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比赛技巧及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比赛技巧及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演讲比赛技巧及注意事项

篇1

为全面推动我校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老师们的潜质,选拔有激情、有活力、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来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我是企业的一份子”主题演讲比赛,现将比赛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演讲主题

演讲主题要以我是企业的一份子为主线,展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二、比赛安排

比赛时间:2019年10月7号下午2;30

比赛地点:音乐厅

比赛评委:

三、比赛评分标准

此次演讲比赛总分为100分,经比赛评委评分汇总后取平均分(去掉1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具体分值安排如下:

1、演讲内容: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内容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对演讲内容的时间掌控5分钟左右。

2、语言表达:30分。不要求脱稿演讲,但脱稿将给予3分作为额外奖励。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4、综合印象:1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时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四、奖项设置

演讲比赛完成后,现场汇总考评结果,按得分情况设置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00元,三等奖100元),优秀奖(纪念品一份)若干并举行颁奖仪式。

五、比赛流程

1、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2、两位校长进行讲话

3、比赛中间进行关于学校的问答环节

4、结束后拍照留恋

六、宣传工作要求

1、9月12号由行政发通知文件

2、准备横幅“我是企业的一分子”演讲大赛

5、邀请老师的家人和孩子作为观众

七、现场准备注意事项

1、音响和投影设备:开赛前一天和比赛前调试

2、赛场布置:提前一天完成进行观众席摆设

3、拍照要求:记录下我校参赛老师们的风采及现场氛围

八、赛前准备

1、比赛前买好水果

2、准备好计分表

3、荣誉证书和奖杯

篇2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学生 口语训练

一般情况下,职业高中的学生一毕业就要踏上社会,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听说训练,有效地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要求学生说话要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教给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交谈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设置情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职中语文教学比普高语文教学要更为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训练。笔者对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打消思想顾虑,鼓励学生参与口语训练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平时训练机会少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人说话能力较差,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大多是满口方言。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首先注意打消同学们的思想顾虑。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进行口语训练、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口语训练既是应用“写作知识”的片断作文练习,又是课堂作文训练的基础和必要准备,也是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它跟读写一样重要。要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丢掉思想包袱,大胆回答别人的提问,尽量用普通话把话说清楚,把句子说完整。在课后,我们还分别找同学谈话,指出他们课堂说话时的优缺点,利用课本中的有关知识,向学生指出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鼓励他们参与口语训练。在进行口语训练时,不论学生说得如何,我们都以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那些初试者,尽量指出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学生说话时不再害怕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了,神态较前自然大方了,大家都喜欢参加口语训练了。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开展自由谈论增强学生口语能力

自由谈论的具体做法是,在一个环境里,每次轮流抽一名学生,由该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一件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抛出一个话题,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余的同学展开简短的讨论。这种活动刚开展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因为这种形式,只要稍作准备,同学们都能较清晰的表述事情的经过。话题由身边的小事到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由青春期的疑惑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讨论完后,教师再实事求是的作出正确评价,肯定好的方面,对不同意见甚至错误观点,以平等的态度,采取探讨的方式,心平气和的进行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保护了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积极性。

2.开展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演讲比赛是一种“演”与“讲”相辅相成,“口”与“才”互为表里,同时最具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比赛前,先对学生的演讲稿进行指导、修改,再对学生的演讲口语表达技巧进行训练,包括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语音性训练,最后对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体姿等体态语进行指导。因此,演讲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仪表风度、举止言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口语训练方式。

3.开展论辩训练升华学生口语能力

论辩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比一般的演讲活动要求更高。结合语文教学,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学班里以小组为单位,分成正反双方,举办一些大家有兴趣的小型辩论会。如“职中生就比普高生差吗”,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亟待纠正的问题。不少学生没有听清对方的分歧所在就盲目发言,缺乏针对性;论据材料积累不足,准确率不高,有时偏离中心;语言表达纠缠不清,言辞偏执,甚至出言不逊。针对这些不足,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稳、准、狠”和“有理、有礼、有节”的原则。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三、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文艺晚会,晚会上,让一些学生表演相声、小品、对口词等,过后让学生在口语课上叙述晚会的情景以及表演结果。组织学生参加校田径运动会,过后让同学进行答记者问,谈参加运动会的收获和体会。再如,组织养殖班学生到养殖专业户家去采访,然后让学生在班上讲解猪、鸡、牛的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组织种植班学生到果园里去学习考察,回来后让他们讲述各种优质高产苹果的特点、果树嫁接过程、害虫防治等,不少同学说得有条有理,切合实际。

篇3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 教育实习的内涵、特征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篇4

关键词:图书馆 导读 馆藏资源 书评活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课内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如何使藏书由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导读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读工作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所图书馆的标准。

1 导读的含义

导读是一种以传播文献信息知识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的读者教育活动,导读是为了保证文献信息的充分和有效交流,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效益。图书馆导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中小学生的成长服务,指导中小学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进行图书馆利用的技能训练。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正处于成长和发展过程,因此指导学生阅读的任务较为艰巨。二是为教学服务,辅导中小学读者如何进行阅读活动,进行阅读方法与技能的指导。广义上它包含读者工作的方方面面。导读可以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正确途径;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开启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检索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

2 挖掘馆藏资源,开展导读工作

浩瀚书海,学生课业压力大,时间少,需要导读,图书馆员要做好学生的导航者。我馆面对学生群体参差不齐,因此导读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2.1 入馆教育

新学年伊始,对新初一、新高一学生进行入馆前教育。以讲座形式、幻灯片格式,生动、形象讲解我馆规章制度、书架分布、图书分类、代书板、借书证的使用。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让新生全面了解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分布及排架位置,了解图书馆借阅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学生读者只有全面了解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这对于他们在以后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图书馆藏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扩大知识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新书介绍

从多角度宣传新书:一是宣传板报。办好宣传板报,仍然是图书馆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宣传工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很方便、快捷地传达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我校图书馆在学生过道、图书馆专栏利用宣传板报宣传新书,图文并茂,吸引学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藏书动态。扫描新书封面、编写图书内容提要,图书的索书号,使读者有个方向能快速了解其内容及查找。二是学校网站。将新书封面扫描,打印内容简介上传。及时更新。

2.3 举办书评活动

运用书评来指导读者有效地阅读,是导读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书评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导读工作的成败。举办各种书评活动。对初一年进行座谈讨论。围绕某本书、某一主题或某种读书热点,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组织读者进行口头形式的讨论,挑选初一好生记下讨论内容。初二、初三年按课标要求举行评《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人间》、《我的大学》、《简・爱》。高一、高二年按课标要求评四大名著及经典国外名著。

书评演讲。这一形式比较活跃,可以和有奖书评征文联合起来组织,通过演讲比赛,可以活跃读书气氛,更具有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有较强的感染力。

2.4 开办“南苑”书社

配合学校举办各种活动。例如:2008年奥运会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到馆、电子阅览室。以奥运会为主题,充分开发馆藏资源,题型不限,以奥运情结为主,提交奥运征文。评出各奖次并进行奖励。还有科技节到来,指导学生搜索计算机类图书,自制网页。举办“三棋”赛,提供学生象棋、围棋、跳棋各类书籍。举办辩论赛“网络对学生成长的优或劣”。

3 导读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实践证明,“导读”是深化读者服务的重要方面,它在传播文化知识,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导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领会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搜集和查找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在课余时间少,出版物浩如烟海的今天,对读者来说,存在着有限的阅读时间和众多的出版物这一问题。读者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去翻阅书目,而且选得快,选得准。如果此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给予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迅速地获得所需文献,这种画龙点睛似的阅前服务,当是读者求之不得的好事。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而阅读效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读同一本书,由于读者所受的文化教育,经历等条件不同,其读后效果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那些寓意深。思想性,学术性强的著作差别会更大。导读活动为读者提供了相互交流,加深理解的机会。这些称之为读后服务的活动,将使读者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升华,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产生积极的阅读效果。(2)导读是传播文化,联系读者的桥梁。读物可称之为知识的凝聚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图书馆导读工作最终目的是加快文献的借阅流通,物尽其力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作为阅读指导者和信息导航员,应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提高做好导读工作的业务技能。不断激发读者对知识的追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入持续发展。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培养新世纪的创新,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秀凤.阅读指导让中学图书馆更具活力[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

篇5

关键词:预防医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法;综合素质;探索与实践

预防医学是当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又具有群体性和独创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以往的实验教学长期作为理论课的补充而存在,可以说学科各自单独成立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时数、教学经费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验教学方式常常采用“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实验教师及教辅人员准备好全部试剂及器材,学生们被动地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进行操作[1-5]。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有较大影响的。于是本中心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对“‘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等进行了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成绩显著。

一、“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6]

(一)“四结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本中心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过程,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还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做社会调查,了解当前工矿企业、农村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试图了解国有企业、涉外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劳动保护状况;强化学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到基层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调查的目的、操作的步骤有一初步了解,以便使他们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由原来学生所描述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步为启发式的教学法都已远远不够用了。启发式法虽比填鸭式教学法好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改变不了教师的角色只是“教”,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只能是被动地“学”,接受知识的现象。当今现代的教学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师生互动、PBL、SBME(从广义来说,SBME指的是为了让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通过模拟预防医学教学场景增强教学信息而使用模拟辅助设备的一切教学活动)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大预防的思维技巧,加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本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在校外建立了28个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实践基地,还经常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到课堂为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参与指导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预做新方法,熟悉掌握实验方法原理、实施步骤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讲解实验课,与同学们共同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进行实验小结,真是名符其实的“小老师”。再把课堂上学到的实践操作技术应用于现场,如环境监测、职业病体检、食品检验等,目睹实景,印象深刻,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紧密结合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本中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统筹安排,紧密结合,采用诸多形式(如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基层的社会调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毕业专题实习、第二课堂等)有机整合,使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有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针对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色[7,8]。中心从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训练入手,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通过与企业工人接触,使他们懂得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此方法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中,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提高了教师。

(二)实施“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显著成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中心让学生到企业、下基层去,以此方式来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如:①到深圳市开展了建市以来对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的普查,当调查完10826家工厂后,学生们体会到: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最关键问题是有部分涉外企业存在有法不依、领导不知晓职业危害的严重性、组织落实不到位、监督监察不力等现象。学生们认为我国在正式颁布《劳动法》的基础上,还应制订相应的《劳动卫生法》,与《劳动法》配套管理。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还预见性地提出“农民轮换工”的劳动保护、健康监护等问题,由于这类人群有流动性大、工种变化多等特点,给职防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职业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学生们参加湖北省近20年来使用农药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他们深入到乡镇,了解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其污染程度(在土壤和食物中的残留;每年中毒人数和中毒程度等);通过调查摸清了该省农药使用品种以有机氯为主,有机磷次之,为预防工作人员农药中毒提供了可靠依据。③学生们参加高温作业工作场所气象条件的测定和调查,同时开展现场防暑降温措施效验等项目。所取得的科学数据为制订国家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如《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以及《高温作业现场气象条件测定标准》等,学生们受益匪浅。

(2)实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们在读本科期间参加老师们的科学研究课题,然而所取得的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服务,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的已编入国家规划教材;获奖的实验教学研究方法已用于历届本科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

学生们在服务中学知识、长见识,将自己参与研制的“高温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抗氟灵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亲自送到职业作业工人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应用于企业的广阔前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到厂矿企业,为基层工人做义务咨询、健康检查,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工人们服务,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9,10]

(一)“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方式

学生们通过参与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等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般从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现在第二学年也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参与老师的部分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让他们直接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学生们也可以依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理论兴趣组、实验兴趣组和科研兴趣组三种不同的形式实施。理论兴趣组:是指老师把一小部分理论课的讲授内容分配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检索文献、分析查找观点、文献综述、初步拟定讲稿,然后经过预讲合格后,再插入到主讲教师的内容之中,最后让学生们亲自讲解。实验兴趣组:是指带教老师、教辅人员及学生们共同做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新方法的预做以及熟悉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最后通过合格预讲并讲解实验课。科研兴趣组:是指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中,与老师们共同进行文献检索、项目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论文并交流。

除了上述的安排以外,还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工矿企业、乡镇基层实地考察、开展现场教学,还特邀请知名专家或有经验的博士生给他们传授科学前沿、创新技术,交心谈心、举办各类演讲比赛、讲座等,在实施的全过程,学生勇于实践,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成效

此教学法2005年获批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编号:20050034),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采用的诸多形式有机整合,改变了原有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训练入手,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近八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学生们深有感触,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艰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灵感,不是像以前那么有神秘感,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有些同学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思维非常敏捷,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好前景思路被老师采纳,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实践,他们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收集科研信息、熟悉教学内容、认真撰写讲稿、通过合格预讲到正式上台讲授的全部授课程序,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本中心要对学生进行演讲、授课、大班、小组发言及撰写论文等多种方式的训炼,使他们从不敢说话到大胆表述,从结结巴巴到流利自如,教学法采取“人人参与”的方式,通过训练后,学生们无能是授课还是演讲,都表现出从容不迫、条理清楚的状态,同时还伴有几分幽默。其产生的效果还体现在他们毕业时找工作方面,在供需见面会上表现得得心应手,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3.学生们面对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们参加活动时,有很多的机会跟老中青年专家、研究生接触,在这个群体中,始终充满学术氛围;老师和研究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厂矿企业参观学习,与社会零距离的接触,使他们懂得作为21世纪的主人肩负的重任,加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如何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主人,使我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中心开展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目标与方法。此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以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以能力(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为主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法紧扣如下环节: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成效。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参与的各类科学研究课题多次获奖。1986年至2011年,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2项;参与制订国家卫生标准5项;申请专利15项;同时获湖北省、校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挑战杯、求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50余项。撰写科学研究学术论文、心得体会280余篇,学术论文大部分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另外有4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用于企业,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其内容已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孙维权,王月云,熊光练,等.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8-280.

[3]林立,张春之,刘永春.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09-310,313.

[4]张凯,王学春,陈廷,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06-1007,1011.

[5]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6]陈国元,杨克敌,运络珈,等.武汉市某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0,23(11):102-104.

[7]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开展教学、科研、服务整合教学模式探索13年回顾[J].医学与社会,2000,13(增刊):116-117.

[8]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整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及展望[J].西北医学教育,2000,8(3):141-142.

[9]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32-133.

[10]陈国元,邬堂春,徐顺清,等.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3,16(12):57-60.

[11]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8,21(7):54-55,60.

篇6

一、经常性原则

交通安全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中起着主导作用。驾驶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驾驶员必须及时掌握新的安全知识,熟悉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接受教育,就会造成安全知识脱节和法律法规缺失,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已掌握的安全知识逐渐淡忘。另一方面,人是有惰性的,在侥幸心理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已经树立起来的“安全第一”的思想可能发生动摇,安全态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只有坚持安全教育工作的经常性,才能使驾驶员及时掌握新的安全知识、熟悉安全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才能逐步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笔者认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应该把职业驾驶员安全学习工作写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完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要求职业驾驶员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学习活动。同时,建立职业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合帐,严格考勤,做好记录,对无故缺席者给予处罚,以确保职业驾驶员的安全素质。总之,在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中,只有坚持经常性原则,才能促进安全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针对性原则

安全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坚持针对性原则是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抓住驾驶员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心理特点,才能使宣传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对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讲深、讲透、讲彻底,不留疑难和尾巴。比如,在车辆营运过程中,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个别驾驶员没有处理好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只顾多拉快跑,在驾驶车辆时超速行驶、争道抢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安全教育就必须抓住“多拉快跑”对交通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它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运用科学原理,摆事实、讲道理,深入细致地分析论证。首先,“多拉快跑”影响前后车之间的运行秩序,造成运力的浪费。其次,“多拉快跑”必然导致驾驶人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心理失常,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第三,“多拉快跑”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违法违章,如果违法违章被查获将受到经济处罚,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只有让驾驶员理解并掌握这些道理,深刻认识到“多拉快跑”这种错误思想的危害,才能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运输环境发生变化时,要针对新的行车环境进行专项宣传教育。例如,遇到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时,为了及时补充运力,通勤车辆会承接长途客运加班业务,运输企业或车队要针对通勤车驾驶员参加长途加班时可能存在的行车经验不足、运行线路不熟、车速快等薄弱环节,举办“长途驾驶注意事项和驾驶技巧”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驾驶员补充长途驾驶相关知识,把好驾驶员的安全技术关,确保平时从事通勤驾驶岗位的驾驶员能够满足长途驾驶岗位的需求,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安全隐患。

三、科学性原则

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包含了授课内容的科学性、授课方法的科学性和授课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坚持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原则,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授课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授课人必须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授课人要依据事实材料,遵循逻辑规律,进行比较、判断、推理和模拟,形成正确的结论。清晰的逻辑推理,便于驾驶员理解,使驾驶员信服,从而能收到驾驶员自我说服的效果。其次,授课方法要有科学性。授课人在授课时要情理结合,运用典型事例,激发人们的情感,要运用科学手段,说明交通安全的规律,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驾驶员心服口服、自觉接受教育,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训人整人。也可以组织开展“驾驶员与行人角色互换”等活动。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课程搬到马路上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促使驾驶员正确认识和理解交通法律法规,彻底转变行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提高驾驶员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安全责任心。第三,授课时间要有科学性。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的专注程度会跟着下降。在安全教育时,既不能长篇大论、打持久战,也不能草草了事、打闪电战,而是要科学安排和合理把握授课时间。首先,授课时间尽量安排在驾驶员休息时段,避开收车后和发车前的时段。收车后,驾驶员比较疲劳,有的饥肠辘辘,有的归心似箭,会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i发车前,驾驶员的思想会“开小差”,有的心想着发车准备工作,有的计算着发车时间,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授课质量会大打折扣。其次,要合理把握授课时间。每次安全教育课程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课间要安排一次休息时间,最大限度的使授课时间与人体生理规律相吻合,在驾驶员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授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多样性原则

安全教育工作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从不同角度出发,综合应用各类宣传教育工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安全宣传过程中,除了通过板报、横幅、标语、期刊等常规宣传形式外,经常开展各类有声有色的安全宣传活动。比如说,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管理知识论坛、驾驶员安全知识抢答赛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员工广泛参与的安全活动,使安全宣传的效果最大化。在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中,一是要努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确保安全教育工作多样性的前提,只有具有系统的、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高度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安全管理人员,才有可能开展和举办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二是在安全教育活动中,适当运用幽默方法,能够调节气氛,使紧张严肃的情境在幽默的话语中变得轻松、活泼、自

然。在授课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还会吸引驾驶员的注意,达到乐不知疲的效果。三是经常使用展示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播放幻灯、录像和电影介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悲惨状况,使驾驶员心理感到威胁、心灵受到震撼,从而达到转变错误态度的目的。四是对驾驶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纠正个别驾驶员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解开驾驶员的心理疙瘩,引导驾驶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驾驶员遵守行业准则、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系统性原则

篇7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61-0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堂教学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回归人的本身,课堂的科学知识、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注入基础知识。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是生活。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中》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品味、去探寻生活的真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素质,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是新课改对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把生活化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各种信息技术思想和运用窍门。在教授高中信息技术课时,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做到边生活、边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不过,如今许多老师在讲课时,仍然习惯生搬硬套,把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降低了教学效率。而怎样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具有生活气息,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成了众多信息技术教师一个头疼的问题。

一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概念和知识非常抽象也非常复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利用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生活常识和他们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日常操作经历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这个层面来说,“生活化”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的。

1.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事物,在现实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中,都能随时随地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在校园有监控系统保证学校的安全;在教室有电脑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在食堂有“一卡通”系统方便学生就餐;就连聊天交朋友、查资料、玩游戏、购物这些学生最常做的事,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轻松完成。由此可见,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了。

2.新课程标准要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重庆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要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来展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帮助他们打牢学习基础,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3.信息技术教学呼唤生活化

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常识和生活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一些难题。相关实验证明,一旦老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日常应用中找到信息技术学科所对应的知识点,就可以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用生活化的手段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为保障学生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的相互促进,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如旅游是现在最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那么,我们能否制作一个旅游计划,来规划好我们的旅程呢?在重庆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课程结束后,就有这样一个综合作业:设计一个旅游计划。那么要做好一个旅游计划最关键的又是搜集和筛选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如路线、费用、景点、交通工具、注意事项等。这时,学生就会围绕这个关键点,主动地带着兴趣去学习信息搜集的相关策略和技巧,这样就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如网络搜索引擎百度、谷歌中的“与”“或”“非”和常见的“and”“or”“not”等逻辑符号的使用,这些就需要老师灵活地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讲解和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泛泛的讲解知识好得多。所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教学切入点,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课堂引入的生活化,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建构信息技术能力。如举行演讲比赛,要对各个参赛学生评分,这时,就需要学生用电子表格Excel制作一个评分程序来完成相应的评分工作。而这个程序中,最关键的功能是去除这些分数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分,来保证分数的公平性。这时,Excel中枯燥难懂的函数就派上用处了,如用MAX()函数找到最高分,用MIN()函数找到最低分,用AVERAGE()函数求去掉最高、最低分后分数的平均值。甚至可以把这些函数组合成一个复合公式:(SUM(A1:I1)-MAX(A1:m1)-MIN(A1:I1))/(COUNT(A1:m1)-2),来迅速解决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不再需要去枯燥地讲解Excel中函数的用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掌握,使他们既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获得直观的操作体验,这时老师再顺水推舟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就可以让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靠生活化的方法营造信息技术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充分掌握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设立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师要想办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做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在PP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校校园的美景做成PPT幻灯片,作为学校的广告片。由于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且充满了感情,找到相关素材也很容易。因此,在制作PPT幻灯片的过程中,不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把PPT做出来,还会做得精致美观。如插入校歌作为背景音乐、将幻灯片的舞台设置为电影模式的16∶4的比例、设置大量炫目的动画过渡、切换效果,甚至加上旁白解说。如此一来,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便加深了对多媒体技术的印象,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三 结束语

综上可知,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活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关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一名成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做到这一点,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就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自然,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进而提升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孔维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2)

[2]张燕.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开学第一堂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0)

[3]白玉莲.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J].学周刊,2014(2)

篇8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可持续发展;养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68-04

职业基本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能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还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否取得成就,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基本素质的内涵

职业基本素质源于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含 4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3项是职业素质的根基,谓之职业基本素质,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1]。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他人相处时的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团队中与他人的团结协作,遇到困难时的意志品质等,都属于职业基本素质。这对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现状

笔者对吉林省部分高职在校生及企业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职业基本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决心大,行动少,做事缺乏毅力,缺少吃苦耐劳精神;部分高职毕业生自控能力弱,组织纪律意识不强;习惯做安排好的工作,做事主动性不强,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愿意展现个性,缺少团队协作意识;遇事容易从自我出发,缺少大局观;步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尽快适应企业环境,与其他员工不能有效沟通,很难融入团队中,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弱等。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三、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养成路径

(一)在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1.完善课程体系,增设与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企业需求,往往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非专业素质即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关于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较少。很多学校把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思政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当中,缺乏与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完善课程体系,增设与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如《职业观与职业基本素养》《沟通与演讲》《职业道德训导》《人际关系学》等。同时,还可以开设有关责任意识、面试技巧、个人形象设计、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基本素质。

2.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职业基本素质养成中的主阵地作用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课程性质、学科特点,不仅在将学生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职业人的打造方面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讲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使学生充分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只有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吃苦耐劳,注重团队协作,有大局意识和大局观,才能得到用人单位及同事的认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其次,改革和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增加课堂新闻播报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课堂新闻播报中,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以一周新闻热点为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外实践环节中,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给定的主题,进行采访或调研,制作成微电影、广告设计宣传板、手抄报等作品。这两个环节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准备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获取和筛选信息,如何与他人协调和沟通,如何与同组成员团结协作,同时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最后,在课程考核方面,注重学生职业基本素质方面的考核,对于积极参加讨论、发言的学生及在新闻播报和课外实践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我。

3.将职业基本素质养成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人文类课程的任务,专业课教学只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渗透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的内容,使技能与基本素质相分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不道德的。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把是否养成行业所要求的职业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技能与素养并重。如在化工专业或消防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安全操作、安全生产,使之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同时,还应渗透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从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基本素质。如会计专业要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学生讲究诚信,不做假账。在专业课的实习和实训中,教师应该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和方法对学生严格管理,包括出勤、服装、操作程序等方面,让学生注重细节,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另外,专业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如采用项目化教学、分组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讨论、设计、管理,有利于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养成。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职业基本素质

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养成。如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服装、语言、行为不得体时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告知学生如何把握好分寸,使其明白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应该有适当的表现,不可任性而为,进而唤醒学生的角色意识。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勤检查、勤督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校企文化融合,打造有效拓展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校园文化

1.创建具有职业特点的物质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普通高等院校是不同的,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突显自身的特色,体现出职业性。在校园硬件设施的设计和布置上,要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从而营造良好的职业人文氛围。如在教学楼、实训楼的走廊墙壁上悬挂优秀企业名人照片及相关介绍,张贴优秀企业的发展理念;在班级教室的布置中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展现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方向及适合岗位;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实训基地内展示企业的管理理念、用人标准等;各教学楼、实训楼以优秀企业家或校友的名字命名;实训室模拟车间建成敞开式,张贴安全标语、注意事项、操作规范,设置记分栏、曝光版等,营造逼真的生产环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企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建立与企业管理制度接轨的制度文化

校企文化融合中,制度文化的融合是保障。在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将企业制度文化引进来,实现与企业制度文化的接轨。一是在日常管理中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做到“严”字当头。如在出勤考核方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学习企业的做法,进行“打卡”、“按指纹”,出勤情况与学习成绩和操行分密切挂钩,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在请假手续方面,参照企业批准流程严格执行,并且假条不允许任意涂改,若有笔误必须有相关责任人签字盖章;宿舍管理方面严禁使用违章电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二是在实习和实训中实行“准企业管理”。实习实训期间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卡,不准迟到、早退、旷工、玩手机、打闹、溜号,对违纪者进行严惩。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到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养成诚信、守时、遵纪的良好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

3.打造与企业精神相融合的精神文化

精神层面的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核心。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企业优秀的精神文化相融合,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将其有机融入到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当中,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第一,邀请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开展讲座,介绍企业的用人标准及行业、职业的发展趋势,宣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同时使学生明确就业形势,从而能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还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经验交流,让他们谈一谈真实的企业生活及工作中的切身体会,给在校生提出一些建议。第二,认真消化吸收企业的优秀价值理念。企业提倡安全第一、爱岗敬业,推崇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注重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等,高职院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认真消化和吸收这些价值理念,把企业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有机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使企业精神和校园精神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坚持实践育人,促进职业基本素质的养成

1.在顶岗实习中加强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顶岗实习工作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职前锻炼,起承接作用,也是国家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载体,对促进学生就业有积极作用[3]。同时,顶岗实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机会。因此,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一定要加强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要配备相关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最初步入顶岗实习的岗位时会有很多不适应,感觉工作很辛苦,倒班的时间差调整不过来,企业管理严苛约束较多等。该时期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在顶岗实习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到社会上去实践,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会给定不同的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逐渐学会应对各种突况或难题,积极进行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志愿服务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形式。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不仅提高了之前提到的诸多能力和素质,更强化了学生的爱心、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应如何做人和做事。

3.开展与职业基本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类社团活动和竞赛

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应精心组织策划与职业基本素质养成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竞赛,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如带有公益性质的环保社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青年志愿者社团,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互联网+社团,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音乐社团,通过组织大合唱等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心理协会,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篮球赛、小品大赛等,不仅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心理素质,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拼搏。总之,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使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形成培养合力

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全员的努力。上到校级领导,下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应担当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大任。全校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让学生直接、真切地从教职员工的行为表现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职业基本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基本素质。学校各级领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敬业精神;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同事、学生的和谐相处;机关、后勤保障部门、图书馆等工作人员的热情态度和周到服务;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较高的办事效率等。都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学生也会自觉养成职业基本素质。当然,除了学校方面的全员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素质、诚信意识等职业基本素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和班主任教师沟通,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也应加强自我修养意识。高职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高职院校应充分尊重学生,坚持教育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提高职业素质,让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自我教育者[4]。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养成研究”,编号:13KY16,主持人:解静)

参 考 文 献

[1]陈杰,彭淑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养成教育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2-75.

[2]赵后起.高职思政课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学理论,2013(24):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