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篇1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的这个期间将重点、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再利用课堂其他时间,师生互动,做好反馈以及检测,完成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张驰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意境,通过这样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素养。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辅助手段达成目标,符合学生的喜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掘数学潜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直观教学自然引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教材的知识向学生的接收运用转化;二是由学生的接收向吸收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由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最终目的。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达到最终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贴近生活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了思想活动,同时也间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使课堂教学高效利用,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特别是直观教学的引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教学思想转变,提高交流和沟通

教师们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还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数学教学也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那种师生关系,建立在学习上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一起去交流和探讨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真正地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交流,使同学之间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误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得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学中的提问,却不可无的放矢,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提问。教师要考虑提问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恰当的提问,不是靠现场“现炒现卖”,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掌握和应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5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需要选择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待征。大多教师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几乎每节必配有“小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重要“标志”。但是这样做并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应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6结语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们学到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作者:崔巧霞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15(2):79-8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朱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4]陶琴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259-260.

[5]官爱芬.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04(7):47-48.

[6]顾丽丽.小学数学教学应对生成的有效策略[J].教书育人,2011(22).

篇2

P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若干思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不能促进学生进步

我们之所以要展开评价是为了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采取的评价形式不够好,他们往往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令自己满意来进行评价,学生回答得正确,教师就对学生提出表扬,回答得错误,就对学生进行批评。这种评价的形式完全不能让学生有所进步,也没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形式。

2.评价形式太过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评价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形式,一个班级内有几十个学生,教师并不能全面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对于一些中等学生,教师可能很少关注,并不知道他们的学习弱点在哪里,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被改进的。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使得班里一部分学生没有被照顾到,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3.评价的关注度和合理度不够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评价的作用,教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包含学生的学习成绩、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更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是否有进步等。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去寻找能够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形式,真正重视起评价的作用。

二、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1.采取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形式

评价不应该仅仅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好坏的依据,更应该成为让学生进步的阶梯,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被评价的同时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而有所改进。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时,有的学生一遇到这样的题目就空着,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教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学生不动脑子,而是要问清楚学生究竟为什么不会,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题目的条件不够,鸡和兔子一共15只,有50只脚,就这两个条件怎么来判定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呢?教师在评价时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一些条件,这样学生才能进步。如果教师一味地针对学生的空白试题来对学生进行批评,责备学生不动脑子、学习成绩差的话,那么只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不能让学生取得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形式。

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一个班级内往往有几十个学生,仅仅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这种单一的形式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首先是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引导为主;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每学习完一项新的内容,教师就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这一章内容学习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目前存在哪些困惑,这种评价形式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可以让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平时离得近的同学对彼此都大概有一个了解,在哪个知识环节还存在问题也都能看得很清楚,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步都有帮助。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同时这种创新形式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合理评价,关注重点

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要吗?答案是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优势,但是学习成绩是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无论他学习成绩有多好,教师都要及时进行纠正,放任不管只会使他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特别好,但是现阶段数学成绩却不够好,教师一定要及时关注他,肯定他的努力,让他继续保持,并针对他成绩不好这个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这样他们才能取得进步,教学效率才能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对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能够采取合理的方法、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话,那么我想教学效率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希望教师都能把握好“评价”这个工具。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处于数学教学启蒙阶段,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引导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化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的价值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露出了诸多问题,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存在强烈的距离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过于严格,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弱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对如何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展开问题探讨活动,是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要想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束缚,满足现代化教学目标的要求,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效性和实践性作为基本的授课标准,注重对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掘,引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比如多媒体课件,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摆脱权威形象的束缚,与学生平等相处,从小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问题,继而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1]。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性

良好的课堂互动性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最佳方法。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对于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具体内容为基础,设定合理的数学情境,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为教师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0的认识”为例,“0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对于0有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运用基础教学内容组织一个故事,说公园里的果树上一共有3个果子,指定专门的学生到公园摘果子,让大家围绕几个同学能够摘到果子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做简单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于“0”概念的了解程度,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2]。

(二)注重实践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要想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应该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排特色课堂教学活动,以小学数学“基本算法”内容为例,“基本算法”的基本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熟练应用乘法表,解决基本的运算问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小卖部”活动,准备好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并一一为物品标价,指定学生完成固定的购买任务,将数字卡作为交换物品,只有数字正确的情况下,才能算作完成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买卖物品过程的同时,加深对于基础性运算的理解。为了保证该类课堂活动的应用效果,在进行课堂活动时,要保证制度的公正性,为每位同学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心理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谈,从相对全面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继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整体性提高的目标[3]。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有了改变,在实践性教学逐渐流行的发展情况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所以要想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该从基本思想的角度出发,吸取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学优势,同时结合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193-194.

[2]吴伟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138-141.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

教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认识周围世界中所包含的最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建立情境和一般法则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法则,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及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出发,引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课堂上要重点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毕竟年纪小,他们各方面知识和能力都还比较欠缺,思维能力有限,所这就决定了他们能够接受并真正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于是,教师在教学课堂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不能太过于复杂,而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能太过于简单,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教师要认真掌握数学课本的内容及编者的意图,要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循序渐进的领导学生认识数学,然后掌握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教课时,要能做到条理清晰,知识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要突出重点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灌输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内容,要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更加注重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养成。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小学生同伙伴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总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突出重点,让学生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

二、教师要调节好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好的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时机以多种方式的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要学生到黑板上答题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让小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以免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等等。数学的学习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所以教师要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不忘突破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逐步地掌握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最终能够独立的解决数学难题。数学教材上通常都会有一些思考题,这些内容是针对那些学习能力稍微强一点的学生增加的,让他们通过一些更有难度的内容的锻炼,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耐心的进行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在他们眼里,数学还很抽象化,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自己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直接来源于生活,比如说,告诉学生,平时买水果的时候,要先知道水果的单价,然后称出水果的重量,最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水果的价钱;还比方说,生活中用到的手表、时钟等计时工具,需要学生先会认识数字,然后知道钟表每个刻度所代表的含义及其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准确的读出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重要信息的表述,也都离不开数字。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它对生活很有帮助,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训练,提高数学答题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形式所决定的。中国的学校,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小学生也不例外。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优良评比的时候,大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数学作为小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课程之一,其成绩对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也就是要多做习题,熟能生巧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平时多下功夫,考试的时候遇到同一类型的问题时,就能很快的作答了。数学不同于语文或者其它学科,它在很多时候,其考试题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教师平时的练习题或者讲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勤加练习,考试才能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关注数学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逐步攀升,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让数学知识陪伴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筠.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与措施.江苏教育,2010.

[2]李世梅.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

[3]谢顺江.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一、数学教学概述

在数学领域中,由于逻辑的永恒性使其能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能在不改变既有的结构中添加新的内容。因此针对数学教育,数学学习行为是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关键,学生若没有了解其来龙去脉,即便是擅长对于某些题型做出计算,但当情境改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题,这也是教师国学生普遍的数学知识表现的情形。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课堂上所面对的即是解决问题的情境。数学不含有价值的色彩,所看重的是逻辑的推演,故教学上可以通过理性的批判及建立数学上的沟通方式来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上凭着直觉发展出各种理论架构来有效地解释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迷思概念而造成学习的阻力,因此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观念及坚持的态度是重要的。故在数学教学上,应以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然解法,才会得到学生经过思考的有意义学习。教师以这个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其所扮演的角色应只是出题者,学生是解题者,以思考为主轴,通过沟通、讨论的过程来了解数学;而非以往教师即是出题者也是解题者,学生只是经过薄弱思考的模仿者。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策略

第一步,关注课前预习。先来看一个小例子:牛顿读大学的时候,在每学期开学以前,都会先利用寒暑假,将开学后要上课的所有课本先看完。等到上课时,牛顿已经在看比那门课更多的内容了。牛顿自己曾经提到,当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常发现对上课内容的了解深度,已经超过了教师的老师。这种自主学习的态度常会带来学习效果的正向循环。教师所实施的具体方法是可在上课前一天,就在家庭通讯录上呈现第二天的数学教学进度,例如:预习课本第50~53页。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上课之前就在家中把这四页内容翻看过一两遍,甚至期许他们能够把里面的题目算算看,不管会不会做答,都试着挑战看看。会算的人可以在上课时提出他的想法,不会的则可以在课本中加注自己的问题,等到上课时提出问题,获得解答。刚开始实施课前预习这方法时,全班学生可能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到,所以教师可给这些学生在平常成绩上面加一分,这样的鼓励促使下一次开始,会有约二分之一的学生进入预习的行列,渐渐的风气开始产生(学生会发现课前预习竟然有好多的优点),一段时间后全班没有预习的人数可能只剩下三五个。另外,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家庭通讯录上告知家长鼓励学生确实做好课前预习,但也不要太强求全部的学生一定得做到,以免绑住自己。要用正面的角度多去看已经做到的,不要用放大镜去在意那些令人挫折的事。

第二步,运用引导式教学法。学生既然在老师上课之前就已经对教学的内容有某一程度的了解,接下来的上课,老师就轻松多了(教育很难去改变尚未预习好的人),只要顺水推舟,学生会学得又好又快(正向循环会带来正向循环)。教师可运用直接抽查方法,请数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解答课本所设计的题目(大约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在此同时教师也需也走到学生座位间巡视,探看他们的课本是否真有预习、了解是否有个别问题、观察是否专心在上课,所以三五分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等到台上的学生做完后,老师就可以开始进行引导式教学法:请刚才的学生上台讲解一下他解题的想法和运算的技巧(每人大约一到三分钟),老师只需从旁引导他的叙述步骤即可(就是一些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引导、纠正、解答、重述等)。这样一下子就能够进行数个课本的题型,简单清晰的就进行了教学的主要流程。

第三步,重视补救教学。一个班级的数学能力好坏,通常不是看该班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是看两件事,一是整体的数学平均成就;二是低成就的学生表现的如何。总有几个学生是数学不容易开窍的,再简单的题目就是能考出二三十分的成绩,纵使他的语文成绩是九十多分,数学就是无法开窍,不是他不用功,而是理解不过来。当然也有少数是确实不用功的。也有少数是真的受智能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如下方法:课余时间可征求一些热心、又规矩好的、又数学程度不错的学生来充当"小老师",找三五个"小老师"一对一指导三五个数学程度较弱的同学,每日进行练习。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给予该生的家长一些实际建议。例如: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若其家庭经济尚好,可建议家长给予该生请家庭教师来辅助他的功课;对于家庭中父母很忙而无暇照管子女的情形,若家中经济状况许可,可建议父母干脆让他的子女到辅导班去上课。这样下来这些原本数学程度不佳的学生,虽然不会考一百分,可是却能够确确实实脱离二三十分的窘境,进入及格的境界,有六十分的,有七十分的,有八十分的,竟然也有一百分的。其实这些学生的头脑并没有变得更好,只不过经过更多的精熟练习,和不怕数学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师要解学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平均水平。

最后,对探索式数学加以关注。在探索式的课程中,有几点是需要考虑的。首先是计划。为教室选择和设计探索的情境是第一步。在决定主题后,有一些工作是需要计划的,包括:决定时间表、课程组织和学生管理以及评量。而这些决定取决于主题的呈现、在课程和脉络中的限制,和教师对目标的评价。接下来是实行。通常,一个探索式的课程,牵涉到三个基本的阶段:活动的开始、发展和最后的讨论和结论。而活动的开始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为问题本身不会形成一种探索,必须教师在课程中持续的显示一种探索的态度,以一种正面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好奇心。

参考文献:

[1]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篇6

关键词:效率;对策;生活化;差别化;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在小学各门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数学教师。因此,提出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对促进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同时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极具现实意义。

一、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主战场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教师把课堂教学视为提升考试成绩的主要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实效性的取得没有过多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成为数学知识灌输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开展以教师活动为核心,对学生需要缺乏应有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的讲述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日渐压抑,学生对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

生的思维被严重束缚了,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不强。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就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根本改变,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对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树立以数学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作为教学实施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理念认知中,对数学学习生活化的要求是比较突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通过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教学也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数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学会更好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在丰富数学知识的应用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互为补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极其必要的。

三、在差别化的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人生而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生长的环境不同,其原有的数学基础不同,以及其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也在客观上决定了不同学生学业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讲一道数学题或者一个公式,有的学生通过一两道题便可以很快掌握,而有的学生即便做更多同一类型的题,照样是一脸茫然。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量与不同水平的学生群体相适应,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尽量选用一些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选择一些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同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在提升了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四、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在诸多的教学环节中,巧妙设置探究的问题,以问题的探究引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要以渐进式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发现与创新,要善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独具个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是极其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实效性的教学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07-01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为此从小培养孩子有效的思考习惯是极其必要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

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是极为常见的,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崇拜与惧怕的双重矛盾层面。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提出疑问,不利于学生主动发表看法,显然阻碍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大力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的,才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很显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空间与良好氛围,使他们有勇气、有胆量、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打破传统的观念,不再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教师是完全正确的,从而发扬自己的独立个性,培养独特的思考方式。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要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

2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考意识

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长此以往,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很难实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学会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所创设的情境的刺激下激活学生的思考意识,这是培养有效思考习惯的良好开端。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从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中走入生动真实的环境,这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与图形》时,单纯地灌输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显然是低效的,简单地在黑板上呈现图形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自带一些相关实物,如,魔方、铅笔盒、足球等,让学生进行现场分类。这个分类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有效思考的过程,能够为他们营造直观的观察情境,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思考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物体,以及思考这些物体的共性之所在。这种情境创设下能够刺激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主动思考,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知。

3 开展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开拓思考空间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学习方式至今还未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备阶段性特征,处于同样年龄阶段的学生具备一些共同的思维特征,因此,也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各抒己见,通过语言与动作呈现出他们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歧与讨论中能够吸收同伴们的观点,同时思考各自观点的利弊,最终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考空间,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思考、借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简单的统计》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统计一种生活现象,如家庭使用电脑的品牌种类或者家庭收入等,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各种统计图,并分析各种统计图的优劣,阐述自己得到的启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思考并分享观点,会实现思维的碰撞,在这种动态的学习中,学生的思考空间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4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思考习惯

篇8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不仅课堂教学更有“数学味”,而且对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和处理问题,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是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是“隐形”知识,不成体系地散见于各章节中,它不像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所以这些知识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但是如果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的教学中不渗透数学思想,就会大大降低知识的“含金量”,你的数学教学就没有了“灵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会打折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同时纳入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教学的契机。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是实施渗透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是一条明线。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条暗线。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因此,要想搞好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各种因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1.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集合思想是现代数学思想向小学数学渗透的重要标志,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是运用集合思想,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简单明了。其主要思想方法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即概括原则、外延原则、一一对应原则。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有了很多的渗透。它的很多思想和展现的方式对于帮助小学生理解题意和解答问题都有很大作用。

2.转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在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很多知识点的教学都可以渗透转化的思想。

3.合情推理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新编教材特点就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从练习中获得新知,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演绎更为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将让学生受用一生。

4.分类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

5.极限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极限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时需要把“线”看成“点”(如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的梯形),把“弧线”看成“直线”(如圆面职公式的推导)等,这些都是极限思想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了化归、极限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后继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类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上的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自然和简洁,从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7.方程和函数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的过程就是方程思想。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仍停留在小学算术的方法上,但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不渗透这种方程思想,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很难提高。

8.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些基本的数学模型使我们能对与之联系的实际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学会了建模,有顿悟之感。

还有很多数学思想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三、把握可行性是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关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把握它的可行性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小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营造小学数学的多彩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若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出一些色彩鲜艳、学生喜爱的与课文内容贴近的一些图像,如美丽的花蝴蝶、可爱的小动物、雄伟的建筑物、神秘的大自然等,学生立刻会被这些美丽的图案所吸引,很快就感染了他们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愿望。

2.化静为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问题的起点在于“疑”。“疑”能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利用CAI课件演示,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4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富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出“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标价,学会了付钱找钱,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不仅避免了因教室小模拟市场购物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了经济开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难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计算机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画出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新大纲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能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后,教师出示画面,让学生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做出判断的,接着让他们一齐参与小动物们的比赛,在一片“我说,我说”声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最后,小花猫也来参加比赛,数到几由学生自己来当裁判,学生参与的气氛尤为浓烈,达到了本节课的。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在课后的思考与争论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达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朱永峰.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09,(5).

[2]吴晓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J].山西电教,2008,(11).

篇10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都存在着两主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落实教学效果中,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各个方面来体现,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达到和谐统一的获得。因而在备课时就必须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钻研教材中加以挖掘。如:在植树问题时,我就想到了要用数型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次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跳跃性较大有关。因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和组织教学。适时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概括和强化,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运用等有意识地进行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最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设计一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同时在课外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一些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游戏。

二、小学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在教学较复杂的解决问题的题,借助线段图帮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2.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在教学几何图片的面积时,常常就用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符号思想方法。符号思想方法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符号思想是将复杂的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的过程。

4.化归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其主要目的就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

5.代换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的问题中,很多的时候就要用到代换思想方法。

6.统计思想方法。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中有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当然,除去以上列举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体现:集合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等,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以上仅仅是本人对于小学数学思想及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认识。

三、处理好"四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