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

篇1

关键词:城市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 E835.7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针对于如何进行城市污染的治理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是,详细的分析和导致城市污染的原因。二是,分析了城市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三是,详细的探讨了城市污染的治理方法。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进而完成本文要呈现给读者的全部内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 造成城市污染的原因

1.1工业构成不合理

我国城市工业构成非常的不合理,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而这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对于产生的垃圾无法及时的清理等,对于产生的废水直接向河流中排放,对于产生的废气直接向大气中排放,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很多的城市环境问题,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1.2 不良的生活习惯

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城市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人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中,随手扔垃圾,到河流中投放垃圾等,使用塑料袋,塑料瓶等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3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在进行煤炭燃烧的时候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由于我国能源构成的不合理,煤炭资源占我国能源的80%以上,而煤炭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渣等都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1]。另外,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主要是以燃烧植物的秸秆以及木材作为生活的燃料,这就导致了大量木材的砍伐,这种燃烧木材的行为和燃烧植物秸秆的行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4 人口多,环境压力大

人口多,环境压力大是导致城市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能源,水源在不断的减少,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人口的增加,需要进行毁林开荒以进一步解决粮食的供应,这也就相应的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本来较为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导致土地资源造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严重的城市问题[2]。

2 城市污染的危害

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就人们的健康而言,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环境污染容易造成公害病的出现,像,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哮喘,由于土壤污染造成了疼痛病,由水污染造成的水娱病等等,上述这几种公害病主要就是由于环境遭受到破坏导致的。环境污染还给人类造成远期的健康危害,像一些污染物容易致癌,导致畸形等,由此看见,如果不及时的处理环境问题,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3]。根据一项相关调查,人类所患的癌症有80%与环境污染有关。像:肝癌一般与水污染有关,肺癌与吸烟和大气污染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二是,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近些年来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大洋的冰川在不断的融化,人们的生存土地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如果不及时的处理环境污染的问题,将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污染的治理方法

3.1 推行保护环境的技术政策

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控和治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尽量的解决在生产的过程中。另外,我们还应确定环境目标高低的尺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控制污染新技术的水平作为主要的依据,并且应对城市中的工业技术装备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升级,把行之有效的控制污染新技术和国际上运用的控制污染新技术普遍地应用起来[4]。

3.2 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公众环保意识较差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身边的环境[5]。我们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在世界环保日等标志性的日子进行重点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座谈会,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进行宣传。二是,采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宣传,最大范围的让公众接受到环保宣传教育,使公众自觉的保护身边的环境,促进环境的良好发展。

3.3 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我们应该实行以防为主,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早的预防,进而防止环境问题的出现,把环境问题控制在一个限度范围之内。而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采用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经济建设当中,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指标,不要因为过份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片面的追求一些个人利益而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因此,针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针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寻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和治理,并且应该具有前瞻性,对于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而做到对于已经产生的环境污从根源上采取治理的措施,有效的将污染源进行缩小,减小环境破坏的范围,并且对未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法律法规

在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可能既定的有关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法规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环境治理中,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符合如今环境发展的法律法规,通过进行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使城市的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更加有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根据城市环境的发展形式,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是非常的有必要的,能够不断的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如何进行城市污染的治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如今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和长远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于城市污染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不断的改善城市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峰,崔春红.基于清单分析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源解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11).

[2] 陈兆荣,雷勋平,王亮,叶松.基于熵值法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宜宾学院学报. 2013(12).

[3] 徐琳瑜,康鹏,刘仁志.基于突变理论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6).

篇2

【关键词】空气污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布设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选择是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制定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探讨和总结。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

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3.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3.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3.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策略;激励机制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经成为政府和民间的共识,而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严峻形势,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具体策略,以探求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严峻形势

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将重心放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上,长期疏于对农村环境的保护。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的防治而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弱。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设置了一些如“农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农业环境监测年报制度”等制度,但随着机构调整以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很多制度都形同虚设。如此状况,在面对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之际,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将遭遇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增长与内需拉动严重挑战我国农村环境保护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问呈现出倒“U”形关系。“十一五”至2020年期间必然是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遭遇最严重挑战的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能否在其环境容量阀值以下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呢?这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与否密切相关。当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而不进行有效保护。一旦造成环境污染突破环境系统阀值,那么就会造成环境系统严重破坏,从而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尽管 “零增长”理论过于悲观,但它也确实指出了经济增长所带给人类的“陷阱”。我国农村在缺失环保机制防护网的前提下,一旦“裸奔”进行经济快速建设,那么落入“陷阱”将不可避免。根据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再加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农村必将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经济将快速发展,广大农民收入将大幅增加,农村内需将被激活,大量的耐用消费品将进入农民家庭。城市环境污染的格局表明,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报废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且更加难以管理。农村内需的启动,必然也是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报废垃圾大量产生的开始,这也同样将挑战我国农村的环保机制。

(二)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保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从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张雅光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退化情况及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路明从农村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顾松圃、顾柏园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采取入户访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农村环境污染现况;章力建、朱立志研究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沉痛担忧。现实情况的严峻形势,对我国农村环保机制健全和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环保意识的落后制约我国农村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明显呈现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这也是它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难以对付的主要原因。以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为例,其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面源污染会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制品(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情况。三是不易监测性。这是指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等情况。农村环境污染的这些固有特点对我国环境保护机制提出了挑战,原有的城市环境保护机制较难适应农村环境,因此机制创新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关键。结合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发展趋势,机制设计不断增强工具弹性以及多方参与,实现监管部门、被监管者和公众的多方互动是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互动既有利于实现工具的有效,又能提高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各自的效率,从而提高环境绩效。在这些关系中,公众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农村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环保意识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农民环境意识的落后,难以对污染者与相关部门形成全民监督,不利于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另一方面,农民环境意识的落后,也阻碍了自身文明行为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民众环境意识的进化,始终是推动环境保护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改善农民环境意识将成为实施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

篇4

【关键词】空气;质量;污染物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空气污染源也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目前,各大中小城市对于城市污染的监测也主要是对主要污染物进行的实时监测。

1 2015年前三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由衡水市12个监测点产生,分别为衡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电机北厂、枣强县环保局、武邑县环保局、武强县环保局、饶阳县环保局、安平县环保局、故城县县政府、阜城县法院、冀州环保局、深州市政府。监测点的自动监测数据代表了衡水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衡水市实施空气质量自动实时,监测因子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PM2.5六项。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1.1 2015年第一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衡水市第一季度空气质量日报情况为:空气质量日报90天,空气质量一级0天,二级15天,三级33天,四级21天,五级16天,六级5天。衡水市自动监测点位项目为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6项。对社会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是每个单项污染物分别计算得出空气质量分指数,最大的污染物确定为首要污染物,其值确定为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下面就衡水市2015年1-3月份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及超标情况如表1:

表1

1-3月为采暖季,锅炉燃煤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衡水市环境监测站数据显示,此季度各污染源对衡水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值较大,PM10、PM2.5超标严重。要想彻底在采暖季改变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就必须加大对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的控制,控制含烟煤的使用。

1.2 2015年第二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衡水市第二季度空气质量日报情况为:二季度开展空气质量日报91天,空气质量一级0天,二级33天,三级52天,四级6天,五级0天,六级0天。衡水市2015年4-6月份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及超标情况如表2:

表2

4-6月为非采暖季,本季度较上季度各污染物数值明显下降,PM10、PM2.5超标率也明显下降,但由于衡水市本季度风沙较多,同时,由于新开工的工程较多,贡献了不少PM10,所以PM10、PM2.5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1.3 2015年第三季度衡水市空气质量概况

空气质量日报情况为:三季度开展空气质量日报92天,空气质量一级5天,二级35天,三级41天,四级7天,五级4天,六级0天。衡水市2015年7-9月份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及超标情况如表3:

表3

7-9月份达到一年之中气温最高值,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一些颗粒物不容易沉降下来。同时由于夏季白天和晚上人们出行较多,车流量较大,在高峰期易造成拥堵,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较大。因此,本季度PM2.5超标率明显高于上季度。

2 影响衡水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原因

2.1 城市建设发展加剧扬尘污染

新一轮的城市改造以来,建筑和市政施工场地逐日增加,工地开挖土方、混凝土及砂浆的搅拌,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以及在整村拆迁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等[1],都严重影响了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

2.2 煤烟型污染严重

衡水市第一季度空气污染严重,主要原因为采暖季烟煤对空气的污染。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这与拆改燃煤锅炉有极大关系,由于燃煤锅炉逐步退出城市,我市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一年好于一年。

2.3 气候要素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的气候将向暖湿方向发展,衡水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2]近年来衡水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且每年春季,都会遭遇扬沙天气,此时往往是大气质量最差的时候,对此我们应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改变大气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城市 环境 管理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对于城市环境污染原因的探讨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二、对于城市环境管理措施的探讨

1.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2.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4.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5.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6.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结语: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度,培养良好的功德心和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城市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的差距,才能为人们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保证人们身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解宏端;;沈阳市城市景观水水质调查分析及治理保护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篇6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1],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我国农药总量由1989年的20.62万t增加至1997年的39.45万t。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3污水灌溉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安全。污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低,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二是污水灌溉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灌溉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农民在缺乏正常灌溉水的情况下,自发引用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虽然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灌水质无人监管,灌溉部门没有按标准把关,导致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三是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河道的管理未纳入城市的规划,致使有些污灌用水的河道变成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河道,久而久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河。HTtP//:

2.4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2.5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我国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存放,不仅占用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累积,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3-4]。

3参考文献

[1]周静,崔键,梁家妮.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水质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S2):349-352.

[2]彭举威,汪诚文,付宏祥,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2):44-45.

篇7

【关键词】嘉兴;污水处理;实践

Abstract:“Jiaxing Mode” for centralized treating the integrated sewage of Jiaxing Cit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present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were also analyzed, in respect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 Some measure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urface water were finally proposed,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areas with shortage of clean water.

Keywords:Jiaxing;sewage treatment;practice

1.前言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省嘉兴市,是太湖流域下游平原水网地区,境内河道总长1.38万公里,河道分布密度为3.5公里/平方公里。嘉兴南临杭州湾,作为流域主要入海通道,嘉兴境内75%的水量为入境水,地表水环境主要受上游水质控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嘉兴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但与此同时,嘉兴水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内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极低,江南水乡城市遭受水质性缺水的严重困扰。如何解决水污染这一瓶颈制约,是关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嘉兴模式”的创立与实践

造成嘉兴区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流域上游来水水质不达标,或水质较差;二是区域内水体纳污量较大,造成水质恶化。从嘉兴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境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受上游水质影响较大,近几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是引起嘉兴市域内水体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随着嘉兴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境内各类水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也随之增长,内源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通常,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源、工业源、农业种植和养殖源,以及大气、土壤和固废污染源等。因此,为缓解嘉兴地域内的水环境形势,嘉兴市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决定采取内源控制措施,首先重点解决境内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源问题,实施“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并于2000年成立了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般来说,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类模式。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BO(Build-Operate,建设-经营)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方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民营合作)等多种方式[1,2]。“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是一项大型环境基础设施工程,旨在将市域内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收集输送、处理达标后排海,大幅减少生活和工业源对内河水体的纳污量。工程采取跨区域联建的方式,服务范围包括嘉兴市区、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及嘉兴港区,以及上述区域所属的乡镇;工程范围覆盖了市域内除海宁市和桐乡市的大部分县(市)区域,目前,达到约1860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工程分两期建设,总设计处理能力60万吨/日。工程已投入资金19亿元建成嘉兴市污水处理一期、二期两项工程,日均采集、输送、处理污水规模60万吨,近期日均处理污水已达45万吨。累计建成污水输送主管线137公里、污水输送提升泵站17座,相关县(市、区)同步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662公里、污水输送泵站136座。该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提高市域范围内的污水入网处理水平,有效地缓解了嘉兴市水环境污染的形势;通过实行“政府主导建设-公司独立营运”的准BOT市场化运作方式[3],开创了水质性缺水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治理的“嘉兴模式”。

3.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工程效益分析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稳定运行,嘉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联合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接纳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一期工程”采用循环式氧化沟好氧生物工艺。自2003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以来,随着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接管和排放标准亦作了相应的调整,不同时期的进出水水质情况见表1。

表1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接纳标准及处理前后水质情况

时 间 工业废水进水平均浓度(mg/L) 出水平均浓度(mg/L)

CODCr NH3-N CODCr NH3-N

2003.11――12月平均值 817 65.6 283.5 51.6

2011.5平均值 387 19.10 86.40 9.79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进合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印染、化工等行业,这部分经预处理后的废水成份复杂、生化性较差,使一期工程的氧化沟生物工艺处理效率不稳定。自运行以来,处理出水达到《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2001)中的一级标准限值,即主要污染物指标CODCr≤300mg/L、NH3-N≤25mg/L的要求。但随着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的提高,目前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即CODCr≤60mg/L、NH3-N≤8mg/L的限值,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一期工程处理工艺正着手进行提标改造,以进一步强化其脱氮除磷能力,提高处理效率。

随着嘉兴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日处理30万吨的联合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亦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采用“水解酸化+A2/O”生物工艺,对水质的适应性更强,处理效率更高。该工程的全面建设,不仅提高了嘉兴全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工业废水接管率,而且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10年的84.1%。自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实施以来,每年减少内河水体CODCr纳污量约3.8万吨,累计削减水污染物CODCr总量已达30万吨。随着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嘉兴市的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自2006年以来,市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呈现趋好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劣V类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为39.1%,较2005年下降了33%;主要水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总体亦保持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水质的逐步好转也为嘉兴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6亿元, “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2.4%。由此可见,该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对水污染防治“嘉兴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般来说,对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是节约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方法[4]。对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的模式,寻找一条治理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就嘉兴的实际情况而言,创立“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准BOT模式”是嘉兴市特殊地理位置和特定水环境的必然选择。从多年来的污水处理实践和思考中,我们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符合嘉兴市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的创立和实施,有效缓解了嘉兴区域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境内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污水集中收集、远距离输送、集中处理后排海成本高,要使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嘉兴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由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营运。由于工程建设投入巨大,在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下,企业经营所得还不足以偿还项目贷款。作为嘉兴市重大民生工程,目前该污水处理工程实行公司经营与政府补贴双轨制。

三是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多管齐下,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水污染物减排工作重点应逐步从城市和工业向农村和农业转移。根据嘉兴市环境监测站的分析报告和2010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目前嘉兴市的工业污染源排放对全市COD、氨氮和总磷三项主要指标所占比重均相对较小。而养殖业和生活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种植业和生活源是氨氮的主要排放源;养殖业及种植业是总磷的主要排放源[5]。因此,在目前工业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已经很小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嘉兴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尤其是要降低水体主要超标项目氨氮和总磷的浓度,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种植业、农村养殖业和生活源的水污染物控制,并做好河道的清淤保洁,实施嘉兴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第二步战略[6,7]。

5.结语

虽然水污染防治具有流域性、整体性的特点,但一个地区的区域水环境改善仍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可塑性。多年来,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嘉兴市内河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全市的节能减排,对改善嘉兴市域内的水环境质量、消除边界污染纠纷、推进嘉兴生态城市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嘉兴模式”的创立和实践,也为水质性缺水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周阳品,黄光庆.中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 (6):526-528,529.

[2]杭志勇.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09(12):70-71.

[3]常纪文.重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投资、收费与运营市场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60-62.

[4]常纪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市场化模式研究[J].产业与市场,2000(2):39-41.

[5]嘉兴市环境保护局.嘉兴市水环境质量变迁原因分析[Z].2010,06.

篇8

(一)水污染问题是影响湖南发展的关键因素

纵贯湖南省境内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八百里洞庭”的水资源,造就了历史上的“湖广熟、天下足”,是湖南省的生命之源。然而,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特别是随着湖南省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加快以及在此过程中相应的预防、保护、治理措施不到位,使得湖南省的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2007年环境监测中心在全省主要江河上设置了水质监测站点132个,监测河长5540公里,比2006年增加监测河长1154公里。根据监测及分析,全年Ⅱ类水质河长1481公里,占监测河长27%;Ⅲ类水质河长2479公里,占监测河长45%;Ⅳ类水质河长410公里,占监测河长7%;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1170公里,占监测河长21%。污染河段主要超标项目包括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溶解氧等因子。这说明湖南省局部地区水环境严重污染的局面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和治理,水资源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投融资问题是湖南省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水环境是湖南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花大力气彻底解决湖南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湖南省水污染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加强环保部门对工业污染企业排污的执法监察;从行政角度加大力度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保证运营;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的保护本身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湖南省的水污染防治,属于典型的跨地区水域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资金投入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水污染防治的投资渠道及治污工程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是湖南水污染治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瓶颈”。

二、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投融资机制正发生结构性变革:单一的筹资渠道逐步转变成多种渠道,单一的投资主体逐渐为多元化投资主体所取代,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格局。

(一)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资现状

湖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2003年为516013.88万元,占省GDP5010.95亿元的1.03%,2004年为722419.4万元,占省GDP5612.26亿元的1.29%,2005年为899138.8万元,占省GDP6468.64亿元的1.39%。经省人大提议,湖南省2005年到2007年实施的“环保3年行动计划”,省政府在3年内对省内水环境实施92个重大环保整治项目,三年里投资287多亿元。

(二)湖南省水污染治理融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日渐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年污水排放总量将达到20亿立方米,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达到1000多万吨。而目前湖南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难以满足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基本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湖南预计投资186亿元,力求到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全省规划出“十一五”环境治理重点项目共154个,总投资达325亿元。为解决湘江流域7市污染问题,“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拟安排在湘江流域的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有108个,总投资244亿元。此外,为加大对工业污染最集中、最严重的长株潭地区污染防治力度,“十一五”期间,拟在长株潭地区实施环境治理重点项目36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23.4%,总投资149亿元。十一五期间是湖南省环境建设的重要期间,投资需求大。目前,湖南省水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中央财政投入;湖南各级地方财政投入;污染企业环保投入,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及水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对企业污染治理的强制性规定,便利污染企业的治污资金形成了水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之一;排污费收入;国际贷款。

三、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不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水环境保护历史欠债多,各水域环境质量要达标,需加大投资力度。水污染治理资金缺口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1、融资渠道狭窄。受“环保靠政府”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水污染治理融资渠道单一,还是政府唱主角,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游离于市场之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排污收费。地方财政受各种因素制约,投入不足,远不能满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排污收费项目单一,标准偏低,收费资源流失严重,收费金额很有限。

2、融资机制落后。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应该与经济体制相协调,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问题,已是公认的大势所趋。但目前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机制基本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仍然是其融资的主渠道,环境保护市场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3、融资权责不分。现行的治污投资体制没有明晰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环境责权和环境事权,没有建立投入产出与成本效益核算机制,没有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污染治理责任过多地由政府承担,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环境资源、环境公共物品和环境设施,没有或过少地承担相应的责任、成本和风险。

(二)治污投资效率低,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水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及运营效率总的来看还是不尽人意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民营企业参与水污染治理投资的良好市场竞争机制。在水环保基础设施领域,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政府投资建设、事业单位管理运营设施的模式,这种政府垄断模式从制度上排挤竞争,缺乏效率。

污染治理的社会化程度低。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大部分污染企业都是自己建设处理设施,自己运行管理,较少考虑通过委托合同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让专业化企业治理污染。由于规模不经济原因,中小企业采取“自己建设和运营设施”的分散治理模式也导致了投资效率的低下。而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业的发展又没有及时跟上,没能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外部营运环境。

四、解决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问题的对策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关键取决于水污染治理投入能否及时到位,为此必须疏通已有投资渠道,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一)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量

“十一五”期间是湖南省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投资需求量大,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同期GDP的2.42%。只有建立基于市场的多种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环境保护费用的格局,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1、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形式。发挥环境财政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加大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环保的投入力度,并重点解决跨行政区的水域污染治理问题,从水域尺度统筹资金使用在加大政府对环保财政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区域水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以及企业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环保融资机制,使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扩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解决目前环保资金紧张,投入不足的问题。

2、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各级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除环保专项资金外,各级财政安排的环保治理等经费要逐年增加,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债和其他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企业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落实工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以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产业市场化为突破口,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国内外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事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的格局。多元化、社会化环保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将改变目前政府作为环保主要投资主体的局面,为国内外的企业及个人、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政府等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市场。

3、形成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在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下,为各类环保投资主体创造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服务方式,不同的投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选择直接的投资方式或间接的投资方式,也可选择两者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参与环保投资。这样有利于环保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市场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1、明确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法律地位。尽快修订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谁污染、谁负责、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明确工业企业可自己治理污染,也可委托专业化的治污企业来治理污染,明确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相关法律责任。污染治理市场化后,针对不同的委托方式,都能找到法律的责任主体。

篇9

(一)研究对象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具有典型性的综合新闻类周刊,在2009年10月8日创办了“绿色版”,把“绿色新闻”理想作为奋斗的目标,其发展日趋成熟稳定,不仅有广度,更有深度,为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选取《南方周末》“绿色版”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本文选取了《南方周末》“绿色版”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为期一年的研究样本,其中2014年10月2日、2015年1月1日、2月27日没有“绿色版”之外,共有52期“绿色版”。选取这52期除广告外的所有文本作文样本范围,共取得有效样本216篇。

二、研究发现

(一)报道主题覆盖面广,分布均衡

《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主题分布广泛,本文将其归纳为环境与污染(生态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生物保护与生物入侵)、能源(节能、能源与环境等)、低碳(低碳经济等)、健康(医疗保健等)、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理念等)、食品安全、其他共7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绿色版”扩展了早期环境新闻报道的领域。“早期的环境新闻报道局限在工业污染的某些领域,内容比较单调、视野相对狭窄。伴随着时间的移动,环境新闻报道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涉及到了工业污染的各个方面。从城市噪声到废水、废气、废渣,从近海污染到内陆污染,从乡村污染到城市污染,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范围越来越广,内容大大丰富。”[1]由此可见,“绿色版”突破了早期单一的环境新闻报道主题,更加重视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新闻报道。

其次,《南方周末》绿色版各报道主题之间平衡报道,虽然其中的环境与污染所占比例最高为30%,健康、食品安全、城市方面的报道所占比重各为17.6%、16.3%和13%。由此可见,各个报道主题类别所占比重相差并不悬殊,在主题分布中较为均匀。

(二)报道地域分布均匀,具有国际意识

“绿色版”将国内环境问题视为重点,国内报道总篇数为193篇,国外报道篇数为23篇,虽然总数不是很多,但是《南方周末》绿色版有有放眼全球的意识。正符合老人“放眼这个星球,记录并推动这个国家的绿色进程。”[2]

第一,近年来,国际间的环保合作正在广泛的开展,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帮助,而且随着环保意识在国际间的普及,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保,一些国际性环保组织,常年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和推广环保知识和意识,这些工作为缓解环境恶劣的局面提供了一定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破坏之间存在的必然矛盾。[3]如《日本“地沟油”去哪儿 南方周末亲赴日本探寻》、《法国:大刀砍向机动车 灰霾攻陷巴黎》等等。

第二,“绿色版”环境新闻在国内地区分布广泛,“绿色版”国内地区报道涉及32省市,范围广泛。其中东部发达地区居多,可见这些发达地区是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的重点。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海南、西藏等较偏远地区的报道得少但并不代表问题不严重,我们更应该注重防范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不是等污染过后才开始注重。

(三)报道类型多样,深度报道居多

《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报道主要包括消息、评论、人物专访、深度、图片、读者6种。其中深度报道最多,人物专访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绿色版”类型比较丰富。

一是深度报道是《南方周末》“绿色版”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受众群体定位决定了其要深度报道。主要有四类受众群体,一是政府决策者、政策参与者,二是行业、产业界人士,三是公益人士、环保人士,四是关心环境的精英读者。这四类读者均是“绿色版”的核心读者群,对倡导绿色环境有共同的期待和心愿。也只有深度报道才能创造不可替代的阅读价值和吸引力,也是绿色版区别于一般类报纸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

二是其中的人物专访报道也是一大优势特点。环境类的新闻报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够了解相关术语以及现象,所以《南方周末》“绿色版”开通了《厅长时间》等环节对其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解答。如《“不能指望改革刚一年就解决所有食品安全问题”访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韦波》从这些报道里面可以看出,有一些专业知识是一般非专业人士所不了解的,也不可能给出权威性的回答,所以有关专业人士的真知灼见能够让读者在特定的环境问题上有所启发。

三、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对文本的内容分析的探讨,可以得出《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所呈现的特点概括如下:

第一,《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涉及面较广,重点突出了环境问题中人类活动的参与要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环境问题虽然有天灾,但是人祸是其主要原因。《南方周末》“绿色版”承担了媒体应承担的责任,除了警醒人类要爱护这个星球之外,也呼吁人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和行为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报道区域以国内为主,同时也涉及了不少国际性报道内容。国际性的报道主要涉及到一些侧重于讨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国外先进国家在治理环境问题上比较先进的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模式。通过国外在治理环境问题上的前车之鉴,为我国在治理环境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避免少走歪路。

篇10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360,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Irishtown),“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超级秘书网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