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仅以此文稿体会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所在:(此文为我区新课改教师教学设计汇编的序言)
今年九月,连山区作为省级实验区开始了全面的新课改实验工作。全体实验教师们积极学习课改新理念,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努力将对新课程的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全区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期末我们在基层单位推荐的300余篇教学设计中精选了43篇,编辑成《教海拾贝》,以求让我们共同思索,共同倾听这来自课改最前线的声音。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地领悟教学理念。与以往的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从着眼点看,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关注的是“学”, 探究的是“以学定教” ,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 其次,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无形中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地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再次,从关注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而教学设计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设计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设计又能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总之,教师努力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让学生有兴趣,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新课标的精神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这43篇教学设计将以区别于“传统备课”的新姿态展现在大家而前,这里渗透着教师的辛勤劳动,也记载着他们的思索与奋进。愿各位教师能从中取长补短,虚心借鉴,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投身课改实验,为全区小学的课改工作添砖加瓦,这也正是我们编辑此卷的初衷。
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
二00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2
本文描写了一年中我国传统的节日。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不同的习俗活动。儿歌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配有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识记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知道传统节日不仅带来了快乐,更传递着亲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知道传统节日不仅带来了快乐,更传递着亲情。
2.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音频、生字板贴
1.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教师)
2.多媒体课件:《传统节日》 (教师)
3.熟读课文,预习生字,搜集传统节日习俗。(学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观看《传统节日歌谣》,学生拍手跟唱。
(二)揭题,板书题目,识记“传统”二字。
(三)课件出示所有二类字,学生自读一遍圈生字。
(四)随文识字。
1.“宵”:宝盖+肖=宵(加一加)——形声字
2.“巷”:港—三点水=巷(减一减)——三坊七巷图片
3.“祭”:甲骨文字形演变——字源识记
4.“舟”:甲骨文字形演变——字源识记
5.“艾”:——艾草图片
6.“赏”、“堂”——下面分别是土和贝——(比一比)
7.“郎”-“朗”(换一换)
8.“饼”:食字旁+并=饼(形声字)
(五)全班齐读二类字及词语。
二、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读,圈出传统节日名称
三、思考: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
根据学生回答:(一)了解春节习俗:贴窗花、放鞭炮、贴对联等。
(二)元宵节习俗:看花灯、吃汤圆、猜灯谜
(三)清明节习俗:扫墓、踏青
(四)端午节习俗:吃粽子、划龙舟、洒雄黄酒、挂艾叶
(五)七夕节习俗:乞巧、吃油饭
(六)中秋节习俗:吃月饼、赏月
(七)重阳节习俗:赏菊、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
(八)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四、传统节日按顺序排列
五、全班结合图片、顺序尝试背诵
六、男女读、同桌合作读、拍手读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作业:(一)背诵课文。
(二)生字书写
(三)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篇3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教学;比较
随着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范围越来越广泛,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交流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业得到繁荣发展,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欧美艺术思想浪潮的冲击,素描教育再次迎来全新的挑战。素描教育不再只是专业画家、创造人员的培养,更侧重于专业能力强、艺术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现代设计学科的兴起,西方新颖的设计素描思想理念的引进与融入,需要有建立有效的课程训练与之匹配。以传统素描教学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是传统素描变现形式、观察方法的继承发展,同时也具有开创性。设计素描更加侧重于创造、启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设计需求更加贴近,这也是现代素描的价值核心。
1 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关联
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机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创新思维性的产物。素描教学是给予传统的素描教学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教学的作用下,具象表现手法和意象表现相互结合,通过设计原理的运用,对物体进行创新性地描绘,将艺术新概念充分展示出来。设计素描教学在表现形式、观察方法上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的选择性继承,更是传统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2 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2.1 教学目的的差异
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对对象造型能力的准确再现,以客观物体具有较大的形体、明暗、结构、比例、体积、质感以及空间等特性为基础,如实地将物象客观地表达出来,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脑、手、眼协调一致,侧重于理性、严谨、客观的思维培养。学生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描绘,对物体的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关系、体积起伏、明暗关系、量感、质感以及空间的虚实等进行反复推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体本身的真实再现上,侧重于掌握素描的技巧,度感受以及灵感问题涉及过少。所以学生素描的思维性、创造性被忽略。因此传统素描教学只是造型再现技巧的一种训练,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历程中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不像传统描绘教学那样以设计造型为目的,而是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能够将想象中各式各样的物体形象化,并且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过系列的艺术处理与修改,在理解的情形下,进行创造性描绘。设计描述教学的主要意旨在于对学生在形体的认识、组织构造以及创想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去构思、去空想。引导学生在观察分解的过程中,抛开传统抽象的明暗透视方法,而是将物体经过简单重组,并将新的理解思维倾注进来,而后利用平面展现出来。设计素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主观方式对物象进行破坏及重组,使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对物体功能与形态重新进行认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表达事物、看待物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
2.2 教学物象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绘图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有景物、石膏像、几何石膏、人体像等。表现与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对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注重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传统素描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设计素描教学中,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比如,废弃物、铁桶、破碎的器皿、手套,也可是人物、植物、动物等等。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改变不同的观察方式,去洞察物体所具有的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力。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
培养学生宏观的审视自然物体的眼光;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自然光影的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形态内部结构的分析,对结构、造型对于设计上的启发给予关注。比如通过西红柿、洋葱、白菜等剖面观察,对呈现的自然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对物体进行由外到内的形态进行研究,对单元形态、被放大的微观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宏观景象,启发学生对于新形态的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渴望与创造力。
2.3 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针对物体描绘教学时,设计描绘与传统描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模特、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的画面提供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学生对于画面的美感色调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观察方法上设计素描教学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由传统的“让我看”转变成“我要看”。通过观察、思考到最终的表现物体造型进行设计。观察的另一个手段则是测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将观察、测量以及推理进行结合,在观察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透视原理,与只重视肉眼直观感觉的传统素描观察大有不同。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物体进行随意拆装、解析、变体,进行物体的再创造。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推测能力,长期作业量大大减少,默写速写的作业量增多;只提供物体功能,让学生进行“凭空”设计,或者只给出在功能上相反物体让学生进行反向设计等等,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挖掘题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对设计的全过程有着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思想意识。
3 结语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带动了素描形式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素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以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对设计素描教学及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素描教学既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素描的规律与要求,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既要在“扬长”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素描的继承,又要与设计素描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康凯.试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异同与结合[J].美术大观,2014(3):146.
[2] 潘恺.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6).
篇4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由于中国设计师大多受西方视觉文化的影响,容易忽视对本土传统图形的合理运用。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艺术设计和中国传统图形相结合的艺术价值,论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传统图形的可行性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图形 艺术设计教学 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中国的设计经历了跳跃式的发展,给中国设计界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并逐渐与世界潮流接轨。但当前中国的设计充斥着西方视觉文化的影响,忽视了本土化的图形符号。中国传统图形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将传统图形与现代艺术设计完美结合,使学生的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图形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精神的设计人才,这不仅与当前的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也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回归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多照搬国外的一些课程设置,缺乏本民族的优势和特点,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以及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设计的艺术作品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性。因此要培养具有个性化和民族特色的设计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和民族文化,让学生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充实现代艺术设计的传统图形内容,表达艺术设计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让学生通过设计作品体现、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人文情怀。
二、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使用应用范例,激发学生对传统图形的兴趣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一直被人们所提倡,许多设计师逐渐将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联系,设计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中国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作品,陈幼坚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到设计当中,并且运用中国传统图形设计出的作品体现的却是现代图形设计的精髓。在设计界,陈幼坚的个人品牌设计标志被人们广泛称颂,并当作是设计界的经典。例如,在他的作品中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手,把设计引入了禅的意境当中。佛手中捻着一片树叶,将佛的智慧蕴含在这一动作当中,令人无限遐想(图1)。陈幼坚的设计作品将中外的文化进行恰当的融合,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到雅俗共赏的地步,让设计界为之惊叹。再比如香港设计师韩秉华设计的苏州印象海报,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冰裂纹与中国的汉字“川”进行结合,用冰裂纹图形的窗格以及三点构成了中国汉字“州”的形象,并重点突出苏州寒山寺匾牌中的“苏”字,将苏州印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图形的背景以波光和小舟为衬托,刻画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古典美,将人们带入到诗意般的苏州城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举这些运用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图形结合的典型案例,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艺术设计的欣赏,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体会中国传统图形的艺术美和形象美。在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艺术设计缺少热情和积极性,缺少对艺术美的欣赏和对设计作品的思考。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传统图形缺乏兴趣和审美,因此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搜集一些被人门所熟知的传统图片,让学生进行赏析和思考,找到设计的思路,从而加深对传统图形的印象,以便于在设计作品中更好地运用。
(二)让学生参与到传统图形的教学中来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传统图形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设计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艺术设计作品,深入挖掘这些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对中国传统图形应用的寓意和内涵,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大胆进行自我展示,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注重传统图形的“表现”
艺术设计课程中运用中国传统图形时要注重表现,这不是简单的挪用和复制,而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图形的文化内涵,并将时代的气息与中国传统图形相结合,设计出既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精神的作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图形的类型以及所包含的寓意。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字图形具有文化的寓意,如“寿”“万”等字寓意平安康健、生生不息。这些传统图形利用抽象的概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了解这些传统图形的文化寓意和内涵,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到艺术设计作品中。
结语
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还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传统图形的艺术内涵和深刻寓意,提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将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对传统图形中的元素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莉莉.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曹雨婕.中国民间传统图形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教资料,2010(25).
篇5
【关键词】当代艺术 传统 设计教学a
当今社会的鲜明特征是全球化和多元化,当代艺术的存在形式和内容与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其艺术创作手法、表达方式也时刻发生着变革与创新,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装置形式、新的媒介组合等形式表达不断超越人们的想象。
纵观工业设计专业,30%左右设置在艺术院校,近70%是设置在工科院校。这个专业综合性较强,融合了理工类学科和艺术类学科专业知识,相对于艺术院校的同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知识背景相对广泛。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看,艺术类的专业基础课有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视觉传达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及广告策划、中外美术简史等。可见,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具备交叉性和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设计形式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上,也表现在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上。此外,设计教育自然也不能脱离当代社会的背景,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开放的、灵活性的教育教学体系适应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但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时少,学生对艺术知识的吸收往往是“蜻蜓点水”,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扭转。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艺术课程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人们印象中的“美术”认识的层面,缺少艺术史层面,尤其忽略了对当代艺术中较为严肃、抽象的概念的认知和了解,学生没有机会充分理解当代艺术。这样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如不理解设计作品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内容和有价值的背景信息等弊端。
要想改变这些问题,教学研究与革新势在必行。
首先,教学内容上,艺术教育对单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应做出调整。以中外美术简史课为例,把庞大的艺术史内容囊括在24课时内,当代艺术只能一带而过,没有课时允许深入,不应按部就班地按传统编年或传统美术技法角度发展纵向分类而进行等量课时讲授,应加大对当代艺术按主题分类等进行深入讲解。
其次,要意识到“当代”并不是“传统”的对立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授。“意匠”的传承对设计者来说十分重要,更多的是对设计师人文气质的培养,是对传统精神的传承。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无论怎样变化,其耳濡目染的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根植于本土文化背景。因此,在设计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当代设计的变化体现为一种形式的变化,而形式的载体就是材质与工艺的运用,如视觉传达之包装设计,包装的形式感建立在对功能所需的材质上,以日本为例,其设计具体表现为,在形式的表达上,造型凸显现代感,表现为简约几何形造型,而在视觉表达上,则通过富有日本情趣的黑、红等多种颜色的搭配以及变形的海浪、樱花纹饰的加入彰显出日本特色,堪称设计的典范。由此可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不竭的设计源泉,因此在艺术课程体系上,应加大对传统艺术内容的注入,一要侧重传统绘画艺术,二是关注传统哲学、民间美术,这样才能使其比较不同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和精神,从更多重的视角探索传统与当代的关联,通过这些内容的摄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传统与现代的转译能力――意匠的传承,由内而外地延伸出新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其渗透到设计作品中去,化技艺为有意味的形式,更好地体现出作品所具有的文化性和时代感。
再次,在教学手段上,当代技术的发展映射到教学手段上表现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其生动直观的形式丰富着教学手段,但传统的实体教学模式,其优势不可替代,其根本是教师引导下的对知识的整合思路。形成以某一艺术主题为导向的相关课程的“模块化”体系是不错的形式。相关课程之间由于时间间隔过长,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知识以琐碎的片段式存在。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相关课程的交叉,一是注意先教授的课程与后续专业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避免重复和“跳跃”;二是将独立、分散的单科课程等零散的知识在内容上实现交叉融合,教师不单纯讲授单独的知识点,而是用全面、宏观性的脉络和思路帮助学生整理和形成“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知识体系与现代设计教学之间由于时间间隔关系而存在的断层和遗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同一模块化主题的导向下,通过相关课程的训练,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反复阐释,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设计思考的视角。
最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也应与当代艺术紧密相连。设计教学的评价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如何避免片面性,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当代艺术的创作机制、目标、思维方法是一种可以借鉴和修正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妨将独立课程的具体评价目标放在设计教学体系中进行,由单纯地注重技术表现评价转为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认知、设计思路,注重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设计的思考和反思的体现,使教学评价回归到设计本身,以此作为最终评价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相对更能使设计回到设计的本质,促进学生的思考,也避免学生的设计作品流于表面形式的弊端,这种开放的教学评价标准也符合当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融合、跨界的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艺术发展背景下,把对传统与当代艺术的认识融合运用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去,探索适用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教学水平,努力培养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具当代多元视角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切实可行的。
(注:本文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课题资助,项目编号:71R1410869)
参考文献:
篇6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教材必修3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只能模糊地认识自然界的这种"对话",这一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有待发现和深入研究。所以学好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就生态系统方面有关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展。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资料得出信息的能力;
(2)知识迁移,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2)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教学难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5.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法,讨论法。
6.课时安排
1课时
7.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手机短信铃声
提问:谁能描述一下手机短息传递的大概过程?
学生回答:手机编辑信息,发出信息,由信号中转站传送到接收者的手机上。
总结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信源产生信息信道传输信息信宿接收信息
讲述: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板书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展示幻灯片展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实例
7.1 蜜蜂利用舞蹈传递信息的图片
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与这幅图片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蜜蜂在找到蜜源后,可以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圆圈舞表明蜜源较近,大约在距蜂箱百米以内;摆尾舞的意思是,蜜源在百米之外的远处,究竟距离多远与摆尾的速度有关。
7.2 雌性蛾类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介绍:雌性蛾类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性个体前来。
课外知识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若干女人去闻一群男人穿了一周的数件T恤。结果,绝大部分女人都选择了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衣服,觉得"很好闻"。
7.3 短日照植物开花
介绍:信息传递不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比如,植物有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当植物感受到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后就开始开花,这里,自然界就通过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向植物传递了季节变化的信息。
问题: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例子?
提示: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或者平时各种书籍报刊中了解的知识中回顾。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发言。
引导: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如何对这许许多多的信息传递的事例进行归类?
学生思考,发言。
引导:根据传递信息的载体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阅读教材P105-P106,完成表格
信息类型信息载体来源
判断信息属于哪种类型,关键看传递信息的载体的性质。
知识应用:鸟类鸣叫;孔雀开屏;蓟的刺;植物开花;
青蛙冬眠;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
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属于行为信息的有:
分析资料:请分析书P106-107的资料,思考:
(1)通过资料1和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通过资料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通过资料4和下面资料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补充资料5:
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根据资料5,分析信息传递的特点
双向传导
小结: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巩固练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知识迁移: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
学生自由发言
能力训练: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探讨、相互评价。
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 传统文化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03
1 引言
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地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设计师的思想。通过对设计人员的教育、启发,不断挖掘设计者内心深入的潜能。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帮助设计者们对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行探索,拓宽学生在社会及自然科方面的知识面。工业设计是主要的设计课程,因此对工业设计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2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工业设计教育,目前该学科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总体来看仍然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尽管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规模在世界上比较大,但是工业设计的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许多工科院校聘请的设计教授主要来自于艺术类和工程类,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本着“艺术+技术”的模式,因而设置了若干艺术类和工程类课程。这些课程间存在衔接上的不连贯,并且教师与教师之间也缺乏交流,这就导致了课程之间的机械叠加,虽然开设了许多课程但是课程之间没有一定的衔接仍然是各自为政。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教育趋向功利化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工业设计学校共有400多家。但是事实上这些学校无论在师资还是设备上都比较落后,办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跟风性质。甚至有些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根据自己的办学实力而盲目扩招,导致学生在学校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2.2 设计教育忽视了人文关怀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有些院校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附和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在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培养,所以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目光短浅,在工作中只会单纯的工作,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
2.3 设计教育缺乏感情内涵
目前,我国设计人员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是一个工具或器物,过多关注产品的实用性,缺乏对产品所承载的感情内容进行分析。在设计中不关注通过产品可以获得的情绪体验,不重视特定的感情需要。总之,工业设计教学在教育中缺乏德育教育和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往往只对学生的成品感兴趣。
3 国外传统文化理念教育的模式分析
工业设计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因而文化积淀已经深深融入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设计风格。德国一个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曾经说过:“在我们的设计中不允许出现任何装饰性的成分,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应该有理论基础。”英国的工业设计中融入了严谨、沉稳和多功能的特性,到处充满了古典和人文关怀。而法国则融入了浪漫风格;美国将国人渴望自由的心情和无比的幽默感融入了工业设计中。
4 工业设计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传统性同时也具有现代性。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是一个民族得以蔓延和持续的重要支柱。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积累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工业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精神,使设计者的艺术学习与民族感情融为一体。
5 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措施分析
5.1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工业设计要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任务,平面设计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我国的工业设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创造和更新。平面设计教学一定要将传统的文化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创造出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设计作品。目前,我国所秉承的设计理念就是在对现代设计理念应用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丰富和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来,从而让设计教学更加具有内涵和意义。
5.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进行创新
当前我国的平面设计市场需求正在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完善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上,改变当前落后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向市场,善于发现社会对平面设计的真正需求,逐渐减少单纯的理论灌输,使学生能够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播作出贡献。创造产品的主要思路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兴趣,开阔视野,鼓励学生的思维不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策划能力。
5.3 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至今仍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平面设计。进行平面教学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对单一的外在形式的进行发扬,而且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充分理解,使学生从历史、地理、民族等不同的方面进行独立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图案设计上,以领悟到设计的艺术精髓。
6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工业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工业设计在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进行创新,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宝荣.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设计教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3,(6).
[2]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3-01
英语课堂中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初教英语的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而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创新语言活动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激情。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描述和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基本类型、目标、原因、内容、情景、教学媒介、学生的组织安排、活动步骤、时间安排、语言、老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认知过程、难易程度、矫正环节以及评论。
首先,任何一位英语老师都必须准确地知道活动规范化的命名,例如,听写,在英语中为“dictation”。其次,了解使用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情景。此外,还要考虑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熟悉活动的具体步骤或程序。再次,活动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语言。教师在活动中的指令语,学生在活动前、中、后的交际语以及活动中需要练习的目标语言。在这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下,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完成活动的准确率和流利程度以及在活动中练习有效句子的数量。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活动的进行是一种认知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完成任务,例如总结、对比、对照、分类等。设计活动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很重要。大多数语言学家建议活动的设计须依据教学原则,难易程度在学生目前能够操作的范围之内,这样学生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顺利进入下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给予纠正,例如词汇的选择、语音语调等。
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转变
大家已经非常熟知传统的教学活动,有些老师也许在考虑如何使传统的教学活动转变以适应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方式。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教学反应。我们塑造、再塑造资料、活动和课程以适应教学大纲或课程目标提出的问题。正如园艺工作者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幅度改变我们的素材或者微调我们的材料来强化我们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以及教学目的。英语课堂涉及的传统的活动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角色扮演、检查家庭作业、识记、展示等。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提前预习单词和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单词,自己查字典学习。第一,改变步骤和认知过程。让学生分别以读者和文中主人公某个朋友的身份阅读文章两遍。当学生以新的视角阅读的时候,他们在既定的关系中对主人公进行评论。第二,改变教学材料和认知过程。教师首先准备二十到三十个与课文相关也与学生个人经历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和问题,一旦理解就可以自由选择划掉不想回答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相互问问题,练习口语。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更生动地展现自己。为了增加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转换,可以改变话题和步骤。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人际关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生成一个故事情节,讨论可能发生的对话,讨论在对话中用到的语言、内容等,学生分角色表演,最后,学生脱离扮演的角色,讨论如何解决对话中遇到的问题。
(三)检查家庭作业。为了防止学生思想抛锚,改变传统的按照学号提问的方式。老师可以随机提问一个学生,学生回答完毕后,由他来随机提问下一个学生。为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检查,教师也可以分配学生分组讨论决定正确答案。
(四)识记。改变传统记单词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完新的语言知识后,老师按照人数和水平进行分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新学习的语言知识点,老师以小组提问,最后以平均分给各小组成员。一旦学生完全理解这种测试系统,每组都会努力记忆争取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
(五)展示。为了吸引大家都参与进来,可以改变展示步骤和教师角色。每个学生分别在空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传递纸张,每个同学轮流在传到的纸上写下想问的问题。学生拿回自己的纸张,根据问题做展示。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问。教师给予评论和打分,或者问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英语课堂活动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教师可以稍微调整或完全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团队规模、教学目标和任务或教学大纲。作为引路人和协助者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和启发,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服装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5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教育观和时尚观的全球同步化。因此中国服装教育将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国内服装教育界作出了诸多尝试。如:1、营造国际化服装教育环境,开展学术交流聘请国际化教师。2、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3、服装教育的定位更准确,强调自身特色。4、加大教学的科技含量,以新的内容和方法来适应社会发展,以产业科技提升教学科技含量。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我们坚持根植于民族文化背景,弘扬传承传统文明的精髓。加之高起点,抓住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机遇,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服装的整体优势及岭南独特的人文背景为支撑。共同探求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新型培养模式,以我院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设计教学之优势,注重艺术创新思维的开发,形成了“有设计思想、有艺术素养、有专业技术”的教学理念。
一、以立体的课程链理念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首先,改革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偏重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研究方法的掌握。其次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主导者。以此为中心重新整合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点将分散的专业主干课程由单科独进的结构改为立体的课程链“链式”结构,并增设多门相关科目或课程以拓宽研究领域,优化教学内容,并以此为核心课程,同时开设双语教学。所谓立体的课程链链式结构是指紧紧围绕主题、有针对性的集相关学科与多门课程为一体,使各知识点形成相互链接,互相渗透,相互促动的关系。而课程链“链式”结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机重组,这种灵活性有利于促进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突破了历来既定的课程设置“规则”和“秩序”,实现了相关领域多种学科的融汇、交叉与综合。
二、以主题——设计工作室教学为主导、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方式,必然带来新的思路和产生新的思考。这大大激发了我们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尝试把主题教学方式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和推动学生围绕“主题”进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自由组合为若干小组。主题教学是基于实际的“问题”教学法,注重过程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主题都是不同的问题,而主题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因此,主题是动态的,没有固定模式,必须根据特定的需求重新拟定,由此,形成了“灵活性,针对性,应用性”强的主题确立方式。核心课程由于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的特点而必然体现为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团队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于研究式的学习、促使教师设置“情景”以不断提问及组织学生讨论、答辩、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推动学生学习,并以“设计工作室”形式为主导开展教学。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自然转换。由此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自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
三、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以适应行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职业化教育,注重培养具有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如英国累斯特工艺学院和赫特斯费尔特工艺学院,采用“三明治”式教学,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再去工厂实习一年,然后回到学校读一年后毕业。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课程设置,除大量的服装设计、结构工艺课外,还安排一定的广告宣传、陈列设计、服装编辑、市场营销课程,让学生从中培养自身的能力。我国的服装专业是从工艺美术起步的。重视绘画基础,而专业知识较薄弱,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均较单一,学生进入社会后磨合期较长。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新行业不断涌现。人才的流动性更大,新的职业岗位及其技能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缩短学校教学与服装企业要求之间的距离,满足服装行业对多类型、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我们针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系统分析、研究了不同规格人才岗位群的能力结构,找准人才定位,从而确定教学的内容和层次,用职业化要求强化实践能力,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综上所述,梳理国际服装教育的历史脉络,总结我国服装教育的经验教训,吸纳国内外服装教育的先进经验,发掘中国服装文化精髓,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装教育模式。改革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各种问题,尚需要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去解决,因而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
篇10
一、赣傩传统图案在地域文化中的体现
在《江西南丰傩文化论析》一文中,提出南丰傩“以传统面具为载体,饰以装饰图案,融合了雕塑、宗教、民俗、彩绘、舞蹈等多文化形式,是艺术工作者研究古傩舞的‘活化石’”。以傩面具图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傩文化“从视觉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理想与审美趣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追求”。由此可见,赣傩传统图案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
赣傩传统图案以富有地域面貌的独特形式折射出各地人们在审美趣味、艺术观点、生活理念、思维习惯的个体差异性。也恰是艺术最独特的生命力,地域文化最珍贵的佐证。尤其是赣傩面具所传达出的彪悍之美、凶猛之美、力量之美等美感体验扩展了传统图案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另外赣傩始终保持着以传统图案为一切活动核心这一载体,丰富了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引入赣傩传统图案的重要性
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青少年的视野,而赣傩传统图案的意义需给予有效地引导并引发大众的重视。将赣傩传统图案中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简单朴素的人文伦理传递给青少年群体,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这同样肩负着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在这个基础上,在高校中引入赣傩图案对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及推动傩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是各大院校办学特色及服务社会的突出表现
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西方设计教育思想也影响着国内高校。但实际上并不是国外大学的办学模式都可以直接照抄,应从本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建设自身特色。而其中引入地方传统文化就是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最好的实证,以赣傩传统图案为例。并遵循市场规律,做出调整。艺术设计的发展终将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建立适合本土省情和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小到包装设计课程更是如此。包装设计是应用型学科,虽然具有明确的实践要求,但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导性,尤其理论支持和创新是整个学科发展的需要。
2.赣傩图案充实包装设计教学内容,对课程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包装设计课程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掌握包装设计系统技法并基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上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包装设计课程设置中,应设置较多的中国传统图案――赣傩传统图案的学习。通过大量的分析及临摹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技能目的,才能将赣傩传统图案活学活用。
但只是一味机械地要求学生临摹,并不能使他们对赣傩图案有真正地认识并灵活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因此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与赣傩图案进行有机结合至关重要。赣傩传统图案虽然来源于民间,但其对比与调和、对立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设计原则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相契合,对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通过对赣傩图案的学习与理解能够锻炼学生在特定的包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案的提炼、应用和把握能力。
3.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赣傩文化是艺术设计人才人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商品包装的设计,日益要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持。试想包装设计师普遍热衷西方文化并对本土文化嗤之以鼻,一味崇洋,就很难了解本土市场规律和消费者心理、适应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显而易见所设计出来的商品包装因生命力短暂就难畅销。在为商品做包装设计时就必须掌握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设计出个性独特的商品包装,而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加强设计师民族意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包装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理应把民族文化与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包装设计教学当中,分析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再结合当代包装设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现代包装设计缺少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以赣傩图案为代表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中国传统图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此缺憾,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创作灵感,有利于高水平的设计师的培养。因此,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尤其是赣傩图案的包装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人才人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赣傩传统图案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在包装设计教学理念上渗透赣傩文化特色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可以将赣傩文化的地域特色尤其是赣傩图案的特点着重讲解,这是特色商品包装的珍贵生命力。赣傩传统图案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且是中国古代戏剧脸谱艺术形式之一,是积淀着人类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文化符号。图案体现的是传统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美学符号,并融合“对称均衡”、“浓墨重彩”、“形简意繁”等美学原则。可提炼出元素将其应用在产品包装的色彩构成、图形创意、包装材料的等应用。
2.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因地制宜进行系列包装设计
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入地域文化的同时还可针对同品牌商品进行系列包装设计以提升视觉影响力。根据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消费水平设计出不同规格、尺寸、类型的包装以达到个性化需求。同时还可以为赣傩文化相关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包装和礼品包装,并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3.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具有赣傩文化特色的包装工艺和材料
在教学中介绍赣傩文化色材料和独特工艺,通过对赣傩图案特色产品包装进行优化设计,如传统的竹木材料和纯手工绘画技巧的使用既可以有效促进赣傩图案特色产品推广,又有利于赣傩文化宣传。巧妙地运用适宜的地域特色材料和工艺,能更好地展示包装设计。
4.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在引入传统文化教学环节的同时不能着眼于教室授课范围,应把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势必需要与现代市场接轨,将范围扩大到企业间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各设计环节的协调能力,加强课程实践实训环节的建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和深入企业,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同时企业要发展,应增加与高校的合作,把学校作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将企业和高校两个学习场所结合起来,能够系统地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赣傩传统图案融入包装设计教学,在教学中灌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需要。将赣傩传统图案应用于包装设计教学,能引起学生对中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图案、民风民俗的特别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意识。并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现代设计语言和形式,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设计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包装,达到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倩 江璐.传统赣傩面具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3(05).
[2]李健 李帆.赣傩的历史文化及审美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04).
[3]李霞.傩面具的美学审视――以湘西傩面具为例[D].吉首大学,2012(06).
[4]郑丛筠.探析赣傩文化在江西高校的普及现象[J].黄河之声,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