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向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征不突出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按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专业,以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根据“必须、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后将快速走上一线顶岗工作,学生的专业就业率高,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确定,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2.高职体育教学条件相对滞后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体育教学不能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实施,这导致了教学课时不足、场地器材设施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体育教师普遍学历、职称低,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研究。加上体育教师学习、深造、培训的机会少,这些导致体育教师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地进行教学。因此,体育教学思想、模式、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1.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材体系,进行职业体育教学
对于在高职院校中的办公性专业,如文秘、财务、计算机等专业,应根据该专业学生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专业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增加诸如拳击、健身操等锻炼项目;对于运动型专业,如营销、物流等专业,应根据该专业学生高强度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锻炼项目,如打球、游泳等。还应增加形体训练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气质。
2.加强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职业院校体育教师首先要和专业课教师互相沟通,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观摩学生学习、劳动的特点,找出学生职业技术必需的职业体能及职业学习劳动对人体的影响,抓住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相关的部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征求专业课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以便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特殊专业需要的特殊要求,可以引进或自编教材,在不影响整个教材教学系统的前提下给予安排,以求能学以致用。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职业特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提高体育教学业务水平。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师角色,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改革“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要求,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革。体育教学可实行“俱乐部”制,大学生可用“会员身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学可课内外一体化,学生可以跨年级、跨性别、分层次选课,教师挂牌,学生自主选课、自择教师;可采取晚上、双休日开课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4.革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方法要讲究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总之,高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丽萍,李大成.浅析我院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
篇2
关键词:体育价值;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77-03
体育活动,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体育价值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人在几千年前便用体育锻炼的方式来防止疾病,而希腊人则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便用文献记载了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从体育活动的组织中得到益处的。在当今,体育已成为文明的人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影响和塑造着现代人的精神与身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在人类自我的个体和社会的生理环境、心理环境中,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而体育价值的嬗变必然会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特点和情感方式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只有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随着体育价值的演变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见,从体育价值的嬗变商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无论对于每个人的个体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价值概述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之所以能伴随人类文明史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并对世界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皆因为体育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实际效用,这种实际效用就是体育的价值。即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则表现为体育的价值。指它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特定效用关系。按其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按其作用的范围分为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生理方面表现为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医疗价值;心理方面可表现为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社会方面具体表现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军事价值、科学价值、社交(含外交)价值等等。
借鉴价值哲学理论,从学理上可将体育价值选择定义为,体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体育价值的过程。因为价值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取决于客体自身的结构,而且也取决于主体的活动,是与主体的需要密不可分的。体育作为客体是一种社会客体,它与自然客体不同,总是与人的需要和利益直接相关的。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不同经济地位和文化知识背景的,由此也就决定了他们在体育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也就是体育价值观会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有了不同的社会经历,或者因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的体育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如对于青春期的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他的身体发育;而对于老年人,体育的价值更多的表现在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理告诉我们,体育价值观的嬗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映。因此,对体育价值的嬗变的研究应并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2体育价值的嬗变
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会日趋科学与完善。从生存到提高生产力再到对人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个人修养和娱乐问题,被视为是人的基本需求,是国家强盛的需要。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过分强调体育的政治任务,使其政治属性过于突出,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是坚持‘提高水平,为国争光’的思想,国家也在实践‘奥运争光计划’。[1]随着社会转型,当前的体育价值取向已经逐渐摆脱了政治为主导的影响,从体育价值“工具论”的取向中走出来,越来越多的回归到体育运动的内在要求,关注人自身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转型就是社会之型的重大转变,当社会的根本特征发生变化时,社会转型就开始了”[2]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保守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变,并伴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改革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对自我负责的价值观的广泛流行,也必然导致原有的一些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念被淘汰或改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中,出现了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这些价值观的变化促使人们对体育有了更多的需求,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在不断延伸。在现代社会里,体育的价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过去主要用它来解决人的体质问题,后来发现许多身体的疾患来自心理,于是体育的价值便又在心理调节方面得以表现,现在又用体育来解决可能导致身心疾病的社会问题和生产方式问题。可见,体育的价值不再仅是促进身体发展、强健体魄和劳役结合的功能,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以及以身体感知世界的能力,从而充分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投入生活,使身心愉悦和生活有幸福感。如体育娱乐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新奇、独特、危险的体育活动使参与者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特殊的。此外,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心理和生理压力的宣泄,使社会得以和谐和稳定,通过欣赏比赛获得美的享受,通过体育锻炼磨练意志等也是体育价值的体现。
请大家看个活生生的例子,2009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向全球招聘,被聘者可获得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工作内容是在大堡礁上散散步,喂喂鱼,然后住在有私人跳水池、温泉池的海景房员工宿舍里写写博客,告诉外面的人你的生活是如何的有趣、刺激,写意,就可以在6个月内获得15万澳元(约70万人民币)的薪水。这份美差使得招聘广告贴出不到24个小时,就有20万人访问了活动网站(wwwislandreefjobcom),最后不得不增加了数十台服务器才恢复正常。在经过了重重筛选之后,34岁的本•绍索尔最终胜出。本•绍索尔从19岁起就是健身房的常客,他还擅长游泳和潜水,马拉松比赛的最好成绩是全英第34名。因为痴迷冒险,本•绍索尔曾经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而去非洲当了几年的野外生存向导。在夺取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最后一关时,本•绍索尔娴熟地完成出海、划独木舟、潜水、岛上探险等任务。昆士兰旅游局的评委是这样评价他的:“他的身体棒极了,由此带来的主动性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证明他是最适合这个工作的人选。”擅长体育运动是本•绍索尔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辛勤付出后,体育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回报,体育的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都注意选具有健康阳光外型的。因为,一个肥胖臃肿的人给人的感觉是连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又怎能胜任工作呢?体育能提升自己在别人眼里的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找工作也变得顺利,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体育新价值体现。
从最早的兵士体操到自然主义体育,从全民健身型到政治功利型,从政治功利到科学健身,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价值随社会改变也演变。历史的长河奔流到今天,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多种功能和属性,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类对体育的审视从生物物理、教育社会逐步演进到了文化艺术的阶段,体育已经深入到人类生存和发展价值和意义的层面,与文化、教育、旅游、娱乐、卫生、国防、外交等社会活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互动。因而体育价值的嬗变也就必然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3体育价值嬗变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人在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用以支配人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人的态度和行为指向的观念”[3]因此,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受教育程度。学校学习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转折点,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此时如能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手段,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把体育锻炼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如何让高校体育教学跟上时展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最大的体育价值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3.1健体魄与育心智并行
体育健体魄和育心智的价值表现在: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和机能的提高;体育运动能调节人的心理,使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运动可以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因此“健康第一”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包含三个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健康。在此指导思想指引下,高校体育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力求从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意志及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能力、创新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体现体育的教育价值。
因为体育教学的社会学特点是学生不会成为孤独的个体,即体育课堂具有社会场力[4],可以发展学生的角色素质;此外体育教学组织中的竞赛性事件,能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理想的道德生活分享与共承,完成人格与道德品性的提升[5]。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开发和提升学生生存、发展与享受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价值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运动技术学习将突破长期以来的竞技体育技术技能传授模式,对竞技体育内容方法进行适合学生学习和兴趣的教材化改造,注重运动技术对学生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威灵顿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以后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场胜利是从伊顿公学的球场上开始的。伊顿公学的运动训练所以著名,注重培养一种永不服输、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而前文所提到的获得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本•绍索尔给昆士兰旅游局评委留下的印象是“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对挑战的勇气”,这些品格的拥有,体育锻炼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这些事例足以说明,高校体育教育是应该健体魄与育心智并行的。传统的体育价值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这与时代所赋予的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是不相符的。
3.2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重
一般认为,价值观包括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两个层次,社会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校体育教育要提升体育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改善群众精神风貌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对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对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际交流具有特殊价值和积极影响。这些都是体育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的方式。
当代教育学认为:不断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反映在四个方面: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6]。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他们毕业会始终要回归社会,如何使学生把在校的所学自如地运用,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值,是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回归生活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体育课程突破学科领域的束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与体育事业相关的人才。如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体育经营场所、体育俱乐部以及宾馆饭店康乐部等单位的从业人员,去从事体育营销、体育市场与产业开发、社会体育场馆设计与管理等诸多工作。据此,高校体育教育要把增加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同社会体育密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把学到的体育能力运用到社会体育活动中去。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体育学习的需要,更应考虑学生将来的生活的需要,考虑学生获得运动能力的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以在社会生活中体育健身的可操作性作为出发点。要科学地设置和选择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学生身体需要的健身课程、教材内容、形式及相应的教学体系,如养生保健、健身、健美、街舞、交际舞、太极拳和球类等,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环境变换的条件下,学生能够进行健身锻炼。以竞技为主的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在理论学习方面可设营养与健康养生保健、体育文化与欣赏、体育美学和体育历史等,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树立其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遇到挫折不知所措,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它的体育教学也是需要进行改革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把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追求体育的健身价值和追求体育的人文价值结合起来,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重,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模式能折射和体现特定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的教学价值观支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立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得到的教师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塞给的体育价值传授。教学目标由教师决定,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学生理解行动,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的指令运作的。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学生体育价值观的不同,使得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所以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与传统观念相对立的知识教学观,即自由、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纵观国内外出现的种种现代教学模式,其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的时代特点。例如: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就要采用着重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有情感自由的教学模式。按照价值取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1)学科取向的运动技术,体能类的教学模式,如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等;(2)学生体育兴趣和发展取向的教学模式,如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等;(3)社会问题取向的教学模式,如体育合作教学模式体育课堂社会模式等;(4)混合取向的教学模式。各种模式价值各有侧重,并存于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4高校体育教学向跨学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体育教育意义的了解也更深入,明白到体育价值的嬗变,促使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高校体育的跨学科发展。21世纪的高校体育除了实施包括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身体练习、生存自救等教育内容以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利用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资源与设备先进等方面的优势,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营造一个全面育人、全面发展文化的健康教育氛围。还能能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高校体育的跨学科发展是以新的学术视野挖掘、拓展大学体育在各种活动中与智育、德育、美育、人文等跨学科文化的碰撞、交叉、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未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直接参加社会工作。知识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别的优势。高校体育进行跨学科发展,能满足当代学生对体育的更多需求,实现更多的体育价值,还可使广大学生不用转专业、转院校就能跨学科、跨校学习自己需要的课程或专业,又能使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创造了必要的平台与契机,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个人与集体、教学与科研等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能更快地融入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形成自身独特的生存机制与发展模式,高校体育教学将踏上跨学科发展之路,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基本方向;实现路径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了高度重视,高校纷纷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需要顺应时展的方向,全方位地改革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1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意义
1.1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较难激发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导致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理想,同时也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因此,需要综合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保持更加端正的态度及更充沛的热情参与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2健全体育教学模式如今,高校需要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关注,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改革以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健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以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是最基础的教学思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应与时俱进,除重视对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外,还应重视激发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坚持运动,铸就强健体魄。
1.3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教育是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有机构成部分,特别是在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运动能力、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牵引作用。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将在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活动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继续保持良好的运动与生活习惯。受社会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生活工作。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使其自主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承担起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2.1教学模式不合理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终身学习理念与终身健身理念是相呼应的。终身健身理念是一种绿色的教育思想,已成为现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高校与中学体育教育活动存在区别的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施体育教学前,会根据大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地分配课时,大学生身处不同的兴趣班。例如,喜欢篮球的大学生可以选择篮球班,但是,大学生在确定好自己所要选择的班级后,就不可以再选择其他的班级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在别的体育项目中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会局限其掌握的知识体系。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取体育分班的教学模式,实质上与教育理念是不相符的。尽管这种模式可以使大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学习一种体育项目,但是长此以往也会使大学生出现厌烦甚至抵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发展。
2.2教学手段单一
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的模式是实践,因此不用像其他文化课那样使用多媒体向大学生讲述理论知识。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的体育项目讲究技巧,如果大学生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只是单纯地模仿,那么大学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这项体育项目的要点。例如,对排球或羽毛球这种比较讲究技巧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除了应把基础的方法教授给大学生外,还需要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使大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提高自身技能。然而,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师无法有效实施理论知识的教学,只能通过演示让大学生模仿。这种机械性的教学模式,不但很难让大学生真正领会体育项目的要点,而且还会使大学生出现视觉疲劳,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3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方向与实现策略
3.1创设情景教学——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生具有成熟的思想,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非常丰富,在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时,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规划,选择大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大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其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在平时体育教学时,要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展其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把障碍接力比赛转化为丛林探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大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把接力赛中的各种障碍改成跳小河、爬险坡、越高山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大学生深入地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强化对体育的重视,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需要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满足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教材内容,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2实施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模式
不同的大学生,其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教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一方面,体育教师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体育教学时注重和大学生的交流互动,与大学生共同进步,增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进行体育课程选择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状况选择性地学习,体育教师也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大学生的不同选择。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耐力素质教学时,可以按照大学生的体能状况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特征,选择强度适宜的运动让大学生锻炼。根据大学生的体能实施分层教学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较普遍的方法,这种模式给予了大学生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遵循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3.3健全评价体系——提供大学生展示机会
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对大学生实施评价时是通过主观进行判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大学生。对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应设置健全的课堂评价体系。高校体育教学需要让大学生淡化体育成绩排名,消除成绩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在评价时应综合多个方面考核大学生的体育成绩。例如,在考核大学生体育成绩时,从大学生出勤、体育技能、体育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的结果分成4个等级,每个等级代表一个分数区间。在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时,用等级进行体现,不显示分数,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不仅如此,高校体育教学需要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空间及发展机会,高校应经常组织体育比赛或体育活动,以此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
3.4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遵循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充分挖掘教学价值。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对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其应起带头作用,给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模范标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给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敢于创新和探索,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加入体育学习过程。例如,在教授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时,体育教师需要给大学生详细说明动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关键,同时教授大学生如何妥善处理意外事件,让大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将每一个体育动作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还要让大学生自己编排游戏内容,全方面地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推进大学生不断创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竞争机制,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3.5互助合作模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互助合作式教学非常受师生的欢迎,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互助合作指按照规律对大学生实施分组,让大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体育尖子生带动体育后进生进步,且可以有效创造积极的体育课堂氛围,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互助合作模式的应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例如,在足球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在为大学生讲解足球相关技巧后,一般会让大学生自由活动,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与足球技巧训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模式,在讲解完足球技巧后,组织大学生分组合作,实施足球比赛或足球训练,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也应加入大学生,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与融洽。采取互助合作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要掌握适度原则,对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创新,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推动大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易名农,彭李明,郑伟涛,等.体育工程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5):28-32.
篇4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001年6月11日至14日国务院召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会议,启动了新一轮的学校体育改革,树立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围绕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今后生活打基础。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目标的核心是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具备以下独特作用:一是提高维持身体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柔韧、灵活、耐力等基本运动素质;二是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包括掌握有效提高身休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包括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2、树立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据有关资料报道:经常参加运动者比不爱运动者,具有个性活泼、性格稳定、抑郁性少、神经质倾向低、自信心强、善于交际、适应社会能力强、对社会有信赖感、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由此可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形成良好的个性起积极的作用。这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提供理论依据。
3、树立终身体育观
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体问题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一生体育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未来甚至终身,把着眼点放在终身体育生活和终身体育学习上。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要求我们要重新思考、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不能把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目前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物学发展意义上,而是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有高层次的体育文化修养,适应文明生活方式的能力和健康的内心世界。
4、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个性,要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来激发学生的智慧与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开拓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由选择课程内容、自由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角度来规范体育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努力使自身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则按社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富有主体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5、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浪潮的兴起及21世纪社会经济改革的挑战,各国都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灵活性、兴趣性,鼓励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机动灵活、富有层次,注重学生自身发展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体现出时代性、新颖性,如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除了对原有技能项目的加工改制外,还特别注重增设和引进各种民族传统体育、乡土体育等,并在规则、组织形式上加以简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篇5
关键词:教育学院;通体育课程;课程设置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mature student's aspects and so on sports found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diagnosis, proposed teaches the courtyard popularization sports curriculum the establishment direction, to instruct to teach the courtyard sports teaching well to provide in the theory basis.
key word: Pedagogical academy; Passes the sports curriculum; Curriculum
引言
教育院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它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培养出能够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本文旨在通过对教院学生体育情况调查,了解目前我省农村中学体育的现状及学生要求,为改革教院体育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991年9月至1992年初,对90级、91级、92级湖南教育学院379名脱产学生(其中男281人、女98人)从现行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程,到学生的希望以及教学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问题,要求男女学生分别侧重调查并回答中学生对课程的设置意见。
调查结果分析
1、教院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中学。在考虑课程的开设及内容安排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以便使学生能学有所用,目前,教院的普通体育课的主要教材,学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已基本学过,甚至上师专时又一次地学习过,所以,教院体育课程内容应适当调整。学制为二年的前一学年半设普通体育课。教材内容,选编目前农村中学能开展的项目进行,且素质练习和理论知识应占一定的比重。通过一年半的普通体育课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并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为选修课打下基础。
2、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改变过去体育课重技术轻理论的观点,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发,开设体育理论课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举行理论考试。通过学习使全体学生特别是使那些体育基础差,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的,体质弱的学生也能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一些辅导与帮助的能力,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体育保健常识以及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培养一般组织竞赛和裁判的实践能力,这样使他们的返回原单位后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大胆开展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
3、教院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大都担任正副班主任,有的兼任学校的领导工作。由于中学的特点所决定,基本上所有工作、活动都要班主任去具体指导组织。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在体育上没有专长,有的甚至根本不太懂,使班级各项工作很难开展。因此教院普通体育课要在二年二期开设专项选修课。选修课教材内容,以目前农村中学有条件开展的项目且中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而又有基础的项目,通过一期的教学后,使学生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一、二项体育运动技术及专项理论知识,以利于返回单位后去指导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在提高自己的体质的情况下,还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4、教院大部分是改革后的新办学校,体育基础差,目前还存在着师资缺、场地少、器材差等困难。一般教院只上普通体育课,大部分教院普通体育课还是男女学生合班上课,体育理论课也无一定的教学计划,只在雨天临时安排上一些内容。体育教师也不安排早操和课外运动,也很少进行运动队训练,只有少量的竞赛活动,这也是成人院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院的体育课在重视程度上也远不及其它专业课。所以体育教师们不能安心来认真讨论研究改革工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改革教院体育课是当务之急,是非改不可的。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专项选修课和保健课暂时还开设不起来的学校,可以结合开展运动竞赛和训练运动队来扩大锻炼队伍,同时可举办体育专题讲座和各种小型培训班来调动成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建议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同时专访了几所农村中学,征求了部分教院毕业生对我们改革的意见,根据教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
1、现行全国教院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考虑到成人高师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年龄档次多,体能、体质差异大,学生来源地区文化水平差异也大等特点。所以,不能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来教学和考试,可以普通高师院校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并根据教院实际情况适当增选教材内容。笔者认为一年一期至二年一期为体育课普修,二年二期为选项(限选学习更为适合成人特点)。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指导本单位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选项课的运动项目很多,很难面面俱到。根据教院的具体情况和现行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的配备情况,结合中学生体育项目的重点,我们认为一般开设大小球类、武术、舞蹈、田径、气功和健身操为最佳。这样既可以满足有运动特长学生的需要,又可使没有运动特长的学生选择有兴趣的项目,还可使学生把所学的技能技巧用于锻炼身体。
2、课程安排
①二年制高师进修前三期均设普通体育课(必修),内容是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剑、田径中的健身跑、投掷等,体操中的,广播操、单杠、双杠、技巧等,球类项目、气功中的 健身功、大雁功,香功等。
②二年二期设专项选修课(限选)。内容是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有条件学校男生开设)、健美操、气功等。:
③每期设一定课时的体育理论课(必修)。内容是卫生保健、自我锻炼法、运动生理解剖知识,比赛规则常识、裁判法、活动组织方法、体育游戏法。
④教院应根据目前农村中学现有条件及中学生求喜爱的项目、男生以开球类、武术、田径为主;女生以开球类、健美操、舞蹈、游戏为主。
⑤多举行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安排学生参与组织、裁判等各项工作,以锻炼他们的实际能力。通过比赛来促进体育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罗良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初探《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2月
篇6
摘 要 高校体育课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都是一个弱势学科,不仅困扰着授课教师,而且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对于高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今年来高校加大对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投入,体育课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体育课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的背景,进而指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目的的不明确,教学内容大而杂、广而粗,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忽视过程、注重结果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明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体系,开展高校体育课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等方法进行改革,希望对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课 教学 现状 改革
一、引言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一直受传统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侧重于运动技术教学,把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的“三基”目标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思想,虽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系统化等方面产生过积极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形式和行为的统一,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教师、课堂和教材三者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体育课教学工作这一最重要对象的差异,限制了体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因此,转变现有体育课教学工作理念,从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入手,了解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新时代开展体育课的要求,他们在开展体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传到的思想就是练好基本功,强调动作的柔韧性,片面追求知识理论的传递。此外,教学内容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在练习时产生消极思想,在组织教法上,教学方式陈旧,呆板且程式化,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安排。
(二)教学内容冗杂,体育教学工作缺乏创新
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的特点仍是多而杂,小而多,并不适宜现代体育课教学工作,这是小学体育课的延续。大学体育课教学工作应该按照全面发展和循序渐进来开展,而不是现在体育课中的支配性和制约性。现行普通高校的实践课不是学生把项目学好了,而是学的太粗、太枯燥而学厌了。以致于上了几年的体育课,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在体育上形成一技之长,不知道怎样锻炼身体。
(三)评价片面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重要性
现行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评价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由于体育课尤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但是评价的高校体育课教育工作的好坏,并不是学生最后的成绩,而应该是学生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理念。长期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评价比较注重评价的结果,忽视课程评价的过程。由此产生了评价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后果。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建议
(一)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习,明确教学目的
在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进行理论教学时,应该跟同学们讲述每块理论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的具体细则和发展情况。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体育活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并可以用大量的图片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某个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各项运动的魅力,正确合理的运用技术动作、增强运动生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优化课程体系,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打破原有培养体育优等生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观念,引进希望先进的管理经验,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良好的教学氛围,转变现行大而杂,广而粗的教学现状,为实现全民体育健身打基础。同时学校要按照江西省百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学校根据本校自身场地、器械建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保证每位大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
(三)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制
体育课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一直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根据新时代的教学标准,实行“全员锻炼”教学理念,切实的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体育课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例如,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他评与自评、定性与定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与长处,使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和公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高效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改革,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教学思想,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使其适应学生的需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意识,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体育课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娟.四川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2] 王敏.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01).
[3] 宋丽丹.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篇7
【关键词】篮球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方面的教学,也是国家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事情。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运动健儿,是每一个高校一直以来都为之努力的目标。加强国民的体育锻炼,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是革命的本钱,有人曾这样的比喻,把金钱、权利、地位等比作0,把身体健康比作1,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终究是0,由此可见,加强体育锻炼的何等的重要。下面就高校体育篮球教学来探讨一下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创新改革方向。
一、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又神圣的地方,就注定了在此生活和学习的人群的特殊和不一样。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都逐渐趋于成熟,性格上要求独立,叛逆心理极强,这个时候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可塑性都是极好的。高校体育方面的加强,对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帮助是极有益处的,当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帮助很大的,对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好处。也是学生发泄压力的好方法。但是,高校体育在教学方面也存在的弊端,下面就高校体育篮球的教学存在的弊端简单谈论一下。
(1)高校体育篮球运动项目可能只是对男生的益处极大,对大部分女生的帮助并不是很明显。因为大部分男生都喜欢运动,因此他们对这种剧烈运动的篮球运动非常喜欢,再一个就是男生可能比较喜欢那种奔跑、淋漓尽致等痛快的感觉,当然也不乏有些男生喜欢篮球运动只是因为打篮球很帅,很酷。可以吸引女生们的目光享受那种备受崇拜的感觉等等。而对于女生来说,大部分的女生都是喜静不喜动,这是大部分女生共有的特性。我们经常可以在高校的操场的体育课上看到这样一幕:篮球场上一群男生打篮球打得大汗淋漓、热火朝天,而操场旁边的树荫下坐着一群群叽叽喳喳聊天的女生。这是高校体育课上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高校体育课上的可悲之处。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性格极其活泼的“假小子”女生也喜欢打篮球,但是请注意,只是极少数极少数,而她们也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是被称为“男人婆”,不淑女。
(2)高校体育的篮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偏念,就是认为女生在打篮球方面确实没有男生有天赋。于是对女生在打篮球方面的技能要求、体能训练方面等都没有像要求男生那样要求女生,在就在潜意识上为了女生以暗示:女生的篮球天赋没有男生高。的确如此,女生在体力上还有身高方面都和男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缺点女生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的。人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就比如拿跳远来说,大家都知道男生可以跳两米五左右,而女生则能跳一米七八左右。于是这种定义就使人们的心里受到影响,女生就觉得自己最多只能挑一米七八左右,潜意识这样觉得,于是就永远也跳不远,这是大部分的女生。但是也有一些女生突破了极限,跳到了一米九甚至两米。这说明大部分的人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这种问题是都可以克服掉的。
(3)高校体育篮球运动项目的特性注定了就是女生不太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篮球运动运动激烈,形式枯燥不灵活,花样少等等都是女生们不感兴趣的原因。再者就是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竞争激烈,容易出现摔倒碰撞等受伤事故的发生,女生一般都不喜欢这种“血腥”场面的发生。
(4)高校体育篮球场地上篮球板的设计对女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现在高校的大部分女生的个子都偏矮,高个子的女生并不是很多。而篮球场上的投篮框设计的太高对那些个子偏矮的女生来说,投篮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一来,大部分的女生往往会“望篮生畏”,不敢去尝试打篮球,久而久之,女生就慢慢淡出了篮球的场地上,甚至不喜欢打篮球,她们都喜欢站在一边上去观看而不愿意去上场参与打篮球。
二、高校体育篮球对学生的好处
(1)高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时间长,娱乐的时间短,这样的话学生的自身的压力就会很大。如果压力长时间不能发泄,就会导致学生的情绪低落,心情抑郁,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打篮球等体育运动会是学生最佳的发泄压力的方式,学生通过拍打篮球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或委屈等压力,运动过之后,就会觉得心情好很多,身体也会轻松很多,这样的话再重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效率就会高很多。另外,大量的出汗会让身体中的有些毒素随汗液的流出而排出。
(2)学生打篮球是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最好的方式。在一个团队当中,要把个人放在最低,服从团队安排,团队协作的能力最重要。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他们从小都娇生惯养,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从来都不知道关心别人,更别说能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舍己为人,顾全大家”更是不可能。到了学校,一个班级大都是这种“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谁肯退让?于是,关于团队协作这方面的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集体打篮球体育活动的练习,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及友谊,由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3)高校体育篮球项目对学生们的性格影响也是很大的。现在大部分的学生的性格都稍微的有些内向,打篮球就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开朗活泼性格的最好的方法。比如女生天生都有一种矜持劲儿,有时候在人多的时候让她说话啊表演的时候她会矜持,会害羞,会脸红,会不好意思。这都是缺乏锻炼或是不自信的表现。篮球体育项目恰巧弥补了这一方面,女生通过打篮球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开朗大方的性格。再比如男生,有时候男生的性格会比较强势,甚至有些骄横。通过打篮球的体育项目,让他们知道了即使一个人他再优秀,凭他一个人的力量也挽救不了整个团队,必须所有的人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高校体育篮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创新和改革
(1)要多引导和鼓励高校的女生参加到篮球运动中。在众多高校中,大部分的女生和男生之间没有一点交际,让男生教女生打篮球,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还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分享经验。
(2)高校篮球场应建设适合女生的篮球板,这样的话就更有利于女生去联系篮球。纵使是个子偏矮的女生也可以享受到打篮球的乐趣和益处,不再“望篮生畏”,让女生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篮球运动中。
(3)篮球老师要从心底打破“女生在篮球运动的天赋不如男生”这种传统观念。给女生提供平等的训练,打破她们心理上的潜意识。让她们觉得她们和男生是平等的的,男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女生也可以做的到。
(4)在高校体育篮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也可以改变一下。每个学生都喜欢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不喜欢单一枯燥的练习内容。比如,当老师让每人一个篮球自己单独练习运球的时候,学生的情绪会不太高涨,如果让两个人相互运球的时候,学生们的高涨情绪只会保持一会儿。但是如果你让全班级的同学一起练习,任何人都可以抢,这样的话,同学们的高涨情绪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5)篮球老师在教授女同学打篮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适合女同学玩的花样,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女同学学习篮球的兴趣,不会因为打篮球没意思而不喜欢打篮球。
高校体育篮球项目是高校众多体育项目中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一项,在锻炼高校同学智力、精神、团队协作方面有较好的收获。教育创新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许春彪,杨凤华.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
[2] 李承维. 高校公共体育球类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2)
[3] 胡建文. 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探索[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01)
篇8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一、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二、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三、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为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四、表率示范法
篇9
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得到人们认可的今天,教育界和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对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品质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应该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笔者将对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多种因素加以分析与说明。
1 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概念的缺乏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如今,信息技术随处可见,信息技术也毫不例外地映射到了教育领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提出挑战。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形象生动的特点受到广大教育者青睐。多媒体体育教学主要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和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事前把相关学生需要学习的课件和相关拓展信息制作好,然后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把体育训练视频拷入电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比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课后拷贝相关体育训练操作视频,带回家自行完善不足之处。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动作姿势,并统一规范技术动作[1]。
在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体育项目中,有的体育项目是在一瞬间就完成的,如田径跳远、体操支撑跳等。这些体育项目看似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掌握的技巧却非常多,教师也很难示范清楚其中的具体技术环节。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把多媒体里的画面通过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方式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操作技巧,进而增强教学效果,缩短教学过程。
虽然信息化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我国的体育信息化教学建设刚刚起步,尤其是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体育更是不被重视。想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投入势在必行。
2 实验教学法需要进一步推广使用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器材,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化学、地理或者自然常识的教学中比较常见[2]。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相对陈旧,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少,教学方式单一,一味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上也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基本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体育教师开始探索和尝试新的方式,并逐步把实验教学法成功地运用其中。现阶段,教师探索出的实验教学法主要是实验时间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实验指导开放等模式。实验教学法是第一课堂的补充部分,同时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能够实现学科间信息的多层面、全方位渗透,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图书馆有关体育的图文信息不全
图书馆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遭受到互联网的剧烈冲击。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型,思想还不成熟,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弊大于利。所以图书馆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等多方面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体育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相对其他主要的教育科目来说,还是被人们有所遗忘。据最近有关图书馆的文献调查显示,馆藏的有关体育的文献资料仅占全部资料总额的3.7%[3]。可想而知,在初中的图书馆馆藏中,有关体育的资料文献可能会更少。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课堂,另外一个补充知识的重要来源则是图书馆。图书馆的文献少,学生补充知识不够充分,阻碍了知识养成和健康成长。
4 学生自身的不良影响
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所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受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作风等方面的影响。学生自身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组织纪律性不高 一些学生不喜欢遵守课堂常规,不喜欢受到课堂纪律的制约,并且不愿意遵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去体育课。
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在中学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程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学生不需要像其他学科一样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有时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体育课的时间。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
积极性较低 由于我国当前所推行的高考制度的影响,使得学生与教师都将注意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没有实质意义,只是玩玩,如果遵照体育教师的要求上课,无疑就是另一个负担。因此,有一些学生是愿意上体育课的,但是不喜欢遵照体育教师的意愿进行。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学习环境也随之得到一定的改进。但是,学生刻苦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却越来越缺乏。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耐力跑会出汗而不跑,跳远嫌弃有沙子,单双杠说很累,抛铅球说有土,等等。
5 结语
体育,拥有一定的社会教育价值,具备多功能的特性,发展体育教学对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信息化教学、实验教育法的推广使用、图书馆藏书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诸多制约,教学质量与水平也无法得到明显提升。
针对这些情况,应该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学会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和实验教育法进行教学,努力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则应该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充分实行,加大体育投入,对体育教学条件予以改善,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4];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增加图书馆有关体育藏书的数量和学生知识阅览量。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检查,监督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与政府的方针与政策,以确保国家政策与法规实施的持续性、平稳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琦,李春鹏.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10-112.
[2]刘丽艳.体育试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08(3):18-19.
篇10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91-01
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综合性系统,集合了声音、视频、图像以及动画等媒体信息[1-5], 优化了教学过程,但也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农业气象学教学,具有课程信息量大、应用性强的特点,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特点比较
1.1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1)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抓住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认真钻研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师站在讲台上应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产生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知识迁移能力[1-3]。传统教学增加了信息停留时间, 加深了学生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传统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有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老师授课语调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适时地走动[4-5]、在讲台上不同的适当位置来调动。
(3)传统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自己对课程的发挥与理解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这反映了教师的基本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传统教学容易让学生学习教师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大学阶段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1.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用外购多媒体课件或自行研制课件进行授课。在课堂上,既可演示准备好的课件,又可借助视频展台实时讲解书本的重点或其他纸质的补充材料。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知识量增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较大的满足,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2)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样。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地展现了抽象又枯燥的气象问题,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4]。
(3)共享性好,教学方便快捷。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1-5],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
2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解析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2014年对农业气象学课程在2个专业班级进行了教学试验,调查2种方法的教学内涵,分析2种教学方法班级考试成绩分布特征。
调查结果(表1)表明,教学的条理性和教师知识的完备性,以多媒体教学方法较优,但是教师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方面,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学生听课专注度、课堂笔记完整性也是传统教学方法表现更好。学生成绩以传统教学方法略高。
在1个教学周期,对采用2种教学方法的成绩分布进行分析: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比例,传统教学比多媒体教学高出4.3个百分点;80~90分数段比例也略高,高出3.4个百分点;70~79分数段上,2种教学方法基本持平;60~69分数段,传统教学方法班级的比例则低4.7个百分点;不及格的学生,则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多。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学平均分为 77.65分,比多媒体教学平均分(74.33分)高3.32分(表2)。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展示信息量大,但是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偏短,课后复习和再整理笔记受到较大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消化吸纳课程内容。另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与学生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均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没有传统教学方法扎实,表现为考试成绩偏低。这与表1中2种教学法调查中的笔记完整性和听课专注度的差别,结果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2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采用综合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中。
3 结语
农业气象学是涉及农学、环境科学、气象学的边缘学科,具有课程内容多,知识点交叉的特点。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讲授可以发挥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弥补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显现的不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可以将图文、动画、录像、声音等多种功能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一步步演示, 生动、直观地再现天气系统等三维实体,使学生在观看与思考的过程中,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也可以减轻搬运教具(如模型、挂图等)的负担。因此,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是今后教学改革的趋势。
4 参考文献
[1] 李莉.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108-110.
[2] 王宏.论高校CAI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3):67-69.
[3] 陈晓猛.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5(4):50-5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