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行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深化改革行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召开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会暨改革联络员培训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改革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7年改革各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担当作为,务实重干,着力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今天的会议上印发了2017年全县改革要点、重点改革项目计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点、改革工作分类考核办法等多份文件,明确了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等下,市改革办副主任陈红同志还将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切实提升改革工作能力与水平。下面,就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凝聚改革共识
过去的一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改革考核中由第三名上升为第二名,一批事关**发展的重大改革项目取得突破,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从整体来看,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集聚各方力量,有序有力推进各项改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和纪律检查体制等各方面改革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公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我县参与承担的14项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县内自选的农旅融合、环龙感湖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招商引资、大别山金融工程、县域“四个全面”考评机制等改革特色创新项目亮点凸显,并形成相关制度性成果。教育、医疗、保险等民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是从区域来看,小池改革走在前列。2016年,小池获批全省首家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省、市、县均出台了支持小池改革发展的文件,成立了省、市、县、镇四级参与的推进小池省级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晓东省长、雪荣书记亲自领衔小池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一年来,小池扎实推进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创建,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跨江合作、生态保护等各项改革走向深入,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推进小池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小池改革发展推进会上,市委刘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各乡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的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单项考核中,小池、独山、停前位居全县前三名,改革工作值得肯定。
三是从重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并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五个专项行动方案》,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房产局、县金融办、县改革办等部门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率先完成省市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目标任务,房产库存平均去化周期稳中有降,“放管服”、“营改增”、商事等改革扎实推进,累计为企业减税5000多万元,企业成本明显下降,市场主体、精准扶贫、基础建设等补短板工作有效推进。
虽然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客观上来分析,存在改革牵涉面广、改革成本过高、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部分改革进展缓慢。从主观上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四个不”。一是不想改。一些同志对改革存在模糊认识,错误地认为,改革是高大上,基层发挥的余地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大,喊喊口号、表表态就行了,因此被动地等待改革、消极地对待改革,根本没想在改革上有所作为。二是不敢改。一些领导干部求稳怕乱的心理占上风,担不了风险,下不定决心,使不出狠劲,一味求稳怕乱,不敢担当作为,不敢直面困难和问题,改革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只作浅表性、纸面上改革,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取得突破。三是不会改。主要表现是改革和工作“两张皮”,脱离了具体工作,导致改革无从谈起。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能力不强,把握不了改革的方向,找不准改革的重点,理不清改革的思路,遇事只会三斧头,推进改革无从下手,出了问题又束手无策。四是不平衡。部分单位抓改革工作力度不大,对改革研究和抓落实不够;有的工作表面化,对工作任务没有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任务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没有实行项目化管理;有的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把改革当口号,改革工作落实在总结材料、统计数据和表格上,具体的改革成效不明显;有的仍将一般性工作、改良混同于改革,导致改革质效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在很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认真研究,逐项解决。
党的十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33次,审议改革文件220份,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从“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走向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新阶段。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会议12次,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继召开会议9次,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4月10日,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会议,县委马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改革部署上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改革方向不偏、举措不乱、力度不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改革特色和亮点。
二、把握关键,精准发力,提升改革质效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必须拿出关键举措。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抓改革工作,首先要把今年的改革任务落实好。要把握关键,精准发力,使实劲、出狠招,以强有力举措推进各项改革,确保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现在不少干部不知道怎么改革,根本原因就在于问题意识不强、问题导向不明,发现问题不领先,分析问题不深入,解决问题不耐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就改到哪里;哪个方面的困难最大,哪个方面的矛盾最多,哪个方面的群众反映最强烈,就从这个方面率先改革、突破。要始终聚焦问题,对于中央和省市确定的改革试点和已经出台方案的改革任务,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实施,坚定不移、不折不扣、积极稳妥地推进。在抓好上级改革政策落地生根的同时,更要立足**实际,善于创造微观搞活的小气候,推进一批接地气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比如,很多乡镇发展面临资金瓶颈,筹资难、融资难,就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乡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盘活资产资源,运用市场化方式破解资金难题,为乡镇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再比如,张湖原种场,存在管理体制不畅、欠资压力巨大、社会稳定压力大等长期积压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破解。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抓改革抓落实的靶向。现在问题摆在眼前了,如果视而不见,还不知道改,就讲不过去了,就要问责。
二是要压实年度任务。要围绕落实全县改革要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和14个重点项目,进一步细化、压实改革任务。特别是各专项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要迅速行动,抓紧制定具体的改革要点或改革实施方案,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要进行深入研究,增强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确定的每一项年度改革任务,都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改到什么程度,都要细化、量化、固化,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改革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的改革项目,牵头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促进落实。各地各部门也要迅速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改革要点或实施方案,确保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的实施举措。
三是要围绕重点突破。要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今年全县的改革重点,就是年度要点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其中,小池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创建的1个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1个全县重点综合改革项目、10个县级重点专项改革项目又是重中之重。对省市改革项目,要确保按照上级要求的质量和进度扎实推进,不折不扣实施到位,做出可圈可点的成绩,做出可以复制的经验,做出可以推广的模式,力争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对全县重点综合改革项目,也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要集聚力量,探索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对10个县级重点专项改革项目,要立足**实际,认真研究、统筹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确保推一项、改一项、成一项,真正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
四是要实行项目管理。现在每一项改革,都会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需要各方面配合支持。要建立以改革项目为中心的运行体系,实行项目化管理。各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县直各单位要认领、细化、分解今年的改革工作要点和重点,形成具体改革项目,严格按照立项审批、方案起草、组织实施、督察考评、验收结项等程序来落实。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要转化为具体的改革项目,明确内容举措、明确时间节点、明确专班责任,项目化推进。某个项目明确由某个专项领导小组、某个部门负责后,其他专项小组和部门都要无条件配合,互相补台,“同台唱戏”,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能讲级别、讲层次。对改革项目的推进要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包保、销号管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要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衔接、改革台账等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运行配套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工作体系高效运转。
三、明确责任,强化担当,促进改革落实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抓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一是要各负其责。各改革专项小组是全面深化改革“作战指挥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操盘手。县委主要是统筹协调、全面部署,每一个专项小组地位十分关键,承担了改革项目的具体推进工作,责任很重。特别是12个专项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要切实找准自身定位,认真研究相关领域重要改革问题,提出本领域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协调推动有关专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各参与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极主动,敢于担当。各地各部门改革联络员要切实发挥沟通联络作用,及时向县改革办报送本地本部门推进改革的工作方案、改革举措、改革动态、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宣传部门要注重挖掘,多宣传推介我县改革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不断扩大我县改革的影响力。
二是要做好结合。改革不能孤岛化、碎片化,不能脱离于工作实际,要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县十大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四大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四大行动”,抓紧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夯实**发展底盘。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突出问题,推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紧盯年度精准脱贫目标,落实扶贫攻坚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三是要担当作为。发展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担当。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如果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怕担责任、怕担风险,定然是一事无成。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履行改革职责,勇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发扬迎难而上、敢干敢为的担当精神,把本单位摆进去、把本地方摆进去、把本人摆进去,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教育实际,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以解决存在问题为目的,站在新的角度观察、研究和思考问题,把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科学务实的精神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创新,用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用创新的实践开拓新局面,为推进“双满意工程”(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而努力。
二、主要任务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立足于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情况,着眼于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任务要求,紧密联系我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着力在破除制约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上下功夫,在完善保障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我市教育战线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不想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增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创建进程,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2.克服自满保守、消极畏难的思想观念,增强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意识和信心,努力掀起我市教育事业新一轮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我市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我市教育事业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当前影响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有利于我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努力争取*教育事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较高的发展水平。
3.克服狭隘封闭、闭门造车的思想观念,增强开放交流、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精神,不断提高我市教育服务的水平。我们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从观念上、行动上、体制上解决影响和束缚我市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高远的眼光,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各类学校的“人才库”、“思想库”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克服急功近利、片面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创新举措,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将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方法步骤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安排一个月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16日—4月25日)。
重点抓好方案制订、动员部署、集中调研、专题讲座等活动。
一是制订实施方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认真制订并下发教育系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二是进行动员部署。召开专门会议,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进行动员部署。各学校(单位)在具体贯彻落实中,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市委书记陈照煌同志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三是开展调研活动。围绕解放思想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单位)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征求意见,查找问题,问计于民,取策于民,形成不少于1000字的调研报告。
四是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
第二阶段,学习讨论阶段(4月25日—5月15日)。
重点抓好广泛讨论、集中交流、督查指导和典型宣传等活动。
一是开展广泛讨论。各学校(单位)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主题,进行广泛地讨论。要求对照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认真查找、分析问题的症结,研究并提出破解办法。
二是进行集中交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校(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集中交流。领导干部带头查找、带头剖析,写出深刻的剖析材料。同时,各学校(单位)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排查影响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存在的思想障碍,明确整改提高的对策措施,形成书面的交流材料。
三是深入督查指导。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主动到相关学校(单位)督查指导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组织典型宣传。各学校(单位)要在做好动态性报道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宣传一批近年来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领、带动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深化推进阶段(5月中下旬)。
重点抓好总结部署、活动深化、深度宣传、成果汇编等活动。
一是进行总结部署。5月下旬,召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成果研讨会,并对下一步深化解放思想活动进行工作部署。
二是推动活动深化。各学校(单位)根据统一部署,进一步梳理研究,制定出台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意见,真正把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上,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三是开展深度宣传。局党委继续把深化解放思想活动作为一项重大主题宣传任务,并在“*教育”开辟专栏,对讨论成果和举措扎实、成效显著的学校(单位)进行深度报道。
四是完成成果汇编。将整个大讨论活动中局党委的部署、领导的要求、群众的建议和典型做法、实践经验汇编成册,形成一批富有前瞻性、指导性的讨论成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学校(单位)要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层层发动,抓好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要着力排查差距,找准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明确方向,以思想解放引领实践创新,努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学习讨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狠抓贯彻落实。各学校(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推树典型,不断把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
篇3
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理顺省市县关系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省与县事权和财权的划分上。认真总结已经实行的省财政直管县的经验,进一步推行全面的省直管县,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化的运行机制。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以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在改革关键点的选择上,首先是准确划定省与县之间的事权,再依据事权划分财权。总的是扩大县级的权力,减少对县级发展的管理层次,应该由县里干的事让县里来干,并匹配必要的经济、行政权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其次,充分考虑江苏区域发展差异很大的情形,实行有区别的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县,省里仍然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再次,对省辖市,按照中心城市的特点,要有独立性地发展城市经济,增强聚集和辐射能力。
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定价机制上。江苏经济长期两头在外,是典型的加工制造业省份,资源相当紧缺,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的供给来源和使用效率。关键是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长期以来资源价格偏低、甚至无偿使用、浪费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矿业权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将关键环节放在建立公平收入分配秩序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利益关系,是改革最难攻坚的战役之一。核心是更加关注公平,建立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重视市场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收入的初次分配,同时通过再分配建立最低收入保障机制和高收入者调节机制,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以内,并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
深化江苏重点领域改革的对策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深化的过程,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过程。针对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难点,“十二五”期间,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继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解放思想统一对深化改革的认识,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通过解放思想,把改革不到位造成的问题与改革带来的问题区别开来,把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区别开来,把改革操作问题与改革方向问题区别开来,把一般性工作失误与改革措施失误区别开来,把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与改革失误区别开来。破除一切妨碍深化改革的思想观念,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
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调动改革的积极性。改革既要有高层设计,也要有基层创造。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先是苏南乡村办工业,后是昆山自费办开发区,基层首创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十二五”时期,可以先提出改革的目标任务、列出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难点所在,一方面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另一方面,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进行小区域、小范围改革深化的试点,精心设计方案,认真制定政策,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确保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深化改革的合力。改革是一项规模宏大、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各项改革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做出统筹安排。要强调省委省政府的权威,强化改革的严肃性。切实解决一些重要改革受部门利益牵制、难以快速和有效推进的问题,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改革协调机制,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综合配套推进的关系,既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好改革措施的先后顺序,又促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综合配套,相互协调。坚持政府谋划在前、指挥在前、行动在前,勇于面对改革难题,勇于率先做出榜样。
建立改革的参与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要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公示或听证,加强对改革重要环节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有序推进各顼改革。
篇4
**党委力求将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实,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整治五个方面问题:
(一)解决失责失信、不依法治企问题。重点是:不担当不负责,责任不履行,经营无为,新官不理旧账;不诚信经营,不履行合同,服务质量差,质价不对等;不依法决策,不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不守法经营,不遵章守纪,损害国资利益和合作方权益。
(二)解决思想僵化、不公平竞争问题。重点是:思想僵化、手段固化,经营理念模式守旧;不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遵守商业规则,采取不诚实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其他竞争者权利,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营商环境。
(三)解决流程不优,机构臃肿问题。重点是:工作流程不优,流转效率低下,推诱扯皮、中梗阻;机构行政化,部门设置随意、臃肿,职责权限不清、业务交叉,随意招人,因人设岗,人浮于事。
(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问题。重点是:方案计划多,行动少落实差,深化企业改革动作迟缓,不研究解决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少,项目论证不足;文山会海泛滥,内容不切实际;用责任状推卸责任,用检查考评代替落实;数字造假、虚报浮夸,报喜不报忧,搞材料政绩、文字经验。
(五)解决不细不实,能力不足问题。重点是:本领不强、专业不精,工作办法少、打不开局面;基本功不扎实,家底不清、情况不明,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研究不深不透,制定方案跑粗,措施不细不实,遇事拿惯例当依据;企业长期亏损,经营没有好转,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能力不足。
二、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结合**发展实际,开展专项整治。
1、开展企业失信违约专项整治。深度查摆建立**本部、各权属企业对内对外失信违约清单,视具体情况进行研判,若能够依法依规解决的,列出时间表,在限期内逐项解决,并为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建立失信记录,以此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标准,努力打造诚信企业。
2、开展再造工作流程专项清理。在**本部和权属企业开展一场大调研,重点看是否存在机构臃肿、部门设置随意、招人随意、因人设岗、人浮于事问题,并整合职能交叉、重复设置、人员偏少的内设机构,精简优化人员。针对部门职能,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和审批流程,并装订成册,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开展涉法案件专项清理整治。以全省开展司法执法环境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涉法积压案件和法律纠纷问题台账,深入研究解决对策,积极争取司法机关支持,力争更多地解决历史遗留的涉法问题。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审查合同文本,防范新生法律风险。
4、开展治理“跑粗”专项行动。每名领导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施工一线,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各权属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并大力开展算细账活动,实施精准管控,向粗放“开刀”,解决相关单位的“跑粗”问题,树立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确保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经营效益。
5、开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专项行动。坚持以**全面修订后的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总纲领、总遵循,强化战略执行定力、执行能力。权属企业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肩负的发展责任,突出问题导向,修订完善本企业“十三五”规划,严格按工作推动的路线图、时间表扎实有效执行。**总部着眼抓好重大战略部署,提升战略管控能力,制定出台传统板块优先发展、新兴板块引领创效、多元板块培育提升具体实施指导意见,明确各板块发展内涵、发展方向,形成有效支撑规划落地的完整体系。
6、开展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专项行动。扎实深入推进传统板块优先发展、新兴板块引领创效、多元板块培育提升三大战略,各板块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根据本企业“十三五”战略规划,找问题、找短板、找弱项,形成有分量、有质量、有操作性的任务分解表,列入领导班子和成员任期和年度民主评议目标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压靠。传统板块企业切实坚持“优是手段,先是生产力竞争力的体现”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通过创优进而争先;新兴板块企业切实坚持谋发展“前提是引领牵动,核心是创造效益”的核心思想,推动**实现更有质量、更有内涵的发展;新兴板块切实坚持“新思维、新动能、新空间、新支撑”的核心思想,加快培养多元经济增长极、增长带。通过强有力的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制度,解决领导干部种好自己“责任田”的问题,赢得三大战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成效。
7、开展提质增效实现突破专项行动。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着力解决规模效益不协调的问题,抓好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上,深入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制定出台相关专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要举措、时间步骤、责任分工,重点抓好去库存,梳理清理投资效率低、投资回报低的项目,盘活呆滞资产,加大应收账款清理清收力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坏账损失;抓好去杠杆,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实施稳增长和防风险兼顾,推进资金管理改革,控制资产负债规模,实现杠杆率科学稳步下降。
8、开展全面深化企业改革专项行动。着眼于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出优化企业决策机制、经营管理机制和国有经济布局任务清单,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努力在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根本性突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重点、推进形式和实现路径;积极引入具有资本增量、市场增量价值的优质战略合作者,重点推进与行业顶尖资源谋划发展跨行业、跨领域产业,陆续启动三级子公司混改。
篇5
关键词:变革;制度变迁;认知路径依赖;文化模式
作者简介:干晓艳(1972~)。女,辽宁辽阳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2-0005-03 收藏日期:2009-02-04
一、引言
1978年至今,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各项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作用已为改革取得的成就所证实。然而,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权利更替与转移、区域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诺斯等(1989)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必然要求形成一种制度安排来激励人们进行增加产出的劳务活动,减少闲暇,进行科技创新、促使技术进步。并从中获得相应报酬。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明确所有权、规划产业政策、完善各类法规制度、加强制度实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进行,无不充分证实了诺斯所强调的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诺斯通过建立静态的制度均衡模型形成了早期的制度变迁理论。但随着其思想的不断发展,演化的制度变迁理论更强调了制度与文化、学习和认知科学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诺斯试图建立一套包括人口、知识和经济变迁的动态变迁理论。深化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潜藏其后的社会矛盾,认识并解决好这些矛盾是改革者们要在很长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诺斯的制度变迁、动态演化理论的认知路径依赖和文化角度对改革加以几点深层思考。
二、诺斯的制度理论
对制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休谟、斯图亚特、斯密这些古典经济学家,他们都认为制度重要。斯密主张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强调竞争越自由、越普遍,就越有利于社会(斯密,2005;原版,1776)。主流学派视制度为外生变量,而非主流学派从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研究:施莫勒代表德国新历史学派强调法律制度和道德文化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哈耶克代表新奥地利学派强调人的知识有限性。因此需要制度加以协调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方式。凡勃仑代表美国旧制度学派强调制度是由于人的生物性而产生的社会习惯,因此从生物演化角度理解制度变迁(方福前,2004)。科斯、诺斯代表新制度经济学派以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假设为补充,视制度为内生变量,将制度纳入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因保留了新古典的稀缺性因而具有竞争性――支持微观经济学选择理论方法的假设,建立、改变和扩展了新古典经济学”。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它包含法律、规则等正规的和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习惯等非正规约束。在层次上它既指整个社会整体的经济制度,也指在一定制度环境下特定的制度安排。制度有创立的和随时间演进的。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个体假设基础上的,制度的最终约束是个人。因此,诺斯的制度分析框架无疑在个人理性选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也与马克思的整体主义方法的制度研究不同(林岗等,2003)。诺斯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是新古典意义上的人追求财富或效用最大化加上利他的和自我施加约束的(诺斯,1994)。制度怎样产生的?由于从人际间的重复行为到非人际间的不重复行为所做的选择增大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的决策行为不会完全理性。因此,制度存在就是为了引导行动者行为动机,减少行为不确定性。
制度制定是有成本的。正规制度框架影响投入成本和交易费用,非正规制度可以降低生产中的监督等成本,因此制度对整个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核心作用。组织对变迁起诱因作用,组织是在现有约束所致的机会集下有目的地创立的(诺斯,1994)。组织与制度是互生共进的,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诺斯等,1989)。当相对价格变化或偏好变化使组织为了获取或实现这些目标而要求建立更有效的制度激励。从而改变制度。
三、诺斯的制度均衡与变迁理论
诺斯的制度均衡分析是将制度视为以均衡一非均衡一均衡这种模式的运动。制度起初处于一种初始均衡状态,即处于福利经济学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当外界因素变化时,均衡被打破而发生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社会整体制度变迁和对规则、准则等具体制度安排所作的边际调整。林毅夫(2005)将其区分为诱致性的和强致性的。诺斯诱致性制度变迁需求条件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而预期净收益(外部收益)来源于“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在化、风险和收入再分配”等(戴维斯等,2005)。诺斯的制度供给理论不同于拉坦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决定论,它是一种滞后制度供给理论。
在制度供给中,国家是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通过建立契约,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经济增长,获得最大社会产出,增加税收,但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又通过建立一定的竞争合作规则,使自己租金最大化,二者之间有冲突。因此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诺斯,1990)。这一诺斯国家悖论说明了国家在制度变迁中起着决定作用。制度变迁中,意识形态是种节约机制(诺斯,1990)。意识形态能够克服个人不计较成本收益计算中的经济价值从而用道德准则及社会尊重等社会价值度量群体行为。一致的意识形态观点可以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在维护权利和行使交易时增大剩余。因此,意识形态的动态性及不断演变使个体或团体意识到自身社会地位的相对不公正性,使得长期制度变迁行动成为可能。由于一定时期意识形态具有粘性,所以制度变迁中大量存在路径依赖及锁定现象。
路径依赖问题首先是保罗・大卫在1985年提出,用于描述技术渐进变迁过程中技术存在的相对稳定性。后来由w・巴兰・阿瑟加以发展(诺斯,1994):认为由于偶然事件导致占优的技术方案被采用而无视更有效的方案时就形成了路径依赖现象。即具有正反馈机制的非线性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发生改变(林岗,2003)。诺斯将技术路径依赖现象引入制度变迁理论。报酬递增和交易费用规范制度变迁路径。在报酬递增时,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等自我
增强机制决定制度变迁路线。交易费用通过对行动者主观主义模型的修正而规定变迁路线选择,形成变迁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正反馈的特点使得变迁路径朝着某一方向具体行进时,由系统、环境产生的外部性、组织的学习和效仿过程以及之前关于这些类似问题所产生的行为者主观倾向就会增强这一方向和进程。
制度变迁的最终路径是组织、制度与人们意识反应的综合结果。由组织和制度变化所带来的机会诱致人类认识与反应以促进最终制度变迁路径形成。政治或经济组织中的企业家感知到潜在的获利机会,认为对现有的制度框架进行某些边际调整会使他们变得更好,于是制度变迁以渐进的方式演进。但演进中并不排除由于行动者信息不完全及主观主义模式而导致的无效路径。
四、诺斯基于学习、心智模式、文化演化的动态经济变迁理论
制度的本质是什么?从外部观点看,制度是人类群体内共享的行为规则或惯例;从内部看,制度仅仅是人类共享的心智模式或人类交往时对经常发生的问题采用的共同解决方案。从内部方面阐明制度是充分解释制度出现、演进和影响的关键一步。这是制度的认知模型与其他模型间质的差别。诺斯认为学习对制度形成、经济活动和变迁是重要的。
诺斯提出学习一心智模式一环境理论分析框架中,逻辑起点是人类学习是一个进化过程,通过不断试错,以灵活可变的认知结构促进人类不断解决新问题。心智模式在对概念的形成和保持记忆的认知发展过程间也是逐渐进化的。环境反馈形成心智模式。当相同的心智模式多次被环境反馈证实时,这个心智模式就被固化下来形成诺斯称之为的信念(体系)。心智模式是如何演化的?当现有的心智模式不能解决新问题时,个体就会采用一个类推的策略以一种准自动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还没有成功,个体被迫采取创造性的方式形成新的心智模式以解决新问题,这种追求替代方法的思想以概念化形式创造了新的选择情境。群体或共享的学习形成共享心智模式。这种共享有静态和演化之分。静态下。个体在给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不断地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以解决问题,交流的直接结果是形成共享心智模式。共享心智模式演化依赖团体规模,所以一个组织内部和在社会总体层面的共享心智模式是不同的。演化情境下,在社会层面,文化演化过程与知识存量的增长与转移有关。随着在社会层面集体学习的展开,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论科学和实践知识都随时间增长和转移。人类学习不仅仅是个人一生经验也是前几代人的积累。一个社会累积的知识是嵌入在语言、人类记忆和符号存储系统中,包括信念、神话和形成社会文化的行为方式。文化不仅决定一定时间的社会绩效而且通过它的框架制约行为者的方式对变迁过程起作用。马克斯・韦伯认同观念和信念体系在形成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新教精神是资本主义的基础来源。但是他的文化来源太窄,它没有在信念和随之产生的制度之间建立联系。而诺斯在信念体系、制度和技术、知识存量间建立一个有用的分析模式:即制度为人口和技术变迁提供激励结构,人口和知识存量反过来促进制度变迁形成。
诺斯认为随时间变化的经济绩效理论将整合制度变迁、人口变迁、和知识存量变迁。进而广泛的经济变迁过程是:作为经济体系中的行为者――经济和组织单位,意识到新技术和制度会提高他们的竞争地位,他们便会推出新制度和技术。而意识是信念体系的函数。经济变迁是一个过程,社会制度变迁是其载体。诺斯认为社会变迁的过程是:现实一信念一制度一具体政策一结果(即被改变的现实)。从结果到现实的反馈过程经历整个人类思想。人类思想在后一个时期共享的学习是基于前一个时期的已经存在的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共享学习的内容在大量时期内是同样的或是相似的,所以心智模式一旦不灵活,固化了,人类信念体系也就形成了,这是认知路径依赖的形成来源。心智模式越是固化,改变和修正就越困难。因为存在认知路径依赖。制度形成也必然以一种依赖方式发生,当所有游戏者都形成了同样的心智模式时,制度矩阵开始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解决大量社会问题。随着时间变化,制度路径依赖方式可以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制定经济游戏结构,引导社会朝着并非想要的结果进行活动。
五、中国制度变革的现实思考
我国大范围的制度变革现实是基于经济学的思想为宏观层面指导,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理论为具体方法及工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进行的。纵观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改革实践,我国很多学者都从理论与我国具体改革实践相吻合方面解释经济体制及制度安排变迁。这里,结合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认知路径依赖、社会共同学习及文化模式角度,对深化中国改革提出几点启示:
(一)突破认知路径依赖,开拓深化改革新局面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开始,一直在探索中渐近前行,其中原因不排除改革面临着诺斯所说的认知路径依赖。关于路径依赖问题有不同学者从技术、制度、生物演化博弈等角度进行过研究,但认知路径依赖是根本性的。由认知路径依赖形成制度的路径依赖进而发展成经济路径依赖。突破路径依赖就是要有新的眼光,灵活运用改革理论。真正理解市场经济改革取向的内涵,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机制处理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价值与意识形态迷惑。改革是在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优先保障,而一部分人的利益要被动调整中进行的,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种调整实现全面富裕,通过非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改进。因此,实事求是,从客观规律出发。突破路径依赖,合理进行改革利益分配,使改革目标始终一致是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强化不同层面的学习,促使人的意识不断提高
学习是整个人类不断提高认识和能力战胜未知的重要手段,群体学习是提高整个社会意识演进、促进知识共享、提高文化共通以获得交易剩余的有益方式。我国改革是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前进的。在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模式下,领导层面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在改革“中坚”时期,面对社会群体的意识差距,自觉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差距,我们要加强不同层面的群体学习,完善个体习得能力。从实践和实验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深化整个社会的自觉意识。
篇6
一、深化改革推进情况
(一)国资国企改革
通过开展国企调研,制定完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目前,己完成了民族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改革,以县国资局代表县政府履行县民族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股东权益,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针对贯彻落实州各专项小组提交的“近期推进”改革事项,涉及国资部门牵头的事项,我局将与州国资委衔接,结合我县国企实际,与相关部门配合及时推进相关改革。对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我县己完成了独立供区移交资产相关事项,待省电力公司批复后实施。
针对贯彻落实州各专项小组提交的“深入研究”改革事项,涉及国资部门牵头的事项,我局将与州国资委衔接,结合我县国企实际,与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开展企业调研,推进各项改革实施。
(二)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
按《省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金融改革文件的要求,制定了《县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进行了信用社“统一法人”产权改革和农行提升业务水平和中间业务能力的改革。
1、农村信用联社“统一法人”产权改革:由县产权改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进行清产核资、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服务功能、转换经营机制。
2、农业银行提升服务水平和中间业务能力改革:实现“做实存款工作、稳定存款总量、稳中求升”的存款工作目标,拓展中间业务、提升价值创造力,做好信贷市场调研、力求有所作为,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三)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按上级要求,制定《县财政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范围,明确职责,从账户管理、专项资金核算做了细化规定,并组织对资金专户进行了清理,对不符合规定、没有必要的资金专户进行了撤销、合并。
(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结合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涉农资金、存量资清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使用、管理不规范的进行了规范,并按县委、政府工作需要进行了资金整合。
(五)继续推进增值税改革
按上级要求,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已将交通运输行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邮政电信业纳入增值税改革范围。
二、取得的经验和做法
(一)农村信用联社“统一法人”产权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顺利开业,农业银行服务水平和中间业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财政资金专户的清理成效显著,不合规定的、多余的专户全部进行了撤销合并,资金的管理、核算更加规范。
(三)对涉农资金专项整治,摸清了全县涉农资金的使用情况,为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办法打好了基础。
(四)增值税改革方面,纳入增值税改革的行业基本实现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平稳过度,实现结构性减税目的,减少流转环节,消除了重复征税现象,降低了企业税务负担。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县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不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个别企业虽设立董事会制度,但未真正发挥很好作用。大部分企业仅设有经理人员1人,未配备副经理和纪委组长。加之国有企业改革因涉及工作量较大,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内容,正逐步进行改革实施。
(二)信用环境缺失、诚信度差、无法落实有效的抵押担保等原因,制约了信贷业务的开展,降低了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信用社产权改革因涉及工作量较大、时间紧,造成开业仓促,业务不大,经营不佳,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等多方面原因,对金融政策、金融知识的宣传不能深入进行,众多金融产品、中间业务推广不理想。
(三)由于乡(镇)村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欠缺,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问题较多,资金使用中来源、投向不明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改革内容众多,资源有限,部分改革事项尚未启动。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按照全州民爆企业重组整合实施方案要求,积极配合州弘合民爆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改制系列工作。
(二)加快制定完善《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要求,完成县国资公司按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规范董事会建设,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三)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强化金融监管,深化制度改革,完善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服务水平考核。组织金融机构,结合我县实际和地方特色,加强货币、金融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按上级要求,跟随全国增值税改革的步伐,继续推进增值税改革,扩大改革覆盖面。
(五)加强与上级联系,逐步推行调整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出结构,建立科技研发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机制的改革,建立科技人员绩效支出。
(六)积极引导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县国资公司等国有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担保、参股等融资融券业务,破解旅游文化产业、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七)进一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规范涉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强化国有企业监管,深化三项(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国企考核、业绩考核办法。
(二)严格按照省、州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县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三)对还未推行的改革事项,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抓紧制定改革方案,尽快推行。
篇7
一、坚持规划引领,促进林业科学发展
全力抓好各项规划的推进。树立规划优先、规划为重的理念,以“全省科学规划年”为契机,加快完成《“绿化宝岛”工程总体规划》的编制,积极指导各区编制工程规划的年度实施方案。提请市政府尽快批准通过《加快花卉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爱鸟护鸟先进单位评选规定》以及各区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一批事关林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尽早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
二、大力开展“绿化宝岛”行动,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一)制定“绿化宝岛”实施方案和2013年任务计划。尽快报批全市“绿化宝岛”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各区编制“绿化宝岛”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明确土地落实、造林补助、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政策规定,落实责任要求。
(二)加大造林绿化力度。落实各区和相关部门“绿化宝岛”行动的目标、任务、责任,全面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加大苗木培育力度,优化造林绿化方式,增加混交林、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比重,完成造林面积3.12万亩。
(三)抓好良种良苗和林业植物新品种基地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步伐。加强珍贵树种苗木繁育,优化种苗供应结构。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开展林木种苗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违法行为,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四)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全面实施生态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强化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措施,调整管护站点布局,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依据有关规定,,2013年公益林管护补偿标准将达到每亩每年20元。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检查管理,健全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水平。
三、着力深化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争取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积极开展“稳定一大政策,深化改革,构建三大体系”的配套改革。尽快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交易市场,推进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完善林业金融服务,加大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扶持的力度,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林业信贷投入,争取当年林权抵押贷款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进一步落实政策性林木保险政策,鼓励和引导林农、中小林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政策性林木保险,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林木保险覆盖率。按照专业化、合作化、企业化的思路,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林业的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探索农民通过林下种植、养殖、旅游以及其他方式提高收入的新机制、新途径,实现不砍树更快富的目标。
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切实巩固建设成果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考核评价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审核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整治打击力度,重点开展打击非法毁坏海防林占地、非法经营和运输野生动物、非法采石采矿、盗伐偷运风景树以及清理历年毁林占地积案等五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行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二)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的自我修复。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宣传教育,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相关规划。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和保护,扩大回归自然范围。
五、强化林业应急管理,提升灾害防控能力
(一)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防火责任,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防火工作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二)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椰心叶甲、桉树枝樱姬小蜂、薇甘菊等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预测率和防治水平。
(三)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继续推进主动预警试点,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防控,强化重点时节、重点区域监测,推进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大林区治安防范力度。建立跨区域林区治安防范协作机制,深入实施林区警务战略,加大林区治安源头管理力度,防止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六、加快发展林业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加快发展花卉和林木种苗产业。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的栽培,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今年新增花卉种植面积0.4万亩,全市花卉累计种植面积5.8万亩以上。
(二)稳步发展木材加工业。做好全市木材经营加工产业发展,整合现有资源,筹建木材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做优木材加工业,强化木材经营市场管理。
(三)加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广成熟的繁育利用技术和规范管理模式,鼓励资源利用企业建立资源繁育基地,建立野生动物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合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
(四)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力培育珍贵树种种苗资源,重点发展珍贵树种用材林和橡胶、椰子、热带木本水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扩大种植比例,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扩广林草、林药、林禽、林菌、林蜂等复合经营模式,实现林业以短养长和农民快速致富。
七、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强林惠林政策体系。继续实施造林、林木良种、中幼林抚育等补贴补偿补助政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和税收扶持政策。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加大关键生态技术、碳汇计量监测、生态功能评估、新兴产业技术等科技攻关力度。把科技创新服务作为兴林富民的根本保障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基地、标准化示范区等示范样板。
(三)重视林业科技新兴领域。加强林业知识产权工作和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林业生物安全和遗传资源管理,建立林业认证制度,力争在森林论证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上取得新突破。
(四)强化依法治林。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做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订工作。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林业行政复议工作,提升各级林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五)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大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积极拓展林业信息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推进应急通讯和先进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
八、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一)加强林业宣传。积极策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林业的地位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关注森林系列活动。
(二)推进生态文明基地建设。组织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森林生态系列宣传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等生态教育功能。
(三)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际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九、全面抓好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一)加强各级林业领导班子建设。高举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团结干事的旗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依法履职的能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团结干事、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
(二)强化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深化“五化”建设,充实警力,强化保障,提升执法打击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林区治安维稳工作,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避免发生重大涉林。
(三)加强干部培训管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上岗、挂职锻炼力度,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和任期目标管理,优化机关干部配置。抓好基层林业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篇8
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实际,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面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压力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区经济社会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的表现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实现稳定增长,物价涨幅控制在较合理区间。“进”的表现主要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社会民生取得新进展。
一、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充分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认识到我区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发展机遇,善于在复杂严峻环境中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增强形势分析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高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我国经济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也稳中有忧、稳中有险。从国际环境看,2014年世界经济预计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调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尚难估量,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存在,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换挡期,尽管目前呈现出一些回升的迹象,但总体上仍将是稳定发展的态势,不会有过快的增长。这将对我区这样一个以上游产业为主导的地区产生较大影响。从区内形势看,一方面,以传统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仍将对经济发展形成重要制约。2013年以来,我区能源产业增速下滑较为明显,2014年新增因素仍然不多。当前各地为治理大气污染都在大幅度削减燃煤总量,扩大清洁能源需求,我区已经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签订能源合作协议,预计到2017年送电4800万千瓦,送天然气560亿立方米;到2020年送电10000万千瓦,送天然气960亿立方米,但受外送通道的制约,这些协议的落实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最近几年,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长较快,但所占比重较小,短期内不足以弥补能源行业增长放缓形成的影响。我们测算,我区能源工业下降1个百分点,需要化学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6个百分点才可以弥补。另一方面,企业效益持续下滑,投资增长缺乏活力。近两年,我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下滑,2013年以来一直呈现负增长态势,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下降、投资意愿不强。财政收入增速较大幅度回落,使得政府投资能力相对减弱,再加上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将对2014年政府性投资规模的扩大形成一定影响。从投资领域来看,目前项目储备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等领域,缺乏新的增长点,投资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仍面临许多困难。
要辩证看待、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把措施考虑得周密些,更要善于在攻坚克难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从市场预期看,随着市场主体投资意愿的增强,2013年下半年以来,实体经济有回升迹象,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逐步收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货运量实现稳定增长。整体经济环境向好,为我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制度环境看,一是改革将会激发市场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2014年将围绕行政体制、市场机制、财税金融、资源土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破,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城镇化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体制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巨大需求。三是治理雾霾将为发展清洁能源带来新机遇。根据国家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细则,京津冀城市群将大幅提高清洁能源替代比例,为我区发展清洁能源提供有利机遇。四是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13年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相关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2014年各项规划和政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完成发展改革各项工作
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重点稳定经济增长,以建设“五大基地”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为重点保障改善民生,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改革开放。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抓好落实。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的原则,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对于下放管理层级的事项,要制定好承接方案,做好顺利交接。各级发改部门对于本级审批事项,要着力精简审批程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尽快研究编制审批事项目录,规范出台审批、核准、备案办法。二是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建设,争取国家批准我区蒙东、蒙西电网大用户直购电输配电价,落实可再生能源环保电价政策。争取国家批准霍林河、鄂尔多斯市等微电网示范工程。坚持煤炭资源按转化项目、按市场价格配置的原则,建立已配置资源但未兑现转化项目的退出机制。落实国家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三是继续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总结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验,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呼伦贝尔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研究提出2014年区域合作重点推进事项。继续加强与周边省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经济合作,跟踪落实与国内各省区市签署的合作协议和重点合作项目,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力争达到4600亿元以上。重点加强能源区域合作,抓好与京津冀、鲁江浙等地的清洁能源供需对接,加快组织签订外送协议。积极主动融入环渤海地区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向北开放。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实施《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和《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实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完善与俄蒙在加工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口岸探索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三是统筹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推进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改革。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研究谋划一批具有创新带动作用的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加快已列入国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项目的报批工作,推进项目尽早建成。引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用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输出产能。
(二)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以上。生态方面,继续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生态建设工程,争取重新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水利方面,力争开工建设毛都水库、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灌区、扎罗木得水库等重点项目。工业方面,突出抓好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现代煤化工领域的重点项目。城市建设方面,重点推进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能源通道方面,公路、铁路、机场建设方面都要新开工或推进一些项目。二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做好上报国家项目的跟踪盯办工作,争取国家批复庆华煤基能源多联产等一批煤化工项目,赤峰和通辽至京沈客专联络线、国道232博克图―大兴等交通项目。积极推动项目储备多元化,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增加重点领域项目储备,进一步改善项目储备结构,突出扩大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储备规模,加强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旅游、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项目储备。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13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2014年国家将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自治区要结合我区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二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逐步壮大消费市场。推动落实旅游基地和文化产业规划,扩大旅游、文化消费规模。培育发展信息、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三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强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扩大信用消费规模。组织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研究修订自治区定价目录,加强对铁路、电信和银行等部门收费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各类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清理。
(三)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强化创新驱动。继续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围绕中蒙药、马铃薯育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稀土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领域,做好国家级和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申报工作,组织开展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认定工作,提升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一方面,要在稳粮稳畜前提下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全面实施“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我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规模小、水平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对于品牌企业,要鼓励其自建专用原料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缺乏影响力品牌的产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产业方面,积极推动云计算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建成一批专项云计算应用服务平台。研究出台云计算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和标准制定。积极争取国家将我区列入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新材料方面,培育壮大稀土新材料产业,加快重点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包钢2000吨高性能磁体、包头金杰稀土抛光液等产业化项目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重点抓好奇瑞汽车、北方奔驰重型卡车、玉柴发动机等项目。生物产业方面,研究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着力培育发展蒙中药特色产业链,推动建设一批蒙中药研发平台和产业化示范项目。节能环保产业方面,推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大唐和蒙西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示范项目。四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推动建设一批面向生产、生活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工作。指导做好呼和浩特市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选择部分盟市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开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认证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研究提出我区三级物流园区城市。
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对已批未建、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制定处置整顿方案,对于不具竞争力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除跨省区产能置换转移的项目外,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再审批炼焦、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快制定城市主城区污染企业“退城入园计划”,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主城区内钢铁、石化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坚决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三是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电力行业脱硫脱硝改造。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自治区城镇化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等城市群建设规划。要把城镇化规划修订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引导资源要素按照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二是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支持旗县城关镇和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镇发展配套型、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建设30-50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特色小城镇。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政策研究,推动乌海、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尽快出台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有序推进转移农牧民市民化。稳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及相关配套措施。
(四)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抓好创业就业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全面落实自治区“创业就业工程”及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2―3个就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发1万个基层公益性岗位,重点用于安排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实施家庭服务业特别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
继续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落实《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实施意见》,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3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3万套以上。二是积极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沼气和安全饮水工程,全年建设农村沼气1.5万户,解决8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2013年实现无电地区全部通电的基础上,改造升级无电地区低标准用电户5万户。三是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工程。组织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和七大贫困片区规划,加大扶贫攻坚资金整合力度,资金安排要向38个贫困旗县倾斜。全年减贫40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9万人。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方面,继续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启动实施民族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卫生方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比例,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文化方面,推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条件。积极支持赤峰市“红山遗址”“辽代上京与祖陵遗址”,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篇9
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一座江海之城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征程,人们赞誉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如今,南通以拥黄海浩荡、揽长江奔腾的豪情,拓海优江、陆海统筹,进行着一场名城复兴的伟大实践。经济增长稳中向好。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53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0亿元,增长13.2%,二者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3.1个百分点;深化改革展开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级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形成50多项改革意见和方案;开放开发深入推进。获批江苏省“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通关“单一窗口”基本形成,外贸进出口总额首超300亿美元,增幅居沿江八市首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市建设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性考核验收,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梦的南通篇章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南通,聚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之优势,抢国家陆海统筹发展战略之先机,谋港产城融合之良策,正在奋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新南通、迈出新步伐” 的铿锵乐章,已在700万江海儿女的追江赶海、弄潮创业中奏响。
陆海江的激荡
――从依江傍海走向追江赶海,打造独特优势
昔日南通,虽依江傍海,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度被人称为“难通”。今日南通,大桥梦、港口梦一个个变为现实,南通不再“难通”,“通企”争相“出海”,这座“近代第一城”又一次扬起了追江赶海的风帆。
放大江海优势。依托沿江沿海“T”字型主轴线交汇点优势,着力构建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长江中上游及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打开过江通道。围绕实现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跨江发展,在166公里沿江岸线上,建设崇启大桥、崇海大桥、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公铁大桥,打开四个过江通道,让长江天堑变通途。编织高速公路网络。以南通城区为中心,建设海启高速和锡通高速等项目,形成“两环四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覆盖所有县级及沿江、沿海地区重要节点,市域内半小时即可进高速。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七横九纵”普通干线公路网,密布全市;“三纵四横”内河航道网实现江、海、河联动发展,实现沿海三个港区三级航道疏港,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七客八货”公路运输枢纽布局打造综合运输枢纽,实现客货运输无缝衔接。
激活陆海资源。资源活,陆海兴。南通陆域面积8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10000平方公里。只有通过陆海统筹破解资源和环境等要素制约,才能让沉寂的资源活跃起来。破解瓶颈制约。以往沿海区域与中心城市(城镇)之间建设用地空间匹配不平衡现象相当突出;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效率较低;陆海资源统筹利用及管理衔接和协调不够;海洋资源开发缺乏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市场在陆海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开发格局。沿江地区不断优化,适当转移沿江工业,进行提升转型,创造更多的生活和生态岸线,创造良好的亲水空间,彰显出滨江城市特色;沿海地区着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以港口引领、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使沿海前沿区域成为城市建设的龙头。科学配置资源。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探索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设计,逐步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目标,构建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弘扬江海精神。浩瀚的大海孕育了江海儿女海纳百川的坦荡胸怀,奔腾的长江养成了江海儿女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格,二者共同铸就了南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灵秀隽永的江海文化。厚重的楚汉文化和灵秀的吴越文化在这里融汇激荡,碰撞出南北兼容的江海文明和北雄南秀的江风海韵。6500年前,伴随着南通的成陆而孕育的青墩遗址是江淮东部原始文化最重要的代表,环濠河建成的20多座博物馆成为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相互交融的江海特色文化地标。弄潮创业的江海儿女。南通先后走出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以及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等历史名人,孕育了表演艺术家赵丹、著名诗人卞之琳、数学家杨乐、书画大师范曾等当代名家,诞生了两院院士38位,世界体育冠军18位,其中奥运冠军7位。追江赶海的江海精神。千百年来,南通先民围堰造田、开荒煮盐,盐海变桑田,蛮荒成福地。近代,张謇开风气之先,在南通缔造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等10多个全国第一,南通由此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当代,南通作为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大战略的叠加
――从江海联动走向陆海统筹,描绘广阔图景
江海联动,结束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的历史。陆海统筹,承载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新世纪头10年,走出了一条江海联动、跨江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近几年,陆海统筹绘就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图景。
大视野决策。决策事关长远、事关成败。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未来。面对沿江地区转型升级的困境和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需求,着力解决陆地与海洋、沿海与腹地、沿江与沿海之间有利有序可持续的互动关系问题,最大限度激活和释放海陆江河的开发潜能,以新的思路、新的改革举措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以体制机制变革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创新驱动要活力。站在南通的角度看全国。随着对陆海统筹认识的深化,国家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南通陆海统筹发展正当其时。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南通。南通具有沿江开发和向海开放的独特优势,扩大开放、融入世界是历史选择、现实选择、战略选择,必须确立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理念,以通江海、达天下的胸襟,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世界经济大局中落子布阵、寻求出路,打造长江经济带面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早日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大布局引领。布局新则发展新,布局活则发展活。在陆海衔接上,整合陆域与海洋资源,推进陆海发展定位、陆海发展规划、陆海资源有效利用、陆海生态环境建设、陆海统筹管理、陆海减灾防灾体系“六个衔接”,形成内陆、浅海、深海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在空间优化上,把沿江“腾笼换凤”与沿海“筑巢引凤”有机结合,构建沿海、沿江、沿上海、沿大通道、沿重要节点“五沿”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集聚上,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等,突出产业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片多点”的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在海洋经济上,重点打造通州湾区域开发“一个新引擎”、沿海蓝色产业发展带和沿江新兴产业发展带“两个发展带”、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集聚区”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大手笔推进。目标既定,关键在执行,重点在落实。总体方案推进。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结合南通实际,制定5个具体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把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解成100多项。各地区、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滚动编制年度推进计划,细化和深化具体工作方案,确保了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先行先试探路。肩负着为全国全省发展探索新路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证换发证等试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市级中心镇和沿海“区镇合一”管理改革等试点;推动“苏通经济圈”建设,共建中新金融合作试验平台等。组织考评保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陆海统筹改革工作列入政府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内容,将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的相关事项优先纳入“政府创新奖”评比。设立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研究重大问题,按季度做好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的收集汇总和督导落实。
港产城的融合
――从陆海二元走向三位一体,探索统筹新路
“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南通人深谙其道,以国际化的大视野,确立“港产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打破了以往陆海二元分割的局面,探索了沿海城市陆海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用科学规划引领融合。先进的规划引领高水平发展。精准定位导航。规划建设产业升级的创新地带、生态文明的绿色走廊、与苏南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加大沿海地区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力度,建设新兴基础产业基地和海洋产业集聚区,打造东部沿海的新增长极、接受上海辐射的先导区。高点规划引领。高起点规划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配置港产城资源,以城市功能为产业、港口发展提供支撑,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功能组合,把“江景留给城市,产业建到海边”,形成一体化开发、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核心区域突破。规划引导临港型、基地型大项目布局沿海,推动国家大型石化、能源等项目落户。围绕沿海开发、陆海统筹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建设,重点“开发通州湾、建设新港城”,规划发展高端装备、船舶海工、粮油加工、仓储物流、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把通州湾建设成“门户、产业航母、海上新城”。
用创新发展促进融合。创新是融合的手段,融合是创新的目的。完善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投入、科技服务、知识产权、成果分配、人员激励机制,加快港产城融合互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港口、创新型产业。建设创新载体。把创新的要素融入到港产城的融合发展之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自主创新核心区,引导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加快产业研究院、云计算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延伸创新链条。打造“产―学―研―金”复合链,加快孵化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创建国际化人才高地,以高端人才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4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新兴产业产值超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用体制机制保障融合。港产城融合根本在体制。优化行政管理体系。按照区镇合一、产城融合的思路,推进8个沿海前沿重点园区、城镇规划一体化修编工作,加快推进沿海前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强化载体平台支撑。全面实施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工程,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为重中之重,努力释放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全面推进与上海、苏州、武汉等地合作,深化各类合作共建园区发展内涵,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等“八类平台”。完善政策服务功能。创新财税、金融等政策,整合产业、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赋予开发园区在投融资、行政审批、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研究陆海一体发展、陆海统筹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制定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建设、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方案,推进海域管理制度改革、金融配套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等改革。
试验区的破题
――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配置,增强发展动力
陆海统筹,改革先行。南通将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围绕“强市场、好政府”目标,制定11项38条深化改革举措、50多项改革方案,取消、整合、下放147项审批项目,形成以“5张清单、5个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基本框架。
在海域使用管理上突破。南通发展的空间在海域、潜力在海域。针对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比重较低;海洋科技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带动能力不强;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难以支撑持续发展等问题,实施了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改革,用市场的巨大力量盘活用好有限的海域资源。抓好国家海岸带综合管理试点,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口发展规划等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有效对接。创新海域使用权管理,完善产权登记、海域价值评估、海域占用补偿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海上构筑物的海洋资源产权交易平台,推进经营性建设用海使用权市场化配套。深入实施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全面推行用海项目凭海域使用权证直接办理基本建设审批、工商登记等手续。
在陆海土地统筹利用上变革。按照以政策创新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以“多规融合”统筹土地利用规划,以“开发强度”配置建设用地规模,以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以生态优先合理开发滩涂资源的改革思路,谋划实施“节约集约创新”、“空间布局优化”、“耕地保护升级”、“土地整治示范”和“生态建设优先”五大专项行动。建设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证换发证试点,探索推进陆域土地与新围垦土地统筹利用机制;优先保护陆海生态空间、合理安排农业(渔业)生产空间、统筹优化建设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建设用地规模;开展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创新,探索重大项目补充耕地统筹办法、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方式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模式,确保耕地质量有提升,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群众利益不受损,生态环境有保障。
在金融改革上深化。金融肩负着连接各类要素市场、实施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能。在推进陆海统筹中,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普遍存在,融资规模的提升空间和融资结构、金融政策的优化空间依然很大,金融改革任重道远。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来通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设立民营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加快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发展,力争2015年创投机构总数突破100家。推进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发行,为开展地方政府债试点奠定基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功能型离岸金融服务平台。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业务上先行先试,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鼓励发展“商圈贷”“供应链融资”“个人信誉贷”等新型融资方式,推广知识产权、海域使用权、海上构(建)筑物抵质押贷款业务,为陆海统筹发展提供更多融资平台。
在全面接轨上海上创新。接轨上海就是大机遇,跨江入海就是大发展。制定实施全面接轨上海行动计划,主动对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积极寻求合作机会,争取进入江苏建设自贸区申报范围。加快南通综合保税区建设,在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拓展金融新型业务、创新海关国检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努力把综保区建成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优选区,为进一步对接上海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交响乐的变奏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奏响时代乐章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南通人追江赶海、超越自我演奏出的时代交响。在这首恢宏乐曲的变奏中,陆海统筹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理念、区域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陆海资源优势互补、生态环境资源统一保护,实现了陆海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陆海统筹发展的核心要义。这是一道必须跨过的“坎”。虽然主要经济指标在苏中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发展质态上还有差距,生态环境等指标还没有达到苏中平均水平。过去,印染、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是南通的“心头之痛”;如今,南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突出位置,作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转变发展方式的硬举措、考核各级干部的硬指标。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台阶。八年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八年后,验收通过,在建成国家生态市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守护好大江大海生态家底。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绿色战争。按照“治企、降尘、管车、控煤、禁烧、联防”12字方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以零容忍的态度、最浩大的行动,把住“两高一资”督查关;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资源环境责任审计等,铸就绿色发展的制度利剑。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视察时,对全球规模最大首套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成套工艺装置给予充分肯定,该装置正是由南通建设,日处理尾水能力达到4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再生水厂。
必须坚持向海而兴、蓝色崛起。世界发达国家兴起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高高扬起追江赶海的风帆。向海开放拓展新空间。大手笔规划建设沿海岸线200多公里、8个工业园区沿海经济带,吸纳数千亿元投资,以更高的起点、更长远的规划建设通州湾,依托“三水夹两沙”的自然禀赋,规划40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用地,筹建5-30万吨级码头群。向海延伸发展新经济。打造海洋经济发达的富饶海洋、海洋环境优美的美丽海洋、海洋管控和服务手段全面信息化的数字海洋,努力实现“海洋经济、海域管理、海洋环保、海洋预报减灾、现代渔业”五个领先,形成船舶海工、临港产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保护海洋优化新环境。让黄色的陆地和蓝色的海洋在绿色发展中有机统一,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态势。制定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生态环境应急预案,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陆海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必须坚持统筹并举、永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陆海统筹突破了重陆轻海的区域发展传统思维,从全局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将海域和陆域看作是既相对独立又地位平等更相互影响的地理要素,在资源开发、空间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协调。在发展过程上。由重视陆域经济向陆域、海域并重转变,探索实现陆地、沿海、海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与利用,推进陆域产业、临海产业及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海域和陆域技术、人才、土地、海洋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在发展状态上。通过统一筹划陆地和海洋两大系统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区域政策,为突破陆地资源要素束缚和海洋资源无序开发的瓶颈提供可能,以资源的合理流动为两者发展提供新动力,实现海陆生态系统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大海的潮涌,给南通无限遐想的发展空间;沿海的腾飞,将让南通更加璀璨地崛起在江海之滨。陆海统筹,将鲜明地写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旗帜上;陆海统筹,将促使南通建成经济强市、现代化港口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并向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阔步前行!
篇10
关键词:资本运营;制度创新;动力;逻辑基础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之后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开始渐进调整,制度创新层出不穷,那么国有资本运营的制度创新何以会产生,其创新的动力何在,整个制度创新的逻辑基础是什么?这些都是关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问题。
一、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动力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在于利益集团的驱动,诺斯模型阐述了制度创新的过程,分析了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原因,也揭示了行动集团作为创新动力在制度变迁(创新)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关键作用,只有在于其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反,这就是制度变迁的原则。”当这一原则得到满足时,创新者才有动力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规模经济、使外部性内部化、规避风险和降低交易费用,才能使人们的总收入增加,创新者才能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获取收益。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方案,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主体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即由个人、团体、政府来分别承担创新职责的制度创新。在创新动力的实施者方面,更为重要的研究来自林毅夫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林毅夫的论述中,国家这一核心概念得到了强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的大事件很难由个人或组织完成,诱致性制度变迁本身有不可忽略的局限。他认为,“因为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货品,而‘搭便车’问题又是创新过程中所固有的问题,所以如果诱致性创新式新制度安排的唯一来源,那么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社会最优。”他定义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后者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
我国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动因是创新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创新才有动力;并且,推动我国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相关行动集团是制度创新的首倡者,其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收益。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往往是来自各个基层的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而制度创新的推广则由政府倡导完成。整个过程可按诺思模型细分为以下几个过程:第一,基层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管理部门形成推动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要求对当下国有资本运营制度进行改革;第二,第一行动集团内的不同主体形成(可能互不相同的)制度变迁方案;第三,制度变迁要求引起政府重视,并且政府通过衡量成本收益对方案进行评估与选择;第四,政府通过试点推广等方式开始试行方案,从而使广大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开始关注改革,并成为第二行动集团;第五,政府推动两个行动集团进一步推广方案的广泛实施。
由此可见,我国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因其自身“国有”的特殊性,加之整个经济体制历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因此,制度创新实际是从公有产权向混合产权或私有产权转化的过程,这一点与西方学者的研究有所区别。
二、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逻辑基础
(一)国有资本运营向资本属性的回归
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运营大多表现为单一形态的简单再生产的特征,体制上的制度约束严重阻碍了国有资本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本都具备以盈利为目的的属性,资本的运动必然要求符合增值的经济规律,国有资本当然也不能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资本不仅单纯是资本运动,更表现为资本运营的特征,国有资本要实现保值增值,必须通过资本运营参与市场竞争,以资本运营取得收益进行再投资,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这样就必然要求国有资本运营向资本属性回归。资本本身拥有追求利润、实现价值、增值的特征,这是资本的经济职能(或功能)。国有资本向资本属性回归就是要向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这一要求回归。在保值和增值方面,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都需要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它们没有根本区别;在资本运动方面,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表现出资本积累、资本扩张的特征,因此它们也不存在根本区别。国有资本不能脱离其资本的本质要求而存在,它必须同私人资本一样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资本本身的属性,也是国有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最重要的属性。
(二)国有资本运营向企业属性的回归
国有资本运营的微观基础是具有国有经济成分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另一逻辑基础是其向企业属性的回归,即尊重国有资本微观运营的“企业”属性。与向资本属性回归同样,企业能否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国有企业基本属性是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的是所有者是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国有资本的微观运营要依托企业来完成,企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国有资本微观层面的运营也是要保证投资与生产实现经济利益,从而也就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的企业属性不容忽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体时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的本质不会因为所有制的不同而改变,国有资本运营的经济目标与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证实现经济效率,除非宏观制度扭曲了它的经济目标。但正如前所述,当制度约束降低了经济效率时,制度创新便开始酝酿。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体现出国有资本运营向企业属性回归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1979~1986)、转换经营机制(1987~1994)、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确立(1994~2002)、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立(2002~现在)等四个阶段。以上改革的目标即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投资、监督与管理体系,体现出国有资本运营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演变的特征。改革之初,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国有企业在财务指标上反映出经济效率低下,但同时其全要素生产率却很高,产生了所谓的“国有企业效率悖论”,其原因在于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特殊功能定位:国有企业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率,更要实现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者、技术转移和扩散的中心、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国家控制转轨进程的工具和系统性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协调者等功能,政府投资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却产生不了经济效率,宏观与微观目标的矛盾印证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目标的复杂性及矛盾性,也体现出国有企业改革急切呼唤尊重其企业自身属性的要求。随着改革的进行,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微观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进入融合公有制与现代产权制度的关键时期,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动力在于利益集团的驱动,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与各层次行动集团的成本收益比较,只有进行制度创新的收益大于成本,才会对行动集团产生激励,政府才会推动制度创新的实现,这也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动力基础。
第二,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逻辑基础在于其向“资本”属性的回归。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变迁的过程印证了这一特征,国有资本运营必须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标,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国有资本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在实现效率的同时增进福利。
第三,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逻辑基础在于其向“企业”属性的回归。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应该予以强调与支持,制度约束下的目标冲突是造成国有企业不能实现其经济目标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印证了国有资本运营向企业属性回归的特征,只有在微观上保证国有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才能在宏观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国有资本运营的效率与福利目标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我国国有经济领域制度创新模式往往是“自下而上提出、自上而下推动”的形式,从政府角度考虑,国有资本运营不但要实现经济效率,更要提高社会福利。因此在推动制度创新时,出于转型经济的原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力量。
- 上一篇:民法典土地法规定
- 下一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