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心理教育总结

篇1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篇2

一、积极筹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教职工咨询、心里危机机制、家长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使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一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咨询室成立近2个月以来,共接待教师咨询5人次,学生2人次,家长1人次。对多名家长进行了多次指导。师生、家长咨询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心里烦躁郁闷、有工作压力、情绪低沉、亲子矛盾、子女择业前途、青春期烦恼、婚姻恋爱、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不良行为等等。指导学校、家长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学生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有力的协助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四、积极查阅有关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层面

篇3

(一)有利于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观念与心理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必将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能够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把违纪行为当成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能使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知识传输型教育模式。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可以采用宣泄法、疏导法等方法,改变以往简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角色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包袱,主动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

首先,关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由于二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必须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找出两者的共性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的整合人才相对缺乏。比如一些学校负责德育教育的是政教处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对于教育学方面也是缺乏一定的研究,而一些德育工作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尽管有心理学的基础,但是他们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当前的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的整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除了部分教师,一些家长以及校领导也都未能真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从而阻碍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对于当前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以及思想方面的渗透,使整合工作得到最大化地合理实现。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

(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践上的整合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首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例如,首先,可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等放到相关章节中来;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最后,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一些心理指导课程、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整合

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它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很好地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二者的整合

学生的成长活动离不开家庭与学校这两个载体。因此,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应该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如父母之间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如何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几次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德育教育方面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行亲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教师更加了解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心理与品德进行教育与指导。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导,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然而,现状下,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有效强化策略。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1认识程度不够:现状下,存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盲区。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在两者搞混淆的情况下,便难以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从而难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1.2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现状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重点课程是语文、数学及英语。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而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行,但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偏差。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课时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提供条件。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较为薄弱,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这样便很难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策略探讨

2.1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想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2]。对于教师来说,需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出发,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为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希望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时,需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

2.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相应课程的支持。为此,便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充分挖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便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主人翁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同学们知道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吗?”教师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刘老师对生活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通过上述教育,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面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2.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并在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通过观摩、听课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需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2.4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纠正学生负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以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师需留心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拥有心理倾诉对象,从而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证。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课程,挖掘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小学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篇5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篇6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篇7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篇8

关键词:口语交际;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可行性;途径方法

小学阶段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责无旁贷的要求。

一、整体把握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小学教改逐步深化的标志,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我国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小学生心理潜能。与国家教育的总目相一致,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

首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其次,心理健康教育重知识,轻经验,重讲授,轻活动存在着学科化倾向。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德育化倾向。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片面化倾向。如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更关注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班的学生;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1]

三、小学阶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可行性

(一)基于特点的可行性。

口语交际,是凭借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方式,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具有建构型、全面性、生活情境性,层次性的特点,也同样注重情境性、趣味性,注重培养合作能力。

(二)基于途径的可行性

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单凭一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它不应拘泥于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必须与各育紧密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渗透。

(三)基于指导方法的可行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培养方法:“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主要有模仿法、示错法、表演法、对话与讨论法、演讲与辩论法、接龙与擂台法、内容填补法、技巧点拨法八种方法。 [2]

在行动研究倡导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心育八法”较具代表性,即故事启迪法、心理咨询法、分题讨论法、设题展示法、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社会活动法、热点引导法。 [3]

由此可见,在指导方法上,两者具有共通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可多运用表演法情境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交际的技能,并得到心理健康辅导。

四、小学阶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一)通过教育科学理论学习、“行动研究”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教师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研究者的角色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审视教学中的各种价值,并随教学过程和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4]只有在行动中研究,才能不断摸索并总结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途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在口语交际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积极采取“和谐原则”“兴趣原则”“成功原则”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 [5]二是充分挖掘口语交际课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进行方向性、目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课开展的活动来塑造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注重趣味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活动作为课程的基本实践形式。只有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学生才能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反思,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与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内化在活动中形成的正确的自我意识,最终达到人格和谐发展的目标。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如“打电话”指导,要指导学生打电话时要语气平和,语速要均匀,让别人听明白;同时,要简明扼要,不浪费时间。“讲故事”指导,要教学生想好故事的起点、经过、结果,按一定的顺序讲述出来,让别人听明白。指导学生与父母谈心时,记得交代学生感情要真挚,态度要诚恳。学生明白了口语交际的“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才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并能使学生适应人际交往,培养学生乐群、开朗的个性。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要围绕本节口语交际课目标和内容,按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历程(感知实践参与体验感悟内化),逐步深入地涉及、安排各个活动环节。比如,《感受快乐》一课,围绕“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感受快乐情绪,学会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的目标,设计了“幽默短剧录像导入笑话擂台赛快乐传真开心锦囊歌曲结束”五个活动环节,通过这五个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快乐,并学会使人快乐的方法,这有利于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层次二的实现。

3.利用讲故事、做游戏和角色扮演,创设交际情境。

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角色扮演,即根据教育内容,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借扮演一定角色来认识、理解某种行为方式,训练行为能力,之后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协助和相互激发,宣泄压抑的情绪,学习合理有效的行为方式。

目前,关于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只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途径和方法需要探索,许多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使口语交际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其今后踏入社会做好交际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

[2] 王松泉,韩雪屏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5―197.

[3] 杨忠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0(4):55.

篇9

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感染学生;多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变化,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渗透措施,更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质量。

一、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只有身体健康而不具备健康心理,谈不上真正的健康,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心理健康乃人生幸福之源。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家庭对心理教育不重视、情绪波动大等是小学生都具备的性格特征;为了避免学生多犯错、养成不良嗜好,以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三观等,就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日后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1.心智不成熟

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很难接受外界事物的迅速变化,且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或是遇到生活不如意的事,就会产生一些消极、厌学、厌世等不良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与学生打架等偏激的行为,继而使其心理状态逐渐不稳定,对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心理问题得不到关注和疏导,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自闭、内向等心理性格,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以及综合素养、能力等的提升。

2.影响性强

小学生发散思维强,注意力不集中,且好奇心驱使着他们乐于接触一些不了解的事物,同时也容易受不良事物、不良嗜好、不良信息等的影响,没有家长、教师等及时的指导,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直接影响后期的成长、发展以及学习等。

3.家庭教育不到位

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家长会更加宠爱自己的孩子,错的、对的都鼓励,长时间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接受不了别人的评价和指点,甚至会出现狂妄自大、自私等性格;加上家长工作较为忙碌,常常疏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在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最佳阶段没有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也会出现不尊重家长等现象。

三、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失控、容易冲动、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对此基于心理学的积极分析,留守儿童急需几大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自信心的培养、抗挫折能力培养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1.因材施教

对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渗透,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教育渗透方式,才能更好地构建学生健康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例如,针对不注重卫生习惯的学生,班主任在检查个人卫生时,可以在班级制定卫生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推选出本周变化最大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小红花、奖状等进行奖励,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针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日常的收作业、浇花、查迟到等活动,增加学生集体意识,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其打开心扉真正地接纳朋友。

2.加强日常引导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一旦接触不良事物极易形成不好的习惯,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对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更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小学生课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常中多讲解一些不良事物的危害,提升学生的心理应变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接触事物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心理和能力。

例如,笔者在学生打扫卫生时发现了烟头,于是就吸烟危害身心健康等事件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吸烟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好奇和模仿的心理,其中还有就是和同伴炫耀的意思。为了杜绝班上的吸烟现象,我在班上开展“珍爱生命,拒绝吸烟”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小学生课后搜集吸烟危害生命的一些资料,然后全班学生先是四人一个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读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例如,第一小组汇报:吸烟对精神上的危害,“吸烟的孩子不一定都犯罪,但是犯罪的孩子几乎都吸烟”。由于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达到吸烟的目的,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搞钱,容易诱发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发生。第二小组汇报: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支香烟内包括了超过40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有43种是致癌物质……通过这个活动,小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班上再也没有发现吸烟现象。

为了提升学生的正能量,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多布置一些名言警句、人物画像、奥运冠军照片等,其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偶像、最喜欢的人等,说说偶像吸引自身的地方,以及从偶像那学到了什么。同时根据学生用写作业软件完成作业的问题,教师可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危害等进行概述,使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学会信息筛选的能力,实现绿色上网。

3.时刻注重教育规划的调整

小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习压力等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对此班主任在以学生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教育规划的调整,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生活等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随着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对于班主任的说教也逐渐不感兴趣,对此教师可将心理教育培养的任务交给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像语文教学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实际中互相帮助等经历事件的感悟、评价和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展开小组讨论、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继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科学教学中,更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劳动者、接触不同的行业,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视野和见识。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唱歌以及与外国友人写信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体育教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多带领学生参加各项必比赛。最后班主任也可以多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将学生学习的效果、发生的事件等及时地进行线上交流,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关注,继而更好地落实班主任工作。

篇10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