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目标审核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目标审核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实施范围
局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
二、绩效管理内容
围绕《2015年度县直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设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内容,按照县委、县政府分解的工作任务,市民政局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以及本单位工作计划和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拟定本单位的年度绩效目标任务(详见附件1)。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7月)。召开动员会议,传达学习县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指标考核体系等相关内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县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单位考核指标相关资料的采集等工作,拟定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方案,提交班子会议研究后,报县效能办审核。
(二)审核阶段(8月)。将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根据县效能办的审核意见和社会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三)实施阶段(9月-11月)。按照县效能办评估小组批复的工作方案确定的考核指标体系,紧紧围绕责任范围内的工作目标,采取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认真收集相关材料,建立绩效管理工作台帐,各股室及时对本股室2015年度绩效管理管理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于2015年1月1日前将年终绩效自评报告、相关佐证材料报送局办公室。办公室汇总,经主要领导审核后,于2015年1月15日前县效能办。
(四)考评阶段(12月-1月)。全面完成本部门2015年度绩效管理的书面材料和收集相关资料,迎接县效能办的全面评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全局干部职工要树立正确的绩效价值观,把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充分发挥民政职能,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努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民政工作形象。
篇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应根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进行确定。设计阶段主要审查设计招投标文件、设计合同、参加设计方案的会审、审计设计概算。招投标阶段主要是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建设标准和内容、标段划分、投标人须知、项目的技术规格和数量、投标报价方式、竣工时间等进行审计。施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合同履行进行审查,包括工程进度、项目概算执行、工程变更及补充合同、总承包合同与转包分包合同、工程索赔及费用、隐蔽工程的查看和验收、工程进度款、特殊材料与设备等进行审计。竣工结算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料齐备性进行形式检查后,结合现场勘察对比,确认工程建设资金结算和造价的规范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关注要点,应根据工程不同阶段进行确定。
2.1立项阶段
在投资立项阶段,主要是通过审查与评价拟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关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的影响,设计方案审查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的深度、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重大缺陷,将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和据此计算的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将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设计变更。施工图要重点检查委托设计合同中对设计质量的控制措施,技术管理部门对图纸的修改和完善,对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等。
2.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来确定施工单位,可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招投标阶段重点把关该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招标文件内容和招标控制价,检查招标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要求,招投标程序是合法,招标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工程量清单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清单项目有无漏项或重复,审查工程计算的准确性,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性完整,有无漏项和重项,审查招标控制价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2.4合同审查阶段
对中标单位跟踪合同的跟踪审计,主要落在造价结算、风险约定、变更确认上。施工合同应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认真详细地审查其主要内容,如主要条款要与招投标文件保持一致,合同主体是否经评标小组确定,内容齐全完整,意思表达清晰准确,重点关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如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比例及支付方式,清单项目及变更项目的结算办法,工程质保金。
2.5设计变更与签证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与签证越多,造价变化越大,变更与签证是跟踪审计的重点,此阶段主要审查设计变更与签证的程序合规、变更依据合理、变更资料齐全、内容真实、变更手续完备,重点关注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与签证。对重大设计变更和签证,审计人员要关注施工方案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批意见,及时预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
2.6隐蔽工程审计
由于隐蔽工程覆盖后再审核非常困难,审计人员要关注隐蔽工程的各个工序,详细记录审核过程,适时拍摄照片和录像记录,预防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和结算时的高估冒算。
2.7工程进度款审计
重点关注工程款进度款计算是否正确,避免工程进度款超付。审计人员要通过分析施工单位的报价,重点关注数量较大、综合单价高、施工工艺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审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重点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和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检查材料品牌、型号规格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注意区分工程量清单内外项目的结算方式,清单中已包含的项目按投标报价结算,清单未包含项目按合同约定计价方式结算。
2.8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阶段重点审查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查预付款和甲供材料是否全部扣回,业主分包工程是否已全部扣减,扣减金额是否计算正确;项目工程量及工程总价款的计算是否准确,取费依据是否正确;审查设计变更与签证的工程价款是否已含在投标报价内,有无漏项重项,工程价款的调整办法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等。工程结算的审计中,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超进度付款、建设资金和生产资金是否独立、有无浪费等。坚持“先审计、后付款”原则,确实工程控制质量和造价。
3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原则和方法
3.1原则
(1)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为重点进行审计在跟踪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工程量的审计,工程量的大小决定了工程费用的金额,施工企业为了多算工程费用首先是在工程量上想办法,围绕复杂工程、变更工程、量大工程、隐蔽工程、高造价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工程为重点,抓住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计。(2)以工程绩效为目标进行审计跟踪审计要考虑建设项目的绩效,使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社会效应最大化,形成合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审计过程中,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大、施工线长、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关系到区域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求高。要以工程绩效为目标进行审计,加强工程建设中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深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高勘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避免重复投资和低效益投资建设项目,科学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以跟踪工程全过程为原则进行审计以项目建设单位内部审计为主,坚持内部审计和外部设计结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各生产环节的衔接,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应从管理审计、会计审计入手,改善管理漏洞,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3.2方法
(1)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对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审计组应及时获取招标采购合同、供货材料及设备的性能指标及价格等资料,在充分论证和调研基础上及时进行综合评估和市场询价后,向工程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相关意见后,由工程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招投标,择优选购材料设备。(2)工程进度款审计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签字认可的工程量月报统计资料,提供工程进度支付款申请后,施工监理人员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审核,提出具体意见认可后,项目建设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方可支付工程进度款。(3)工程变更审计工程变更有施工图变更和指令类变更。对工程变更造成的合同增减工程量,首先需由工程管理部门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有关变更费用,同时必须附加变更费用预算说明。再由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对变更费用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最后审计项目组对变更费用的程序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签订变更合同或协议,作为结算依据。(4)工程索赔审计工程索赔首先由施工单位及时提交索赔申请,并附相关损失费用计算的书面材料,再由施工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工程索赔审计。审核根据审核意见,主要针对索赔原因、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计确认,由工程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落实索赔金额,作为结算依据。(5)竣工结算审计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结算报告和竣工结算资料后,提出具体意见,应及时提交审计项目组和造价审计机构。审计项目组根据工程结算要求进行竣工结算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工程管理部门按照审计意见和造价审计意见及时进行竣工结算。(6)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项目造价和投资效果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审计、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工程竣工图审计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审计四个部分。
4问题和对策
4.1问题
(1)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供电不足,大量电力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形成工程项目繁多、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不及时。(2)大量未竣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存在领导干部调离或离退,导致“先离后审”的现象。(3)高效和集约化的电力行业重组与现有审计要求和效率不协调,审计依据和工作标准难以统一。(4)部分企业领导思想认识和重视不够,配合积极性不高,甚至设置障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任期审计工作的难度。(5)有些审计形成的意见,执行力度不够,存在审而不改、审而不纠的现象,审计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得不到充分的维护。
4.2对策
(1)全面审计,先审后离,突出重点审计中要多方面调查、全方位审计,抓住重点要点,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坚持“全面审计,先审后离,突出重点”。在干部离任之前,按照规定及时对决策正确性、是否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的招标、招投标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量清单、变更签证管理、材料采购、工程造价的控制、竣工结算等,全面而突出重点进行审计。(2)取证准确,客观公正采用多种科学取证工作方法,坚持识图分析法、现场调查法、调研取证法、核对验证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实际工程资料,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形成客观实际审计意见,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事实要清楚、评价要公正、处理要合理合规,以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的公正性、客观性。(3)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建立国网、省网和下属控股电力公司的自上而下、分级管理的审计队伍,坚持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相结合,从业务、法规上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审计思路,改进方式、方法,面对新问题,提高审计队伍素质。(4)全面执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对具有大量隐蔽工程的电力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结合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尤为重要。在工程施工之前提前介入,对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初设批复、材料设备、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设计监理的招标、合同管理等,进行监督、督导,完善相关手续、流程、制度。事中审计重点审计工程是否按图、按规范施工,变更项目记录和资料的完整性。事后审计主要对工程决算书的编制是否规范、材料用量及价差是否准确等。(5)落实审计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对形成的审计意见,该惩处应及时惩处,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共性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5结语
篇3
【关键词】岗位说明书;高校人事管理;核心作用
“岗位说明书”是组织对其所设岗位的各种要求进行说明的文件。它包括岗位名称,其上、下级关系,任职条件,设置目的,本岗位与学校内外部的沟通关系,本岗位的主要职责范围、责任范围、权利范围,以及考核标准等内容,是人事管理的基础性文件。
1 岗位说明书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1.1 基础管理:岗位是组织里最小的单元,通过岗位说明书的结构化管理,对学校的最基础层面按照岗位说明书的构成进行疏通、理顺,形成学校管理的基础网络,成为构建整个管理体系的平台,使管理体系从无序到有序,并通过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提升。它是学校有序、稳定、规范的管理基础,能够有效地增强学校的应变能力、变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2 公平管理:公平管理是有效管理的特征之一。教职工对公平的期望一方面通过学校对自身的评价与分配,另一方面从学校对他人的评价与分配,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判断学校的分配制度、程序、方法等是否公平。公平管理实现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使教职工有公平感。岗位说明书通过建立结构化的内容,从不同的维度全面、客观的进行岗位评估与教职工职务、职称的评定,建立岗位等级与教职工等级,按照岗位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公平分配,为制定公平的绩效考评、薪酬分配、招聘选拔等制度提供依据。
1.3 规范管理:岗位说明书中通过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等对岗位与教职工的要求,形成岗位的基本工作规范,使教职工按规则办事、按规则受益,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1.4 量化管理:岗位分析到岗位说明书的结果运用,都有不同的量化管理的方法,使人事的模糊管理从定性向定量发展。通过岗位价值量化评估,可以与薪酬挂钩分配;通过建立能力素质评级标准、任职资格等级,可以进行人员评级、人员选拔。岗位分析与统计学等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另外,通过建立教职工能力素质模型,应用问卷的方式,采用统计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发成素质测评软件,可以很大的提高人员选拔的效率与准确性。
2 编制岗位说明书
从岗位说明书的作用可以看出,岗位说明书对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的人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编制成功与否,将对学校人力资源的众多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原则
2.1.1 目标明确的原则:编制岗位说明书前,首先应明确岗位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而且是为实现学校最高目标与战略服务的。然后围绕岗位目标来设计岗位职责。缺少目标引导的岗位职责,履行的结果是对学校总目标的达成没有帮助,岗位的设置就没有意义。
2.1.2 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原则:岗位说明书的信息大多数是来源于现实岗位,或是一个新成立组织的前期策划,由此基础上编制的岗位说明书的重要编写原则是既要反映现实情况,又不能拘泥于现实,要有一定的“空间感”[1]。
2.1.3 指导和帮助的原则:岗位说明书的价值在于为任职者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能为岗位工作目标的达成提供最佳捷径和向导,否则是一纸空文。
2.1.4 分工和协作的原则:岗位是因为分工不同而不同,一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很多个岗位的配合,岗位不是孤立的,岗位之间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统一在学校目标下的价值链上发挥不同的价值和作用。
2.2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方法:岗位说明书具体内容的编写大体可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准备阶段、编写阶段、审核与修订阶段、定稿阶段。
2.2.1 准备阶段
(1)组建编写小组:负责具体编写工作和协调有关事宜。编写小组成员由顾问公司(外聘)、人事处及其他部门指定的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具体的要求:对学校及本部门的中长期目标和工作流程比较了解、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2)组建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编写的结果和解决编写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主要由校领导和学校资深的专家组成。
(3)编制部门职能说明书:学校必须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系统的界定学校各部门的关键职能,完成学校现有部门的职能定位,明晰各部门的使命、责任、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等。将部门拥有的工作业务流程在部门职能中逐一列出,建立了部门职能与学校关键工作流程之间的链接。
2.2.2 审核与修订阶段:部门负责人对岗位说明书的初稿进行初步审核,及时提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编写小组提供岗位说明书的审核技术和办法,负责审核的过程辅导,解决各部门审核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负责收集审核意见,并修订。
2.2.3 定稿阶段:编写小组将已初步修订的岗位说明书提交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所有的岗位说明书进行综合性全面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与编写小组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修订的办法,经编写小组再修订后,岗位说明书定稿。
岗位说明书定稿后,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下发执行。
3 岗位说明书的管理
岗位说明书的制定,是经过工作分析,按照岗位说明书的结构模块一块一块完成的。岗位说明书的管理,则是按照岗位说明书的各结构模块构成体系,一个体系的进行监督与管理,将每个体系系统的联系起来,保持内在的关联性。高等学校如何管理岗位说明书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方式是要求持续改进与管理的方式,对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就是对岗位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与完善,并始终与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接轨,保证岗位说明书承载的信息是有效的而非过时的。
3.2 强化制度管理:岗位说明书提供了一套各个模块的使用规范,遵守岗位说明书规范,招聘符合要求,职责不变迁等。每个模块整理出来,都是一套单独的制度体系,岗位系列、职责系列、任职资格系列、权限系列,招聘体系等,对岗位说明书的管理,在每个岗位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全部的岗位模块系列形成制度化管理。岗位的设置与变更需与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相一致;确定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岗位分析的程序;建立岗位变动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岗位设置申请、申请内容、审核审批程序、岗位评估定级、编制岗位说明书。
3.3 强化职业素养:教职工按照岗位要求的职责、权限去开展工作,恪守本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与他人合作,按照组织的职业生涯通道塑造自己,弥补自己的差距等,达到岗位的业绩要求。因此,高等学校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培训来强化教职工的职业素养,达到培养职业化教职工的目的。通过岗位说明书实现教职工的职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宗虎、张倩华.最新职位说明书设计范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篇4
课程名称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不占成绩配比,融合入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之中体现。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审
核
意
见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
月
篇5
关键词:预算管理;决算;绩效管理
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预算管理的好坏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经济保障作用。加强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合理、规范的使用财政资金,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
一、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一)预算制度留于形式,执行力缺乏
高职院校为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学校的预算分配、调控和监督能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或预算管理办法。制度中会详细制定预算的管理体制、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的程序、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决算、公开、监督等。但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制度仅留于形式。预算由财务部门根据上年预算及执行数编制;预算的收入、支出等未能参考有关部门对下年学生招生人数的统计合理计算,使预算的收支过多或过少;预算在执行中基本支出人员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之间、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随时、随意调整。预算执行力的缺乏倒置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等缺失。预算、决算不按制度公开,使预算的监督缺失,易造成腐败、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预算的编制缺乏长期规划
目前学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的现象,预算管理机构职责效能与实际管控脱节,导致不能真正发挥其管理监督作用,究其原因,需从两方面改善和提高:一是改善顶层设计观念,首先改善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不仅主观上支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设计,还应纳入到学校绩效管理考核范畴,针对实际设计预算管理体系。二是提高各部门协作能理,如果各部门被动的应付此工作,预算制度就只会留于形式,预算管理就不会发生积极作用。通过加大监督考核项目把预算编制与学校事业活动密切结合,促进由多部门组成预算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及论证预算管理体系完善使之公开透明,才能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才能使预算管理不只是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各个部门协同发展的集中体现。因为预算反映的不单是财务指标,更是学校下一年度各项业务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忽视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预算只是大概预估数字,预算的执行与预算编制是脱节的。每年由上级主管部门召开预算会议,参会人员为财务编制人员,由于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会后直接由编制人员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上报,待具体执行时再研究。预算管理机构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再加上,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工作接触面不够全面,缺少对学校运行及建设发展长期规划的了解,以及复杂的经济业务及市场情况变化缺少应对能,只是根据以前年度数据编制,不能与学校未来发展相结合,对学校今后发展趋势缺乏合理预期,难以合理应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长期规划性特点。制定适宜本学校发展战略的预算管理方案。所以要使一个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发挥作用,没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工作指导,没有各部门的配合,预算在执行中必然出现问题。
(三)预算的编报不实,支出编报不准,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不一致
预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算的编制,在整个预算过程中起着龙头作用,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与否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有效运行。二是预算的执行,即预算指标的使用过程。三是决算,对预算的编制、执行作出总结分析。高职院校预算制度执行力的缺乏、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倒置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往往出现不一致。使得预算不实不细、执行随意、款项的支出不规范等。第一,预决算编报不实,学校有的通过多报各项支出预算,将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以各种名义向财政申领后、划转到基本户形成结余随意支配。第二,支出预算编报不准确,使得财政资金不能发挥效益。例如,在对某校审计过程中发现学校在未考虑教学软件安装条件的情况下,向财政编报软件支出预算,从某公司购进两套教学软件,货款已付清,却因硬件设施不符合相关要求不能提货安装,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四)缺乏预算的绩效管理新的预算法要求对预算进行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价。高职院校在预算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只过于注重收入轻视支出,对资金的使用效果没有过多虑。
二、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上升到理论层面,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严格按预算制度执行
预算制度的制定为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强有力的保证。将预算的运用制度化,减少了人为随意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首先,预算的编制要严格按照制度中要求的由多部门组成的预算管理机构参与,避免由财务单独编报的局限性,使预算数据更加合理,加强了预算的执行力。其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预算的基本支出调整范围只限于人员经费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或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的必要调剂,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不允许自主调整。最后,将预算、决算通过各种途径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向各部门公开学校预算和决算的相关信息,确保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学校收支管理水平,切实保证学校财经活动健康有序运行,从源关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完善预算管理机构
要使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得到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结构严谨、科学规范的组织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有明确的预算管理机构、机构的职责划分和规范的工作流程。1.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设置预算管理机构,首先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结合管理实际制定预算管理预案。预算管理机构才能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同时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和组织编制、审议、平衡年度等预算草案,通过组织下达批准的年度等预算,协调各职能部门,提出部门预算草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预算管理机构通过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完成考核预算执行,预算管理机构接受学校督促,完成预算目标。2.预算管理机构职责的划分根据预算管理机构职责程序,学校内部各部门在学校预算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完成本部门的业务预算目标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在预算管理机构领导下做好学校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协调配合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责任负责人。3.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流程学校预算管理机构工作流程的制定,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制度,设置相应的工作流程示意图,简捷明确标明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三)严格执行预算法,准确编报年度预算,实现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一体化
1.学校应当加强法制教育,严格执行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依据年度教学任务和业务工作计划,细化支出项目,科学合理准确编制年度支出预算,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益和资产账实相符。2.学校应当根据财政下达的预算批复,按照部门定员定额的原则,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将预算批复下拨至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撑握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严格按下达的预算项目、金额报销,财务随时核减部门预算,超支原则不补。特殊情况部门间经费需调整的可申请预算管理机构批准。年终决算,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要与年初预算及预算执行数据一致,不一致的查找原因,核对一致后方可纳入决算。
(四)强化预算的绩效管理
1.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2.明确绩效目标审核内容和职责。学校要对申报的绩效目标从“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评定等级和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的形式要件和逻辑性进行审核;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审核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列入预算。3.注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各部门在安排预算,设定、审核项目绩效目标时,要加强对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和绩效监控情况的应用,对于绩效评价较差以及在绩效监控中因偏离预期目标作出调整的项目,要相应核减或取消项目预算。4.开展重大项目的绩效监控。各部门要对确定的重点项目开展绩效监控,及时报告绩效监控情况。5.利用预算管理指标,定期计算预算执行率可以反映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水平;定期计算财政拔款执行率可以反映高职院校财政项目补肋支出执行进度。
(五)强化有关人员的培训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预算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完善过程中,强化预算有关人员的培训,随时正确把握预算有关规定,认真学习《预算法》,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建立预算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将人员的培训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山西省2010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读本.
篇6
贵州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全文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贵州省省级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黔府办发〔20xx〕34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审批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目录管理,对经批准设立的专项资金存续、调整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省级财政部门每年年底编制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目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年度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新设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执行期限届满后不再纳入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目录,确需延期的,应进行绩效评价,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重新申请设立。
第三条 设立专项资金,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政策依据充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公共财政投入方向。
(二)支出责任明确。属于市县事权的,省级原则上不安排专项资金。属于省与市、省与县、或省市县三级共同事权的,专项资金设立时应明确各级分担标准或比例。
(三)执行期限确定。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外,专项资金的执行期限一般不得超过5年。
(四)职责分工清晰。专项资金应明确归口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
第四条 严格控制新设专项。对已有专项资金进行清理整合,严格控制同一方向或领域的专项数量。不得每办理一项工作或开展一项事业都设立一项专项资金,不增设与现有专项资金目标接近、资金使用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资金。
第五条 《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所述专项资金的申请设立程序具体如下:
(一)申报。由省直部门(包括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填报《贵州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申请书》(附件1),明确政策依据、政策目标、资金需求(资金规模建议和资金安排计划)、资金用途、执行期限、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2)、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以及其他与资金设立相关的资料。
(二)审核。省级财政部门对申报材料组织论证审核。必要时,省级财政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对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论证。省直部门根据审核意见或论证结果对申报材料进行调整完善。
(三)报批。经审核或论证建议设立的专项资金,由省直部门与省级财政部门联合行文(由省直部门申请设立的专项)或由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申请设立的专项)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未经批准,各省直部门不得自行设立专项资金,不得在其代拟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调研报告及工作会议等对省级专项资金设立、调整等事项作出安排。
第七条 根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经批准设立的专项资金应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一)管理办法应涵盖以下内容:专项资金的政策目标、用途、使用范围(支持环节、补助对象)、执行期限、分配方法(标准)、部门职责分工、绩效目标、审批(申报)程序、拨付流程、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内容。
(二)专项资金可以采取项目法(包括竞争性立项)或因素法(包括标准化法)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具体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直部门共同确定。对用于省级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主要采取项目法分配。对具有地域管理信息优势的项目,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对直接补助市县的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到市、县的资金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该专项资金总额的50%。
(三)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专项资金不得安排省直部门工作经费、计提项目管理费等。因实际需要需安排省直部门工作经费、项目管理费等的,按部门预算管理程序申报。
第八条 省直部门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应按照规定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分地区、分项目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提高年初预算细化率。年度预算执行中,根据既定的目标和时限,组织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跨年度项目按项目进度分年安排资金。
第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直部门将下一年度数额相对固定的资金指标(如采用因素法分配的资金、按照项目分配已明确下一年度要实施项目的资金等)提前通知市、县,并在规定时限内下达。
第十条 省直部门和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功能分类科目核算到项级科目,经济分类科目核算到款级科目。执行国家有关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规定,按项目进度提出用款申请,按规定用途和标准开支款项,不得滞留、截留、挪用。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政府采购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按政府采购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根据《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在年度预算执行中,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用途、增加或减少资金安排等。如需变更,由省直部门填报《贵州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变更申请书》(见附件3),并提供相关文件依据,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支出预算涉及基本建设投资、信息化建设和办公用房维修等项目的,应当按照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办公用房维修类项目管理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
(一)省直部门申请设立专项资金的同时,应按规定申报专项资金预期绩效目标。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的绩效目标作为开展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绩效评价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的管理方式。项目单位对具体项目绩效进行自评,省直部门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进行自评,省级财政部门对部门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审核或再评价。
(三)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当年完成项目,要在项目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绩效评价。对跨年度项目,应在预算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绩效评价,项目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总体评价。省直部门应在每个预算年度结束后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总体绩效分项进行年度绩效自评,专项资金执行期限届满时再进行总体评价。
(四)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执行期内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资金使用效果好的(达到优良等次),可以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使用效果不好的,省级财政部门可提请省人民政府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减少预算安排或撤销专项资金。
(五)对到期后需继续安排的专项资金,其绩效评价结果必须达到优良等次方可按程序申报。
第十五条 省直部门应根据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按谁管理、谁公开的原则公开专项资金信息。涉及补助个人的专项资金,应建立健全发放手续,实行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细则第二条的规定每年年底编制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目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省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在省政府和省级财政部门门户网站公布。列入目录的专项资金,其主管部门应按工作进度在省政府和本部门门户网站上公开如下信息:
(一)专项资金基本信息,如设立金额、起止年限、分类科目等。
(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相应配套制度等。
(三)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审批部门、经办部门、经办人员、查询电话等。
(四)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包括资金分配明细项目及其金额,项目所属单位或企业的基本情况等。
(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等。
(六)接受、处理投诉情况。
(七)其他按规定应公开的内容。
第十七条 根据《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省级财政部门对省直部门专项资金执行进行监督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情况。
(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情况。
(三)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直接或按规定委托第三方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或重点抽查,每年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的规模,应达到当年专项资金总量的20%以上。
第十九条 未按《管理办法》、《审批办法》和本细则办理专项资金设立、申报、审批、分配和管理等事项的,省级财政部门一律不予办理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手续。
第二十条 已设立专项资金未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按《管理办法》和本细则的要求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对与本细则有不一致的,按本细则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20xx 年8月1日起施行。
专项资金原则(一)统筹规划。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实际需求和现有科技资源布局,编制本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五年规划,并在规划内确定分年度支持重点。
(二)突出重点。专项资金应当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支持能够提升本地区、单位科技创新能力或科学普及水平的项目。
篇7
从上述分析看出,社会公共支出是支出比重最大的类别,约占全省财政支出的近40%,经济建设支出、政府服务支出都约占全省财政支出的不到30%,并且从三类支出的比重变化趋势来看,基本和公共财政发展方向趋于一致,说明广东省的财政支出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不断向民生服务方向调整。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绩效表现特征多样化,既有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也有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进而导致财政部门难以采用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而这一工作“盲区”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确定政府的职能、财政支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步骤,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需要。2007~2009年,选取全国与广东省财政支出部分项目进行结构比较。从连续3年的支出比较可以看出,广东省在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方面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农林水事务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体育支出在2009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比重的相对高低可以看出广东省财政支出的倾向性,广东省在支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上投入力度相对较弱,而教育、医疗、科技投入力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强。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①公益支出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广东省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公益支出比重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仍然偏低,而且总量偏小。世界银行按照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划分国家发展水平。2004年最新划分标准为:人均少于76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在766~3035美元之间的为中低收入国家;人均在3036~9385美元之间为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在938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2010年,广东省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在财政支出方面,公益性支出占比重离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不到4%,与国际5.1%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2%,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但远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的平均水平。另外,支农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广大农民难以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好处。
②指标设计有待改进。以教育支出评价指标为例进行分析:
其一,投入资金分析指标里,“财政投入乘数”难以测量,而“创收能力”指标则违背了中国教育机构是公共品提供者的前提。多数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品,高等教育是准公共品,而以创收能力作为绩效指标,则会促使教育机构忙于吸金,而疏于教学。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率指标,由于绩效评价是在中短期做出的,而科研成果要转化市场需要,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比如生物、医药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推出一种新产品,绩效指标没考虑该方面因素。
其二,财政资金产出效益指标,按照“教师人均、专著数”、“教室人均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转化率”来评定,这种指标只关注短期利益,施加压力使得教师大批量,但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术氛围的培养。另外,“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指标没有考虑到学生类别的差异性,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对应的培养费用有较大差异,单纯从培养投入绝对数来衡量有失公平。
其三,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指标里,“师生比”这个指标也缺乏科学性。对于冷门专业(比如人类学、考古、档案管理)等专业,由于招生较少,师生比必定比热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比高,所以该指标没有考虑到学科类别的差异。
其四,发展潜力指标里,“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指标虽然考虑了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但是忽略了财政支出的增长以及GDP的增长的影响,没有考虑到连续3年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否增长,该指标缺乏时间可比性。另外,“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指标没有考虑到研究型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差别。
完善广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
①建立绩效评价法律体系。依法对政府进行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依据主要有:一是公共财政从本质上说是全体人民的财政;二是公共财政是公开透明、接受民主监督的财政;三是公共财政是讲效率的财政。法律是一种严密、完整、客观的制度安排,它本身就是相关经济活动讲求效率的基础。推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将涉及部门利益调整,如果没有法律依据,就难以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在这方面,广东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意见》,这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财政资金的项目申报、预算审核、过程监督和使用绩效结果评价提出了要求。二是研究制定了《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这是广东省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三是研究制订了绩效评价内部协调工作制度、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自评报告复核程序、自评结果审核标准等一系列绩效评价相关工作规范,设计了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图、自评报告基础表格和绩效评价分析报告书等范本。四是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和审核意见反馈制度。五是及时收集整理财政部、外省市以及广东省各地市、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完善,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此外,积极推进广东省绩效评价立法工作,2005年正式向省法制办提出了将《广东省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办法》作为2007~2010年立法计划项目的建议。
②正确地确定支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主要包括项目评价、单位评价、部门评价、综合评价四个层次。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广东省还停留在项目的评价上,对部门和单位评价刚刚起步。绩效评价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改革一步到位,所以应先从项目评价开始,待经验成熟、制度完善、管理水平上升后,再进行单位、部门、综合评价。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一、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不少研究。林朝华和唐予华(2003)介绍了国际流行的内部控制评审的最新理念: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张谏忠和吴轶伦(2005)介绍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构成,以及在宝钢运用的成功经验。别晓竹和赵凤学(2005)分析SOX法案的颁布背景及内部控制条款,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维度。王煜宇和温涛(2005)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监督控制五个方面构建了由3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王素莲(2005)以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要素为对象,结合SOX法案404条款的内容以及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理论与实践,尝试构建一套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蔡军和韩庆兰(2006)按照SOX法案404条款的要求,阐述了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指导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五个步骤,以及如何对内部控制执行进行测试。陈汉文和张宜霞(2008)研究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有效内部控制的内涵,并基于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视角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二、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功能是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将评价的结论与已经订立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一是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二是能够计量结果;三是能够纠正偏差。本文从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主体和客体来构建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一)外部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
20世纪40年代,现代内部控制正式产生并进入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据以确定审计抽样的重点和规模,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这种为财务报表审计服务的内部控制评价称为财务报表审计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
根据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的要求,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将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主板上市公司施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验证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二)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
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是外部评价,是指注册会计师专门接受委托,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的会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即内部控制审核;另一方面就是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门审计,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以披露企业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三)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
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是指内部控制以及其执行过程。内部控制是由各内部控制要素构成的,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便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对象。现阶段我过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是参照COSO报告中的“五要素”原则,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本文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同样借鉴COSO报告的“五要素”。
三、外部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是参照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划分的五要素,并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的特点,将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划分为五个部分,然后在每个部分内部划分出具体的几个项目,最后,按照具体项目再选取具体指标,由于每一项目具体的评价指标很多,这里只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
(一)控制环境评价
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四个方面来进行的:
(1)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环境评价,这里主要选取以下有代表性的几个指标:(1)治理结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同一”、“董事会规模及结构是否合适”、“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程度”、“监事会规模及结构是否合适”、“股权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等。(2)企业文化:“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及守则的合理性及落实程度”等。(3)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组织结构与企业的规模及战略的契合度”、“员工的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性”以及“权责划分与企业规模及作业的复杂性的匹配度”等。(4)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培训计划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及“部门及个人绩效指标与公司利益的衔接度”。
(二)风险评估评价
风险评估作为COSO报告提出的一项新内容,的确对企业经营活动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对风险评估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的:(1)设定目标:“所设定的目标的科学及可行性”、“目标在公司各个层级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公司员工对所设定的目标的理解的一致性”以及“目标执行效果后评估及绩效考评”;(2)风险识别:“业绩偏离目标时对公司总体以及各个层级风险的辨识”、“企业环境变化时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变化的及时识别”、“风险识别工作开展的持续一致性”以及“寻找风险影响因素并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排序能力”;(3)风险分析:“对风险重要性程度的合理判断”、“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辨别能力”以及“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举措的充分有效性”。
(三)信息与沟通评价
信息与沟通评价就按照以下两方面来选取指标:信息:“信息取得是否充分”、“获得的信息的可靠真实程度”、“信息传导顺畅程度”以及“信息处理的及时准确程度”等;沟通:“员工的意见是否得到充分反映”、“管理层对员工意见的获取和采纳程度”、“沟通方式合理多样”以及“沟通的效果”等。
(四)控制活动评价
该部分涉及到对具体的会计业务的控制,可要的将其分为四个方面:(1)经营业务控制:采购控制、生产控制、销售控制等;(2)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各部门及个人权利责任的明确程度;(3)财产保全控制;(4)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控制。
(五)监督控制评价
在监督控制方面,主要从预算控制内部审计及业绩考核三方面来评价。(1)预算控制:“是否设立了预算委员会”、“预算由股东会(董事会)或代表股东权益的相应机构批准”、“总经理对预算的修改权限”、“预算的执行力度及执行效果”以及“预算执行相应考核制度”等。(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等。(3)业绩考核:“部门及个人考核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考核相应的资料信息的全面完整性”。此外,“各种制度是否完整且持续一直地得到执行也可作为一个评价的指标。
四、结束语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相关法规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价理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会越来越完善,企业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健康长远。
参考文献
[1]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1.
[2]张荣海.基于审计视野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1(2):91-92.
篇9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021年继续实施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项目设置与经费资助
1. 创新计划分为科研创新计划和实践创新计划。
2. 创新计划由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立项初评推荐。
3. 创新计划实行立项资助制和不限额申报制。
创新计划立项项目均为资助项目,项目经费由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助。资助标准按自然科学类不低于每生每项1.5万元,人文社科类不低于每生每项0.8万元执行。
创新计划申报不限额,每校立项数量由研究生培养单位确定。
二、 申报对象
1. 课程学习成绩未出现不合格情况,并能在毕业前完成创新计划者。
2. 原则上学术型研究生申报科研创新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申报实践创新计划。
3. 已承担本项目未完成结题者不得申报。
三、 申报条件
1. 申报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无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2. 项目研究目标明确,立项依据充分,拟采取研究方案先进可行,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已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切实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研究时间能够得到保证。
3. 申报者导师能积极支持其科研与实践创新课题研究工作,研究生培养单位能够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
四、 项目管理
1.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制订具体的项目管理办法,由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评审、经费安排、过程管理、结项考核和绩效评价等。
2. 省教育厅负责形式审查、立项公布、项目督查。
3. 项目承担者应按照研究计划和有关要求认真完成研究任务,并承担与项目有关的学术与法律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培养单位应予以撤项并追回资助: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在科学研究中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无法按期结题的;结题验收不合格的。
4. 项目承担者的导师应将项目实施作为重要的培养指导职责予以全程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对项目承担者进行严格规范的科研与实践训练。
五、 申报要求
1.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创新计划组织实施方案,认真做好遴选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意识形态、学术诚信进行审查,对专业技术进行评议、择优推荐。拟立项名单须在全校范围公示至少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由研究生培养单位统一报送。
2.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提交2020年科研实践创新计划立项情况、学校配套经费情况、下拨经费情况及下拨经费的证明材料(必须由学校财务处出具经费拨付证明,不得弄虚作假)。未提交下拨经费证明的单位,2021年度申报的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不予立项。
3. 项目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1)拟立项项目《申报书》(附件1、2)电子文档(盖章版PDF,命名规则:计划简称(科研或实践)+CX单位代码+单位名称+学科(类别)代码+学科(类别)名称-申请人就读层次+姓名。例如“科研CX10284南京大学0102哲学-博士***”),并请将所有拟立项项目申报书压缩为1个文件包(命名规则:CX单位代码+单位名称。例如“CX10284南京大学”)发送。
(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立项名单》纸质版(加盖公章)1份和电子文档(Excel,命名规则:CX单位代码+单位名称)(附件3)。
(3)2020年科研实践创新计划立项情况、单位配套经费情况、下拨经费情况及下拨经费的证明材料。
纸质材料报送至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省教育厅1510室,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jsyjsjy@ec.js.edu.cn。联系人:沈春,电话:025-83335660;乐欢,电话:025-83335153。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21年4月20日。所有申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予退还,请自行备份。
附件: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
2.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
3.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立项名单表
省学位办
2021年3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项目申报书
申 请 人:
研 究 生 层 次: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研 究 方 向 :
申请项目名称:
指 导 教 师 :
所 在 学 校 : (盖章)
江苏省学位委员会
制表
江苏省教育厅
填 表 说 明
一、填写本表前,应先仔细阅读有关通知文件及本说明,务必实事求是填写。
二、填写本表栏目时,如需要可加附页。
三、本表所有信息必须全部填写,不存在的内容一律填“无”。
项
目
概
况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A.人文社科项目
B.自然科学项目
起止
年限
年 月至 年 月
申
请
人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博(硕)士入学年月
所 在
院 系
联系电话
电子
信箱
一、立项依据(包括项目来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注:项目名称应简洁明了,字数限25个汉字内。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项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含创新性)及其可行性分析
四、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五、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及成果提交形式
六、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申请人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成果,含承担或参与的项目情况;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研究技术及协作条件等)
七、经费概算(单位:万元)
支 出 科 目
金 额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合 计
八、申请者承诺
申请人保证上述内容的真实性。
申请人签名 :
年 月 日
九、导师推荐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十、单位审核意见
已按申报要求对项目进行审查,并公示。同意推荐。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2
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
项目申报书
申 请 人: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实践研究方向:
申请项目名称:
指 导 教 师 :
所 在 学 校 : (盖章)
江苏省学位委员会
制表
江苏省教育厅
填 表 说 明
一、填写本表前,应先仔细阅读有关通知文件及本说明,务必实事求是填写。
二、填写本表栏目时,如需要可加附页。
三、专业学位类别参见:
cdgdc.edu.cn/xwyyjsjyxx/gjjl/cjwt/276470.shtml
四、本表所有信息必须全部填写,不存在的内容一律填“无”。
项
目
概
况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A.人文社科项目
B.自然科学项目
起止
年限
年 月至 年 月
申
请
人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博(硕)士入学年月
所 在
院 系
联 系
电 话
电子
信箱
一、立项依据(包括项目来源,实践研究意义,国内外实践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注:项目名称应简洁明了,字数限25个汉字内。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项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含创新性)及其可行性分析
四、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五、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及成果提交形式
六、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申请人与本项目有关的成果,含承担或参与的项目情况;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研究技术及协作条件等)
、
、
七、经费概算(单位:万元)
支 出 科 目
金 额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合 计
八、申请者承诺
申请人保证上述内容的真实性。
申请人签名 :
年 月 日
九、导师推荐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十、单位审核意见
已按申报要求对项目进行审查,并公示。同意推荐。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3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立项名单表
序号
单位代码
单位名称
申请人
申请项目
名称
项目类别
(科研计划/实践计划)
项目类型
(人文社科/自然科学)
一级学科代码或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或
专业学位类别
研究生层次
(博士/硕 士)
指导
教师
资助
标准
备注:请依次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一级学科专业代码或专业学位代码排序。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篇10
关键词:财政投入科技项目;项目验收;评价机制;评价主体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是顺应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提高科技项目的管理质量和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对于“合理配置我国科技资源”、“提高我国的整体科研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各国的科研项目评价机制建设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但从整体范围来看,科研项目评价依次经历了自由评价,自发式管理评价、法制和规范化评价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还没有达到法制化阶段的要求,在评价主体、评价制度等方面依然有待于完善。本文从验收评价主体之间关系人手,探寻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的验收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验收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1 我国科技项目验收评价机制的现状分析
1.1 科技项目验收评价机制的现行框架体系
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估工作已经在评价流程、验收办法和相关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逐步形成了由“评价委托方、受托方和被评价方”构成的、“貌似三方、实则两方”的评价机制,其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1.2 验收评价主体及其职能
评价机制框架体系(见图1)反映出我国科技项目验收的评价主体由评价委托方(即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受托方(即主管部门下属的评估机构)和被评价方(即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团队)三方构成。虽然形式上是政府主管部门委托评价机构对科技项目进行专业性评价,但实际上评估机构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只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专业性的参考依据,而最终的验收结论仍是由主管部门判断给出。可见,受托方完全依附于委托方,不具有评价主体的独立性。所以,可以认为我国项目验收的评价主体只由委托方和被评价方这两方构成,而且这种“貌似三方、实则两方”的评价机制使得评价主体的组成结构呈直线式而非三角式(见图2)。其中,项目评价的委托方包括从国家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到地方科技局(或科委)的各相关主管部门,而这些政府部门不仅是成果的验收方,更是项目的出资方。这种实质上的两方验收机制,难免会导致权利失衡等验收问题。
从评价主体的职能分工角度讲,项目验收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内审方、外审方、验收方和支持方四个部分,各评价主体的职能详见表l。其中,内审方由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团队组成,负责完成科技项目预期的研究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地自我评价,为外审方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外审方指中介评价机构,负责从第三方的角度对项目的研究成果和内审方的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客观审核,为验收方提供专业的审核意见。验收方由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全面整合各种审核资料,对从立项目的、研究成果等项目层面问题,到项目对整个科研计划的贡献程度等宏观层面问题进行综合验收,以判断项目的验收结论。支持方主要由验收方的相关下属机构组成,负责确保整个验收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验收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科技项目验收评价机制运作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从委托方的角度讲,主要影响因素有验收制度、监管体系、验收态度;从受托方的角度讲,主要有评审规定、权限范围、遴选机制;从被评价方的角度讲,主要有验收制度、团队素质、自评态度。
首先,验收态度和自评态度是影响验收评价机制运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委托方是否把科技项目的验收活动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被评价方是否真正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是否认真完成自我评价活动,将直接影响到项目验收评价的成效。
其次,验收制度和评审规定是对评价主体行为的一种制度约束。专业评审意见是否客观公正,验收结论能否令公众信服,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制度的规范性、政策的透明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性。而且,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影响到我国项目验收机制能否继续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最后,监管体系、遴选机制和权限范围是协调各主体间关系的一种制衡因素。虽然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存在委托,甚至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科学的专家遴选机制、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和适当的权限规定能够弥补两方验收机制的一些缺陷。这些协调各评价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制衡因素对我国项目验收机制的完善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此外,团队素质是决定被评价方行为的内在因素。被评价方能否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进度下完成计划的各项研究任务,不仅要求项目团队具备足够的科研实力,更要具有踏踏实实搞研究的学术修养。这样才能在完成合同规定的同时,保证项目成果的质量。
2 基于评价主体的验收评价机制的问题诊断
2.1 评价主体的独立性问题
两方评价机制本身存在着权利分配失衡的缺陷,评价方与被评价方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强弱势关系,造成了评价主体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委托方与受托方的隶属关系导致受托方丧失了评价主体的独立性,容易导致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专家评估机构因偶发性评价问题而面临外界质疑,也容易促使社会公众对项目验收的监管机制产生质疑。
2.2 验收评价制度的建设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各种关于科技评价的规定,如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但在科技评估的立法层面上依然处于空白,导致现有的评价主体及其评估行为缺乏相关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人为主观性的影响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效率和公平。此外,虽然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中提到了项目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但是规定的内容大多停留在项目立项阶段,涉及到验收阶段的较少,比起合同的签订内容而言,委托方对合同的实施和考核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验收评价的目标导向问题
在科技项目的实际验收评价中,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目标导向问题:①委托方与被评价方普遍存在“重立项轻验收”的现象。②验收评价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直接影响公共财政投入的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有效性。③科技项目的验收评价报告不仅可为以后的相关项目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经验,还能为相关项目的评价作指导,而当前在同类项目的指导借鉴等方面处理地并不理想。
3 国外验收评价机制的经验借鉴
美国、英国和德国关于验收评价活动的实际做法刮(见表2),为我国科技项目验收评价机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美国科技项目的评价活动,主要由社会咨询评估机构承担,受到立法的保护,具有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等特征。美国政府只是出资方,不承担验收评价工作,但与受托方之间存在互相监督机制。这不仅提高了政府的监督效率,而且减少了验收评价中的和暗箱操作现象。
英国科技项目评价活动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政府只从事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评价,具体的项目评价活动主要由中介机构负责。中介机构往往采用合同委托的方式,聘请本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其评估结果决定项目能否得到经费支持、能否通过验收。此外,英国的科技评估机构非常重视评估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强调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人员共同参与;注重大量的数据采集与调查活动。
德国的科技评估活动主要由科研教育资助组织等中介评估机构负责,政府部门在其中的影响力很小,以确保通过竞争让最有实力的科研团队获得资助。但这些中介机构属于相关政府部门内设的评估职能机构,不具有独立组织的特性,所以德国的验收评价机制属于两方机制。但是,德国有严格的奖惩机制和明确的立法保障,弥补了两方机制的一些弊端。
4 完善我国验收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科技项目评价的法律法规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验收评价机制,首先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科技评估的政治和法治保障。这样不仅能进一步约束与规范评价主体的行为,而且能确保我国的科技评价活动顺利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阶段发展。同时,加强对项目合同的实施和监督,避免人情关怀,对违反合同规定的项目团队应按合同要求或法律规定进行严格处罚。
4.2 增强中介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并不是要求评估机构完全从科技项目主管部门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第三方组织,而只是在现有评价体制下,适当拓宽其自主评价的权限范围,适当提升其对最终验收结论的裁判权。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中介机构不仅能提供专业的评价意见,更能给出具有影响力的验收结论。这样可以减轻那些项目众多的科技主管部门的验收负担,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项目验收结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更能缓解各评价主体之间因为权利失衡所导致的各种矛盾。
4.3 建立健全项目验收评价的监管机制
虽然政府主管部门与中介评价机构之间由于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很难建立起项目监督机制,但是不同的主管部门之间,尤其是在验收项目成果和审核项目经费的主管部门之间可以建立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同时,可以凭借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公众对科技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的关注程度,增强社会公众对项目验收评价的监督能力,从而促进相关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
4.4 完善专家遴选与信用机制
在选择专家方面需要进行详细到位的调查工作,尽量选择与项目单位无关的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并且保证专家选择的广泛性和流动性,以保证项目绩效评估的质量与公正性。同时,在专家选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在研究领域、知识结构及专业背景上有互补性的,以避免评价结果受专家知识结构与偏好等方面的影响。此外,完善验收评价专家的信用机制,确保验收评审过程中落实同行评价原则,同时对“信用优秀”和“信用不合格”的专家进行网上公示,以规范专家的评价行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绩效考核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