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新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新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新理念

篇1

1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

以前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能力及基础的掌握,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是笔试题、客观题。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把语文教育长远的隐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虑。因此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成为自觉有效的学习行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和自己,逐步形成科学实效的评价机制,并促使其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以达到师生的自主发展。

2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特点

2.1 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践性。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很强的实践性,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评价重视人文性和实践性就是要重点考察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双边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参与意识、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等。但是,这些因素是抽象的、稳定的、开放的、无限的。单一的考试的方法无法对他们进行测量考察。所以,新的评价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具体的情境包括自然情境和有意情境。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同时将学生编为规模不等的群体,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研究。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2.2 重视显形教学结果的同时,不要忽略“隐性”结果。通过创设情境,我们可以获得有意识,有组织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师生在一定阶段的教学成果的反映。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评价的要素比较集中,评价的标准非常明确,可以反映被评价者多方面的语文素质。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朗读能力等评价,一般在阶段或终结时做。

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学习到的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当然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隐性课程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教学活动中意外的收获评价者要及时捕捉住,予以评价。这样,不但能促进被评价者个性潜质的发展,而且能使其他师生拥有学习的榜样。师生共同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2.3 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帮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语文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的鉴定功能。评价的改进功能。评价的管理功能。评价价值的多元性主要通过评价内容的多项、评价标准的多层、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方法的灵活、评价时空的开放、评价结果的多样来实现的。

2.4 实现师生发展的互惠。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教学评价是语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语文活动充分的机会,在活动中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语文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积极正面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师生对自己的期待,增强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发展任务的完成,同时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理念

听觉障碍学生与健听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听觉障碍学生的听觉障碍导致他们的语言发展迟缓,这就使得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再有健听学生入学前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听觉障碍学生只有在入学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才能逐渐建立起来,只有这时他们才能把数学经验的形象与所表述的语言的联系建立起米,才能形成听觉障碍学生的数学经验,这些都是造成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殊性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教学

听觉障碍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使得他们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处于一种迟缓的状态。入学前他们只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入学后,从汉语拼音训练到学同识字,再到句子训练,开始语言的学习,这样的过程大约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问,听觉障碍学生才能初步达到健听学生入学前的语言水平。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发展的滞后会严重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这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的发展远远落后数学学习的进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生字新词时,数学课也要担当语言教学的任务,只有及时扫除这些字词障碍,听觉障碍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另外数学语言的发展是促进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听觉障碍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的方式,算出加二等于五,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数学能力相脱节,这使得他们的运算长时间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教学,听觉障碍学牛只有理解这些表述问题的词句,才能产生解答加减法问题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加减法的运算概念,也才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精当,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和完整地回答问题,要训练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的过程,培养听觉障碍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而非动作思维)的习惯。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许多健听学生在学前就已有的数学经验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儿童来说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儿童学前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儿童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这现实的数学世界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孩子们才能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框架。例如,一年级儿童学习认数,可以通过数小棒、摆物体等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从而认识数的意义。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互动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而儿童的这些经验大部分是从游戏和玩耍中取得的。而听觉障碍学生在入学前,由于听觉及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们与健听同伴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地缩小了他们游戏的范围。当他们进入一年级学习数学时,他们的数学经验储备不足,虽然他们能说或用手比划出1―10或更多的数字,但不解其义。也就是说,听觉障碍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基本上是空白的。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补充学前的数学知识经验,然后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概念与技能。听觉障碍学生的新数学概念与技能主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情境以故事、图画、游戏等方式呈现,这会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这会成为听觉障碍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前提步骤。

篇3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理念的改革

1.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 小学语文老师是贯彻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执行者,因而,其教学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被重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无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目的。因此,通过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培训,实现各种教学培训工作以及专家专题讲座,从而帮助小学语文教师随着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培养教师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根本,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

2.加强教师高质量备课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因而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接受的实际情况,结合备课的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这两个环节进行备课。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教材的备课,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每个知识点以及每个教材编写意图的内在关系。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小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或者感兴趣的时事话题,通过课堂的有效引入来增强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在高质量备课之后更加充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1.引进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小学生尚未形成固定和理性的思维习惯,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知识,小学生已经有懵懂的认知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相对比较生活化,因而教师可以将呆板无声的教材内容,用客观而实际的生活事物展现出来,从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感悟语文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蚂蚁和蝈蝈》以及《夕阳真美》这类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形象的相关图片,加上学生平时对荷叶和雪的认知,将文中的知识点简单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真实的自然情景,例如在讲解《秋姑娘的信》这节内容之前,让学生先去感受下秋收的景象,然后再一起讨论和讲述自己对秋天的认知,进而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2.设置情境教学,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中通过视频播放或者图画展示来辅助语文教学,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学习,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鹰学飞》这个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搜索该文的动画视频,在学生进入状态之前播放该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信息和声音情境来感受课文中的内容,进而结合教材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课文《三顾茅庐》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表演,将文中的故事情节用现实情境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有效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友好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巧妙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创新思想 课堂提问是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简化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创新和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像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畏惧心理和不自信而不主动发言,甚至厌倦和排斥回答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结合积极的态度,对这些学生进行问题引导,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然后根据一些教学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并在活动中巧妙引导,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的时候,也许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知道故事表述的情境,这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画面,并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寓言的故事情节,然后再播放相关画面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信。然后再进一步讲解文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理念;方法;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8-01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篇5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教育成效 美术素养

幼儿美术教育主要分为绘画、手工、欣赏三大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提高幼儿美术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化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与优化的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

一、强化欣赏美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美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欣赏教育。美术欣赏就是指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一些基础经验,进一步感受与体验美术作品,从而实现美的感悟这样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开阔幼儿艺术视野。

1.运用讲解分析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年龄较小,在对幼儿进行欣赏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发挥讲解的主导作用,让幼儿对作品的意境与主题加深理解,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如在教学《大碗岛的星期天》内容时,我要求幼儿开展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为作品中的人: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哦,舒服啊……旁边有一些人……通过这样的讲解与引导,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以此来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2.运用师生互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课堂中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尤其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内容时,我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观察感悟,然后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老师予以解答或是由其他幼儿补充回答,有幼儿问:“绿色是水草吗?”“中间的是人吗?”老师注意解释,让幼儿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提高幼儿感悟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题材不同内容进行观察比较引导,或者相似题材不同表现水平的比较,有助于幼儿增强对美的感悟能力。例如我就尝试运用色彩明快、饱满奔放的作品与色彩朴素、婉约清新的一些作品进行比较教学,让幼儿来观察分析两幅作品之间具有怎样的不同之处。幼儿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都能够说出一些观点,如颜色好看、图案复杂等,通过这样的手段有效提高了幼儿的感悟能力。

二、强化发现美的教育,让孩子接触到美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美,而且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发掘学习生活中美的因素,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尤其是通过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与美的事物亲密接触,增强美的享受。

1.引导幼儿热情观察自然。在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元素,如艳丽的色彩,协调的搭配。我在美术教育中,充分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让幼儿走出课堂教学的限制,走出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到生活中感受美。如教室前面就是小区的大花园,为了让幼儿增加美的接触感知体验,我将幼儿带进花园,细致观察,幼儿在鲜花、小草、大树之间呼吸新鲜空气,感悟着自然赋予的美景,我再加以引导:“哪些花儿漂亮?为什么?小草的颜色好看么?”等等,提升幼儿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感知体验,让幼儿充分接触到美。

2.引导幼儿热情观察生活。在幼儿学习生活环境中也有许多美好的资源,教师要加以整合利用,引导幼儿进一步感悟,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例如,我引导幼儿观察班级里面最好看的景物与色彩,幼儿兴趣盎然,纷纷细心观察教室环境,踊跃发言,有幼儿认为桌布色彩明快,有幼儿认为花瓶摆放位置与教室布置较为搭配,也有幼儿认为墙壁的粉红色彩感觉温暖,等等。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加深了对色彩、布置等方面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幼儿对美的发掘能力。

3.引导幼儿热情观察同学。幼儿每天穿着的各种色彩艳丽、式样丰富的衣服也是我发掘的美育资源之一。我一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同学身上衣服的颜色,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颜色,另一方面进行深化与提升,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衣服颜色搭配之间的协调问题,让幼儿对于色彩搭配具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幼儿对色彩搭配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创造美的教育,让孩子创作出美

幼儿美术教育要全面完成提升幼儿美术鉴赏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充分运用手工、绘画等表现途径,对幼儿进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提高幼儿对美进行内化吸收并表达出来的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1.提高绘画想象空间。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教学环节,我一方面按照教材内容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另一方面放飞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具有想象的艺术空间,鼓励幼儿创新,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如在指导幼儿绘画“我的家庭”主题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幼儿不局限于家中现有的家具和电器,大胆思维,融入丰富的想象内容。有的幼儿甚至在自己房顶上加上了飞船,在家中设计了机器人,这样的活动有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艺术美与想象美的完美统一。

2.注重手工表现手法。手工制作也是表现艺术美的重要途径,我在指导幼儿开展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对作品融入美的因素。如在教幼儿折纸的时候,我要求幼儿对作品进行丰富的命名活动,一艘小船、一朵花儿,不仅是一幅美术作品,而且是幼儿一个梦想的寄托,一份心愿的祝福,指导幼儿创造美、表现美,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美术素养。

篇6

一、关爱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更要注重心理疏导与环境创设的作用,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帮助每一位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状态与动力。

1.给予学生尊重。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性格叛逆期,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动辄训斥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反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从人格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关系,在班级营造人人都有特长、人人都是能手这样的氛围,尤其是让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2.给予学生关怀。对于学习中存在薄弱环节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工作。笔者在对待后进生群体时,从不放弃他们,而是利用各种时机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学习成绩滞后的原因,学习活动中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语文基础中哪些地方需要夯实等等,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指点,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需要改进之处,在感受到教师关怀的同时,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

3.给予学生帮助。语文教师大多都兼任班主任工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烦恼、纠纷、困难,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创造安心学习的良好环境。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消除影响学习的因素。

二、运用现代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近年来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教学辅助设备,以多媒体手段为主要代表,这些教学手段,在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些教学手段的作用。

1.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口头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单调,也难以让学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能够为这样的枯燥课堂增加活力,尤其是多媒体手段具有影音展示的形象效果,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整个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起来,气氛活跃起来。

2.运用电教手段增加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手段中,投影仪、挂图等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些教学手段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教学容量不足,无法让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使用自如、随心所欲的效果,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能够让教师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方便快捷地演示。如教学建筑类说明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科技类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和分析,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教学所需的补充信息,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3.运用电教手段渲染课堂氛围。语文教学中,包含的情感因素较为强烈与浓厚,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渲染这种氛围,让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从而达到增强思想教育巩固理解效果的目标。在一些蕴含感情较为强烈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或者配乐朗诵,以及播放经典场景等方式,让学生图文并茂地学习,达到文字与图像的融合,提升对学生思想的震撼力。

三、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并进行充分的拓展延伸,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标志,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提前学习。初中教学中,语文所占课时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堂的45分钟进行教学,无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前延方面做文章,笔者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之前,都要制定学习提纲,将一些背景资料、基础知识等方面问题在课前解决。开展课前预习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2.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一个人学习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从思维的深广度还是从知识的丰富度来看,集体合作学习效果都要明显超过个体学习。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以这样的小集体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为了配合合作学习模式,笔者将教学重难点设计成思考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在小组里面分析之后,还要进行讨论交流,在全班进行汇报,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进行点拨,点评,最终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圆满完成学习目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而且有助于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增强。

3.让学生科学记忆。在课后进行记忆巩固也是学习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许多教师放手不管不问所不同的是,笔者要求学生按照科学的记忆方法进行课后训练巩固。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将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与梳理,建立起网格化的语文知识体系,前后联动,增强了记忆效果。另外,笔者还将人脑记忆规律作为重要切入点,指导学生选择最佳记忆时间,提高学习巩固效果。

四、实施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效果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基础与能力存在着不同,这就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如果按照统一标准无法有效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也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整体提高,笔者在教学中按照因材施教思路,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别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在笔者的教学目标中,分为三类:A、B、C,A类专门针对优秀生,难度较大,C类专门针对后进生,难度较小,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目标体系运行轨迹进行自主能力范围之内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分层设计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提问以及探究思考题的设计中,笔者都坚持各种难度交叉的设计理念,尽可能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提问中都有回答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思考的载体,较好地保护了班级中等向下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同时也让优秀生思维活动始终保持活跃程度,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层开展学习考核。学习考核活动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笔者在开展练习以及考核中也坚持分层,作业布置依据不同层面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调整,无论从难度和容量方面都对后进生给予了降低,在考试环节采用AB卷的方式,单独对后进生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与分层目标相一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后进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避免过高的教学目标脱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篇7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我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尽管我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成语中学做人。我首先布置学生把有关为人处事方面的成语分褒贬两方面精选出来,每人至少一条,全班共列举了30多条。褒的如:老老实实、宽大为怀、光明磊落、能屈能伸、披肝沥胆;贬的如:华而不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求全责备、朋比为奸。尔后,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培养正直、善良、忠诚等做人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2.寓言中学思考。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3.古诗中学科学。我常常选择一些包含着科学因素的古诗句集中在班会课上赏析。学习《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天体常识;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我引导学生领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把科学知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情景的自然与妥帖;学习《枫桥夜泊》,我启发学生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体现的声学原理。这样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艺术美的陶冶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尝试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部分学生最近撰写的格言:1.浪费一分时间,就失去一份财富。2.青春,纵之则短,珍之则长。3.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定能收获。4.刀子不磨会生锈,人不动脑会落后。5.耸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组合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还在教室里挂上一块小黑板,开辟了“每日成语”栏目,布置科代表每日写一个成语并加上注解,然后每周一早读课对上周刊出的成语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测试。日积月累,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水平大大提高,并由此激发好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刊出的成语记下,然后还写上了一段对这条成语的理解与感悟。教室的学习专栏,开辟了“每期古诗”、“每期名言”、“名人学语文话语文”等小栏目,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名言、名人故事等,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帮助很大。

寝室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我也要求学生利用语文去布置它、美化它。学生们有的在寝室一角开辟了文学小书库;有的把语文书里的插图临摹下来贴在床头;有的则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一则小故事或小幽默挂在墙上……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寝室,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语文小世界。

三、让语文智慧的火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语文的睿智之花、情感之花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生碰撞,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破了,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是我班里的学生干的。我没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利用语文课,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小孩子”的形象,让学生理解“童心”的可贵、“讲真话”的可贵。第二天,学校图书馆的玻璃窗换上了一块崭新的玻璃。该周的周记里,有一位男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是他踢球时不小心而为。他在周记里诚恳地写道:“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唤回了我的童心。”

四、语文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 新课改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59-02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受到重视。小学体育课作为孩子踏入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系统的体育教育和训练课程,其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每节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而是要让体育成为每一个孩子今后的学生生活,乃至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体育和健身的意识伴随他们的成长成熟,直到人生终点。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对他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益,更关乎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好坏。因此从宏观上讲,小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

体育课历来是最不被重视的一门课程,伴随着学生文化课压力的增大,一些学校甚至临时取消或挤压体育课的时间,而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对学校的做法不予置评,最后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课采取轻视的态度,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考分最重要。有了这样的想法作基础,想在今后的学生生涯中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是很难的。

观念主导着行为,小学体育教学的观念也同样决定着教学方式和成果。当前很多小学在体育教学上只看重技能的训练,轻视理论的讲解,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跑步这么单调枯燥的项目,不明白它的价值所在,只是被动地跟随老师训练,积极性不高,也不认真。处于被管理和被训练的地位,孩子们很难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兴趣。而老师也不太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基础,也不针对孩子的个性,整个课程枯燥无味,孩子们不仅不感兴趣,时间长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体育课收到的效果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2.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小学的体育老师,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明显不足,无法适应新课改对小学体育课的要求。而造成这个现象的最根本原因仍是学校在观念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小学体育课无非就是带着孩子玩玩闹闹,或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或放任不管的“放养式”。这样的观念下,导致学校在招聘体育老师时,对教师的学历、素质、能力没有严格的要求,招进来的人员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的水平有限,能力低下,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而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们很难再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此外,在教师培训环节上,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使很多体育老师根本没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起点低,再没有机会学习,在新课程改革来临时,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表现出无所适从或消极应付。

3.评价和考核体系不规范

评价一项工作完成得好与坏,要依靠一套完整科学的考核体系,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很多学校由于不重视体育课,也就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没有严格监督考核的情况下,是很难提高的。其教学质量更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老师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配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体育学习增强身体素质,有较强的抵抗疾病和抗疲劳能力,有较快的恢复能力,才能完成智力的开发和承担文化课的重压。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合理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刚刚开始,他们在体育课上爱玩爱闹,精力充沛,但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伤。作为体育老师,不仅要关注本科目的教学,还应该根据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比如上一节课是语文或数学等文化课,那么在这一堂体育课就应该安排较轻松的室外内容,组织学生游戏,让学生放松身心。这也是“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宗旨。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不是加重他们的负担,而是让他们释放压力。相反,如果上一节课是音乐美术等较轻松的科目,那么这一堂体育课就以教授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为主,让学生懂得真正的体育不是瞎玩瞎闹。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配合其他学科,为孩子的整个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更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传统的体育课堂和其他文化课一样,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无视学生的感受,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处于被教育、被训练的地位。很多小学体育老师,认为学生只要学会基本的跑、跳、球类就可以了。教学方法的单一让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新课改背景下,除了明确教学目的,还要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充满趣味性。

1.游戏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以及开发智力都有积极作用。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因此在对体育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以科学的游戏教材为主,以此配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充分准备,以有趣有益的游戏充实课堂,吸引学生。在游戏时应做到:(1)认真作好v解和示范,明确游戏规则。(2)安排、监督和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3)在一个游戏结束后,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纠正后继续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玩乐之外有所收获。

游戏和比赛分不开,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而分组比赛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协同作战的意识。例如在25米往返跑时,传统的方式就是反复练习,学生在几次练习之后就会出现厌烦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输的一组要接受惩罚。这样一来相互之间有了竞争,孩子们都兴趣大增,积极参与,不仅在速度和步幅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荣誉都全神贯注,拼尽全力。一堂课结束后,孩子们掌握了技能,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整个课堂大家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不断,基本达到了体育教学“快乐体育”的目的。

2.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通过场景引发一定的体验,从而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低年级孩子因其心理生理特点,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但是他们爱动、好奇、想像力丰富,喜欢扮演他们喜爱的某个童话或卡通角色。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吸引孩子注意力,在故事里完成教学。这样的教学有时需要有音乐引导和衬托,有时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铺垫,有时需要辅助的教具。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作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学习障碍跑时,有的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练习,这时老师可以先给孩子们讲一个特种兵的故事,通过艰苦训练后进行实战,让孩子扮演特种兵,把障碍当成敌人的防线,终点就是攻打的目标。为了拿下目标,每个孩子必须跨越障碍。教师还可以为孩子们分配角色,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担任队长,负责带领队员穿过火线,女孩子扮演卫生兵,等等。在这种情境下,孩子们就会忘记恐惧,将自己代入角色,积极参与,情绪高涨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目的。

(二)师生互动,做良师益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师形象,不再是一个严肃、刻板的传授者形象,而要转变为一个能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在玩乐中传授技能的良师益友形象。转变形象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平等相待,积极沟通。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因学生的存在才有价值。即使是个小小孩童,也应得到尊重。因此小学体育老师要放下架子,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征求他们的意见,选择他们喜欢的游戏进行互动。与小学生互动有很多技巧,但是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让孩子喜欢和你在一起。

体育老师可以组织课外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孩子发展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笑话,经常转换角色,从教师变成学生,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体会他们的心理和情感。

(三)因人而异,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倡导个性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的目的不是批量生产商品,而是通过个性化教育,培养出个性鲜明的人才。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可以发现,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强求他们步调一致是不现实的,有的孩子天生身体素质好,运动神经发达,有的孩子四肢协调能力差,相比之下显得笨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静。有的胆小怯懦,有的强势霸道。偏胖的同学大都不爱动,不合群的孩子找不到练习的伙伴。面对种种差异,教师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表现出偏爱和轻视的态度,然后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弱势,加以鼓励和培养。比如爆发力不强的学生往往很有耐力,缺乏力量的学生往往很有柔韧度。掌握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后,对于他们的特长要赞扬,对于弱项要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不会因为不擅长体育运动而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懂得肯定自己,认为在体育课堂上,总有一项运动是自己擅长并喜爱的,并且将这项运动坚持下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新课程

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英语老师只有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相应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语法类的英语知识并不需要他们完全掌握,只要强调实践即可,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来提高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自制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学生学习了“family members”(家庭成员)之后,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My family”的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相互之间的认识与了解。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安排一天当中某一时间段作为英语口语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而且每天变换交谈话题,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思维的拓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Hobbies and interests”,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当学生遇到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的英语单词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查阅字典或词典,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对话、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没有较强的思维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向正确的学习目标靠拢。课堂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也是增加学生知识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Unit 4 Buying fruit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些图片后,你们想到了什么?最后鼓励学生将思考到的事情描述出来;也可以通过播放英文歌曲I like fruit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构思、合作表演。

三、使用形成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采用形成性评价会满足其学习发展的需要,增强其自信心,激活其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要使形成性评价更加有效,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注意:一是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要进行淡化,多进行纵向比较,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多使用赞赏性的话语、手势以及眼神,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更加努力投入到学习中;三是多使用肯定性的话语,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肯定他们,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培养其坚强的意志与品质。以《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中的“ask and answer”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我采用不同的肯定性评价,如:You are the best,Very good,Thank you,Amazing answer等。这些肯定性的话语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信任,从而萌发学习的动力,自信心得到增强,更加喜欢上英语。

篇10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心理学上解释,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例如小沙包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投掷练习就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趣味性游戏,低年级制作一些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小年龄特点活动的小卡片、小动物头饰,设置在体育游戏中。如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可将“老鹰”、“母鸡”和“小鸡”的头饰进行练习。中年级对所熟悉的重表演形象动作更感兴趣,同学之间有着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且多而复杂。如“三人五足接力”、“运球比赛”等游戏。高年级对游戏时间的长短、游戏的速度性、正确性以及短时间用力的对抗性都要求高一些。在游戏中,应该开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游戏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应该通过游戏来积极培养做游戏的领导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训练目的。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鼓励性游戏,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练习,当练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在旁边用语言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完成练习。如:五年级(8)班周宇刚同学,个子不高胆子也很小,平时遇到困难就往后缩。当我们在进行“跳山羊”游戏练习“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其他同学一个个都越过山羊完成动作了。只有他跑到高大的山羊前,就停止了下面的动作。我知道他能够完成这个游戏的,只是害怕撞痛害怕摔跤。当他再次跑到山羊前犹豫不决时,我就走过去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不要怕,老师会在旁边保护你的,上次跳高你不是跳得很好吗?老师相信你也能越过这个山羊的!”并让在场的其他同学用掌声鼓励他,为他加油。这样一来就给了他完成练习的信心了。助跑、起跳、分腿、腾越;一次、二次、三次终于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周宇刚同学克服了心理压力,在自己一次一次的努力下,完成了“分腿腾越”这个对他来说有一定困难的动作。

二、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教学中我们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器材,教师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用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通过障碍》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障碍物后,将学生分成几组,然而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障碍物的各种花样吗?比一比,看哪组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哪组想的花样多,与别组不一样,然后请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演示范,其他小组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出来的动作综合成游戏《通过障碍》。在通过障碍的途中还让学生们自己设置障碍物,并且让学生们自己想出各种通过障碍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学生心理品德的培养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传统教材中,学生的平衡练习是在方形的平衡木上走,而实践证明,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能力未能较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组织学生在圆形的平衡木上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活动难度适当,安全措施完善,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这样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