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自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改革自评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改革自评报告

篇1

一、事业单位定义及特征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机构,世界其他各国并没有此项组织称谓,根据实际工作内容通常国际上称此类机构为社会公益性组织或公共机构(PublicInstitution)。根据2004年国务院令第411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2号,2004年修订),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例如医院、学校、研究机构等。目前,事业单位多数分布于教育、文化、医疗、科研等领域,从事社会精神文明生产的基础和服务保障工作,进而保障、增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福利及人身利益。通常事业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依法设立。事业单位必须由国家法定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设立,同时还应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办理。它是依法登记、由国家主办并受国家管理的。

(二)从事公益服务。服务性是事业单位的最基本属性,它为人民群众提供着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公益,为社会提供了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无法提供的产品。

(三)不以营利为目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不营利,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营利并不是起组织的目标,但仍应保证其组织的有效运转,例如通过一些审批后的服务活动获取收入,且大部分收入用于公益发展,不用于职工分红等与事业发展不符合的项目。

(四)社会组织。通过法人登记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与企业有共同的地方,都是一个组织并不是个人,同样需要自有的名称、工作场所和组织机构,要求有资金来源,并且能够独立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

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承担着政府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中间的过渡任务,既承担着政府公共管理中部分行政职能,还要服务于人们的公益需求,任务极其艰巨,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引入绩效管理这一方式,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责,深入了解自身内部运行情况和发展状况,并牢牢把握住公益性这一特征,提高其服务社会、服务公众、负责政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绩效管理还能够有效提升单位的组织运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促进问责性与公开透明。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首先实施绩效工资,并确定了“三步走”的绩效工资实施步骤,为事业单位探索开展绩效管理做出了理论指导和有益铺垫。2011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出台《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该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将进一步开展绩效管理、并指出实施绩效工资的必要性。目前,有不少事业单位参考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方式,全面考核所有在岗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各项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将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重点。事实上,由于事业单位数量庞大、职能各异,很难形成统一的考核评估框架与绩效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各自的单位特点和业务领域设计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绩效管理模式。在绩效考核方法上,一般以访谈、座谈、数据采集、问卷、投票、文献等为主,具体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将视考核内容而定;在绩效考核程序上,通常采用自评、它评相结合的方式,即先由被考核对象按照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自我评估,列出进展情况和自评分值。自评报告提交后,再由专业的考核小组对自评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在参考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得出建议考核结果。经与被考核对象就考核结果反复沟通达成一致后,形成最终的考核结论。在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众多研究中,对于具体业务的研究占了绝大多数。目前研究成果包括战略规划、资源建设、组织管理、信息服务、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但客观说,对于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强化内部管理、改进管理方式的理论研究还做得远远不够,很少有关于图书馆绩效管理的研究成果产生,图书馆在管理方式上的理论创新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构建生命力强大的管理体制。2013年制定的《国家图书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图书馆绩效管理作出过明确指示,要求我们“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图书馆绩效管理研究,不但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国家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但是,科技类图书馆的事业单位特征决定了其绩效管理存在着很大难度。第一,与企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不能简单地通过经济指标、财务指标来衡量绩效,图书馆作为为社会提供知识的公益服务部门,社会效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的目标,很难达成共识的指标。人为因素也会在绩效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而影响绩效管理的客观性。第二,图书馆的公共服务需要满足不同的利益群体需求,由于需求多样化,就会导致各个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对服务的评价也会有所区别。第三,公共服务目标具有弹性,难以用静态标准来衡量,人们对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需求也会不断提高。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

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评估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的方法和手段。绩效考核也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能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就能够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对于单位工作的推动作用和激励效果。

(一)利用考核结果建立单位的信息数据库。考核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涉及单位现状的数据信息和资料报表,这些都是极具保留价值的,通过适当的汇总整理,这些信息完全可以为单位决策、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通过考核结果树立起好坏两面典型。考核成绩排在前列的,可以作为好的典型大力宣传,提升单位的整体形象,形成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考核成绩排在后面的,既可以给自身以触动,又可以给他人以警醒。

(三)利用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考核结果应当与单位的奖优罚劣制度相挂钩,好的奖励,差的惩罚,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可持续推进。但在奖优罚劣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好尺度,避免产生负效应。

(四)利用考核结果完善单位的问责体系。这其实是奖优罚劣的后续,对于考核差的部门和个人,要使之认清具体原因,有的还应追究具体责任,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对于单位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星 单位:北京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左然.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邓国胜.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与绩效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熊晓青.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篇2

20xx机关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1为规范白云区档案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绩效工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区有关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正确行使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实行科学考核、绩效挂钩、按劳分配,建立自主灵活、符合档案工作特点的激励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二、分配原则

(一)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责益相符的原则。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科学合理的原则。

三、考核对象和时间

(一)考核对象

白云区档案局20XX年底在编在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局纳入实施范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2个。即:白云区档案局地方志科编纂科在编在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2个。

(二)考核时间

从20XX年1月1日起实施,对白云区档案局20XX年1月-12月在编在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进行绩效工资考核。

四、考核机构

区档案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白云区档案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相关业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档案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全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五、绩效工资的构成和考核内容

(一)绩效工资的构成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成效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每年考核一次,按照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

(二)绩效工资考核内容

绩效工资主要考核职工工作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对职工工作作风、政治表现、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是否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岗位职责、工作量大小、在岗工作时间、完成本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基础性绩效工资设置

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全额发放。对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全额发放其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在职人员在法定假期内休假的,不扣发基础性绩效工资,每月按照绩效工资的70%发放。

2、奖励性绩效工资设置

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百分制考核,由白云区档案局进行考核,主要考核职工的德、能、勤、绩、廉四个方面(具体考核标准参照附件)。每年考核一次,单位根据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

3、考核加分

年度履职考核为优秀的加2分;本年度内获得区、市、省、国家级先进个人称号或其他表彰的分别加2、3、4、5分,获得市、省、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先进表彰的分别加2、3、4分。(加分因素按照最后考核得分后直接相加)

六、考核方式和计算方法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式

1、领导评(60%)。由白云区档案局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考评,最后得分占考评的60%。

2、同事评(40%)。由白云区档案局其他一般干部和工作人员考评,最后得分占考评的40%。

3、自评(10%)。由自己考评,自评得分占考评总成绩的10%。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计算方法

白云区档案局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人员分布为:领导班子共3人(考核加权总分为A),全局其他考核工作人员共8人(考核加权总分为B),被考核人2人(自评考核总分为C)。

被考核人最后考评得分=60%*A/3+40%*B/8+10%*C

七、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法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发放

白云区档案局每年年底对事业编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工作绩效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廉及考核加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最后按照考核计算方法进行汇总,作为被考核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最高分值为100分,被考核人最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为激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个人最后考核得分的百分比。(如某工作人员年度扣取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为1000元,该同志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最后考评得分为95分,则应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金额为10000.95=950元)。

(二)排除性获得奖励绩效工资情形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作人员,不得享受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1、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国家机关处理或其他有关规定停发工资的;

2、在工作中不服从工作安排,推诿扯皮,工作中不负责任,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全局或全区档案工作进展的;

3、被解除聘用合同的;

4、年度履职考核为基本合格、不合格或未参加考核的;

5、一年内无故旷工累计15个(含5个)工作日以上、事假累计超过30天(含30天)以上的(政策规定的法定休假,婚假、丧假、产假时限和工伤治疗期间除处)。

扣发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经考核兑现后积余部分金额,由单位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自主统筹安排。

八、工作要求

实施绩效工资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评的各项得分必须保存有原始依据,考核量化分数及结果应告知被考核人员,有异议的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复核。

九、本考核办法自20xx年1月起执行。

十、本考核办法由区档案局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0xx机关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2事业单位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一定位决定了事业单位所应具有的四大特征,即:依法设立、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组织。

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征,由此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能简单地以利润和经济成本为目标,而是要衡量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转移价值,而这种衡量存在三个较大的难点:

(一)难以确定:所谓难以确定,就是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比如中小学教育质量,我们希望中小学为社会提供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如何衡量素质,目标难以确定,于是,多数教育管理部门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因为这一指标容易确定,但遗憾的是,这种容易确定的、明确的指标,却往往不能代表事业单位的设立使命。

(二)难以量化:所谓难以量化,就是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完全定量衡量,比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健康服务与健康教育,而由于区域的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对此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就比较难以量化,考核就有一定的难度。

(三)难以衡量:所谓难以衡量,就是公共服务的评价数据难以计算和获取,对于企业来说,产值、利润、合格率、成本等都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获得,而事业单位则不然,一是有些工作的效果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考核往往要引入社会评价的方式,要选择相当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实现成本较高。

正因为此,事业单位普遍感觉绩效考核推行起来的难度很大,而本次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又将考核的问题再次推上了桌面-既然是绩效工资,必然要有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产生考核结果,并将结果应用于工资的发放。这一矛盾如何解决?集多年为企事业单位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的经验,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启动绩效考核,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非常完美,但必须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绩效改进为中心,以程序公平与标准公平为基本点。

(一)以绩效改进为中心。

客观地看,相对于企业绩效考核,除少数相对市场化的单位之外,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单位的干部、员工甚至还不能完全区别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考评、民主测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概念,因此,对于多数事业单位来说,第一轮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更多的是绩效管理概念的普及、理解与导入。在这一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向全体人员灌输的概念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自绩效计划开始,经过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到考核结果的应用,形成了一个闭环;经总结提高后,进入下一轮绩效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绩效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正是促进被考核者达成目标,并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其中,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工资只是绩效考核结果的一种应用方式,考核不是目的而仅仅是绩效改进的手段。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大家就会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实现绩效的改善上面,而不是把考核结果仅仅当作分配的依据,而过分关注其公平性。客观地讲,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非量化的、非可控的、非绝对公平的因素,即使是企业的绩效考核也是如此,事业单位的考核更是无法做到,因为公共服务的价值和质量本来就难以衡量,在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环境下、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更加难以建立完全公平的评价标准。此外,即便这样的标准可以找到,取样、清洗、计算的成本也将非常之高,可能导致绩效考核这一管理活动的投入产出比过低,无法长期持续。

(二)程序公平。

所谓程序公平,即绩效管理的体系科学公平,程序规范公正,结果透明公开。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首先要做到程序公平。之所以这样说,基于三个考虑:首先,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考核指标的量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再不能很好地解决程序公平问题,则考核的公信力将大受影响;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摸索,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刚开始全面推行,案例、经验、数据库等都不完善,因此,需要先从程序的规范入手,因为程序的规范难度相对较小;第三,通过程序的固化,可以引导全员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为发奖金而开展的年终考评转变为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绩效管理。

实现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通过培训令大家理解、认同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第三要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程序,第四要引入软件等方法,将绩效管理程序固化、标准化,使之能够可持续执行,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绩效考核。

某公积金中心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同行业的调研、考察,公积金中心系统规划了绩效管理的工作框架,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层级关系,以及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根据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量指标跟实际工作量相结合计算,定性指标采用360度评价打分,分为a1/a2/a3、b1/b2/b3、c、d八个标度,针对每个标度设计了可供参照考核的评分标准,使得打分更加准确、便利。同时,该中心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适时导入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使得绩效管理工作格式化、标准化、程序化,大大降低了绩效考核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考核体系的可用性。

通过上述措施和技术,该中心实现了绩效管理程序的公平化、标准化,考核工作得到了全体干部、员工的认可,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改善,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三)标准公平。

所谓标准公平,对于绩效管理的要求则更高,它要求绩效管理的目标能够转化为一套具有领先性、体系性、可操作性的指标和标准并有效分解到被考核单元(组织、部室、岗位),同时,通过配套的数据收集与管理体系,对每个被考核单元给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要做到标准公平。所谓标准公平,体现在四个关键点:

首先,一个绩效管理良好的组织,其绩效考核的整体指向必然是组织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有单位的战略或年度目标,因为这才是绩效考核真正的目的和方向。应该说,这方面事业单位的基础还是有的,一般都有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需要有一套程序、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分解上述目标,形成针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科室的考核指标,我们称为战略解码,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每个季度、每个月都需要跟踪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第三,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岗位考核指标库,以及针对科室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只有分层分类,才能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特点;而科室负责人是绩效考核的中间层,只有这一层级的管理人员熟练、技巧、规范地使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才能够把单位给予自己的考核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基层,并根据表现给予每一位员工科学、客观的考核结果。

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数据的收集和评估程序。需要财务和相关业务科室提供的数据,要明确责任人、数据提交时间、数据报送口径;需要考核小组、述职会或360度评价的,要建立尽可能详尽的评价标准或目标锚需要外部评价的,要做好外部评价机构的选择、管理和审核工作。

当然,绩效标准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与调试,从而找到考核精度与考核成本的平衡点。

20xx机关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绩效,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山东省事业单位考核试行办法》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绩效是指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绩效考核是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被考核单位在一定周期内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照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坚持分类组织、社会参与、客观公正、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 考核范围为市直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使用事业编制的其他组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事业单位不再单独进行绩效考核。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由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统一领导,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事考办)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承担。

第六条 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事业单位考核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审定有关规范性文件及工作计划;

(二)负责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综合协调;

(三)审定被考核事业单位的考核结果。

第七条 市事考办职责:

(一)拟定年度考核工作计划;

(二)组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委库和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

(三)负责制定共性指标考核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审定各行业、部门制定的个性指标考核实施细则。

(四)审定事业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

(五)审核被考核单位的考核等次;

(六)负责考核结果的公示、及备案;

(七)负责受理与考核工作相关的申诉或举报;

(八)负责绩效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

(九)承担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组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委库。评委库由东营市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专家学者组成,并聘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

第九条 成立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个性指标考核细则的组织实施。

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由7-9名评委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根据工作需要可吸纳服务对象代表参加。

第十条 评委应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忠于职守,熟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关业务。

评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自行回避,被考核单位也可向市事考办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考核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二)曾在被考核单位任职,且离职不满三年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考核结果公正的。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以定期考核为主,一般每年考核一次,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重点抽查或专项检查,具体情况,由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确定。

第三章 考核内容及程序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部分构成。

(一)共性指标(40分)

1、登记管理(25分):法人登记、年检,宗旨、业务范围履行情况,信用建设、信息公开等情况。

2、社会评价(15分):职责履行、行政效能、转变作风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二)个性指标(60分)

1、主体业务开展(25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科研与创新、成果与奖励情况等。

2、经济社会效益(20分):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等。

3、管理运行状况(15分):内部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财务资产管理状况等。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照自查自评、考核预告、实地考核、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的程序进行:

(一)自查自评。被考核单位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并填写《东营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审表》,经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事考办。

(二)考核预告。通过新闻媒体提前向社会考核预告,公布考核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地考核。成立考核组,对被考核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考核。考核组由评委及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

1、查阅资料。重点检查反映共性指标中登记管理部分的相关资料。同时,核实反映个性指标的相关资料。

2、个别谈话。考核组与被考核单位主管部门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谈话,听取对被考核单位工作情况的评价,了解被考核单位在落实考核指标方面采取的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建议等。

3、现场核查。对承担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被考核单位,应到现场进行实地核查。

综合上述情况,提出共性指标中登记管理部分得分。

(四)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主要是对被考核单位的社会满意度进行测评,包括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两部分。民主评议由市事考办组织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单位进行评价。民意调查由市统计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要体现代表性和广泛性,调查的有效样本原则上不少于200个。

参照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赋分公式提出共性指标中社会评价部分得分。

(五)专业评审。召开综合评审会议,对个性指标进行百分制量化评价,写出考核评语,确定考核得分。

(六)确定等次。市事考办根据被考核单位综合得分情况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审定。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一、引言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所在,国家也在要求事业单位要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相关人员奖惩、收入分配以及预算的确定等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得绩效考核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考核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展开,考核的内容比较笼统,同时在考核指标上也并没有量化,考核过程中,主观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大,再加上考核形式化严重,也使得其原本的意义丢失。基于此,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才是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考核现状

笔者对目前多家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性不足

考核的绩效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团队协作以及责任感等,最通俗的表述便是员工的劳动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极大地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单位薪酬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等提供有效的手段。不过,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引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性,尤其没有对绩效考核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使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

2、有待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在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围绕着"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不过,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是因为考核指标过于笼统和抽象,甚至还有一些指标是重复的,缺乏具体的考核要素。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考核的定性部分所占比例过大,比较容易受到主观者的因素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

3、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由于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造成了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缺乏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一是缺乏成本监控环节,由于业务部门等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措施,未做好成本控制核算,甚至还出现"负债"的现象;二是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存在着计划管理严重缺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对企业管理监督不力等现状。管理人员大多数时候都在凭着主观经验从事,监督不力也是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三是考核结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得收入分配与考核也产生了脱节,考核也失去了奖优罚劣的原本意义。

三、项目管理思想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的运用

面对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项目管理思想的运用,根据实际管理的需求将原本绩效管理中的重点管理要素进行分类管理,能够达到完善当前绩效考核体系的目的。

1、基于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的要素

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绩效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员、计划、合同、进度、成本以及考核评价的管理等等。对人员进行管理主要是对人员的职务、职称以及用工性质等信息进行详细统计,在建立人员资源库的基础上,将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出来,以提升工作效率;计划管理是将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项目化的过程,它是预算经费投资论证的过程,主要表现是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使预算编制目的更加清晰,各层级责任分工更加明确,预算执行力度大大得到加强。还可以将原本的纸质合同信息化,并和合同管理和其他的要素有效结合。进度管理是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和调控,对各个项目的工作程序进行标准化。而成本管理是对经营活动中所有支出进行管理,按照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成本构成,实现成本核算。

2、考核原则、周期与对象的制定

在构建科学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之前,需要对考核的原则与周期进行明确。首先,在考核原则上,要将定性与定量进行结合,同时注重日常与年终考核的结合,以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全方位的考核。坚持奖优罚劣作为绩效考核的导向所在,将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原则贯彻其中。同时还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分配、岗位调动、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有效挂钩。一般情况下,实行年度考核周期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当然,不同的事业单位也可以结合自己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且在考核对象上,实行分类、分级对各部门和职工进行考核,最好能够成立专门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上层领导直接担任组长职务,从而增强绩效考核体系的落实力度。

3、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的确定

我们可以将各部门的考核指标细分为综合管理指标、经济管理指标以及综合评议指标等三个大类,综合管理指标主要包括党的建设及精神文明创建、领导班子建设及职工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计划财务管理指标等,而经济管理指标主要包括生产效率、综合评价以及生产控制等相关的指标等等。综合评议指标则主要包括办事效率、服务意识、政策水平以及廉政情况等等。还可以将考核方式分为自评、综合评议以及综合赋分等三个阶段,首先,在每个考核周期期末,各个部门按照绩效考核体系按照考核指标逐项、逐条对照,进行自我赋分并撰写书面自评报告,以供考核组考核。其次,由考核工作组召开绩效考核综合评议会议,听取部门负责人对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回报,并进行集中测评。最后,综合赋分由考核组通过综合评定后给出。

4、考核兑现、反馈以及申诉

在绩效考核工作完成之后,事业单位还要结合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对考核进行兑现,比如,在绩效奖金的发放上,可以采用"季度预留、年终考核结算"的形式发放。如果被考核的对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时候,还可以在考核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考核工作组提出申诉。而工作组在接到申诉之后,要对申诉的内容进行处理并报给上一级进行审核,最后将审核的复议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向申诉人通知,从而有效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公平。

四、结束语

总之,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进行运用的实践案例并不多,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必定能够在事业单位的体制改制、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及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金晶,龚伍军. 对地勘事业单位基于绩效管理模型绩效工资的思考[J]. 经济师,2015,10:159.

[2]吴翎燕.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建议[J]. 中国市场,2015,33:230-231.

[3]王秀华. 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9:355.

[4]陈伟. 浅谈基层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 科技风,2014,19:265.

[5]张文杰.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绩效考核改革对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8:36-37+44.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 建筑节能 策略分析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主要是指我国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部门向行政事业单位所拨付的用于完成特定工作的专门资金。专项资金的设立,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事业优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就现状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专项资金申报不全面、不细化、预算执行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评价指标不够量化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制定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简述我国专项资金及其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专项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拨款,充分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我国自从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以来,专项资金管理包括多方面内容,第一,预算环节,要求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合理获取专项拨款,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尽可能为未纳入预算中的突发项目获取财政专项资金;第二,使用环节,包括专项资金授权审批、资金拨付方式、资金监督管理等;第三,项目决算,包含竣工决算、管理结转和结余资金以及分析资金使用状况等;第四,评价资金使用绩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单独核算专项资金,避免发生互相占用情况,保证专用资金使用效果。目前,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时,时常出现预算不全面、不细化、支出随意、缺少决算和绩效评价等问题。

(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严格遵循具体的绩效评价原则,包括重要性以及经济性、相关性、科学性、可比性、稳定性等内容,采用规范、合理的评价手段,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资金投入产出比和目标实现程度的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考核。

传统的评价工作比较侧重评价财务指标,虽然符合资金使用动态性以及时效性等要求,却难以真正反映出影响未来绩效的变化因素。在我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开始时间相对较晚,指标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完整。因此,在管理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应在保证质量为前提下,对资金比例合理性进行检查,通过一定投入实现产出最大化,解决项目实施进程当中存在的进度过缓、决策失误、质量隐患等问题,大大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策略分析

2005年,我国开始开展专项资金评价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转变发展思路,由争资金转向注重项目可行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上。近年来,国家提出节能减排,加大节能专项资金的投入,而建筑节能又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以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为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补助资金;第二、建筑节能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及完善;第三、建筑节能工作宣传推广,监督管理等。

(一)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所构建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包括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公共服务绩效指标三项主要内容,其中,通过设立经济绩效指标,能够全面掌握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社会绩效指标能够衡量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率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公共服务绩效指标能够考核公共服务效果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类型多、范围广,涵盖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因此,在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当中应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客观公正地评价专项资金项目具体投入、产出。就构建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体系而言,要求相关部门应通过详细的定量计算,如通过数量、质量、实效、成本等指标分析专项资金支出状况,评价专项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如实行热计量收费,居民热费支出减少比例为多少;改造后,居住舒适度是否提升,是否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节能建筑能能降低能耗多少,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多少吨等等。为了推动低碳环保型绿色城市建设,山东省在2013年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5亿元,比2012年增加1.5亿元,增幅高达75%。山东省结合建筑节能实际情况建立了该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级,共59个指标,开展了先进绩效评价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二)充分明确绩效评价评估主体

应正确确立绩效评价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主体多为相关职能部门及其自身,在评价体系中,若涉及公共服务专项资金项目,需适当增加相应指标,如社会贡献率、公众满意度等。完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之后,单位评价部门应积极调查受益对象,了解实际的公众满意度,将公众参与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此时,应引入包括中介机构等外部评价主体开展独立外评工作,并严格监督管理独立外评指标。例如居民小区在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进行制冷、制热后,应通过中介机构对居民使用电量及取暖费用等进行统计对比,得出建筑是否节能、居民对舒适度是否满意等结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努力构建长效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合理监管单位内部评价与中介机构独立外评,便于让评价主体正确行使权利义务,充分保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具有较强客观性。

(三)完善绩效评价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事前审核评价,这个阶段属于日常评审层面,要求单位提前做好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出具可行性报告,提供资金设立依据,列出项目支出明细,预测项目产出及效果,项目实施进度,保障绩效目标实施措施等。根据专项资金的需求程度以及轻重缓急,排序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目标绩效低及无绩效目标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第二,事中跟踪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涉及各项内容展开阶段性跟踪评价,如目标实现状况、完成进度情况、目标与实际运作效益间的偏差等,严格控制预算执行中项目成本,评价项目成本控制情况,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科学合理化。第三,事后检查评价,此阶段将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现场抽查、核实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自评实施情况;组织专家和中介机构对评价证据分析,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形成分析结果、评价结论,撰写绩效评价报告;行政事业单依据专家及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核实审查,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报告。通过评价报告评价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中所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延续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积累经验。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借《预算法》改革之机,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纳入预算法体系之中,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长效绩效评价机制过程中,一是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要求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之前,制定较为详细的支出预算,并在实际项目实施中严格参照预算标准落实执行。二是正确选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分析工具,细化专项资金预算,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力度,更加重视评估结果,逐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内容、标准,依据相关法律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峥珍.浅析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现代医院,2013(12)

[2]庄美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J].会计师,2012(22)

[3]张峰,乔梁,徐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建筑节能,2014(9)

[4]王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J].现代商业,2010(14)

篇5

一、区审计局概况

(一)区审计局主要职责职能、组织架构、人员及资产等基本情况

区审计局主要职能是:

(1)主管全区审计工作。负责对区级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国家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的结果承担责任,并负有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责任。

(2)贯彻执行国家审计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对直接审计、调查和核查的事项依法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

(3)向区委审计委员会提出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向区长提交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及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向区政府、市审计局报告和向区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通报审计情况及结果。

(4)直接审计下列事项,出具审计报告,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包括国家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区直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经济开发区预算的执行情况、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乡镇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使用区级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区级政府投资和以区级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及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自然资源管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区属国有企业、区政府规定的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区政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和受区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的其他单位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区审计局审计其他事项。

(5)按规定对区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6)组织实施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执行情况、财政预算管理或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国有资源利用保护等与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7)依法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促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办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提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区政府裁决中的有关事项,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相关重大案件。

(8)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9)组织和开展审计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指导和推广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10)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1)职能转变。转入职能:包括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区财政局(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的国有企业监事会相关职责划入区审计局。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理顺内部职责关系,优化审计资源配。

区审计局设以下内设机构:

办公室、综合法规股、农业与资源资产环境审计股、电子数据审计股、财政金融审计股、行政事业与社会保障审计股、经贸审计股、固定资产与外资运用审计股。

人员情况:

行政编制10名,实有8人;参公事业编制4名,实有2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14名,实有14人。

资产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区审计局资产总计482.83万元,流动资产合计430.4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2.39万元;负债和净资产合计482.83万元,负债合计0.15万元,净资产合计482.67万元。

(二)2020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20年度,区审计局严格按照区政府下达的当年计划和目标为中心,在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等方面专题开会做出了详细规划,同时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宏观政策,建立预算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部门预算。

(1)管理情况根据区财政局最终批复预算数,进行政府网站公开,严格把控各项经费开支范围,项目支出必须以预算批复额度为基准,保证项目资金按计划,按项目工程进度拨付,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或转移专项资金,5000元以上非常规性支出必须党组会研究后审批。

(2)预算申报阶段进行了绩效目标填报,目标内容符合《区财政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通知(财绩[2021]57号)文件要求,绩效目标和单位执能及项目相符合,目标值出处合理。绩效目标结构完整,内容合理。

(3)区审计局2020年度产出指标包含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实效指标;效益指标根据实施内容和立项目标,制定了相应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可持续影响指标。绩效目标清晰可衡量与预算资金存在较强的逻辑匹配关系。

(三)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本部门认真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根据归集的相关资料数据,按评价方案内容和指标公式,对支出管理情况,从资金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开展自评打分。对绩效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解决好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和执行效力,确保本部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预算及执行情况

2020年区审计局年初预算基本支出632.41万元,项目支出51.2万元;决算基本支出851.41万元,项目支出51.2万元。基本支出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审计专项业务费360万元在年初预算时纳入区级专项经费支出,决算时纳入部门项目经费支出;二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增多,向社会中介机构支付业务费也相应增多。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实现情况

(一)履职完成情况

2020年累计组织实施财政类审计项目30个,出具审计报告110份,查出主要问题金额59145万元,其中违规金额3911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55234万元,上缴财政78万元,审计提出意见324条;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审核项目91项,送审金额191899.07万元,审定金额170177.92万元,核减金额21721.15万元,核减率11.32%;完成预算控制价审核项目107项,送审金额26094.29万元,审定金额25430.4万元,调整金额1696.77万元,审核率6.5%。

(二)履职效果

1、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使用。今年,组织实施了区本级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延伸审计了区农业农村局、区房产管理中心、区集中示范园区管委会3个部门单位。审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区财政收入稳中求进,财政改革有力推进,财政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基本完成了区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任务,但也有部分领域存在管理不到位、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从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并对后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得到了区人大和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2、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受区委审计委员会和区委组织部委托,今年共安排经济责任审计12个,出具审计报告12份,经审计,共查出主要问题金额6316万元,其中违规金额1984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4332万元。通过审计,帮助被审单位进一步规范财务运行、完善内部管理,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较好的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惩治和防范作用。

3、落实政府投资审计改革,推进投资审计平稳转型。今年以来,投资审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审计管理改革,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全年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审核项目91项,送审金额191899.07万元,审定金额170177.92万元,核减金额21721.15万元,核减率11.32%。二是完成预算控制价审核项目107项,送审金额26094.29万元,审定金额25430.4万元,调整金额1696.77万元,审核率6.5%。三是对区妇幼保健院三期病房楼工程(续审)、南山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区和顺路道路工程、区通州西路道路工程(六舒路-阳光大道)、梅山北路小区、淠绿新村小区、解放北路小区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区重点工程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四是完成投资审计工作转型,全面退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改“直接审”为“复审”,回归审计监督本位。

4、开展全区32个社区201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强化对基层组织的监督。为进一步加强社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在2018、2019年度开展的全区五个街道社区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派出审计组历时三个月对全区5个街道32个社区2019年度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向各社区下达了审计报告,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5、开展村级财务审计,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进一步巩固2015年以来村级财务审计的成果,切实保障集体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抽调人员对全区18个乡镇(街)所管辖的48个村2018-201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报告从财务管理、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发展村集体经济5个方面揭示了存在的19个问题,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268.25万元,为进一步整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

6、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强化对政策落实的监督。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区应对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建设项目专项审计、2019年度基础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调查、区医共体运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通过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审计调查,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政策法规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7、扎实完成党委、政府交办任务。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先后完成了26个贫困村扶贫资金投入超千万资产效益情况审计调查、区补充医疗保障“2579”暨补充医疗再救助项目收支情况审计调查、市香料厂2001年以来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乡镇6个改制水厂价格认定、事改企12个单位资产负债审计、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41个村)专项调查、乡镇出让土地前期费用审核等党委、政府交办的事项,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需要支付中介机构和外聘工程师较大金额的劳务费用,使预算资金总体偏紧。

2、年初预算准确度不高,与实际执行数有一定的差距。

篇6

一、组织领导

农委党工委成立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政风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称: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委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政风活动工作。党工委书记陈永超同志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黄辉云同志,党工委委员、农委副主任王元珍同志任副组长,曹永强、蔡水清、李宗社同志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蔡水清同志兼任主任。

二、评议对象和内容

(一)评议对象

1、区委、区政府所属各部、委、办、局和市属在金行政执法单位(共58个):

区委办、人大办、区府办、政协办、纪监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政研室、办、老干部局、机关党工委、国资委、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机管局、档案局(档案馆)、发改委、经委、安监局、旅游局、外经委、农委、建设交通委、科委(科协)、信息委、人口计生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统计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体育局、环保局、规划局、房地局、水务局、民防办、招商局、党校、海洋管理办、税务分局、工商分局、质量技监局、食药监局;

2、各镇、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共11个):

枫泾镇、朱泾镇、亭林镇、漕泾镇、山阳镇、卫镇、张堰镇、廊下镇、吕巷镇、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

(二)评议内容

1、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履行本单位、本部门职能情况;是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审批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

2、政务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的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时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示范文本以及收费标准的公开;积极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后有无不执行的问题;有无违反公开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不追究、不查处的问题;行政机关制定的与群众利益有关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公开;重大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的公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公开;政务公开的形式是否便于群众知情和监督;是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是否实行投诉和举报方式的公开。

3、服务意识。是否创新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着想,主动提供服务和帮助,不墨守成规,面对工作中的新问题能灵活处理;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实施了新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创新措施确实为企业和服务对象带来了便利;态度热情,无“生、冷、硬、推、拖、顶”问题;工作中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服务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挂牌上岗;对特殊的困难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

4、工作效率。是否对所负责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服务事项,做到简化程序、减少手续和环节,实行一次告知和首问负责制;是否存在办事难、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限内没有解决问题,有推诿扯皮、超工作时限现象。

5、依法行政。行政处罚或行政收费做到开单和缴费分离;对所收款项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违反规定程序、规定标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办班等问题;无利用职权收受服务对象钱物、报销各种费用、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以及吃拿卡要问题;无、徇私枉法行为。

6、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是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年度内是否有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和因工作人员的过错而造成的行政效能投诉。

三、评议方法和时间步骤

(一)评议方法

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负责对农委开展作风政风评议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将互评结果汇总后上报区民主评议办公室,按照“六查六看”和“评议内容”积极组织本单位的自我评议、自我剖析,结合其他单位对农委的互评结果落实整改工作。

评议形式:

1、发放《评议表》,发动服务对象开展广泛评议;

2、通过暗访、走访、抽查、督查,分层次召开座谈会,开展社会评议;

3、公布投诉电话:农委作风政风热线57962226。

(二)评议时间和步骤

评议时间:

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政风活动时间安排从9月6日起至11月30日结束。

评议步骤:

1、动员部署(9月6日—9月17日)。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政风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

2、自我评议(9月17日—9月25日)。重点围绕这次民主评议中的六大类内容和自我测评的“六查六看”(即:查工作效率,看有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查工作纪律,看有无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问题;查工作形象,看有无态度冷硬、言行粗俗等问题;查学习情况,看有无贪图玩乐、放松学习等问题;查工作创新,看有无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等问题;查依法行政,看有无索拿卡要、假公济私等问题)内容,开展自我评议。

(1)组织各镇、工业区农业分管领导、农办主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对农委、农委机关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作风政风进行民主评议;

(2)机关各科室、各事业单位互评;

(3)各事业单位邀请5-10名服务对象对本单位的作风政风进行民主评议;

(4)机关各科室、各事业单位在充分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自评;

(5)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分别检查被评议单位和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并收集服务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评议,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在自我评议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组织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作风政风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做到边评边改,评改结合,并于9月23日前将自评报告及《年农委作风政风自评表》等报农委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互动评议(9月1日—10月18日)。由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对区指定的69个评议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收集意见和建议报区民主评议办公室。

4、汇总反馈(10月19日—10月31日)。由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测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同时,将汇总情况以书面形式分别向被评议单位和部门反馈。对测评结果较差和反映问题较多的单位或部门,由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直接向被评议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进行面对面反馈。

5、整改落实(11月1日—11月20日)。一是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针对自我评议过程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及区民主评议办公室反馈的互评意见和建议,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计划;二是机关各科室和各事业单位要针对反馈情况和自查自纠过程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计划,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限期解决,因政策等原因不能解决的要将政策解释清楚;三是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对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回访和跟踪督查,并对整改工作拖延、措施不力的,督促整改。

6、综合考评(11月21日—11月30日)。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对被评议单位和科室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及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农委党工委将对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单位和科室予以表扬;对问题较多、社会反映大的单位和科室进行批评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自我评议和互动评议工作。在这次活动中,各级单位和科室要将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政风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听取意见。农委民主评议领导小组要加强检查指导,把握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宣传推动;被评议单位和科室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紧密结合作风建设年、区“企业服务月活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政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本单位、本科室的自我评议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整合资源,发挥监督作用,全力推进评议工作。在评议活动中,要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开展作风政风建设的一条主线,贯穿于评议的全过程,切实做到边评边改,以评促改,纠建并举,务求实效;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党内外群众及群众组织对机关作风政风评议的参与评议和督查作用。

篇7

一、绩效评价组织情况

自收到省、市、县关于做好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工作通知以来,高度重视,积级与市局、县民生办联系,收集农村低保项目具体绩效评价指标,立即开展研究分析,全面理解绩效评价工作相关要求,并根据文件精神,迅速贯彻落实,认真开展农村低保自评自查工作。

二、绩效指标自评情况

(一)项目投入,自评20分。

1、项目立项,自评得分10分。

严格按照省、市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实施办法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明确规定低保年度目标任务,对家庭人口、经济与财产状况的确定及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进行明确规定。2020年按照市统一制定的低保标准执行,加强A、B、C分类施保,对A类实行全额补助,救助标准395元,并每人增发了30%补助资金118元,计每人每月513元;B类对象实行差额补助,救助标准222元,并每人增发了20%补助资金44元,计每人每月266元;C类对象实行差额补助,救助标准每人每月205元。按照城乡低保非统筹区,我县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低保标准65%以上。全年据实列支农村低保资金,资金到位率100%,到位及时率100%。

2、资金落实,自评得分10分。农村低保资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按照救助对象人数和补助标准足额安排救助资金编制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不可预测因素导致农村低保资金出现缺口时,县财政及时弥补。

(二)项目实施过程,自评得分32分。

1、项目管理,自评得分22分。

我县健全农村低保各项制度,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社保兜底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县民政局2020年脱贫攻坚“春季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民政局、财政局、扶贫开发局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转发了省民政厅《关于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在强化“两不愁”助力“三保障”中兜底作用的通知》,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定了《县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实施办法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转发了省民政厅《关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综合认定标准的指导意见》,对家庭人口、经济与财产状况的确定及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进行明确规定。积极推进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已设立了“县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设在县民政局办公楼,已到位4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相关工作。自评得分2分。

加强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建设,县政府建立了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政府20多个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我县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各乡镇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进一步加强全县乡镇民政队伍建设,从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招聘61名乡镇社会救助站工作人员,确保每个乡镇配置2至3名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自评得分2分。

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与核对工作,2020年全县累计接受城乡低保委托核对17721户次、50754人次。我县已全面运行并应用了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全面落实了按月及时上传并更新数据。城乡低保系统数据与民政统计台账数据一致率达到100%,上传数据质量良好。每月将农村低保人员信息上传至政府公开网,做到网上公示。对社会救助的信息公开和舆情反映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回应,做到有访必接,及时解答救助政策,及时核实情况,认真落实救助,及时查处问题,及时反馈上报。自评得分3分。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促进城乡低保工作廉洁高效、公正透明,县委办、县政府办出台了《县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办〔2014〕84号),明确乡镇、村及相关部门职责,实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对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从重处置,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真正做到履责必须尽责,失责必须追责。同时开展了城乡低保定期核查和对乡镇上报的审批的低保对象30%入户抽查,对备案登记的低保经办人员和乡镇(区)、村(居)干部近亲属拟享受低保对象100%入户调查,并结合民生工程督查,不定期开展低保资金发放情况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乡镇,限期整改。自评得3分。

严格按照《县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实施办法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皖民社救字〔2020〕56号)等文件规定要求,同时根据省市要求出台了《2020年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点》(霍民社救字〔2020〕31号),全面建立低保对象户定期报告制、长期跟踪走访制和动态管理进出机制,加强定期核查,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审核审批程序,紧紧抓住“核对、调查、听证、公示、抽查、审批”六个重要环节,继续推行健全阳光低保制度,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实施精准救助,坚决将不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保障范围。对真正符合低保条件需纳入保障范围的,一律严格按照农村阳光低保操作程序审核审批,。今年以来,共取消农村低保对象2004户、3359人,新增低保对象13586户、17609人。严格执行长期末端公示制度,对低保保障对象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保障类别和金额等实行长期公示,并将社会救助政策、救助对象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在县人民政府网、县民生工程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自评得分6分。

建立健全救助对象档案,做到一乡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档,所有资料真实完整齐全。自评得分6分。

2、财务管理,自评得分10分。

严格按照《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我县财政部门对低保资金实行分账核算,对上级下拨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及其他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低保资金支出,做到了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农村低保资金实行按月打卡发放,月初根据核定的享受人数和补助标准制定划拨表,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自评得分10分。

(三)项目产出,自评得分25分。

农村低保标准由市政府统一制定,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六政秘〔2020〕94号)文件精神,我县农村低保标准上调为4740元/人.年,超过暂执行扶贫标准。积极与扶贫部门配合开展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摸底调查,及时更新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开展实时比对,并共同努力建立起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个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项目效果,自评得分22.8分。

县、乡两级民政部门均通过印发明白纸、广播电视、网络、公开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确保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建立了低保申请家庭收入核查、家庭财政认定等办法,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低保核查认定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实行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实行入户核查制、长期跟踪走访制和分类动态管理制,根据申请保障对象的人员结构和困难原因确定年度审核和季度审核,对A类家庭和人员每年核查一次,对B类家庭和人员每半年核查一次,对C类家庭和人员按季核查,对真正符合低保条件需纳入保障范围的,一律严格按照农村阳光低保操作程序,由对象户本人提出申请,乡镇组织专人入户调查,逐户逐人核实其家庭基本情况,如实填写《入户调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分别签字确认,入户调查后,以村为单位组织召开阳光听证会,成立15人以上的听证小组,按照听证会步骤,当场唱票评议,得票超过80%的才能确定为低保初选对象,严格执行三榜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干部的近亲属享受低保的,务必单独登记,并填写备案表,存档备查。县局对动态管理人员也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按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抽查,对备案登记的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干部近亲属拟享受低保对象的全部入户调查,确保真正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我县全面推行农村阳光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公平公正,群众满意,使低保政策在全县农村得到真正落实,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9.8分。

篇8

开展此次活动具体预期达到的目的是:贯彻落实《会计法》、《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查找执行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落实会计建账监管,进一步规范全省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行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和会计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进一步督促全省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督促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重视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学习,切实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理财、诚信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活动期间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重点检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会计凭证规范、会计账簿规范、财务报告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会计内部控制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四项财政改革的落实情况;在上市公司以及国有控股、参股的大中型企业,除会计基础工作以外,还要重点检查《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

成效

在湖北省财政厅开展的“会计管理年”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各地市州会计管理部门、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开展各项自评和检查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各项内容,并对近年来会计管理的重点、亮点、基础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会计管理部门

1、与宣传贯彻会计法规制度相结合,活动期间会计管理部门深入到市直有关单位和大中型企业,讲解会计法规制度,通过媒体刊发会计法规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宜昌市举办的“三峡财会论坛”,以“五个一”为宗旨,即“搭建一个平台、明确一个主题、凝聚一个群体、形成一个成果、推动一项工作”。孝感市举办了由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财政局相关人员参与的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既宣传和推进了“会计管理年”活动的进程,又保证了会计法规制度宣传贯彻的效果。

2、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按照“会计管理年活动”测评的有关内容,通过检查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考评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情况,督促依法设置会计账簿,防范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切实发挥了《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3、与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衔接磨合相结合,各地市州在企业中摸底,总结新会计准则实施三年来,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实际效果,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高校和医院中,由于即将实施新会计制度,为新旧制度的衔接和磨合做好准备和培训工作。十堰市开展“会计专家进企业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了解收集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会计改革相结合。湖北省多项会计改革已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经历数年时间,此次通过会计管理年活动,各地总结以往经验成绩,同时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调整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促进各项会计改革向深度、广度推进。黄冈市英山县、荆门市掇刀区、荆州市公安县等地不断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及时研究和破解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该项工作已进入到农村“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精细化管理和使用的阶段。

荆门市、荆州市完善和创新建账监管方式方法,实行网络化管理,推广信息共享制度,通过收集每个会计年度在信息系统上报的财务指标、纳税情况等企业运营的核心衡量标准,为地方经济提供具有持续性、可比性的数据,通过这一平台,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等其他相关方面相联系,形成具有系统性、互动性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

黄石市的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以形成公信力、影响力为目标,从对当地190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用等级考核评审,向具有成长性、来自新兴产业的中小型企业扩展,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推动诚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各地市州将会计管理年活动与财政系统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活动相配合,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部门在活动期间抽查了大量会计资料,认真细致地开展考核测评,掌握了单位会计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现状,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6、与会计基础管理相结合,将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纳入到会计法规及会计管理年活动检查内容中,荆州市具有针对性地举办学术研讨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培训班,十堰市开展会计账务展评等活动,促进了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进一步的规范。

7、为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奠定了扎实基础,促进《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各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重视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营造出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会计管理年活动的预期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

1、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此次全省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活动主体之一,通过广泛宣传,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检查测评,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等同于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会计执法检查活动,提高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制度建设得到完善。通过“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省直行政机关、各地市州行政机关、各类事业单位清理自查会计基础工作,纠正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凭证不规范、以明细账代替日记账等突出问题,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在巩固基础工作后,总结汇总本单位会计制度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单位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积极进行整改,对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了修定和完善,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修定和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3、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不仅是一次大检查、大验收,更是大交流、大学习,也是大练兵、大规范,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单位提高了对会计的工作认识、建立健全了会计工作制度、夯实了会计工作基础,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各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负责人通过完成活动指定的各项指标,清理本单位会计资料,深化了对本单位会计业务流程、会计工作现状的认识程度,对下一步如何安排会计工作计划的思路更加清晰化,具有针对性。

(三)省内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参股非上市企业

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企业将主动安排与贯彻上级安排相结合;做到全面整改与重点整改相结合,认真自查,立即改正,对历次检查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所有问题都要进行整改,能改的坚决改,同时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特别对本次会计管理年自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国资委此次揭示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改;常态整改与集中整改相结合,对各种问题常监督、常思考、常解决,不能立即改到位的,也要高度重视,可以花长一点时间改到位,同时搞好本次集中整改。

解决长期存在的、相对严重的问题;实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就问题改问题, 更要思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员工职业水平提高、提升管理工具等方面下功夫,达到治本的效果。

在湖北省财政厅汇总统计的结果中,100%的参与活动的企业五个方面的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在90~100分,体现了企业会计工作适应经济大环境和企业整体运营的需要,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

1、各企业的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按照《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及时编制上报各种会计报表和对账明细表。会计机构健全、全部会计人员依法持证上岗;会计岗位的设置合乎规范;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实行财务印鉴分管,定期执行现金、存货、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盘点制度,定期清理往来单位及个人款项,减少资金风险;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及时据实核算收入、成本和费用,反映真实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人员按期按时完成会计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2、会计信息详实准确,按月及时编制《月(度)资金预算表》、《月度快报》、《月度资金分析表》和《月度财务会计报表》等;上市公司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按期报送各种财务报告,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

3、档案管理规范。其中,会计档案按照月度终了时段,及时整理、装订成册会计凭证,按时间顺序摆放整齐,以便查阅。至年度终了时段,及时打印上年度所有账页装订成册,并将其他会计档案资料立卷归档,有序存放;证照管理方面,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房地产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均按时完成本年度年检工作。

4、会计监督方面,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规定履行监督职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合法、健全;各项资产均按规定进行了建账、核算管理。上市公司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资料的监督和检查。

差距

通过此次活动,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工作的状况进行梳理和摸底,也发现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长期性问题,以期在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促进会计工作的可持续性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工作。

(一)会计管理部门

1、亟需加强协调和沟通,营造支撑、支持会计管理的大环境,体现在部分地区的建账监管遭受不被理解、不予配合的现实,且“越往基层越明显”。在一些地方,涉及到招商引资的企业,其相关会计信息难以纳入执法检查、建账监管的范畴。独木难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建账监管、执法检查与多方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还需要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加强协调,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多下功夫,保证这些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顺利开展。

2、管理对象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趋势。省内上市公司与国有控股、参股的非上市企业接受证监、国资委等部门管辖,同时会计与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基础核算,向会计控制、参与决策管理等方向发展,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随之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一现实。

3、上级财政部门、会计理论界的关注点与基层会计管理部门实际工作存在差别。在地、县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会计管理部门、亟待规范财务的企业、村级经济组织急需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各类媒体中却难以找到。这需要括财务与会计在内的各领域、与之适应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方法等深层次的关注与关怀。

4、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于财政改革。基层工作重在落实,今年湖北省财政厅在会计管理年活动期间,在部分地区下基层的调研中发现,实际工作中碰见具体问题,找不到依据,或者政出多门,导致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者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会计管理的效果。

5、会计管理工作者知识结构、服务方式老化,突出体现在进行会计执法检查等工作时,出现“不熟不懂”的情况,需要紧跟时代变化的节奏,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

1、会计人员的调动任用随意性大,相当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顾法规要求,任意任用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部分单位负责人甚至任用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认为“听话的会计人员就是好会计人员”。

2、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基本上各单位的财务室墙面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财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但是关于预算约束和内部监督却未真正实施和落实,会计人员根据领导签字报销记账,一般不会根据制度规定予以拒绝。

3、财产不实或财产根本就没有登记入账,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购进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没据实登记,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尚无正式评估机构,于是部分单位仅根据会计判断粗略估计入账,甚至部分资产游离于账外。

4、手续不清,责任不明。开支无事由,无经手人,有白条入账行为;甚至没有审批人签字也入账,极易滋生违纪违规行为,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基层尚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或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中。

5、记账随意,任意规并业务范围,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掩饰过大的招待费,将招待费列为办公费或其它费用。

6、会计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随意乱放。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保管人员,会计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财务人员变动,会计资料未据实移交,各年度会计资料不能很好地衔接延续。

7、会计监督乏力。近年来,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加强会计监管取得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会计监管在部分单位、部分环节出现执行放松的趋势,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仅负责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未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规定,做到应采尽采,没有建立政府采购台账;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重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监督制度,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接待费、办公费、车辆经费等本应在公用经费中列支的费用,滞留在部分行政单位历年结余的专项资金较多,尚未纳入财政资金统一管理;有的单位将其视同可以自由支配的公用经费使用;个别行政机关与所属事业单位存在混在一起进行会计核算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会计管理规定等。

8、纳入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部分单位未配备专职会计且为委托会计记账机构,会计核算部分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记账凭证附件不全,凭证装订不规范,部分单位还未实现会计电算化。

9、财政四项改革中存在问题。来自单位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的部分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将上级补助收入、非转金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等不纳入部门预算的现象;违规使用老帐户,部门预算改革前单位使用的银行基本户的老帐户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游离于部门预算外,造成单位预算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弱化了部门预算的监管作用,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现象突出;违规套取和转移财政资金;应缴未缴财政专户;行政经费违规弥补工会经费;用财政资金发放临时工作;政府采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省内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参股非上市企业

日常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对少数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存在的漏项,把关不严;

2、部分记账凭证业务内容摘要过于简单,部分不能简明反映经济业务内容,以及未标明附件数量等问题;

3、部分记账凭证的错误更正方法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存在无签章等现象;

4、记账凭证装订的未按规定签章、填写凭证编号;

5、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6、会计档案管理方面,部分年度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未按规定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管理制度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

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是考察《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通过此次会计管理年汇总收集企业的意见,发现新准则在执行过程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准则中部分内容可操作性较差。在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大多数企业认为新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新会计准则虽然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但原则性的规定太多,难以具体操作。如《股份支付准则》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而究竟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却没有具体说明。《应用指南》中虽然对此进行说明,但企业认为不够细致。

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制约了新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许多新的会计理念,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思想。通过湖北省财政厅举办的座谈会、下企业走访等途径,多数企业会计人员认为新会计准则中的新会计理念“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一次进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不同企业的会计人员判断相差很大,一项对外投资中,第一家企业的会计人员认为要提取15%的减值准备,第二家则提取20%的减值准备,第三家提取62%的减值准备,最后一家企业的会计人员则提取了100%的减值准备。对同样投资项目的职业判断,差异巨大,证明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需要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同时,从数家上市公司的季报、中报、年报中发现,错报、漏报、机械套用的现象仍然较多,特别是存在公允价值使用不当的情况。会计人员缺乏新准则所要求的专业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实施效果。

企业外部环境制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首先,缘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而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企业间的竞争不够充分,公允价值不易形成,可能导致公允价值不公允,并形成错误的财务报告信息。其次,当前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现行的公司法及证券法规,在公司配股和增发、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以及对公司的评价监督等方面都过于偏重利润指标,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终造成整个市场秩序的混乱。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工作量明显加大。调查显示,此次参与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大多数企业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会计工作的工作量更大,更为复杂,更为繁重,新会计准则中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对策

(一)会计管理部门

1、会计管理工作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刚性向软实力转型,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规范行为、观念、秩序,营造适于会计行业做好做强的软环境。

2、抓基础,优化服务;打基础,强化管理。会计改革、会计管理工作有它的规律性和持续性。要在抓基础方面怎样去规范会计行为。要有措施,建立制度去规范。通过日常的《会计法》执法检查、质量监管,去规范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

3、抓监管,要突出现实的需要。会计管理工作,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每年的会计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突出现实的需要,一年一个突出的重点,紧紧围绕形势的需要,围绕政府及财政经济工作的中心去开展,切实的抓出成效。

4、抓学习,着眼长远,实施有湖北特色的会计人才战略,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今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会计人才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各地各单位正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的机制,适应会计工作向参与决策、制订预算、资金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规避风险等方面转变的新要求,通过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各地逐步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年轻有为的全省高级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抓会计人员的学习还包括会计管理干部学习,要为会计管理干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培养出能写、能说、能算的人才。要树立大我,充实小我,不断深化、不断转化。在会计管理干部的学习上,要采取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的方式,开阔眼界,不断解放思想,学习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促进会计管理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

1、各单位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年开展适合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新各业务知识,提高各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对分管财务的单位领导,也要进行效益管理、依法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科学理财意识,逐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各单位应改变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资金使用单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状况。为此,各单位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相对减少用于管理等方面的消耗性开支。对消耗性支出,应认真分析研究其开支的必要性,规定最高消耗限额和加强各种消耗性支出的控制,使费用预算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

3、加强凭证和票据管理。各单位制定凭证和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执行, 严禁违反规定印制、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等行为。

4、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对未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要组织力量督导,督促单位足额补缴入库(户);对隐瞒财政收入、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等违规行为,责令整改,调整有关会计科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5、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对达到《政府采购目录》的设备物品,要责成有关单位报政府采购部门集中采购。

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单位要改变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一是要责成专人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健全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定期与使用部门核对,确保帐实相符。二是单位处理固定资产要按照程序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7、加强往来款项的清理。对其他应收款不及时进行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管理和清算。一是要控制应收款的资金额度;二是要缩短应收款的占用时间;三是要及时对应收款进行清理、结算。

(三)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建议

1、提高新准则的可操作性。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而新会计准则除了减值准备、关联方交易、企业合并等项外,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完全趋同,目前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建议在《企业会计准则》之外,另行更为详尽的解释细则,在实践中不断扩展新准则的可操作性。

2、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深入地进行培训,结合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会计人员能真正领悟并准确掌握,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3、健全并切实落实企业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近年来会计界关注的热点,财政部近年也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对于上市公司,建立内控规范体系,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非上市公司,有关部门应做好宣传、推动工作,促使企业健全并切实落实内控制度。同时,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督促企业自觉执行内控制度,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篇9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局机关重要议事日程,部署安排政务公开工作,制定全年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成立以局机关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设置政务公开监督电话,配备专人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贯彻施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规范公开,内容全面。结合工作实际和上级的要求,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明确公开内容,将能公开的内容尽可能公开。一是坚持全面、及时、合法、真实地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包括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重要决策、财政收支情况;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政策确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为群众办的实事等。二是突出热点、难点问题,上级政府及部门下拨的各项专项经费及分配情况。三是及时更新本单位动态,班子成员分工、年度工作目标、党员干部的奖惩、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新党员的发展、廉政建设情况及党建主题活动等。四是在形式上突出多样性,首先通过政务公开栏常年集中向外公开,同时设立了政务公开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基本上做到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专项内容适时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

(三)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突出重点,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使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按照规范要求,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信息送交、统计报送等具体工作进行规范。加强自查自纠,体现政务公开便民利民、勤政廉政,实现四项目标,促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数量。截至2020年12月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5条。

(二)公开的形式。通过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信息公开网。

(三)公开的及时性。公开的各项信息均做到了及时准确,确保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局机关政务公开办公室目前没有接到群众、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四、部门设置情况

下设一个公益一类型事业单位,单位名称:区政务(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主要任务:承担全区政务和数据资源信息化建设,负责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使用、开放、共享等工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配合做好“放管服”改革落实,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承担窗口建设和窗口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协调和监督集中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负责进驻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受理社会公众、服务对象对窗口人员服务行为的投诉并负责核实、解决;负责对经区政府同意设立的部门办事大厅、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为民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服务监管和考核考评;承担24小时为城区居民提供家政等日常便民服务信息咨询工作。

五、决策公开情况

截至目前,无重大行政决策征求意见活动。

六、财政预决算情况

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节点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

七、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单位因人员少、事务多,致使对政务公开工作深度和广度认识还不够;信息格式编制不准,信息公开的流程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积极鼓励局机关工作人员多写信息,写出高质量信息,切实抓紧抓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充实公开内容,重点推进政府的信息公开公众。

篇10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课程;现代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4;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31-01

当前,要构建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美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衔接,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互相联系的具有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文章主要从美术教育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一、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基础教育阶段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挖掘地方优质资源,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学校美育课程,比如书法、剪纸、砖雕、皮影制作等课程。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美术教师“联片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城市和农村薄弱学校技术落后、资源短缺的难题。

二、改进美育教学方法

因地因校制宜,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美育教学质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运用艺术语言和多种媒介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体验和交流活动,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以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应用,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运用慕课等方式,提高美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注重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广泛汇聚各方教育力量,激发专业人士投身美育的热情和智慧,为提升学校美育品质注入活力。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艺术宝库有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美。

三、丰富美育教学活动

注重学校美育实践,经常开展以班级或年级为主的书画笔会、地方特色艺术等群体性活动,把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态度表现,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注重培育学生艺术爱好,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美术活动,培养一项美术爱好,掌握一项美术特长。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促进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美育活动。学校每年要结合美育课程教学,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美育活动。寄宿制学校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之夜”;中职学校要将公共艺术课列入教学计划,继续开展“一个一百进课堂”(百幅名画赏析)活动,着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注重拓宽美育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社会及民族特色资源,加强学校与文联等专业协会、艺术演出团体、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的合作共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美育学科专业教育。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家进校园、民间艺术普及等工作,各相关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提供条件,支持学校课堂教学延伸,实现校内外美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同时,加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禁止任何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

四、健全美育评价机制

注重实施自评公示制度,学校全面落实艺术教育自评工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学校自评工作情况并进行公示,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学校对整改情况进行专题上报。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县教体局对所报情况以年度报告的形式进行公示,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实践活动情况、经费投入以及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重视推进“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到2018年,力争创建8所“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积极开展美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领导在评优时予以倾斜;轻视美育教学及活动、美育条件不达标、美育课程开设不足、落实美育政策不到位、学校艺术素质测评总成绩连续两年最差的,对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纠正,当年不得评为先进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应将美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上课或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落后的,美育教师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教育系统在表彰先进时,加大对美育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健全美育评价机制,促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健康发展,从而提高美育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