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

篇1

关键词:思路 特点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技之长,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文化基础课知识从结构、难度、深度、广度各方面均做了很大调整。学生一方面课业负担相对减轻,有了更多的课闲时间,音乐课在职业学校中再也不是“小三门”了,反而成了学生最受欢迎的重头课;同时,为了减轻农村职校招生就业双重压力,各校均采取与国办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在学制方面出现1+1、 1+2、 2+1等多种形式。为此,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音乐教材的配套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虽然近年几经改革和修订,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反映出(1)可读性、直观性不强;(2)歌曲选唱过于成人化;(3)知识面过于全面、专业化;超越学生的现有音乐水平;(4)不能适应各种长短不一的学制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困难。因此,职业学校教材的整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适应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

为了使音乐教材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应明确音乐教材整合的基本思路

可读性意识

明确教材是供学生自己使用的,其导读、释解、作品特征、作者介绍、历史背景等应具有可读性。

直观性意识

在整合手法上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做到读、听、视、做相结合,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实践性意识

音乐教材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与评价,音乐创造和表现,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民族性意识

一方面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有中国特色,既不过分“原生态”,又不盲目脱“俗”。

开放性意识

充分汲取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优秀音乐文化精华,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精品,不突出强调专业化。

在上述基本思路的框架下,教材整合应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基础性

教材是以学生主体为依据,应该将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音乐发展史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真正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享受音乐,许多在目前学生所参与的音乐活动中不需要运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因为现在学习它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那些较高难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舍弃,降低难度,以利于学生更加充满信心的学习音乐。

操做性

音乐本是活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整合必须打破那种模仿专业音乐教材的传统框架,为学生设计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通过参与教材所设计的各种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时代性

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现代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影响更深,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事实,保持一种开放姿态。教材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足够的创造余地,才能把深受学生喜爱的最新的健康的音乐艺术精品及时引入课堂。

多样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教材有可能变得丰富多彩,除文字教材外,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等辅助教材的作用更突显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同时,教材整合应考虑其多样性,难易有别,可供不同层次、不同学制学生选用,有利于音乐教学更好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篇2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思路,服务型政府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脚步加快,党的十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共识。当前,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共识之一就是要积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近年来党和人民的共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行政管理形态的演进路径有关,也关系到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总结其特点,探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机制体系改革思路、评价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创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本思路。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耦合性。党的十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成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和廉洁政府。就其性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充满活力且具有科学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涵盖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人员资源。改革开放开始以来,我国致力于建立新的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对政府改革的诉求涵盖了服务、责任、法治等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则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建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

为本、立足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当前,党和国家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的意义在于:一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要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只能,合理利用分配公共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二是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服务为各部门、各层级政府所应履行,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能够推动政府全面履行职能。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要求。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回顾。整体来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初始、起步到走向发展创新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机构,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发端。在此背景下,“服务行政”概念得以提出,一些学者纷纷开展了理论思考和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其特点是通过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开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自此,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领域和服务意识得到广泛推广。从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了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政府管理创新逐步向纵深挺进。管理方式创新脚步加快。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开始,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了推进和全力创新阶段,重点从转变职能发展到完善体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和信息化阶段,工业化和信息化战略逐步加强。在此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是后工业化、特别是信息化的要求促使政府改变组织结构,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进流程再造,更多提供公共服务。可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通过职能和工作方式创新,积极实现革命性突破。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包含了四个方面:一是转变职能,向着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二是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公共服务,进行智能的精简统一。三是推进制度建设,促进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体制的建立。四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

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

首先,要积极探索和制定中长期改革规划,并探讨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要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充分结合,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同时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其次,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很快。突出表现就是政府减少了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和市场体系初步建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深入拓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减少。但是,由于体制惯性等诸多原因,政府转变职能具有长期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仍要持续。要通过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再次,推进大部制改革,坚持探索思路和渐进式策略。整合相关部门有助于解决

职责交叉和部门利益等问题,能够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我国的改革方案要采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策略,同时要明确建立行政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形成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要加大政务公开,促进廉政建设,积极设计制度化的依法行政机制。

参考文献:

[1]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张晓磊;杨术.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篇3

“应试教育”背景下以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抄笔记、考前背笔记为主要特征的教师“独白型”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品质、人文素质和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上述教学现状亟待教学者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予以整体改善。笔者认为改革应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首先是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以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他们今后的教师工作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其次,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总体实施方案

师范生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两方面展开改革。要点如下: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

(1)为使教学回归文学本体,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审美素养,遵循“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阅读”的原则,突破面面俱到的“大文学史”教学模式,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割断和时间限制,将分散的知识纵深归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予以教学。

(2)与新时代语境、师范生特定培养目标协调,在现有教材内容陈旧的情况下,自创性适当增加新的专题板块。

(3)为增加教学的生动感和及时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形成教、学良性互动,在自主编写出较成熟的个性化、特色化、专题化教材之前,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学科网站、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作业形式和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

(1)为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增强其师范专业素养,帮助学生组建课程学习团队。各队每学期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地完成某一专题研究和展示,教师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予以综合打分,作为该组每位成员的统一成绩,按平时成绩的50%计算。

(2)为提高学生作品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素养,借鉴王晓初教授2011年提出的现代文学课改思路——要求全学期学生写作读书笔记共15篇。其中2篇以电子文稿形式随时发送给教师,教师给出精要点评和修改意见。其余13篇读书笔记期末一并检查,并给予成绩,两次成绩各占50%,计算为平时成绩的50%。

(3)学生课程成绩按期末60%,平时成绩40%计算。

三、具体实施方案

遵循上述整体改革思路,具体应从教学目标重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师范生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1.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①将授课内容整体分为几大板块——框架性、贯通性的宏观概括;重要文体发展演变及代表作家作品;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关联;与师范生专业实际存在密切关联的“儿童书写”等。各板块再细分为若干专题性内容。②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光盘、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及时有效性,形成教、学良性互动。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演和读书笔记形式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全班各学习团队每学期完成专题讲座一次,作为与任一专题性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延伸阐释:各组成员集体协商确定专题内容和基本思路后,每人各有分工——或寻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或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进行文字润色,最后由一位或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讲解,组内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作品朗诵等辅工作,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进行现场点评,并通过考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为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1)提供50部审美价值、时代特质兼具的作品阅读书目(含必读、选读两部分)。

(2)利用课堂教学,示范性地解读各范式经典作品,解读中适当融入文学理论视野,尤其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细读,教师推荐国内外相关经典论著(李健吾著作、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等),以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提高解读能力。

(3)借助各种形式展开师生、生生之间有关作品细读的对话,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多元化理解。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电子读书笔记进行深入点评,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定期针对学生电子读后感情况予以全班范围内的及时辅导;各学习团队内部进行读书笔记互相批改工作;全班每学期举行两次有关必读作品的读书笔记现场交流、讨论活动。

篇4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钉住汇率有管理浮动汇率汇率制度改革

自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虽然这一制度在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国内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下,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势在必行。

1人民币汇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单一钉住汇率比较刻板,不能及时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

当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尽一致,尤其是两种货币的利差较大时,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增加。一般地说,一国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的安排是同它的经济周期相一致的。在钉住汇率下,钉住国的汇率必然随着被钉住国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当钉住国的经济周期同被钉住国不一致时,钉住国汇率变化的方向很可能对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情况必然带来其国内货币政策的扭曲,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2在世界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决定出口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名义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状况,加剧了国内外物价的脱节,不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的汇率大幅波动时,不利于发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下降。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不太大,但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钉住美元的,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通过贬值扩大出口时,就必然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钉住美元,我国不得不在贸易中做出较大的牺牲。

1.3不利于培育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汇率风险来自于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由于汇率的变化,使得在外汇交易和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作为外汇交易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并运用灵活的风险管理技巧,才能规避交易中的风险。然而,在单一钉住汇率条件下,汇率的变化被人为的因素所左右,从表面上看,汇率的风险降低了。但由于被钉住的汇率是浮动的,因此这种人为地控制汇率变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人们的风险意识,对于外汇交易的主体必然是不利的。

1.4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完善,对国内企业实行的强制结售汇使得中央银行承担了每天外汇供求差额的责任

强制性的结售汇不仅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且强制性的结汇还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4000亿美元,但当外汇储备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如果在国内企业外汇需求不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还要继续买入市场多余的外汇。而买入外汇的同时需要支付人民币,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5加剧了资本外逃

资本外逃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随着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出现资本外逃的现象。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然而,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却不同于墨西哥、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一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不是因为投资者出于恐慌或怀疑而导致短期资本流动;二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也不是对政治或经济危机、税负加重、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所作出的反映。实际上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除了在于来自压抑的金融环境、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以及不完善的法律监管外,还在于对外汇风险的规避。虽然政府承诺保持不贬值,但是在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情况下,周边国家货币的贬值却加剧了人们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资本外逃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促进因素

2.1.1国内金融市场的更加开放

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利率市场化正在逐步推进,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基础产生影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对国内金融交易服务提出全新的要求;服务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心,也将受到来自国外金融中介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

2.1.2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多变

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一是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二是金融市场的电子化极大地提高着市场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三是市场创新层出不穷,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使市场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1.3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加快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过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亚洲国家要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依赖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必须积极开展亚洲货币合作。其模式有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三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加强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的合作,已成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普遍要求。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角度,我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通过货币合作促进成员间贸易的进一步增长、稳定成员间汇率和促进区域的金融稳定。

2.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根据我国实际,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汇率水平;二是确定汇率调整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绝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方利益,把汇率制度改革同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汇率制度的新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近、中、长期目标。

(1)近期目标是逐步由单一钉住过渡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以适应贸易与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像一些小国那样只对美元作出反映。当前,欧元诞生后的国际货币市场已呈现美、欧、日三分天下的态势。由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进行贸易与资本往来,一旦国际贸易形势与世界货币市场发生变化,与美元的单线联系将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动。因此,恰当的选择应该是钉住一篮子货币,通过篮子货币及其权重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合理反映。事实上我国货币当局近年来一直采用一篮子货币来监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及其合理性。尤其是美国、日本、香港、欧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和台湾十大经济体与国内的贸易占对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可以将上述十个经济体作为一篮子货币。基本思路是设计一个多种货币所构成的虚拟货币,人民币汇率在进行调控时不再钉住美元,而是钉住人民币与该虚拟货币的汇率。同时,该虚拟货币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包含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币种,二是该虚拟货币的汇率能够反映中国产品在所有境外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三是该虚拟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反映出短期国际资金流出(入)中国市场的可能变化方向。

(2)中期目标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人民币弹性目标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弹性汇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限弹性制,包括对单一货币的有限弹性和合作安排下的有限弹性;另一类是较大弹性制,包括按照一套目标调节汇率、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有限弹性难以实行,因为我国不能像亚洲和拉美洲的一些小国那样长时期地只对美元做出弹性安排,也不能像欧元区那样对外实行共同浮动。另外,我国也不能实行独立浮动,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也不能实行管理浮动,因为我国当前的汇率调控手段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先进。因此,我国只能按照一套指标调节汇率即实行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计划给定的目标,确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目标范围或变动幅度,一旦汇率超过了这一范围,政府就进行干预,使其恢复到目标水平;或者根据经济情况变化而修改目标范围,使汇率真正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当然人民币汇率区间大小的确立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息水平。就目前形势而言,扩大人民币浮动幅度应分步骤实施。

(3)远期目标是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有管理浮动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国际经验表明,资本管制只能起到短暂的隔离作用,而不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受到严格管制,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入WTO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我国金融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在中国放开资本项目的呼声日渐升温并提上议事日程。为防止我国经济遭受激烈的冲击,应该逐步地取消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从而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彪如.迈向全球化经济的思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戴相龙.对中国金融改革主要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3张学友,刘本.人民币汇率的选择.西部论丛,2002(8)

4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J].世界经济,2002(3)

篇5

【关键词】 电脑图形图像设计;教学改革;就业导向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信息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因此,如何制作高质、美观的多媒体信息也成为网络应用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重点培养对多媒体的认识和多媒体在各个领域中的制作和应用的知识及技能。电脑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是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基础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完本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平面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所以这门课程的改革尤显重要。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任务是以图象处理软件为基本工具,不仅让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法的基础,还要让学生掌握电脑美术设计的基本技法,理解图象调整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相应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掌握输入、设计、制作、输出等各过程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学软件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本课程是平面设计师、影视后期制作人员、原画师、游戏设计师等职业工种必修的专业素质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具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基本设计类知识,具有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

二、课程定位

对于软件的使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点带面进行引导;对于相应的设计理论,多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中获得设计感觉;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美感与设计素养,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电脑图形图像设计》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第三年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和专业基础。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具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基本设计类知识,具有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和掌握Web前端开发及设计的思想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用HTML标签、CSS样式编写Web客户端静态页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细致缜密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知识目标为:掌握图形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能够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图形的模拟绘制及制作,让学生掌握电脑美术设计的基本技法,理解图象调整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相应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掌握输入、设计、制作、输出等各过程的相关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养成观察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习惯;养成学生敬业、诚信、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电视人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自学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沟通能力。

能力目标为:对图形处理软件设计软件能灵活熟悉应用。提高学生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网页美工等多方面的设计能力。会利用软件对照片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会利用软件绘制形象插画绘制。会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创意合成。会观察同类型图像设计作品,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图形设计作品中。学会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为:通过学习小组探究学习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成功与失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具有较强的忍耐力,战胜困难。养成及时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习惯,言必信,行必果,信用意识,敬业意识、效率意识。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能够把握问题发生的关键,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方案,并付诸实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审美观。

四、课程内容

1、照片处理

选区操作及选区编辑,色彩填充,图像的编辑与修饰,数码照片处理,照片目的分析,根据要求处理照片。

2、形象插画绘制

图像的色彩调整,颜色环境分析,色彩的调整,画笔工具的动态属性,插画形象的绘制,软件文字工具,文字的特效制作。

3、图像创意合成

图层,通道,蒙版,图片故事性及创意思维引导,图像创意合成制作,主题确定及素材收集,使用软件合成符合主题的图像。

五、课程评价要求

电脑图像设计课程按每教学轮次分专业进行综合评价,由教研室主任主持,任课教师(含兼职教师)参与,全方位总结教学的相关内容,并形成文字报告。评价结果作为课程评审的依据。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评价和对课程评价三部分组成。

1、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

后续课程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建议和评价;学生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社会调研结果和要求;与相关院校同类课程的比较和学习结果;其它资料和信息。

2、课程督导

院系职能部门、学院督导室对课程、学生、教师进行督导和评价,重点评价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等内容。督导应有记录。

3、考核内容

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职业素养)等。

4、课程教学设计原则要求

学生主体性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5、课程改进

教研室主任应确保对不合理课程文件资料的检查与监控,通过学院职能部门的检查、教学督导、学生反馈等渠道得到的不合理信息,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非预期结果的发生。院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持续改进课程质量和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电脑图形图像设计,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我们应该重视教学改革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业的方向,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拓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笑眉.任务驱动法在图形图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10.5.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6-02

《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要“大力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推行双语教学,提高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滨州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大力实施推广双语教学,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制定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鼓励示范性双语教学,规范双语教学管理,确保双语教学积极、稳妥、有序开展,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竞争力。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适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自2009年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本文从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了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内容、实施过程及改革效果与评价。

一、开展微生物双语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微生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食品、医药等多学科领域,生物技术专业四大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已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领域之一。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许多新知识体系都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国际期刊、互联网及各种资料中。在近期公布的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中,国际影响力指数前12位的期刊有10种与生物相关,并且全都是英文期刊,如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使用其进行英文翻译与写作已经成为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因此,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于跟踪国内外微生物学发展前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滨州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到生成实践中。微生物双语教学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微生物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微生物双语教学对微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目前,已有关于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实践主要基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调研各高校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微生物学校级重点课程成果,从教学素材选取、师资配备、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进等多方面入手,围绕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结合黄蓝两区生物产业发展实际,从知识、技能、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本思路如下:

图 1 微生物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基本思路

三、微生物双语教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微生物教材选取与教学方式优化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为适应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选择了不同难度的英文版微生物学教材,包括《Foundation in Microbiology Basic Principle》、《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使用前者,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使用后者。中文教材选用的是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该教材具有信息量大、知识性强、概念严谨和“脉络分明”的特点。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入学时有较好的数理化和英语基础。大一的学习中接受了《动物学》双语课程的授课,在大二上学期接受《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时已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和学科知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微生物学双语课程采用48学时教学(见表1)。

表1 微生物双语教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在微生物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编制全英文的讲义、课件和作业习题;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使用英语作为主要的课堂语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电子课件(PPT文件)进行授课,所含信息量大,能直接明了的传达授课的主要内容。为照顾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教师尽量使用反映知识点的短句和简单句,避免复合句,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听课就能够记住重要的关键词和知识点,课下再花时间进行消化吸收[2]。

(二)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

微生物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各国对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非常高,尤其是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虽然“双语教学”在国内各高校已经普遍推广,但是能够真正将双语用于教学的院校屈指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外语水平尚未达到双语教学要求的高度[3]。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为了使我校微生物双语教学教师以较快的速度完成角色转变,具备双语教学的条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鼓励青年教师到英文授课的外教课堂听课,与外籍教师探讨适用于微生物学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口语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老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另外,在多门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中,进行课件制作、课堂讲课比赛,鼓舞老师们探索双语教学改革的热情。通过2年多的适应,微生物学教师逐渐适应了双语教学模式。

(三)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学习主动性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例如,在英文文献的阅读和汇报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学生能够主动查阅英文文献,深入钻研文献内容,并且与课堂所学知识密切联系,那么在文献汇报时,就能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够抓住重点,讲解非常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查阅与微生物相关的反映本学科科研发展动态的文献与科技报道,并且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开展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创新,全面了解微生物学领域的知识,树立微生物学学习的自信。 每学年,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申报的滨州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中,80%以上与微生物学科相关。另外,建立微生物双语课程网站,将反应微生物学科前沿的文献知识放到网站上,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将与微生物学相关的行业知识和企业概况到网站上,让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具备学以致用的精神。

(四)合理设置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同,很难期望通过双语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在课程考核中采用“不断适应,逐级考核”的方式,即在双语教学期间,每个月进行一次英文试卷测试,在前两次考试中,选择简单的题型和题目,保证80%以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答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月考中逐渐增加题目类型和难度,让学生逐渐适应英文试卷的考核,并且把每次月考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考评。

四、微生物双语教学教学改革效果与评价

通过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施,滨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外语水平、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综合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表2)。

表2 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篇7

【关键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1 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由于护理专业是护理职业学院的主打专业,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学院型”教学思想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目前该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教学定位和教学理念不够准确。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科的系统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生源特点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2)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目前多数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选用供全国高等专科院校规划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与医疗专业类同,教学内容只是根据计划课时进行简单的删减,压缩,未能较好地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2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目标和基本思路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主动适应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以培养医疗、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科人才为目标,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为基本内容,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途径,确立和实现各专业学生的课程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的本课程教学体系。

2.1突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各专业教育中的特色

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和开出效果,加强技能性训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内教学基地体系,满足学生专业技能集中训练的要求;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

2.2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知识传授为主线,建立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在培养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体现社区心身疾病预防”为原则,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2.3建立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教学体系

要突出专业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确定该课程所学知识够用、适用、实用为度的教学内容,调整和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重点的选择教学,对重复、陈旧的知识予以删除;对某些叙述性强,学生能看同的内容,可安排为自学;对使用性不强的重理论性的内容少讲。

2.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少,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多的弊端,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与各专业有关的实践教学时数,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近于3:2,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

3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方案

3.1明确课程定位,重建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功能应从原有的知识本位向着态度、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并重的定位转变,教师应树立以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技术应用、管理和综合素质良好的护生、护理人才为目标,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方案。通过讲座、媒体、进修、培训等方法和手段,使教师明确本课程定位,重建教学理念。

3.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是课堂教学的范本。以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临床岗位技能需求为根本,重新构建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主编并出版供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的全国高等护理院校“十二五”规划(或创新)教材,《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目前护理院校护理专业本课程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本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主要是免疫基础部分)、内容零乱繁杂(主要是细菌学各论部分),加之护理专业学生的文科生和女性比例高,理科知识相对欠缺。因此,教学中应灵活运用PBL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实验实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网站,开辟在线答疑栏目,最大限度帮助学生自学。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本课程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临床医学和临床护理知识不足,人文社科知识贫乏。然而,高素质的护理工作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临床医学知识、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充实人文社科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受“应试教育”的干扰,本课程教学评价常以课堂质量评价为主,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构建融知识、技能评价于一体、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有力措施。

4 结语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护理岗位对本课程的特殊要求,以及国内护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材与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是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措施,但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本课程专业教师与相关工作人员共同付出艰辛的劳动。

参考文献

[1]王磊.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47-8.

[2]丁培杰.浅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3.

[3]王宇平.单招高职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72-3.

[4]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178-9.

篇8

关键词: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10-01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本文仅根据这一要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优化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1.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引进了"体验、对话、感悟"等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阅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得当,以至于出现种种误区。所以,阅读教学优化的基本思路是:从学生阅读的心理入手,制定有效阅读教学的可行实施方案;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地进行理解性与品味性的阅读;注重课堂阅读质量与效率,运用发式、开放式、创造性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美育渗透,提高学生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通过阅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认真审视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偏差

2.1强调"语文素养",而忽视"知识建构"。不能因为说"语文素养",就取代基本的阅读知识、技能、策略的训练,其实这些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2.2教学对话中出现了形式对话与低效对话。由于新课改反对教师独霸课堂的"满堂灌",注重教学对话,于是教学中看似注重对话,你来我往,有问有答,其实其中充斥着不少虚假对话,无效对话。

2.3没有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倡导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感悟,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探讨脱离文本,"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泛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的角色丧失,教师没有起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发生跳跃的的脚手架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探讨"、"解读"不能给予正确的导向性的评价,使学生阅读方向不明确,方法不恰当。

2.4形式主义严重。为改变过于的接受性学习,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接受式"学习便被"无情地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堂课频繁的"四人小组"探究活动,这种没完没了、没有实际效果的探讨其实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简单化和异化,是搞形式,摆花架子,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效果很差,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会使学生产生反感。

3.优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3.1注重学生主体,强化主体意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最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得出了"是罪恶的封建制度残害人"的共识,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3.2培养学生评价性与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观点去审视作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如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评价文中的观点,评价结构,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等等。如《孔雀东南飞》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这道题开放性较强,并没有对内容评价作明确指向,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中要提高自己对此类问题的主观审视能力,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一分为二法"、"反观法"、"比较法"等等,从而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反映在考试评价当中,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有创新的实践和机会,从中展露创新的才能。

3.3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身心发展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为学生构造精神的家园――陶冶人性与情操、心智与灵魂,唤醒生命与智慧、主体性与创造力,从而充实生命内涵、洞察人生真谛,把握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篇9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基本思路;素描教学;色彩教学

一、高职美术教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属性上来说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1]。在这个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美术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实际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在美术教学贯彻职业技术应用的核心教学思想,区别于以往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走出适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道路来[2]。笔者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性工作也进一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还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美术教育停留在形式教学的高度当中。事实上,高职美术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众多内容所在,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也起到了关键的辅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必须深入完善高职教学的相关研究体系,切身为高职学生打造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美术教学体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能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基本思路分析

(一)关于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美术教学科研力度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当中,不管是美术教学还是相关的科研内容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对精神文明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然而,高职院校往往立足于就业和实际性专业技能的训练当中,艺术教育这面大旗往往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形式。笔者认为,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当在三方面内容上对现有高职美术教学进行改善。1.加强高职美术教学大纲的完善力度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顺应时展具体调整时代下的高职美术教学具体内容和具体方式,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把高职美术教学当作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来抓。同时,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广大高职美术教学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观念,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际进行教学[4]。2.现代化精细管理理念在高职美术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从目前来看,时代塑造了无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我们也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从科学管理出发,从制度入手,进一步对高职美术教育体系进行完善[5]。具体来说,高职美术教育需要从源头做起,从教学方法深度研究出发,积极订立相应的高职美术课程考核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保证整个美术教学的开展和进度。3.深度分析当前社会形势,认真整改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生源不断扩大,相应的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一定要深度研究高职美术教学特色,走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美术教学之路,注重对学生一专多能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便能让社会多种行业可以接受高职专业人才。

(二)关于要进一步整合美术教育资源

说到整合美术教育资源问题,笔者认为也要分为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述:一是要对学术资源进行整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整合学术资源的关键在于学科专业的整合。我们首先要提升对学科专业交叉性和交互性的认识程度,从而在整合中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增长点,以便推动学科的整体性发展[6]。举个例子来说吧,音乐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在实际对这两种学科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穿行;二是要进一步打造专业高职美术教学队伍。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职美术教育的开展其核心还在于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综合修养,所谓的言传身教,也是如此。

三、关于高职美术色彩教学分析

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现阶段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从色彩教学内容当中所应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来看都十分的模式化[7]。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原本具有生动活泼特点的美术教学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显得单一化。笔者认为,色彩教学实际上是培养高职学生艺术之路的基础,是为他们打开艺术大门的关键内容所在。在我们实际进行高职美术色彩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结合高职美术学生个性特点来定制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现阶段,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笔者也是立足于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充当教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大量的实践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实际性训练和讨论,我在一旁仔细观察,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总体性指导。这样一来,无论是在课堂氛围上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美术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高职美术教学不仅关系到对于高职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授,更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学生奠定了人生的艺术基础,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养。因此,新时期我们深入开展美术教学相关领域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美术教学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不同的领域,教学方法和教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也只是选取了色彩这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23-25+59.

[2]唐志.我国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97-100.

[4]刘虹.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18-119.

[5]窦曼娟.高职美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05:190-191.

[6]胡胜男.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53.

篇10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宋书记和张部长的讲话,及时抓好会议精神的汇报传达

这次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宋书记和张部长的讲话中。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两位领导同志讲话的重要内容,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回去后,要抓紧时间把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及时向党委(党组)汇报,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使他们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组织工作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更好地完成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要狠抓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创造一流的业绩

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按照张部长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抓好工作落实。同时,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面完成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是要以好的作风抓落实。要从实践中寻找推进工作的有效办法,集中精力抓份内的事、抓实在的事、抓有效的事,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要明确责任抓落实。县(区)和市直部门组织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对今年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时间进度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对各个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随时掌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一要增强创新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进取。这应该成为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一种思维理念、行为方式和目标追求。

二要解决突出问题。对制约和影响党的建设、组织工作的根本性问题,要组织力量,积极研究探索,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三要讲究科学方法。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把上级精神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四要用好创新成果。加大改革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实力度,使组织工作朝着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