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测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监测培训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人才发展;技术培训;培训教师

随着对环保事业的逐渐重视,环境监测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可见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而多参加技术培训就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环境监测人才的发展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人才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环境监测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误认为是先进设备采购,致使监测人才的技能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人才短缺的现状缺乏合理认知,认为学历高、职称高的监测人才是提升监测水平的唯一方法,忽略了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重视人才引进,忽视人才培养的状况不利于监测人才的后期成长,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人才的评估标准缺乏公正性,对人才的专业发展、技能创新十分不利。除此之外,在监测人才的招聘上,监测机构应该分清主次,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具有发展潜能且可长期工作的人才,而不是一切流于形式。具体应体现在面试与笔试独立进行上,不能把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混淆,以提升人才的选拔标准。另外监测人才的培训方法不合理,培训过于形式化,达不到以补充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为目的的培训目标,难以实现创新工作理念的培训目标,培训效率低下。还要重视检测人才的日常工作,一切问题都来自实践,实际工作是检验监测水平的标准,重培训轻实践的结果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导致培训工作发挥的实际作用不大。

二、基于人才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从我国环保事业对监测技术的要求上分析,技术监测培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训师资的分布区域不均匀、培训人员的任用不严格及培训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培训成果。为确保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一)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首要工作是培训教师的选拔,因为培训教师关系到培训的最终成果,只有师资队伍过硬才能保证后续的各项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相关部门可考虑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师资队伍,同时增加培训教师数量,可以根据各地情况组建不同特色的师资队伍,各地政府不同师资机构相互关联,最终构成培训师资库。构建师资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掌握各地培训队伍的相关动态,使不同地域的培训工作协调进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除了严格规范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外,还要鼓励思想先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加入队伍之中。

(二)完善评估考核制度。健全的培训师资机制是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例如做好培训教师的调动工作,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等。具体内容为做好详尽的培训教师调用计划,对教师授课任务早通知、早准备,以避免因为培训教师不足或时间冲突而导致无授课人员的状况;在教师的评估考核上要制定科学的评估奖励制度,通过学员抽查反馈、跟班听课等方式监督教师的工作状态,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培训水平得到有效保证。还要定期开展全国优秀培训专家的评选活动,对在培训岗位任劳任怨的工作者给予晋升或薪资奖励,以此激励广大培训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全国师资培训队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三)教学标准统一化。从各区域质量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来看,不同区域或同区域不同教师的培训标准不同,最终的授课成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更高的培训目标,实现对培训各环节的动态掌控,教学标准的统一化十分必要。根据各领域人才的培训需求,主管机构要对重点课程内容及主要授课方法进行划分,如背景分析、重点解读、技术实践、分组讨论、技能创新等环节,并且对各环节所用时间进行规定,以保证课程内容丰富、比例均衡。并且对培训教师的课件提前审核,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确保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规定标准内顺利进行,提升授课效率。

(四)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培训教师打造成培训专家,这样可以同时兼顾技术、教学两大难题。培训专家不仅要十分精通监测技术,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将培训队伍专家化,可以培训出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是环境监测事业的重点工作,专业化的方向可以从知识理论与授课方法上着手,提升培训教师研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广大培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的创新。同时国家主管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不同区域的培训队伍进行教学水平的切磋,以实现师资队伍的更高发展。

三、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环保事业的最终成果,而今的监测人才技能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在基于人才发展上的环境监测培训策略十分关键,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与教学标准的统一化是强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其它后续工作也要积极进行,如教材的编订、培训基地的建设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等,都将会成为我国提升环境监测人才发展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环境保护部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是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历长期的工作实践,环境监测实验室部分的质控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方式,但影响环境监测的因素较多,牵涉面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碍着数据准确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的完善。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站在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往往容易出现放松管理的状况。认为资质已经取得,承检能力已经具备,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不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被动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成为形式。各管理阶层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失去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加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意识。

3、培训机制、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监测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测能力得不到提高,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综合分析人才、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但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不多。质控人员忙于人手汇总统计各类监测质控数据,判别质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计算质控数据的合格率,在处理质控数据这方面就占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致使其他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实施应用起来。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反馈问题不及时。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1、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进修等渠道做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质管的监督作用

确立监督员制度。对质量监督员进行考核和竞争上岗,合格者给予任命。优先给予质量监督员更多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监督员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关注和监督各项监测工作中的每个技术细节,提高质量监督工作实效,保障监测工作质量,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促进整体监测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4、依靠信息科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开展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5、提高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a.使用质控图来观察数据的稳定性,直观地反映测定结果的数据分布规律,展示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显示数据的有效性,对被控过程特性作出判断。

b.是通过与历史数据对照,探索监测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布统计整理、综合分析,进而分析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和增减的变化规律。通过现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联系对照,观察其变化规律,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篇3

提高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领导,加大监测投入力度,提高技术设备水平要想提高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就离不开主管局的正确领导,离开了主管局的领导和支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将一事无成。因此,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国家和省的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协调,加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在环境保护系统内部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遵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要求和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并将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中,以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的整体作战能力。此外,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监测站是具有监督管理职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县级监测站的经费应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并允许私人和社会闲散资金投人到环境监测工作中,多渠道解决监测经费,经费问题的解决是县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正常监测工作、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和物质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提高监测能力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集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工作,技术性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解放思想,强化科研意识,加大科研与开发的力度,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保证。同时需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全自动的、连续监测的大气监测仪、现代化的水质分析仪器和烟气采样器等,以及环境监测专用计算机及软件,以能够开展经常性的分析项目为宜。

篇4

[关键词]污染事故 环境监测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30-1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的生产和建设也迅速地发展,但在与此同时我过环境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发的阶段。怎样能够积极有有效地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而环境监测部门在其中的位置是首当其冲的,它是应急监测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我过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其应对的应急检测措施,系统的整理出一些环境检测问题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做出了针对污染事故的环境监测问题的一些改进和提高措施。

1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与一些国外的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局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措施,全国各大省市也积极响应建立环境监测站,纷纷展开监测技术研发工作,相关重要的单位都配备齐全的环境监测设施设备仪表,仪器等,在一些污染事故中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发展时间短,经验有限,科学技术匮乏,在实际工作中仍是存在一些问题[1]。

(1)对污染事故没有危机意识,主观认识不强

一些领导决策者存在着这样一种目光短浅的观点,总是觉得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率较小,特别是针对他们所在的地区没有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他们对于环境监测都是属于完成形式上的任务,敷衍了事,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惰性。

(2)缺少实际操作培训和实战演练

有很大一些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对于出现一些应急监测都显得没有头绪。而且基本上他们都是没有经历过实战演练,应对紧急情况容易不知所措,手忙脚乱。

(3)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设施和技术相比,我们的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一些监测结果数据等不准或有偏差。

(4)各部门协调不够好

环境监测站相对来说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各个级别监测站和部门相互不隶属,因此在监测技术沟通交流比较少,使得技术和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和提升。

2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

(1)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应该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技术规范中应建立有环境监测的整个流程包括: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涉及全方位的问题。在环保局制定这个规范的期间,应当广泛征集各个环境监测工作者及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技术规范才既有科学性又有实际性。

(2)要加强建设环境监测能力

要引起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加大对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和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能力建设的投资,国家要鼓励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发展,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不要一味的依赖国外的监测仪器,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的竞争力;加快建立起各地标准的环境监测站,各地区个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响应,使工作积极展开,为以后遇到的环境污染事故做好应急监测工作[2]。

(3)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够提高环境监测站对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晚上的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合理安排群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利用,合理配置,及时正确处理环境监测问题,对污染事故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各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建立设和当地环境的监测系统。

(4)培养高技术水平人才

我国环境监测研究成果总体质量偏低于国外先进水平,亟需大大改善。因此有必要重点培养一些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改善环境监测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环境监测问题作出贡献。

(5)制定严格的监测工作工序

在应急监测的时候,要分工明确,事故发生时,先是有一分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具体情况和事态发展趋势,并且积极控制事态恶化,并及时报告上级事故现场状况。第二分队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协助疏散人员,警戒隔离等,并及时作出处理建议。第三分队主要负责对现场进行实地监测,采样化验,鉴定污染物,浓度,以及危害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轻危害的技术措施;还要制定污染追踪监测,确定污染区,对污染区进行隔离,以及对人员进行撤离;上报结果,经批准后污染信息[3]。

(6)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反对监测部门人员的技术培训,不仅仅是对环境监测问题的极是培训,还需要培训其他相关的知识的了解,例如环境化学,物理,环境安全,危险品管理等。分析了解国内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多进行技术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3结语

我国近年来来的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特别是今年青岛石油泄漏问题,这使得环保部门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舆论。因此,环境监测问题亟需改善,各个部门的应急监测系统需要提高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起越,白俊松.国内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03).

[2]张 强,王 梅. 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篇5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依法保护环境,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就成为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又是环境管理的“耳目”。环境监测质量,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等作用。县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机构体系中最基础、分布最广泛的环境监测机构。因此,县级环境监测站如何加强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显得尤其重要。

1县级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管理必须依赖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这是指导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方针。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连续监测、定时监测与严格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当地的环境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我国大部分污染型乡镇企业一般分布在县、乡两级行政区域之内。因此搞好县级环境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

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运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县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承担的环境监测任务较为繁重的监测机构,如何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对全面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特别是乡镇企业污染源动态变化,处理污染纠纷和科学研究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目前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资金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监测手段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严重制约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重要因素。

2.1 一些地方的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领导不力,致使县级环境监测站管理不完善,监测成果质量难以保证。

2.2 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不强,准确性、可比性不高,监测技术人员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分析能力差。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监测经费紧张,监测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监测仪器和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和完善,有的必测项目无法完成。

2.3 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监测仪器设备和分析化验用房等严重不足;设备老化,化学药品试剂质量无法满足分析化验需要。

2.4 监测分析人员不够稳定。调入或调出都由当地环保部门掌握。监测站站长没有人事权,造成监测人员素质偏低,监测水平难以提高。

2.5 县级监测站内部质量管理松懈,质量管理达不到环境监测规范的要求。

3加强县级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包括数据本身的质量、分析方法的质量及分析体系的质量,在采样、制样、测定、计算及分析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涉及质量问题。要确保监测质量符合要求,就必须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面质量控制。

像一个工厂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厂的生存与发展一样,监测数据、资料和报告就是监测站的“产品”。因此,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是否准确、精密,是否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该站的命运,监测质量就是监测站的生命。

监测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监测站为保证监测成果的质量,全体员工及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综合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其特点在于其管理质量是全面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科室所决定的。因此,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监测过程中把好每一个环节,从样品的采集、化验到数据的填报等环节均须严格把关,预防影响监测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出现。县级环境监测站在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要抓好监测质量的管理。

4几点建议

县级环境监测站是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四级站,承担的监测任务繁重,水、气、声、渣监测样样俱全。针对目前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增加资金投入,搞好物质保障

地方政府及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县级站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质量优良的化学试剂,确保监测质量。

4.2 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监测能力

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学历偏低,监测技能水平不高,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是当务之急。二、三级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健全对四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的培训制度,培训考核合格者,发给监测上岗证,有计划地规范培训,形成制度。

4.3 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全面质量管理

有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县级环境监测站关键是要加强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监测成果的质量是监测站各个环节、各个科室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环节、任何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监测成果质量。因此,县级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带着严谨、科学的态度投身到监测工作之中,做到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经得起考验,并逐步达到“三全要求”,即全员参加质量管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全站人员纳入“质量第一”的轨道。

4.3.1要求全员参加质量管理

首先,抓好全员的监测质量管理教育,让每一个成员都知道监测质量的重要性,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工作中监督每位员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活动,不

断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和奖惩机制、对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对违规操作或数据造假者进行处罚。

4.3.2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布点、采样、现场工作、运输、交接、分析、测试、数据报告和审核等环节,必须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关。监测站质量负责人要随时对每位员工的分析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用已知浓度的物质去检验员工在分析过程中有无弄虚作假等现象;随时抽查员工在分析样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认真完成,如校准曲线的绘制、五日空白样品实验是否达到要求等,真正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提高”的原则为指导,努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4.3.3要求全监测站加强质量管理

要提高环境监测成果的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各科室的监测质量管理统一起来,并明确各科室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守则》,并按照《质量管理守则》严格执行,制定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全站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原则,用事实反映质量问题的态度,齐心协力,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和专业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依法保护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政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切合实际的监测数据,为我国的环保工作作出贡献。

提高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每位监测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测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核心理念,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本职工作,是搞好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1~3.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各类指标进行确定,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够对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受污染程度进行确定,并能够对整体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环境监测工作就是要保证能够对环境质量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及时、正确以及全面的反应,进而为环境保护、环境规划、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理论依据。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够重视,投入经费不足

由于环境监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监测工作的开展。一是硬件经费不足,设施设备落后。很多基层的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种类待遇、数量少、老化严重,无法适应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二是监测经费少,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基层监测站具有十分繁重的监测任务,既要对辖区内所产生的各类污染进行监督及监测,还要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科研。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监测经费的不足,就成了制约监测工作开展的瓶颈。三是为弥补经费,不得不进行服务性的监测。由于经费不足,为了确保正常运转,很多基层监测机构只好通过开展服务性监测来弥补经费的不足,从而维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1.2 职能移位,监测质量较低

环境监测站主要是对地方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真实公正的监测,有效地控制地方污染,并将真实的监测结果向地方政府反馈。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安排的经费少,从而使监测站不得不通过进行服务性监测来确保运转,这就使得监测站的职能发生了移位,就会导致对本职工作落实难以到位。二是受地方政府管理,导致监测结果失真。在进行监测时,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因此,其监测运作及管理都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导致所得到的监测结果失真。譬如在进行“减排”监测时,就常常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监测数据的失真与监测工作的职能相去甚远,也与国家开展监测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

1.3 技术落后,影响监测效果

一是从很多基层监测站来看,监测技术与现代环境情况的变化不相适应。一般只能进行几项常规监测,也只能分析主要的指标,无法进行全方面的监测与分析。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控制手段单一。二是只注重指标监测与控制,而轻视非指标方面的监测,对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很多监测站难以开展现场监测。

1.4 素质不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待遇不高,任务繁重,因此,基层环境监测站的队伍不稳定,一是没有良好的人才引入激励机制,无法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留不住优秀人才。缺乏提高监测人员的激励机制,很多在职的监测员感觉到没有发展,因此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实效性较差,不少人都想方设法地改行、跳槽。三是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形成激励性的培训机制。由于专业底子差,加上缺乏长效性的培训机制,专业素质难以提升,尤其是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导致工作效果差、效率低,难以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1.5 管理不力,监测质量有待提升

一是缺乏全程控制意识。由于缺乏全程控制意识,质量意识淡薄,室内质控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在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不高。二是现场监测能力差。由于现场监测比实验室内要复杂得多,具有很多的差异性,多变性和不可预料性,因此,往往难以监测出高质量的数据结果。

2 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有效对策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直接影响着环保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政府财政应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时,应该根据监测项目所需的费用足额下拨专项经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运行。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环境保护评价、验收、监测,由企业按规定交纳一定的费用。三是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转变监测工作职能,改变当前收取服务费而开展监测工作的局面,促使基层监测站将更多的经历放在本职工作上,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2.2 改变运作模式,确保监测站工作的自主性

一是地方政府应该明确职责,充分尊重监测站的工作权利,不能够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这样才能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也才能够使监测站为广大的企业提供真实、公平的监测服务。二是监测站自身应该改变运作方式,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提供工作效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当发现重大监测情况,或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应该积极主动地给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以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2.3 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一是“管理出效益“同样适合环境监测行业,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先要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然后将体系进行科学的分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坚持“制度管人“的原则,并采取行之有效地质量管理措施来保障各种管理制度的实行。二是加强现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现场监测工作中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对现场监测的影响较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有:布点准确,采样规范、分析测试科学、数据处理规范、综合评价公正。

2.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针对监测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切实制定人才引进、队伍结构优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一是提高待遇,提升地位,增强职业感召力。切实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及其他福利待遇等,让这一工作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二是广纳贤才,充实队伍。政府应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用高待遇吸引人才。三是强化队伍优化。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将工资待遇与工作绩效进行挂钩,以此充分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培训,构建激励性培训机制。确保培训经费、人员、场所到位,将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突击培训相结合,工作与培训相结合,并构建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机制体系便于考核培训效果,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考评和职称晋级,以增强其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3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加大经费投入,改变运作模式,确保监测站工作的自主性,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从而达到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监测的需要,给人们提高更清秀的山川,更蓝的天空,更清澈的河水,为创建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温正堂.关于环境监测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07).

[2] 余永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漏洞与对策[J].北方环境,2010,(05).

[3] 王艳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

[4] 刘会敏.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干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10).

篇7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的必要性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生态环境而获得发展的,在我国经济发展前期,大量传统的工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就目前而言,我国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类资源日益减少,此类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在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护、环境的治理、节能减排等工作越来越重视。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基础以及技术支撑便是环境监测,把环境监测这一工作在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体系进行科学的强化,使环境监测工作获得的结论具备更高的真实性客观性。总而言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极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各个地区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力度,提高重视程度。使其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奠定管理上的基础,

2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浅析

就现阶段而言,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提高了重视程度,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管理办法的制定,并规定了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处罚、工作内容、机构职责等。并对环境监测人员上岗的条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促使环境监测人员的上岗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最后构建质控考核、技术培训、工作检查为基础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笔者参阅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同时对我国相关的环境检测机构到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分析,最后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2.1质控手段的缺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现阶段因为质控技术的滞后、环境监测标准的失准、技术规范的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导致了质控手段无法满足现代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因为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以及环境标种物质开发程度存在较大的不足,所以导致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绩效呈现出低下的特点[1]。

2.2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其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同时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纵使已经设置了相应管理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也存在着质量管理人员欠缺的问题,还存在着职能交叉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各个部门之间在环境监测的诸多环节之中不能做到工作上的协调沟通,甚至出现了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相互推脱,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2.3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缺少、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同时在诸多的环境监测机构中出现人员岗位频繁调动、不具备系统性专业的培训系统性专业的培训,这就直接导致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之中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技术能力、缺少管理经验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质量管理工作对人员素质的相关要求。

2.4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不够重视

在现阶段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诸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以及深入的了解。甚至在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了不正当行政干预、私自修改、变更相关的监测数据。如此恶劣的做法会直接导致其监测数据失去应有的价值,同时使得环境监测机构缺失了相对的独立性,导致检测数据失去了公正性和权威性。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策简析

在上文中我们主要论述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对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对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得必要手段,便是加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在本节中,笔者以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对策的总结。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处理繁重的任务。基于此,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相关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完善修订。切实的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最大程度的利用法律的威慑性以及强制性,从而实现对环境监测数据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的保证。例如,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网络建立、监测人员资格审核、监测机构资质确认、监测规范制定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约束。最终构建出具有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促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2]。

3.2规范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规范是保证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其也是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手段,我国现阶段诸多环境监测机构引进的,并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存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规范差异较大等问题,导致著多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及监测仪器并没有切实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相关监测机构必须提升对各类新型技术以及新的监测方法的研发力度,控制监测技术发展的具体方向。同时提升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以及准入制度的速度。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予以学习借鉴。对先进的生产设备仪器到相关参数进行明确的掌握,便能够切实的解决上述问题。

3.3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力度

质量监督人员在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相关的环境监测机构用人时必须明确其优点,让其选择能够熟练掌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这类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环境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等。在人员选择完成之后,对其必须展开定期的培训,例如可以展开技能培训或者管理培训等,来实现对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构建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3.4创新相关工作机制

强化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便是对工作机制进行一定的创新,其主要是在监测活动这一过程中,对存在的各类环节的诸多工作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之中。同时构建同时构建合理而灵活的反馈机制。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必须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为基础,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控制以及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得不断调整,全面落实环境质量监督管理[3]。

4结语

综合全文而言,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控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手段。环境监督这一工作必须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

作者:翟志勇 陈 清 单位:铜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黄汉中,高月.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应用的解析[J].化工管理,2015(03).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意识不够,控制措施方法单一

部分基层站质量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2.2实际工作与质量体系文件不相符合

存在照搬照抄、仿造他人的现象,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不起作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日常环境监测活动起着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的过程,而它执行起来的过程却费时费力,某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往往是工作一套,文件又是另一套,失去了体系文件本身所在的意义。

2.3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受限制

由于基层站工作环境的落后、地方经济不发达,无法吸引相关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而现有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底子薄弱,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已经跟不上正在不断提高的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质量管理的人员存在严重不足,质量监测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员往往由行政领导兼职,这又难以适应监测质量的发展需要。

2.4硬件跟不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需要

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一些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人均办公的面积达不到国标规定的要求,甚至更谈不上其布局要适应分析工作。有些基层站仍然在用上一级监测站淘汰下来的监测仪器设备,由于其本身使用年限已久,精度不够,这样就难以保证监测质量。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建立环境监测短路径质量管理体系

从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应建立出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梯级化管理形式,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与地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短路径管理。在短路径管理体系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指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形成国家、区域、地方短路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判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及人员进行考核,引导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应用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综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进行分离,解决影响环境监测的机制问题,逐渐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与环保部门协调统一,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研发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环境监测质量及整体水平。支持并鼓励地方建立相应环境监测实验室,应用社会资源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并推向市场,推动新技术应用效率,降低独立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等。

3.2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率及质量。

3.3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培训

(1)强化人员培训。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管理。

(2)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质量管理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4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保护办法

(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

(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

(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

(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结束语

近年来环境监测的领域及范围不断扩大,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监测能力都得到了快速进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也是科学管理监测站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一定要继续增强环境监控和检测体系的建设,改善有关的环境监测的品质监管准则,并且完善品质监管的保护办法,提升我们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以达到改善我国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153-01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的工作,包括了对其中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要求,所以进行质管人员的队伍建设时,不仅要加强人才的培养,还要扩宽人才选拔的渠道。我国环保部曾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1]。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始终秉持着良好的工作态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有效的运行。另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当下的重点问题。现结合上述的一些问题以及背后的分析,提出创建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人员队伍的设想。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所面临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刚刚起步,当时质量管理的重点还处于在实验室内对样品进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分析等措施,到了90年代初,国家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提出需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机构,并对各级监测站质量和人员的职责有了明文规定,给质量管理机构的开设打下了基础[2]。如今,监测机构可以对实验室的工作全面展开,各级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是否能够维持这样的管理体系继续运行,从而确保监测中提供的数据准确性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还是因为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不完善,且具备呆滞不前的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系统在理论上不强

截止目前,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起到帮组作用的相关书籍资料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其中包含了对水、空气、土壤、噪声、自动监测等一系列环境监测技术的要素和标准[3]。其内容主要是一些技术方面的规范,而在系统性的全面管理上尚缺乏研究,使人们在日常管理问题上处于一种丈二和尚的尴尬境地。

1.2 培训机制的不完善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人员主要是由实验室分析和现场检测员中调转过来的,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在质量管理上还是缺乏专业的培训。大多数管理人员因缺乏管理经验,因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总会出现技术能力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等等问题。若没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培训体系,则会很大程度的影响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有效的落实。

1.3 质管队伍人员的不稳定

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监测分析技术和管理的能力,因为培训的不完善使很多人员都不具备管理水平,因此一些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人员就会频繁的调动质管人员的岗位,这样的调动对整个环境监测工作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4 工作任务的繁重

各省级和市级的环境监测站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即使是县级也由兼职和专职人员穿插组成,但因为需要不断增加检测和扩展任务,机构的管理者们都尽可能的把人力资源输送到了一线去,直接都导致了管理人员的削减,让原本就不足的质量管理人员更加缺乏,而自身的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繁忙,最后可能导致监督过程失控。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加强的途径

上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让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笔者就上述几点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了以下的几条关于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方法。

2.1 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

在当下,有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技术,即保证质量控制(QA/QC)的方法[4]。在这一基础之上,以8项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依据,借鉴国外在质量管理上的有用经验,从而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管理理论体系,在今后的指导和规范质管人员中运用开来。

2.2 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完善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作为一个为环保管理提供监测数据的独立的机构,环境监测站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完成监测数据准确的保障。

在建立完善的队伍上,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人才的选择,即质量管理人员、部门的负责人员以建立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其中对于建立培训机构的人员,不仅要考虑到对质量管理员的培训,还需要对高层的管理进行培训,最高层的管理者是组织完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者,规划和发展内部组织,在整个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持和改进中起主导的作用,所以也需要一定的综合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培训。

2.3 重视人才的选用

在上述的问题中也提到过,在整个环境质量检测管理人员队伍上,一直是处于一种缺乏有效人才的状态,所以管理队伍需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管理者和实施者的选拔上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领导对于队伍的发展壮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5]。因此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任用上,各个部门都应该事先制定好完整的考核制度,录用能都达到考核要求的人员,考核中还应该适当的考察一下性格,责任心等方面。考核选拔的形式也不能单一,各个地方的情况也不一样,应该做到因地制宜,确保管理者和实施者都能够选拔出最适合的人选。

2.4 督查和奖惩制度的设立

在队伍的建设中,同时要考虑到督查和奖惩的制度,从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可见,当某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突出的时候,就会被安排较多的工作任务,虽然实际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拿到的工资却和他人没有差异,此时就会使得部分有能力的人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设立督查和惩奖制度一方面可以增强每一个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可增加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3.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一项漫长且充满荆棘的道路,其中作为重要一环的质量管理也尤为重要,不断的改善并提高工作人员们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往后的工作中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才可以让国家整个的环境监测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当然,作为一个投身于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也应当积极的完成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把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人生中一项重要的视野去看待,时刻想着去加强自身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环境监测的发展,从而让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美地实现。

参考文献

[1] 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5-7.

[2] 田嘉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17):112-113.

[3] 董雪梅.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9):88-89.

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污染

Abstract: 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to d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work, must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nly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n be in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This paper on how well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work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可持续发展潜力日益明显。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有发生。在这种严峻的环保和工业发展压力下,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不可否认,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成就有目共睹,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且手段也不断完善,对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相比,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所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即是指环保部门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而采取的一系列加强监测质量的举措,诸如前期的质量策划、中期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质量监督等内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特点十分明显。首先,由于环境监测的手段五花八门,既包括化学、物理,又有物理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且监测的对象比较庞杂,呈现出鲜明的综合性特点。其次,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要揭示环境变化规律只能坚持长期测定,从而富有连续性的特点。以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和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的提升正在严格按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要求稳步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时间还较短,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要求尚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健康发展。其一,个别地方的环保部门对该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领导起来软弱懈怠,导致环境监测成果质量无法保证。其二,环境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队伍流动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许多同志缺乏市场竞争的理念。其三,环境监测的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诸多环节普遍存在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不一致的地方,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其四,资金、仪器设备等绝对数不足,现有的设备相对老化。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 增强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没有科学完备的环境监测,就无法得出准确的环境信息,更不用说作出科学的环境决策了。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要加强监测点位和采样频次的确定和采用,保证样本符合实际需求;要采用尽可能先进的仪器设备,努力探索多种监测手段,精心研究分析方法;要严格监测程序,保证监测全过程处于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之下。这些工作,没有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的。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将其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监测技术研究

科学先进的监测技术是做好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如果没有这些,想要对一个时期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根本无从谈起。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竭力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要不断增加监测投入,努力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加强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要尽量建设现代化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努力推动标准化建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有可能借着信息化的东风再度升腾。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效率。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借助GPS、GSM/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实时监控;可以建设环保专用平台,方便执法人员在相应位置登录环保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迅速获得相关信息,提供工作效率。

3 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不是单向的,必须要实现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的完美对接。各级环境监测机构除了要接受上级部门对本职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外,更要采取一系列的外部质量控制活动,要加强监测计量认证、质量管理评审等,通过外部力量实现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优化。同时,要切实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要加强样品采集、交接、分析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要求规范样品采集、固定、运输等具体工作;技术监督人员要详细记录具体过程,保证操作不逾矩、步步有规范;要严格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制的审核管理工作,化验人员对原始记录加以确认,实验室内相关人员做好复核,然后由实验室质量监督员审核,严格执行三级审核签字制度,狠抓工作质量。

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监测工作对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而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只有在保证监测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监测工作的积极性,环境监测工作才能长足发展。一位优秀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必然要十分熟悉相关领域的监测方法和程序,具备环境监测方面的必备知识。要努力搞好全员培训,加强包括继续教育、岗前培训等培训形式在内的培训体系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监测人员尽快掌握监测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要多渠道争取支持,保证地方政府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辅导。另外,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尽量采取老技术员一对一帮带方式,进行岗前培训指导,使新同志很快熟悉业务,协助老技术员承担起部分业务工作。

5 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