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遇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农业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农业遇到的问题

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角度;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古代农作物的产量主要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现在我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国一直在提倡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现在我国的技术更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是发展我国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是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为了确保我国的农产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能满足出口要求,我国的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物联网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跟踪和监控管理。在以前我国的农民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农业种植,我国的农业专家也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和人工种植试验田的方法收集农业信息。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非常消耗时间,整体效率很低,而且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准确度也很低。但是自从采取了物联网技术之后,应用无限传感器收集信息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而且准确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众多的传感器节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能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指出问题发生的位置,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使我国的农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1.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的种植方法,智慧农业更倾向于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中的宝贵经验,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然后共享。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1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现状

我国一直都在关注农业发展,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更是尤为关心,现在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业设施不断改建,我国的农田灌溉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电网设施也更加完备,农村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完善,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由量的进步变成了质的发展,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但是不足之处是,东西部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方的农业发展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优于西部,所以东部的发展还是要快于西部。现在我国还在不断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只要我们不断地按照国家的指导执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定会使农业得到更陕、更好的发展。

1.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现在网络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很多村镇都已经引入了互联网,一些发展较快的村镇甚至实现了光纤网络。现在可以说是,村村有电话,村村有限电视入户,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普及。这也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从种植到收获到销售整个的流程记录和研究农业产品的信息,同时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农田、土壤和水利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分配,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1.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我国的信息化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有些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这项技术可能取得了试点的成功,但在普及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力度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缺乏专业的农业人才,人们的就业观往往是向往城市的繁华,很少有人才会回到农村,这也是我国农业难以得到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一点就是技术层面的因素,由于我国的农村宽带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缺乏信息技术层面的支撑,这也是造成物联网技术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全面普及的一个重要问题。

1.4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包括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这项新型技术虽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重点扶持,但是由于现在各地还是处在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所以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各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不同、网络普及程度不同、人才和技术水平不同,这些都造成了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限制。而且有的运营商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对资源的分享设置障碍,这样会造成访问受限和信息共享不畅通等问题,甚至农民需要对新技术进行购买,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这样做也大大地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同时也会打消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影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方案的实施。

2.从物联网技术方面对智慧农业进行的方案设计

2.1物联网技术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对物联网技术实施试点应用,然后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符合地区特色的规划和实施。我们要以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动力,不断构建物联网,收集和推广各项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把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农业和国际化接轨的速度。

2.2物联网技术的方案架构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浪费,要秉承节约成本的原则,根据现在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不断进行资源的整合工作,然后通过物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发,通过研发的技术再反过来促进生产,达到良性的循环。

智慧农业物联网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而是有着自己的方案架构,主要是由田间管理框架、水文管理框架、种子管理框架、气象管理框架、流转管理框架、虫害管理框架、农药管理框架、农机管理框架、物流管理框架、加工管理框架和电力管理框架等众多的组织框架构成的。这样几个框架结构分成几个重要的模块,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分类,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可以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使我国农业的各项数据和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在构建这个方案框架的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大量的支持才能够完成这项复杂的工程。

2.3物联网技术的组织保障

对于物联网这项技术,我们必须进行好规划和顶层的设计。这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涉及的技术层面也比较广,所以为了实施好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就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不能出现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这个课题,要不断发展人才并且通过这些技术人才的研究做好农业物联网各方面的制定工作,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这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跟踪和解决,不断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保证物联网技术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2.4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受到限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缺乏相关的人才。物联网技术的人才本来就很缺乏,农业方面的人才更是紧缺。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联合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物联网技术,还要懂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国可以组织人员对这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为这些人才提供进修条件,使他们能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技术。除了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还要加强农业生产人员的培养,这些人才要懂农业技术,还要能掌握简单的物联网技术,这样才能够自主地从物联网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技术知识,不断促进农业的现在化发展。我国可以建立对这些人才的鼓励机制,对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员可以获得相关的奖励,以此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共享。

篇2

国家行政学院雷强同志的《网络领导》,探讨的是网络时代领导方式这样一个重大主题。

如何提升网络时代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新文明背景下,这个问题格外具有针对性。当前,互联网正急剧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电网……,但是如果没有智慧领导,所有这些智慧都会打折。如何讲透互联网与领导力的关系,却是一个问题。我很赞同雷强同志采取“接着讲,朝前讲,比照讲”的方式,破解这个难题。

领导方式有没有时代性?我认为是有的。因此需要朝前讲。

农业社会有农业领导,工业社会有工业领导,网络社会有网络领导。这种划分本身就意味着,如果时代变了,领导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执政能力就会出问题。

朝前讲,就是朝着时展的前进方向上讲。纵观中国各朝代,每当“朝前讲”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相对于世界各国就比较高。比如战国时代的未来学家孔子谈治国理政,“朝前”了至少345年(按“独尊儒术”,讲成了来算),中国农业社会由此稳定了2000多年,在各文明中,领导力算高超的。

相反,“朝后讲”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比较低。典型如慈禧太后的时候,工业社会已经来了,还在那里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老一套,结果硬让中国在GDP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落后挨打。

今天网络时代到来了,对领导力的现代化,朝后讲,还是朝前讲?朝前与朝后,是按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的方向来划分的。

朝前讲,就是朝着信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的方向上讲,朝着工业化之后的第二次现代化的方向上讲。比如,顺着提高信息生产力的要求,朝前讲信息生产方式;顺着提高信息战斗力的要求,朝前讲信息作战方式;顺着提高网络执政能力的要求,朝前讲网络执政方式。“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第二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中那种金字塔结构条件下的领导方式,面临网络挑战。第二次现代化中的扁平化可以更好实现官民鱼水关系,领导“新四化”,离不开领导方式的第二次现代化。

领导方式有没有全球性?我认为是有的。因此需要比照讲。

领导方式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在网络时代面前,各国无论信仰什么,都有提高执政能力的共同要求。网络的挑战与机遇对大家都是共同要面对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比照讲,就是比照其他国家的经验来讲。互联网本来是冷战时期美国为防止前苏联的核打击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化,把核力量分散到各处以躲开集中式的攻击。它的理念是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不如把鸡蛋放在多个蓝子里保险。分散比集中安全,这是互联网的独特之处。它对领导与管理提出新要求。

冷战结束后,信息资本主义正向着在各领域适应网络离散化、碎片化的方向发展,微博、手机被当作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我所用;通过“国民酷”(GNC),致力于满足老百姓多元化的快乐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值得借鉴。

相反,领导能力如果只有在集中条件下才能表现得出来,一到分散条件下就发挥不出来。岂不相当于只有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才安全,放在多个蓝子里反而不安全了?一旦走出温室,离开防火墙,进入全球化的网络丛林环境中,这种路数就会经不起风雨,见不得世面。成熟的做法,不是幻想找到离散化、碎片化的“总开关”,一遇招架不了的时候就把它关上,把头埋到沙子里,眼不见心不烦;而是要善于驾驭离散化、碎片化,让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网页、每一部手机、每一位网民,都成为让鸡蛋变得更安全的蓝子,使广大“微众”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正能量。发达国家的网络实践正在证明,只要想到,是可以做到的。

雷强同志讲比照美国的“信息化资本主义”讲中国的“信息化社会主义”,从为“人民”服务到为“人人”服务,在现有领导力基础之上,发展出微领导这样的领导力增量,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领导方式有没有继承性?我认为是有的。因此需要接着讲。

互联网在人们印象中,是新而又新的事物。但天天接触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并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它的许多优点,都需要在继承传统中细细体会,才能得到精髓。

接着讲,是指继承优秀传统。举例来说,群众路线就是网络领导需要继承的最大传统。现在互联网前沿流行众包(crowdsourcing),把精英都做不好的事,交给草根去做。草根对应的就是群众,有时甚至被称为群氓(crowd)。

哈佛大学佩奇教授研究“傻瓜在什么条件下会战胜聪明人”这一课题发现,当系统复杂到极限,也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时候,傻瓜群组会非常稳定地战胜聪明人群组。因为傻瓜具有聪明人不具备的一个优势,就是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正是复杂系统进化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说要“保护生态多样性”,而不说保护生态最优性)。其实这个道理,就是传统上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网络领导要解决人算算得清的问题,是可以依靠精英的,但遇到了网络中复杂透顶的问题,发扬群众路线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实现为了群众,才能体现出更高的领导力。

再比如,网络是扁平化的,少有层级节制,没法象任命班长、排长、连长这样去领导。但儒家有修身、齐家这样的传统,用小圈子平行地套大圈子,组成网际网络,就象《地道战》里唱的“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这相当于互联网前沿的小世界网络结构,可以在SNS结构中,通过强关系、弱关系,自组织、自协调地发挥领导作用,实现无为而治。

这样的现象还有许多,说明网络领导要善于接着讲,批判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网络领导》这本书非常及时。现在近半个中国都上了网,网络学生、网络商人、网络农民、网络创客……,都涌进了信息时代的新大陆,希望网络领导不要落在后面。

篇3

人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创造力只属于专业知识工作者,而与体力劳动者无关。事实上,每当提起体力劳动者,人们常常会想起“挖煤的、黑乎乎的、污秽肮脏的一双手”,但这种情景已经是过去式的老黄历了。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之间的界限,至少不再像以前那么界限分明,相反,许多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工作者,走向了学者/导师等等基础性的科学研究领域,不仅与企业组织所渴望的创造(创新)活动渐行渐远,而且也不大可能为企业组织带来超值的可观利润。

事实上,在传统体力劳动者和专业知识工作者的分类之外,企业组织里还存在着第三类人:“智人”(拥有智慧的人)――他们是使用思维方式、而非专业知识,从事创造而非制造的一类人。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所谓“转识成智”,从管理而非哲学层面来说,就是知识总是与某个问题或具体情景发生关系。换言之,在具体问题或场景中活用知识,才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因此,也有人把书本知识称之为“格式化知识”,把智慧称之为“场景化知识”。就如同一个人学会了驾车,并不代表着他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很好地处理一样;只有当他遇到危机情况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才代表着他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了智慧。

可是,许多人依旧相信“只有专业知识工作者才具有创造力”这样的鬼话。想当然的荒谬并不在于荒谬本身、而在于人们宁愿相信荒谬。

一个机灵的小工

这是一个真实而有趣的例子,联合利华巨资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于是他们只好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而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火,找了个小工说:“的给我把这个搞定”。没两天小工果然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几十块钱就把问题解决掉!

这个小工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没有知识的体力劳动者”。这个例子说明,并非只有专业知识工作者才能够解决问题,像小工一样的所谓体力劳动者也能够解决问题,前提是它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智慧。

小工并不具有高学历,更不具备博士后那样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但小工确确实实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解决得很漂亮,甚至有些出人意料。“有知识”和“没知识”,曾经是区分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这个小工的出现,却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所有的“没有知识”的体力劳动者都没有创造力,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的专业知识工作者都具有创造力。事实上,判断或评价组织里的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就是看他是否能够恰当有效的解决问题,而并不是看他是否拥有所谓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并不一定需要科学技术,很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并非专业知识。

小工解决问题的方法,依靠的是思维方式、并不是科学技术――空皂盒由于分量较轻自然会被风吹走――这是常识而不是科学技术。人的知识或学历可以相同或相似,但人的思维方式却因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各不相同。事实上,只有当我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时,才代表着你是个具有智慧的人!相反,假如你的思维方式与众相同,那么,你将被淹没在大众的洪流中而成为它们当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即:你并不拥有智慧。可是,由于工业时代对于科学技术的过度迷信、甚至还演化出了一个中国式怪胎:迷信高学历!反而认为小工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多只是一种灵感或一种雕虫小技,而绝非是一种知识。

被严重低估的隐性知识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会把小工特别智慧的灵机一动,看作是一种知识。事实上,我们一直狭隘地将科学技术等同于知识的全部。好在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发现了隐性知识,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的窗口。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过书面记录、言语描述、图表数字等等能够明确表达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无法形成文字、缺乏程序、不可言传的知识则称为隐性知识。波兰尼用他的经典比喻,证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我们却说不出怎样认出这张脸的。”

显然,小工特别出色的灵机一动,几乎符合波兰尼所说的隐性知识的全部特征:既无法言传、也无法复制。事实上,正是由于隐性知识的被发现,才让我们意识到:小工特别智慧的灵机一动,也是一种知识,只不过它并非显性知识,而是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组织中,显性知识只占15%,另外85%是隐性知识。如果我们把知识比喻为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那么,露出海面的可见部分为显性知识, 而沉入海水中的部分为隐性知识。因此,我们把创造力时代称之为智人时代,其实一点都不过分。不仅因为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在数量上要多得多;还因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一样都具有创新的功能。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都潜伏着这样一些“智人”:它们可能是体力劳动者,也有可能是专业知识工作者,而区分或判断它们的唯一标准,就是当企业遇到问题时能否用自己的智慧轻松地解决一些即使是专业人士都会头痛的问题。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智慧是如何产生出来的,甚至连小工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我们却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某个问题或难题出现时,总会有人以它们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人可能是张三也可能是李四)。这也体现出了以隐性知识为特征的智慧一个特点:它只存在于个体的大脑里,“人一走,茶就凉”,智慧跟着个体走,而不是跟着组织走。

在另一个《专家和工匠》的故事中,同样为我们描绘了隐性知识的创新价值:某风景区的宾馆门前有一个弧形的坡度,每到下雪天坡上总会残留积雪。专家团队给出的对策是在坡道处安装了红外线遥感系统,每当天气冷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喷出含有盐水的液体融化冰雪。可是,宾馆经理却嫌这个解决方案花费巨大而弃用,他找来一位工匠,“你给我把这个搞定!”工匠看了看,第二天用铁凿子在水泥路上凿出一条条的横纹,地面整体并没有破坏,但车和人却因为有横纹防滑再也没有出过打滑问题。显然,这位工匠和那个小工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专家代表的是以显性知识为特征的科学技术派,工匠代表的是以隐性知识为特征的点子派或创意派。

智人何以常常“隐形”?

一个相反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工特别出色的“灵机一动”,常常不被看作是一种知识?这要从工业时代遗留的一个错误观念说起。一般来说,工业时代所谓的创造(创新),通常是特指科学技术的发明。反过来说,凡是不带有科学技术含量的创造(譬如,想象力、创意、甚至点子等等),通常并不会被看作是一种创造力。

可是,工业时代“创新=技术发明”的狭隘定义,却把大多数的普通员工挡在了创新的大门之外。因为大多数的普通员工――尤其是拥有智慧、却并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体力劳动者――那些令人惊异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奇思妙想,常常因不符合传统创新的定义而遭遇到歧视和排斥。实际上,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取代之后,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传统经验被现代科学技术所取代,相应的,经验管理也被科学管理所替代。如果我们说工业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大放光芒的时代,一点都不过分。因此,从“科学技术”这个角度来说,小工的创造力被排斥在创新大门之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篇4

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在“智慧城市”和 “智慧地球”理念的引导下,先后开展了智慧水务建设,智慧水务已成为许多国家科学管理水资源的有效载体。本文深入探讨了智慧水务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慧水务 智能水网 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类剧烈活动、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水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污染、干旱缺水等),推动水务工作向更高信息化层次发展,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在“智慧城市”和 “智慧地球”理念的引导下,先后开展了智慧水务建设,智慧水务已成为许多国家科学管理水资源的有效载体。

1 国内外智慧水务建设成果

1.1 国外智慧水务建设成果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并且也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IBM的智慧水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协调、预测、利用,第一步是通过水资源运营数据来提高水资源运营管理能力;第二步是对长期的水资源需求和潜在的水资源问题予以预测;第三步是对水资源健康运营予以保障、协调,以便能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IBM公司开发了一套能够具有信息、多组织数据共享、可视化设备和管网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跨部门协同共享、优化调度、实时采集、梳理管网顺序。

韩国KILT专家认为智能水网能够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来指导现有水资源管理,进而提高水资源的管理、供给和生产效率,主要包括四方面:

(1)为了避免出现水渗漏问题,搭建起了智能水账单系统。

(2)为了能够高效配置和生产水资源,建立起了可替代性的水资源交易系统和利用系统。

(3)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水资源信息管理发展,可建立起先进的传感器网络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系统。

(4)有机地连接起智能水网与电网,进而使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日本日立公司也致力于智慧水务建设,将“智能水系统”作为 “智能城市”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该系统基于日立公司“控制、信息融合系统”来一元化管理各种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数据,以便能够对水循环经营效率进行改进,可以对用水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大幅度提高区域供水效率。

1.2 国内智慧水务建设成果

北京、深圳、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先后开展了“智慧水务”建设。江苏省在2010年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一体化的智慧水利系统――“蓝藻湖泛智能监测及打捞车船实时调度物联网系统”,智能管理、调度和感知太湖蓝藻打捞、蓝藻湖泛处置、水环境治理。

上海“智慧水网”以应用为核心、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环境、资源、安全”三位一体治水思路及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来开展水务信息化建设,依托智慧城市网络基础,将体制改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进业务网上流转、市区协同联动、跨行业集约整合,服务于应用服务便利化、评价决策智能化、行业监管精细化、行政执法规范化,支撑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基础管理和政府职能转变。

深圳水务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并且基于服务“效益水务、民生水务、安全水务、低碳水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对信息化建设予以统筹规划,分别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建设等方面出发,积极推动发展智慧水务建设。

2 智慧水务的发展战略研究

2.1 智慧水务框架

智慧水务在信息时代既是科学发展水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也是水务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智慧水务依靠政府管理部门、水供应商、市民的多方参与,利用新技术来实现水资源的控制更自动、服务更主动、感知更全面、管理更协调、决策更科学。智慧水务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智慧水务支撑保障体系、智慧水务自动控制体系、智慧水务主动服务体系、智慧水务立体感知体系、智慧水务智能应用体系。

2.2 智慧水务发展战略

(1)转变观念。智慧水务在信息时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智慧水务更好地融入到水务管理中,应该从科学决策水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水突发事件、水务机构设置等方面来将智慧水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服务融合。智慧水务以社会公众为核心,能够利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来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涉水业务服务,实现水质实时投诉、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电子支付水费、智能水表等功能,进而使水务公共服务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3)领域协同。智慧水务并不仅仅只是在行业部门间实现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而是全面整合相关领域。当遭遇水突发事件时,应该联合新闻媒体、农业、环保、水务、国土资源、林业、气象、卫生、交通等相关部门来共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应急管理全部的涉水事务;将温馨、便捷、及时的服务提供给社会公众,将更加高效、便捷的水服务提供给涉水利益相关者;在遇到水灾害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各界公布,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4)公众参与。智慧水务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提供平台共享和数据开放,以此实现社会公众、水供应商、管理部门的共赢。这种公众参与模式可以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减少管理部门相应的资金投入,能够让公众享受到多样化、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服务。

2.3 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共存。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成熟应用和高速发展,为智慧水务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全过程应用贯穿”、“全天候传输时间”、“全掌握采集信息”、“全覆盖感知内容”的设想得以实现,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灵活性、高效性、明确性,真正实现了扁平化、全方位覆盖、高效敏捷、精确精细的水务管理模式。

(2)专项研究与顶层设计同步。智慧水务的建设是以“统一的工作部署”、“统一的运行环境”、“统一的业务框架”、“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内在要求,最佳方法就是开展全局性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对水务发展进行协调、集约、统筹。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各专项研究,做好深入规划。

3 结语

智慧水务建设是科学发展水资源的新模式,也是我国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必由之路,务必要把握住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思想来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士玲.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2(02).

[2]胡传廉.基于新技术条件的城市“智慧水网”发展规划初探[J].中国水利,2011(11).

作者简介

袁敏(1975-),女,山东省梁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篇5

胡祖才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推动试点地区带动全国城镇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黄金结合点作用。今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年,必须树立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工作节奏和步伐。

一是各试点地区要“闯”,锐意创新、率先突破,按照试点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调配资源,尽快在市民化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

二是有关部门要“帮”,积极支持、形成合力,尽快出台已经明确的支持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协助推动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推动试点工作的合力。

三是媒体要“挖”,深入挖掘经验、积极宣传引导,多宣传试点中的新做法、好经验,多宣传敢闯敢试、愿为人先的试点精神,形成全民关注新型城镇化的氛围。

交流会上,10个试点地区负责人分别就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智慧城市等五个专题做了经验介绍。各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了相关政策,并与试点地区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进行了交流。

专题1: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让农民工安心“扎根”城镇;福建省晋江市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融得入、留得住”。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翻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走上了创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建成区面积由320平方公里扩大到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35万人增加到39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55.7%,提高到2015年69.1%。

合肥市通过分类放开落户限制,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来降低迁移落户门槛、加大保障流动人口权益、创新户口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另外,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市民化这个问题上,合肥市采取了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保障教育过程公平、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城镇教育容量等措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合肥市则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均等化、推进社保均等化和实施“安居工程”。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合肥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落户更加开放。自2013年7月户籍制度改革施行后,到2015年6月合肥市已办理落户人员143908人,同比增长5.3%。二是教育更加公平。实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零障碍”入学,全面享受同城待遇,做到“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缴费”。三是消费进一步提升。2013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约为2.53:1,每落户一名农业转移人口,约增加消费支出12000元。四是投资进一步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带动巨大的投资需求,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约8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若只考虑10万人的增量部分,每年将新增80亿元的投资需求。

晋江市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县级市,有户籍人口109万,吸引集聚的外来人口也有100多万。这些外来建设者是晋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让他们融入晋江、扎根晋江,既是晋江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晋江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晋江市始终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的基本理念,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作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晋江市首先解决了外来人口的户籍落户、户籍福利问题。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放开人口落户限制让外来人口“落户无门槛,转入无障碍”。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居住证200多万张(有效期内110万张),已办理外来人口落户19313人。为了让外地人口“留得住”,晋江市还全方位解决外来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保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让外来人口愿意留在晋江安居乐业。在“融得入”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从情感融入和文化融合入手,在工作、生活和政治待遇等方面,增强“新晋江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晋江市通过先行先试、持续创新,破除了体制机制的束缚,打开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

专题2: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重庆市推进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解决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融资问题;湖南省株洲市通过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引擎作用。201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在改革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重庆市坚持规划引导,强化项目策划及资源整合力度。结合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研究提出“五通、八联、三保障”三大体系、共十六大专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方案,规划项目总投资1.84万亿元。并且依据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整合资源要素,提出项目建设投融资思路。

另外,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突破,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当前,重庆市正着力推动政府主导的“投”运作模式逐步向创新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转变,两年来,围绕增强主城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周转能力,加强重庆市各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等重点领域,两次集中签约PPP项目39个,涉及总投资(资产总额)约2600亿元。

在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进PPP模式的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重庆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采用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多渠道扩大和优化投资等措施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湖南省株洲市围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重点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组,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逐步实现了投融资方式从要素驱动为主向信用驱动为主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

株洲市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改革重组,以做强主体,引导投资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司业务重组和推行债务分类管理。与此同时,还加大了财政资金统筹和归集力度,设立了5.3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和6亿元的偿债基金。在项目策划、拉动投资方面,株洲市围绕优势策划项目、立足整体开发策划项目、注重利益导向策划项目,破解了“项目找资金”的困局,走出了“资金找项目”的新路子。

株洲市通过加强政银合作、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财产权抵押试点等方式来不断创新投融资渠道,以此激活投资。在简政放权、吸引投资方面,株洲市按照“应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着力抓好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力度、推进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专题3: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广东东莞推进“三旧改造”,在操作主体、改造业态、资金来源、利益分配、开发方式等五个方面探索多元化模式,有效促进城市更新;浙江嘉兴市姚庄镇以农村住房转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核心,有效激活城乡实体经济,拉动城市消费需求。

东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制造业城市,开发强度已达43%,仅次于深圳市,超过香港的两倍。与此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为低下。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用地瓶颈制约突出,全市60%以上的镇街没有超过500亩的可集中建设地块。因此,从2009年开始,东莞市积极推动“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动员社会各方介入其中,先后投资资金400多亿元,完成改造1万余亩,正在实施改造2.8万亩,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改善了城乡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三旧”改造过程中,东莞市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减轻城市更新改造带来的政府财政压力,也通过多元化的操作主体平衡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由于商住项目盈利大、收益快,前期启动的“三旧”项目超过八成为商住项目,东莞市积极引导改造业态多元化,从注重商住开发到注重产业升级;在资金来源问题上,东莞市则大力动员社会资本介入改造项目;不同的改造项目在收益分配上各不相同,东莞市采取利益分配多元化,即政府在土地价款和税费分配上大幅让利;在开发过程中,东莞市采用多元化融合的方式,将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及轨道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采用多元化发展的措施之后,东莞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更新改造,大部分项目的容积率至少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在“三旧”改造中积极探索高层工业大厦产权分割转让,有助于降低改造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造而建设的现代化楼房和商业设施彻底地整治了周边环境,提升了物业价值。另外,拆迁安置与改造补偿也增加了村民与村集体的收入。

2008年以来,嘉兴市姚庄镇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契机,积极开展以农村住房置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农房改造集聚工作,改善农户居住条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深受农户拥护参与。目前,姚庄镇先后编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5个,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整治823.4亩,土地开发2081.9亩,姚庄主中心和丁栅、俞汇社区副中心等“1+2”新社区已集聚农户2200多户,全镇集聚率已达40%。

姚庄镇以农房改造集聚促进城乡统筹为工作主线,坚持自愿至上,合理把握“政府可承受度、农民可接受度、工作可推进”的原则,找到政策的“平衡点”,又推出了让各方都可接受的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深受农民欢迎。在其他方面,姚庄镇坚持同步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按照“田成方、路成格、林成网、进出水沟渠配套”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土地复垦,获得了周转指标、节约了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平原高耕保地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一体发展的原则,来建设城乡示范片区,姚庄镇把农房改造集聚工作作为浙江省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运用超250亿元的市场资本,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姚庄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为进城居民创建优质的城市环境。

从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工作实践来看,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益,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被外界总结为“姚庄模式”。经验和成效主要表现在:土地要素节约集约、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壮大、公共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实体经济有效激活等方面。

专题4: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

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方面,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科学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等举措,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完善配套,打造“以城促产”特色小镇。

龙港镇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位于浙江省水系之一的鳌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建镇初期,通过户籍改革、土地有偿出让、发展民营经济三大改革,建成了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经过31年的不断发展和三次行政区划调整,由5个小渔村逐步发展成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现辖区面积172.0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1万、常住人口44.3万、外来人口10多万。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1亿元,同比增长11.1%。

龙港镇力争为全国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紧紧围绕中央11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要求,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全力突破。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将龙港定位为县级单位,赋予县级职能,并相应赋予县级行政主体资格,实现县镇之间权责关系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变。在部门之间的管理上,推行“大部门”制改革,优化横向管理,按照“党政机构合一”、职能相近部门合并和打破条条对口的原则,建立若干个“大部门”,实行属地管理。以此,形成了多网合一、并网运行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一张网”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将公共安全网格、综治网格等进行并网运行,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和社会治理。

下一步,龙港镇在全力做好试点实施方案和子方案的制定、完善和报批工作的同时,还将分步抓好改革措施的推进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在2017年6月前建立试点工作评估体系,梳理和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

2006年以来,睢宁县沙集镇抢抓时代机遇,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引领大众创业,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了全国有名的“沙集模式”。在强化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沙集镇统筹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产”的方面,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建成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电商产业规模达到28亿元,成为中国淘宝镇。201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000元。在“城”的方面,完善城镇功能,创新成为徐州市重点中心镇,镇区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

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夯实产业支撑,壮大全镇经济实力。用“产”为“城”打基础,实现“以产带城”,为此,沙集镇在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优化发展环境、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并且,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提升城镇功能,用“城”为“产”做支撑,实现“以城促产”,沙集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近年来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5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30项,以此来优化生产条件和完善百姓生活环境。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中国淘宝镇,纵观来看,沙集镇把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种经验在全国来说可谓是首屈一指。在发展的过程中,沙集镇牢牢把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产业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把大众创业和公共服务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专题5: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方面,湖北武汉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拉动大量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广州市番禺区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

作为国内首个也是世界目前唯一向全球公开招标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城市,武汉市采取“顶层设计、应用落地、需求导向、示范推进”的方法,认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建设,积极引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了一批涉及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居家养老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武汉的智慧城市建设采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的方式,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113”总体架构。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三大核心体系。经过近几年来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武汉具备了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武汉市抓住“能为老百姓办事”和“为老百姓办成事”这两个关键环节,把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帮助市民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是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亮点、特点之外,武汉市还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要认真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还要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武汉市立足产业,拓展应用,实现以应用促产业,带动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并且,还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尤其是政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方式,健全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间的信息协调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面对当前良好的发展契机,武汉市抢抓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

番禺区作为广州的都会区,位于广州南部,区内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等名片。拥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3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居民诉求趋于多元化,人们行为趋于短期化,社会矛盾渐渐凸显。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以智慧管理和服务番禺成为应尽之义。2013年以来,番禺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编制了《番禺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2015―2017年)》,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思路:通过信息基础建设,构建一个记录和分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行为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

篇6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养老 健康服务体系

一、国内养老服务需求状况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大发展,我国养老政策在与市场的衔接上,还存在着明显脱节。尽管居家养老智能化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渐趋成型,但在实现智慧养老全覆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智慧养老保障的水准比较低,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然而,近年来,老年人照顾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社区养老服务上门看病需求居于首位。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是38.1%,12.1%,11.3%。

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预约挂号,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家政、关怀陪伴等养老互助服务层出不穷;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监护设备也日渐流行……互联网为老年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如何借助互联网推进我国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二、“网络赋能”重构老年人生活

社会网络对老年人生活机会的重构:个体生活机会的增加,拓宽了老年人信息和知识获取渠道。在网络上阅读新闻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生活常识、拓展兴趣爱好,丰富日常生活、深入社会参与。网络对老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于工具性赋能、社会参与赋能和情感赋能。互联网逐渐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老年人的交流方式增加新途径,使老年人能够通过网络参与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实践,获取更多信息,培养兴趣爱好,增加情感表达,改善孤独状态。语音、视频等网络功能增强了老年人与子女的异地代际交流,提升了家庭凝聚力和归属感,互联网赋予老年人更多的机会和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养老过程中来,实现养老观念的转变。

三、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丰富多样

(一)智慧养老服务多样化

老年人可通过微信预约、信息服务平台等参与文化养老活动,并享受到老年餐桌、心理辅导等养老服务,同时还可以进入虚拟养老院、穿戴智能养老服务设备等,极大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医疗与养老服务:期待与矛盾并存

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医疗的过程中,多数也只使用预约、挂号功能,对于药品配送、问诊、报告等功能很少使用。整体来看,当前我国老年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仍然较低。要真正把技术和服务结合起来,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运用智慧养老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使智慧养老服务更加多元化。

四、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互联网+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市场还需要去开拓和探索。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要从企业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入手,找到一个可营利、可持续的“互联网+养老”商业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在支持与保障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全面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的投入很大,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养老的实际需求。三是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用地、用人、融资和运营困境,床位空置率高。四是老年人口受欧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信息网络技术要求较高的新产品的使用出现困难。五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留守老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是政府要做好制度供给,兜底没有家庭依靠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底线,但不能^度大包大揽,应准确划分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的职能与边界

二是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发挥互联网+时代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第一支柱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推行老年健康管理,推进医养结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精细化。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融合社会养老资源,不断满足老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三是要多管齐下,缓解民办养老服务业用地、融资、用人以及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建设和配套服务项目等运营困境。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仍然难以真正扩大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政府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个大机遇,大力支持并给予为智慧养老服务的社会企业力量一定的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创新的民办智慧养老品牌,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升级。

四是加强对老人群体的互联网知识的培训,提升老人信息技术水平和使用产品的技术。然而,现阶段老年人口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使得老人在接受和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时候遇到困难。因此,要大力发挥社会以及政府力量,组织老年群体进行互联网知识的学习,由于老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因此,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现实情况,如视力下降、动手能力较差等,使得产品易于操作。

五是解决乡村人口智慧养老服务资源有限形成的困境,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智慧养老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行智慧养老服务产品进入乡村,加快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养老基础环境,构建农村互助式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六、总结

智慧养老建设体系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创新的举措,在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互联网+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市场还需要去开拓和探索。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不断创新,提高养老的服务水平,使得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李丽君.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J].兰州学刊.2015(07).

[2]总报告起草组,李志宏.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03).

[3]钟春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路径探讨――基于老年人服务短缺视角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4]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07).

篇7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事业要发展,思想须先行,观念要更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从转变思想认识和观念意识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讲大局,保稳定,促发展,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强化“三种意识”,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转观念统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打破传统习惯束缚,实现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变革、精神状态改变,使思想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认识上找差距,看是否把发展放在了第一位。就我市目前的状况而言,就是要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带着问题来解放思想;就是要出于公心,从大局出发,用公心来解放思想;就是要心胸开阔,视野开放,以大气来解放思想;就是要敢闯敢试,用勇气来解放思想;就是要深刻分析,用智慧来解放思想。以我们的热情、智慧和勇气,自觉投身到解放思想的浪潮中,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到实践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转观念强素质

经济要有大发展,观念必须大解放。在知识爆炸、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切实转变学不学无所谓,学不学一个样的懈怠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学理论、转观念”活动,使大家树立三个新观念: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观念,认真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现代科学文化等知识,把学习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切实增强抓学习、强素质、干事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着眼长远发展、全面发展,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头脑,夯实理论功底、开阔思维眼界,改善知识结构。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从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出发,认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把学到的理论用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务求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转观念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突出抓好重点和关键环节,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强化四种意识,为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强化发展意识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要客观认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戒骄戒躁,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共谋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出发、从发展着手、与项目结合、为项目服务。在我市,实践科学发展、转变思想观念上项目,首先要解决“有”,然后才谈到“优”。 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多形式、全方位地实施外引内联,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抓项目、上项目,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要有商就招、有资金就引、有项目就办、真心诚意把外商引过来,把资金吸进来,把能人请回来,把项目办起来;要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工程、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大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建设“两城五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十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塞上江南” 新**;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特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水平。

二是正确处理发展与服务的关系,强化宗旨意识

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把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倾听民声、体恤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为第一职责,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难办的问题为第一要务,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内容很广,服务的形式很多,服务的空间也很大,关键要看思想是不是真解放。实践科学发展、转变观念、搞好服务,关键要构建“绿色通道”,一路绿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到该办的事迅速“畅通”,出现梗阻的事尽快“疏通”,需要上级解决的事积极“沟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主动“变通”。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我市教育、 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正确处理守旧与改革的关系,强化创新意识

改革才能前进,创新就能发展,万事万物历来就是不破不立。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要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在工作手段和条件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就我市而言,采取引资与引智并重,引进项目与引进关键技术并重等方式,吸引外部人力、财力和智力,吸引外部项目和技术来吴转化或为我所用,解决**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同时,主动借鉴别人已经取得了成果,善于总结经验,在总结中积累,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创造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为构建山川秀美、特色鲜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小康**、实力**、魅力**、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8

1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

所谓导航就是农业机械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和车体的信息,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进行导航决策和控制,从而完成相应的作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成熟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在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近两年在国家和各省、市、区实施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型企业将北斗卫星系统与农业机械相结合,研发出了多款北斗农业自动导航产品,实现了多种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精准作业功能。

2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是由车载计算机、卫星接收机、转向控制系统和基站等部分组成。通过安装在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上,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设计作业机械的行驶路线,在机械作业过程中综合其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航向角信息、传感器信息,通过控制电动方向盘或液压系统,实现机械的转向,从而按照规划路径行驶,达到完成耕整地、播种、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各类作业目的。

2.1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优势

2.1.1节省劳动成本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可实现无人驾驶,有效替代人工操作,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省用工成本。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的农业生产人员脱离土地,基层农村和农场的年青劳动力明显不足,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农业用工不足的难题。

2.1.2提高作业效率安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机械不受自然条件和时间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天可以24h不间断抢抓农时作业。能替代部分人工并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人工操作相对比,可提高工作效率50%。

2.1.3提高作业精度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对农业机械进行适时调整、精准定位,保证了作业质量和作业精度。经检测合格的产品,在200m测区内,直线度精度和衔接行精度均达到2.5cm的标准要求;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在80m测区内,直线度精度和衔接行精度均达到5.0cm的标准要求。

2.1.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农机机械加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保障行走和作业精度、精准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药、肥、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作物生长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2.2北斗导航系统在各类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2.2.1在拖拉机上应用拖拉机是田间生产作业中的动力机械,非自走式农业机械通过牵引或悬挂的方式与拖拉机相联,进而实现行走作业目的。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加装在拖拉机上使用,可实现以拖拉机为动力的农机具的精准作业。从耕整地开始,到种、管、收,规划合理,统一规范,走的直、对的准,达到作业质量标准要求。

2.2.2在插秧机上应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插秧机结合,可指挥插秧机在定位工作区域内,根据设定好的取秧量和插秧深度等参数,自行规划最优路线,完成插秧作业。而导航定位数据又可为后期水稻成长中的施肥、植保、收获等作业提供精准位置信息,从而提高水稻生产全程精准作业程度。

2.2.3在收获机上应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收获机结合,可利用前期种植作业信息,结合作物长势特点,实现精准对行收获,有效降低收获作业过程中因行走路线不直,对行不准而导致的各类损失,进而保障产量。

2.2.4在平地机上应用在拖拉机的带动下,平地机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适时调整限位油缸的伸缩量,实现刮土铲的上升和下降,经过不断地刮土和卸土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土地精细平整作业。经过精细平整的土地,在后续的农业生产中,水、肥、药的用量更均匀、更准确,减少因地势不平引起的各种浪费,保证作物长势一致,提高产量。

2.3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

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可进行农业植保作业、农情监测和数据采集,具有精准、高效、环保、智能等特点。另外,由于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灵活等特点,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作物都有很好的适应性。2020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梨花盛开的季节,利用北斗无人机抢农时,为果树在短暂的盛花期内,进行两次授粉,有效提高了坐果率,同时解决了人工授粉遇到树龄长,树稍高,无法授到顶端,影响坐果率的问题,是人工授粉10倍的工作效率,并且不存在药物伤害问题。

3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3.1应用面更广

2020年是北斗卫星系统全面成熟的一年,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的关键年。2020年的春耕期间,黑龙江垦区在人力不足、生产资料运输不畅的情况下,比往年提前3d完成大田作物播种于高产时区,正是得益于北斗智能农业机械发挥作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产品,依照农业机械产品品目分类标准,归于“农业用北斗终端”品目。从2014年至2020年5月20日,共有98个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和20个北斗卫星导航平地机产品进入“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获得购机补贴资格。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推广鉴定的检测机构,是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推广鉴定主要完成单位,截至2020年5月20日已收到2020年申请项目: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33项,北斗卫星导航平地机25项,远高于往年同期的数量。与以往多是北、上、广、深企业不同,2020年申请的企业中不乏有黑龙江本省科技企业出现。可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中的发展态势。

3.2操作更准确、性能更稳定

随着北斗导航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改型升级,将进一步改善机械操作人员与农业机械的结合关系,在机械作业过程中的起步、停车、机具升降、挡位调整,油门增减更为安全流畅,系统调整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更强。

3.3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篇9

机遇青睐智者

三年前,一次和同学的聚会中,一位从事土豆种植的同学向赵致钧提出一个问题:“种土豆灌溉太累了,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在家里就能浇地?”朋友这句不经意的话引发了从事IT开发行业多年的赵致钧的思考。回来后,从未接触过农业的赵致钧开始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慢慢地,他发现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浪费,并且浪费最多的是农业用水的漫灌,而国家对水利资源的重视是空前的。他还发现农村劳动力短缺,不远的将来会更加严重,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模式。目前国内节水灌溉还停留在人工管理阶段,不仅人力成本高,也带来水、电的浪费;而节水灌溉控制器国外产品居统治地位,产品价格高,技术还相对陈旧,国内节水灌溉研究主要以农科、水科体系为主,工业化、产业化研发严重缺失。了解了这些农业发展现状后,善于抓住机遇的赵致钧最终下定决心:开发利用现代最先进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打破国外对节水灌溉高端控制器的统治。

回忆起当初之所以选择基于物联网架构、智能手机操控的智能灌溉系统这样高难度的科研技术作为研究方向,赵致钧解释说,这是由他的爱好、积累、性格和人生的目标决定的。兰州大学物理系出身的他,第一次接触微机的时候就爱上了计算机。他觉得,无论是计算机硬件还是软件,都包含着逻辑之美。而逻辑思维是物理系学生所擅长的,所以他学计算机从来没有感觉到困难。20多年来,他从单板机、PC机,到小型机、大型机;从硬件的设计、调试、编码,到软件工程的实践;从单机软件,到C/S、B/S;从编码,到设计、分析;从单人工作,到有一定规模的团队,可以说涉猎很深很广。他还曾发明“毛细血管扩张治疗仪”、“IC卡自助加油机”,获得“河北省发明博览会金奖”;在银行等大型国企、知名IT公司长期担任技术开发部门的骨干和领导;并对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互联网、移动通讯、软件工程、物联网等IT技术领域的应用开发有着深度的研究和探索。以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积累,以自己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开发出能够让人们生活的更好的IT产品,一直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他为此坚持了20多年。而在这20多年来,他遇到过的困难也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都以惊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始终留在IT行业。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有意义的方向,一个可以将他毕生的积累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向。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暗暗告诉自己:这就是你此生事业的落脚点了。

经过三年艰苦的开发,如今,赵致钧领导下的冀雨科技开发了全嵌入式、全程无线的农业物联网开发平台,在此平台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产品:水手TM系列灌溉控制器硬件、助农宝TM系列灌溉控制软件终于诞生了,并形成“助农宝”解决方案:“基于智能手机的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智能控制系统”和“基于智能手机的滴灌微灌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温室环境测控管理系统”。在品牌建设方面,赵致钧为他的企业注册了冀雨科技TM企业商标,以及水手TM硬件产品商标、助农宝TM软件产品和助农宝TM系统产品商标。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目前,该项技术已与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农机研究院、水科院、农科院以及生产厂家、农场等合作,在内蒙、河北、新疆等地开展了示范性的应用。赵致钧也因此获得2012自主创新品牌大会“自主创新杰出人物奖”。

创新引领未来

在当今信息时代,没有创新的技术是无法立足的。赵致钧深深地懂得市场的残酷,更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在坚持创新的道路上,他分秒丝毫都不敢怠慢,始终刻苦钻研,努力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路。

应运而生的“助农宝”就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结晶,是将移动互联网引入农业的新科技,是现代人“最亲密的伙伴”手机的应用延伸。这项技术通过Android系统的手机,就可以实现对田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的远程控制,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真正实现了“灌溉之水,信手拈来”。据赵致钧介绍,这是国内首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灌溉控制系统,拥有无可比拟的便携性和移动性;而且它全程都是无线的,从操控端,到田间的集控器,到终端的控制器、传感器都实现了无线连接,彻底避免了传统有线技术的布线和线路维护问题,是面向未来的技术产品。“冀雨灌溉助理系统”非常注重用户体验,界面是“傻瓜化”的,让用户做最少、最简单的事情,摒弃无用的常态信息和专业的图表,并且是基于国际标准网络协议的,因此是真正基于物联网的技术产品。除此之外,此系统还拥有高强度硬加密――实现“自我保护”;整套应用系统,从硬件到软件,从手机软件到服务器和嵌入式软件,完全是自主研发形成的,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整套产品的设计是基于工业化的,不是那种拼凑的实验室产品,这为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冀雨科技的产品以全程无线通讯、安装简便不需布线,傻瓜化操控不需要培训,集成化设计、不需要现场维护而深受使用者的欢迎。相对于计算机控制的产品,“助农宝”使用智能手机操控真正把使用者和管理者解放出来;相对于利用传统控制器的产品,“助农宝”使用开放的Android系统开发,具有强有力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产品设计、现场安装配置、软件升级等各方面都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据赵致钧介绍,“助农宝”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通过智能手机在任何地点远程遥控节水灌溉设备的开关动力电、起停水泵、开关水阀;②在智能手机上显示节水灌溉系统的状态;③实时检测电压、水压、地温、土壤湿度;④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不同地块的灌溉,并能实现自动轮灌;⑤智能手机、本地触屏和电脑可同时使用;⑥可在手机上进行参数配置;通过配置一部手机可控制多套灌溉系统,一套灌溉系统可受控于多部手机;⑦可以选择摇控和智能控制模式工作。这些都是其他灌溉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赵致钧对此非常自信。

冀雨科技的产品之所以围绕智能手机打造,因为赵致钧相信,在智能手机势如破竹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智能手机天然就有的易维护、前所未有的便携性,再加上冀雨科技精心设计的“傻瓜化”操控界面,没有任何远程控制系统可以拥有像冀雨科技系列产品这样的用户体验。不走寻常路,摒弃了电脑而使用智能手机,从事计算机开发二十几年,从单板机、单片机、PC机,到服务器、小型机、大型机都有亲身开发和使用经历的赵致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电脑设计的初衷就是让人们在家或办公室使用的,无论是哪里,田间管理人员的工作的环境都不会像家里和办公室那样优越,这样,“小家碧玉”的电脑怎能在“下里巴人”的田间长期稳定工作?第二、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使用电脑已经勉为其难,电脑的系统维护就更是天方夜谭,加上田间现场一般都比较偏远,环境恶劣,一旦系统出问题,维修就成为大问题;第三、无论是多么现代化,田间管理需要人员到现场的情况还是非常多,如果只能在室内控制,那势必需要增加人员。而使用智能手机就解决了上述的所有问题:一方面,手机早已成为人手一机的“标配”,而智能手机随着价格快速向下降,已成燎原之势进入每个人的口袋;另一方面,IT行业和媒体吹捧的3G和“物联网”技术支撑的“手机控制家电”技术之所以在市场上仍然是不见踪影,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远程控制家电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但对于农业,手机控制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的灌溉”,这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还为精准种植提供了简便实用的工具。

赵致钧领导下的冀雨科技取得了如此多的成果,并最终得到了大部分终端用户的认可,其中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曲折。据赵致钧回忆,公司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产品在现场应用时的不稳定。原来在实验室运行得非常好,经过几个月测试的系统,到了现场却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于是他们积极地查找问题,回来再试,还是不行,最后干脆住到现场附近,每天就在地里开发。那段时间,从早上天蒙蒙亮,一直干到天黑了,最后终于发现和克服了到现场后出现的问题,使产品稳定下来。其次,就是公司的资金不足问题。公司研发的产品还没有见到效益,初期融到的投资就花完了,有些投资人就打了退堂鼓。这个时候,赵致钧面对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他自己从未失去过信心。他一边要继续开发,要开拓市场,一边还要想方设法地借钱。在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凭着自己渴望成功、始终不渝的信念,他最终顺利度过难关,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文化创造成功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是可怕的,是注定要被其他国家超越和被历史淘汰的。作为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是向心力,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企业全体员工才具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统一性。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可能取得成功。

2010年回家创业的赵致钧,经过两年的开发,创立了冀雨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建立了一支以他为首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精干队伍,确立了公司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创业原则,以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灌溉系统的智能控制为切入目标,开展了高起点、高效率的工作。他为公司制定了“以智能化、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技术服务于农业,打造中国人的‘智慧农场’”的企业使命和“现场是需求的根源,需求是创新的根据,创新是企业的根本”的核心企业文化。

就是怀着这样的理念,赵致钧为冀雨科技制定了这样的目标:从农业自动化领域需求最为迫切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为切入点,首先以自己的创新产品开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的新格局,打破国外产品垄断节水灌溉高端控制器市场的局面,以最快的速度让我国的农场和农户用上智能化的节水灌溉产品,节省水资源,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并为精准农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是怀着这样的理念,赵致钧带领自己的开发团队另辟蹊径,不走外国企业走过的路,也不走中国“学院派”开发者们走过的路。他把“良好用户体验”作为产品设计的第一要旨,设计中国农民“拿来就用”的智能化产品;把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作为创新的根本目标,开发免维护、高稳定、可以DIY的产品体系;把持续开发、步步深入作为高速成长、逃离低水平竞争的核心企业文化,开发建立高起点核心开发平台。

冀雨科技的企业核心思维是创新,围绕创新将企业打造成为学习型企业是赵致钧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公司不拘于学历和经历使用人才,根据员工自身所长分配岗位,为每个员工提供充分的学习成长空间。赵致钧认为,要做到科技创新首先要有深厚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还要能不盲目追随、敢于标新立异;除此之外,还要有勇气、有担当、有实干精神,这几样缺一不可。在他的带领下,冀雨科技的开发人员,每个人都可以独挡一面,不管理论基础有多深,但每个人的工作都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做动力,冀雨科技全体员工才在赵致钧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曲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果。赵致钧也因此获得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

篇10

[ Abstract ] this paper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key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featur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alculation of intelligent integrated formula and its application i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the increase crop yield, reduce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crop area function has made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关键词】计算智能 农业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科学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在生产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约束性、规模大、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传统的人工智能在联想、感知、学习、理解及形象思维等方面遇到了严重困难,目前计算机计算速度和容量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使得智能模拟方法计算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由诸多模拟方法组成的计算智能技术,是一种借鉴自然现象和生物的原理和机理而开发具有适应环境的计算方法。农业信息化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其表现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就我国而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行政式的农业信息体系被打破,多元化的农业信息系统体系逐渐建立。胡景涛同志关于“三农政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理论的提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受到重视,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农业信息化问题,本文探讨了计算智能及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应用。

2国内外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

2.1美国农业信息化进展

近年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以政府为主体,形成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通过政府巨额投入、优惠和税收政策、政府担保等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为信息化创造发展环境,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直接增加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实施一系列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的计划,让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等都普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农业信息化得到普及。

2.2日本农业信息化进展

日本的农业信息化模式是日本的农业电子商务,建立了专门从事农业网上农产品商店和综合性网上超市,农产品电子交易所交易的市场,政府投资建设了农业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主要由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和“日本农协“两个系统组成,在国内每个县设有分中心,尤其地方农协在信息通讯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农户可及时得到有关信息,并随时交换信息。凭借这两个系统工准确的市场信息,使农户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每种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有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了解,由此调整种植的产业结构。

2.3德国农业信息化进展

德国作为欧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龙头国家,其农业信息技术不断推广普及,在农业生产、科研、教学领域大多数操作通过计算智能来完成。政府一直坚持对农业信息化在资金方面和政策的支持。所以德国在应用计算智能在其遥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和农机管理自动化等方面都与美国有并驾齐驱之势。

2.4中国农业信息化进展

中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实施了多项“金“字工程,其中在召开的国家农业信息化联席会议上提出的”金农“工程,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金农工程以农业部信息中心为中心,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97%的城市和80%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直接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18万人,初步建立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组织体系。

近10年来,国内优秀科研人员在各种专家系统、作物系统、病虫害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利用计算智能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他们整合农业科学数据库,通过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网站向全社会提供公益,利用计算智能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决策中提供农业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支撑和保障。

3 计算智能

3.1计算智能CI-仿生命的软计算

在自然界,从原始动物的本能,到人类高等智慧的无限创造力,都来源于生物神经网络(系统)即计算智能活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一直试图模仿神经网络的认知功能,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工作者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门德尔-摩根遗传学说的启示下,先后分别提出演化程序设计,演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 ‘ES’)、遗传算法的模仿生物进化规律的独特方法,用以解决复杂、优化的规划问题,是模仿自然界“物竞天择”的物种优化机制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其中演化计算可以抽象表示为生态学仿生模型,用计算机来模拟时,组成生物群体的个体或种群或染色体,可以用符号或数值的编码串来表示,并赋予每一个编码串以一个按约束条件或优化目标算出的拟合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值;按“优胜略汰”的优生原则,通过繁殖/变异而选择、形成新一代群体,如此一代接一代的演化下去,总体上后代的拟合度函数平均值将逐渐逼近目标值,最后,从其中选出拟合度函数平均值将最逼近目标值的编码串作为解,显然可得出的解不止一个,上述模拟计算用以下计算公式表述:

A(EC):

P:=Po{ri∣i=1..n}

Evaluate{Φ(ρ) ∣ρ∈P}

While ∀ρ[Γ(ρ)- Φ(ρ)]> do

Until ∀ρparent(

Ρoffspring:= rep raduce{ρparent(s) ∣ρparent(s) ∈P.crossover/mutation.h}

Evaluate {Φ(ρoffspring)}

P:=P∪ρoffspring

For ∀ρj(ρj∈P)do

P:=P-ρj[Φ(ρj)≤margin{Φ(ρ), ∣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