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特色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的教学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的教学特色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特色;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87-02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就应该从各方面着手,提高阅读效率,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等等。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语文水平提高的根本。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1.阅读的内容及理解。阅读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朱绍禹认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阅读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语文阅读的意义。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语文本身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彩的阅读世界能够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灵魂的个体,强调本身的独立性。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道路,同时也能够大大地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做人处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是百科式的教学,极大的阅读积累量必定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

1.提高教师的学品和文品,塑造教师形象。教师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只有在老师真正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老师是教学的指南针,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深受老师的影响。所以说,老师一定要强化个人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提高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语文的阅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里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也就是说学生要走进名家诗意的灵魂,感受文本诗意的旋律,体会到作者的胸怀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阅读的熏陶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提高水平,而不是通过教学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的正是一种“熏陶”的力量。比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唯一的听众》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而不是直接说明,让他们自己静下心来感受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体会这种发自生命深处的人与人的关怀,感受这种爱。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阅读文章也正是在感受这种虚无的东西。

3.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实现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不少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比如《少年闰土》、《跨越百年的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桃花心木》、《草原》等,从客观上讲,这些名家的名作在无形之中为学生的阅读树立起标准化的规范,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道路,这些佳作无论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还是主要内容,或者是表现手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说在水平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学生阅读这些名篇佳作,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对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感悟能力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当然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长篇的佳作,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提高阅读水平。

4.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形成阅读积淀。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还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应该来读一读,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自身的阅读积淀。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基本能力,各类的语文杂志,例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快乐童话》、《世界儿童》、《课外阅读》等,古今中外的文学类名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阅读。高年级阶段正是情感发育、悟性熏陶的重要时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不断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几乎是有利无害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完全是正面的东西。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

5.实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方式,激发阅读热情。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要想尽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在班里举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量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号召全班来进行阅读,到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心得。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范围,比如国外名著《呼啸山庄》、《飘》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比语文成绩更加重要,成绩是一时的,但是阅读给学生的力量却是长久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自己不断地对阅读产生浓烈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进行阅读,不仅仅丰富了知识,同时也荡涤了心灵,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的意义,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个人的修养。要实现小学语文的阅读特色化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要善于启发性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延伸阅读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积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只有讲究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才能够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为其一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炳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

[2]杨照国.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

[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1).

篇2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

“励”即劝勉,鼓励;“志”即志向,志愿。“励志”是指激励斗志、鼓舞信心、专心致志于某种事业。何谓“励志教育”?简单地说,“励志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在尊重师生个性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学高为范、教有特色、育有成效的“励志之师”和学有志向、学有所专、学有所特的“励志之生”,实现师生的“励志人生”。

为了践行“励志教育”教育思想,三十三中围绕“办一所励志自信、管理精细、笃行进取的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培养“励志教师”和“励志学生”为核心,积极营造励志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独特的“励志教育”校园文化。

二、“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

特色文化是在潜移默化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三十三中在培育“励志教育”特色文化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建设励志育人环境,塑造“励志教育”文化之形

首先从建设校园环境入手,打造励志育人环境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在显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追求的是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相融相合。一是凸显励志育人的人文景观。主要以“校史展览室、励志文化长廊、励志荣誉墙”等为载体,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和历史遗存;学校的校标――马踏飞燕,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激励着师生奋发向上、豪迈进取。二是构建励志向上的自然景观。“励志校道”两旁的八棵十多米高秋枫树,高大挺拔,直冲云霄,呼唤莘莘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向上,为心中梦想的实现而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励志学园”里种植了各种果木、花草,意喻百花竞放、百果飘香、桃李满天下,重视凸显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对师生的熏陶。

在隐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着力打造奋发向上、充满自信的文化氛围。一是开展“一分钟励志教育”活动。每天在上午、下午上课前,各班组织学生通过高喊鼓舞人心的口号,增强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二是评选“励志之星”。每年通过评选“励志少年”“励志教师”和“励志家长”等活动载体,增强励志育人的持久动力。现在漫步校园,能强烈感受到学校突出“励志教育”主题、彰显“励志教育”特色文化的强烈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励志文化”的熏陶。

2. 构建励志课程体系,奠定“励志教育”文化之魂

课程建设是学校变革与特色发展的核心元素,也是学校特色与个性的体现。学校追求特色发展,关键要有特色课程。所谓“特色课程”,就是以学校核心文化为基础的具有时展方向、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办学课程。多年来,三十三中以“励志教育”为引领, 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励志・笃行”特色课程体系(见下页图)。“励志・笃行”特色课程是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是创建 “励志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灵魂。为扎实推进“励志・笃行”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对课程实施的时间资源、学习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了认真筹划和安排,确保“励志・笃行”特色课程实施工作的有效展开。开发“励志・笃行”特色课程,让教师的专业视野更宽广,对“励志教育”的理解更深刻,科研能力也更突出,一批“励志教师”脱颖而出。通过开设 “励志・笃行”必修课(每周1节),促进了学生的励志个性和特色发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调讼允荆80%以上的学生非常喜爱“励志・笃行”课程,认为“励志・笃行”课程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内容丰富、富有意义。学校出版的三本“励志・笃行”课程校本教材,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体系和创新价值。

3. 打造励志课堂,建造“励志教育”文化之场

课堂是师生励志成长的舞台,实施“励志教育”的主阵地。为了将“励志教育”的“笃行、成功、快乐”核心思想体现于课堂,努力探索“励志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上升为课题进行研究,成为学校开展“励志教育”强大的推动力,三十三中结合学情和教情,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创建了“励志课堂教学模式”――“‘笃行、成功、快乐’育人模式下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提升”六个步骤,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励志课堂”作为开展“励志教育”的重要场所,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搭建了更为持久的发展平台。

4. 培植励志特色项目,彰显“励志教育”文化之韵

“励志教育”还有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培植励志特色项目。通过“时事讲评写”“感恩教育”“社团活动与体艺科技节”这三大特色体系的建设与智慧打造,使之成为了学校“励志教育”的鲜活因子。

(1)在“时事讲评写”中润泽励志人生。开展“时事讲评写”活动就是让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从小树立自信、勤奋、专注、扎实的学风。编制《时事讲评写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读新闻,评新闻,写新闻,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励志情怀。思想品德课老师每节课利用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讲新闻、评新闻。各班成立“时事讲评写兴趣小组”,开展“时事讲评写”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新闻、评新闻、写新闻,既提升了学生写作和演讲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和奋发向上的励志情感。

(2)在感恩教育中铸就励志品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学校每年“五四青年节”开展“感恩父母”,“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以及“国庆节”开展“感恩祖国”等活动,培养学生时刻铭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祖国的培育之恩。学校还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和宣传栏等阵地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在励志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怀,从而铸就学生的励志品行。

篇3

论文关键词: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导思想;操作指南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掀起了一场场变革。在高等院校,基于网络的各种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室、粉笔、书本,也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这种新型的教育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并促使传统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由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及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各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成为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但真正在网络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建设却普遍存在下列情况:偏重于单一的网站(页)及服务器资源建设,偏重于各主要学科的资源建设,偏重于对教师教学多媒体课件、教案资源的建设,而在人文素质教育、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却十分贫乏,其中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更是空白。

笔者针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女性特色教育环境中,深感女大学生教育面临的全面素质提升与就业困难等关键问题十分棘手,在长期女性特色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研究,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进一步完善女性特色教育体系及其方法学,对于全面提升女性大学生素质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与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遵循如下三个指导思想:整合、共享、共建。其内涵分别表述如下。

整合就是对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广泛收集、筛选、整理,并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再加工。共享是指学校教育资源对外开放,与外界交流,互相学习,使已建成校园网,充分利用高校高速公路,实现“校校通”,充分共享各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资源。

共建是指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调动所有能调动的相关人员,按照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在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创造性,及时为教育资源库补充新鲜血液。

二、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定位问题。建校园网的目的是“全方位服务学校,建构现代教育模式”,要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核心。有了信息资源,才能提供服务,才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便学校的规划管理,方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建立了校园网之后,当前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硬”环境,否则就是设备的浪费、投资的浪费,教育信息化也成了空架子。特别对于学校来说,一线教师手中拥有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了更合理、更广泛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当前更有效的工作就是进行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符合女性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从而保证教育资源统筹、资源交流和共享。对于资源的存储要注意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它是资源库系统建设的前提。对于资源库的内容建设,要具有高水平的“内容标准”与“技术标准”,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基本资源按照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提供优秀的案例,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三、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需要解决其他问题

女性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除了做好定位工作之外,还要对规范性、前瞻性、构建性、时效性等方面做出科学的要求和定义。

(一)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具有规范性

现今市场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十分庞杂,琳琅满目,但总体上来说缺乏规范性,相互的共享与兼容也就很难做到,这样就造成了各方面的浪费。本来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就是一个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大项目,由于缺少必须的规范性,各家企业、教育机构在资源库建设中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总体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特别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各地资源库,基本上资源库建设都没有较大的起色,不只是重复性的劳动,而且不存在兼容性。如资源属性的标注就处于混乱之中,同一个标注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只要离开本地其他外地的用户是很难使用同样的方法搜索到同样的资源。这些现象说明国家要尽快制订有关资源库建设的技术规范,以避免各企业、各地区在资源库的建设中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具有建构性

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资源库的建设必须要突出这种当代双主性教学的特点,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建设中既要考虑老师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

另外,建构主义者(斯皮罗等人)还认为,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初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而高级学习则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去。所以在初级学习阶段的资源建设中,要大量涉及结构良好的知识,其中包括大量通过练习和反馈而熟练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而在高级学习阶段的资源建设主要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资源,主要是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师徒式的引导方式而进行学习的课件与其他学习资源。

因此在资源的建设中既要考虑到所建设的资源是否利于学科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要考虑建设的资源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机的帮助,通过建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辅助情景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线索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三)基于校园网的女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具有前瞻性

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现实意义,综合相关技术的发展,还要考虑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设符合素质教育、高等教学、精英教学、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应及时与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3(2):11-14.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藏族;教学策略;教学难点

藏族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横跨青海、、甘肃、云南四省。由于藏族地区居住人口普遍比较分散,藏族地区的语言交流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是藏语,同时受到藏族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普及和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藏族地区学生的普通话应用和交流十分少,因此造成了学生汉语基础薄弱,汉语言感觉较差,小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因此十分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效果不佳,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总结了如何针对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藏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创造良好的汉语交流环境

藏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藏族地区汉语语言交流环境和汉语交流比较缺乏。藏族地区的藏民比较集中,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本民族的藏语进行交流,很少使用汉语。小学生受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感受到的都是藏语的语言环境,对汉语交流知识甚少,因此学起汉语来必然十分陌生和困难。作为藏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汉语言交流环境。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授课,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使用汉语交流,增强学生的汉语交流水平和汉语交流频次。对于低年级的班级,完全使用汉语授课,可能一些小学生由于汉语言水平还没有达到听懂汉语的水平,因此应当合理结合汉语言和藏语进行教学,并通过汉语朗诵、引读、复读等方法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汉语语言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感,提高汉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汉语阅读和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藏族地区的小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言交流基础和语言阅读基础薄弱,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汉语基础制订相应的阅读能力培养计划。教师可以选取符合当地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汉语阅读了解藏族历史和文明,了解地域特色,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藏族地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识字有限,写作就更加困难了。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包括汉字的识字、词语的积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生活中实际素材的积累培养写作知识储备。此外,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

总之,面对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广大教师应当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有效的办法,不断提高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洁.藏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当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赏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98-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3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遵循这一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都把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赏析当成中心工作来做。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无论是哪种体裁,在语言上都是意韵优美、各具特色的。比如,诗歌的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散文的言近旨远、语言优美;小说的情节动人、语言流畅……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就一定能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获得极大的美的享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章节,语言赏析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段选择相应的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那么,小学语文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都有哪些呢?

一、指导学生赏析优美的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很神奇的。有时候,看似平常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就能够传递深远的意义,造就奇妙的意境。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时光积淀的文质兼美的短文。这些短文大都是一些大家的佳作,文章里往往寄寓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在遣词造句方面更是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课文、模仿写作的范例。因此,可以确定的说,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词语优美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绝不能轻易地放过这些绝佳的教学机会。从文学体裁看,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根据其表现主题的形式、方法的不同,优美词语的使用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但是不管文学的样式如何,在赏析词语的时候都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都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仅以诗歌为例,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取的古代诗歌都是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这些诗歌在词语使用的技巧上自是不必多说的。在诗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些活用词语的范例的赏析。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的时候,我就抓住“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中的“铺”字,引导学生赏析这个词形象地把夕阳斜照的情景写活了。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从情感方面赏析了诗人一改前人的悲秋之气,尽情抒发了对江景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学生赏析巧妙的句式

我国的语言文字历来是很讲究句式的变化的,这是许多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就有骈文和散文之分。一直到今天为止,很多文章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都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诗歌,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那么相对讲究音韵的和谐、句式的整齐;如果是现代诗歌的话,则在这方面的要求要弱些。再比如说散文,散文通常会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所以相对小说而言,散文可能更加注重句式的选择与运用。有的散文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散文句式则参差不齐,体现了一种错落美。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文体的特点,并以此来指导赏析,这样才能做到指导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就特地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拿出来引导学生做赏析。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只是感觉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要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经过指导,同学们明白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正是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句显得对称工整、音韵和谐、气势强烈。

三、指导学生赏析传神的修辞

所谓修辞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修饰,也就是在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利用多种修饰手段,使语言文字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的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种修辞都各具特色,起到了很好地修饰作用。因为有了修辞方法的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因此而生色不少。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这样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对于这些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应该把它特别地指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关于修辞方法的教学,语文老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上的讲解。因为这样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对比手段去进行赏析。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应该坚决避免凡是赏析都由老师包办,或是让学生把教学参考里的赏析范例抄下来苦背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学习新的修辞时,先由老师对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再由老师示范赏析。等到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有了逐步的了解后,再由同学们自行赏析,而老师只是进行补充、评价。在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时候,我经常引导学生先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改写,把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改写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对两个句子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办法,同学们往往会很容易的发现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不同之处,也因此更好地领会了修辞手法之于语言优美、传神的妙处。

四、指导学生赏析表现的方法

如果说修辞手法是使句子变得更加优美的话,那么,文章的表现手法就能使文段乃至整篇课文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的紧凑、合理。这些结构谋篇的手法是应该为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们好好地借鉴、模仿的。关于这些结构谋篇的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注意得不够,尤其是那些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对于结构谋篇往往没办法顾及。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适时地帮学生指出来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赏析。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久而久之就会对文章的结构谋篇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话,他们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与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方法相同,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的时候,也是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的。比如说记叙的顺序,我们知道记叙的顺序通常有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时,我们就可以把不同记叙的顺序的特点与效果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本文赘述的只是其中常用的几种。随着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还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但是不论如何,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想要很好的践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定的话,就必须认真研究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适宜的策略。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有效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主动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构设课堂活动、营造开放宽松的良好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主动地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着眼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不仅是学生对于字、词、句的学习与巩固的过程,也是对母语的认知与热爱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举措,努力凸显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将语文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亲身体验文字、主动融入学习语境的过程,以此引导学生从内心形成相应的积极情感,强化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知识有效性、生活性、社交性的个体认知,激发其产生个体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在特定学习目标的牵引下,使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更为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对于这样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组内不同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根据自己角色的差异来摇尾巴,并要求他们谈下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演有何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使得整个课堂过程相对于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更为容易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更为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二、科学构设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意愿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并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提升活动的科学性。在具体的操作中,一切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总体要求,积极实践“教师主动、课堂主体”的课堂结构,让活动真正成为彰显学生个性,体现学生认知特色的载体,同时一切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凸显“合作与探究”的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活动要根据教学要求,体现合作化、组织化的特色,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在小学语文知识层面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也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体验,促进个人与集体、他人之间情意的发展。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这课中,有位教师设置了以下的课本剧表演活动。

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矛盾冲突,理解人物性格。

材料:服装道具、录像带、放像设备。

时间:25分钟

过程:

1.课前准备,男女生各成一组,分别编排《小英雄雨来》剧本,要求有导演,有演员,有台词,有动作设计,并配以音乐或画面。

2.课堂演出,扮演主要角色(雨来、李大叔、扁鼻子军官)要适当化装。

3.表演结束后,全班同学讨论表演效果,并归纳出《小英雄雨来》情节发展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观后感,阐述雨来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智救抗日英雄。

教学感言:通过演出课本剧,学生掌握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落实以生为本,营造开放宽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以更为主动、自由、积极的心态参与听、说、读、写能力活动中,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从思想上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发展的主人,另一方面从行为注重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时,享有开放的环境、宽松合作的人际氛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独立、主动、探索的心态,为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学习成果提供有利的条件,以此促进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某位教师学习《草船借箭》的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认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天气预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似乎有些不科学,而有的同学则坚持课本上的叙述认为诸葛亮的确有着知天晓地的大本事,两派同学发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一味地压制学生,而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加以总结,并以鲁迅先生评点的“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加之补充论述,不仅保证了课堂活跃性,而且引导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加深了对教材人物的了解,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四、优化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效率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观点之一就是要注重人的发展。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实现每个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习惯上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教育对象,教师作为单一的语文知识元是绝对的课堂构建者,独霸着课堂的话语权、评价权,并且加之语文教师与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巨大差距,很容易导致教师对小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忽视甚至无视的现象,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构,令教师无法深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令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进而对语文学科近而远之,由此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制造了障碍。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就要真正走近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努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转化自身的“师道尊严”角色,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大朋友;努力开放课堂空间,给学生们释放更多的话语权,赋予学生更多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发挥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创造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确立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效率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靳玉乐.对话教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一、创设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情境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就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由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身随而心违,就像被无形的枷锁约束着,不自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轻松、愉快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对小学语文有兴趣了。即使那些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把自己当作了记忆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问题,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在拼命学习,一部分学习差的,却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所以课堂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是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好多教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举止优雅,目光亲切,精神饱满,态度和蔼……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我们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作为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小学生特色化阅读能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来抓,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对于一个人做某件事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语文特色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特色化阅读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出一块特色化阅读专栏,里面张贴介绍有关特色化阅读的内容,在教室墙壁及各个角落创设一定的特色化阅读氛围,让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心”觉全方位参与到这种特色化阅读情境之中,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特色化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特色化阅读的全新理念,这样惬意的特色化阅读情境的构建是小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提升的助推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活动,把特色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项来抓,让小学生在特色化阅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达到启智、强能的目的。

三、提供展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空间

教师应教师应充分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从培养学生运用注释和工具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改善基础性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基础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结合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多向拓展,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具体的拓展途径有:由课文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由节选段落向原作全文拓展;由课文向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拓展;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拓展;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实现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中拓展。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特色化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是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特色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留出足够宽阔的特色化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特色化阅读内容和调换特色化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趋势。

四、创建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模式

1.课前准备。课前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教材隐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法,做到教有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做到学有特色。对于相同的问题,教师心中有了多元的理解,学生才会有个性的发展。

2.课中点拨。我们要求教师应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饶有趣味地去读。当学生个体需要一旦被激活,其个性也就充分地得以发挥,课堂才会出现生成的东西。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问题及措施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课堂评价标准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关乎教师的知识水平,还关乎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最害怕课后的想象性习题或开放性问题,不知怎样处理。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我们在随堂听课中发现:课堂大部分老师都犯有为问而问、为答而答、明知故问、为求课堂气氛活跃的“是非问”等毛病。这种与“返璞归真”、动态生成相背离,看似环环紧扣的假问题充斥课堂,人为地“格式化”了学生,导致教学重点不能突出,难点不能突破。

1.2作文教学基本靠背

在基础教育的任何一个阶段,作文教学都是一个难点,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有时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往往收效甚微。而且,写作和个人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此无计可施,针对考试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背作文。在考试之前,教师总会准备几篇不同类型的作文让学生背过,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灵活变通,只需做一些相应的变动就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了。这种为了应付考试而使用的方法也有些作用,如背诵作文是一种积累,不仅积累优美的段落,也在无意中积累了写作的套路和技巧。

1.3农村小学语文内容十分枯燥、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中。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2.1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但如何在现有经费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呢?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积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只有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才能讲得浅显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学语文;其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保证农村教师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最后,加强教师培训,拓宽“充电”空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2.1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农村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2.3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各级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不仅发挥着培养他们阅读与交流能力的作用,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无论从工具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角度来说,做的都不够,农村小学限于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但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情感教学,笔者相信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能力解决教师存在的各种问题,会不断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和情感投入去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在短时期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教师往往采用更直接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肖传兵.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青春岁月.2013(18).

[2]高丽.试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3]黄爱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策略[J].考试周刊. 2009(16).

篇10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非智力因素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次阅读,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来反复体会并感知语言文字,继而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性认识。阅读文本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中的字词句意思,做到解词释义,继而真正理解并把握课文的含义或者寓意,从而体会并把握文章的整体文意。只有让学生多次阅读文本,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联系上下文,以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慢慢领悟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内容,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熟能生巧,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思维能力发展。因为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阅读文本,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意图。作者的意图是通过特定的语言文字及其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只有反复阅读(尤其是不同形式的朗读、诵读及分角色阅读等),才能帮助学生感受、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妙处的感悟,继而读懂文章所蕴含的内容和包含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并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方法及文字材料,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有所发展。有了阅读量的积累,久而久之就必然会导致质的飞越。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就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的语言功底。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语文专业素养,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丰富自身语文积累,做到广泛阅读、出口成章,并具有良好的朗读示范能力,从而感染、激励学生主动的学会阅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主体地位,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多方位地开展阅读练习活动。例如,第一,以读代讲,对于文中比较浅显的部分,教师不必多做解释,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反学生反复读、教师示范读、听录音等)让学生多次阅读,以增强阅读的趣闻性并激发学生月的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领悟;第二,开展精讲多读活动,对于教材中重点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讲,讲到点子上、关键处、疑难空白处,通过精讲留出时间让学生多阅读;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如在教室设置语文“读书角”,有益学生的课外读物互相交换阅读,开展阅读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手抄报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主动性,甚至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向有关报刊社推荐发表,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第三,适当推荐,读练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段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的谋局部篇,表情达意,并进行结尾续写、文章改写,从而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继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功底。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既重视教书又重视育人的双重职责,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外,还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应该从信念、情感、意志和习惯等方面入手。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信念的培养应结合教材和社会生活实际来提高,尤其应结合教材中蕴含优美文采和高尚的品格的文章及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来熏陶、提升其理论素养,使其感受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继而培养学生模仿模范人物的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言行,以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的培养。作为社会中的人,情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体验,是学生日常行动的精神支柱,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沟通教材、教师、学生的纽带。积极而健康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正向的引领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关注自己的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正确引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自重,既不骄傲自大也无妄自菲薄。小学教师应该使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舞,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关心支持下得到进步。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因为坚强意志是人自觉主动的确定人生目标并根据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动来克服困难,是吸纳预期目标的积极心理过程。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的支持。作为小学的学生,经常是励志容易长期坚持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名人伟人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长期坚持正确的目标有坚强意志的人。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有所松懈时教师应及时地提醒和指导,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坚持性、顽强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继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