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说,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课改背景下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白,或理解过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一点粗浅的思考。
1.管理应该是真正的
现在,对于小学的管理,我们习惯并大力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无疑,这种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尊重,而尊重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又恰恰是真诚与求实。如今,以人为本的管理的理念早已被管理者所认识和接受。在实际的管理中我认为,不要让错误的"行为"超越正确管理的"信念"。与正确"信念"相分离的"行为"都是虚假的,不要逼迫别人去做尚未想通的事。要允许迟疑,允许犹豫,允许观望,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允许大家有一个消化的过程。相应地,要允许教师"异步前进",谁想清哪步就做到哪步。要为部分"先行者"提供挑战自我的机会,也要相对对"保守者"留出进一步的观察、思考的空间。这种宽容的和有差异的管理营造的是一种自然与自由的氛围,赢得的是一种根本的认同和真正的自觉。对管理者而言,"真"是一种对己对人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境界。这种态度与境界在各个管理环节间相互串通、相互联系;"真"是一种对集体热情的表现,也是一种风格,这种表现和风格在各项管理制度中相互协调、相互促动;"真"是一种人对单位在管理中的热爱,也是一种激情,而这种热爱和激情是与时俱进的"命根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学校信誉的"命根子"。"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和爱。使孩子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感受到学校既是校园,更是家园,才能使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愉快心境中跟随老师去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班级集体的亲和力凝聚力,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班级管理中,始终要贯穿着"赏识教育"。只有欣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甚至是他们的小淘气,才能真正做到爱孩子,信任孩子。快乐孩子们的快乐,郁闷孩子们的郁闷,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交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这样就奠定了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2.管理应该是微笑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的,管理的真正核心的表述就是规矩,管理要"依理而管"。管理要有"术"有"道"。而管理之"术"就是与时俱进,而管理之"道"就是把握欲望。同样,管理也要有"刚"有"柔",而管理之"刚"就是一种坚定与稳定,而管理之"柔"就是一种灵活、感化、内化,是一种互助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应该是一种微笑的。只有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中,才能涌现出大量的有理想的教师和有理想的校长,这是因为,有理想的人,往往不那么循规蹈矩,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宽容和尊重。
管理应该是微笑的,是教师对新型学校文化的展望,也是教师对新型学校管理的渴望。是的,一所理想而又有希望的学校,应该是充满人间温情的,是可以到处都能看到笑脸,都能听到笑声的,是可以在忙中得到乐趣和浪漫的。一种理想的管理,应该是要求不苛求,宽容不纵容,轻松不放松。只有教师的思想负担,并获得精神自由,才能有教养的创新和质量,只有让教师拥有思考、研究和实际的空间,才是对教师的信任、信赖和尊重。是啊,管理应该是微笑的,微笑好似阳光,是透过理智而折射出的感情之光。当教师有过失的时候,校长的微笑可以将它唤醒。他感到的可以是痛,但不是恨。当教师遇到疑难、困难的时候,校长的微笑可以激发起他的潜能。他感到的是真情实感的关教,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当教师在思想不愉,工作不顺的时候,校长的微笑可以激起他振奋精神,鼓足勇气,他感到的是情感的温暖,而不是一味严厉的训斥。管理应该是微笑的,可以使老师的舞台更大,平台更高;可以团结凝聚教师,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3.管理应该是情智交融的
情智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情智交融,和谐共生,所强调的是重视发展、重视关怀、重视激励。实践中,以情启智,以智治情是情智交融、轻质共生的有效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选择功能、动力功能、疏导功能和信号功能。用情智互动的原理,对教师展开情智共生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两点:
3.1要培养教师的爱生情怀,在爱生中研究学生是一切管理和教学的出发点,没有对学生的热爱,管理和教育就不能成功。教师惟有在热爱学生方面狠下功夫,才能产生出教育的智慧和灵感。一个集体中,情感是粘合剂,能增加凝聚力;感性是油,能和谐人际关系;情感是动力源,能促进人奋发向上。因此,我们举办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学习教师的先进事迹,搭建"学习演讲",邀请杰出人士来校作报告,千方百计地为管理和爱生与研究学生搭建通道,尽力寻找情智教育的具体结合点。
篇2
关键词:简约化;数学课堂;内涵界定;价值辨析;形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39-01
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主张。经过几年的关注、实践和反思,“简约教学”的理念已逐渐成为我区数学教师的共识,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展示,我区的数学课堂都流露出特有的“简约气质”。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解读。
一、立意: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界定
所谓“简约”,《辞源》上的解释就是“简易”“简单”。但从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更广的丰富,在删繁就简中又极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同样,我们所倡导的简约教学也不是简单、简易的教学,它是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二、追问: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辨析
从课程改革的进程来分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逐渐走出“蜜月期”,步人“反思期”。面对充满“声光电”的数学课堂,综合得像个“大杂烩”的数学课堂……很多有识之土都大声疾呼: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追寻简约无疑是课改之后课堂教学反思调整的积极举措。
此外,当下基础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就是“减负增效”,“简约教学”无疑是通向“有效”的一条捷径,它所追求的就是最大可能地走出“形式化”的误区,实现教学的高效和儿童数学学习的最优化。
三、探索: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特征
(一)目标――简洁明了。不少人认为,备课时写教学目标仅仅是个形式,因而拟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空话连篇。其实,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全程的起点,也是反思教学效果的基准。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
(二)环节――简化自然。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过程简洁、思路清晰的,扣紧“主线”展开,层层向前推进,清新、自然,娓娓道来。
案例: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复习铺垫(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引入加减法);2.探索加法(研究加法的算法、算理);3.自学减法(迁移加法的学习思路,自己学习减法);4.解决问题(综合应用,适度开放,延伸至连加、连减);5.反思小结(关注体验,反思学法)。设计这样五步的教学流程,使得整节课的教学思路简洁明朗,每一环节的教学任务精当明晰。
(三)指导――简要到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我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应当力求简要到位: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指导的内容要具有提示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这是学生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原因是生活中人们讲“楼房有多高”“身高是多少”的“高”往往都是以地平线为参照,垂直于地面。而数学上所讲的“三角形的高”,是垂直于指定的边(也就是底)的。“数学里的高”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高”!当我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意义的“高”进行辨析后,他们画三角形高的时候就很少出错了,这样的指导才点在问题的“要害处”。
(四)媒体――简单实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简约教学并不拒绝电脑等多媒体的介入。但使用任何媒体都应该从实用和有效出发,有时传统媒体的作用恰恰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案例:一次教学比赛,某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时,为了形象表达“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执教教师精心制作了动画演示的课件,模拟了体积转换的实验过程。
评课时,不少评委都对此提出异议。大家认为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通过倒水或倒沙子亲历探究的过程,比看动画演示的课件更有价值,因为动手实践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课件的演示只能是“告诉”而已。
(五)语言――简练深刻。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提问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说白了,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案例:教学“可能性”时,如果你问:“抛3次硬币,有1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上,那么抛第4次硬币结果是什么?”不少同学都会选择“正面朝上”。理由是: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共抛了4次,不就应该是正面和反面各2次吗?所以,第4次应该是正面朝上。
篇3
关键词:改革 教学方法 灵活应用 教学结构 课外知识
一、教师的知识要渊博
俗话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同时也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素质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另外,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要具有丰富的情感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以及其认知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厌学、倦学甚至逃学等状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手,认识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便他们能够受益终生。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活动项目,通过课堂提问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另外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在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课堂提问的问题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要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亲其师则重其道”,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好学生,激发他们的成功意识,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获得真知灼见。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中学习,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极好诠释。也符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课外”的“大教学观”。“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教育理念也讲的同一道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美好情操。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灵的沟通。“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做好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助推器,前进的道路上的垫脚石。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淮南子。说林训》中有一语:“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这只是我们现在一时觉得比较好的做法,但我们更应相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一定会有更多的老师探索出更高效、更科学的做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 汉语文教学
【分类号】G623.2
甘南夏河县地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之地,主要聚居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农业区或城镇地区。虽然多数都是藏族,各个乡镇间的藏语方言几乎大同小异,互相交流不存在什么大的障碍。由于这里地处河西走廊,历史上向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过渡区域,再加上西部大开发和政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内地经商务工人员相继移居,流动人口的比例大幅增长,各民族相互交流慢慢地主要以普通话为交际语言。随着汉藏交流的频繁,汉语对于当地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藏族群众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与其他民族人民群众交流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甘南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其基础教育的成败和当地藏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甘南藏区,大多数小学所使用的教材除了汉文、英语等语言性课程外,其余的课程像数学、自然、音乐等都是藏文版本,学生的汉语文学习空间几乎限制在了每天不到一小时的课堂之内,因此,如何准确有效率地提高汉语文水平是个特别棘手的问题,它也间接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与各位老师共同进步。
一、科学取舍教学内容
在藏区要想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是科学取舍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内地的小学生相比,藏区的小孩在汉语文基础上相对差一些。藏区的很多小孩,特别是来自农牧区的小孩,一出生就在藏语的环境中长大,人生中听到的第一句话是藏语,说的第一句话也是藏语,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大都是用藏语和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进入小学后,他们也只是在语文课上开始接触和学习汉语文,平时在生活中,使用的还是藏语。因此,不管是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还是学习时间上,都比内地的小孩要少得多,这些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比内地学生就低很多,基础相对薄弱。针对汉语文基础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课前准备的研究教材环节,就要根据藏区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取舍。第一,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把教材中稍难的一些内容进行处理,先教最简单的,注重夯实学生的汉语文基础;第二就是适当减少教学内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不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统编版本,还是区编版本,内容都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汉语文的实际水平,舍掉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教材内容的这种取舍不是为了不教,或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减少教学任务,而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增强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导入新课
教学的重点在课堂,确保每一堂课的高质量是追求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增强一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呢?方法也许很多,根据我的经验,能否通过课堂导入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自己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堂课的导入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我们的课堂导入,既要尽量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便于学生更方便理解;又要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思维特征,以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设计《太阳是大家的》这篇文章的课堂导入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安排:先由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一个关于太阳的谜语:“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给人间。”让孩子们猜一猜,看看谁先猜出谜底,老师则用课件适时出示谜底(太阳)。然后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继续引导:“你们喜欢太阳吗?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与太阳有关的诗歌(板书:太阳)。”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要想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有效课堂,达到既活跃气氛,又不失严肃有序的理想状态,我们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准备的内容应至少包括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检查教学用具、认真书写教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还需要提前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并在上课前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看设备能否保证上课时的正常使用。在所有的准备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板书、提问、讨论、小结、延伸等具体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突况进行科学预测,并准备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应对办法。
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在课堂准备中,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准备。根据我的经验,在藏区要想增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有很多,而且很细,如阅读法可分为朗读法、默读法和背诵法三种;讲授法又能分成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讲演法、复述法、讲读法、讲练法和说书法等;对话法又可分为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辩证法等;实践法又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参观法、实验法、考察法、考证法、游戏法、交往法、旅游法、实习法、见习法、练习法和作业法等; 研究法又可分为问题解决法、课题探究法、实验论证法等。方法可谓多多,但这些不一定都适用于我们藏区的小学生。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从我们藏区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灵活选用那些实用、合适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五、结束语
总之,我认为,在甘南藏族地区学习汉语文时,教学指导思想要明确,就能取得一定成效。只要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善于创造语言环境,善于创造学习氛围,善于进行引导和有效培养,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成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好知识就一定。能使学生学习好汉语文,也一定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⒖嘉南祝
[1]邓志勇.增强藏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界,2015(8).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中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育目标“脱节”,教学方式“陈旧”,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此,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改进历史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历史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极具传统特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脱节:历史学专业的社会功用和教化作用日渐降低;史学专业学生就业难、待遇低;历史教育教学欠缺生机,鲜有学生热爱,难于学以致用……上述种种尴尬已成为阻碍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瓶颈,克服这些不足,探索一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之路,对今后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现存不足
纵观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其主要不足突出表现在历史学科教育目标“脱节”,教学方式“陈旧”这两个方面。
1.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导致“历史无用论”泛滥
任何学科的设置,都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应符合这一标准。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历史学科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需求。这已然不同于传统时代史学人才培养相对独立、重意识形态、强理论积淀的要求。新时期的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不仅要培养出理论知识完备的人才,而且还要求每个史学人才能从社会实际出发,用所学向社会发展提供有益见解,并增加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历史学教育,需要将历史学科摆在一种社会“显学科”的地位,通过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社会的直接、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依旧按照传统历史学科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历史学科教育不但现实应用性差,不占有“显学”学科地位,而且人才的培养也与“服务社会”理念相互脱节,这种明显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在传统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中,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教化功能,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甚至不是出于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他们或者是由于专业调剂,或者是仅仅为一纸文凭,那么,对于本身对历史缺乏兴趣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于是,历史学科丧失了本身的社会实用价值,“历史无用论”日渐泛滥。
2.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机械单一,人才培养活力尽失
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一向宽泛庞杂,面面俱到,授课内容涉及大量的史料和史实。然而高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方式却与中学历史课无异,即采用机械式“灌输”的方式为主,教师上课一味地将庞杂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呆板乏味,偶尔出现一些课堂讨论和学习互动,也多是一些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陈旧话题,或者讨论和互动本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并不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简言之,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更不用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一份试卷、一次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完试做完试卷之后,那些短期内突击背诵和记忆的知识,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实践应用,基本上就又“还给了书本”。长此以往,学生表面掌握了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实则得到的只是将自己禁锢在有限的历史事件的记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才培养活力尽失。
二、对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思路,突出历史学科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史学人才。
1.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
当前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不断渗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它要求史学人才不仅具备传统意义培养模式下丰厚的理论积淀,更要求他们能将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有益社会发展的见解,同时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种学科教育目标的要求下,高校历史学专业既要改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目标,又必须科学合理地优化历史学专业课程设计,从而为社会输送适应性史学人才。
首先,要从课程理论改革出发。众所周知,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抽象程度高,思辨色彩浓厚,又极为驳杂和枯燥。现有的理论专业课程设计,大多是空洞地阐释某一理论,就理论本身来讲解理论;或者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花大量的时间全方位展开某一门通史或专门史,而忽略学生乃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当前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难于联系实际,进而让整个历史理论课程枯燥无味。
对其进行改革,主要是强调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倡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来审明某一历史理论,结合一些“开放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自由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吸收历史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再尝试去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变“乏味”为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所学转化成了实践应用知识,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其次,历史学科专业课程的优化,要以就业导向作为参考,即以学生的社会应用和服务性为参考。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是“人才”的培养,而所谓“历史人才”,就是其历史专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满足其个体未来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高校里,极少有专业的设置能直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历史学作为一门当下普遍认为“偏冷”的专业,尤为直接地面临同样的尴尬: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不高、专业特色应用能力不明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很少有高中毕业生能主动选择学习历史专业,加之存在“历史无用论”的不良社会认识,学生的历史专业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教师也随之丧失了历史的教学热情。破解历史专业的就业难题,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历史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本质需求。一方面,在历史学科的课程设置上要不失传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前提下,达到历史学科自古以来的教化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教会学生做人;另一方面,全面考察社会对历史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从学生入校起,就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制定合理的大学发展规划,让学生对择业、考研、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等不同的就业发展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全方位锻炼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让他们真正看到历史的魅力,能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完成对相关职业的定位和追求,最终使自己达到社会“人才”的标准。
此外,还必须选拔理论功底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历史学科的专业教学工作。规范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是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的必要前提。
2.改进历史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为权威的知识传播模式,强调教师只扮演“引导者”和“知识推荐者”的角色,而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具体到历史学科本身,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是有针对性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历史热情。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博大庞杂,但并非全部内容都与现实需求和学生的需要相适应。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对当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应予以优化,突出重点,合理取舍,做到通史和专门史的相互协调,既不能花费大量时间去细致入微、面面俱到讲通史,又不能把专门史完全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要合理地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通史与专门史的学习,是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搭配,相得益彰。此外,对一些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也要及时组织学生探讨学习,在一种开放式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历史热情。
二是改变现有的历史学科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学科考核评价方式一直难以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着“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对历史学科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试卷考试类的考核方式要占有学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评定:采用研究报告、课程论文、实践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达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三是让高校历史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实现历史学科的社会服务价值。当前历史学科教育旨在培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见解的人才,那么就要求我们史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走向社会,对社会建设发展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史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所需,服务社会全面建设发展。让历史学课程教学走出教室,让学生们深入实地调研,再适时相互交流、开展讨论,并分析整合学习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使得历史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贴近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史学专业的学生能直接体会到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认同,能促进史学专业学生做出有价值,令社会满意的研究成果。
当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针对历史学科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深入,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基础,也为培养高素质史学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不衰老的主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唯有通过一定的改革,才会促使一门学科不断发展,才能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使其真正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雅妮.合作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1, (5).
[2]王红信.就业导向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导刊,2010,(7).
篇6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1-20298-02
1 引言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随着各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网络教学的要求也逐渐走上正轨。本文以我院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例,探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管理。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2.1 网络教学平台配置方案
我院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宽带的校园局域网,编程语言为ASP,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是Win2000 Server,平台的前台是网页界面。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图如下:
学院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广泛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2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有:教师备课、网上答疑、学生作业、网络考试、电子邮件、学生管理等。网络教学平台支持课程循环,学期结束后,教师更新课程部分内容,导入新生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在新学期使用,节省了备课时间。
教师登录后,在课程管理中,可以个性化设置自己的课程,比如课程模块、课程分类、是否允许课程申请和等。教师可以开设多门课程,也可申请浏览学习其他教师的课。教师可教学资源,布置及批改教学任务,并通过平台的论坛模块与学生进行网上答疑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的学习访问统计报告,教师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改进课程的质量。
学生登录后,在教师的课程中可以浏览或下载教学资源,根据课程首页的教学任务通知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测试或者考试。在论坛中回复师生的提问或者发起新的讨论,也可利用站内邮件系统做师生间进一步的沟通。
2.3 教学平台中的交流互动
交流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往往是教学中最大的缺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课上讲授的时间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中有讨论、博客、聊天、答疑等互动模块。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讨论区或答疑区发起讨论和答疑。答疑平台可真正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博客、聊天等模块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和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
2.4 平台中的教学任务
师生登录后,在课程的首页,可以看到教学任务通知,比如作业、测试或考试等。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的形式,在网络教学中作业和考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时教师留的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作答,作业成绩要记载到作业成绩库中,并且教师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网上考试。
网络教学平台有布置作业、考试的向导提示。考试的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等七种题型,教师可以设定时间期限,作业或考试。平台可根据教师设定的答案自动评判客观题,同时平台的批改系统可使教师方便、高效地批改主观题或作业。
3 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及推广
3.1 政策支持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建设高质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学院鼓励教师勤于钻研, 积极参加现代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水平和质量。
学院督促各院系教师制作精品课程,各院系举办课件制作竞赛, 获奖者颁发证书,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学院由教务处向各院系下文,要求各院系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并督促检查相关的教学资源上网情况及师生交流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首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试用,待测试稳定后,向全院师生推广使用。
3.2 网络管理
网络教学要得以顺利和高效的实施,离不开高效的管理。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讲,管理员起着对平台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的作用,主要任务包括赋予教师和学生的权限、公告管理、网络课程库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管理等。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 “支持和发展教学, 且重在发展教学”为主要任务,以“优质服务”作为管理目标, 全力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4 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协同工作能力,有利于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进程,有利于学校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和补充了教学资源,可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教师还能够“以一当十”,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以弥补教材单一、封闭型学习的缺陷。对于全日制的学生而言,网上资源也可延伸到课堂,更好地反馈课堂学习效果。
学院的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越性,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使用,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以督促网络教学的建设,针对网络教学质量的评价,笔者认为:首先,不应把上网资源的数量作为评价网络课程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其次,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师生交流互动是否顺利,学生的思维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最后,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才能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这也是衡量网络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冷玉霞.关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 陈海林.李海霞,王庆柱.高校老师要注重网络资源建设[J].实践探索,2006(5).
[3] 王光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J].教育技术通讯,2007(1).
篇7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是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个人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经常采用,在实践中,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所从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1.培养小组在竞争中对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
教师为了增强小组的活力,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课堂活动和表演比赛等等,这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性任务,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激发,提高小组完成任务的效率。如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小诗和歌曲的教学时,在教学活动完成以后,让学生自行的进行准备,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朗读或唱歌大"PK"。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往往最后总要向老师要个结果,还不太高兴与别人并列第一。这样的竞争性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实践教学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恰当的对学生的进步之处进行及时的表扬,例如,教师对小组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用Excellent、very good、welldone等词语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于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或者小组讨论参与不够积极地学生,教师要加强鼓励,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可以用you do very well and I believe you can do bett erlater或者是please keepitup等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信心。英语教材的英语词汇靠传统的死记硬背学生不但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小学英语分组合作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制定适合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常规,完善小组学习督促机制,比如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对重点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背诵,安排成绩优秀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同一组,促进成绩的快速提高。
3.要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篇8
1 精心设计使用预习卡
精心设计和使用语文学习的预习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发学生思考,为语文学习提供指向作用。
用预习卡帮助学生自学生字词。一是让学生看实物的形状学习字词。因为小学低年级课程中,特别是象形字大都表示具体事物的形象。预习卡可以结合实物、字形和书中的图画,把要学的字词形象地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大家产生直观的认识。二是同桌或小组互相学习字词时,小组长把要学的字词,写在小白板上试教,让组内同学想其读音,观察字形结构,同学们再练习拼读或扩词扩句。经过此两步练习,字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本在同学大脑中打下烙印。三是利用预习卡帮助学生发散学习,积累词汇。教师精选词语,做成卡上内容发给学生,开课时让学生阅读,思考卡上所学词语的读音和字词组合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印象,记牢。四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读写卡上的生字词或其它学习拓展内容,进而检验到预习卡的指向作用。
2 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鼓励学生“我很棒,我能行”,最大限度地让同学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快乐求知,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优化课堂教学情景。对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双向交流,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发展素质,使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让同学当“小老师、达人秀”,给他们充分展示才能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老师尽量少讲,只在关键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做点拨启导。充分发挥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班级达人的作用,让他们兵教兵,兵练兵,做到生生互动。还特别注意发挥小组长的核心作用,让他们带动小组学习。对于简单的听写,读记检测都交由小组长完成。充分信任同学们的能力,大胆地把任务分配到同学的手中,做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开发潜能,激活学习。
2.2 在激发课堂学习热情时,插播有趣的新信息,给课堂气氛添加“调味剂”。把朗朗上口的儿歌带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形象记忆。如学习《雷锋,您在哪里》等课文,引导学生创编小诗《爱的温暖﹒是什么让留守的身影不孤单,是什么让受伤的心灵不凄婉,是爱的温暖!她能让冰冷的心有停靠的港湾,能让无助的脚步走进爱的家园!只要人人像雷锋一样献出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或根据学习内容出字谜,让同学用肢体语言,表达意思,或自己做动作,大家猜,或全班做动作,小组猜,做到快乐学习,让课堂学习兴趣高。
3 课堂巩固练习寓教于乐
精彩的课堂巩固练习活动是让同学喜欢学习语文的最好法宝之一。因为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老师教学所追求的。在巩固练习中,用活动来检测教学,使学习不枯燥、乏味,并迅速提升学习能力。如课堂练习中,教师可放录音给学生听,使之从听觉上正确地感受听、说、读、写、思等的能力训练体系,系统地完成一个新知识的巩固教学。读课文与做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或辅以游戏竞赛,检测同学的记忆能力。如:比一比谁是超级记忆达人,谁正确识记的生字多,记忆力更持久。这样,调动同学巩固记忆的积极性,个个争做“记忆先锋,记忆强者”。虽然有的同学记忆力较差,但有竞争比赛,要么提前准备,要么虚心请教,要么熟读多记,做到笨鸟先飞,这样,大力提高了全班巩固记忆的学习能力。
4 精心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思维的体操。培养阅读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可以发展个性学习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学习。
4.1 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教学过程别注重教师或语文朗读带的使用,让范读技巧产生正确的行为示范。领读,同学跟读,检查反馈。再提倡多种多样形式的读:表演读、齐读、对读、开火车读、夺红旗背诵等。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形式,能正确提高朗读能力,为后续的交际学习做出良好的开端。
4.2 扩大积极的语言因素。①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因为词汇是学习的基础,要学好语文,掌握词汇是关键。积累摘抄是增加词汇量的方法之一。但是,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和记忆词语的动机,巧妙地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同学的看课外书、读写结合的认知过程中。②积累语法规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引导学生勤动口,将语法学习放在口语锻炼中,这样降低了掌握语法的难度。③精选阅读资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对已学的语言资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让同学们阅读,可将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新的整合。或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资料供同学阅读,可生成主动积极的探寻思维。④加强交际性阅读,是拓展知识的平台。小学阶段的重点是训练同学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资料进行交际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资料的深层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只使同学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同学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4.3 把知识转换成能力。尽力让课堂成为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紧密结合。例如,每节课要求学生做学习报告,或口述课文大意,或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在讲解课文时,加强追问,不断提出启发性的新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策略
一、为什么要提倡算法多样化
(1)这是计算教学的价值体现。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直接教给学生如何计算,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在尝试、思考、讨论上。这里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如果仅仅是满足于会做几道计算题,显然学生单纯模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应依靠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2)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也不同,对同一问题就有不同想法。数学学习也是这样。班级中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个性等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二、算法多样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当前的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是并不是算法全面化。曾听到一节公开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教师一直让学生探讨算法,学生绞尽脑汁,但效果并不明显。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好教W节奏。教学中有的教师只关注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交流总结时间过长,而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另外,多种算法中缺少优化提升。优化是对多种算法的理解、比较、选择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往往把算法多样化变成“一题多解”,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
三、算法多样化教学策略
(1)教师要充分预设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尽量预设到,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灵活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捐书活动”一课,由于备课时没有更多地去预设,课堂上,我出示:“118+104+95=?”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学生的解题方法是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2)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其实就是一个群体多样化。在教学算法多样化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历思考、探索、发现、感悟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我在教学二年级第六单元“加与减”第一课《买电器――口算加、减法》。我先创设情境“朋友淘气全家到商场买电器,让同学们帮忙”,然后出示:洗衣机一台500元,电视机一台800元,电冰箱一台960元。我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一共要多少元?说说你们怎样计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后全班交流算法。”
生1 :800+200=1000,1000+300=1300(元)。生2:500+500=1000,1000+300=1300(元)。生3:5张100元加上8张100元,就是13张100元,是1300元。一节课,学生不仅有主动的学习行为投入,还有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自主探究出多种算法。
(3)教师要把握节奏,在体验中提升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有效落实“算法多样化”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节奏,注意三个阶段。首先,探索阶段,倡导算法多样化,教师重在启发、引导、鼓励;其次,总结阶段,对算法的归纳与优化;最后,应用阶段,鼓励算法的个性化,注重优化。这三个阶段,时间要把握好、分配好。
篇10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不完善,甚至没有翻译课程。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地位很低,这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四部教学大纲:即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上述四部教学大纲中,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两个阶段的差异,对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1986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则只是强调语言基础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的能力,而对学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其教学目的中重新提及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其重点仍然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翻译能力方面它要求兼顾到学生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的能力。其中一个突出点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的要求。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方面。它与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等三个层次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的。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中,翻译只占了五个小题,即要求对五句话中每句话的一部分进行翻译。而且对近几年的翻译考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翻译题型的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句子结构、常用的词及短语。以四六级考试为指向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就可想而知了。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精读文章的重要词句进行英翻汉及汉翻英的练习,老师一般也不专门进行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及练习,很多时候是老师直接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写出来或念出来,学生抄下来就算完成翻译练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翻译教学。
与此同时,在笔者所进行的有关翻译的调查中,有66.8%的学生认为翻译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翻译课程。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想学翻译,但是苦于无门,只能到社会上花高价去学习翻译,特别是在毕业之后。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2.1 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今,外国人直接到中国来办公司、开银行以及进行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科技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用英语开展工作。就翻译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目前参加各种等级翻译考试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其中很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既然社会需要具有翻译能力的学生,同时又有这么多在校大学生到社会上学习翻译、参加翻译考试,那就说明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满足他们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约30名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到灯塔软件(成都)公司从事科技翻译。据毕业生和该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英语专业毕业生极度缺乏其他专业知识,用人单位非常需要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虽然后来曾在笔者所在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却没有招到一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作为。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翻译人才就不足为怪了。
2.2 英语学习规律的要求
现在的社会要求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翻译要求准确、透彻的理解,学生做翻译时的理解率就应该比一般阅读要求高,通过译文,教师就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效果远比一般阅读的多项选择题好。另外,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考虑,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都是他们最实用的外语技能之一,尤其是专业翻译和应用文的翻译。笔者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以前,曾从事过建筑工程翻译,旅游及商贸工作,对此深有体会。然而,做好翻译工作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没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及丰富的背景知识,不经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翻译实践根本无法胜任。
在英语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只要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翻译自然就不成问题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看下面学生作业的例子:
strange things happen to time when you travel,because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wenty-four time zones,one hour apart.
学生将之翻译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你旅游的时候。因为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一个时区。
出现上面这种翻译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转化句子结构,他们往往遵从原文的词序与结构,把单词一个个填上去。这句话可以改译为:你乘船旅行时,时间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因为地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为一个时区。
当然,除了英汉语言对比,还有翻译技巧,中西方文化差异等都直接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而学习这些知识,对提高翻译水平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而这些知识和技巧决不是在精读课堂上能够一带而过的,学生也不可能在精读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必须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有计划、有目标而系统地学习。
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学习翻译是勉为其难。据了解,在08年四川省大学英语年会上,外研社社长说,进入08年全国cctv杯前三名的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还敢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谁还敢说他们就没有学好翻译的基本条件?近几年,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改革力度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在进入大学后,经过1年左右时间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够达到翻译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略低,但经过两年左右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一样可以开始翻译课程的学习。
4. 措施
尽管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落后,但却可以奋起直追。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促进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首先,要从理念上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之区别对待,摒弃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模式。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因为非外语专业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不但可以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而且在某些领域,如科技翻译和专业翻译,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另外,就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基础)而言,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亚于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潜力方面甚至更强。这从近几年进入cctv杯最后决赛的选手大多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例子中就能看出来。因此,不要认为只有英语专业才能开设翻译课程,大学英语当然也可以开设翻译课程。
其次,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既然要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就必须要先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就是要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然后是编写适当的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反应时代的特征。另外,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要有限制,最好是不超过40人。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老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第三,师资的培训。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为数不多的翻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任教。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希望学校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学习班”。也可以选拔英汉语基础好,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鼓励他们到其他院校去进行在职进修或专门学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结语:
要改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传统翻译教学局限在外语专业这个狭小的圈子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被排除在外。但是,90% 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和技能,如果没有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就不可能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而我国学翻译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翻译中往往感到缺乏科技知识。这在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灯塔软件(成都)有限公司的实例中就得到了证明。事实上,任何处在学术前沿的科学家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们在做研究的同时,还在翻译引介西方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在中国,80% 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都是由科学、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罗选名,2002)。因此,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本身起步晚,可以考虑把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范畴,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让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翻译,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未来的翻译人才。这不仅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 上一篇: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 下一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整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