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的看法

篇1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拿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三、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篇2

一、 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开端”也就是每堂课的导入。导入是手段,教师更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与掌握技巧。 有的老师为了节省时间,上对话课就是直接读句子或者写句子,然后翻译过来,再领读,学生跟读,学生都能读会了就完成任务了。这样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或许节省了一点时间,但也省去了学生思维、理解、体验的一个过程,也省去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处于机械记忆的状态,是一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所以印象不深刻,忘记的自然也快,更谈不上灵活的运用语言了。所以说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在导入对话教学时有很多种方法:1.用真人、实物导入,它能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最有效的对话教学方法。举个例子,在教授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这个句子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任务人物的头饰扮演同学们喜欢的人物自我介绍my name is ….2.还可以利用图画等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导入,例如在教天气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先认识地方,再学习句子,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这样让地理与英语相结合,活学活用。3.自绘简笔画创设情景利用简笔画创设导入情景,具有方便、幽默、直观、效果好等特点。简笔画不仅紧紧地抓住了每个学生的目光,而且学生一看图就明白是什么意思,间接、方便。还可以借此增强学生对你的崇拜感。

二、创造仿真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由于教材接近生活实际,而语言又来源于生活。教师就可在课堂上创设仿真的情境进行表演。如打电话、购物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例:教学Buy fruit对话时,我就地取材,把讲台当作柜台,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老板或售货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水果实物或图画,并标上价钱,进行一场“买与卖 ” 的表演。

T:Can I help you ?

S:I would like some apples,please.

T:OK.How many kilos do you want ?

S: Two kilos ,please .

T:Here you are.

S:How much are they?

T:Eight yuan ,please.

S: Here is the money .

T: Goodbye!

S: Bye!

教师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句子.如:Oh!It’s too dear .How about … yuan?进行讨价还价,通过手势、表情让学生领会你说的句子并自然配合表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觉得此情景很接近生活,而且表演起来更逼真。在师生表演几回后,我鼓励同学们大胆地来演老板与顾客,最后评选出最佳搭档奖。这时,同学们个个积极参与,人人踊跃表达。在短时间内便掌握了语言,真实地运用了语言。使同学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三、竞赛、评价激励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能我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竞赛,让学生在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发展性的评价中找到自信心,尝到成功的滋味,进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听、说、读、写、玩、演、唱和TPR等活动都可以设计成竞赛的形式。说对话可以根据图片说一句话、讲小故事,玩可以做游戏,演可以表演对话或者小短剧,唱英文歌曲等等。

四、拓展拓宽对话,发展交际能力。

我认为,对话的拓展训练更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一般在这一个环节,老师很多会安排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对话来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譬如说完成调查表,譬如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老师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讨论对话等。例如,小学四年级学习food这一话题,要求学生能活用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及I’d like some…. 在拓展部分,教师就可以制作表格,复印若干份,分发各小组;学生四人一组,自行确定小记者和采访对象,并作调查记录。

篇3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印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篇4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是互动的,营造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学生才能进入角色,才能乐于学习英语。如何营造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呢?

1.1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和蔼,要平易近人,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要使学生觉得你亲切可敬,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1.2激励是课堂的主旋律,应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帮助,同时鼓励他们互相关心和帮助,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1.3教学内容应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英语教学不以语音、语法知识的教学为主,切忌不顾儿童年龄特征的成人化教学,更不可追求英语学科高标准要求,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小学英语课程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如话题的范围和接触的词汇总量(600—700个),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活动能力的要求都应适合小学生,切不可要求过高,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

2.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模拟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做到教学情景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2.1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我在课前预先录下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课上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展现自我。

2.2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演话剧,唱童谣,咏小诗,说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仅老师讲,还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3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口味的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3.努力控制母语,积极进行英语思维

英语教师必须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讲或少讲汉语。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使之生动活泼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或模型等直观教具和表情、身势及其他副语言行为辅助教学。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英语阅读和交际,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直接进行英语思维,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模式却为英语—汉语—英语,这样既不科学,又会降低阅读和交际速度。教师在教学简单英语单词时,不应用汉语作解释,而应借助实物、图片、动作和表情等。例如教“pen”一词时,教师可先举起手上的钢笔,然后说:“This is a pen.”并重复两三次,重复时把“pen”一词重读,然后拿起学生的钢笔说:“Look,this is a pen.”并点头,作肯定状。接着,分别举起几个学生的钢笔,还是重复前面的那一句,并点头作肯定状。这样学生就能大体理解“pen”的语音信息就是汉语中“钢笔”这个具体实物。

名词教学如此,动词、介词、代词等的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词汇都是相当浅显的,紧贴日常生活。

篇5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④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⑤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只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也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师生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对方,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其次,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最后,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三、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差异。

一堂语文课下来,要检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就要看教师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好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点拨、启发、引导。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他们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使他们始终对课堂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一堂课,就是要让优、中、学困生相结合起来,使优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学困生学有收获,学有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进步。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四、借用现代教学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

篇6

【关键词】口语交际 尝试 课堂教学 立足生活

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交流活动,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的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就是小学阶段,而刚入校园的一年级更是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生活中,多多练习口语交际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能捕捉很多精彩画面,因而有更多的口语交际情境。在生活中,孩子们就会乐于表达。

1.情境创设,为孩子提供交际话题

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已学的知识面不广,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去感受,就很难把它表述出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多多地去实践,在课文学习中,去扮演相应的角色,这样进行了口语交际就会更加顺畅。

如教学《象鼻桥》一时,我让两孩子戴上头饰扮演两头做桥的大象,让其他几个孩子扮演过桥的小动物,两只大象为了动物村里的他动物朋友们行走方便,不动不休息,此时此刻,他们会有什么感受,而在过桥的小动物呢心中又会怎样呢?

这样的情境创设给了孩子们想说话的欲望,让他们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述说,并在交际中培养了注意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2.作业布置,为孩子提供交际情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能及时地为孩子指出毛病,当然也不应缺乏赞扬。

学了《小熊住山洞》后,我让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节日到了,做一张贺卡,画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跟妈妈说自己的祝福。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班级获得了好的成绩,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学生愿意去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在课堂中,为孩子训练口语交际

(1)抓住教材,训练口语交际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教学中,良好的交际氛围是培养孩子口语交际的前提所在,因为无拘无束的环境能让孩子讲的更多。

(2)互动学习,培养交际能力

2.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层次的互动交际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我由课件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8小时……”让孩子们自己来体会来谈谈这位父亲此时此刻内心会有怎样的情感,在整个课堂中,孩子们个个畅所欲言,真正走进了主人公的命运,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口语交际得到了锻炼,对课文也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

2.2耐心的倾听,培养良好口语交际的前提

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耐心的倾听。

曾听过这么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一个小朋友之间的谈话。他问孩子,假如飞机引擎都熄火了会怎么做呢?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孩子说他要自己跳伞。对于孩子的回答,所有的在场人们有的不是笑得东倒西歪,就是在指责孩子那一颗幼小的心。而林科莱特没有,他仍旧耐心的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孩子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听到这里,我也被感动了,这位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中盛载的是远比大人们多得多的爱,小朋友用最最纯真的话语表达了他的内心。现实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待孩子的叙述,表面上对他以承认,而事实上老师们绝大多数是希望孩子们早早的说完,好进行下一个自己需要的环节。他们往往缺少真诚关注以及听完的耐心,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孩子们的理解、尊重、接纳和期待,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生命对生命的重视。

三、示范指导,引领交际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还不多,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示范,这也是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1.在口语交际中,为孩子指导方法

在指导背诵课文《四个太阳》时,我先让学生弄清一年四季的顺序,明白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继而我指导孩子们想象生活中这四个季节的特点,让他们联系实际来进行背诵,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方法,背的时候,就变成有序可循了。在进行其他训练时,也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乱说一气。

2.在口语交际中,为孩子多多地询问

低年级学生说的时候,有时只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内容不丰富。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让孩子来谈谈自己去过哪里游玩,见到了什么,可是孩子们往往只能说那里很好玩,很漂亮之类的话语,显得比较空洞。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设计了几个提问,帮助学生丰富说话内容。你和谁一起去的?怎么去的?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你玩了些什么?你最开心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话说了,能表达的更为清楚了。

口语交际,这块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之地,我会继续尝试,在尝试中进步,在进步中继续尝试!

注释:

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参考文献:

郝金茹. 关于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看法与尝试.2005.4

篇7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在小学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想就我国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见,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教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思想不稳定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受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同时,教学设施如实验室等利用率不高,学生实践能力差。在这样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于农村素质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除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增加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教学的全面性。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要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促进专业成长。

2.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品德,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3.创造舒心和谐的教育环境,努力创造栓心留人的环境。相关教育部门要把政策变向城市倾斜改为向农村倾斜,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

篇8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X”,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肯定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变苦学”“为乐学”。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很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等。我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中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的人才。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反复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篇9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77-03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教师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或方法需要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的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所以,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质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突出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应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保证没有学生处于教育的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整合,有效解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知识”、“方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必须体现科学有序的基本设计程序

分析学习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过程――形成评价与反思。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用好教学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设计适当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改变学习方式和优化讲练策略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和效益点,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以及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二、新课程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具备的观念

《课标》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确定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英语教师设计和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确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实践”的教学观、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有效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既关注过程,又重视结果。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必须突出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教学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设计教学,保证没有学生处于教育的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其内涵是,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大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英语是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最需要去考虑的问题。结对活动(pairwork)和小组活动(groupwork)就是两个能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对子和小组中,尖子生在帮助后进生的同时自己也复习了所学知识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向新的词汇和高度挑战。在层次相同学生的对子或小组中,后进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并操练语言,必要时向对方和教师提问。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程序设计中,我们必须要设计一些能有利于全班同学进行操练的活动。除了上述两个活动外,讨论、采访、辩论等都是一些能激起学生强烈参与兴趣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用英语表达意见和感情的能力;另一方便也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他们的合作。

2、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

在英语课中,“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也就是说,英语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分,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弊病之一。英语教学长期摆脱不了“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教语言而不是教言语,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的本质是通过开展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言语能力)。

3、确立“基于实践”的教学观

基于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课可被视为言语实践课。语言知识课中,学生获得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信息;言语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英语能力。尽管英语语言知识与言语实践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但不等于说,英语语言知识学好了,言语实践就自然进行了,英语能力就自然形成了。英语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言语实践。

言语实践,是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事必躬亲”,教师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我国普遍存在脱离语言实践活动的、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致产生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教学效果,这早已从反面证明了语言的实践活动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言语能力是“习性”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习得”是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通过言语活动学习言语的过程。“习得”强调的是言语主体的“亲历性”,这种“亲历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以言语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英语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即通过丰富具体的语言感受和运用,才能最后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突出语言的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task-based)、语言的输入量(languagein-put)和真实语言(authentic language)实践的机会;强调课堂综合环境(language settings),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target language)教学,用好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强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料,拓展学习渠道。

4、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变讲授型课堂为交际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人文活动,如会话、采访、自我介绍、订计划等;解决问题,如描述工作程序、完成指定任务、根据图表进行讨论;游戏,如猜谜、竞赛;学科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综上所述,为了担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英语教师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它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

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目的要求《课标》是纲领性的教学文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领会《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研究学生实际。掌握真实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研究学生要做到: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学”的基础,明确“学”的差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学生的学法,处理好“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用”的关系。

3、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法。根据教学要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张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满怀信心,富有兴趣,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研究教案编写,优化板书设计,合理利用媒体编写教案如同战前调兵遣将,板书设计如同战时下达的命令。“调遣”要在预见的前提下进行周密部署,全面考虑,系统分析;“下令”要简洁明了,科学合理。好的板书设计,能使人通晓全课,了解全貌,控制全局。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五有”和“五备”:胸中有“纲”,脑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备目标,备学生,备过程,备板书/媒体,备练习。

四、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教材的整体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备课时,我们应该在解读整个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先制定总的目标和计划,考虑教学内容各部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解到每个课时时,我们更要顾及到该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只有在具体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原则,再结合学生的学情,才能备出一节好课。

2、注重活动的情境性

在人本主义理论家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的问题等。这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能在身临其境的场景里激起最大程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顾及步骤的连贯性

在设计教学步骤时,我们还应该顾及到每个步骤之间的承接、过渡的自然性;使得学生能在完成上一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做好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准备。

4、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还包括课堂观察、学生成绩档案、学习周记、问卷调查、面谈、讨论、作业情况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管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自主学习。

五、加强反思,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常问自己是否具有有效教学的各种行为,如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学习成功率等。虽然总的教学内容由教材和学校安排,但具体内容的讲授时机和策略则是由教师来操作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安排设计是否合理和有效,就值得认真研究和斟酌了。每一节课的具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及时弥补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使以后的教学更趋完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篇10

[关键词]孤儿 思想道德教育 特殊教育工作者 环境 氛围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63-01

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宏观角度上要培养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到微观角度上我们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做人要以德为先,为人师表等等,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道德对一个国家、对一个个体的重要性。孤儿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理应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对孤儿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从我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总结出关于孤儿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在本文中将一一阐述。

一、新形式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有助于孤儿更加健康的成长。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孤儿的老师,要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不仅仅做一个好老师,还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关爱,在心里上愿意接近老师,愿意和老师交朋友,那样,他们才愿意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从学习上关心学生知识上的提高,更要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经历丰富,有很多都进入了青春期阶段,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什么事情上都愿意和老师作对。其实这除了体现出他成长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需要老师关注他,以适当的方法和方式去关心他,体谅他,让他知道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也对别人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去关心别人,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个体。

二、新思路中,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每个孤儿又很难有效地总结出自己的特点是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孤儿由于他们不同的成长经历,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经历的重大创伤事件有所差异,所以每个人的发展特点也呈现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不擅长文化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如果艺术方面也不行,就看他在别的方面有哪些天赋,找到自己的优势。让每个人都得到关注和认同,从学生能达到的标准开始,采取适宜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克服困难,达到社会的评价标准。

三、新环境里,掌握合理的时间分布

对孤儿应该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有很多共性的问题需要老师集中讲解和说明,可以采取上一堂区会课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教育的必要性。对于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采取谈话和个别教育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众多,而每个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好哪些学生有必要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就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才能使付出有回报。当然,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果的事情,而且学生当中还有可能出现反复和大面积受影响的现象,所以教师的方法和对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

四、新目标中,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良好的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是自我教育的实现,发挥小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氛围并引导他们以自愿的方式参加各类活动,比如开展演讲比赛、舍长精选比赛等活动。逐步完善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他们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对自我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形成互帮互助、诚信友爱、文明礼让的集体。

在这些方法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和我的同行们陪伴一届届学生度过了二十几个春夏秋冬。在孤儿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进一步的探索,孤儿的特定经历和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了孤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特殊作用,师生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具有发现的眼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让学生健康的成长。相信孤儿用他们的坚强勇敢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吝小莉.浅谈小学德育工作[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