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培训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培训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培训方式

篇1

[关键词] 循证理念;职业防护;手术室护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51-02

循证护理亦称实证护理,其根本目的即结合临床实践为患者提高最优的护理服务。手术室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场所,其工作节奏相对较快[1]。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伴有或多或少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有害物质,这就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手术室作为临床实习生较多的一个科室,绝大部分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3]。本研究将对本院所接收的107例手术室护生在采用循证理念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实习的107例手术室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98例,男性9例,年龄19~24岁,平均(20.36±3.81)岁。其中,中专护士12例,大专护士74例,大本护士21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以及教育背景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所有研究对象在实习前均未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

1.2 方法

1.2.1 确定循证问题 手术室的代教老师在对护生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传授时,必须做好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以此来提高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以及防护知识。在对护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来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为护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她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防护的相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本研究中,可以对其提出下列循证问题:(1)手术室护生所面临的具体职业危害有哪些?(2)手术室护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防护现状?(3)怎样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

1.2.2 筛选证据,评价文献 通过对各类数据库中所存在的与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有关的文献进行筛查。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知手术室护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伤害主要有环境因素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锐器刺伤等。目前手术室护生所面临的职业防护现状主要为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一些手术室护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相对较为陌生,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护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意外伤害。

1.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循证方案 (1)提升护生的自我防护水平以及防护意识:为了提升护生的自我防护水平以及防护意识,手术室的代教老师一定要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的专题讲座,对手术室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以及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以及职业安全教育。(2)强化技能培训,对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有研究资料表明,导致手术室护生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因此,手术室的代教老师在对她们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导师演示以及护生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以便于降低他们出现职业伤害的概率。

1.3 评价方法

对本研究的107例手术室护生的自我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培训后,所有护士在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如锐器刺伤处理、传递锐器、血渍处理、眼内溅入体液处理、手套的脱戴、操作前后的卫生、七步洗手法、防护器具的使用、锐器、针头处理、以及掰安瓿方法等几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工作性质与普通病房不同,护生初到手术室实习时,面对各种各样手术器械,陌生的工作环境,以及高新仪器设备等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甚至恐惧心理,加之护士自身掌握的相关职业防护知识不足,所以极易出现意外损伤,如切割安瓿损害,传递刀、剪、针、等锐器时发生刺伤等[4]。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通过防护教育可以使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下降41.5%[5-6]。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做好自身职业防护,同时也要注重护生职业防护培训,进而达到全面提升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以及防护知识、防护能力的目的,为确保护生能够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自觉做好自我保护、为协助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7]。

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护生在初到手术室时,由于对手术室的机械设备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很容易发生职业伤害的情况。通过利用循证理论来对手术室护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使得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意识得以提高[8]。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舒翠君. 循证理念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24-225.

[2] 单雪梅,王伟,程瑛,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08,29(8):664-665.

[3] 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9,23(11):1009-1010.

[4] 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 循证护理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7-48.

[5] 郭逸群.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1):47-48.

[6] 王海燕,胡艳,赵君健. 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7] 李勤,田迎春,刘淑香. 循证理念在乙型肝炎职业防护调查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63-1564.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4-02

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产房助产士队伍,对助产士助产内容实施了细致规划,但是由于各项教育资源限制、设备器械限制等,许多助产士都无法实现完善的助产护理培训,无法达到当前护理要求,对产妇实施全方面安全防范。如何提升助产士助产知识,改善人员各项助产认识,提升人员助产工作效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本文就上述助产士护理要求,对产房新上岗的人员培训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4年6月在产房新上岗的助产士16名,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3岁。

1.2 方法

1.2.1 基础培训

基础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阶段、强化训练阶段、临床培养阶段三方面。培训人员依照各项内容状况及医院设置对上述三阶段的时间进行确定,分别指定为1周、7周、4个月。本部分培训时主要以培养助产士临床工作能力及掌握助产流程原则为基础,以提升助产士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为目的,确保助产士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完成助产目标。

(1)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需要从医院文化、医院产房设置、护理职业规划及制度、操作技能、职业防护等方面着手,确保助产士形成以产妇为中心的助产护理意识,提升自身助产基础理论知识[2]。

(2)临床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中要对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能进行提升,积极沟通,形成良好关系。助产士要对实训计划表进行全方位分析,量化完成各项实训任务,提升助产护理效果。

(3)临床能力培养

培养中主要经过门诊、手术室、新生儿科、母婴同室、产房五部分科室,由培训人员对新上岗助产士进行科室工作流程教育,实施操作教育、基础技能提升,改善助产士工作能力。

1.2.2 强化培训

(1)心理强化

培训人员要对新上岗助产士进行助产工作讲解,对助产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项心理问题及时解答,要确保助产士能够以产妇为中心,像家属一样给予产妇亲人般的关爱。与此同时,培训人员还要对新上岗助产士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强化,让助产士能够理解助产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辱骂,理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感受。

(2)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培训的重点。培训人员要对阴道检查、阴道接产、会阴缝合、人工剥离胎盘、心肺复苏等进行全面教育,对新上岗助产士实施模拟训练。对出现的模拟失败要深刻反思,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吸取各项经验教育。

1.3 考核标准

本次考核的过程中分为助产理论考核及助产操作两部分。助产理论主要涉及产妇助产的理论知识及安全防范知识两方面内容。理论成绩高于80分以上、操作成绩在90分以上为达标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主要通过SPSS13.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 X±s对定量资料进行表示,使用t对组间差异进行对比。当两组数据P

2结果

本次护理培训及安全防范教育后,助产士护理质量明显提升(P

3讨论

产房是医院的高危科室,助产士作为产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环境的改善,产妇对助产士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本质上的转变,已经不再是单纯需求助产辅导,还需需要心里方面、助产教育、助产技术、设备准备、手术配合等多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构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产房环境。助产士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突发状况进行全方面处理,及时控制各项不良症状,最大限度提升产妇分娩质量。新上岗助产士由于没有实际助产经验,缺乏产房应变能力,非常容易造成产妇分娩事故发生。因此,医院要对上述人员实施全方位教育,要确保助产士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基础理论知识及助产操作技能,保证人员能够在助产的过程中对产妇意外状况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理,改善产妇分娩效益[3]。

篇3

关键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重地,急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如心脏骤停、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脑疝等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护士还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较高的素质,应急能力强、敏捷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和过硬操作技能。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心里素质差,导致在工作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显得不自信,心理紧张,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加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培训对象

急诊科5年以下的注册护士。

2 培训方式

2.1成立培训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下设1名专业组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5名和急诊主治医师1名担任培训老师,培训小组负责培训前后考核,培训期间督促检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2.2培训方法 利用晨会、交接班、业务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提高理论知识,将急救技能融合于业务学习、查房和考核中,培训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灵活应用[1]。

3 培训内容

3.1理论培训 包括集中讲座培训和临床工作中的培训。内容包括每周定时学习,内容包括心肺脑复苏、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急救护理记录、洗胃法、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急救护理学》[2]和《急危重症护理学》[3]抢救预案和程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提问式学习等;每次学习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不得缺席,让低年资护士带着问题学习,仔细查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急救护理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

3.2.1心理素质培养 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这要求护士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还具有强韧的耐受力和较好的自控力,不能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哪怕患者辱骂自己都应忍让、宽容和理解患者,不与患者争吵,可采取冷处理[4]。

3.2.2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思维 护士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从重到轻的判断思维过程;判断的技巧:"急"当先,看、闻、问、摸、测同步到位。在个体护理中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作出合理判断,为患者抢救获得宝贵时间,避免意外发生[1]。

3.2.3 抢救器材和抢救药品的应用与管理 要求低年资护士参与急诊科"抢救车"管理,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师进行传、帮、带。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定数量和品种、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清点,增强急救意识,要求低年资护士掌握每一种急救药品的位置、剂量、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各种抢救设备、器材的使用、保养、消毒与登记记录,护理部不定时抽查,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达100%[5]。

3.2.4病情观察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但病情观察不应限于对生命体征或相关体征的观察,应将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睡眠情况、思维特点甚至家庭背景以及用药后的疗效观察等,都包括在观察范围内。然而对病情观察尤其是对病情发展有一定预见的思考后的病情观察,的确是整个抢救治疗过程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生活护理思维的含义。

3.2.5加强急救护理记录,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急救记录要及时、准确,护士长和专业组长要定时抽查各种护理记录并进行指导。

3.3急救技能培训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可根据教学计划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由高年资护师示范抢救技能,再有低年资护士操作,由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纠正分析,然后低年资护士自己训练,相互纠正,再考核;第2阶段由护士与急诊科主治医师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小组分工,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实施抢救,护士根据自己的角色执行自己的抢救项目[6]。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有: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呼吸道的阶梯化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医护的有机配合等。

4 考核

4.1综合能力考核 按照《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2010心肺复苏指南概要》[7]制定考核标准,培训小组考核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技能。即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医护的有机配合以及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及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4.2问卷调查 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发放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医生、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满意率达95%以上。

5 效果

5.1培训前后考核平均成绩比较表(表1)[6]

通过对表1的分析,表明低年资护士从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方面以及综合能力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5.2培训前后工作平均效率值比较表(表2)[6]

通过对表2中的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提高急救技能,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探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个人急救能力培训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1,8(4):171.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洪珍香,林玉珍,等.急诊科新护士培训[J].医学信息,2011,24(6):377.

[5]邓辉,李晓霞,等.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11,23:93.

篇4

传统的护理技术培训模式的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沉闷,无法充分的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自主性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我院在采用多媒体延伸护理技术培训过程中,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了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上,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多媒体延伸护理技术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和教学过程中,增强护理人员的参与感,从护理队伍中选择培训教师,有效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一方面提高了培训课程的质量,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2]。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不定期的抽查,从而有效的提高每一名参与多媒体延伸护理技术培训活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我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操作流程标准化

传统的护理技术培训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将重点放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在实行多媒体延伸的方法进行护理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改进了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使之更加科学性和标准化,经过优化的操作流程更能够适应现代护理行业的需求,加深了临床教学的程度,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身心的伤痛,将护理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

3讨论

3.1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延伸的培训方法相比传统的培训方法相比,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更加的多元化,培训教师可以利用影像、音频、图文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护理专业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护理人员的眼前,更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更加系统和直观、同时多媒体延伸的培训方式能够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教学和培训氛围,让护理人员更能够主动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科技,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3]。

3.2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篇5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及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培训需求情况。方法: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发放培训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725份。结果:老年病房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比例是91.40%。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较大的是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解决工作疑难问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最受认可的培训方式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培训压力最大的是担心各种工作检查。结论:老年病护理学科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病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加强培训更好适应人口老龄的护理服务需求。

关键词 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01

截至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776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化问题会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根据调查,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其中,昆明市人口为6 432 21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 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 231人,占8.37%,说明云南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而目前我省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起步晚,观念落后,院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不适合,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临床教学尚未建立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岗人员亟需加强老年专科护理专业培训。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省发展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思路及对策;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使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完整、系统地学习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尽快培养老年护理亟需人才;研究和分析现行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根据研究成果来指导我省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规划,并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老年病房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人力资源和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首先与被调查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对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理解与配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处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以及是否参加培训、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或希望带来的影响)、培训方式、培训压力来源等5个关于培训的内容。发放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调查的对象自我独立完成,调查者不做诱导等不利调查目的实现的处理,回收时间为1周。

1.2.2评分标准(1)对所有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根据Likert 3级评分法进行赋值,其中4分为非常需要,2分为需要,0分为不需要。(2)培训对自身影响的认知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小”到“非常大”分别赋值1~4分。(3)对培训方式重要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到5分,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5级,重要性逐渐增强。(4)对培训压力来源的评价,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设置分值和对应级别分别为: 1分=极小部分,3分=部分,5分=大部分。

1.3统计学处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效问卷的筛查,并统一编码,所有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45份,其中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97.32%(725/745)。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42±8.53)岁。平均工作年限(10.69±9.34)年。中专占43.50%,大专占31.8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24.70%。护士占152名,护师298名,主管护师274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龄结构小于1年82名,1~3年153名,4~6年92名,7~9年116名,10~20年174名,20年以上108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时间小于1年107名,1~3年203名,4~6年39名,7~9年146名,10~20年160名,20年以上70名。

2.2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调查对象中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占91.40%,一般8.40%,没必要0.20%。具体见表1。

3讨论

3.1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不足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现行体制下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各临床科室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能力,自学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院校老年专科护理教育又存在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我国人口老龄问题的日趋严重,急需一批合格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目前我国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从2010年起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本科生,两年来在招生、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2]。因此,集中老年护理专科现有资源,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建立规范的老年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组织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体系,是解决医院临床一线培训急需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关键。

3.2专科护士在临床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91.40%的调查者认可老年专业护士的培训,并认为培训是有必要的,也是愿意接受的,此结论与李婧[3]研究结论一致。根据推测,2025年老龄化在中国的程度将近20%,到2050年可达25.50%,这种老龄化快速提高所带来社会管理问题将日益突出。要更好地解决此矛盾,需进一步增加老年人专科护理的供给,满足此需求,上述情况说明,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较多的护士认为培训能够对自身带来有益影响表2调查显示,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能力对护士的影响最大,而后是对工作疑难问题及老年人护理的专科技能的影响均比较大。常规护理往往会根据自我的经验来对老年人护理进行评价,主观性比较强,而专科护理则是一个系统的、制度式的评估体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首先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最后反馈和修正,不断提升监督和强化作用[4]。实现自我价值、组织和管理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晋升和发展也是临床上专科护士迫切需要,且可以通过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来加强。

通过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老年患者有关问题是有权利进行指导和提出护嘱,且能够让责任医师和护士一起完成护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强了专业护士与医师等团队的沟通作用,增强专科护士的责任心,更能够实现医师对专科护士的期望和认可程度,为专科护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5-6]。

老年专科护理对福利和工资待遇的影响,护士认为影响力最低。主要是与我国现行的专科护理发展的背景有关,作为起步阶段,专科护士的概念认知程度很低,而培训准入资格、工作岗位设置、工作体系、资格认证标准均无统一的概念和认知[7]。对于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重新改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需要护理管理者转变观念,将专科护理的专业技能全面发挥,让专科护理人员得到相应的待遇和职业发展,包括在工资待遇和福利等方面,内外部全面展现专科护士的价值。

3.4培训方式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授课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护士培训作为护理人员有关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而实践中,以上3种方式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中多媒体教学和示范练习是常见和最容易操作的培训手段之一。不同职称的护士认为培训对自身影响上也有差异。科研和创新能力培训以及护理工作难题的解决培训,是护师及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认为比较重要的培训内容,据此,实践中可以考虑和规划重点针对他们培训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科研和创新能力。护士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难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提高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管理者需要有所侧重点,针对需求进行培训。

3.5关注与缓解学员压力来源,提高培训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压力最重要来源于日常工作检查,其次是考试和论文答辩。现实工作中,护理日常工作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检查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压力,是当前背景下,对护理人员乃至从事医学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许多人员面临着没有做过科研工作,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因此,压力比较大。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压力排解措施,首先,针对日常检查,严格要求,更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其次针对科研等有关需求和压力,进一步落实针对性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和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老年专科护理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专科护理发展和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要贴近临床和学科需求,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19.

[2]胡燕,王燕.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78-79.

[3]李婧.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1):33-36.

[4]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 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2010,45(5):454-456.

[5]石英,杨磊,吕明慧.老年病房护士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4,28(4):242-245.

[6]李华,黄惠根,黄碟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08-610.

[7]顾桐语,宋红玲,陈志红,等. 南通市老年护理院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4,28(34):112-113.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新入院的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即:常规培训方式(对照组)、护理程序介入方式(观察组),对比教学结果。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两组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方式,将本组培训人员带入科室,由负责带教护士带教;观察组护士采用护理程序介入方式进行培训,实习期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操作成绩。1.2.1训前摸底。在培训之前对护士现已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护理操作等内容进行考核,了解护士现有的护理水平、专业等级,理论与操作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借助笔试、观察、自我陈述、问卷调查、科室反馈等方式对以上情况进行详细了解[1]。1.2.2个性化培训内容。将摸底情况做以分析总结,充分了解各个护士的培训重点。大部分刚刚进入本院的护士面临着两个困境,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和临床经验较少。这是由于学生生涯期间学校对于手术操作知识的教授不足,临床操作机会较少造成的[2]。另普外科学的内容繁多,科室内病种多样,这些客观因素也增加了新护士对培训内容吸收消化的难度、对操作技能掌握难度。根据以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护理操作要求、护理操作技能、介入性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素养、病例填写等。1.2.3个性化培训计划。根据个性化的培训内容相关负责人制定出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这些培训有:主题培训、带教老师实践带教、主题讲座、考核人员确定、考核内容、时间、方式的确定等。1.2.4手术知识培训。(1)参考资料的整理汇编。编写几本具有使用价值、较权威性的加入知识培训参考书[3],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在查阅专业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编写。以此作为科室带教教师的带教教材,作为培训期护士的必备资料。(2)主题讲座学习。周期性组织培训护士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讲座活动,讲座结束后可向主讲人提问,也可互相讨论。通过参加讲座活动,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广度,另一方面加深了护士对介入知识的理解程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3)病例讨论。首先由带教组长采集、展示具有特色的相关病例,之后一起探讨出合适的诊疗措施[4],再由带教教师指出诊疗措施中尚存在问题,继续深入讨论。病例讨论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学习方法,是学习与考核并存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再一次巩固已掌握的相关基础、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也培养了护士的思辨能力。(4)教学查房。开展教学查房相关的工作。首先要培养护士的基本素养,提醒培训护士要遵守医疗保护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5]。其次是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下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治疗措施、护理措施;饮食方案在食管癌支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等。通过实际的教学查房,可以引导培训护士将理论用于实践之中。1.2.5护理病例的书写。(1)制作病例参考模板。依据权威规定制作病例参考模板,供培训护士教学使用,一方面能够形象地展示病例的规格[6]、标准,为护士的培训学习提供参考可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2)采用专人负责制。由对病例书写熟练掌握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简历的规范书写,按时检查,总结共性错误和特性错误,统一纠正[7]。(3)监督制。相关工作人员对病例的质量进行检查,对重点情况的相关护理记录进行抽查[8],对重点问题护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如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充分保证病例的质量。1.3指标观察成绩评估: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两项,成绩更高者,培训效果更好。

2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7.65±8.98)分,平均实践操作成绩为(92.03±6.72)分;对照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67.46±11.67)分,平均实践操作成绩为(81.55±11.14)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有资料证明,针对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培训效率,改善培训效果。将护理程序引入到护士培训环节是培训的新型模式,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提高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护理程序式培训,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都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培训过后的自我满足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将护理程序应用到普外科护士培训过程中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提高培训质量,可以延续使用。

参考文献

[1]梁俊丽.护理程序在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465-2466.

[2]赵俐红,陈义,兰斌,等.放射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培养方法探护理标准前研究论著在临床儿科中,静脉输液是最主要的一种给药途径,是对患儿疾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是临床护理操作中非常重要的讨[J].华西医学,2016,31(3):579-581.

[3]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等.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487-489.

[4]葛宝兰,常娜,杨海娥.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17-19.

[5]徐园,焦静,曹晶,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培训课程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87-1090.

[6]胡卓卓,廖小萍,谢娟.护士培训模式转变对提高优质护理内涵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45-547.

[7]李玉琴,谢素音.两种培训方法对新毕业护士培训效果的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7):65-66.

篇7

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就会开始参加工作,就会开始到正式的护理工作中,那么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灾害护理技能才能够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灾害护理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灾害护理水平。

2灾害护理教育的培训内容

在我国,灾害发生的地区不同,发生的原因和类型也不同,那么在开展灾害救护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灾害类型,可能需要开展的灾害护理工作也不同,因此必须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形成独立的教育培训内容,从而做好各类灾难发生时的护理工作。结合我国已经在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进行研究,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第一,灾害护理论的形成,对于灾害护理、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等进行概述;第二,制定完善的灾害护理应对计划,做好灾害发生时的物资储备、救护等工作,做好正确的应对计划;第三,紧急的救护技术,包括一些紧急的现场救治技术、包扎技术等;第四,灾害心里护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护理过程,对于灾害发生了的人群来说,有时候心理的创伤比外在的身体创伤更难以一致,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必要的心里护理技巧、沟通技能等;第五,特殊人群的护理,对于灾害发生时,老弱病残孕的护理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第六,公共卫生干预,在灾害发生后,对于流行病学监控及其相关的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都一定要做好;第七,灾害护理管理,在灾害发生时,一定要做好整个现场的护理控制管理,鼻祖紧急救护组织管理、医疗救治管理等;第八,灾害统计管理,对于灾难发生以后的灾情病况的统计,灾难损失以及补偿计划的统计等,以上这些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灾难发生后开展不同的救护工作,因此针对不同的灾害情况需要进行不同的灾害护理培训内容。

3灾害护理教育的培训方式

3.1灾害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根据培养对象和培养内容,从而开展不同方式的培训方式,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培训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护理培训体系,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做好灾害护理。

3.2情景模拟灾害救护演练:在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灾害类型、护士以及伤病人员的扮演,从而形成具有完善的系统管理的救护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和救护能力,从而加强我国灾害护理。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化;临床护理;处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受到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手术室全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缺点[1-2]。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度,就必须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本研究将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实行专科化培训前后的手术室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普通护理人员5名,25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2培训方法

1.2.1准备阶段根据医院的手术科室,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4大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手术,选择护理骨干作为组长,然后有护理组长与护士长共同来对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在对护理组长进行选拔时,可以采用自己报名、岗位竞争、投票、考核等方法来对其进行筛选。每位护理组长都必须进行年终考评,合格者继续留任,否则就必须另行选择。

1.2.2实施阶段各组组长必须根据组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专科手术配合指南以及培训计划,其内容主要包含了手术配合注意事项、流程、指引等,将其编撰成册,方便护理人员学习、阅读。一般情况下,每周必须进行2次学习,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视情况而定,对学习的时间进行灵活调整。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培训教材的形式主要有PPT版本,文本教材、文字教材以及专题课件等。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各个层级将其均匀分配到每组的护理人员中,由于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轮换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最好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对于新人,在培训过程中,最好采用阶梯式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培训,而对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则采用专业培训模式来进行培训。在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专科组长来对组内的器械安装、放置、拆洗进行全面讲授,并告知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放置、注意事项以及仪器使用等情况。通过考评,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人员可以进行复杂仪器使用以及复杂手术配合的培训。在对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先让其复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对其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情况进行适当的纠正,强化对大手术、复杂手术才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宣教。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学习水平进行考核,并给予适当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以此来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以及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1.3持续改进各护理小组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学习讨论,找出组内工作以及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探讨,然后对其进行更正或强化培训学习,以此来改善小组护理的质量。护理组长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与护士长、手术医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医生对组员的评价及其需求,最好相应的反馈工作,协调好医护以及科室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护理质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计量资料均用±来进行表示,并用t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化培训前,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得分为(88.17±3.09)分,操作考试得分为(89.13±3.71)分,仪器使用得分为(83.01±1.71)分,医师满意度得分为(85.23±2.59)分。经过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得分为(90.23±1.56)分,操作考试得分为(93.42±1.69)分,仪器使用得分为(94.01±1.59)分,医师满意度得分为(91.23±1.29)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手术室配合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小结

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以及管理时,一定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让每位护理人员均主动参与到手术室护理培训过程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医院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专科化轮转手术配合已经成为了其主要趋势,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培训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因此,在对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管理时,可以对手术室专科化轮转手术配合的培训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慧燕.手术室专科化护理分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332-333.

[2]张静,孙绍琼,肖筠,等.手术室专科分组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40-41.

篇9

关键词:实习护士;培训;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1-01

1前言

护理人才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必备人才,其需求量不断增加。据全国人才供求情况统计,近十年来护理人才需求位列各类医疗卫生事业人才需求之首。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受到挑战。为此,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医院(行业)合作办学,让学生参与实习,是现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各个医院也积极顺应市场需求,为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了许多实习岗位。但长期以来,各医院还固守着传统的培训方式,部分老员工对实习护士培训的理解常有偏差。因此,分析实习护士培训方式的不足与完善势在必行。

2当前实习护士培训的问题

2.1培训理念落后,目的不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到医院实习,是她们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医院负责培训实习护士的老员工对“培训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进行过清晰界定。有人认为,培训旨在让实习护士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打好基础,而这样则会让实习护士认为自己的实习单位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实际的专业技术性指导。有人认为培训只需学一些理念和思维方式,对知识的应用也少有强调。以上种种对培训目的的理解,势必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

2.2培训方式枯燥:许多负责培训的老员工对实习护士只是以讲授理论为主,疏于亲自带她们参与实践,更不会分析研究我国护理行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培训过程中,老员工往往家长作风严重,动辄以管理者的姿态“管理”实习护士,甚至将实习护士当成了替自己工作的“下手”。

2.3部分老员工知识技能不足:从目前参与培训的老员工的水平来看,其相关知识有的仍因袭了陈旧的东西,跟不上新时期的需要。做常见的表现有:思想的更新、创新不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所学的知识落后于时代,如现行的护理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

2.4忽视了实习护士的情感因素:许多培训仅仅是单纯的讲述,这种枯燥的方式很难让实习护士提气学习情趣,加之社会上对护理专业有一定的负面评价,给许多实习护士造成了消极影响。怎样能够准确的了解实习护士的情感特点,选取尽可能适合大多数人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

3实习护士培训方式的完善策略

3.1明确实习护士的培训理念:明确实习护士实习医院、学校教师、实习医院负责培训的老员工管理职责,制订管理工作规范,修订实习护士临床实习管理机制,完善临床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加强对临床实习护士的管理,注重对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确保实习效果。医院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倡导以实际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法,突出技能考核。

3.2加强对带队老员工的能力培养:对实习护士进行技能培训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灌输与普及,主要依靠带队老员工进行。要达到培训的良好效果,老员工必须具备强大的感召力、儒雅的风度、扎实的技能及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手段。因此,可选派护理教师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鼓励老员工通过自学或自考等途径获取相关职称、学历;同时,加强老员工的临床护理实践教授能力。

3.3改进培训方法:除有限的实际操作外,可激发实习护士对医疗护理行业具体问题的关注,鼓励他们借助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涉猎与专业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培训应有利于发挥实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要激发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自学法。通过实际操作使知识活学活用。需要注意的是,培训不仅要教会实习护士工作技能,也要通过培训教会他们相关的法律常识,这样会有力地促进广大护士增长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的护理事业发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及护士自身的利益。

3.4注重日常生活中与实习护士的交流沟通:老员工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护理行业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实习护士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度。在培训中,实习护士们的水平和爱好差异较大,想要使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工作技能,老员工就必须挖掘日常生活照交流沟通的作用,对她们施以积极的情感因素影响。如带队老员工可以在日常培训外设置一定研习,在他们各自根据自己水平和爱好来自主安排,老员工适当的参与指导、交流,拉近与实习护士的距离,这样既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更会使实习护士“亲其师而好其道”,继而对护理专业产生兴趣、产生信心。

4结语

医院要做好实习护士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注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培训模式,合理的根据实习护士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培训的效果,观察分析期间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就目前的实习护士培训的实施情况来看,要不断完善培训模式,扭转僵化陈旧的培训方式,促进实习护士培训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护士培训时应用医院常规培训法来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观察组则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士8项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除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沟通协作能力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专业操作、临床分析应变等能力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急诊科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训方式大都较为陈旧,而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特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

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英莉,黄静雅,邱丽娜等.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