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

篇1

关键词:变压器;故障模拟;智能实训装置

作者简介:徐光举(1961-),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工程师;张长营(1968-),男,江苏宿迁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江苏 连云港 222069)

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38-03

电力变压器是一个重要的电气设备,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要依靠不同型式的电力变压器将其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电力系统,而处于电力系统末端的配电网中大量的配电变压器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为电力用户提供电能,一旦配电变压器出现故障将会影响电力用户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因此能否准确、快速地判别配电变压器故障进而排除故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配电变压器运行不仅事关电力优质服务质量,而且考验着电力运行和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因此,对电力变压器运行和检修人员进行变压器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应的变压器运行和检修知识、技能尤为重要。

基于配电变压器故障模拟的智能实训装置研究与开发,将通过模拟配电变压器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现象,让学员在实训中通过故障现象准确地对故障类型进行判别,同时通过相应的仪器仪表测量对故障点进行确定,进而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对于提高配电变压器运行与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经查证,国内外对变压器相关技能的教学与培训方法,目前仅限于对变压器原理的讲解和对某一类型变压器进行解剖观察,还不能对变压器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现象进行再现,同时由于培训用的变压器一旦选定,在变压器相关性能测试和试验中,只要变压器本身电气特性没有变化,测试数据具有唯一性,无法实现对多位学员进行个性化测试考核,这种培训方式不利于学员的理解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诟病颇多。因此,提高员工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维护、检修和测试技术水平,进行配电变压器智能仿真实训装置的研发和设计,改进现有教学与培训方式势在必行。

据了解,现阶段国内外研究机构尚未出现类似的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本实训装置的研发结合变压器实际运行环境,模拟变压器发生故障时的参数变化,揭示不同故障时变压器参数变化的规律性,属国内外技术首创。

二、装置研发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原理简述

配电变压器在出厂试验和正常运行以及故障发生时的电气参数检测中需要进行绝缘耐压试验、绝缘电阻试验、直流电阻测试、容量测试、变比及连接组别等测试试验,该类试验如耐压试验在实际进行时危险性较大,技术要求也较高,一般在实验室环境下均不进行该类试验;绝缘电阻试验在实际试验中,无法模拟多种绝缘特性,使用真实变压器作为试验对象,测试数据单一,变压器故障发生时的参数变化无法模拟;直流电阻和变压器容量参数在不同变压器上体现不同的测试电阻值,电阻值从mΩ到几十Ω不易模拟;变比及连接组别无法加载实际电压实现变比测试。针对以上变压器试验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变压器进行模拟实训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

现场教学中,通常是将实际应用的某一型号配电变压器搬到实训室,让学员进行测试实训,实训变压器到位后,各类参数均恒定不变,学员很难从变压器参数的变化中判别故障状态和故障类型,非常不利于教学及考核。因此,为了便于教学与考核,减少操作时的危险性,需要对现有变压器实训装置进行改进。基于配电变压器故障模拟的实训装置将应用模拟技术通过改进10kV油浸电力变压器内部的原理结构,将原配电变压器内部铁心及线圈去掉,在变压器内部安装直流电阻模拟部件、容量测量模拟部件、绝缘耐压部件、变比设定模拟部件等需要进行变压器模拟实训的部件,同时保持实训装置外观、实训用的测试设备与真实测试设备完全一致,并通过软件控制设定实现变压器不同容量参数的设定和模拟,测试变压器通过无线方式与计算机控制主机通讯,实现数据传输无线化、参数设定智能化、数据模拟多样化的设计,实训人员操作测试设备和使用真实测试设备的方法和步骤一样,实现各类配电变压器的电气参数的测试和分析,从而解决了配电变压器电气参数检测实训中试验安全性和试验多样性的技术难题,同时也为模拟配电变压器不同状态下的电气参数量提供了可能。

2.研发依据

通过对现有变压器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的研究,总结现有变压器需要进行的试验及检定项目,根据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实际运行环境,油浸电力变压器需要进行的交接试验及满足标准如下: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2)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4%,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1600kVA以上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3)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的实测数值进行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照下式换算:

R2=R1(T+t2)/(T+t1)

式中R1、R2分别为温度在t1、t2时的电阻值;T为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235,铝导线取225。

(2)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

(3)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必须与设计要求及铭牌上的标记和外壳上的符号相符。

(4)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连片可拆开者)及铁芯(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应测量可接触到的穿心螺栓、轭铁夹件及绑扎钢带对铁轭、铁心、油箱及绕组压环的绝缘电阻。当轭铁梁及穿心螺栓一端与铁心连接时,应将连接片断开后进行试验。

2)不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或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铁心和夹件(有外引接地线的)的绝缘电阻测量。

3)铁心必须为一点接地;对变压器上专用的铁心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4)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为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

(5)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缘电阻值不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70%。

2)当测量温度与产品出厂试验时的温度不符合时,可按表1换算到同一温度时的数值进行比较。

注:表中K为实测温度减去20℃的绝对值;测量温度以上层油温为准。

当测量绝缘电阻的温度差不是表1中所列数值时,其换算系数A可用线性插入法确定,也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A=1.5K/10

校正到20℃时的绝缘电阻值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当实测温度为20℃以上时:

R20=ARt

当实测温度为20℃以下时:

R20=Rt/A

式中R20为校正到20℃时的绝缘电阻值(MΩ);Rt是在测量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MΩ)。

(6)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表2规定。

针对以上变压器交接试验标准要求,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的试验项目,特设计模拟变压器及模拟测试设备进行要求的试验项目,试验项目测试满足以上技术标准要求。

3.关键技术及难点

装置研发的主要内容是对配电变压器的模拟,根据实际应用测试设备的步骤及方法,装置根据设定项目制定的相应测试分析项。

(1)本项目的关键技术一是解决了实际耐压试验危险性较高的问题。二是解决了直流电阻按照变压器容量的不同从毫欧级到欧姆级线性变化等多种量级模拟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变比测试无法加载真实电压的问题。四是解决了多状态变压器特性的模拟。

(2)技术难点:配电变压器内部的改进以及变压器参数设定智能化、多样化的实现路径是装置研发与设计的主要技术难点。

三、装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1.研究内容

(1)需求研究。主要研究配电变压器检修、试验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现有装置的技术与性能特点,以确定装置研发的差异化方向,最后编制需求分析报告和装置功能性能规格书。

(2)硬件平台方案研究。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和装置功能性能规格书的要求,设计满足上述报告和功能性能要求的硬件平台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方案、机械结构、主要器件选择等。

(3)软件平台方案研究。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和装置功能、性能规格书的要求,设计满足上述报告和功能性能要求的软件平台技术方案,包括软件架构、操作系统选择、编程工具选择、功能模块划分等。

(4)模拟变压器测试仪器配置和测量算法方案研究。研究我国配电变压器交接试验的应用需求,并根据该需求确定装置设计的测试应用方案,以及对应的模拟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和测试数据标准,设计模拟变压器测试项目功能模块,制定各个测试项目的技术参数要求。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设计整体软件实现方案,包括逻辑图与流程图。

2.技术实施方案

(1)总体方案。通过对配电变压器交接试验项目需求和技术条件研究,确定装置的总体方案及原则如下:

1)变压器外形设计方案。采用标准10kV配电变压器外壳,去掉铁芯及线圈,保留高低压接线柱、调压分接开关、油位指示器等变压器部件,在变压器一侧对变压器外壳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外壳采用开门式设计,方便测试部件的安装及维护工作。

2)测试仪器外观设计方案。根据配电变压器交接试验项目需要用到的测试项目对变压器装置进行改进,在配电变压器内部增加各测试功能模块,配置必要的测试电路,以实现原测试仪器应实现的测量功能。

3)采用高速工业CPU设计。为提高性能和可靠性,所有测试仪器及模拟变压器装置均需采用高速CPU设计。模拟变压器各功能部件采用高可靠性通用元器件设计,以提高管理性能以及兼容性与扩展性。

4)装置抗干扰设计。装置结构采用全密封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选用静电放电保护(ESD)的芯片以及快速瞬变电压抑制器件,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及多层印制板,全部选用工业级芯片,以满足装置体积、可靠性以及电磁兼容能力等要求。

(2)硬件方案。组成系统装置的主要设备有:模拟变压器装置、摇表、直流电阻测试仪、容量测试仪、耐压仪、变比测试仪等设备。

模拟变压器设计:模拟变压器采用真实10kV配电变压器外壳,内部去掉变压器铁芯及线圈,针对变压器测试试验项目设计不同模拟功能部件,如安装绝缘耐压模拟部件、吸收比及极化指数模拟部件、直流电阻模拟部件、容量测试模拟部件等,模拟部件输入信号分别接到变压器A、B、C三相高压接线端子和a、b、c、n低压接线端子及地线上,各模拟部件间通过继电器控制断开和接入到各接线端子。

1)绝缘耐压模拟部件。配电变压器故障模拟智能实训装置绝缘模拟部件,通过软件设定改进变压器高低压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与变压器接地线之间的电阻值,实现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故障的设定和模拟,模拟绝缘电阻在0Ω到500MΩ之间,模拟绝缘电阻设定细度为20MΩ,并能模拟变压器断线功能,即变压器接线端子间绝缘电阻为∞。

配电变压器耐压模拟:通过改进耐压测试仪器及模拟变压器实现,模拟耐压仪可以按照正常方式进行接线、升压,但是加载到变压器上的电压并不是实际输出的几千伏高压,而是30V低压,同时通过计算机设定实现变压器放电声音模拟,以达到真实的试验效果。

2)吸收比及极化指数模拟部件。根据电容具备充放电的特性,在绝缘实验电阻回路中串入耐压及容量大的电容器,通过电容器充放电的曲线特性,模拟不同时间点的绝缘电阻值,即实现吸收比及极化指数的模拟功能。

3)直流电阻模拟部件。直流电阻模拟通过在变压器一次侧接入0~30Ω不同组合形式的电阻值,模拟一次侧直流电阻,在变压器低压侧(二次侧)接入0~0.021Ω不同组合方式的电阻值,模拟二次侧直流电阻,各电阻档位设定及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并能模拟故障状态下组合电阻值。

4)容量测试模拟部件。配电变压器容量测试模拟部件通过计算机控制在一次侧接入7~80Ω不同组合电阻值,并能模拟不平衡条件下的各项电阻值。

5)变比测试模拟部件。配电变压器变比模拟根据变比测试仪的特性,模拟部件通过测试一次侧接入的电压值及相位过零点,在二次侧产生设定比例的电压及相位角,模拟变比功能,模拟部件通过检测励磁调节开关的接入点位置,产生不同变比条件下的二次电压值。

(3)软件方案。系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控制计算机实现总体控制和设定,主控制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实现与模拟变压器的数据交换。

模拟变压器各模拟功能模块需根据接收到的计算机设定命令,做出判断,确定工作模块内容及设定项目,供学员通过测试仪器进行实际测量。

通过主控制计算机可以实现各模拟模块项目的设定,可以根据测试的需要设定不同的变压器故障。

(4)通信方案。根据方案设计的可靠性及现场运行环境的需要,同时由于真实现场接线只有电源线和测试线,没有独立的变压器与模拟模块的通讯线,为了和真实现场保持一致,特选择无线通讯方式,为了实现多设备间的互通,需采用无线组网方式实现。

3.装置研究步骤及开发方法

装置的研究与开发需要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和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同时装置研发需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法进行设计:

(1)前期先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论证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与相关电力培训机构专家和电力生产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进行实训内容及可行性研究,确定装置研发实施方案,重点解决技术难点问题。

(3)对设计功能模块进行相应试验验证,对各模拟模块方案进行设计验证。

(4)设计产品软硬件;并试制样机。

(5)对设计产品进行功能调试,确定测试指标。

(6)进行指标检定和功能检定。

装置研发技术路线框图如图1所示。

四、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及创新点

通过装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系统分析了实现配电变压器预防性和特性试验的模拟测试以及对应的技能培训,创新性地引入了多型号配电变压器电气特性和电气参数的模拟技术,研究了现有试验条件下根据不同型号配电变压器及测试试验设备的操作,加强对相关配电变压器运行和检修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装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为配电变压器试验数据传输无线化、参数设定智能化、数据模拟多样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变压器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篇2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智能终端;设备调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12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65

随着现代化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电站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对调试工作人员来说,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二次设备检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为了做好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对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原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调试措施,保证变电站的稳定运行。

1 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使用的智能型设备的主要特点是低碳、环保、可靠、集成和先进,以规范化的信息平台和一次设备参量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为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行严格要求,可以自主地完成一些智能化操作,比如对信息进行控制、检测、保护、计算、采集以及测量等进行智能化操作。以IEC61850的标准为基础,促使互动协同化、一体化集成和信息标准化得以完全实现。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三点:(1)信息交换标准化、系统实现高度集成化。系统结构比较合理,变电站与控制中心可以使无缝通信得以实现,从而使采集设备状态特征量时,不会有盲区存在,使系统的配置、维护得到快速的实现;(2)对控制系统化进行保护,使控制自动化运行得以实现,使电流和电压在采集时完全实现自动化,有效集成所有的数据信息,促使二次系统设备实现不断的优化和整合,使数据共享得到全面实现;(3)对决策在线化进行仔细分析。在线监测所有的设备,使信号回路状态、动作信息智能电子装置IED故障以及电网运行状态数据等实现高效获取。

2 二次系统的主要组网方式

智能变电站逻辑上的设备组成主要包括三层,即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在连接时主要使用开放、分布和分层的以太网络进行连接。整个二次系统的主要结构类型为“三层两网”,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在连接时主要借助站控层网络来实现的,过程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在连接时,主要是借助过程网来实现的,详见图1

所示:

2.1 过程层

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结合面被称之为是过程层,这也是智能化电气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过程层的作用主要包括三点:(1)在电力运行时对电气量进行实时检测;(2)对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进行认真检测;(3)对各种操作进行执行和控制。主要的设备有智能组件、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电子式互感器等。

2.2 间隔层

对间隔层的实时数据资料进行汇总,使一次设备的控制功能得以实现,使其与站控层和过程层的网络通信得到高速完成,优先控制统计运算和数据采集。主要的设备有PMU、网络分析仪、故障录波器、电度表、测控装置以及保护装置等。

2.3 站控层

站控层在对全站的实时数据进行汇总时,主要是借助两级高速网络得以实现的,对站内运行的连接界面进行及时供应,使对全站的监管得以实现,主要包括自动化软件系统、远动装置、五防主机、操作员主机、监控主机以及网络设备等。

2.4 “两网”结构

过程层交换机也被称为光以太网,主要包括过程层的GOOSE网络和SV网络。站控层交换机也被称之为电以太网,主要包括站控层的MMS网络。间隔层的联闭锁信息也是通过GOOSE网络进行有效传输的。

3 调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

3.1 调试测试仪

保护测控设备的输入数据接口完全都是数字化的,因此需要使用数字式光电测试仪来对二次设备进行测试。数字式光电测试仪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由Omicron等公司生产的高价格新型测试设备,该设备可以发射数字信号;(2)模/数转换设备方式与模拟信号测试设备相结合的仪器,使用比较广泛的就是HELP2000模/数转换设备。Omicron公司生产的新型测试设备可以使智能终端和间隔层设备的闭环测试方法进行快速的实现,在对设备进行保护时,GOOSE网络给智能终端发出指令时主要是借助GOOSE动作命令实现的,智能终端在接收到指令以后,借助出口节点动作将相关指令传输给开关设备。

3.2 测试继电保护设备的性能

测试继电保护设备的性能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程序版本的记录;对时功能的检验;软、硬压板的审查;检查动作报告标准化程度;测试动作时间和动作值;收发GOOSE报文功能的检查;保护逻辑的验证以及采样功能和精度的检查等。

3.3 测试测控设备的性能

测试测控设备的性能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程序版本的记录;对时功能的检验;同期合闸功能的验证;间隔五防闭锁逻辑性能的验证;收发GOOSE报文性能的检查以及采样精度与功能的检查等。

3.4 测试合并单元的性能

测试合并单元的性能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程序版本的记录;合并单元自诊断功能的检修;电压并列功能和电压切换功能的验证;对合并单元格失步等现象进行规范;对报文格式和网络记录设备进行分析;对守时和同步精度进行测试以及对合并单元输出的角度和幅值误差进行仔细分析等。

3.5 测试智能终端的性能

测试智能终端的性能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SV报文中断的原因;测试SV报文接收与发送的精准度;程序版本的记录;报警功能的验证;测试智能终端功能消耗情况;测试GOOSE开关量延时情况;测试智能终端的最佳开关量发送情况;对动作时间进行y试以及对智能终端的执行控制能力进行测试等。

3.6 测试部分监控

在对部分监控进行测试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监控后台为基础,对监控画面的绘制是否满足运行标准进行检查;对各间隔的遥测值正确性进行检查;出现遥信以后,警告窗是不是进行及时的报出,光字牌上是否有清晰的显示等。

4 二次设备故障的解决

4.1 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后,需要及时地将原因找到,并将具体情况汇报给调度人员,在调度人员同意后重新启动保护装置。保护装置重新启动以后如果能够正常运行,需要将跳闸出口软压板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将处理结果及时地上报给调度人员;如果不能恢复正常运行,需要及时地给检修人员和调度人员汇报有关的重启情况,按照调度人员的指令对保护装置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

4.2 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出现故障后一定要及时将原因查明,并将具体情况汇报给值班调度。调度人员同意重新启动智能终端后,需要先将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提前准备好,智能终端重启的相关情况及时地上报给检修人员和调度人员。智能终端GOOSE出现断链的情况后,保护装置会记住GOOSE断链前一次的设备情况,这就使得其他的保护装置不会发送报文,使保护装置的功能不受到任何的影响。

4.3 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的自诊断功能比较完善,确保在装置内部异常、通讯异常、通讯中断、采集单元异常、电压异常以及电源中断时不会有错误的信号发出。自检信息和异常信号可以通过合并单元进行传输,检修人员对这些异常信息进行仔细分析以后,可以对合并单元出现的故障进行初步诊断,对同一时间点的采样报文进行分析后,合并单元出现的故障就会被发现,进而采取最佳的办法进行解决。

4.4 GOOSE配置

GOOSE配置出现故障以后保护装置会错误的发送异常信号,从而使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或者是拒动的情况。要想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就要将现场调试和出厂联调工作做好,对配置版本、GOOSE控制引用、目的地址、数据集、GOOSE标识以及应用标识等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所有的GOOSE参数满足装置的使用需求。

4.5 远动装置

当远动装置出现故障以后,运行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站内装置进行及时的监控,在调度同意以后重新启动远动装置。远动装置重新启动后,依然无法恢复就要及时地联系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调试和检修时,要求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各智能设备的特点,全面掌握IEC61850通信规范,配合厂家对二次设备进行升级,结合智能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开展二次设备的调试和检修,保证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王岩.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夏勇军,蔡勇,陈宏,等.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6).

[3] 侯娜.关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检修处理机制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

[4] 何兴华.110kV智能变电站工程设备调试管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篇3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保护功能;自动校验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现代的智能产品,本文将对于智能变电站保护功能的自动校验进行简要分析。

二、自动校验

2.1 保护系统

该系统以及各个部分完成的大多数功能,通常由过程层设备、间隔层保护设备、站控层后台管理设备和连接各设备的光纤网络以及通信设备等一起组成。保护功能的实现要求系统内部每个环节相互配合,任意一个环节异常都可能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所以,需要从保护系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完善的校验方法。

2.2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校验系统

该系统校验可分为要素级、设备级和系统级。检验功能实现集成于保护系统设计里,通过在现有的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中添加校验手段,实现对保护系统的周密校验。系统级校验根据保护系统完成的功能设计设备间配合校验方案,进行整体校验;设备级校验针对单个设备进行;要素级校验对设备内部实现的各个环节进行逐级检验。三级校验的配置,不仅可以实现对保护系统的整体状态检测,同时可以从多角度明确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性能状态。站控层设置校验信息分析专家系统,以来自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各个环节的校验及检测信息为基础,实现对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状态的综合评估。

三、保护系统校验实现

3.1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系统校验实现

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校验能够按照两步进行:虚拟和实际参量校验。前者不需要外部输入,可以虚拟各类数据,在保护系统的范围内校验系统内的各个实现环节是否正常。后者则需要外部输入配合,根据输入状态,控制命令,控制输出。虚拟的校验可以在线进行,不会对保护系统外部接线造成影响,对外部系统也不会,能够迅速切换至正常运行状态。后者则需要外部配合,对外部系统发生影响。所以在现场调试或运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校验模式。并且系统内设备增设相应各校验点监测信息输出环节,通过各校验点监测信息获得系统校验初始信息。目前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设备已具备故障信息和告警信息的报告功能,但大多沿用传统保护模式。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监测信息的丰富,一方面用于对功能的校验,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对二次设备状态进行细节监测,监测信息的丰富有利于对保护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正确判断。

3.2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系统虚拟参量校验

智能变电站可以利用虚拟参量校验完成保护系统每一个环节的校验。各个设备根据其校验项目,虚拟各个类的数据,给需要的环节。虚拟数据可以在装置预设,也可以通过参数配置方法来进行修改。通过校验要素的配合,完成整个保护系统的虚拟检验。校验环节在添加原则上不改变需要校验的环节本身,只在这个环节外部设置虚拟的输入部分,根据其输出响应确定该项功能的状态。DL/T 860 标准为其提供了支持,数据和状态的描述都需要配置品质标志,在品质标志里面,能够对数据来源及有效性、品质、状态等进行标识。在测试过程时候能够利用品质位取代以及测试标识,标注所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否用于校验功能。各个设备根据其数据品质,判断是否为正常运行或者校验及测试。

3.3 保护系统实际校验

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实际校验需要外部输入配合,由实际系统或测试设备从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站控层网络以及站控层系统远动终端等环节输入测试参量,实现实际校验。实际参量的输入可以校验保护系统对外部输入的响应特性及互动性能。相对虚拟参量校验,实际参量校验的内容丰富,范围广,可以涵盖保护系统所有需要校验的环节。

3.4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系统实际校验与虚拟校验的配合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系统实际校验可以和虚拟校验结合,在实际校验的基础上,自适应设置虚拟校验的参数,针对实际校验中发现的问题,实时配置虚拟校验方案,对保护系统进行细节校验。

四、智能变电站保护校验专家系统

保护系统校验形成了多个校验要素结果,利用校验结果对设备做出校验结论成为体现校验系统智能水平的重要步骤。

校验系统的信息量少,实时性要求高。所以,本文提出利用该系统进行智能变电站保护校验信息分析。该体统由智能变电站保护校验命题集、知识库、证据规则推理机连同解释机制组成。校验命题集作为校验项目的集合。知识库作为校验分析方案的集合,校验方案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校验规程和专家经验为依照,包括校验环节、校验数据设置等等。推理机通过对校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校验的结论。

相对于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系统架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保护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单台保护装置,还需要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设备以及站内光纤网络及网络交换设备的配合。因此,保护功能的监测及校验实现,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监测及测试。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其应用尚需实践检验,并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传统保护设备依靠对单套设备的离线定检以及对其在线运行的工况信息进行简单监视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的运行管理需要。目前对智能变电站中保护系统的功能校验,普遍依据传统校验的项目,通过人工试验,逐项测试,尚未实现自动校验;保护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大多采用传统保护监测模式附加通信报文及通信状态的简单监测实现,还未实现针对保护功能实现的各个环节的系统在线监测。同时,智能变电站功能分布的变化,使不同厂家的设备联调成为影响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验收的关键环节。目前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调试周期较长,如何设置通用的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检验内容,并且简化现场工作量,这成了保证其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文将提出一种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功能校验和利用证据理论对保护系统当前状态进行分析的方法,在现在已有的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设备应用软件中添加辅助校验手段,提高其自我诊断、自我监测能力,优化完善现有智能变电站保护校验功能,达到其对保护功能的在线监视,减少现场调试和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量,为变电站保护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供参照。

结 论

目前已投运的智能变电站普遍存在调试周期长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因为各个功能检验需要多个设备来配合,目前依然没有将各个设备进行联合自动校验。

参考文献

[1] 孟恒信,梁旭,刘愈倬,等.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闭环实时仿真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10,34(12):198-203.

[2] 周春霞,詹荣荣,姜健宁,等.500 kV 数字化变电站动模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10,34(6):193-197.

[3] 王和生.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模式及现场继电保护校验[J].上海电力,2010(6):357-359.

[4] 马丽萍,焦彦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线校验系统的研究[J].陕西电力,2011(1):41-44.

篇4

【关键词】路径测绘一体化;电缆故障

前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实现高低压线路的电缆化。电缆线路能否安全运行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传统的电缆故障检测方法有着诸多缺点与不足,所以对电缆的故障测试以及精确定位、查找其发生故障的位置,也成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发展的重要步骤。

1.传统电缆故障检测和定位方法

目前,我国的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外护套破损导致进水严重、直流耐压试验导致交联电缆的损害、电缆实际路径和图纸并不相符、故障抢修时间较长、竣工资料不够完整、电缆头有缺陷、缺乏老化评定技术、当地环境潮湿导致故障预定位困难等。

电缆故障的测试一般要经过几个步骤:性质诊断、故障测距、精测定点。性质诊断主要是初步判断故障出现的性质,大概确定适当的测试方法来对电缆故障进行判断;粗测距离是在出现故障的电缆线上添加测试信号,初步确定故障的距离,为后期的精测定点做好准备;精测定点就是在之前粗测的基础上,精确的渠道故障点出现的位置,并及时进行修理。

目前,比较常用的电缆故障测试方法是离线测距方法,是在出现故障的地点停电后,通过相关的设备离线测量故障出现的距离的离线测距方法。这种方法也存在其弊端,比如测距时间较长,另外高压测试设备也会对检修人员造成人身不安全的隐患。离线测距主要分为阻抗法和行波法。阻抗法是通过测量并计算发生故障点到测量端的阻抗,再根据电力电缆的线路参数,再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故障距离。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电桥法,此方法简单、精度高,但是一般只适用于高阻故障和闪络性故障,并且需要提前知道电缆线路的具体参数,否则会有误差较大的现象出现。行波法是通过确定行波传播速度后,在测量行波的传播时间来确定故障发生的地点。比较常用的有低压脉冲反射法和脉冲电压法,低压脉冲反射法在测量时候不需要知道详细的电缆参数,但缺点是不能用于测量高阻故障和闪络性故障。

现如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在线测距,通过和GIS技术进行结合能快速准确的测量故障发生点。GIS技术能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比如说查询、管理和统计分析等。GIS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在于它可以区别于其他的信息系统,可以对空间信息的存储进行管理分析,也正是因为这个优势,GIS可以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业事业单位中发挥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在GIS电力系统中输入各个电缆的信息,然后把测试结果和GIS数据库连接到一起,就可以找到故障发生点和实际位置相对应的准确定位,可以方便维修。当然这就需要较完善的电缆以及地理信息资料,软硬件的完美结合,在线监测的并行应用。其中有一种基于高速光电传感技术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就是利用电缆发生故障的同时,会在故障发生点向电缆两端同时传播浪涌电流,通过到达电缆两端的时间差,根据公式和浪涌电流在电力电缆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电缆故障的发生点,准确定位故障。

2.电缆故障定位系统构建故障类型数据库:

2.1电缆故障数据搜集

分析电缆出现的故障实例,并收集不同类型电缆故障报告,我们发现电缆出现的故障类型主要包括下列几种:根据故障的绝缘电阻分为400欧姆以内低阻故障,反之称为高阻故障。低阻与高阻故障在单芯和三芯电缆中又分为短路和开路故障。外护套故障: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外护套对地绝缘电阻小于500兆欧姆或5kV直流耐压试验不能通过的缺陷或故障。

2.2通过真实现场的数据采集和试验室内不同绝缘电阻下的模拟故障波形采集,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故障类型报告,我们发现在干燥的环境下以及在运行中击穿的电缆故障很容易能够得到故障波形和故障点的距离,但是问题是水,交联聚乙烯XLPE)。这类材料,无功损耗低和有惊人的绝缘性能。这类材料的安装费用低,而使电缆本身的敷设更容易。但是如干年后,特别是首先送电的聚乙烯电缆开始坏得比更换和修复还要快。作为聚合过程的残余物而产生的水,或者外护层绝缘的机械损伤而进的水。长时间之后会形成水树枝,在整个绝缘的各处有一个或许多充满水分的只有几个微米宽的狭窄通道。只要不发生极端情况,这种通道可以长时间不发生问题。只要负荷变化,发热等等一旦这个“通道”变干,水树枝通道会变为电树枝。这些电树枝发展得比水树枝快得多,局部放电(PD)在几个星期内,电缆就会击穿,其时间取决于负荷和电场强度。进水造成电缆的绝缘整体老化以及电缆接头的制作工艺不严谨等情况所最终造成的电缆故障,在整个故障测试中难度非常最大。这类故障波形采集时,所发射出来高压脉冲,很容易被水气所吸收并在各个电缆接头中衰减,我们采用专门的稳弧模块将电缆故障点由于被击穿产生的燃弧时间适当延长,保证故障波形能够顺利的被采集到。

3.结合GPS、路径探测、测绘一体化

全球定位系统最早应用在通信行业中,近年来发展状态非常迅猛,其应用也延伸到各行各业,电力也不例外。

3.1对于地下电缆普查,传统的方法往往采用路径测试和测绘进行外业工作。然后结合内业工作最终成图。这种操作模式同样存在着许多弊端,多次工作标识点被破坏导致重复作业,设备缺陷导致测绘不准确。

3.2针对以上的弊端我们采用彩屏智能数字管线探测仪进行管线定位,同时通过自主定制的通讯模块与GPS结合进行实时经纬度数据采集,达到内外业数字一体化探测,数据自动存储在外部GPS手持机中,免除人工记录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之后可以将数据交于后台进行修正录入到GIS系统或者直接通过免费谷歌地图来呈现。

3.3系统硬软件平台主要功能。①路径探测测绘一体化。流程:首先确保有一台可靠、精确、易操作、抗干扰性强的电缆路径仪,能够实时测寻电缆位置和具体走向的。其次是在查找电缆路径的同时,通过通讯模块将路径仪与GPS高精度手持机(手机或者RTK等)同步连接,采集到经纬度、高程数据,避免再次进行路径坐标GPS定位的采集工作。能够直接绘制出电缆路径,达成高精度的绘制目标,最终可建立起电缆数据路径库。②GIS信息库实时更新。由于地理信息在实时变化,人类的活动也可能对电缆造成影响,我们设计出的电缆信息采集设备要与GIS信息库实时联通,经常进行路径的修正,保证自动绘制出的电缆路径与实际状况完全一致。

4.结语

总而言之,电缆的安全运行是国家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综合电缆故障定位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电路路径探测、GPS一体化、自动生成绘制电缆敷设路径,能够对多种电路故障进行精准定位,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保证电力的安全、持续的供电,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长江.智能电缆故障定位系统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7).

[2]陈俊.10kV电缆故障查找及定位技术研究[J].机电信息,2013(2).

篇5

关键词:设备状态巡视;巡视周期;巡视方式;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4-0092-07

本文的目的:通过合理优化巡视周期和巡视方

频率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南方电网公司规定式,提高巡视到位率和到位质量,确保电力安全生产范围内,可以对巡视周期进行一些合理的调整。工作稳定开展。

一、确定变电站设备状态巡视模式具体方案

(一)现行设备巡视模式分析

1.企业规章制度相关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lOkV及以上变电站运行管理标准》(QCSG21002-2008)规定设备巡视周期为:

(1)有人值班变电站日常巡视每日1次,夜间巡视宜每周1次;

(2)无人值班变电站日常巡视每月1~2次,夜问巡视宜每月1次;

(3)电气设备测温宜结合设备巡视进行,每月至少1次;

(4)特殊巡视检查对象、时问和次数,由变电运行班组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设备的运行工况、气候情况以及设备状态评价综合结果及时调整。

现行深圳供电局《变电站设备巡回检查工作标准》(F.02.00.05/Q302-0002-0808-598)规定设备巡视周期为:

(1)巡维中心主站每日1次。

(2)1lO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4日1次。

(3)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lO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

将南方电网公司同深圳供电局现行的正常巡视频率归算到1个月并进行比较(见图表1)巡维中心主站的正常巡视频率与有人值班变电站要求一致,但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则有较大差距。无人值班GIS站,深圳供电局的正常巡视频率是南方电网公司规定的2.5倍;无人值守敞开式变电站,深圳供电局的正常巡视频率是南方电网公司规定的3.75倍(见图表1)。从正常巡视

(2)从统计数据的表格显示可以看到,巡视业务占的比重达49%,几乎是其他三项业务时问的总和。因此,要挖掘潜力,必须在巡视业务上进行优化。

按照《深圳供电局变电站设备巡回检查工作标准》规定的正常巡视周期:巡维中心主站每日1次;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4日巡视1次;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深圳供电局运行专业全年正常巡视小时数统计如下表3:

从数据可知,如果在保证巡视质量的基础上,把周期适当的延长,那么总巡视小时数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挖掘更多的生产力用于倒闸操作、内部管理、培训等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更有效地推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平稳开展。

3.优化巡视周期和巡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国家(行业)标准及设备厂家安装使用说明书对设备运行的规定。除《主变压器运行规程》、《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的行业标准对相应设备巡视周期做了一般规定外,其余国家(行业)标准和设备厂家资料均未对设备巡视周期做明确规定。所以,调整巡视周期不会受到国家(行业)标准和设备厂家维护要求的制约。

(2)深圳供电局设备巡视周期历史变化轨迹。从1995年初实行中心站运作模式以来,变电站的巡视周期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

1995年初~2005年5月,有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2次;无人值班站每3日巡视1次;

2005年5月~2007年,有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1次;无人值守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每3日巡视1次;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

2007年至今,有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1次;无人值守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每4日1次;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1 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

在巡视周期逐步调整的巡视执行情况来看,没有记录显示因值班员巡视不到位和因巡视周期过长而造成的设备事故。

(3)从现有设备分析。近几年,随着变电站大修技改项目的实施,无油设备逐步减少,新投产变电站均为户内GIS变电站,采用的设备基本上是可靠性高、缺陷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的GIS、干式等类型的设备,GIS变电站占总站数的64%;

合理运用远方信号监视系统。深圳供电局持续扩大远方信号监视覆盖面,并打造可靠性强的传输系统,对现场信号的判断更为全面、及时、准确,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巡视周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证和技术保证。

综上,从国家行业标准、历史变化和设备配置这三个方面考虑分析,调整巡视周期,实现设备巡视的细致化、科学化是完全可行的。

(二)巡视优化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案

1.主要思路。巡视优化思路:以日常巡视为主,兼顾特殊巡视的巡视模式――状态巡视。

在日常巡视工作中,按照设定的巡视周期对所有变电站设备进行全面正常巡视,同时根据设备健康状态、设备运行工况、气候情况以及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上级要求以及保供电预案开展特殊巡视,特殊巡视周期一般是动态的、不固定。通过巡视优化,真正做到有侧重地对某一或者某部分设备缩短巡视时间(即特殊巡视),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单独监视,力求改变原来设备巡视检查偏重普巡而对设备健康状态、设备运行工况关注不够的巡视模式,最终实现巡视有周期、有重点的全方位动态巡视组合,确保巡视科学性、巡视到位率和高质量。

2.基本方案。

(1)日常巡视。

巡维中心主站每日巡视1次,每星期全面测温1次,每星期夜巡1次;

无人值班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每15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采用GIS、CONPASS、PASS、HGIS设备的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25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2)特殊巡视。遇有下列情况,由当值值班负责人安排运行人员进行特殊巡视。巡视检查对象、时问、次数,根据设备健康状况、设备的运行工况、气候情况及设备状态评价综合结果及时调整,按有关现场运行规程规定及应急预案进行:

有针对性的对GIS、COMPASS、PASS、HGIS变电站的注油设备、漏气比较频繁的充气设备、投产未到1年的GIS、COMPASS、PASS、HGIS变电站,在日常巡视周期内安排1次特殊巡视,周期为15日巡视1次;

根据相关部门每年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参照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中因 设备缺陷原因被评估为三、四类状态的设备,而又可以通过加强巡视检查达到监视运行工况目的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周期为4日巡视1次。此部分缺陷主要指:通过值班员眼看、耳听、鼻闻可以监视的设备缺陷,如:注油cT严重漏油等;远方无法监视而可以通过现场装设的仪器仪表监视的缺陷,如:从避雷器泄漏电流毫安表观察泄漏电流值等;可以借助测试设备监视的设备缺陷,如:通过红外线成像仪测试设备温度、通过钳形电流表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等。

对设备管理部门在检修、试验、定检时发现的设备缺陷,而可以通过加强巡视检查达到监视缺陷目的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周期为4日巡视1次;此部分缺陷主要指:通过值班员眼看、耳听、鼻闻可以监视的设备缺陷,如:注油CT严重漏油等;远方无法监视而可以通过现场装设的仪器仪表监视的缺陷,如:从避雷器泄漏电流毫安表观察泄漏电流值等;可以借助测试设备监视的设备缺陷。如:通过红外线成像仪测试设备温度、通过钳形电流表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等。

对巡视设备发现的未处理的重大缺陷设备,且需通过巡视检查加强监视的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周期为4日巡视1次。如:注油CT严重漏油等;远方无法监视而可以通过现场装设的仪器仪表监视的缺陷,如:从避雷器泄漏电流毫安表观察泄漏电流值等;可以借助测试设备监视的设备缺陷。如:通过红外线成像仪测试设备温度、通过钳形电流表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等。

根据应急预案、保供电方案要求开展特殊巡视;

设备过负荷、或负荷有显著增加时;

当值调度员通知设备过负荷时,立即安排特殊巡视,其巡视密度根据设备过负荷情况确定;

设备负荷有显著增加时,由班长视具体情况安排特殊巡视;

特殊运行方式(运行方式较薄弱)时,调度部根据《深圳电网风险管理制度》三星级及以上电网风险的,应对风险涉及重点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具体要求:

三星级风险巡视周期为3日巡视1次;

四星级风险巡视周期为2日巡视1次;

五星级及以上风险巡视周期为1日巡视1次;

设备新装、检修、改造或长期停用后新投入运行时,应根据《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规定开展特殊巡视;

恶劣气候、事故跳闸和设备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应开展特殊巡视,具体要求:

有预见性的恶劣气候,在其来临前、后应开展特殊巡视;无预见性恶劣气候,在其过后应开展特殊巡视;

事故跳闸后应立即对事故范围内一、二次设备开展特殊巡视;

设备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巡视,周期视具体情况由班长根据设备管理部门要求或者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法定节、假日或上级通知有特殊情况,应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开展特殊巡视;

根据上级指示或要求加强巡视时,应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特殊巡视。

注:巡维中心视实际情况缩短巡视周期。

(3)设备(设施)状态的专项巡视。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连接片投退正确性检查,每月巡视1次;

每年春季3~5月份开展防鸟害巡视,周期为3日巡视1次;

梅雨(潮湿)季节(每年12月中旬到下年3月中旬)开展设备防污闪巡视,周期为7日巡视1次。

每季度应全面巡视1次防小动物设施;

每月应全面巡视1次设备标志牌;

每月应全面巡视1次防误闭锁装置;

变电站的接地装置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给、排水系统每季度巡视1次。其中地下室的排水系统应参照设备的日常巡视周期。

变电站的构支架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抽排风系统每季度巡视1次。其中地下室的抽排风系统和空调设备的日常巡视应参照设备的巡视周期;

变电站的照明及动力系统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建筑物、构筑物(含房屋结构)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门、窗等附属设施每季度巡视1次;

消防设施每季度巡视1次(主要监督维护保养单位的维护保养质量情况)。

注:巡维中心视实际情况缩短巡视周期。

(三)落实设备状态巡视应关注的其他问题

1.获取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和设备运行健康状况应协调的事宜。

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和设备运行健康状况,是开展特殊巡视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防止缺陷设备带病运行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应协调以下事宜:

(1)设备状态评估。根据《深圳供电局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的规定,变电部门每年12月30日前对所管辖变电站设备开展状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形成需要变电站值班员开展特殊巡视的设备清单,由变电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变电站值班员根据特殊巡视设备清单,按照特殊巡视周期开展巡视。

(2)设备缺陷的报告。变电部门检修分部将检修、维护过程中及继保分部在定检、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需要变电站值班员开展特殊巡视的设备缺陷报告变电部门运行分部,由变电部门运行分部通知巡维中心执行。

(3)动态调整特巡计划。当设备出现缺陷,有关部门、专业、班组认为必要开展特殊巡视时,应通过OAK通知变电部门安生分部,由变电部门安生分部组织进行设备状态评估,认为确有必要时,通知巡维中心动态调整特巡计划,开展特殊巡视。

2.设备状态巡视风险控制问题。

(1)日常巡视周期调整可能带来的信号监视风险。在“巡视一般原则”中,新增一条规定,其内容为:在每次开展特殊巡视和专项巡视时,值班员都应检查综合自动化电脑或者控制屏有无异常信号掉牌。以增加异常信号的监视频率,弥补遥信出错而失去远方监视的可能,降低运行风险。

(2)特巡计划不合理可能带来因缺陷引发事故的风险。站长每月月底负责制定下月有遇见性的特殊巡视计划,并报变电部门安生分部备案。

(3)日常巡视周期调整可能造成缺陷程度升级引发事故的风险。在巡视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巡视周期调整面临的因设备缺陷未及时发现带来的风险。在此期间,站长在每个星期一需将上星期发现缺陷的分析报告报部门安全分部。当发现可能因巡视周期过长引起设备缺陷程度升级造成不能接受的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向部门安生分部报告,由安全分部组织本部门巡维中心人员和检修、继保专业班组人员分析造成的原因,待研究后决定是否缩短巡视周期。

(4)值班人员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调整巡视模式前,巡维中心应组织全站人员宣贯优化后的巡视项目、巡视方式及巡视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值班员充分了解巡视方案精髓和思想,防止出现使用旧的巡视态度和思想完成新巡视工作的现象,控制和降低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另外,巡维中心站长必须提前制定日常巡视计划,动态制定特殊巡视计划,让值班员按照计划开展巡视工作,减少值班员自我把握巡视计划可能带来的巡视不及时的风险。

巡维中心站长、班长、安全员应认真做好巡视中的任务观察,检查值班员对巡视内容、巡视路线、缺陷设备的特殊巡视等依从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异常现象,控制因值班人员巡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3.实行设备状态巡视期间应做好的评价。

(1)巡视周期合理性评价。设备缺陷的发生可能与设备运行年限、运行环境、设备类型等有很大关系,巡视周期是否合理,必须结合缺陷来源、缺陷等级等方面具体分析后作出合理评价,以便更好的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论据支持。

(2)特殊巡视内容划分合理性评价。设备状态巡视的显著特点是:日常巡视周期调整、特殊巡视内容和专项巡视内容进行了扩充,但是特殊巡视内容划分的合理性待评价。在此期间,应通过缺陷来源判断设备缺陷是否应划入特殊巡视内容而没有划入造成未在日常巡视周期内无法发现的不可接受的设备缺陷,以及结合此类缺陷的密度有多大来评价是否增加特殊巡视内容,使特殊巡视内容符合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实现巡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优化人力资源的评价。巡视对设备缺陷可控、在控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巡视科学性、系统性的充分体现。所以,巡视优化前后人力资源成本对比在人力资源紧缺的今天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梅林巡维中心设备状态巡视实施具体方案

根据梅林巡维中心现管辖20座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类型及梅林巡维中心历史缺陷分析结果并结合不同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确定梅林巡维中心所辖各变电站的巡视周期,具体为:

(一)正常巡视周期

1.220kV梅林站每日巡视1次;每星期全面测温1次,每星期夜巡1次。

2.110kV上步站、110kV石厦站及110kV景田站每15日巡视1次;110kV莲花山站、110kV车公庙站每10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3.220kV中航站、220kV皇岗站、220kV滨河站、110kV华强站、110kV兰岗站、110kV正坑站、1 J0kV竹子林站、110kV农科站、110kV香蜜湖站、110kV岗厦站、110kV田面站、110kV雅苑站、110kV少年宫站及110kV星河站每25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二)特殊巡视安排

1.对以下变电站注油设备、漏气比较频繁的充气设备、投产未到1年的GIS设备的特殊巡视,巡视周期确定为15天。

2.其他须开展特殊巡视的具体巡视方案,由站长根据实际情况负责制定,然后安排值班员开展特殊巡视。

(三)专项巡视安排

设备(设施)状态的专项巡视实施原则:在日常巡视周期问隔内安排1次专项巡视,并且将季度工作分解到每月去执行。设备(设施)状态的专项巡视项目严格执行《方案》中规定内容,此处不在累述。

(四)制定巡视计划执行表(以某天巡视计划为例)

细分每日的巡视工作以及兼顾开展的工作内容,当有特巡需求时,可以由站长或值班长在特巡栏里填写需开展特巡的变电站。应用该表,每日巡视任务和工作内容一目了然,提高了巡视工作的完整性。

三、梅林巡维中心设备状态巡视实施后评价及建议

梅林巡维中心开展3个月设备状态巡视以后,根据发生缺陷统计数据,对《方案》中的评价内容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一)巡视周期合理性评价

为了做好日常巡视、特殊巡视等巡视周期合理性评价,将变电站产生缺陷的来源进行细分,并通过统计数据来分析。

经过对上表缺陷统计分析,没有发生因日常巡视周期拉长或者日常巡视周期与特殊巡视周期间隔拉长而巡视未及时发现的缺陷引起不可接受事件;而且,值班员因巡视时问充裕杜绝了以前因巡视时间不足而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因此,《变电站设备状态巡视方案》中巡视周期的划分合理的。

(二)特殊巡视内容合理性评价

经过对上表缺陷统计分析,没有因在日常巡视间隔期内没有安排特殊巡视而发生不可接受的缺陷。所以特殊巡视周内容划分是合理的。

(三)优化人力资源评价

由上表可知,优化巡视模式后平均每月有4天时间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不但优化了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更为提高在职培训提出了有效地解决办法。

(四)巡视工作耗时分析

在实行设备状态巡视期问,对每一项巡视任务均要求巡视组人员记录巡视时间,包括实际作业时间和路程消耗时间。按照预计,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后,一般每天正常巡视2个站或者3个站,以每天有效工作时间4小时计算,每站每次正常巡视有效时间为2小时/站或者80分钟/站;巡视优化前,每天巡视4个站,每站每次正常巡视有效时问为1小时/站。所以,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后每站每次正常巡视时间比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前增加20分钟或者1小时。实际正常巡视工作耗时如下表所示:

路程消耗时间按照梅林巡维中心管辖站范围实际情况计算,按照巡视路线计算,变电站间距平均耗时为O.25小时(15分钟)。

由上表可见,设备状态巡视条件下的平均每站有效巡视时间是旧巡视模式下的3倍。在变电站管理实行巡维中心模式的前提下,要提高有效巡视时间,减少每日巡视站数是一条有效办法,在管辖变电站数量和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拉长巡视周期是实现减少每日巡视站数的根本途径。通过此途径,有效减少了路程消耗的时间,为正常巡视提供了充裕的时问基础。

在实行状态巡视后,真正实现了正常巡视普遍查,特殊巡视、专项巡视针对查的目的。由上表的耗时分析可以知道,现在平均每座变电站有2.125小时的有效巡视时间,即127分钟,完全可以实现对每一保护屏、控制屏、控制柜和重要表计的仔细巡查,并且可以兼顾开展一些如“抄录避雷器动作次数”和“主变冷却器定期切换”等定期切换和维护工作。

由于时间的充裕和巡视变电站数量的减少,问接降低了值班员开展巡视工作时的心理压力,不必为了赶工而应付巡视,同时减少了出现巡视漏项的几率。

(五)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前后巡视密度对比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前后巡视总次数是基本持平的。在实行后,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开展的状态巡视,更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六)巡视作业过程风险控制手段的完善

以往使用作业指导书和任务观察结合的方法对巡视作业的过程风险进行控制。本次巡视优化试点工作在原有风险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思想,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与巡视有关的指导性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

这一系列指导性表格均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修编,如“变电站隔离闭锁系统月度检查表”所示,首先在“注意”栏里描述填写表格的规范要求;在“常见缺陷”栏里,提供标准的缺陷选项,消除因人员理解不统一而导致对缺陷描述的差异;最后是责任人员的分级签名确认。使用该类型表格,可以作为现场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而规范地提示作业人员该作业任务的关键点,并为发现的问题提供记录和上报的途径。

工作成员:值班负责人:检查日期:站长/安全员:

这类指导性表格在现场应用后,经过不断改进,现已全面涵盖了作业任务的关键点,从现场作业指导 的角度,为值班员提供了可依从的作业规范;消除了以往凭记忆作业的不规范行为;有效提高了值班员工作质量;通过系统记录,为日后跟进问题提供依据。

(七)监督检查考核机制的完善

按照“PDCA”循环提升的原则,完善巡视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将风险分析、任务观察与绩效考核进行串联,建立“点――线――面”的监督检查机制。点:观察者通过对某些特殊设备、地点或条件进行单独检查,考察该项作业的最近执行者的到位情况和作业质量;线:通过由设备持续风险分析得出的结果,重点跟进高危害、高风险项目的处理情况;面:定期请不同岗位的人员担任观察者,从不同角度对巡视工作的相关规定、作业流程以及作业人员进行观察,丰富观察视角。

另外,细化绩效考核的数据来源,从巡视次数、巡视到位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巡视发现的缺陷总数四方面评价值班员的巡视质量,要求值班员每一项工作都要实现“干必干优”的目标。

(八)建议建立“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

由于设备状态巡视计划由日常巡视、特殊巡视和专项巡视组成;其中,有11种情况需开展特殊巡视,而这1 1种特巡情况由设备健康状况、运行工况、气候条件、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保供电及上级领导指示等决定的;所以,特殊巡视一般是动态的、不固定的。在开展设备状态巡视期间,只能依靠人工跟踪控制及时将需要开展特殊巡视的变电站及相应设备填入巡视计划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并且无法杜绝跟踪不及时带来的迟巡视或者漏巡视的风险。

为了更加科学、自动的实现巡视计划的制定,建议借助科技手段,建立“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如:对未处理的重大缺陷设备应开展特殊巡视的,便可以与深圳供电局生产管理系统中缺陷管理链接,制定好判断依据,自动生成未处理的重大缺陷设备的特殊巡视计划;其他不能与原有系统链接的,“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提供录入口,然后根据录入情况自动生产特殊巡视计划。这样,高效、科学、自动的决策形成巡视计划,以改变完全依赖巡视计划制定者的种种弊端。所以建立“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是完全有必要的。

四、结语

设备状态巡视,强调在对设备状态合理判断的基础上,以正常巡视为主,灵活开展特殊巡视。通过巡视优化,真正做到有侧重地对某一或者某部分设备缩短巡视时间,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单独监视,改变原来设备巡视检查偏重普巡而对设备健康状态、设备运行工况关注不够的巡视模式,实现巡视有周期、有重点的全方位动态巡视组合,确保巡视科学性、巡视到位率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及以上变电站运行管理标准[s].2008.

篇6

关键词: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对于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来说,需要更多的注重众多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嘛,很多事情都较为繁琐,同时涉及到人力、财力、机械设备、材料、管理方法与技术等各个方面。而且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电气工程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要想把该项工作处理好、管理好,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质量意识,并不断地积累丰富经验,与时俱进。

1 安装前对准备工作的检查

在设备正式安装前,专业工程师要认真检查进场道路的通畅情况,如果有必要,应该要求总包单位修建简易的运输通道和各安装点连接。同时工程师还要检查安装单位的施工机具的具体安排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督促安装单位对施工机具进行检查、试机、检修、保养及补充,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高低压安装工程的施工机具主要包括:吊车、高压试验设备、液压钳工程运输车、电缆输送机、小车、万用表、链条葫芦、直滑车、高压验电器、电动卷扬机、交流电焊机、对讲机冲击电锤、冲击电钻、转弯滑车、环形滑车、电缆放线架、断线钳、2500V 兆欧表、10A电流表、500V 电压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相序表、15kV・A 试验用变压器等各种施工所必需的器具。另外,作为工程师还应该注意这样一点,对于测量要使用的仪器,按照规定必须要经技术监督部门的年检,只有在年检合格的情况下才能把它用于测量之中。

2 安装时质量控制要点

高低压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施工基本完成后,并且在经由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用这种方法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在安装时,监理工程师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质量预控工作,质量控制点可设置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2.1变压器

①主要检查器身各部分零件是否出现位移现象;对于紧固件、夹件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检查防松绑扎是否完好;④认真检查高低压引线绝缘包带是否出现了破损现象;⑤检查铁芯与夹件之间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⑥检查铁芯的一点是否已经接地。

2.2 环网柜

检查瓷件是否有裂纹,绝缘件是否出现变形、破损等质量问题;各元件的紧固螺栓是否齐全,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设备接线端子的接触表面要时刻保持平整干净、清洁;操作机构的接触器、继电器以及各种开关动作是否准确可靠,接点接触是否良好,是否出现烧损或锈蚀现象,以及分、合闸线圈的铁芯动作是否灵活活,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具体认真的检查。

2.3 低压柜

对于低压柜来说,我们应该主要注意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的准确、可靠;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是否已经保持一致,触头之间的接触是否紧密;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的动作是否准确;抽屉与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

2.4 母线槽安装

对于母线槽的安装,首先我们应该认真检查插接母线槽的各段标志是否仍然清晰,附件是否齐全,外壳有无过大的变形,内部是否出现了损伤;各段母线槽外壳的连接是否是可拆的,外壳与外壳之间是否连接有跨接线,并可靠地接地。支座的安装是否牢固可靠,母线按分段图、相序、编号、方向和标志的顺序正确放置;母线与外壳之间应该同心,误差不超过10mm;段与段连接后,不应出现机械应力。

2.5电缆敷设

电缆外观是否完整无损;当电缆采用保护管这种方式来敷设时,管道内首先应确保无积水、无杂物堵塞,在穿电缆时,不得损伤电缆的保护层,同时我们要采用无腐蚀性能的的剂,是电缆更容易穿过;在电缆安装及固定的工作完成后,光缆弯曲的半径不得小于1.9m;对于电缆终端头的制作,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晴好的天气进行施工,对于湿度以及温度等问题也要在规定要求范围内,终端头各个部件均应符合技术要求方可。电缆终端头制作安装完毕后,我们必须对它做耐压试验,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2.6 其他设备、材料的安装

施工队应该严格按施工技术措施和厂家产品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在对外正式送电之前,我们要认真核实检查,在测试设备的安装工作真正完成后,首先必须要对她进行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之上,再交由工程师组织验收,并在送电前完成检查工作和测试工作。

3 安装后期工作

3.1 检查工作

3.1.1 对清洁卫生的检查:首先要确保配电室的地面清洁干燥;其次要确保高低压设备已经通过除尘,保持表面清洁。

3.1.2在螺栓紧固的情况下要用力矩扳手来检测;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端螺栓已紧固;变压器低压密集母线与低压柜连接螺栓是否已经紧固;确保低压进线主开关上下螺栓已经紧固。

3.1.3 要认真检查线头的接地情况:高压柜外壳接地要牢固可靠;低压柜外壳也要可靠接地;配电室门接地安全可靠;要测量接地电阻;变压器中性点已可靠接地;密集母线的外壳也要安全可靠的接地。

3.1.4要严格按照意见书和设计图的要求认真检查复核下列各项:10kV 系统主结线与设计;0.23/0.4kV 低压主结线与设计。

3.1.5对于试验报告的检查核对: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10kV 电缆等各种器材以及设备都应具备权威部门的试验报告。

3.1.6对于二次回路的检查:①药认真检查低压计量柜电流回路、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无误;②在低压计量柜电流回路使用单股2.5mm2 的铜线;③要确保低压进线柜操作回的路接线正确;④要确保联络开关操作回路的接线无误;⑤联络开关与主开关闭锁回路正确;⑥ 电容补偿柜二次回路接线正确。

3.2 测试工作

3.2.1对于绝缘电阻测量:虽然绝缘电阻在出厂时已经做过了测量工作,但我们在送电前也必须由工程师现场监督再次测量变压器高压侧的我绝缘电阻、变压器低压绕组绝缘电阻测量、低压主母线绝缘电阻测量。

3.2.2对未带电的开关要进行的检测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高压柜的手动开合闸试验;低压主开关、电动开合闸试验;母联开关电动开合闸试验。

4 送电调试

当我们确保以上工作完成好以后,就可正式进行送电的调试的工作了,为了是送电工作顺利安全,在送电时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首先要拆除所有的临时接地线,来确定10kV电源进线已经带电,在调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压器的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出现声音异常情况,就应当立即停电问题所在,并立即排除问题。最后接上低压主开关向母线充电,在这个时候应充分利用低压柜上的电压切换开关来认真检查检查三相电压是否正常并时刻记录线电压的情况。同时用相序表检查相序是否正确,如出现相序错误的情况,应立即停电调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一般情况下,可在变压器高压侧调换电缆接线,任何两相互换即可以排除症结。随后监理工程师应协助甲方报供电部门申请正式送电。在工程竣工后向物业移交时,工程师还要组织安装单位向物业电工介绍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知道把这项工作做得完整为止。

5 结束语

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是建筑三大安装工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性能,如果施工质量不合格,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用电过程,严重的,还会导致火灾以及人员触电伤亡事件,因此,对于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7

现代音响系统包含了微电子学、电工技术、灯光效果、网络控制技术和声学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综合工程。在安装工程中,它不仅要求工程施工队伍技术娴熟、管理规范、精心施工;同时,也要求监理机构认真负责地全面领会设计图纸,熟悉施工规范和调试、验收标准,并具有一定的音响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监理任务。下面仅以体育馆音响系统工程为例来说明音响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一、 体育馆音响工程的特点

体育馆音响系统是一种可用于竞技解说、演讲、展示会、音乐会等各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所需音响效果各不相同。因此,多采用专业音响设备进行设计,以达到具备多功能音响系统的目的。专业的音响效果不仅要求有品质良好的音响电器设备,还必须有合适的建筑声学环境。这就要求监理工作必须从音响电器设备安装和建筑声学施工两个专业方面考虑监理工作重点。

二、 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要点

音响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较高,技术标准较多,尽管工程量不大,但专业性强。在监理过程中,工作要点为:

1.施工队伍资质的审定。现代音响电器设备安装包含了微电子学、电工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和声学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工程施工队伍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管理规范、认真负责。因此,应选择有相应资质、信誉良好、业绩优秀的施工队伍;

2.图纸会审。音响工程中各个系统所包括的设备类型、品牌和数量都比较多,而且新技术层出不穷。充分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队伍彻底熟悉和理解工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为顺利开展施工打好基础;

3.施工组织设计审核。专业音响工程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实际安装现场区别很大,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是针对设计图纸,符合施工规范,充分考虑实际施工需要后而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体现本工程的特点和对声学环境采取的技术措施;

4.原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材料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严禁擅自更改或替代;设备品牌、型号、规格应与招标文件相符;进口设备还应有报关单、商检证明等;

5.隐蔽管线、予埋件的工序验收。预埋管线和挂接件的安装时间最好和建筑结构施工同步,隐蔽工序验收的重点监理内容为:

1) 预埋管线或挂接件的材质、直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预埋管线或挂接件预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预埋管线或挂接件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4) 预埋的穿线管线必须把电源管线、音响信号管线、音响控制线和音箱线管线分开,不得混用。

5) 埋设在天花板顶棚上和控制室地板下的管线,一般要选择钢管;铺设数量较多的音箱或信号线的管线时,一般可以选择桥架或金属线槽;另外,特殊情况也可以选用金属软管等。

6.吊架的焊接和安装工序。该工序的监理要点为:

1)焊接时一定要让具有焊接施工许可证的工人操作;

2)吊架的材质、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焊缝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焊接完成后,清渣、涂油漆;

7.线缆的铺设施工。音响工程一般都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线缆,这些线缆都需要铺设在预埋的管线里,或者铺设在桥架与线槽中,然后同设备连接。工序的监理要点为:

1)铺设各种线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作好线号的标记;

2)铺设各种线缆应按规定留下充足的富余量,线缆中间绝对不允许接头;

3)铺设的线缆必须依照设计和布局的位置准确到位;

4)穿线缆时钢管一定要加护口,以免损坏线缆;

5)注意区分系统保护地线的铺设和信号屏蔽线的铺设,不能混淆;

6)注意区分背景音乐分区布线和主音箱组回路布线。

8.音响设备安装时,监理要点为:

1)安装中的难点和重点,在技术交底时一定要保证传达到施工作业层,以便尽快熟悉和理解,为作好安装准备打好基础;

2)安装前,必须阅读设备的安装操作说明书,正确的安装设备;

3)安装时一定要依照设计图纸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4)设备在安装时应注意合理布局。一般功放集中在一个机柜里,而周边设备在一个机柜里,同一功能的设备最好放置在一个位置;要求将经常使用的设备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基本不需要调整的设备安装在隐蔽的地方。例如:均衡器在工程完毕后基本不需要调整,最好也不要轻易调整。所以通常将它们集中安装在不便于调整的机柜最下端,目的就是避免无意间磕碰而改变调试确定的均衡位置;而效果器、激励器、压限器以及影碟机、录象机等设备,就应该安装在容易操作的位置。当然设备的安装还要兼顾信号线的连接,尽量缩短线路连接的距离。

5)吊装的音箱标高应注意比吊装的吸音体低300MM-500MM,不能被吊装吸音体挡住声路,音箱的方向应与建声模拟的声场一致;

6)必须注意的是,所有设备的安装必须要安全牢固,并且要设置一定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安装在顶部的设备,一定要确保安全。

9.设备线路连接。设备安装到位经检查确保无误后,就可进行各种线路的连接施工了,在监理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设备要求插接什么插头就要焊接什么插头,能用平衡连接就不要用不平衡连接,能用卡侬连接就不要用大三芯连接,尤其是卡侬插头与大二芯插头做平衡非平衡转换连接,应按规范进行。

2)焊接时一定要使信号线完全脱离联接设备,避免信号线的一端插接在设备上,而另一端正在用电烙铁焊接,这极易免损坏设备;另外,电缆屏蔽线和芯线应牢固焊接,避免虚焊现象出现。

3)信号线的屏蔽层焊接,一般在实际的工程中经常采用屏蔽线一端接地,而设备的地线采用星式集中连接的方法。

4)信号线的屏蔽层在连接网络时一定要分系统进行。而且,各系统的屏蔽回路之间绝对不能相互连接,以免再次形成干扰。

5)施工中严格按照电器安装规范进行。

三、 声学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要点

建筑声学是为了控制声场的回声,即声场的混响时间。解决的主要是隔声、隔振、吸声、反射四大问题,其施工质量是关系到音响系统成败的关键,施工中监理要点为:

1)原建筑结构体的穿墙、板孔洞应填塞密实,否则影响隔声效果;

2)避免用陶粒砌块,如果要用,应采取隔音措施;

3)隔振构件、吸音原材料验收时,除材料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外,吸音材料的性能实验报告应符合材料的检验批次。严禁擅自更改或替代;吸音面板的材质、孔径、穿孔率等都是控制的重点;

4)吸音面板和吸音材料的安装。不仅要美观牢固,还要结构正确、符合图纸,尤其是吸音层的后空腔,一定要保证;

5)声场顶部吊装吸音体施工,除保证平面位置和标高正确外,一定要注意不能和吊装音箱有干涉现象,如果发生干涉,应调整吸音体避开吊装音箱并保持布局美观;

6)体育馆多采用轻型钢屋架,其屋面易引起振动和共鸣,吊装吸音体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要移位安装,应经设计同意。

四、 系统检测中的监理要点

音响工程系统检测时,建议监理旁站或参与测试过程,并形成测试记录。其工作要点为:

1、所有的测试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在鉴定有效期内;

2、测试的顺序为:单回路连接、屏蔽测试;系统连接、屏蔽测试;音频通道测试;

3、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Ω;

4、测试数据要真实可靠。

只有各项测试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才允许进入调试阶段。

五、 音响系统调试运行中的监理要点

按照已批准的调试方案,逐项进行调试 ,监理工作要点为:

1、审核调试人员的专业资质;

2、准备工作要充分的。熟悉工程设计图纸、设备使用说明书;

3、检查设备的安装和连接的完整性。同时,要了解施工施工过程中是否有遗留的问题,遗留的问题是否解决。确认系统无断线、短路、非正常接地现象;

4、先对设备电源系统作通电试验,并确认无异常;

5、先作分项功能调试,再作回路和系统联动调试;

6、调试的结果必须符合设计对功能、指标的要求;

7、作好记录,尤其是建声模拟声场的测试点数据记录。作为日后使用和维修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应注意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需要在使用时注意的问题的记录。

六、 音响系统工程验收中的监理要点

音响工程竣工验收中,除按照监理程序审查全部竣工图纸和资料的正确性、规范性、完整性和测试数据的真实性,符合资料归档和备用要求外,还需注意如下几点:

一)、现场验收

1、模拟演示系统相关功能:主扩声系统与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大屏幕显示、现场介绍和评论、训练房、广场扩声和检录处等系统的联动运行功能。多功能剧场扩声系统的功能切换特性;主扩声系统与公共广播、电视转播、节目录制、技术用房和内部通讯系统的信号交换功能、网络信息等;

2、检查系统安装质量和安全性能;

3、现场抽测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现场抽检的主要声学指标为:传声增益、传输频率特性、声场不均匀度和最大声压级、声场的混响时间等;

4、检查系统的静噪声;

5、播放音质评价,用专用节目源进行音质主观评价。

二)、资料验收

施工单位必须提供全套图实相符的竣工图纸和资料,它们包括:

1、全套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

2、各种设备的样本和操作使用手册;

3、系统参数设计计算书;

4、进口设备“三证”复印件和国产设备、线材质保资料;

5、系统调试记录和系统测试数据报告;

6、建声特性测试数据报告;

7、音响系统操作与维护规程;

音响工程施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其监理措施和方法仍需在实际工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上仅是本人在监理体育馆工程中的一点体会,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激发业内人士去改进和完善音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中国建筑出版社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国建筑出版社

《实用建筑弱电工程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出版社

篇8

005年计划工作目标及各项指标:

1.不发生人身轻伤、设备障碍及以上事故;2.做好通讯设备和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保证全厂通讯畅通;

3.维护系统通信设备稳定运行,运行率达到99.99以上;

4.完成安全性评价整改项目改造工作;

5.各种文件、记录达到标准化管理;

6.培养骨干技术人员,以线带面带动分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7.树立“窗口”单位形象,开展文明礼貌服务活动;

8.严格管理,勤俭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9.分场班子不发生贪污、腐败、违纪事件;

10.职工不发生违法、犯罪事件。

20__年工作目标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没发生人身轻伤、设备障碍及以上事故;

2.全厂及系统通讯畅通;

3.通设备运行率达到100,获得省公司“红旗通信站”称号;

4.安全性评价整改项目基本完成(安装调度交换机待批);

5.文件整理方法在质量认证末次会议上受到专家组长表扬;

6.省公司通信知识竞赛中我厂选手取得团体优胜奖;

7.文明礼貌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分场外部形象良好;

8.职工节约意识增强,勤俭办公;

9.分场班子未生贪污、腐败、违纪事件;

10.职工未生违法、犯罪事件。

20__年计划工作目标及各项指标

1.不发生人身轻伤、设备障碍及以上事故;

2.认真维护设备运行,保证全厂通讯畅通,各设备的运行率达到99.99以上;

3.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技术创新改造,为生产服务,为用户着想;

4.完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增加调度交换机,确保生产调度系统的可靠运行;

5.开展文明礼貌服务活动,树立“窗口”单位形象;

6.严格管理、勤俭办公,力争材料费用年底有节余;

7.提高员工整体技术水平;

8.增强员工按安全意识;

9.争创“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0.争创“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1.争创省调度局“红旗通信站”荣誉称号。

自我评价:

继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内涵、“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并以之为工作导向,完成了年初职代会苏总报告的工作部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在安全性查评中,专家组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让我感到工作还有不足之处,我一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0__年工作自述:

为适应新形势,我从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基本工作抓起,积极进行设备改造并提高运行和检修质量,为全厂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满足了电力通信和我厂的通信需要。

1、根据电力行业和通讯专业安全性评价的双重标准,精心维护设备,提高通讯设备的健康水平。我们对去年安全性评价整改项目进行了计划整改,目前,安全性评价所有整改措施中只有安装调度交换机的项目没完成。

2、我们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上下大功夫,认真探索设备运行维护的的管理方法。把活动与日常的职工教育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促进生产,使职工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带动生产工作的扎实开展。我们把通讯设施的“秋检”、“春检”等工作与“安全月”活动结合在一起,集中时间提高通信设备的安全水平。各班对所辖设备进行了认真检查,消除了设备隐患。检修了厂区到江岸的线路,更换了老化电缆6千余米,同时把防汛电台安装到位,确保汛期通讯调度的畅通。

3、我们对临时性的工作也特别重视。3月28日东北电网进行的大扰动实验,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中各个岗位严阵以待,在现场开设的4部专用电话并设专人值班,确保了本次实验通讯调度的顺利进行。12月10日,哈市光纤通信环网升级改造,电力系统内部通信全停。我们与厂家和电通公司人员一起割接线路、测试设备,连续工作9个小时没有出现差错,终于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

4、在常规运行维护的同时,我们加强对通讯抢修管理,接到障碍立即赶到现场及时进行修复。如#5家属楼通讯电缆受外力中断,接到障碍后迅速组织抢修,及时恢复了通讯,没有产生大的影响。江岸的旧电缆老化,绝缘下降,造成接地。我们及时赶到把话路改到备用电缆上,保证了正常的通信调度需要。

5、通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行率。如“哈——大”微波设备安装时,波导管与充气管接头不匹配,使充气机未投入使用。微波班自己设计了充气管接头加工后安装上,效果良好。但由于馈线存在漏气点,收信电平很低,我们通过用风机对馈线充气排湿,并进行了热融胶棒的创新封堵,控制住了漏点,后来又购买并安装了新馈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1、我把严格管理做为抓好安全生产的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模式。在各项施工中工作中,我和安全员经常到场,监督职工对危险点分析是否周到,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杜绝了违章作业现象。

4、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让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团结氛围,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我们还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员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材料和《电力系统通讯行业服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以通信行业服务标准为准绳,认真开展岗位争优活动,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了“窗口”单位形象。

通过有效的管理,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共处理 电话障碍910余次,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交换机、光端机、微波、载波、图传等设备的运行率都达到99.999以上,达到了网局标准。在红旗通信站评比中,微波班被评为“红旗通信站”,其他班组都达到“标准通信站”要求。

我加强了对生产现场电话检修和维护管理,特别是生产现场一旦出现故障,我们立即赶到及时修复。全年共处理电话障碍910余次,交换机、光端机、微波、载波、图传等设备的运行率都达100。在省网红旗通信站评比中,微波班被评为“红旗通信站”,其他班组通过“标准通信站”达标。

我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的培训管理方法,提出创建“学习性”分场的目标。我们进行的培训工作主要体现对各类职工的针对性,把重点>:请记住我站域名/

分场班子密切配合,在保证正常生产情况下,把开展各项活动作为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手段,取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还努力树立“窗口”单位形象,以《通信行业服务标准》为准绳,提倡热情微笑服务,得到了员工及家属的认可。

廉政建设方面,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分场总体工作目标中。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做让职工有猜疑的事,拒绝收职工的礼品,做到了先律己,后律人,受到职工的赞扬。我们还严格实行材料审批制度,控制了材料的流失。

对分场生产管理过程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讯分场的文件档案记录采用了“三级”控制的方式,条目清晰,非常方便检索,在质量外审末次会议上,得到了专家组长的表扬。

今年虽然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我感觉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没有充分调动部分女职工的积极性;分场软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管理力度存在时松时紧的现象;管理还不够细致、严谨,管理方法距离高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我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0__年工作目标及设想

继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华电优秀企业标准

维护各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全厂通信系统的畅通,不发生打破安全生产记录的人身及设备事故;各设备的年运行率达到99.99以上;

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率。如增加1台调度总机,完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培养骨干技术人员,努力学习新设备新技术,以线带面带动分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电信服务标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树立“窗口”单位形象,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勤俭办公,并在材料、工具管理上加大管理力度,力争材料费用年底有节余;

篇9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光电专业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应用型地方大学是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基层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地方性大学。中国教育报曾刊登过一项针对12398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9%的人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有用的东西,77%的人认为在大学所学东西与现实脱节,80%的人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满意。其中,相当部分调查对象就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近三年的麦可思常州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年度报告中提到了光电类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这些问题是地方高校目前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一、常州工学院光电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常州工学院作为应用地方性高校,学院定位为培养高等应用型复合人才,建立具有常工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依据学校的定位,现有的光电专业类“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学科,如何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呢?如何实现光电类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近些年,围绕这些问题,常州工学院光电类专业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长三角地域光电产业结构和光电技术特点,合理设置专业布局、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与培养特色、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

常州工学院以长三角地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光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服务应用型、职业应用型、复合应用型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光电产业为各专业的落脚点,确立各专业的培养方向与特色;以光电技术领域与光电产业背景,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不仅强调学科,更要强调应用,注重学科和应用两个体系之间的平台建设和应用培养关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主从关系。在课程设置上,由简单地照抄照搬官方规定或名校经验转变为立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构建总量、比例、单元群落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一般要求,如紧扣培养目标,体系结构科学、合理等等,更应突出大众化、地方性和应用型特点和要求,科学设置课程结构与体系,保证后续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有序、质量和水平。

二、结合长三角地域的光电产业背景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合理设置专业布局

为适应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做、创并举”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引领方向。围绕长三角地域的光电产业背景,尤其是光伏、LED、测试装备产业,确立以完整光电产业链为服务领域,光电子技术为学科背景,明确“光电材料合成与开发、光电器件开发与应用、光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光电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四个产业领域为光电类各专业的落脚点,优化光电类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各专业的培养方向与专业特色,体现常州地区的光伏、LED、测试装备产业特色、构建光电类专业知识结构覆盖整个光电产业领域,各专业以光电技术培养方向为主体,以局部领域为侧重,培养从事光电技术领域,尤其是光伏技术、LED、测试装备开发与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习和掌握光电材料、器件与应用、系统与集成、测试技术与装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制备、设计方法,拓宽专业应用范围。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型现代化光电材料与器件企业、光电测试设备制造企业、能源与环保企业从事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光电子、新能源、电力、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研究与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所以,要基于光电产业链优化光电类本科专业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特色。

三、以“光电产业链”为主线,构建“模块化”“系列化”的课程群体系

学院迎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长三角地域光电产业结构和光电技术特点,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做、创并举”的教学理念,构建光电类课程体系及各专业课程设置,各专业之间实现基础课程“模块化”,专业必修课程“有特色”,专业选修课程“能互补”的课程设置体系。光电类课程群体系与各专业课程群设置如图1、2所示。

以光电子技术为核心,横向以“光电产业链中的各种技术领域”为主线,优化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适应光电子技术学科特点,实现各专业均涵盖整个光电产业链,但分别侧重局部技术领域,即涵盖光电材料开发与制备技术、光电器件开发与应用技术、光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光电测试技术与设备开发等四大系列的“模块化、系列化”完整的光电类课程群体系,每个专业都有自己侧重的课程群,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

图1 光电类专业主干课程群及各专业核心课程群

每个专业按照侧重的技术领域,纵向按知识体系与认知能力模块化专业课程,各专业相互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实现各专业之间选修课相互补充。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以“材料类”与“器件类”两个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兼修“材料检测”“器件检测”“器件应用”“检测设备”以及“质量类”五个课程模块中的部分专业课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器件类”与“器件应用”两个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兼修“材料类”“材料检测”“器件检测”“检测设备”以及“质量类”五个课程模块中的部分专业课程,突出LED产业特色;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器件应用”“系统集成”与“系统检测”三个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兼修“材料类”“器件类”“器件检测”“检测设备”以及“质量类”五个课程模块中的部分专业课程,突出光伏技术特色;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材料检测”“器件检测”“系统检测”以及“检测设备”四个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兼修部分质量类”课程模块中部分专业课程。

图2 光电类专业课程群体系

在课程群体系中,多种不同的课程模块组合成不同的课程群系列,比如,按照知识类别划分,“材料类”与“材料检测”两个课程模块构成材料类课程群,“器件类”“器件检测”与“器件应用”三个课程模块构成器件类课程群,“系统集成”“系统检测”与“检测设备”三个课程模块构成系统类课程群;按照产业领域类别划分又可组成“光伏技术课程群”“LED课程群”“光电器件课程群”以及“测试技术课程群”等,实现纵横交错的课程群网络。

常州工学院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紧密围绕长三角地域光电子产业背景,确定常州工学院光电类专业以光电子产业链为服务领域,光电子技术为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光电材料与器件开发与应用”“光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光电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三个产业领域为光电类各专业的落脚点,不断优化各光电类本科专业建设,各专业以光电技术培养方向为主体,局部领域为侧重,明确各专业的培养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以“光电产业链”为主线,建立适应光电技术学科特点,实现各专业均涵盖整个光电产业链,但分别侧重局部技术领域,即涵盖光电材料开发与制备技术、光电器件开发与应用技术、光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光电测试技术与设备开发等四大系列的“模块化、系列化”完整的光电类课程群体系,形成各专业之间基础课程“模块化”,专业必修课程“有特色”,专业选修课程“能互补”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光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特点,探索出与光电子产业背景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多层次的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京,吴智泉.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探讨[J].北京教育:高教,2015(5).

[2]李立国.什么是现代大学[J].新华文摘,2019(19).

[3]王永,张渊,刘浩,等.常三角地区高职光伏专业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4]杜卫,陈恒.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

[5]潘玉驹,廖传景.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5).

[6]张林,陶君成,孙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认可;ISO/IEC17025:2005;层次分析法;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实验室

送变电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通过对安装设备、油、气、材料等进行一系列的检测试验,提供真实可靠、准确公正的数据和结论,为各方提供工程质量依据,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保证,也是送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但在送变电工程建设的油务试验中因标准、方法、标样、设施、人员素质、环境等因素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对送变电工程中油、气检测的限量值逐步降低,对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去规范检测工作的细节,就无法得出准确可靠的数据,也无法起到质量、安全的监督监管作用。

根据国际通行的ISO/IEC17025:2005标准(简称标准)建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检测技术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获得对检测实验室在某个领域检测技术能力的一种承认。这不仅是检测实验室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外界环境对检测实验室的客观要求。

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是新疆电网建设的一家大型电建施工企业,具有国家特级调试资质,可承担各种规模的送变电工程调试及其系统调试业务。现开展高压试验、继电保护、计量检验、油务试验、通信维护、导线压接性能及安全工器具检验等6个专业。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证检测/校准工作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按照标准建立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结合本公司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提供参考。

一、实验室认可准备阶段

成立实验室认可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间和要求,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

1.1实验室现状的调研

1)人员及设备的调研:现有员工62人,中级职称及以上13人,专业从事试验人员占全员的67%,25―35岁年龄段人数较多,公司员工整体素质较高,研究生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年轻员工占全员86%,是一支高素质、年轻、富有朝气的专业调试队伍;现有调试试验设备208台,固定资产总额1000多万,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油务试验设备,介损成套测试设备、油色谱成套设备和瓦斯继电器校验设备等,可承担公司内外原材料等样品的检测任务。

2)管理现状的调研:本实验室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一定的检测手段,但由于检测项目较多,公司对实验室认可方面了解不多,虽然公司有ISO管理体系认证基础,但实施实验室认可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2理顺组织机构与职能

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符合实验室认可的质量体系,须合理的设置机构和岗位职能。依据组织机构图设置了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详细的职权范围,并对本实验室每个岗位也进行了详细的职责分工,从组织机构职能划分上保证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条不紊的建立和运行。即由体系要素分解成质量活动,按现有职能部门采用表格形式将每项要素分配给有关部门,并结合各部门各岗位职责进行职能调整,做到每个要素都有人负责。

1.3教育培训

进行分层次的培训。首先使大家意识到与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存在着差距,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再对实验室的高层、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分别对标准的各项管理和技术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在体系文件编制前,对质量管理人员重点进行了标准基本知识及体系文件编写培训;还对各专业领域的检测标准、检测设备、检测程序的内容进行培训考核;最后对实验室具体执行检测任务的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了教育培训,包括工作权限,具体任务,操作程序,标准方法等以及对于造成质量差错所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培训提高了公司全员的认识,管理人员能按各要素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使全体职员明确检测实验室能力通用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以及每个人的工作程序、要求,理解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规定,以及每个人的岗位职责,以便开展认可准备工作。

1.4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作为出具公正性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应以公正性为宗旨,不受任何方面的干预;而“公正性”必然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数据准确就要求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对待每一项检测/校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据规程、标准,使用先进的设备,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公司制定质量方针为:“科学、严谨、求实、公正”。围绕质量方针,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为:

1)确保量值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报告差错率为

2)客户投诉处理率100%、客户满意率>98%;

3)检测/校准人员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二、编写体系文件阶段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过程,是一个通过反复修改,边编制边运行、边修改的过程。

2.1编制质量手册

编写质量手册要做到要素全面、职责清晰、程序明确、内容简洁和接口衔接清晰,要符合标准要求和本实验室实际。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审核、修订。在编写质量手册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图对每一要素、每一条款要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反复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实施。

正式的质量手册紧扣标准,明确规定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检测能力等,对公司开展检测/校准活动提供了准则与要求。

2.2程序文件的编制

程序文件规定了质量活动全过程的目的、范围、引用标准、职责、活动顺序和支撑性记录表格,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要素编制程序文件清单,根据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对质量体系要素逐一展开为具体为质量活动,确定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细表。按认可委相关文件的要求,规定文件的结构和格式,指定责任部门编写。每个程序要紧扣5WlH(what、who、when、where、why、how)及实验室检测关键质量控制环节进行描述,然后逐级审核反复修改,最后由最高管理者。本公司制定并了34个程序。

2.3编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某项具体作业活动的文件,侧重描述如何进行操作,是对程序文件的补充或具体化。

编制作业指导应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要有可操作性。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由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质量记录是记录质量活动的客观证据,如各类记录、表格。质量记录的编制应注意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可追溯性。

三、贯彻质量体系的运行阶段

编制体系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作了客观描述和体系运行的规范性要求,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挥质量体系的作用,才是保证体系正常运行和持续、适用有效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