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培训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培训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进员工的培训内容及方法
1、对新进员工给予友善的欢迎,使他们有宾到如归的感觉。
2、介绍公司主要领导、同事、和工作环境,工作条件。
3、介绍公司的人事政策、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着重介绍公司的给薪计划、升迁计划。
4、介绍所应聘的职务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技能特长、行为准则。
5、当场发放与其工作有关的说明书、考核标准与考核表,让他们有遵循的轨迹,依样去做,按部就班,将失误减至最少。
6、分组讨论,让新进员工畅谈各自的感想、感受;提出自己的点子或设想,疑问及要求;并请有关资料人士给予指导和解答。
7、现场参观,熟悉环境。实际操作,模拟训练。
二、老员工的培训内容及方法
1、首先应对老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思想和表现作一次调查,找到培训的重点或必要点。调查的方法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能力、素质、人际关系、知识、技术、态度。
2、调查了解之后,就必须针对重点进行再教育。教育的内容会有许多的不同,可从党见的缺点开始训练。老员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缺点:(1)对工作部门整体性的工作内容理解不足,缺乏主动性;(2)忘记了基本方法,我行我素;(3)对改善工作的努力不够,总说“照着指示做,可以吧!”而不愿多投入。(4)时间管理不彻底。工作一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这是工作准则。老员工因为在公司服务时间长,易产生惰性,没有时间观念。(5)人际关系处理不恰当、合作协调能力差、不服从主管指挥。
3、当公司每一项新的政策、新的制度出台时,应及时对老员工进行培训,以期达到自觉执行的目的,或对公司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趋势有较深的了解。第四条各种培训之举办,应尽量以不影响工作为原则。第五条从业人员之受训成绩及资历可提供人力资源部作为年度考核,晋升之参考。离职第一条公司希望所有员工在风采工作的经历是一段有益的经验,并希望所有员工都是本商场事业的合作伙伴。公司并不愿意解雇任何一位员工,但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公司将会考虑终止与某位员工的聘用:一、自动提出辞职申请的;
篇2
1、根据我工厂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把我工厂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我工厂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进一步落实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车间都要与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使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的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3、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按规范完成厂区安全设施的布置工作,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确保安全经费富足、到位,同时把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立足防范,狠抓“三违”行为;
4、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文化素质,强化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各项安全整治措施的落实;
5、加强我工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在企业中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
6、加强我工厂消防安全管理,同时每月组织一次工厂全体人员的消防演练,为“提高我工厂发生火灾后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工厂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同时在厂区范围内按要求安装足量的消防设施,加强重点防火区域的消防管理工作,做到勤巡逻、勤发现、勤解决,以消除各项消防隐患;
篇3
阿尔孜古・热合曼是五十一团十连职工,今年20岁,家里仅有的6亩地是结婚时父母当成嫁妆送给她的。地虽少,但也得有人种,阿尔孜古・热合曼曾经被这6亩地牢牢地拴住。
9点45分,阿尔孜古・热合曼走进工厂。工厂是图木舒克市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来的,主要从事服装加工贸易,产品销往中亚、欧美、非洲等国家。
工厂规定早晨10点上班,但还不到上班时间就已经有近150名少数民族妇女端坐在缝纫机前面忙碌了。
穿针、走线、缝制……阿尔孜古・热合曼神情专注,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150多台缝纫机“嗒嗒”的响声在600平方米的厂房里此起彼伏。这些少数民族妇女6月底才进厂接受培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们已掌握了服装制作的基本功。
让团场的少数民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这得益于图木舒克市今年力推的“总部+卫星工厂+职工”的发展模式。
图木舒克市益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萍曾经在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推广过这种模式。她发现,这种模式在团场更能发挥优势。2016年年初,借助三师、图木舒克市招商引资的机遇,汪萍把这种模式“搬”进了团场。
“总部”设立在图木舒克市工业园区,负责管理、裁剪、包装和物流。在各团场建成“卫星工厂”,主要组织员工生产。今年4月,汪萍相继在四十四团、四十九团、五十一团设立了“卫星工厂”,专门招聘团场少数民族妇女。
对于在团场推广“卫星工厂”模式,汪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之前在英吉沙县就曾看到过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后只能待在家里。
“卫星工厂”模式把企业搬到团场,激活了团场少数民族妇女脱贫致富的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也解决了她们“不愿离家”、“离不开家”等问题。
看着近150名少数民族妇女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工作认真细心。
“她们现在处于培训期,每天都会有10元的补贴。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学习和适应工厂的管理制度。”汪萍说。
负责培训的老师邓秀华说:“用不了3个月,这一批少数民族妇女员工就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了。到时候,按绩效领薪水,她们每年将有1.5万元到2万元的收入。”
篇4
面对全国1500多家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民电器厂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市场营销之路,开展了国有企业“第二次创业”。就是以电力市场为目标,确保市场占有率;以营销策略为手段,确保营销完成率;以营销渠道为重点,确保资金回笼率;以品牌营销为战略,提升产品美誉度;以服务营销为核心,提升客户满意度;以营销队伍建设为保证,提升队伍忠诚度。六大营销策略使百年老厂焕发了青春。
如今,人民电器厂成功实现了“二次创业”。产品营销从2002年2.8亿元,连续11年,平均每年以1个多亿的增长速度,最高营销达13.8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特别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营销不降反升,工厂成为电压电器市场的领头军。工厂还多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国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中国机械工业销售500强,2011年,工厂荣获售后服务全国十佳单位。
本文就低压电器市场营销谈一点看法。
一.以电力市场为目标,确保市场占有率
1.一流产品开拓市场
人民电器厂作为我国中低压电器领域的先导者、先行者,1950年代自主设计生产了DWO空气断路器等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低压电器专业工厂;1980年代引进开发了ME系列空气断路器等产品,使产品达到国内先进;1990年代开发生产RMW1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使产品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自主研发了RMW2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使产品水平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工厂在“自我加压、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引下,“上联”牌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等24个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上海名牌产品”,企业产品全部通过3C认证。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品产值率已达到企业销售总额90%以上。这为开拓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目标锁定电力市场
根据市场细分,工厂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全国供电系统市场,主要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电网以及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供电系统项目多、资金状况好,所以一直是激烈竞争的市场。为此,我们制订了加强对供电系统的市场开拓计划,在电站工程上,开拓了国电、中电、大唐等重点项目。仅最近2年,我们新开发了20多家供电系统,特别是沿海省份供电系统的开拓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供电系统项目完成量达到全厂项目完成量的半壁江山。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新领域、新行业市场开拓力度,开发了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青海格尔木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打开了新能源领域市场,使产品市场占有率大踏步上升。
二.以营销策略为手段,确保营销完成率
1.开展“合作型”营销
工厂开拓市场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供电系统大集团、大客户、大中型成套设备企业、专业设计院等优秀客户群,一方面可以得到优质的市场资源,而且回笼资金有保证;另一方面通过与优秀客户业务往来,可以引进他们的优秀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管理。
我们“合作型”营销主要从三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对全国各地大集团、大用户合作。通过强强联合,采取方案推荐、服务承诺、服务前移的策略,实施优惠的产品推广价格策略,使合作双方达到双赢。
二是加强与全国大中型成套设备企业合作。建立与这些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授权等形式,使合作双方信息共享、项目互通,同时也利用他们的资源帮助我厂拓展市场,达到互惠互利。
三是加强对全国专业设计院所的开拓力度。特别与一些信誉好、有技术权威性的设计院合作,通过双方信息交流,介绍了我厂的新品,也通过他们的设计选型,推广我厂的产品,达到双方共同开拓市场。
2.建立“项目制”营销
由于供电系统营销都是以项目形式来实施的,因此,我们形成了规范的“项目制”营销:
一是划分了项目管辖权限。凡项目金额在50万以下,由区域经理负责;100万元以下,由地区部长负责;超过100万元项目由商务中心负责管理。
二是建立了项目跟踪管理。从项目信息、评估、立项、设计上图、交底、合同、技术协议书、施工图、招标、产品选型、实施等阶段,进行全过程跟踪。
三是建立项目定期沟通制度。对大项目或应急项目每周沟通、检查。
四是建立项目考核奖罚制度。如对于项目完成率好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完成率差的进行戒免、调整等处理。
近10年来,工厂实施典型、大中项目200多个,遍及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在印尼、印度、土耳其、尼日利亚等国进行电站工程,收到客户好评。
3.推出“差异化”营销
我们将传统促销产品转变为推荐产品方案,如近几年推出RMD2、RMM2智能断路器产品在典型系统中使用差异化服务方案、在城网和新农村网改上提供差异化服务方案,收到良好效果。
4.实施“高起点”营销
人民电器厂领导班子有强烈的发展欲,自始至终都把高起点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工厂“每年提出一个销售新目标,一年要上一个新台阶”。从2002年以来,不断提出“1品1个亿”、“1年增长1个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历史新高。
三.以营销渠道为重点,确保资金回笼率
1.合理布局经销渠道
人民电器厂建立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包含近200家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的网点,100多名销售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通过服务阵地前沿和服务人员属地化、服务热线等措施,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网点进行整体设计和布局,建立起统一的品牌形象。
2.规范渠道商务运作
工厂对经商网点严格做到50万元注册资金,年销售在200万元以上,能遵守工厂销售方针,并在合同管理、业务接待、销售统计、产品发运、仓库运输、贷款管理上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3.价钱渠道资金考核
工厂定期检查分析营销网络全部受控。特别是通过CRM客户管理系统,了解各经销渠道的销售情况及资金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对经销渠道的资金考核,使每月资金回笼率都达到100%,并给予业绩好的网点予以重奖,构建“双赢”机制。
四.以品牌营销为战略,提升产品美誉度
1.确定品牌营销目标
工厂提出“诚信打造上联品牌,持续追求用户满意”的经营理念,全力塑造中国低压电器的领导品牌。工厂制定品牌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目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使品牌战略迅速成为企业上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动。
2.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工厂在品牌实施上,采取“内塑”和“外推”的办法创品牌:
内塑上:一是构建品牌文化建设。90年代,全厂形成“人人成为超越者”的团队文化和“超越是本,超越是赢”的核心价值观;90年代末,形成“产品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品牌建设目标;新世纪,形成“选择上联,选择放心”的品牌外延文化。二是构建品牌质量文化。从源头抓起、全面控制、持续改进、长效管理,形成产品开发、质量、生产、经营、管理的五大快速反应机制。
外推上:一是开展广告宣传。工厂在报刊、媒体、网站、杂志、产品展览会上广告宣传。二是“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邀请用户参观、考察企业。我们邀请全国各地供电系统、大集团、设计院所人员来厂考察,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接待了1500多人次;走出去,就是组织品牌推介、产品技术交流、培训会议。2年间,我们在全国各地组织了近50多次产品介绍会、技术交流会,每年人数达2000多人以上;我们每年还为全国各地用户的技术人员、维修人员进行30多次技术培训,人数超过600多人。三是开展打假活动。通过授权律师在报刊上发表声明以及经销商参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五.以服务营销为核心,提升客户满意度
1.建立“零投诉”的目标管理
人民电器厂的服务营销从“产品”和“服务”两个层面展开的。首先,工厂采用国内首创的全编码可追溯管理体系,就是产品可追溯,在每件产品上都拥有一个专用条形码,它记录着产品从订单配发开始的每一步制造环节的详细信息,并时刻监控每件产品的制造全过程。其次,服务受监控。我们在全国设立16家售后服务点,规定上海地区4小时内到达现场;江浙地区24小时内达到现场;其他地区48小时内到达现场;我们安装了产品保修录音电话,即可监督接待人员的态度,又可查询用户的要求,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2.建立“一条龙”服务体系
工厂的服务营销从服务层面来讲,又是以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一体,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来追求用户满意度的双赢机制。
一是以售前服务的突破口,为用户制定各种产品方案,让用户了解产品,为用户选择优质的产品,最低的成本。
二是以售中服务为监控点,严格执行合同,正确及时交货,确保项目完成。
三是以售后服务为满意度,规范服务用语和程序,厂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开通了“上联热线”,并在广州、济南、北京、长沙、沈阳等8个中心城市建立服务分中心,为用户全方位服务。近10年来,工厂用户满意度测评在90分以上,2011年荣获“售后服务全国十佳单位”。
六.以营销队伍建设为保证,提升队伍忠诚度
随着工厂营销年年创新高以及不断扩大,原来40多名销售人员年龄老化以及业务量增大。为此工厂从2002年以来从各大高校招聘新的毕业生,营销队伍增值120多名,解决了营销人员短缺及青黄不接的困境,因此,培养营销队伍又成了一大课题。
1.优选营销人员
我们选拔营销人员主要看:热爱销售、有责任心、有团队精神、敢于拼搏、爱岗敬业。我们鼓励工厂优秀人才向销售一线流动,还以高薪引进营销领军人物,形成了地区部长、销售经理等构成的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
2.增强实战培训
一是新人的培训。主要采取师徒结对,“一对一”带教的培训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有监督的6至12个月培训。近2年,成功完成30多对师徒带教。
二是常规的培训。主要根据销售人员进厂年限、年龄段,结合业绩完成情况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产品知识、营销方法、职业道德、管理制度、出差安全等课程的培训,每月举办2次。
三是实战的培训。主要通过营销案例的分析和经常遇到的难题进行培训。
四是骨干的培训。主要聘请营销专家、专业机构对部长、经理等进行培训,重点是实战能力培训。
3.强化人员管理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对营销人员经常分析,建立信息库,给予营销人员施展才能舞台。
二是关怀帮扶激励。尊重关心营销人员,把企业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紧密结合;多举措、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的营销人员办实事,解决其后顾之忧;加大激励力度,把物质、精神、目标激励等有机集合,不断增强营销团队的使命感和凝聚力。
4.形成竞争机制
篇5
关键词:质量监督检验;化学试剂质量;重要性
随着试剂行业的发展,化学试剂的广泛应用,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对提高化学试剂质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化学试剂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通过质量监督检验,才能进而提高化学试剂的质量。
1我国化学试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原因
虽然我国化学试剂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而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少监管。很多生产化学试剂的工厂都是条件比较差的工厂,他们没有专用的生产设备,也没有检测的条件,不合格率比较高。有些工厂对化学试剂行业的认识匮乏,认识消息比较滞后,导致了化学试剂生产水平较低。甚至很多工厂还存在着以假乱真的现象,大大的影响了化学试剂的质量信誉。没有严格的监管监督制度,才导致了我国化学试剂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而化学试剂被广泛的运用在很多行业中,对其质量要求很高。在生产完以后,很多工厂缺乏保证质量的设备,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会出现化学试剂乱放的现象,如果没有很好的保存,也会一定影响到化学试剂的质量。这些都是由于缺少监督检验才会出现的现象,那么工厂自身要加强监管,加强对化学试剂的质量检验,有关部门也要投入对这些问题工厂进行改造,加强监督检验,进而提高化学试剂质量,推动化学试剂行业的发展。
2质量监督检验对提高化学试剂质量的重要作用
2.1加强了对工厂的管理监督,提高工厂的能力
质检机构的监督检验对提高化学试剂质量有推动作用。要想提高化学试剂的质量,其根源就在工厂。如果所有的工厂都能够在质检机构的监督检验下工作,那么化学试剂的质量差的情况会得到改善。有很多生产化学试剂的工厂都存在着条件差,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现象。那么通过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他们会慢慢的改进生产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化学试剂的质量,首先,工厂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人员对化学试剂的认识,并设立专门的检验机构,并安排专业的检验人员。还可以让员工们听讲座和参加技术培训,既提高专业知识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工厂要建立合适工厂发展的管理制度,摒弃以往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制度,出现差错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对化学试剂的管理要合格,给它们设立一个安全干净的仓库去管理。对于这些工厂要慢慢的去改进,给他们正确的推进作用,让他们做好质检工作,进而保障化学试剂的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检验能够推动工厂自身的发展,只有工厂都改善了,提高了技术,加强了厂内检验,才能提高化学试剂质量。
2.2充分发挥了检测中心的作用
加强了质量监督检验,不仅使得工厂提高了技术水平,还能够让检测中心发挥最好的作用,进一步保障化学试剂的质量。检测中心对工厂进行检测,是对工厂生产的考核,也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检测中心要加大检测力度,对每个工厂生产出来的化学试剂进行抽样检测,并进行统计数据,进而进行整治,查找根本原因。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某厂的化学试剂有不合格现象,可以安排人员实地考察,看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找到产生不合格的根源,加以改进,制定统一标准的生产方式。检测中心还可以不定时的开展交流会议,把检测出来的问题跟各个工厂代表分析,让他们引起注意,还有很多工厂的技术上不过关,检测中心还可以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一起制定合适的改进措施,保证后期的生产不会出现差错,交流下各自的经验。检测中心还可以举办培训班,让每个来参加的工厂都能知道生产化学试剂的统一标准,知道如何正确的操作,提高工厂的技术能力和检测能力。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使得检测中心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帮助工厂做好实际工作,给工厂生产带来统一标准,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了化学试剂的质量。
2.3有利于整个化学试剂行业进行管理规范
虽然目前化学试剂行业在发展中,但是它的管理上还需要改进,也导致了其化学试剂质量不高。加强了质量监督检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管理,有统一的标准水平,提高化学试剂的质量。由于化学试剂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行业上,管理起来很困难,存在着每个领域的标准不一样的情况。为了能够提高化学试剂质量,只有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可以先成立监测小组,对各个区域的化学试剂工厂进行检测,还可以开展不同行业的化学试剂的分析,让每个行业的代表都发表自己的认识并进行讨论交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可以让他们互相参考,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3结语
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对于化学试剂整个行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加强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对工厂进行整改,提高工厂的技术和检测水平,就能提高化学试剂的质量。
作者:胡玉星 钟声 单位:乌鲁木齐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立志.浅谈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10,(03):117-118.
篇6
The TUV Rheinland Group (Shenzhen) and CSR Asia (Hong Kong) with the support of InWEnt Capacit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have developed a multi-supplier training program that links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with CSR (Coo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called FIT5 - Factory Improvement Training is based on 5 integrated modules:Communication/HR Management/Lean Manufacturing/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Social Accountability. FIT5 is a new approach to helping factories stay competit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Most training programs focus on social compliance and clients’ codes or standards but provide little in the way of practical help to deal with real problems. FIT5 is different. It starts by helping Chinese factories with problems that are important to them--not clients. Beginning with proven methods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FIT5 links profit to CSR so factories have the financial capacity to comply with customers’ social requirements.
FIT5 -Factory Improvement Training工厂提升培训项目是帮助工厂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市场保持竞争力的一种新方法,由德国莱茵TUV深圳公司和CSR Asia(香港)共同研发,获得德国非营利机构InWEnt的基金支持,以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的项目运作方式于2006年3月开始在跨国供应链下的6家劳动密集型工厂试点实施,历时6个月,于2006年8月按计划顺利结束。
项目的背景
尽管多年以来,众多跨国品牌持续地审核它们的供应商,但工厂违责任相关要求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不容忽视的是不管品牌客户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工厂追求的首先是利润的最大化。而现状是一方面客户的采购价格压得越来越低,在质量、交期、环境、安全和人权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逐年提高,加工厂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低。如果在工厂的能力建设没有增强的前提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符合性,容易导致单纯的成本压力。当工厂没有能力承受这新的压力时,它们往往采取应付过关或掩盖问题的态度。
FIT5工厂提升培训项目首要解决的是工厂最关注的问题,例如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留住和激励员工、降低安全风险等,而不是从品牌客户关注的角度直奔末端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符合性,但最终可以让企业社会责任的瓶颈问题,如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等,得以水到渠成地解决。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工厂的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拉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改善,并且通过不断提升内部的管理和效率来巩固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内容
企业运营是各个管理层面的综合体,就如同机械部件里相互作用的齿轮的关系,如果其中的一个齿轮运作失效或缓慢,会直接影响到其它齿轮的顺利运作。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包括生产和人员的管理)的关系就如同一个齿轮和众多其它齿轮的关系, 如果缺乏强大的管理系统支持而处理社会责任问题,或者没有融合社会责任而发展强有力的管理系统,都无法在行为守则或供应链的其他标准或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带来持续的改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员工流失、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选择了工厂最关注的5个齿轮构成FIT5工厂提升培训项目的5个互相作用的模块: 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精益生产;职业健康与安全;社会责任。模块1,改进工厂管理者之间及与客户、员工的沟通方式,同时为其他模块的实施奠定基础。模块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招聘、遴选、培训及绩效考核标准程序,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精益生产解决人员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有效落实模块5社会责任的有力后盾。模块3,精益生产是项目的核心,对其他模块起火车头的拉动作用。模块4,职业健康与安全是模块3精益生产的重要保证,也是模块5社会责任工作关注的主要焦点。最后,模块5,社会责任影响并融合其他模块的产出,把问题落到实处,全面增强工厂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实施模式
实施模式由工厂现状评估、公开课、现场辅导和最终评估组成。
项目的实施从工厂现场评估开始,目的是识别每家工厂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空间,订立每个模块改善的关键绩效指标, 收集相关信息作为项目基准来衡量项目成果。
每家工厂接受了共28天的培训及辅导,包括16天公开课及12天的现场辅导。公开课程的培训由6家工厂派模块相关的管理人员参加,每家工厂约有15位管理人员直接接受了课堂培训及和其它工厂的人员共同分享案例。更多的员工参与了现场咨询和辅导。现场咨询包括协助工厂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以确保课堂知识的正确应用和解决针对各工厂的特定需求。
项目实施6个月之后工厂接受最后的成果评估。成功完成项目的工厂和项目负责人将被授予FIT5证书。
项目结果
经过6个月的紧张工作,工厂在5个模块的表现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表1是课前评估的结果,工厂的管理水平普遍处在初级阶段,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工厂的生产普遍沿用传统的模式批量生产,没有导入单件流的概念,甚至有些标准工时等生产数据系统还没有建立。现场有大量半成品的堆积,没有识别不增值的工序,浪费的现象明显可见。在内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者之间及和工人沟通不够,渠道单一,申诉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工厂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重视不够,但随着“劳工荒“的进一步恶化,状况有所改变,但都没有建立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虽然招聘、培训、考核等功能都有,但基本停留在简单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层面,缺乏制度和程序,没有以激励员工和提高人工成本效率为导向。虽然职业健康与安全和社会责任两个模块的评分最高,但满分仅表示符合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就是说,最好的工厂只符合了法律法规的80%的要求,最差的只有46%。
表1:培训前工厂绩效评估
表2是最终的评估结果,参加的工厂在5个模块都有了非常积极的表现,也验证了在生产效率的拉动下,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有明显的改善趋势。大部分的工厂都有两位数的效率提升,由此引发了更多管理思维的改变,极大地激励了管理层和员工。但由于工厂的底子较薄弱,虽然在短期内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还不能保证完全满足当地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
表2:培训后工厂绩效评估
通过5个模块的学习,工厂可以学会评估自身的状况,并有能力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FIT5培训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个别问题,而且将长期影响行为改变,进而带来持续的改进。
案例分析
6家工厂分别涉及制衣、皮具和制鞋行业,员工人数从170到1500人不等。
刚开始时工厂对项目的期望和反应不尽相同,它们普遍对精益生产能带来利润回报有更高的兴趣,也有一家工厂的老板表示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一步步到位,他最担心的是一把火就足以把他的工厂毁于一旦。
工厂D是其中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民营皮具厂,员工200多人,在2006年3月的一次客户审核中被发现有童工、工人严重超时加班、加班费用没按照劳动法支付等问题。开始时老板对项目的态度是支持,希望项目能够帮助工厂通过客户几个月后的复审,但对项目是否能真正帮助到工厂有所保留。
培训启动后老板派出相关的管理人员来参加培训,因为公司的规模不大,管理人员无论在数量和素质都有限,加上当时管理人员不稳定,导致项目在初期对工厂没有推动的效果,老板带着疑惑亲自参加了培训,发现他的员工回工厂后能够传达的不到课堂教授内容的一半。之后他和模块的管理人员每场培训都出席,并亲自担任项目经理,直到项目结束。在5月甚至决定停产两天,配合精益生产的生产线布局重整。
作为高层的态度和投入的回报,工厂的收益也最明显。
与4月正常的工作效率相比较,6月的效率提升了63%,淡季的7月也达到19.21%。
在保持原来的生产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每人每月的工作时间从350小时降到250小时,加班时间从180小时降到80小时。
现在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能保证休息一天。
工人的士气空前鼓舞,流失率降到1%左右,招工变得容易,并且有条件提高入职门槛,使得管理成本降低。
员工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在项目前期对10%的员工进行访谈时,40%要辞职,其余不知道是否干下去。在项目的后期,33%的工人明确表示原意继续干下去。
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但老板并没有从中赚到更多的钱,而是基本保持同样的财务结果,因为首先是工资的计算和加班工资的支付完全正规化,并且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工具,设计出一套绩效考核指标,充分激励员工和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工厂在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宿舍上也有一定的投入。拉动精益生产的结果最终体现在工人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收入却基本持平,优秀的工人可以拿到更高的绩效奖。
老板感慨地说:“现在我最开心的不是从FIT5里赚了多少钱,而是我终于实现了我的一个想法。本来以为不可能做到的,在专家的辅导下,我们才有勇气去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再尝试提升。现在我们已经比周边的工厂走前了一步,通过客户的审核后,订单就有保障,赚钱只是迟早的事。” 2006年10月工厂通过了客户的复审,审核员对工厂的变化感到诧异,并对工厂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升到现在的水平表示浓厚的兴趣。
困难与挑战
FIT5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例如:
* 参与FIT5项目必须是自上而下,项目的成果和高层的支持力度是成正比的。由于项目涉及到管理决策和重大改变,没有高层的认同很难落实,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工厂。
* 稳定的管理团队是持续改进的保证,但在劳动密集型工厂的培训和干部培养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工厂对于管理人员流失的抗御能力弱,如工厂E在项目中期就发生股东分家,接近1/3的员工离开,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所以,如何规避风险,巩固和发扬阶段性的成果是每个工厂都要思考的问题。
* 工厂的内部管理改善到一定程度后就更加凸现整个供应链配合的重要性。如果客户的订单不及时,单量不稳定,要求频繁修改,或原料供应配合不到位,都将影响生产的拉动,降低效率,增加库存,超时加班等一系列的管理难题。所以,作为下游的工厂有很大的内部改进空间,而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未来的行动
篇7
关键词:工厂农民工;融入城市;障碍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17-03
2010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对农民工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后,第一次在文件中公开正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工厂农民工,主要是指拥有农业户口、流动到外地城市或城镇,被人雇用从事非农工作的80后、90后农村人口。工厂农民工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城市社区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需求,渴望继续学习,重视技能培训,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理想特别强烈,要求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就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甚至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这些把融入城市或城镇作为最终归宿的工厂农民工,已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笔者在实地调查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和高新经济开发区的部分工厂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工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及问题
(一)生活方式单一,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在南昌市工厂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农民工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上虽然与父辈们相比已经是有不同,但大体还是呈现出过于单一的现状。刘某,36岁,来自贵州习水县。他说:“没活干的时候,我也没地方去,喜欢在工厂旁边的麻将馆打打麻将,有时候打一天是很正常的事。就说前不久,刚好是国庆节,厂里放了两天假,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度过这两天。于是,我们几个人就约好了放假哪也不去,一起去打牌,那次真的很疯狂,打了一天一夜,不过幸运的是没有输。在一起打牌的都是外地的,大家都一样,不知道怎么融入城市。”朱某,21岁,来自贵州铜仁的女孩。她说:“平常没事就是在爸妈租的房子里看电视,跟爸妈呆在一起,有时候想要出去上网、逛街啊,爸妈不让,说是一个女孩子不安全,而且还要花钱。久而久之,我也就是不怎么出去了,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的,每天上班,下班看会电视。”他们的生活,跟在农村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换了地方继续过着农村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显然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两种生活方式的本质决定着它们无法相融。
(二)工资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消费压力大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将自己收入的一半以上寄回家中,只留下少量的钱来消费以及预防意外。”这是中国农民工最真实的写照。本身赚的钱很少,再加上城市的消费水平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怎么在城市中消费的。“我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电话费,其实也就30块钱左右吧;其次是平时吃饭,也就差不多500块钱左右。如果这一个月中没什么大事的话,也就这样过去了,我一个人在这边真的花不了什么钱的。再说了,家里儿子上学还要钱,孩子他妈和爷爷也在等着我用钱,孩子他妈在家里的收入太少了。这样一来,我工资的大部分还是要寄回家去。”陈某,45岁,来自河南的大叔这样告诉笔者。
(三)与当地人交往中,有很强烈的自卑感
张某,31岁,来自湖北阳新县。他说:“上次在过马路的时候,一个工友被当地人的车撞了一下,旁边的人都要求赔偿。但是那人很强势,非但不赔偿还咄咄逼人,说你们不就是为了讹钱吗,我还就偏不给,看你能怎么样。工友一看这人这样,为了不把事闹大他选择了忍气吞声,还说毕竟这儿是在人家的地方,算了吧。后来自己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没什么大事。”蓝某,女,18岁,江西九江人。她说:“记得有一次我去买衣服,看到了一件很中意的衣服,但是价钱有点高,于是我想跟老板砍砍价。可是老板不是很客气地谢绝我,却说了一句侮辱人的话:没钱就不要买这么好的衣服。听他这么说了,我也不好再说下去了,转身离开。”工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刁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不把事闹大或是没有底气在继续争辩下去,于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忍气吞声。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地融入到这个城市,他们在心底里还是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并且对这一身份有着很强烈的自卑感。
(四)社会交往的封闭
对于工厂农民工的社会交往,他们大多只限于父母亲戚、朋友和要好的同事。除此之外,城市人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跟他们也搭不上关系。胡某,19岁,来自江西宜春的小伙。他说:“周日休息的时候我没地方去,在这个城市里我也是人生地不熟,对于城市人的很多方面我还是没有办法跟上,就比如说城市小孩的娱乐,他们可以有很多可以玩,而我刚从乡下来,从来没有玩过,在这里身边的人也没有会玩的!所以一般都是跟我爸妈在一起,陪他们逛街等等吧。他们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没事我就会过去他们那。”朱某,男,22岁,湖北阳新县人。他说:“平常到了节假日,我会时常感到有点落寞,在一起的同事都找自己的老乡去叙旧,而我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边做工,没有朋友。”范某,20岁,来自福建漳州。他说:“我平时也就是跟要好的同事在一起,吃饭,逛街!”从这3个受访者的回答中,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社会交际范围非常狭窄,就是在自己身边狭小的空间中活动,无法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封闭,无法跟上城市的脚步,最终被城市拒之门外。
二、工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原因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障碍
1.户籍制度的制约。在中国,户籍制度把人分为了城市人和农村人,且不能随意转换。但是很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过程中还是想要进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享受城市人的待遇,而不是一个“过客”。在这一制度下,工厂农民工离开了他们自己原来的土地,但是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农民工的这种尴尬境地被社会学界概括为社会结构的第三元群体,可见,农民工既不完全等同于农民又不能等同于市民,他们既是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却又是没有融进城市的市民[1]。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上,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城市,覆盖面也不及城市。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农民工是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在城市社会保障中却把他们排除在外。他们在城市中干着最辛苦的工作,却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让他们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很弱势的群体,让他们在城市中没有归属感,与城市渐行渐远[2]。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的城镇化具有不可持续性,使他们无法在城市扎根;更为严重的是,没有社会保险,农民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显示,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 73.37%、73.77%、84.65%、67.46%。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等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厂层面的障碍
工厂在农民工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多的负面因素,成为了工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很多的工厂让农民工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却没有给他们应该得到的报酬;在用工时,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时开除农民工员工是很常有的事;对于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也没有太多的保护,让他们在工厂中污染最重的地方工作,甚至有人因此而患上了职业病。在这样的城市中,农民工心里是很排斥城市,不愿在这里一直待下去,让他们对城市社会不再向往。
(三)个人层面的障碍
1.素质较低,工作技能不足。这也是农民工的通病。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相对于滞留在农村的农民而言,群体素质较高;但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依然处于劣势,再加上由于缺乏培训,劳动技能匮乏,只能成为以提供劳务谋生低层次的劳动者。由于他们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于城市的为人处世有很多的不了解,到后来这种不了解成为了农民工和城市之间的隔阂,让农民工很难再融入城市社会。加上他们在内心深处认为,我不是这里人,我只是来这工作的。对于城市他们没有那种强烈的归属感,无法真正地从心底里认同这个城市,也无法认同说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工作技能的不足让他们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生活在城市中对于他们是一种煎熬,对于城市的生活他们有点失落,在某些方面也让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社会。
2.农民工的心理因素。一是城市市民的歧视。农民工是外来人,不只在农民工自己的心里是这样认为的对城市中的其他市民来说更是如此。在城市市民看来,农民工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霸占了他们原来的生活空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市民对于农民工没有好脸色的,歧视农民工。这在农民工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们也对城市没有多少好感。二是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范围狭窄,大多是利用所谓“传统”的三缘关系即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来进行产业活动和日常交往[3]。
三、工厂农民工融入城市之路
(一)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促进工厂农民工就业融入
就业市场的低端处境带来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政策缺乏经济基础,农民工难以对城市生活产生稳定的预期,不利于社会融入[4]。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让农民工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让他认识到他们也是城市的一分子,不再只是过客,从工作中让他们对城市产生认同,融入城市社会。
(二)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应该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可按照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以身份证、出生证为主的管理办法,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让工厂农民工在城市中没有制度方面的压力,真正的在各个方面都融入城市。加强城镇化的建设,能够为工厂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让他们逐步地在心理上认同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接受和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三)营造良好氛围,丰富工厂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工厂农民工在闲暇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单调,交际范围狭窄。因此在城市中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对工厂农民工的有效覆盖。组织灵活方便、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工厂农民工的文化阵地建设。以开发区为主导,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工地、宿舍区建立适合工厂农民工的活动设施和文化阵地,促进文体活动进工地、车间和社区。向农民工工厂开放社区文化中心、村级综合文体活动室;社会劳动部门应该适当的为工厂农民工提供与城市市民的对话机会,让两个群体在对话中解决分歧和矛盾。
(四)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保障工厂农民工的利益。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户籍等配套制度的改革,实行分层分类保障,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养老保险办法,应对生存风险,有效落实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5]。在建立了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后,工厂农民工在城市中会得到很好的保护,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加强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城市人。
参考文献:
[1] 徐莺.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难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 李小贞,栾明梅.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18).
[3] 朱考金.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600例样本的频数分布为例[J].社会,2003,(9).
篇8
关键词:工厂化;学历教育;职业素质;技术技能
一、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的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普遍现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存在主动性不高、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全国教育大会为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并明确了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的宗旨是着力推进技术技能教育,实现教育与产业化、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为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东北的制药行业,其作为一项主要的经济支柱,面对制药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现状,加快形成制药专业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教学格局,紧贴区域、行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推动制药专业学历教育与培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坚守和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办学特色和规律,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努力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社会人员和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学历教育与培训基地[1]。制药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培训主要面对的人才培养是生产一线的工艺操作、工艺技术等职业岗位,培养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而制药工艺具有生产连续性、工艺设备大型化、技术密集、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条件多为高温高压,原料和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随着国家安全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强,对操作能力与操作规范要求很高,使学生和学员在实习实训中很难参与实际生产中的开车、停车、故障处理等操控练习,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岗前培训、转岗培训最终演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得不到实际的真实锻炼,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难度很大[2]。综合以上发展的需要,制药生产半实物工厂化教学基地是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学习场所。基地的设立创造了真实工厂中工作的场景和学习环境,提供的学习项目与工厂中工作环境相一致。学生在参与制药专业的学历教育与培训中不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无法参加。
二、制药专业工厂化教学建设
校企联合开发具有典型药品生产的工艺生产线,按照真实工厂的布局设计教学与培训的DCS学训中心、“三维虚拟工厂”、中央控制室、实物展示区和生产装置区五部分构成,并根据生产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生产流程和设备设计,通过声、光、电等信号替代物料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演示[3],模拟生产情境,实现与企业生产情境一致的操作。可训练学生的开停车、工艺操作、事故处理、消防安全等职业技能,达到工厂化教学和培训的目的,制药半实物仿真工厂具有实践情境职场化、操作控制多元化、设备运行可视化、实训项目系列化、事故演练案例化、操作训练综合化、适用专业大类化、培养培训多层化、教学做一体化等“九化合一”的综合特征。
1.创建了真实职场环境破解了化工技术类专业不能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专业实习难题,营造了真实的工作场景。
2.符合工厂化教学和培训的标准化基地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典型生产工艺为主线,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黑板上开机器,电脑中练工艺的实践教学模式,回归了职业教育本源,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设计典型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单项实训、单元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设计)系统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化工技术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4.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认真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技术研发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制药专业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培养出一批适应“双岗”需要的教师,使教师能够很好地驾驭学校和企业的“两个讲台”。聘请制药专业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企业技术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将学历教育与培训成效作为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
篇9
污水厂年底个人总结
自X年X月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快有一年了。在这过去的一年里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公司员工过渡的过程。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很好的完成了岗位职责内规定的各项工作指标。一年的学习、工作,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我得到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一年来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刚到XXX时,由于工厂正处于筹建阶段,条件极为艰苦。厂领导经常与我们谈心,并积极为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老员工也积极耐心的传、帮、教,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这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刚到**路工作时,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自己就在工作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并在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掌握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并了解了大量的污水处理专业词汇。因为当时工厂正处于筹建阶段,厂领导便安排我暂时管理资料,负责设备随机资料的签收、整理、保存和借阅等工作,我很快摸索出一套管理资料的方法,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另外,我还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所有的设备随机资料,不但弄懂了设备的工作原理,还与实际到货设备相结合,随时发现缺少哪些资料,并及时与机电公司相结合,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工程日益接近尾声,我们的工厂也由筹建逐渐转入运营,工作也面临着转型,我被分配到了中控室。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我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在组长与同事的悉心指导下,我通过学习本岗的工作规章制度了解了本岗位的工作范围以及本岗在污水处理厂与其它岗位之间的关系。时值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时期,很多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都到厂里来进行调试,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参加调试工作,多听、多看、多记、多操作,学会了总结经验。并能够严格按照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各类现场仪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坚持每天对仪表进行巡视检查。通过对仪表的调试及维护,使我对仪表的功能及参数设置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还参与了整个工厂自控系统的编程工作,自控系统对于污水厂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天都到现场去反复的察看和调试,深入细致的学习各个工艺环节的自控专业图纸及与之配套的选型样本、技术资料等,查阅自控、仪表方面的专业技术书籍,并将其与现场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查找问题,为厂家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编程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10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又是一种安全管理理论,是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对安全所持的态度及对安全认识方法的总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思想教育作为前提条件,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构筑“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防线。
1.以人为本,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通过大小会议、文件等,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讲深讲透。使“安全为天,生命至尊”安全理念在企业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耳入脑,见诸行动。要从保证职工生命安全这个基本目标作为出发点,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良好氛围。要把“安全为天”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从而形成一种讲安全就是讲效益,抓安全就是“天”字号工程,就是尊重生命,重视人权的理念。通过深打“安全第一”思想烙印,让工厂倡导的安全观变成全体员工共同追求并积极付诸于行动的信念。
2.加强教育,统一员工思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通过安全技术培训教育,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职工掌握正确的、安全的操作技能和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讲安全的人,会安全的人,懂安全的人,才能够做到安全,企业才能保障安全。
3.发挥安全文化载体作用,提高职工安全认知能力。企业安全文化首先是一种理念、制度、规范、形象系统,要将其转化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必需通过安全文化载体来体现和推进。通过企业的有关会议、宣讲、培训班等进行贯彻,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媒体进行传播,通过制作宣传橱窗、出版安全刊物、设计安全标志、开展安全文艺活动、文艺晚会、 “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安全表彰会、亲情教育和亲情关怀的活动等等,引导员工去用心体会和理解安全文化安全观的内涵,增强安全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激发全体员工保安全的积极性,让安全文化深入到员工心灵中,融化在血液里,最终转化为安全行为规范与安全行为习惯。
二、强化培训检查,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1.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仅靠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要细分培训对象上要层次,突出培训内容针对性,灵活运用安全培训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员工安全防范能力。
2.强化安全评价及检查。开展与健全系统安全评估,定期进行安全文化体系评价,切实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评估,严格审查与考评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强化对建设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与监督力度,创造有利于建设安全文化氛围,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全方位培植和提高企业干部职工安全文化素养和责任心。
三、夯实制度建设,规范员工安全行为
安全文化应该说是安全管理活的灵魂,但它不能代替管理制度。因此,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仍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立标明责要细、措施要实。工厂要想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就需要把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使每个岗位、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安全管理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序可控,为工厂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同时要紧紧围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各种内容,做好目标分解,责任落实,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