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见刊心理 教育防范
一 、学生心理问题会引发安全事故
资料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其导致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例如复旦大学杀人案等。此外,心理问题还导致了行为偏差问题,这些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没有停止的趋势。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人、同学造成伤害,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这种悲剧增加。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学生自己的心理问题、家庭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因素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中当事人不能合理的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遇到巨大困难后,他们发泄自身压力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言行,因此,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心和重视。通常来说,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当事人的心理成熟度比较低,遇到问题时,不能够冷静思考,对事情的分析往往是主观的且带有一定情绪的,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暴力或者杀人等过激行为;第二,当事人有性格缺陷,例如自卑或者自闭等,这种人往往心理承受力较低,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极易导致离家出走、沉迷游戏以及自杀等问题行为;第三,当事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自我调节能力不强,不能够合理发泄情绪,导致更严重的身心问题出现,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安全水平,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专人进行心理疏导,健全心理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专门的心理疏导人员只存在于一部分大学,有必要提高心理辅导的广泛性;其次,提高心理疏导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正确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们进行及时、科学的心理指导;最后,理论结合实际,建立起健全的心理教育体系,使心理安全教育更加专业、科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进行管理,具体做法为建立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中心,然后逐级丰富,向下延伸至各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以及宿舍成员,形成六级网络,进行全面管理。新生报到时,师兄师姐、班干、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等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细致广泛地做好心理工作,因此,各级人员具有过硬的心理教育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学校应该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最高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积极努力,迎难而上,忽视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现状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邀请一些相应领域的专家针对具体问题举办讲座,通过讲座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信息,使正能量遍布学校,使学生们能勇敢的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努力客服问题,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三,开设心理知识理论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对自己要学习的课程具有充分的自由和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不同的课程进行选择和学习,目的是解决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大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
团体咨询:以前曾经有人对心理团体咨询进行了研究,旨在确定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显示,团体咨询能够在短期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它有广阔的前景。一些日常工作表明,比起参加讲座,学生更愿意选择团体培训,他们参与团体培训的程度更高,而且他们能够在培训师的引导下认识和接纳自己,提高自己。
第四,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让他们更了解生命的本质,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要勇敢积极的面对。当今社会全球化迅速,各种思想百花齐放,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因此,高校要适应时展,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重视生命,加强学生的本性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更深的了解,“为何而生”以及“何以为生”,帮助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以及自信心,能够以平静、豁达的良好心态对待周围的事物,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怀着健康向上的心态走好自己将来的每一步。
三、整合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学生的教育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学校教育。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第二,家庭教育。它能够有力地支撑学校教育,是其坚强的后盾。第三,社会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为了解决该问题,各学校可以联合专业的心理医院开设“学校-医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心理疾患方面进行长期的防控合作,开设“学校-医院”24小时心理咨询和辅导援助热线。医院医生和心理专家担任大学的心理教育顾问,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专题研究,并培训相关人员,以便于更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篇2
[关键词]中小学生 安全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02-01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约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每天约40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近年来,胁迫、等案件,更是直接危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保障,加强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早日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和良好的运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
一、中小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1.家庭安全教育缺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安全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孩子的安全教育应是学校的教育内容,殊不知,许多中小学生是在上学或者放学途中,或者周末、节假日在家庭附近遭受意外的。另外许多家长本身安全意识就弱,更不用说教育孩子了,例如2014年9月一名二年级小学生,搭乘父亲的摩托车放学回家,与一货车相撞,孩子当场身亡,父亲严重受伤。或许许多父母都知道摩托车载人存在安全隐患,但他们大多抱着侥幸心理,一旦发生意外,追悔莫及。因此,父母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同时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孩子安全。
2.学校教育不完善。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发展,中小学教育大众化已成为可能,私立学校、民办学校、贵族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相继出现。多元的办学主体和多样的办学层次下,学生更加复杂,差异较大。学校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加之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较多都增加了学校教育的管理难度。中小学校车安全事件、校园中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现象、误伤误杀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痛心疾首。许多中小学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升学率,过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用学习成绩代表学校教育。各中小学校应意识到,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才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安全教育应被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3.社会环境复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学校周边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鱼龙混杂,娱乐场所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吸引部分中小学生进入娱乐场所,易使其受到身心伤害。社会上一些极端分子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报复社会砍杀中小学生的行为,也加剧了中小学生的安全威胁。2014年,福建南平、江西上饶等地出现的砍杀小学生事件,曾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社会监管的法律法规,动用社会大众的力量共同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
4.中小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中小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足,缺乏躲避风险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中小学生缺乏安全常识,基本没有自身防范意识与能力的特点往往使其成为被侵害的对象。2014年5月,5名初二女生,在自己并不会水的前提下,饮酒后壮胆,跳入水中玩耍,不料因1名女生不慎在水中滑倒,另一女生出手相救二人一并沉入水底。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几乎没有认识风险、躲避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1.建立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积极互动的长效机制
首先必须回归家庭教育的本位,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必须重视并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主动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能力,通过校讯通等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特别关心上学和放学途中孩子的活动动态,与学校相关负责人相互配合,积极互动,及时有效消除孩子周围的安全隐患,全方位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2.学校重视安全教育活动,创新安全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作为引导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挥其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学生安全,重如泰山”。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不仅要纳入学校、班级管理之中,更要让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和安全课堂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做好安全常识教育工作。其次,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学校安全教育应通过开展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吸引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课堂,从而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躲避风险意识。例如,在具体的安全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介绍一些安全案例,引导中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鼓励中小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安全案例,考验各个小组的辨别、克服、消除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类似活动的开展,培养中小学生的应变能力,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能力。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积极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动态给家长,确保每位学生成长在家长和学校共同营造的“安全区域”内。最后,学校教育还应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个人及周围的特殊经历、社会上一些极端的安全事件,极易给中小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学校教育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及时有效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将有助于他们增强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提高安全能力。
3.完善相关制度、净化中小学周边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小学周边的不良环境是中小学生面临的一大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对具体经营类型,经营范围、营业对象等做出具体规定,并监督其严格执行,争取实现市场主体的利益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之间的平衡,净化中小学周边环境,全方位消除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
4.发挥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的努力,家庭的配合以及制度的完善都是为了全面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但各方面相互配合的外在努力都无法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绝对安全区域”,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必须注重中小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坚持以中小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为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核心。中小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才是解决安全隐患,保护自身安全,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的有效之道。
总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事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所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中小学生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全面认知积极应对,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与家庭教育、社会监管积极互动,共同确保中小学生的真正安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社会转型期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探析天中学刊[J].2011.1.
[2] 庞勇.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J].2005,4.
[3] 刘彦敏,赵建军.浅析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代农村科技[J].2011.9.
[4] 黄颖.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分析与研究.安全生产与监督[J].2010,03.
[5] 王洪喜.校园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初探.经营管理者[J].2010,13.
篇3
【关键词】 中小学 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频繁发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据统计,我国中小学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不幸身亡,每年有1.6万之多非正常死亡,这些安全事故有自然因素造成,也有意外造成的,但是最多的却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由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每年因此而酿成的悲剧屡见不止。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80%的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来有效避免的,本文就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1 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黑龙江省早在2006年开始就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年级,都要开设安全教育课,同时还出版发行《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供500多万中小学生免费使用。各中小学校将生命教育、预防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消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安全教育,争取消防、地震、交通、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建立实践演练和活动基地,配合安全教育。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根据学校安全预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演练或紧急疏散演练。每学期开始前和放假前,各中小学校都要进行一次集中的安全教育活动。尽管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缺乏操作性,过于形式化。安全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且历时长久的过程,教师务必要做到言传身教,通过大量的努力工作来使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中小学都基本开展了安全教育,但是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缺乏操作性,过于形式化,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避难和逃生,往往拥挤不堪、惊惶失措。所以,务必要使中小学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1.2 教育者缺乏有关安全教育的培训。教育部门每年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对学校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但学校安全内容往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是把重点放在教育科研、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学校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于事故后学生心理辅导、事故中的应对措施和事故前的预防措施都还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1.3 部分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安全教育。部分中小学是以追求升学率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安全教育仅仅只是落实在口头和表面工作中。这些学校只是单纯地认为安全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硬件安全,安全管理也就是安全教育,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学校总是说是由于没严格落实教师值日值勤制度等,或者说责任分工不明确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长期缺失安全教育。
2 如何加强黑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
2.1 开好安全教育课程。把安全教育作为生命教育地方课程的重要内容,落实师资,保证课时,保证质量。同时,通过开展班团队会、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年专题讲座、专题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主题教育。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安全教育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形成以专任教师、班主任为主体,团队辅导员、学科教师、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等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开设课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我防范的能力。
2.2 做好安全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工作寓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全员参与培训的原则,各级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特别是要切实开展好校本培训,真正落实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为接受培训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受训条件,并做好培训的质量监控和监督检查,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安全教育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抓好安全工作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安全工作成效的提高。每个班级都要在学生中设立安全员,明确安全员的职责。
2.3 全方位加强安全教育。一是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各中小学依据实际情况,召开安全教育会,观看安全教育短片,学习安全知识,撰写安全教育体会,增强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进行防地震演习、消防演习、交通路口安全实地教育。三是校园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学生志愿者、教师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倡议活动。通过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安全知识得到了推广,学生、教师、家长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四是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坚持安全演练活动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食品卫生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真正将安全教育落到工作实处,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总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安全教育也任重道远,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显性安全、隐性安全齐抓,才会有效地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广大学生才能健康正常地生活、学习。(本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研究》(XHY125-0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江水.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2 李开勇等.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书育 人,2009(29)
3 王洪喜.校园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者, 2010(13)
篇4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多样化
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但同时也有很多安全隐患离我们越来越近。为了更好地实施安全教育,本文通过安全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提出可实施的活动建议。
一、增强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办学水平的象征,也是广大家长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使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实,我们要转变重学科课程、轻安全教育的教育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并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中。
二、积累丰富安全教育教学资源
安全教育资源匮乏是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合适的、可读性强的安全教育资源,如,安全教育影视作品、安全教育读本、宣传画册等,这些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更可以灵活地穿插在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使之多样化。
三、积极参加安全教育相关培训
教师应倡导安全教育校本培训,开展安全教育专题研讨。安全教育培训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安全知识与技能,更能增强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对事故的能力,掌握正确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并能够在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对事故的处理及在事故结束后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等。
篇5
1.我国小学安全应急教育时间相对不充足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表示过,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果活动时间逐年递减,并不会受到校方重视。随着学生年龄段和学校人数的不断增长,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时长成逐年下滑趋势,换个角度而言,就是说小学生年纪越高,其所受到的应急安全教育机会和时间就会不断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二者进行小学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时间比城市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时间要低许多倍,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迫切希望每周开展小学应急安全教学课程和活动等。
2.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灾害预防演习课程较少
当前,我国小学进行安全应急教育普遍较少,甚至有的小学根本没有开展过此类课程,更不要说是小学安全应急教育活动演习了。众所周知,对小学生加强应急安全教育和预防灾害演习,可以在保证小学生拥有良好预防灾害意识的基础上,当真正灾难发生时能够学会自保和选择合理防灾方式等。从各个学习阶段角度而言,我国小学开展应急教育预灾妨害演习活动频率是全国学校应急安全教育预害防灾活动演习中最少的,而从城乡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活动演习角度来说,具体预案并不应该是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而应该是在事前主动实施应急安全方法防范策略,同时,预案被缉拿并不是空头文件,必须要被每个学生熟记于心。还应该了解到,预案不是较为普通的理论性文件,是实际性相对较强且可操作能力显著一种自我救助技能。
3.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城乡差距大
我国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广泛,大多数教师会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程、饮食安全教育课程和法制教育课程以及运动安全课程等,此时,我国小学应急教育城乡差别极为明显,其中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是城乡小学中皆要进行的应急教育课程和主要安全应急教学内容,城市教育在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方面主要重视消防意识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但是农村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只是单纯注重饮食安全教育和防溺水安全教育等,上述特点明显体现出了农村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和城市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的主要区别所在。
二、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学主要实行措施和相应应对策略分析
1.加强学校应急安全预案制定工作和学校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我国教育部已经对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作出过指示,小学学校应该制定出灾害防治预案和传染性疾病预案以及意外伤害事件预防预案等,之后在此基础上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根据小学生本身年龄段特点对其进行良好有效的安全教育,并在做好预案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策略的实施。
2.加强小学生应急安全教育工作
篇6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安全教育 策略
根据我国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6000名中小学生的死亡是非正常的,从相关部门公布的2006年的统计结果来看,非正常死亡的案例中,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死亡占到非正常死亡总数的10%左右,由社会安全事故引起的死亡占到非正常死亡的31%左右,而事故灾难则占到大约59%的比例,显而易见,事故灾难是造成中小学非正常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成为了目前相关责任者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目标
(一)提高小学生面临突发灾难时的判断能力和自如面对的自信心
开展态度教育和价值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基础教育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这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一些自救和逃生的方法上,而应在安全教育的课程中加入面对危机如何进行自救的实践,以及生命的价值等态度教育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内容。同时,其教育手段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应该把社会生活当成安全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才能临危不惧。
(二)提高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如果人们从小就对生命无所敬畏,甚至对生命的脆弱也无所畏惧,那么他们便不会了解生命的可贵,不会懂得如何去守护生命,且往往会无视他们自己生命的价值,更糟糕的是,他们会冷漠地看待他人的生命,失去对生命最基本的怜悯之情,进而导致悲剧的不断上演。因此,教师应该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和谐相处、遵纪守法的生命意识,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临危不惧的优秀品格,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同时,教师也应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危机教育,使他们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生活中的危机,镇定地处理危机,这样才能达到安全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严格规定我们就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农村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城市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的内容有些不同,且培养农村小学生安全活动意识的难度更大。农村小学校园内安全活动的标语特别多,但是其主要的宣传内容针对的却是城市校园生活的,这些与农村小学 校园的实际生活不相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宣传标语失去原本的兴趣,这样反而会淡化农村小学生的校园活动安全意识。
为了防止类似的现象再发生,在设计安全教育的内容时,教师应多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仔细研究他们的活动环境,从而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适用性,给他们一份真切的关爱。农村学校都没有正规的室内活动场地,为了避免冒雨进行体育锻炼而发生危险,还没有对操场进行硬化的学校应该根据天气状况取消早操。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更应该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带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不适宜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和强调。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应该形成自己的安全教育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的内容明确,切实发挥作用。
(二)形成法律挂念,健全责任制度
一方面,因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及家长对法律认识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如在学校责任认定上的认识上,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切的安全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负责,这些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监护责任,他们没有把学校的责任和家长的监护权分清楚,事实上,学校只有应付的责任而没有监护权。另一方面,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很多家长不愿如实地把学生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学校,如隐瞒学生的一些疾病,从而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安全危机的发生。
要想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就要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和学校之间的责任关系是什么,这样家长和学校才能明确各自的责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这个前提下,农村学校中出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的事故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约束学生高危险的运动
农村的孩子多数是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中长大的,因而他们对秩序缺乏必要的概念,他们会在学校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导致混乱性场面的发生。在对农村的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着重从此方面入手,讲清高危险运动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制止学生的危险动作,及时提醒和督促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让一切伤害被扼杀于萌芽状态下,以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生人数占我国小学生总数的较大比例,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面对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够、师资力量缺乏、思想观念落后等,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合理解决,从而让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贞科.不容忽视的校外安全问题――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篇7
[关键词]学生安全教育责任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来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宿舍内财物丢失、打架斗殴事件等时有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其他节假日要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事件,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班主任在学生安全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和管理方法
1.班主任安全管理责任
(1)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4)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
(1)多讲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在五一、十一、寒暑假时让学生签定公约。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哪怕每次说的是现话,都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因为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工作”。利用班会、晨会、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2)多做
每周的班会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班级开展争当“安全星”活动。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进行有关安全的主题班会。
(3)做细
安全工作,我们做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4)多沟通
篇8
一、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无可避免地大面积出现各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无牌、无保或报废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以富顺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8所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共缺少139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记忆力强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未满12周岁骑自行车及未满18周岁无证驾车和偷开机动车;过马路时不作前后张望,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双手离把或单手扶把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通较少。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且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及时报警,从而给肇事逃逸驾驶人以可乘之机。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四)各职能部门方面:
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漠然对待校园的交通现状。受经济指标和招商任务的压力,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只浮于表面,华而不实。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对这方面的考虑更是乏善可陈,很少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的。二是社会舆论及各大宣传媒体对校园的关爱缺乏热情。大对数的宣传只是流于行式,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开展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减少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堵塞漏洞,防患未然,确实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政府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
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制定长期的、全国性的交通安全教育规划,以法律形式加强确定并保障实施。
2、召开定期联席会议。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安全、公安、教育、学校、交警、公路、交通、农机、保险、医疗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各部门要对学生安全状况进行讲评,对好的作法予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防止问题已经被发现或虽被发现但由于整改不到位,而酿成不应该发生的安全事故。
3、建立考核机制,严格逗硬奖惩。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范畴,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
(二)纳入日常教育日程,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四款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1、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在校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提高,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
2、建立校园交通安全形势分析制度。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中、小学校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例会,对照公安机关的相关要求,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特别对潜伏的隐患,看似不经意的违法行为,要通过形势分析会得到有力的纠正。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中。
3、建立“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班”、“遵守交规好学生”等评选制度。可采取学生“持卡上路”方式,违法时,由执勤交警予以纠正和教育并记系卡中,每月底交警部门将登记的学生违法情况反馈给学校和县教育局。每学期由县教育局牵头,对辖区内的学校实行考核评定,奖优惩劣。各学校也可以根据此对班级、学生进行考评。
4、加强校车管理,建立交通违法举报制度。发动学生、家长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举报校车超载、不按规定行驶等交通违法,拒乘不具备载人资格的交通工具。凡举报内容一经查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学校法人的责任。
(三)履职尽责,全面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要立足本职,采取新颖、创新的方式全面开展:
1、针对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要借助其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交警警体操训练;借助好奇性,组织学生开展行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普法活动。如在校园设置模拟道口及复杂路况。让学生搞好模拟规范道路交通行为训练;借助学生的好强性,组织学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竞赛,道路交通知识漫画比赛等项活动;借助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组织他们观录像看展板、搞典型案例剖析,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增强他们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消化吸收。
2、形式新颖、内容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小学生日趋成熟,以往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方式必将被“按需求接受知识”所取代。这就要求交通民警在宣传教育方式上要推陈出新。一是在内容上。交通安全图片展,可以使用卡通形象设计制作,尽量搜集内容涉及中小学生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要将正确的交通行为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学生传播;二是在形式上。可以以开展“少年儿童平安才能回家”活动为载体,推广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路队制,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小手牵大手”等活动,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运用心理学理论,探究宣传教育新方式。一是“护花”理论。教育心理学中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花园,如果都用禁止性、惩戒性的标语来阻止游客采摘花朵,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采摘的人会更多,但换上温情式的宣传标语后,游客遵守的自觉性就大大提升。在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上也同样如此,恐吓性的语言、血腥味的图片不仅达不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还将使受教育者出现恐惧、紧张、失眠、忧郁的症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如此;二是“破窗”理论,心理学中的这个理论认为:如果一座大楼的一块玻璃破了而没有马上修好,那么人们会认为大楼无人照管,不久以后所有的窗玻璃可能就会被打破。同样,如果一个路口,一群人正在等红灯,只要其中有一人冲红灯,那么跟着冲红灯的人就很多,那么集体的冲红灯就会导致信号灯控制事实上的不存在。这就提醒了广大交通民警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时要从抵制“小”(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始,从“平常”不经意的交通违法开始,从纠正个别交通违法开始。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道路交通安全观,让“遵守交通法规,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根深蒂固。
(四)发挥新闻媒体力量,营造社会宣传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第五款明确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杂志、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信息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交通法规、交管动态、事故图片巡展等活动,在社会中营造一种“交通管理人人有责”的氛围。定时播出提示中、小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画面,特别是推出动画片等中、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插播一些宣传教育公益广告,此种宣传方式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广播电台的交通频道,是广大驾驶人最喜爱的一档节目,在学生上、下学的重点时段,连续播出提示驾驶人集中精力注意观察路面学生行走动态及谨慎驾驶的语言,使驾驶人即觉得温馨又不致感到枯燥乏味。新闻、出版要充分发挥本行业的独特优势,刊发一些事故案例,供广大驾驶人和中小学生在平时阅读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电信、移动等部门,也可以借用短信的方式,向广大驾驶人群发提示短讯,提醒其在特别的时段应倍加提高警惕,慎防一不留神闯下滔天大祸。
(五)娃娃教育,从家庭开始。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家长有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法定职责。
在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其他人。因此,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学校,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行车走路方面的自我保护教育,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家长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行为影响子女,使交通安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篇9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和体育运动项目四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1]。
(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经费来源相当单一,仅靠政府拨款。小学体育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体育器材,维修陈旧的体育器材,还有就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育经费开支中居然没有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也并未专款专用,开支的随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学体育经费的不足和被占用导致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老化的体育器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体育场地、跑道出现坑坑洼洼,且常年没有维修。体育教师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仅有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极易导致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改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案例层出不穷,如:山东某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在打篮球时,篮球架突然翻到,学生躲闪不及时,篮板砸中一学生头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须加大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提高体育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
(3)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对伤害事故的分析总结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小学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比如: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为形式,讲解的内容太多,而实践操作性活动缺乏,甚至有些小学根本没有教学,仅直接把安全教育的书发给学生,让其自学。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正在发展,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认知能力都有限,自我防范能力差,所以小学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且严格执行。如:1至2年级学生可以从基本的身体活动人手,学习健身的方法,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的技能,而3至5年级学生可以从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学习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帮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识[4]。大部分小学在出现伤害事故后,学校并没有立刻分析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用以避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与教育的宗旨,教师的道德都相违背,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4)学校对于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2]目前国内学生长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有出现,猝死往往是因自身疾病所致,如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运动超负荷和感冒等疾病常常是主要诱发因素。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的健康状况非常熟悉,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要区别对待。然而许多学校把入校体检作为一种形式,检查记录完后从不制定进一步的措施,造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贫乏,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够,教学时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上,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应该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不履行教师的职责,不爱惜自己的工作,在外面做兼职,甚至想要改行。也有部分老师不写教案,凭借自己的经验上课,写教案也是为了评职称完成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故离岗的现象是常有的事,甚至某些教师居然根本不到岗。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课堂组织散乱,对危险项目教学区没有进行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都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如:2005年某小学乒乓球的授课中,教师安排学生练习时,教师离开岗位到办公室和同事说话,两位学生互相扭打,使一学生后脑勺正好磕在乒乓球台边角,造成重伤。还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较低,师生关系不和谐,经常辱骂和体罚学生,给学生造成精神伤害,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体育教学造成不良后果。
(2)教师基本素养问题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技能素养、教学策略素养和教学研究素养。小学体育教师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部分体育教师是由运动队退役后和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学校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学科知识都不了解,更不用说对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了。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流行”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和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现象。即使某些兼职体育教师工作敬业,也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原理、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这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动员以致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负荷大内容练习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3)教师缺乏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
体育教学中有的危险是难以预测的,如学生隐性疾病等。而大部分的危险,体育教师都可以凭借经验预见到,并能加以有效的防范。小学体育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极其缺乏,部分教师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的“休闲课”和学生的“玩课”,甚至有教师觉得体育课就是副科,可有可无。这些体育老师否定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和功能,也正是这种随意性和松散性,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根本不会对场地、器械进行俭查,对学生的服装进行检查,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服装过细地俭查,甚至连口袋、裤带和鞋带都问一问。不允许身带刀片、硬物和易使身体致伤的东西。北京市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教授的内容是前滚翻,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名女生被裤兜里装的钩针扎伤小腹,造成重伤。教师在课前应对小学生携带物品做一定的要求和提醒,体育教师对潜在危险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具备对危险的预见能力,那么这起伤害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爱表现而且好胜心也强,多动、调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3]。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不能过大。
(2)不遵守上课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课纪律,集合站在队伍中经常互相推拉,防伤害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辨别能力也差,却喜欢盲目或冒失地参加活动,这往往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砸中。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
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无不妥,但有些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紧张。而有的小学生在突发的情况下,不懂得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一大因素。如: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双手没支撑器械直接飞身腾越,一脚被山羊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直接用手支撑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就能减轻受伤程度[4]。
(4)体育运动项目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如果两名学生同时为了争球,在跑动中发生碰撞或身体接触,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教学比赛中发生身体接触是难免的,有的甚至犯规都不是,规则允许的合理接触。有些伤害事故是学校不管怎样谨慎也无法避免的。如:200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学生王某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王某在做带球转身动作时,被对方防守队员踢中支撑脚的脚跟部,王某左脚跟腱被踢断。这起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属于意外伤害。而这时学校就不能因噎废食,减少体育活动、拆除容易造成伤害的运动器械,这与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5]。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
小学必须要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依靠政府拨款,而且要组织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这样才能加大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
由于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学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所以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健康。
(四)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小学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所以必须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
(五)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防范事故意识薄弱,而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正确的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作为教师,发生意外事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因自己的惊慌而贻误时机,教师此时的表现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如实地报告给相关的领导,以便学校及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后迅速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打动家长的心,还可以温暖孩子的心。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突发事件
一、培养小学生安全自保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安全自保意识和能力,关系到小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以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逃离危险。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预先做好安全准备,培养小学生安全自保意识和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悲剧。
二、培养小学生安全自保意识和能力的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自保意识和能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灾害下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实世界中,人类时刻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我们不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自保能力,就会处于极大的危险中。而小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更需要学习关于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逃生的理论知识,并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校首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将复杂的自然灾害理论知识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教给他们,让他们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特点,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比如说,学校要让小学生掌握有关地震、防火等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演习,训练小学生在面对地震和火灾的时候,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有序地撤离危险地带。
2.社会环境下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自然灾害,社会上的危险更加花样繁多。比如,拐卖儿童、安全事故等。学校和教师要教育小学生警惕陌生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遇到有危险或者不确定的事件及时向家长或者教师反映,寻求帮助。另外,要求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菌的侵袭。具体来讲,小学生在校外游玩的时候,最好要有家长陪伴,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言语,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面对诱惑和威胁的时候,要及时向家长或者教师反映。比如,小学生在校外遇到被人勒索钱财的时候,要以保护自己为前提,先作出妥协,不能一味抵抗。事后要及时向师长报告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