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重点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教育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习起点 准确把握 有效应用
学生的学习起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能力。学生的学习起点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影响学生接受并理解新知识的速度。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在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积累的或多或少的经验,有实际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动手水平,这种现实起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思维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这种起点是动态的。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确立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准确起点。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又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寻找学习起点的误区
教师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通常用两种方法:第一,是在原有的教材中,第二,是在自身的经验中找。有很多的教师,在面对一堂新课的时候,首先看的是教材中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做,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所以这样的学习起点并不是真正符合所有的学生。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二)学会认真倾听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地倾听,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且从中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积累知识的水平,进而有目地的对每一堂课进行组织,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清晰流畅。
比如,有很多学生在没有上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很多钱币,并且懂得利用相应的钱币进行等价的物质交换。
(三)与学生积极互动
每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愿意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当他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到的一些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时,心里是无比喜悦的。当老师问及他们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将学习的过程将给同学听。这既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与学生做好互动。
比如,钟表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而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认识钟表。这个时候教师设计一些“看图识时间”的小练习,同学们一定都会踊跃的回答。
(四)课堂形式灵活多变
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教案时,模式大多都是相同的,这样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麻烦问题,就无法及时的应对。因此,教师应在上课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而确立不同的学习起点,对每堂课的教学顺序进行灵活的调整。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所以教师要充分的、系统的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细致到每个单元以及每个单元里的知识框架。把握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多设计出几个教学方案,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灵活的变动。
二、有效应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起点。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都不同,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也不同。面对不同的学习起点,教师应该有效的运用,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
(一)不同学生,不同对待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都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庭的观念都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有些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高,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从小就重视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放松些,由着孩子的兴趣去学习。
比如,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很优越,学生涉及知识的方式也比较广,利用电脑等现代手段学到一些更广泛的知识。针对这样的学生,学习起点就稍微高了一些。反之,条件差的同学,学习起点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且,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课是相对枯燥的。老师提出问题:一个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有些学生马上会回答出六个,而有些学生则是思考许久,仍不敢确定答案。面对这样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有效地应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与生活相联系
每一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事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积极的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解决在课堂上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教师有效的将其联系到课堂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将数学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能应用学生数学的学习当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
例如,在设计学习认识钟表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先请出一位学生拨出一个整点的时刻,再让另一位学生读出,依此类推,让不同的学生拨出不同的整点时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规律。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亲身实践,既能联系生活,教师又能从中发现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确定课堂的重难点。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篇2
1 注意营造良好探究氛围
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我们如果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就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1.1 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新课标中要求建立平等、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1.2 利用实践活动,营造探究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 实践中积极探究。如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沦、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在学生中成立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 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
2 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引导
2.1 捕捉学生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在讲《大自然的语言》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然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提出问题,并适当地给予鼓励,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
2.2 善于质疑, 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汉语中, 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 才用20分钟。” 这里为什么用 “才” 不用 “共” ? “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 。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 “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 后一句表示时间长。
篇3
首先,学校教育按社会对学生的潜能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使个体社会化过程进入有意识状态,其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学生潜能发展的特殊功能。再次,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潜能发展影响不仅具有及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最后,学校教育具有开发学生潜能殊才能的功能。要实现这种种功能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所以,我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根据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改革思想和经验,做了以下二个方面的工作。
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平日的工作中,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明确我教育的意义,使自我教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联想长大后,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人生的路怎么走,完全靠学生自己。要适应社会,在社会上成长起来,就要靠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创造自我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激发和维持自我教育兴趣。因为,良好的情感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动力和手段,情感对于工作和学习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第三、引导学生自我计划和自我调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因素协同作战。因此,要有讲计划、讲目标的导向。科学合理的目标,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其心理效应是积极的,从而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行为。第四、引导学生自我实践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体工程。如开展“自我规范周”、“发现自我周”、“自我提高周”等活动,以掀起自我教育的。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成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容易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生成。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应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叶谰教授说:课堂教学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课堂学习是学生活动的载体,是他们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本身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自己的经验、背景,知识、思维、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一、教师快捷反应
即使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一节课在演绎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可变的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提醒,一个值得深思的回答,一个灵动的闪念,都有可能打断原有的教学进程,这需要授课者一方面作出积极的反应,对课堂作出适时恰当的调整,又要随机应变的作出处理和解答,由此更高层面的互动便产生了。
二、重视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用以了解学生、调控教学进程以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课堂观察:
1.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等等。
2.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3.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另外,还可观察学生的穿着、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乃至教室内外突然发生的情境等。教师的课堂观察具有即时性、选择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课堂观察是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途径。一个课堂观察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大致对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速度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作到心中有数。
三、抓住课堂亮点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都是课堂的亮点,都是生成动态课堂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敏于捕捉。如在教学certain一词时,我先讲解了certain的用法,然后要求学生用certain造句。当体育委员说It is certain that we will have a P.E class this Friday时,我突然想到我们班的体育老师生病请假一月,这段时间的体育课改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自习。我曾对这些渴望上体育课的同学们许诺说:如果我们班在“每月班级量化管理”周评中夺得红旗,本周五可上体育课。这种悬赏还真的激励他们夺得了红旗。于是我故意说Why are you certain of it?体育委员接着说Because we have won the flag.我便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同学们造出了下面的句:I am certain that you must appreciate us. We will be certain to perform better if we have a P.E class every week.当有位学生追问Are you certain to agree with what Li Yang said?(Li Yang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便马上回答说certainly.由于在课堂上及时捕获住了学生思想的闪光点,生成了高效有趣的课堂。
四、善待教学尴尬
篇5
(一)消防的安全
高等院校是重点的防火单位,如果出现火灾,会使高等院校在人员方面以及财产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高等院校的学生宿舍中出现了电视以及电脑等电器,可燃烧的物品也在逐渐的增加。在宿舍的安全管理方面,学生经常违反相关规定,使宿舍在消防的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在高等院校中,一些学生在宿舍中使用大功率的违规电器,很容易使电路出现短路的情况,引发火灾;一些学生在抽烟时将烟头随意乱扔,引发火灾。在消防的安全方面,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重要性,法律的意识非常淡薄,使高等院校中频繁的发生火灾,使公共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
(二)食品的安全
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程度在逐渐提高,在全球范围内数以万计的人因为食品的安全问题丧失生命,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对食品的安全高度重视。在高等院校中,食品的安全对学生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直接的影响到社会稳定以及高等院校的声誉。国家对于高等院校食品的安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卫生部门、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教育部门在食品的安全方面明确了责任与职能。在高等院校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没有将职能正确履行导致了食物中毒,对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要追究行政的责任。最近几年,高等院校中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的事故,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高等院校在进行管理时要将食品的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心理的问题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的完善,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节奏在不断加快。在高等院校中,因为激烈化的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在心理方面承受较重的负担,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在不断增加。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生活,在心理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其要高度重视。在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身体在成长发育,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在逐渐的形成。在情感方面、思维方面、性格方面以及能力方面,高等院校的学生处于旺盛发展的时期,心理方面在逐渐的成熟,但是没有真正的成熟。根据相关的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疾病是由心理失衡引发的,尤其是加快的工作节奏以及紧张的社会环境,使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生活方面、人际方面、工作方面以及恋爱方面遭受挫折之后产生负面的情绪,使心理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使生理健康的水平不断下降。在现实的生活中,高等院校学生因为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精神分裂以及神经衰弱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有的高等院校学生轻易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实际的事例使我们必须要对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高度重视。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将管理的体制进行完善,达到规范化的管理
在高等院校中,将安全责任的制度进行完善并且进行严格落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与人员上。高等院校要将管理的职能与责任进行明确,在对工作评价考核中加入管理的情况,使高等院校中的每一位教师以及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管理的责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进行有效加强。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应急的预案,目前,高等院校在发生安全的事故之后,因为突然性导致教师以及学生束手无策,因此,建立应急的预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将预警的机制建立,能够对危机进行预警;其次要建立危机的管理机构,这是对危机进行处理的基础;第三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在发生危机之后能够将应急的预案及时启动;最后,在事故之后充分的考虑人力资源的调配。总而言之,要建立时效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的预案,将各个方面的损失进行有效降低。
(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的教育以及管理,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学生具备安全意识之后,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安全的事故能够有效避免,能够保障学生人身的安全。在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教育时,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义务以及权力,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时能够保障别人的利益。在人身安全的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实际中能够避免他人的侵犯,将危险降低,如果遭到他人侵犯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解决,同时,学生对自身的利益具备一定的了解,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利益,自然就不会侵犯他人利益。
(三)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加强
在高等院校中,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要进行有效加强,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以及管理的体系,将学生心理的辅导与心理的咨询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心理教育的课程、对心理健康进行普查以及心理的治疗等等,营造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与人际关系。首先,依据不同的年龄进行阶段性的教育,科学的进行心理的教育。通常的情况下分为为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以及毕业的年级这三个阶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由高中转换到大学,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的教育,使其加快心理的转换,适应转换的生活以及学习的环境。对于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已经逐渐的成熟,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是较为稳定的,但是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要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加强恋爱观的教育以及法制的教育。对于毕业的年级而言,他们的心理已经成熟稳定,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其次,要将学生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调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要将其具备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对自身不断的进行调整,使其在调适、自控以及承受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其在心理的方面具备优良的素质。
三、总结
篇6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殊的医学体系。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西医院校普遍开设中医学课程,这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之一[1]。新疆多民族聚居,新疆医科大学在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做成了很大贡献,但由于中西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差异,教学受到内容过多、课时较少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医术语理解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在深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一些在少数民族班级中医学教育体会总结如下,以期提高西医院校的民族学生的中医教学质量。
1 语言简介、重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
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来自于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同时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优秀综合素质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保证,而低劣的教师综合素质 会使学生因为对一个教师的厌恶而厌恶一门课程,需知“爱屋及乌”的另一面是“恨屋及乌”[2]。维语为维吾尔同学的母语,虽同学们均经过汉语等级考试,但对中医术语理解较同水平的汉族同学吃力。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修改收集整理教学方法,尽量做到知识点简单化、清晰化,去掉大段的文字叙述,用简单的比喻和动画来阐明相对复杂的中医学的原理和现象。在五行中讲到“火性炎上”,从生活中看到的火的性质,特点下手,用点燃的火柴更加形象的让同学们加深火性炎上的印象和理解。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相互提问,释疑,最后由教师补充,纠正,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掌握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重视临床,理论联系实践
中医学课一般在大学3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已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思想,习惯将中医的“肝”“肾”与西医的“肝”“肾”相比较,应反复强调西医研究对象是“病”,主要依据“症状”,中医研究对象是“人”,主要依据“证型”,即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要让学生了解中西医学理论无高低对错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固有思维模式,让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在学生脑海里并存甚至交融。
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只有多临床,勤临床,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临床实践带教中,老师依然需要不断加深和交融此两种思维模式,让学生能更深刻的学习和理解。除了代教时获得视听方面的时间,学生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患病的同学进行中医治疗方案讨论,然后遣方用药,让同学们亲自体会和观察中医药的疗效。遇到一些中医特色的理疗,例如在推拿中将到提捏法,此类治疗类似维医的“且木艾力什”, 中医的穴位敷贴治疗,联系维医的“孜麻得”等等,通过中维医的相似相通来促进民族同学对中医治疗方法的更亲切的理解和学习。
3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挂图之外,多媒体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枯燥晦涩的中医理论通过图片、图标等尽量以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信息量,通过色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阐述五行的关系和经络的循行时使用动态的图片演示,比一般的图形演示和讲解更能吸引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尤其对“舌诊”、“脉诊”及“中药”的教学中可使学生产生直观感性认识,易于掌握及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医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篇7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体育学习,树立正确学习理念
部分高中生对于体育学习活动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测试项目达标就可以了,又不是专门考取体育专业,在体育学习与锻炼活动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思想。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学习理念。笔者着力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与锻炼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测试项目的过关,更重要的是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优秀的品质,强身健体,为自己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将个体的健康成长与整个民族的兴旺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纠正了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片面观念。
二、发挥体育教师率先垂范作用,提升学生接受效果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思维的独立性方面已经较为显著,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提高教师在学生以及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性。笔者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首先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是教学活动中的衣着还是言语,都力求规范,为学生做好榜样。曾经有体育教师由于不注重自身形象建设,穿着随意,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一点应当为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所牢记。其次,笔者对教学活动中的技能动作进行反复练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动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以近乎完美的动作为学生提供示范,显示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严谨性与周密性,这样的动作示范无论是从技术角度层面,还是在态度方面,都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体现现代教学媒体促进效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有些高中体育教师的思想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似乎与体育学科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思想理念不够解放。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各学科教学成效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高中体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将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一些与体育有关的趣味信息,如学生普遍关注的足球明星、篮球明星资料,还向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赛片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效果。另一方面,笔者还借助多媒体手段的配合,突破教学难点,比如一些难度较大的连贯性动作的教学训练,教师的现场示范受到观察角度以及瞬间演示的制约,学生难以全面地进行观察,不利于模仿训练,笔者在教学之前的室内课中都开展了一些教学课件的模拟演示,通过真人动作慢镜头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将要学习训练的动作提前熟知,仔细揣摩,结合现场示范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成效非常明显。
四、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高中体育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以及教学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成效。笔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教学改革活动:首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面进行科学调整,立足于本地区体育发展方面具有悠久历史与优良传统的特点,增加了武术等方面的校本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之中增加了部分自选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其次,将单纯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教师在示范动作讲解练习之后,主要对学生进行训练与点拨纠正,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载体进行揣摩研究,推选出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进行分级指导纠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训练主体地位。另外,笔者在教学之中将竞赛以及游戏方式引入进来,对于一些本身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游戏等趣味方式,降低教学枯燥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训练活动的持续有效进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篇8
中职生整体素质较差,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思想存在着“不愿学”、“不想学”等厌学现象,因此有很大一部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很多,有强烈的厌学情绪,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且敏感而冲动,自以为是又胸无点墨,还十分懒惰。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没有生存危机,有“靠家长、靠关系”的依赖思想,但惟独没有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思想意识。
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我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本质不坏,只是缺少“爱”和“认可”,他们其实是很懂事和明理的。只要教师做好教育他们是能够成为好学生的。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总理也说过:“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爱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作为班主任,就要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平等接触、平时多交流,把他们的冷暖记在心里,学生会因你的爱而感动,会因你的爱而信任你,也会因你的爱而慢慢发生改变。作为问题学生,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存在心理问题。因此,面对这些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用心沟通”,走近他们,贴近他们的心灵。
2、要尊重学生,就是要重视他们,就是要平等对待他们,凡事要以理服人,教育学生也要让学生“先苦后甜”:学生做错了事,当时肯定火冒三丈,当头一顿批评,但是批评过后,一定要记得以和平的心态给学生把道理讲清楚,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到哪了,还要明白老师的批评是因为重视他们、是为了他们好。总之,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务必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一味地责备,更重要的是正确疏导,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这样一定会事半功倍。
3、关注学生,扬长避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缺点和毛病,我们要善于运用“赏识” 这一让学生在成长路上产生不竭动力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老师不能总是用挑剔的眼光去寻找学生的错误,更不能简单地定性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要从内心去欣赏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认为应该细心去观察、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时隐时现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并不只是“差生”,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其前进的动力,应该多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赏识教育很重要,即使是有太多缺点的学生,多说一些鼓励的话也是没有错的。
篇9
2.“背诵” 是学好英语的唯一出路,学英语实际上就是背诵英语,但背诵内容一定要短小精悍,每天坚持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和短小的文章。背诵英语不仅使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是提升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3. 英语教学的最小单位应该是“短文”,而不是单词或句子,在短文中教单词、句子和语法,比较长的文章要分解成小的短文来教。
4. 对于单词知识、语法知识的讲解要等学生把英语读熟、背熟后再进行讲解和运用训练,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解决两极分化、消灭差生的唯一方法。
5. 务必做好小学英语——初一英语的有效衔接教学。(用1个月—2个月的时间解决)
(1)强化字母、音标教学,培养拼读能力,杜绝差生掉队;
(2)选用小学教材,复习巩固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单词(600—700个)、句型、语法和话题;
(3)做好学法指导,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6. 采用电教设备,利用课外时间开设英语视听教学课,使学生亲身感受西方文化,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7. 重视课前5分钟“Free talk”“Duty report”教学设计,师生用英语自由畅谈。
英语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紧密相联,为了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英语、说英语的氛围中,课前5分钟闲谈是必要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把一节英语课的课前5分钟拿出来给学生“闲谈”,让他们用英语互相问问好,聊聊吃了什么,穿了什么,买了哪些东西,进行了哪些运动,但是,要求尽可能多用些学过的单词或句型,目的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看上去似乎浪费了5分钟上课的时间,但实际上通过闲聊,不但活跃了思维,培养了说英语的习惯,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欲望。另外,以轮流制坚持每天的 Duty report。从易到难,最初只向全班汇报星期、日期、天气、出勤,随着进度,学生自觉加入了 Introduce Myself 句式、My family、Our school、My friend 的一些情况,学以致用,说得真实。接着,逐渐地能在 Duty report 中讲述英语故事,有当天发生 的事,有耳闻目睹的往事,也有阅读过的书籍。然后就故事提出 2-3 个小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这时使学生“毫不设防”地进入了“角色”,无意识的在听说训练中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在此之后开始新课,首先就创设了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身上的原始动力,有利于学生“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8.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利用课外时间开设“English corner”。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设“English corner”,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交际环境下,畅所欲言。内容以围绕单元话题为主,进行漫谈式的学习,说你想说的,包括日常生活、理想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等等。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有意识的去探讨或解答学生的疑问;这样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我判断能力、自我赏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并通过自编自演的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写英语书评甚至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这样学生已从在活动中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
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9.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任务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交际,因此,课堂教学除了重视口语教学外,阅读与写作教学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它们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体现在英语词语、句子、背景、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读与写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读,感受,进而挖掘出写作
思路,然后再写。 具体做法如下:
(1) 通过阅读、对话和文章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原有知识,感知文章内容。
(2) 通过阅读、对话和文章调动学生作为读者和作者的经验,提炼写作框架,列出常见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段与段的衔接方法,段内句子层次的推进方法等。
(3) 通过提问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布局,以此整体把握文章,对文章的宏观和微观语言现象有比较透彻的认识。
(4) 整合全部知识,确定主题,开始写作。学生整理前三点内容,开始写作。这样完成由感知到思考到动手实践这一全过程,尝试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并将阅读材料当作写作范例来对待,规范语法结构。
10.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增加口语测试评价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体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2)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表现出主体性并有发展的趋势和效果;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合理的评价手段;
(5)英语教师的教师的基本功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11、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建设
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标);教学技能(备课、导入、提问、授课、布置作业、评价、落实教学目标、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学等技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听力水平、写作技能、阅读技能等);尤其大量阅读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摒弃传统的、错误的语法概念。
12、教师要吃透“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及内容”, 创造性地挖掘、使用新目标教材。
篇10
关键词:全纳教育 重点关注学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44-02
1 全纳教育研究对象的拓展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基于特殊教育发展产生的一种教育新思想,提出教育是一种人权的理念,认为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此后,“全纳教育”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教育词汇和教育思想。2008年,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将主题定为“全纳教育”,这预示着全纳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并将影响21世纪今后的教育发展。
不少人将全纳教育对象等同于特殊教育关注对象。特殊教育的关注对象是残疾人。事实上,全纳教育源于特殊教育,却超越了特殊教育。“Inclusive (容纳)”的反义词为“exclusion(排斥)”,也就是说,全纳与排斥对立,关注所有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群体。这一群体,包含了被排斥的残疾人、被歧视的学习困难者、以及被分类或被贴标签的学生。
高校是落实全纳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全纳教育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即提倡通过群体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任何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群体的问题。
以往,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学会生存”,通过学习适应社会主流,掌握能够在社会生存的技能。这一思想有其合理之处,全纳教育从另一角度出发,更加关注学生要“积极参与”。要求学生作为学校乃至社会的主人,投入到学习中去,其目的不是适应社会,而是改造社会。
举一个例子,在班级中有同学因为学习有困难或者有问题,这在全纳教育看来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集体,集体的成员也就是学习的合作者。也就是说,全纳教育培养未来的人的价值目标是注重集体和合作,也正是因为未来的社会工作更注重集体合作。
2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范畴的界定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是相对于高校全体学生而言的一个名称,这一类群体在很多高校也被称之为“特殊群体”。本文的理论视角是全纳教育理念,核心内容是探讨高校“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在此之前,结合全纳教育理念的内涵与“重点关注学生”群体概念的界定,需要进一步阐释高校“重点关注学生”这个名称本身是否属于“分类、贴标签”。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校的不断改革,“精英式教育”也在逐步走向“大众式教育”。笔者有理由认为,“重点关注学生”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大众式教育”发展进程的产物。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划分的高校最优化师生比例是1∶14,最低合格标准是1∶18。如果高校都达到了这样的师生配比,笔者认为,“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问题自然无法成为当前高校一线教师和教育界诸多学者研讨的重要问题。这是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能力并可以有效完成1∶14的教育与管理。然而,在高校发展进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承担了教学任务,是在具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之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即进行狭义的教育。事实上,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又是另外的一个群体:思修课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按照教育部相关条例显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为1∶200。且不谈是否所有高校都达到了这一配比,按照辅导员1∶200教育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中,引入了“重点关注学生”群体。
我们可以假设,把“重点关注学生”群体“解散”,那么高校又该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根据高校实践经验显示,“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之所以冠以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一类群体是每年高校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也是影响高校维护校园稳定、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便于进一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关注,各高校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类别进行二次分类,划分为为“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学业问题、问题”等,在二级分类下又有“恋爱受挫、考试作弊、人际交往困难、网络上瘾”等多种。
当然,在不同的高校,对于“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具体分类是因校而异的。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指出,尽管各高校都列出了“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群体的名称是隐形存在的,每一个被重点关注的学生并不知情,在客观条件下,还是同所有其他学生一样享有学校提供的各项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条件。
综上所述,“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并不是伴有“歧视”的分类,是高校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而引入的一个名称,并将这一群体的范围界定为:那些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环境的影响,在学习、生活、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步呈现出多方面分层与分化后,产生的一类需要家校共同努力,找出问题根源,提供更多措施来解除问题的一类特殊群体。
3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教育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并非“不正常”群体,也并非一个持久不变的群体。因此,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很重要,正如布思[1]认为,“全纳教育是消除各种形式的障碍,意味着建立一种适应学生需要的、连续的服务过程。”还有一点仍需要说明,“全纳教育并非是对于一个旧问题的新规定,关注的是所有学习者能够有效、持续地学习和参与高质量的教育。”[2]因此,之所以在全纳教育视角下仍然使用“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只是为了研究过程中的方便。
3.1 从单向的“重点关注”转变为双向的“积极参与”
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高校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每学年,高校都会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排查,筛选出“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尽管高校可以称这个筛选过程具有科学依据,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单向的“重点关注”,学生自己对于是否被列入这个名单并不知情。对于这一群体的管理与教育,也必然在某种意义上容易陷入“一厢情愿”。
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按照全纳教育的观点,所有的学生是一个集体,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合作。如果“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中的某一个同学在班集体中因为自身存在与其他学生不同之处,便不愿意交流,其他学生也不能主动与他交流,这样,所有的同学都失去了互相交流的益处。美国学者米诺认为,如果所有的同学都能体验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必然能够学会移情,这样也就减少了因为不被理解产生的问题。全纳教育称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积极参与。”
3.2 从单向的“重点关注”转变为多样化的“个性教育”
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高校采取了诸多措施。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单方面的“关注”:通过助学金的支持获取学生精神上的学习自信,通过寻求学生个别谈话实现学生“心理健康”……这必然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偷换概念的结果。
事实上,教育并非是单方面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异,优质的教育更加强调依靠学生的合作来解决单方面个体的学业问题。之所以强调多样化,是真正“因材施教”的需求,但前提是双向合作与沟通。多样化的“个性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就与单向的依据学校教师期许的“重点关注”相悖。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这是一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完成心理疏导的过程。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要着眼于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心理发展,培养全体学生观察判断社会、以及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4 全纳教育在高校教育与管理中的实践初探
很多教师认为,高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社会生存,只需教授给学生必要的生存技能,便可以让学生适应社会。这样的论断,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映衬出了优胜劣汰的社会动态。简言之,导向是“学会生存。”这里的“学”目的与“学习是为了客观的认识世界和主观能动的改造世界”中的“学”并不同,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通过学习适应社会的过程,而后者则是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行为。
全纳教育观点认为,在高校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禁止教师将学生的主动参与排除在管理与教育过程之外。因此,面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首先必须将这个群体置入全体学生中进行统一的教育与管理,减少过去只是单方面的关注和给予帮助。目前,许多高校实施开展的校内外“勤工助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全体学生都有权利学校的网站上查询到近期校内网有空缺的岗位,学生通过面试竞聘上岗,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的同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不仅将经济困难学生同其他同学一同管理,同时还能消除此类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自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