较高,未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当前公路运输是物流配送最依赖的交通方式,然而相关运输网络欠发达,给物流配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造成当前物资流通活动水平较低的现状。

(二)物流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

因为我国流通管理部门涉及较多,有交通部、铁道部,航运、民航、邮政系统等。因此,物流统一管理较难,由于各组织间较分散,部门间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这些都极大制约物流配送发展。并且,现阶段我国物流技术没有统一标准,物流一体化衔接较为困难。同时,物流法规从筹划到出台需要长期时间,这也会导致法律法规难以和物流同步发展。除此之外,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匹配的相关法律纠纷处理措施、财务会计制度、物流公司准入制度等不完善,缺乏一体化集成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难以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同步、高效。因此,由于物流标准和物流法规颁布较为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

(三)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待优化

现阶段,电子商务企业对实体商品的主要配送渠道有以下两种:一是自建物流系统,二是与物流公司合作。通过自营物流模式,独立构建配送网络,组建自身的物流管理队伍,独立完成各项配送业务。但是,如果要形成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配送网络需要花费较大成本,并且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还会导致物流成本过高。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会选择物流外包模式,与其他物流配送公司签订协议,将配送环节交由专业公司完成。例如阿里巴巴,曾与诸如铁道部及私营物流公司等签订相关物流配送合同,由第三方企业来完成公司的实物配送业务。但是,初步合作显现的不足主要是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当弱。

(四)物流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

我国物流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仍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必须尽快改善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一般模式是3PL形式,即第三方物流,可以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公司。但是,国物流业起步晚相关,我国很少能用到国际先进的物流自动化技术,例如BarCode、GPS等。以我国目前的物流水平,还没有实现物流信息的一致性和集成性,共享和传播也较为欠缺。由于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难以实现物流配送精细化管理,这极大阻碍着物流业的长远发展。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配送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实施网络化与规模化经营搭建了理想的业务平台,便于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营销网、信息网、配送网。当然 网络化经营的运作方式不一定全部要由物流企业自己来完成,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的应是集成商,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来完善自己的网络,实现物流功能的集成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把“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管理,形成了“供应链”的概念,把物流称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它的一体化即功能整合与集成的程度。

(二)电子商务的虚拟技术为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工具

虚拟化与全球化发展趋势促使物流企业加强自身网络组织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具备在短时间内完成广阔区域物流任务的能力,同时保持合理的物流成本。物流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整合现有的物流手段,加强与其他物流服务商的联系,加快海陆空一体化物流平台的建设,发展物流网上交易市场,从而提高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物流一体化水平

物流配送各个环节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新时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一体化管理水平。结合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应该提升技术,早日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如此,才能有利于打造一体化的电子商务配送模式,将信息采集、传输、储存有效融合。只有在一体化具备的条件下,物流系统才能高效运转,实现高级物流模式,更有利于当前物流业持续、高效发展,如CRP、VMI和QR等。

(二)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当前,应该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及时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具体操作上,应该解决流通部门归口不统一的问题,进而促使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管理部门协调发展。政府也应该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与企业共同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通关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业的变革,打造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实体网络。真正形成辐射范围大、配送能力较强、服务水平高的物流配送系统,满足我国逐渐增长的物流配送量和居民更高的需求,提高我国物流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三)完善物流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物流服务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流服务水平可以作为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根据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并考虑国际竞争力,应该构建一套非常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并且,应该与国际接轨,推动EDI传输标准发展。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相关部门应该联合协会组织,完善相关工作,合理分布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并且,结合物流配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更高级别的物流公共平台,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席江月,胡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1(13):46-48.

[2]王庆,闫丽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27-30.

篇9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销售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店面门市实体销售,网络销售也逐步成为销售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电子商务作为网络销售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深受消费者追捧。在我国的B2C电子商务模式中,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较低且数量不多,这使物流配送成本在商品的销售成本所占比例较大,造成物流效率低、缺少物流配送规模优势的情况。同时,我国物流起步较晚,物流配送成本高且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B2C电子商务。而物流作为贯穿于B2C电子商务业务的始终的重要环节,高居不下的物流成本以及不时的快递丢单和送货迟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因此一个合理、流畅、高效的物流模式对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尤为重要,是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的关键,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为迎合B2C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步伐,研究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配送模式则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模式关系的相关研究

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美国学者德鲁克指出,企业从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内降低总成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物流环节上却有降低企业成本的大空间。物流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 。

美国学者Haul Lee, Seungin Whang也认为物流是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指出物流是实现网上商品交易的最后环节,是完成电子商务活动的最终配送 。德博拉 L.贝尔斯研究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他认为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主要考虑自营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模式有利于B2C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而第三方物流模式则是可使B2C电子商务企业集中资金研发核心产品 。同时田纳西大学同佐治亚理工大学联合也就B2C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配送模式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物流配送模式的产生是整个社会化大分工的结果,并认为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能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1.2 ANP和TOPSIS的相关研究

ANP模型的研究可追随至1966年,Dikson因为他的工作需要,整理出23项可实现工作目标的评价准则,并进行了调查 。而后Weber对Dickson的相关准则评价进行了更新,在Weber的评价准则排序表中,为各准则提供了相应的权重 。

在此之后,为解决复杂多因素的决策,1996年美国匹斯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即网络层次分析法(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他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因素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网络层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构成,其内部是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ANP模型考虑了各因素及相邻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吻合实际决策情形。

同时C.L.Hwang和K.Yoon也提出了一种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即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这种方法是一种理想目标相似性的顺序选优法,适用于多目标决策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国外,国内在电子商务的模型研究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壮大,国内学者对推荐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张铎在《电子商务与物流》一书中提出,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王之泰在《现代物流学》中指出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和物流一体化的产物,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出的,商品买卖活动需要再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下才能顺利进行 。

由于每个电子商务企业都有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尤为重要。陈岩,王广伟《电子商务环境中的B2C物流配送模式研究》就提出只有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企业相匹配,才能取得长期发展 。刘婵媛《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研究》中认为物流配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信息化、智能化是电子商务对物流所提出的要求。并在文中提出了几种适合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其中就有:企业自营物流体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现物流配送模式 。宁明志 、邹丹,陈志高 、张宇等人也对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但都未全面考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决策的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都对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并未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决策指标中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系统分析电子商务应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因此本选题在ANP以及TOPSIS理论基础上,研究评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三、 相关理论方法

3.1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之一,它又称为专家打分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兰德公司发明。它是以古希娜城市德尔菲命名,表示集中众人的智慧预算准确的意思。用德尔菲法进行定性分析的主要程序是①确定调查内容;②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成员征询调查;③专家以匿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④整理专家意见,并把不同的意见及理由以匿名的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并第二次提出自己的意见;⑤经过多次征询、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会逐步趋于集中,最后得到一致的判断结果,其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3.2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匹斯堡大学萨泰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复杂风险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单、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便于普及和推广 。

3.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1996年美国匹斯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即网络层次分析法(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他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因素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网络层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构成,其内部是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ANP模型考虑了各因素及相邻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吻合实际决策情形。根据ANP计算原理开发的计算软件: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极大提高了ANP计算的便利与准确性。其结果能表明各指标对应的全局权重值。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P.F.Drunker.黑色经济大陆说 [J].财富.1962

[3] Haul Lee, Seungin Whangm.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2002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75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是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1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商务的核心是商品交易。任何一笔商品交易都涉及四个方面:商品信息的获取、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款支付、商品实体的转移,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每一笔交易,都包含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四个环节。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物流是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保证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便利。买家和卖家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是,如果物流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物品不能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就不算真正终结。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价格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物流服务水平就成为顾客选择商家的重要因素,也成为顾客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1.3 电子商务为物流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商品交易突破了地域限制,电子商务进行到哪里,物流配送服务就会延伸到哪里。因此,电子商务极大地扩张了物流的地理范围。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球客户能通过互联网主动选择物流企业,从而增加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拓宽其业务范围,为物流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1.4 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

电子商务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电子商务的四个环节,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迅速完成,而占用时间最长、占用成本最大的物流则必须通过物体的实体流动来完成。物体的实体流动包括商品的装卸、运输、存储、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等作业环节,若能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最短、成本最低,就能实现每一个作业环节的现代化、科学化运作,从而不断提升物流效率。为了获取更高收益,电子商务企业必将努力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推动物流技术的进步,推动现代物流的l展。

2 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2.1 物流发展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近三十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持续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流通和消费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面对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我国物流业发展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方面。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逐渐形成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群雄逐鹿的格局,而我国物流企业却呈现“小、散、乱、差”的局面,物流企业众多,但规模和实力弱小,财力、物力、人力分散,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需求。

2.2 物流现状阻碍电子商务活动的顺畅推进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企业更依赖于消费者的评价,这种评价涉及电子商务活动的全部环节,而物流是其中唯一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评价,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满意度。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的主要目标在于完成配送,忽视了物流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满意度,从而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3 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物流发展的战略思考

3.1 健全的政策法规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电子商务时代,只有制定和完善物流政策法规,才能引导物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首要的就是要健全联动机制。物流作业流程,不是在单一区域内完成的,也不是由单一管理部门管理的,需要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加强商务主管部门与交通运输、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协作。其次,要尽快出台物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推动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最后,政府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政策,保障现代物流的发展。

3.2 先进的技术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物流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物流技术和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先进的物流技术是加快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根本途径,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特点,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必然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的各个环节。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有效结合,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

物流管理现代化是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聘用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使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对物流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物流管理现代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必然要求,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推手

人力资本是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因此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推动高校或科研院所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推动学科建设,从而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学历人才;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培养急需的物流技术人员;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保证物流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物流知识,紧跟物流发展新趋势,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3.5 “互联网+高效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互联网+”形势下的高效物流,不是单纯地建网站、搭平台、开发APP,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互联网+物流”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更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这将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娟娟.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