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心理教学设计

篇1

菲菲生气了

学习内容:绘本《菲菲生气了》

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菲菲生气了》,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气是可怕的。

2.学会控制管理好自己脾气,让学生懂得宽容和友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读懂封面,认识菲菲、作者,

2.读懂课题: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

什么叫“非常非常生气”?(特别生气,十分生气,气极了,气得火冒三丈,气得吹胡子瞪眼,气得说不出话来……)

指导读好课题,表达出菲菲异常生气。

3.引导学生质疑:菲菲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她生气时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二、指导读绘本

1.第一幅图:菲菲在干什么?她跟大猩猩都玩些什么游戏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菲菲与大猩猩的假想世界,体验玩耍时的快乐。

2.姐姐来了,发生什么事情?连续出示第2、3、4幅图,师读。

3.(出示第5幅图)“哼!这下菲菲可气极了!”菲菲气成什么样了?

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描述生气的菲菲。

4.我们来看看,画面上用什么颜色来表示菲菲气极了?为什么要用红色呢?

师:看来画家真了解小朋友们的心,她用颜色来表示你们的心情,知道你们生气的时候,心里是火,眼睛里是火,鼻子里是火,嘴巴里是火,整个人就是一团红红的火。

5.菲菲气极了,(看图),学生描述,动作、影子颜色

看到生气的菲菲,你想到了哪些词?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看看文字,谁来读一读?

引导读文,理解“咆哮”。

6.这样的菲菲真让人担心,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猜测。

7.菲菲有没有那样做呢?

(苏菲感觉好难过,她耷拉着脑袋,瘦小的身躯走在长长的道路上,她感觉好委屈、好难受,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如果你是苏菲,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三、交流感悟

1.最后菲菲还生气吗?是一下子不生气的吗?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再一起去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概括复述故事大意。

重点:第13幅图。

(1)出示图:菲菲坐在高高的树上……

指导看图,展开想象:她看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海浪声、海鸥叫声、鸟叫)她甚至闻到了什么味道?

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理解“安慰”

小结:画家可真厉害,让我们不用看文字,也能从画面上感受到菲菲的愤怒、伤心与快乐!绘本阅读就是这么有趣,我们不光要读文字,更要读懂图画。

重点:第18幅图。

(1)终于到家了,菲菲推开门,高兴地大声地说:“我回来了!”啊,屋子里暖暖的,香香的,看见菲菲回来,每个人都很高兴。 这里的暖暖的,香香的,就是“温馨”的意思。(板书“温馨” )

猜猜看,哪个字表示暖暖的,哪个字表示香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从哪儿看出家充满温馨?(引导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姐姐、小猫分别会干什么。)

你们还丢了一个人,谁?是啊,少了菲菲家还会温馨吗?

(3)出示第19幅图文:

只有一家人在一起,这个家才是温馨的家,才是暖暖的,香香的家。

好温馨的画面啊!整个画面全是暖暖的黄色。

课件出示:

家是妈妈温暖的怀抱,

家是爸爸关心的微笑,

家是姐姐真诚的道歉,

家是小猫轻轻的喵喵叫……

家永远是暖暖的,香香的。

3.出示第20幅图:引读“而且,菲菲也不再生气了。”

(1)聊天讨论:菲菲终于不生气了,看来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生气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如果当时菲菲不跑出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想象说话)

小结:这样会伤害身边很多很多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特别特别糟糕。所以希望小朋友们读完这本绘本之后,要尽量的少生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讨论:菲菲可不可以控制一下自己,不生气呢?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友爱。

四、讨论思考,升华主题

1.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呢?学生交流。

2.出示: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 跟好朋友聊聊天;        * 到大自然中散散步;

* 听听音乐;              * 做做运动,画一幅画,或者看看书……

五、作业

篇2

有效性教学是教学的灵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教学质量有较高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课题。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其实就是通过课堂当中有限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最大化的实现。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研究,提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方式的设计等。

1.1注重实效的设计教学目标。首先,作为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应对于教学的目标有着层次性的保证。教学目标是一方面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其还是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就能从整体出发,将各个可是统筹安排。合理的教学目标往往有着层次性的特征,但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之下,每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又有着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还应根据学生之间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等个体化差异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有层次且科学合理,并根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全面性。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课堂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在教学目标中,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灵活制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些课程应当侧重能力,有些则侧重价值观;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有些应当侧重实验的设计,有些则侧重实践能力的体现;在信息的获取中,有些侧重收集信息的途径,有些则侧重信息的处理或评价。

除上述两好点之外,教学目标还应具有明确性的特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所应当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是针对教学过后所达到的效果进行表述。在教学目标的行为目标确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目标在确定时,履行课堂行为的主体应当是学生;第二,教学行为的结果应当做出表述,并且教学行为的结果应当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能够到达的范围内;第三,对实现行为的条件进行限制性;第四,行为目标的使用中,规定评价行为的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有效性。只有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严格要求,做到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如在目标制定之前进行访谈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认知水平,掌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等等。通过对学生状态的了解,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对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划分为:阅读材料,根据示意图能够描述分子排列;观察物质的扩散现象,解释扩散作用;用实验鉴定细胞膜特性;体验细胞结构的科学探究过程。

1.2注重实效的思考"教学结构"。通过对教案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控,但目前为止,教案的管理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死板使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上大费周章,甚至为了符合管理模式,有些教师的教案存在抄袭现象,这种现象大大局限了教师对教案的设计思想,导致死板的教案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不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在教案的设计工作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观察,以及课堂内容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结构进行设计,以达到设计的教案符合教育现状,而不是抄写教案应付学校管理。教案设计工作中,要注重结构的层次化,理清思路,合理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1建立生态型的有效教学机制。所谓的生态型教学,就是之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链接,并让学生通过这些连链接更好的获得课堂学习得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没有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开发能力。生态型教学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扩展,将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注入教学有效性,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只是,还积累了生活的经验,使得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拓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于学生的指导,使得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培养其情感态度。

2.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只有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探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合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三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三者融合进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有效教学。

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篇3

关键词: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以及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同时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从各个高校学生的实际表现看,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已有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占30%~40%,其中较严重者占10%;师范类大学生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5.2%。师范类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且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也就关系到下一代教育的基础建设,所以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本文以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培养未来教师的积极作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面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学校教学工作,有利于师范教育和师资建设的有效进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为了再教育创造先决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心里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需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阐述。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从客观方面来讲,当代大学生从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生活环境、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与中学阶段相比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变得复杂。大学生一般都是初次远离父母,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突然变化,造成了对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这些问题的困扰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部分学生考取大学之后感到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导致厌学、不爱与人交往等问题。

上述问题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也比较突出。因为长期以来社会对师范院校的认知度很高,造成了学生进入师范院校之后产生了盲目自信的心理,而且由于师范院校招生范围比较广,学生家庭之间贫富差距较大,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心理压力。同时随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使得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产生心理负担。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如何加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现代大学教育的效果以及未来教育过程中的基础建设,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加强沟通交流,克服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缺乏同外界的联系,在大学校园中学会心理健康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挫折或失败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这样才能为将来真正走向社会以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不但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其次,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问题也不断变化。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素质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最新状态,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教育措施与方案,只要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那么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再次,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通过各学科教学融入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学校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三、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未来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希望与困惑、快乐与困苦的多元选择,在面对学习、工作、社交、友谊、爱情等一系列人生重大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有他们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分析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范院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进行评价、反思,不断推动适合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如制定符合师范院校发展特点、适合师范院校大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测评标准;积极引导本学院多学科整合研究,关注学院内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利用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模式系统。通过对适合师范院校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创新研究,不断扩展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师范院校学生中开展师德培养是未来教育基础建设的重点,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个人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过程中,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范院校学生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水平之后才可以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将来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师德修养,从师范生抓起,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从业人员素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孟庆红.试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师范学生的重要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 朱炳宇.“90后”大学生特质探微[J].丝绸之路,2010,(11).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用

面对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人从小就逐渐形成并影响其终生的素质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心理素质,另一个是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应激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心理潜能被学校和家长所忽略,他们或因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或因同学之间的小纠葛,或因老师和父母的一句重话,便离家出走,恶意报复、甚至轻生等极端行为。有媒体曾报道了某省一学生因与同学之间的小纠葛而投毒报复,造成全班数十人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该事件在令教育界震惊的同时,也提醒着教育界人士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据国内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很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10%~30%之间。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初中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4.2%,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9%;高中生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14.8%,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5%。

学生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矫治;心理品质不高、心理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引导和矫正。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应肩负起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具体包括: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以讲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以小学为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社会经验很少,因此这种口耳相传加文字讲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心理教育的预期目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正确使用它,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能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能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而且对学生知能发展的每个环节,诸如感知、理解、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另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视听结合,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就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增进其心理健康。

2、增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人们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在学习中眼、耳、脑的功能发挥得越好,学习效率就越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因此,这样能使学生得到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和增值率。由于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教师尚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弥补这一空缺。

过去以个别教学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只能一比一的增值,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信息的增率增加到几十倍、上百倍,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增值率可扩大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突破在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本为主要信息载体,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这样一种授课方式,突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际经验或模拟情景体验的授课方式。在突破的基础上,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以小学为例):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⑴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矫正其与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不符的认知。

⑵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能愉快地接受自己,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⑶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⑷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标,并根据目标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⑸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⑹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

2、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咨询手记,心理辅导教学设计。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媒介,又是在心理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怎样让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让它的辐射范围更广、使用效率更高呢?网络在传输、管理、共享心理教育资源的优势明显,能够达到使资源优化的两个标准:一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将相同主题类的活动方案、辅导个案、咨询手记、教学设计放置为一类;二是资源共享的优化,教师能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在心理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和面对的难题,能将自己所需的活动方案通过查找关键词快速调出来并根据本班学生心理特点,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有利于全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减少她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对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及推进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在班级内开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咨询活动。采取这类途径来展开心理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局限性也不要避免地暴露出来,它的受益对象有限,这与我们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目标存在差距。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可以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更大范围的传播信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

⑴利用电视、广播等视听工具及时反馈学生或家长咨询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办专栏的形式定期定时与学生见面,集中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人际交往的辅导。

⑵利用渗透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要操作的渗透模式。

⑶建设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辅导热线,接听师生、家长的问题,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心理咨询平台,以适应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寻求心理辅导的要求。

⑷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心理辅导。

4、利用渗透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认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是被教育心理学业已证明的客观事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懂得心理发展对知识发展的影响,那么,教学目标就难以全部实现。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点。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它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和所承担的独特任务。

⑴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语文教学既要发展抽象思维品质,也要发展形象思维品质,既要发展逻辑思维品质,也要发展非逻辑思维的品质。

⑵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数学学习是学习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并运用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法则,定理进行逻辑转换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品质。

⑶自然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自然学科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发展,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⑷艺术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它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美感与道德感的发展。艺术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

⑸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体育能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动作思维品质。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小学科学 教学衔接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初中物理是入门课程,两者存在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物理学习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应借助小学生已经具有的物理常识和基础进行。因此,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的衔接很重要。如何把小学时期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把它们有机衔接起来,对初中物理教学极重要。把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系统,就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避免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物理学习的不适应,使学生在小学形成的科学素养、探究兴趣顺利地转化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从顺畅的过渡中更轻松地学到物理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或许是小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时过于包办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简单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探究性问题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初中物理教学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小学科学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研究科学课与物理课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三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科学学习之后,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程度,对指导初二年级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的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初中和小学是分开办学,教师缺乏沟通的平台,导致物理课的教学与科学课的教学相互脱节。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内容和科学思想上有哪些衔接点,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篇6

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提高教学实效性——榆林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校本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原则与策略——以“三格”发展社为例

不要把校长的“手脚”捆起来

当心教师成长所遭遇的“暗礁”

班主任工作中的趣味管理

常规教育从“第一次”开始

老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挖掘“差距”的育人价值

批评也可以如此美丽

“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

学校教科室主任的角色定位

教研活动应当“瘦身”

主题文化节的开发与实施

童谣与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文本价值引领的错位与复位

数学学习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内涵

读懂数学教材的三个维度

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薄弱的原因及对策

习题解答重在价值挖掘

《教学与管理》再度入选教育类核心期刊

教育应关注人的感性生命

教师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基于服务的学校管理策略

《品德与生活》师资开发的举措

班主任工作跟进要“五多”

批评要体现对生命的关怀

象棋运动好处多

校长的短信

孩子的权利不容漠视

谈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育的尝试

引领教师有效听课

发挥“家长签字”的积极功效

为教育开一扇幸福的窗户

做关注“天空”的教师

对读书的隐忧与回归的实招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要缺失了“数学味”

语文诗化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难度设置的思考

《教学与管理》被评为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

我国教学理论变革30年历程的思考

中小学校社会资本的开发及其机制探索

学校管理价值取向的流变

校史编研中的“四重”“四轻”及矫正对策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学校食堂管理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升教师教学总结的价值

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灾区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初探

学生“奇装异服”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班级管理的“麦当劳化”

高三学生英语学习中“高原现象”成因及对策

教研组隐的凸显策略

主题教研中主题确定的策略

农村教师在校业余生活状况及思考——来自湖南一所农村初中的考察

中小学教育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简论异性效应的德育价值

篇7

一、测试性质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一)职业认知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能清楚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职责。2.关爱学生,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责任心。(二)心理素质1.乐观开朗,积极上进,有自信心。2.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不偏激,不固执。3.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三)仪表仪态1.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亲和力。2.衣饰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四)言语表达1.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语速适宜。2.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3.善于倾听,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五)思维品质1.思维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2.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作出及时反应。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六)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处理教学材料,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2.能够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3.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七)教学实施1.教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节奏。2.知识讲授准确,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3.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5.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八)教学评价1.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2.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方法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五、评分标准

序号

测试项目

权重

分值

评分标准

职业认知

5

3

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职业认知和价值取向

2

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

心理素质

10

3

积极上进,有自信心

3

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仪表仪态

10

5

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亲和力

5

衣饰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言语表达

15

4

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语速适宜

6

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

5

善于倾听,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思维品质

15

6

思维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5

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作出及时反应

4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

10

4

教学材料处理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3

能够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

3

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实施

25

8

教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节奏

6

知识讲授准确,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6

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

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3

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

教学评价

10

5

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

5

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六、试题示例例

篇8

我在讲《有趣的拓印》一课时,让每一位同学把各种树叶放在自己的本子下涂一涂,画一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在一旁鼓励学生要大胆地画,给学生以积极地肯定,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去画。我想这样已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只有一部分学生流露出跃跃欲试、兴奋的情绪,还有一些同学不是很活跃。在这样的状况下课堂没有达到预期地效果。后来我通过找部分同学谈话,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才发现,这个班许多同学面对新事物不敢尝试,害怕失败,害怕做错。知道这些之后,我经常在他们班搞一些手工小活动,活动环节中没有失败的、错误的作品,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意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确立起了自信。所以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真的很重要,不但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还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我在上美术课时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有排成几人一组的,有围成圆圈坐的,等等。这样便于学生交谈讨论。在授课时我也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生在“头悬梁,锥刺股”的意志论指导下,忍耐与等待的教学方式,而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形式。我采用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和作风,在绘画创作时,使学生们始终兴趣盎然。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趴着,没有人正襟危坐。课堂里有的是自由的喜悦,有的是学生敞开的心扉,畅所欲言的倾听机制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商量。当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行为选择存在着某些局限或偏差,或者不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时,教师应该延缓评价,并以商量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并得到需要的满足,缩短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 美术教学中的作业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希望别人认可自己心理特点,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幼稚,这时他们的画充满了梦想与天真的色彩,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好的评价。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出它的优点,并加以表扬。有时候教师的声调、表情、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给孩子一种被信任、被欣赏的感觉,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美术创作,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9

1 走出误区,克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不良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开展的心理教育活动,以此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目的。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集中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学科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医学化”倾向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医学模式,忽视教育模式,偏重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的矫治,忽略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学科化”倾向主要指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正规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术语,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真正的目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摆设”,形同虚设,应付各种检查。正如有人所说,“上级检查时重要,平常教学中次要,抓统考升学时不要”。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表演”课、“作秀”课,通过课前排练,心理课形式上很热闹,其实并未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孤立化”倾向指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问题学生,忽略了全体学生。同时,也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2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

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自己的知识。前面两项在现行的学校课程里都得到了落实,唯独第三项知识很少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理想抱负等。

第三种知识的获得,一般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方法都要在学生身上落实,一切教育成果都要在学生身上体现。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和训练,自我培养和优化各种心理素质。切忌“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旧教学模式,要注意学生独立需要的满足。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我设计了《我的情绪我做主》的课堂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做“情绪蛋糕”:下面的圆形图案是周惠同学一周来的情绪状况,请你仿照此图案给自己做一个“情绪蛋糕”。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周内你的情绪状况如何,出现过多少种情绪,并分别估算一下,每种情绪约占一周中的多少时间,算出它的百分比(%),最好用蜡笔涂上颜色,好心情可用明亮的颜色,不好的心情就用灰暗的颜色。

对以上情绪,你的表达方式是:

A.说出来( )

B.用动作表现( )

C.藏在心里( )

D.用表情表达( )

你觉得最差的一种表达方式是( )

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自我探索,轻松中有思考,互动中受启发。

3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活动课,可见,它十分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感悟与发展,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要通过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接受训练和启示,在活动中得到领悟和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对父母的爱给予回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每个同学回忆最近一段时间内,父母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和专心学习做了些什么事,你为父母又做过多少事?请填到下面的“天平”上。

父母为我做的事情:

篇10

关键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初等教育 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18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 of Primary Education

LIANG Qianqian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Abstract Vocational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to tra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eaching ability as the goal, stresse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building in primary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follow the structure of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reflecting the real task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ject course as the carrier. In Job Task analysis for the way the field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tasks to be divided, to buil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imary education in line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Key words job task;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imary education; project course

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地方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师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除了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外,不可忽视其实践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紧紧围绕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三个层面,实现学生的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1 构建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原则

1.1 突出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结构

由于以分科课程为主流的课程设置和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目前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讲解类型的课程居多,实践课程也基本按照理论知识的结构组织学生进行联系,导致学生实践操作层面的锻炼与培养存在欠缺。教师属于特殊的专业技能岗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毕业生将直接步入基础教育阶段,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水平。因此,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体现毕业生作为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职业能力结构。通常来说,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执教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以及不断更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学生应然的职业能力结构,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此结构为主要框架进行构建,而非理论知识架构;相应的,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由从前的“理解……”“识记……”“掌握……”转变为“能够……”,即强调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能力提升。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转变并非否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而是将知识取向转变为能力取向,将课程组织的架构由知识结构转变为能力结构。

1.2 体现小学教育的真实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开设初等教育专业,在定位上强调其技能性,突出其实践性,其课程设置应当凸显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特点,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前,能够具备基本的教学岗位操作技能。因此,专业课程应体现小学教育中的基本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就能获得执行工作任务的机会,真正实现学做合一。

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果不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基本无法掌握。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该课程目标在于使毕业生能够面向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如果学生在该门课程中只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字、词、句、段、篇及相关知识,而不通过实践,则无法将从课堂中学到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内化,真正在讲台上时就可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因此,在课程中必须体现小学教育中基本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去学、去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1.3 以项目课程为载体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是按照具体项目和“教、学、做”一体化构建的,由学生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和学结评价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工作过程。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职业教育要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由此,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拥有不容小觑的意义。在项目课程中,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生涯和社会需求为背景,围绕着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活动和工作任务,将实际工作岗位中的真实业务流程在教学现场再现,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项目中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内容较为庞杂,采用项目课程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内容统合在典型活动中,从而使工作任务在课程中的体现能够落到实处。

2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初等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1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内容包含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三个层面。明确的岗位定位是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的前提;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职业能力是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③在课程开发时,必须立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工作任务体系结构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划分课程门类、排列课程顺序,以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④经过工作任务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即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以新疆职业大学初等教育专业为例,学校聘请本市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岗位和任教不同课程的12名小学一线教师作为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专家座谈,划分小学教育中的9个主要工作领域,进一步分析出小学教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根据划分出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内容进行整合,即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这一途径,实现了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解构过程,同时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围绕能够凸显职业能力的典型活动设计项目,通过任务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出适合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革新。

2.2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2.1 确定初等教育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任务和职业能力

基于专家座谈所提供的内容,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主要可划分为9个领域,即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建设、品德与心理教育、教学评价设计与分析、学生事件处理、家校联系、教学研究以及团体活动设计与组织。9大领域中包含对应的工作任务。

以教学设计领域为例,其中包含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仪器设备的选用、课件制作、教具开发和作业设计11项工作任务。

根据教学设计领域对应的11项工作任务,结合地域特点和目前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进一步确定各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2.2.2 根据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设计初等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基于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9个领域经过整合后被规划为我校初等教育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即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建设、品德与心理教育、教学评价设计与分析、教学研究以及团体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的设置建立在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划分,打破了过去的课程按照知识分类方式进行设置的制约,避免这种学科课程为职业教育带来的弊端。随后编写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编排等进行详细说明。

其次,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在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后,结下了即编制课程标准,在其中确定编制课程的思路,根据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突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围绕此中心编制课程。每门课程在内容的确定时摒弃过去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组织的方式,根据对应的工作任务选择典型活动作为课程项目的参照点,确定能够体现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课程内容。

再次,设计和编制项目教学方案。项目教学方案是将课程编制的思路切实落实的关键步骤,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教学,能够在课堂中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学做合一。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职业能力进行,依据任务分析结果和课程标准确定方案中的知识及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最终形成完善的项目教学方案。

注释

①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

② 刘宝.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