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机构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0 17: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纪检机构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纪检机构改革方案

篇1

一、目的、要求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要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检察体制为总目标。通过机构改革,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强检察样机关上级领导关系,合理配置职能、设置机构、编制人员,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执法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配置职能。重点是加强法律监督职能。通过职能分解,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责,加强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领导关系,理顺同一检察院内设机构间的关系。省级人民检察院重点是强化对全省检察工作的宏观指导职能、组织指挥职能,提高直接参与办理大案要案的能力。

(二)规范、调整内设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应本着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在《意见》规定的机构数额幅度内设置。内设机构一般分为必设机构和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两类。名称要科学、规范。

省级人民检察院必设机构为:办公室、政治部、审查批捕处、审查处、反含污贿赂局、法纪检察处、监所检察处、民事行政检察处、控告申诉检察处(与举报中心、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一个机构三块牌子)、检察技术处、法律政策研究室、行政装备处(了可分设为行政处、计划财务装备处)、监察处。

纪检组(与监察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市(地)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必设机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市(地)人民检察院内设处(部、室、局),县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科(室、局)。

(三)确定领导职数配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在《意见》规定的幅度内确定领导职数的配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须增加或减少副职职数的,应与当地编委协商确定。

(四)合理使用编制。地方各人民检察院要根据机构的职责和工作量,重新核定各内设机构的编制数。

地方增拨给检察机关的行政、事业编制不应冲销检察行政编制。

(五)搞好事业单位和后勤服务机构的改革。事业单位要逐步与机关分离,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借用检察行政编制的,要积极向地方编委申请事业编制,逐步退还检察行政编制,以充实检察业务部门。

要精简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后勤服务机构,尽量减少后勤行政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把后勤服务职能从机关分离出来,设立服务中心,用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方法步骤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进行。整个机构改革工作原则上要求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认真组织广大干警学习《意见》及有关文件。通过学习提高对机构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二)制定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意见》确定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方案须经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同意并报同级编委审批的方可实施。省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方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核;市(地)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由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县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层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

(三)实施方案。包括机构职责的审定,内设机构的调整,人员编制的核定,机构负责人的确定,干部的交流和分流,对个别不适合在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清调等,都要逐项认真落实。

(四)检查验收。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完成后要进行总结;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检查验收。验收完毕,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应写出总结报告,分别报送高检院政治部和地方编制管理部门。

四、注意问题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是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要依靠当地党委领导,争取编制部门支持。各级检察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具体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机构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机构改革方案有序、稳妥地实施。

要顾全大局,严格执行《意见》的各项规定,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机构管理要归口。上级检察院各业务部门不应对下级检察院业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出具体要求。

(二)实事求是,调整机构,制定方案。机构设置要从理顺关系、强化职能的总要求出发,该增则增,该减则减,该并则并。要分清职责,尽量减少层次,减少交叉,避免重叠。省级人民检察院的必设机构一般应与高检院对口。市(地)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的必设机构不强求与上级院对口。

经与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协商,政治部内设机构不占《意见》规定的机构数额。干部教育训练、法警管理、离退休干部工作等机构可以设在政治部内,也可以单独设立。

反贪污贿赂局内设机构的设置,与地方编委协商确定。

个别因特殊需要,须超限额设置的机构,应与地方编委商定,或送高检院审核后报中央编委审批。

篇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青岛市编办:一是抓好全年工作目标的落实。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10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和区(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12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国家、省设定的非许可事项,清理后上报有关部门;我市自行设立的年内一律予以取消。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坚持边清理边规范,做好制度创新。制定印发《青岛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规定》和《青岛市行政审批批后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网上办理、门户网站与部门网站统一管理程序,做好对审批事项的全流程规范管理。公布我市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化服务指南,提高审批服务质量。

三是抓好工作创新。建立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企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制度、政府服务清单制度等“五项清单”制度。精简和规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8月底前编制我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淄博市编办:一是优化流程,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的要求,加强政府督查,督促各区县全面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公开、高效、规范、可问责的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做到审批行为、办件质量、档案管理、收费监管的标准化。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便捷水平。逐项编制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清理行政审批申报材料,无法定依据或者非必要的一律剔除。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力争将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压缩30%以上。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通过梳理裁量依据、明确裁量标准、强化裁量监督,进一步缩减自由裁量空间。

二是创新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在市、区县实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纵向联动审批机制,重点开展区域化评估评审和“项目主审全程代办”的“柔性管理”模式,开发应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和远程视频联动系统,大幅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申报材料电子数据化,尽快实现市、区县、镇办三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联网,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三是放开市场,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坚持“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允许具备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市场,尽快建立起充满活力且有序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平台,定期市场招标,将服务优、效率高、收费低的中介服务机构纳入信息平台,统一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评价机制。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评价标准,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时限和服务收费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

四是健全体系,强化行政审批监督检查。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研究制定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监管服务的意见,从注重事前审批为主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为主转变,加强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重点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对行政审批效能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建立行政审批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健全行政审批网上投诉受理、处理和结果反馈制度。强化对审批权力的制约监督。健全部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着力解决庸懒散、吃拿卡要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强化对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审批单位和责任岗位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

日照市编办:一是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下步将各部门上报的审批事项列出审核清单,清单将部门审批事项分为行政许可、非许可、非审批事项和初审类事项四类,其中对属审批事项的按照保留、取消、整合、下放、暂停、调整管理方式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将审核清单书面通知部门,征求部门的意见后,对保留和整合的审批事项,形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按程序公示并报请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向省编办备案。市级目录公布后,对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增加、取消和调整。同时,指导区县完成编制县级审批事项目录工作。

二是承接落实好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根据咨询委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将承接和落实目录提交市政府研究后,及时向社会公布。下一步,对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的项目及时承接落实到位。

三是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结合市级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在与部门沟通一致的基础上,年内按程序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级审批事项。加大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力度,从清理上报情况看,我市没有自行设立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编办将适时会同监察局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四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市级目录保留的审批事项,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监督指导部门负责对组织实施的审批事项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取消审批后需加强监管的事项,督促指导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后续监管;对下放到区县的审批事项,督促区县编办制定监管措施。市编办会同监察局等部门加强对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五是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批流程。按照市级审批事项目录,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制定具体的服务标准和办理时限;探索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巩固企业注册“多证联办”成果,探索建立各类证照联办机制;对各审批环节进行监督,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鼓励政务服务创新,组织开展政务服务创新奖评选活动。

菏泽市编办:一是建立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上级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调整目录。

二是发挥牵头作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督促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建设,按照“部门全覆盖、事项全覆盖、流程全覆盖”要求,开发联合审批办理平台和网上办事平台,逐步实行审批事项全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取消审批后需加强监管的事项,根据事项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后续监管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监管“缺位”。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实施审批。加强对审批服务的监督管理。建立跟踪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建议渠道。加强投诉数据整理分析,及时对审批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动态调整。强化电子监察,市级审批职能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入网率、系统使用率达到100%,筑牢审批权力“阳光”运行的技术防线。强化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以及社会力量监督等传统监督方式,也要开辟新的监督途径,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对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建立网络电子档案,行政审批相对人可匿名对其进行评价、监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审批服务履行情况考核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细则。

三是加强指导考核,促工作平衡开展。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强化日常调度和平时考核,既交任务又教方法。市编办从自身工作抓起,高标准,严要求,靠示范引领推动县区审改工作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全面开展。将市级改革形成的文件资料汇编成册,供各县区参考使用。建立网络统一公示平台,确保公示效果。

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潍坊市编办:一是严格抓好清单事项的清理审核工作。依据省政府文件要求,调整权力事项分类,扩充工作内容,规范事项格式,坚持做到“三个对照”,即将清理成果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对照,确保权力合法;将清理成果与工作实际对照,力求简单明了、客观真实、信息全面、方便监督;将清理结果与上级主管部门对照,保证职权名称统一。

二是统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方案。做好部门交叉、管理分散行政权力事项、以及事业单位承担行政权力事项的梳理摸底工作,优化职能配置。成立行政审批制度咨询委员会,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建立倒逼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对需上级政府调整的行政权力事项提出调整建议。对保留的各类权力和服务事项,进一步明确实施部门、实施依据和收费标准,编制工作流程图,落实权力事项全公开制度,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办理和模拟审批办法,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四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按照省里部署要求,积极协调推进“一库四平台”建设,加快形成规范、高效、有序的权力运行动态管理体系。建立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法律、法规修订要求,对权力事项进行及时调整,今后,未纳入清单的权力事项,一律不得实施。探索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落实部门主体责任,促进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变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泰安市编办:一是抓好改革工作部署。待省委、省政府批复泰安改革方案后,立即起草制定《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拟于9月10日前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安排各项改革任务。

二是严格时限节点推进。市编办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同时,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限节点推进。改革动员部署后,1个月内完成涉及机构整合或职能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职能变动小的部门,以编委文件予以明确。

三是推进县市区改革。强化对县市区改革工作的督查指导,确保9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改革方案,经审核后报省编办备案。待市委、市政府审批后,督促各县市区抓紧铺开,确保全市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莱芜市编办:一是积极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立即制定莱芜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适时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改革方案批复后,1个月内完成涉及机构整合或职责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各区机构改革。督促各区尽快制定改革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培训,9月底前报市编委审核并报省编办备案同意后,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是同步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梯次推进的要求,全市统一部署、分阶段组织实施。9月份启动召开全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会议,11月底前完成审核确认,2015年一季度市、区政府公布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

聊城市编办:一是一体化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及时制定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机构改革工作。各县(市、区)上报改革实施方案后,报市编委审核并经省编办备案同意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批复。

二是完善部门“三定”规定。凡明确职责调整的,必须按上级要求不折不扣调整理顺;凡明确人员编制调整的,必须按“人随职责走、编制随人走”的原则及时划转;凡涉及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核定的,必须严格按照核定标准规范操作。对新组建的部门及需要完善职责的部门,认真制定“三定”规定,理顺职责。为彻底杜绝明合暗分现象,将挂牌机构的内设机构整合设置、彻底融合,避免出现新的限额外独立运行的机构。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三定”规定,促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三是统筹推进权力清单工作。根据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市县同步推进的原则,全市统一部署、分阶段组织实施,明确领导责任、安排专职人员集中办公,10月底前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12月底前,公布本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并在政府门户网站、机构编制部门网站、各有关部门网站上公开。

四是完善工商登记制度,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宽进严管”、“先照后证”,完善企业注册“四证一章联办”制度,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整合申报材料,继续推进服务业许可联审联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广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管理方式,出台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事中事后监管部门,完善制度措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德州市编办:一是加快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力争方案批复1个月内,完成发改、国土、卫计、农业、文广新、工商、质监等机构职责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的制定,11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抓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督导。加强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培训,跟进政策指导,9月底前完成县级方案审核报批。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导,督促各县市区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特别是规范政府机构设置、整合职责机构、划转人员编制等事项,坚决杜绝改革、运行“两张皮”的问题。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将全市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由市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政府分级管理,落实政府对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活动的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职责,9月底前完成调研,提出改革方案,11月底前将方案落实到位。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试点

枣庄市编办:一是持续扩权放权。对试点镇的赋权实质上就是赋予其部分具体行政行为实施权,这点要从立法上予以明确。县级政府应按照权责一致、按需下放的原则,持续向试点镇放权,并多下放有实际业务、含金量高的权限,尤其是项目审批、执法监察、社会管理等试点镇迫切需要的权限。同时,可探索规划权限下移,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赋予试点镇一定权限,确保长效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适应试点镇发展需要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相关税费返还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切实增强试点镇的财力。省、市、县有关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适度向试点镇倾斜,并对试点镇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各级重点项目,在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三是注重社会管理。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对百姓的“一线”政府,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发挥便民服务的示范效应,拓宽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提供形式,形成养事不养人的公益服务提供机制。

四是优化组织结构。围绕提升试点镇党委、政府“抓人促事”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管理方面给予更大政策空间,为试点镇配强班子、招才引智等创造条件。目前,我市正在研究推进滨湖镇“大部制”改革,并将抢抓滕州市被确定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酝酿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滨湖镇政府架构,完善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监管

济南市编办:一是做好事业单位分类的收尾工作。对个别暂未分类的单位,进一步调研沟通,研究确定类别,做到应分尽分。对个别与省里相对应的机构,待省里有明确分类意见后,参照省里作相应调整。将分类意见按程序提请有关会议研究并审议通过后,发文明确事业单位类别。

二是研究制定分类改革配套政策。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认真学习研究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结合济南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改革配套文件,作为推进改革的政策依据。

三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已报经省编办备案列入行政类的事业单位,按照“能转职能不转机构”的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通盘考虑解决,逐步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对列入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转企条件成熟的先行推进转企,并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对不具备转企条件的单位,通过整合或锁定管理、人员只出不进等方式,逐步消化。对公益类单位,区分不同类别,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大清理规范力度,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东营市编办:一是待省备案批复行政类事业单位后,及时按程序研究批复市和县区各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方案,确保按时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根据上级改革配套政策,与东营实际和原有改革政策相衔接,制定完善我市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为深化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全力推进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行业协会学会与主办机关分离工作,使事业单位回归社会公益属性。

三是加大事业单位整合力度。在去年整合县区检验检测机构和民生热线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整合市直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部门单位民生热线资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细化完善工作流程和措施,进一步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完善事业单位设立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通过绩效考核、信用评级、加强法人监管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机构编制部门事业单位监管职责,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济宁市编办:一是全面推行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组织召开全市绩效考核动员大会,部署绩效考核工作。强化考核工作机制,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全市年度考核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共性指标考核、个性指标考核与年度考核统筹实施。强化市事考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合力。确定范围分类实施。市直公益类事业单位共有160多个,今年纳入120个,并按类别划分为综合、教育等6大类进行分类考核,另外40多个单位将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进行调整规范。完善细化指标体系。调整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分值比例,更加突出工作绩效份量。充实调整指标内容,细化、完善标准,组建评审专家库。加大对县(市、区)的督导。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督导县(市、区)工作。同时,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方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提升人员素质,确保县(市、区)绩效考核快速推进。

二是探索多种监管方式有机结合。绩效考核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在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探索专项监督检查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措施,达到考核与监督检查相互促进的目的。绩效考核与年度报告有机结合。将绩效考核共性指标的绝大部分内容通过年度报告书反映出来,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统筹年度报告与绩效考核时间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健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监管机制。拟订我市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权利、义务、工作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内容列入管理办法,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加强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监管。

威海市编办:一是改进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拓宽新闻媒体宣传渠道、编印发放宣传材料、强化法人业务培训等措施,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服务对象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更好发挥服务窗口作用,优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登记监管效率和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强化工作督导检查和年度考核,跟踪抓好各项目标落实。

二是查漏补缺,稳步提升登记水平。坚持依法登记,加大市、县两级登记机关工作力度,自今年四季度起,以基层事业单位为重点,制定有效措施,稳步提高登记率,逐步扫除登记监管“死角”和“盲区”。

三是强化措施,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加强对个性指标的研究,提高考核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公益类单位为重点,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管理台账,按照自评申报、考核预告、现场检查、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等程序开展考核工作,兑现奖优惩劣办法,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加大探索创新力度,结合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小学、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适时在图书馆、博物馆、公立医院、中小学等公益单位和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有条件的单位探索推进试点。

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烟台市编办:一是健全机构编制总量调控机制。严控行政机构编制增量。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期间,除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外,一律暂停受理和审批党政群部门新设行政机构、机构升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事项。机构改革结束后,对确需调整的,在现有总量内统筹研究,确保有增有减,增减平衡。从严审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以后,一律不再审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和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经费自理事业编制转为财政拨款或财政补贴事业编制。确需设立的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坚持机构撤一建一、人员编制内部调剂。对按照机构编制标准核编后出现增编的,将一律在本地总量内调剂。对于公立医院等确因事业发展需要增编但暂无编制资源调剂的单位,将实行一次性核编,分步到位。

二是健全存量编制优化配置机制。着眼于用好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实行“三个一批”:结合改革收回一批编制。对已被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从严控制,空余编制逐步收回;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人浮于事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重点管理,原则上只减不增,空余编制予以收回;对撤销和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编制全部收回;对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相关部门因接受干部增加的行政编制,要在该干部退休或调出接收单位时,将所用编制予以收回。清理规范一批编制。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前离岗、“吃空饷”等问题的研究,积极稳妥地改变现行提前离岗做法,彻底清查“吃空饷”人员,对相关人员所占编制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清理。调剂用好一批编制。对精简压缩收回的编制,将统筹掌握、动态管理,重点用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局性重点工作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行业。精简压缩编制后的超编单位,人员只出不进,超编人员随自然减员逐步消化。

三是健全重点工作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机制。深入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突出优势产业,体现区域特色,超前提出重点区域的体制调整、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配备的意见办法。及时跟踪了解重点领域机构设置、职能履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加强建议。

四是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坚持每年在全市开展一次专题性的机构编制例行检查,对各部门(单位)是否按规定设置机构、按职数配备干部、贯彻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协作监督。与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无论是考录、调整人员,还是核拨经费、办理保险,都要以编制部门批准的相关手续为依据。继续开展纠错监督。完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发现问题,严肃查纠。探索评估监督。定期对部门履职情况和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引入社会监督。

临沂市编办:一是加强实名制建设,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加大对信息平台建设的探索力度,总结目前与组织、财政部门信息共享的经验做法,探索完善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办法,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完善数据库信息更新与机构编制使用核准等业务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夯实机构编制管理基础。

二是强化刚性约束,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对精简压缩后收回的编制实行专项管理,压缩后超编满编的机关事业单位,不再下达用编进人计划,人员只出不进。扎实开展政府部门和重点行业系统机构编制评估工作,积极探索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结合各类改革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活动,提升刚性约束的合力。

三是坚持动态调整,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将改革思维贯穿到每个工作领域,统筹考虑各重点行业的发展实际,加强对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职能普遍弱化的行业领域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减”的文章。探索完善机构编制资源分配办法,综合考虑人口、面积、公共财政收入、现有编制数等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量化指标,作为分配依据。

滨州市编办: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借助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试点工作的有力支撑,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探索建立机构编制工作责任审计制度。探索会同纪委、组织部、审计局、监察局联合实施机构编制工作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把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市直及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纳入机构编制责任审计范围,明确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将机构编制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进行,机构编制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干部教育管理和选拔任用的依据。

三是建立和完善领导职数审核备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职数审核备案管理制度,规范领导职数审核程序和办法,有效防止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等问题的发生,准确掌握市直各部门领导职数的使用动态。

篇3

在全市上下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重要时刻,我们组织召开全市编办主任会,意义非同寻常。机构编制工作是大事,它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可以说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影响大局。同时又是难事,难在编制控制上,不管紧,财政不堪重负;管得过紧过死,又不利于人才流动和事业进步。这种两难境地,是对编办的一种大考验。在考验面前,年,全市编办上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交出了一份较好的答卷,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市、县(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部署早、进展快、成效比较好,理顺和分清了一些长期交叉重叠的职责关系,提高了政府效能。园区管理体制得到规范,林权制度改革、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燃油税改革后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纪检监察区域设置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顺利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继续从严从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迅速有力,一些不良现象和苗头得到扼制,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局面越来越好。

在盘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市机构编制工作还存在着管理欠规范、欠精细、法规程序没有完全到位,职能设置不够优化,控编漏洞多、财政供养系数大、消化超编人员任务繁重等问题,这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面对衡阳争当科学发展排头的时代使命,机构编制部门如何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职能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重大课题。

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安排工作,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年的机构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在科学发展的背景下,要准确理解编办职能

大家都知道,编办承担着“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职能。对这三项职能,打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要建多少庙,庙里要安排多少和尚,每个和尚做什么事。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涉及到社会公平公正,关乎到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涉及到经济的科学发展,关乎到社会大局稳定。搞得不好就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所以,在当前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准确理解这三项职能。

定职能就是定效能,事关经济发展。定职能就是要解决好各单位做什么事,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就是要建立起运转协调、职责分明、规范高效的事务分担体系。职能定得准,定得好,就能形成九牛爬坡、各施其力的工作格局,实现行政效能的最大化。职能定得不好,就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及职能盲区,引发十羊九牧、有田无人耕等问题,造成“1+1”小于“1”的分力局面,影响行政效能,阻碍发展步伐。因此,职能的设定,一定要因事而定,科学界定,绝不能人为地随意设定或倾向性地设定。当前,我市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进驻,特别需要有个务实高效的政务大环境。机构编制部门一定要主动跟上全市发展的大步伐,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及时优化职能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保障。

定机构就是定框架,事关大局稳定。机构是国家管理的总体框架。定机构就像起房子,要有总体规划,不能信手拈来;要四平八稳,不能斜了歪了;要保持栋矩,不能密密麻麻;要合理进行室内设计,不能浪费空间和材料,这样,盖出来的房子才会既安全、又舒适,既经济,又适用。然而,目前,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机构的设置上还是比较混乱,比较随意,有的空壳的机构多,职能不大架子大的机构多,产生矛盾冲突的机构多,机构膨胀已经成为诟病。机构的随意设置,不但不利于提供政务服务,维护社会稳定,而且其本身就是矛盾的源头,就是不稳定的因素。机构编制部门一定要从促进社会和谐,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切实消除机构设置中的违规行为,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机构体系,推动资金、资源更好地向民生事业聚集。

定编制就是定公道,事关政府形象。定编,说得土一点,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说得专业一点,就是因事定岗,因岗定人。编制必然伴随着财政投入,对应的是铁饭碗,一个财政供养人员,算总帐一年没有2—3万元是不可能负担下来的。编制的设定,往往意味着对他人社会资源的挤占。正因为如此,所以定编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工作需要,没有足够的产出效益,是绝对不能设定编制的。那些随意增设编制,不按程序进编入编的行为,既是挑战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底线,也是在挑战整个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底线。特别是在当前大批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机构编制工作不能秉持公允,确保进人的公平公正,除了造成编制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事业发展外,还会严重败坏党委、政府形象。因此,大家一定要站在维护部门形象,维护党委政府形象高度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坚持凡进必考,真正把有限的编制留给有能力、能干事的人。

二、要围绕科学发展,科学管理机构编制

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不能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谈编制,不能把机构编制管理局限于仅仅管“机构数”、“人头数”。要立足本地实情,从体制、机制、职能等层面深入研究问题,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管政策、管标准、管总量、管结构,该加强的及时加强,该控制的严格控制,该精简的坚决精简,建立机构编制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一,改革要深化,务必改出效益、改出生产力。今年的改革任务很重,既有乡镇改革这一重头戏,又有政府机构改革的扫尾工作,还有文化体制改革的新任务。面对众多改革,我们一定要坚持效益至上的理念。要么不改,要改就要改到位,改出成绩,改出生产力,不能浅尝则止,换汤不换药,搞瞎折腾。着眼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强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要讲政治、讲大局,不能有消极和畏难情绪,不能有等待观望思想,更不能阴奉阳违,只说不做;任何部门不得干扰乡镇机构改革。改革的过程中,要稳妥把握,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把问题和矛盾找准,把困难估计充分,把方案定细定准。制定的改革方案或意见要科学可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特别是职能划分、归并、岗位设置要合理,要具有前瞻性,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机构、编制和职能设置要科学,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定岗、定员和人员分流政策要规定具体,要坚持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条件、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政策,严肃纪律,不拖泥带水,不“暗箱操作”。要认真过细地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让走的顺心,留的安心。市编办要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及时跟踪了解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确保改革任务按时完成。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后,市编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对县市区机构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着眼于优化政府职能,认真做好市县两级机构改革扫尾和评估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改革扫尾工作。目前,市直仍有4个部门的“三定”方案没有印发,还有大部分的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仍没有完成。会后,要根据各地情况抓紧补课,务必在省检之前还清欠账,把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好。根据省编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将适时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和部门执行“三定”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估,我们要以次为契机,认真开展自评,重点查看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得到了严格执行,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贯彻落实,巩固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着眼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等行业体制改革工作。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所以,我们要根据省编办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切实做好文化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机构整合、人员调整等的相关工作。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疗、教育、卫生、司法等行业体制改革涉及的相关工作。要通过改革,切实解决好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管理要规范,务必依法依规、有力有序。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编制就是法规”观念,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一旦确定,就不能有半点含糊,不能随意调整,不能随意增加。要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不准”规定: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设立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违者要严肃查处。要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重点围绕政府机构改革、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党政领导分设、消化党政群机关超编人员等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该通报的要通报,该纠正的要纠正,该查处的绝不能手软。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度,建立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互动式办事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按程序办理。

第三,控编要从紧,务必消化老问题,防止新问题。从去年督查的情况下,县市区编制管理仍然较乱,普遍存在严重超编、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比如领导职数设职不规范。滥设领导职数,在班子成员中出现了“人武部长”、“妇委会主任”;超职数配备干部,有的地方的财政局班子成员有18人,教育局17人,建设局17人;政府工作部门党政分设问题严重。又比如机构编制管理不规范。有擅自提高机构规格的现象,有违反《公务员法》组织招考的问题,有违规进人的问题。一些地方有不成文规定,照顾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就业。还比如人员编制管理不规范,混编混岗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县市擅自核定或保留地方事业编不置换,为超编找借口,有的单位甚至有行政、工勤、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5种编制;有些地方日常管理不规范,“吃空饷”的现象还比较多;有的地方人员逆向流动比较大,存在有机关严重超编,乡镇普遍余编的问题。对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抓紧时间整改,加大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力度,积极主动地进行消肿减压。同时,要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环境变化和财政能力状况,合理确定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做到既降低行政成本,又能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要研究探索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和办法,区分轻重缓急,把调剂出来的有限编制资源,充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领域。要推进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加强对编制使用的联网管理,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要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政策,坚决控制机构编制无序增长,从源头上预防超编进人。

第四,职责要明确,务必加强领导,共管共为。必须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权威,防止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要把机构编制工作摆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机构编制部门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靠前抓,切实帮助机构编制部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带头执行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带头抵制不正之风,不能随意表态或乱开口子。组织、人事、财政劳动、民政、教育等部门,与机构编制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共同把好关口。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组织、人事、财处等相关单位的配合,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积极协调各方,从全局出发,以整体利益为重,以依法依规办事为原则,以相互支持为基础,以沟通协调为途径,切实推进全市机构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三、要以排头兵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

编办的同志身处特殊的岗位,肩负特别的职责,受社会关注度高,也是媒体聚焦点。因此,更需要大家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严的纪律来规范自己。

要耐得苦,不负职责使命。面对大量的编制数据,面对接而连三的调研任务,面对繁琐枯燥的日常工作,特别需要广大编办干部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希望全市编办干部能在各位主任的带领下,更加精细地和数据打交道,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误。更深入地调查研究,通过扎扎实实开展调研工作,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提高决策咨询和综合协调能力,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改进工作,跳出“就编制论编制”、“就机构论机构”“加加减减”的思维定势,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思考、解决问题。更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地寻找工作的切入点,积极主动地提出体制、职能、机构、编制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建议,为各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能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有作为,以好状态创造好业绩。

要过得硬,强化职业修为。过得硬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业务上过得硬。机构编制工作政策法规性相当强,程序要求非常严,没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不但做不好事,而且会败事。所以,编制部门的干部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把机构编制工作的法规政策学精、把工作底数摸透,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和谐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第二层意思就是作风上过得硬,做原则程序的“守护神”。执行机构编制政策只有刚性,没有柔性,只有原则性,没有灵活性,是高压线,必须管紧。今天,我们在台上坚持了原则,肯定有人怨你、责怪你,但我们必须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各县市编办主任要当好铁腕管编制的榜样,在为书记、县长、编委主任当好参谋、提出正确建议的同时,更要头脑清醒,当明白人,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好第一道关,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事项予以坚决抵制,任何时候都不夹私货,当“老好”先生。

篇4

春节临近,我谨代表市编办全体同志,祝大家春节愉快,合家欢乐,工作顺利,万事胜意!并就大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把各位从万忙之中请来,主要是汇报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来年的设想,听取各位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的主要工作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锐意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重点抓好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平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的主要精神和规定,按要求组建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局,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政府工作部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业经委、国资局、农业局等机构的职能或名称进行了调整变更。目前,市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机构设置没有突破限额,行政编制没有超出总额,撤并单位的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也已接近尾声。此外,我们结合*实际,以改革为契机调整了部分机构。我们根据市委“旅游兴市”的思路,将旅游局由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局改为政府工作部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提出城市“建管分离”,将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市公用事业局合并组建了市城市管理局,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并入市建设局,较好地理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为了优化经济环境,在市纪委设立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在市政府办证大厅加挂了“外资投资服务中心”的牌子,并且单独成立招商局。另外,我们提出合并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政府市志办公室、撤销乡镇企业局的方案得以实施。通过改革,市直净减处级机构5个,行政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政府工作部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年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但剩下的都是职能难理顺、矛盾难化解的单位,阻力比较大。我们下大力气攻坚克难,按照分类处理的办法,与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复协调。对认识水平不太高、迟迟不愿意改革的单位,主动上门联系,促使其加快改革步伐;对机构编制管理遗留问题较多、改革难度较大的单位,帮助其解决问题,创造改革条件。全年共印发改革方案89个,除8家事业单位因类别难以界定、待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再进行改革外,其余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已经完成。通过改革,市直撤销事业单位38家,合并10家,转企14家。撤销合并职能297条,划归到行政主管部门85条,初步解决了过来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以事代政、职能交叉等问题。中央编办、省编办对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给予了较高评价。*年1月14日,办主任罗忠勇作为唯一一个地市级编办代表,出席了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并在会上专题介绍了我市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经验。

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切实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年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通知》(岳发〔*〕3号),进一步规范了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议事规则,对机构编制工作纪律提出了6项明确要求。针对过来一些单位混编混岗严重、借调人员禁而不止、临雇人员管理不当等问题,下发了《关于实行“编制实名制”,认真清理清退借调和临时雇请人员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张榜公示人员编制情况,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实行“编制实名制”以来,全市共清退临雇借调人员415名。其中市直清退借调人员18名,清退临雇人员63名。通过大力控制,*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得到了控制。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减员508人,新进672人,增加164人。新进人员中,政策性安置158人,解决公安“两校”毕业生遗留问题92人。如果剔除上述因素,全年还减少86人。临湘、华容、汨罗、平江、*县、云溪等地人员编制均实现“负增长”,总计净减837人。

四是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高标准完成了年审工作,统一印制了登记表格,启用了统一的年审标识,核发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市直应参加年审的事业单位法人333家,已参加年审的有329家,年审率达到99%。为促进登记管理工作从侧重登记向登记与管理并重发展,我们于6月份组织各县(市、区)登记管理局负责人于进行了全市登记管理行政执法检查,对各县(市、区)实行分类排队,通报了检查情况,推进全市登记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在编委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按照“稳步发展、逐步完善、周密细致、规范运作”的原则,认真筹备成立*市事业单位法人协会,首批发展会员单位62家。12月22日,我们召开成立大会,省编办副主任刘学群、市委副书记高克勤作了重要讲话。法人协会的成立,开辟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新领域。

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情况

*年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按照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的要求,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坚持原则,扎扎实实地抓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全年较有影响的督查活动有五次:

一是对市直各单位实施“编制实名制”后暴露的问题进行督查。针对举报和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个下发整改通知,上门督促整改。如督查中我们发现市文化局,从临湘市借调了1人到市文化局机关,并聘为办公室主任,擅自将1名下属企业人员安排到*楼文物管理所当副所长,严重违反中央和省、市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对此,我们主任带队上门做工作,业务科室多次督促清退无效时,我们严格按照岳发〔*〕3号文件的规定,停办了单位的机构编制手续,冻结了*楼文物管理所的业务经费。又如教育局机关和下属教科所、教育技术服务中心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擅自从市直和楼区学校借调了11人,且下属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和教科所利用行政资源创办企业,严重违规,我们在多次上门督促整改无效的情况下,会同财政部门核减了单位业务经费,停发了借调人员的工资,并明确告知借调人员,如不及时返回原单位,将核销其在原单位的编制。由于我们顶住了压力,动了真格,这些单位都按要求整改到位。

二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对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进行专项督查。5月份,我们由办领导带队,分组抽查了6个县(市、区)的16个乡镇,主要查站所设置和控编进人情况。我们不打招呼,不露身份,直接下到乡镇站所,搜集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后再与当地领导交换意见。这次督查虽然没有搞宣传,没有发通报,但各县(市、区)引起了高度重视,查出的问题大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如我们在平江县发现有的乡镇进人控制不严,仅林业站就有无编人员7名,当即向县委主要领导提出了整改要求。该县迅速召开常委扩大会进行了认真研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专门出台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

三是联合各位特邀监督员对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查。9月13日至23日,我们经编委领导同意,在各位特邀监督员的支持和配合下,分成两个联合督查组,对6县6区(含两个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中,我们采取了“三查三看”的办法,即查县(市、区)有关干部任免文件,看擅自提高机构规格情况;查“两办”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讯录(电话本),看领导职数配备情况;查机构编制文件、台帐、列编通知单,看控编进人和“一支笔”审批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把职能较强、机构编制管理难度较大的政府办和检察院作为必检单位。通过查文件、查台帐、查资料、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办法,共查出县区各类机构编制管理问题28个。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除了与县区编委领导交换意见时当场进行指正外,督查后还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发了通报,点名进行了批评,之后,我们还逐个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年12月我们又对县区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这次督查由于通报了单位,虽说得罪了一些县区领导,但进一步强化了各方面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机构编制的规范化管理。

四是按中央编办要求组织了清理吃“空饷”人员的专项行动。由于部门配合的机制还不太健全,各地编内人员不在岗、个人或单位领取财政“空饷”的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为了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10月份我们与市财政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核查市直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清理“吃空饷”人员的通知》(岳编办发〔*〕51号),在全市开展了一次全面核查财政统发工资对象、清理“吃空饷”人员的专项行动。先由各单位上报在编在岗人员和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再由机构编制部门联合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复查核实。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截至12月底全市已清理出“吃空饷”人员497名,其中市直查出21名,临湘查出118名,华容查出108名,君山查出53名。汨罗查出在编不在岗人员446名,现已停发财政工资31人,追回冒领财政工资11万多元。

五是及时组织对市直机构改革督查。5月份,市委、市政府对市商务局、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等11家需要重新进行三定的单位下发三定后,我们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上门督促检查,检查时我们对内设机构设置、科级领导职数的配备、超编人员的分流、牌子、章子对照三定规定逐一进行核对,发现问题除当场指正,限期整改到位外,还下发整改通知。通过我们的跟踪督促,一些人员分流压力较大,困难较多的单位,如建设局、商务局等加快了三定到位的进度,顺利按时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在进行机构改革督查的同时,我们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对机构改革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我们督查农业局时了解到乡镇企业的统计由经委管理与省里不对口,相关的数据无法向省里及时报告,造成了*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被动;蔬菜办划给农业局后,由于没有单独设置机构,省里和市财政的切块经费无法到位,对县区也不好进行业务指导等情况,我们及时以呈阅件向编委领导汇报,在领导同意后及时下发文件,理顺农业局的职能。

篇5

一、车改将成为倡廉保洁重要举措

在*市直部门调研中有人将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概括为“五个特性”,即形式上的公有性、使用上的无偿性、购置上的计划性、管理上的多样性、攀比上的扩张性。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要求政府运作透明规范,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要求。如何依法、理性管理和使用公车,是政府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对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实行公务用车改革有助于节约行政资源,规范职务消费行为,促进运转高效、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譬如,车改后干部员工们如进行一些与职务无关的活动,就得自掏腰包。这在客观上促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直奔主题,争取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最少的成本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时下社会上有种说法,叫做“车轮腐败”,说的就是某些机关干部在公车使用上,损公肥私。车辆每年的相当一部分费用用在办私事上,并在车辆维修方面漏洞很多,是一种不廉洁行为的体现,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众所周知,由于体制和主客观原因,造成公务用车上存在的超编、超标购车、公车私用等一些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也成为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阳光操作,既是解决现行机关用车制度弊端的有效办法,也是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表现,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车改中的几个问题

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三个“减少”,即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改革成本、减少社会动荡。要实现三个“减少”,必须面对三个问题,一是对现有公车处置的评估,缺乏公信度;二是交通补贴发放标准难以确定;三是公务人员的行车安全难以保障。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各地情况创新改革思路,优化改革路径。以下四种方案代表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第一,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补贴发放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确定科学的标准,交通补贴须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充分体现法律的约束力。以现金形式发给公务人员,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二是费用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限额内凭票报销费用,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年度使用或按一定比例奖励个人;三是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按市场运营的交通工具正常耗费,实行乘车补贴政策,核定补贴标准,建立乘车补贴费用账户,按职级和工作需要每月或每年核拨一定数量的乘车补贴费用,乘车使用IC卡刷卡消费。个人帐户的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支取现金和挪作它用,超支不补,节余累加连续使用。

第二,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组建公车出租公司,或者政府公务用车交由社会上的出租汽车公司来保障,走“公司化管理”的路径。统一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

向公务人员按职务、级别和工作需要发放公车使用券,超额自负。

第三,保留各单位现有公车,车辆报废后不再换购新车,逐步取消公务用车。由政府引导,由各单位成立专门的出租汽车公司,保障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需要。除了部队和、破案等重要特殊部门和高级领导干部外,多余公车可以进行拍卖,进入市场或“整建制”转为经营实体(即出租汽车公司),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偿使用。

第四,以个人贷款购车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此方案是政府为个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并按职务级别、执行公务量等情况提供一定的车补和油补,超额部分自己负担。该方案相当于将公务车和私车合为一体,即“公私两用车”。此方案在银行等国有大型企业已经逐渐普及,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尝试。

公车消费,只是职务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车改呼唤职务消费系统改革。尽管各地公车改革越来越热,仍然存在不同见解。职务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职务消费的各个要素的改革要同步进行,不能把公车改革单独拿出来。职务消费还包括公款接待、会议开销及医疗保险等等。各种改革需要同步、配套,否则就很难有效果。其次,改革必须争取在全国范围和整个行业内同时整体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时去开会,一些单位是豪华公车,一些单位与会者坐出租车这样的反差很大的局面。第三,改革必须从上级开始。职务消费是一种社会特权的表现,在改革过程中,上级机关必须给下级机关做出表率。如果只是让下级改,而上级不改,改革很难向前推进。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标志着我国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以往不为纳税人能够直接监督的公务消费活动,正逐渐走到阳光下。实践证明,任何改革都不能单刀独进,否则就难以兴利除弊。公务用车沉疴的治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改革方案,以防止在革除旧弊端的同时引发新的问题。

四、公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堵塞漏洞,把过高的公车运行成本降下来,从严掌握配备公务用车标准。

二是调整公务用车配置编制。由市公务用车定编领导小组根据全市机构改革后各单位工作职能、领导干部职数及工作人员编制数等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拟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数,报市政府审定。

三是严格购置公务用车审批程序。全市党政机关购置公务用车,由市公务用车定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编制,市财政部门审核资金,市公务用车领导小组初审,市政府审批,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采购。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充满信心地站在演讲台上,参与公司内部员工岗位竞聘,一年来,我在人事助理岗位上深深感受到企业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紧迫感。在从事人事工作中,我勤勤恳恳、不断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公司领导及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2004年,是集团公司改制、融洽、上市关键性的一年,面对机遇与挑战,企业内部面临着新世纪的战略抉择,继续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和人事制度改革,是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需要。按照省、市公司机构改革总体要求以及信阳是员工岗位考评细则要求,公司内部实行竞争上岗,积极营造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这是公司内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顺应集团公司改制上市工作的需要。为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向国际化上市公司规范管理迈进,我以一颗平常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参加公司人事主管岗位的竞争,自觉接受组织和员工的挑选。下面,我就自己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在做好人事主管岗位工作的设想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一、工作经历

我叫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参加工作12年来,先后在单位任过传输机务员、市话机务员、人事、工会干事、纪检监察员、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尤其是在1999年移动剥离、电信重组,根据工作需要我被聘任为电信局人事,刚跨出学校大门就走上管理岗位的我深感到前所未有过的压力,总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了单位领导对我的期望。在实际工作中,我刻苦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认真领会公司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及单位员工基本情况,在政治上过硬,在作风上端正思想,在组织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我深入到员工中去,充分发挥人事助理职能作用,把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到企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赢得了公司领导及员工的一致称赞。2002年,是通信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一年,xxxxxxxxxxxxx分公司全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作为公司人事主管,我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向市分公司人事主管请教,我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操作性、可行性强符合公司实情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履行人事主管职能作用中,我充分发挥人事主管岗位职能作用,为保持企业内部稳定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好、关心好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认真做好退伍安置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稳定工作。在抓好稳定工作中,我采取了上门做工作、“人盯人”等预案措施,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做好“核基地”退伍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我公司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二是抓好委代办员工管理。我公司委代办管理工作走在前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委代办员工合同签订及委代办员工报表编制,受到了市分公司的表扬。是在员工教育方面,我积极做好在岗员工技能鉴定、学习培训,带领参加省技能鉴定考试;四是在搞好人事工作的同时我兼职抓好党务方面的工作,协助公司领导班子抓好公司内部基础管理管理工作、工会工作,积极配合公司组织开展的“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等各项活动的开展;配合客户部门抓好服务工作,加大考核监督力度,促使公司员工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二、我做好人事主管工作的设想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资源的争夺、重新组织和利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才做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营造优秀员工队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发展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有力保障,是当前企业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现代通信企业一名人事工作者,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迎接市场竞争和挑战。结合通信实际,立足本职,认真抓好公司内部人事组织管理,为企业改制上市加快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公司文件精神,抓好企业员工教育、技能鉴定考试,员工管理,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员工岗位考核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掌握员工工资管理流程和绩效考核分配,督促、指导、考评公司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及委代办员工的岗位考评等各项工作。

篇7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年度全市水利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

1、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计划的项目共15宗,从*年12月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的有封开县城防洪工程、高要市金龙高水库加固工程和怀集县三坑水库加固工程。正在施工的项目有8宗,其中景丰联围在国家未批准立项的情况下,我们以应急除险加固工程上报省批准进行单项工程建设;大旺围达标加固工程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第二期工程也于今年10月动工。已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可以开工的项目还有3宗,即高要市金安围、联安围和封开县的利水水库;德庆县黄铜降水库加固工程正在抓紧做可研报批工作。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景丰联围和大旺围的达标加固建设。*年起,景丰联围按50年一遇标准达标加固的立项已通过了国家和省近10个部门的批准,目前正等待国家发改委最后一关审批。尽管该项目未获整体立项批准,但我们一直以应急除险加固的名义申请省级资金进行了险工险段的加固。今年获省批准立项并已开工的应急工程有:鼎湖区西江一期工程、青岐涌一期工程、广利电排站和波罗窦电排站重建工程。大旺围是北江右岸保护*高新区和四会市的重要堤防,*年获省批准以30年一遇标准进行加固建设。由于高新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高新区大旺围重新以50年一遇标准再申报立项,已获省批准。至目前止,总长22.5公里的大旺围,已完成了首期6公里按30年一遇标准的加固建设,第二期也于10月开始施工。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开展施工的项目主要是*~*年度的计划项目,其中*~*年度计划未完成、今年仍在施工的12宗项目,大部分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目前正抓紧扫尾工作,并准备验收。*年度计划的50宗工程中,有33宗正在施工,其余也陆续进入施工招投标阶段。*年全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完成总投资2198.3万元,完成劳动工日15.67万工日;完成工程量土方26.34万立方米,石方5.12万立方米(其中浆彻石1.29万立方米),混凝土8129.26万立方米。

3、机电排灌议案工程建设开局良好。机电排灌议案工程*年度计划共15宗项目,由于省下达计划滞后,大部分项目今年才正式施工。全部15宗工程项目中,目前已完成5宗,其余10宗正在施工中,预计明年汛期前将全部完成。*年度计划33宗项目及*年度计划32宗项目,均已通过了省专家组的审查,正在等待省下达计划任务。属水毁工程重建项目的鼎湖区沙浦典水电排站项目,工程总投资2383万元。该工程于今年1月10日正式施工,今年汛期前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准备验收工作。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在*年提出的用两年时间解决全市18.3万人饮水困难问题的重大任务去年已顺利完成。今年我市农村饮水工作主要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我市上报了14宗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2431.09万元,总供水规模1.50万吨/日,总受益人数6.48万人,其中属饮水安全人口5.89万人。目前,全部14宗项目已通过了省专家组审查,正在等待省下达计划任务。

5、水库移民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全市*年度计划(*年实施)的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共32条村859户,受益3739人,总投资3121万元。至*年11月30日,全市已经动工377户,完成投资925万元,其中省补助203万元,群众自筹732万元。在建规模较大的移民村有:高要市白诸镇东村村委会首丫塘村、金塘村和下坡村委会向群村,怀集县马宁镇群龙村委会灵山村及蓝钟镇下竹村委会庙后村。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17号)的要求,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们全面开展了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核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五年规划。全市57187名水库移民明年起将全面进入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的新阶段。

6、小水电建设稳步发展。小水电建设在抓好对违规建设项目的整治工作的同时,保持有序稳步发展。今年底预计小水电装机容量可达51.05万千瓦,目前在建6.4万千瓦,预计今年全年发电量约为16亿千瓦时。今年完成的项目包括广宁县春水电站、牛岐电站二站和封开县白垢电站扩容工程;今年在建的项目有四会市马房水利枢纽、广宁县东乡电站和蒙坑电站、怀集县新湾电站。

7、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继去年5月市政府召开水管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之后,今年7月22日市政府再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市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管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全市水利系统上下对水管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工作。目前,端州区水利局已提出的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已通过了区政府的审批,正在组织实施;德庆县、市景丰联围管理局和景福围管理处的实施方案已报送政府审批;鼎湖区已完成了全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定编、定岗及经费测算工作,全区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广利围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区政府审批;大旺高新区已草拟了《大旺区水利系统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大旺区水利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草稿)》,对大旺区水利局及下属三个水管单位(电排总站、堤围、水库管理处)等的单位性质、职能设置、人员定编提出了初步方案;广宁县已完成了全县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及17个镇水利水电管理站的人员定编及人员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测算工作;其余各县(市)区正在进行定岗定员测算和工程的维修养护费测算以及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

8、抗洪抢险和修复水毁水利工程成效显著。今年,由于受“珍珠”、“碧利斯”和“派比安”等多个台风雨所带来的影响,我市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四会、广宁、怀集等多个县(市)受到历史上少见的洪涝袭击,损失严重。据统计,全市因这几场台风导致受灾人口41.06万人,倒塌房屋1.194万间,死亡11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6.946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3.786亿元。灾害过后,我局承担了市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抗洪和救灾复产第一线。全市水毁水利工程584宗,重点工程达245宗,其中水库工程28宗、堤防工程63宗、水闸7宗、水陂103宗、机电排灌工程44宗。灾情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水利局积极组织开展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截止11月底,有517宗水毁水利工程已动工建设,其中已完成修复任务的工程项目341宗,累计完成投资9288.7万元,省级补助资金670万元,完成土方270.45万立方米,石方9.44万立方米,混凝土2.85万立方米。端州、鼎湖、四会、大旺等市(区)已全部完成修复任务。

9、河道采砂管理再上新水平。*年度,全市省、市管河道采砂规划了14个可采区,经批准招投标的12个;全市河砂开采权出让费1848万元,其中省管河道462万元,市管河道1386万元。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对河道采砂工作的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杜绝管理漏洞。我们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草拟了《*市河道采砂、河道疏浚管理实施细则》。8月8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这个实施细则,使我市河道采砂管理更加规范化,更加有法可依。同时,我们还制订了《*市水政监察人员工作守则》、《*市水政监察支队岗位责任制》、《*市水政监察支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市水政监察支队行政处罚程序》。二是始终坚持高压严打。为了有效打击非法采砂活动,我们水政监察支队不断总结经验,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在今年元旦、春节、“五一”以及国庆等长假期,我们坚守岗位,周密部署,实施24小时全天候式的集中严打行动,不给非法采砂者在节假日期间有可乘之机。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出动了公安干警500多人次,出动执法船只250船次,出动执法人员2500多人次,刑事传唤70人次,刑事拘留20人次,抓获非法采砂船只93艘,全市共罚款1728万元。由于加大了打击力度,全市省、市管理的河道偷砂活动已大为减少,我市的河砂管理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8月份召开的全省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作了经验介绍。

10、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市三防指挥系统在去年已完成总体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增加部分软件和设备,为今年的防汛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情报支撑作用。*水文分局安装的全市36个雨量遥测点的实时信息和省的水情雨情信息,今年实现了与我市三防指挥系统的链接和交换。今年实施的四个县(区)的三防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安装顺利,其中封开县的三防指挥系统已完成施工,正等待验收。同时,高要市和广宁县的三防指挥系统工程建设获得了省的资金补助。

11、防洪物资仓库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初,省和市确定在鼎湖区院主村附近市水利局所属的白梅农场,分别建设省、市的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市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加强领导和指导。一年来,省水利厅、省防总、市水利局、市三防办、鼎湖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仓库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正在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省发改委。

12、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在今年4月至12月水利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全市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努力营造行风评议的良好氛围,深入查找在行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使全市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和执法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和各县市区行风评议团对各级水利局的行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水局获得了95.83分并授予“满意单位”称号;全市8个县市区的水利局中,有4个局获得了第一名,其余均获得了第三名,所有水利局均被授予“满意单位”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加强领导,是搞好水利建设的关键。在加强领导方面,全市各级水利部门重点抓住了四个环节:一是对水利建设的几大类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小型水库议案工程、机电排灌议案工程和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防洪抢险工作,市和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书,落实了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三是适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例如,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我们共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进行布置落实。四是加强督促检查。一年来开展的重要检查包括汛前防汛安全检查、各类工程建设进度情况检查、抗洪救灾及修复水毁工程情况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等,在检查中加强指导,在检查中督促责任落实,在检查中提高工作水平。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我市水利建设的五大类工程,每一类都列出各自的重点工程,实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确保抓出成效。首先,我们把景丰联围和大旺围的达标加固工程作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其次,我们在水管体制改革中,重点抓好了端州区、德庆县以及市景丰联围、景福围管理处的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如期完成。第三,在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建设中,市主要抓好了高要市白诸镇东村村委会首丫塘村、金塘村和下坡村委会向群村,怀集县马宁镇群龙村委会灵山村及蓝钟镇下竹村委会庙后村的移民村建设。此外,各县(市)区在几大类工程建设中也确立了自己的重点工程,所有重点工程在进度、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所有工程成为优良工程。全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均严格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进行建设管理,建立了由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按有关规范和程序进行施工,实现了全部项目建设无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和其它违法违规事件。对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建设,均采用“五统一”高标准建设,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自行建造,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工程质量。

(四)加强资金管理,创建廉洁工程。今年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多、任务重、投入大、时间紧,要确保“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就必须严格资金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我们成立了水利资金审计监察小组,经常深入各地检查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情况,督促各工程项目按水利基建程序的要求,规范操作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廉政建设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监管认真落实政府性工程全过程财务审计监管制度,全面实行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防止资金的截留、挤占和挪用,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主动邀请各级人大、政协对工程实施检查和监督。同时,对移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行“三公开、三监督”制度。每条移民村都将移民资金、项目计划、实施结果向移民群众张榜公布,移民资金、项目实施情况接受移民群众监督、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接受财政部门监督,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的挪用、滥用,用有限的资金为移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五)在政风行风建设上,实行“七抓七促”。一是抓领导,促责任制落实。在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全市水利系统各单位始终将加强领导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抓出成效。二是抓宣传发动,促评议活动的浓厚气氛的形成与持续。我们自始至终都注意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全市水利系统共张贴标语86条,悬挂横额20多条,印发《简报》118期。此外,全市各水利局均设立了意见征集电话和信箱,公布了电子邮箱,方便群众提供意见建议和进行监督。三是抓学习教育,促干部职工提高思想水平。我们始终将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务求通过学习教育,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跟上形势要求,积极参与评议活动,在评议中做好本职工作,共同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整个评议活动中,我们抓好了七大专题的学习教育。四是抓征求意见和自查自纠,促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各级水利局严格按照省水利厅和当地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各单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重点突出“五查五看”。五是抓问题整改,促工作水平的提高。对于在征求意见阶段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存在问题,各级水利部门非常重视,进行专题研究,出台整改方案,落实了领导,落实了科室,落实了责任人,落实了整改措施。市水利局自查发现的工作、河道采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已初步得到了整改。六是抓评议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促业务工作扎实开展。全市行风建设工作做到了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安全生产相结合。七是抓“工作创新”,促评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新的突破。我市水利系统各单位在开展评议活动中,都能够在完成省水利厅和市纠风办“行评实施方案”的“指定动作”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动作”,使活动开展更加有有声有色。整个活动期间,我们融入了10项“创新动作”。

三、存在问题

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地域分散、投资大。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县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绝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是省的计划项目,都需要有地方配套资金,由于市、县财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非常大,这也是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最大因素。

四、明年工作思路

对于明年的水利工作安排,计划全市水利建设总投资3.4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投资1.49亿元。全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抓紧推进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中心的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重中之重是抓好景丰联围和市高新区大旺围的达标加固建设,使其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景丰联围,除努力争取中央立项外,重点是以应急除险加固的方式在省申请立项,争取省的资金支持,并争取纳入省的贴息贷款项目,争取银行贷款,以加快建设步伐。此外,对防洪安全问题较突出而又未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计划的万亩以上堤围和中型水库,要争取列入省的其他类别计划,进行除险或达标加固。

2、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管新体制。要按照今年7月全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进度要求,抓紧改革的各项工作。

3、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一要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二要加强防汛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治;三要制订和执行防汛抢险预案,包括落实防汛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等非工程措施;四要加强水情、雨情的收集预报,科学指导抗击可能出现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4、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对堤防、水库、涵闸和电排站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完善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营造人水和谐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5、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已上报省的计划项目今年内全面实施。

6、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确保采砂有序进行。特别是加强巡查和严格执法,必要时实行全天候24小时巡查,打击违法偷采行为,维护河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