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村官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当村官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辅以访谈、座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10份,回收率为94.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75.3%的大学生认为,选聘大学生当村官很有必要,24.7%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8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可以做好村官;26.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当村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20.1%的学生认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43.5%的学生认为可以带动新农村建设,9.5%的学生认为前途渺茫;17.0%的学生认为当好村官与专业之间有很大联系,63.3%的学生认为有联系,19.7%的学生认为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可见大学生村官政策能够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与肯定,多数大学生对该政策充满热情、充满信心。
(二)对大学生当村官意向调查
13.7%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很愿意去当村官,58.5%的学生表示对此很有兴趣但还要看到时候政府的政策,27.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去当村官。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当村官缺乏主动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持观望态度,这是由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择业观念决定的。男生表示很愿意当村官的要略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表示不愿意当村官的分别占27.4%和27.9%,没有因男女性别差异而形成差别;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或有兴趣当村官的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三)大学生当村官动机调查
9.6%的学生选择当村官是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23.6%的学生是由于政府提供了优惠政策,35.1%的学生是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31.7%的学生是为了谋求今后的发展。38.8%的大学生认为当村官的合理年限为2―3年,46.0%的学生选择了3―5年。可见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真诚度较低,大部分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做出的折中选择,有的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以当村官为跳板,谋求今后的发展,这将大大影响到大学生村官上任后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
(四)影响大学生当村官因素调查
33.0%的学生不愿意当村官是由于农村工作条件艰苦,24.9%的学生由于认为不能胜任村官工作,19.5%的学生由于家人不同意,13.9%的学生由于受社会舆论影响。65.2%的学生认为自己当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当地农村干部、群众的交流沟通问题。可见主观原因是影响大学生当村官主要阻力,而自身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当村官的首要因素,客观上担心与当地村干部及村民的交流沟通成为影响大学生当村官的主要原因,上级政府的支持等与否也是影响大学生当村官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关心国内外大事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其次,要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一技之长服务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专”,还要“博”;第三,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意识地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顽强的品质;第四,要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准确估价社会就业需求,客观定位自己的能力,调整好就业的心态,正确处理个人就业理想与就业形势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培养作用
首先,高校应通过校报、校园网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聘请有关专家对村官政策进行讲解,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官报告会,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使大学生支援农村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使大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第三,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深入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现状,激发服务农村建设的兴趣;第四,加强农村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开设与农村工作有关的课程或组织专项培训,使有志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能够学到过硬的技术和本领。
(三)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长效激励机制
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当村官,政府要在资金、政策、体制、人力物力上给予农村大力支持;应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做到政策扶持到位、帮带培养到位、管理服务到位、激励保障到位,通过提高待遇、营造环境、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等激发大学生任村官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切实让他们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
篇2
一、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及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的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不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分为两大类,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协助做好宣传、贯彻、组织、实施党的政策安排与任务,做好本村产业经济、科技的发展,做好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等工作,参与村务和村团组织建设;担任村委或党委成员职务的,则按照所担任的具体职务确定工作职责。
大学生村官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打破了人才流动的城乡壁垒,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为基层干部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工作有效增加了农村活力,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优势,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普及新科技新技术。我国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也逐步成为基层培养党政干部的新途径。广大农村成为大学生村官锻炼成才的大舞台。
二、大学生村官与本土意识冲突产生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任职,为基层组织的健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观念的变革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瓶颈。其中,基于本土意识而产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无明确身份的身份认同问题
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当地的村民,也不是真正的公务人员,这种非官非农的身份让其无法真正参与到农村事务的管理决策工作中。“我们算什么人?”大学生村官或多或少会遇到这种身份上的尴尬。同时,部分村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外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排斥心理,如若大学生村官对当地人文风俗不了解或遭遇语言障碍,就很难真正融入到村民之中,开展工作就更加困难。
(二)大学生村官满怀热情却遭遇本土冲突问题
除了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村官,其他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事务并不熟悉,他们不了解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处事风格,他们习惯用学校里的处事方式去处理农村事务。而广大农民盼望有知识、有魄力的大学生带领他们致富,而不是倒过来“照顾”不能吃苦的“小皇帝”。大学生村官不了解当地农村特定的现实,不懂得“乡土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无法胜任当地的工作,最终丧失了工作热情。
(三)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或经验不足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村官选拔的广泛性,致使各种专业人才拥入农村。而从农村角度看,大学生村官中农学、法学、医学等农村急需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非所用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发挥,一旦他们觉得在农村难有作为,扎根农村的意愿也将丧失殆尽。
基于上述多种原因,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村官“留下来”的重要方法。
三、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的路径
面对种种问题,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机制,对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从选拔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土生、土长、土宜”的大学生村官,再到对村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多元化的流动,最终为我国农村培养“思维创新能提升上去,联系群众能深入中间,工作任务能执行下来”的大学生村官。
(一)招聘选拔本土化
在选择优秀大学生村官时,严格选聘程序,选聘有当地户籍的大学生,用“家乡话,故乡情”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快融入群众之中。选聘有真才实学、吃苦耐劳的大学生村官,尽量杜绝拿基层工作当跳板的现象,发挥大学生在基层的最大价值。选聘专业对口,优先选择适宜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农林、畜牧、经济管理、医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为农村干实事,干好事。
(二)管理村官本土化
一方面,建立一套规范的调研评价、学习交流、考评考核制度,通过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综合表现,为其工作进行评议,对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提升;在核定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名额及各种评奖、表彰活动中,适当向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倾斜,从政治上给予激励。另一方面,安排专项基金为大学生村官购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从经济上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工资及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通过服务于家乡,从而受益于家乡,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扎根基层。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离职倾向
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加强新农村建设以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政府推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选聘高校毕业大学生到农村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全国共有130多万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在任的大学生“村官”有大约29万人,预计到2015年,全国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将达到40万左右。江苏省自1995年首次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职务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人数有大约1.2万人。
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身份是由包括经济产业结构、农村社会基层治理政策和人力资源配置、意识形态的动员宣传在内的三个层次的外部结构性力量建构的。 这决定了该群体身份的特殊性。不管是从大学生“村官”自身还是与其相关的外部环境,都对大学生“村官”的对其身份认同提出了挑战。他们更加需要通过主体的积极认知、行动的意义赋予和参与来获得对身份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任务绩效和行为绩效,进一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虽然大学生“村官”的规模在日益增大,但是村官流失的现象也比较多。大规模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是与党和国家执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发点相违背的,它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大学生“村官”离职的原因多从制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本文从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身份认同对大学生“村官”离职倾向的影响,并探索了大学生“村官”自我效能感对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机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
对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这两个概念学界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大多数关于离职倾向的研究都从组织和个体角度进行。
Bruce等(1996)从另一角度对企业理论进行解读。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替代市场的价格机制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但是企业不同于市场,企业中还存在着协调、沟通与学习,这不仅要求实际上的地域性,也要求在精神上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这一共享的身份的存在能够降低沟通的成本,建立成员之间外在协调与内隐协调的规则并影响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同时,这种共同身份的存在,会让组织内部的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众所周知,利己主义不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伴随着诸如友情、移情、忠诚的情绪共鸣以及对真善美的这种抽象的价值观共享也可以作为我们行为的动机。当员工把自己归属于这种共同的身份便会形成身份认同。此时,基于这种共同身份的情感共鸣和自我约束,身份认同能够发挥激励员工的作用,使得雇员无论是否有上级或者同事的监督时都能按照这一共同身份的要求行为。这种效果的存在使得员工离开组织的可能性降低。此外,身份认同有助于共同知识和信念的形成,这使得身份认同发挥着类似于制度的功能,而这一作用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成员背叛这一身份的行为,降低其离开组织的意愿。
上述身份认同对于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同样可以适用于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当大学生“村官”对这一身份产生认同时,有助于个体形成对自我身份的定义,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强化感,并且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将内化为村官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促使其承担这一身份所伴随的各种责任,鉴定该群体的信念,从而降低其离职倾向。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负相关,即身份认同程度越高,离职倾向越低。
(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身份认同是关注个体如何依据自己或他人对于某一群体的身份归属来构建自己和他人的身份,通过自我归类形成对共同身份的认同。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归类理论,个体会根据群体的特征完成去个性化,维护群体的同质化特征,保持一致性的行为。大学生“村官”这一共同身份的存在,不仅限定了这一群体内部的成员的学习和研究方向,这一群体的存在,也给个体在入职后提供了可以参考或者学习的对象。通过选取群体中的典型范例,了解其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身份的认知和评价,在对该群体形成了解的同时个体也获取了间接经验。同时,在面对组织、乡镇直接领导、村领导、村民以及社会其他主体等不同的期望时,大学生“村官”也会对这些期望进行平衡,重新对自己的身份角色进行定位,并在工作中积累直接经验。此外,大学生“村官”这一共同身份的存在,使得个体能够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伴随着诸如友情、移情、忠诚的情绪共鸣以及对真善美的这种抽象的价值观共享,个体能够获得一种情绪上的升华体验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去从事工作。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及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大学生“村官”在经历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基于身份认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此外,大学生“村官”在自我归类与对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构建的过程中,彼此的身份认同状态会发挥一种“传染”的作用。例如,当观察到其他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度较低,个体也会对自己当初的择业选择产生动摇,无法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外在对其的评价下降,导致他们的身份认同程度削弱,完成工作的信息不足,自我效能感不高,产生离职情绪。
假设3:自我效能感在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即身份认同程度越高,那么自我效能感就越高,进而离职倾向越低。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模型:
二、研究方法
由于大学生“村官”地域分布较为分散,难以进行统一实地填写问卷,因此本研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过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对江苏省盐城、泰州、扬州等地的大学生“村官”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452份,最终获得其中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为24.3%。本研究为保证测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采用的较为成熟的英文量表,通过多次互译程序保证量表的翻译准确性,并通过调研访谈,与大学生“村官”多次探讨,参照成熟量表修订程序和要求对问卷的表达和措辞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境。
身份认同量表是在Brown(1986)提出的6条目量表基础上所得,结合大学生“村官”特征修改为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量表,经过初试样本检验并无删减,保留6个题项。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Zhang和Schwarzer(1995)提出的量表,经过初试样本检验并无删减,保留10题项。离职倾向量表是在Mobley(1978)提出的四个条目的基础上,经过初始样本检验,保留3个体想。本文采用Likert5点计分方法,对于认知及态度类题目,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对于行为题目,1表示绝对没有,5表示非常频繁。另外,本文将性别、工作所在地、毕业学校、学历、原籍所在地、职位等作为控制变量。
信度检验通过SPSS18.0,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和离职倾向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分别为0.85、0.87及0.84,均在0.80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检验通过AMOS7.0对两个构念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由拟合指标可知,卡方自由度比都小于3,CFI、GFI均大于0.9,RMSEA值小于0.08,说明数据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本文采用SPSS18.0进行回归分析,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首先以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以身份认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身份认同跟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β=.391,p < 0. 001), 方程的解释力度R2=15.3%,验证了假设2,即身份认同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即身份认同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
接下来分析增加中介变量之后模型的变化。由下表我们可以发现,再加入自我效能感之后,方程的解释力度增加(ΔR=20.3%),自我效能感对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影响(β=-0.504,p < 0. 001),身份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变为-0.225,虽然依然显著,但是下降了0.196(p
最后我们得到如下模型: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研究以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和离职倾向作为相关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与其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的负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之间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假设基本都得到验证。
虽然本文从个体角度出发,根据身份建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对江苏省内的大学生“村官”的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但由于个人的水平以及外界因素的限制,本文还存在部分地方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情况如下:
首先,本研究的大学生“村官”的样本主要取自于江苏省部分地区,江苏省是全国大学生“村官”制度推行与发展较好的省份,因此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采集的问卷是大学生“村官”自陈式问卷,可能带有同源方差的问题。后续研究中离职倾向等指标可以考虑采用更加客观的标准。
其次,本研究只是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虽然自我效能感也从属于动机理论,但是本文却并没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给予研究,部分大学生“村官”选择这一职业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受到优惠政策的吸引,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则是为了奉献农村、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实习自我价值,这些工作动机对离职倾向是否存在影响、外在动机是否会对内在动机产生作用以及外在动机是否可以向内在动机进行转化,这些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内容。
最后,本文是将离职倾向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虽然离职倾向对离职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别的。离职倾向只是心理上的知觉,离职却是实际做出的行为。而从心理状态到具体行为之间仍然有一个过程,具有离职倾向的人不一定会产生离职行为。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心理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离职行为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KOGUT B, ZANDER U. What firms do? Coordination, identity, and learning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 7(5): 502~518.
[2] BROWN R, CONDOR S, MATHEWS A, WADE G, & WILLIAMS J. Explaining Intergroup Differentiation in a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6(59):273~286.
[3]ZHANG J X, & SCHWARZER R.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J]. Psychologi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the Orient, 1995, 38(3):174~181.
[4] MOBLEY W H, HOMER S O, & HOLLINGSWORTH A T.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8, 63:408~414.
篇4
前有陕西大二村官白一彤,后有两三千名大学生报考广州增城村官,再有各地不少大学生的自发行动,村官,为何史无前例地成了高校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
从2008年开始,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村任职,至今,全国大学生村官已有13万人。最新消息透露,广东省今年将招聘1600名大学生村官,加上这1600人,广东省大学生村官将达到2649人。
为什么大学生村官能“忽如一夜春风采,千树万树梨花开”?官方分析,村“两委”干部正在老化是个严峻的事实,新农村建设遭遇人才“瓶颈”;从民间来看,农村本地生源大学毕业生正遭遇就业“瓶颈”,一者有需,一者有求,大学生入村任“官”是完美的结合,
然而,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渐渐走红,是否意味着当代大学生已开始放下身份,扎根基层?“村官”这个职位,是否只是他们绕个弯走上仕连的“跳板”?
用知识与青春碰撞乡村
一群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撒到了广东惠阳乡村的角落里,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变董――
2006年,新圩镇新丰村的户籍管理结束“厚本”时代,进入信息化管理:
2007年,永湖镇麻溪村的材料告别手写,全部实现了打印归档;
2008年,惠阳经济开发区莲塘面村农民不再听天由命,在远程教育中学会了科学种植;
这一系列的变化,源于一群人――大学生“村官”。2006年,惠州市惠阳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共有80名村官任职于67个乡村,村级组织结束了没有大学生的历史,一股知识与青春的活力开始进入乡村。
找来女儿智斗野蛮父亲
田湘妮,土生土长的惠阳人,带着一副眼镜,皮肤晒得黝黑,说话脆生生的。2007年,她从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的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思考的是宏观的“三农”问题。毕业后,她放弃了两个留在广州工作的机会,跑到离惠阳城区30多公里的永湖镇麻溪村,当起村党支部副书记。
2007年11月22日,田湘妮上班的第一天,村委会墙边那台尘封的电脑立马被激活,材料告别手写,实现了打印归档。“但我不想被大家当成只会写材料的‘秀才’”,村里要开通一条1.1公里的村道,田湘妮跑去和大家一起顶着烈日清扫。没有因为她是大学生,或是女孩子而享受什么“特权”。
村里一户比较野蛮的村民,把房子盖在路中间,拦住邻居家的去路,两家为此闹得不可开交,田湘妮作为村干部,不能不管。然而跑了十几趟,那个村民态度依然恶劣,死活不肯让步。精明的田湘妮发现对方有个女儿,和自己年龄相仿,就决定从他女儿入手。
“你爸在村里名声不好,横行霸道,这样做全村人会孤立你们的,你这个做女儿的脸上也不光彩,好好劝劝你爸吧……”这一招奏了奇效,那户人家不久后就自己拆了房子。
2008年,村委举行换届选举,这是头等大事,但有些村民却无动于衷,不愿参与投票。田湘妮简直把自己在大学期间搞活动的神经全调动起来了,她一头扎进去忙了两个多月,东奔西跑充当村里宣传的“大喇叭”,粘贴宣传标语、口号,还要打印各式选票、清点花名册,把通知书发到每个村民家里,又抱着票箱挨家挨户去收票……村民们看到她干得这么辛苦,感动了,纷纷过来投票。
后来,田湘妮被镇里委派为唯一的女性包村组长,负责整个村的大小事务,现在她又被抽调到镇政府帮忙,常常城镇乡村两头跑。
依靠行动堵住“镀金”之议
“我们不是村民选的,怎么能叫村宫呢?大学生村官根本不是官。”作为惠阳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之一的陈嘉龙,职务是新圩镇新丰村党委副书记,但他很清楚自己的角色,“要先做村民,再做村官。”
陈嘉龙2005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本来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安稳的教书工作,不过他嫌太安稳了,听说老家惠阳正在招募大学生村官,便不顾家人反对跑回来报考。
“又是一个来镀金的。”刚进村时,村民和一些村干部都这样议论陈嘉龙。“坐在角落里,两个星期没人理我。”很快,陈嘉龙留意到,村委会的干部无论写材料还是打申请,全是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用纸写,而旁边就摆着一台尘封的电脑。
陈嘉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包揽村委会所有的文书工作,把干部们手写的钢笔字统统变成了印刷体,鼠标一点,材料就可以通过网络递交给上级了。
村民们常常发生纠纷,村委会好不容易达成和解后,第二天又有耍赖的村民不认账,继续闹。陈嘉龙想到了一个高招――制定了一份《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只要纠纷后达成和解,双方和村委会就一起签署协议书。再反口耍赖,处理起来就有凭有据了。
僵局一打开,陈嘉龙发现自己可以做得更多,从此,他停不下来了:村里的安全生产检查、全国的污染源普查…渐渐地,他和村民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村民开始把他当能干事的“官”,“大学生,有文化,就是不一样。”悦耳的评价开始在村里流传。村干部说,现在我们都舍不得他走。
体验农村那个人情社会
从大学生到“村官”,这一角色的转换,需要付出很多。田湘妮说,刚上任时,遇上村民之间闹矛盾,村委派她去调解,她一到场,村民们“扑哧”一声就笑了:“找个黄毛丫头就来敷衍我们,太不给面子了。”村民心里不爽,她讲的话自然也没人听。
令大学生村官们困惑的还有,读了一肚子书却搞不懂农村的人情世故。陈嘉龙上任没多久,村民发生争吵,见村治保主任不在,他就独自前往处理。一开始他运用民法知识试图调解,可是双方反而越争越厉害。陈嘉龙选择了报警,但民警的到来更加激化双方的对立情绪。村支书曾远强闻讯赶来,只说了一句话:“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给我个面子吧,不要吵了。”纠纷便平息了。
陈嘉龙想不明白。后来,村干部帮他解惑,农村是人情社会,做农村工作要讲人情,不是完全依靠法律法规就能管好的。
大学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村官”工作中很难具体用上。“但这正是一笔财富。”田湘妮说,“农村有的恰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有别于城市。两年多来,我看到了社会的不同人性,体会到贫困社会的冷暖人情。虽然整天面对的多是一些琐事、纠纷,但我已经学会独当一面去解决问题。”
当了三年“村官”的陈嘉龙,现在干得更加得心应手。他已经是村里的“多面手”;档案管理、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处理纠纷等,都有他的份。去年,他跟村干部去东莞等地招商,一口气就拉回了两个投资项目。他说,新丰村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村民认同我
了,我给村里带来变化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下乡并非村官仕途“跳板”
轰轰烈烈的大学生村官工程,也让很多人担心:大学生当“村官”,只是走过场,留不住人。的确,由于村官没有任何编制,合同期一满,他们就得重新考虑出路。
从惠阳区大学生村官的就业协议书上,可看出组织部门想“留住人”的用心良苦。协议规定: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制,服务6年。在这6年中,用人单位支持、鼓励大学生考公务员,服务满4年可参加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给予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在待遇方面,每月工资由区财政专项供给,生活补贴由所在镇负责发放,工资1600元,补贴600元,加起来每月有22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严进宽出”的原则――在保证大学生服务期间福利待遇时,不限制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即大学生在6年间如果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另谋高就。
对大部分村官来说,任期满后的道路无非三条:留在基层继续发展、考公务员或考研、重新找工作。前不久的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惠阳区的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参加了。
面对“你会一直留下来当‘村官’吗?”的问题,大学生村官们坦言:不敢保证。“服务期间我绝不会当逃兵,但必须考虑出路。”田湘妮说,考公务员只是为了解决身份问题,她报考的还是永湖镇的办事员,同样可以回麻溪村服务。陈嘉龙说,当村官不一定就得非呆在一个村不动,还有更大的舞台可以发挥作用,他想趁年轻时多走些路,而这,并不是拿村官当跳板。
自发下乡之路能走多远?
“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湛江三合村的大学生村官言及前途,兴奋而热切。尽管履新不久,他们却已经憧憬,“等这里一切上轨道后,我们就要去下一个村子……让整个中国农村发展有个参考模式”。
相比大学生们的乐观,三合村村委会主任陈兴旺显得更加谨慎。他介绍,大学生下乡以来,对村子的影响明显。三合村是个“空巢化”严重的村子,“老人带孩子衍生了许多教育问题,这群年轻人下来后,很好地改善了这种情况”。此外,大学生也为村里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带来了很多高校教授的有益意见……
但陈兴旺觉得,村子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缺乏资金,大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三合村收入主要依靠鱼塘承包和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捐赠,“十分不稳定”。目前,全村年收入仅4万余元,“大学生的计划再好,没有资金支持也不可能落实”。他反复说,多宣传一下三合村,希望“政府能拨资金援助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评论:
确保大学生村官“出路”畅通
光 明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5日至8日,2006年到村任职的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即可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报考北京市公务员。类似的新闻,媒体多有报道,据粗略统计,近期就有广东、重庆、湖南等省市相继出台了与大学生村官相关的制度措施,这些措施或为他们考研提供加分优惠,或为他们落户大城市提供便利,或为他们向更高一级部门“流动”提供畅通渠道。
各地密集出台上述举措,其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要着力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营造更良好、更宽松的社会环境,确保他们的“出路”畅通,让他们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它也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各地5年内将选聘10万名应届大学生到村任职。这是为了“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这样的战略部署,社会效应显著,可谓一举四得:一是为国家培养了战略性后备人才;二是让应届大学生在相对艰苦的基层了解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有利于其成长成才:三是会给农村基层带来新鲜血液,产生“鲶鱼效应”,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基层治理水平;四是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贯彻好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除了要做好“选拔”工作,让应届毕业生“下得去”,更需完善“运行”机制,让他们能“流得动”,感觉到“前途有盼头”。无需刻意回避的是,目前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虽然推进顺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的难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身份问题和“出路”问题:在我国的政府架构中,村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大学生村官虽然被称为“官”,但却是徒有其名,并非真正体制内意义上的“官”。农村信息相对闭塞,这对那些经过农村锻炼,增长了才干,丰富了阅历之后,想进一步深造的村官而言,也是一项极大挑战。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4年。2009年。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党员群众认可的优秀人员,可及时补充到基层领导干部岗位;逐步提高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中招考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比例;引导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员工。各市的政策制定更加灵活。无锡市正在实施的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把实际表现优秀、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适时纳入,提出要把他们放到乡镇、街道担任主要领导或副职领导,通过五年的培养锻炼。争取成长为县处级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对社会、学校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选拔大学生‘村官’对于社会、学校、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机遇。对社会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大学生带去的是新知识新理念,能促进苏北发展;而对学校来说,培养的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为建设新江苏做贡献,也是一种成就;对学生本人特别是工作还没落实的,更是一个就业的机会”。
一、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调查中,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1 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
如南陈集乔庄乡村民们反映,大学生们有知识、有见解,为农村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我们农村大多数还是有点重男轻女,比如有些人家为了生男孩子就想法设法找门路……。有些人找关系检查知道是女孩子还会做流产,对女孩子教育也不够重视,但小沈(一个大学生村官)就把村民集起来给我们开会、讲道理,还逐一做典型人家工作.通过录像、实例甚至法律等来做村民工作,效果比以前直接罚款、拉房子好多了;他还在村里办起了亲子教育班,主要给妇女讲解如何更好引导孩子、管理孩子等问题,现在我们的观念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大家有事首先就会想到找小沈商量一下”。
2 推广了新技术,带来了新方式。
具有预见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2007年毕业于淮阴师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小张被连云港市赣榆县聘为技术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到农村信用社贷款30097,建起了无公害葡萄园、西瓜种植园.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知识,将村里的采摘园、特色项目到新农村商业网站,加大了本地特色产业的宣传,扩大了客源,带来了效益。
3 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农村注人了活力。淮安市洪泽县办公室里的电脑和打印机原来一直处于休息状态,上面满是灰尘,小朱来了以后捡起这个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动用的东西,起草、修改、打印各类资料、协议,大大提高了村委会的办公效率,让村民们很佩服。同时他们还利用远程教学技术,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龙虾养殖等以更便捷的方式传授给农民,改变了以往主要通过专家面授、村民交流等费时、费财的技术传播方式。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二、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快脱离农村基层。因此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 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他们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考试大网站收集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 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篇6
一、重新认知自我,找准了定位
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工作已近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增添了不少新的认识。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工作的内容也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回顾到职时的计划蓝图和自我定位,已经不太符合现在新环境、新形势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了。市委组织部沈军副部长在培训班的第一讲中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让我深有醍醐灌顶之感,让我更深层地明白了大学生村官“为什么要招”、“究竟要干什么”和“究竟该怎么干”的道理。今后,我们要努力做群众喜欢的村官,注重把自己培养成能干、实干、奉献、廉洁的大学生村官。要正确定位,演好角色,尽己所能造福一方,切实履行好大学生村官的使命。
二、参观新农村示范点,开阔了眼界
7月22日下午,市委组织部精心安排了实地参观学习的内容,我们有幸参观了新农村示范点李庄镇安石社区、凉姜乡九里社区示范点。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思维眼界,将我们的思维从带有局限性的传统农村引导到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安石社区积极进行产业富民、沼气利民、道路惠民等各项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养殖业(养鱼、养猪)、种植业(水稻、水果和经济林),建成了粮—沼—猪—果”生态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依托帅家沟水库,发展旅游业。接着,我们参观了安石社区大力引进的生态型项目—云辰乔木园林,该公司总投资约1亿元,年销售产值可达1500万元,可解决当地劳动力200个左右。将带上了走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九里社区那碧绿铺地的葡萄和西瓜着实养眼,九里葡萄是凉姜的招牌产品。为老百姓的充分就业与创业找到了实际的产业支撑,真正实现了凉姜镇人民既能安居又能乐业的目的。专门成立水果协会,主要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引进、品牌打造、营销策略和农产品深加工。
通过参观发现,这几个示范区都是立足村情实际,拓展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打造专业品牌,通过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助推老百姓发家致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创造出了辉煌业绩。
体会一:要突破以个体为主进行传统生产,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分散的旧思维,努力适应生产机械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良化、营销体系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方向,拓宽农业发展内涵,并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进一步促进农工商各行业协调发展。
体会二:要突破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地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整合。
体会三:“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选择。“一村一品”,是指为了提高整个村的发展活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努力打造“一流”和“尖端”化。
要发展“一村一品”,就必须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县、乡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三、学到有用的工作技巧,拓展了思路
兴文县徐秋华副县长,通过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工作技巧和处理群众事务体会,从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重点难点、技巧三个方面为我们讲授了“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我深深认识到:心存百姓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为群众办实事,是赢得民心的保证;公开公平办事,是我们工作中的处事原则。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吴郁魂教授,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为专题,通过翠屏区谢坝村、南溪县长江村发展“一村一品”见成效,重点讲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意“生态、安全”,加大农副产品的加工力度和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业产业化在带动农民致富上的优越性,特别是打造“一村一品”这一途径的意义。
四、上级的高度重视,坚定了信心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争议性较强的话题,有人认为当“大学生村官”可以发财;大学生把“村官”作“跳板”,为了以后升迁;“大学生村官”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同时,有的“大学生村官”也觉得待遇不公平、身份太混乱、干事有风险没保障、前途不明朗、生活艰难、上级主要领导交流少等。所有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使个别人有了“混日子”的想法。
篇7
获得双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没有去跨国公司做都市白领,而是来到湖南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仅仅一年,无钱无背景的他,帮村民引进80万元资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村民亲昵地称他“耶鲁哥”。
外地人当上县人大代表
26岁秦飞瘦高瘦高的,骑着自行车在田间小路上飞驰,充满了朝气。
秦飞不愿意接受采访,他说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接受采访,会影响村民对他的看法,觉得他别有企图。
不过,在秦飞工作的湖南衡山县贺家乡贺家山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村民一看到他,都会马上满脸笑容:“耶鲁哥啊,又要去哪里呀?”不知情的人会误以为秦飞是本村人。
提起秦飞,村民邝文梅说,秦飞是她见过的最能干的村干部,“他一来,要干什么都能干成,谁不服他?我经常跟儿女说,这是你们学习的偶像!”
村主任胡传佳已在贺家山村当了20多年的干部,“这么多年,来村里挂职锻炼、蹲点学习的干部,一批接一批,但我最佩服他,村里办不到的事情,他一来就办好了。”2012年9月,衡山县要推选县人大代表,筹划年底举行的新一届人大会议。贺家山村所在的选区,只有两个代表名额。对当地人来讲,原籍重庆的秦飞是个“外地人”,当大学生村官只有三年时间,几乎不被考虑。
开始商定候选人时,没有秦飞的名字。组织上召集村民代表座谈,所有与会村民都提出,必须将秦飞列为候选人。
2012年10月24日贺家山村所在选区投票,在3547名选民投票中,秦飞获得85%的选票,成功当选衡山县人大代表。
网上筹钱帮助村民干实事
会筹钱,是村民对秦飞最深的印象。
2011年8月,秦飞刚来贺家山村,听到大伙儿抱怨最多的就是这条水渠,因为要全面维修,至少得10万元,村里拿不出钱,大伙集资修也行不通,因为60%的村民都在外打工,一来二去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秦飞二话没说,找来锄头,使劲挖淤泥,希望靠自己身体力行,把这条沟渠疏通。几位年长村民的也凑过来帮忙,但他们忙了一下午,整理好的沟渠还不到1米。
看秦飞累得满头大汗,好心的老农说:“小伙子,这水渠,像我们这样弄,是搞不好的,必须花钱买水泥硬化才行。” 老农的几句话,说得秦飞脸发烧:自己还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呢,这种常识性的问题都不用脑子想,反而还用这种笨办法,真丢人!
坐在村口,秦飞突然想到,自己在美国读书时,经常参加学校、社会的各类实践活动,有时需要四处找人筹款,维持活动的正常开支。“向社会筹款!”当手提电脑连上互联网时,秦飞一下子找到了以前的感觉,他很快就发现,北京一家乡村公益基金组织,正有意寻找项目,支持新农村建设。
秦飞立即查到这个基金会的电话,对方得知秦飞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自愿当一名村官,很惊讶,并表示愿意助一臂之力。
秦飞向村主任请好假,当晚做好项目书,订好去北京的车票,次日一早背着1米多高的旅行包,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早有“谈判”经验的秦飞,在基金会负责人面前侃侃而谈,最终老总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拨付10万元,帮助贺家山村修建水渠!
这次筹款成功,让秦飞尝到甜头,此后,秦飞下决心,要继续筹钱,帮村民多干实事。
秦飞发现,村里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有许多留守老人。在与这些留守老人聊天时,秦飞感受到了这些老人的孤独。
村里有一个敬老院,但只有38个床位,仅能满足五保老人居住。 能不能把敬老院扩建?精通英语、善于交流的秦飞通过多方申请,再次从一家公益组织申请到30万元,用于敬老院的建设。
拿到钱,做事认真的秦飞又通过耶鲁的同学,找到湖南长沙一家规划设计公司,专门设计出敬老院的图纸。对方得知秦飞的来意后,一切设计费用全免。
2013年1月,这个敬老院已经完工,马上将投入使用。在这个建设一新的敬老院里,除了舒适的居住设备,敬老院里还布局了鱼塘、菜地、果树林。
此外,秦飞还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他引进一个旨在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信息化教育的项目,为贺家山村周边4所中小学的700名学生,每人募集到1台平板电脑。从小读书本学习的农村娃,改用拿电脑上课,而老师通过专用软件,能即时监控到每个学生知识的遗漏。
“我的选择,挺有意义”
1985年 秦飞出生在重庆,自小就是孩子王,读书时善于创新。帅气的他在同学中很有名。
秦飞初中就读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他的班主任于泳说,初三时,有两个女生同时暗恋上秦飞,正当班主任准备找这两位女生谈话时,秦飞已分别找了这两名女生谈话,“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可两个女孩子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最后都好好读书,中考成绩很好。”于泳感慨,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能如此理性,还能主动处理好关系,这的确需要极好的沟通能力。
2005年 秦飞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他参加美国入学标准化考试,获得绝对高分,在托福考试中更是获得让人惊讶的满分,最终顺利考取美国耶鲁大学,获得该校一年46892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享受学费、住宿、书费、旅行费等多项免费服务。当年,耶鲁在中国只录取了两名高中毕业生。
据他的高中班主任回忆,论平时成绩,秦飞只能算中等偏上,但他综合能力特强。在当学生会干部时,他表现出极强的领导能力。
2010年5月, 在耶鲁大学取得政治学、经济学两个学士学位后,秦飞顺利毕业。当时与很多同学一样,他也频频去跨国大企业面试、应聘,当很多同学开始在银行、证券等公司上班,拿高薪、穿西装,在高档场所与客户喝咖啡谈生意的时候,秦飞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么生活。
2011年8月, 他考取湖南衡阳的大学生村官,开始了他的山村生活。
篇8
大家好!
我叫**,2008年7月毕业于**大学**学院。怀着一颗扎根家乡,服务家乡的赤子之心,我于2009年7月参加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我以面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来到**最重要的工业园区——**村。
2009年8月2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村,担任了村委主任助理,开始了我的村官生活。在村委会干部的指导下,我熟悉了**村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了**村辉煌的过去,富裕的今天,以及对美好明天的展望。9月初**村建设工作正式展开,我积极与村委干部一起深入研究村情,共同谋划发展,我们认为搞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把生产搞上去,于是就结合当地特色,以玻璃器皿为生产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了各业兴旺的大好局面,年生产总值名列全县前茅。只有生产发展了,百姓生活才会宽裕,让百姓吃好穿好,这才是我们大学生村官的目的所在啊!生产发展争夺第一,乡风文明也不能落后,我们深入挖掘**村文化遗产,整理上报了“武秧歌”、“火流星”等传统文化的申遗报告。为了丰富百姓的生活,村里修建标准化图书室一个,购进价值一万余元的图书,让百姓茶余饭后能得到文化的感染,能享受文明的熏陶。在村容村貌方面,村里更是花了大力气,一个月内修建了27个垃圾堆放池,建立了长效卫生机制,让百姓和成里人一样生活在一个既干净又温馨的环境里。
在村委的分工中,我除了参与新农村建设,还分管了教育。2009年是**村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9月份新学期开始我们村近200名师生彻底告别昏暗、漏雨的教室,住进了全县第一家花园试学校。这是一所投资180万元新的校舍,学校的硬件上去了,但如何摆脱**小学教学质量居全镇同类学校下游的局面呢?我分管村小学教学工作后,对学校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适时向我的大学老师、以前的同时请教,与学校教师座谈,深入学生家里和家长谈心。经过总结分析,我认为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底子差、家长不重视、教师配置不合理。针对着一现状我们召开村两委专题会。经过多方努力,在镇中心校的支持下,我们对群众反映大的4位老师进行了更换,又对校长进行了重新任命。经过整顿,**小学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师资配置合理,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去年期末考试中全校成绩勇赶猛超了7所小学。
转眼我来到**村已经11个月了,回想着11个月来**村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我心中感到无比欣慰,11个月很短暂,却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充实的11个月,充实是因为我作为村官为百姓办了实事,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村官随小,是个芝麻官,但他同样肩负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光辉使命。在初当村官这短暂的11个月中,我以8个大字为座右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虚心向村里的老干部学习,真诚与村民交心,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在磨合中,渐渐适应了工作;在接触中,漫漫融汝了**村这个集体。
篇9
我叫赵晓,于2006年7月份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过初试筛选与面试选拔,我很荣幸成为了通州区200多名大学生“村官助理”之一。
我被分配到了通州区宋庄镇后夏公庄村,成为了村委主任蒋宝才同志的助理。近两个月以来,自己在磨合中渐渐适应了工作;在接触中慢慢的融入了后夏公庄村委会这个集体;在熟悉工作,接触工作,干工作的过程中,熟悉了本村的村情。这是两个月以来最大的收获。这不仅有助于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更是为日后搞好创新,作好助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伏笔。
后夏公庄村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镇政府,地面硬化率为100%,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居民401人,常住人口约700人左右,属于小型村落。人均收入较高,超过宋庄镇平均水平。居民基本脱离种植业,以收取租金,年底分红和打工收益作为家庭收入来源。村子共开发有三个工业区,涵盖了近三十家民营企业,为解决村民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税收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该村村委会有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干劲。这是我二个月来的最大感受。主任领导工作具体到位,委员处理村务事务及时正确,其他人员配合积极负责。这是我更加坚定了必须要干工作,必须要干好工作的决心,因为只有踏踏实实干实事才能够真正的融入这个集体。
二、工作方面的总结
1.成功实现两个转变
作为到基层农村工作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个月来,通过磨合适应,我已经实现个于世疆区长在大学生欢迎会上所提出的“两个转变”的要求,即实现“由‘同学’到‘同志’”的转变和“由‘城区’到‘农村’的转变
1.1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
作了十几年的学生,主要工作是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强化知识,检测所学知识。而深入基层,当一名“村官助理”则意味着要运用知识,要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所负责工作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
其次,作为学生,一般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学业为重点。但是成为“村官助理”后,则需要更加注意的是与周围班子成员以及村民关系的和谐。没有和谐的关系,没有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的支持,自己的创新和点子就会没有施展的平台,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
1.2从‘城区’到‘农村’的转变
农村的各项娱乐措施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都不及城区便利齐全。工作伊始,会形成落差感,只有消除这项落差才能够安心的投入工作。
篇10
年7月,我和同伴踏上酉阳这片土地,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他真诚地说:“我们酉阳欢迎你们,这里虽然穷,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嫌弃,把酉阳建设得更好!”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司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身处异地的我倍感亲切与温暖。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农村教会了我艰苦奋斗的品格,给予了我一颗感恩的心。就这样,带着感动与感激,我在天馆村当上了村官。
在农村的日子我深深地感受了老百姓的善良淳朴和感恩。你若对他们一分好,他们会记在心里。记得7月8日晚,我路过村里的困难户冉启发家,看见他9岁的小女独自跪在地上扎烤烟。小女孩的妈妈外出打工,和爸爸相依为命,此时已经晚上8点了,冉启发还在山坡上背烟叶。她认真地让人心疼,于是我说:小妹妹,你教我扎烤烟吧,我帮你。因为我是陌生面孔,引来了村民围观,我自我介绍之后,他们就开始教我扎烤烟。大人们就拿着棍和绳开始捆扎,小孩们有的运烟叶,有的负责抬扎好的烟叶。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工作着,等冉启发回来的时候,烟叶已经整整齐齐挂了满满一院子。后来,当我走在村上,我发现很多人对我微笑给我打招呼,“你是那晚扎烤烟的那个村官吧!”像这样谁家有事时候,我也会去搭把手。我经常给自己找差事。和村民们一边劳动,一边开心地聊这聊那,有时我也能听见他们小声地互相讨论:“我们村的村官郭静,很勤快,样样都会做。”其实我想要的并不多,我只是想能帮他们做些事,我只是想村民们不把我当外人,我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我的日常工作是在协助书记做好党建、林权改革、充分就业村创建、处理日常民事纠纷等工作,同时还兼任村上社保协理员,做我村医保、社保工作。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我撰写了《加快山地农村发展刻不容缓》一文,获得酉阳县第一届女大学生村官论坛第一名,并代表酉阳参加了重庆的主论坛,获得了优秀选手和优秀论文奖。去年夏天在下村走访时,我看见黄灿灿的刺梨挂满枝头,于是好奇地向老百姓咨询他们如何处置这些漂亮的果子。乡亲们告诉我,这些刺梨是小孩子没事吃着玩的,没有人专门做这个,刺梨就这样慢慢烂在了山沟。我觉得很可惜,刺梨可全身是宝啊,它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都相当高。于是便上网查阅,跑到山间考察调研,整理书写了《刺梨产业化发展》创业计划,希望又投资者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刺梨的观赏、药用和副食价值。目前这篇创业计划已被我县推选参加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
有人说,村官生活是孤独是寂寞,我个人并未有这样的感觉。业余时间,可以看书,可以写东西,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丰富业余生活。今年初,我代表我县参加了“聆听重庆——五个重庆建设者风采讲故事活动”,并获得了“风采故事奖”,将酉阳的故事带进了广场,走进了广播,走进了市委小礼堂。
目前,我村正着力于农户万元增收工作,在示范片打造讨论中,我建议充分改善我们林下闲置的薄弱环节,发展林下经济,得到了一致认可。我们下村开会,号召群众积极参与万元增收工作,帮助农户规划增收项目。动员我村村民熊光出技术,带头创建“天馆村黑木耳基地”,准备充分利用闲置的杨树林,争取项目扶持,走专业合作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