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而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尤其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应该从一年级就抓起,并始终贯彻于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材、进行教学等各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要坚决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的原则。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的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完全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趣味性,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要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筛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智力能得到发展,学生还会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从而寓德育教育于学习之中,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4.善于发现渗透点,有机适时渗透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请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先仔细读题,接着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前进了一大步。然后我就对学生说:我国的体育成绩是进步神速的,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无比的光荣。你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特别认真。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而知、情、意、行,指的是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在小学数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去呢?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科学
教育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30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在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来说一说数学的作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比如通过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学习,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需要具有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巩固练习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小心验算。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严谨的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这些和课堂上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及老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教师的示范要多方面体现,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彰显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力量。所以,身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严谨的教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真正彰显榜样的力量。
四、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五、利用数学中的实践过程,来涵养师生共同合作的价值和意识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才竞争外,还有品质、精神竞争,人事模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识和合作模式的训练,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通过团体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认识到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适用。
六、利用数学课后广阔空间,强化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榜样作用;知识分析;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枯燥而充满机械性,按照一般的认识只要教会学生运算和解题就算了,德育教育似乎不关小学数学教学的事。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小学数学中的那些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中也蕴藏着德育教育的玄机,就看我们教师怎样去开拓和发掘。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进一步让我们明确了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不可推却性。小学数学由于其学科的独特性,开展德育教育也有不同于其他学科迥然性。
一、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带领学生大扫除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窗子、抹电扇,重活我领头做,有危险的工作我单独干,这样大家个个积极干,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场面。锻炼时,我与学生一同打球、做游戏、赛跳绳,人人都会积极参加锻炼。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学生也就自然照样守纪律了。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就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和我们威宁近几年来的财政收入等数据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亥0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里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就能起到既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四、充分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来开展德育教育
篇4
一、深入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据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多是按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编制的,且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为在农村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前,教师应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认真钻研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小学数学“动物餐厅”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故事导入课堂:“动物世界新开张了一家餐厅,听说今天餐厅里来了很多客人,小猫和小狗洗盘子都忙不过来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同学们请你看一看是小猫的盘子多,还是小狗的盘子多呢?学生答出小狗的多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那是不是就意味著22比呢?”以此引出“10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
二、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面对抽象、逻辑性强的部分数学知识时,通常不易、甚至无法理解。这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与接受德育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请景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并渗透德育教育,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讲到小学数学“厘米”“测量”等教学内容时,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尺子、绳子等工具,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桌子有多长”这一教学情境,如:“同学们,相关部门关爱我们的成长,准备为我们的换上新桌椅。但是他们不知道应该给我们准备多长、多宽的桌子,你能测量自己的桌子后告诉他们吗?”学生得出测量结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请你看看自己的桌子,有没有乱涂乱画、破坏桌面的现象?如果你有了新桌子之后你会怎么做呢?”
三、开展活动,在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学活动,而德育教育也不能局限于课堂。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如“统计”这一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为学生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体验,可以初步的了解统计的意义,并会用简单的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教师在讲解完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塑料袋使用统计”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家里一天或一星期所用塑料袋数量、功用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做出统计。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班级家庭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多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统计之后可以为学生讲解塑料袋的危害,让学生自由分析与讨论,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榜样促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篇5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数学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数学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学生刚入学,就要抓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做才是好习惯。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计算及检查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等。
(三)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课外学习的机会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项调查,学生对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进行调查、汇总,通过对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垃圾袋使用量进行计算,总结出使用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对于保护环境有了自己的认识,受到了教育。
二、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些例题或者习题中有许多和品德教育相关的图画、数学材料,把品德教育融入到数学教育中,把数学教学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机结合,自然渗透。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教材中选择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例如进行数学概念的讲授的时候,教师从引入、得出结论和应用的辩证分析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在变化中求发展,实现知识迁移。二是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数学课堂远远不同于品德教育课堂,往往是通过点滴渗透到课堂中的。教师要结合教学的过程,适时渗透。在选择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正面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水电等,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品德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有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里有多少一分钟,从学生通过对时间的感受,明白珍惜时间的道理。
2.示范导行,感染习惯。德育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进行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很大,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通过朴素大方的着装、整齐的板书,流畅的语言表达给学生美的感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关心后进生,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耐心的讲解,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亲身动脑思考,得到公式和理论,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学生通过比较和鉴别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容易理解,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感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一直是教师难以突破的困惑点,面对数学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不解,数学改革对于教学面临的这一新问题,也在不断地调整思路,比如,教材中应用题部分安排了一些有关奥运会、国民经济的一些数据,这些知识的介入能有效的把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师授课时要把握好这些切入点,使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开枝散叶。
为了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课程,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本中有关的德育内容
教学改革新形势下,每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德育进入数学课堂就是一个重要体现。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我在教学知识同时,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①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平时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找到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素材,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概念教学,我在引入、得出结论和应用的辩证分析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在变化中求发展,实现知识迁移。②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适时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我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
2.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我的示范作用以及我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所以我平时一贯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我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差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我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我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多种渠道实现德育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力与素质同步增长。教学过程中,要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要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灵活运用如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强化德育情感。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
篇7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分,不断深化发展,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在道德教育与教学关系的论述中,指出两者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精辟的指出了教学中的教育性原则。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教育性原则的体现及德育渗透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数学在性质上属于理性学科,但其蕴含的德育因素极为丰富,数学的发展历经曲折,经过众多科学家不断探索、潜心研究,才有了如今的发展,这也奠定了数学作为德育渗透教材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并通过相关文献阅读,分析阐述了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并从五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路与相关实践方案。
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分,现今新课标更是将德育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教育方针的贯彻、全民素质的提高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创新意识较高、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已逐步发展成为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传统观念中,德育教育属于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学的任务,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的理性学科,不必开展德育教学。但仔细分析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极为丰富,例如,数学的发展历经曲折,是科学家不断探索、潜心研究的结果,对学生创新意识等精神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特殊的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日常品德的灌输,以及师生感情的培养等德育方面的教学目的。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德育教育渗透必不可少,通过数学具体数据与德育理论的结合,并以优美的图表形式展现,对于思想相对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思路与实践
2.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虽然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基础性学科,但其实用性极强,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技发展等众多领域均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对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章“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中,便可结合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渗透爱惜人民币、勤俭节约等相关品德。再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图形”中,涉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教学,教师可以结合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活动性等特征,介绍其在日常及生产中的应用――三角形支架、挂衣架等,有意识的加大德育渗透,例如讲述挂衣架便可结合“父母辛苦下班回家后,同学们会帮爸妈把衣服挂在衣架上”这一实例来渗透“孝”这一中华美德。通过教师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便能更加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报刊、广播等现代化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介绍相关知识的应用实例,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结合对数学教学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的改进,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一方面,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在素材选择上,内容更加宽广、内涵更加丰富,德育素材极为丰富。因此,应对德育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挖掘,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及其他教育形式开展德育渗透。例如,借助多媒体、电视、电影等现代化信息方式生动的展现经典的德育事件、数学科学家故事;通过进行家访、举办家长座谈会等各种活动形式,进行相关德育渗透。
2.3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自古以来,教师教学中都讲究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应严格约束自己,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严谨的教学,认真的工作态度等,以及某些不经意的细节处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达到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身教”往往比“言传”具有更强的教育效果,比活动形式的教育力度更持久,比课本的教育更为广泛。因此,身为教师应谨言慎行,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数学教育中不断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小学数学中计算、应用题比重极大,需要学生们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师便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应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达到严谨、细心;再如教室地面上有垃圾,教师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建设,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达到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2.4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应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适应新型的合作探究教学观念,在学生们互动交流过程中,配合教师及时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品德修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数”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学往往惯于直接进行实物教学,让学生数数训练,笔者则从另一角度,运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无法折断”的实例,请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由此,在数数同时,渗透了团结合作的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和集体意识,对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也有一定的启示。
篇8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学;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导入中渗透德育教育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自然流畅,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时,首先出示了“可爱的校园”图,再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最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机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家乡的建设做自己的贡献。
二、在新授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一个数学故事、一个数学史料等进行渗透。
1.抓住数学史料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素材。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2.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亲自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教学《24时计时法》的主题图――节目预报和一位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向学生介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知道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从而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爱护好人民币。通过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又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向学生介绍上海世博会,出示一些有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用我国曾经光辉成就的材料,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激励他们参与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热情。通过让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三、在习题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习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练中的利息问题时,通过练习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纳税意识。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年、月、日》第18页中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让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 “日”、“日”等,学生圈出来后,我相机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四、利用数学课本中“你知道吗?”来充实德育素材
苏教版的数学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你知道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如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7页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钦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我们教育学生不挑食的最好时机了。又如,教学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0页“你知道吗”,学生读完“1棵十年树的雪松,在夏季的中午大约可提供给人们8平方米的树阴。1棵十年的泡桐树,在夏季的中午可提供给人们15平方米的树阴”这一段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内外、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小要懂得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实施过程,全面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新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德育;渗透;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22-01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同时还应该注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把德育内容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注意搞好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进行学习受到他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一位孩子曾天真地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小红花。”多么天真稚气的声音,但却道出同龄人的共同点,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逐渐深刻而稳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求知欲就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现实的体现。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从学生刚刚踏进学校起,就要重视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和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二、注重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进行德育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认钟面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正确、高尚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恰当揭示知识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例如:在认识11到20各数时,把一把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当学生在直尺的左边摆一捆小棍,右边摆一根小棍表示11时,他必然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当直尺的左边有两捆小棍时,学生自己就答出了20是由二个十组成的,而且知道了20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这样,使学生了解实物数数,形象到抽象表示数的过程,对11-20各数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发展变化,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儿童由动作直观思维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3、在观察比较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事物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对立的概念。如加与减,乘与除,相等与不相等,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等。这些概念的特性如同任何事物的矛盾特性一样,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教学时充分运用这种特性,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渗透。
4、在抽象概括中渗透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的联系和发展中找出异同点,沟通数、形、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加减乘除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当四种运算具备转化条件时,加法可以转化成乘法等。学生全面理解了加减乘除概念,促进了良好认识结构的形式。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4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 ,也学习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各科教材都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自然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作者针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到德育教育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教圆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只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其次在教学珠算时,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由于它简单易学,运算方便,不仅通行中国,而且远传至东亚及欧洲各国。结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教学,介绍我国在公元前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的记数方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方法的国家。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教材德育教学材料开展德育教育
我国有着悠久和光辉灿烂的历史,小学数学课本中编入许许多多生动的素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
三、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四、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智、情、意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