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5 21: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封面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封面设计

篇1

[关键词]书籍封面;装帧艺术;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102-03

书籍不是普通的商业产品,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现代包装设计的一种,不仅要求它瞬间能够吸引读者,更在于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书籍作者的思想理念有效地传递给读者。黑格尔在其《美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展现出的设计创意理念是书籍作者思想的延伸,也是设计者艺术素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所以书籍装帧设计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封面设计是装帧艺术的主要构成之一。封面犹如一个人的衣着、样貌,是了解其内在的窗口。当读者阅览书籍时,对书籍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封面,如同影视作品的精彩片头,是把观众的思绪带入情景的最佳向导。封面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推销手段,是书籍的门面包装,是对读者的诱导,是抓人眼球的手段。优秀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揽更多的读者,更能使读者快速地融入书中并爱不释手。书籍封面设计作品虽然不能算作纯粹的艺术作品,但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将其视如艺术品般精心打造。杰出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

封面设计虽然有其艺术性的独立性,但在现实设计过程中往往受到客户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封面设计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客户的商业需求,有时甚至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或兴趣偏好。封面设计的定位和客户的需求,最终都会影响到封面设计者的创作构思和设计效果。所以,设计者和客户在初期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封面设计作品成功的前提。

当封面设计的前提条件满足后,设计师就可以在此框架下构建自己的艺术作品了。图形、色彩、文字和构图是封面设计的四大要素。

图像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因为面积大、色彩丰富、位置突出等因素,图像的设计在封面装帧中尤显重要。设计图像可分为抽象与写实两大类。如果要根据书的内容进行设计,纪实性内容的题材就比较适合写实性风格的图像;而浪漫风格的题材,则用抽象的图形就更为传神。例如,休闲类书刊是大众化的审美标准,通常会选择明星的艺术照作为封面,体育类杂志则通常会选用体育明星和竞技场面的照片,文学类书刊常用抽象、写意类的图像设计。

封面的文字设计常用的有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等。书法体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个性,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广为大众所接受。美术体大致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美术体强调外型的传统规律,整齐划一,有易于识别和学习的特点,但相对保守,变化较少;不规则美术体则强调多变的外形,比划设计和整体外形追求艺术化夸张变形的效果,具有个性鲜明、设计感强、相对活泼的特点。就印刷体而言,早期的印刷体比较程式化,变化少,较规整,现代的印刷体因受到不规则美术体的影响而变化丰富,从而加强了字体的艺术性。

装帧设计时,封面文字除了体现书籍内容外,更多地要考虑其在封面设计中的位置、字号、色彩、聚散等。另外,设计者需要慎用特殊字体,因为很多印刷单位也许没有这些罕见字体,很可能会给排版、印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最好少用特殊字体,或将这些特殊字体和源文件一起配送至印刷单位。

封面的色彩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视觉元素。准确的色彩运用首先要考虑书刊的风格、内容。如幼儿书刊的色彩设计,因强调对比、追求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而使用大量高纯度的色彩;学术类书刊的色彩设计则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一定深度,从而产生端庄、严肃、高雅、权威的视觉效果。另外,设计者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色彩心理学,用以表现情感并影响读者,使之产生共鸣。例如,红色给人热情、欢乐之感,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蓝色调给人冷静、宽广之感,用它来表现未来、高科技、思维等信息;黄色调给人温暖、轻快之感,用来表现光明、希望、轻快、注意等信息;绿色调给人清新、平和之感,用来表现生长、生命、安全等信息;橙色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颜色;紫色调给人幽雅、高贵之感,用来表现悠久、深奥、理智、高贵、冷漠等信息;黑色调给人高贵、时尚之感,用来表示重量、坚硬、男性、工业等信息。

封面设计的构图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元素,其基本的方式有对称、均衡、对比等。

其一,对称是指在设计样图中根据中轴线和中心点为参照来平衡构图,对称分布。其具有平稳、严肃、庄重、和谐的感觉,但这种构图方式会让人感觉整体缺少变化、单调呆板,缺乏活力。所以,比较适用于内容严谨的学术型书刊。

其二,均衡。均衡的特点是同量而不同形。均衡不单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对称和平均,更主要的是艺术上的均衡,是变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这种均衡不等同于简单分配。将主体置于中间,或者对称排列,这样虽然均衡了,具有了稳定感,但十分呆板,缺乏艺术的多变性。构图的均衡,不是对称,而是对立统一关系。

其三,对比。封面设计中的对比有反差对比、虚实对比、面积对比等。反差对比在画面中就是色调的反差。画面的明暗反差度大,称之为高反差,反之亦然。一般在封面设计时,要兼顾画面明暗两部分的变化,使之产生丰富多变的黑白明暗色调。有时为了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色调显得更深沉、概括、醒目,可以通过加强对比,突出色调的层次,由此来产生诱人的艺术效果。虚实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封面设计构图中的虚实处理,是指封面图像的清晰程度,是指整个画面结构的虚实藏露。虚,一般指画面中的陪体部分,模糊或空白的部分;实,是指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在画面处理中,虚实相辅相成,使实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虚的部分适当隐藏,让读者看了回味无穷。面积对比,在封面设计创作中,往往需要面积大小对比的手法来加以表现。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也存在一些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偏差,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距离所带来的透视变化,也会影响对象原先的面积大小。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大小变化来努力打破构图的均匀和呆板,使设计主体成为画面的中心,让读者的兴趣点集中于主体,从而突出设计主题。

将书籍封面设计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有序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方能构成书籍的封面。然而,只是掌握封面设计的这些基本方法,也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书籍封面作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文化的价值日愈突出,人们对书籍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用装帧封面设计方法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已成为现代设计的追求。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电脑时代的来临对美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装帧设计因电脑技术而逐渐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工具、材料和方式方法,并一再突破了以往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放异彩,使现代装帧设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但设计师们要创作出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装帧艺术作品,还是有赖于自身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如今,设计师们在显示器前就能观摩并探讨设计方案,观察任意角度的设计效果,随心所欲地将设计样图放大、缩小或变换角度等,这些曾经繁杂的工作只需轻触鼠标、键盘即可瞬间实现。设计师们因电脑技术的应用,从而轻松实现了传统设计手段无法给予的梦幻效果和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美国著名学者房龙在其著作《人类的艺术》中,为我们揭示了艺术之普遍性规律,并称其 “不受国界及时间的限制”。 装帧封面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设计艺术,艺术性永远是其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既是伟大的艺术家,又是杰出的设计师。达芬奇除绘画外还有着不计其数的设计作品流传于世,比如他设计的建筑、滑翔机、降落伞、机械动物等作品,都被世人公认为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电影巨著《阿凡达》以最新科技和艺术语言的完美融合宣告了电脑美术新纪元的到来,更是引发了艺术家们热烈的讨论与反思。我国著名导演陆川说:“我们应该羞愧。这是我们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当代国内的设计师们如果不重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而只是一味地醉心于钻研某些电脑技术及绘图软件的应用,并以技师的思维方式来设计作品,就算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

曾经的装帧设计业并没有成为现在专门的专业学科。画家往往也是装帧设计师,无论封面设计还是插图绘制,都由手绘完成。由于画家的职业特点使之更为注重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不拘泥于技巧和细节的表现。其手绘的设计作品和现在电脑设计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更加耐人寻味。但是,国内新兴设计专业所培养的设计师们在其设计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略了赋予作品永恒生命力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设计师们普遍重技术、轻内涵的设计理念是现行国内设计专业一味强调科技和软件的应用,而忽略了设计者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所造成的。例如,现今国内的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却并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上将纯美术和培养文化素质的课程逐步压缩删减,使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化,导致设计学专业学生只重技术、不重艺术。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美术理论类的课程,甚至不知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因此,学习者就算是模仿他人也只能制作出一些缺乏艺术性、文化内涵、没有灵魂的“工业化产品”。

由此可见,美术设计作品的永恒生命力就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将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并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加以表现。作为艺术设计之一的装帧封面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师应在当今浮躁逐利的大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和文化修养,努力丰富个人的生活阅历、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用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亨德里克•房龙.人类的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5]王若鸿.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7,(9).

[6]陆丹.论书籍装帧的文化意蕴设计[J].美术界,2008,(7).

[7]钟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09,(5).

篇2

关键词封面设计;期刊封面: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0(2010)28―0009―02

期刊封面是指期刊的外表部分。广义的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脊封。狭义的封面仅指封一。本文所讲的封面仅仅取其“狭义”,即期刊与读者眼光首先接触的那一面。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来看,期刊封面是由图片、文字利色彩3大要素组成。从功能表现的角度来看,期刊封面包括期刊刊名、期刊出版年月、期刊卷期、刊号刊徽、期刊条码、封面标题,图片及广告语等众多元素:

一个期刊用区别于其他期刊的图片、文字、色彩等要素组合成的封面,体现着期刊的个性和品位,体现了办刊人的办刊风格和水平。期刊封面设计不仅仅是期刊刊名、期刊出版年月,期刊卷期、刊号刊徽、期刊条码、封面标题、图片及广告语等众多设计元素的简单相加。每一本期刊的封面都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封面设计者艺术构思的结晶,体现了期刊封面设计者的才气和办刊人的智慧。

在当前。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出版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众多期刊将逐步转变为公司或者企业,期刊业的竞争程度必将日益激烈,在期刊出版工作中,期刊封面设计工作理应得到足够重视。然而,在期刊出版领域,“重内容,轻设计(封面)”的传统观念仍然十分盛行。究其原因是对期刊封面设计之重要性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1 读圈时代,期刊封面设计关乎期刊的生存

“读图时代”即传统纸媒为适应社会的变化,改变以往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模式,图片在当今的报刊版面中占主导地位。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将由以前的读字为主变为读图为主。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人快速阅读的时代,图片是已经成为新时代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传统纸质媒体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吸引读者,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作出取舍,图片成为争夺读者的最好筹码。今天的读图时代是“目光向上的品质追求”,是图片对浓缩的文字信息的稀释。而图片导向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文字排斥,而只是克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使表达的方式更趋直观化。“视觉化并不能替代语言性的话语,但却可以使之更容易理解、更便捷,也更为有效。”在读图时代,图片只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加表象的、更加直观的方式。因此,读图时代对传统纸媒的从业人员,包括期刊编辑提出了一种必须具备的,能通过视觉化手段将信息快速传达给自己受众的意识,图片是众多传统纸媒的从业人员的首选。

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传统纸媒面临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第一视觉冲击和第一阅读欲望被视为报刊的生命。对于一份期刊而言。封面无疑是这两者的融合。期刊封面在读者购买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份期刊,无论其内容再丰富、编写质量再高、可读性再强,如果其在封面表现上不能从众多同台亮相的期刊中脱颖而出,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它很容易被读者所忽略。从期刊发展的角度看,没有读者的关注,没有受众的购买,期刊的生存就会大受考验。

2 搬字时代,期刊封面设计关乎期刊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期刊业正经历着由数字技术所引发的新一轮深刻变革。以至于有人认为,我们已经步入数字时代。当前,数字出版技术正在期刊出版业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催生了多种新的传播模式,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数字出版时代,人们不仅可以阅读传统期刊,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络等数字网络轻松阅读数字期刊。特别是随着以文字、图片、Flas、音频、视频,3D等多媒体信息为表现形态的数字网络多媒体期刊的不断发展,网上阅读实现了{卖者通过界面与作者、编者、广告商及其他读者等多方面的互动,其发展壮大对传统期刊的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

期刊要想在数字时代不断发展壮大,必需要有众多读者、作者、广告商等多方面的参与。一份封面设计精美,品味极佳的期刊不仅会吸引众多购买者。而且也会引起作者、广告商的注意。只有拥有设计精美的封面、拥有众多高质量的稿件和实力雄厚的广告商和众多固定读者的支持,才能会有期刊的长足发展。在数字时代,读者、作者和广告商可以通过网络轻松看到期刊的封面。期刊要想让人们在网络的海洋里发现自己,重视期刊的封面设计是必需的。如果期刊被数字网络海洋淹没。不为人所知,那么将很难得到发展。

3 信息时代,期刊封面设计关乎期刊的竞争

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阐述了一种新的营销理论。他指出;“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人们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也曾断育:“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生宰。”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每天社会产生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而一个人的注意力却是十分有限的,受众的注意力在这样―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因此,再优秀的期刊,如果不被读者所注意、吸引,那么它将很难创造出自己的市场价值。一份期刊在零售市场上最大的目的就是让目标读者购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促销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由期刊与读者目光首先接触的封面来完成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缺少忠诚读者的期刊。国内外大量的读者调查反复验证一个事实:读者在经过报刊亭时决定购买期刊的时间仅有数秒钟,而读者购买期刊的决策75%取决于封面的视觉化表现。期刊封面的视觉化表现又是靠图片(包括线条)、文字、色彩等要素实现的。利用期刊封面最大限度地获取目标读者的注意力是信息时代期刊竞争的需要。

当前,读者对期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广大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艺术眼界的扩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已不再单纯地追求片面的“形式美”、“自然美”,而是把刊物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封面设计看作刊物艺术品味、内容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独具特色的期刊封面不仅可以增加期刊外形的美观,而且可以体现期刊的整体审美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帮助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

如果是企业的形象识别设计通常还有工作服的设计、产品的包装设计、办公用品的形象设计等很多方面。就时尚杂志的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来说,通常就是杂志的标志设计、字体的设计及封面整体风格的设计,这三个方面构成时尚杂志封面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由于杂志在贩卖的时候通常是露出封面的上半段,那么能够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形象识别系统必将是放在这一部分的。除了封面的整体风格以外,杂志封面的字体设计及标志设计也成为了杂志封面设计的重中之重,是时尚杂志形象识别系统的精髓所在。杂志封面是一本杂志的门面,封面上既要有主体形象,又要介绍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还要有杂志的LOGO和关于版权的条码、期号等信息,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杂志形象识别的时候通常会精简或者合并一些内容。在时尚杂志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将杂志的LOGO和杂志的名称合二为一作为杂志独有的标志。在设计中通常都是设计出拥有自己独特造型的文字,这些文字必须让读者容易辨识,又要在字体造型上产生区别于原来文字笔画造型的细节变化,从而形成一个杂志固定的标志,也就是杂志形象识别系统的主体。

将这一形象识别系统确定后每一期的杂志都以这个独一无二的LOGO示人,使人们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杂志的品牌形象。如《悦己》是中文的刊名加上英文的刊名并排排列形成独特的标题标志,每期颜色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一个成功的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对于树立杂志品牌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品牌的建立能够使杂志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从而使读者在众多的同类杂志中具有更加突出的可识别性。

时尚杂志的封面是一本杂志的形象识别系统,也是杂志在贩卖的时候用来吸引读者的窗口。封面既要表现杂志的品牌形象又要呈现杂志内容的信息,告诉读者一本杂志的可读性,所有这些内容都反应了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与内涵。也就是说一本杂志是否具有文化内涵与底蕴也可以通过封面反映出来,所以时尚杂志的封面设计也是体现其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文化内涵的部分通常是通过杂志图案及内部文章的标题来呈现的。为了让读者能够在选购的时候可以直接了解本期的主要内容,封面通常把杂志的部分重点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呈现在封面上,所以在字的选择上应避免出现不文雅的字眼。这些细节的表现都是一本杂志的文化内涵的体现,也是人们购买杂志的重要选择依据。

二、现代时尚杂志封面版式设计的个性特点

时尚杂志的文字排版通常有以下内容:刊名、内页标题、期刊的期数及书号等。杂志封面的版式设计通常包括文字的编排及图文混合的版式设计。时尚杂志的刊名在时尚杂志的封面当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局限于文字的设计范畴,更加属于刊物的形象识别系统。刊名在刊物的所有文字当中应属于最大的文字,字体的运用也应以醒目的粗体为宜。

时尚杂志的排版通常采用封面人物占据版面的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封面人物为站姿的时候,人物头顶离封面的上边缘通常会有一定的距离,大约有三四厘米左右,人物左右两边距离封面页面边缘都有一定的宽度,大概占页面三分之一的大小。人物的姿势为半身的时候,人物和左右页边距的距离比例会有所改变,通常是人物的宽度会加宽一些,左右页边距的距离会减少,人物头顶离上边距的距离大约还是三四厘米左右。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进行文字的设计就需要文字形成一定的风格,既能适合读者在购买的时候远观,又能合理安排好文字与封面人物的关系。文章内页标题在封面上的简介,通常采用比较大的字体,且通常为笔画比较粗的黑体字。文章页内标题编排上根据文字的多少通常排列在封面左右两边,字数比较多的时候文字可以少量地覆盖在人物的衣服上面,但是绝对不能覆盖在封面人物的面部。

如果只有左边有文字的,文字要采取左对齐的方式;如果右边有文字,文字要采取右对齐的方式排列。各行的文字可以采取不同的颜色,但是颜色不易过多。各行的文字由于内容主次的差别可以采用不同大小的字号,但是不同的字号也不易超过三种,最好控制在两种以内。时尚杂志的封面中期刊的期数版式设计也是尤为重要的。期数这部分主要表明的是这本期刊的年份及期数,同时要注明刊物的发行周期是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等。这些内容既要标注清楚,又不适宜占据很大的版面,在这些内容当中最应突出的是期数,其次是年份和刊物的周期,这类内容一般采用字号略小的黑体字以一行的形式排列在封面的最下方。

从营销的角度讲,同类型的杂志之间存在特别大的竞争。比如国内时下最畅销的几本杂志《瑞丽》《ELLE》《悦己》《时尚芭莎》等刊物,无论从内容或者说信息量的大小来看都是相类似的,它们之间的可比性及竞争性较大。《悦己》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创刊的时候,定价比其他基本杂志定价低很多。《悦己》定价15元,而其他刊物都是定价20元,那么15元就成了《悦己》区分其他刊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悦己》在进行封面设计的时候就这一特征进行了放大,制作成了大字号的“15”字样,数字的下方通常有区别于整个版面的颜色的衬底,周围以圆环形包围,个别月份的刊物圆环内写有英文的刊号或者英文的介绍来说明这个刊物是国际大刊,年份和期数则写在整个大圆形的下方,这样能使价格和期数在整个杂志封面的设计当中显得尤为突出。

三、现代时尚杂志封面色彩运用的个性特点

杂志封面设计从内容上来划分主要有包括刊名在内的文字部分、背景颜色或图案的搭配和封面主体图案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涉及到颜色的使用,读者识别不同事物也是靠颜色,所以颜色在杂志封面设计中的运用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因素。杂志封面的颜色不易过多,一般刊物的名称通常会选用比较显眼的颜色,以区别于其他部分颜色的选用,封面人物及各部分构图需要一个底色,对颜色的分配要进行基本的确定,但是封面上杂志内容的简略标题就不能再单独选用颜色。为了能够在整个封面上不使用过多的颜色,通常会重复使用颜色,整体颜色为暗色背景的时候文字就可以选用白色,整体颜色为浅色调的时候文字可以选用黑色。刊头文字可以选用接近衣服的颜色,人物的衣服与刊名部分会以封面人物的头部作为间隔,所以即便是采用相同的颜色也可以加以区分。书号和条码都是统一的,不需要单独设计颜色,都是采用纯白色背景黑色条码文字。

篇4

关键词:封面设计;;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82-01

书籍封面设计是书籍出版事业的一部分,更是设计艺术的一部分,在时期,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刚刚起步,而封面设计则是当时平面设计实践的主要部分。体现文化精英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而文人经营出版社更令封面设计充满了书卷气。所以,这一时期的封面设计在我国平面设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时期的文化语境

新文化时期我国的印刷出版受西方影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书籍装帧设计上具体表现为从线装书到“洋装书”再到平装书的过渡,书籍逐渐民众化,封面功能也从传统的标记、保护功能逐渐向宣传、符号功能转变。书籍成了宣传新思想的主要舞台,加上文化精英极大的推动,封面设计在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期刊封面设计分析

中国期刊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在时期更是成功发挥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新青年》作为的主要阵地,其设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首开书法装饰封面,但却是符号意义大于欣赏价值的典型。其创刊号的封面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排中国青年坐于一长桌旁作商量状,上有法文“新青年”,下部为绿色花环内一圆形人像,左右有文字,最下面的出版社用边框装饰,除此,封面上还有小的装饰,含义不言而喻。其封面设计零散缺乏统一性,是各种符号的堆砌,与其说是封面设计不如称之为一把号角。《东方杂志》为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一本综合性杂志,纵向分析其封面设计发展有利于理清我国平面设计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1925年第二十二卷陈之佛为其设计封面起,便更添了民族气魄和世界视野。创刊于1914年的《礼拜六》为鸳鸯蝴蝶派之代表杂志,在客观上为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小说月报》是近代大型文学期刊,1910年创刊于上海。其第一期封面为一牡丹蝴蝶图置于椭圆中,占去封面三分之二的空间,“小说月刊”四个红字置顶。第二年第七期加上了矩形花边,颇有莫里斯平面设计的痕迹,但画面结构太过密实,元素构成没有统一性,却足以显示中国平面设计向西方借鉴、探索的努力。而刊物内容由市民文学转向文学研究后,其设计也有了很大改观,如1927年陈之佛先生为其设计的封面,由于设计主体的自身修养很高,画面虽以少女为主题,却完全不同于当时俗滥的美女图案,其丰富的色彩、曼妙的笔触,使整体效果富丽而不落俗套,清新而富于遐想。

三、文学书籍封面设计分析

期刊艺术因为与时代联系密切,从而能将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文学书籍封面有特殊性,契合作品内容,往往在设计上求得小部分人的认同,受功利性影响小,因而更具有欣赏价值,是这一时期书籍装帧艺术最宝贵的财富。

鲁迅先生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其作品主要以文字为主,但变化无穷,如《呐喊》、《引玉集》、《华盖集》等的设计,体现出的“民族性”是难能可贵的。在《华盖集续编》封面设计中,“华盖集”三字位于页面偏上,居中,鲁迅二字为拼音文字置于书名上,页下方对应位置是“一九二六”,然“续集”二字则做红色印章状,斜置于书名之下,可谓点睛之笔,整个画面主次分明,稳重中泛着灵动,岂不是传统书法的现代化的诠释。《彷徨》也是其经典之作,画中三人面日,采用黑色块勾勒形体,衬底则为橘色,强烈的对比既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彷徨”,又体现出极强的形式感。在图像的运用上,丰子恺以其诗意的漫画独树一帜。《我们的六月》中,绿色草地上一男子阅读于大树下,姿态悠闲,让人不由自主走进这情境,走进他诗化了的生活。闻一多《猛虎集》封面设计亦值得提及,黄色的底色上用笔墨营造出虎皮的纹路,简单大方,且封面与封底贯通,自成一体,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四、结语

设计现象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设计活动本身,更是时代精神的外化,中国人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里背负着传统前行,在这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逐渐形成,视觉审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西方的价值观在中国得到了本土化的融合,虽然当时的中国在设计理论上极度缺乏,而中国的封面设计并没有呈现出西方设计的极端理性和极端商业化气息,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书籍封面设计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这其中,始终充斥着传统与现代的较量。另外,在中国设计现代化的发端,文人体现出突出的价值,这点与当代西方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不论期刊还是文学书籍的封面,其在设计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鲁迅、陶元庆、闻一多等大家的封面设计造诣更是平面设计的经典案例,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成功之作,理应得到现代设计师的重新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婷.书衣华彩-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封面设计研究[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12.

篇5

摘要图书封面设计是展现图书内容的窗口,优秀的封面设计,不仅能引起著者和读者的共鸣,而且能激发读者阅读和购买的兴趣。本文从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准确确定封面立意,如何增强封面的视觉冲击力,如何增强封面的形式美,如何追求封面的简洁美,以及在增强图书的形象识别能力和注意封面设计与书籍设计的联系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通过艺术语言创作出完美的封面设计,形成品牌,吸引读者并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需要。

关键词:图书 封面设计 艺术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

图书的封面,如同人之体貌和仪表。实事求是地说,美女总在一瞬间就深深地将你吸引,让你有走上去认识她的冲动。好的图书封面也一样,它能在琳琅满目的图书中脱颖而出,让你把它拿到手里,仔细端详,通过封面上的书句,图形、色彩、对感官的刺激形成的初步感觉,产生读懂它的欲望。成功的封面设计,是书籍长期有效的形象标签,经常看上几眼封面,当作一种精神享受,这恰恰就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魅力所在。封面设计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笔者认为,好的封面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图书封面设计应首先抓住书籍的灵魂,确定封面立意

黑格尔说过:“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图书封面设计也具有这样的意蕴。图书封面设计并不是书名的图解,也不是与主题毫无关系的华丽装饰物,而是基于封面内容、精髓的立意的最终完善。封面立意决定封面最终的气质、品格、整体形象,甚至影响到书籍最终能否成功面世,是封面设计的重中之重。所以,图书封面设计应首先抓住书籍的灵魂,确定封面立意。

封面立意,是封面设计师依据对书籍内容精髓的提炼,与对生活素材所进行的重新组合。在确定立意之前,封面设计师先尽可能地了解和原著有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原著的精髓。在熟悉原著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并运用隐喻、联想与象征等手段,围绕书籍的内容、精髓,进行原著的形象化再造。在筛选大量的设计意念之后,会产生一个比较理想的立意,与此同时,也产生相应的封面设计整体构图方案,相应形态语汇及色彩语汇等形式构成要素。产生的立意再进一步完善,就可以成为相应的设计方案。

在图书封面设计中,作品的意愈奇、意愈高、意愈远、意愈深、意愈古,其艺术的感染力就愈强,就能引起读者的“读书乐”,并能经得起反复品味琢磨。

二 树立鲜明个性,增强视觉冲击力

封面的视觉冲击力,是指图书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感官生理感受刺激上,而后作用于他的心理感知认同上。也就是说,读者先通过眼睛得到刺激之后,作用于心理的一个过程。好的封面设计以它鲜明的个性,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一把抓住读者的眼球,冲击着你的大脑去了解它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情趣。

色彩是封面设计中最具表现力、感染力的因素,所以它往往是设计中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利器。它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寓意。但是运用色彩最重要的是,根据我们已经确立的封面立意和书籍的主题,定下整体的色彩基调,也就是抓住书籍的个性,选择适合的颜色,并恰当地将它鲜明化。主要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来加强视觉效果,在对比中寻求统一与协调,准确掌握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关系,而不要只重画面标新立异的视觉感受,过分追求花哨来吸引读者,时间长了会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画面效果感觉单薄。

三原色的搭配,总能产生出色的视觉效果,它强烈但不轻浮,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起到渲染作用,烘托热闹、欢乐的气氛。红色代表喜庆、吉祥,中国人崇尚红色,它使人联想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与激情。蓝色是色彩家庭的精灵色调,使人联想到平静、严肃、科学。黄色是古代帝王的专用色,在封建社会是权利的象征,时尚而醒目。红与黑是最常见的色彩搭配,黑色的庄重与寂静,更能衬出红色的鲜亮。黄色与蓝色搭配,会更反衬出蓝色的深远,产生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蓝色与红色搭配,色彩效果对比强烈,会形成热烈而沉稳的对照,感性与理性的撞击。此外,黑色和白色代表明暗对比的两个极端,两色对比产生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如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澳大利亚作家萨利・摩根的《黑与白》的封面,在色彩搭配上就别具匠心。封面将黑色与白色这两种差别显著的颜色加以对比,呈现出黑与白的冲撞与融合,同时黑与白围城的三角形,跳跃着澳洲袋鼠,澳洲土著人的图腾纹样排列的变化,书名字体若实若虚的艺术处理,都向读者暗示着澳州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该封面通过黑白两色的冲突、对比,给人视觉上造成强烈冲击,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追求视觉冲击力,不能忽视封面设计中空白的使用。中国传统美学中追求“虚实相生”,体现了“虚”与“实”,“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这里说的“空白”,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人们的视觉或心里停顿,这种停顿又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形成“张力”,取得形式上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设计意味,从而提高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效果。

三 巧妙运用艺术语言,增强封面的形式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确立了封面立意和色彩基调的基础上,我们就应该运用艺术手段来装饰、美化书籍的封面,追求封面设计的形式美。我国现代著名装帧设计家吕敬人先生说:“书的设计要给人以美感,要注重人性化。”书籍封面设计的形式美,不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都需要提炼,需要巧妙,需要精致,需要高尚。

封面设计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和装饰形象、色彩及构图。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遵循“形式”、“节奏”、“韵律”、“对比”、“调和”、“变化”、“统一”等形式美法则,展现给人的是形式的美感。充分运用各种形态要素,如“点”、“线”、“面”、“体”、“空间”、“肌理”等,展现书籍封面各视觉要素的有机联系,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其中如何将文字与图像完美的、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是设计者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设计者必须合理构图,巧妙安排好图案、文字、标志等要素,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封面设计的空间感与层次感,主要表现为图――底效果的运用。“图形”与“基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它同质的非封闭背景之间的关系。任何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平面设计中,“图形与基底”、“正形与负形”、“实空间与虚空间”,就是这种心理规律的运用。图及正形,画面中实的部分;底及负形,画面中虚的部分,用来衬托的部分。图具有前进的性质,底具有后退的性质。利用这一点,可以很好地划分封面中的信息等级,把重要的信息位于“图”的位置,弱的信息位于“底”的位置,通过空间和层次来区分信息的等级,使读者一目了然。反之,图形与背景区别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该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度。而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的特性,是心理场的特性。当然,在设计中,我们有时也会打破常规的设计方式,运用图底互换的方法,造成以“底”为主要诉求点的特殊效果,让事物成为读者注意的中心。

与此同时,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封面字体的图形化、艺术化。图形既源自绘画,又是文字的本源,在视觉传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字体图形化是现代视觉传达的一个趋势,可以传达出具有某种信息的图形符号与视觉语言,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随着符号学理论在设计艺术中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字体作为一种既定的符号,又具有了随机性和创意性。汉字是一种很强的视觉语言,以形象性、表意性著称。不同字体绘形绘意,有着强烈的体势美和情态美。

在一定程度上,汉字已经是一种经过视觉化处理的文字艺术了。在封面设计中对字体符号化、图形化,采用意象化的文字构成,把握文字的个性特征,将文字的内涵通过视觉化的表情,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设计原素加以群化、对比、置换、变异、发射、密集、扭转、拼贴等外在形式的塑造,运用特定的形,文字抽象的意,使之与其内在意蕴相融合。全新的视觉表现手法,传神地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设计师的把握下,文字被熟练地捏成任意的形状,成为兼具表意的、感性的和象征性的符号。他们或轻如羽毛,或沉重如拳头,或柔软如丝绢等等,新颖的视角,多元的表现,给设计注入鲜活的兴奋剂,得到更多的游戏乐趣和文化体味。

四 图书封面设计要追求简洁美

对于读者,欲多予之,必简之。应追求“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最简洁、精练、概括的艺术语汇,反映出最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较繁杂的设计不大容易被记住和识别,也易于被假冒。而明快简洁的构图和色彩,就不易仿冒,相反却容易识别和记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简练”并不等于“简单”,高度的简练是从反复的深思熟虑和周密的酝酿构思中,概括、浓缩与提炼出来的。

五 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图书的形象识别功能

封面设计抓住了书籍的灵魂,选好了合适的意象,定准了书籍的格调,运用丰富的艺术语言,巧妙地完成了封面设计的形式美,同时树立了鲜明的个性风格。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封面设计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读者在众多的书籍中一眼就能够找到他,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彻底走进了他的心里,已经具有很强的形象识别功能。这对于巩固书籍的读者群,吸引和招揽更多的读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加强这种形象识别功能,对套系书籍进行系列化设计,从而形成整套书籍的CI设计,会给人留下连续而统一的印象,给人一种异趣而整体统一的美感,进而给读者带来更美的艺术享受。从而使书籍更深入人心,成为名牌书籍。

六 注意图书形态设计与封面设计的联系

封面设计是书籍形态的重要构件,二者“包容并兼”。从工学角度讲,封面起着对书籍整体的保护和包装作用,完成“装帧功能”;从艺术角度,封面自身又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主题信息透过书籍,以各种艺术语言、思维手段表现于封面之上。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起到传达信息和保护书籍的作用,同时又是一件艺术品。书是生命体,封面与书籍则是“表皮与血肉”,有生命的去传递书籍的主题与美学的双重文化信息。

总之,抛开书籍设计去想封面设计,不仅表里不一,更是“魂不附体”;而不顾及封面设计,则令书籍有“衣不蔽体”之感。当今,封面设计越来越被商品价值所左右,更是提倡书籍外在与内在的共同体的综合表达。只有将二者相辅相成,整体运筹,并深刻把握书籍的主题思想,才能展现“书籍之美”。

图书封面设计是展现书籍内容的窗口,其作用不仅是保护、装饰、美化书籍,更重要的是承载书籍形象,反应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创作优秀的封面设计,不仅能引起著者和读者的共鸣,带给读者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能激发读者买书、读书的情趣,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建茹:《书籍封面设计立意》,《电影评介》,2007年第7期。

[2] 王丽佳:《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心理研究》,《美术大观》,2007年第5期。

[3] 李刚:《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浅谈书籍的封面设计》,《大众传媒》,2006年第10期。

[4] 姚静萍:《书籍封面设计的市场价值及其延伸》,《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

[5] 陈雯兰:《期刊封面总体构思与设计探析》,《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6] 吴文阁:《联袂造书 珠联璧合――谈书籍设计与封面设计的联系》,《书刊设计》,2007年第28期。

[7] 薛雅心:《从期刊封面三大功能谈新疆期刊的封面设计》,《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篇6

关键词:书籍;封面;触觉

书籍是人们生活中接触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设计形态,对于书籍的设计也经历着不息的变化,封面作为书籍的外表和标志,起到保护书籍内页和美化书籍

外在形态的作用,一直是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重点。

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总和。它是书籍装帧设计者以感情与思想进行创作表现,把握和反映书籍内容的特殊方式。书籍的终极目的是用于阅读,但只把书籍印刷、装订成册还远远不够。能够赋予书籍以美观,传达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才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终极目的。由于书籍装帧艺术包涵着艺术与技术、生理与心理、美感与功能等的相互联系和高度融合。

墨香纸润,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瑰丽的文明。当代国内书籍设计水平显著提高,书籍设计审美意识大为觉醒,掀起了蓬勃高涨的各种概念运动,书籍设计的关注点势将转向视触觉的结合之美上。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提出:好的书籍是将信息视、听、触、嗅、昧五感活性化的宇宙。其中材料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完美结合是书籍审美的重点所在。书籍是生命里温情的慰藉,书籍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在于阅读、触摸、听声、闻香、品味,书籍的审美是所有感觉的连续的享受。书籍的触觉设计已经发掘出一些手段,不过仍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尽管,书籍的触觉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触觉设计的研究相比书籍的视觉设计来说相当缺乏,随着书籍在形态上的进步和创新,随着书籍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视触觉上去深入探讨书籍之美是有意义的。

一、触觉与设计的关系

触觉跟设计是紧密联系的,当一个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他不会满足于眼睛所接受的信息,而需要与商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要用自己所有的信息接收器去涉取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和判断该产品优劣的重要资料。因此这一阶段是产品跟人的实质性接触。在这一重要的过程中人的感觉器官做着积极的工作,这一特点必须要求产品在这一阶段用设计元素征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设计领域不乏有借助触觉进行的设计。在造型设计中,应用触觉的原理开发的仿触觉设计和利用触觉进行的人性化设计。

二、封面设计和触觉

封面设计师的想象不是纯艺术的幻想,而是把想象利用科学技术使唤之转化为对人有用的实际产品。这就需要把想象先加以视觉化,这种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运用封面设计专业的特殊绘画语言。把想象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所以,封面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一定的空间立体想象力。封面设计师只有精良的表现技术,才能在给图中得心应手。封面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封面设计者应具备的本领。

封面是读者对书籍的第一接触,封面是信息的第一传递者,在以视觉为基础的同时,触觉进行着手的阅读,在视觉传递的同时记忆触觉,并在心理上扩散视觉带来的感受,引起以往触觉经验的心理影响。

三、封面材质、肌理与触觉

(一)纸类与肌理触觉

纸张的发明就是为了记录文字的,这种材质发明至今,与书籍的关系最密切,时间也最长久,在人类书籍历史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封面装帧用的各种特种纸隐含着变化无穷的肌理,在触觉上,这些肌理的凹凸、纹理的走向、纹理间隔的大小、纸张的软硬度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既传统又富于变化一直是纸张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深受青睐的原因。

(二)布类与肌理触觉

封面的布类装帧包括各种棉、麻、丝织物和人造纤维的纺织物,质地大体可以分粗糙、光润和无光泽几类。织物作为衣物的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历经时间的磨砺,已经牢牢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中。当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触觉在书籍的封面出现时,那种悠远原始的生活产物的信息,那种织物背后所蕴涵的

女性意味都是使读者在触摸的瞬间感动的原因。

(三)皮革类与肌理触觉

封面的皮类材质主要分真皮和人造革,皮是人类最早拿来作为防寒的用的衣物,它具有结实耐用和透气柔软的特性,不同动物的皮的象征性使人类后来一向视它为贵重物品,因为与人类的物质本质相同,动物皮的原始与舒适是人类渴望与追求拥有的,用于书籍的封面也是满足这一原始渴望的最好材质,当皮质的触觉传递到大脑,会有其他任何材质所不能达到的天然和谐的亲切感。

(四)混合材料与肌理触觉

封面装帧中的混合材料就是在上述的几类材料中选择几种,或再加上某些特殊材料的混合使用。混合材料运用材料质感的反差,在触觉上的差异心理的对比要比单一触觉感受强烈,当这种反差与各个材质自身特性结合后,心理往往会对这类触觉体验产生如同视觉上悖谬的相同影响,只是更隐蔽和产生的心理感染力更大。

四、触觉设计在封面设计中的未来

随着书籍在门类、内容、风格的上的细化,各种因素在封面上的体现要求信息传达的途径更广泛,更直接,感觉作为人类活动表现的第一要素变的越来越明显。书籍装帧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审美和欣赏的作用在加强,封面不再只是保护内容的美丽摆设。重视触觉作为重要的感觉途径,在封面设计中应该被研究并加以设计的重要方面,封面各种材质肌理的运用和彼此间的和谐,都是为了让书籍传递感觉信息能够由触觉在视觉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影响,使触觉体验丰富视觉印象,并在想象和记忆中构建每一位读者与书籍的世界,深入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任何单一追求视觉或触觉审美,或是只追求触觉上的新奇和复杂,不考虑与内容的结合与封面其他因素的整体协调,都可能导致感觉信息传递的不成功或错位,只能使触觉的设计成为摆设而不是沟通读者的信息桥梁。只有协调封面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因素与书籍内容主题之间的关系,做到以“感”动人,才能存设计时开拓设计观念,领悟书籍封面设计的新概念,做出具有传递感觉信息的新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珏,毛德宝.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中国最美的书(2006-2009) [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

[3]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篇7

广西南宁的刘江先生是一个书店老板,天天都和读者交往,杂志是否好卖,他最有发言权。他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本刊的读者群体,也不要赶时髦,一语中的,耐人寻味。

《党史天地》是办给谁看的,是办给“老资格公民”看的,这一点我们非常清醒。据我们调查,本刊读者多为老年人,审美情趣上喜欢简洁、明快、传统,不喜欢花里胡哨,因此,我们明年的设计基调为传统文化,印章元素。基本布局“党史天地”为朱红方章,本期封底已有设计初样,供参考。

为什么突出印章效果呢?出于两种考虑。

一是考虑到印章的释意,“印”字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

二是考虑印章形式的标志,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符合本刊读者的审美情趣。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就是一枚肖形印,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现在读来,韵味无穷。

基于印章呈现的这一特点,我们将印章元素运用到刊名设计中去,强化的是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很强的读者认同感。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在这个标志中,白底红印演绎得格外强烈。大家知道,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圣火的颜色,是喜悦心情的象征,也是读者最崇尚的色彩。因此,选择端庄印红作为本刊刊名,在众多期刊中独树一帜,与党史杂志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另外,今年改版以来,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来电,对改版后的封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有的读者认为封面留有白边,本来是大度16开本,从视觉上看好像变成了正度16开,希望去掉白边,显得大气。这个意见我们在2016年中已有改进。还有的读者认为封面要目太多,显得杂乱,有的照片不够清晰,影响美观;还有个别封面颜色不够协调,导语文字不清晰,这些我们都会在2016年得到修正。

篇8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里,人们很少能够看到炫彩斑斓的封面设计,大多是黑白、纯朴、简单的纯文字封面,图像简单,大多是简单线条、简易插画。期刊的装帧设计也都大同小异。不管是早期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还是到后来的《大众电影》,这些都是为目标读者量身定做的,因此,在封面的设计上更多是在意内容的宣传。当时的封面设计有着普遍的共性:内容严肃,自然封面设计色彩等比较单一,或是偏向于色块巨大。例如,1959年《文学青年》期刊的封面设计就是简单的木刻,没有其他多余的装帧,用木刻勾勒出一个健壮的青年,简单的设计;1966年的《红旗》,更是一个只注重内容的期刊,在政治环境的有利政策下,封面设计注重的是政治元素。在传统时代下,受众对于期刊内容的渴望远远大于封面设计,提升美学价值的理论还尚未被重视,内容是否精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行量,所以忽略封面设计也在情理之中。

二、读图时代

消费观念在改变,社会在前进,技术也在更新换代,文化同样在沿着相同的路走向新的时代——“读图时代”。说到读图,最能代表的就是我们儿时读得最多的“小人书”,那是每个小孩子都喜欢与热衷的书,生动的图片,流畅的线条,多彩的人物,一切的一切都是心底深处最吸引人的书。在读图时代,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渗透。匆忙的生活节奏让读图时代来得更猛烈,阅读者的习惯在这样的节奏中转换为“快速阅读”,自然而然,图片成了最能吸引人的因素,也是最不能少的。视觉上的冲击并非就是完全替代文字,只是图像更加容易在阅读者的心中留下印象,也更容易快速地被接受、被理解,这样的宣传也才最有效。读图时代,期刊的从业人员就要接受一种新的挑战,那就是用视觉化的方式去将期刊的核心与要表达的意思尽快传递给受众,且尽量做到无缝、无障碍接受。这样一来,封面设计与其发行量之间的关系就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一个好的期刊设计,总是能用图片准确表达期刊的本质与核心,总是能准确地抓住读者的心,总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第一视觉冲击和第一阅读欲望被视为报刊的生命。例如,《瑞丽》经过了多年的独特封面设计以及代表自己特色的构思叠加,总是能让读者印象深刻,在书摊或者书架的远处,读者能够很快地辨识出它。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能够通过封面更好地诠释期刊已经是一个创造品牌效应的大工程,自然就是属于当今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技术课。封面设计渐渐向实用性靠拢,光明正大地用图片来表现追逐利益的正常性,突破传统的审美价值观。期刊利益的追逐就在于广告商的投资,封面设计追逐广告,这也就是封面设计决定发行量的最好证明。

三、数字时代

随着网络发展,流媒体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多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介以强大的姿态“霸占”了大批读者,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读者也逐渐改变着自己的阅读习惯,以适应这种新的阅读环境。传统期刊遭遇寒流,不少期刊在数字时代里死去。更甚者,多媒体信息,如Flas、音频、视频、3D等集合而成的网上阅读,多媒体电子杂志的发展与普及率让传统期刊望尘莫及。在数字时代里,传统期刊的封面设计的确与其发行量存在关系,因为在这个时代,你能吸引人就必须要拥有足够坚固的读者团,要有强大的作者团队,以及创意无限的广告团队,只有精美制作的期刊,才能吸引读者、作者、广告商的注意。此时的市场不是简单的单线,而是一种“合力”的拉扯。这并不意味着封面设计就能够被忽略,相反,一个优美的封面设计是所有的前提。因为在网络上,期刊封面是很容易被检索到的,不管是哪种身份的人都能很容易地看到封面设计,如果期刊封面设计足够抢眼,绝不会淹没在浩瀚的期刊中。

四、信息时代

在信息时代,封面设计与其发行量之间的关系呈现极其相关的状态。市场价值的创造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份足够优秀的期刊,如果博不到受众的注意与吸引,就很难展现自己的魅力,期刊的发行就是为了获得目标读者的认可,并成功虏获读者的心。国外曾经有调查实验表明,受众在选择期刊的时候,购买欲的75%来自封面的视觉冲击,封面设计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能够有不一样的作用。在封面设计的时候,必须调动所有的小细节,去赢得这场竞争,去获取更多受众的赞誉。事物之间的发展与运作都是周而复始的,信息时代下对期刊封面设计的强大要求,仅仅存在于这个封面版面话的时代,一旦跳跃了这个时代,封面设计与其发行量之间的关系网就会破裂。新的期刊封面设计的要求会不断出现,更优秀与更有创意的封面设计会越来越多。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书籍装帧;封面设计;地位

封面设计一般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以及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设计者必须对书的内容、思想、特点等有所理解,用设计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并使其产生阅读的兴趣[1]。

一、封面设计的表现方法

1、直表型

直表型表现方法指封面上只印刷书名、著作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使用普通的白纸,印一至两色。这类设计大多用于学术书和专科著作等。

2、添加型

添加型指以明快的表达、简洁的说明和基本反映内容要点的图像(绘画或摄影作品)作为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较多用于实用类和娱乐性书籍等。

3、构成型

对于仅以基本的文字要素构成难以传达内容、意思的著作,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可直接从书的内文中选择文章或照片引用于封面上,此即构成型。

4、综合表现型

综合表现型即从内文到封面表现,全面地运用文字、图像、色彩和构图阴要素的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表现方法。这种设计形式较多用于文化艺术、思想修养读物。其内容意味和感受印象的表现力往往给了人们从视觉至内心一种意境无穷的品位[2]。

二、封面设计的构思

封面设计首先应该确立表现的形式,即要为传的内容服务,用最感人、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封面发计的构思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弄通书稿的内涵、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构思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想象

想象是构思的基点。想象以造型的知觉为中心,能产生明确的有意味形象。我们所说的灵感也就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与结晶。想象对设计构思是一个开窍的源泉。

2、舍弃

构思的过程往往“叠加容易,舍弃难”,就是说往往想得很多,堆砌得很多,对多余的细节爱不忍弃。张光宇先生说“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就是真切的经验之谈。对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形象与细节,坚决忍痛割爱。

3、象征

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即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或用抽象的形象来意喻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为人们所接受[3]。

4、探索创新

流行的形式、常用的手法、俗套的语言要尽可能避开不用;熟悉的构思方法、常见的构图、习惯性的技巧,都是创新构思表现的大敌。构思要新颖,就要不落俗套,标新立异。要有创新的构思,就必须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三、封面设计的要点

1、接受设计命题

接受设计命题指设计者接受个人,企业等所进行的书籍封面设计。

2、安排总体设计步骤

有计划地安排设计工作是每个设计者在接受设计命题后最先要明确的任务。即安排总体的设计步骤,合理调配素材和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书籍封面设计工作开展前,还需做好市场调查,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后面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书籍的封面设计制作的工作步骤如下:(1)草图阶段。明确设计思路,确定需要设计的内容,紧扣要求绘制简单明了的设计草图。学习设计平时就应该多练习手绘草图,为将来更快速准确地记录和表达思维做准备。(2)素材准备阶段。即根据草图收集相关图片和文字素材,即在设计书的封面时所需要的文字、图形和图片。(3)电脑加工制作阶段。选择合适的软件,依据草图和素材,制作电子文件。(4)修改打印阶段。修改电子文件,并根据具体厂家印前的要求,调整文件,以保证最好的画面效果[4]。

平装是目前书籍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它装订方法简易,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常用于期刊和较薄但印数较大的书籍。平装书的封面包括前封、后封和书脊。也有的平装书封面有勒口,相当于半精装,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封面的厚度,更好地保护书籍,同时也可以给人精致高贵的感觉。平装书封面的设计重点一般在前封和书脊上,因为书籍在橱窗里是平放或者是立着的,故这两个面的设计着墨较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书籍形态学设计理念的提出,整体设计成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许多书籍封面的设计从前封和书脊延伸到后封,甚至前后勒口。从而形成视觉的连续性,吸引读者。但前封和书脊仍是书籍设计的重点。

前封的设计一般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如果书脊上已经有了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在必要时在前封上也可只印书名。书脊上至少要印上书名和作者名,这是为了书籍在书架上容易识别的缘故。文字的竖排、横排或断行,要根据整体设计的情况和实际的厚薄来决定。后封相对于前封的设计略为简单,一般有条码、价格或与书内容相关的介绍。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后封与书脊、前封的一致性,不要破坏封面的完整性。对于有勒口的平装书封面,可以在勒口印上该书的作者简介或简短的内容评论,也可以将前封的设计因素延伸到勒口上来,如延伸的线,相应的色块,或是简单的插图等,都能对勒口起分割面积和装饰的作用,同时,也可起到贯穿封面与内文的作用。

结 论

总之,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好的封而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使其对书籍一见钟情,而且耐人寻味,让人爱不释手。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的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尚蕾.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意要素[J].艺术科技,2013(07):284.

[2]任福亮.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3(04):108-109.

篇10

(1)字体设计受设计者的审美观的反映。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作品,一方面作为感性形象,可以见闻感知;另一方面作为理性内容,要述之于心灵,二者是统一的。是一种对感性客观事物本身的形式的认识,在这种认识里绝对理念成为关照与感觉的对象”。黑格尔为我们启迪了思路,字体被设计者用审美的眼光充分的从情感体验出发,多种美的形式表示自己的意图。

(2)字体的存在形态。

就拿汉字来说明一下,它是世界上使用最为长久、应用人数也最多、空间范围最为广泛的文字之一。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汉字有秦篆、汉隶、宋体、楷书等几大字体形态。这为我们今天的封面设计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在封面设计中,我们把汉字的字体笔画或粗或细的随心而变、随美而动。灵动的画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我很欣赏《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一书的封面设计,娟秀的蝇头小楷字体,再配以大面积的淡淡的奶黄色,左下角的一抹蒲公英花。整个画面是那样的优雅、文静,仿佛马上看到了林徽因那美丽的容颜。

2字体被读者群所受控

每一本期刊都有自己的读者群,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就应先考虑到读者对象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年龄、爱好、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修养不同,对信息的获取和审美观也会不同。例如,像美容等时尚类的刊物设计要柔美,色彩要丰富,大比例的运用圆润的线条为主体,而其他的如工程技术等学术方面的封面设计会使用粗壮端正的字体。

(1)字体的色彩处理。

一个好的封面设计,色彩运用的恰当,会使整个封面增加不少分数,能使读者的眼中留存美好的效果。例如,婴幼儿图书的封面色彩要亮丽,色彩明度高,大幅度的色块对比,显示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女性期刊的封面色彩就要根据女性的妩媚、端庄温柔的特征,色彩也要用柔美的色系。专业学术方面的期刊,色彩必须严肃不能浮夸。

(2)字体在封面中如何设计。

字体在封面中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怎样构图。一般封面设计中包括主题名称、出版发行单位、作者名称等几方面文字组成的构图元素。方法可分为横图式、纵向垂直图式、斜方图式或是密集聚焦图式。灵活运作各种图式的排列组合,设计会更加引人入胜。

3字体在封面设计中的技巧

字体的应用装饰使这类字体变得非常活泼,应用也很广泛。最原始简单的方法是用基本字体作为原型字体然后对文字进行立体、平行、勾画的处理,以此类推还能够推广出许多装饰方法,使文字更加美观夺目。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