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辅导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背景 创新问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0-02
0.引言
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从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的指导原则入手,分析了限制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对策,为加大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力度提供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的指导原则
其一,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其二,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生动性形象化等,有助于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提升整个数学教学效果。其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数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1]。
2.限制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主要因素
其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我国新课改对教学理念进行明确的规定,要求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以人为本。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未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原则。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以自身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2]。这种灌输型教学模式以及题海战术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二,缺乏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挖掘小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然而因为部分数学教师没有重视这些内容,使得数学教学的抽象化问题加剧,在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情绪。
其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差异化数学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小学生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着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运用差异化数学教学模式[3]。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差异化与个性化课堂教学辅导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3.1对师生关系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呆板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断进行创新,这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学会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数学学习氛围。这种角色转换,有利于让小学数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严肃性。
3.2对情境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情境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创设或是引入具有情绪色彩、形象有趣的具体教学场景,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进而把握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机能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4]。通常情况下,情景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热点问题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巧设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创新情境教学的目的。
3.3创新合作学习
分组学习不断发展成为合作学习,并广泛应用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提倡的是激发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兴趣,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注重的是科学分组,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小学生的差异性展开分组学习,围绕着既定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在小组中的力量,教师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并适时进行点评[5]。此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例如:在《长度单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导入课程学习时,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此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并对教学材料中出现的长度单位进行简述。再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分好后进行组员身高测量活动,从中找出小组间最高的学生和最矮的学生,并比较他们之间的身高差。最后再将所得到数据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得出班上最高学生的身高和最矮学生的身高。在分组活动前,学生需要自备卷尺,活动完成后要求每组的发言人结合本组数据发言,而每位小组成员需要提交活动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教学重点总结。在此案例中,学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4.结语
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核心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教师们要加强对这一教学阶段的管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加强创新管理。在改革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思想、方式、途径、手段等进行创新,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0(03):121―145.
[2]辛耀中,王云霞,赵永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09):112―130.
[3]李群芳,欧阳树,陈春燕,唐德.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浅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1,21(07):145―163.
[4]陈泽,吉湛海,李天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11):110-112.
[5]田锦邦,于阳萍,蔡美珍.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02):93-95.
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数加减;情境
一、创设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导入法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注重对学生上一堂课的复习,通过温故引导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激发对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对“小数简单加减法”进行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温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通过例举两道整数题,请两名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仔细看,例如两道题是:(1)36+7=?;(2)32-13=?。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竖式计算的整齐性和规范性、计算从哪里算起和计算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学生做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总结:(1)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与个位、十位与十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依次进行;(2)整数相加时,个位相加之和到10以上时(含10),百位数要进“1”,依次类推;(3)整数相减时,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的个位时,被减数的百位数要退“1”再减,依次类推。这是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规则,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又是怎样进行的,这就需要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上述这种温故知新的教学导入在多门学科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这种教学导入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要是上一个知识点没有学习到位,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就大大增加。因此,小数简单加减法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知识的巩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创设情境,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情境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提出,课堂教育的多元化要拓展教育空间,丰富学生课堂认识活动源泉。她与数学老师一道探讨数学教学,并提出数学教学要将“数”与生活联系起来,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到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从而引入适当的模拟情境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各门学科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笔者在进行小数教学时也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具体如下:
小数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关于小数的运用,例如,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价格(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形式的商品价格,这在超市里最为常见)。因此,在进一步对小数加减法进行教学时,笔者让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趁爸妈去超市购物时一起去超市收集超市商品的标价。课堂上,笔者询问学生关于苹果的价格时,学生根据标签上的9.76元,便很快说出苹果的价格是9元7角6分,也有一些学生说是9.76元,但有一点是一样,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认识“.”这个符号,并能知道其中所表达的含义。学生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生活情境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适当教学辅导下,能够很快掌握小数,并能对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