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污染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境污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环境污染

篇1

1.1农村环境污染客观成因

1.1.1农业生产污染也叫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种植业复种指数较高,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畜禽粪便、养殖场污水得不到彻底处理就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农村劳力逐步缺乏,部分地方焚烧秸秆或堆扔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变高。农用残膜散落在田间地头、树枝、随风飘扬,秸秆、畜禽粪便堆放在房前屋后、路边,不但造成对土壤、水源等自然生态的污染,可能的细菌、微生物繁衍传播,影响城乡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丑化着农村整体形象。

1.1.2人居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广大农村地区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等这些用水分散,目前没有任何收集处理的设施,基本是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对于农村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也对村内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生活垃圾多数地方没有处理或者处理效率低。除政府投资试点的垃圾集中清运村能够实现使用垃圾池对瓜果皮、烂菜叶、纸屑、包装袋(盒)等日常生活垃圾集中进行存放集中处理外,大多数村依然存在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河湾、池塘等,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造成河流污染、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

1.1.3工商业污染随着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出现了一些淀粉、面粉、造纸等加工企业,个别地方还有采矿业、冶炼业、水泥生产,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从大中城市迁移到农村。铁矿企业的废石和尾矿砂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工业烟尘、粉尘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周围村庄的生活环境。一些地方采矿过度、经营粗放,造成矿区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一些工业行业、企业的各类废弃物、垃圾和污水形成了新的农村环境污染。

1.2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观成因1)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臵不均、经济性差,偏远乡镇的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几乎为零,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一句话,政府给予农村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农村行路难、用水难、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从农村居民自身来讲,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滞后存在着较大距离。农村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同农民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存在距离。传统的圈厕、畜禽放养“、三大堆”等,对群众生活质量、居住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同富裕的物质生活不相符。旧的陈规陋习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生活气息之间存在反差。经济观念的转变同某些方面一些道德失衡之间存在距离。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观念相互促进,但某些方面经济失衡,甚至自家门前雪也要别人来扫,而屋内却窗明几净。

2甘肃农村环境污染凸显上升趋势

2.1人居污染直线上升据统计,甘肃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10多亿t,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①面广、分散。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②来源多。除了来自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③增长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④处理率低。据调查,每个农民年均产生约220kg生活垃圾、500kg粪尿和1.3t生活污水,由于很少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滋生蚊蝇,传染疾病。人居垃圾以生活垃圾和厨房垃圾为主。据估计,人均生活垃圾产量0.86kg/d(湿基)。甘肃省多数农村所有垃圾未经分类收集,少数村虽有垃圾池,但是垃圾收运转运体系尚未建立,收运转运严重滞后,生活垃圾弃置在路边、房前屋后的空地、洼地、池塘边、河岸边。进入垃圾池的垃圾收运转运不及时,普遍存在池满溢出现象。一些村庄已基本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随着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人居垃圾种类数量直线上升。

2.2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不够甘肃省畜禽粪便年产量约4400万t,由于多数养殖场没有综合利用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堆放的粪便、污水不仅污染了空气和水体,而且传播病菌、危害农田生态。大部分畜禽养殖户没有较为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生产的粪污多用编织袋装袋后堆放在道路两旁或其他公共场所,或直接堆放于任意空地;部分养殖户生产污水随意排放,并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利用,反倒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周围群众对此反响强烈。此现象,在甘肃省中东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尤为明显。

2.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加重有关监测资料显示,甘肃省遭受各类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86.67万hm2,每年因此造成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而全国因耕地污染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农业面源污染不仅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威胁着城乡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逐年加大,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一些地方农业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部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地膜的广泛应用带来的“白色污染”给农业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残留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秸秆的焚烧和粪便随意排放,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且造成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污染。据了解,在甘肃省农村,除一些企业固定排放污染物带来点源污染之外,农民、农业自身带来的生活垃圾,种养业、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

3农村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辩证关系

生态农业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能最大程度地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包括对秸秆的循环再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等外来无机质的投入,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再利用等。但不能彻底根除这种污染,如农用残膜、难以开展生态农业生产的分散农户的种养业都会持续带来农业污染。关于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要立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通过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其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启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之旅

4.1生态农业内涵生态农业,简称ECO(eco-agriculture的缩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4.2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根据甘肃省的实际,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4种模式适合于甘肃省示范推广,其中以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更适合当下推广。而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复合生物系统循环模式,秸秆直接还田循环利用模式,种养结合循环生产模式,农业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模式,本文在此进行介绍和推介。

4.2.1种养模式利用玉米秸秆开展养畜,主要采取将玉米摘除棒穗后进行黄贮或连带棒穗进行田间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或将玉米秸秆进行塑料袋青贮和窖式青贮,成为青鲜的饲料;或将玉米秸秆加工压缩成营养成分高的“畜饼干”。通过“饲料—养殖—沼气”模式,“过腹”还田。目前全省建成青贮氨化池4万多个,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10个、示范村77个、示范户1.5万户。秸秆养畜加强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促进了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4.2.2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模式将畜禽粪污处理再利用,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畜牧循环经济模式。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园,以肉牛、肉羊良种繁育、科学种植养殖示范、生态能源循环利用示范为主,通过“向农民收秸秆做牛羊饲料,用牛羊的粪便制沼气,再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当有机肥料,在阳光联栋温室里种植食用菌、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的循环生产,实现“节能、环保、无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生态平衡。生态园一年向周围农民收购5000多t秸秆,仅这一项,为周边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4.2.3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农业通过合理的投入,使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在理想的状态并能保持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如千亩果园清洁生产生态化模式,重点抓生产无害化和废弃物资源化两个关键环节,以点面结合防治面源污染。通过推广生态肥、配方肥、有机肥和病虫草生态控制、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优选农业投入品,修建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将农作物秸秆、有机垃圾等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从而解决农业投入品和秸秆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又如“一池六改”,即: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改院、改水、改路为主的家园清洁模式处理人畜粪便;以联户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物业管理为模式,解决垃圾、污水污染问题,实现了家园清洁,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4.2.4秸秆多项利用近年来,随着中部广大地区地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秸秆数量直线上升,除为养殖业提供饲料以外,还造成了农村环境的大面积污染,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堆积如山,甚至焚烧,烟雾缭绕。秸秆的再利用和处理是当务之急。利用处理主要有4个方面。1)秸秆饲料化。通过青贮、黄贮、秸秆加工压缩、氨化和微贮等技术处理,让秸秆过腹还田。2011年,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量750.77万t,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5.97%。河西、中部、东部、南部饲料化利用率分别为60.03%、39.83%、35.94%、41.66%。秸秆处理技术推广多年、也相当成熟,但由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劳动力变得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具体实施起来困难不少。关键还是要实行订单农业、发展农业合作社、疏通销售渠道、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找到有效处理利用的切入点,做到处理全覆盖、不留死角。2)秸秆肥料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生产有机肥,以生物发酵和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机物质为基础,配以各种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物菌剂,经科学配伍,制成具有农药效果的多功能新型肥料。通过引进秸秆有机肥生产工艺,建立加工企业,对秸秆进行肥料化处理。二是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也是近年现代农业研究出来的一项新成果,要不断示范推广,完善机械处理工艺。秸秆肥料化不但能让废弃秸秆变废为宝,还可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3)秸秆新能源化。近年秸秆沼气、气化、固化成型、高效炉灶炕等利用得到较快示范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在综合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笔者认为,通过引进秸秆固化生产工艺,加工生产固化秸秆新能源、替代煤炭等农村传统能源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也有生态价值。4)秸秆还可作为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造纸、板材、建材)等多种用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进和研发。

4.3其他农业污染的生态治理

4.3.1农膜农膜的使用量逐渐上升,但废弃农膜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农膜的回收利用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热点问题。残膜治理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社区残膜回收站,组织人员对农用残膜进行收集并及时上交加工场进行处理;二是加大对可回收利用农膜的研制开发和对废弃农膜的再加工利用研发工作。

4.3.2尾菜尾菜是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农业生产区域的重要农业污染源,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到处有尾菜,有些地方污染还相当严重,如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连锁污染。处理方式主要通过回收、建立尾菜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篇2

关键词:农业环境;成因;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7.005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现阶段农业环境保护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步,因为这种农业污染不仅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1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

1.1 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固体垃圾等的随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的污染。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农业和工业中“三废”排放量也逐渐增多,这些“三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农田中,其中的有害物质就残留在土壤中,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农村的养殖场很少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很多家禽的粪便直接排放到农业生产环境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对农业环境影响最深远的是化肥和农药的污染,过度使用的农药化肥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导致土壤富营养化、重金属渗入等,使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1.2 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农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已颁布的有关条例中虽然有相关规定,但是具体的有关农业污染治理的立法还不健全或是针对性不强,使得环境保护和治理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无从下手;二是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的农药、化肥、地膜等的使用量惊人,其中很多含有有害污染物质的农药渗入地下造成土壤环境的恶化,地膜推广使用的同时却缺少回收利用,造成了农田的白色污染;三是农村居民的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等都成为农业环境的污染源,这些物质会降低土壤的活性,妨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四是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农民意识到排放污水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并且能够尽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农业环境。

2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农业环境治理的相关人员应该针对产生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聚集起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1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法规

国家应该完善相关农业保护方面的立法,修正农业生产法律中不合理的部分,以建立起系统的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协调农业、水利、财政、环保等多部门的关系,让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效率,使农业环境保护不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事。政府的农业环境污染政策应该因地制宜,以使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实行。

2.2 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农业耕地减少,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采取对农田的农药承受能力、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减少和控制农药的使用,选择可降解的地膜等措施来实现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管理农业生产,不浪费资源,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2.3 推广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农业环境管理中,比如,对农田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状况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措施,利用先进技术调查农村的土壤污染情况,使农村环境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数据;引进生产率高、环保效益好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技术部门的综合素质,并且对农药的使用进行科学指导,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农业环境。

2.4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在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农民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农民的环保教育。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农民可以了解相关农业生产的危害,从而树立农业环境的保护意识,配合相关部门的一些环保措施。相关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如大众媒体、基础教育、技术人员入户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组织科技扶贫等方式来进行农业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从而让农民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为农村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结语

农业环境直接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又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因此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对农业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是关系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工作。现今我国的农业环境现状需要我们分析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清莲.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523-524.

[2] 王联英.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之我见[J].大科技,2014(28):284-285.

篇3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总结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植被问题和渔业问题,并提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潜在问题;建议

水位的涨落带又称消落带,是由于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它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段,是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1]。在人工调控下,三峡水库的水位涨落速度、幅度和频率与天然河道明显不同,增加了消落带的不稳定性,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对库区消落带的影响逐渐加大。加强消落带区域的生态保护是三峡工程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污染现状

1.1 工业污染

三峡库区消落带最重要的污染是铅、镉污染[2],其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渣。铅能使土壤肥效退化、土质降低,从而让农作物不能有效顺利地生长。此外,被农作物吸收后,这些有害元素将会通过生态平衡中的食物链传送到人体内。镉在环境中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的特点,通过食物链富集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镉污染可能最终引发“痛痛病”。

有研究报道,通过多种方法评价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为镉,生态风险影响因子的顺序为镉>锌>铅>铜>铬,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顺序为镉>铅>铜>锌>铬,消落带地段大部分断面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3,4]。

1.2生活污水污染

由于三峡库区消落带附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中洗菜、洗衣服、冲洗厕所等产生的污水排放量逐渐加大,造成生活用水对消落带水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大。为了库区消落带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库区消落带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5]。

1.3库水的影响

消落带的形成是由于库水的季节性水位涨落,这样就会使消落带地区的土壤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是库水的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不断地在土壤中富集,进而对土壤的生理性能产生影响。土壤被淹没时,土壤中的养分、污染物就会被溶解和吸附在水体中,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被淹没的土壤中的污染物的释放量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大约占10d内释放总量的80%~90%,随着时间的增长,释放量就越来越少。水中的有机物质及部分固体颗粒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之后到土壤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质,进而改良土性。污水中也有氮、磷等有机元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含量,保持肥力。但这种情况下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当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引起土壤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造成土壤污染[6]。在被浸泡过的土壤上栽种的农作物的产量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7]。水对于岩石中矿物质及营养元素的释放、运动、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母岩养分的运输存在差异。根据试验研究表明,8%和12%的水分处理与自然状态下氮、磷、钾释放比较,其增幅均达显著水平[8]。因此,库水会加快库区消落带紫色母岩养分的释放,使大量的营养物质转移到水体中,从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库区消落带主要土壤类型中,紫色土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紫色土壤保肥能力差也是消落带农作物产量低的一个原因。季节性的水位涨落会加剧水土流失的趋势,使土壤中的养分向水体转移[9]。

2潜在问题

2.1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易引发地质灾害。整个三峡水库大部分区域地形陡峻,河岸地层稳定性差,加上库区沿岸人多地少、人类活动频繁,是我国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10]。三峡大坝的建成后,水库的蓄水量增多,库岸两侧岩石周期性地浸泡在水中,使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造成两岸坡地稳定性减弱,从而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11],严重威胁库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库区安全。例如1998年的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就在库区云阳县形成了近10处崩塌和滑坡。三峡水库恢复正常蓄水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有5个月的高水位,长时间江水浸泡,再加上三峡水库在春、夏两季蓄水位在175、145m近30m的落差,必然会造成沿库岸大面积坍塌、滑坡,引发地形变异[12]。二是易暴发流行性病疫。消落带是水位的涨落地带,会受到水陆的交替性污染。低水位时,垃圾、杂草等污染物直接滞留在消落带上;高水位时,水流速度慢,污染物不易扩散[13]。这2种环境都易引起各种相关的病原体、致病菌滋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污染严重的消落带将成为各种相关病菌、寄生虫的滋生源及异味和恶臭的散发地,并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疫情的发生和流行[14]。

2.2植被问题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整个系统提供物质能量来源,是系统稳定的基础。科学植树种草是优化消落带生态环境的一种方式,是减轻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落带植被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消落带植被的功能很多,具体的可以分为4个功能:一是减灾功能。三峡水库蓄水后,垂直距离几十米的陆地被水淹没,而库岸多是残坡积物,含水量的增加就会减少其稳定性,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水位的升降导致干湿变化从而引起岩土体的膨胀,导致库岸失稳。二是经济功能。消落带的植树种草及后期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此外,果树、蔬菜的种植可为农民创收。三是净化环境。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缓,扩散能力减弱,水流自净能力降低,环境污染加剧。某些草本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待到一定时段将其收割,就可将污染物带出水库。四是美化功能。草木具有美学价值,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享受[15]。目前,三峡库区的众多支流及支流入干流的库湾区可以利用的消落带区域较大。因此,有足够的消落带土地可以用于植被生态保护。

2.3渔业问题

三峡库区消落带能够有效利用的地段多位支流河口区域淹没后形成的“猪肚”形成湾,部分水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之支流河道蜿蜒,水体交换受“肚头”制约,在此类水域从事养殖,若生产方式不当或生产规模失控,很容易出现局部水质富营养化污染。因此,在规划、实施消落带渔业开发时,必须根据有关部门针对各类水域确定的水质标准和区域,认真评估不同养殖方式和生产规模的影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控制污染[16]。

3建议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应首先对不同蓄水点消落带的形态、范围、空间分布、生态环境现状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区域消落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和三峡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制定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分功能区;并依此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指导依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在工农业的生产中一定要尽量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鼓励企业家建立物料循环,这样就可以让污染物作为原料得到再次的利用,使已污染的区域环境尽早得取治理与生态修复。

4参考文献

[1] 涂建军,陈治谏,陈国阶,等.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以重庆市开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2,20(6):712-717.

[2] 陈梓云,彭梦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镉污染调查及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494-495.

[3] 傅杨武,祁俊生,陈书鸿,等.三峡库区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J].土壤通报,2009(1):168-172.

[4] 付川,潘杰,牟新利,等.长江(万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2):110-113.

[5] 魏复盛,张建辉,何立环,等.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在源头控制与削减[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2):4-9.

[6] 杨钢.三峡库区受淹土壤污染物释放量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报,2004,18(1):111-114.

[7] 骆东奇,魏朝富,谢德体,等.长江上游紫色母质养分溶出及环境效应预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179-183.

[8] 邹强,刘芳,杨剑虹.三峡库区消落区紫色土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3):266-270.

[9] 傅杨武,陈明君,祁俊生.重金属在消落带土壤-水体系中的迁移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8,24(5):8-11.

[10] 温铭生,李铁锋,王连俊.三峡库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4):103-106.

[11] 郭跃,杨华,赵纯勇,等.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体系构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5-9.

[12] 苏维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21(2):32-34,41.

[13] 胡百万,王晓鹏.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县大桥滑坡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2(S1):312-313.

[14] 何再超,郑钦玉,马杰,等.三峡库区消落区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5-7,44.

篇4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1.019

在兴衰际遇的城市化进程中,“山皆是园、水皆是景”的人类居住妙构空间在人类征服视线的主导下,喧嚣、呆板、拥挤、污染、疾病等语词日渐成为描述城市的核心话语。伴随着现代工业革命前所未有的狂飙突进和技术进步,城市,这座聚结人类视觉飨宴的梦想家园正由于频发的生态公害,使群山环抱、清泉绕流、朴实厚拙的园庭信步,使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舒服惬意的静谧世界再度成为人类的温暖想往。由于人类急功近利、不计后果的工业化运动,城市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已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饱尝粉尘毒气、温室效应、植物枯萎、威胁生命的严重伤害,甚至使一些城市遭致毁灭的残酷结局。例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后专家评估,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至少得800年!

当廊檐雕花、滴穿岁月的老宅旧邸成为都市人的描金梦呓时,当权力合谋、资金策划的社会公害成为都市人的荒谬归属时,当负阴抱阳、坐实朝空的藏风聚气成为都市人的生存渴望时,因为系列触目惊心的严重污染事件,城市被涂抹成星光黯淡、乌烟瘴气的污浊相貌,深陷戟指唾骂、动辄得咎的噬脐险境。城市是否能如同青苔雕饰的纵深村庄,在自然景观中延伸可以关注到每个人幸福的舒适细节?

一、城市污染的噩梦与灾难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各国为了加快推进本国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为了恢复二战后城市经济的极度破坏,纷纷采取了激进的城市发展策略。然而随即衍生的诸如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等城市问题,却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环境污染给城市带来的巨大生态灾难。

(一)大气污染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最早记录的大气污染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比利时马斯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1930年12月,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抑制了烟雾的升腾,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竟高达25-100毫克/立方米,空气中还含有有害的氟化物,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尾气造成的光化学污染

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港口城市洛杉矶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这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变成了让人致病或致命的毒气。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沮丧地说,“汽车是最大的大气污染源”。

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逆温山谷的微粒污染

1948年10月,持续的雾天使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格外昏暗,风力十分微弱,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烟囱之外,镇上的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都消失在烟雾中,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内壁和逆温顶部之间。很快,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其它氧化物与大气烟尘共同作用,生成了硫酸烟雾,严重污染了大气。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6000人因为吸入固态或液态的硫酸铵微粒,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20人在三天里很快死亡,年龄多在65岁以上。

4、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侵入肺泡的金属粉尘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由于交通方便,很快成为发展石油工业的窗口。1955年,四日市的第一座炼油厂建成后,其他一些相关企业纷纷成立,石油联合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但从1959年开始,昔日洁净的城市空气变得污浊起来,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标准五六倍。全市平均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量高达14吨,形成的烟雾厚达500米,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症状,患哮喘病的人剧增。据记载,1964年,四日市因烟雾长期不散,致使一些哮喘病患者在痛苦中死去。1967年,又有一些哮喘病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四日市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为775491人。

5、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死亡上万的烟尘污染

1952年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处于死风状态的伦敦,由于风太弱,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从空中纷纷飘落大量超出平时10倍的煤烟烟雾,将泰晤士河谷完全笼罩住,而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使空气逐步变得很脏很有毒,数千受害者因此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已有4000人死亡,随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直到1956年伦敦又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英国政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性,强行通过了英国一个关于洁净空气的法案。

6、巴西:库巴唐死亡谷事件——摧民毁居的废气废水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此外,1984年2月25日,一条输油管破裂,10万加仑油熊熊燃烧,烧死百余人,烧伤400多人。1985年1月26日,一家化肥厂泄漏50吨氨气,30人中毒,8000人撤离。而市郊60平方公里森林陆续枯死,山岭光秃,遇雨便滑坡,大片贫民窟被摧毁。

7、希腊:雅典紧急状态事件——二氧化碳的高度超标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59%,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11时浓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过500毫克/立方米紧急危险线。中央政府当即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所有私人汽车在市中心行驶,限制出租汽车和摩托车行驶,并令熄灭所有燃料锅炉,主要工厂削减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停课。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许多市民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市区到处响起救护车的呼啸声。据悉,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若达到8%的话,就会严重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人窒息死亡。此事件后,希腊政府开始拨巨款专项研究环保计划。

(二)酸雨污染

1、北美:死湖酸雨事件——不分国界的酸雨污染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最强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亚州,酸度值(pH)1.4。纽约州阿迪龙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无鱼,1975年近50%的湖泊无鱼,其中200个是死湖,听不见蛙声虫鸣,夏日也死一般寂静。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3.5,比番茄汁还要酸,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国际上酸雨被称为“现代空中死神”,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2、西德:巴登森林枯死病事件——挑战工业的环境衰败

工业对二战后西德的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煤炭危机”与“钢铁危机”,各地出现了严重的资源贫乏与环境污染问题,大片的森林饱受酸雨之害,先后患上枯死病。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树、松树颜色很深,绿得发黑而得名,地势高峻、土地肥沃,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和著名的布谷鸟钟产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当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的鲁尔工业区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每年有数万儿童被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三)化学污染

1、日本:水俣病事件——麻痹神经的含汞废水

1956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跳海死去。随后不久,此地出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个镇有4万居民,几年中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种病状。经数月调查研究,日本熊本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证实,这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原因是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新日本窒素肥料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

2、日本:痛痛病事件——含镉大米的慢性中毒

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日本富山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这里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有人甚至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医学界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痛痛病”是由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炼锌厂废水引起的镉中毒。河两岸的稻田用这种被污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镉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产出的稻米含镉量很高。人们长年吃这种被镉污染的大米,喝被镉污染的神通川水,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慢性镉中毒,其中因此死亡者达207人。

3、日本:米糠油事件——有毒饲料的连环污染

1968年3月,在日本的九州、中国、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此后数月,有许多人因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医院就诊,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至1978年,确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因此死亡的达数余人。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专家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

4、中国:温州液氯爆炸事件——伤亡惨重的氯气中毒

1979年9月7日下午1时55分,温洲电化厂液氯工段正在充装液氯作业时,一只半吨重的充满液氯的钢瓶突然发生粉碎性爆炸。随着震天巨响,大量液氯气化,迅速形成巨大的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形似蘑菇状,高达40余米,该工段414m2的房全部倒塌。其间夹杂着瓦砾、钢瓶碎片在空中横飞,数里外有震感。液氯从容器冲出时,泄漏的氯气共达10.2吨,当时风速3.7米/秒,大量氯气迅速呈60°扇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扩散,中轴线距离为4600米,波及范围达7.35平方公里,共有32个居民区和6个生产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大量人员急性中毒。受氯气危害的人达1208人。这次事故共死亡59人,其中现场炸伤砸死18人,其余41人因严重急性氯气中毒而死亡。

5、印度:博帕尔毒气事件——管理不善的毒气泄漏

1984年12月3日,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了严重的毒气泄漏,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此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百亿美元,震惊了整个世界。

6、中欧:莱茵河污染事件——沉积河底的剧毒农药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并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所有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被迫全部关闭。8天后,用塑料塞堵下水道的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再次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这两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波及下游的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也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有毒物沉积在河底,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了20年。

7、中国:沱江水污染事故——百万市民的饮水危机

2004年2月下旬到3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骤然降临在流经四川省中南部的沱江下游两岸,50万公斤鱼类被毒死,百万人断水,上千家企业、餐饮业等被迫停产关门,造成经济损失达3亿元。环保部门监测表明,这次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亚硝酸盐。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吨合成氨及氨加工装置进行增产技术改造时,违规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于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对该技改工程投料试生产,并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含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外排出厂流入沱江。3月2日下午3时,四川简阳市政府向市民了“暂时停止饮用自来水”的通告,紧接着,沿沱江约62公里的污染带上的资中、内江也停止了在沱江取水和向市民供水。沱江是三市市民饮用水的惟一水源,为此,百万市民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饮用水危机。

8、中国:吉林石化爆炸事件——跨越国界的江水污染

2005年11月13日下午,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引起化工原料火灾。截至次日,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随着污染物逐渐向下游移动,这次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开始显现。为避免污染的江水被市民饮用、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23日起在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这在该市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形成的100多公里长的污染带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在我国境内历时42天,行程1200公里,于12月25日进入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对松花江水污染对中俄界河黑龙江(俄方称阿穆尔河)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我国向俄道歉,并提供援助以帮助其应对污染。

(四)藻类污染

1、中国: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富营养化的饮用水源

2007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降临到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水源来自太湖,造成这次水质突然变化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蓝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普通消毒和加热都不能完全去除饮用水的微囊藻毒素,所以无锡的饮用水源因受到突发污染而紧急停止供水,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打乱了数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沭阳等城市的自来水源也受到污染。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2、日本:频发贝类中毒事件——富营养化的赤潮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日本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62年,在京都发生一次因食用受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巨蛎引起的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有42人中毒。1976年6-7月,在本州北部三陆沿海地区发生一次食用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紫贻贝引起的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有31人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1977年6-7月在东北地区发生大范围食用有毒贝类引起的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22人。1978年6月,在北海道的内浦湾发生食品用双壳软体动物引起的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有数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1人死亡。

(五)辐射污染

1、美国:最严重放射物事件——癌症医院的放射污染

1984年1月,美国一座治疗癌症的医院,一个存放钴-60放射性物质的重达40多磅的金属桶,被人从实验室运走,并把桶盖撬开,当即有6000多颗发亮的小圆粒——具有强放射性的钴-60小丸滚落出来,散落在附近场地上。这些钴-60小丸与附近的金属件混合在一起,还有许多小丸掉到人们的鞋子里而被带到附近的大街和公路上,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造成大面积的污染。接触钴-60小丸的人,一个月后许多人出现了严重的受害症状,牙龈和鼻子出血,指甲发黑等。有的表面上没有什么症状,但经化验发现白细胞数、数等大大减少。此污染事件,虽然当时没有死人,但据专家们说,接触钴-60放射性污染的人,患癌症可能性要大得多。

2、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技术操作的连续失误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伤害。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并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当时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还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还导致日后数十年中27万居民患癌死亡。同年,我国两艘货船从罗马尼亚装货驶回天津港,因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污染,测量结果超标20-30倍,数千名舱员入院检查和治疗,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3、巴西:戈亚尼亚铯-137事件——拆卸引发的放射污染

1987年9月13日,在巴西的大城市戈亚尼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放射性事故。一家私人放射治疗研究所搬迁,将铯-137远距放射治疗装置留在原地,未通知主管部门进行处置。两个清洁工进入该建筑,将源组件从机器的辐射头上拆下来带回家拆卸,这一行为造成源盒破裂,产生放射源污染:14人受到过度照射,4人4周内死亡;约112000人接受监测,249人发现受到污染;数百间房屋受到监测,85间发现被污染。整个去污活动产生了5000m3放射性废物,社会影响极大,以致在戈亚尼亚的一个建有废物处置库的边远乡村,把象征放射性的三叶符号做成村旗,以警示市民。

二、城市污染的防范与治理

由于地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土地、资源日渐匮乏,水土流失使动物植物大量灭绝、江河海洋受到污染,地表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地球生态日渐恶化,缺水、酸雨、沙尘暴等气候问题日渐成为城市环境变坏的主导因素,亦使免疫系统疾病、致命肿瘤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颗粒物、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地理环境人为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使城市生态失衡。随着科技的进步,主动防控城市环境的污染源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成因

1、大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车辆行使中的高排放、露天喷漆喷塑、餐饮业油烟释放、大型工矿企业等,如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重金属等等,会破坏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引发“温室效应”,并通过呼吸侵入人体、引发人体中毒与生癌。

2、酸雨污染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含碱的大气尘埃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主要通过燃料燃烧、水泥生产、矿藏采矿、金属冶炼、建筑工地、车辆行驶等造成。一般说来,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3、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分四种:一是生理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后引起的嗅觉、味觉、外观、透明度等方面的恶化;二是物理性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物理特性,如热,放射性物质,油、泡沫等污染;三是化学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化学特征,如酸碱盐,有毒物质,农药等造成的污染;四是生物性污染,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直接或间接地传染各种疾病。人类将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海水、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

4、重金属污染

在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诸如铅、汞、镉、钴等富集性重金属,进入大气、水、土壤,会引发水俣病、骨痛病等重金属等严重中毒事件。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5、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生活垃圾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包括食物残渣、纸屑、灰土、包装物、废品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尾矿、工业水处理污泥、煤矸石及工业粉尘。危险废物是指易燃、易爆、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除固态废物外,半固态、液态危险废物在环境管理中通常也划入危险废物一类进行管理。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医疗废物电子废物缺乏规范拆解与回收利用体系,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6、噪音污染

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噪音、生活噪音等噪音污染,会诱发各种神经衰弱现象,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效率下降,还会掩蔽报警信号、车辆行驶信号等,造成重大事故。50年代,美国曾发生过骇人听闻的事件:一架超音速飞机掠空而过,下面站着的10个人虽然紧捂耳朵,但飞机过后,他们竟被超音速飞机的巨大噪声给震死了。

7、光污染

一般认为,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建筑玻璃幕墙的反光、夜晚不合理的室外照明、夜间汽车头灯的眩光等,会对人的视网膜、巩膜造成伤害,令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

亚里斯多德说过,“城市,因人类寻找美好而诞生的”。因此城市环境的治理,本质上是将自然亦是将人类宜居的生态环境还给人类,从宏观角度上重新布划城市的居住、商业与工业的格局,让城市化的每个进程既证实工业的曾经辉煌、也获得视觉的规整优雅。

1、加强城市水源地环境的生态保护

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因饮水不洁而死,因此必须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和监管,防范威胁饮水安全的突发环境事故。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控制保护区上游的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化肥残留物流入量,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对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并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2、加强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控措施

据环保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灰霾天气成为许多城市的最大环境灾害,而由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尘埃、生活废弃等形成的PM2.5颗粒物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因此城市必须注重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采用无污染清洁能源与低污染生产工艺,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强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并种植绿化和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加强城市污水垃圾的高标准分类处置技术,使城市远离污染物和尘埃,到处是新鲜、清洁的空气。

3、加强城市景观环境的设施建设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关注自然元素作为绿色景观的存在,多样化、生态化、休闲化使城市在高架道路与地面廊道的复合空间架构中,成为生机盎然的人类可以触摸四季的理想栖息地。因此城市要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确保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强化对城市湿地公园、河道自然驳岸、复合通勤空间、宜人尺度街道等的规划和设计,让城市在水景弧线与建筑轮廓构筑的居住空间里永远充满煦日凉风的明媚,永远散发怡然自信的活力。

篇5

关键词 畜牧业;环境污染;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09-01

我国草地资源非常丰富,畜牧业比较发达,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可以为人们带来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动物身上的毛发、皮肤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生产的原材料。可以说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离不开畜牧业的资源供给。在畜牧业给人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由于人类大肆的破坏环境,无情的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结构逐渐趋于弱化和不稳定状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相应的高度。由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有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污染程度也逐年加剧。虽然大规模集约型的畜牧业产生了很多污染问题,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衣食等方面的需要,畜牧业朝向规模集约型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符合时展的,我们不能对其进行遏制。因此,为了保障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只能从提高生态保护手段方面入手。

根据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适当的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性的畜牧经济产业,提高畜牧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到大自然当中。另外还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不只是增加经济效益,还要同时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畜牧业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局面。

1 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1 粪便污染

我们都知道,动物才是畜牧业的发展根本,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排泄出大量的粪便,这些粪便当中已经没有了任何营养物质,剩下的只是对土壤有危害的废气固体物。粪便污染是畜牧业产生自然污染中占比例最大的。其每年排出的粪便比全国的工业生产固体废物还要高出将近3倍,由此可见,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合理的解决处理任其随意分布,不仅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难以想象的污染,促进了各种细菌的滋生,加速了疾病的传播,破坏了地面的美观。

一些农民和养殖人员知道,粪便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可以用在植物的生长当中。但是过度的使用粪便作为肥料,不仅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粪便中的微量硝酸盐、重金属会在土壤或植物体内堆积,造成了植物发生病变,地下水及地表水被污染的现象。当水污染进一步加剧,污水流到哪,就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一旦长久不进行治理,就很难就行补救措施了。

1.2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是畜牧业所带来的第二大污染现象。畜牧业的主要工作并不只是圈养各种动物,还会对一些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的话,畜牧业的污染源不仅来自动物,还有个加工厂的废物排放。当处理不当的粪便、尿或是各种加工厂排放的废水,渗入到地下水当中,会对地下水造成难以补救的污染问题,当排入地表水当中,也会增加水流内的各种有机物浓度,从而不断的恶化水质,某些动物一旦饮用,轻者食物中毒,重者造成死亡。

1.3 恶臭污染

动物排泄出来的粪便是造成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粪便一般是动物体内的废渣残留物,其味道非常刺鼻,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臭味很容易在畜牧场内挥发,对整个区域内的空气都造成污染,虽然不能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健康,但却破坏了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1.4 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动物也属于生物,也经常出现生病现象,现如今,面对生病的动物,放牧者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治疗方法,直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就算动物没有生病也会打预防针,再加上各种农药、消毒药等的使用,其药物残渣虽然比较少,但是积少成多,形成了潜在的污染源。

2 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2.1 畜牧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畜牧形式都是采用家庭式的分散经营,这样的话产生的污染力度比较轻,大自然可以自行调整消化,但是其管理起来不方便,个人的利益收益比较低,因此开始慢慢转向集约型经营。集约型经营虽然便于管理分配,但是对环境污染也急剧增长。各种动物排泄物、药品残渣的积压很难处理,一旦没及时合理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2 畜牧场地的转移

传统的畜牧地点一般都在农牧场,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多,农牧场与市中心距离果园,导致运输不方便,肉质不够新鲜等问题,因此,畜牧地点慢慢由农牧场转移到郊区,增加了污染物处理的难度。

2.3 化肥代替了农业有机肥,各种药物使用量增加

化肥较农业有机肥效果更明显、造价更低,因此逐渐代替了农业有机肥的地位,从而使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增多,造成了环境污染。另外各种药品的使用,产生的药物残渣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也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3 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说到底,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畜牧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提高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要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生态保护案例,增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

3.2 加强环境监控力度

要重视检测队伍的建设,增强畜牧业环境污染现象的检测力度,一旦发现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出现,要尽快的采集数据,与相关部门配合,对污染源头进行处理。

3.3 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合理配制饲料,使用环保型饲料,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3.4 搞好生态草原建设,控制畜禽排泄物,控制药物残留

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在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畜牧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的现象,控制好各种药物、制剂的指标含量,在这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大勇.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篇6

关键词:耐药;抗生素;生态污染;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020-01

抗生素是一种以很低的浓度剂量就能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细菌、霉菌或者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医疗保健、生物科学研究、食品加工、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抗生素本身对人类和动物细胞没有危害,但是大量生产和使用抗生素会致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对其失去功效。另外,抗生素本身的结构极其复杂,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容易造成生态污染,对环境影响严重。

“超级细菌”是指一些毒性很强、对绝大多数高效抗生素都耐药的细菌,人类或动物感染“超级细菌”后,在医学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很差。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细菌耐药性的现象不断增多,“超级细菌”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超级细菌”的不断增多,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更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 抗生素对环境造成的生态污染

1.1 破坏环境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系统是由不同种属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维持生态自我平衡的系统,是一个很严密的生物系统。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抑制和影响生物链中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甚至某些种属会因此消失,食物链中某一环的断裂都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据报道,2013年一年我国使用抗生素达到16.2万吨,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超过五万吨的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我国平均每年自销的抗生素达到19万吨,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的滥用。从1960年到2000年全世界没有任何新型抗生素的出现,“超级细菌”的种类却在不断增多。抗生素在整个食物链中传递并蓄积,会造成抗生素暴露于生态环境中,造成“超级细菌”的急剧增长。

1.2 对生态环境中的水和水生植物造成污染

环境中的抗生素绝大多数都会进入水环境,抗生素大多数是水溶性的,因此,抗生素对水环境和水生植物的污染问题也最为严重。据调查显示,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般有抗生素污染,全国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我国河流抗生素测量度最高达到7560纳克/升,平均也有303纳克/升。抗生素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不仅对人类的饮水健康造成威胁,而且对水生植物的影响造成危害。抗生素进入水环境,造成水生植物的爆发式生长或造成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繁衍,破坏生态平衡。

1.3 ν寥篮椭参锷长造成污染

农业和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来对抗某些病虫对农植物和牲畜的危害,有些抗生素还被用于牲畜的催生素使用。这些抗生素有些直接进入土壤环境中,有些通过动物粪便在土壤施肥过程中进入土壤环境。土壤中的抗生素不仅对于土壤质地、植物的生长、畜牧业和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危害,而且很容易导致环境致敏源。

2 抗生素生态污染应对措施

2.1 限制抗生素的生产,切断抗生素污染源

目前我国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是较为惊人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21万吨,其中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人均消费抗生素138克每年,是美国的十倍。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措施限制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对抗生素的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大量使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2.2 加强抗生素健康教育

抗生素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一些抗生素生产厂将含有大量抗生素的污水排到河流当中,致使水中的抗生素超标。对于此类的抗生素使用和排放的违法乱纪行为,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惩罚和监管力度,全面预防抗生素环境污染;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国民的抗生素使用健康教育,科普抗生素的有关知识,让人们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禁止畜牧业、养殖业和农业的抗生素滥用,宣传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法,最大力度减少抗生素的环境污染。

2.3 开发研制新型替代品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杜绝抗生素的再使用,这就要求有抗生素的新型替代品。要加大对抗生素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鼓励抗生素新型替代药品的研究。利用新型药品替代抗生素,杜绝抗生素的使用所带来的生态污染。

3 结语

抗生素的发展和使用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低浓度的抗生素在环境中就可以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重视和管制,正确的使用抗生素,避免“超级细菌”的再增多和抗生素生态污染。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减少和避免抗生素的环境污染,绿色健康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生态环境 影响

0 引言

今年3.22世界水日提出的口号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和保护不当而遭受污染,不但其自净能力极弱,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在城市中主要来源于无下水道区域的化粪池、厕所、污废水排放渗坑、渗井、排污沟以及垃圾堆置场、不完善的氧化塘或污水库的渗漏;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利用原生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灌溉、大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等活动,也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首先引起潜水水质日益恶化,潜水温度自然上升。在超采承压水地区,由于承压水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上部污染了的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使承压水也受到污染,同时含水层疏干变为饱气带,改变了地层的物化条件,由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使下渗水饱气带中溶解了更多的物质成份,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2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往往引起水中“三氮含量的变化。如果饮用水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尤其是婴儿造成危害,引发硝酸盐急性中毒即正铁血红肮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在人体定条件下还会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过高,作为饮用水源不仅苦涩难饮,而且会引起人体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胀气等症状。地下水源如果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甚至重金属污染,那么对人体健康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沈阳市修建的东工地下水源地由于电镀废水污染,铬含量超标31倍,仅使用9个月就被报废,不仅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3 地下水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天然地下水的硬度,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相差较大,但从时间上看变化较小,因此地下水硬度迅速上升一般系人为污染所引起。地下水中钙镁含量升高一般不是直接来自污水,污水中的硬度通常很低,而是由污水和地表组成物质发生化学作用所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工业生产用水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地下水的污染将严重影响工业生产。首先地下水硬度增高,会使工业锅炉的炉内和管道上结垢,直接影响炉寿命甚至引起爆炸。同时锅炉内结lmm厚的水垢,大约要多消耗4%左右的燃料。就纺织印染行业面言用高硬度浆洗产品,不仅会大量消耗洗剂,而且会产生次品或废品。此外,高硬度地下水还会对化工、制药、酿酒、发电、造纸等许多行业造成危害。由于受污染的地下水硬度过高,就迫使一引起行业必须对硬水进行软化和纯化处理,从而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4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长期用pH值过高的井水灌溉农田,会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无法耕作。灌溉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减弱农作物的抗病力,降低作物的质量、等级。粮食作物吸收过量的硝酸盐会降低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营养价值下降;蔬菜作物则易腐烂,无法贮存和运输。另外如果受污染的井水中硫酸盐、氯离子含量过高,还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并且使农作物的质量大大降低。

总之,人类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如果不积极加以保护,将会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5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5.1 贯彻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和其它有关水源保护法规。对重要地下水源应划分保护区并制定管理办法,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5.2 兴建地下水库,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过量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倡一水多用,以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代替优质地下水用于工农业用水或园林绿化等方法。同时将暂不利用的地表水;较优质的工业冷却水及大气降水引渗回灌到地下含层中。

篇8

关键词:重金属汞污染;过渡金属铁重要性;荧光分子探针;罗丹明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82

1 对重金属汞离子和过渡金属铁离子检测的重要性

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对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的检测,其原因在于它们在自然界和人体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铁离子和汞离子就是其中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金属离子。

铁离子的重要作用在于承载着亚铁血红素的运输,同时参与线粒体酶的重要反应过程。铁离子的浓度在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平衡,如果人体中铁离子浓度过低,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和免疫力下降等病症。反之,人体中铁离子浓度过高,则会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沉积于肝脏、胰脏、心脏和皮肤,肝功能异常、心肌损伤和糖尿病等。

重金属汞在自然界的各部分均有最低含量,如果它的含量超过标准,就会对水体、土壤、大气、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所以汞是毒性较强的重金属。正因为重金属汞的巨毒性,用适当的方法检测它是我们需要完成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1.1 重金属汞对水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在水体中汞主要以各种络合离子状态存在,金属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汞,水生物通过食物链把汞在较高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富集,毒性高出几万倍。

1.2 重金属汞对土壤造成污染与危害

土壤中重金属汞的含量增加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由于汞是农作物生产的非必需元素,但易被农作物所吸收。

1.3 重金属汞对大气的污染与危害

人为污染是大气中重金属汞的主要污染源。由于汞在常温下易挥发,人们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汞及易挥发到空气中,汞通过大气进入人体中,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1.4 重金属汞对人体造成的污染与危害

汞的危害主要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重金属汞它不仅不能被土壤微生物所降解,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的在生物体内富集。严重损害人的大脑和肾脏等器官。

2 荧光分子探针介绍

目前,带有荧光团分子探针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化学传感器作为金属离子的检测手段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亲睐。利用荧光分子探针作为金属离子检测器有很多的优点,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单、检测限低、响应时间迅速、实时检测等优点,所以荧光分子探针被人们广泛利用。荧光分子探针是指荧光分子经过一系列的特殊设计,能够选择性的识别待测物,再将这种识别信息转换成荧光信号传输出来,具有这种功能的分子就是荧光分子探针。通过分析荧光分子探针的定义,得出荧光分子探针是在荧光技术及识别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目标物的专一性选择识别,它是通过分子探针中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特性实现的。例如,不同的荧光量子产率、不同的吸收和发射波长、荧光寿命,或者在不同的体系下显示出不同的光谱特性。

3 利用荧光分子探针检测重金属汞离子和过渡金属铁离子

通过化学手段研发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用来检测铁离子和汞离子。荧光分子传感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高效的手段用来实时的检测自然界和人体中的金属离子。铁离子最大的特性就是其顺磁性,所以很多报道关于铁离子的都是荧光猝灭,这样就限制了探针的性质以及发展。我们通过荧光光谱检测金属离子时最大障碍的就是其他基团的干扰,例如汞离子探针大部分都是亲硫的,在做荧光光谱检测时避免不了含巯基化合物的干扰。因此,同时克服以上困难,研发铁离子和汞离子的荧光分子传感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由于罗丹明的特殊化学结构,决定了它是一个理想的化学传感器。大部分罗丹明衍生物中都有特殊的螺内酰胺结构。其结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当它闭环时直观看无色并伴有荧光猝灭,但在开环条件下,当遇到金属离子或者被质子化时,感官上颜色变成了粉红色,同时它的荧光也由无色变成了红色。但罗丹明的特殊化学结构也有很多优点,美中不足就是它的斯托克斯位移特别的小,这样就会产生荧光猝灭和锐利散射,从而带来测试误差。为了避其短处,发挥它结构的长处。作者设计合成产物中含有两个荧光团,让它们通过FRET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传递两个荧光团之间的能量,从而改变罗丹明的激发波长,达到预期的目的。

设计合成的荧光探针,即希望应用到检测土壤中的汞离子是否超标,同时还希望应用到生物中检测铁离子。

参考文献

[1] 宋伟.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J].水土保持研究,2013(04):293-298.

[2] 范拴喜.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310-315.

[3] 吴世康.荧光化学传感器研究中的光化学与物理化学[J].化学进展,2004(03),16(2).

篇9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挑战,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坚持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集中精力治理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从畜牧业养殖工作中环境污染的特征出发,从而探究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为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环境污染;特征;治理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化学饲料,但是一般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饲料中含有的氨、磷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氨和磷挥发到大气中会增加大气的氨含量,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生长,会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过土壤冲刷和渗透作用对地下水形成污染,人们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所以,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氨、磷含量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自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自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很多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的物质,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畜禽长期处于低度氨环境中,随意焚烧畜禽粪便会污染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环保意识目前,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还未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工业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也没有配置相应的畜禽粪便池,粪便直接输送到种植业中,通过土壤和挥发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

2.2资金投入力度比较低在我国大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都是贫穷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般采用的露天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随意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3养殖模式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造成大量粪便累计,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作物生长中,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会使用这些药品防治疾病的出现,促使畜禽快速成长,药物残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环保意识当前,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就必须使养殖户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布置养殖场的布局,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及时将畜禽粪便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避免粪便大量积累,在挥发作用和渗透作用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使更多贫穷的农民富起来,可以鼓励农民小规模养殖畜禽,但是,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粪便处理池,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禽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社会建设不齐全的养殖户,应该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畜牧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3.3养殖方式转变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技术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一方面,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粪便堆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最后,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主要是因为这些药品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药品残渣也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田发荣,田玉屏,杨光,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6):92-94.

[2]孟祥海,张俊飚,,等.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8.

篇10

一、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

生态住宅小区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一个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各种资源的利用最有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大大降低了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衡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利于提高小区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现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生态住宅小区具有下列特征: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一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通过高新技术的使用来推动物质的有效转换与再生、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充分利用和无污染工艺的推广,从而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以现代化的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流的有序运动过程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高效率的流转系统,包括构筑连接内外的交通运输系统,建立在通信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基础上的快速有序的信息传输系统;配套齐全、保障有效的物资和能源(水、电、煤及其他燃料等)的供给系统;网络完善、布局合理、服务良好的服务系统;设施先进的污水废物排放处理系统。

3.高质量的环境状况。对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都能按照各自的特点予以防治和及时处理、处置,使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能回达到国际最高标准。

4.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点线国面结合、高低错落,形成绿化网络,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绿化调节空气、温度、美化景观和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的功效。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居住区内人均绿地面积28平方米。

5.高素质的人文环境。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良好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良好的医疗条.件与祥和的社区环境。同时,人们能保持.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自觉地维护公共.道德标准,并以此来规范各自的行为。

6.高水平的管理功能。对资源利用、画社会服务、治安防灾、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

二、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是按照生态学原理,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人工化环境措施去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使人类在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为人类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它是在对小区环境质量变异规律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小区人类活动的强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建设的基点是合理利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这是小区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小区生态问题的产生可归结于两个根源。其一是人口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及环境超负荷承载而产生的生态问题;其二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应的,生态建设也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资源利用,二是环境整治。前者着重研究在资源利用问题后者着重研究解决、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从广泛意义上而言还应包括社会等领域。具体来说,小区生态建设的内容主要有:

1、确定人口适宜容量。一个小区的适宜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函数,是满足一定生存质量的前提下的合理人口规模。

2、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与其相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分析环境条件对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制约。

3.防治污染。通过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形成并维持小区高质量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治理的中心环节是在做好环境污染预测基础上,选取适宜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程性对策有:①构筑结构合理、布置均衡、形式多样、功能强大的绿化系统。②建设好饮用水工程、中水工程和污水排放与处理工程,使水质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③实行集中供给能源,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置工艺,从根本上减少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④改进和完善垃圾的收集系统,争取做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让一部分垃圾变废为宝,另一部分经无害化处理后还原到大自然中。⑤采用清洁无害工艺、设备飞产品,减少污染的排放量。

4.保护生物。人类以外的生物大量地、迅速地减少、退缩以至消亡,是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各类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环境中担负着重要的还原功能,绿化程度以及人均绿地面积是体现城市生态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小区是资源高强度集中消耗区域,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反映和决定了环境质量水平。提高水资源、能源、再生资源、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三、住宅小区的环境污染

治理环境污染是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住宅区环境污染有很多来自住宅区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住宅区内部,物业管理部门对部分污染可以通过法律、技术、经济上的措施进行控制。

1、住宅环境污染的类型。房屋的建设、室内装修、配套设施的运行、区域环境、各种生活习惯等都会对住宅造成污染。污染类型大体分为:①住宅大气污染:油烟污染、燃料废气污染、排水系统臭气污染、吸烟污染、建筑与装修材料等。②水污染:饮用水污染、游泳池用水污染、雨水与污水合流污染。③噪音污染主要有:施工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机电设施噪声污染、社会噪声污染等。④辐射污染主要有:电磁污染、射频辐射污染和放射性污染。⑤光污染:眩光污染、灯光污染、视觉污染、反光污染。⑥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指建筑、生活垃圾乱堆,没有及时清理。

2、住宅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由于住宅环境污染源类型较多、分散,虽从总体上归纳出规律有相当大的难度,但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特点。在平面上可以用按临街面、临公共场所、邻设施、其他住宅四种位置来考虑。在临街面住宅会碰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施工噪声、各种光污染、高压输电线电磁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油烟污染等,是污染类型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临公共场所住宅主要是社会噪声污染。邻设施住宅主要是机电设施噪声污染,是污染类型少,但污染可能很严重的地方。其他位置住宅污染相对较轻。在垂直方向上,污染源的分布大部分位于地面附近,但高压输电线、高架桥、油烟排放口、元线电发射台位于较高位置,使污染分布较无规律。输电线、高架桥、发射台是不常见的,故可以认为大多数情况下靠地面的住宅遭受的污染较严重。有一些污染在空间上常是较均匀分布,如电视放射性幅射污染、厨房油烟污染等。

3、住宅环境污染在时间上的分布。住宅环境污染在长尺度时间上的分布可分为.持久的、临时的两种情况。在短尺度时间上可分为连续和间断两种情况。持久的污染有厨房油烟污染、机电设施噪声污染、交通噪声等,在房屋使用期都存在。 临时性的污染有房屋装修的噪声、施工噪声,在整个使用期只存在较短一段时间。连续污染源有交通噪声、高压输电线污染等,间断污染源有厨房的油烟、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污染等。

4、住宅环境污染的可控性。住宅环境污染的可控性指污染控制的难易程度,它直接影响管理部门的治理控制决策。对住宅的环境污染一般分为住宅内部污染源、住宅小区污染源和住宅小区外污染源。住宅内部污染控制一般可通过设计、物业管理、用户进行严格控制,如设计独立的排烟管、禁止在无污水管的阳台使用洗衣机、规定装修时间和要求等。住宅小区污染源污染控制可望通过小区规划、设计及物业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如有噪声污染设施离住宅应有一段距离及采取防护措施,车辆速度、鸣笛应严格控制等。住宅小区外污染控制一般可通过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综合医治理、小区规划、设计来控制。如交通噪声可设置绿化带进行控制、把一些非住宅用房布置在临街位置上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住宅已建成时,污染控制的难度很大,当处于小区规划设计阶段时,污染较易控制。在物业管理阶段,可控性较好的污染有小区内车辆噪音、水箱、水池游泳池水质污染、酒楼油烟污染与噪声污染等,可控性较差的有城市道路的交通噪声、小区机电设施噪声等。

四、生态住宅小区管理

物业管理公司可运用生态学理论来建设和管理住宅小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增加小区活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目前,物业管理公司在生态住宅小区管理中,需重视下面工作:

l、实施ISO14000B叫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树立生态化的人与自然观、科学价值观、经济观、绿色价值观,提高全体员工的生态环境意识。

2.节约使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转换率、各种设施的节能率、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率,减少小区中的污染源,并通过法律、技术、经济上的措施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和防治,积极推进设施的现代化,积极采用绿色和节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