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噪声治理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噪声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业软件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两化融合 ”战略实施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于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软件产业整体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能级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是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现代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网络化,是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上海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需要。
一般来说,工业软件较之通用软件具有更强的行业性、专业性,它依托于具体的制造业领域,若脱离了具体的产业环境而单方面推进工业软件,工作效果会很有限。因此,在推进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中,上海首先注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先进制造业,以应用为导向,以解决制造业业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推进工业软件工作与所依托产业紧密结合。
加大产业政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是上海推进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重点产业领域、重点项目,采取企业为主、多方参与、政府支持的形式共同推进。尽可能集聚上海工业软件产业资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形成合力共克难关,推进企业间的产业化合作。
上海市也在积极开展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建设。推动骨干企业、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围绕产业重点,开展工业软件行业规范与标准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在工业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产品定型等方面迅速形成优势,深化工业软件技术的内涵,提升应用服务能级。
基于当前上海工业软件产业现实情况,以行业技术领先企业为主体,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上海市在尝试开展工业软件工程中心建设工作,旨在更好地推进上海工业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推进产业化深度拓展。专业领域工业软件工程中心的设立,目的在于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推进本领域内工业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扩大产业服务面,并以此形成本领域企业单位、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合作、综合专业服务、示范应用展示的平台,切实起到本领域产业化推进的中坚作用,助力上海工业软件产业更好发展。
2010年12月,上海市经信委设立了首批六家“上海工业软件工程中心”,将钢铁制造、数控与伺服、柴油电喷控制、轨道交通制动、功能安全、质量检测等六个领域的工业软件工程中心分别在宝信软件、开通数控、联创汽车电子、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及上海市软件评测中心设立。
篇2
【关键词】风机 噪音 治理
风机是一种容积式的压气机,它由一对互相垂直啮合的腰形叶轮相对高速旋转以输送气体。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音主要有空气的动力性噪音(即气流噪音). 机壳、电动机、轴承等辐射的机械噪音、基础振动辐射的固体振动噪音等组成,其中强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则算空气动力性噪音。它包括风机叶轮旋转时周期性地向外排气所成造成的压力脉动而产生的周期性排气噪音,以及气体涡流在风机叶轮界面上分裂时引起的涡流噪音两个部分。其中排气的强度主要与叶轮的转速,风机排气的流量和静压等因素有关,其噪音频谱常呈低中频性,并伴有一定噪音峰值。而涡流噪音则取决于风机叶轮的形状,气流相对于机体的流速及流态,一般均产生连续频谱的高频噪音。
一、产生风机噪音的原因
在风机运转时,高强度噪音分别从风机的进、排气口、机壳及管道等部位辐射出来。在实际运行中,风机的排气口是与输气管路连接而封闭的。因此,进气口辐射的噪音就显得强烈,对环境的影响也最严重。经实际检测,风机进气口传出的噪音,可达105~~140分贝左右。
风机噪音强度高,且具有复杂而连续的频率成分。在噪音测量中经常采用倍频程滤波器按63赫兹到800赫兹的八个倍频程频带对噪音进行频谱分析测试,以获得声源的噪音频谱特性曲线。其噪音频谱曲线的特点:
风机噪音频谱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噪音,以低中频噪音为主。当静压较低,即负载较小时,峰值频率常在低频125赫左右;当升压至额定静压条件下运转时,在中频500赫左右还会出现一个新的噪音峰值。这说明风机工作压力的提高,将明显增大中高频噪音。风机的噪音强度及频谱特性与风机工作静压的大小、流量、转速有关。且随着流量的增大,转速的提高,噪音也相应增大,其中中高频噪音的增大较为明显。
二、治理风机噪音的几点建议
风机降低噪音除考虑进风口噪音外,还要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风机的机体噪音和固体的振动噪音加以重视。机壳及电机的噪音可以通过加装隔声罩来解决,将风机置于独立的风机隔声间内,在风机间内进行吸声、隔声处理。
篇3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已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本文立足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其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探讨组织和个人在此阶段可采取的有效行为。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具体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大致具有以下4个特点:1.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创造能力,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2.高度的自我价值实现欲望;3.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4.流动性强,流动概率较高。
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是指一个人由学校进入组织并在组织内逐步“组织化”,并被组织所接纳的过程。这一阶段一般在20~30岁之间,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变成员工、由单身生活变成家庭生活的过程。在这阶段知识型员工面临的主要任务为:
(一)社会化的任务
刚进入职业生涯早期的知识型员工必须学会如何在组织中行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知识型员工由于自身特性,会更加明显感觉到很多方面跟原先的期望有很大出入。大学生又是知识型员工的主要来源,所以可借用埃德加·舍因提出的一套展现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大学生和组织之间的不同的期望,说明社会化的切实性和真实性。
(二)持续性任务
在社会化和发挥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个人与组织都会持续获得某些具体的反馈信息,促进员工进行持续性改进,学习如何在组织约束下更有效率地工作,并在某一具体领域(如营销,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形成未来职业发展基础的工作能力。
(三)在经历中摸索学习
早期职业生涯会拥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挫折,因为在找到合适的位子和职位前,要经历多次尝试。但在美国一家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研究表明,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难、艰苦、创伤反而能促进个人的发展。
二、组织和个人可采取的有效行为
(一)组织在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早期采取的有益行为
1.在招募时提供较为现实的未来工作展望。组织在招募时应向应聘者提供较为现实、全面、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政策、做法和福利,让招聘者对组织有合理而现实的预期。
2.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引导和岗位设置。新员工上岗引导是指给新员工提供有关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上岗引导活动首先可由人力资源专员完成,主要介绍组织的基本情况。然后由部门直接主管完成,具体介绍本部门的责任、要求和岗位技能以及部门相关纪律,制度和责任等的具体信息。
(二)知识型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早期采取的有效行为
1.了解组织情况,明确自身发展需求。知识型员工在职业生涯早期,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身发展需求,并要评估组织是否适合自身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员工多收集信息,以求多了解自己和组织,据此调整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个人的目标会随着眼界的扩大和对组织情况的认识而变化,
2.利用资源,不断自我提升。在考察职业生涯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适合的发展道路后应有意识地利用组织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它们。可采取以下具体策略:
(1)与组织中能给你提供信息,帮你开拓眼界,并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同事建立非正式关系。
(2)就本职工作和上司进行讨论,请教增大工作挑战性、职责和多样性的办法。
(3)分析上司的职业生涯需求并与其进行讨论,看自己能以何种方式提供帮助,使其更有效工作。
(4)多参加正式活动以尽可能了解组织的情况。
(5)阅读组织管理文献,寻找问题答案。
篇4
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攀升,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渐失去成本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围绕成本控制的管理向围绕供应链协同的管理转变,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产业效益为核心,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
一、制造业供应链简析
第一,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
概况来讲,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突出表现为五个特点:一是产业链长,产业链内的产品设计、生产资源等数据交互量大且复杂,必须依赖于供应链管理来保证敏捷化制造;二是制造业供应链多为订单式与预测式生产的结合;三是协同制造能力比较薄弱,需要依靠供应链管理实现生产的顺利延伸;四是供应链较短,通常无需经过分销商而是由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客户三部分组成;五是供应商、客户常常有其自身的供应链。
第二,供应链竞争力的内涵。
供应链的竞争力依赖于企业对供应链的认同,只有企业在供应链中面向终端需求,融入自身竞争力,才能体现出供应链系统的价值,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供应链竞争力是企业群围绕终端需要共同提供的,不仅能够直接产生经济价值,而且难以被效仿。
供应链竞争力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整体性,即企业群整体的发展方向与实力大体一致时方可有效发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形成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二是动态性,即供应链竞争力是企业群长期合作中积累而成的,会随着技术发展、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供应链的成熟而得到提升和拓展,为竞争者设置一系列的壁垒;三是价值性,即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大的降低浪费,促进产业价值最大化;四是异质性,即供应链竞争力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是经过长期的协同合作积淀下来的,难以被竞争者轻易拥有。
二、供应链协同与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供应链协同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基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与竞争力的内涵,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协同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其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这一传统的构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已经被供应链协同管理所取代,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更快的资金周转效率、更低的物流费用,进行精益化生产,而且能够为供应链中的企业群整体带来更多利益;
其二,虽然在构建和实施供应链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运营成本,然而从长期来看,其所带来的利润空间更为广阔,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一般能够降低一成以上的管理成本;
其三,当前国际上的大型制造企业通通依靠供应链协同管理来拓展业务范围,借助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而非传统的依靠企业自身设备的增加、技术的革新、厂区的扩建,一个产品的诞生往往是全球多个国家范围内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的,这种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外部资源,快速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第二,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供应链的构建,应以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相互信任为根本,在强调共同价值与协调的同时,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具体策略如下:
其一,明确品牌建设方向。众所周知,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须围绕整体品牌建设开展,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对进入市场的供应链进行细化,进而确定终端消费品的基本特征,掌握品牌特色,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核心技术与管理方案。
其二,选择战略、价值观统一的合作企业。对于打造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讲,能否选择战略、价值观一致的合作伙伴,对链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业。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够从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及自身战略构想的认同度两个方面出发。
其三,组建公平合作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系统应避免链主对其他合作者的“殖民”领导。在合作中,将合作者的优势转换成特色竞争优势,巩固和提升系统核心竞争力。
其四,渗透企业文化。企业之间在长期合作中,彼此间的文化也会相互渗透,并由此形成供应链系统文化,这一文化的形成,是推动企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与超越的。
篇5
论文摘要: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招考政策将推动更多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面对基层的情况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学生公务员在依据自身特质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从角色转换、探寻职业锚和掌握工作生活平衡能力等方面做好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规定:“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基层工作经历一般指“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及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另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的统计结果,“报考县级以下职位的共有79.4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7.2%”。综合以上信息表明,在考录政策的影响下,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
职业生涯指“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它包含与工作相关的职位、职责等客观情况和与工作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主观情况的变化。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进行,即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其中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指个体通过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确立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实现的过程。依据“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个人的不是组织的活动”的观点,本文主要从个人层面探讨自我管理策略,并依据人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把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阶段。职业生涯早期阶段指个体由学校进入组织并在组织内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公务员正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对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对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大学生公务员的特征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这既是对大学生公务员群体的形象描述,也是所谓“三门”干部的由来。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1.专业知识丰富,对基层情况了解较少
大学生公务员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在电脑、英语等方面优势明显。然而,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工作更需要了解社情民意,象牙塔中培养的大学生公务员更多的是仰望星空,忽视了基层这片成长的肥沃土壤。
2.进取心较强,自我期望值较高
大学生公务员多数综合素质是十分优秀的,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我期望值较高。他们工作时考虑的不是“我能干什么”,而是“我想要什么”。
3.开始承担家庭责任,处理工作生活平衡的能力欠缺
在个体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一般要面临组建家庭、养育孩子等家庭问题。当代大学生公务员,因多数是独生子女,当面临工作与家庭问题的冲突时会显得手足无措。
二、大学生公务员职业生涯早期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问题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是组织与个人相互考察和相互接纳的时期。大学生公务员预先明确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问题,将为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成功奠定基础。
1.大学生公务员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主要任务
(1)自我认知,找准职业锚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大学生公务员自我认知的重点是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等方面。职业锚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它是人们内心深层次价值观、能力和动力的整合体,它体现了真实的自我。”除非个人经历过许多份工作,并且从每份工作中得到有价值的反馈,否则自我认知和职业锚的找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2)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指当一个人选定职业后,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三种。大学生公务员要根据自身特质来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不能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3)持续学习,增强职业竞争力
基层工作的直接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务员能深入群众,具有处理繁杂事务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公务员在工作中要善于把已掌握的文化知识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就需要强化持续学习的理念,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2.大学生公务员职业生涯早期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遭遇现实冲击,经受职业生涯发展挫折
大学生公务员工作后,身份由“天之骄子”变为外界羡慕的“红领”,他们更希望在工作中大展宏图。然而,当他们到基层岗位工作后,会发现机关工作重复性强,缺乏挑战性等等问题。由此遭遇现实冲击,即新员工对其工作所怀有的期望与工作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心理冲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较为痛苦的时期,也是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经历的挫折之一。
(2)定位不准,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模糊
部分大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岗位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在心灵深处对到基层工作心存不甘,一心想着调离。然而,目前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很难满足他们的愿望。这种定位不准造成他们对基层感情不深,陷于终日抱怨的境地,丧失了为自己规划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机会。
(3)面临工作与生活冲突,遭遇职业生涯的两难困境
工作与生活的冲突是现代人职业生涯中普遍遭遇的问题,大学生公务员也不例外,在某种程度上还表现的更为突出。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但渴望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对生活品质也苛求完美。这样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冲突就发生了。
三、大学生公务员职业生涯早期阶段自我管理的策略——基于基层工作经历导向的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阶段,许多困难和问题往往出现在基层,党和政府制定的多项惠民政策,也最终落实在基层。虽然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现实,但是基层这片热土,同样能为大学生公务员提供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因此,大学生公务员要以“顶天立地”的气魄做好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顶天”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立地”即深入基层,扎根基层。
1.角色转换,对公务员职业要有合理预期
大学生公务员开始工作后,在承认基层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树立“归零”的心态,完成从“天之骄子”向“人民公仆”的跨越。具体策略有:一是认知自己,即对自身的性格、优缺点等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二是认知他人,包括上下级、同事和工作对象等;三是认知环境,包括所在部门的职能和自身岗位职责等涉及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同时,对公务员职业尤其是基层工作岗位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都是“光鲜”的,应该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理想。
2.探寻职业锚,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些人会发现他们对某一类型的工作表现出较强的才能和较高的动机,这即是职业锚的雏形。职业指导专家施恩认为,职业锚有安全型、管理型、技术型、自主型和创造型五种。他还指出职业锚是“个人和工作情境之间早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对职业决策和选择发出一系列驱动和制约的功能”。
在职业锚基本确定之后,就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想往哪条路径发展?即对自己的价值观、理想等进行分析,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取向;二是适合往哪条路径发展?即对自己的性格、特长等进行分析,确立自己的能力取向;三是可以往哪条路径发展?即对自己身处的基层环境进行分析,确立自己的机会取向。身处基层的大学生公务员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构建现实而灵活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3.掌握工作生活平衡的能力,拥有和谐的职业生涯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迁,给大学生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挑战。本职工作、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可能相互冲突,怎样获得平衡?可以尝试以下策略:首先,摆脱工作生活不可调和的观念。工作会丰富生活,生活经验也会改善工作;其次,在工作之外扩展其他兴趣;最后,区分工作和生活的角色并选择二者的优先次序。
总之,大学生公务员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应该在角色转换、职业锚的确立和工作生活平衡能力等方面,选择既符合自身特质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大学生公务员在基层工作,就像蚕蛾沉睡在蛹中集聚破茧而出的能量一样,经过一定的磨砺,一定会迎来“蚕蛹破茧,羽化成蝶”的光明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 彭香霞.从公务员“围城”现象谈大学生职业锚的认定与早期开发[J].出国与就业,2010,(11).
[2] 曾正兵,向培年.青年干部如何在农村基层快速成长[J].领导科学,2010,(2).
篇6
【关键词】银行业 财务 价值创造
作为银行系统重要的基础职能部门,财务工作始终贯穿于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参与了每一个重大决策,可以说,财务工作在经营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防范经营风险,加强银行财务在经营中的基础、核心、枢纽作用,确保稳健经营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历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对财务工作不变的要求。如何认识和评价财务工作在参与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体现的价值和取得的成绩,不断强化业已形成的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体制,是银行业财务工作得以不断发挥更高效作用的重要课题。
一、工作现状阐述
在各家商业银行中,财务部是计划、财务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和调整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并部署实施,拟定财务政策、财务资源配置方案,编制全行财务预算,负责全行财务收支的统一管理和各项财务支出及损失处置的控制、本级财务管理、组织实施管理会计、资本和资本性支出管理、集中采购等工作。
当前,面对内外部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财务工作要顺应形势,坚决当好战略的执行者、银行的管家、领导的参谋,在应对变化、参与同业竞争中实现新发展。
(一)综合经营计划的制定、监测
年初计划是全年经营工作的“战旗”,对经营的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在整个过程中,财务会计部的主动性非常关键,与上级、业务条线充分沟通与协调,确保计划的科学性,根据形势发展和环境变化,加大政策研究和争取力度,努力为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对经营情况的跟进及时监测和通报,一方面可不断发现经营过程中与同业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和修正与经营导向偏离的现象。
(二)资源配置,激励考核
主要指人力费用和非人力费用的配置。
1.人力费用
结合经营计划的分解,制定责权利相匹配的考核机制。绩效考核办法,传导的是经营导向和政策,是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的风向标。按照各家商业银行都已形成的各自的考核模式,基本适应当前“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要求,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第二部分中会进一步进行阐述。
2.非人力费用
强化全面预算执行监控,实施预算动态跟踪及过程控制,及时开展预算分析评价。
一是关注预算的统筹平衡和合理安排,强化执行刚性。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前瞻性和预见性,细化部门预算,发挥预算管理龙头作用,加强可控费用归口预算管理,增强预算调控力和执行力。
二是推进全面成本管理,深入分析费用支出项目的必要性、真实性和合理性,对重大支出项目应做出全面、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业务分析,政策传导
及时跟进对各项业务,包括内部管理方面问题的分析,针对外部经营环境和政策变化,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各项经营指标在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和请教,不断深入对上级部门考核导向的清晰认识,确保完成全年经营考核指标。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中,经营目标不断提高的督促下,银行业财务部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业务发展和考核评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习不深入,执行力不到位
计划财务工作的特点就是机动性,随着经营环境、经营目标的变化和要求不断跟进各项分析并提出建议及方案,这对员工的知识涉猎面、业务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水平要求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加强制度和办法学习是首要关键,在对本职岗位职能、职责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执行力不强是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阶段性工作没有勇于承担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这也是对部门工作不熟悉的表现。平日只关注本职工作的一小部分,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二)各项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由于分工的不明确,工作交叉较少,互相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虽在一个部门但对彼此的工作不熟悉;另一方面,缺乏监督和探讨机制,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出切实有效的分析和各项工作建议。对深入分析问题和监测就显乏力了,工作出现了断层。
(三)职能发挥不够,没有做到未雨绸缪
各项工作的实施普遍存在着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的问题。尤其是考核办法的制定,都是在制定后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改进。缺乏事前论证,或者事前论证不够充分,流于形式,未能将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情况考虑在内进行模测。
(四)缺乏评价指标
财务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成就感比较少,日常工作中,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但很难像经营部门人员或者一线营销人员那样,展示出自己的业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财会工作毫无价值,相反,能够在默默无闻的平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智慧,更加能够体现出个人的主人翁精神的高贵品质。但是,同样体现出了一个问题,灵活的工作要求和阶段性的工作方案,造成的对财务人员的评价标准的主观性较重,工作成效的评价因人而异,很难形成量化的评价体系。这不但不利于激励员工主动承担工作的积极性,也无法从考核机制上促进员工不断进步和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的自觉性。
三、总结及建议
(一)引起重视,组织学习,加强计财工作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 消除职业危害;噪声治理;卷烟机
中图分类号TS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128-02
1 当前现状调查
设备运行及噪声检测情况调查
川烟工业绵阳分厂卷包车间现配置10组ZJ17型卷烟机,ZJ17是一型广为烟草企业使用和熟知的卷接机组,绵阳分厂经过近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在操作及维修上均形成了对该机型较成熟可行的管理措施。但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ZJ17卷烟机噪声较出厂时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2013年绵阳市疾控中心对川烟工业绵阳分厂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其中噪声共检测57个工位,卷包车间ZJ17卷烟机三个工位噪声超标,分别为86 dB、85.9dB、86.2 dB,超过《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规定的工业场所接触限值85dB(A),对职工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2 ZJ17卷烟机噪声分析
我们在对ZJ17卷烟机噪声的调查分析中发现,ZJ17卷烟机噪声主要来源于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噪声。
1)空气动力性噪声
(1) 风机涡流噪声,主要是气流流经叶片界面形成附面层及漩涡分裂脱离,而引起叶片上压力的脉动,辐射非稳定的流动噪声;
(2)风机旋转噪声,即工作轮旋转时,轮上的叶片打击周围的气体介质,引起周围气体的压力脉动而形成的。
2) 机械噪声,即机械摩擦、撞击、周期性作用力、电机的电刷和滑环或换向器摩擦会产生机械噪声。
经我们实际测试,ZJ17卷烟机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噪声源,是噪声治理的重点,机械传动及谐振噪声为次噪声源,次要治理。
3 针对噪声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及方案
1)治理原则
对ZJ17卷烟机的噪声治理不能以牺牲生产效率、改变生产管理流程、增加操作和维修的工作量为代价,同时所有降噪材料采用进口食品级要求定制,杜绝喷涂、刺激材料等可能影响烟草品质及损害工人身体健康现象。
2)针对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
(1))针对空气动力性噪声普遍处于中高频段特性,按管道噪声频率特点个性化设计消声器,从源头上降噪;
(2)引用各消声技术(紧固环、消声碗、强抗力等),增加集阻、抗、共振于一体高效空气管道消声器;
(3) 冷却风机入口增加宽频带插片式消声器;
(4)在风管源噪声消声基础上,增加门及罩壳吸、隔声性能,利用声线入、反射角度及衍射特性,降低罩壳吻合频率,减少吻合效应,最大限度使空气动力噪声在设备内部反复吸收转化能量形式,大幅减小风噪对外辐射。
3) 针对机械噪声的治理
(1) 对主电机等强噪声、振动源增加高效减震垫,减少低频噪声传播路径;
(2) 噪声能量重点区域采用微缝束腔共振技术震荡衰减低频噪声;
(3)按部位噪声频带特点及强弱有针对性在内部分层设计不同密度、不同空隙,不同厚度的吸声隔声装置;
(4)贴附阻尼增强罩壳刚性,降低噪声振动辐射,降低吻合频率;
(5) 采用微缝或多层有机玻璃惰性气体填充及夹胶技术大幅提高有机玻璃门、窗低频噪声强透声点的隔声量及吸声特性;
(6)罩壳镂空部位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大幅降低镂空面积,提高整体隔声量,反射噪声内部衰减,减少对外辐射。
4 对制定的方案措施进行实施
4.1 对策实施一:吸声处理
1) 在ZJ17卷烟机强噪声源内部及对应门、罩参照1/4波长特性有针对性安装不同密度、不同空隙、不同厚度的吸隔声装置,内部消耗宽频带噪声能量,降低内部混响声;
2)在ZJ17卷烟机和接装机连接处上部增加大型吸声体;
3)供料机负压风机的进风口弯头安装束腔共振消声器,抑制风噪,降低供料机混合噪声;
4)罩壳镂空部位一体化设计。废料桶内安装大面积多层不同吸声特性、针对MAX内部频带能量集中区域的复合吸声体;
5)更换原有吸声材料。采用新型环保高性能吸声材料替代原有的石英棉。
4.2 对策实施二:消声处理
1)在接装机负压风机出口管道,增设一个阻、抗、共振综合消声器,抑制噪声辐射;
2)在冷却风机进风口加装插片消声器,抑制风噪对外的辐射;
3)采用多层惰性气体填充技术及进口高强度高隔声量有机玻璃夹胶技术,重新设计防护门的上下玻璃,充分考虑声波入、反射角度及衍射特性,抑制并低频段吸收噪声,减少噪声对外辐射;
4)在接装机水松纸部位,加装一体化气动开关隔音罩。
4.3 对策实施三:阻尼处理
在ZJ17卷烟机上非噪声集中部位贴附阻尼,降低罩壳吻合频率,减少低频噪声的对外振动辐射)
4.4 对策实施四:减震处理
在ZJ17卷烟机上有针对性的对电机做减震处理,在保证传动、配合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减低谐振,降低声桥特性影响。
5 对噪声处理后的效果验证
我们在对ZJ17卷烟机噪声治理后,设备运行良好、平稳,未造成其它与工艺指标相抵触的情况发生,满足了工艺、生产指标和要求。我们加强对卷烟机各工位的噪声检测频次,每月不定期进行工位噪声检测和分析。2014年3月绵阳市疾控中心对川烟工业绵阳分厂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所测噪声工位平均降低2.1 dB,其中最高降低了3.5 dB,噪声治理后已满足《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所规定的噪声接触限值。
通过此次研究攻关,降低了ZJ17卷烟机组及卷包车间生产现场噪声,有效降低了职业危害带来的风险,改善了员工劳动操作环境,为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川烟工业绵阳分厂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治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第47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3-6.
[2]李耀中.噪声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篇8
第一条为控制环境噪声污染,创造安静适宜的生活环境,保护人民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环境噪声。
第三条在北京地区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79)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第四条凡产生噪声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包括机场、铁路),都必须对噪声污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环抱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治噪声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保障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符合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五条北京市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夜间时间为晚二十二时至晨六时之间的期间。北京市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各类区域及地带范围的划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确定。
第六条凡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均有治理和消除噪声危害的义务,并需按有关规定承担其他应负的责任。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污染者消除噪声危害。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者进行监督、检举,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
第二章工业噪声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工业噪声,系指工业矿企业和其他单位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八条一切产生工业噪声的单位,都必须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使其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符合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九条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中央、市属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环境保护局决定;区、县属以下(含区、县属)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决定。
第十第对噪声污染严重,短期又难于治理的单位,按第九条规定的权限,由环境保护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令其噪声源关、停、并、转或迁移。
第三章交通噪声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称交通噪声,系指机动车辆、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十二条在北京地区行驶的机动车辆,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部件紧固、门、窗、挂车和载重等部位不准有撞击声,制动时不准有尖叫声;必须安装有效的消声器,车外最大噪声级不得超过国家〈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对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的,市公安局车辆检察部门不发放行车执照。
第十三条禁止拖拉机在三环路以内(不含三环路)行驶。
第十四条一切在市区行驶的机动车辆(包括外地时京车辆),其喇叭声级在车前方二米处测量,不得超过一百零五分贝(A)。驾驶人员使用喇叭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夜间在三环路以内或郊区城镇行驶时,不准鸣喇叭;
(二)在非禁止鸣喇叭的时间、地区内行驶如需按喇叭时,一次时间不许超过半秒钟,连续按鸣不准超过三次;
(三)在任何时间、地区内,不准用喇叭叫门、叫人;
(四)凡设有禁止鸣喇叭标志的地区,一律不准鸣喇叭。
第十五条凡经批准装有警响器的各种车辆,非执行任务时,严禁使用警响器。
第十六条进入市区的火车和市区工矿企业的火车,禁止使用汽笛,一律使用风笛。
第十七条新建铁路线一般不得穿越市区。确要穿越市区的,在通过居民区、文教区、机关区的地段,铁路主管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噪声措施。
第十八条各类飞机不经批准不许在市区上空超低空飞行或高度在五千米以下的超音速飞行。
第十九条在机场跑道两端五公里、两侧一公里范围内,不得新建机关、学校、医院、住宅等建筑物。
第四章施工噪声
第二十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噪声,系指建设施工现场产生的影响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二十一条建设施工部门,对造成噪声污染的各种施工机械,要采取有效的隔声防噪措施,使受影响区域的噪声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对采取控制措施后仍超过噪声标准的施工作业,除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抢修、抢险工程外,所在地区的区、县环境保护部门有权限制其作业时间,或令其停止治理,或施工部门与受影响的居民协商采取其他变痛性措施。
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系指人为活动产生的除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之外的影响四邻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二十四条市区和郊区城镇,禁止在室外使用广播喇叭。但属于下列情况者,允许在一定时间内使用:
(一)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集会、游行和其他庆祝活动;
(二)课、工间操;
(三)火车站、飞机场、体育场以及道路交通的疏导;
(四)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
第二十五条文娱、体育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噪声措施,使周围地区的环境噪声符合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音响器材、发声设备,其声响不得妨扰四邻。
第六章惩罚
第二十七条对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实行超标收费。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噪声超标准收费由环境保护部门按月征收、收费手续参照〈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筑施工单位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夜间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
(二)经营性的文化娱乐场所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限期治理的单位,未按期完成或者拒不执行的;
(四)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噪声超过标准的。
篇9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性较大,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力度,优化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方法,保障噪声防治的实践性,强调城市噪声的防治水平。城市噪声污染的类型较多,需要结合城市噪声污染的实际情况,确保防治策略应用的价值,进而科学的解决城市噪声污染的问题,维护城市环境。
1城市噪声污染分析
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较多,导致多个方面潜在城市噪声的污染风险。结合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例举比较常见的污染类型,如下:
1.1工业噪声污染
工业噪声污染的影响较为明显,具有固定污染的性质,工业噪声的污染面积大,尤其是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存在大范围的工业噪声[1]。我国许多城市非常注重工业生产,工业噪声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制约工业发展的速度,导致城市生活面临严重的噪声干扰。目前,工业噪声污染成为城市噪音中的主要影响来源,同时属于重点控制的部分。
1.2工程噪声污染
工程噪声与城市建设存在直接的关系,此类噪声污染并不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位置,而是根据城市建设工程的建设逐渐产生,仅仅出现在工程建设的周期内,一旦工程建设完工即会消除。工程噪声污染的力度大,短时间内的危害性非常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冲击性。
1.3生活噪声污染
生活噪声污染较为频繁,基本是由居民生活引起的,包括居民日常的活动。生活噪声污染中比较常见的有:媒体声音播放、房屋维修等。
1.4交通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是指城市中的交通工具造成的超出安全标准的声音。交通噪声污染中最为明显的是地面交通引起的污染,如:汽车、火车等,其对城市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城市噪声污染的控制方式
城市噪声污染的控制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也是噪声防治的基本依据,降低城市噪声的污染力度。
2.1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源
城市噪声的污染源较多,零散分布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声音的安全标准,全方位的控制污染源,一方面管理城市噪声污染源,另一方面限制声音标准,所以针对城市噪声污染源,提出几点控制方式,如:(1)规范城市建设,联合城市各个部门,做好噪声监管的工作,各个区域的噪声达到安全标准后才能排放,落实环境保护中对噪声的要求;(2)积极检测城市噪声中的污染源,明确污染源的基本性能后,治理污染源,提高噪声污染的控制力度;(3)监督城市噪声污染中的违规行为,以免演化成污染源,降低噪声污染源的影响性。
2.2控制城市噪声传播途径
城市噪声传播属于重点控制的内容,可以按照城市噪声的级别,设计合理的传播控制方式[2]。例如:某新建城市在规划时,对新建区域实行噪声控制,主要是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降低城市噪声的干扰性,针对噪声控制困难的项目,尽量安排在远离市中心的位置,集中治理噪声传播。城市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减轻了噪声治理的压力,发挥噪声传播控制的积极性。
2.3控制城市噪声接受方
城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噪声接受方的主体是城市居民,由此应该结合以人为本,严谨的控制城市噪声接受方,保护居民的健康并完善生活环境。我国城市建设中采取绿化、隔音措施等方法,减少接受方的噪声分贝,避免居民受到噪声危害。城市噪声接受方需要采取治理与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科学控制噪声的优势,改善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环境,推进城市建设的安全发展。
3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策略
结合城市噪声污染的分析,综合规划防治策略的应用,提升城市噪声的防治力度,改善城市化建设的环境。
3.1完善城市噪声控制的法规
我国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立法的方式防治城市噪声污染,落实法律、法规在城市噪声控制中的应用[3]。我国在城市噪声污染方面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法规,但是缺乏完善性,所以必须按照城市噪声污染的需求,细化防治噪声污染的法规内容,提高城市噪声控制法规的完善性,最大程度的控制城市噪声,还要保障噪声控制法规的实施力度,不能仅仅依靠表面工作,更重要的是将法律法规实施到位,渗透到城市噪声污染防治中。
3.2严格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
针对上文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提出防治噪声污染的策略。首先是工业噪声防治策略,在工业噪声的发生源上安装消音装置,用于控制噪声源的传播,例如:某城市工业企业中统一了噪声污染的控制,机房、厂房等部分,全部加设了吸音装置,防止噪声外传,该企业的管道、排风等噪声源部分,安装了噪声处理装置,安装后检测声音在5dB-8dB的范围内,该企业要求机械类噪音在消音、吸音装置的作用下,应该达到10dB-40dB的标准;其次是工程噪声防治策略,根据工程建设的工期和进度,安排噪音污染防治,城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工程建设的力度,规范工程建设,消除工程中潜在的噪音污染;然后是生活噪声防治策略,由社会部门对生活噪声进行控制,利用宣传、教育的方式,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城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生活中的自觉意识;最后是交通噪声防治策略,按照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策略,重点防治交通噪声源,配合传播控制,在交通噪声严重的地方设计屏障,规划出特殊位置禁止车辆鸣笛等。
3.3合理规划现代城市建设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非常快,各个城市都面临着规划建设,由此增加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压力,为防止城市发展中的噪声污染,必须合理规划现代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化建设的结果,避免城市建设中出现矛盾,用于防止城市建设中的噪声污染[4]。我国城市建设中逐渐意识到噪声防治的重要性,遵循城市结构的具体要求,规划不同功能的城市区,体现城市规划在噪声污染防治中的价值。
4结语
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对城市环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根据城市噪声污染的分析,合理规划城市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时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度,缓解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力度,加强城市化发展中的经济控制,以免影响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昊.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9,32:97.
[2] 郑细妹.中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与节能,2011,09:31-32.
篇10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12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人均拥有量不断提高使得交通噪声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噪声越来越多,社区活动的日益丰富也带来了很多噪声,把本应安静的社区变成了嘈杂的闹市,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居住人群的居住水平。因此,治理城市噪声染污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建议。
1 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
1.1 道路交通噪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道路交通噪声监管中存在几个问题:
1.1.1 管理部门不统一,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各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移交给了城管局,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的情况。
1.1.2 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滞后
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滞后,也未能建成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点,市级环境监察、监测部门很难兼顾镇、乡、村社等地的声环境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的噪声污染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基层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机构应配置相应的人员、设备。
1.1.3 机动车数量增速加快
机动车数量增速加快,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强度逐年加大。噪声污染调查取证难,反复性大,给现场执法带来困难。
1.1.4 噪声标准体系、城市噪声环境监测网络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噪声标准体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的种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新领域的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声源控制标准较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一些重要环境噪声源控制标准的协调性、可行性尚有明显不足。一些声源如何定义、归类等都需要做出新的调整。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尚未完全建立,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进展较慢。
1.2 加强道路交通噪声监管的对策
1.2.1 合理规划布局
加强对新建道路建设的规划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和敏感建筑物集中区之间的防护距离。控制噪声污染措施投资纳入工程预算,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噪声治理。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用地功能,提高道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建筑外窗隔声性能,使道路两侧新建居住区室内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开发商在售房前公布有关部门认定的建筑物所在地的声环境状况及建筑隔声情况。
1.2.2 加强噪声源的控制
加强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控制和交通组织管理。实施汽车定置噪声检测,严格控制并逐步降低机动车特别是大、重型车辆的噪声排放水平。对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的道路,合理划定重型、大型货运车辆行驶路段或时间,实施限速、禁鸣等措施,对公交车、重型载货车等高噪声车辆的排气、刹车等部位进行降噪治理。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装有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并保持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噪声排放标准。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车辆,不得发给行车执照,不准通过年检。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者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
1.2.3 加强交通噪声管理
为防治交通噪声污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规定禁止机动车辆、船舶行驶及禁止鸣笛(喇叭)的地段和时间。拖拉机进入市区,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在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内行驶。禁止机动车在有禁止鸣号标志的地段和地区鸣放喇叭。
2 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及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措施
2.1 工业噪声的防治
严格按照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管理各类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城市建成区内的各类企业厂界噪声全部达标排放。对于城市建成区内有固定边界的其他单位,其边界噪声也应按照相应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达标排放。
2.2 社会生活噪声处理
结合“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重心转移,鼓励社区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者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居民装修和居民区内秧歌、跳舞、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加大对商业、餐饮娱乐等噪声扰民的整治,严格控制一、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内的商业噪声扰民现象,开展居民住宅公用配套设施低频噪声、固体声的治理。对汽车防盗报警器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对居住区内居民室内装修的管理,防止居住区内噪声扰民。
2.3 建筑施工噪声防治
严格管理施工工地噪声。推广应用低噪声混凝土振捣棒、低噪声空压机与动力机组、低噪声装卸工艺、建筑工地隔声和建筑声屏障等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隔声降噪有关费用纳入工程预算。在中、高考等特殊时段,限制或禁止特定区域内的施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和条件,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加大夜间无证施工违法行为的查处。在保证市政重点工程进度情况下,严格控制建成区范围内夜间施工。
2.4 加强城市环境噪声监管的建议
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环境噪声污染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交通、工业、各种商业、饮食业和娱乐业等。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监督管理职责,相关部门各管一片,难以形成合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2.4.1 适时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完善噪声综合管理体系。对环境噪声污染的分类管理及内容进行明确界定,解决管理部门协调难度大问题。按照城市行政管理处罚权相对集中的现状,将建筑施工夜间噪声扰民违规处罚、社会娱乐噪声扰民处理、住宅装修噪声扰民处理等权力分配到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4.2 进一步完善噪声标准体系
建议进一步完善噪声标准体系,推动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出台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推动完善了我国环境噪声标准体系建设。下一步可扩大标准适用范围,进一步解决低频噪声和城市以外区域噪声控制要求缺失等问题,明确标准适用对象。出台如室外施工机械、低频噪声等专门的噪声标准。对于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建设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2.4.3 大力倡导和支持各类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投入
建议大力倡导和支持各类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投入,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噪声治理企业形成规模化。通过集中建设一批技术先进、效果可行的噪声污染控制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带动相关科研和产业发展,形成较好的环境效益及推广示范效应。
3 需要加强工作力度的几个方面
3.1 加强规划引导,严格声环境准入
各级环保部门将声环境质量改善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业务办理、审核等各个环节中严格声环境准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设立噪声污染防治章节,建设项目环评要明确改善声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严格项目环境噪声“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不得投入运行。
3.2 加强重点源监管,健全污染源管理制度
督促各级环保部门对于本辖区内确定的交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工业等领域的重点噪声排放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实施噪声污染期限治理,确保实现重点噪声污染源排放达标。同时,要将乡村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
3.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噪声污染防治认识
广泛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突出解决城乡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加大噪声违法的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多方面、多途径的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勇,滕春芝.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防治对策[J].广东科技,2009(07).
-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前景
- 下一篇:宏观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