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田径活动;小学体育;重要性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小学体育教学十分地枯燥乏味,不仅缺乏合适的教学内容,而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十分无趣。之所以出现这种思想,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其中的教育内容变成了一些理论的知识内容,或者直接形成了活动课,缺乏实际的体育教学价值。在开展的体育项目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所选择的都是基本的体操教学和活动教学,而其中的活动,又是一些简单的小学生游戏,如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所学习到的内容除了一些基础的模式化体操以外,就剩下了一些娱乐性内容,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同时,很多小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科目的教学,而忽略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把小学生的成长过程视为一种以知识为主的过程,没必要提升知识以外的内容。于是,这些小学都把小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为一门敷衍性质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仅仅需要教师带着学生们去进行活动即可,很多教师更是单纯地认为,通过活动也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没必要开展专业的体育课程。在新课改到来之后,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与推广,田径活动等教学内容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眼球,成为小学体育教学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之一。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的体育教师依旧没有认识到田径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重要性,也没有创新性地开展田径教学活动,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依旧低迷。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从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出发,重新审视田径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并为之创设一系列科学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益。
1.田径活动的概念与活动形式
谈到田径活动,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都是跑步,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活动,更是完全的跑步活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田径本身是一种以跑步为主的活动,但是并不代表完全的跑步,其中包括了阶段跑、障碍比赛、百米冲刺等,每一个项目都有独立的操作方式,而在众多的项目之中,小学体育所采用的大都是简单的跑步活动,实际的教学效益十分低。同时,现阶段的田径活动形式相当广泛,许多教师在原有跑步的基础上,开创了多种趣味科学的跑步活动,接力赛便是其中的一种,这些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虽然对传统的跑步失去了兴趣,但是却对这种形式下的田径活动充盈着较高的参与兴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体育都会将50米跑作为基础的田径活动,并将其设置为主要的考试内容,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标准,要求学生尽量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跑出了标准时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田径活动没有丝毫的创新性,学生所参与的活动数量本身已然十分少,整体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下降,到了后期的考试,自然呈现出了相当多的问题。为此,一些教师开始对当前田径活动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实时融入了一些新时期的元素,如手机、网络等内容,使得整个田径活动充满了趣味,整体的教学效益获得了全面的提升。现阶段的小学田径活动形式,教师主要推崇的是接力跑和任务跑。接力跑较为常见,要求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当完成一段路程的跑步,则需要进行接力棒的传递,将接力棒递交给其他学生,并由其他学生完成下一阶段的跑步。任务跑则是一种是全新的田径跑步模式,它要求学生在跑步的基础上,需要完成一定的趣味任务,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即使迅速地完成了跑步,也不能视为成功。这种任务跑的田径活动形式,无疑加大了田径活动的难度,同时使得田径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对于学生的体育素质提升也有着非凡的效果。
2.田径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分析
2.1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国内的小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然有了较高的成长水平,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产生了诸多的身体疾病,而他们产生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田径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之一,它是小学生接触体育的初始项目,相比于其他的教学活动而言,田径活动不仅简单,而且能够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这里所指的田径活动,并不是指单纯的跑步运动,同时也包含了多种形式的田径活动,但都是以跑步运动作为基础的。在每个小学生的眼里,田径并不陌生,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便喜欢追逐打闹,经常在宽敞的地方进行角逐。因而,对于田径活动,他们有着相当大的活动兴趣,并且虽然知道整个活动过程十分累,但还是愿意坚持下去。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动作规范,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必然会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
2.2提升小学生的耐力
田径活动的开展,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以外,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耐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耐力在任何时间段都是一项必备的身体素质内容,它的存在是小学生坚持做完田径活动的基础,比如参加小学田径活动中的慢跑,虽然跑步的速度较为缓慢,但是距离一般较长,很多学生在跑了一段时间后,便无法再进行跑步,其中必然与耐心有着很大的联系。而通过田径运动的参与,学生的耐心也会获得全面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应对一些跑步活动。
2.3提升小学生的灵敏度
谈到小学田径活动的作用,必然需要提到对小学生灵敏度的提升,也就是反应能力的提升,在小学生参与的田径活动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了一定的任务和接力赛跑,需要学生具有较为迅速的反应能力,实时地完成接力或者其他任务,而如果缺乏了这部分的灵敏度,将会对学生整体的跑步过程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小学生的灵敏度,无论在田径活动中,还是在其他活动中,都是一项必要的素质内容。教师应当对其加以充分地重视,逐步提升锻炼这一素质内容的科学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趣味的田径活动中,迅速提升自己的的灵敏度。以接力跑为例,在平时的接力跑中,很多学生一旦到了与队友接力的地方,便放松了自己跑步的心理,逐渐放慢了跑步的速度,虽然这一时间十分地短暂,但是对于整个赛段的完成,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许多的学生便是输在了这一时间段。而灵敏度较为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迅速进行接力,很多学生更是研究出了比较聪明的方法,即整体的速度并不减慢,与接力的同学一起跑几步,同时将接力棒传递出去,这样的接力过程无疑是最为有效科学的,而且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配合度,使得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充满了胜利的自信心。
2.4提升小学生的速度
对于小学的田径活动,小学生更愿意将它称之为一场比赛,而在这个比赛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在于跑步的速度,很多学生的跑步耐力虽然十分弱,但是在短程的跑步中,却有着很强大的爆发力,整体的速度十分快。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活动,无疑是对学生速度提升的最主要内容,它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跑步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田径活动中身体产生的各种不适应,并对田径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深层次地融入其中。此外,在田径活动的运动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体验到高速度的刺激感,并在奔跑后产生强烈的自信,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相当强烈的作用。
3.小学体育田径活动的开展策略
3.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较高的活动空间
田径活动,本身属于一个基础的运动项目,在这个运动项目中,学生主要的目的在于进行比赛,通过自己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去超过其他的学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一内容,盲目地进行田径教学,会使得整个田径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迅速地下降,不会主动地参与到小学体育田径活动当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如果在田径活动的过程中,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这部分天性,将会使得整个体育课堂缺乏应有的氛围。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田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较高的活动空间,由他们决定田径活动的内容和规则。由于小学的活动认知有限,不知道如何进行田径活动,教师便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出合理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几种趣味的田径活动,并将相应的活动内容和规则讲述给学生,由学生分析其中的可行性。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某一项目过于乏味,不符合他们的思想观念,教师应当与他们进行合理地探讨,根据学生的意见,对田径活动做出改善的措施,进而使得田径活动变得趣味生动。
3.2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心中的田径活动,应当是形式多样的,并且本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都是以跑步为基础的竞赛内容。在整个田径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并不是活动的内容,而是活动的挑战性,小学生渴望在比赛中获得别人的认可,尤其是教师或者班上的其他同学。因而,相当多的学生在田径活动中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当前的活动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变得趣味多样,一方面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挑战心理,使得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有效地完成田径活动。另一方面,全新趣味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小学生的参与心理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不再简单的重视跑步的娱乐性,可以正确认识体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广泛性,积极参与到其他的体育教学项目中,进而使得整体的体育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此外,小学生的活泼好动,是一种基础的天性,教师如果对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全面的压制,将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因而教师应当采取引导的策略,使他们自己认识到田径活动的趣味性。这一方法也能够改变小学生对于田径活动无趣乏味的认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田径运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十分有效而且切实的,如果教师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整个田径活动创设为完全的教学活动,会使得田径教育缺乏其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田径活动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基础体育认知,重新审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此外,田径活动不仅考验了小学生的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整体的教学效益相当高。教师应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全面高效地开展田径活动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桂荣.浅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探讨[J].学周刊.2011(24).
[2]李成国.学校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的探讨[J].才智.2011(17).
[3]王福滨.学校体育与青少年的社会化[J].民营科技.2011(05).
[4]王光军.浅谈基础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J].运动.2011(04).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游戏 重要性
1、前言
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专项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中存在着同伴间及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对少年儿童来说,尤其是年龄小的儿童,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体育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回应,这类交往就出现在各种竞争与合作性的运动游戏中。体育游戏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是必须予以肯定的,关于在教学中游戏教材的选择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本文将作以下论述。
2、研究方法
通过 Internet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有关资料,收集我国近几年有关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此课题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参考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实际走访4所学校对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
3、体育游戏的意义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是一种教学。体育游戏的功能非常强大,是体育教学的得力助手。体育游戏既有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它是具有一定情节和比赛因素的身体活动,在趣味的游戏中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身体素质和个性。体育游戏不仅能起到热身作用,还能丰富体育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热身作用
准备部分的任务是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完成所安排的训练内容,以获得理想的训练效益。[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小学生由于知识的缺乏,很少或者是基本没有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意识,另外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情况,导致常规的准备活动不易于为小学生所接受,达不到理想的热身效果。因此,体育游戏的热身功能就显得尤为突出,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还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生理机能,达到充分的准备状态。
3.2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情况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好奇、易动、精神不易集中等现象,学习知识的意识少,爱玩的意识多。因此,缺乏趣味的常规体育教学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的植入体育游戏,或者教学的内容以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展现,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体育游戏教材的选择
4.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为骨质柔软、关节活动性好、肌肉力量相对薄弱,依赖性强、好动、精神不易集中等特点。[2]因此游戏教材必须附合小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解剖、生理、心理等特点,富有乐趣,易于学生接受,并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教材中的游戏动作应简单易行,活泼自然,富有竞争性,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提高身体素质。
4.2 与教材紧密结合
选择游戏教材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应和各年级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任务紧密结合,突出重点。对于那些性质相近的教材,教师应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教师根据教材自行设计和创编的游戏,应在课前经过实验以后再正式采用。同时为了保证一堂体育课中游戏教材与其它各项教材之间搭配合理,应注意控制好游戏教材本身的负荷量,如果其它教材的负荷量已经较大,就要选择活动量中等或较小的游戏,反之,则要选择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教师在选择游戏教材时,不能单纯从学生的兴趣来考虑,还应注意体育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除此之外,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还应考虑气候、场地、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5、实施体育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
5.1 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趣味性,也就不能吸引学生。体育游戏的特殊功能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身体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因此,应把兴趣作为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据此来选择游戏教材。但是不可一味追求趣味性,而抛弃游戏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教育目的任务为准则,把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积极的育人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得到身体锻炼,又得到良好的品质教育。如游戏的名称与目的、组织方法与管理、比赛规则与奖励制度等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将其渗透到整个游戏过程中,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并从中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5.2 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
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竞争,在一定条件下,竞争的因素越多,学生参入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比赛场面越激烈。[3]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以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但是由于少年儿童求胜心切,往往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忽视安全因素,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游戏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等因素,制定好得力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游戏教学的成功进行,做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最根本的目的。
5.3 真实性与鼓动性相结合
游戏结束时的评判工作是游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游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胜负的评定极为重视,不当的评定结果不仅会挫伤学生以后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对老师的信任度产生怀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规则要求对游戏的胜负结果,实事求是地作出明确的、公正的评判。肯定胜方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对于负方要正确引导结果归因,鼓励他们今后再接再厉。与此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把在课堂游戏中得到的收获,渗透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学习,勤奋向上,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6、小结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同时还要跟其它教材能形成紧密结合。实施游戏时要注意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真实性与鼓动性相结合,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张小京,孙立平.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要注意“四个结合”[J].科教文汇,2007.(6).
[4] 刘聪,李朔,张洪武,董静,郭敏.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8).
[5] 董静,郭敏.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02).
[6] 刘亚.浅谈体育游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01).
[7] 杨月敏.试论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5(04).
[8] 邓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4(06)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体育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0-013.9]
1.前言
纵观人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阶段的学习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行为等为以后的学习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在小学学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其重要的课程——体育课,就是一例。在当前推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树立“以人为本,健康教育第一”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目标、任务、过程和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提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对人学习生涯影响最大的小学教育的体育教育课程也就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那么更好的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被提上日程。
2.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目前,对分层教学法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曲宗湖在1999年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即分层递进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分组教学,其特点就是把技术水平接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层次组成小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办法帮助下层学生向上层学生靠拢,上层学生更加优化,使各层面学生共同进步[1]。这是对分层教学法的比较早的定义。又有学者将分层教学法定义为,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层次把学生分出不同的组别,并加以区别对待,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2]。
也有学者将分层教学法定义为,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要求分组教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在这其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注重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3]。
而本论文认为分层教学法,是根据课程的需要所要达到的整体的教学目标,将同一个教学班中有较大差异的教学对象,根据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并对每个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在小的教学周期内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教学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终使全部的教学层次都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的分层原则
根据传统的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提出了分层教学法的教学程序的六个步骤,即教师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讲解学习内容、教师示范学习内容、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制定出分层教学的分层原则。
3.1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原则
体育活动本身是一个体力与脑力综合活动的过程,它需要多种练习的整合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而在体育课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差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运动能力较强,在体育课上表现得较为自信,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运动能力较差,在完成体育项目时总是表现得很吃力,在体育课上很容易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把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评作为体育教学的分层原则。
3.2 学生兴趣差异原则
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做事成功的先前条件之一,一个人的兴趣表现在外部事物上可以称之为个体心理倾向,要使体育课能较好的进行,让学生学有所获,在体育课上教师教学时就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即学生的个体表现于外在的心理倾向,而且还要针对某些学生对体育兴趣淡薄的和没有兴趣的,教师要培养其兴趣,这也是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时重要原则的体现之一。
3.3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原则
教师根据学期设计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把这些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小目标,如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等,并将这些目标根据情况运用到体育课中,以此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4.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的优点
4.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这是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程中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运用分层教学法将小学生按照年龄、身体状况、身高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形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基础和为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作铺垫。
4.2 符合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面临的对象相对较特殊,因为小学生比较容易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小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认识、体育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都相比其他年龄阶段的较差,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必须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学有所得,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4.3 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和兴趣有很大差异,在体育课上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小学教师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之一,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中,把注意力和兴趣爱好相似的同学被分到一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小结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要始终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为目标,让小学生从小喜欢体育,培养对体育的爱好,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切不可为了目标而无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和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课中要求教师细致入微的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实际,课上教师要多用激励的语言,以鼓励为主,课后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和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让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优化教育过程,做到“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师生喜悦,生生喜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科研;2002;01
[2]任莲香.高校新生体育课分层教学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3]刘朝建.体育课分层法教学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0;02
[4]叶东惠.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1999;03
[5]孔宜玲.新课标下“分层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电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同学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 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篇5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于一身,能够轻而易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些枯燥乏味的原始教学资料,经过多媒体技术的加工润色,就会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教师何以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图片或者影音资料,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春天》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关于春天的小短片,配上舒缓柔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自动体会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陶冶思想感情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感官和思想,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创造情境的依据是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拓展维空间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将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将静止的图片动态化。
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由于小学生处于意志发展初期,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积极向上、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集成,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生通过文字描述难以在脑海中勾勒出西沙群岛的面貌,当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时,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察到瑰丽无比的海水,奇形异状的鱼类,数不胜数的鸟儿,茂盛的密林,这一切仿佛就在触手可及的眼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动态启发
人通过动态直观的表象理解静止抽象的事物的认知方式与生俱来。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许多与生活脱轨,紧紧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小学生难以理解,这将大大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各类资源相互结合,为小学生打造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世界,让学生亲自领悟,独立思索。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对于有些没有见过园林的同学来说,光是依靠文字,很难去想象。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PPT课件,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样游览这座园林之中亭台楼阁,花木水榭,感受建筑的美轮美奂,风格的别具一格,景致的诗情画意。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去搜索浏览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资料,还可以在网上与同学交换思想,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居里夫人的人物资料,还有本文的学习目标等学习资料,还能通过网络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优秀书籍,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认识居里夫人端庄的形象和她所体现的坚定执着,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实践和改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辅助功能,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模式进行坚持不懈的改进,能够将枯燥的文字生动表象起来。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恰如其分的作用,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作用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王中山 单位: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二中心校围子村小学
参考文献:
[1]高蔚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J].学周刊,2011,05(09).
篇6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体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学校体育又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强化和改革体育教学已成为21世纪教学改革的先导和主流。
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仍然盛行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国家的教育方针得不到全面贯彻,从而使得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尤其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更是如此。传统教育模式是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这种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当样板,只注重对体育运动技术的详细解读,忽略了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只把学生培养成标准统一的“产品”。由于这种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违背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宗旨,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效应。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体育教学必须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要体现出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使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它是一种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三、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强人的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促进中职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实验证明,在学习、生活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学生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其神经和心理机能指标,如反应速度、注意力、稳定性、观察力等多数优于体育锻炼不足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其若干智力结构因素的发展要优于运动不足者。
中职学校体育是由身、心教育两部分构成,前者是生理属性,主要是增强体质;后者是社会属性,是对人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综合教育。身、心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功效。中职体育须从教育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竞争则是完善自我意识和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选择性强,更接近中职学生的奋斗目标的趋向,因而创新和竞争意识更加强烈,把握这一点,利用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努力超越的强烈竞争意识,能使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能投身于竞争和自我表现中,使其从竞争中增强自信心、提高思维敏捷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科学的、系统的体育教学及锻炼能够显著地提高身体素质,有效地增强体质。在此过程中能使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以消除疲劳,使头脑清新,思路敏捷。随着神经系统技能的改善,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与完善,使得中职学生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实践任务,优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中职体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和科学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职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中职学校培养社会型人才的目标之一。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彻底改革和调整陈旧的、重复的、繁杂的教学内容,适量增加有利于培养其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新知识、新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规律,针对其特点和教学内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巧妙地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要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强化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要促进体育教育与电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让学生尽快掌握最新的运动技术和技巧。要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努力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担任着培养社会型人才的重任。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易产生的特殊作用。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身体练习的实践,改善学生的心理活动,发掘潜能,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在体育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向学生传授新的观念,新的意识,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进取、拼搏、爱国主义、团队精神的意识和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五、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体育教师自身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我学术水准,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面,敢于创新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趋于中职学校以输送社会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基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特殊性,体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扎实的教学作风自主创新、锐意进取,实践结合实际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学生知识的增加与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息息相关,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了又反过来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
六、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加大对中职学校体育的改革力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创新主战略,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体育教学质量,把体育教学的改革融入素质教育地实践中去。
篇7
关键词:教师示范 诱发兴趣 动作掌握 课堂安全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动作示范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示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在体育课如何进行示范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一、 教师标准正确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可以说对体育课是非常陌生的,加上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比较差,但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在课堂上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该如何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呢?
我们需要用很多种教学方法去达成这个目标,比如“教”与“玩”结合、完整和分解教学法、游戏与比赛教学法等等。但我个人认为教师示范这个教学方法是最有效果的,因为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将要学的动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从老师的正确示范中感受到体育动作的形体、力度美,从而给他们营造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他们力求积极地学习体育动作,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反过来,缺乏老师的优美示范,只有干巴巴的说教,那么小孩子就会精神不集中,也就对要学的技术动作没有兴趣,在此心理影响下,体育课给他们的只能是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对该科目就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如果想要小孩子觉得小学的体育课是那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想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浓,那么我们老师标准优美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二、 教师示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学生理解与接受能力比较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当老师在学生面前讲的某个技术动作要领时,小孩子却在下面你看我,我看你,好象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也无法领会老师所讲的技术动作要领,更谈不上掌握技术动作了。
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应该结合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做到多示范,多使用直观教学。因为通过正确的示范首先会在孩子们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使他们对要学的动作有个感性认识,经过思维的加工并使之“内化”,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另外通过优美的示范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模仿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技术动作。他们积极性提高了,那么对要学习的动作也就会很快地掌握它。当然我们要想学生很乐意去学习我们要教的技术动作,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我们的示范必须做到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明确指向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要学的动作有最直观的印象。比如说我们教广播体操时示范就要用到正面、镜面、侧面、斜面和背面等方法。指向性越明确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难度越低,自然就能够很快地去掌握要学的动作,也让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少遇到前面所讲的尴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师示范能够减少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我们体育教育者都知道,课堂安全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头等大事,我们无论是教什么内容,首先要考虑怎样组织才能保证安全,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而且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遇到突发事件几率更大,所以在课堂上稍不小心就会出现安全事故。
针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我认为在教每一个技术动作(尤其是一些有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动作)时,我们应该先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以及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正确的技术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在练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保护好自己和同伴。学生掌握好了技术动作后,在练习时安全系数也就会大大提高了,就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放开来,让学生也就可以大胆地动起来了。
[结束语] 作为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我们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也不能完全抛弃旧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在小学年龄段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要学的技术动作,能够缩小个体间的差异,能够培养孩子安全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从而让他们从小就喜欢上了体育、从小就拥有强壮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陈秀华.《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的缺失》.《体育教学》.
篇8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趣味性教学 作用 策略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体育课恰好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体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趣味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各科学习效率。
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体育课对缓解学生身体和心理压力有着明显的作用。文化课在教室中进行,学生接触不到窗外明媚的阳光,时间长了会产生对学习的疲惫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这时就需要能够放松身体和精神的体育课。体育课传授的是和文化课完全不同的知识,它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趣味性,能够让他们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从而为文化课的学习创造了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和老师们都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塞到学生的脑子里,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家教都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身体运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小,家长们都本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课是放松的最好机会,他们终于可以走出教室,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增强小学体育教育的趣味性,可以让孩子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轻松愉快地在体育课上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直到步入社会承受更大的挑战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接受知识,给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个性与智力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运动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二、增强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改变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课的课程任务不重,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意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愉快的心情中体验体育课的快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体育课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户外进行的,校园环境就是体育课的整体教学环境,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也是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之一。增加有趣味的运动器材,如各种球类、跳绳等,这种器材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运动场清理得整洁优美,就能使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置身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单调厌烦情绪,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求乐求趣的愿望,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后,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发挥,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的项目、练习的伙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就容易被发现,也能真正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教师在学生自由发挥之前,应该提醒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的伤害,让学生们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自由活动。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增进师生感情,对学生良好的表现加以鼓励,树立学生对所喜爱项目的自信心,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课。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趣味性教学强调的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气氛中进行教学和学习。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9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媒介;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的日益广泛,课堂教学早已不能墨守成规,局限于一间教室、一纸课本,甚至是一张幻灯片。体验式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然而在今天它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互动参与,数字媒体技术,如交互设计、3D4D技术等势必会被逐渐引入课堂,也因此体验式教学也将会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让学生能以一种亲历者或见证者的角色参与到课本中的故事、场景和活动练习中,以获得更为真切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近似于体验式的网络游戏,对于极富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玩乐心性的小学生来说再适合不过,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所特有的故事性和场景感正与体验式教学相契合。
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传统意义上,体验式教学一般被定义为一种“情感激发”式的教学方式,强调教与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通过创建一种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挂图、现实的问题、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这种意义上的体验式教学是以理解教学内容为基本目的的,它仍属于平面性教学体验,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理解认知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真正的体检式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学媒介的融为一体,是数字化的体验式教学。媒体融合时代,体验式教学需要做到人与媒介的交互,即学生与教材和读物的交互,而老师的角色会逐渐被弱化。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体验式教学实质上是“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寓教于游”是最理想的教学状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获得游戏般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习媒介不再是纸质书或是狭隘的多媒体和电脑,而是类似于采用交互技术设计的学习APP,这些APP不是简单的平面课程,而是集图文、音频、动作和视频等多种感官体验为一体的数字化出版物。
小学语文课本一般都设置有大量的古诗词、寓言故事、童话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不应该只是机械地坐在投影仪和电脑面前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便老师放映出相关图片或音视频,讲述出生动浅显的故事,但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心理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准都无法让他们对这些课文内容做出真正的理解,更遑论产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瑜伽 必要性
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修身养性方法。瑜伽是一个通过强化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开发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达到身心合一。通过瑜伽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瑜伽课程更具有现实社会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瑜伽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瑜伽”并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它对培养高校学生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形体姿态、陶冶性情、提高综合素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瑜伽所运用的各种坐姿、前弯姿势、转等动作,有利于培养人体的正确姿态,具有促进体型协调发展、防止和矫正不正缺体型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1.2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欣赏情操。瑜伽有个体和双人相结合的练习形式,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瑜伽的某些动作。瑜伽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和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练习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作示范一定要注意姿态优美,以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教学活动中自觉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个性的陶冶。
1.3有利于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瑜伽有助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优良的思想品质;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情绪了解自我。在完成瑜伽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两人培养动作的配合具备协调一致性。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形成与他人合作实现集体目标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正处于发展或逐渐成熟阶段,他们除了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外,更需要充分交流言语和肢体。由于瑜伽本身具有的特性,学生通过有效参与瑜伽课堂可以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瑜伽的重要性
2.1瑜伽的教育宣传作用。作为教育手段,瑜伽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而且是一个通过强化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开发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增强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2.2瑜伽的健身强体作用。瑜伽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强身与舒心的双重性,具有丰厚的内涵。练习时学生的心肌收缩加强,血流加快,对心肺机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它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瑜伽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练习瑜伽时,老师总是强调挺直脊椎,才能扬眉吐气地做人。瑜伽能够增强自信的原因是:任何年龄,任何职业,只要是地球人就可以练,当然有些动作对于罹犯某种疾病的人是禁忌。瑜伽动作很多,只要能够坚持,一天做点,带着愉悦的心情做,就一定会发现,也许别的事情做不好,但瑜伽只要坚持,就会有进步。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不能学会放松宣泄,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病变,如心血管病、高血压、颈椎病、骨刺等疾病也会悄然来到身边。不仅如此,人体在脑部疲劳时,很多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使人陷入疲惫、无精打采的状态。瑜伽正是一种有意识调整呼吸,以身体姿势达到全身平衡,并恢复身体自愈能力的训练。瑜伽的深呼吸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完整均衡的收缩、伸展动作,训练全身肌肉与关节的弹性,这是走路或骑脚踏车等单一运动无法达到的,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之一。
2.3瑜伽的心理健康作用。瑜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项全身性娱乐的运动项目。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参加瑜伽锻炼时,优美动听的音乐、宁静氛围、美妙动人的姿态会使学生忘掉生活中的忧愁、学习中的烦恼和困难,使人的身心在娱乐中得到放松。大学生在学习瑜伽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技术的掌握从不会到会,对理论从不理解到理解,享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引发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另一方面,学生会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主动查找自身的不足。该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瑜伽课的这种双重功效,对于现代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同时,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思路清晰、理解深刻、推理严谨、记忆力强;而心情沮丧、抑郁寡欢时,则思路阻滞、动作迟缓、错误百出;长期郁闷,过度忧思和情绪不安,还会增加心理负担,最终导致精神与肉体上的疾患。瑜伽对女性而言,表现在改变了急脾气,多做深呼吸,自然就学会放松。瑜伽不是单纯的扭麻花,竞技动作的难度,而是在一呼一吸间找到宁静;对男士而言,由于瑜伽动作比较舒缓,节奏较慢,对柔韧性要求相对较高。同时,瑜伽更强调的是呼吸的方法和让身体进入平静状态。一般来说,男性的柔韧度没有女性好,所以入门时不能很快。可是随着练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由于身体韧性增强,男性从瑜伽中获得的好处可能更多,体力更好,心态更平和,以便促进大学生心理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4瑜伽课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瑜伽作为一种古老的能量修炼形式,必然有很高的促进人体健康的价值,它以自身特有的魅力满足大学生对健康的追求和形体美的需要。通过瑜伽课的完整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强化健康意识,提升水平。因为,瑜伽课程本身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特性。
2.4.1瑜伽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情绪。由于瑜伽使包括脑部在内的腺体神经系统达到回春效果,心智情绪自然会呈现积极状态。它使人更自信,更热诚,而且比较乐观。学生每天的生活会变得更有创意。
2.4.2瑜伽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外观与心情的年轻:瑜伽减少面部皱纹,达到天然的“拉皮”效果。这主要归功于倒立。通常的直立,促使地心引力将肌肉下拉。假以时日,面部肌肉逐出现下塌现象。每日倒立数分钟,我们得以扭转地心引力的作用,使其成为我们回春的助力,令面部肌肉不致松弛。它使皱纹减少,皮肤自然拉平。瑜伽倒立经常能使灰发恢复原来色泽,并延缓灰发现象。这是因为倒立使得流向头皮内发囊的血液数量增加。这个令颈部弹性增加,除去了颈部血管与神经的压力,使得更多血液流向头皮肌肉。也就是说,发囊得到更多营养,产生更丰富的健康头发,满足学生对身体健康美的需求。
2.4.3瑜伽练习可以改善视力与听力。正常的视力与听力主要是靠眼睛与耳朵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环与神经传送。供应眼睛与耳朵的神经与血管必须通过颈部。年岁增长时,颈部正如脊柱其他部分一样失去弹性,神经与血管经过颈部时就有可能遇到滞疑难行的状况。如此变妨碍神经与血液对眼睛与耳朵的供应,因而影响他们的运作。瑜伽与瑜伽颈部运动能改善颈部状况,进而增强视力与听力,改善学生视力与听力。
总而言之,当今科技信息社会,瑜伽以独特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受大学生的喜欢。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瑜伽课程势在必行,对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印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瑜伽的基础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建欣.印度古典瑜伽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上一篇:乡镇纪工委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村田地征收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