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19:5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硕士生开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硕士生开题报告

篇1

一.选题原则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4.要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选题。

5.要根据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础和特点,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二.基本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博士生一般不应少于50篇,硕士生一般不应少于30篇。

2.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开学 初进行。

3.书写格式:

(1) 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

(2) 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已进行的工作及前沿的主要问题

(3) 课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4) 研究工作具有新意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5) 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

(6) 所阅读的文献、资料(另附清单)

(7) 论文工作安排

篇2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医学上,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课题题目应适中,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0,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近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避免大段引用原文,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篇3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篇4

开题报告须知

一.选题原则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4.要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选题。

5.要根据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础和特点,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二.基本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博士生一般不应少于50篇,硕士生一般不应少于30篇。

2.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开学 初进行。

3.书写格式:

(1) 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

(2) 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已进行的工作及前沿的主要问题

(3) 课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4) 研究工作具有新意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5) 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

(6) 所阅读的文献、资料(另附清单)

(7) 论文工作安排

篇5

一、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开题报告的制作要求

开题报告初稿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开题报告的格式模板见附件。开题报告经指导老师审定同意后,按附件的形式进行适当压缩,嵌进附件的表格中,将该a4纸表格的4页依次按正面第1页、第2页,反面第3页、第4页用一张a3纸正反打印作为最终提交的开题报告。最终提交的开题报告须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开题。

2、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学生应严格按照研究内容、研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标准撰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选题要求说明背景、来源及意义,必须结合实际,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不宜过大、过空。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需要对研究方向有较全面的历史回顾,国内外研究动态有较深刻陈述,并对研究出发点有理论依据。反映研究生对研究方向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3)研究内容

需说明研究框架、技术路线、研究思路,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并明确章节结构。

(4)研究特色及其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对研究工作的特点及其难点要予以说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论文工作、工作量及预期进度

字数为3万字左右、预期进度按12个月设计。

(6)预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创新点

表明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和创新点要求具有前沿性和可操作性。

(7)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近五年文献不少于10篇。

二、开题报告的评审

1、本硕士点导师组织开题材报告评议小组,对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认真的审查。评议小组由教授或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副教授组成,一般不得少于3人。

2、研究生开题必须由本人参加。开题过程为:开题报告讲解;专家提问;答辩等环节。开题报告讲解要求使用ppt文件,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第2条规定对高校教师及同等学历硕士暂不执行)

篇6

Political Economy

一、专业名称、代码:政治经济学,020101

二、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经济学科(门类)”所属“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类)中的基础性专业,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还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有时特指的政治经济学。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是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硕士学位点之一。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既有在《资本论》与经济学方面传统的鲜明特色与突出优势,又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崭新特征与现实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专业一直是河南省连续多年的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名师辈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有所成和富有成就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成为高校、政府与经济职能部门的高级精英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熟悉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和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能够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经济类专业适合的相关工作。

1.掌握扎实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四、修业年限

本专业硕士生学制一般为3年,在校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按一定标准、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五、研究方向

1. 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2.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研究

3. 现代企业制度与人力资本发展研究

4. 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型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7 大类(其中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为学位课程)。

(二)课程体系

类别

课程名称

考核方式

学时

开课学期

任职

教师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第一外国语

考试

54

54

2

4

1、2

公共基础课

1)中级微观经济学

Advanced Microeconomics

2)中级宏观经济学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3) 中级计量经济学

Advanced Econometrics

考试

考试

考试

54

54

54

2

2

2

1

1

2

院定

专业基础课

1)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研究

Advanced Political Economy

2)《资本论》研究

Research On

考试

考试

36

36

2

2

2

2

导师组

专业必修课

1)经济理论

MarxismEconomics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Socialism Economics

3)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考试

考试

考试

36

36

36

2

2

2

2

2

2

导师组

学术活动

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听取学术会议报告, 1 学分

1

1

实践环节

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1 学分

1

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中外经济学名著选读

Selected Materials of Marxism Works on Economics

2)政治经济学前沿

3)经济思想史

考查

考查

考查

36

36

36

2

2

1

2

2

2

院定

院定

院定

补修课程

(跨专业研究生)

考试

54

≤4

1

公共选修课

1 )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 全校性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类的课程,不计学分。

考查

36

1

3

七、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总学分5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原则上32学分, 其中必修课22学分,选修课8学分,学术活动与实践环节2学分。论文研究18学分。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学术活动

实践环节

32学分

开题报告 2学分

18 学分

中期考核 2 学分

预答辩 2 学分

学位论文 12 学分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既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互动教学方式。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导师指导和本学科老师集体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2、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

3、研究生应博览群书,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认真学习基础理论和钻研原著,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4、培养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和能力,使研究生具有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九、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和修满所要求的总学分后,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和前沿性,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由院系组织集中进行开题,由若干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或副教授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集中进行。

研究生确定了论文选题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有关该论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写作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研究生作开题报告时,应有包括导师在内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3-5人参加,教师要对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等做出认真的评议。

篇7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篇8

1.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和背景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目标,而工程硕士成为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覆盖领域最广、培养规模最大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近几年,我国人才培养单一性和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矛盾逐步凸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培养特色不明显、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突出等问题。教育部在2009年开始部署增招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期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1)生源与就业

根据生源统计,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应届本科生,比例能够达到81.8%;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大部分招生领域要求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实际工程经验的差别是影响两者培养的关联因素之一。在针对2010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问卷调查中,我们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4份。8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对就业有所助益,80%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表示满意,73%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可见,尽管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但学生对于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和理念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构建工程硕士培养体系,重点在于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受最深和最关注的。

(2)课程与实践

从对首届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的工程实践环节实施情况调查来看,能够实际进入工矿企业参加企业实习的研究生仅有17.6%,能够参加校企联合课题研究的有23.2%。真正能够参加工矿企业实习和参与校企联合课题并从中受益的学生仍然不足半数。在针对2010届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的实践环节培养调查反馈中,87%的学生肯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作用;但同时仍有43.6%的学生觉得实践时间不足。可见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关键联系点,是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构建工程硕士创新培养体系应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这一重要培养过程的实施。课程体系方面,通过调研部分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上都能够做到有所区分,但程度不尽相同,同时由于教学资源限制等原因,无法实现完全的单独授课。因此,尚需建立起一套凸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其培养需求。

二、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关联与互哺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不同形式,但从培养特点来看,两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是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工程基础的在职人员,学习目的相对明确,其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利用知识指导工作实践;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主要为应届毕业生,缺少实际工程经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和知识能力的互补性使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互哺培养模式成为可能。天津大学利用长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天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理念,积极探索一种两者互哺的双赢培养模式。

1.利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经验指引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

天津大学已经开展了多年高水平的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并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学校培养的9名工程硕士荣获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化学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3个专业领域荣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领域”。长期高质量的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资源。

(1)积累校企合作资源

截至2009年,天津大学已在全国的21个省建立了9个工程硕士培养基地,80多个大中型企业成为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合作办学单位。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学校提出了“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带动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该模式的成功指引,在首届全日制工程硕士进入实践环节的同时,我校已经在11个学院建立起了13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其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还推进了校企间产学研的深入合作。

(2)完善学位论文标准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与传统学术学位的差别,为此,应采用适应专业学位特点的多元化指标来衡量是否达到申请专业学位的成果要求。我校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以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为借鉴,更好地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体现专业学位的教育特色。

(3)丰富企业专家和导师

在落实双导师制的过程中,我校很早就已经建立起了企业导师库。很多合作企业的专家和高工长期对学校的工程硕士进行指导,同时,很多早期毕业的优秀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也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近年开展的面向校内外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中,学校已遴选专业学位导师1107名,充分满足了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要。

2.通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理念促进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丰富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经验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工程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特色,在培养理念和培养机制上对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起到反哺作用,大大提高了培养质量。

(1)营造育人政策环境

全日制工程硕士完善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天津大学努力创造在素质教育的大平台上强化“应用型”特征的政策环境。基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同等对待”的原则,我校在培养实践中对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研究生既同等对待,又有所区别侧重,进一步深入实施分类培养,营造“和而不同”的政策环境。

(2)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藉由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实践,将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辅助教学延伸到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丰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手段,更加契合在职学习的特点,也使教学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向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开放“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其学位论文开题环节,督促其按时完成开题,保障论文质量,同时便于培养过程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3)严格培养过程监督

将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纳入到统一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对其课程考试等培养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成立专门的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标准进行审定,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由校内外专家组成,对校外专家建立了专家库,视各次会议工作需要聘请委员。

三、工程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的构筑和完善

在互哺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入手,构筑兼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色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

1.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基于“胜任力素质”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基于“冰山模型”,将工程硕士研究生需具备的胜任力素质划分为显性的“冰山以上部分”和隐性的“冰山以下部分”,分别从知识、技能、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5个方面构建起符合工程硕士特点的胜任力素质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工程应用特征,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形成了以工程知识、工程技能、工程意识为核心的三大课程模块。在三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探索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形成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实习与实践结合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了课程体系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中的作用。

2.协同校内校外多方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和学科特色,建立联合实践基地等示范性校内实践基地和一系列公共实验平台。通过协同校外资源,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创建校外实践基地,或吸引企业在校内建立开放实验室作为公共实践平台。以校内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为不同层面,构建内外结合的规模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多层次立体实践基地体系,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四、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在互哺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依托研究型大学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已有经验,结合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对影响培养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归纳和提炼,系统构建起招生、教学和学位“三位一体”的长效质量保障机制,实现内涵式发展。

1.推进优质生源工程,保证生源质量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招考自命题中体现“应用型”、“实践能力”要素考核;复试中注入“实践元素”,通过实验实践能力测试,考核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制定推免生奖励政策、举办招生夏令营等形式,广泛接收重点院校的推免生。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选拔过程中,实施共同招生,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招生宣传与组织等工作,并由企业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向学校推荐生源,保证生源质量。

2.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实践教学和论文开题等培养重点环节的督查。通过不定期赴学院和实践基地、合作单位的走访,检查实践报告等手段,了解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通过“研究生开题报告管理系统”的使用,规范开题环节,提高论文开题质量。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辅助教学。通过建立“研究生开放课程”,引导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主学习,推动工程硕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目前已建成开放课程33门。营造诚信严谨的学术氛围,把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贯穿于培养过程之中,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规范和约束。

3.制定多元论文标准,确保学位质量

建立了不同于学术型的学位论文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了以项目获奖、产品设计、专利申请等成果替代学术型小论文的“替代机制”。专业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都要求有行业专家的参与,从职业和实践角度考查专业学位申请人的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发挥合作导师、学位论文督导组的监督指导作用。重视校外导师在论文选题、开题以及论文撰写中的实践指导作用;组织学位论文督导组参与学位督导工作,为专业学位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五、结论

篇9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loc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 domestic local colleges,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how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ster's degree thesis, positive ideas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ster's degree thesis.

关键词: 地方高校;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master degree thesis;master graduate student

中图分类号:C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73-03

0 引言

随着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倾向。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检验研究生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水平的主要手段,不仅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最直接、最综合的体现,也是衡量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国内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重形式轻内涵、重表面轻实质等问题,这使得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水平大打折扣,国内不少文献研究纷纷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所存在的不足。如方仪、钱志中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选题陈旧、创新能力不够[1]。李安萍认为学位论文创新能力有待改进[2]。常宝英指出研究生学位论文理论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3]。赵宏伟指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不新颖、内容没有创新,只是简单重复前人的研究,不能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结论与科研成果不能突破前人。有些论文虽然提出了新的方法,但是缺乏与其他方法的全面比较,很难看出其创新的程度[4]。应建华指出:学位论文选题不当。有的选题视野不够开阔,不善于发现亟待研究的问题,大多选一些资料多、前人成果多的问题;有的选题过大,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没有能力完成[5]。李占华等(2006)指出:部分论文选题较小,分析深度不足[6]。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研究生入学缺乏学术道德素质教育,不能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研究生尽早明确学业目标,制订合理学术规划的重要时机。部分研究生对研究行为守则、学位申请的基本条件缺乏了解,类似于“学位论文不过关,能否拿到毕业证”这样的问题,甚至在高年级研究生中仍模糊不清。不少研究生抱有“临时抱佛脚”的急就思想,选题方向不明,未将学位论文作为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持续性工作。同时,高校也缺少以专题讲座、专家讲解会等方式,对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教育,这使研究生无法树立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围绕学位论文的撰写认真进行文献查阅、数据收集、读书报告、问卷发放等相关工作。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研究生对学术研究工作拈轻怕重,不愿投入精力进行艰苦的学术研究,对学位论文的完成总想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1.2 研究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启发学生研究兴趣 高校现阶段硕士的主要教学方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沿袭“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同时由于教师与教学资源条件所限,大班授课的情况占据多数。这种课堂讲授一对多的形式,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了一定制约。研究生阶段,导师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激发受过系统大学教育却无学术研究经历的研究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开展科研创造活动的能力。

1.3 学位论文开题管理较松散 部分高校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内(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内)并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召开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国内不少高校对研究生开题工作的时间进度掌握十分明确,但对选题、文献查阅、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实质性内容的判定仍有待细化。部分学生开题报告撰写不够严谨,甚至直接沿用往届学生版本,导致出现题目与内容大相径庭的谬误;开题论证工作形式化严重,缺乏实质内涵。开题撰写、导师签字、开题论证等环节衔接松散,未能切实起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作用。

鉴于上述原因,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

篇10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创新能力 “三环一体,三段式”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2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经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生产部门。如何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转型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推行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为了满足不同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如何摆脱对学术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盲目模仿和依附,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创新特色,是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所面临的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往往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学生通常不具备现场生产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而且调剂生或跨专业报考学生占很大比例。以我院金属材料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例, 所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涉及金属材料、材料成型、焊接、腐蚀与防护、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 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材料学科专业知识,也没有受过材料学科的专业实习和实践培训。这严重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个人发展。因此,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1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提出

随着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调整, 如何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培养体系是目前很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的创新教育机制。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必须要强调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因此,文章旨在围绕“实践能力”这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创建材料学科“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环”指研究生培养的三个环节“教学、科研和论文”。“三段式”则是“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阶段培养模式,“三段式”培养是一种从理论先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螺旋式上升,实践修正理论,论文基于实践,以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完美结合。

2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针对我院材料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提出“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段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学生在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训练,第三阶段返回学校结合企业实践内容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三个阶段相辅相成,重点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践创新性”。

2.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阶段(基础阶段)

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讲述中,重点突出工程实践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课程讲述中设置典型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讲解,在学院层面上为学生提供初级实验系统,如校内实验平台教学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对实践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一方面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强化实践创新的培养理念, 建立创新性的教学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应用问题的能力, 着重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帮助研究生进行自我认知, 激发创新意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工程实践训练的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既是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也成为阶梯式工程实践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基础阶段。

2.2 第二阶段, 实践训练阶段(核心阶段)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在于学生的现场实践。专业学位教育具有突出的实践创新性,其培养模式超出了学校范围,学校已经不再是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和参与者,而是需要企业、甚至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共同参与。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训练阶段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研究生提供具有实践性的选题内容,如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工艺流程训练等各种工程实践类型,将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即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硕士生导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校内外导师团队,能够满足实践出新型人才培养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训练阶段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2.3 第三阶段,论文就业阶段(提升阶段)

首先,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要突出实践创新性。选题落实双导师制度,确保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且研究生选择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 课题既紧密联系实践、 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其次,强化开题报告管理。研究生在开题前, 需深入企业做实际调查,然后带着问题去查阅大量相关文献, 明确研究重点,开题前需要进行必要的预试验,最终与导师协商讨论,制定学位论文研究方案。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开题的应用价值、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论文研究内容、实验进度安排等进行论证, 最终确定较为合理可行的开题报告。再次,强化论文研究的中期检查。注重论文的中期检查和考核,了解学位论文的研究进展, 对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予以解决。最后,完善论文评审与答辩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至少由2位业内专家进行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是企业专家。根据专业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严格审查。选拔资深硕士生导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对学生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对其是否达到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水平做出评判。答辩不合格者需申请延期毕业,对论文工作进行整改,可在一年内申请第二次答辩,若第二次答辩依然不合格,则终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3 结语

文章结合我校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即研究生培养的三个环节“教学、科研和论文”实现一体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阶段培养模式螺旋式上升。通过建立“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东旭,郑群,马修真.“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8-11.

[2] 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8):99-103.

[3] 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2-103.

[4] 蹇洁,席海峰.构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29-230.

[5] 唐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33-34.

[6] 李必文,胡良斌.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J].科技视界,2013(8):47.

[7] 陈奇d.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