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课题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事故安全;预防;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41-01

学校体育要重视,学生的身身体,心理健康, 身心发展,学校和教师声誉都和安全问题相关。因此,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下面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实际谈谈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原因与防护措施。

一、高中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高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课程。它强调的是以动为主,以健身为目的。体育健康课程主要特点是身体锻炼,体验、认知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从身体锻炼中获得,学生基本处于身体运动的状态。作为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性,这些体育课特有的特点,成为体育课发生安全事故原因之一。

2、体育教师方面: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会影响到体育课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是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体育教师的责任感。

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学生学习、健康快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指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运动技能与知识,高尚的师德,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业务水平的不高,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3)体育教师的洞察力。

了解学生个体的体质伤病状况不够,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旧伤等伤病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因人控制运动量,导致运动量过大,同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具体对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还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能力、安全的意识、身体,心理体征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1)学生的身心特点:高中生正处身体上的发育阶段。这段时间的学生,在青春期,由于高中生的未成年,心理发育不完全,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学生的安全意识:由于安全教育较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全,因此,高中生缺少安全意识,有安全隐患。

二、高中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伤害事故。安全事故要客观对待并观察,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措施,来预防伤害。

1、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能起到较好效果。传授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知识,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安全的锻炼,学会如何避免运动伤害。

2、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1)提高师德水平,工作要负责。

体育教学的好差受到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影响。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对教学没有热情,没有责任感,工作不够细致,大意马虎,都汇出现安全隐患,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安全第一。

(2)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运动知识与技能,丰付的经验,先进的理念,更新身体锻炼的方法,是体育课对学生有吸引力,并且安全,才能是学生发展,家长放心,社会承认。

3、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体质差,安全意识弱,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点保护与帮助控身体素质弱、控制能力差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安全习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4、及时消除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隐患。

经常对场地和器材都要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及安装不牢固的器械要及时报告修复,确保使用安全。上课前,体育老师要认真检查体育场地、器械,仔细设计、摆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坚决不用。上课中应关教学内容与场地、器材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尽快处理;课后,器材要及时回收,保养,检察,维修。

5、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

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患有先天疾病的学生做好记录,和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充分了解该学生情况,关注运动中表现,不能做的运动,要避免。

6、注重反馈,及时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把问题解决在起始阶段,并及时分析有关的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有效对策,确保今后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全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教学中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加强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健康第一”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高中安全教育读本》.海南出版社.

篇2

关键词:胶体与表面化学 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 创新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74-01

近年教育部启动了“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我校的石油工程被列入首批试点专业的名单。专业课程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校本着优先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原则,对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胶体与表面化学”提出优先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我院主讲该课程的老、中、青三名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学术素养的同时,从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该课程乃至石油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和综合改革进行了先期探索性研究。

1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自1992年起,我校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现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石油工程学院在多年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评选出了一批校级优质课和校级以及省级的精品课,主干课程“石油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学院每两年即对本科生课程进行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修订,对课程建设和评价实施方案进行整改。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突出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的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二次创业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1]。

“胶体与表面化学”可以解释和解决包括油气井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及采油工程等研究方向在内的石油工程专业所遇到的化学问题[2]。例如,钻井液有油气井工程的“血液”之称,要钻出优质井,就必须使用具有一定稳定性的钻井液。常用钻井液为水基,类似于胶体分散体系。油气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卡、漏、塌、喷等系列难题,都可以用“胶体与表面化学”中的胶体基础理论知识来解释,并提出切实可靠的钻井液调控方案。石油与天然气开发与采油过程中遇到的砂、蜡、水、稠、低等问题,则多可以用“胶体与表面化学”中的表面化学知识来解释和解决。例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洗涤作用,可以提高地下原油的洗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只有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加以运用以解决石油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体落实到“胶体与表面化学”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时,我们认为,指导思想应该是适当引入专业名词,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辅之以相关的专业知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主讲教师还应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能力。

2 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

《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我们这些自甘清贫的大学一线教师虽欲“独善其身”,但更希望的却是自己的学生能闻达,进而“兼济天下”。为了培养出我国新一代石油工程行业应用型卓越人才,我们教师自身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基础应用研究经验。

课程建设首先强调的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和整体素质。我院共有三位主讲“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的教师,年长教师不仅具有一流名校的化学专业博士学历,还主持承担过我国各大油田的多项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中年教师一直从事着油田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过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以及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主讲该课程的青年教师目前正在职攻读石油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并准备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了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一直在充实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以及教研水平。

课程建设其次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每次开课前,对教学计划、教案、教材及参考书目等教学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学期中,对教学及实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学期末,对课程的考核实施细则进行认真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授课时,我们都会及时将教研成果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例如,2008年至2010年,我们完成了校级“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钻井液用超细颗粒的研制”,将21世纪的新型纳米技术引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程建设及实施方案着重强调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我院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基础水平迥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们不仅注重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引入,还专门为他们讲述“胶体与表面化学”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例如,我们在讲授表面化学部分时会告诉学生,德国科学家埃特尔因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基础好的学生深受鼓舞,学习热情高涨。针对来自新疆等地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联系新疆等油田的实际问题,会引入当地油气藏情况。例如,南疆塔里木油田的油气很丰富,但是钻井却很难,因为油气井多为高温深井,所需钻井液的抗高温性能很难满足。只有运用“胶体与表面化学”中的“胶体的聚结稳定性”等有关知识,才能很好地理解并解决钻井液难题。来自新疆的学生在听课后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并于最终顺利地通过考试。

3 结论

为了更好地完成“胶体与表面化学”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课程建设,我们任课教师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辅以实践教学,应强调石油工程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正为培养出我国未来的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而努力,相信他们会将我国的石油工程建设得更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

引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由机械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1]。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使机械装备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2]。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这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一、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职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高,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难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分析原因如下:

(一)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落后,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各高职院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融合机、电与计算机控制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教学实训设施也大大落后于当今企业,实践训练水平不高,应采用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提升层次。

(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实践课程体系有待构建

目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3]。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

(三)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

高职院校目前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落后,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与高职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真正“双师型”教师比例仍很低,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还较普遍。因此必须采取加强培训或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加以解决。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建设的思路

实践教学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构建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递进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即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分解到四个学期即四个阶段,并制定各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建设的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依存于人才培养方案,离开了人才培养方案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无疑将成为无源之水。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机械零件的加工生产、机电设备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维护、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控制、机电产品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为典型工作岗位和专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开发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实际工作岗位综合训练―职业岗位培养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并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体现了理论为实践教学的服务。整个内容体系的优化方案见图1。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通过合理配置,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一)课堂教学训练

课堂教学训练包括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销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如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技能标准要求,我院把该专业校内实训按照每个学期的综合工作任务分解为电工电子技术专项实训、电机与拖动技术专项实训、PLC技术专项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项实训、维修电工专项实训以及数控机床零件加工专项实训等。实训内容按专项实训标准和指导书要求进行,根据实训的实际情况,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如维修电工的配盘等)。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

我院采取2.5年在校学习,0.5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目前我院11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有140名学生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分别到索凌电气有限公司、 郑州格力空调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有限公司等多家与我院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五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周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2010(7):64- 66.

篇4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 实施研究

1.引言

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的定位日渐清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引入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使职业教育者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由教师对项目分解并示范,然后由学生对该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

2.《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项目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模式,不仅学生认可度高,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架构也基本形成。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项目设计缺少系统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项目化”的课程标准,教学项目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系统性设计;(2)项目教学的资源严重不足,项目驱动教学法还处在推广阶段,大量课程还处在资源少甚至空白的状态,急需加快建设步伐;(3)项目实施的外部条件有待改善,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然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使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很多束缚;(4)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应用项目驱动法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3.《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3.1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用人标准,从而进行课程改革;(2)研究基于技能培养要求的课程标准体系,重点研究课程教学标准;(3)编写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4)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重点研究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5)研究影响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6)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机制;(7)具体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

3.2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标准;(2)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料;(3)通过课题的研究,明确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课堂的组织形式;(4)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成果;(5)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完整的针对具体课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3.3要解决的问题:(1)编写的《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要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项目及项目化教程、电子教案、课件;(2)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中课堂的组织形式和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方法;(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4)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3.4研究的主要特色:(1)借鉴国内其他学者就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性研究,这里的研究侧重应用性,强调项目驱动教学法与课程教学的实践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社会效率,使得研究更具有应用价值;(2)研究利用合作企业和学校实训条件开发真实的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改变了现有的教学状况,增强了教学效果;(4)针对具体课程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安全技能人才,随着合作的深入,对其他课程教学有比较大的指导意义;(5)研究的成果将首先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将在取得经验后向学校其他课程教学推广。

4.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实施与构建应取得的效果

需要对《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并实施。应该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即“会用”,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为课程建立起一整套项目驱动式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3)为项目驱动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一个参考的范例,有助于其他课程的研究开发;(4)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下企业锻炼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驱动法教学的应用能力;(5)学生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学习方法;(6)某些学生直接到合作企业参加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就业前直接体验就业岗位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5.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安排的实际工作

具体为:(1)下企业考察,进行市场调研;(2)设计方案研究,搜集有关研究资料;(3)课程标准的调研与修订、实训项目开发;(4)校企合作教材、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5)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技能;(6)组织部分学生下企业实习,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7)课题项目成果投入教育教学实践并检验;(8)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安全类技能大赛;(9)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10)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6.结语

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项目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即“会用”,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中,推行项目化教学,引入实际工程项目和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思想的建立。围绕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进技术、主流产品,引导院校、教师、企业促进教产互动、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郭芙琴.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6).

[2]马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5).

[3]刘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初探——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潘文群.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的考核评定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环境的动态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生产、更新、研发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以及维持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性都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优势。如今以顾客需求为主导的营销模式,使消费者的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越来越多得到授权的消费者已通过互联网平台或线下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分享知识、激发创新想法、为企业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与企业共创价值。

一、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途径

(一)与顾客开展合作模式,通过服务流程变革共创价值

顾客与企业合作的动机通常为利用与企业互动的方式获取对自身有利的回馈(如减少花费、节省时间与精力),或是得到如“量身定做”般的商品与服务。在价值共创的视角下,很多企业在了解消费者需求与动机后,为消费者提供了满足其需求的实现方式,如:提供可行性的调整与开设共创平台,通过资源的投入、共享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合作,实现价值共创。在英国,顾客曾出现不满超市结账效率低下,同时又担心消费过程中银行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产生了自助完成交易的需求。如今很多国外的超市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将企业需要做收银工作转变成由消费者自主完成交易工作。Tesco和Marks and Spencer两大超市在英国现已为顾客设置了自助结账机。众多消费者表示比起传统的银台收费模式他们更愿意在ATM上进行自助交易,这种创新的商业实践为他们创造一种新意、便捷的消费体验,同时使消费者感受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参与到了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企业通过满足顾客特殊化需求所变革的服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企业减少了员工的工资成本、创造了品牌价值,实现了价值共创的互利互惠。

(二)为顾客创建互动环境,通过平台管理共创价值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消费者角色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保障。网络平台对信息传播的快速、广泛与透明性使得企业无法忽视消费者在线上平台所参与的知识分享与体验传播。因此,大量的企业已开发设立网络平台来帮助实现顾客融入行为。具体操作为:企业提供官方媒体平台,顾客被授权参与商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更新及流程的改善;分享消费与服务体验与经验;激发产生创造性想法;搜集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等。这些与企业共创经济、功能与情感价值的顾客更像是一位“试验者”或“志愿者”,将商品与服务的现状、企业文化、促销信息等与其他想到获取相关信息的顾客进行分享。顾客之间通过群体微博平台、在线直播平台等进行的资源共享、意见交流以及沟通协作有效地传播了企业新文化和新服务并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英国giffgaff运营商,它所开放、建设的客户社区,使得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用户参与其中,给予他们比其他普通社区更显著的现金反馈、赋予更大的权限及更高的荣誉感来激励社区成员通过内部互助方式完成绝大部分的客户服务,这种众包方式完成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的平台使该企业成为了英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一位“逆袭者”。

二、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为顾客提供的资源支持与知识教育不足

消费者在决定参与企业活动并企图从中获利时,通常也会产生潜在的风险担忧。这来自于顾客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担忧以及对完成不熟悉的任务的能力担忧。现实中,企业与顾客共创价值时,顾客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然而很多顾客在参与价值共创的过程中发现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过大、无法得到或有效地使用企业提供的资源时,产生了信心丧失的消极情绪致使自己无法深度参与价值共创活动。由于共创活动在国内至今仍没有完善的指南以及成熟的互动教育平台,很多企业无法及时当顾客在面临困难时为他们提供资源支持和知识教育,最终影响共创绩效。

(二)企业对顾客融入活动的驱动力不足

现实中,企业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实践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顾客能力与参与程度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在工作中的失控风险;共创活动所带来的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会产生的额外成本;顾客与企业在共创活动中的关系会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品牌造成影响。这些潜在风险使得众多企业在设计与开展与顾客共创价值时驱动力不足,过度谨慎或是流于形式主义的顾客融入活动使得企业设计的共创项目无法充分调动顾客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失去真诚用户,降低共创绩效。

(三)企业对顾客的有效能力开发不足

顾客在共创价值实践中的有效能力被看做是共创绩效的重要因素。顾客在互动平台上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在吸收企业与其他用户所传播的隐形知识,这些知识由隐性向显性的转化、拓展与传播需要而企业正确定位顾客参与合作的角色并致力于帮助顾客成长。然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往往重视顾客的现有能力而忽视了顾客潜在的能力,致使顾客的有效能力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无法显著带动价值共创的绩效。

三、顾客与企业在价值共创实践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开设知识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

企业在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实践时应对客户的参与进度进行有效的跟踪。当客户在创新活动或问题解决中遇到技术难题与知识瓶颈时,企业需有针对性的为顾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并创建数据库进行资源的保存与共享。

(二)信任顾客并充分授权

在价值共创的实践中,企业与顾客应建立互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管理关系。因此当企业寻找到真正的合作用户后,应当给予顾客充分的授权,多多倾听、探讨和尊重顾客的理念与建议,让顾客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到由客为主,自发产生对企业与品牌的真诚责任感,并致力于与其他顾客分享企业文化,创建品牌价值。

篇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方案策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方案策划,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环节,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相互关联的若干阶段,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的具体工作程序,一般而言,这一过程可分为策划、实施、评估三个阶段,策划是这一过程的灵魂与核心。

一、确定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必须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完成,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要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只有确定准确的目标,才能提出实现目标的教育内容、措施、方法,并根据目标的要求,选择教育的时机、人员。”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目标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一是注重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备与和谐;二是注重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论性与逻辑性;三是注重教师授课方法的灵活性与艺术性。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敬业精神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元素。“面对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起着榜样的作用,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与行为的楷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始终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标尺。”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在科研工作中,教师对理论与实践的把握更加准确,思想更加深邃,而深邃的思想更能触动大学生的心灵。

二、制定方案

目标明确之后,策划者就要根据既定目标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方案制定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策划的准备阶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方案策划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策划者必须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根据培养目标,开展积极、详尽的社会调查。调查过程应分为信息搜集与信息处理两个阶段。

(1)信息搜集。这一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全面。调查应涉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的所有要素,即主体、客体、介体与环境要素。具体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展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现状调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需求调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主体现状调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介体要素调查(包括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调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环境要素调查(包括积极因素调查与消极因素调查)。二是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各要素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各自又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因此,调查者应建立起信息搜集与监测的日常机制,密切关注调查对象实际状况的各种变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信息处理。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策划者应依据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对其掌握的信息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得出调查结论,以此作为方案制定的可靠依据。调查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理论研究与实施现状的分析,具体包括关于理论研究现状,培养模式现状,相关各部门、机构、单位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对该问题的认知现状,培养条件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分析中注意对问题的挖掘;二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需求现状的分析,分析中注意从国家发展、高校发展,大学生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加以总结。

2.方案拟定

方案拟定就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及确认的目标,运用恰当的思维方法形成创意、制定计划的过程。这是整个策划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应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目标的再次确认。这是在具体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在头脑中再次确认与理清的一个问题。策划者对已确定的目标深刻研究,充分领会,严格以目标为导向,才能保证方案正确的方向,不至于在策划阶段出现偏差,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的最终效果。

(2)构思轮廓。方案策划是一个思维过程,构思轮廓是这一过程的起点。策划者在经过前期调查与目标确认、细化等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要设计出方案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至少应完成两项工作。首先,设计主题。主题是策划的灵魂、核心,是对整个培养活动的高度概括,主题要独特新颖,但必须服务于目标,并准确反映需求。其次,确定方法。根据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应体现出以下特色:一是情感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活动不能是一种冷冰冰的、无视客体需要、甚至会使客体产生消极情感的培养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关注人性、满足人的爱与被爱的需要、充满情感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中的各个要素都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的关爱,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注重以情感人。二是开放性。一方面,策划者应该思路开放,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培养工作应通过广泛的人际交往、人际互动来展开。素质培养应走出灌输。灌输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其有效性已得到验证,而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克服灌输的弊端,素质培养应寻求人际互动。同时,素质培养不能仅仅依托课堂、讲座等教育途径,要放开思路,寻求和探索更为灵活有效的培养方式,建立起全面、立体的培养格局。

(3)设计细节。当方案的基本框架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细化,确定方案的所有细节,并估计方案的实施结果。在这一阶段,应将所有细节工作确定并落实,包括培养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基本步骤、经费预算与落实,这些问题在细节设计阶段都需要周全考虑,并认真落实,确保方案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3.方案确定

在方案拟定阶段,策划者已经设计出了具体而详尽的方案,但方案可能不只一个。基于开放的视角,策划过程应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让思路相近的策划人员组成一个创意团队。所有策划人员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尽其所能把一切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为最终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广阔的思考与选择的空间。进入方案确定阶段后,方案的最终策划与决策者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根据培养目标拟定出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反复论证,选择出最优方案;如果各种方案均不理想,就应重新拟定,力争制定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目标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篇7

祖旭东:曾经提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教育学生尤其应当如此,只有深入把握学生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好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从2013年起,我们临沂市政府和教育局致力于解决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发设计了这么一系列以视频案例为载体的新型德育课程。所谓“问题导向”,就是聚焦学生成长中的关键问题和教育者自身育人素养问题,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道德品质。

“问题导向”这一系列课程不同于传统德育课程,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它以问题为核心,作为驱动学生思考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对照自己、反省自己,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完善品德修养;第二,它很生活化,我们这些视频内容都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可能是新闻报导的真实事件,也可能是本地本校学生的真实案例,这就大大拉近了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第三,它让德育问题专题化,以往我们总觉得德育看不见摸不着,“问题导向”课程将学生成长中分散、无序、多样的问题整合成一系列专题,更具有系统性和操作性,既方便教师的施教,也方便学生的学习。这种直面问题、逐个击破的教育方式更加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您刚才给我们展示的这段“感恩”主题的视频课程非常生动、非常有冲击力和感染力。请问,“问题导向”这一系列课程中,“感恩”这些主题是怎样确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考虑?

祖旭东:道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问题导向”德育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我们市局从2013年3月开始,对全市9县3区、3个开发区、1个管委会的初中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中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具体来讲,我们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进行充分的收集,再由我们教科研中心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归纳梳理出“感恩”“交往”“人生理想”等15个专题作为第一期的课程主题,开发具有人文性、动态性、地域性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库。

:您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视频形式的课程来推进德育工作呢?传统德育课程存在什么问题?

祖旭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视频教学方式深受青少年喜爱,既可以突破以往品德课照本宣科的模式,给教学效果加分,又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实际操作,主视频来源于生活,案例取自发生在区域内、学校里、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更体现真实性,同时保证德育课的实效性。

以往我们一直沿用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于生活,与现在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吻合度不高。而且,目前的德育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说教、学生记忆为主,缺少师生的互动环节和情感共鸣。虽然部分课堂引入了案例教学,但往往都是正面典型示范,缺乏反面典型的警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判断力。另外,临沂是山东的人口大市、面积大市,学校分布比较广,师资力量很不均衡,德育教学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很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也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严重,他们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从统筹整体区域教育质量的角度看,这就需要一套标准比较统一的、比较容易操作的自主德育教材。基于这些传统德育课程的问题,我们就想要突破局限,创新德育课形式,通过视频方式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德育效果。

:对于很多对德育课怎么上没有头绪的老师来讲,视频教学的方式的确很好掌握也好普及。但是,这些视频资料具体怎么应用?课后有什么补充环节吗?

祖旭东:现在我们课题组研发出来的“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材料,每份都是以一张光盘和一本教师指导手册来呈现的。将学生看的视频、示范课、教学指导手册电子稿及教学参考材料全都纳入其中。教学指导手册用来明确每个专题的设置目的、授课方式、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教师的总结发言等内容,为授课教师提供细致的指导。在课上,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之后会自由讨论,再展示讨论的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适时地总结归纳,引导主流的价值观。并且,“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尤其注重课后开放性作业的布置,视频不是看过就算了,这种心灵的触动不是一时的,而是会带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去深化、强化,从而规避错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什么选择初中作为这套课程改革实施的切入点而不是其他的学段呢?

祖旭东:从中小学生人生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来看,初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矛盾性和过渡性,他们开始有了成人感但同时也很幼稚,有了初步的自主意识但又往往很叛逆。相比之下,小学生思想比较简单,容易进行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到了初中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初中阶段的教育和引导不当,学生的思想品质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那些问题到高中再改正就很难了。所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初中作为我们这个德育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段,之后我们会扩大普及度。

:到目前为止,“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的研发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各学校已经开始应用了吗?具体情况怎么样?

祖旭东:我们的“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不是先开发、再应用,而是边试验、边开发,融合了全市120多名专业骨干的力量。在研发准备阶段,我们确立了70多所实验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老师在课程研发阶段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视频案例材料的制作,学校老师们一边上课,一边就会随时补充新内容,这使得我们的课程资料非常丰富详实、接地气。具体应用时,各个学校上课和留作业的形式也很灵活,很多老师结合自身情况二度开发,这都有助于课程更好地实施。今年1月份,在视频课程研发得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向各县区教育(体)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局等单位及各学校印发了《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区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到现在为止,有的学校还没来得及实践,有的学校已经上过几个专题的课程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请您谈一谈,这项课程具体是怎样给学生带来了变化?

祖旭东:过去的德育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基本没有学生的感悟和表达。现在我们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做道德判断,将认知化为行动。以前学生出了问题,学校教育方式可能就是教导处、德育处的一顿训斥。现在,我们把正确的、错误的行为同时放在视频中展现给他们看,他们自己就会有比较、有认识,尤其看到身边同学的真实案例会更受触动,联想到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从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反馈来看,学生们的品德行为有了很大改善,学习成绩也随着道德修养的提高有了很大进步。

:“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新模式实施以来,全市学校德育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内容不断拓展,活动不断丰富,咱们教育局层面都提供了哪些支持和保障?

祖旭东:首先是行政上的领导。想要切实改变以往“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与我们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市局和各县区教育局与初中学校一起,坚持把德育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经常召开“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实施会议,各教育局分管局长、科室负责人也经常到学校中走访、观察、研讨,成立本县区的“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专家团队,以便及时指导解决课程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其次是经费上的保障。我们通过以项目带资金的方式,加大全市德育课程实施经费的保障力度,保障专家指导费、科研费、培训费及其他运行经费的各项支出。另外,从教师评价激励制度方面,市局也提供了相应支持。我们实行了德育教学质量奖单列政策,对承担“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任务并有突出表现的德育教师单独进行表彰,要求各县区和学校也设置相应的专项奖,让教师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可以被计入工作绩效这都大大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这项课程更好地实施。

:目前来看,这项德育课程改革的成效着实喜人,请问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保证这一系列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呢?

祖旭东:这套课程是我们市局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调研、讨论,集中智慧共同研发出来的成果。总体来说,在整个课程的研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应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指导实际工作。

首先,我们有比较权威的理论基础。在界定课题时,我们先分别深度探讨了“问题”“导向”“课程”的科学内涵;同时,阅读了大量有关德育目标的文献,重点研读了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这也是“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根本依据。其次,所有的工作都是以准确把握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为前提进行的。只有明确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聚焦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强调他们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关注他们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和实践能力,这样就保障了研发课程的科学性。另外,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如刚才所说,我们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实验,选取了城市、县镇和农村不同层次的70多所初中学校试讲,经常组织工作组课程开发人员听课,也邀请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参加,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课程资源进行修订、改进和再推广。

篇8

二、主要工作为适应我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理论学习促提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肯定要落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下一代。本学期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课标》、《教学理论和经验选编》等,坚持写好学习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2、加强研究讲实效

我校现有省市级课题四个,题为《农村乡镇学校小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至今已实施了二年,小学数学《分层异步—小组合作学习》也进行了近二年的研究,并都在上学期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本学期坚持按实施方案继续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和《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要制订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本学期我们仍将组织课题研究汇报活动,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服务。

3、严格管理求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水平线。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为争创市级先进教科研学校作好准备。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将认真拜读,积极选送,充分利用,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期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课题实验计划;期末要做好工作总结和课题实验分析阶段报告。本学期,我们还将进行教科研工作及课题研究情况的调研。主要方式是:听课题汇报课、查看资料(包括各类计划、总结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四,健全科研网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经学校领导商讨决定,兼职教科员名单

省级数学课题:王旭英 庞琴

市级语文课题: 朱丹梅 夏雪霞

省级校本培训课题:王建中

市级德育课题:王亚军 蒋文熙

三、活动安排二月份1、学习学校工作报告,明确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

2、制订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订好各课题的本学期实施 计划。

3、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工作任务。

4、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三立杯”文艺评比)

三月份1、完成校级“三优化一提高”优质课的评比工作。

2、举行数学课题研讨活动。

3、校本课题校际交流活动。

四月份1、召开课题组组长会议。交流各课题的实施情况,并予以指导。

2、语文课题研讨活动。

3、德育课题组进行学生健康人格心理问卷调查。

篇9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6―0018―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笔者长期在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深深感受到德育在农村学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目标不一致等。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德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农村德育教师队伍。

1.要加强学习研讨。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

2.要加强实践活动。要抓好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教师们人人上德育研究课、学生们每个班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二、完善德育体系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农村学校要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目标。德育为立校之本。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习先进地区学校的经验,建立起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最好以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也要建立健全德育网络,如,加强校长、政教、班主任、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校长、住管员、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之间的联系等。显而易见,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可以收到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充实德育课题内容

首先从齐抓班风学风着手,每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周)”,并且制订出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案,只要经过这样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学风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校风也会相应得到改观,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在这方面,同样也可以借鉴城市学生的一些可行措施,如学校可以自编德育教材,如《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也可以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特殊群体

篇10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