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演讲技巧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演讲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演讲技巧

篇1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实践表明,心理状态对口语表达形成直接的影响。从生理年龄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的转折时期。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心理状态很不稳定,情绪波动极大,呈起伏式发展。另外,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没有最终定型,还属于养成阶段,在心理上和学习上仍然离不开老师方法技巧的指导。

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没有以学生的心理分析为依托,口语训练缺乏针对性的个体指导,影响训练效果。过于重视理论,实践性活动安排不足,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评价不科学,口语表达或不计成绩,或在语文总成绩中所占份额太少,训练效果好差无关紧要。

在广泛调研、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对口语表达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初中生口语训练自我概念问卷》,在本校展开了调查,抽样调查的学生遍及全校三个年级十个班级,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7份,取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口语训练的影响

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持肯定观点,比较认同口语训练的必要性。大多数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期望值较高,希望自己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生口语表达时的表现:初中生在口语表达时比较紧张,常常会因为紧张而影响口语表达。初中生在口语训练时缺乏主动性,不积极参加口语训练的相关活动,在平常的口语训练中被动、退缩,尽量回避在公共场合发言。学生在当众讲话时不够自信,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患得患失心理。如担心口语表达时忘词、出错、冷场等。

初中生比较缺乏口语表达技巧,在口语训练时需要进行口语表达技巧的指导。初中生在口语表达时容易受到曾经的经历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消极,认为自己天生胆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认为自己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这种自我认识也会影响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初中生对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能够侃侃而谈、津津乐道;反之,则感到无话可说。大部分学生当众讲话前,会去精心准备、演练,从而让自己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水平,但少数学生缺乏准备意识,不会对口语表达活动做相应的准备。

二、培养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教师一方面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口语交际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另一方面要设计口语训练活动,指导方法技巧,加强实践,循序渐进,使学生做到敢说、会说、善说。

都说“欲练嘴皮,先练脸皮”。口语训练首先必须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要训练学生在公众场合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这项训练贵在平时持之以恒的锻炼,利用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说话训练”,对说话内容不作具体限制,要求学生讲述身边最近发生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感悟。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克服学生因紧张恐惧心理而导致的怯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敢说”的目标。

学生自信心不足,存在患得患失心理,主要是因为缺失口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围绕话题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所以课堂训练要进行方法技巧的传授。要求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交流。讲述见闻,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借助口语表达技巧达到“会说”的目标。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对口语表达能力最好的检测手段。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借助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反复磨砺、不断提高。课堂实践活动安排诸如自我介绍、朗诵、采访、主持、导游解说、热点评说、即兴演讲、情景交谈等专题,巩固训练技巧。本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加校园口语实践活动,如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提升自信指数。口语表达时要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情境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临场应对能力,增强口语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善说”的目标。

三、培养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练听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首先要学会倾听,把握对方的说话思路、内容,然后思考说什么,怎么说,最后由倾听者变为善说者,用语言表达思维。倾听,要求目视谈话对象,态度诚恳,理解谈话内容并有所反映。

如通过讲述一则励志故事、描述一处家乡风景名胜、解说一场校内运动会比赛、推荐一本课外书籍、评述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请学生概括所讲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说话者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二)练朗读。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多“读”,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选取教材中“诵读欣赏”部分的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现代散文作品,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注意重读、语调、语速、语气、投入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己的心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感情,朗读时朗读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以情传情。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朗读既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又可以学会用声情准确地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练思维。口语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对思维进行训练。结合教材中专题部分的材料展开讨论,如环境保护、气候、低碳生活、保护野生动物等专题,在讨论的基础上梳理出几类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撰写辩论稿,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准确流畅,条理分明。安排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辩论,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四)练态势。口语表达不是单纯的有声语言传播,它常伴有态势语言传播。态势语言是一种依靠面部表情、手势、体姿动作、服饰等来辅助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语言。结合口语表达的内容配合适当的表情、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口语表达内容流淌出的感情决定着表情的喜怒哀惧,手势要求手随意行,话到手到。通过训练,要求学生态势自然得体,心态平和从容;姿态,自然大方,稳重规矩;神态,端庄大方,目视前方。

四、初中生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

积极探索初中生口语训练的评价标准。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性动态评价;立足三维目标,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初一年级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初二年级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三年级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篇2

关键词:初中;蒙蒙语文;演讲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08-01

无论是在课文难度,又或者在教会学生人生道理上都有了跨越,需要我们的蒙语文老师更加悉心去教导和用心去教学,思考出符合初中生的蒙语文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是蒙语文教学众多方法的一种组成,它意在强调蒙语文老师在讲授初中蒙语文时的精神风貌和交流技巧,用一种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初中蒙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演讲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蒙语文"演讲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演讲上的技巧融入蒙语文课堂中去,因为演讲也是基于汉语之上,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处理,在技巧上有许多讲究。总体来说,演讲和蒙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共性,就比方说: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就会通过一些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言的转音停顿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疲惫的观众重新焕发激情;演讲者经常会用一些"口号万岁",都是一种对文字的浓缩,旨在使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等,而将这些技巧就可以用到蒙语文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刻意地去学习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更能让整个蒙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在演讲中,对于演讲者以及讲稿都有非常多的技巧,甚至形成了系统的规范,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演讲者就是蒙语文老师,通过对自己声音的处理以及教学大纲的梳理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舞台,将蒙语文课堂讲授当成做一场演讲,让学生享受到一场饕餮盛宴,整堂课都处在一种被引导状态,跟随老师的思路,被老师刻意去引导,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初中蒙语文"演讲式"教学是一种特色教学,对蒙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及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为了学生去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2."演讲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演讲是一门大学问,正规来说整个演讲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让演讲者和自己的讲稿都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状态,带动全场氛围,是一种严苛的要求,但是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此,演讲更像是一种魔力,拥有让全场观众呐喊的效果。演讲的成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讲者自身的个人魅力,包括对一些姿态或者声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讲稿的处理。

由此可以类比到课堂,初中蒙语文课堂要达到演讲氛围中所凸显的那种激情生动,也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需要老师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一调到底,而是要有变化,值得激情的时候就要激情,值得低沉的时候就要低沉,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改变,多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幽默式语言,使蒙语文课堂不要变得那么呆板;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于自己每堂课教学大纲的处理,这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和上一节课联系起来?又怎样使课堂有意思?这就是对文字的处理,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在大纲上,要将整节课安排得有层次、有质感,使学生感到充沛,对于知识点趣味化,就比如:在古诗词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借用现代语言使一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白话,或者使场景变得有趣起来,加一些历史知识在里面等。只有蒙语文教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将演讲融入蒙语文课堂中,初中蒙语文课堂定然能够焕发出演讲的魅力,充满激情与生动。

2.1利用多媒体进行蒙语文教学。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利用多媒体进行蒙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利用PPT课件将文字知识转化配之以文字,既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又有利于增强蒙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蒙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2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蒙语文的积极性。在蒙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展现课文中的情节,还可以利用具体的物品、图画、音乐等再现课文中的情节,这样多种方式的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授课过程中给了他们美的熏陶,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2.3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演讲。蒙语文课堂前进行演讲不局限于时间的长短,目的是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在接下来的蒙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气氛,同时通过在台上的几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有利于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

2.4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探究。教师要在蒙语文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讨论式和问答式两种方法皆可,但在活动教学中,往往讨论式优于问答式。问答式虽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蒙语文的积极性,但回答的问题往往是老师已经预设好的问题,答案也是老师预定的标准,而讨论式则在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2.5布置多样有趣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作为初中蒙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提高蒙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关注到如何提高蒙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可以要求学生预习备课,在课堂中上台讲课。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

2.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蒙语文教学语言。语言,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蒙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它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精心地设计教学语言,化抽象为具体,要生动、形象与风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肢体动作、眼神目光、面部表情来诠释讲解内容,这样的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有助于提高蒙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初中蒙语文课堂"演讲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将原先沉闷、呆板的蒙语文课堂加入一些演讲元素而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更加主动,愿意去听老师讲课,因为有意思!因为有激情!因为更像是艺术!

参考文献:

篇3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缺点

1.具有直观性

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繁为简,即通过简单的图形呈现复杂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不仅涵盖了生物知识内容,还能通过一定的联系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十分直观,能够将知识体系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学习质量。思维导图能够简化复杂的知识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需要对初中生物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网络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基础为生物概念,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以一定的联系将各个概念进行连接便形成了初步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高效学习的主要途径。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灵感。

3.发散学生的思?S

初中生物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是思维导图的核心,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知识进行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阔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4.耗费较多的精力

思维导图虽然在初中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的绘制要求较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思维导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储备知识不够,思维导图则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也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内容较多,但受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

1.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与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是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不断巩固记忆和课后复习。笔记的质量与学习效率息息相关,整洁、逻辑清楚的笔记往往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而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做笔记的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所有知识点,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工作、学习、计划、演讲等更加清晰明了,提高效率。

2.思维导图的设计步骤

思维导图虽然能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思维导图的设计难度较大。思维导图设计具有特定的步骤,师生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绘制,以提高思维导图的质量。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首先需要对知识的各个章节内容进行了解,确定中心点,从中间进行知识发散,即先确定主干,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次,在主干分支处标明相应核心词,以一个小节的知识为主进行分支内容的确定。最后,通过联想,将主干与分支相连接,并对分支进行补充,从而形成整体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覆盖率应该涉及初中生物教材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

3.思维导图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生需要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在每节课后对知识进行整理,防止内容堆积而造成思维导图设计的困难。第二,学生应每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便于课后复习。一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提高大脑对知识的敏感性。第三,在月末,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加强知识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联系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主要是以生物概念知识点为核心,需要通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生物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旦发生知识遗忘、遗漏的现象,可以通过知识链进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树状图、金字塔图两种形式,将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再记忆。思维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进行不断补充与更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创建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思维导图的建立,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初中生物学习技巧,还要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创建流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创建的讲解时,应该突出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思维导图明确、清晰,只有质量较高的思维导图才能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思维导图的创建方法,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清主次关系和重难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思维导图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以直观地将各种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进行系统性复习。在创建思维导图之后,学生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反复学习与联想,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总结归纳生物学习的规律,增强记忆能力。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人文关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主张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人文关怀可以充分将人们的自身尺度和人生理念体现出来,表达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不断向学生渗透人文关怀,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由主体意志。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生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表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感兴趣程度不尽相同。对课堂内容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大约有20%,貌似在听课实则没有真正学进去的学生比例为20%,只听讲但不参与课堂学生占总人数的40%,全班大概只有10%到20%的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积极参与并努力接受所学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成绩和状况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态度不端正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则是由于学习方法使用不当造成。

2、初中生具有较重的心理学习负担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曾经对学生的心理学习负担做个调查,大多数学生反映他们的学习负担十分沉重。心理学习负担过重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除了学习数量太多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难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致。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情感进行良好的渗透,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使用较为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3、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初中生年龄尚小、缺乏足够的经验,并且处于身心健康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很多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人文关怀,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规律,总是以严师的高姿态自居,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照顾和指导,导致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几点建议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

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密切沟通和交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感到亲近和亲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也可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愉快的教学,揭示和体现英语教学的魅力,实现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对初中低年级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较为简单的日常用语,可以包括见面、时间、年龄、道别、道歉、致谢以及家庭成员的称谓和性别等。并且积极地指导和鼓励学生将这些日常用语运用到表达和生活中,并且教师应该充满耐心听学生运用不熟的英语进行表达,即使半英文半中文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不要生气并生硬打断,而应等学生说完之后在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纠正。这样便可以减少学生对于英语表达的恐惧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作用。

2、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忽视,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较强的成长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进行自我发展和调整的内在机制。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以便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积极组织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工具,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于课文进行反复的口头操练和复述,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和设计多样化的以英语活动,比如设定口语之星等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渴望开口用英语表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演讲,获胜的学生建立了自信,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带动了全班学习表达英语的热潮。同时对于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可以对这部分学生的英语进行分析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指导学生在演讲时应该注意的演讲技巧和演讲方式,以便让他们有所收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4、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中生;叛逆心理;引导

不同于理工课程的理性和逻辑性,语文是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并且感性的课程,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对于让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如今学习的重担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高素质要求,当代的学生无不都是压力满满,久而久之的积压造成的叛逆心理现如今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叛逆心理造成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认真对待,利用语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对初中生心理进行排解和疏导。

1多数语文教学中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不足

出生在新时代的初中生,思维和想法与以往的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如今的学生见识更高,思维更广,不甘于被长时间的约束,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因而表现出的叛逆也更甚于过去的学生,面对这种现象,如今的初中教学工作者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管理难度大,对于这些精力充沛的学生感到没办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语文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老师的个人演讲,简单地向同学们灌输着书本上的知识,强调字、句、章的结构和内涵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实际教学中的老师多数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拓展或者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这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也形成了阻碍。

2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教学中的合理做法

2.1掌握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是进入教学活动主题的根本和依据,但是轻松活跃的氛围则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讲解,同时,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更好更为有效的疏导,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学习和探讨的空间,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和想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构建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适当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认真倾听,逐渐渗透积极的思想意识和对学生缓解叛逆心理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引导。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更能让学生感到到教学工作者对其的尊重和理解。

2.2结合课文内容,对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进行渗透:语文是个丰富多彩的存在,充满了积极性和正能量,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之间的理解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好描述转移注意力和思考的方向,联想到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有意留下专门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通过自我反思,为自身的叛逆心理寻找释放点和解决办法,逐渐学会去体谅理解他人,懂得去调节自身情绪,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的趣味性并逐渐融入其中。

2.3课后与学生真诚沟通,构建信任与情感基础:课上课下的交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挚友,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长期交流与相处,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使学生改正一些缺点和错误。学生产生的亲近感、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关键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了解,当然也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目的。

3结语:

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成长上处于良师益友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心理,当然需要结合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以自己深刻的见解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回复,要充分的认识到叛逆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对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出发,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逐步去引导学生的真性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面对自身偏激不成熟的心理这一成长进程中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史云铃.《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综合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34):112-115.

[2]窦辉.《初中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及探究过程》[J].成才之路,2016(58):104-110.

篇6

关键词:初中生;口语;现状;提升;策略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两大基本性质。笔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工具性更应突显。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作为社会意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一能力的高低,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就。因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透视

1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自上而下,从普通中学到重点中学,语文教师遭遇的第一尴尬的事,就是学生不愿站起来发言。发言的总是那几个,似乎课堂就是那几个学生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保持沉默。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正常的现象呢?有来自现行教育机制的原因,高考只有书面形式的测试。有来自教师的因素,层层项目化管理和考核,束缚了教师教学的自。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变得自我封闭,不善言辞。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教师的一再启发诱导或直接“点将”下,终于有学生发言了。然而发言的质量怎样呢?或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挤出几个并不连贯的词句;或者声细如蚊、哼哼唧唧、不知所言。也许会有几个能言的,洋洋洒洒,说出一大段文字。但是仔细看来,要么表达缺乏中心,不知所云;要么条理不够清晰,思路混乱。

学生为什么不会说话呢?首先,平时展示的机会少,自然怯场;其次,“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少阅读,少积累,必然“无话可说”;再则,由于实践不足,缺失缜密的思维。

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及途经

1 增加学生当众表达的勇气

(1)表达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

很多教师喜欢板着面孔上课,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师道尊严。殊不知,这样无形中已在彼此之间设置了一道厚障壁。表达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带着紧张和戒备参与学习,怎么可能有自然的表达?因而教师不可凌驾于学生之上,需俯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思考、探索、交流。教师需要带着笑容走向学生,走进课堂。

(2)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表达应是来自生命本源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求,关键在于能否将这种需求唤醒。语文教师担负母语教学的重任,必须要有激情。这样,学生注意力才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进而产生表达的冲动。教师的激情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包含深情的举手投足,独到精辟的文本解读,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以及灵动的教学机智。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就会使课堂充满诗意,充满激情。

(3)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

有人习惯于口语表达,有人不习惯于口语表达。这不仅仅缘于性格,也与环境有关。生活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有较多的交流机会,自然口语能力较强。反之,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口语表达能力就薄弱一些。因而可以利用各种传统节日,举行茶话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国学经典朗诵会等群体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业成绩;另一方面,也可让其在合作学习中对话,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

2 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口语能力

当众“开口说话”和“能言善辩”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更多依赖于勇气,后者更多靠的是能力。要培养能说会道的学生,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t)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笔者认为可以将口语发展的过程形象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夹着“双拐”行走,即让学生照着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阶段着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基本素养,诸如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情意等。第二阶段为拄着“单拐”行走,,学生可以拿着提纲,作简短发言。第三阶段为甩了“拐杖”独立行走,这是最高层次的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帮助他们制订切实的发展目标,并采取具训练措施。

(2)坚持厚积薄发的原则

“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应坚持“厚积薄发”的原则。当众条理分明地做一段精彩的发言,前提是具有厚实的语言积累和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而这些从何而来?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拓展视野,长期的语言积累去建构语言根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概也就是这么个道理。初中生一方面要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要诵读经典,培养良好的语感。

(3)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决定因素在学生自己。然而也不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业”自然包括言语表达的方法、技巧等。老师需在与学生共同的语言实践中,去探寻口语表达的规律。怎样从总到分,由主到次地表达,怎样围绕话题巧选发言的切入点,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从选题到组稿,再到现场的演说,教师应在关键环节把好脉,掌好舵。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作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分析

语文学科是一个相对吸引力较弱的学科,也是初中生容易忽视而不重视的学科。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对于初中生而言,影响还是很大的。初中生的学习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而语文相对我们而言,学好虽然很困难,但是学的一般还是能勉强过得去。而对于数理化这样的学科,由于本身是对精确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只要写错了就无法得分。因此,给学生们一种无形的压力,造成学生们加强了对数理化学科的重视,而忽略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学习。初中作文分文体,对于不同的文体类型学生们都需要潜心学习。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息维与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信息内容,倚重字词句的掌握和运用,忽略了课文的写作示范及其训练实践作用,从而也忽略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效仿性,使作文教学走进了。上次作文总结+好坏倒子念读+布置下次作文+作文注意事项”模式化的死胡同,作文课形同虚设,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当今的知识和信息社会,大众传媒日新月异,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的掌握是易如反掌.而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却是所知甚少。因此,教师在快速完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应把主要时闻和精力放在有意识对课文写作方法和技巧模仿和创新的作文训练上,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和语文素质教改的目的。

(一)抓大放小,转换教学内容重点。把平时侧重于字词句教学,转到重视作文随堂训练上来。真正做到变知识传授为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把语文基础知识转变为写作能力。

(二)合理调配,增加能力训练课时。即按照改革试验观念和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庠缩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间,增加随堂作文训练教学内容,可根据本课文比较突出的写作方法或技巧,拿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

训练,可以以单项作文训练方式进行,如文章取材的方法(选择真实、典型、生动与主题密切等材料)、立意的技巧(深刻、新颖和巧妙)、情节的设置(曲折、有波澜,引人入胜)、叙述的方法(倒叙、插叙、补叙)或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行为动作、语言、心理)等等。

(三)说写结合,重在提高综舍素质。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复述、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结合随堂作文训练,把训练学生的说与写有机地加以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说与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和随心所欲。

三、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殛任务

素质教育改革试验中,中学语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落在两点上:说和写,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最后任务。

(一)语文是人们变流的工具。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更好地交流思想和情感,随心所欲地用语言表选出所想和所感。

(二)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说而且会写。即通过对课文中典型范例的学习、模仿和创新的作文训练。对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文字表达的需要,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书面语言、选择恰切的文体,加以形象生动地表述。

中学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这是保证提高中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为提供帮助和支持,是保证其能说会写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在掌握语文知识基础上的作文教学改革,做到学以致用,使语文知识通过写作训练实践切实转化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有效突破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思路

作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基础,创造性地突破

当前面临的教学困境,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出好文章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笔者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关心天下大事,通过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搜索信息等途径,方便快捷地获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资料,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等等,通过这样的信息渠道,搜集到生活中学生所不曾直接感知到的内容,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变化、异常现象,深入细致地观察,在长期的积累之中提高素材容量;另外,笔者还借助于学校以及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专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之中增加素材积累。如重阳节前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慰问老人,在文明城市创建时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小广告清除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这些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

(二)紧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指导。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

一对孪生姐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抛开仅仅就阅读教阅读的理念,要将阅

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技巧训练,如文章的框架结构、选词用句、选材摆布等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学习

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技巧,并且通过课后续写、原文仿写等手段,让学生将阅读教学中所学内容有机融合并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让阅读教学成为写作训练的前站,让作文写作成为深化和巩固阅读教学成效的延伸。许多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谈及作文教学经验的时候,都将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方面,从教材范文之中获取写作技巧,也是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结语: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存在的诸多不足,应当深入思考,及时优化改进,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以及整合作文教学资源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成。

参考文献:

篇8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面临的困境

1.迷茫无序的班级风气

对于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学习、交友、心态等方面的压力。学习方面,课程科目数量的剧增、学习内容的艰深、习题难度的提高等;交友方面,从原本的小学班集体脱离,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陌生、疏离的状态会陪伴一段时间;心态方面,相较于小学的轻松,初中阶段开始增加晚自习、周末假期补课等,教师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诸如此类,都会让学生如无头苍蝇般,在初始阶段陷入迷茫无序中,这种班级风气无疑不利于学生进步。

2.主体对象、服务意识不明确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被一味放大,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部分教师采取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填鸭般地硬灌给学生,不理会学生是否真正明白和消化,甚至对于一些进步较慢的学生采取挖苦讽刺等打击方式,重视树立教师威严,却忘了服务意识。

3.“一刀切”教育方法

千人千面,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现在很多学校采取小班制教学,也是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这种方式固然省心省力,但是弊端是会扼杀每个学生的特质,阻碍学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4.班级凝聚力不足

即使是小班制教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可能来自诸多区域,

本地的或外地的。而初中生性意识的萌芽,也会让男女生自然而然地分别扎堆。小团体是构成大团体的基础,但是小团体的分化也不利于大团体的凝聚。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技巧

面对以上困境,初中班主任应当融入智慧和爱心,浇灌在班级管理的以下方面:

1.构建和谐环境,塑造良好班风

当进入初中的学生遭遇学习、交友、心态上的压力时,班主任要挺身而出,发挥作用,协同科任教师和班上同学,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目标明确的环境,塑造积极向上、敏而好学的班级风气。学习上,班主任可以协调科任教师共同整理出一个每科目的学习进程和难度进阶图表等,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科目难度和后续进程有所了解,有规划的学习步伐有利于学生重新充满信心。交友上,班主任可以开展诸多小游戏、小惩罚、组队合作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尽快和新同学互相了解,发展友谊。心态上,班主任可以发动班级学生共同打理、装扮教室,用励志格言墙自我鼓励,引导学生调整心态,适应和缓解压力。

2.明确“学生主体”,树立服务意识

每个科任教师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式,但对学生的尊重爱护是所有教师的职责。对于采取传统、生硬、打击嘲讽教育方式的科任教师,班主任应及时与之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更好的教学方式,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班主任也要以身作则,在班级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增加学生主体的分量。比如,让学生担任部分班级管理的职责,除了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日常岗位,还可以开展更多的班级活动,挖掘更多的管理人才,让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实施细则等,班主任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站在服务的角度上为学生保驾护航。

3.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有其璀璨可爱之处。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个体差异的美,并好好呵护,因材施教,而不是为了图省事,压抑学生的个性天赋,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打造成流水线上的工艺品。有的学生活泼调皮爱讲话,班主任若适当引导,提供演讲平台,便是为未来的演讲家“施了施肥”;有的学生木讷内向爱看书,班主任若亲切鼓励,交流读书心得,也许是为未来的作家“松了松土”。

4.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人是群居动物,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不仅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各小组游戏竞争,通过任务进度的紧张追赶和有趣热闹的比赛,培养团队荣誉感和合作

意识。

一个班级是一个花圃,班主任就是施肥、松土、除x、浇水的园丁,让各色花朵欢快绽放、茁壮成长是班主任的责任。作为初中班主任,用智慧进行科学的管理,用爱心细细浇灌,是班级管理的不二法则。

参考文献:

[1]韩开湘.探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3(44):190-191.

[2]谷云霞.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篇9

语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现状如何呢?据笔者调查,由于初中生学习科目多,课业负担过重,能让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初中生基本不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也没有购买、阅读语文课外书籍的习惯,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与初中语文考试相关的练习册、试题汇编与参考书之类的书。偶尔有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看些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卡通漫画等消遣书刊,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与方向,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提高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预期效果。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耐心和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技巧入手。

1.课前诱导法

学生之所以不爱课外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籍缺少了解。语文老师不必也不能每节课都把40分钟排得满满的,完全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汇报活动。学生按班级座号顺序,一次2至3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读书故事”、“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课外新书、好书,或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老师自己也可以在课前,把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兴趣,再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书里的故事,建议大家课后回去好好阅读。你也可以在给学生讲到一半的时候,说本节课内容较多,不能继续讲下去了,建议大家课后自己找书继续看。利用课前诱导的方式,学生由原先的不知所措、应付了事,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一次次地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一次次地被老师和同学鼓掌喝彩,就会不顾一切地自己找书看。初中三年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110人,每月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由最开始的25人次,到最后223人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还不包括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的图书。

2.活动刺激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诱导,学生没多久就会产生精神疲软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利用作文课时间,每月一次,内容可以有名著欣赏、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比如可以评选每月“班级读书明星”,依据学生平时在语文课堂内外的表现,对阅读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等,由学生投票,每个月评出5名“班级读书明星”;比如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手抄报展、创办班刊等,或邀请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语文专家学者进行各类学术讲座,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面扩大了,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与此同时,参加各类比赛的信心足了,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每年均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比赛获奖,这与他们勇于参加班级开展的读阅实践活动有很大关系。

3.环境感染法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读书是会被感染的。一人喜欢读书影响不了什么,一群人喜欢读书,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就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近年来,全国上下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成了社会良好风气。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学校成立“语文阅读实验室”、评比“书香班级”这一大好机会,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就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借出1本,一月一换,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最终达到知识阅历提升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效果。同时,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学生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氛围好。另外,“生活是个大课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大环境,览名胜遗迹,读文史名著,寻根源脉络,做社会调查,写游览心得,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所以每到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就备受班级学生喜爱。

4.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爱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自身要爱课外阅读。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课外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教师在班级里应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爱读书爱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每到班级读书实践活动时,我都会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一起畅谈感受、一起构思写作、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收获成果……以期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老师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像是找到了核心,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当然,班级的语文成绩也由原先的年级中游跃升为前茅。

5.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谚语,引导学生赏析品读,为学生找到精神动力与支持,鼓励他们坚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朱熹、欧阳修、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为他们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中喜爱课外阅读且取得进步的同学,比如每月5名“班级读书明星”,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激励、表扬、喝彩,并请他们给其他同学谈谈进行课外阅读的收获与感受,鼓励他们赶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渴望与兴趣,并付诸行动,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说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说话教学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对中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以及家长一味追求分数的价值取向影响了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再加上许多学生也认为自小就会说话,没有必要花精力去专门培养,而且社会上更有好学生少言静心,坏学生七嘴八舌的错误观念,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说话教学得不到足够重视的原因。

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能力,不是指讲闲话、随意聊天或者简单的问答。而是指在即兴的情况下说两三分钟以上,讲出一段准确、周密、有条理的整篇话。其具体要求是:符合语境、让人听了清楚,意思表达明确,逻辑清晰,感情突出,语言优美,能吸引人。只有这样的说话才能收到语言交际的良好效果,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但这样的说话能力,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口才,所以应当重视。

对学生的语言教育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具有潜移默化、随时训练的特点,要常抓不懈。在语文教学中,口头训练要和书面写作相结合,将说话和思想、作文联系起来综合培养,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中学生说话能力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校园中,学生听讲的时间多,自由讨论的机会少,所以他们普遍存在怕公开的说,没什么内容可说,说出来没感染力的问题。面对这些心理上和能力上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2.1克服害羞心理,让学生敢说

心智还未成熟的中学生在公众场合羞于或畏于讲话,容易紧张,因而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即使要讲,也是简短几句、表意不全、没法说明心中的意思。越是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从观念上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说不好就越不肯开口。

为鼓励学生敢说,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语境”氛围,使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发言。教学中避免“一言堂”,老师应掌握好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对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回答不对的要予以鼓励,允许学生说错话。而且,在公开课上,教师可适当降低提问难度,让学生轻易就能回答正确,增强他们说话的自信心。而且,语文课上传统的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的方式,让学生不得不说,由被动变主动,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形成学生说话的习惯和胆量。

2.2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能说”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很敢说,但针对一个主题发言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是词汇量不足和思维逻辑能力不足导致的。

由于说话的语速较快,需提前在大脑里迅速选择适当的词汇,组织句子,通过语音口头表达出来,并根据听众的反馈进行下一步的回应。因此老师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随时有话可说做好大脑的准备。

在具体方式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复述、概述或做专题发言,并将自己的解说和教师的讲课作比较,分析差距在哪里,然后不断改进,反复训练。每节课上学生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或者口头作文,发表观点等。学生会想,也就能说了。

2.3教习说话技巧,让学生“会说”

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情商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扎实的词汇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这个要求不仅对初中生有难度,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好榜样,循序渐进,传授技巧。

好的发言必然要有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合适的语速,这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语言风格。而且,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有条理、得体,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等,这都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加强造句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来长期练习。

3探讨培养初中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目前,初中语文课程中关于说话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还不甚明了,也缺少相配套的教材和考核机制,但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有关于说话教学的点滴,总结以下方法供借鉴:

3.1零散练习和集中训练相结合

零散练习是指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大声朗读让学生把口语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并通过提问的设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说话。集中训练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学生上台演讲、一事一议、谈读后感等方式;另一种是专门开设听说训练课。让学生抛开课本,在统一的主题和形式下进行集中训练,如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

3.2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相结合

语文教师除在语文课上进行听说训练外,还要在语文课外相机进行。如在课内安排了普通话的训练,课外就安排方言故事、绕口令、歇后语、学相声等趣味性强的语言节目;或抓住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环境中练听说的机会及时地加以指导,例如户外小记者采访、故事会、辩论会、编演课本剧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而且家庭的说话氛围更加轻松,学生也更有话可说,教师可借助开家长会、家访的时机,把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引导讲给家长听,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并适机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如给家人的一封信、亲子活动来开展说话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说话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炎方著《初中语文教学需强化交际能力》,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