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

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易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篇2

【关键词】村官,角色,乡村治理

一、现状概述

《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从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2011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超过21万,到2015年,中国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到40万人,覆盖2/3的行政村,到2020年将达到60万人。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涌现出了许多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但从当前各地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村官在职业发展和工作适应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参与相处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发展受阻、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

二、参与乡村治理困境分析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一项不断发展中的制度,除了就业压力,政策性资源是吸引广大村官参与其中的主要因素,但是当前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政策集中在在岗三年的保障制度,而对于村官三年之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开始关心“以后怎么办?”,“考不上公务员怎么办?”这样关乎自身前途的问题。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地区差异,政策变动性比较大。所以,在政策不明朗、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存在后顾之忧。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因而他们很难沉下心投身基层。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意向表中,有64%的选择是报考公务员,而在北京市首批大学生村官合同到期后去向表中却只有19%的人可以进入到公务员系统中,也还有10%的人尚未就业。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并没有被解除,尚不完善的保障制度使得村官制度的持续性受到质疑,在自身的发展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会下降,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备考公务员或者跑关系上,客观上减少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可能。

(二)借调身份。相关调研表明,借调现象相当严重,基层政府“截留”大学生村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截留”是乡镇领导的安排,被动的截留;有的“截留”是因为基层政府人员不充足,大学生村官学习能力强,留在基层政府、又不用支付额外的工资。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自身以及基层政府是有利的。但这却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会导致大学生村官越来越不“接地气”,远离乡土,脱离群众,根本无法实现参与乡村治理的目标。

(三)游离乡村“圈子”之外。中国的乡村社会有浓厚的家族乡土情结,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圈子组成的,离中心越远者,关系也就越疏远,这种圈子的核心是“人情”、“面子”和“关系”。大学生村官是外在的力量嵌入于乡村社会中,在村民看来就是“圈外人”。与土生土长的乡村干部相比,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关系疏远,而自身存在的“上山下乡”短期锻炼的观念和村民眼中“非官、非农民”的圈外人身份,使他们更难嵌入乡村社会关系中。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都使得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可能性则较低。

三、参与治理难题破解

(一)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身份如何,具有哪些明确的权利,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庄工作的开展及大学生村官价值的发挥。大学生村官是从城市的高校毕业后通过考试选拔方式产生的,他们既不是具有本村户口的村民,又没有在《村委会组织法》中有着明确的说明,那么在日后的村委会选举以及其他的村委领导工作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非常模糊,并没有在村民心目中获得权威的认可,这样在群众中的认可程度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想真正激励大学生村官在村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就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通过法律法规加以明确,为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增强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政治信任感,同时也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庄工作中扫除了相应的政策障碍,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对村庄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监管。由于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在村庄的工作年限是三年,但是部分村官并非愿意扎根农村亦或者前途担忧等原因,在三年合同期满后,很多大学生村官义会选择回到城市。以这种过度心态对待村官这项工作,就会出现走马观花、工作不积极的现象,这就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监管机制。做到从村官选拔筛选偏向有意愿扎根农村的大学生,从源头上保证大学生村官的高质量高水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通过日常考核,在县、乡、村三级组织结构的联合下、严格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的汇报,共同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建立选拔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可推荐提拔。

(三)理顺村官村民关系。大学生村官要利用好身边的政治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需要大学生村官善于解读政策,善于利用资源,主动的融入到“圈子”中去,虽然没有先天的本地人优势,但是同时也没有利益矛盾,因此融入群众非难事。这种嵌入是双向的、互动的。乡村社会行动者同样要适应大学生村官,嵌入大学生村官所代表的现代化社会关系,村民、村干部等同样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只有发挥不同主体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乡村治理绩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3

统计结果显示:全国每年可提供1000~2000万个就业岗位,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只有600多万。一方面大学生喊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职业》杂志记者走访了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王化深。

原因:学校、社会、家长添堵就业路

谈到就业难,王化深处长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质量给就业难添了堵。他指出,有些学校不是根据社会需求,而是根据学校有没有开设这门学科的实力来办学。只要有老师,只要有该学科的办学环境,他们就敢开专业。他们从不在意是否能与社会需求对接,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再好,也难有用武之地。

其次,企业讲究的是效益,需要一进来就能上岗的人才,而很多高校培养学生重在“筑基”,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能力太差的问题。而且,越是名校这种问题越突出,因为他们总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在社会看重实践能力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学生甚至连基本礼仪都不懂,结果一面试就惨遭淘汰。

王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到,家长这个庞大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使他们的目光更多停留在了某个企业有没有名、待遇如何、工作累不累等上面,却很少考虑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的前途发展如何。所以,很多学生并非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期望找一份既轻松、又赚钱、又体面的工作,而现有的工作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而已。

总之,学校“全方位理论人才”的脱离实际、社会“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观望态度、学生与家长“轻轻松松做白领”的过高期望,这三者之间矛盾的日益升级,成为就业难的“主流”原因。

对策:去基层,要有优厚政策扶植

王处长指出,基层、二三线城市或中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如果到这些地方找工作,比在一线城市就业的压力小得多。但是即便是一线城市就业形势如此严重,为什么部分大学生仍然不愿意去基层?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好处”。看不到发展前景、吃不好、住不好、待遇低,人家当然不乐意。

北京的村官政策就是个正面典型。北京市在每个区都设有村官办,每个村官办的领导对自己管辖内的村官都十分熟悉,这就方便了培养和发掘人才。现在北京很多学生愿意去做村官,就是因为政策好,在农村工作三年下来,北京户口就解决了,而且每月薪水待遇都不低,这就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性。假如没有优厚的政策扶持,只是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去,注定不会成功。

王处长还告诉记者,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个学生就在某个很偏的地方做村官,忙里忙外,一待好几年。但他的收获也是无法衡量的:现在经受磨练,将来不管在哪里找工作,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都不会觉得苦。这样就达到了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目的――锻炼。“村官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无需置疑的,做管理、承包项目、独立办企等都可以胜任。“大学生村官”是一个优质品牌,品牌效应一旦出现将不容小觑。

篇4

这次党校培训,学习形式是理论学习与实际参观考察相结合,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丰富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还从实际出发,统一安排参训人员参观瑞塔铺镇杨家洛村村委会以及村里周边设施建设。杨家洛村村书记钟书记为我们叙述了杨家洛是如何从一个无名小村成长成为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艰辛历程。从钟书记的叙述过程中,作为官地坪镇山羊栋村村官的我们,清晰了自己的思路,鼓舞了自己的干劲,在深入学习杨家洛村成功背后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立足科学发展观,并以一种模仿加创新的指导思想,立志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奋斗。

此次培训班,既传授给我们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又给我们以思考和启发,是授人以渔而非受人以鱼。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切实认识到,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团队的力量,在中增进班子成员团结,依靠团队力量战胜工作中的种种困难。首先,要感谢组织部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学习的时间过得非常快,经过这天的学习,我想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同时,每时每刻我都有所收获,有所感动。加之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村官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几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村官是一个钮带,他上联系上级党委政府,下联系着群众百姓,一个村的安定和谐、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与村官的工作分不开的。要做好村官工作,就必须要当好服务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村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农民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经济、文化、基层组织建设都需要我们这些年轻的血液,所以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村官,要提高认识,扑下身子来为农村的建设、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村官还必须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为农民群众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能力等等。但是,作为一名村官光有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在农村工作的能力。在培训期间,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个人而言,我认为:

1、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农村工作是我们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基层工作相对复杂,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为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村风村貌而努力奋斗。

2、正视困难、奋发向上。基层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了解中肯定存在一些困难,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克服重重难关,知难而上,永往直前,依靠年轻人的闯劲干劲解决硬问题,将村里的工作人人真真地落实到实处。

篇5

青剑湖花园坐落在发展前景远大的青剑湖畔,秉承着xx工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它已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姿态呈现给市民,其周边的青剑湖商业中心是由青剑湖社区富民合作社的一项富民工程,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区股民339户。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花园式居民住宅,它的管理队伍自然也是阵容强大,其中不乏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者,当然也不缺那些思想前卫的大学生村官。在那里,我旨在学习一些在校学不到的东西,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意义,以及帮忙整理档案资料等,以促进自身发展。

二、实践内容

在那里实践了大约13天,总结起来内容如下:

在和青剑湖花园进行沟通之后,他们同意我在他们的居委会里进行实践活动。前期,我帮忙他们发放了邮箱的钥匙,整理了花园内常住人口的一些资料,以及帮忙处理关于外来人口的暂住问题以及他们的车辆管理、进出入登记等相关事情,旨在保证一个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

之后的几天,我主要跟着一个刚毕业3年的大学生村官干,由于她是大学生,所以她负责的工作中多了些“新奇”的事情,比如我跟着她帮忙召开员工培训会,会议上的资料我会帮忙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是什么单位,大到跨国企业,小到私人工厂,其实在其内部都有一个对于员工的考核标准,便于领导进行审核与取舍。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找到一份工作很难,而且想做好一份工作更难。

在实践的后期,我帮忙制作了关于即将到来的春季高发病的宣传橱窗,橱窗中展示了一些春季高发病的介绍(例如感冒,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感冒,要勤洗手,饮食均衡,不宜过度劳累。)

之后,由于临近春节,我还帮忙做了一些宣传安全方面的工作:一、用电安全。春节期间大功率电器使用机会较多,安全用电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二、动火安全;三、居家安全;四、交通安全;五、饮食安全;六、出行安全。其中着重强调介绍关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l.儿童燃放爆竹时应该由大人带领。2.烟花爆竹应该存放在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方,不能放在炉火旁。3.为了防止发生火灾,严禁在阳台、室内、仓库、场院等地方燃放鞭炮。也不允许在商店、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燃放。4.严禁用鞭炮玩“打火仗”的游戏。5.燃放时,应将鞭炮放在地面上,或者挂在长杆上,不要拿在手里。6.点燃鞭炮后,若没有炸响,在未确认不存在安全问题以前,不要急于上前查看。7.燃放烟花爆竹,不要横放、斜放,也不要燃放“钻天猴”之类的升空高、射程远的、难以控制的品种。

三、实践结果

这次实践在我看来我很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没有用到英语,但是我学会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以后作为教师的我,面对的是群小孩子,那么这次的实践中,我为我可以教给居民一些有用的东西而感到开心,那么他们可不可以是一群“大孩子”呢,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大家。

篇6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区委组织部和大村办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我区大学生村官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任职感受。我叫郭伟涛,毕业于许昌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7月,我放弃了郑州的教师工作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怀揣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走上了“大学生村官”之路,2008年8月被选聘到青年村乡井庄村任村主任助理。今天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派,我将从个人的视角谈谈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感受。

(1)首先,我先浅谈一下我一年来的工作感受。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放下架子,摆正位子。就是既不要把自己当成乡干部,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村官高高在上。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更是很可怕的。唯有自己先做好一名村民,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村干学部。

二、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要立足长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实现价值。既要俯下身子,谦虚谨慎,又要发挥优势,学以致用。做好六种角色:做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做新思想新理念的转变者、做基层情况的调研员、做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做村民致富的启发人、做乡村发展规划习者。

三、学习学习在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要时时处处都要多虚心学网习。

四、真诚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交道,自己吃不透的东西,不要随便答复别人。自己力所能及的,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为别人办到,唯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五、创业与发展,必须超前思维。(略,下面会具体阐述)

(2)下面,我就自己的创业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烟叶种植

2008年8月,我来到井庄村,经过一个月摸底,对井庄村有了初步了解。防火期间,刘书记下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乡广大村民规模化种植烟叶。首先通过和村官座谈,摸底,基本掌握了那些村民有种植烟叶的意向。然后通过发放宣传单,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确定了三到四大户愿意大规模种植烟叶的。我和村官带着政策宣传信息单,找这几户具体座谈,通过讲信息、讲政策、讲政府的协调及补助力度,基本上说通了他们种烟。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包地土地协调相对困难,秋季种植马上开始,个个种植户纷纷知难而退,令我们井庄村“两委”班子非常伤心,一月来的工作结果就这样顷刻即流。不过,痛定思痛后,我和村官也一直再反思,为什么种烟户稳定不住,后来我向王书记提出了可以引导我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回村创业和带业的思路。王书记听了,当即采纳了此建议,发动全村党员及干部向在外工作人员传递我村种烟的信息,不久,我村在上海的一名创业成功者愿意回家乡投资,经过电话联系沟通等等诸多形式和困难,我村这个人从上海做飞机快速返乡。他就是现在的大股东之一的刘峰,后来他高兴的说:“在乡政府和村官的帮助下,我用多年在南方赚的钱承包了200亩的烟叶地,还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我要好好把业创好”

后来我也积极参与土地承包工作、育苗工作、种植工作、浇水施肥工作、和田间管理工作。建烟炕时,由于资金暂时不足,在王书记的超前思维鼓励下,我也投进去了一万元。当时他说:你刚毕业那一万也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只有你投钱了,你才会更用心参与其中,以后你获得的经验会更大的。不久,他说的话应验了,我们种的烟叶质量在全乡是一流的,其他村的种烟户纷纷来学习,顿时我心里宽慰多了。跟着聘请的技术员我学到了很多种烟知识,和王书记在一起我也学习到很多的农村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二、食用菌种植

说起食用菌种植,刚开始我也是无意间干起来的。记得2008年10月底,我的一个本家哥哥四处借钱,说是没有钱买食用菌原料——棉壳的钱了。于是我就忍痛割爱把我准备买电脑的3000元钱借给了他。

其实我们是有代沟的,他比我大的多,不过后来经过我们不到一个月的接触我感觉他人还不错,种植技术还可以,就是管理跟不上,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又经过我一个月的思想斗争,分析分析他的优于劣,分析分析我的优于劣,我发现我们两个刚好能够优势互补,联合起来干事业刚好能够弥补自己的各自不足。经过我和他的协商谈判,我们达成合作,正式开始合伙种植食用菌,一般情况下,用玉米芯种植,投入与产出比是1:2~2.5左右,也就是说投入一元,基本上能获利0.8~1.2元。用棉壳种植,投入与产出比是1:3.5还要高,如2009年春节,我们2000元的料,产出的蘑菇买了7000多元,除去成本我们净赚了5000元。但是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其中遇到了原料难买的问题,去外地进料成本又太高,风险太大,培养的技术工,如装袋人员不固定等问题相续出现,日常管理的漏洞问题也相续出现,资金的管理,出菇的时间及上市的把握等等尤为重要,不然周期把握不好,会降低我们的利润的。蘑菇最多一年可种三茬,一般我们种两茬,棚需要一定时间休整,杀菌、消毒等等。目前我们两个大棚一茬的利润在20000元左右,再去掉技术工人的工资,基本上纯利润股有15000元以上,这样算来,我们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50000元。也刺激了农村留守的富裕劳动力就业,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三、网上营销,传承玉器(古器)文化。

说起古文化,我是从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与研究的,我上大学有个毛病,不爱文学爱历史,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总看着人家历史系好玩,所以就经常听历史系的课,选修历史方向的选修课,经常在图书馆不看文学书但看历史书,对历史书籍情有独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就真的与历史文化结缘了,主攻玉器方向,重点是春秋玉雕文化和明清玉器文化,擅长春秋“圆帽工”玉器的鉴赏与交流。

现郑州一实体店铺实行出厂一站式服务,网上店铺直接营销现以全面开始。我们现在采用工厂(妻在其中)+实体店铺(岳父)+网上店铺(我独有)多渠道多元化经营模式,来达到我们的多产共生、多元共生。我的网店主卖玉器,货品来源,手工雕刻作品(有十年以上的师傅)、代卖老货老玉、自己购买的又出售老货老玉、替别人拍卖的东西。本人经常踩古玩市场,偶有捡漏。常参加古玩行业协会的交流。至于网店的其他运行细节以及利润问题,涉及商业运作问题。在此不便细说。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便捷载体,只有通过他才能推动新世纪的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希望大家都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波音飞机的大亨们很厉害吧,但是你们是否知道,波音飞机的大多零部件都是从其他的中小企业购买来的啊!所以说没有中小企业,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公司的大亨们就很难造出这样一流的飞机,所以说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繁荣,也离不开网络载体和中小企业(主体)的繁荣发展。网店是十分的文明和开放的,他解决了在网下没有成本开店的烦恼,只要肯动脑子,一切都会属于你的。我要说网上商店,还是有辽阔的白色空间的,如何把他们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案,需要我们心灵不老、精神不老的开拓者去尽情的挥洒。我相信,只要有爱、有爱好、有追求,有梦想幸福一定会属于你的。那你还犹豫什么,马上行动吧。

篇7

【关键词】高职;就业意愿;大学生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学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高职教学能否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让学生适应市场有效地就业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学校应该面向就业市场,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用人单位青睐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理念。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找工作难,许多学生学非所用,人才资源浪费,高职学校和用人机构双方处于人才供需不平衡的胶着状态。出现这个问题既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也有学生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不了解造成的原因。

本次调查以北京经贸职业学院2013届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自我评价、毕业去向、就业意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大学生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次针对整个2013届的五个系14个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即高职毕业生大三第一学期。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31份。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调查对象中,工商系占31.7%,艺术系占20.1%,计算机系占18.9%,国贸系占15.7%,外语系占13.6%。这些学生中北京生源和外地生源学生分别为77.3%和22.7%。农村和城市比例分别为18.2%和81.8%,男、女生分别为35.6%和64.4%。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自我评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强项依次为:适应能力76.8%,团队协作能力68.7%,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能力68.1%;自己的弱项则依次是创新能力38.3%,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均为30.4%。在自身弱项调查中,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并无弱项。毕业生目前的心理状态调查中,非常了解自身优劣势并有明确职业定位的学生仅为14.3%,而41.5%的学生为比较清楚自身优劣势但缺乏职业规划,打算先找份工作再想以后的职业发展路线的学生有32.6%,处于信心不足、茫然、焦虑的学生有11.6%。另外,就毕业生开始求职时间的调查中,仅有15.8%的学生在此次调查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求职,41.8%的表示在本学期之内,寒假和下学期的分别为11.6%和18.8%。更有12%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在毕业以后才开始进行求职。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自我的能力认可度比较高,但是却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很迷茫,尤其是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还不成熟,多数处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的状态。

(二)毕业去向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职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边工作边升本(自考或成教)的最多,占46.4%,其次是工作29.3%,第三位是专升本17.8%,选择创业、大学生村官的分别为4.1%和1.3%。让他们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求职和发展65%,自己意向或喜好25.3%,家长意见3.9%,暂时躲避激烈的社会竞争2.7%,随大流1.8%。选择专升本和边工作边升本(自考、成教)的学生,其主要原因:为将来获得更好的工作做准备64.2%,提高自己,充实自己23%,对更高学历的追求7.3%,父母意愿3.4%,在如今形势下,不着急就业的有1.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自己的高职学历显然不满足,多半数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升本方式进行学历深造,且更多的是为了未来长远的发展。但是高职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和大学生村官的比例比较低。

(三)就业意向分析

1.就业地区选择

在选择就业地区的调查中,90.1%的学生都选择留在北京发展,尤其外地学生中,有70.2%的学生选择留在北京。其次,选择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的有33.5%,选择中小城市仅为3.8%,选择中西部的仅为1.9%,而选择回老家的学生毕业也不高,为5.5%。结果说明,高职的学生像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学生一样,热衷于经济发达城市,而不愿意回老家或到中小城市去工作。尤其是在北京上的大学,留在北京发展成为北京高职毕业生的首选,这也继续加剧北京地区的就业压力,容易使高职学生为了留在北京这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而选择那些工作不太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工作,而造成高材低用,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大学生进一步改变观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地区。

2.用人单位性质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职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第一位是国企44.7%,第二位是事业单位36.8%,第三位是外企36.2%,第四位是国家机关28.7%,第五位是私企23.3%,乡镇企业排在最后,仅为1.2%。结果说明,高职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期望还是比较高,这其实和高职教育的定位不太相符,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中小型企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一定要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不能想当然的选择那些待遇好、收入高或者工作稳定的国企和政府、事业单位,这些岗位的数量毕竟有限。

3.薪酬期望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高职毕业生对薪酬期望排在第一位是2000-3000元,占37.9%,第二位是3000-5000元,占34%,第三位是5000元以上,占17.8%,而2000元以下的仅有不到10%。从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看,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就目前北京市的工资水平来看,高职毕业生,尤其是刚毕业的高职毕业生3000元以内比较实际,且其中2000元以下占据主力,而5000元以上基本上可能性很小。所以,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可以降低对薪酬的期望,抱着积累经验的心态,把工作当成一种新的学习,有利于提早就业,实现理想。

4.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

调查问卷中,为毕业生设置了18个影响他们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被调查的毕业生根据重要性对它们进行了排序,排列顺序依次是:公司发展前景、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稳定、人际关系、工资待遇、培训机会、自我实现、领导者风格、激励机制、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符合个人性格和兴趣、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工作地点、公司名气、专业对口。从结果中看出,高职毕业生比较看重公司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对公司具体的地点、名气不是很看重,比较理性。尤其是在专业对口问题上,重视度比较低。在“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的问题上,57.5%的被调查毕业生表示愿意,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毕业生仅有9.3%。

5.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学生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依次是:求职网站等媒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利用亲友社会关系、用人单位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对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主动上门或致电咨询、向老师、校友或同学咨询。从结果看,高职毕业生求职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学校和亲友,尤其是网络上有很多专业、正规的求职网站,里面的招聘信息比较多,学生可以通过看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了解自己所需要具备能力,并有针对性的投放简历,提高面试的机会。

6.求职中的困难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他们在求职中存在的问题排序依次是: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上欠缺、社会竞争太激烈、求职技巧掌握不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了解缺乏、就业信息太少、岗位太少、专业不对口。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求职中缺乏的因素依次是:英语成绩不佳、不了解行业和职业及单位情况、缺乏社会实践和实习及校内学生工作经验、专业成绩不佳、招聘信息有限、缺乏社会关系(家庭、师长、朋友、职场等)、对专业没兴趣又没有做其他准备、没有职业技能证书、自己的选择和家长的建议冲突。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对自己求职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是比较清楚的,也知道自己在就业中有哪些短板,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如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岗培训、邀请各类企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讲座,以便了解实际就业环境中,企业的用人需求,做到有备而战。

三、高职毕业生的几点建议

1.早定目标

高职学生在学校应该及早把自己就业目标确定下来,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就业行业的要求积极参加活动,有目的地培养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放开观念

高职学生在就业中,不要抱着等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依赖老师、学校,等着工作送上门。应多运用求职网站上的信息或对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主动进行毛遂自荐。选择用人单位时,不要一味往热门单位或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

篇8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区委组织部和大村办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我区大学生村官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任职感受。我叫郭伟涛,毕业于许昌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年7月,我放弃了郑州的教师工作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怀揣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走上了“大学生村官”之路,20*年8月被选聘到青年村乡井庄村任村主任助理。今天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派,我将从个人的视角谈谈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感受。

(1)首先,我先浅谈一下我一年来的工作感受。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摆正位子。就是既不要把自己当成乡干部,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村干部高高在上。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更是很可怕的。唯有自己先做好一名村民,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村干学部。

二、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要立足长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实现价值。既要俯下身子,谦虚谨慎,又要发挥优势,学以致用。做好六种角色:做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做新思想新理念的转变者、做基层情况的调研员、做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做村民致富的启发人、做乡村发展规划习者。

三、学习学习在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要时时处处都要多虚心学网习。

四、真诚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交道,自己吃不透的东西,不要随便答复别人。自己力所能及的,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为别人办到,唯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五、创业与发展,必须超前思维。(略,下面会具体阐述)

(2)下面,我就自己的创业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烟叶种植

20*年8月,我来到井庄村,经过一个月摸底,对井庄村有了初步了解。防火期间,刘书记下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乡广大村民规模化种植烟叶。首先通过和村干部座谈,摸底,基本掌握了那些村民有种植烟叶的意向。然后通过发放宣传单,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确定了三到四大户愿意大规模种植烟叶的。我和村干部带着政策宣传信息单,找这几户具体座谈,通过讲信息、讲政策、讲政府的协调及补助力度,基本上说通了他们种烟。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包地土地协调相对困难,秋季种植马上开始,个个种植户纷纷知难而退,令我们井庄村“两委”班子非常伤心,一月来的工作结果就这样顷刻即流。不过,痛定思痛后,我和村干部也一直再反思,为什么种烟户稳定不住,后来我向王书记提出了可以引导我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回村创业和带业的思路。王书记听了,当即采纳了此建议,发动全村党员及干部向在外工作人员传递我村种烟的信息,不久,我村在上海的一名创业成功者愿意回家乡投资,经过电话联系沟通等等诸多形式和困难,我村这个人从上海做飞机快速返乡。他就是现在的大股东之一的刘峰,后来他高兴的说:“在乡政府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我用多年在南方赚的钱承包了200亩的烟叶地,还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我要好好把业创好”

后来我也积极参与土地承包工作、育苗工作、种植工作、浇水施肥工作、和田间管理工作。建烟炕时,由于资金暂时不足,在王书记的超前思维鼓励下,我也投进去了一万元。当时他说:你刚毕业那一万也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只有你投钱了,你才会更用心参与其中,以后你获得的经验会更大的。不久,他说的话应验了,我们种的烟叶质量在全乡是一流的,其他村的种烟户纷纷来学习,顿时我心里宽慰多了。跟着聘请的技术员我学到了很多种烟知识,和王书记在一起我也学习到很多的农村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二、食用菌种植

说起食用菌种植,刚开始我也是无意间干起来的。记得20*年10月底,我的一个本家哥哥四处借钱,说是没有钱买食用菌原料——棉壳的钱了。于是我就忍痛割爱把我准备买电脑的3000元钱借给了他。

其实我们是有代沟的,他比我大的多,不过后来经过我们不到一个月的接触我感觉他人还不错,种植技术还可以,就是管理跟不上,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又经过我一个月的思想斗争,分析分析他的优于劣,分析分析我的优于劣,我发现我们两个刚好能够优势互补,联合起来干事业刚好能够弥补自己的各自不足。经过我和他的协商谈判,我们达成合作,正式开始合伙种植食用菌,一般情况下,用玉米芯种植,投入与产出比是1:2~2.5左右,也就是说投入一元,基本上能获利0.8~1.2元。用棉壳种植,投入与产出比是1:3.5还要高,如2009年春节,我们2000元的料,产出的蘑菇买了7000多元,除去成本我们净赚了5000元。但是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其中遇到了原料难买的问题,去外地进料成本又太高,风险太大,培养的技术工,如装袋人员不固定等问题相续出现,日常管理的漏洞问题也相续出现,资金的管理,出菇的时间及上市的把握等等尤为重要,不然周期把握不好,会降低我们的利润的。蘑菇最多一年可种三茬,一般我们种两茬,棚需要一定时间休整,杀菌、消毒等等。目前我们两个大棚一茬的利润在20000元左右,再去掉技术工人的工资,基本上纯利润股有15000元以上,这样算来,我们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50000元。也刺激了农村留守的富裕劳动力就业,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三、网上营销,传承玉器(古器)文化。

说起古文化,我是从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与研究的,我上大学有个毛病,不爱文学爱历史,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总看着人家历史系好玩,所以就经常听历史系的课,选修历史方向的选修课,经常在图书馆不看文学书但看历史书,对历史书籍情有独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就真的与历史文化结缘了,主攻玉器方向,重点是春秋玉雕文化和明清玉器文化,擅长春秋“圆帽工”玉器的鉴赏与交流。

现郑州一实体店铺实行出厂一站式服务,网上店铺直接营销现以全面开始。我们现在采用工厂(妻在其中)+实体店铺(岳父)+网上店铺(我独有)多渠道多元化经营模式,来达到我们的多产共生、多元共生。我的网店主卖玉器,货品来源,手工雕刻作品(有十年以上的师傅)、代卖老货老玉、自己购买的又出售老货老玉、替别人拍卖的东西。本人经常踩古玩市场,偶有捡漏。常参加古玩行业协会的交流。至于网店的其他运行细节以及利润问题,涉及商业运作问题。在此不便细说。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便捷载体,只有通过他才能推动新世纪的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希望大家都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波音飞机的大亨们很厉害吧,但是你们是否知道,波音飞机的大多零部件都是从其他的中小企业购买来的啊!所以说没有中小企业,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公司的大亨们就很难造出这样一流的飞机,所以说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繁荣,也离不开网络载体和中小企业(主体)的繁荣发展。网店是十分的文明和开放的,他解决了在网下没有成本开店的烦恼,只要肯动脑子,一切都会属于你的。我要说网上商店,还是有辽阔的白色空间的,如何把他们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案,需要我们心灵不老、精神不老的开拓者去尽情的挥洒。我相信,只要有爱、有爱好、有追求,有梦想幸福一定会属于你的。那你还犹豫什么,马上行动吧。

篇9

本文在研究艺术类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方法,要求开放思想,与时代同进步,利用新兴科学技术来整合各类信息;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就业思路;时刻关注社会动向,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

关键词: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招聘难与毕业生求职难。许多艺术类应届毕业生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许多岗位空缺的公司及单位通过花钱在各招聘网站、报纸、学校招聘会等职业招聘信息,同时各学校应届毕业生也奔波在各个人才招聘市场,浏览各个招聘网站,不过最后结果大多是单位招不到人才,而毕业生也难以遇见伯乐。

(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因势利导心理。学校招聘专场是求职人员找到就业岗位成功率相对较好的招聘形式,同时也是各单位采用“管培生计划”最多的人才招聘活动。不过在这些学校招聘专场中,只要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有关的招聘活动,其现场都是人满为患,而那些当地企业、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以及工作环境比较简陋的公司,其招聘现场则是门可罗雀。

(三)毕业生对于就业服务重视程度不够。艺术类院校应该从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从每位大学生入学开始就系统针对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有效的就业服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毕业生认为,就业就是在校期间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简单,从而对学校设置的就业创业讲座、心理资讯、课程指导服务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各种就业指导服务视若不见,也就使未来自己在就业问题上难以做到全面和完善。

(四)现阶段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机制来进行系统学习,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成为了检测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盘。不过,当前的艺术类学校和其他一些综合类学校都出现了扩大招生的现象,但是就业问题却始终不能被高度重视,从而使各学校的就业问题一直延续。

(五)社会转型期对于艺术类院校就业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国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的国民经济仍然不断健康、平稳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针,持续进行社会转型。随着中国的经济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成了一系列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消耗型产业逐渐退出市场,同时更多的文化艺术类产业、创新型产业以及智力密集型产业正迅速的崛起发展着。但是因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属性问题,使其难以摆脱传统观念从而与时俱进、解放思想,难以快速的应对社会转型所改变的就业问题。

二、促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广开思路。在艺术类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都有着锐利的直觉,可以提前感知到下一季潮流的发展方向,牢牢把住时尚潮流的脉搏。在艺术类学校就职的人员更加需要跟紧学生的步伐,积极接受新工具与新技术,主动运用大学生喜欢的社会交往工具来宣传就业信息,使宣传内容更加体现艺术性,将主动推送替代被动传播,增加在校待就业大学生的乐趣,使其得到更好的就业服务。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拓宽学生的求职择业思路。为了更加有效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开艺术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解决待就业毕业生的实际问题,我国大力鼓励与引导应届毕业生去到基层就业,并且相继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医从教助学金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以及“应届毕业生预征入伍计划”、“高级院校创业实践计划”等。艺术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和综合性学校的毕业生相比有着更加专业的特长,在面向基层的就业活动中更加能够展现自己的特长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三)把握时代动向,以梳理根本问题为契机解决就业问题。在高等院校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中,求得艺术类学校的发展、缓解艺术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就一定要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产业调整为背景。在全面分析研究往届毕业生就职信息的基础上,艺术类学校的前景发展,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也不管是内涵式发展或是外延式扩张,都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目光,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国家制度的引导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相适应,使艺术类学校能够找准教育发展方向及目标,核心人才培养机制,调整知识内容与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以达到产学研的整合统一。总而言之,艺术类学校只有打开眼光、扩展思路、与时俱进,才能更全面完善解决各种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忠坤.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就业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6).

篇10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94

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较复杂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了较深入了解和掌握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做好本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质量,笔者于2016年11月至12月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随机选择曲靖师范学院2017届400名毕业生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376 份。调查主要涉及学生的毕业去向、行业选择、区域选择和薪酬期待等方面。

1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76名毕业生中男生92人,女生284人;来自农村户口274人,城镇户口102人,其中省内学生312人,省外学生 64人;在校期间担任过班级、院校学生干部的86人,其中校级学生干部9人,院级学生干部20人,担任过社团协会学生干部的28人,担任过班级学生干部的29人。

12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第一,毕业后出路选择。调查中涉及对毕业生毕业后首选出路的选择上有高达 64%的学生选择一毕业就就业,30%的选窦绦深造(留学或者国内考研),6%的同学有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意向。分析其中的原因,来自农村的学生比较多,很多学生背负着家人的期盼,大学毕业就要入职为家庭分担压力,这是构成我校学生毕业后就就业成首选出路的主要原因。选择考研或留学的学生,一部分是为了提升自身层次,以寻求更多的就业空间;另一部分是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而进行考研。但很多学生均表示考研和找工作都是比较理性,考研结束后仍会选择找工作,如果工作好即使考上了也会选择工作。

第二,就业地区选择。调查数据显示,曲靖市各县仍成为学生首选地,占了 6306%;云南省内其他州市选择次之,占 30%;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回到生源地参加工作。比较少的同学愿意到昆明及省外应聘,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就业条件苛刻,地方保护主义相对严重,竞争压力比较大。

第三,毕业生就业岗位意向选择(多选)。数据显示,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就业岗位意向还是相对保守,“金饭碗”思想还在存在,普遍选择工作环境稳定,具有较好社会保障的工作。毕业生就业时首选岗位是公务员,依次分别为事业单位(教师)、特岗教师、事业单位(非教师)、大学生村官、国有企业等,具体岗位选择比例见下表。

第四,毕业生酬薪期望。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毕业生期望的月薪在 1000 元以下的为 0 人,1000~2000 元的达到 51%,2000~3000元的达 862%,而 3000 元以上的则高达 8795%。这也反映出我们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

第五,毕业生首选求职方式。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求职方式主要表现为:参加各类招聘考试,参加校内外各种招聘会和自主寻访。参加各类单位招聘考试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径和选择。而通过教师、亲友介绍也被认为是找到好工作的捷径之一,但这类非常少。

2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1)个人就业目的。个人的就业目的与就业意向有着直接的联系。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个人就业主要目的排在前三的是:“为了生计”“兴趣爱好”“实现自身价值”。“为了生计”排在最前,这和学校学生的生源地及家庭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均来自农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云南偏远山区,家庭经济不好,上大学欠债很多,需要还贷款。这使得学生面临毕业即找工作,就业目的也就非常明确,为了谋生。

(2)影响就业的因素。参加调查的学生大多认为影响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关系、工作或学习经验和应聘技巧。这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用人单位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影响产生认知片面性,认为好工作全靠关系。但同时也体现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调查统计反映学生求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自身条件欠缺,缺乏竞争力、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严重不足。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在校期间的见习和实习,到学校旁听,深切感觉到自身授课技巧、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欠缺。

3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31增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受自身专业文化素质及个人价值观、就业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社会转型、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用人机制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合理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意向与现实条件的差距问题,高校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应该在就业教育和指导过程适时地加入客观而尽可能详实的社会现实的内容,如: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相关地区及行业的平均工资、计酬方式、工作时间、劳动强度、消费水平、发展前景等。同时应注意引导大学生搞好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方面客观的测评,结合个人状况、家庭状况和可能的机会成本,逐步形成理性的职业意向。[1]努力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相配套。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保障

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在自身素质和外界影响,而外界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就业指导人员素质上。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开展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对于解决师范类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人员配置情况,可以建立由思政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院系书记和就业指导部门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主体,并适当辅以校外专家、学者、成功人士等开展就业指导工作。[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