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招商引资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习传达情况
县“两会”和农村暨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立即行动起来分别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全体职工会议传达会议精神部署贯彻意见党组会议传达了两个会议精神研究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思路、20*年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奖惩办法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介绍了两个会议召开情况组织学习了肖书记和杨县长重要讲话在全面总结20*年工作同时对20*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部署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成就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大发展主题积极参与、服务于全民创业活动努力开创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任务确定情况
根据两个会议确定目标任务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确定了20*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即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东向发展”和“一主两翼”战略实施坚持服务发展意识不动摇正确处理好严格土地管理与经济建设关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中基础性保障作用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用地
(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城镇居民住房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扩大土地登记覆盖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进一步完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全面完成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任务加快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进度6月底前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任务启动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新任务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完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制度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三)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通知》要求进一步整治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强化矿业权转让管理严格按规划要求设置矿业权按法定权限、程序登记发证认真做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前宣传工作努力形成领导支持、矿业主配合、投资者遵守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警体系全力协助、指导版书乡政府实施白杨岭山体地裂缝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项目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资料和数据
(四)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推进土地收储运营严格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逐步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促进土地市场秩序公开、公平、公正重点做好张家坝开发区、南门原汽车八队、交通局配载中心等地块收储运营工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五)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条例》和《国土资源规定》妥善处理好国土资源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对各类案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及时加以处理切实做到来访有记录、问题有答复、处理有反馈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城建国土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
(六)巩固活动成果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巩固先进性教育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县政府确定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具体改革办法和实施步骤组织实施并完成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促进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到位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巩固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成果强化保护责任完善保护标牌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每年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乡镇、村和农户予以表彰奖励严格项目用地审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加强农村居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严禁零星占用土地建住宅引导农民建房按规划要求向中心村集中
(二)深化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一依照法律规定制定符合我县实情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正在开展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工作成果将逐级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二修改和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土地征收协商机制和司法裁决机制把征地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三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三)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一成立县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要求各乡镇确定专人负责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二从规划、申请、立项、施工到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全程搞好服务三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整理路子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滩地改造相结合与落实村庄规划相结合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20*年重点抓好江村和庙首两个省级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三溪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立项与报告、预算编制
(四)抓紧抓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全县约有2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根据《全省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方案》我县已有3个隐患点列入省批准同意实施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计划20*年安排版书白杨岭20*年安排白地洪川和俞村下周家以彻底消除其地质灾害隐患我局将全力协助、指导当地政府作好治理项目实施工作按要求收集、上报有关数据和资料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事
篇2
一、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与会计实践的不适应
(一)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要求不适应由财政部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从2007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在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适合我国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到位后,我国将建立起有效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反映每笔资金的多个特征。这对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有效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预算会计系统,因此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必将对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科目的设置等产生深远影响。作为预算会计体系中行政事业会计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方面,与改革方案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使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缺乏微观反映的基础。财政部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也特别指出“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清理,及时修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及税收、国库、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作为这一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之一,所以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势在必行,同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也为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关联业务主体时会计信息全面、准确性的需求与现行会计制度提供信息单一性之问的不适应随着高校办学自的扩大。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资金筹集方面,除财政拨款外,经费投入呈现出“费、贷、融、捐”等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财政以外的主体和高校发生财务关系,因此需要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如银行需要通过财务报表评价学校的偿债能力,基础设施投资人需要分析学校的筹资和发展潜力,捐赠人需要了解捐赠物的用途和产生的效果,学生希望获得教育成本信息等,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已趋于多元化。而由于现行高校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等制度安排及规定所致,会计信息主要反映预算的收支余情况。重点满足财政及主管部门的信息需求,对“费、贷、融、捐”等相关信息无法体现或体现不全面。如固定资产净值不准确,长、短期负债混淆不清,无法提供筹资和偿债能力,不能核算教育成本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单一,与现实客观需求相去甚远,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
(三)财务风险分析与现行会计制度分析指标之间的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使办公、教学、后勤服务等设施出现了“刚性”需求,为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工作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作为后盾支撑,而面对财政资金无法满足正常办学需求的现实情况,绝大部分高校主要依赖大量的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进行设施建设,部分高校“债台高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高校由于还本付息和社会融资定期还款的压力,已影响到学校正常工作的运行,客观上已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会计实践使高校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加强资金监管已刻不容缓。而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科目修订滞后、会计报表不完善等原因,对社会融资、银行贷款、学生欠费等方面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并进行及时核算。如将基本建设贷款简单地记入“借入款项”、“应付及暂存款”科目,债务性质不明确;对社会投资承建的宿舍及教学基础设施等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能依照“权”(所有权)与“责”(债务)及时入账核算,甚至有的高校对这部分资产及负债还游离子会计账目之外;应收未收的学生欠费底数不清等,以此为基础数据进行的财务分析,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中长期贷款(融资)负债率及学生欠费率等经济指标,就会得出不真实甚至错误的结论,从而人为地淡化或掩盖了学校的财务风险。
(四)基建经费自筹与基建投资二级核算不适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全部由政府专项审批并下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为满足拨付资金部门管理的需要,基本建设资金和办学经费单独核算,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这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随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基本建设筹资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学校建设资金全部自筹,由此而形成的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形成了学校的长期负债,且本息全部由学校经费支付,这部分支出是学校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这部分投资进行二级核算已失去其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继续将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游离于学校的统一核算之外,既造成学校资产核算的不完整和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有悖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要求。
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修订与完善建议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高校办学收费、筹资渠道多元化和长期负债资本化的现实情况,客观上要求会计核算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由于近年来高校除财政拨款外的各项收入所占总经费比例逐年递增,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已形成,除财政拨款外还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经营性收入及购建固定资产所需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招商引资等,对这些收入及筹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预算收入和负债情况,以利于加强资金管理,统筹考虑预算支出及偿债安排。如学费、住宿费收入从学生入学注册开始,便意味着提供了“服务”,根据“及时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要予以确认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项目当合同履行完毕从固定资产移交之日起,学校对资产的所有权和负债已形成。即应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等。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可以客观及时地体现高校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并为决策层和相关业务主体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完善会计科目设置,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计业务内容高校会计科目设置是高校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和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载体,其设置必须足以
反映高校会计事项,符合单位管理的需要。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及会计新实践的需求,需进一步完善会计科目设置。如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便完整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按归还期限的长短在“借入款项”科目下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二级科目,对长、短期借款分别进行核算和记载,以便于安排债务偿还及分析偿债能力;增设“应收学费”科目,用于核算学校依据标准向各级各类学生收取的学费或培养费,以及时提供应收、已收和欠缴学费的准确会计信息;增设“在建工程”会计科目,用以核算和归集在建工程项目所发生的所有建设费用及融资利息的资本化。工程竣工验收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等。只有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计核算业务,使会计信息更加完整、准确、清晰、客观地反映高校的经济资源状况。
(三)将基本建设投资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并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有效衔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的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对高技基本建设资金纳入统一核算提供了政策依据。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将“教育支出”列为17个大类科目之一,而“基本建设支出”是“教育支出”的有效组成部分,新科目中的“教育支出”,既包括原“教育事业费”,又包括教育基本建设支出。随着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体制的形成和完善,通过“贷、融”等渠道筹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形成了学校的有效支出或资产。同时也形成了学校的长期负债,这些资产和债务是高校会计主体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二级管理单独核算,势必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因此将基本建设投资纳入到学校财务一级核算,既能有效地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衔接,又可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全貌。
篇3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我场位于武汉两环(中环、外环)、两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两港(阳逻国际深水港、天河空港)之间,区域面积71.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近年来,我场抢抓武汉市“一主三化”示范建设试点、武汉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创建区落户的机遇,深化农场改革,创新经营机制,突出发展主题,大力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农场先后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省重点建设的小城镇、湖北省“文明乡镇”、全市“文明街”等。2006年,农场实现税收3600万元,农工人均纯收入6028元。
在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突出“三改联动”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发展活力。
自2003年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以农场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职工养老统筹改革、农业税费改革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三改”联动工作,努力通过改革,改出新机制,改出新天地,改出新面貌。
(一)坚持摸清家底与细化方案相结合,提高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一是摸清家底。积极推进农场改革必须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来测算改革成本,制定改革方案。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为了摸清第一手资料,我们印发了4万份调查表,深入分场、队组、企业挨家挨户调查,摸清了农场土地情况、人口情况、机构设置情况、班子配备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集中力量摸清了场办企业职工和农工的情况,完成了场办企业的登记和档案的审理。对经企业改制买断身份的非农职工进行全面清理,确保一人一档,没有无档人员。对农工进行清理登记、建档和造册,对农场场办教师情况进行核实。二是判明情况。通过调查摸底,清理核实,掌握了全场的实情,综合判明,武湖农场改革难度非常大,难在人员身份的认定,难在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低,难在改革的成本高,难在作为全市“一主三化”示范区改革的要求高。三是细化方案。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实质、吃透农场改革精神的同时,在摸清、判明农场情况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准确、全面、考虑多种因素,拿出多种可供选择方案分析其利弊得失,做到优中选优,努力提高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坚持民主决策与阳光操作相结合,提高改革的透明度。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会议动员、出动宣传车,致《全场干部职工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上级的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使群众认识到农场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二是尊重群众意愿。在农场制定改革方案和细则上,从起草、讨论通过到操作执行,组织了十多次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经职代会通过后实施。三是接受群众监督。税费改革,从税改田的面积测算、对象确定、分配方法、税费管理,到经营田的收费标准、管理办法;社保改革,从参保对象、缴费指数的确定,到退休待遇计数;机构改革,从身份的认定、竞争对象的确定,到入选名单的敲定、人员的上岗等等,都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坚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落实政策与用活政策相结合,确保改革成果的最大化。认真落实上级改革政策,只要符合政策的,我们尽力操办,尽力到位,替职工解决更多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也努力创造条件用活政策,尽力争取,为职工谋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在理顺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将武湖街道办事处和农场党政班子成员打通使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能。在教育剥离工作中,我们将超编人员派到周边乡镇场支教,确保了教育剥离工作的顺利推进。在税费改革中,责任田部分采取“只改帐不改田”的方式,灵活掌握......(这部分情况不熟悉)
通过努力,农场“三改联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现所设机构和人员除“三办一所”外,全部实行聘用化管理。二是社会职能基本剥离。农场教育、公安、司法、法庭已移交区主管部门管理,卫生、计生剥离工作正加快推进。三是社保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场退休企工、农工的养老统筹金已全部进入社会化发放,在职农工已建立个人养老统筹帐户,进入正常缴费。同时,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五保老人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实现全覆盖,为农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安全网”。四是农工负担进一步减轻。目前,农工责任田和经营田综合负担水平亩为85元,比2003年农工亩平负担下降60.1%,综合负担水平比全省农垦系统平均值低18元。
二、突出农工增收安居乐业核心,加快创新步伐,激活发展动力。
“一主三化”示范建设试点、武汉特色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创建区落位武湖,其重在新,贵在创。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农工安居乐业作为核心,把创新作为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创新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一)围绕农工增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创新。一是板块推进特色主导产业。以维生、开隆等为龙头的种子种苗种畜板块、五七水产养殖示范板块、扇子湖千亩标准化渔鸭结合板块、武湖渔村2万平方米的网箱养鳝板块、张湾蔬菜新品种大棚板块和西甜瓜板块已经形成,特色农业的面积达到全场农业面积的85%,占全场农业总产值的96%。二是用高科技武装农业。年亩产无公害蔬菜3万公斤的武汉现代蔬菜园、单位面积收入高出传统农业300倍以上的维生种苗公司。应用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开隆高新公司、武汉农科院、湖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和研发基地、武汉国英种业公司、兴正实业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扎堆武湖。武湖已成为了武汉乃至湖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的窗口、示范的平台、推广的阵地。三是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北京中旺、厦门惠尔康、汉口精武、武汉新晨等46家“农”字头企业落户武湖,不仅带动了武湖及周边地区种业、鸭业、蔬菜业的的发展,而且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农场产业重心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四是用旅游业促进农业增值。大力拓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多样,发挥高科技龙头企业的示范和扎堆效应,联手武汉首家农业主题公园——佳海“农耕年华”、武汉市少先队素质教育活动营地等项目包装推出“武湖农业生态之旅”主导游线,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400余万元。
(二)围绕农工乐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一是整合资源,形成产业扎堆。在充分发挥武汉生态农业园、湖北国家农业科技园现有优势的同时,积极筹建武汉台湾农民创业园。将“三园”在武湖泵站河以东20平方公里区域统筹规划,共享政策,互补优势,捆绑推进,联合招商。与此同时,按照“统一经济区划、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协作配套、项目通盘布局”的思路,积极启动武湖、三里区域板块发展规划,使武湖、三里形成整体联动发展格局。二是集约土地,形成规模经营。去年以来,规划集中面积1.6万亩,至今已开发利用5000亩,为逐步消除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生产之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三是探索人地分离机制。成立农场劳务服务公司,承担四大职能,其一,待岗保障。对于土地调整中失地农工,每户安置2人过渡就业,每人每月发放待岗保证金200元。其二,强化培训。依托武湖职业高中,立足武湖,服务全区,面向社会,分期分批免费培训农工。其三,灵活务工。针对引进涉农项目的季节性特点,有序组织农工就地打工。其四,推荐就业。加强与开发业主的联系与沟通,促成一批农工转岗成为相对固定的职业技能型员工。
(三)围绕农工安居,推进新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是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规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有序集并改造63个自然村,集并人口约1.6万人,可复垦村庄面积3100亩,为项目落户腾出空间,为开发商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是探索“用农场的手引导、用市场的手筹资、用农户的手建设”的模式。在高车中心村一期建设中,农场制定了《高车中心村建设及房屋迁建办法》,以奖代补鼓励农户向高车中心村集并,每户农工通过湾村集并,基本可以不出钱。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将节约的土地推向市场,筹集建设资金6000万元,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用于补贴老百姓房屋还建,确保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新村。在通过“迁村腾地”筹资的同时,我们集中配套中心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比可节约资金近1000万元。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引进业主开发建设高车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投资400余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将于今年10月竣工。新居以农户自建为主,发动群众参与,节约建设成本。农户拆老房的材料可以用于新房建设,也可以由农场统一收购。据统计,每户农民仅建房投劳就可节约成本4000元左右。三是探索“农场主导、农户主体、业主开发”的建设模式。目前,上海嘉农、武汉中正两家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武湖大家园建设,整体开发沙口10000亩和胜海4000亩区域,将为武湖新家园建设搭建产业支撑、增收保障、农村新社区、文明创建、资金筹措“五个平台”。四是推进农村管理模式的创新。在高车中心村试点探索农村新社区管理模式,成立居委会,建社区党支部,民主管理居民事务,逐步实现农工身份由村民向居民的转变,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民主集中管理的转变。五是推进环境创新。依据《武湖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强化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工业园和五通口镇区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重点加强了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配套完善和洁绿亮美工程建设,特别是去年推进了五通口正街的综合整治,城镇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农场夺得全省小城镇建设管理“楚天杯”,“双创”考核多次在全市远城区非城关镇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全市小城镇管理先进单位。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服务体制创新。成立武湖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创业提供“一条龙”的快捷服务,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便利服务。
(四)围绕农工增智,在教育模式上创新。除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外,农场今年提出了“普及12年教育”的口号。推出了“根据学生实际入学和就读的人数,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补贴杂费”的政策。从今年起,农场将根据职工子女进入职高的人数,出资将所有杂费交给武湖职高。预计今年将为此投入30多万元。以后,农场的投入将根据实际入学和就读的学生人数相应进行调整。
三、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增强发展实力。
围绕民营化、市场化取向,全力打造体制优势,形成资本民营、机制民营、企业民营的发展态势。
(一)改革改制培植民营企业。按照“农场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的原则,对农场企业全面推行了以产权为核心的民营化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参与企业改制,全面改、规范改、彻底改、配套改,现已完成全部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公退民进”,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后的再生,新组建的23家民营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全方位招商引进民营资本。通过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工哺农招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落户发展,武湖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近年来,农场引进各类企业120余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0余家,成为农场财力积累的重要支撑,每年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上千万元。以工哺农的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不断拓展民营资金的投资领域,积极将土地资源作为重要资本进行经营,将存量土地推向市场“招拍挂”,运用市场机制吸引民营资本,解决城镇建设资金的“瓶颈”,扩大了城镇建设规模,提升了城镇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共拍卖土地300多亩,成交价格2亿多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城聚财、以财建城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篇4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自加压力,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全市工贸经济加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运行调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增强工业监测分析的预见性和指导性,提高预警、预测、指导的能力,具有前瞻性地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建议,防止工业生产出现大的起落。二是加强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把产品有市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电力、资金、运输等各类生产要素上向其倾斜,鼓励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三是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缓解资金“瓶颈”制约。及时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开展银企资金供需洽谈活动,支持金融部门推出更多的金融新品种和服务,推动银企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四是加大营销力度,促进产销衔接。引导企业尽快建立健全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销售网络。加大本地产品促销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展销会、订货会、博览会,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企业产品区外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版权所有
2、抓项目带动,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一是明确支撑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重大项目策划、对接和指导业主深化项目前期工作上,策划一批能对我市工业起支撑拉动的大项目、好项目及产业链项目。重点推进三钢年产300万吨钢配套改造、纺织化纤集团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生产线等项目的实施;加快纺织化纤集团年产10万吨VAC装置暨5万吨PVA技改,三化1、4-丁二醇,华茂化工公司年新增3万吨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树脂成型粉及餐具系列和永安300万吨旋窑水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实施。二是狠抓主攻点,扎实加强市本级的项目建设。对市区(含中央、省、市、二区)37项工业技改项目由委领导及相关科室落实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全程跟踪落实,每季度检查通报,年终进行总结评比,以技改项目工作绩效为主线奖励考核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委职工的积极性。三是落实侧重点,主动与全省重点发展的汽车产业配套衔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全省汽车产业分工与协作,增强产业承接和配套能力。围绕福州东南汽车、厦门金龙汽车、闽西北载货车,在已有协作配套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整合机械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发展汽车标准件、变速箱以及发动机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同时策划、选准一批可供合作的项目,主动参与全省汽车产业链的招商活动,全方位开展对接与协作。四是攻好突破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突出加快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重点县级园区建设,构筑企业发展的平台。加大园区项目的招商力度,瞄准行业内竞争性强、产业衔接性强、互补性强的企业,组织专门力量有针对性地引进重点企业和项目到园区落户。五是抓好结合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和产学研活动。组织好“五新”项目推介活动,实施20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六是强化关键点,提高联内引外实效。积极组织参加“6·18”和“9·8”招商活动,采取各种方式和利用相关配套政策,筛选一些重点项目进行招商引资,提高招商活动的实效。
3、抓企业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全力推进市本级企业改组改制,促进市属企业加快发展。对市本级13家、委直属17家国有企业力争在年内退出竞争性领域,实行委领导和相关科室挂包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二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结合老工业基地实际在对国企进行改革的同时引导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增加投入,盘活重组低效、闲置资产,促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授权经营机制。按照三级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加强监督的原则,扩大经营者范围,完善考核机制。四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扶持,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5
目前,各地在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都立足于改革创新,有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更要考虑的是观念不新、机制不活的现实,加大改革力度,对行政管理体制来个根本性的变革。有位经济学者王叙德初步设计了一个粗线条的改革方案,称其为“分设三权、行政”。所谓“分设三权”,即把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所谓“行政”,一方面是指工业园仍实行封闭管理,县直单位对工业园履行行政执行权时由工业园管委会;另一方面工业园管委会在项目审批、规划选址、征地、工商执照、信息咨询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全程服务,即“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一窗口收费”的运行机制。这个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在工业园形成法制、规范、统一、间接、效能、服务、透明的行政管理环境;二是有利于工业园管委会精简机构,减少人员,降低行政成本;三是有利于理顺工业园与县直部门职权职责关系,从而真正落实开发区的封闭管理。
创新机制,将工业园的经营开发编制成项目对外招商
制度经济学家偌斯说:“机制的创新升级是一切组织提高效能的关键”。工业园的经营开发权职能交给新设立的投资开发主体后,必须市场化运营,注重机制创新升级。在本地资本、管理都无优势的情况下,不妨通过精心策划,将工业园的经营开发编制成项目对外推介招商。
可根据工业园规划,按照“一园多区”将工业园划分成若干个产业小区,一个小区的经营开发为一个产业项目。政府把某一小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一定的特许期转让给外商,外商自筹资金建设和开发,并承担区内招商义务,引进项目入园。特许期满后,外商将园区内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所有权无偿转给政府。外商的经营收益来源于两块:一是土地收益,包括出让土地收入和土地增值收入。只有在引进项目并落地后,土地收入才能变现;只有在招商成效显著时,土地才可增值。这样,外商的收益直接与招商引资相挂钩。二是财政分成。外商按照引进入园区企业的若干年税收以一定的比例取得分成。政策上可视为政府对外商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运作成本的回报。这样,外商的收益与引进入园区企业创造的效益相挂钩。在具体测算外商的收益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保证外商对园区投资经营收益率大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二是对土地收入的测算要区分商业用地与工业项目用地,近城与远郊的土地级级差。只有这样,才具有可行性。
若上述建议得以实施,将解决工业园现存的三大难题:一是解决了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和融资渠道不畅的难题,将经营开发权赋予市场主体既可吸纳外商的资金,外商又可将园区土地抵押进行融资。二是解决了招商机制不活的难题。外商的收益与招商业绩相挂钩,招商机制得以激活,绩效明显。三是解决了政府招商不能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利用外商招商,信息量更大,亲商性更强,既增加了招商主体,拓宽了招商渠道,又可将招商纳入市场化运营,从而降低招商成本。版权所有
篇6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对商贸系统前半年企业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加快进度,力争年底前完成改革改制任务;二是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破难的关键时刻,需要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再鼓干劲,争取在企业改革上再有一个大的突破;三是在前几天召开的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要召开县级干部“三抓”工作汇报会,由分管领导和包抓领导对抓项目建设、抓企业改革、抓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汇报,要求最近要督促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改革进度。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是一个情况通报会,是一个鼓劲的会议,也是一个压担子的会议。
刚才,贸经局、县社、粮食局、物资公司分别通报了各自前半年企业改革进展情况,体改、劳保、国土、财政等部门对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从通报的情况看,一个总体感觉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公正、公平、规范、透明的操作规程,本着对企业、对广大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任劳任怨,前半年在企业改革上有了一个大的突破,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下面,我就当前及后半年商贸系统企业改革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抓企业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全县需要改制的企业共有31户,其中涉及商贸流通口的有16户(贸经系统9户、供销系统4户、粮食系统2户、物资公司1户),目前已全部启动了改革改制,其中饲料厂通过整体兼并完成了改制任务;食品公司、煤炭公司、五金公司、食品厂、商业招待所、百货公司、农副公司、生资公司、工业品公司、面粉厂、饲料厂等11户企业的改制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通过;副食公司、饮料厂、饮食公司、供销车队等4户企业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已经结束,正在讨论制定改革方案;物资公司正在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在来之不易,这与大家广泛宣传、耐心解释、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全面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绩,有六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改革进展相对较快。同其它系统相比,商贸流通系统企业改革工作还是走在了前面,尽管完成改制任务的只有1户企业,但这已经是一个大的突破,更何况有11户企业报批了改革方案,有4户企业已经结束了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正在抓紧制定、报批改革方案,这为全面完成改制任务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资产处置比较理想。资产处置一直是困扰企业改革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但从目前商贸系统企业资产处置情况看,这一点还比较乐观。如贸经系统所属企业食品公司的15处资产转让资产127万元,百货公司再就业商城内的7套门店转让资产64.5万元,五金公司滨河路营业楼转让资产56.21万元;县社后院闲置场地拍卖了250万元。“有女不愁嫁”,在这些资产处置上,比我们预想的都要好。
三是改革过程基本平稳。从目前情况看,不管是完成改制的企业,还是正在制定改革方案、进行资产处置的企业,由于大家上门入户苦口婆心劝说,以最大的耐心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没有再发生大的聚众上访的事情,保证了企业改革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四是较好的维护了职工利益。在处置资产过程中,大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优先照顾企业职工,特别是就宿舍、门店等一些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资产,更是优先照顾职工。如县社在处置水洛供销社门店,贸经系统在处置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的一些门店、职工宿舍时,都优先处理给了职工,使职工能有安身之处和谋财之道,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改革顺利开展。
五是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的不良债务,各企业多多少少都有,这是阻碍企业改革的一个“绊脚石”,对此大家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与金融机构协商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供销系统、贸经系统都能够积极的与金融部门协商,将各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进行打包处理,解决了“后遗症”,使企业改革能够轻装上阵,稳步开展。
六是部门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形成了抓企业改革的合力。为了保证企业改革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企业主管部门,为企业改革开绿灯,铺路子,形成了抓企业改革的合力。特别是现任各企业负责人,识大体,顾大局,无私奉献,出谋划策,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在企业改革改制上,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相比,我们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改革改制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改革欠帐任务较大。目前彻底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只有1户,仅占16户改制企业的6.3%,时间过半,任务没有过半。二是组织实施的力度还不够大。前一阶段,我们推进企业改革的难度来自职工的不理解,现在已转向资产处置难。商贸系统已经报批了改革改制方案的11户企业,目前真正组织实施,开展资产拍卖、协议转让的只有6户,给后半年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三是除供销系统一些基层供销社外,一些已经处置资产的企业,没有同步进行置换职工身份。对此,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企业改革。
二、精心组织,加快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企业改革任务
抓企业改革,是今年全市、全县“三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部重头戏,其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面大、资金筹措难等种种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抓项目建设和抓党建更难。但这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现在,多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距年底剩下不到六个月时间,有效的工作时间还不到四个月,时间不多,工作量还很大,按照李书记、宋县长在县委中心组会上的讲话要求,今后几个月全县工作总的要求是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不变,工作要求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可以说,当前及今后几个月,是抓紧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紧紧抓住当前全县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好形势,精心组织,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企业改革任务。对于当前及后半年企业改革工作,我提五点要求:
首先,要抓改革进度。在企业改革上,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制定、报批改革方案,变现资产,置换职工身份,这五个环节,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滞后就会影响企业改革进度。各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寻找改革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加快企业改革进度。物资公司要尽快开展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抓紧制定、报批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完成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的副食公司、饮料厂、饮食公司、供销车队等4户企业,要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赢得他们的支持,尽快召开职工大会讨论制定改制方案,提交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通过了改革实施方案的食品公司、煤炭公司、五金公司、食品厂、商业招待所、百货公司、农副公司、生资公司、工业品公司、面粉厂、饲料厂等11户企业,要抓紧组织实施,组织拍卖资产或协议转让资产,特别是煤炭公司、食品厂、面粉厂等企业要尽快向社会公开公告,扩大社会知晓面,积极寻求买主或合作伙伴。
其次,要抓住关键环节。资产处置、身份转换是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最后两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解决好这两个环节,企业改革才能彻底。当前,大多数企业先后将进入这两个阶段,已经触及到“钱”和“人”的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这是企业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要通盘考虑好这个问题,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资产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处置完,不能等全部处置完资产,再集中转换职工身份。这样,极容易把矛盾聚集起来,不利于改革。我看,还是一面抓紧处置资产,一面同步抓紧置换职工身份,把可能出现的矛盾分开解决。同时,要加大旧欠清收力度,弥补资金不足,不留改革尾巴。对通过变现资产、清收旧欠拿到手的资金,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分钱也不能挪作他用,必须存储专户帐号,及时向职工交底,提高工作透明度,优先保证职工工龄补偿金发放和“两金”接续,稳住人心,保证职工稳定,从而彻底实现资产、身份“两置换”。
第三,要抓好政策落实。企业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推进企业改革上,一定要把政策落到实处。一方面,要从严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精神,严格按照“两置换、一保障”的总体要求,按照《县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和各个企业的改革方案办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一方面,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企业又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改革,改革本来就有多样性,不能、也不可能搞“一刀切”,要用足用活政策,本着“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灵活多样的推进企业改革,确保企业改革顺利开展。
第四,要抓好配合协调。企业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很大的系统工程,仅靠企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业是难以完成的。各相关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大局出发,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形成抓企业改革的合力,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体改部门要负起牵头抓总的作用,经常督促企业主管部门,加快企业改革进度;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在企业资产处置后,要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职工创业;金融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精神,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衔接,共同协商处理企业历史遗留不良债务,为企业改革松绑;劳动保障部门在接续企业职工“两金”上,要因企施策,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司法部门对一些纠缠不清、企业解决不了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提供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为企业改革保驾护航。
篇7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好势头关键的一年。为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我县“五大战略”、“三化进程”落到实处,现将今年1—5月县政府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一)百村示范工程
我县“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结合省、州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向,每个村小组安排约15万元的资金进行水窖、沼气、道路及村民活动室等设施建设。今年各乡镇上报需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的村民小组197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省上安排10个村民小组、州上安排9个村民小组,共安排我县19个村民小组。下一步将对各乡镇上报情况逐村识别,前后敲定,待省、州批复整村推进规划后再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
(二)规模养牛
截止5月19日,全县规模养牛户(养牛50头以上)58户,牛存栏8454头,其中:饲养50头至100头的35户,101头至200头的14户,201头至300头的4户;301头至700头的5户。小规模养牛户迅速崛起,全县形成了一个以大户为点、小户为面的肉牛产业区。
(三)竹产业培植
竹纸浆一体化项目30.8万亩竹林基地已规划到山头地块。由天巍公司提供竹苗、化肥和劳务费(1.5元/丛,分三年支付给种竹农户),由农户在规划的土地上按技术要求种好竹苗,管好竹林,并按不低于保护价(210元/吨)的价格出售竹材给天巍公司,公司再根据农户交售量按8元/吨的标准支付土地使用费给土地所有者;除天巍公司核心区计划种植8—10万亩外,地方负责的辐射区计划种植3万亩已下达各乡镇,所需麻竹蔸苗100万丛已于2005年元月31日招标培育,共需投入竹苗款530.6万元。
(四)亚麻
2005年全县种植亚麻33540亩,其中有收面积31213亩,预计总产1061.9万公斤。截止5月17日,新建亚麻厂收购亚麻830万公斤,付款854.9万元,均价1.03元/公斤;润丰亚麻厂收购亚麻48万公斤,应付款47.04万元,已付款42.84万元,均价0.98元/公斤。
(五)蔬菜
2005年全县种植51410亩冬早蔬菜。目前已收37700亩(其中:蔗田套种蔬菜10000亩);中棚设施栽培完成1000亩,种类为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现已全部上市。批发价:辣椒0.7元/公斤,黄瓜0.6元/公斤,西红柿0.8元/公斤,西葫芦0.5元/公斤。
二、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竹浆纸一体化建设进展情况
由州、县国土资源部门评审通过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已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目前正在审查之中;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经送天巍公司进行最后的审核、校对和修改,力争在5月中旬获得批复;竹浆生产原料林基地建设已经省林业厅正式批复;委托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编制的《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于4月22日通过了评审;委托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技术咨询中心编制的《项目水资源论证方案》于5月中旬交付,即可提请珠江水利委员会或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批复;目前开始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物色竹浆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拟引进的国外设备厂家的技术专家展开了第一轮技术交流。
(二)乳业发展与乳品加工建设项目
目前,多喝奶公司在新哨镇夸竹村委会葫芦岛正进行生产基地的场房建设等前期工程;在弥阳镇中以则村委会徐家寨进行加工基地的水、电、路、场房等工程建设,可望年内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三)脚落沼煤矿建设
截止4月26日,三井累计进尺分别为:主井177米、副井193米、风井142米,累计完成投资950万元。目前,经多方协调,征地、修路以及采区内原有两口非法竖井的补偿,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兑现了补偿金,但当地部份村民仍无端制造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四)山心村煤矿资源整合项目
目前,各项初步测算、评估工作已完成。州政府同意云南石化集团公司以山心村煤矿资源为基础,在天城县注册组建山心村煤矿及相应的运输公司,组织实施山心村煤矿的建设,该项目今年动工,首期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
(五)工业园区的规划审批与建设
一是“两会”期间,县政府请专家就天城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天城产业实际,提出天城工业园区的总体构想。二是与省内外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接洽,联系编制《天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确定与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由昆工负责《天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费80万元。5月13日与昆明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预计9月30日前完成。三是资金保证,为落实好此项工作,县人民政府拨专款50万元作为前期工作经费,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5月12日至14日理工大学11位专题教授到我县就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目前整个工作进展顺利。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于9月上旬完成,10月份有望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市政建设
1、重点规划
西区近期建设规划及专业规划: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天城作规划前的调研,由于西区近期建设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给排水规划等专业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才符合程序,所以,根据省建设厅规划处和规划专家的意见,原定于年初开始编制的“县城西区近期建设规划、县城给排水规划、县城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等三项专业规划目前尚未开展工作。
行政中心、会堂的规划:行政中心由云南天怡设计公司规划设计,规划用地为280亩,原规划布局中有市政大厦、会堂、博物馆、工会、幼儿园等建筑。其中市政大厦占地50亩,建筑物为五层22米高的弧形现代建筑,包括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办局共59个部门,1030人。室外包括疏散广场、停车场、绿化水体等,总建筑面积为16680㎡;会堂的设计为二层15米高现代建筑,占地15亩,包括会议中心大楼、疏散广场、停车场等。会议中心的功能为:802人(含主席台84人)大型会议厅一个;120人电视电话会议室一个;30—70人的中小会议室14个;贵宾休息室二个;接待室二个。底层面积4956.9㎡,总建筑面积7673.9㎡。
老城区改造规划: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以仿明清建筑为主,在改造中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面向未来”的规划指导思想和限制零星改建、推广连片开发的思路。髯翁路修建性详规确定髯翁路由现状26米整体向南扩建成53米的县城东西向主轴景观大道。按照这两个规划的原则,两年来,县政府严格控制了老城区的零星建设改造。
新建天城中学的规划:天城中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经过现场踏勘选址,新建的天城中学校址定点在西区租舍的小石舍,计划用地300亩。请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实地察看,认为可行。现已经委托云南省测绘工程院补测1:500的地形图,5月中旬可出图,目前,正在为规划作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消防规划:2004年底委托云南汇景规划设计公司对县城消防规划进行了编制,初步成果已完成,还未评审。
2、重点工程建设
文体中心工程:截止4月底,A(文体中心)、B(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标段主体框架、砖砌体、内墙抹灰、底层地面回填土、水电等己完工;门窗安装、室内外装饰尚未动工;C(广电新闻中心)标段土建部分完成部分基础之后,2004年10月份停工至现在一直未动工;D(体育馆)标段主体框架、篮球场地坪混凝土浇筑己完成,砖砌体完成90%,内墙抹灰完成85%,底层地面回填土完成95%,水电部分、预埋管件安装基本完成,看台抹灰、楼地面及门窗安装、室内外装修尚未动工。钢结构部分网架制作已经完成,安装完成30%,脚手架搭设已完成,钢彩板己运到工地仓库。外装修进入招标程序,原计划4月初开标,后来因情况复杂暂时停止;E(室外运动场看台)标段完成室外运动场及看台的设计图纸。AB段已付资金240万元,付款比例为65.38%;C段未支付工程款;D段土建部份已付款500万元,付款比例为62.3%;钢构部份未付款。
二水厂扩建工程:二水厂扩建规模按3万吨/日统一设计,分期建设。近期工程按1.5万吨/日规模实施,初步设计概算为2196.4万元,含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和供水管网扩建三部分。目前开工建设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土建施工中标合同价为521.18万元,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中标合同价为665.64万元,共计1186.82万元,整个工程共争取到国债资金800万元。自2004年6月6日开工至2005年4月30日止,土建工程己完成工程总量的95%,净水厂外购设备己全部入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量完成约60%,计划于5月底安装完毕,6月底全面竣工验收。
庆来路的建设:庆来路原规划为两条车行道、一条步行街、四排商住房,共113米宽,规划为仿明清风格建筑。后由红烟企业进行开发建设,2004年动工,现路基已完工,正在进行路面建设。
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新的场址选在距县城东北郊7公里的黄土坡,规模为日处理220吨,库容为190万吨,使用年限为20年,概算投资3500万元。目前,环境保护评价资料已经送省环保局,可研已送省计委,待省环保局批复后由省计委组织可行性研究评审论证。
重点集镇的建设:竹园镇三那线改造续修工程总长750㎡,总投资170万元,沥青路面,于2004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30日已竣工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朋普集镇建设规划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新哨镇兴发村已完成了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
(二)道路交通建设
1、西三至巡检司连乡公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0万立方/109公里,涵洞1053米/133道,挡墙7384立方/54处,路基完工115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70000平方/20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到位资金1510万元(其中州补资金110万元,县自筹资金1400万元)。现各标段正抓紧施工,预计2005年12月底完工通车。
2、巡检司至小龙潭三级公路建设
巡检司—开远小龙潭公路,全长38公里,设计为三级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为7.7米的沥青路,现设计资料已报州交通局审查,桥梁工程正由省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测设,总投资控制在1.2亿元内。工程预计在2005年9月开工建设。
3、农村道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全县共开工建设农村道路72条,124.104公里,其中已完工50条,83.99661公里。县上补水泥36035.4吨(折合人民币829万元)。2005年政府常务会决定:全县安排弹石路60公里、砂石路60公里、水泥路20公里的建设任务,具体补助标准为水泥路每公里补助水泥200—300吨,弹石路每公里补助资金3万元,砂石路每公里补助资金1—2万元,其余不足资金由有关乡镇及村寨自筹。
(三)水利设施建设
1、“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截止5月12日,全县共建“五小”水利工程1517件,其中:坝塘11件、水池1506件,解决了16167人、3215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2005年4月13日县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政府从2005年起集中资金补助山区乡镇特困户建设家庭小水窖,目前无家庭水窖的特困户由县财政补助建设一口家庭水窖,补助标准为1000元/个。坝区乡镇的山区特困户由县财政每口家庭水窖补助500元,若要增加补助,由本乡镇自行解决。原定500元/个的水窖补助标准从2005年起暂不执行。
2、在建重点利工程建设
虹溪排洪隧洞工程:隧洞全长4084.21m,概算总投资2684.79万元,工程于200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截止2005年4月底,完成隧洞进尺2434.87m,完成隧洞总长的64.37%。累计完成投资1131.9万元,到位资金803万元,缺口资金1881.79万元。1—4月,完成隧洞进尺585m,完成投资178.2万元,到位资金223万元。
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工程:全长9.369km(其中渡槽5.476km,明渠3.893km),概算投资1836.07万元,工程于2004年5月28日开工建设,截止2005年4月底完成投资1181万元,资金到位437万元,缺口资金1399.07万元。1—4月,完成投资332.59万元,到位资金238万元,预计7月份完工。
竹朋坝东沟下段渠道防渗工程:竹朋坝东沟下段长18.05km,概算投资1320.96万元,今年1月底完工,2—3月份做扫尾工程,现正在做竣工资料,计划6月份完成。该工程到位资金383.5万元,缺口资金937.46万元。
小白寺沙沟排洪工程:全长1560m,于2004年11月5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25日完工,4月26日竣工验收。决算投资112.82万元,到位资金20万元,缺口资金92.82万元。
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州水利局批复,总投资250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补助70%,州县配套30%,州县配套比为4:6,要求县政府筹集451.44万元,于今年内开工建设。县政府于4月中旬向州人民政府承诺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岔河水库和租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于2004年8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概算总投资1157.02万元,待批复。《租舍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已完成可研报告,投资估算4617.23万元。目前上报国家水利部立项,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实施。
4、葡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
该项目采用滴灌方式,设计灌溉面积755亩。省水利厅批复投资208.6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补助100万元(已到位),省配套50万元(未到位),州配套30万元(到位20万元),企业承诺筹措资金5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四、围绕“大招商,大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见成效
(一)积极动员并组织企业参加“2005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和“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等。3月30日,组织明星修理厂和竹园莲花农贸市场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为下一步在广东开展招商引资和寻求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4月1日至3日,“2005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又组织云南红酒厂、天城县农机推广中心两家企业参加,在会上产品因品质好被上海消费者抢购一空;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参加昆交会的工作,主要参展商品为云南红系列和食糖系列。
(二)在原来编制26个招商引资项目基础上,重新编制整理了招商项目17个。利用州政府组织到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和金华市学习考察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等机会进行招商宣传。在联系招商和接待来访、来谈者等对外交往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牵线搭桥,为企业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引荐外商到我县创办企业。
(三)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统计上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项目的运作状况,产值、利润、税收情况,认真跟踪,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四)积极为开远绿宝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到我县朋普镇洽谈薯蓣深加工项目做好土地协调等工作。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农村能源建设
2005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决定:每个乡镇建一至二个沼气生态示范村,示范村的沼气池建池率要达80%以上;同意《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方案。截止5月13日,全县共建沼气池787口(尚未经过检查验收),改建节柴灶30户,建农村太阳能热水器214平方米。
(二)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化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为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条件。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企业等50家单位签订了200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设专职安全员175人,兼职安全员1565人,并与不同车型的驾驶员签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11388份;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整治,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及时调查已发生的安全事故,督促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年1—4月,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起,同比上升78.95%;死亡28人,同比上升154.55%;受伤32人,同比下降22%;直接经济损失862648元,同比上升58.44%。
(三)劳务输出
2005年1月至5月,经过广泛宣传、多方动员,全县实现组织性劳务输出33人。劳务输出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低下的原因:一是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二是宣传不到位,劳务输出局面没有全面打开。三与外地劳务用工单位联系不够,未能结合我县劳动力技能素质和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及时广泛开发出大批量的适应市场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劳动者。四是跟踪服务不到位,输出人员稳定就业率低。五是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市场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脱节。六是一些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坑骗外出务工人员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带来思想障碍和心理负担。
(四)“十一五”规划
现已制定出《天城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全面展开,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正抓紧进行。根据省州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及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目前项目储备80多个,2005年上报州计委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15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16个。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多喝乳业奶牛产业开发、新哨夸竹褐煤开发、葡萄饮料开发等5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将作为“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依据。目前正抓紧进行“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重大课题研究。
六、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教育工作
1、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3月10日组织县属中学到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人才交流会,县属各中学已同50名外地应届本科生签订了招聘合同;1—3月,全县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450人,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70人,选派2名教师参加省举办的普通高中校园网络技术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件制作培训班一期,培训教师54人。
2、教育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以“教师聘任制、绩效分配制”为核心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教师聘任制方案》和《校长公选方案》,拟定了《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的实施意见》、《德育工作设施方案》。目前,教职工绩效分配制运行平稳。
(2)分析研究教育发展情况,图谋高中教育发展。按照《天城县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为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广泛听取学校对发展高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新建天城中学的方案》。目前,新建天城中学进入了筹建阶段。
(3)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做好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调整撤并中小学校点250个,已有22个村委会实现了只办1所完全小学,不设教学点的目标;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中心申报省级示范性学校的工作正在紧张筹备,滇南文武职业学校计划投资2000万元,征用土地80亩,扩建校园、校舍,工程正在进行施工;三是稳定办好146所乡村成技校,积极利用乡村成技校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学校危房改造
今年以来,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1223.09万元,其中,支付工程欠款895.69万元;投入上年在建工程247.4万元;投入新建工程80万元。4月份拟定了全县中小学排危方案。全县安排危改资金500万元。确定排危项目13校,排危面积达5960m2。
(二)切实加快旅游开发,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1、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2005年,把西三镇可邑村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作为旅游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溶入阿细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以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民族民间刺绣、工艺品的制作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
2、加强旅游宣传开发工作。4月26日至5月1日,派出人员随省代表团赴越南老挝、沙巴、河内参加旅游推介会。在推介会上,我县的各种旅游宣传资料深受广大旅行商家的欢迎,共发放《天城民族文化》、《南滇福地游天城》、酒店、景区等旅游宣传册子300多份。
3、努力打造天城佛文化品牌。为进一步弘扬我县的佛文化,2005年2月14日至16日,在金鼎酒店召开了“佛学与云南文化研讨会”。通过这次活动,有力地宣扬了我县的佛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天城、了解天城,为更好地打造天城佛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认真做好宾馆、酒店的星级评审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申请三星级的金鼎和锦绣两家酒店进行了星级评审的前期工作,迎接省星评委的考核评审。
2005年1—4月,全县共接待海外游客292人次,国内游客35.8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2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旅游总收入5966.36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外汇收入10.6万美元。
(三)深化广电文化事业改革版权所有
一是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使职工思想不乱、工作不乱,各项工作正稳定有序的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县广电局、财政局、土地局、审计局做好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已进入尾声;三是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于4月7日-9日分别到大理、丽江、楚雄进行广电事业改革考察,借鉴改革经验;四是起草了《天城县广播电视局改革方案》和《天城县电视台改革方案》,待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后施行。预计广电文化事业改革将在5月底前完成。
篇8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我区遇到爬坡转型和金融危机双重困难,但是取得的成效比预期要好。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区呈现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5%,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也是多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后,年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19%,总量再次跃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0.3%,总额比年净增加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列城三区首位;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同比增长19%,高出年初计划3.5个百分点。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项目建设大力推进。89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超年初计划2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均创新高。君豪国际会所、中银大厦等项目建成开业;新兴戴斯酒店、阳光国际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希尔顿酒店、燕兴大厦等项目开工建设;21世纪广场、恒金地产等一批半拉子项目再次启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乐万达广场项目成为最大亮点。作为皇城内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区10年以前就开始对民乐园片区改造进行策划、呼吁;2007年10月拆迁工作正式启动;年11月在金融危机形势最为严峻的情况下,完成总投资达35亿元的项目招商谈判,12月开工建设;短短一年时间,年12月19日就建成开业。可以说,万达项目无论是在建设速度、投资总量还是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上,都创造了新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历届区级领导、各区级部门、街道、被拆迁群众和建设单位都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重振解放路往日辉煌,为了新城的长远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可以说,万达项目凝聚着新城人的汗水和希望。项目的建成也让沿解放路走过的新城人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感到骄傲和自豪!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区上下招商引资意识、税源意识和向上争取资金意识明显增强。多主体、多渠道、多举措的开展各种招商和推介活动。积极参加第13届西洽会。炭市街—南新街改造、金康路地区整体开发、安仁坊地区改造等10个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始实施;榆林大厦、人和地下商城等20个项目达成意向。引进外资3740万美元、内资21亿元。全区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区财政、基投、城投、城棚改等单位相互配合,累计融资1.5亿元。取得了争取财政性资金和引进市场项目的“双高”。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比年上升3个百分点。餐饮娱乐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川渝人家等10家规模以上餐饮娱乐名店建成开业。以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引进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公司、成都颐站、七匹狼服饰公司等29家企业总部入驻我区。首届全球秦商大会、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赛颁奖盛典等展会在区内成功举办。“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明显,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完成了西光污水处理改造等7个节能项目。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1.2吨和57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三)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区
城市提升活动大见成效。领导包抓,部门协调,街道为主,多方筹资,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把提升工作同重点项目建设、特色街区建设、招商引资、遗留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城特色的提升路子。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个周边”、“六条干道”提升任务,并两次自加压力完成了11条特色街区建设。投资600多万元,改善市容市貌硬件设施。新城广场、火车站广场周边成为全市提升工作亮点,门头牌匾整治、立体绿化等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新城不新”问题得到很大改观。
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启动完成了北张村、自强村、胡一村、胡二村等4个村的整村拆除。红星巷二期、安仁坊二期两处棚改项目拆迁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城棚改投资15.5亿元,腾迁土地面积600余亩。落实御道项目拆迁安置资金。元丰怡家2栋安置楼建成交付,4000多名群众顺利回迁。玄武路小区、八府庄园等安置项目建设超过计划进度。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秩序、建筑渣土车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成功承办了第20届全国大中城市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研讨会。全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管理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四城联创”积极推进。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16件,提供法律援助156件。投资达1500万元的平安新城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9.7%,对平安新城创建的知晓率达到73%,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有效,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开展“三无”街道创建活动,群众越级上访量同比下降了30%。国庆六十周年期间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环境。开展了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试点。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社区志愿者、邻里互助、党员一帮一结对子、扶贫济困等活动,大力弘扬“睦邻文化”。成功承办了全国社区睦邻文化高层论坛。和谐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劳动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大学生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年新增就业2207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9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廉租住房保障700户,实物配租99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95件,为群众追回损失2750万元。成立了新城区慈善会,募集资金360余万元。
科教文卫全面发展。第四军医大学李云庆等三位专家的医学科研成果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600万元。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安装健身路径12套。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363场次。“放心馒头”工程顺利实施。胡家庙等6个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省级医保定点。对全区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户进行免费体检。完成4万名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甲流防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强人口管理,全员人口库建设位居全市前列。
(五)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以协调、督察、环境保障等三个小组为重点的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五大公司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解决部分街道自收自支人员待遇问题。对国土新城分局、区农工局、区建设局等部门所涉及的职能和财政供养关系作了调整。重视学校移交管理工作,教育系统改革取得进展。建立了与驻地企业、商会走访交流机制。
(六)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工作得到增强
邀请专家就项目策划包装、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进行专题讲座。赴义乌、南京等地学习市场管理先进经验,制定并实施《新城区税源建设实施方案》。摸清全区土地分类使用及闲置楼宇资源情况。用于展示形象和招商引资的新城规划展厅基本建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成果已经形成。积极借助外脑,由科技专项经费支持的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区旅游发展规划、金康路项目策划、区财源建设研究、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区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选择研究、区域老字号及名人研究、区情电视宣传片、顺城巷周边改造、幸福林带发展研究、“八办”及革命公园周边提升研究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软课题研究成果基本形成。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19次,区政府专题会议56次。累计细化、分解、安排区政府重点工作331项,完成203项。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1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回复。坚持重大工作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和通报。形成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列席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制度。开展“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65条,逐条进行了回复和落实。通过区政府《政务动态》、《重点工作安排》、政府网站等载体,上通下达,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制定并实施《新城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目标考评体系和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全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监察、物价、人防、档案、食品药监、质监、残联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先后受到中央、省市政府多次表彰奖励: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区”、“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区”、“全省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节能减排评比第一名”、“西安市第14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名”等荣誉和称号。另外,韩森寨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西一路街道被评为“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西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东方社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等等。
这些奖牌是用汗水换取的,对处在爬坡转型期的新城区来说,我们需要她,我们珍惜她,我们引以为自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保持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全力创优争先、造福新城人民”为载体,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以抓重点为基本工作方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城市提升和民生工程等工作基点,攻坚克难,由点及面,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以解近忧、谋长策保增长为首要任务。通过重心下移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既解金融危机、爬坡转型近忧,又谋科学发展之长策,增强发展后劲。四是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全区上下憋足气,鼓足劲,谋发展。各个层面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这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将是我们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动力源泉。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各派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始终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新城建设的中央、省、市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全区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全区企业主体数量、规模和贡献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入区企业与外迁企业不能接续,招商引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二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仍很艰巨。无论是提升传统商贸业,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都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三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受企业外迁、财税政策调整以及新税源培育效果有待显现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很大,而用于全区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的支出还在刚性递增。四是政府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仍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面对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抓落实年”。总体来看,我区今年的发展环境好于去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国家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等等,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和广阔空间。从我区自身情况看,连续多年的大投入、大建设在持续显效,全区爬坡转型加速势头将继续保持。另外,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北迁,我们作为省政府所在区的政务资源优势将更加突出,留住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将更为有利。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有不利的方面: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强调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今年国家确定投资总量与去年持平,但信贷增量减少了2万亿的规模,资金供给能力会有所下降。三是国家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任务更为艰巨。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今年的工作中,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调整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为主线,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强化税源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8%,力争达到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力争达到1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67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3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0个,总投资235亿元;新建项目33个,总投资152亿元;前期项目27个,总投资286亿元。策划包装单体投资2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5个以上。争取上级资金1亿元以上。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乘势而上。把握大势才能把握大局。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形势、认识形势、把握形势。既审时度势又未雨绸缪,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再铸新的辉煌。
第二,要坚持加快转型。转型升级是新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非公经济大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传统商贸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在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中实现“三大板块、六个中心”的大发展。
第三,要坚持狠抓落实。加快发展的主体在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也在人。好的思路只有落实才能体现价值,好的政策只有落实才能显现效果,好的项目只有落实才能开工建设、发挥效益。年全区的主攻方向和总体要求已经明确,我们务必全力以赴,细化责任,严格奖惩,抓好落实。
三、年重点工作
(一)以民乐万达广场开业为契机,全面推进解放路商业复兴
以建设国内一流品牌商圈为目标,对解放路沿线街景和商业布局进行再规划、再提升。加快沿线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万达商业步行街、新玛特、裕华商厦、保康大厦、国贸大厦5个项目建成开业。加快万达希尔顿酒店、民安大厦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公安新城分局搬迁步伐。启动建国巷周边、市四院周边和市中医医院周边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顺城巷周边改造,打造最具人文、生态特色的休闲娱乐文化长廊。实施解放路和东新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解放路沿线夜景亮化、立体绿化。举办丰富多彩的商业推介活动,聚集解放路人气、商气,营造最佳消费环境。
(二)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为契机,激活城北地区经济发展
大明宫核心区如期开园是今年的一件盛事。我们务必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带动城北。全面完成遗址公园新城范围内自强路以南、西部建材城等项目拆迁工作,确保遗址公园在今年10月1日建成开园。努力构建与曲江大明宫保护办的联合招商引资新机制。借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城市名片效应,鼓励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核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在核心区周边加快实施商业、旅游和房地产项目,提升大明宫新城板块经济价值。积极推动南郭上村、火车站北广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
(三)以军工企业搬迁为契机,加快推进东郊崛起
关注军工企业搬迁动态。着手编制区域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与军工企业的协调力度,争取将企业总部、研发机构、民品生产环节继续留区发展。积极争取幸福林带区域规划方案通过审批。进一步发挥好科技产业园带动作用,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生产型服务业。重点引进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新型工业和服务外包业。协助市级相关部门做好企业外迁后的土地储备工作。
(四)以金康路等特色街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城区特色经济
发展特色经济,兑现城市价值。制定出台支持特色街区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政策措施,重点发展餐饮娱乐业。继续提升金
康路茶文化一条街、皇城东路历史文化一条街、西七路纸张一条街、长缨西路商贸一条街、西一路秦文化一条街、东新街餐饮一条街、康乐路文化用品一条街、公园南路特色饮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发展档次,吸引周边行业资源向现有成熟街区集中,壮大街区发展规模。深入挖掘街区商业文化资源,加强宣传,组织特色活动,提高街区知名度。积极开展街景整治、线缆落地、夜景点亮等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特色街区发展环境。年内引进规模以上品牌餐饮娱乐企业20家以上,新实施特色街区15条以上。
(五)以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区为新的起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引进证券、保险、信托、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优化辖区金融业结构。延伸金融产业链,积极发展各种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更强的卡中心、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发挥金融机构在项目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合作共赢。扶持壮大区基司、城司等区级融资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楼宇资源在总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辖区总部楼宇资源信息库、总部企业信息库和拟引进重点总部企业信息库。建立完善对全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意见,明确扶持政策。年内引进36家企业总部入区发展。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研究出台支持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营造全区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氛围。以索菲特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整合世纪金源大饭店、金花饭店、新兴戴斯酒店等平台资源,统一策划,宣传推广。以“陕西省会展年”活动为契机,配合搞好国内外大型知名展会。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陕西省信用建设论坛等展会。结合商贸优势突出、军工企业众多、医疗资源丰富等区域特点,主动策划具有新城特色的品牌展会。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积极创建“八办”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国际青年旅社等特色旅游休闲娱乐和住宿业。加大对东岳庙、韩森冢等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依托老企业、老厂区品牌和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和创意产业。
(六)以提升年工作为抓手,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提升年工作由主干道、城市出入口向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拓展。重点实施门头牌匾示范街、绿化亮化示范街工程。完成环城路、东二环等处立体绿化,新建绿地广场3个,拆墙透绿1000延米,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加强辖区交通秩序治理,开展百日整治专项行动。继续加大渣土车野蛮拉运、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及乱搭乱建治理力度。全力推进数字化城管,创建规范化执法中队10个。全面完成“十一五”双减排任务。积极开展“四城联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积极做好存量土地的收购储备工作。启用全区规划模型展厅,打造我区对外宣传新窗口。
全面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坚持拆、迁、建、效并举,旧城改造重点由大拆迁转向大安置、大招商、大建设、大见成效。年内投资44亿元,完成联志村、石家街村2个村的整村拆除,完成南新街—炭市街等7处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全年拆除各类建筑物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游艺市场、东七八路、安仁坊等已拆迁土地招商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祥和居、八府庄园、玄武路等安置项目进度。年内建成安置房30万平方米,确保5000户被拆迁群众顺利安置。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做好地铁一、二号线建设和地铁三号线拆迁的配合工作。以缓解辖区南北交通压力为重点,加快道路管网改造步伐,加快实施公园南北路拓宽改造和经九路项目。完成环北路等7条道路7000米线缆落地工程。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消除道路“三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各类停车设施。
(七)以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商贸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弥补工业发展“短板”,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对接步伐,明确园区范围、利益分成、合作机制等关键问题。着手编制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尽快启动园区建设。强化与辖区企业和大型商户的衔接沟通,鼓励拟搬迁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入驻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
(八)以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为引领,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作为老城区、中心城区,在全力爬坡转型的同时,我们将更加关注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造福新城人民。
实施和谐社区建设“八项工程”。全面实施社区强基、温暖、再就业、健康、平安、风尚、敬老、凝聚力建设等“八项工程”。落实政策规定,逐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完成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两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20个社区服务站试点工作,年内创建“六好”和谐社区15个。
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托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三级平台,发挥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就业1.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00万元。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年内完成廉租住房保障700户以上,其中实物配租100套以上。
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投入资金868万元,支持区域自主创新。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园安全工程”,完成华山中学与秦川中学合校工作,完成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内含元殿小学等3所学校拆迁工作,启动2所新建学校建设。年内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60场次,安装健身路径12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快区技防信息化项目建设步伐。在解放路、长乐路、西京医院周边等主干道、重点单位新增180个监控设施,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和打击犯罪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率”。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全年无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规范秩序,全面创建“三无”街道,争创“三无”区。
(九)以“抓落实年”为统领,着力提升政府效能
全面加强学习。要将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形成自觉读书学习、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风气。在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基础上,重视学习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知识,加强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指标分析。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思路,把思路转化为项目。坚决克服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的倾向,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居民服务、为上级服务、为街道服务、相互服务”等五个服务理念。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把主动服务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全面掌握重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给予扶持。加强督查,确保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强化考评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对部署的各项工作,逐级分解细化,落实到人。政府公务人员每天心里要明白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考核评比,要让大家知道工作谁在干,谁在承担压力,谁在做贡献;谁向上级争取支持多,谁帮企业解决问题多。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制定《新城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区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全面完成区属五大公司改革。按计划解决街道自收自支人员财政供养问题。按照国家新医改要求,积极推进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简会议和文件,把精力和时间更多投入到调查研究、项目建设上。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坚决查处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篇9
一、围绕服务发展大局,发挥机构编制保障职能
(一)积极做好镇街机构改革工作,全力服务城乡一体发展。在镇街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按照“正确把握改革关键、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的原则,认真做好镇街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一是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成立了镇街机构改革工作调研小组,深入各镇区街、企业和村,围绕乡镇职能转变、行政机构及事业站所设置等问题,通过座谈、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展开调研,充分听取意见。共收集意见和建议16余条,为科学制定镇街机构改革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统筹考虑,合理设置机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精简、便民、效能”的原则,紧贴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围绕优化整合站所资源,着力提高镇街机构为民服务的能力,设立了精简效能的综合性工作机构,为全面建设美丽富庶和谐幸福新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围绕职能,科学制定方案。通过调研,在对各镇街原机构职能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改革方案,几经征求意见并多次向编办汇报、沟通和争取,最终形成了《市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科学制定增人计划,全力服务社会需求。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单位需求,坚持“三个”突出的原则,即:突出向卫生、教育等事关民生领域倾斜;突出监管、执法和一些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单位需要;突出向缺编单位倾斜,兼顾人才培养的连续性,适当考虑相关单位人员需求。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统筹考虑的基础上,于5月中旬制定了2012年度事业单位增人计划,时间早于往年,确保了考录人才的质量。今年,全市有关事业单位共拟增人170名,其中教育系统58名、卫生专业80名、其他事业单位32名。
(三)搞好重点领域调研,全力服务经济建设。上半年,我们本着有利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制约发展的管理瓶颈,通过外出学习、调研等形式,就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等相关问题拟定了初步意见。同时,对开发区、高新区、度假区现有机构设置情况、人员编制等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三区有关人员的意见,因地制宜设置机构,使机构设置更趋科学、合理,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此项工作现已进入领导决策程序。
(四)强化民生服务职能,全力服务社会事业。为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在积极争取的基础上,设置了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为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将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的建制级别由股级调整为副科级,设置综合科、客运科、货运科和安全科四个股级内设机构。使事关民生和百姓安全的职能得到了加强,在机构、编制及人员方面予以了保障。
(五)深入巩固改革成果,全力服务科学发展。为进一步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5月下旬开始,利用半个多月时间,我们对涉及政府部门职责和行政审批项目调整的31个部门,通过采取自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政府部门职责和行政审批项目调整落实到位。
二、围绕落实制度规定,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一)坚持机构编制“三个一”审批制度。为强化机构编制工作地位,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凡涉及职能配置和调整、机构设立与变动、编制与领导职数的核定与增减、经费管理形式的确定与改变等机构编制事宜,都必须经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一个部门承办,由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各单位不得直接向市委、市政府或市领导打报告请示机构编制事宜,市直各部门不得在工作文件、领导讲话、检查评比中干涉机构的设置。以此杜绝机构编制管理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等不良现象。
(二)规范机构编制工作程序。为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建立了机关、事业编制审批、增人进编审批、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登记等工作流程,使各科室间的工作协作程序更加明确,减少重复性工作。同时,较好维护了编制工作的严肃性,促进各部门自觉遵守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堵塞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中的漏洞。
(三)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为认真贯彻《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我们以龙编办〔2012〕3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各单位自查结束后,组成三个检查组利用两个周时间深入各部门,通过采取听汇报、查看有关资料等形式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中做到“两突出”即:突出检点内容,主要对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机构挂牌、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人员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突出检点部门,对这次市政府机构改革中,机构整合、职能调整较大的部门进行重点检查,巩固改革成果。通过检查,切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效力。
(四)严格“编制实名制”。为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和人员选配工作的监督,2012年在原有纸质人员编制台账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子版人员编制台账。同时,根据上级部署,建立了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对全市在编人员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通了政务专网,较好落实了“实名制”。制定了日常数据更新制度,凡人员编制变动,随时进行审核登记,动态反应人员增减情况,确保编制数据的及时、准确。
三、围绕规范管理,夯实事业单位管理基础
(一)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年检程序,严把审验材料关,全面推行网上登记(试行)管理,圆满完成了登记年检任务。截止目前,需参加年检的436个事业法人单位全部参加了年检,年检率达到100%。其中今年新登记法人单位3个,变更事项109项、注销事业单位1个,补领证书4个。
(二)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在狠抓登记率、年检率的同时,积极搞好后续跟踪监管和维权服务。一是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对事业单位法人执行《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掌握单位名称是否变更、法定代表人是否更换、住所是否搬迁、职能履行情况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意见和措施。二是坚持法人监管与法定代表人监管相结合。在事业单位年度检验中,充分发挥举办单位的作用,要求主管部门对其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查,并加盖行政印章。通过单位自身的申报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完善了对事业单位运行状况的监管链条,使登记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运行状况一目了然。三是坚持登记管理与编制管理相结合。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行综合管理,把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同机构编制管理、财政工资统发等结合起来,有效促进登记、年检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按照“材料齐全、内容完整、专人管理、存档规范”的要求和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检查标准,上半年对全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进行了统一整理、规范和完善。一是加大力度,整理资料。为做好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规范归档工作,在人员少、各项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时间,加大档案整理的力度,对不规范、不完善的档案及时查缺补漏,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有效、清晰,签字盖章手续完备。二是严格要求,规范归档。对事业单位档案按单位的形式进行归档,按照登记、变更、年检、注销进行分类、排列、编制目录、统一立卷归档保存,实行专人负责。保证档案材料真实、有效、齐全。
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稳定
(一)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突出一个“早”字,早动手,早准备。在春节期间,利用节假日返乡探亲有利时机,全员发动,最大范围搜集招商信息。同时,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服务,从项目洽谈、签约到投产,实行全方位服务。目前,成功引进渤海腾飞塑业项目,已备案公示。
(二)认真做好“在线民声”答复工作。“在线民声”自开通以来,我们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查看网站,第一时间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答复。在职能范围之内的,在详细调查后,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解决。在回复过程中,尽量将问题讲明白、说透彻。在非职能范围之内的,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情调查清楚,并说明理由。真正做到“件件有说法,事事有回音”。截止目前,共收到“在线民声”交办案件7个,回复率为100%,处结率为100%。
(三)积极做好政协提案答复工作。上半年,我们共收到政协提案1件,针对提案的办理工作,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我们本着“提高办理实效、保证办理质量”的原则,对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调研,认真答复,高质量地完成了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复工作。
五、围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一)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通过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学习讨论、查摆问题和制定措施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把活动向深处延伸,贯穿整个编制工作之中,从而使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长期化。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坚持把提高“三基”能力贯穿整个工作,认真开展了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开设了机关干部课堂,并坚持做到每周一学习,每月一讨论,每季一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按照“一对一”原则,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对领导、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进行明确。同时,制定了《市编办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具体分“工作实绩、作风纪律、民主评议和奖罚分”四部分。通过逐级分解、强化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垂直工作责任目标链条。三是强化工作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在明确工作责任目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编办工作督查制度》,对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重要会议、文件、决定、交办工作任务及岗位目标责任制等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进行公开,逐步形成刚性的、常态化的内部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效果。
(二)以“四德”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和谐型机关。
篇10
一、加强价格监管,营造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价格环境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价格收费环境的优劣,更进一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局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注重对企业的服务、注重对乱收费的治理,营造一个好的投资和消费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严格收费许可证制度,加大收费年审力度。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在市财政局的配合下,对全市166家收费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收费年度审验,及时取消国家规定停收的收费项目,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对个别单位扩大范围收费、提高标准收费等乱收费情况,按《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
(二)强化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2010年经营服务价格监审证的年度审验,对全市30多个经营服务单位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验规范,明确乡镇建管、环卫等收费标准,使经营服务收费达到规定明确、项目规范、标准清楚、收费合理。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价格服务力度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局在价格监管上,坚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大服务力度,为市域经济健康发展做贡献。
(一)大力开展价格公共服务活动。我局坚持“始于企业需要,终于企业满意”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是开展涉企收费清理,从源头治乱,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按省物价局、省监察厅等十六部门开展治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涉企收费的单位(包括社会团体)对实施收费的情况进行自查。同时继续做好涉企收费登记制度,凡进企业收费的单位必须严格亮证收费,实行收费登记,有效扼制向企业乱伸手、乱收费的现象。二是加强移民安置建设工程建筑材料价格监管。今年以来,我局为服务移民安置工程建设,防止建筑材料价格不合理上涨,我局承担了全市移民建筑材料价格监管的重任,局领导多次带领相关科室深入到砖场、沙场等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召开相关企业、移民安置乡镇物价管理检查站等座谈会,对市域内建材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在移民安置建设工程启动之初,及时下发了《市物价局关于保持移民安置工程建设主要建材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并组织专班,到企业、生产厂家、建设工地巡查,督导相关企业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对个别违纪行为进行告诫、提醒。耐心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我市移民工程建材价格、货运价格的基本稳定。三是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我市工业生产企业的用气需求,我局多次主动与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协商,启动外采lng,以缓解我市气源紧张状态。为了减少工商用户和企业的矛盾,我局几次主持召开了供气企业和用户的协调座谈会,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本着互利双赢、和谐统一的原则,保证了居民生活用气,满足了工业生产的需求。
(二)加强涉农价费监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实施涉农收费“阳光工程”,广泛推行涉农价费公示制度,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涉农收费公示栏,把推行和完善涉农价费公示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利益的一件大事来抓。今年5月,我局联合市经管局,印制《2010年涉农收费价格和收费明白卡》1万余份,将全市涉及对农民收费的公安、民政、农业等10个单位30项对农民的收费进行公示,供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并监督收费部门的收费行为。二是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公布小麦、稻谷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后,我局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公布了五部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政策,引导农民积极销售粮食及调整粮食作物种植意向,增加农民收入。
三、落实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方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需要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改革,使价格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环保收费能合理补偿成本。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家和省规定,两次调整成品油销售价格,制定了旅客运输价格与燃油价格联动的旅客运输价格,较好地稳定了客运市场价格。二是调整天然气工商业用户气价。根据国家发改委上调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和省局规范口径,我局经请示市政府,报省局批准,从7月1日起,调整了我市天然气工商业用户销售价格;启动了外采lng销售价格,保证了我市工商业用户需求,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三是调整江汉油田自来水销售价格。我局根据电力价格、工资成本、水资源费等不断上涨实际,在严格审核三年来的供水成本,走访调查相关用户,召开价格听证会广集民智的基础上,调整了江汉油田自来水销售价格,并对水价分类进行了明确,对油田内外职工及居民实行同一水价,更加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三是环卫收费改革逐步深入。在对部分区镇处环卫服务收费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市区镇处环卫服务收费标准,将有力支持我市乡镇环卫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整体水平。作为垃圾处理费改革的全国6个试点县市之一,我们积极协调,对垃圾处理费代收方式和收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测算,已将方案上报市政府。 ■ 相关文章:
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 |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 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市卫生经济学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气象局主要气象工作总结 | 煤炭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 |
查看更多>>
四、关注社会热点价格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上半年,我们紧扣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疏导价格矛盾、协调关系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了顺民意、化民怨、解民难的作用。一是规范教育收费。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对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其他收费也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普通高中学费标准,严格三限招生政策,对今年春季课本资料费本着多退少补的原则进行了审核结帐,有效减少了“一边减免,一边乱收费”的现象;对民办教育举办的学历收费标准进行了审核,对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进行了备案管理,使民办教育收费逐步走向规范化。三是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规范医药价格行为。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医改中的价格协调工作,多次参加医改的调研和座谈,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方案,分两次公布了湖北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零售价格,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巡查组,加强对基本药物的价格监管,保证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对市直医院申报的11个药物制剂价格进行审核,平均降价幅度为5.7%,可以减轻患者负担近50万元。三是审核医保网络服务费。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网络服务费进行了审核,降低了收费标准,明确规定停止收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单位医保网络服务费,切实减轻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负担。
五、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我们按省物价局和我局工作安排,拓展领域,创新方法,价格监管服务实现了新突破。一是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全力开展价格收费专项检查,今年上半年,开展了教育医疗服务药品、行业协会、涉农涉企收费专项和重点检查,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5件,查出价格违法金额172.99万元,实施经济制裁131万元,其中没收违法所得28万元,对各种价格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处,促进了价格收费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二是广泛开展重点工程和市场价格巡查。今年上半年移民建设工程全面展开,为保持移民工程建筑材料价格的稳定,我们组织专班,对钢材、水泥、红砖等建材销售价格进行监测、监管,每天按要求上报红砖、青砖等销售价格,对违价苗头进行提醒、告诫,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坚持市场巡查制度,对客运市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集中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进行整改,有效地维护了价格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正常运行。特别是在迎“迎文化周,创五个文明”的活动中,我们主动做好活动期间的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的稳定,保证市民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三是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以建立规范的市场价格秩序、营造和谐的价费环境为目标,在全市55条客运线路,463辆客运车辆,24个客运站开展明码标价整顿规范工作,全面实行明码标价,将客运票价制成公示牌在醒目场所公示,以明码标价为基础,积极推行价格诚信建设,营造浓厚的社会诚信范围,构建和谐的客运市场,推动潜江文明建设。四是价格诉求渠道更加畅通。今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了12358价格举报电话与省局联网运行,按照“八个”强化的要求,群众举报诉求渠道更加便捷,受理、反馈更加及时,群众得价格收费权益得到有效地保护,违法行为受到严厉打击。今年上半年,价格举报中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咨询57件,查办违法金额27910元,办结 55件,办结率、回复率基本达到了100%。
六、做好价格基础工作,强化物价队伍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们注重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夯实价格基础工作,切实提高价格工作水平,有效推动了物价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强化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大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及时监测市场物价变动信息,分析物价动态和走势,为市委、市政府价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了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牲猪价格、农作物种子等价格监测,形成监测分析报告15篇。
(二)加强农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指导农调户及时准确记录调查登记本,完善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对定调价费成本监审严格按程度进行,合理、合法核实成本,为科学合理制定价格和加强价格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湖北省涉案财物价格鉴定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多次主动和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进行座谈协商、征求意见,确保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开展工作,提高鉴证结论的公信力。
(三)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今年在市委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局机构建设日益完善,成本监审分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转为行政机构,“三定方案”的实施,人员调整到位,机构改革的顺利完成更加有利于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扎实开展。今年我局在高石碑老堤村和渔淌村开展驻村工作,并由市委组织派驻一名年青干部到老堤村担任第一书记。半年来,我们深入所驻村、组,走访调查,共同探讨村级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入资金3万余元,为农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五)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按市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步骤,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努力做到讲政治提高责任意识,讲纪律提高服从意识,讲作风提高有为意识,讲效率提高机关效能,树立物价队伍良好形象。 【2】 ■ 相关文章:
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 |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 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市卫生经济学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气象局主要气象工作总结 | 煤炭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 |
查看更多>>
七、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一如继往,认真贯彻全省物价工作会议和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部强市”的总体要求,把“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推动发展转型服务,为稳定市场价格秩序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作为工作宗旨,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调控、解决民生价格问题为重点,开拓创新,争先创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提供优质价格服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对市场商品价格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市商品价格平稳运行。全面落实各项价格改革措施,从严控制出台调价项目,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加强对市场商品价格的定期监测、巡查,坚决查处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二)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解决好民生价格收费问题。继续规范教育收费,彻底解决学校乱收费问题;认真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规范医院收费,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积极开展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落实惠农价格政策;认真完成省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的各项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价格环境;认真做好价格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化解因价格问题引起的各种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以“价格公共服务”和“价格诚信建设”两项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价格服务工作水平。完善收费单位公示,规范明码标价,推进明码实价,全面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推动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强价格认证和调查研究工作,编发《潜江物价》,及时上报价格政务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各项中心工作提供及时的价格服务。
(四)以创建“五型”机关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五型机关,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集中力量抓落实,转变作风搞服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公正执法的价格工作队伍,全面提高价格工作水平。
(五)密切关注“三农”价格,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要认真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价格政策;加强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为政府价格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涉农价费监督检查,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3] ■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审核意见
- 下一篇: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