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改革

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高,运动技能是否增强,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方面。而传统的体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是否掌握、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体育成绩是否进步。前者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关注的是学习的全过程;后者是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许多竞技运动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内容既陈旧又不实用,因此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为行为松懈。因此,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体育教学改革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实现的。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惟有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好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个轻松舒适能挣钱的好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一方面,学生要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2.培养体育习惯

大学生将来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担,通过锻炼强健体魄,获得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好体育教学

1.可以充分运用游戏、竞赛的机制。

人有争强好胜的天性,学生喜欢游戏、体育竞赛,他们此时的脑神经活动旺盛,兴奋性高,他们热情洋溢、富于朝气,且集体观念强。此时应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互助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队子,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形成终身发展的意向。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老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健康”这个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不公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体质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并进一步认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3.培养学生的课外体育精神

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2

【关键词】快乐 体育教学 兴趣

快乐体育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

一、快乐体育特别需要思想品德渗透

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针对学生模仿力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任务重等特点,采用快乐体育教学势在必行。快乐体育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自觉进行体育课的目的。快乐体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品德修养,良好的行为是快乐体育课的首要条件。教师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去引导学生。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通过参与活动过程,使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护公物观念教育也尤其重要。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

二、以激越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锻炼能力

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心理学家也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体育课,最初往往是从兴趣出发,他们喜欢有兴趣的游戏,喜欢比赛,特别关心自己的成绩,希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练习结果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努力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首先,体育教材的搭配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材应多样化,富有趣味性。每节课的教材安排要注意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尽量做到难易搭配,新旧搭配,上下肢搭配,运动负荷大小适宜,枯燥教材和趣味教材,游戏合理穿插。其次,合理布置场地器材。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锻炼时离不开场地与器材。课前场地的布置、器材布置别出心裁,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主动参与学习。

三、选用和搭配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使快乐进入课堂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原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上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消失。“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学生们厌倦了常规的跑步练习,死板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教师可设计与动物动作相联系,如:青蛙跳远、武术鹰爪、篮板球的猿猴动作;创设情景,如:阅兵仪式练习队列对形等。教师只要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教材的新颖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而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强调快乐体育教学,不是说以游戏作为教学目的,也不是要使教学走向随意,而是要使师生关系真实、自然的参与和表达出来,使师生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决定学生快乐与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以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饰演具有两面性。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游戏,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做优美的动作,学生视教师为同学、朋友,与教师交流,将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告诉教师,这样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同时学生会视教师为导师,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衷心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是完成一节快乐体育课的重要条件。

篇3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改 渗透

学校体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从个性出发主动参与,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之发现体育的真谛,体验运动的乐趣,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自我练习、自我验证、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只起到组织管理、解决学生的质疑、评价学生练习效果的辅助作用。

教改后的体育课处处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充分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失败与教训,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改中的渗透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内涵和目标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教改后的学校体育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个体需要和兴趣出发,强调健身性与娱乐性,最终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同时体育课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的提出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把思想品德教育列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领域。

二、学生自主学练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中学生自主学练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要面对竞争与合作的问题,要在练习小组里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还要面对练习的成功与失败。体育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激烈的胜败相伴性,怎样接受同伴成功的练习、怎样面对自己失败的练习,这都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运动能力,克服练习的危险、技术的难题、恶劣的教学环境,从而造就学生迎接困难的信心,磨炼意志品质,体会人生价值。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使学生能够更加和谐愉悦地练习,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体育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言教”和“身教”相结合,从而科学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过程。“言教”就要精讲多练,多归纳,“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用饱满的热情、耐心地指导、准确优美的示范唤起学生的练习情绪,具体做到学习进步时当场鼓励,纪律松懈时正确引导,练习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身教”不单是教师自己做,教学生怎么做,还应从言谈举止起到表率作用;不仅要注意上课时的外表、服装、语态,更要注重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要处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而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学中讲述的生动事例渗透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经常讲述一些生动事例把学生的兴趣导入课堂,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措施之一。如北京在第二轮以56票胜出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之际及时将这一消息告诉学生,让学生们为北京骄傲,为日益强大的祖国祝福,为勤劳的中国人民而自豪;如27届奥运会上孔令辉勇夺乒乓球男单金牌后在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右手抚前国旗的礼仪让世人感叹,用这样的信息引导学生的礼仪修养;用奥运圣火跨越珠穆朗玛、穿过长江黄河、踏上万里长城的壮举,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五、体育教学的内容结构更能体现寓德于体、寓体于德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用1500m跑培养学生顽强吃苦的意志品质;用跨栏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用韵律操培养学生的健美情趣;用队列队形练习使学生养成令行禁止、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边教学比赛边说明竞赛规则,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用篮球排球教学小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用国家锻炼标准检测,树立学生锻炼目标……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优化,从而发展学生求实创新的个性心理。

六、结合体育教学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合理科学地运用好组织教法,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之一。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用课后场地卫生的清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还常会遇到许多偶发事件,教师也要因势利导及时处理,提高学生的判别能力,从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结合体育的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自觉锻炼身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结合体育特点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朝气蓬勃、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等品质,良好的体育作用和文明行为,培养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主动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一、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1.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能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二、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1)物质层面。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2.优化课程进程。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课外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1)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2)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三、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篇5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重要性; 积极性; 品质; 智力发展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之一,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大部分都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学习和锻炼热情极高,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游戏课上都能够做到注意力集中、心情放松、快乐,并在快乐中主动的去完成一些运动量有些大,技术难度较高的一些游戏。下面对体育游戏的重要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体育游戏能使学生轻松、快乐

轻松、快乐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由于中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心理,这使他们会对学习厌烦,导致学习上不去,精神也受不了。体育游戏是广大青年喜爱的娱乐活动,它能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游戏之中,忘记了学习带来的不愉快,使学习感到充分的放松,心情愉快。在体育游戏中,有趣味的活动就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会从中享受到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从而使体育教学生动,并有成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通过变换方式和条件可以使学生变得更有情趣,更生动,让学生能在轻松、快乐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美感。

2.体育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积极性

爱好每一个人都有,但又各不相同,但是体育游戏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当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产生了兴趣爱好时,他会全心的投入到其中,这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从而产生了对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把学生的爱好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体育游戏是可以每个人都参与,并可以自己编排的,这不仅培养到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培养学习的技巧能力。现在的学生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以最好的形式来调动他们的进取心的话,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体育竞争性的游戏,学生都会最大限度地投入进去,通过自我表现和自我努力来争取最好的效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些游戏中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等都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能培养出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目前高中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情况下,将道德品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受到了普遍关注,体育游戏已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目的地。体育游戏与其它的学科相比,存在独特的优越性,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我们老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过程中,通过发掘和构思,能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了道德品质,培养出学生独立,协作等精神,并培养出良好的品质。

4.体育游戏教学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发展

在目前的体育教材中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青年,我们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体育锻炼恰好是能提高人的大脑思维能力,人的智力也是需要一步一步的锻炼发展起来的,在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发挥学习的体能,还要重点培养学习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智力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反射,使他们的大脑感受到游戏中的各种现象,来使大脑分析出来应该如何去面对挑战,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游戏、不同的环境能使学生去感受到不同的现象,这就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发挥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身的智力发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爱好、兴趣,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强压到学生身上,为了搞好体育教学质量,使体育教学更好的开展,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教育理念,正确的认识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根据体育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而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篇6

摘 要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心理选择、趋向和准备的突出表现,它对促进体育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更是终生体育的伟大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兴趣 重要性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心理选择、趋向和准备的突出表现,它对促进体育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参加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一、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精神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得到相应的发展。我们允许学生智商有高低,成绩有差距,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必须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识别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既要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二、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潜力

我国学者的分析表明,主体性主要包括6个方面:1.自觉性(包括主体意识、行为自制力等);2.坚持性(包括克服外部环境障碍和克服自身的身心障碍);3.自信心(对自己胜任主体角色的积极评价);4.责任感(责任心和自我负责精神);5.主动性(内归因倾向和积极努力倾向);6.独立性(学习行为和评价目标上的对他人的不依赖态度)。

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认知结构来思考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此外,在体育教学之中,还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独立思考的主体精神、创造潜力与发展潜能,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灵活性

(一)采用新颖性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1.激发直接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如把400米跑命名为“抢占无名高地”,再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比赛,使游戏更情景化,学生虽然在游戏中训练、流汗吃苦,但学生兴趣浓,气氛十分活跃,积极性高,惟恐抢占不到高地,苦点累点也就顾不上了。

2.多用激励的言语。教师既要表扬速度做得好的,又要表扬那些平时怕苦、怕累,而今天却坚持跑下来的学生,更要对平时体育基础差的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树立自信,充分展示自我。

3.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些体育项目枯燥乏味,学生最不愿意参与和学习,如果在教学中结合娱乐耐力游戏、韵律健身操等练习,加大教学的娱乐成分,使单调乏味的练习,变得气氛活跃、有趣,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体操教学中,可采用互帮互助,配合音乐等形式来辅助教学。

4.发挥体育比赛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和比赛,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采用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十字接力跑比赛等。

(二)突出个性化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理条件、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培养体育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因材施教。例如:在跳山羊的教学中,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但持续时间不长,兴趣就会下降;而基础差的学生存在畏惧心理,怕自己做不好,被笑话、被指责而止步不前,但他们同样希望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完成动作方面有进步,受尊重。针对上述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中,我们应区别对待,对前者提出更高动作难度要求;对后者,耐心辅导,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情感、兴趣等方面,广泛的交流,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结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更是终生体育的伟大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体育教学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组成的,而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学生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品格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能够锤炼学生的意志力,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中。简单来讲,品格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其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品格教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品格教育;小学体育;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和充实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搞上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品格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品格教育并未真正地落实到学校教育中,而使沦为一句“口号”。归根究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品格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品格教育的重担,切实不可推卸的。作为当代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笔者切身感受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都较为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很少甚至忽视学生品格方面的教育,导致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若长期以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下文中,笔者从教师自身素养、队列练习以及运动训练三个方面,论述了品格教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1品格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好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仪表以及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应付了事。为了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态度,使学生不自觉地给予体育课足够的重视,进而慢慢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穿适合运动的衣裤,如冬天不戴帽子、手套;夏天不穿拖鞋,女生不穿裙子等。笔者不仅这样要求学生,还要求自己。体育课上,笔者就会一身身着运动衣裤出现在学生面前,且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闷热的夏天,永远都是神采奕奕。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并不感兴趣,甚至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导致体育课沦为“副课”,而笔者身穿运动衣裤,精神饱满的出现在课堂上,这样坚持4周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的要求,课堂上,学生也不再是“敷衍了事”的态度,而是认真地对待课堂上的相关知识。日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朝气蓬勃、健康阳关的出现,能够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良好品格。

2品格教育渗透在队列练习中的重要性

队列练习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它相对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对于它并无兴趣,甚至可以说厌恶。队列练习往往是要求学生根据口令完整协调、一致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记录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小学生天动,对于队列练习这一枯燥、机械的内容,确实提不起兴趣,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掌握技术的要领。例如,如在教学直立的时候要求学生要两脚并紧稍稍分开站立,五指并拢紧贴裤缝两侧,抬头挺胸眼看前方,这个简单对于小学生来讲,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出来随意性太大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方法,首先给孩子们讲了几个的英雄事迹,如、、等,让孩子们了解事迹为英雄感动,从而对那些英雄肃然起敬,甚至崇拜他们。接着问哪位叔叔是你学习的榜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做回小小好吗?这时候的学习氛围相当好,学生的兴趣开始提高了,注意力也相当集中,显然模仿老师的动作也有模有样了,真把自己当作了。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爱国主义情操。

3品格教育渗透到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一直品质。但是,运动训练不仅是一件非常辛苦、劳动的事情,还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件,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闻‘训练’变色的情况出现,甚至部分学生参与训练的中途就会放弃。学生之所以不能够坚持到训练结束,不仅是因为小学生的天动,训练枯燥乏味与小学生的天性违背,更主要的是因为运动训练辛苦、劳动,而当代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就犹如一朵温室花朵,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学生不可能永远在家长、师长的保护下生长,而是要走上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展现自身的价值,而这些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坚强意志,不畏艰险、不畏辛苦。因此,必须要将品格教育渗透到运动训练中,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品格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训练学生踢毽时,有几名学生在未告知笔者的情况下,就自行不来参加训练。笔者为了了解清楚缘由,分别找到这几名同学进行谈话。这几名学生不参与训练的缘由就是:踢毽训练又辛劳又枯燥,每天都是满头大汗,且犹如一个机器人,不停的重负一个动作,他们不感兴趣了。知道原因后,笔者并未出言苛责,而是告知他们,毽子踢的非常棒,且训练并不是为了自己在训练,而是在未来可能代表班级乃至学校进行比赛,为班级、学校争光。

综上所述,品格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当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清楚体育学科的特点,同时将品格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抽象的品格教育变为具象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合理的品德教育评价系统,使体育教学的品格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

[2]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14)

[3]田宝霞.体育课必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才智.2011(21)

篇8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提出新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得天独厚,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新机制;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中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和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个性的教学模式,锐意革新,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评价与管理体系,从而有效保证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实施。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该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注重思想教育

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体育专论《体育之研究》一文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具备良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人才有重大意义。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就不应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学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增强体质,并逐步学会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课程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不仅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他们具有勇敢顽强、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创造表现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修养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是任何学科教育都不可取代的。体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关爱学生,走进学生中,使教学氛围变得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使他们对体育课有正确认识,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评价,对学生的进步予以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也诚恳指出,激发学生坚持目标的欲望和自主锻炼热情。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和示范法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教育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塑造个性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重要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空间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特点,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发展个性,展示才华。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例如比赛、游戏等,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发展鲜明的个性特征,有效激发学生的发展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教师要统筹兼顾,合理组织。

二、培养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蕴涵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有生动的内容。如何使学生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这是时代赋予体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学生对自主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提供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品质。体育活动中的美,多种多样,包括运动美、行为美等。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形,而且要帮助学生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节奏强烈、富有韵律的健美操,就充分展现了人体美、造型美和姿态美。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一场变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障碍,有效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放”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练习。此外,通过各种教法手段,指导学生锻炼,达到体育课的真正效果。

总之,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就要积极推行课改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只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创新,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在高校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并且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真正把素质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育效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耐力、灵敏、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人们通过健身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项目的热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而体育项目中的篮球运动更是深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篮球运动更是进入到了校园课程中,但是我国大部分校园并没有对篮球教学高度重视,以至于学生身体素质偏低。篮球的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结合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大学篮球体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

关键词 篮球教学 大学 体能训练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的群体,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人才。而现如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都呈下降的趋势。虽然体育教学普及进入大学课程中,但校园没有科学系统的进行实践教学。就篮球教学而言在体能训练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部分原因。

一、大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的现状

现如今大学的篮球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参与篮球运动教学的学生来自于学校的各个专业,整体身体状况参差不一。学校对于学生们的要求并没有像专业篮球运动员一样有限制。只要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对篮球运动有兴趣、有好学上进的心态就可以。这使得学生们主动积极的参与篮球教学中。

篮球运动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热爱。但是,我国大学体育的实践教育并没有科学系统化的教学指导,而篮球运动本就是对速度、灵敏、耐力、技巧等有着较高要求的一项运动,大部分校园对于篮球体能训练不够专业系统。所以即使学生热爱篮球运动,而学校不能在体能训练中高度重视的话,学生也不可能在篮球运动中发挥优异的技巧。没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对抢球、带球、投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篮球教学的体能训练的现状就是学生体能素质参差不一,学校对学生的篮球体能训练不够科学,体能训练也没有得到校园的足够重视。

二、大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篮球运动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考验,运动员没有一定的速度、力量与体能是无法完整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势取得胜利。而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想要更专业的参与篮球运动,这就需要加强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础。

现如今大学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部分大学生专注于学业,忽视运动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而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极高的一项运动,通过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身体是生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创造更多可能的机会。

现在大学中常常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或者建立校与校之间的友谊。学校常常会举行篮球比赛,或者校与校之间的大型比赛。而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一场比赛中为战队取得胜利,为学校取得胜利。所以总归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的关键,体能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篮球选课中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实践化。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是以基础知识、指导技术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道德品质为中心。所以在实践运动与体能训练中没有高度重视。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篮球教学的实践体验中,这会造成广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理解有偏差。

(二)体能训练的观念有误区。在参与篮球选课的广大学生中,每个学生的身高、体质、专业都各有不同。而在篮球教学的体育教师中,每个教师的年龄、教龄及运动专业也不同。都会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与教师对篮球体能训练的整体认识也不够。很多教师都是过于注重技巧和战术的教育,甚至认为篮球运动的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是一致的。从而忽视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四、体能训练中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系统的制定体能训练教学。学校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能教学计划,制定体能训练教学进度,以此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2]。通过体能训练教学计划,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性。学校也可以制定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技能、体能作出考核标准,用考核结果来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

(二)学校通过对篮球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学习最新的体能训练方法,强教师对体能训练的重视与认知。通过对篮球教师的培训也会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水平。只有重视体能训练,实践体能训练,将最新最科学的体能训练用于篮球教学中,用科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步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从篮球运动中,得到运动的乐趣,得到良好的身体素质。

五、结语

体能训练是篮球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极高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是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体能的综合考验。学校只有加强体能训练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才能有良好的精力专注学业。大学体育篮球教学体能训练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其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建设人才。中职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的重任,因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明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中职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模式。本文从素质教育发展要求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素质教育要求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素质教育,指的是学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知识的教授,而更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实质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国的素质教育目前仍处在实验探索阶段。在素质教育理念中,人的身体素质与人的智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一道被列入人的基本素质,从中可以看出,我过长期以来以传统的以学习成绩和智力因素做定论的传统的评价模式和对人发展的要求的观念逐渐被打破,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人格发展、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的培养逐渐得到教育界的重视,认识到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教育应起到的作用。因此,作为中职体育教师,教育者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寓教于乐,避免单纯的理论讲授,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二)中职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也要注重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的毕业生,大多会直接走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份子。因此,中职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练兵阶段和最后的知识积累、各方面素质的充电阶段。中职教育作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实用技能培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或者继续求学,或者步入社会的选择,本着教育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此阶段的教育者要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同时,因为此阶段的学生思想和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教育者在授课时需要对他们进行很好地引导,除了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学习和行为习惯,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其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中职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设置

(一)中职体育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中职体育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课程的学期前安排,到体育课时,一般教师只是带学生做些活动,不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的老师,在体育课时让学生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