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运营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宽带网络;三网融合;建议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有线电视的运营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三网融合后的发展问题。为了迎合三网融合后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地在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网络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网络,建设宽带服务网络,以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进入市场的时间比较短,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到网络建设,也给有线电视的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发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的优势,提高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市场竞争,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宽带服务的竞争力比较低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客户对宽带服务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着较高的带宽,还必须提供稳定和健全的宽带服务,在这几个方面上有线电视运营商都不具有优势。在带宽方面,目前2M的带宽基本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4M、8M的宽带服务,甚至对一些特殊的客户提供10M以上的宽带服务。而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所能提供的带宽基本上在4M左右,4M以上的服务基本上没有,在这一方面与电信等大的宽带运营商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宽带服务的稳定性上,有线电视运营商实际上属于二级运营商,与电信等一级运营商相比稳定性比较差。此外,在宽带服务上,还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安装维修队伍,目前很多地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2.缺乏针对性的运营策略
在宽带网络运营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健全的运营条件,高水平的宽带服务资源之外,还需要针对性的运营策略与之相对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目前国内的宽带运营商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电信就是网络的运行的稳定性著称,但是其资费相对来说比较高。联通、网通的宽带网络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一些。但是各地有线电视企业在宽带网络运营当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第一,没有突出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服务的优势,与其它宽带网络服务商相比,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也有自己的优势,如资费相对比较便宜,不需要安装入户设备等等,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突出这一优势。第二,没有制定完善的竞争策略,各地有线电视企业基本上都是单独经营的,这种情况与电信等企业相比经营管理上就存在明显的不同,一些有线电视公司也没有制定详细的竞争策略,只是依靠传统的营销手段,导致宽带网络自从建成以后就一直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
3.缺乏科学的营销宣传
与电信、网通等宽带运营商相比,有线电视企业在宽带服务上面还属于新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多居民还不知道有线电视能够提供宽带网络服务,一些地方的有线电视公司能够进行一些宣传,也没有显著提高知名度,直接影响到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还采取上小区发放宣传页的形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左右,但是收效甚微。电视、网络等更加先进的宣传方式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在宣传当中没有指定针对性的宣传策略,这种情况下很难从电信等老牌宽带网络运营商那里争取客户资源,这对于宽带网络的运营是非常不利的。
二、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建议
针对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有线电视公司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运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宽带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大力提高宽带服务的竞争力
首先,要对现有的宽带网络进行升级和改造,不断提高带宽,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需要,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宽带网络服务需求。在这里有线电视公司应该积极应用新的快带建设技术,努力打造有线宽带网络,目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进行HFC网络建设,这种网络采用的是860MHz宽带传输系统,具有速度快、频带宽等特点,其中进行城域网互联速率高达2Mbps-10Mbps,此种网络建成以后可以提供稳定的10M的宽带网络服务,这基本上与电信等运营商的水平持平。其次,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宽带网络运营服务队伍,一方面,要引进优秀的维修维护人才,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宽带网络维修、维护服务,避免因宽带故障引起用户的不满。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区域中心设立专门的维修服务点,在宽带网络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将服务延伸到电脑维修、电脑产品销售等方面,不断提高宽带网络服务水平,用完善的服务提高运营竞争力。
2.制定针对性的运营策略
有线电视企业在宽带网络运营当中,要想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运营策略。在运营策略制定中,要突出有线宽带的优势,弥补有线宽带的弱势,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运营的实效性。第一,要突出有线宽带的优势,如制定优势运营战略,将目标客户群定义为已经安装有线电视,但是没有安装宽带的用户上面。在这里,公司可以根据运营的需要做一下市场调查,如将本市的客户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低收入用户、中等收入用户和高收入用户,以小区的规模及层次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调查,这样可以掌握哪些用户没有安装宽带,哪些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宽带服务,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宽带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第二,要制定完善的竞争策略,有线宽带很多方面与电信等宽带网络运营商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劣势,这就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比如说降低资费水平、将有线电视与宽带服务捆绑优惠销售等等,这些措施能够将自身的弱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优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制定科学的营销宣传策略
从服务营销的角度来讲,要向让用户接受某项服务,必须让客户知晓这种服务的存在,这就要求用线电视公司要想方设法的提高有线宽带的知名度。要向达到这一目标,有线电视公司必须制定科学的营销宣传策略。第一,坚持传统的小区式营销,但是在营销的过程中,将目标瞄向老小区、新建小区,这两类小区有比较旺盛的宽带服务需求,改变传统撒网式的宣传方法,增强宣传的实效性。第二,加大电视、网络宣传力度,在电视宣传网络有线电视公司有一定的优势,如在本地电视节目中播放广告等等。而在网络宣传上则没有优势,在这里有线电视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一些生活类网站进行有任务宣传,还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通过自己的网站进行宣传。此外,短信宣传也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当中也要有效的利用起来。
总之,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有线电视公司必须加大宽带网络运营投入力度,制定针对性的运营策略,通过增强宽带服务能力等措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三网融合后市场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肖代明.广电HFC网络可持续发展的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2006(10).
篇2
关键词: WiFi;室内分布;共建共享
1WiFi工程建设背景
近两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呈现暴发式增长,各大运营商在大力兴建、优化3G网络的同时,也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WiFi系统部署。相比于3G网络,WiFi系统具有高带宽、容量大、可充分利用有线资源等优势,因此往往被运营商用来作为数据热点热区的分流手段。
2WiFi网络系统组成
WiFi网络的基本配备是无线网卡和AP,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AP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
3WiFi系统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
WiFi系统一般做法是在城市重点区域加强热点覆盖,比如校园、写字楼、交通枢纽、酒店医院等区域。但是一般城市中的重点区域,往往都是三家运营商均的建设WiFi的目标,一些重要场所及地标性建筑更是重中之重。
在过去的WiFi系统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3.1系统设备众多,难以满足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
一套典型的WiFi系统包括AP、AC设备,大型楼宇中往往还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之前三大运营商往往各自建设一套独立的WiFi系统设备,设备需求总量大,能耗高,尤其在当前移动通信基站设施共建共享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更显得与国家要求的绿色节能政策有所差距。
3.2重复建设明显,难以满足提升投资效益和减低实施难度的工程要求
由于重要场所及地标性建筑等区域往往是运营商建设的重点,同时这样的区域往往也存在着人流量大、数据流量高、覆盖面积大、物业协调难度大等特点,建设WiFi系统工程量投入较大,规划设计要求较高,相关物业的协调费用较多,整体工程造价偏高。
3.3同频干扰显著,难以满足不断提升的用户体验要求
由于上述提到的同频间干扰问题,在范围较小的建设物空间内,往往无法达到要求的间隔距离,因此用户在实际上网操作中,就会存在网速低、常掉线、甚至无法接入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用户体验。
4WiFi系统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多家运营商实现WiFi系统的共建共享,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技术层面包括共建共享的WiFi系统可运营、可管理,能够实现各自品牌的独立接入,网络结构中实现共建共享的程度等;而在建设模式方面则需要解决网络设备产权划分、建设和运营费用分摊等问题。
经过各方参与、技术方案研讨,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以下探索及尝试。
4.1网络技术实现方案
通过调研,目前市场主流厂家的AP设备均支持同时广播3~4个服务集标识(以下简称SSID),即同一个AP在使用一个频点的情况下可同时对外广播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的SSID。如果在交换机端划分三个VLAN分别对应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的SSID,当数据达到交换机时可根据VLAN指向,将数据发回至各运营商服务器,通过各自的认证系统实现网络连接。
4.2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本项目选取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作为试验地点,采取三家运营商共同委托其中一家来建设一套WiFi系统,同时这家运营商管理AC,以多家运营商共享AP资源的方式进行共享共建组网。经三家运营商协商后,以联通建设WiFi覆盖系统为基础,电信、移动两家运营商共享联通现有AP设备实现三家运营商共同在省通信管理局办公大楼区域内进行WiFi覆盖。
联通公司在河南省通信管理局部署WLAN完毕后,在汇聚交换机侧提供对接光口,电信、移动公司光缆进入通信管理局机房,并连接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通过光缆与三家运营商网络进行物理连接,在数据侧需需要汇聚交换机分别对三家运营商进行VLAN配置:划分出三个VLAN网段,为三家提供接入。
网络建成后,由电信、移动两家运营商向联通公司提供AP设备接入IP地址,由联通公司在AC端对AP设备进行配置。
当WiFi系统启用后,AP将下发三家运营商SSID供用户选择,当用户选择某一运营商进行登录时,汇聚交换机将通过VLAN业务将数据流发送到相应运营商的BAS系统,从而进行internet网络服务。
4.3网络建设投资及运营方案
为便于产权归属,河南省通信管理局WiFi系统设备投资由联通公司单独承担,后期随着共建共享项目的不断推进,可采用"对等置换"的原则来分摊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
根据河南电信14-16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三年内拟建设的热点约为300个、300个和400个,平均每个热点建设投资约10万元,其中可以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建设的热点约占60%,共建共享后投资可节省2/3,总计可以为河南电信节省投资达4000万,投资节省效益十分明显。
5小结
WiFi网络在我国运营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正在经过多家运营商大力建设并推广使用,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结构稳定,通信技术先进、运营维护成熟的无线网络。WiFi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多方面问题,本文通过工程实践分场景进行分析归类,对WiFi网络工程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峰, 高泽华,文柳,宗海峰. 无线城市:电信级Wi-Fi网络建设与运营(第2版) [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1.
篇3
关键词:IT支撑网络 网络整合 运营商IT架构 电信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运营商IT支撑网络经过历年发展建设,各省现已形成覆盖省、市分公司的三大支撑网络:业务支撑网、网管支撑网及管理支撑网,为业务支撑系统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及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三大部门的系统提供基础网络设施。现有三张网络运行三套网络设备、网管设备、接口服务器及网络隔离设备等,由运营商的三个不同部门进行规划、建设及维护。
为此运营商IT支撑网络的优化整合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目前IT支撑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
业务支撑网络主要包括计费账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三大类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形成覆盖省市的网络,为各类应用及设备提供接入。网管支撑网络一般按网管子系统进行划分, 每个网管子网络的网络相对较为独立, 网管子网络主要包括传输网管网、数据网管网、话务网管网、信令监测网等多个子系统网络;管理支撑网络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类、供应链等三大类系统。
目前三张IT支撑网络分属不同部门进行规划、建设及维护,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网络演进规划。现有管理模式是三张网络独立建设,每张网络支撑能力不足时就会进行相应的扩容建设,这种扩容建设虽然可以解决自身网络的一时之需,但缺乏对网络整体需求的综合性分析,缺乏网络的整体规划。(2)网络建设成本高。每张网络都进行基本网络设备建设、网络安全设备建设、建设成本高,投资效率低。网络间接口成本较高,现网中存在三个系统之间的业务互访需求,由于涉及到与外部业务的访问,需要在边界防火墙配置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并且往往由于互联系统对彼此的不信任,需要另外配置接口机等中介设备,网间系统的接口成本较高。(3)网络维护成本高。现有三张网络分别由不同的维护商提供维护服务,由不同部门单独签订维护合同,这种单独谈判、签订合同的模式会造成议价能力弱,必然增加设备维护成本。(4)设备资源使用率低。三张网络的设备性能、端口等均没有达到最大负载能力,存在大量的设备能力闲置现象。(5)对应用云化支持度低。随着云计算不断进步,虚拟化技术日渐完善并在运营商的支撑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运营商的私有云的应用快速部署,一般需要打通现有的业务支撑网、网管支撑网及管理支撑网,目前烟筒式的网络架构彼此相对独立,难以支撑企业云应用的快速部署。(6)自身网络维护水平低。由于网络维护人员成本限制,目前每张网络只能配置少量网络维护人员,面对三张网络繁杂众多的维护工作,导致现有网络维护人员只能从事管理工作,而实际网络维护只能依靠第三方厂商完成,造成内部人员维护能力、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7)责任边界不清。三张网络中有业务互访的接口需求,当相关业务出现故障后容易引起因责任推诿而造成的故障历时长、责任认定难等问题。(8)IP地址冲突。由于三张IT支撑网络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网络建设都是系统内部单独组网,导致三张网络中存在IP地址重复使用的情况,IP地址冲突的问题已经影响到IT系统的整体规划。此外现网中不同网络之间实现业务互访是通过地址转换的方式进行,随着系统间互联业务的不断增长,系统网络内规划大量的VPN、VLAN隔离数据,将导致大大提高了后续维护的难度和风险。
2支撑网络整合-----IT支撑网络架构未来的趋势
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已成为运营商IT建设的趋势,鉴于目前IT支撑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以及IT新技术的发展,IT支撑网络的整合已为大势所趋。
IT支撑网络整合目标如图1所示。
3 IT支撑网络整合要点
对现有的业务支撑网、网管支撑网及管理支撑网进行梳理,重新规划路由、IP地址、vlan及访问控制策略等信息,完成网络整合,形成统一的IT支撑网。
(1)网络架构整合。完成三网网络架构整合,使原有独立、物理隔离的三张网络整合为一张IT支撑网络,并承载三网原有接入业务系统及终端。(2)平稳过渡。梳理现有三张支撑网络中的相关设备及应用,以平稳过渡的原因,依据先系统、后核心系统逐步迁移,把现网设备迁移过渡至整合网络。(3)IP地址梳理、整改。对三网IP地址进行梳理、评估,重新规划、分配业务系统和终端使用IP地址,并完成网络及业务系统配置变更。(4)安全域整合。对三网内现有网络安全设备拓扑、配置等进行重新规划,满足整合后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需求。划分整合后IT支撑网络的安全域,合理评估业务安全等级并配置边界防火墙访问控制策略。(5)统一接口。整合与互联网、银行、合作伙伴等其它网络接口,三网统一接口。
4结语
运营商IT支撑网络优化整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 软交换 存在问题
Abstract: It describes the state of soft switch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services provided by NGN based on soft switch , related organizations on soft switch study and problems on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 NGN Soft switch Problem
1 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合同涉及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签署的合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城市部署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NGN网络全国试验网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提供的业务量、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均在全球首屈一指。
在设备制造商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北电网络,其NGN 产品为SUCCESSIoN(继往开来)解决方案,于1999年在BT-SPAIN首次正式商用,迄今为止,在全球超过24个国家的40多个网络中得到试验或商用。其商用客户中包括VErIzoN 、SPrINT、中国电信、香港宽频(HKBN)、新世界电信(NEW WorLD TEL) 及铁通等。
SUCCESSIoN的应用类型包括了长途及汇接(C4)业务、本地接入(C5)及多媒体业务、无线汇接及3G核心网业务以及有线电视多网合一业务。目前几种解决方案已经在实际网络中运用。其中,VErIzoN的软交换本地汇接网络包含2个软交换节点及70多个媒体网关,每个节点每天处理超过1 100万次呼叫。SPrINT作为全美第一个实现TDM端局以软交换替换的运营商,其第一期工程(350万线)全部采用北电的SUCCESSIoN方案。香港宽频应用SUCCESSIoN本地IAD接入方案,在短短的17个月时间内,已拥有16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基于以太网IAD接入的NGN网络,目前运营稳定良好。在最近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北电网络列全球软交换市场份额第一,也是全球VoIP和VoATM媒体网关市场份额第一。
2 NGN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除了对现有PSTN话音业务实现全面的继承以外,还在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PSTN与因特网业务结合衍生的业务、用户个性化业务以及业务创新方面有着PSTN和因特网等单一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PSTN由于终端智能和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多种灵活的业务逻辑和多媒体业务。由于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PSTN内每个交换机上呈分散式节点式分布,并且由于用户数据由各自归属的交换机管理,导致某些业务(如广域CENTrEx)难以开展。PSTN的终端种类非常单一且没有智能,业务的智能完全由交换机实现,因此一直以来难以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而且由于终端智能的限制存在使用不便和各种电话补充业务难以推广的问题。引入NGN则在业务实现的简单性和灵活性上有了本质改变。NGN的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软交换和应用服务器等少量网元上集中部署,因此可以方便地在全网实现业务部署和业务升级,NGN对广域CENTrEx的实现就非常容易。由于NGN引入了对等性控制协议(SIP),使得终端的智能大大提高,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SIP智能终端。终端智能的提高及媒体承载能力的加强(如支持话音、视频等)使得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商用。如NGN的“呼叫屏蔽”这一特性,用户可以对不同来话进行筛选性的监控,可以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来话实施不同的应答策略,应答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接听、转发、挂断等传统方式,而是包括了话音应答、问候音播放、语音信箱转接、电子邮件转接、网页推送等多种不同的应答方式。这种灵活性在传统PSTN上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NGN能够实现许多PSTN所无法实现的业务特性,一号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STN通过IN方式也可以实现一号通业务,然而NGN基于SIP协议可以轻松实现IN方式的一号通所无法实现的能力。如NGN的一号通业务可以实现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设定对来话的振铃终端和振铃顺序,而这些策略可以依据来话者的不同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对自己的家人和同事可以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振铃策略,自己上班和下班时的振铃策略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就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和灵活性,保证可以有一种方式能联系到他,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种业务特性是PSTN所无法实现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WEB800、点击传真等。
NGN不但在业务实现的简易性和灵活性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能实现许多PSTN无法实现的业务,而且具有业务的惟一性。NGN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
A) 全面继承PSTN传统话音业务(包括基本话音业务、电话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ISDN PRI补充业务、IN类业务等);
B) 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
C) PSTN与因特网相结合的业务(即PINT业务,如点击拨号、点击传真、WEB800、ICW等);
D) 用户可定制的个性化业务。
3 从事软交换研究的国际组织
NGN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讨论的热点技术,也是国外许多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包括ITU-T的第11和16工作组, IETF的IP TELEPHoNY工作组、信令传输工作组(SIGTrAN)、媒体网关控制工作组(MEGACo),ETSI 的TIPHoN,国际软交换协会(ISC),3GPP,3GPP2,MPLS论坛,ATM论坛,DVB,DSL论坛,PARLAY等)的研究工作重点。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和IP研究组于2000年开始制定NGN网络的相关标准。
其中,ISC成立于1999年5月,目前有近150个成员,是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交流需求和动态的场合。国际上大多数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如阿尔卡特、朗讯、北方电讯、CISCo、西门子、富士通、诺基亚、爱立信等,另外有一些电信运营商如美国的LEVEL 3、QWEST、AT&T、日本的NTT等均为该协会成员。
软交换论坛包含5个工作组,负责网络架构、协议制定等技术工作。
业务应用工作组负责业务功能制定、协调以及API标准的应用。
网络结构工作组负责软交换网络功能架构的制定。
设备控制工作组负责软交换间以及软交换与其他网络设备间控制协议的制定和补充、增强,如MGCP、MGC和设备的兼容性等。
网络管理工作组负责网络管理的结构和协议制定。
SIP工作组负责SIP协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和增强。
此外,ITU-T和IETF在相关协议的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H.248协议、BICC协议、SIP协议和SIGTrAN系列协议等。
4 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不少厂家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从目前厂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 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采用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B) 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需要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C) API没有成熟的产品。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D) 业务开发问题。标准、开放的API接口能够快速、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这是软交换体系的一个优势所在,但目前厂家能够提供的业务多集中为基本语音业务及补充业务、IN类业务、PINT业务、多媒体终端之间的同步浏览、统一消息、多媒体会议等,究竟什么业务才是运营商手中的杀手业务,才能真正带来收益,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共同苦思冥想的问题,目前并未出现使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业务。
E) 网络安全和网络Qos问题。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网络安全性的问题,只能通过要求TG、软交换等网络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反入侵能力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账号、密码等用户数据的安全则只能采用加密的方式解决。在网络Qos方面,IETF组织已经提出了多种服务模型和机制来满足Qos的需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MPLS技术、流量工程等,具体这些方案如何组合使用、可行性如何,效果如何,有待研究。
篇5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P2P网络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9日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
随着民间借贷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凭借其方便简洁、能够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交易自主、成本低廉等特点,最大限度地为个人提供公开、直接、安全的小额信用交易,该市场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还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重要途径,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形式被越来越多人重视。然而,伴随着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显现,甚至影响到P2P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法可依,针对行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各种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确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成了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情况促使我们要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现状及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国内P2P行业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民间金融出现至今刚满10年,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短期资金需求者的需要,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外,基于研究背景的差异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学者们对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和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的研究中。Zopa作为全球第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为了市场模式研究的典型案例(Hulme,2006;Gonzalez & McAleer,2011)。Hulme(2006)以Zopa为例,对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控制机制和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期,认为社区的互动原则是平台发展的基础,借贷双方及Zopa之间基于这种社区的理念,从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同时,Hulme还认为以Zopa为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将在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进一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Gonzalez & McAleer(2011)对比了美国的Prosper平台和英国的Zopa平台,结果显示两者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共性,对不同的贷款周期、信用风险和贷款规模的项目实施不同的风险控制是平台的重点,而投资人的策略、文化因素以及信誉对风险的影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虑。在美国Prosper平台向研究者开放交易数据之后,对借贷双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目前P2P网络借贷研究的热点之一。Kumar(2007)基于Prosper数据分析“硬信息”对于借贷行为的作用影响,认为“硬信息”对于贷款的成功率、贷款利率、贷款的违约率均会产生显著的影响。Ravina(2008)在对“硬信息”的分析基础上,对借款人的生理特征信息与借贷交易行为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在“硬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借款人的容貌和性别等生理特征的因素也可能成为影响借贷成功率及利率的因素之一,如果借款人的容貌相比其他借款人有优势,那么该借款人对应的借款项目的成功率会越高,得到的利率也会更低。同时,Lin(2009)对社会资本信息等“软信息”在借贷交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社交网络在借贷活动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人更容易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并且贷款的违约率也更低。
在国内,由于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起步较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停滞在比较基础的阶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可将研究成果划分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比较、制度建设、风险研究等方面。在网贷平台的介绍、运营模式比较方面,刘文雅(2011)、王继辉(2011)、王紫薇(2012)等认为孟加拉尤努斯教授首创小额借贷,P2P网络借贷属于小额借贷的网络形式,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空白;陈初(2010)对网络借贷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全面概括,将其分为四类:以企业网上行为参数为基础的综合授信;做银行金融业务前端流程的外包服务商;“P2P”网络融资模式;专门为学生提供贷款的社区。在制度建设方面,吴晓光、曹一(2011)对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提出了几项建议,其中包括:完善用户识别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反洗钱系统;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高P2P网站的安全技术。在风险研究方面,郭弈(2011)、苏莉娟等(2011)认为国内网络借贷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抵押担保、欠款逾期无人追偿、第三方账户监管缺位,客户资金安全难以保障;张玉梅(2010)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不仅个人信用风险问题难以回避,而且借款者的借出成本较高,风险只能由借入者独立承担,这种形式对现行货币政策是一种挑战。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国外对于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更加广阔,结论分析也更深入。除了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还包括了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借贷成功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信息在交易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些研究成果都与国外透明公开的信用评估机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制以及社会习俗等因素密切相关,较为成熟、完善的研究成果为今后金融创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而国内对于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营模式、制度建设和风险分析等方面,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更为宏观,还较少对借贷双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这些差异也与国内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特点有关,P2P网络借贷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由于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的差异,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风险和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我国P2P网络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虽然发展速度极快,但网络借贷网站身份模糊,处于“无监管、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的“三无状态”。现有金融政策法规不完备,对其没有约束力,P2P网络借贷行业面临着法律问题、监管问题、运营问题等多重风险,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多重风险集中爆发。
(一)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合法性看,P2P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在我国《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中都肯定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而且还有一些关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法律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然而,对于P2P网络借贷这一新兴的民间借贷形式,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加以规范和保护,相关立法的空白使其面临业务定位、纠纷处理和风险防控等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无法得到确认。
P2P网络借贷平台虽然已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身份模糊,至今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也限制了自身发展。P2P贷款平台目前基本上都是以两种身份注册:一是投资咨询公司;二是网络技术类的电子商务公司,但P2P借贷网站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从事借贷中介等业务。至今,P2P网络贷款性质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其身份不明导致监管部门和面对网络借贷纠纷的相关法律部门在这种法律法规缺失的状态下,无法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原本具有存在合理性的大量民间借贷被迫转入地下,潜在风险加剧。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P2P网络借贷行业乱象丛生,甚至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利用网络平台从事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一直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由此导致了P2P的监管真空,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借贷业务的风险。
1、监管缺位与监管错位并存。一方面P2P从事的网络借贷业务本质上属于金融业务,理应纳入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范围,但由于迄今为止银监会并未承担P2P的监管责任,导致P2P真正的监管主体缺失;另一方面我国P2P大多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由并不具备金融监管能力的工商部门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这形成了监管错位问题。可见,我国P2P面临着监管缺位和监管错位的双重困境,这些问题构成了P2P的潜在风险。
2、监管内容不明确。此类网站只在工商部门、通信管理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则是网络信息技术。然而,从业务性质来看,其从事的却明显是金融中介业务。但网站确实不属于金融机构,国家对民间借贷中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作为一般的经营企业进行管理,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只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对其实施管理,因而网络借贷平台实质上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3、平台提供的信息真伪难辨。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无进入门槛限制。在目前监管缺失的状态下,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系统无需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也就是说,借贷平台的借款数据无法体现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无法被人得知,监管机构就无法发现可疑交易。此外,P2P网络借贷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人正当渠道获得的、闲散的资金,但是也不能排除其资金来源的不合法性,因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审查体系中并不对投资人的来源进行审查。同时,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导致难以评价借贷双方信用状况的真实性,有可能出现冒用他人身份或一人注册多个账户骗取贷款的情况。因此,网络借贷平台极易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途径。
(三)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也是P2P网络借贷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在国外,信用评级和得分制度较为完善,个人信用有据可查;而在国内,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健全,P2P平台无法通过调查手段准确获得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只能依靠借款人自己提供的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资金用途等资料判断其还款能力的大小。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借款人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违约行为。此外,整个借贷行业会因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而面临周期性信用风险,在当前P2P模式下,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出资人短期内大规模撤走资金的风险是存在的,这种流动性风险一旦大规模爆发,会导致P2P无法继续经营。
2、安全性风险。安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P2P网络贷款中存在借款人进行金融诈骗和卷款跑路的资金安全风险;二是借款人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隐私安全风险。在当前的P2P网络借贷交易模式下,网络借贷资金并不是从贷款人的账户直接转入借款人的账户,必须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周转,多数网络信贷平台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形式来完成,因此会发生资金沉淀。目前,沉淀资金的管理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那么在时间差和监管存在真空的情况下,金融诈骗、卷款跑路的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甚至会出现非法集资的情况。同时,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下,未受监管的第三方账户资金可能被P2P网络借贷公司挪用来投资获利,从而引发操作风险。
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需要借款人填写详细的身份信息,业务流程中会涉及大量个人信息。而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够规范和严谨,又缺少监管机构的规范和监督,使得借款人填写在网上的诸多重要信息存在被泄露或滥用的风险。2013年3月5日,开心贷平台注册用户信息被恶意篡改,登记的提现账户被申请提现8,000元,经调查网络借贷平台被黑客侵入,并修改了部分资料。该事件显示,网贷平台技术薄弱,账户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并没有得到全面的保护。
(四)市场及政策风险问题。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高杠杆导致的坏账和利率波动导致的不良贷款上。表1反映了国外相对成熟的借贷平台Zopa和Prosper的坏账率和收益率,由此可见高杠杆担保甚至是无担保对应较高的坏账率和收益率。虽然P2P网络借贷平台多通过鼓励分散贷款的方式对坏账风险进行控制,但是对于整个P2P网络借贷平台而言,还是存在因为坏账累积造成资金断裂甚至公司破产的风险。(表1)
另外,作为经营货币的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利率的波动会十分敏感。当货币政策从紧,利率水平上升时,借款人从银行借款的难度增大,转向P2P网络借贷平台,P2P借贷业务规模会迅速扩大,呈现逆周期增长的特点。但是当货币政策过于紧缩时,虽然业务规模扩大,但是此时实体经济会受到冲击,企业或个人收入减少,违约概率升高,P2P平台的不良贷款会增加,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
政策风险即为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可能被弱化的风险。P2P网络借贷公司虽然属于信息中介公司,但是由于其中介对象是资金,具备一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属性。由于P2P网络借贷公司的资金运作并不受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监管,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无从掌握P2P网络借贷资金数量、投向及运营情况。随着P2P网络借贷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其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大量资金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统计范围之外,使得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根据不完整的金融统计数据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可能被削弱。
目前,银监会已经指出P2P网络借贷公司可能存在影响宏观调控效果,演变成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被洗钱公司、传销组织利用,以及使民间资金流入限制性行业等问题。作为一种存在于正常金融体系外的资金借贷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随着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对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三、我国P2P网络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P2P网络借贷行业和平台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我国,P2P市场发展粗具雏形,因为它的“野蛮生长”和其“无监管、无标准、无门槛”特征引起的各种问题而被称为金融业的“野孩子”。国内P2P行业始于2006年,最近几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不断发展,但政府一直未对其进行管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给P2P网络借贷平台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政府一开始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约束呢?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种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模式是引进于国外,大家都不确定其是否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壤环境下得以良好的发展,既然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情况,也就无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二是P2P网贷平台发展伊始,行业处于初步创新中,变化速度会很快,监管的难度也很大,并且过早的监管可能会束缚和压制它的发展;三是P2P理财公司发展初期规模比较小,尽管缺乏相应的监管,也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就如同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一样,政府在P2P网络借贷发展之初,对其采取的是自由放养的教育模式。
而如今,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尤其在2013年P2P网贷平台赚足了眼球:一方面借助国家金融改革之风以及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爆发而名声大噪;另一方面则因行业内频频曝出的违规及风险问题而备受争议。因此,现在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时机已经成熟,亟须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进一步完善网络借贷法律规范,从而降低其存在着的法律风险。
(二)网上交易不易进行监管。除了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模糊,处于监管真空状态,使其面临监管主体和内容不明确的问题,造成监管无法可依之外,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网络交易形式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管。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导致难以评价借贷双方信用状况的真实性,不易进行监管;同时,借贷平台的信息资料一般只有工商登记资料,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对于网站的真伪很难辨别,极易被钓鱼网站利用成为欺诈工具;其次,平台的运营难以监管。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约束,我国P2P形成了多种运营模式,有的侧重线上活动,有的侧重线下活动,业务活动的差异性大,网络借贷平台的隐蔽性、匿名性、即时性使得监管部门对于资金流向的追踪更加困难;另一方面P2P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员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这些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但由于信息披露与交易记录上报机制缺失、客户借款货款用途审核力度不够等原因也给洗钱犯罪分子的违法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最后,平台的风险控制难以监管。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组成部分,拥有风险控制弱的特点。由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不利于银监会和央行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现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
(三)行业门槛低,行业自律缺失
1、行业门槛低。在P2P网络借贷行业,准入门槛低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金融领域准入门槛最低的。P2P网络借贷公司至今没有自己的资金门槛,在工商部注册备案时,虽然不允许进行信贷经营备案,但是可以通过登记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方式避开信贷业务要求,获得工商牌照,并且互联网IP地址信息备案也相当容易,几乎没有限制条件。不仅公司备案登记简单,而且没有场地经营限制,市场准入标准并没有因其“民间借贷中介”的性质而有特殊要求。P2P小额贷款网站市场准入标准的不明确,造成了此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增加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影响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IT系统不牢靠,信息安全无保障也为P2P网贷平台的运营带来了风险。由于P2P行业门槛较低,目前很多从事P2P行业的从业者既非来自金融机构,也非来自互联网行业,没有自身的技术力量及核心技术,极易遭受不法分子黑客的攻击。
2、行业自律缺失。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P2P网络借贷行业迄今为止没有国家认可的全国性协会组织,部分区域性小的行业协会也只有地方政府认可的身份,难以出台整体行业规范指导市场。在没有统一的行业经营范围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的情况下,P2P网络借贷平台依据市场化的需要进行着自我探索,寻找新的经营模式与盈利点,探索着所谓的改革创新。2013年,在小额信贷联盟的牵头下,几十家P2P网络借贷公司签订了P2P行业公约,但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严格地说,至今P2P行业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这给予了P2P网站比较大的自由运行空间,也很容易出现“球”的业务活动,对于P2P平台的运营安全造成了威胁。
(四)与P2P网络借贷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我国针对P2P网贷行业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征信系统对P2P网贷公司的封闭性和征信系统的不完善。其中,前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向P2P网贷行业开放,P2P网贷既不能作为征信系统的数据采集源,也不能直接利用征信系统。正是由于征信系统的封闭性,P2P网贷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减少,增加了P2P网贷公司的运营风险,对P2P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各P2P网贷公司之间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后者则导致P2P网贷行业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二是对于金融基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事实上,对于从事借贷业务的公司来说,发生坏账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由于单纯中介性P2P只提供交易平台而不承担任何担保责任,无法从根本上有效督促借款人及时还款,容易产生坏账;复合中介型P2P则存在实现偿付力与盈利间的平衡问题。同时,在缺乏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条件下,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发生的坏账无力追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坏账发生的可能,加大了市场风险;三是对P2P网络借贷统计监管不足。一方面由于监管不足,高额利润的驱使可能使P2P网络借贷的资金流向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弱化政策执行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P2P网贷平台的资金运作游离于政府部门的监控之外,在其发展至一定规模后,由于金融统计数据不完整,导致政府部门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我国P2P网络信贷健康发展的建议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平台运营体系,加上P2P网络借贷平台有效的风险保障措施,能使P2P网络借贷得到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P2P网络借贷相关法律缺失、金融监管缺位、风险防范设施不足等成为制约我国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保证我国P2P网络信贷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P2P网络借贷的法律地位。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予以肯定。首先,制定P2P行业管理规范。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P2P网络平台管理办法》,明确P2P的准入标准,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设立、组织形式、经营范围、运行等内容做出规定,规范我国P2P行业的发展;其次,出台P2P监管法规。P2P网络借贷平台应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应在出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管规则,将监管重点放在网络借贷平台的公众资金管理方面。同时,也要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合法的身份,用法律法规对P2P网络贷款的性质给予明确的界定,使其不再处于身份模糊的尴尬境地。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地位,使其不仅可以享受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增强其竞争力。
只有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专门针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规范,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给予法律上的规范和指引,才能使相关的监管部门和法律部门在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和面对网络借贷纠纷时有法可依,使P2P网络借贷平台摆脱监管真空的状况,才能更好地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活动,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可以说,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P2P网络借贷的法律地位,是对P2P平台进行监管等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二)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制度
首先,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责任。明确“由谁来管”是P2P网络借贷监管流程的第一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可以借鉴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模式,由于本质上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所以指定央行和银监会为主要监管部门,联合一个指导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明确监管方、网站、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条件成熟时,应出台专门的监管法规,明确P2P的监管主体、监管职责、监管形式等。采取央行和银监会为主体,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辅助的监管体系,在具体管理上,可以授权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进行监管。
其次,明确监管内容。首先应确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范围,建议尽快制定《P2P网络借贷业务指导意见》,将其经营范围与业务范围相统一,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性质作出明确的界定,从而使管理办法具体化、可操作性强。
最后,加强对网络平台提供信息的监管力度。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无拘束性,使得平台提供的信息真伪难辨,这也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可行性强而且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于网络平台信息的监管力度。例如,可以鼓励公众等各界成员对网络平台信息进行监督。公众等各界成员监督,可以弥补政府和有关机构监管的盲区,有利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透明度,对网络平台信息的监管起到很大作用。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体系。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法律体系中,日常运营的规范和监管是基础和根本。只有法律对其有一个正确、系统的规范指引,加之贷款平台的自律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才能保证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健康发展,保障借贷关系中各方主体的切身利益,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稳定。
首先,健全我国征信体系。我国应该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从而降低借款者的信用风险。我们可以效仿国外建立信用评级和得分制度,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将个人家庭背景、工作情况、消费情况等信息纳入认证系统,合理划分信用等级,形成连贯的个人信用认证体系。在借款人申请贷款,提交材料时,工作人员应当对各类材料进行细致检查,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P2P网络借贷市场氛围,加强诚信意识,减少欺诈行为。
其次,完善资金管理机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管理与安全是公众目前较为担心的问题之一。由于在目前的资金交易过程中,P2P网络平台在某个时期出现了很大一部分沉淀资金,需要采用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对其加以监管,以保证公众的资金安全。网络平台内部应建立严格的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资金转账流程,确认每一步资金的到位情况、责任人情况;对于用户因转账而产生的在途资金则存入委托监管的银行的无息监控账户中,由银行对网络信贷平台的转账账户“专户专款专用”的情况进行监控,按时出具托管报告,向监管部门提交。这不仅能够提高客户资金账户的透明度,降低发生金融诈骗和卷款跑路的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也能够提升用户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任度。
(四)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由于与P2P网络借贷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使得P2P网络借贷在交易活动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市场和政策等风险,因此需要我们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降低P2P网络借贷过程中的风险。
首先,明确行业门槛,加强行业自律。应制定P2P网络借贷公司的行业标准以及准入门槛,改善P2P网络借贷公司良莠不齐的现状,为更好地规范P2P网络借贷交易活动制定一个清晰的标准。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目前,我国只存在有个别企业自发形成的企业联盟等组织,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正规的行业协会。因此,应在此基础上,着手建立全国性的、代表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机构共同利益、自律透明性强的行业协会,更好地协调、监督行业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网络平台信息安全硬件和软件建设。一是用用户名/密码方式、动态口令、生物特征认证以及USB Key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可以针对级别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二是在平台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之间的权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要加强网络借贷平台数据库以及应用层面安全体系的建设,可采用TCP/IP协议中网络层的防火墙技术、VPN技术以及用于保障互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性的SSL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信息传输过程进行加密,以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Lin.M.Peer-to-Peer Lending:An Empirical Study.Americas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9.15th.
[2]Ravina,E.The effect of beauty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redit inarkets.Working paper,2008.
[3]Kumar S.Bank of One:Empirical Analysis of Peer-to-peer Financial Marketplaces[J].2007.
[4]Laura Gonzalez,Kevin McAleer.Online Social Lending:A Peak at U S.Prosper & U.K.Zopa.Journal of Accounting,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
篇6
一、为什么要进行网络优化
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优化 的原因有两个:
(一)在建信网络建设初期,通信网络质量往往不能满足规划设计的要求;
(二)在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语音和数据用户的数量增长较快,致使现有的网络性能指标下降;城市环境不断变化(高层建筑增多等),导致通信网络局部区域覆盖情况变差等。网络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建设初期设计的网络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对通信网络不断的进行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网络优化的流程和内容
(一)优化开始前的准备
网络优化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1.获取本次网络优化所涉及到的需求
(1)通信运营商对于网络覆盖指标、容量指标、业务质量指标等方面的要求。(2)了解本次网络优化工作分工的界面。(3)获取本次网络优化验收日期、验收的流程和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2.拟定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拟定应该以网络的规模、人力资源情况、投入的设备、通信运营商对本次网络优化的指标要求等为基础,具体来说包括本次项目的人员构成情况、采用哪些网络优化方法以及项目实施进度表等内容。
3.资料调查和收集
优化开始前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有:运营商站点方面的基础信息、天馈系统的基础信息、网络参数的设置基础信息等,还需要掌握现在运行的网络中存在哪些问题。
4.设备仪表的准备
(1)路测工具:路测软件、测试手机、接收机、GPS等。(2)信令分析仪、频谱仪等
(二)网络频率扫描(这一步骤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选用)首先要取得运营商授权,在取得授权同意之后对需要优化的区域进行频率扫描。
(三)校准性测试(这一步骤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选用)
校准性测试这一步骤包括:对车载天线进行校准性测试、对外接天线进行校准性测试、对车体穿透平均值以及建筑物穿透损耗值进行的校准性测试等。
(四)收集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
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包括:通过路测收集的数据信息、通过拨打测试收集的数据信息、对OMC性能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信息、客户投诉的数据信息、系统告警的数据信息等。
1.收集路测的数据信息
路测的数据信息主要是收集以下指标:网络信号的覆盖情况、网络呼叫的成功率和掉话率、网络通话的质量好坏以及网络切换的成功率等。
2.收集拨打测试的数据信息拨打测试一般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的,主要是记录测试地点的数据信息,每一个具体的测试点通常要拨打很多次,拨打测试的项目一般是根据运营商的需要来设定的。
3.OMC性能统计数据
OMC性能统计数据提取适合于已经大规模商用的网络,统计数据客观且丰富,反映了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状况。由此得到的网络性能指标可以作为评估网络性能的最主要依据。
4.客户投诉情况
客户是通信网络的最终消费者,他们通过亲身的感受得出对网络性能的评价,这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客户投诉的问题,属于网络优化层面的要通过对现网的优化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
5.系统告警的数据信息
系统告警信息是网络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包括RNC、Node B和CN后台网管发出的告警信息。此外,在网络优化过程中通常还会使用信令分析方法、网络流量测试方法、语音评估方法等收集的数据信息,来辅助进行网络问题的精确定位。
(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在收集了上述数据信息之后,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分析,主要是评估网络质量和找出存在的问题。
(六)分析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
造成无线通信网络出现问题通常是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网络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存在问题、参数设置存在问题、网络容量存在问题等。
1.设备软、硬件问题,设备问题主要有:软件版本、基站单板、天馈质量等。由于设备问题可能引发的网络问题有:规划区域无信号覆盖、有信号但是无法发起业务、跨Iur口切换失败(RNC软件版本问题)等。2.工程参数问题,主要是天线的位置、挂高、下倾角、方向角等工程参数不合适。由此导致的主要网络问题表现在网络覆盖不好、干扰严重、导频污染严重、掉话、切换成功率低等。3.无线参数问题,网络无线参数很多,主要有寻呼和登记、接入、负荷及准入控制、切换、功率控制、小区重选、邻区列表等。无线参数配置不合适可能导致的网络问题有:手机入网问题、接通率不高、掉话、切换问题等。4.网络容量,随着用户数增多,网络负荷必然加重,由于通信系统的自干扰特性,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会有所下降,这时就需要进行扩容。
(七)优化方案制定
网络问题定位后,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优的优化方案:
1.当通过参数核查的方法确认是软件存在问题时,要核实系统软件的版本,需要更新的要立即更新。当发现是设备硬件时,要确认是哪个部位的硬件,及时更换设备部件。2.如果是需要调整工程参数,改善网络覆盖和干扰情况,可以采用调节天线的挂高、方向角和安装位置等方法。3.无线参数的调整。
(1)邻区列表调整,利用专业优化分析软件和邻区规划工具,辅助以路测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网络中可能存在的缺加邻区问题。(2)呼叫参数调整,为了提高呼叫成功率,优化呼叫参数,缩短等待时间和增加重传次数,可以提高呼叫成功率。
(八)优化方案的实施
根据前面提出的优化调整措施对网络实施优化,提高网络质量。
(九)验证优化效果
当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之后,我们还需要对优化前和优化后网络指标进行比较,以确认网络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网络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十)项目验收
需要根据合同或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验收测试路线和测试点、呼叫方式等内容,对网络的指标进行验收阶段的测试。
篇7
关键词:信阳联通;接入网;MSTP;PON;MSAP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Xinyang Unicom existing access network,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taken several typical user access methods, and put out optimization analysis for the actual network.Key words: Xinyang Unicom; access network; MSTP; the PON; MSAP
中图分类号:F626.3
1.概述
近几年,各个地区的网络运营商就已经开始进行大客户业务网络改造。涉及的范围包括金融行业、税务系统、公检法司系统、邮政系统、政府系统等多个方面。并且在上述的接入过程中,用户大都要求通过TDM的传输方式完成。这主要是由于专网业务的具体特征所决定,主要表现在:
高度的可靠性:确保客户业务质量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很高的服务质量(QOS)保证。
高度的安全性:通过全光性质的线路进行接入,通常不需要以太网接口在局端落地,保证网络具有自愈功能,对业务具有极高的保护能力,在传输介质(光缆)发生阻断时,业务自动倒换时间少于50ms,确保业务畅通。
扩展能力强:由于行业客户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设备具有良好的扩容能力,满足客户对带宽的需求,并且能保护现有的投资。
可管理性:确保行业的安全性,业务7*24不间断运行的性质,保证维护的及时性,配置网元级网管,可对业务运行进行全程管理。
2.接入网络现存的问题与挑战
图一
上图是目前TDM专线业务开通中最常见的接入形式,而这种接入方式特征分析如下:
2.1上述的接入方式中,客户端的接入设备通常都可以做到单体接入,即通过1立式设备完成(PDH设备、协转设备、以太网设备或者诸如RCMS系列的多业务设备),做到用户端设备最小程度的优化。但后期维护压力较大、故障响应慢、解决慢。
2.2随着目前客网用户接入的不断增加,加之客网用户发展的比较早,导致运营商接入网机房运行了多种不同厂家的设备,设备种类繁杂,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比较差,这给运营商的采购、维护、成本回收、备品备件等方面都带来了麻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2.3上述的接入过程必然要涉及电路的跳接和手动连接线路、人工焊接连接器的过程,导致E1线路故障点多,局端E1链路接口环节多,造成潜在的故障点多,维护成本增加;同时,人工的操作容易带来误操作,增加开通的时限和潜在的故障隐患。
2.4上述的连接方式中,一套设备或者一个完整的线路连接方式通常只能体现一个点一种业务的实现过程,尤其对于局端设备的扩容维护来讲更为不利。
2.5业务调度不灵活:上述接入方式的开通大都通过人工的调度完成,需要人工进行电缆接续,业务跳接和物理测试等,费时费力,增加成本。
2.6上述的接入方式中,由于在局端存在大量的独立式设备,同时又存在多个不同厂家的设备,导致接入层的设备很难通过一套网管平台做到业务的统一管理。
2.7上述接入过程中运营商机房存在的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不同厂家的设备也导致的机房空间的日趋紧张!
2.8大客户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其接入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E1线路的性质导致了高带宽接入的质量保证和网络规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如果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网络运营商进行网络设备的优化和综合管理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为了提供高效、快捷、可持续、易维护的接入网络。网络运营商也迫切需要设备厂家的提供设备运营高效、能充分满足未来多种接入需求、低成本的接入网络来充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用户业务的发展需求。
3.目前存在的几种接入技术分析
3.1通过MSTP传输网提供的接入解决方式分析:
图二
在图二的接入方式中,主要为带宽超过2M业务提供可扩展、多业务的接入解决方案,这种接入解决方案主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
3.1.1通过在客户端放置收发器进行业务的点到点的延伸,这种方式的网络接入模式与通过PDH/多业务设备进行延伸到客户端的状况相同,该种接入方式所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是基于MSTP传输网进行业务TDM业务的传送,其内部采用GFP/LAPS封装完成N*V12(N小于等于48)带宽以太网业务的传输,最终带宽可以2M—100M进行业务调整,充分利用的现有的MSTP传输网。
3.1.2对于通过MSTP直接延伸到客户端的接入情况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却也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主要分析如下:
1)MSTP延伸到客户端首先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2)这种解决方案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同,由于成本的增加,这种接入方式只适用于高带宽、多业务、高消费的大客户接入用户,从而能有效保证网络运营商的投资回收的比例。
3)这种接入方式将占用大量的局端155M光口资源,同时每一个光口资源实际上仅仅服务于一个分支点的用户,不利于核心网络的整体规划,造成接入成本的大幅度提升。
4)由于采用这种高收费服务客户接入少之又少,实际上接入层网络依然存在多种接入方式,大多数客户仍然采用最传统的接入解决方式,这种接入方式实际更加加剧了网络多样化的发展,不利于网络的统一规划。无法有效做到设备、接入方式的统一管理,这种接入方式在未来的根本无法做到业务的普遍性。
3.2通过PON为用户提供的接入解决方式分析
如图所示:
图三:通过PON为专网用户提供接入解决方式
通过图三提供的接入解决方式,在接入成本上能够有效的减少投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以太网网络为用户提供基于IPSEC/MPLS+VPN方式的专网解决方案。能充分保持现有用户端以太网接入的不变性。
1)本接入方式全程采用光链路进行接入,传输距离长,业务接入带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在实现方式上由于采用点到多点的接入方式能有效减少光链路的成本支出。
2)在接入方式上,通过EPON的接入方式全程采用全光接入,业务的接入可以实现总线型、星型的接入方式,线路走向完全按照运营商的线路走向进行,减少成本,符合网络运营商“光进铜退”的发展思路。
3)采用EPON的接入方式,由于中间链路是无源接入,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小,中间链路的故障率明显降低,中间链路的故障点大大减少,中间链路的无源特性保证了业务维护的便利性。
4)通过PON的方式实现的接入,去掉了线路上的复用/解复用设备,省去了网络运营商网络规划上以及供电上的麻烦,取而代之的无源光分/合路器可以埋在地下。施工安装比较方便,工程造价也明显降低。
5)通过PON实现的业务接入可以方便的通过波分复用或者提高速率的方式进行升级,而中间链路部分(合路器/分光器)对业务都是透传方式,对于其传输的业务有高度的安全性。
3.3通过MSAP为用户提供的接入解决方式分析
图四MSAP设备接入组网
MSAP英文全称是Mu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综合业务接入平台,MSAP产品的接入方式是基于对未来网络发展的考虑,通过MSAP设备为用户提供的接入,上联通过155M/622M的接口方式接入现有的MSTP/SDH传输网,在下行方向(用户端的接入方向)能够有效把用户端的以太网业务、PDH业务、SDH业务、多业务(V.35+以太网+E1)等通过SDH低阶交叉复用方式接入现有的传输网络,并实现与远端设备对应业务的互通。通过MSAP实现业务的接入过程,其接入方式是一个全光接入的过程,符合网络运营商“光进铜退”的接入模式。更加符合TDM业务的接入以及目前客网业务接入的实际接入要求。
4.实际组网分析
4.1信阳联通农行组网分析
农业银行自2006年改造至今,这期间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带宽越来越高,农行原有的PCM方式,办公网和生产网共用1个2M,显然满足不了农行对业务发展的需要,现各大银行已纷纷完成业务带宽的升级改造,优化了网络,业务品质的提升,聚揽了大量客户,农行面临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网络升级改造迫在眉睫,2010年下半年先期完成了全省办公网的改造,本年度完成生产网提速改造,全面提升农业银行的服务水平。
本次信阳农行生产网改造项目是全省农行项目的一部分,信阳本地农行网点为96个,每个网点提供FE电口,速率为4M,电口数量在2个以上,为以后扩展业务做预留;要求网点设备设备为SDH类型,并且提供双光口,提供光纤路由1+1保护;根据省联通和省农行签署的协议,本次农行链路为全程MSAP链路。
篇8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53-02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效应和精神抚慰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司法立法与实践领域的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统计显示,有61%的游戏用户有过网络虚拟财产被盗的经历。因此,由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缺失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界定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界定,一般认为是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存在于网络之中的网络物品,如游戏物品、游戏币等。实际上,网络虚拟财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网络虚拟财产指网络货币以及网络游戏中的角色、装备等;广义网络虚拟财产包含所有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有专属性的财产,除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外,还包括网络账号、网络商店以及网络服务账号(如QQ、YY)等。因为的狭义网络虚拟财产更明显地表现为“物”,更容易被大众理解,所以司法实践中的纠纷大多集中在狭义网络虚拟财产上,不过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限制了网络虚拟财产概念的外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虚拟财产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增加。
学界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争议,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物权说。这种学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属于存在予服务器的“电磁记录”,是用户通过劳动或者金钱而获得的,是当然的物权,所有者对其享有绝对支配权,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的客体,是一种真实、合法的财产,应纳入物权的保护范畴。二是知识产权说。这种学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开发商的智力成果,应列为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范畴。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用户的创造性智力结果,认为用户在游戏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伴随着智力性的劳动投入,因此可以把虚拟财产权利作为知识产权。三是债权说。这种学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权是一种债权,这主要是源于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服务合同,网络虚拟财产只是用户得以请求服务商为其提供特定服务内容的证据,性质上属于格式合同,所以重点在于他所反映的服务合同关系。
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网络世界中的虚拟物,应该把它视为物,作为一种物权来加以保护。因为物有三个基本的法律特征:排他支配性、特定性和价值上的独立性,而这三个特征网络虚拟财产都有。首先,网络虚拟财产所有者可以通过设置密码来支配网络虚拟财产,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操作网络虚拟财产,因此其具有排他支配性。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特定性。虽然网络虚拟财产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数据,但其所有者可以通过交换对其买卖、消费,还可以委托运营商对其保管,这都说明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社会观念中的特定性。最后,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上的独立性。网络虚拟财产是其所有者通过支付金钱或付出劳动获得的,具有财产性,当网络虚拟财产同现实中的货币价值挂钩时,其经济价值就更显而易见了。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现状
在我国,网络虚拟财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我国网络立法与其他网络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近年来,司法界和学术界立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截至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界定、量化及管理作出规定。这就使得猖獗的网络盗窃在现实中很少被追究刑责,即便偶有入罪,不同地区司法部门判处的罪名也不相同。
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制定了专门法律保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美国47个州颁有《电脑犯罪法》,英国专门立了一部《计算机滥用法》。韩国将网络虚拟财产犯罪以计算机诈骗罪定罪。韩国是世界上网络游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韩国法律明确承认网络虚拟财产是具有价值和法律地位的,且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与存放于银行的财物性质类似,网络开发商或运营商只是提供了一个存放网络虚拟财产的平台。在我国台湾地区,不仅对其加以法律保护,而且是单独订立法条进行保护。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尽管发展历史不过只有数十年,可是却已成为了不容小觑的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网络产业甚至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仅仅是网络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统计就已经超过了四百亿人民币,其他的相关收入更是不容忽视。然而,在网络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网络虚拟财产方面,因为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学说,这就使得许多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用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一个缺少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的行业,不可能发展为真正成熟的行业。因此,建立健全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和发展网络产业的需要。我国在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立法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实践工作中,只能借助《民法通则》、《合同法》或《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中的近似条文予以解决,但往往又会出现这几部法律无法涉及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网络虚拟财产应具备的法律性质问题和归属问题没有权威性的解释,也就无法适应当前的法律需要,这就给法律的实施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四、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不完善,保护不足。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结合近年来的案例不难发现,网络虚拟财产被盗通常只有通过游戏运营商违约才有可能得到赔偿。但是,用户要想通过司法机关立案处理相关案件非常困难,公安机关通常以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由不予立案。这样的话,就会发生如果把网络运营商作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因为没有司法部门的介入,用户不能获得直接证据,他最终胜诉的可能性就很小。司法机关在这个意义上体现出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用户合法利益的忽视,而导致这种局面的最直接原因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缺乏保护力度。
(二)如何认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
这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无形物、虚拟物,因此难以确定自身价值,争议一直较大。
(三)怎样分配举证责任
我国的民事诉讼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张权利的当事人需要提出证据证明,否则就需要承担不利后果。但这个原则应用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是有所不妥的。因为当用户与网络开发商或运营商发生纠纷时,用户明显处于弱势,且组成网络虚拟财产的数据是储存于开发商或运营商控制的服务器中,用户举证会存在困难。开发商或运营商也会利用这些优势,隐藏甚至消灭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五、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这种法律现象的出现,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普及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现代生活当中。因此,这就需要国家采取措施,尽快确立和肯定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实现对其的法律保护。
首先,加大对现有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为立法工作做铺垫。加快出台规范网络管理的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范围进行界定,明确网络虚拟财产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以及取得方式、侵权责任等,其实只要能够对网络虚拟财产以相应的合法解释,就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公安机关以 “法无明确规定不立案”的困境。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法制范围内,才能够更好地处理纠纷,解决问题,确保网络虚拟财产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法律保护,净化网络空间、稳定社会秩序。
其次,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认定,可以根据用户为使用服务而向网络开发商或运营商付出的费用来计算。也可以通过用户之间的成交价格来计算。用户之间的交易价格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而确定的,有一定的参考性。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投入认定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这里的投入不仅仅包括金钱上的投入,还要包括时间上的投入和精力上的投入。用这种方式确定的网络虚拟财产价值应该较为准确,但是要求用户对所有的证据做完整的保存。当前,法律实践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只能进行个案具体分析,结合上述三种方式综合考量得出网络虚拟财产的基本价值,虽然不甚准确,但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完善是指日可待的。
再次.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管辖范围和举证责任。
因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管辖范围问题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对此项提到的侵权行为地究竟是网络开发商或运营商的服务器所在地,还是用户个人计算机的所在地,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有必要针对管辖范围进行规定。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举证责任,不论是选择民事诉讼还是要求司法机关立案,关键是用户要就自身的网络虚拟财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一般的举证责任,用以证明自己所有的网络虚拟财产的真实存在性和合法有效性。再者。由于用户的弱势地位,应当根据民法的公平原则及举证规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运营商来证明其网络服务不存在违约或过错的行为,如果其举不出相关有效的证据,则应根据 “推定过错”责任来追究运营商的违约或侵权责任,以最大限度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这也有利于督促游戏运营商强化其游戏网络管理、保障用户利益的社会责任。
如果是刑事诉讼,用户应当尽量搜集上述证明网络虚拟财产所有权的材料,争取获得公安机关的立案受理,然后由公安机关出面要求网络运营商给予必要的配合来追查相关嫌疑人下落,追究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
[2]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
[3]王泽鉴:《债法原理》
[4]吴汉东:《知识产权法》
[7]刘惠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篇9
一、 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及虚拟财产纠纷中举证难
在任何国家的任何诉讼中都可能面临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当诉讼基于的事实问题无法查明时,法官如何对法律问题进行评价。实践中,当某一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律通过假设该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来使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我们将之概括为“证明责任”。
自十九世纪以来,侵权法的基本归责原则为判断民事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在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中,受害人应就加害人的过错负担证明责任,其证明的对象涉及加害人是否以一个理性人来对待自己应负有的注意义务,加害人是否存在原本可以采取某种适当措施避免损害发生却未采取的情形。我国就一般侵权行为责任而言,由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原告对作为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负担证明责任。而如果原告对其应证明的侵权要件提供证据使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时,被告可能因此遭受不利后果,为免责,被告应就法律所允许的抗辩事由承担举证责任。法律规定的抗辩事由包括受害人承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等。
遵循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的原理,一般侵权行为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之外存在特殊情况,众所周知,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人们步入网络时代,因网络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由于虚拟财产的特殊性,以及纠纷双方收集证据能力的悬殊性等因素,使之不能完全遵循一般侵权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目前,我国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司法实践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定,造成诸多问题。对这一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先从我国首例虚拟财产纠纷案谈起。
在线收费游戏“红月”的玩家李宏晨耗时两年,花费上万元现金积累购得几十种虚拟的“生化武器”。但2003年,其虚拟财产突然不翼而飞。在与服务商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李宏晨将其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从而引发了我国虚拟财产纠纷第一案。法院最终判决被告恢复原告虚拟财产。1 判决虽然作出,但在此案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虚拟财产怎么界定?其属性是什么?与一般财产有何区别?再有,该如何保护虚拟财产?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立法来明确规定。
二、虚拟财产的特征
随着数字化时代开始,虚拟财产进入人们的生活。虚拟财产的界定是解决有关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前提。关于虚拟财产是什么,理论界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虚拟财产包含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说,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网络世界中的具有专属性的数字化虚拟物,包括常用的QQ号、MSN号、微博号、邮箱、虚拟货币等。而狭义的虚拟财产仅指具有交换价值的,通过投入金钱或劳动获取,并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取得现实利益的虚拟物。包括网络游戏装备、游戏货币等。由于狭义的虚拟财产具有交易价值,可脱离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因此,它成为法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虚拟财产,主要是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的游戏装备、游戏币等。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各种网络游戏,这种网络游戏形成一个架空的虚拟世界,每个玩家通过注册获取ID,拥有虚拟世界中的一个身份。玩家往往投入金钱和精力来升级,以提高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地位,由此产生了代表“社会地位”的装备等虚拟物。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些虚拟物交易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条件,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日益频繁,虚拟财产在交易中展现其拥有的一般财产的属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其不同于一般财产的自身的特性。
(一)财产属性
1、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虚拟财产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或精神需求。正如,黑格尔所说,任何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网络虚拟财产在网络游戏世界中有极大的需求量,它可以帮助玩家在网络世界继续活动和发展。而虚拟财产的交换价值在于,虚拟财产是通过玩家投入时间、金钱换得,并且可以通过网上、网下的交易转化为现实的财富。同时,虚拟财产是存储于网络设备中的电磁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财产可以无限创造,无论是网络游戏中的装备还是网络论坛上分值很高的高级账户,从技术角度讲,是不能被随意创造或复制的,虚拟财产具有稀缺性。正如钱明星教授指出:“它(网络虚拟财产)既然可以交易,那也就是说它既有市场价值,也有交换价值,这种属性就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明(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质。”虚拟财产的这种财产性质是它应当受到法律调整的理由之一。
2、具有排他性、合法性。我们所说的网络虚拟财产应当是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和手段产生和取得的。只有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财产才收到法律的保护。网络运营商通过限定对象以及限定时间开放网络,来对网上的行为进行管理,而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账号密码对自有的虚拟财产进行排他性支配和占有,并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买卖、使用虚拟财产。这种排他性和合法性也要求法律来保护权利人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权益。
(二)一般财产的特征
1、虚拟性: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虚拟性。虚拟财产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它以一种数据资料信息的形式存储于网络服务器当中,是权利人在网络环境中劳动成果的转化。虚拟财产不具有实体形态,它的存在只能依赖于网络空间,只能通过网络表现出来。虚拟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在网络游戏世界中,运营商创造了虚拟世界,并向玩家提供服务器,玩家活动于一个虚拟空间同时积累了以这一虚拟空间为依托而存在的一定量的财产。游戏环境的虚拟性决定了这种财产的虚拟与无形性。虚拟属性也导致了财产所有者无法现实控制其财产,需要法律采取特殊手段予以保护。
2、期限性:虚拟财产还有一个特性是其存续是由运营商和玩家共同决定的。这一特性对虚拟财产的界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虚拟财产的存在依托网络虚拟世界,而网络虚拟世界的存续与人们的主观意志密切相关。一方面,网络游戏运营商向玩家推出一款游戏,其最终目的是营利。因此,网络游戏必定会因为受到供求状况,经营情况以及经营成本的变化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服务期限。每款游戏都不可能永远地存续下去,它都有自身的运营周期。当运营商发现运营一款游戏的成本高于收益时,便会终止运营,以游戏为依托的虚拟财产随之失去意义。因此,运营商与玩家之间必定有一个服务期限,否则,运营商所要承担的因游戏的终止运营造成的玩家虚拟财产损失赔偿责任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另一方面,玩家有自主选择是否参与或继续参与游戏的权利。随着网络游戏业的兴盛,玩家的选择对象多样化,虚拟财产会因为玩家的退出或处分而终止。
3、可恢复性:有形的财产一旦灭失,就会出现绝对的减少,一般不能重新恢复,而虚拟财产则具有可恢复性。网络运营商作为服务器的开发者,拥有管理整个游戏系统的技术,与之相对的游戏玩家则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他们需要依靠网络服务器来支配和管理自己的虚拟财产。游戏运营商们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控制和管理游戏玩家们的活动,就此应承担保障玩家虚拟财产安全的义务。由于虚拟财产并不具有实体形态,只是通过网络技术拟制的存在,因此当虚拟财产灭失,运营商有能力恢复其拟制的存在。
4、受共管性:网络游戏玩家通过自有账号及密码对其用劳动和金钱换得的虚拟财产进行占有支配和管理,但这种管理同时需要依靠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这种支配不是实质的占有。游戏运营商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监管玩家在虚拟社区中的活动继而控制玩家持有的虚拟财产。因此,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虽然属于玩家,但是它处于双重管理之下,即玩家与运营商对虚拟财产的共同管理。
三、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特性及其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
与一般财产纠纷相比,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有自身的特性。通说认为,虚拟财产纠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玩家之间的纠纷,一是玩家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前者可适用一般财产纠纷的处理规定,而后者表现着虚拟财产纠纷的特殊性,是本文所要分析和探讨的。虚拟财产纠纷的特殊性向传统侵权纠纷的举证分配理论提出了挑战。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指,由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案件事实提出证据证明,如果无法提出证据证明事实的真伪,当事人将可能因此承担对其不利的诉讼后果,即“谁主张,谁举证”。虚拟财产灭失有三种可能:一是玩家自己的过失,如将账号密码泄露给他人,致使他人对其财产的侵犯;二是运营商的过错,可能是其操作上的失误或其恶意在后台对虚拟财产的转移或删除行为导致玩家财产的丢失;三是第三人通过网络黑客或网络病毒技术对玩家虚拟财产的侵犯。玩家在接受游戏服务时会与运营商签订一份格式化的服务合同,因此,当玩家的虚拟财产遭受损失时,首先会将诉求本能地投向运营商。这就是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产生原因。说此类纠纷存在特殊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上文所述的虚拟财产存在不同于一般财产的特殊性。二是纠纷双方当事人间地位的悬殊。这种特殊性对决定如何分配举证责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虚拟财产的特性方面看,其区别于一般财产实体形态的虚拟性使得权利人难以在现实状态中掌控它,虚拟财产的安全需要法律采取特殊手段予以保护,即站在合法权益人的角度,采用更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同时,虚拟财产所具有的可恢复性体现了运营商相对于玩家在财产控制上的地位,这为加重运营商的举证责任提供了可行性。而虚拟财产的共管性说明玩家和运营商对虚拟财产共同的保护义务。因此,在考虑运营商的技术优势而加重其举证责任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游戏玩家妥善管理自有虚拟财产的义务,由此应对运营商规定一定的免责事由;从虚拟财产纠纷双方当事人地位方面看,玩家只是网络游戏的服务的接受者,相对于运营商作为服务器提供者所具有的对游戏服务器进行操控的技术上的专业性,其对网络服务器的操作技术知识方面的缺乏使之处于弱势地位。玩家在其虚拟财产灭失之时,往往难以判断导致其财产灭失是因为运营商的过错还是因为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这就给被侵权人在运用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过程中造成了举证方面的困难。这种情况下,需要法律通过对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来平衡当事人双方的诉讼能力,使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实现诉讼程序乃至诉讼结果的公平。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开始在市场经济中崭露头角。我国政府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条文,尽可能为中小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优惠政策。但是电子商务若在中小企业领域中成功应用尚有一些限制因素亟待解决,如何因势利导,将这些不利因素化解为利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有利条件,实现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快速增效是所有商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1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1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情况
在本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呈现数量多、地区分布广、行业分布跨度大、层次差异悬殊的特征。随着各项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空间进一步拓展,并对其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但到目前为止,大约9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运用电子商务真正进行运营,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尚在初步试运行阶段。以下是关于国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特点的分析:
1.1.1 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及大型企业,而且在经济发达区与经济欠发达区的应用尚有较大的地域差异。
1.1.2 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有限,信息技术人员稀缺。
1.1.3 现阶段,中小企业开展的电子商务运营多为线上线下配合进行,也就是线上进行信息、收集和交流,线下进行实质的交易。
1.1.4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尚缺少一套科学的发展规划,关于应用方式等相关问题尚处于盲目探索阶段。
1.2 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
1.2.1 电子商务有助于拓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为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条重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中小企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供应商的可选性大大增加,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库存量逐渐减少,相应的市场运营风险也有所降低;网络科技不仅拓宽了产品渠道,同时也使企业的售后服务更加完善,营销和服务成本都得到了控制。
1.2.2 电子商务满足个性化消费的需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需求变得复杂多样。而企业中网络信息专业的建设还不太完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关系的维系。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应用可以轻松应付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很好的解决消费与服务之间的矛盾关系。
1.2.3 网络应用平台创新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小企业自引进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后,企业内部原有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的同时,建立了很多实用的网络应用平台和新型网络交易模式,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辅助力量。例如:阿里巴巴便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诚信交易创设了一个可靠的网络平台。
1.2.4 企业领导的重视是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成功应用的有力支撑。领导决策对于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中小企业要引进并成功推广应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首先要争取企业高层的支持,使高层领导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意义,由领导决策自上而下改革运营体制,往往比盲目推广效果好很多,而且也能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针对性。
1.2.5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中国网民规模的急剧上升,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趋势明显,使互联网消费的用户基础更为坚实。与网络购物密切关联的网络支付发展十分迅速,配套的物流网络建设逐渐完善。同时,相关法律政策相继出台,为电子商务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1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环境尚待改善。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成功应用,前提必须是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商务环境。而国内现有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和技术标准还远未达到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因而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
2.1.2 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网络普及率较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资金累计远不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或是还未认识到网络科技的先进性,或是因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而有心无力,总之信息化普及程度远不及大中型企业。
2.1.3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认知有待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范畴并不局限于网络营销这个单一的领域,它还可以为物流仓储、管理、融资、技术等环节提供增值服务。中小企业应全面认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须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各环节的作用。
2.1.4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级别较低,网络安全运行无保障。比如网络安全隐患增大了电子支付风险,中小企业不得不采取线上交流线下支付的低效运营模式,不仅运营成本相应增加,而且效率低下,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高。
2.2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2.2.1 中小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大的商务环境。资金投入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前提。随着当前网络新经济形式的纵深发展,企业要适应时代形势,就必须相应增加资金投入来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业务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应配备齐全,以便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网络购物体验。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资金实力适当增设电子商务活动,以礼品或增值配送的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增加效益。
2.2.2 中小企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企业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应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切忌操之过急,盲目增加短期投入,对日常经营活动造成压力。
2.2.3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其优势和运营效果逐渐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这从某种程度上对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中小企业应该更加深入地认识电子商务,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各环节的作用,如营销服务、物流仓储、管理、融资、技术等环节提供增值服务。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和加深已成为必然趋势。
2.2.4 中小企业重视电子商务应用的具体安全防护。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在电子商务运作中,企业先要确定需要保护的资源,然后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加密保护,积极发挥电子商务第三方结算平台的作用,建立一套与本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电子商务安防机制,为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2.2.5 加快人才培养,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而人才、资金和技术的匮乏恰恰是困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此,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专业对口、层次合理的高素质网络科技人才,同时根据企业的运营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人事培训,使人才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更好的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3 小结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商务潮流的代名词,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备受企业青睐。而目前,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电子商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践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开展电子商务必须理性认识,我国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保障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发展。为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便捷、廉价的运营方式;中小企业应着力强化内部建设,完善内部运营机制和技术改革,以开放的态度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经济市场中崛起,实现利润的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雷晓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推进与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
[2]马.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商务,2011(2).
[3]于惠春,刘金叶,周成.电子商务在我国贸易中的价值[J].价值工程,2000(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