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9 12:2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板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板书设计;精缩;优化
板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抽取关键词,按照某种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构建成一个有机关联的板书整体的规划形式。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传授方式,却是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板书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增强记忆效果,而且还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那么,该如何精心地进行板书设计,从而助力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呢?
一、合理布局,美感天成
普通教室的黑板大约为4.5平方米的面积,而某些部位还会被投影所遮蔽,实际可使用的板面是有限的。板书经验尚缺的教师,常常因课前没有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板书则随心所欲,或信手写上几个词语,或把主要内容和盘托出。这样的板书教学,使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荡然无存,更容易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因而,在谋篇布局方面,板书设计要有章法可依,均匀布局,疏密有致;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具有一种形象而鲜明的视觉效果。
二、精缩内容,浑然一体
人们常会将板书称之为“微型教案”,这突显了其精缩的特点。譬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就可以设计一套如右下方所示的板书:
这是一套复合多边形的板书,它能够很好地做到与讲解的高度契合,而且贵乎“少而精”。板书更要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处,才能真正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因而板书的设计要能够集中反映教材的精华。用准确、简约的词语将事物的本质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抓住要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同时,板书内容还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知识体系及其相应的逻辑结构,不应该有常识性的偏差。在选择板书内容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认知特征,以便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套中人》一课时,只板书“套子、讽刺、夸张”等几个词语,我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从中很难看出事物、情理间的某种关联。诚然,解决问题的教学需要,重视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这些方法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深入体验的感悟过程。否则,学生对这些抽象的词语很难形成感性的认识,更谈不上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把握。
三、灵活机动,富于创新
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灵动而不可预测的。这样,就容易发生一种事先设计好的板书难于自然成型,即所谓“水到而渠不成”的情况。这就给“设计者”以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不难实现的板书之外,能够主动地留有“空隙”,留给学生“填补空白”的探究机会,就容易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快慰。果其如此,既可以使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又可以更高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获得一种“静待花开”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形式,意蕴隽永
篇2
一、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调动自己的学识积累,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和整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板书是经过科学和艺术地加工而提炼出来教学内容的精华。只有精心设计板书,讲课时,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同时,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及其内部关系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所以有人把板书比成教师的“微型教案”。
二、显示教学思路,调控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不只是进行板书的静态结构的设计,还要根据需要进行板书的动态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时间、时机、顺序等方面的规划安排。教学时,板书是—个有步骤、有进程的活动,教师的板书意味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协调、控制,以保证其有条不紊地进行。板书活动必须与语言讲解、直观演示等其他教学形式相互协同与支持,为此,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全过程考虑,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节奏,以便更好发挥板书的激发、启示、引导、强化等功能,使师生紧密配合,张弛有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符号和图表,适时适地展示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言语说明,节省了教学时间。板书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尽可能反映知识的根本所在,富含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思维活跃,找到未写的意蕴,牵一发而动全身。板书要把知识间内在的结构、联系反映出来,必须要用一定的布局手段进行知识点的串联,使板书最终连接成一张清晰的“知识之网”,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很大。
四、展示教学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精湛的板书直观形象、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是教师劳动创造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思想、能力等多种素质的融合,渗透着教师教学的智慧,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风格。高超的板书,教师在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间所展示出来的不只是流畅美观的符号、文字,更是浓缩精练的知识,厚重渊博的学养,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师的板书,实质上是通过艺术化的方式传递知识、传承文化,同时使学生得到智慧的启示、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有利于全面育人功能的实现。
篇3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所以,要精心设计板书。
(一)根据学科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板书设计要为学科服务,突出学科特征。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在理解作者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再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概括,有重点且有系统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形成板书。所以,板书设计就应该根据学科教材的不同特点,从教材的内部线索入手,反映教材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课型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重点在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步骤和方法,揭示归纳定律或规则等等,板书要突出概念内涵,加深印象;突出新旧联系,优化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突出教学规律的集纳,板书要条理。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并辅以图解式板书来解决。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系统化,通过练习加以运用。板书设计也要相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互相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自学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课型,板书应列举出自学提纲,并指点“学路”。在自学课上,讨论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侧重于此,板书的重点则应是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三)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
板书设计受教学对象的制约。
不同年龄、年级段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思维特点不同,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应有针对性。高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把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渗透于板书设计中。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板书,便于学生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知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甚至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执教,设计的板书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板书设计有所区别。
(四)教师要形成各人风格
我们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要继承,要学习,走多样化的道路。而板书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是个人教学个性魅力的折射,因人而异,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应该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五)结合多媒体合理应用板书
电子课件、幻灯片等高科技产品会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便捷,但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无法比拟的优势:人性化!而且,板书内容固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预先制作,但更多的内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所以,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板书;设计
板书,是服从并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即便是教学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的今天,传统的板书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历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从教学需要出发,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直观性相结合,采用对比或图表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板书设计。
一、注重板书的科学性,使板书与学生思维活动相一致
板书的科学性,是指通过板书要达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目的。因而,板书层次要清楚,设计要合理,要与讲课的进度、学生思维活动相一致。为此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依其讲解的先后,适时地写在黑板上,并注意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与发展,将各知识点系统地连珠串线,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可采取主体板书(主板书)与辅助板书(副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如在讲授二万五千里时,因过程很复杂,教师设计如下板书,可帮助学生了解、把握的整个过程。
二、突出板书的系统性,使板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
板书内容要体现课堂教学的脉络,有助于学生把握所教内容的层次,全面理解并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板书要突出系统性原则,通过板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设计板书时,要注意板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是主板书,哪些是副板书,要恰如其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时,由于内容很多,加上课本上有很多个副标题,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在设计板书时,应突出板书的启发性,完整性和先后顺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简洁明了。可进行如下板书:
通过这样的板书,学生能更好地把握革命的起止时间、标志及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并可在复习时根据板书的提示,对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如1649年大事,板书上尽管只有这一句话,但实际上这一年发生了多件影响革命进程的事件,比如:处死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三、体现板书的直观性,使板书便于学生区别异同
板书是写给学生看的。因而,板书内容应体现直观性,以有助于学生从外显活动向内隐活动的转化,便于学生从直观感知,到建立教学表象,再上升到抽象的知识概念。板书直观一般分为文字直观与图表直观两部分。文字直观是指板书的文字要简练明确,便于学生接收而设计的板书;图表直观是指教师为准确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或关系,加深学生感知印象而设计的板书。图表式板书的特点是表现简洁、示意明了、直观形象、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可供比较、利于归纳。利于引导学生区别异同、发现规律。如在讲“新航路开辟”时,可结合“郑和下西洋”作表格式板书如下:
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和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发生在同一个世纪的航海壮举,为作这些史实的比较,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较详细的表格。通过这个表格,一方面能反映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时间、船上情况、人数等,从而揭示我国古代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它们对世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没有使中国跟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对世界及中国未来的发展影响都不大;而新航路的开辟不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把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使世界迈出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历史知识。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有机结合的结果。教学板书设计需要教师依据一定的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技能,懂得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才能完成。教学板书既是教师对教材科学研究的结果,又是教师审美旨趣、艺术个性的体现。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正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人 名
时 间
船只数
最大船只
人 数
影 响
郑和
1405年
62
长147米、宽60米
(1000吨)
27800人
促进了中、非经济文化交流
达·伽马
1492年
17
长24.5米、宽6米
1500人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
哥伦布
1497年
4
篇5
好的板书设计能使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关键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鲜明深刻地理解、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积极思考引路,对于突出教学重点,加深理解记忆,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留下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缩影,启发学生思维、回味、巩固所学知识,为课后复习提供方便。并且也发挥了无声语言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常常有学生对某些问题(如某概念的严格定义、某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心明口不明,难以书面表达,而正确的板书,恰好能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从每年的中考及其他形式的考试的大量试卷课看出,学生答题不规范,字迹潦草,语病严重。这不能说与老师平日教学的板书无关。老师板书时态度严谨,书写工整,作图、计算准确、规范,论证严密,这无疑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板书设计能给出准确、直观的图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教师的课堂板书设计中应注意到:条理清楚,简单扼要、重点突出。课堂上多数学生既听又记,但是他们记笔记能力较差,不会择要,更不会取精去粗,总是老师写什么、写多少,他就记多少,如果板书写的多了,学生忙于记笔记,就会影响他们的听课。结果记了一大篇,课堂效果却不好。因为板书力求简单、意义要深刻完整,既言简意赅,使学生记得简单,听得明白。板书不是教材的摘抄,而是教材精髓的浓缩。其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部分:课题名称、重要概念、主要公式、基本图形、典型例题、注意事项以及布置的作业。板书的文字、式子或符号都要精练和准确。重点之处,不妨加大字体或彩笔描绘,使之突出醒目,以增强板面的美感。教师的字迹既清楚有又工整,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有缩短了记得时间,不影响听课效果。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室的大小,学生的多少,光线的强弱,确定好板书字体的大小,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看清。同时写字不要太小,这样字迹清楚工整又大,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解题的格式也要正规。字体应力求工整,易于辨认。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和课型不同,应分别采取先讲后写、后讲或边讲边写的方法。要善于把握时机,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如遇一些难懂的叙述较长的定义,可先板书然后再逐字逐句讲解;再如一些几何论证,需调动学生思维,则可边讲边写,逐步展开。在板面的整体布局上,应有主、辅之分,一般把黑板分成几大块,主要板书写课题名称、重要概念、主要公式、基本图形等;辅助的板面写典型例题、注意事项、布置作业或留给学生板演。板书安排应在备课时候就设计好,且主要板书不能随意擦掉。要努力做到讲课结束时,整个板面整洁清晰、重点突出,且有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的和谐美和整体美。同时板书设计要合理布局、计划用黑板,不能这里一个公式,那里一个标题,写了擦,擦了写,随写随擦。计划好了,一般情况下,课堂上不擦也够用,做到一堂课一黑板,黑板满了,讲课也结束了。下课后,学生看着板书,能看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过程。复习时,学生对照笔记,就能回忆、领会这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篇6
一、设计美的造型,促进美的熏陶教育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要设计好板书的整体造型,从整体造型的美感中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把结构顺序板书设计为孔雀开屏状,突出了文章的结构美。
再如小学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的教学中,将第1、2两小节的内容设计为简笔画,边教学边描绘画面。这样将美育与语文教学巧妙结合,在板书设计美的造型中促进了美的熏陶教育,也学到了知识。
二、设计文中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实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可把重点问题巧设成板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像我在教小学语文《“你们想错了”》时,是这样板书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后回答,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很快弄清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文中思路,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板书设计中,要理清作者所写文章的思路,思路清晰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课文重点,走进作者心灵深处,提高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这样,理清了作者的思路,促进了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
再如初中语文《万紫千红的花》的板书设计,我突出设计了文章思路,让学生按逻辑顺序分段。
设计文中思路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之外,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对初步学习复述课文的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
四、设计文中内容,培养记忆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过文章后对文中内容有所记忆,设计板书时要尽量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利用文中生字、词语总结归纳,依照板书复述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记忆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小学语文《晨读》板书如下:
这样的板书使学生轻松地记住了这篇看图学文的图与文的内容。
五、设计文中精华,培养概括能力
篇7
【关 键 词】 教案板书;图片化设计;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1]。再好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那它也只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之上幻想;再好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展示,那它也只能止步于“雨雾深山”处飘浮不定。
从教案中的板书这一理论层面导出的课堂现场板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般铺陈所不能取代的。
先秦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所说的“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将教案中的板书进行图片化设计处理,这一华丽的转身能引发授课教师直觉思维的立体空间构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做一个肤浅的介绍:
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首先顺其纲要进行构思排版,形成腹稿后即在黑板上进行上课之前的板书,待板书生成,则使用相机进行全景拍照以形成图像,将图像转换成图片格式镶嵌于word文档的教案之中,便形成了图像式的板书设计文本。其主要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梳理内容,形成板书框架
教学内容从何而来?教材是主线,此处不再谈及,在这里只想说明两点事实:一个事实是,“内容”并不是静态确定的,而必须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获得的;另一个事实是,世上的全部事实,即不管是天上人间有的,抑或是天使与魔鬼争论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成为教学内容。一个化学方程式甚或是学生做的白日梦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2]。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板书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这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如果繁琐花哨而挤占了过多的版面,这与“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一样大煞风景。
二、收集资料,打造板书形象
充分利用色彩的简易加工信息和化学用语的独特表达方式,预留给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必要时,提前邀请学科代表共同热身创作,动态生成的板书绝对不用怀疑它的生命活力。运用模型研究方法进行启发式讲解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3]教学实践中,如使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圆形磁铁来表示原子,并在这一种假设的基础之上构建不同的分子模型,这一方法很值得尝试运用。谁都知道,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学生通过自己在磁性黑板前的左右腾挪,实现着微观世界里的新旧物质变化,这个活动过程比一般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更有效果。
三、相机拍照,揽尽板书全貌
考虑到板书设计的科学实用性,建议将教案板书提前誊写在小黑板上,在教案过渡到课堂的中间地带提前体验预设的效果,是一件痛快的事情。但小黑板过于精致,的确难以做出大气的作品出来,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移动式黑板算得上是教学灵感闪现的绝好载体,经过一番深耕细作,便可以将成型的板书移到走廊或是其他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拍照。工夫在课外,形成的图像成了呼之欲出的活生生的蓝本。
四、图片处理,生成板书文本
相机拍照的图像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素材存放在电脑内提供日后参考。编辑时可以将图像直接复制到教案板书设计的word文档中,也可以采用文本框的形式进行更为灵活实用的编辑。这里以文本框编辑为例,其具体操作步骤为:插入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对象格式线条与颜色下拉键填充效果图片点击图片选择图片插入确定再确定。
运筹帷幄之中,相信一面以图片形式设计编辑的板书,于一位成竹在胸的化学教师而言,一定能为课堂教学活动增色添辉。
借此,举一实例如下:
板书设计内容及图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2 燃料和热量(fuel and heat quantity)
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卡纸制作)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板书设计 科学合理 清晰 灵活多样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34-01
教学板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快捷、 灵便,即使在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板书 也不可能被幻灯、投影等所完全取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 置疑的。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中,可能随时迸 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人深思的问题, 这些往往是课前无法精确地加以预测的,是不可能事先进行固定 的板书设计的。适时地将它们板书出来,有助于师生交流,学生 参与面广,主动性强。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板书呢?应做到哪些 要求呢?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板书
1.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板书
各科教材的板书,首先是对内容的“提炼”。板书要能揭示 教材的特点,围绕课程标准,有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所以, 板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本,以教材为依托,从教学内容的内部 联系中寻找连接点,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设计板书
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思维特点 不同,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应有针对性。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 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板书,便于学生加深印象。高年级的学生 已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把分析、推理、综合、比较等思 维方法渗透于板书设计中。
3.根据课型设计板书
课型不同,教学设计也会不同,为此,板书的设计也会有所 不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并辅 之图解式板书解决。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加深理解并使其系统化,最后通过练习加以运用。板书设计也要 相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互相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自学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课型,这种课型 的板书主要应列出自学提纲,并指点“学路”。在自学课上,讨 论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侧重于此,板书和重点则应 是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实验课课型多 见于小学自然课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教学。板书设计 应着重体现学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训练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根据教法的需要设计板书
设计板书,除了从教材出发外,还应从教法方面考虑,选择 相应的形式。板书渗透了教法,体现出教师处理教材的用意,方能有机地融入教学全程。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者的教学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导致板书设计也应有所区别。板书的设计,应根据教材特点、教 学要求和学生接受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二、遵循板书设计的内在要求
1.板书设计要清晰、条理,具有层次性。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便于理解和系统记忆,板书应具有 “形象、概括、条理”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层次清楚,条 理分明,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具有目的性。一般情况下,讲课 的重点就是板书的重点,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一节课的重 点是什么,这是板书的目的,但必须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如果语言繁琐,板书过多,则会影响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
2.板书要内容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计划性。
要充分体现一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板书必须有周密的计 划,合理的布局,既要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也要考虑板书在黑 板板面的设计和使用,哪些写在左边?哪些写在右边?都要做到 心中有数。需相互比较的内容要对比着写,紧密联系的内容要写 在一起,以利于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3.板书形式要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
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采取灵活、多样的板书形式,好似一 支美妙的乐曲,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字迹要工整,绘画规范,具有示范性。 教师板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 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绘图、语言表述习惯。通过板书示范,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答题习惯,树立 严谨的学习观。
4.教师的板书必须和讲解的语言、体态有机密切配合
篇9
计;要求;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90—01
板书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讲课者、听课者与评课者的普遍重视。其是评价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好坏与否的基本标准之一。良好的板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思想品德课板书设计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 思想品德课板书设计的要求
1.布局合理。课堂教学板书有正副板书之分。正板书是一种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一般书写在黑板的正中或偏左位置。而副板书作为正板书的补充,往往处于黑板的两侧或右侧。其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用名词、专业术语,或对人名、地名等进行强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但无论怎样设计,都要充分考虑板书布局的合理性,要让学生一看板书就能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直观形象。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即时在黑板上进行呈现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示等。直观形象的板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教师应当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出发,采用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对于一些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教师可以考虑用不同的字体或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
3.简明扼要。思想品德教材所引用的材料多以文字形式呈现,其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的内容比较多,而板书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法将所有内容都予以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时认真提炼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板书。板书应当做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尽可能地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4.整洁规范。整洁、规范的板书能够为教学增光添彩,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其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作业书写习惯。
二、思想品德课板书设计的基本形式
1.提纲式。提纲式的板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最为常见和普遍采用的一种板书形式。其是教师在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板书将所归纳出的教学要点按顺序呈现出来。
2.图示式。图示式板书具有直观、简洁、形象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在讲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关系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将板书设计为: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船身部位标注上“经济建设”字样,船尾动力系统部位标注上“改革开放”字样,船头舵手位置则标注上“四项基本原则”字样。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轮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是“轮船”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轮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由此可以概括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3.提问式。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板书设计成提问式,即教学的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种板书能够较好地反映教师授课的过程,其适用于指导学生合理地解答习题。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将本节内容分解为三个问题并呈现在黑板上,即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的板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篇10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本无可非议,因为多媒体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的直观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运用多媒体后,老师们却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弃之不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多媒体屏幕可以完全取代黑板和粉笔吗?传统的板书设计没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板书设计——语文教学的“眼睛”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板书是课堂教学这一系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堂课的“眼睛”。一则好的板书设计,能够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一则漂亮的板书,能够唤起学生美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板书的设计和运用。
教授王松泉说过:“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王教授的这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语文板书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具生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板书设计,因为其新颖别致、新鲜活泼的特点,能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和新奇感,使学生保持对课堂的兴趣,且能提纲挈领地把握住教学重点。精美的板书设计,还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要具备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的基本功。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对板书的认识是“准确规范,美观大方”,一笔一画,规范准确的板书,对学生的写字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二、板书设计——使你的语文课堂“靓”起来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一个没有板书的语文课堂犹如一个盲人,失去了亮丽和色彩。既然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中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语文课堂的板书,如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安上一对明亮的“眼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体现重点。一堂好的课,要求我们能够落实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的落实,除了通过讲解分析、讨论探究、质疑问难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板书设计这一教学手段和策略。
心理学实验证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眼睛,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分析,学习知识过程中的记忆公式是这样的:记忆=视觉85%+听觉10%+触觉5%,这公式说明视觉在记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就是知识存储记忆的过程。那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就应该充分调动在记忆中占85%的视觉功能。这时,就应该根据学生记忆的特殊现象,选择“板书”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板书将课堂的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以达到使学生掌握课堂主要内容的目的。同时,单次的视觉记忆又是很容易遗忘的,被学生做成笔记的板书非常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复习巩固,达到一见板书就犹如重新上了这堂课的效果,知识的掌握必将深刻。
2.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板书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所以在设计板书时要尽量辐射出文章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理解课文,所以不可写得太多。有的老师喜欢满黑板地板书,板书太多了,都是重点也就无所谓重点了。这与不板书没有多大区别。因此教师应该精选最重要的,学生最应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板书。如教《将相和》,其板书设计是:
完璧归赵 智
渑池之会 勇
负荆请罪 让
3.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板书贵在精要。精要才能醒目易记。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其板书可怜这样设计:贪贪贪贪贪贪。
4.系统完整,条理清楚。好的板书应系统完整,让学生可以借以了解课文整体结构。霍懋征老师教《》,其板书设计是:
夺取高地 伪装潜伏 烈火烧身 胜利结束
起因——发展————结束
5.形象艺术,激发兴趣。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如果让学生老是看一成不变的板书,学生就会很快厌烦,失去兴趣。所以在设计板书时,就要考虑板书的新颖性、形象性和艺术性,不时给学生以新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斑羚飞渡》,设计板书时,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斑羚群”、“年轻斑羚”用绿色粉笔,代表生命;“(老斑羚)”用红色,代表着死亡和牺牲精神;飞渡的箭头用彩色,蕴涵着彩虹、生命的美丽。这个板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斑羚飞渡的过程及斑羚在逃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图文并茂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板书既是一门学问,亦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特长,各显神通,灵活设计。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板书设计“靓”起来,在教学中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可目前许多中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观念陈旧、课堂沉闷、考试频繁、教法呆板等问题磨灭了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由此导致数学成绩不佳。那么如何才能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引入问题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整堂课的注意、情感、意志、思维等心理状态。好的引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一步步探索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引入方法。
如:在教七年级“正数和负数”这一节课时,我先给学生看一幅图画:一个小男孩戴着帽子和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然后我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零度以下8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等等,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们的回答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以“趣”引路,以“情”导航,给学生以新、奇之感,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变“苦学”为“乐学”。
二、营造宽松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只有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课堂,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放得开、驰得远。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试想:在一个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机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多大的发展呢?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学习的知识精编成简短的故事或一个个情景片段等,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扬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进行教学,用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注重师生感情交往,决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对做得差的同学先肯定他的优点、成绩,然后加以指导,继续让他自己完成任务,使他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对知识一点一点地掌握和理解,自信心就会一点一点地加强,对你所授学科的兴趣也就一点一点地浓厚起来,同时还会得到心理的安慰。
如:我班的赵健聪同学各科成绩都优秀,就是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便主动找他谈心,发现他原来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失败了,受到很大的打击,由此很害怕数学。于是我平时注意对他的指导,帮他分析原因,让他做小老师,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竞争学习,鼓励他多动脑筋,在课堂积极回答。慢慢地他找回了自信,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这说明老师的关心、赞扬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深入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我常常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被牢牢记住。
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设计一个拼图活动。活动开始时,先让学生自己裁剪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动手拼一拼,再小组合作交流各种不同的拼合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不仅体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还发现了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再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节课时,课前先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剪,计算面积,得出勾股定理。在整个推导过程中,枯燥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学生兴趣高亢,通过具体操作加深了理解。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如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这些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很强,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同时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领略成功的同时更加喜欢数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如果数学脱离实际生活,让他们体验没有经历过的抽象数学题目,他们一定会因没有找到落脚点而无从入手,学生会觉得很痛苦,这样的学习是徒劳无功的。其实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若脱离生活,学习数学的内容会变得空洞而乏味。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时时在我们周围,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了。比如购物是现实生活中常做的一件事。将商家打折、让利、积分奖励、消费者购物最佳方案等引入数学,学生就会报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性有了,兴趣来了,自然会主动参与、思考、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积极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下面结合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才能满足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介绍历史上关于勾三、股四、弦五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概率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买彩票不易中奖,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等等。教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设置问题悬念,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探究。
二、注重公式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
公式定理课的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结论的证明与应用,而应鼓励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去猜想,去探索它们的发现过程。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运用类比、联想、归纳、综合等方法去探索、去研究,使问题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逐步得到解决,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猜想,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猜想结论,猜想规律,猜想策略。猜想的一般方法有:1.观察——实验——猜想;2.类比——联想——猜想;3.分析——归纳——猜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猜想难免会有错误,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最终得到有价值的猜想。
例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可以引导学生:1.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用运动的观点很自然地过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2.将弦的两个端点对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得出垂径定理。这样做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自己探究的机会,还能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试探究成功的甜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
三、有机整合信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如果在教学中,把重点、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制成课件,就能起到许多语言表达所起不到的作用。
例如:教“弦切角”时,可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悉的圆周角入手,将角的一边绕顶点旋转,让学生观察,当旋转至与圆相切这一特殊位置时,教师应抓住这一运动特殊情形,设疑:“这样的角有什么特点?它与圆周角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圆中的两个角,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接着利用小组讨论,通过度量、分类情况证明,验证得出结论正确。由此可见,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构建一种理想的数学教学环境,对于实现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
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108o,BC=a,AB=b,BD平分∠B交AC于D.则AD=( )(这道题没有给出图形)。
课堂上,学生A、B分别给出了解法一:在BC上截取BE=BA,连结DE运用三角形的全等可得;解法二:延长BA到F,使BF=BE,连结DF。则ΔBDF≌ΔBDC。可得答案。
学生C举起了手:在BC上截取BE=BA,连结AE。然后运用ΔABC∽ΔEAC,即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