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17: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项目开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以网络为纽带快速、高效、方便地实现知识传递,以现代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电脑+网络课堂+internet等多种学习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基于JSP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是依托校园网的优势设计和开发的,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浏览教学内容、完成作业,参加测试等功能,教师也可借助此平台,公告信息,试题,实现课件上传下载,组织讨论答疑等功能。
2、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国外,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已经走上正轨,能高效、方便地实现知识传递,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功能稍显不足。
在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开发与使用都处于低层次阶段,只有少部分信息存于系统中,系统功能不够全面,人们更多的是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毕业设计,目的就是要开发一个通用的功能比较全面的网络教学平台。
3、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网络教学平台按照Browser/Server模式,将传统的浏览器/WEB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扩展成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这种模式采用多种标准的协议和技术,适合于任何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系统采用JSP与mysql数据库相结合,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mysql作为数据仓库,用Servlet等高性能服务器端程序作为后台总控程序,JSP程序在前台运行,Servelet接受用户的输入,分别调用不同的JSP程序向客户端反馈信息,JSP/Servlet通过HTTP连接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传递数据。
4、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教师教学系统与学生学习系统
教师教学系统与学生学习系统的功能相对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1)网络课堂。
(2)网上作业。
(3)网上测试。
(4)讨论答疑。
(5)网上交流。
(6)实验指导。
2、教学管理系统
系统分为人员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和讨论交流管理。
(1)人员管理。
(2)课程管理。
(3)作业管理。
(4)考试管理。
(5)讨论交流管理:包括BBS版主管理、帖子管理。
5、本课题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功能模块的创建。
难点:数据库的连接和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6、论文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开发环境简介
第三章:需求分析
第四章:系统的总体设计
第五章:系统的详细设计
第六章:系统实现
第七章:系统运行
第八章:结束语
7、进度安排
阶段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安排
1开题报告及立题论证任务书4月3日
2可行性研究报告4月7日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4月12日
4项目实施计划书4月15日
5软件设计及调试4月16日~5月16日
6毕业论文5月17日~5月31日
8、主要参考文献
[1]陈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M],1986
[2]郑人杰.软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Binstock&Rex.PracticalAlgorithmsforProgrammers.Addison-Wesley,1995
[4]Gamma,Helm,Johnson&Vlissides.DesignPatterns.Addison-Wesley,1995
[5]Hamilton,Cattell&Fisher.JDBCDatabaseAccesswithJava.Addison-Wesley,1997
[6]Cornel&Horstmann.CoreJava.Prentice-Hall,1997
[7]BruceEckel.ThinkinginJava,3rded.PearsonEducation,2003
[8]PatrickChan&RosannaLee.TheJavaClassLibraries:AnAnnotatedReference.北Addison-Wesley,1997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篇2
关键词:软件学院;战略规划;制度创新;文化建设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01年建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肩负着培养软件人才和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的双重任务[1]。为保证办学质量,突出特色,建院伊始学院就确立了“教学立院、管理建院、学科兴院、科技强院”的办学方针,依照“管理建院”方针,学院注重宏观设计微观操作,制订了“十一五”学院发展规划,并在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后勤等各方面制订了系列制度,保证了学院管理工作的规划性,促进了学院的健康稳步发展。
十年来,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先后向社会输送软件人才2 600余名,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就业率100%。学院的教师队伍也由最初的11名教工发展到今天40余人,并先后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研工作者,包括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创新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高校优秀辅导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另外还有多名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和1名“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学院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核高基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工程等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科研成果居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首。
学院的学科发展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为导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系统科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等为依托,注重跨一级学科的交叉与联合。学院在深入研究和分析ACM/IEEE CC2005的基础上,开展了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结合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要求,编写出版了《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组织研制了我国高等教育软件工程专业规范。2007年学院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软件系统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信息系统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清华大学6个本科专业之一第一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软件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实验平台建设”分别获2006年、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软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总结学院十年发展历程,科学规划、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是学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1 长远思考,注重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是研究型大学管理体系中的一种能力资源,在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产生、整合、提升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软件学院在学院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学院的战略愿景,即“坚持质量第一、素质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精品意识,积极推行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学院”。表现为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教学平台。为实现战略愿景,学院2005年6月制定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各软件学院的发展现状、清华软件学院的特长与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战略定位,即“精品教育、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国际一流”,提出了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及量化指标。
“十一五”规划中,教学工作目标是“以基础教学与能力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体系中实现案例教学,强调教学与科研成果结合,学生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课内容与国内外文献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内容,突出软件与系统科学的教学特色”。量化指标是“力争申报成功1~3门精品课(包括申报研究生院精品课);每个研究所新开设课程2~3门;每年自编教材1~2门,力争体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融合最新国外著名教材;同时注重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出精品课教材,培养精品课教师等各项工作,确立我院教学的前沿地位”。五年来,学院教学工作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在完善已有教学计划与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设置(或置换课程)和教学策略,建设完成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2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7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仅如此,学院的科研、服务与队伍建设工作也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在队伍建设上,学院规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正常引进师资的同时,学院还将聘请国外客座教授和讲席教授组作为重要任务”。五年来,学院共引进教师13人,聘请客座教授2人,兼职教授1人,高访学者2人,专家顾问5人,充实提高了教师队伍,活跃了学术交流氛围。其中高访学者PAUL从2007年连续3年聘期,“形式化方法”专家顾问组成员5人2008年起几乎每天都在学院,与学院相关研究所进行了深入实质的合作交流,为学院的教学、科研与学生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学院又设立了“软件理论”讲席教授组,团组成员11人均由海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包括1名图灵奖获得者。
有志者事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院正是胸怀“一流”志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注重战略规划与管理,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格局。日前学院正以清华百年软院十年为契机,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开群言,集思广益,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总结学院十年的建设经验,制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 实行人才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梅贻琦校长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软件学院十分重视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遵循激励与约束并重,注重实绩与量化考核并举原则,坚持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形成了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
为吸引一流教师加盟软件学院,同时为鼓励培养本院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学院设立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包括高端人才奖励办法、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海外人才启动经费与搬家补贴、优秀团队奖励办法等,通过经费、学生、办公场所等资源倾斜,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同时通过学校高访学者计划和教育部“春晖计划”,吸引了数名高水平的境外教授到学院进行长期交流或短期讲学,并聘请国内软件工程专家和国外知名软件企业专家多人作为学院的讲席专家,开设部分课程和系列讲座。建院来,学院先后从海内外引进中青年教师28人,其中海外引进8人,实行协议工资的高端人才1人,客座教授3人,兼职教授4人,高访学者2人。
为保证人才流动,学院还建立了教师工作成果计分标准,即考核指标。指标包括教学、科研和管理三部分。教学部分包括授课、学生指导和奖励,科研部分包括SCI文章、项目、专利及奖励,管理部分包括承担行政职务、学术职务、学生工作等内容。每部分内容又从规模、程度等细分,按权重赋予一定的分值。考核达标分数分别是中级50分,副高75分,正高100分;其中科研项目是必须计分项,要求中级职称教师每年必须有1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副高20万元,
正高30万元,否则一票否决,考核不达标。坚持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支持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突出特点。
考核采取过程考核方式,具体由人事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配合,计算出教师在全年的工作得分,并由教师本人审核确认。学院严格执行末位分流,一年考核不达标亮黄牌,两年不达标亮红牌,三年不达标分流。几年来学院先后有7位教师离开学院,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考核是无情的,分流看似更加残酷。但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对所有分流或主动离开的教师都给予最大的关怀:学院坚持认为,离开不等于失败,只是不适应现有的岗位,同时学院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帮助离开的老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日趋突显,学院更加重视团队建设和分类管理,追求人尽其才。为此学院不断完善考核指标,健全考核体系。考核不仅强调单纯的数量,更强调质量,强调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效果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强调形成团队开展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强调教书育人,考核指标正在由侧重“刚性”向侧重“柔性”转变,考核类型正在由“同一考核”向“分类考核”过渡,考核对象也在由“个人考核”向“团队考核”转变,合格标准正在由单一标准向综合标准与单项标准兼容过渡,即教书育人、团队工作、社会影响三项指标都达到时为优秀,达到两项为良好,达到一项为合格。
3 实现制度创新,突出特色管理
大学的行政管理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支撑,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效率。软件学院行政工作坚持“管理建院”方针,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在遵照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前提下,强调制度创新,突出特色管理。
建院以来学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高端人才激励政策”、“海外引进教师启动经费与搬家补贴规定”、“教师工作量考核计分方案”、“优秀团队评比办法”、“SSRT支持计划”、“开题答辩制度”、“核心组集体备课制度”、“案例教学规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博士生例会制度”、“行政例会制度”、“公文运转与归档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使用办法”、“机房管理制度”、“机器配发与使用规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度”、“学生辅导员培训补贴制度”、“学院爱心助学金管理办法”等40余项制度规定,并定期补充修订,保证了制度的适时有效,各项管理行为有章可循。其中“开题答辩制度”、“核心组集体备课制度”、“SSRT计划”、“行政例会制度”等规定,更加体现了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第二课堂建设、行政协调管理上的特色。
1) 开题答辩制度。
开题答辩制度即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依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在出口环节设计的质量保证监督制度。根据高质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要求全体工程硕士必须通过程序语言考试方能申请开题,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开题报告必须通过“盲评”,论文必须通过“”,学生方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网络、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编程能力”是学院对学生四项能力要求之一。程序语言是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学院的工程硕士除少数本院推免外,多来自外校,各校在本科阶段对程序语言的训练参差不齐。为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语言编程能力,学院严格执行学生通过语言考试后才能申请开题的制度。为此学院每学年组织2次语言考试,分别在每学期末。考前学院组织教师为同学进行辅导。语言考试是一件工作量大、人员投入多的艰巨工作,因为考试形式是机考,教师要设计不同的考试题目,实验室要具备不同的上机环境。程序考试实行多年来,尽管每年都有个别学生因没通过而不能开题,有的学生因此不得不放弃已经联系好的就业单位,但师生们却从心底认可,因为确实把住了质量关。
为进一步保证开题申请通过的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督促教师对学生开题严格把关,学院设计了开题报告盲审环节,要求各研究所首先组织开题报告答辩,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通过答辩的开题报告再统一组织盲评,未通过盲审的学生延迟半年重新答辩。几年来每年平均有10%左右的学生未能通过盲审。与此同时,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完成毕业论文即将进入毕业答辩环节学生的论文先行网上,监督学生诚信为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
学院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层层把关,有效地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
2) 行政例会制度。
学院行政例会制是在实验室工作例会基础上发展而成。学院注重学生实践与工程化能力培养,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分别设立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机房与专用机房。机房设备的管理、学生上机学习状况的监控成了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为此实验室从建院初即开始了每周一办公例会制,解决上周出现的问题,通报新一周工作计划。几年来学院机房运转通畅,学生上机学习效果突出。曾有学生毕业后给学院留言写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而对于我,忆清华,最忆是机房。因为清华西北角那片银杏林间的机房见证了我们一字班的学生如何成功地被磨练成了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和科研人才。”
2004年,学院加强行政管理,设主管领导2人,分设A/B角,全面管理协调学院的教学、行政、人事、后勤与实验室工作。为此,每周一的实验室工作例会演变成全体行政人员例会,早8点准时召开,主管领导主持,全体行政人员参加。会上各部门相互通报本周工作计划,协调有关工作,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完整进行,杜绝了相互推诿、“漏球”、“遗球”现象产生,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
3) SSRT计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软件学院在学校SRT项目支持的基础之上,设立了与之相应的SSRT(Software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项目训练计划,旨在营造科学、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软件人才培养与研究氛围,加强学生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系统分析、系统建模与系统设计能力。学院通过SSRT计划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结成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每年10月评选一次,只受理团队申请,鼓励各层次学生组合,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为项目评定小组成员。支持经费来源于学院的科研经费和有关公司的赞助,每年支持额度为5~10万元人民币。
2005年以来,先后有116名本科生、85名硕士生、13名博士生申请参与SSRT计划,52个项目中37个项目获得资助,累计支持经费33万余元。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激发了获取知识的热情,培育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品质,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2003级学生施侃乐负责开发的Kaleidia智能互动教学平台,从软件教学实际出发,经过两年的发展,融合了软件学院四个年级,先后几十名成员的共同努力,从2005年开始至今一直服务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专业必修课――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师生欢迎。
4) 核心组备课制度。
教学评估是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打分评价。学院对评估结果充分重视,每学期业务办统一汇总各任课教师的评估结果报院务会分析讨论,院务会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学生工作组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调查反馈,科学分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对确实需要提高教学水平、评价得分排在全校后5%的教师,核心组领导给予集体备课,同时深入课堂,现场指导。几年来核心组先后给1位讲师、1位副教授和1位教授进行了集体备课指导,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教学评估结果多年位居学校同等规模课堂前列,其中本科生教学评估先后四年位居第一。
4 夯实文化底蕴,加强团队建设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快速成长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组织文化还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动态文化,它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管理建设中沉淀出来的精神财富[3]。软件学院经过近10年的发展,通过一流的战略定位、动态的人才管理、系列的制度规范,积淀形成了团结、争优、务实、忧患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每年坚持的年终考核总结大会,教师们面对考核分数,面对同事的分流,更激发了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斗志,形成了学院脚踏实地、奋斗向上的文化基调。
团结、和谐、奋斗、成事是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为此学院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施行高福利高待遇,通过改善教师生活,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增强教师的单位归属感,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中。学院通过设立院岗位工资,执行普遍高于其他院系标准的课酬,提供MSE指导经费、退休人员一次性工资补贴、骨干人才住房补贴、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收入,改善教师生活。对于离退休教工,学院通过生日祝福、节假日探望、享受与在岗教工相同的福利待遇等措施,给予教师们细微的关心和真诚的感谢。教师们充分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提高了学院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温暖和谐的文化氛围。
组织文化的形成常常与组织创始人的价值观、人格特质、经营哲学、领导方等有着直接的关系[3]。学院的核心人物,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创办的发起者之一孙家广院士为全院教工树立了“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每年工作365天,持续20年不动摇”的行为楷模,树立了“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基本信念。
21世纪,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的主力是团队。软件学院为了更好发展,为了担当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特别强调团队文化建设。因为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做成有社会影响的事,才能培养出社会的栋梁之才。近两年来,学院通过舆论引导、表彰激励、考核约束、限时整改等手段有意识导引、加深教师的团队意识。2009年学院首次表彰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软件可信性研究、三维设计核心系统研究三个科研团队,2010年学院开始研讨团队考核方案。在2011年初结束的“我为学院‘十二五’建言”活动中,学院教工广泛参与,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43名教工建言近4万字,为学院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情真意切,彰显了学院巨大的凝聚力。
5 结语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初见成效。在清华百年软件学院十年之际,梳理分析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发展战略、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希望能对软件学院未来的发展、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Z]. 教高[2001]6号.
[2] 陈锡坚. 论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战略管理[J]. 福建:教育评论,2009(1):21-22.
[3] 谭昆智. 组织文化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8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and Culture Building under Strategic Leadership――Experiences Report from School of Software, Tsinghua University
LIU Limei, ZHANG Hui, PENG Ling, WANG Jianmin
(School of Softwa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篇3
一、课题的提出(陈述选题的目的、意义)
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课题研究所针对的现状、国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状况),选题的意义,研究价值等。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⑴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⑵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⑶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二、理论依据
阐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依据(综述现当代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具体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论依据(其它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如哲学方法论、心理学理论、系统论理论、教学法理论等)。
三、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研究中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每个部分进行分解,可以列出几个子课题,着重是从哪些方面去开展。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五、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方法:陈述本课题总体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并对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落实措施加以叙述。
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分为申报与立项阶段(从课题申报的时间起,到课题批准时间止)、实施阶段、结题阶段逐一叙述,包括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课题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清楚并明确职责:课题负责人要做好宏观布置和安排。主持人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者,关系课题质量、水平,同是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七、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开题报告的书写要求有许多版本,基本的几项差不多,分别从各个方面论述。
知识扩展: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3)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
注2:题目类别是指“研究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设计)”;
题目来源是指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或实验室建设、其它等。
6. 正文内标题:正文另起一页,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前后段间距1行或12磅。理工农医类专业正文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引(阿拉伯数字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不加标点符号,如一级标题1 ……;二级标题1.1 ……;三级标题1.1.1 1.1.2 1.1.3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二级标题用三号、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用黑体加粗、顶格排列、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文科类专业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
7. 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9.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四号黑体;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两端对齐的方式排列,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
期刊论文——[序号]作者(多个作者用“,”隔开,下同).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不带“年”字,下同),卷次(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译者(对译著而言)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拓展阅读:网络营销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企业网络营销实战分析
副标题:上海瑞东机械有限公司网络营销中的关键词营销
选题的原因:职位是网络营销,比较了解公司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上海瑞东机械有限公司概况: 是一家专业从事包装工业,以“上好用”品牌,集制造与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的包装企业。
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所涉及的关键词,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收集信息主要是通过输入关键词在个大搜索引擎来实现的,在上海瑞东机械有限公司的网络营销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网络营销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论述了关键词的由来,重要作用,应用以及在上海瑞东机械有限公司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章:主要陈述关键词的由来、涵义、特征。
第二章:如何定义关键词,它在网络应销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它在网络应销中的应用和作用。
第四章:它在上海瑞东机械有限公司的应用和作用。
第五章:关键词应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怎样写开题报告?
三.论文的进度安排
1. xx.3.6-3.10,进驻实习单位,明确撰写开题报告,并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及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等接受具体的指导。
2. xx.3.12-5.12,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完成,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篇4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按照惯例,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应每周多次见面,一方面可以方便师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而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项目的开发过程,目前各种检查主要是一些表格文档的填写,比如:任务书、开题报告等,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对过程管理要求不严,学生自然有所放松,而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和论文的检查,又或者对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同学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成绩评判过于宽松。这些因素都助长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敷衍心态。
对策
1实行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是立足于应用。高职院校该准确定位,利用好自身资源。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把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题目,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选定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进行审核,审核不过关,则学生重新确定题目,直到审核过关为止。根据教学经验,有部分学生在大二时就已经开始为社会上的一些单位进行系统开发,自主选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不但可以结合他们所开发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也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二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尽可能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最大程序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三是对于到录用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可采取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课题由校企双方结合毕业设计要求及企业实际需求协定。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方法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等内容;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中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样不仅能保证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选题还应由院系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的难易度、工作量大小、课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审核。
2模式多元化
高水准的竞赛或考证方式可代替毕业设计。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技能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还有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思科认证”、“微软认证”、“软件水平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奖项或通过高水准认证考试,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的这几种情况,其钻研的难度和深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应当可以免修,直接获得学分,毕业设计成绩可以按奖项等级评定。这样一方面顺应了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3结合软件工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结合软件工程指导毕业设计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毕业设计的课题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分为几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具体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期限。二是指导学生按照软件开发中生命周期的方法来完成设计任务,比如系统设计部分先画出数据流图,再根据数据流图设计出模块结构图,接着模块设计,各阶段都要完成书面报告,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作铺垫。三是系统调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将各模块组合起来,联合调试,学生可以感受最终设计结果,能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学生可参考相关书面文档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结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将软件工程应用于毕业设计中,不但实现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真正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也使得学生在软件设计的文档书写规范化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4加强监管,完善毕业设计制度
首先,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找工作与毕业设计的关系。加强学术道德修养,从制度上防止抄袭和网上下载的现象,使学生引起重视。其次,可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学生定期将毕业设计作品到平台上,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平台,既便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也可以为学生成绩评定提供参考。
再者,可成立毕业设计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选题是否合适、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毕业设计的开展进度、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是否规范、成绩评定是否公平合理。最后,对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对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表扬、奖励,可激励广大师生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也可以在学校举行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小结
篇5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的介绍,探讨了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类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系学生,开设各类课程设计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数据库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手段,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的方法。
2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数据库原理通常都作为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完整、系统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实践应用的主要内容,理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如果我们想单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数据库设计和使用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之后,后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安排是很关键的。
我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要求选修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同学必须先修数据库原理,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独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充分重视上机实践的环节,课程在机房上,有利于学生学习。要求以一种具体的DBMS 为主,学会C/S模式和B/S模式两种方法。
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教学周数为18周,每周4学时。每周具体内容安排如表1。
3各阶段教学方法
由于各阶段的任务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数据库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题目选取阶段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决定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阶段。如果题目选取得太大、太难,或者是学生不熟悉、很难接触到的领域,做起来太困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效果。而题目太简单,又达不到教学标准。因此在本阶段,采取教师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由于是完成一个较完整的项目,而且每个学生擅长的方向可能不一样,因此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每组由三至四人组成,由一名组长负责,同组员研究确定开发题目以及任务分工。在小组讨论确定了题目之后,组内负责整理文档的同学要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教师。开题报告的关键内容包括选题理由以及开发环境的选取。教师根据开题报告整理出小组题目以及成员,并简要分析选题的难易程度。在第二周的开题讨论上让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大家分析讨论题目的可行性,对于选题不合理的,重新修改。这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大家的思维,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很多学生的选题都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题目确定完之后,就要进行需求分析。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部分的重要性,选定题目后就想开始代码的编写工作,往往做了一半就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实例充分讲解需求的分析重要性,讲解具体的需求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同时掌握基本的需求分析技能。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完备需求,可以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开发兴趣。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完成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高质量的完成需求分析工作可以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基础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要完成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要完成课题应用软件的架构设计和具体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库设计要结合应用系统的设计,逐步完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该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要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物理设计阶段要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ER图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
系统实现阶段,教师对采用的教学案例代码进行演示,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数据库的连接部分进行讲解,并给出相应的示例代码。此阶段主要是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功能。具体程序设计语言没有限制,可自由选择。要指导学生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包括变量的命名方法、代码的书写规则、代码的注释规则等。这阶段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引
导他们学会查找资料,自己思考解决。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系统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要指导学生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对于数据库系统,还要进行数据库的性能测试和容量测试。通过系统测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
4考核方式
教师在每个阶段都会进行检查,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开题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开题报告,并且每组的选题都要在课上进行讲解、讨论,确定选题是否合理。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求每组上交需求分析文档。在接下来的系统设计、实现及测试阶段,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实现过程及测试结果,整理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书。在期末结课前,要求学生对所完成的系统进行现场演示,教师及在场学生均可对其设计方法及功能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给出总评成绩,包括文档的完成情况、开发环境的选取、系统功能实现情况、用户界面的设计以及现场演示答辩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较综合、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文字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系统设计、程序开发的能力。
5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化开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可以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颖. 关于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J]. 职业教育研究,2006.
[2] 邵浩然.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
[3] 海波,朱小军. 高校实践性课程多元学习环境设计[J]. 甘肃高师学报,2007.
篇6
关键词:项目化;训练模式;毕业设计;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913(2007)10-0104-04
1“项目化”训练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自2005年9月开始,在计算机专业部分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训练模式,比如“Internet应用”、“软件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对于这种教学训练方式的欢迎,较好地提高了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就业效应。
“项目化”训练模式是指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中,实践内容按照不同的规格形式设计成不同的演练项目,将参与的学生按课题组(项目团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分配不同任务,通过参与不同项目角色的演练,完成不同规格的要求,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个性化训练模式。项目,即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可以是有一定综合性的课程实验项目,设计性的模拟项目,也可以是实际软件工程项目或其子项目等。实践性课程包含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内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集中实践与实习,以及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还包括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该训练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在1~4年级中,按照训练体系的安排,对学生实施“专业兴趣培养专业基础奠定专业技能训练行业小项目引导企事业实用项目开发”的过程培养,使学生在工程项目的认知、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等系列训练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掌握技术、拓展素质、提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贴近行业需求、角色定位明确、职业适应期短、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2毕业设计“项目化”组织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科类专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抓好设计环节,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传统的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大多是闭门造车,至多是模拟完成的。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毕业设计形式背离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严重脱离企业生产实际,造成了供需脱轨社会问题。
提倡产学结合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过了一些课程“项目化”训练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能力,计算机系决定对2007届部分毕业生实施“项目化”的毕业设计改革尝试。项目来源于企业,其中较大的一个项目是宁波华力电脑公司进销存ERP项目,在经过充分的前期协商之后,学院与该公司签订了20万元的合作协议。项目按功能划分为五大模块:采购业务、销售业务、财务管理、其他管理、综合查询,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模块划分
项目纳入毕业设计以后向全系师生公布,自愿报名,要求加入之后必须接受公司化管理机制,最终由7名教师和55名学生组成了一个大项目组,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人员组织结构
总负责人是有20余年软件设计开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教师),办公室协调人员由教师担任,其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各项目模块,项目组和测试组成员全部由学生自主报名,在过程实施中也可适当调整,教师完全是以教练的角色参与项目过程。
3项目实施过程及要求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于基于实际项目的小组来说,时间限制、严格管理及规范要求尤为重要。
3.1时间保障
为缓解毕业设计与就业的时间冲突,毕业设计安排大多从第7学期开始,但是学生在第7学期依然会有课程学习、报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事情,所以时间还是不宽松。我们的处理办法是:
(1) 在学期结束之前,从毕业论文要求的角度来讲,只要求项目组完成资料查阅,写出文献综述;确定方案,写出开题报告;从项目研发的角度来讲,要完成需求分析及初步方案论证。
(2) 在学期结束之后,项目组全体成员推迟放假10天,按照毕业设计进程计划及项目协议要求,完成项目的主体设计部分及相关工程文档初稿。
(3) 下学期开学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测试、整合、完善软件,最终交付用户使用;另一方面是完成整体毕业论文、工程文档、软件说明书等文档工作,准备论文答辩。
3.2过程管理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历年来注重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除了在二级学院网站上及时公布毕业设计进程及详细要求之外,学院每年印刷毕业设计手册,师生人手一册,包括了进度计划、选题申请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等写作指导,以及论文详细格式规范、答辩记录与要求、成绩评定标准、过程管理监督签字表等内容。其中,过程管理签字表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而要求每两周至少完成一次“毕业设计导师―班级导师―辅导员”三级签字手续,由导师分配设计任务,学生描述其完成情况,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给予确认。近几年实施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对于项目组成员来说,由于有实际任务的压力,有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加上角色分工明确、要求具体,而且又是在集中时间、集中实验室中进行,因此过程管理比较容易。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积极主动,争取早日完成指定任务,有些设计内容来回修改多次,从完成到完善,都是在项目总负责人的协调下进行。学生们从中不仅得到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锻炼,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管理自己,学会了个人服从集体,学会了与客户、其他项目组、项目组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
3.3工程文档规范要求
软件开发工作技术性很强,除了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具备写文档的能力。因为一方面从事软件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一旦主要负责人员离开,又没有规范化文档留下,后续工作会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对于软件本身的更新与修改来说,同样离不开前期文档。从软件开发公司的实际运行结果看,文档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在著名软件的发展历史上,也不乏印证软件过程文档重要性的实例。
从毕业论文的角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规范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资料翻译等近两万字的文档材料。
从项目研发角度,要求学生提供: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过程设计(亦称为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用户操作手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程序维护手册、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修改报告等相关文档。
本项目最后要形成一套面向客户的、详细的软件使用手册,一套面向软件工程的、标准的工程文档,多套面向毕业设计的、符合毕业论文要求和规范的毕业论文文档。
4思考
2007届基于实际项目的“项目化”毕业设计的实施,是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无论是从专业建设、学院教学改革方面,还是从教师角色挑战、学生学习重心偏移等方面,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1) 学院领导的改革思路及大力支持至关重要。浙江万里学院各级领导都很年青,思维活跃、改革进取,使得学校得以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这种公司式的“项目化”毕业设计组织实施,如果没有学院在政策、经费、实验设备及场地上的大力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2)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并付诸行动。近两年的改革活动,我们已经有近30名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特别是这次毕业设计的实际项目操作,对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是一种挑战,大部分青年教师非常热心地投入,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突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但是也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出学校进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由于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上基本是“纸上谈兵”。比如程序设计语言课,特别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往往是半个学期还没有进入实际程序设计,学生被繁杂的语法搞得不知所措,兴趣全无,进而对编程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失去信心,在进入毕业设计时就不知从何处下手了。
二是集体组织观念不强,责任感不够。有些开发过软件项目,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师,喜欢以自己的思路单打独斗,唯我独尊,不听从别人的意见,不注重团队配合,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不到位。有些教师缺乏责任感,认为项目好坏是总经理的事,应付差事,不管项目进展到多么关键时刻,依然是自己的私事最重要。这些思路整合和人员协调问题轻者造成项目进程缓慢,无法按计划完成,重者可能会造成项目失败。
因此,如何整合教师队伍,提升其实践能力和业务素养,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如何让他们都能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 “项目化”毕业设计充分挖掘出一般院校学生的潜力,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与创意,可如何提高受益面呢?
以实际项目为目标,以实际公司化组织模式来组织师生团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同时他们的表现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惊喜,我们的学生有思想、会创新,同样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动手能力不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差。这样的毕业设计活动深受学生及其家长欢迎,基于学院与北京起步科技公司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在这次毕业设计项目组中,有五位学生得到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认可,再经过明年几个月的训练,即可去北京总公司或上海的分公司应聘工作,待遇优厚。
但是,从这次项目组合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有些组中间不得不调换人员,原因是部分学生对软件开发不感兴趣,报名时有点混水摸鱼,没想到这么辛苦,还要迟放假,于是就知难而退,不思进取,这也是很多同类院校部分学生的现状问题。
(4) “项目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在实际项目实施中,体现了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有些平时学习成绩好、但孤高自傲、独来独往的同学,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而不被团队欢迎。相反,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思维活跃、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反而能当好项目经理。这使得多年来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考评体系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考核办法是:不同的岗位角色给出不同考核标准,每一角色又是基于完成任务的效果及与他人合作的结果进行评定,目前还无法确定一个量化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5结束语
“项目化”训练模式是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脱离的情况下孕育而生的改革措施,是一种综合性强、互动性高、知识含量大、实用性广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过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系从简单课程到毕业设计的教学试验表明,该模式彻底打破了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际的僵局,能快速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多学生由此看到了未来职业对自己的要求,因而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职业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们也普遍看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扭转“供需不对应”社会问题的建设性作用。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一段时间后,这种模式必然会改进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程度,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闯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明和等. “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38,(2):29-32.
[2] 李继芳.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提高质量的探索[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3,(B):24-25.
[3] 龚方红,汤正华,蒋必彪. 试论工程教育中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6,(4):86-87.
收稿时间:2007-2-20
篇7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28
0 引 言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数据库系统原理作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实际意义,而数据库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环节重要性也至关重要。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然而目前有些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琼州学院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就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1 高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课程设计认识不足
根据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掌握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只不过是一门考查课,没有试卷,没有老师监考,自己知识把实验做一下,课程设计报告交上去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东西,随便到网上下载一个管理系统应付了事,到验收的时间,具体的设计是怎么完成的,一问三不知,当问到通过课程设计学到了什么的时候,很多人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可见,很多同学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作为对理论的巩固与应用,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还要求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流程,它不仅仅是像某些同学认为的比较复杂的程序,而是一个完整的软件,要包括规范的开发文档等一系列内容,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学生就是一名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引导,培养他们严谨,科学的研发态度。
对于课程设计的目标,有些同学并不清楚,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知道通过课程设计,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收获什么东西。很多同学在课程设计中只是停留在老师给出的题目和任务上,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事实上,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对软件开发的一个系统模拟过程,通过这项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数据库及其应用开发的操作流程,掌握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学习作风,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课程设计选题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性,从而在课程设计中做出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学校在选题上存在几个问题;选题没有新意,每年都是同样的几个题目,有些同学直接把师兄师姐们的东西拿来照抄,这种选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跟上发展的要求;题目过大,比如飞机订票系统,火车订票系统等。这些选题看似不错,能够锻炼学生的开发能,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选择这么大的题目,学生也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题目,所以,课程设计的选题很重要,应大小适中,以实际能力出发,最好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贴近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方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创造性,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1.3 课程管理复杂,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通过调研一些高校学校,发现其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考核方 式与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一样,但是数据库课程设计本身更注重实践、更贴近实际的特点使它不能跟其他课程同等对待。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通常采用平时分加实验分作为总成绩,但实验分数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最终课程设计的验收往往只是随便问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我们认为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是在被动地完成任务,而不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够通过课程设计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加强数据库课程设计建设的几点措施
针对以上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本校教学研究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
2.1 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
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要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脊梁,肩负着科技兴国的责任,一个没有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的人,是不可能担此重任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应付了事、抄袭他人的现象,反映出学生学习浮躁、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它反映了一个学校近期的整体学习风气,从表面上看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从深层次上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科教师的科研治学态度问题。教师要求不严格,没有加以合理的引导,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
所以,我们必须先从端正的学生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及科研工作的基本素养教育,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其在无形之中具备严谨、科学的学习研究态度,无论对他们课程设计的完成,还是以后的工作学习,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开放式教学方式,增强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
长期以来,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由于课时少时间紧,在选题上,大部分教师提供固定的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指导与管理,但在另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不大一致,对课程的理解也参差不齐,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自选题目,自由选择开发工具,只要完成所要求的设计内容即可。加入在数据库选择上,可以选择 SQL Server、Oracle、Mysql 等,在开发平台上,可以选择 Power Buider、Delphi、. net、J2EE,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尽量不去指定某个平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人员分工组织上,很多情况下还是一个人完成系统所有的开发任务,这种做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公司里面几乎没有哪个软件是由一个人负责开发完成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而课程设计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具学生不同特点,合理进行项目的分组。比如,每个组里面各包含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语言书写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又可以避免有些组几个人都只擅长同一样东西,课题无法很好的完成的现象。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模拟公司的开发环境,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团队开发,让他们掌握团队开发中的软件版本控制问题,这些都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很好的经验。
2.3 规范化课程管理的构建
在课程管理环节,建议采用了以下流程:确定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系统验收,课程设计答辩,提交设计报告。通过规范化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课程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确定选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分组,确定题目,描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为开题做好铺垫。
开题是整个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给学生以良好的指引。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边界,建立业务模型,对具体的业务流程绘出图表,确定各个业务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之后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抽象出业务实体,进行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画出 E-R 图,描述各个实体的属性、联系。这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详细设计的完成。
中期检查是对学生上一阶段的设计情况作一个总结,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进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系统验收是对完成后的系统的正确性、可用性、合理性及性能,实现的情况是否与初期设计目标一致进行的一个检查。这一验收结果是评价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依据,比如,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基本的数据查询、更新,是否使用了视图机制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是否试用储存过程提高系统的性能,是否有完成的日志系统以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界面是否符合操作习惯等。
课程答辩是对整个系统完成情况的一个系统的总结,也是最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总结描述能力,通过对整个开发过程的总结,对某些细节问题的回答,提高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4 考核方式的构想
在进行选题的开放性教学后,由于大家的选题不一样,开发平台不一样,最终系统完成的功能、效果不一样,很多老师会遇到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对课程设计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课程设计的流程,我们可以分别在开题、中期检查、系统验收、设计答辩4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由于各个小组完成系统功能的差异化相同的某项功能。开题考核占整个课程评价的15%,评价标准初步构想如下:
概念模型:E-R是否符合规范;实体属性师傅完整、恰当;实体联系师傅正确。(7分)
系统结构:系统设计整体思路师傅符合需求;难度、规范是否合理。(5分)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规范。(3分)
中期检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进度的监督检查,目的是督促学生按照课程计划如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检查的指标包括各种数据操作是否实现,系统功能模块完成情况。中期检查占整个课程评价的20%,评价标准如下:
各种数据操作:数据库连接;查询,更新。(10)
功能模块:模块划分是否合理;模块互操作是否实现;模块功能实现的程度;流程图是否正确。(10)
系统验收是对学生课程设计的主要评价,学生对整个系统开发设计的完成情况都体现在这里,我门主要对系统界面、功能实现、系统性能、创新点、帮助系统进行考核。占整个课程评价的45%,评价标准如下:
界面:界面显示效果;可操作性。((5分)
功能:正确性;实现程度;复杂性。(20分)
性能:稳定性;运行效率。(10分)
创新点:是否有创新之处。(5分)
帮助系统:完整性;操作是否方便快捷。(5分)
课程答辩是对整个系统完成情况的一个系统的总结,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清楚流畅地介自己完成的工作,是否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回答。占整个课程评价的20%,评价标准如下:
课题介绍:总结、表达能力。(5分)
答辩:正确性;实现程度。(7分)
课题评价:人员分工情况;团队合作情况。(2分)
课程答辩是对整个系统完成情况的一个系统的总结,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清楚流畅地介绍自己完成的工作,是否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回答。占整个课程评价的20%,评价标准如下:
课题介绍:总结、表达能力。(5分)
答辩:正确性;实现程度。(7分)
课题评价:人员分工情况;团队合作情况。(2分)
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是否符合规范。(3分)
技术文档:是否符合规范。(3分)
3 结束语
本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对学生严谨、科学、创新的教学目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几年来,我们在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并将继续将其发展和完善,在教学指导方法上不断创新,并在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慧娟. 数据库系统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原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阶段的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近年来,由于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等原因,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下降。基于此,本文以本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近3年的毕业设计相关数据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个学期,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在三个月左右。其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学习相应软件工具、系统开发、调试、撰写论文等工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总招生量很多,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又不具有重点大学本科生的学历等优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担心毕业设计会影响就业,所以他们在思想上也不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学生们只是忙于参加各式的招聘会和面试,根本无心去做毕业设计和写论文。即便找到工作,还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实习。另外,有一些学生选择了专升本,这同样也会占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
2.2 选题局限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老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不同指导教师之间课题重复、内容陈旧、课题与前几届相似等。这些课题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课题实现难度不大,并且可以从书籍或网上找到源代码,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更有甚者是照搬照抄以往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以上也是影响当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缺乏正确的设计开发方法
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导致毕业设计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有的学生一边写程序,一边了解程序需求,程序完成了需求才清楚。有些需求事先没有,在编写程序时才加入,不得不重新改写程序,给程序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二是学生往往忽略软件开发的前面几个阶段,直接进行编码,造成软件设计的混乱。三是不少学生选定课题后,没有仔细分析系统功能,就急于开发,结果模块划分不清,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同在一个课题组,有的同学工作量大,有的同学工作量少,或者是模块重复开发的问题。四是很多学生认为编码结束则意味着整个设计就结束了,不重视测试和调试,导致软件缺陷不断。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使得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2.4 监管不足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按照惯例,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应每周多次见面,一方面可以方便师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而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项目的开发过程,目前各种检查主要是一些表格文档的填写,比如:任务书、开题报告等,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对过程管理要求不严,学生自然有所放松,而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和论文的检查,又或者对己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同学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成绩评判过于宽松。这些因素都助长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敷衍心态。
3.对策
3.1 实行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是立足于应用。高职院校该准确定位,利用好自身资源。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把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题目,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选定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进行审核,审核不过关,则学生重新确定题目,直到审核过关为止。根据教学经验,有部分学生在大二时就己经开始为社会上的一些单位进行系统开发,自主选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不但可以结合他们所开发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也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二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尽可能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最大程序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三是对于到录用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可采取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课题由校企双方结合毕业设计要求及企业实际需求协定。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方法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等内容;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中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样不仅能保证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终选题还应由院系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的难易度、工作量大小、课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审核。
3.2 模式多元化
高水准的竞赛或考证方式可代替毕业设计。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技能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还有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思科认证”、“微软认证”、“软件水平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奖项或通过高水准认证考试,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的这几种情况,其钻研的难度和深度,己经达到甚至超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应当可以免修,直接获得学分,毕业设计成绩可以按奖项等级评定。这样一方面顺应了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3.3 结合软件工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结合软件工程指导毕业设计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毕业设计的课题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分为几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具体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期限。二是指导学生按照软件开发中生命周期的方法来完成设计任务,比如系统设计部分先画出数据流图,再根据数据流图设计出模块结构图,接着模块设计,各阶段都要完成书面报告,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作铺垫。三是系统调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将各模块组合起来,联合调试,学生可以感受最终设计结果,能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学生可参考相关书面文档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结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将软件工程应用于毕业设计中,不但实现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真正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也使得学生在软件设计的文档书写规范化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3.4 加强监管,完善毕业设计制度
首先,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找工作与毕业设计的关系。加强学术道德修养,从制度上防止抄袭和网上下载的现象,使学生引起重视。
其次,可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学生定期将毕业设计作品到平台上,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平台,既便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也可以为学生成绩评定提供参考。
再者,可成立毕业设计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选题是否合适、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毕业设计的开展进度、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是否规范、成绩评定是否公平合理。
最后,对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对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表扬、奖励,可激励广大师生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也可以在学校举行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4.小结
篇9
关键词:工程博士教育;规范管理;特点;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提升学校专业学位办学层次、完善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这种新型的专业学位类型,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试图探索行之有效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培养单位来说,规范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博士教育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针对工程博士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
(一)从学术方面到实际应用能力,明确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
知识方面:应该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能力方面:要具有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新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引领企业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中不断前进,持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素质方面:具有相对专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团结并能领导企业的研发团队,实现企业的组织创新;具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改革能力。
成果方面: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从硬件到软件,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
目前,学院拥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拥有机械基础课程实验中心、机械学科专业课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除此之外,学院教师队伍中有20多人次分别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重大专项负责人。学院专门从这些专业教师中选聘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教授、博导担任工程博士的导师。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学院都为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二、探索建立适应工程博士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担负着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重要作用,是博士生进行后续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院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个性化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学院为此特开设了以下学位要求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现代设计学、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计算制造工程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在其课程学习期间, 除校级公共必修课程与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外,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学院设置的学科课程中选修2~3门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国家重大专项招收的先进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专项需求。学院专门为工程博士开设了《先进制造工程学》课程,该课程强调信息学科与传统机械制造学科的融合,要求教师以精密技术和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学科为基础,以数字化装备、汽车工业及信息产业为支撑, 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信息产业、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及教学, 并要求逐步加大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比重。典型科研案例讲座关键在于注重学科交叉,着眼于科研方法的创新、研究思路的拓展, 这种案例教学法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博士课程中广泛采用, 并已证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工程博士生的综合科研素质。特色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不仅涵盖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专业领域,而且依托学院在机械制造学科发展上的经验和探索,凝炼了众多学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科研成果和学科经验,使得该课程成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习逐步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转化的桥梁。
工程博士各专题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变化的,具体内容由各授课教师策划。近年来,数字制造及微纳制造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的热门,这在授课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学院在《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题讲座有:数字化制造与智能控制类专题讲座、微纳制造类专题讲座、其它先进制造类专题讲座。这些学术专题讲座主要突出一个“新”字,包括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或前沿性问题的新发现、新学说,以及教师本人的最新科研进展。该课程对学生专业领域创新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由于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因此与学历博士生相比,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还专门增加了15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实习实践4个学分、专业设计3个学分、工业实习8个学分。为工程博士量身定置的实践环节学习年限要求不少于3年,单从时间上看,这在工程博士培养年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凸显出工程博士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拔高。
三、严把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关
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由双方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更注重实际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且最能反映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学院拟从以下3个方面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课程学习阶段后期或结束时启动。校、企导师组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学生在对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导师及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审议,重点考察学员拟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可能达到机械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水准。
(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考核安排在开题报告后约一年左右进行。学员根据论文研究进展完成如下内容的考核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拟作调整的内容及方案、工作计划调整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对论文研究范畴作适当调整或补充,凡对开题报告内容不存在颠覆性的改变,则可继续论文研究工作,否则应重新开题。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
为了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1999年开始就在院系一级试行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指的是评阅人、论文作者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信息均予以匿名,然后在博士学位论文正式提交审核之前,所在学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对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把关。多年的探索充分证明了推行双盲预审制度确实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起到了非常有效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学院决定沿用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来控制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
四、结语
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的答辩增加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博士最后答辩管理的监控力度。总之,学院从工程博士的招生到培养以及最后的学位授予,都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质量保障管理条例。尽管如此,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亟待提高与完善,以便工程博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宜.《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2]范巍.中国博士发展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3]程宜.博士学位论文盲预审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 2009,(1).
篇10
开发和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突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代替人工、信息共享、学科化服务、数据分析的快捷、准确、高效的科研管理新模式。其工作流程是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对科研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对信息的审计和更高层次的利用。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远程性、规范性、动态性、集约性等特点,能很好地收集、整合与传递科研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好地解决传统科研管理带来的程序繁琐且重复的弊端。系统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和参与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日常科研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2系统设计
2.1基本原则与目标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科研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在系统整体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规范性、安全性、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原则,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模块化的软件开发方法。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覆盖研究所主要科研业务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网络为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简化人工管理流程,通过信息的一次录入,实现信息多方共享、综合分析加工和信息的批量导出导入,满足不同管理层次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2.2功能设计
系统除了能够实现数据录入、权限浏览、报表打印、留言板等功能外,还需要实现节点推送功能、关联查询功能、统计/汇总功能和批量导入导出功能。节点推送功能:系统将业务流程串接起来,将节点任务推送给相关人员,并及时反馈相关工作任务和要求。关联查询功能:系统支持全信息的查询和关联功能,当用户需要了解一个项目时,系统能把项目相关信息一并展现给用户。统计/汇总功能:系统通过数据库层汇总分析原始数据,自动形成报表和数据,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批量导入导出功能:系统能够实现标准格式文件的批量导入,如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等,也可根据需求将数据批量导出。
2.3结构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的业务范围和管理要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信息模块:该模块由科技处基于门户网信息动态、最新通知和学术活动公告。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是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立项、开题、结题和成果申报管理。由用户通过权限账号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课题研究过程性文件和成果,科技处通过管理员权限进行浏览审核并反馈。成果管理模块:用户登录后,通过该模块对个人成果进行填报和管理,包括论文、著作、获奖等方面的信息。研究生管理模块:该模块属于用户信息管理和课题管理一体化的部分,主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选课明细和课题管理相关内容。研究生通过登录该模块,填报入学基本信息,选课明细,提交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文件。科研条件管理模块:该模块对研究所科技资产进行统计管理。用户管理模块:该系统设置3种用户类型,分别为科技处系统管理员、各科室领导管理员、科研人员,并根据用户角色和单位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另外,系统还通过网站提供日常所需的科研相关文件下载功能。
3系统技术实现
系统采用基于J2EE技术框架的B/S构架,以Eclipse+JBossTools为开发平台,以MicrosoftSQLSer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应用Tomcat6.0轻量级服务器,采用JSF、JavaBean、JPA等多种开发技术,在WindowsServer2003或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环境运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和完善时需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系统的安全性。为确保研究所科研信息的安全,系统通过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相应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使用户使用的系统功能和查看信息的范围得到控制。除系统管理员外,所有用户只可修改自己所添加的数据。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操作日志记录功能,用户在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有所可查,进而保证了用户的操作都是可审计、可追溯的。二是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功能模块的编程、调试独立进行。三是与现有系统的集成。结合研究所科研人员内部局域网账号,系统开发局域网内部系统的统一认证功能,方便用户注册。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