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综合执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行政综合执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行政综合执法总结

篇1

[主题词]针药并用;雄激素类/缺乏;雄激素类/血液

自1994年由奥地利医学家提出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之后,PADAM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PADAM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子,并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目前治疗PADAM的药物主要是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但是,由于长期服用睾酮对老年人群肝肾损害较大,而且是否能引起前列腺增生尚有争议。因此,寻找疗效高、稳定持久、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以针药结合为治疗手段,系统观察其对PADAM患者生殖内分泌环境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60例,为2004年6月~2006年2月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针灸门诊、老年大学(省老干局)学员、福建省农林大学职工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符合PADAM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45~65岁,平均(54.0476±2.8192)岁。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

1.2 诊断与病例选择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伊斯坦布尔Bosphorus心理系的PADAM症状评分法结合睾酮测定,从性、精神心理、体能及心血管症状等方面综合评定来确立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肾阴虚、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有严重的心肾合并症,不能坚持治疗者或者6个月内服用过其他相关性激素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1)针刺:主穴取肾俞、关元、三阴交。配穴:肝气郁结加太冲、阳陵泉;心火上炎加神门、内关;脾气亏虚加足三里、中脘。取穴方法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常规消毒诸穴,肾俞、关元、三阴交选用0.30mm×40~50mm毫针直刺,在进针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补法,每10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每周2次,以2个月为一观察疗程。

(2)药物:治疗期间,每日早、中、晚嘱患者口服补肾胶囊(由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制作)各4粒(4.8g/d),以2个月为一观察疗程。

2.2 对照1组

单纯针刺,取穴、操作及疗程同观察组。

2.3 对照2组

口服补肾胶囊,给药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均抽取患者肘静脉血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放免测定,同时进行PADAM症状体征评分。

统计处理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样品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F检验,3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采用伊斯坦布尔Bosphorus心理系的PADAM症状评分法,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积分,根据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完全缓解:总积分下降≥80%;显效:总积分下降50%~80%;有效:总积分下降20%~50%;无效:总积分下降<20%。

3.2 治疗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前后PADAM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3组治疗前,经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各组方差相等,F=0.169,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PADAM症状评分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用多重比较法(LSD)进行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1组之间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

(2)3组患者治疗前后T值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3组治疗前,经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各组方差相等,F=0.011,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T值含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用多重比较法(LSD)进行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1组之间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

(3)3组患者治疗前后LH值比较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3组治疗前,经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各组方差相等,F=1.894,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对照1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照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LH值含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用多重比较法(LSD)进行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1组之间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

(4)3组患者治疗前后FSH比较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3组治疗前,经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各组方差相等,F=0.011,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FSH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4.45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用多重比较法(LSD)进行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1组之间P<0.01,观察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P>0.05。

(5)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5。

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篇2

一、做好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增强执法力量

一是为确保今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我县于 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新局、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11个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文体广新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各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二是因旅游市场执法职责划入,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意识形态属性、执法任务的动态,向上申请保障人员编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2人4个编制划转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未批复),同时严格编制管理,不挤占、挪用文化执法人员编制,确保文化综合执法人员在编在岗。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实行不同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统一使用执法标识、执法文书和行政执法证件。

三是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保障文化综合执法的日常办公、队伍建设、执法装备购置、信息化建设、执法服装、人才培训、执法办案、“扫黄打非”等费用。

二、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程,夯实互联平台建设工作基础

按照相关要求,一是我局行政权力事项均已入驻   中心网上审批系统及福建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二是完成我局权责清单管理系统事项数据核对工作。经梳理我局共有权责事项 项(因市级“四级四同”导致公示权责事项数量与网上办事大厅不符),其中:行政权力事项 项(含行政许可 项,行政确认3项,行政处罚 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征收0项,行政征用0项,行政裁决0项,行政奖励0项,行政给付0项,行政监督检查32项,其他行政权力19项);公共服务 项;内部管理(审批、审核)事项2项;其他权责事项50项。

三、依法履行职责,强化市场准入与监管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共有47家,其中歌舞娱乐 家,电子游戏(艺) 家,网吧 家,音像制品 家(未注销),出版物经营单位 家,印刷企业 家,电影放映单位  家。高危险体育项目(游泳)场所 家。

(一)创新审批理念,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审批模式,切实解决窗口办事难、效率低等问题,真正方便群众办事,我局多次提供“上门服务”。 自“最多跑一次”实施以来,我局窗口在完成“最多跑一次”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将服务延伸至乡镇,以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下沉。 

(三)落实“多证合一”改革,加强改革后续监管

根据市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列入了我市第一批“多证合一”改革范围,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一起,由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企业无需再到文化部门重复办理。 

(四)以行政审批为核心,行政工作有效展开

截止至今,我局在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理18件审批件,严格按照“最多跑一趟”的要求,进行网上受理。其中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年度核验4件、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者及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业务单位年度核验12件、单位或个人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审批(含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方式)1件、申办经营性公共游泳场所审批1件。无任何违法行政收费现象,无一例被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无群众行政投诉、无举报反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案件,也无因具体行政审批行为不规范而引起的行政赔偿。文化市场项目审批合格率达100%。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全面、真实、准确填写业务资料,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着力于行政审批提速,以增加审批时效。

(五)开展法规培训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为了更好的规范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今年年初,组织了游艺娱乐、歌舞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音像制品、印刷企业等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针对《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条例、法律法规及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参加人员60余人。

(六)加强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综合水平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一是我队多次举办队内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含盖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文书写作,案卷制作、传达学习上级举办培训班的学习内容等相关内容,营造了“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必须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目前共参加培训3人次,全面提升了文化市场监管及服务能力。

(六)坚持依法行政,文化市场安全平稳,规范有序

以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不断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和管理体系,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先后开展了“   、、、、、     ”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县文化市场安全平稳。

截止目前,文化执法大队共出动检查 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 次,接“ ”举报2次,处理率100%,共立案处罚 起,办结 起,罚款 元。经过治理整顿,有力打击了文化市场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省条例》),深化“计生整治年”活动,推行全员全程计生责任制,确保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按照县人口计生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369”综合执法长效机制(每年3、6、9三个月为计生综合执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一法三规省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县计生工作会议和镇委会议精神,建立“369”综合执法长效机制,深化落实“党政领导、乡镇为主、部门联动、司法震慑”的人口计生执法机制,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以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为突破口,以合同管理为抓手,深化全员全程计生工作责任制,完成县下达计划生育“月月化”工作指标,努力实现计生工作向前移位。着力打造“平安计生”、“和谐计生”,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内容

(一)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和法制培训,深入开展人口计生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将《人口法》、《省条例》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二是定期举办镇机关干部计生法律法规及计生相关政策培训;三是驻村联村干部每季度对村干部和育龄群众进行计生业务知识培训,专题辅导“一法三规省条例”;四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运用黑板报、宣传车、宣传窗、墙头标语,计生协会宣传队利用节假日、“5.29”活动日等编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计生节目,搞浓计生氛围。

(二)严格依法管理,建立四个机制。一是健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机制。落实一名计生执法联络员,建立执法队伍,具体负责有关行政执法事务,规范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行为,实行持证执法,做到执法行为文明、文书规范、程序公开,在抓好经常性执法的同时,重点抓好“369”综合执法。二是构建分层次立体化执法机制。按照对违法生育处置遵循“从快、从严、从重”的原则。坚持重点执法、联合执法、集中执法相结合。一是以镇为主执法。建立月征收通报制度,要求各办事处将当月征收个案及时上报,建立信息库,各办事处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过细思想工作,使群众自觉履行法律赋予责任,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计生办要督促办事处对满3个月未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对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部门联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充分调动镇属各部门积极性,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执法行动。三是司法执法,对重点对象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制定执行方案,对满3个月未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对象要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充分依靠司法力量;每年在“369”3个月最后一周开展执行周活动,确保执法经常化。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健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立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报告、重大案件通报、执法监督检查,实行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镇人大要加强对计生执法检查。四是积极探索社会抚养费管理和使用机制。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确保社会抚养费确实用于计划生育事业,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推行全员全程计生责任制,破解难题。一是出全员全程计生责任制考核办法,形成计生工作人人有责的氛围,明确镇村两级干部计生职责,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人,形成合力抓计生新格局,推进领导重视力度和工作重心“双下移”。二是完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对计划生育合同宣传,充分发挥计生合同在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孕环情检查和不符合法定条件怀孕落实补救措施等方面作用,对违约行为要及时收取违约金。三是加强“月月化”指标的落实,建立工作经常化长效机制,确保结扎、一男孩及二多孩当年长效措施落实率、补救措施落实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各项指标完成。

(四)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综合施治。从关心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入手,进一步落实奖扶措施,结合农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计生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户,实行民政定补,对计划生育户在高山移民、宅基地审批上独生子女按二人计算,并给予优先考虑。形成奖励、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体系。

三、方法步骤

计划生育“369”综治执法长效机制,时间是在每年3月、6月、9月展开,以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为主线,以“月月化”指标为主要内容,在“369”每个月最后一周集中组织声势浩大的执法活动,形成执法正常化,重点是上一年以来未征收对象或往年出生今年补报对象,同时抓好历年征收遗留对象。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3月1日至4月30日)

(一)调查摸底。围绕“三查”服务遗留,落实专人深入各村调查、分析原因、分类管理,有针对性抓好。同时,要摸清各类计划生育对象情况,填写违法生育对象档案表,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二)公开制度。生育政策,奖励、优惠政策,收费项目标准,免费项目,符合生育条件名单等,要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三)健全合同。加强合同管理,镇计生办全面清理原有签订的合同,过时和未签订的要抓紧补签。认真履行合同条款,结合“三查”服务、四项手术,落实不符合法定条件怀孕对象补救措施。对照合同条款,限期纠正,拒不履行,依法收取违约金,确保合同管理落到实处。

(四)重视。加强计生工作,由镇计生办牵头,组织力量,处理好积案。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做到抓早、抓好、抓源头,及时发现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把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

(五)依法征收。由各办事处全面清理违法生育对象案卷,对未立案的要及时立案和调查取证,已到法定时限,按综合执法程序进行。

第二阶段重点执法:(6月1日至6月30日)

(一)继续组织开展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对二胎审批,二胎生育的情况以及违法生育者的党纪政纪处分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情况进行检查或审查。认真组织调查、核实当事人的违法生育情况和实际收入情况,对违法生育人员和尚未处理到位的违法生育人员,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二)认真组织开展上环、结扎等四项手术整治工作。

(三)组织开展四项手术假证明专项整治。

第三阶段深化执法:(9月1日至9月30日)

(一)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9月份利用《人口法》和《省条例》实施周年开展宣传活动。

(二)加大综合执法。结合计生百日大整治,深入开展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联动执行制约机制。合力突破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点,切实解决有钱征不高,无钱征不来,征收不平衡问题。逐步完善对影响面广的人、富人和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社会制约措施,及时曝光违法生育典型案件。

(三)总结提高,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369”综合执法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务求实效。为切实加强对计生“369”综合执法机制活动的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镇里成立计生“369”综合执法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成员有镇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办事处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计生办,办公室主任由王介路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篇4

一、工作目标

1.全面禁止无证采砂船作业,全面禁止禁采区采砂作业,全面禁止挖山洗砂,大力开展河道采砂尾堆清除工作,全面完成城区河段、交通要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和影响航道安全的采砂尾堆清理,制定其它河段尾堆清障计划,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成设障者予以清除。

2.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科学编制每条河流的采砂规划,为采砂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加快推行“一证一费”管理制度,理顺河道采砂许可、发证和收费体制,规范、有序、有效地管理河道采砂工作。

二、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3月1日-15日)

1.调查摸底。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分局和相关乡镇全面排查无证砂场、无证采砂船只、挖山洗砂、禁采区采砂、占用客运码头和乱堆乱弃等违法行为,并建立台帐。

2.编制采砂规划。由区水务局牵头,区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分局参与,相关乡镇配合,编制每条河流采砂规划,明确禁采区、可采区、合理设置砂场和砂石码头地点,统一设置禁采区标识牌。

(二)整治阶段(年3月16日-25日)

1.全面整改。区水务局对符合采砂规划可保留的砂场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不符合采砂规划的砂场下发取缔通知书。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采砂船只和砂石运输船只的安全整改。相关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砂场的全面整治工作。

2.联合执法

执法时间:年3月20日-25日。

整治重点:翠江流域桥口镇、五里牌镇辖区内整改或取缔不到位的砂场和采砂船只。

(三)总结阶段(年3月26日-30日)

相关乡镇要将河道采砂专项整治“三禁一清行动月”开展情况书面报区采砂专项整治办,区采砂专项整治办归纳总结上报市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办。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党组成员李梦玟任组长,区政府办正科级纪检员熊波任副组长,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采砂专项整治“三禁一清行动月”活动领导小组。

篇5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创新,不仅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借这次“中国改革高层论坛”成功举办的机会,我结合湖北省的初步探索,就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一、实行政企分开,是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效率。湖北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政企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从20*年起,我们按照“全面清理、分步实施、分类处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首先从省直党政机关开始,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同时,每年筹措5-7亿元资金,支持省属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并先后将一批企业下放属地管理。目前,省属国有企业大多数已明确了由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市县属企业基本完成了改革转制。理顺政企关系,既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盘活壮大了企业,也为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为市场主体服务和改善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

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审批经济是传统体制的特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这几年,省里按照“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的原则,公布取消、下放、转移行政审批事项1000多项,减幅达50%以上。同时,对确需设立行政许可的项目,实行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全省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把咨询、受理、协调、服务、审批、收费等事项全部纳入中心,推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审批制度改革,既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也促进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多头多层执法,是推进行政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执法,是政府履行管理职能、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依法行政既要重视行政立法,也要规范行政执法。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问题,我们结合开展机关“学、查、改”活动,按照“属地管理为主、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的原则,着眼于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对涉及工商、税务、物价、食品、卫生、城管等方面29项多头执法和36项多层执法行为进行规范,撤销交叉重复的执法机构,明确了执法行为主体。同时,在大中城市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有力地推动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的深入实施。

四、合理划分财权事权,是支持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必然是分权政府。近两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扩大县(市)发展自和决策权,赋予35个县(市)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对52个县(市)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同时,坚持“缺口上移、财力下移”,调整财力分配结构,将新增财力重点投向基层、农村,尤其是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等领域,以此为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

五、科学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是实现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行政理念的制度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有利于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和行政行为。为此,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决策的程序、方式、考核、监督、责任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方便群众获取政务信息、扩大公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的大事来抓,建立了信息公开和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些措施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了政府行政方式的转变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基层政权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广大乡镇面临机构职能、工作方式、运转保障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适应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省于20*年选择7个县(市)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开。改革的核心是,明确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建立农村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乡镇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乡镇内设机构合并为“三办一所”(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乡镇行政编制按规模分别控制在45名、40名、35名以内。乡镇直属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承担的农村公益服务分别采取“服务项目招标制、定岗服务招聘制、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等三种模式,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通过改革,全省乡镇将有7万人走上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实践表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根本措施,又是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基础环节。

篇6

一、着眼于当好改革的牵头者和推进者,稳妥有序地推进承担的各项改革任务

充分认识当前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推进和承担的改革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新形势,按照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综合改革三大类牵头推进,每个大类分别明确一个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理顺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员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的良好氛围。

1、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既履行好牵头部门的责任,调动各部门(单位)积极性,又率先垂范,积极履行好具体组织实施部门职责。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市政府办公室和相关部门沟通,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提出具体思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今年以来召开联络员会议2次。二是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2014年以来,已连续5轮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70项,下放32项,承接中央和省政府事项148项。三是动态调整清单。开展权力事项目录“回头看”,根据《山东省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结合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动态调整行政权力清单、中介服务收费清单等。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开展审核,涉及的55个市直部门(单位)共拟调整事项1028项,其中拟新增321项、削减174项,变更事项要素533项,目前已发文公布36个部门(单位)的788项,其中新增179项,削减78项,变更权力事项要素531项。

2、重点抓好新泰市与市水利和渔业局的改革试点,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起步良好。在市直和县市区层面分别选取水利和渔业局、新泰市作为试点,专门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盯上靠上指导。新泰市组建了2支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队伍和6支专业执法队伍。跨部门跨领域的执法队伍,一是整合原城管、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8个领域执法权,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二是整合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粮食3个领域的执法权,组建市场监督综合执法大队。6支专业执法队伍主要是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卫生计生、交通运输、农业等6个领域。考虑楼德镇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探索实行区域综合执法,设立楼德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城乡规划等15个领域的执法权,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路子。在执法重心下移方面,各乡镇(除楼德镇外)都设立了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与派驻执法中队联合办公。市水利和渔业局将原有市水政监察支队及河道管理局内设的河道联合执法支队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并将水资源科、水土保持科、防汛抗旱办等科室单位的执法职能调整至整合后的水政监察支队,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支执法队伍”的目标,人员也按照“编随事走、人编同调”的原则完成了调整。

3、坚持综合施策,多点开花,事业单位综合改革渐次推进。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改革要求,制定相应的改革思路,切实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稳妥有序推进。一是顺利启动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认真学习上级政策和指示精神,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目前已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希信任领导小组组长,起草了改革方案,到中央编办进行了对接,下一步将根据中央编办要求对方案进一步修改,待方案成熟后加以推进,争取在全省创出经验,趟出路子。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印发《泰安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职级制的实施范围,提出了职级评审认定、薪酬发放、校长选聘管理等五个方面的14条具体办法。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研究制定了泰安市关于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标准对市直公立医院的人员控制总量进行了核定备案,共备案5986名。四是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方面。目前,教育、卫生、文化系统的20家试点单位已全部印发了实施方案,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通过了理事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着眼于理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用足用活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

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战略性、上位性和协调,履行好“设计者”的角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释放体制活力和发展动力。

1、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调整。一是按照严实的标准将乡镇“四领域”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按照鲁政办发〔2016〕6号文件要求,对88个乡镇(街道)四领域安全监管机构统一进行了批复。建立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台账,采取电话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核查,确保人员力量到位。截止6月12日,全市88个乡镇机构设置、职责调整和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2013年,泰安市就已经整合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和交易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组建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文件下发后,根据文件精神,对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了规范。三是巩固扩大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研究开展市级扩权强镇试点。指导宁阳县进一步向磁窑镇下放县级管理权限,计划放权104项。在抓好省级经济发达镇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考虑探索市级的扩权强镇试点。

2、加强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机构编制保障。一是加强机构的设立调整。为更好地服务泰安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批准设立了泰安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等机构。二是加强编制的动态使用。在省编委批复的用编进人计划内,坚持优先保证重点领域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民生等重点领域紧缺型人才的需要,加强扶贫、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环保等机构和其他一线人员力量,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机构。三是重点加强教育“大班额”问题编制保障。将解决教育“大班额”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各县市区提报数据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采取现场提取学校学籍数据,核查教师名册、课程表、工资单以及个别座谈等方式进行了重新核编。出台《中小学教职工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县(市、区)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在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教育编制需求。今年共批复教育系统用编计划1536名,占全市事业编制用编计划的76.5%。

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总量控制和规范创新。一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始终贯穿总量控制红线,严格控制行政机构编制,从严审批事业机构编制,确保了“两个不突破”。进一步规范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截至目前,共批复县市区机构编制事项56项,其中新设事业单位14个,撤销事业单位25个,核增事业编制132名,核减事业编制148名,机构和编制总量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鼓励部门单位更多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为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批复了“大班额”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104国道改建项目等政府购买服务事项3项。三是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借助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技术力量,对“泰安机构编制网”优化升级,打造机构编制网站群,提高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着眼于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开展部门单位职能修订和评估考核

针对机构编制部门“三定”制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部门职能,以评估考核为手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完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部门单位充分履职,发挥作用。

一是落实“四个到位”,扎实开展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修订工作。打破科室界限,实行团队化作战,组成4个工作组,在培训指导、力量调配、质量把关、督查落实等方面做到“四个到位”,集中开展审核,切实将“转理念、调职责、优结构、控总量”等落到实处。注重用好近几年部门履职评估成果,自2013年已累计评估部门单位26个,结合这次修订,对职责界定以及存在的问题一并作出调整和解决。

二是强化绩效考核,深入开展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圆满完成2015年市直199个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共确定36家A级单位和 159家B级单位,并首次确定了4家 C级单位。对考核结果,以市考核委员会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抓好奖惩措施的兑现。同时,向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书面反馈问题,切实抓好整改。总结前几年开展绩效考核的经验,对2016年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并已印发实施方案。同时,按照要求部署开展了法人异常信息备案制度和双随机抽查工作。

三是用好考核杠杆,促进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提升。第一,将省里对市级编办的考核内容全部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并结合实际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等重点工作一并纳入,建立起考核的倒逼机制。第二,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加强与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探索了“两明确三跟进”的覆盖审计全过程的工作机制,明确审计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审计前提供基础数据,审计中提供政策支持,审计后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移交,并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共审计1个县市区和14个市直部门(单位)。第三,完成对县市区2015年度机构编制工作的年终综合评价工作,并及时通报给各县市区。第四,部署开展了控编减编专项督查,积极开展“机构编制法规进党校”活动,构建起违规预防机制。

四、着眼于为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坚强保障,倡树具有机构编制部门特色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制度

一是倡树部门理念。结合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性质,提出“严谨、公道、服务、创新”的部门理念,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树牢四种理念,争做四个模范”,即“树牢严谨的理念,严守纪律规矩,争做遵规守纪的模范;树牢公道的理念,处事公道正派,争做秉公用权的模范;树牢服务的理念,主动履职尽责,争做担当奉献的模范;树牢创新的理念,推动体制改革,争做促进发展的模范”。还结合当前承担的改革,创新开展了“三深入”“四做好”活动,即“立足简政放权走机关,深入了解权力运行情况;立足事业单位综合改革进单位,深入了解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立足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下基层,深入了解来自基层的反应和呼声。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地为服务对象解读好一项政策,化解好一个疑惑,协调好一件事情,解决好一个难题”,最终解决律己修身不严、精神状态不佳、厚此薄彼办事不公、服务不到位等8个方面的问题。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在部门理念的引领下,对具体开展工作提出了具体需要把握的问题,即充分调查研究、主动搞好服务、加强协调配合、注重提升手段等。注重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调研,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开展集中调研。要时刻牢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大局,服务于部门单位的高效运转,服务于各个层面的改革和创新,服务于基层和群众的工作生活方便。注重协调配合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与上级部门的关系,与市直部门特别是组织、人社部门的关系,与各县市区的关系。更多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大数据的方式解决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篇7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了有效推进*区的城市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执法违法的事件发生,最大限度保护行政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区城管局于今年成立了以局长蔡新林任组长,分管副局长郑利华任副组长,局综合执法科、政工人事科、目标督查科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执法科,科长尹宏任办公室主任,刘继丽、廖福安、刘玉梅同志为督察员,负责全局行政执法督察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制度落实责任

为保障行政执法督察工作有效地开展,行政执法督察办公室制定了《行政执法督察办公室工作职责》、《行政执法督察人员工作职责》,并制定了*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督察办法》,办法对督察的范围、督察方式,督察内容做了详尽的规定和布署,使工作有目标、有标准、有要求、有奖惩,在日常工作中有专人定期、不定期开展效能督察,并将督察结果及时通报,保证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为严格执法纪律,进一步提升城管形象,实现争创一流的城管执法队伍目标,我局始终把执法督察工作看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是否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能否提高城管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城管进社区、送法下乡”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以进社区挨家逐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知识,精心构建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平台,广泛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实践活动。

2、根据年初制定的《*区城管局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一是就城市管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对策;依法行政和城管执法的难点问题;行政执法、处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行政执法责任制等进行了专题讲座。二是定期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内容熟悉度,掌握实施行政处罚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基本业务技能、管理标准,提高应知应会能力。三是通过执法文书使用制度培训,建立了案卷评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案卷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办案质量和案卷归档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对城管工作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端正心态,树立信心,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应变能力。四是多次组织全局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敬礼、告知、执法的程序规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工作考评办法》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纪律督察暂行办法》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并给各派驻乡镇执法中队转发了《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大力开展文明执法严肃执法纪律的通知》,要求大家统一思想和认识,转变执法观念,认真履职到位,文明执法。

四、理清依据明确职能

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梳理执法依据,推行公开透明。按执法行为的种类,如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分别将每项执法依据进行了筛选梳理,细化到具体条款和标准,理清职权7大类162项,并通过区城管局网站,将梳理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布。二是规范自由裁量权,推动执法标准化。对《四川省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处罚标准进行分类量化,缩小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幅度和标准,上报区政府法制办公室。三是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执法行为。用于指导执法队员的执法行为,推动了执法工作的规范化。

五、严格程序确保质量

从八个方面明确规范执法内容和标准:即执法权限合法、执法程序合法、违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标准、执法言行规范、文书填写规范、执法监督有力和档案管理规范。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一步细化了一般程序、简易程序的执法流程和审批步骤,加强了案件办理的审核监督,促进了办案质量的提高。

六、严格督察,成效明显

1、在队伍自身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围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搞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队容风纪,要求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着装整齐,切实达到仪容端正、风纪严谨、统一规范的管理要求,局行政执法督察办将行政处罚案件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以及执法人员上岗执勤执法的规范操作程序绘制成挂图,使每个队员能够熟记业务技能和上岗要求,从源头上防止执法违法现象发生。经常在执法队伍内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结合省内外城管工作的典型案例,引以为鉴,防止和避免执法违法行为发生。

2、现场执法督察方面,一是局属行政执法大队每次重大活动或者整治行动,局领导都亲到现场进行指挥,督察工作人员监督到位,即时指出问题,对不按要求着装、不按“三步走”程序执法的个别人员进行严肃批评并记录在案,并下发督察建议书;二是加强对派驻中队的督察。重点督察是否按要求着装、是否按程序执法、有无不作为现象、有无吃拿卡要现象等,对存在的问题以督察通报的形式要求其进行立即整改,并将结果纳入年底对各派驻中队的目标考核中。今年,我局行政执法督察办公室共对6次重大综合整治行动进行了全程监督;日常监督检查共计25次发出督察建议书12份。

2009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工作,在规范城管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保护行政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不依法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为实现认真履行职责、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立和谐城管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七、2010年行政执法督察工作思路: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加大执法督察工作力度,把行政执法督察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对各派驻镇执法中队行政执法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8

关键词:林业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森林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其对人类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生态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森林加以保护,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强化森林资源保护。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森林资源成为当今社会通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响应的对策。通过解决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更好地保护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一、林业行政执法的基本概述

林业行政执法是指林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林业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对行为人,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使国家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具体实现的活动过程。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压力下,能否克服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更好地保护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

二、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林业行政立法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不符

虽然近年来,林业立法已经涉及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但是,在立法时对一些具体的程序规定不是十分完善,导致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不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中,在执行权利的同时没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对林业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以及林业主体多样性的特征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对违法当事人的各种违法案件的规定也显得比较模糊,致使在执法时不能有效的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2.众多林业行政执法部门职权重合,行政执法效率低

从目前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状况看,除林政部门作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代表其执法外,其他如森林公安机关、森林植物检疫站、野保站、林业工作站在执行林政处罚时都需要林业行政机关的委托。这些单位共同执法就造成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构过多、过散、过滥、这些有执法职能的机构存在着执法职能相互交叉、相互扯皮,从而导致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所以建议成立林业行政执法联合队,统管所有的林业行政执法,效果会相对好一些。

3.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林业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执法客体量太复杂,导致执法困难。近年实行考试进人后,淡化了专业知识,所考内容主要为公共基础知识,执法人员的林业和法律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之学习的内外环境不具备,学习风气没有形成或是流于形式,林业执法人员特别是乡镇林业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的对基本的、简单的办案程序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够,致使执法过程中不时出现违反法定程序执法,适用法律法规条文不当,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等现象。

4.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不健全

根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确立1个内部机构,统一管理林业行政处罚工作。林业行政案件在调查结束后由林业行政执法人员送至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初步意见后,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查决定或集体讨论决定。但是实际的工作中,因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分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未设立专门统一的林业法制机构,现行的林政部门没有确实起到真正的审查把关、监督作用,致使林业各执法部门执法的自由裁量权随意性扩展,使得林政执法的标准质量降低。

三、治理对策

1.完善林业立法,建立健全林业各项法律规范

林业立法是林业依法行政的基础,林业立法要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成功的做法,不断改进立法工作的不足,提高林业立法水平和质量。同时要遵循林业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以及林业主体多样性的特征,在林业行政立法过程中,既重视林业建设的政府主导作用,也要把把林业执法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清楚同时要发挥各种组织、机构和各种社会角色的作用。

2.建立健全林业综合执法机构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的要求建立、健全林业执法机构,统一负责林政案件的把关、审核、监督工作,统一执法标准、程序,以从根源上堵塞执法漏洞。通过考核、测评的方式,成立以森林公安为龙头、由林业主管部门的各股、站、室业务骨干组成的林业执法综合队伍,以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公安机关这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的作用。

3.强化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可以采取培训、轮训等方式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监督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林业业务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准确适用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及执法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工作责任心,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4.健全县级林业执法行政部门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是最基层的林业主管部门,林业执法权能否行使到位全靠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因此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要健全专门统一的林业执法队伍以及林业法制机构,只有形成统一、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才能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提高林业执法效率。同时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构,即法制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大执法监督工作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参考文献:

篇9

“三无”船舶之所以久治不绝,是因为有其一定的生存空间。首先是立法滞后。表现在立法层次低,操作性不强;二是有些部门监管不严,甚至有地方保护主义。沿海乡镇政府基本上没有设立乡镇船舶管理站;三是水运市场还不规范,一些货主甚至是国有大型企业也雇佣这些船舶运输贷物。

结合辖区实际,笔者提出“三无”船舶整治对策如下:

一、完善立法。使处理“三无”船舶的法律法规形成体系,让执法部门对“三无”船舶的处理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从保护先进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整治“三无”船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福建海事局部署和我局的整治实施方案。

三、立足海事机构自身建设。一是海事机构完善监管手段,抓住典型,采取罚款、拆解、滞留或没收等行政措施,逐渐形成威摄力。二是要制定计划,落实责任。认真制定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活动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强督查,明确各级责任并落实到位。

四、对海事主管机关执法职责要有新的认识。一是要把执法的眼光由自己的辖区扩大到整个水域。光靠某个地区某个港口某个码头加强水上安全管理显然不够。二是要有水上交通安全执法与水运市场和社会稳定相结合的意识,如果违章船舶多,势必会扰乱水运市场秩序,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五、海事主管部门要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能一味地等待法规。在整顿工作中,我局对滞留的“三无”船舶进行分类并请船舶属地的地方政府或海事主管部门协助处理,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子。具体做法是:向船舶属地的地方政府或海事主管部门发出《海事行政执法建议书》,属于乡镇船舶且能够取得单航次证书的,由地方政府出具能证明船舶合法来源的书面证明,并保证在船舶办齐所有证照、满足航行安全标准之前不再投入营运后,办理交接手续领回。这些船舶有两条出路:一是办齐所有证书、将其纳入管理准予投入营运;二是无法满足适航条件的坚决予以拆解。

六、从源头杜绝“三无”船舶的产生。首先要把住船舶建造关口。严厉打击非法船厂,断绝“三无”船舶的建造的源头。其次,协同公安、边防、渔业、港口等部门,从水运市场源头上把关,使“三无”船舶无货可运、无港可装卸。

七、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一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三无”船舶,不能以罚代管。二要采取“查、堵、打、疏”四种方式整顿“三无”船舶。要坚持“源头堵,中间抓,目的港查”和“流域协作,打时间差”等有效措施。“查”,即通过调查摸底,查清辖区内的“三无”船舶的分布、数量和状况。“堵”,即与船厂、码头、水上作业单位签订反“三无”船舶备忘录、协议等,扼住“三无”船舶装卸的源头。“打”,即可采取滞留、拆解动力、罚款等方式打击“三无”船舶。“疏”,即对船况较好、符合船检规范的“三无”船舶进行检验登记。制订操作性强的“三无”船舶登记程序规定,以便于“三无”船舶的检验发证。实践证明,经过半年的整治,辖区内的“三无”船舶数量由原有的60艘降至目前20艘,取得阶段性成果。

篇10

20__年,我局针对关系群众生命健康、社会危害严重的猪肉食品问题,深入开展全区猪肉及肉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劣与扶优相结合等措施,全区非法屠宰、“注水肉”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杜绝,猪肉食品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同时,我局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过程,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方案具体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区商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区商务系统的食品安全工作,督促检查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局综合执法大队,明确专人负责专项整治日常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部门,明确到责任人。

(二)任务明确,重点突出

20__年,我局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原则,严厉打击生猪屠宰环节中注水和注入其他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将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效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生猪屠宰宰前宰后的检疫检验工作。二是加强了鲜肉批发环节监管,严把肉品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肉品批发上市销售。三是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和检验不合格的肉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四是进一步加大了鲜肉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五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消费品农家店”建设,逐步实现了食品、副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的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购买放心、消费放心”环境。六是区商务局与城区三家生猪定点屠宰厂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

(三)超前谋划,制定方案

肉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区商务局高度重视,为有效遏制病害肉、注水肉等流入消费领域,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结合我区商贸流通系统实际,出台了《××区商务局20__年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区商务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并下发到全区21个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企业。

我局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并召开了全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省、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我区开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时间、方法、步骤,明确了任务和职责。

二、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一)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民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

20__年,全区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60个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的建设改造工作,全区现已累计完成建设改造农家店260个。形成了区向镇配送,镇向村辐射的配送体系,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入问题,特别是抑制了不安全食品、伪劣农药、化肥流入农村导致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为农民群众“买得称心、吃得放心、用得安心”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突出重点,积极开展全区猪肉及肉食品添加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自20__年12月10日至20__年4月10日期间,我局针对关系群众生命健康、社会危害严重的猪肉食品问题,深入开展全区猪肉及肉食品添加非本文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通过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劣与扶优相结合等措施,非法屠宰、“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我区猪肉食品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整治期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5人次,出动车辆50余台次,累计检查单位67家,整治重点地区35个次,整治重点单位67家。对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当场提出了整改意见15条,并得到及时解决。整治期间,我区猪肉及肉食品没有添加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现象,没有接到举报投诉。

(三)认真开展猪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我局高度重视节假日期间的肉食品安全工作,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市场监管人员节庆期间不放假,坚守岗位,履行工作职责,认真检查上市销售的猪肉是否有未经检验的“白皮肉”或虽经检验,但检验不合格的肉品上市销售。20__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30人次,出动检查车辆122台次,累计检查单位21家186人次,检查肉类市场20个4117人次。对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当场提出了整改意见20条,并得到及时解决。接到举报投诉1起,调查核实1起。我区没有发现出售

“白皮肉”和检验不合格的猪肉上市销售,以及猪肉及肉食品含有添加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现象,确保了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

(四)认真做好猪肉产品安全监测

我局高度重视猪肉食品安全,严格检疫检验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城区各定点屠宰企业、农贸商场巡查鲜猪肉市场情况,掌握鲜猪肉市场供求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加强鲜猪肉市场的管理,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五)认真做好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我局将原来的生猪屠宰情况月报表变为周报、月报制度,每天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城区生猪屠宰量,每星期××城区毛猪收购价,鲜肉批发价以及鲜肉不同部位零售价格情况,生猪屠宰管理的情况及时在《××商务信息》中向有关部门通报。同时,根据上级的指示,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好疫情监控,信息报送工作。

同时,积极配合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信息报送工作,确定了一名信息联络员,切实负责将我局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主要工作情 况及时报送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三、成效明显,措施有力

(一)取得的成效

20__年,通过积极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和检验检疫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的违法行为,认真组织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扼制,净化了肉类市场,市场猪肉品品质得到提高,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检疫率实现100,18个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生猪定点屠宰厂(点)。

20__年,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购物平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二)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必须按照生猪定点屠宰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屠宰生猪,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宰前宰后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猪肉一律不准上市销售。严禁屠宰病死猪,凡未经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检疫屠宰企业不得擅自屠宰生猪,实行谁屠宰谁负责的责任制度。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区屠宰办的市场监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上岗,对擅离职守,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市场监管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三是建立健全猪肉食品安全报告制度。要求市场监管人员一旦发现有出售未经检验的猪肉,或虽经检验但检验不合格的猪肉上市销售,做到及时报告,区商务局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查处。对报告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四是加大鲜猪肉市场查处力度。区商务局组织综合执法大队和区屠宰办人员组成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猪肉批发、零售市场开展明察暗访,凡发现变质变味猪肉一律予以没收销毁。

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定点屠宰工作政策性强,执法难度大,为了使执法人员掌握好基本知识,强化依法行政和岗位责任意识,区商务局通过会议等各种形式,利用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报刊杂志等资料,积极组织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20__年8月6日—7日,组织生猪定点屠宰经营企业负责人及食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共计110人,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为企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创造了条件。

为了做好肉品安全宣传工作,增强宣传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使广大消费者充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区商务局于6月10,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组织区屠宰办和综合执法大队共6人,在保岫广场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设立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使肉品安全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区屠宰场屠宰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山区乡镇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屠宰量小,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屠宰场检验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检验设备落后,多数乡镇屠宰厂(场)设施陈旧、老化,任停留在人工屠宰,不能适应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希望各乡镇将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建设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与执法力量缺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导致监管工作还不够到位。

六、下一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整治,通过规范监管制度,积极探索对生猪定点屠宰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边整治、边检查、边总结、边推广,努力做到不留空白和死角。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执法,重点加大对城区的执法力度。

2.加强部门协调和部门联动,形成对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对生猪屠宰日常监管的合力。把解决当前存在突出问题的各项措施与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把专项整治与强化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建立从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全过程监管链条,完善猪肉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