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064-02
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活动是基于文化意识、认知心理以及语言基础而开展的。通过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多以西方文化为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语写作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功能。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英语写作教学,通过组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活动、文化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在写作中更多地思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英语学习过程中自身文化元素的缺失。积极比较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融合中外文化的精髓,可以使写作教学更具有教育意义。
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命题指导策略
写作是个体以语言为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与认知的过程。认知语言学将这一点概括为“心生而言立”。语言与与文化互为部分与载体,语言作为符号反映了人们的文化认知,文化元素通过人们的言语行为被赋予意义[1]。由于我国外语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媒介,学生的写作命题又大多是围绕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的,学生的写作内容在文化上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西方文化的思维定式,这样的写作就会使语言失去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价值,造成传统文化失语症。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写作主题可以指导学生对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如以下写作命题可以促使学生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整理相关资料,逐步深入地理解某一传统文化概念:
A Mid-autumn Festival gathering in my home一次中秋团圆
A Chinese book I’ve read for more than once我反复阅读的中国书籍
Why Yaoming is so popular among Chinese youngsters?为什么中国年青人喜欢姚明?
Do you still like dumplings?你还喜欢饺子吗?
The marriage ceremony in China中国的婚礼
What do I expect while travelling in China?在中国旅游我期望看到什么?
这些命题涉及节日、文学、体育、饮食、礼仪以及旅游等文化概念,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对某一传统文化概念进行思考。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图式,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ta)指的是个体将以往的文化生活体验经过整理形成一种“知识模块”,并将之存储于大脑之中[2]。文化知识模块包括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民俗、习俗、、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它们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语言表达,并在语言表达中留下痕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命题激活了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图式。比如,A Mid-autumn Festival gathering in my home能够勾起学生对在家乡过中秋节时的情境回忆,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探索传统节日的渊源,进而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传统文化为写作主题的写作命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国文化上来,而学生的成长经历正是以传统文化为氛围,这样,学生的英语写作会更加生动和深刻。
二、以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写作谋篇点拨策略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内容为中心,对某一文化主题进行认知,这种认知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反复性。正是这种主观性和反复性对个体的交互能力和表达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3]。文化适应(cultural assimilation)是文化与语言学习运用中的一种心理倾向,文化活动对这种心理倾向有着深刻的作用。当学生经历了太多的西方文化活动,如过情人节、圣诞节,吃西餐,穿用进口物件,就会在写作中产生倾向西方的文化心理。如果在写作的准备阶段帮助学生谋篇布局时,组织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则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例如,当以What do I expect while travelling in China?为题准备写作时,可以在班级举办一次中国山水图片展览;或者让学生在网上下载图片,让学生欣赏屏幕中美丽的祖国山河,并让展示图片的学生介绍他所展示的图片内容。学生在欣赏图片、听取介绍时,会有意识地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活动,学生在写作时会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会结合自身的旅游经历,指出中国旅游文化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再如,在以A Spring Festival gathering in my home为题时,可以让学生赏析与春节相关的古诗。与春节相关的古诗词很多,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获得许多与春节相关的知识、习俗,使其成为写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点拨,我们会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理解能力会得到较大提高,在写作中表达对这些文化内涵的理解的欲望也得到加强,学生在谋篇布局时会更有层次感。
三、以文化讨论为途径的成文修改引路策略
英语写作过程是文化思考、文化过滤、文化提炼的过程。文化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文化时由此及彼。心理学家舒曼(J.Schumann)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认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努力追求自身与目的语社会与心理的结合,这种结合越紧密,语言学习就会变得越容易;如果学习者不能融入目的语的文化,那么语言学习就会变得很困难。这说明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王国维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用之用”的概念,认为“功用”应该是一种“大用”,也就是说英语的学习应该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精神的获得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组织一些文化讨论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要只是放在目的语文化上,而要将外来文化与自身传统文化相融合,以独特的视角理解某一文化主题。以文化讨论为途径的成文修改能够引导学生以英语习作为平台,培养文化认知、文化分析、文化批判、文化认同、文化创造的能力。学生在文化讨论过程中可以吸收各种文化理念。对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写作内容,扩大写作维度,而且还可以最大范围地吸取文化营养,提高人文精神。笔者以On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谈宿舍生活的和谐)为题,指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环境出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价值观,从所收到的上百篇文章中,挑选出近十篇文章,将其写作者的主要文化观点列在黑板上:
When harmony is lost.the dormitory is hell.宿舍失去和谐就成了地狱。
More communication,less problems.多多交流,少有麻烦。
Harmony is based on honesty.和谐基于诚实。
When an annoying situation arises, we have to tolerate each other and co-exist.如果有不快,大家就要容忍,以求共存。
We should learn to share with each other.我们要学会分享。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某一观点阐述自己的思想。这时候,笔者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竭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尽可能以正确、优美的英语语言表达出中国文化中互相谦让、相互尊重、善于奉献、崇尚道德的人文思想。有些学生尝试用中国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谚语、诗歌或名人名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We are still brothers after problems are resolved;we obliterate unpleasant past with a smile when we meet.(“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学生在用英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时,有时会显得能力不足,但文化讨论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在文化讨论过程对文化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向学生指出某学生作文的优点与缺点,学生对照自己原来所写的文章,重新进行文化反思,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润饰语言,重新修改文章,使文章增色。文化讨论后修改的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写作层次更加清楚,语言表达也更加自然。
四、以中西方文化比较为手段的写作点评激励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世界文化,同时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滋养。以中西方文化比较为手段的写作点评可以激励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点评方式可以采用课堂点评的方式,这样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的思维。如某一学生在以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为题写作时,首先提出了Determination determines Success.(决心决定成功)的观点。然而在论证观点段中,举例比较单一。教师在点评文章时可以运用中西方文化中的相关事例激励学生深化写作。比如一些英语谚语Success belongs to the persevering.Genius is nothing but labor and diligence.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等,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人文思想的思考;同时在点评中运用一些具有相似意义的中国谚语,可以让学生融合中西方人文思想,使论据更加充分。教师激励性的点评会鼓励学生举出更多中西方相关的事例。在点评Does money mean every thing?一文时,可以利用中西方存在的金钱观上的差异了激励学生寻求更多的事例来论证观点。以中西方文化比较为手段的写作点评扩大了学生文化思维的范畴,也学会了提炼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先进的英语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涉猎世界文化的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理念,积极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利用英语语言作为世界最大的文化载体这一优势,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元素,丰富文化意识,提高文化分析的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某一文化的观念,体会其文化的实质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见解。
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英语写作教学并不是在写作教学中排斥西方文化。英语的学习目的不仅是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也是宣传与强化自身的传统文化。写作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地唤起个体对文化的感悟、想象和思考。然而就像文化不能凭空产生一样,个体的文化思维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客观的学习环境影响个体的文化心理。当一种语言消亡时,作为此语言的最主要的载物的文化也就无法生存[4]。语言进化论者从生物学角度观察和理解语言灭亡现象,认为语言与文化也存在着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生存法则,语言与文化的衰亡与语言本身的生命力有关[5]。英语学习者应该肩负起传播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英语教学也应该肩负起培养中国文化传承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George Yul.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Tribble C.Writing[M].Oxford:OUP,1996.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宗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而在一些学校的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注重字句的积累,轻视文本的人文感悟与文化积淀。如对古文语言文字现象分析“精雕细刻”,字字落实,归纳梳理,知识传授明显,但对文本的文化蕴含则“轻描淡写”,反复强化的也就是字词句的特殊用法,对应考试的方法演练,缺乏文化引领下的品味感悟,学生自然无法品出文章的精彩和深邃,得不到熏陶感染。因此,语文教育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文化意识、文化人格和文化实践力。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与进行文化教育的语文课程,如何发挥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立人的作用,尤其值得面对心智逐步成熟、有一点理性思维、有一定分析能力的高中生的语文教师去深思与实践。正是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并探索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二、在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及实施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掘文本的文化内蕴,形成传统文化渗透的自觉高中古诗文选文中有恣肆、纵横捭阖的秦汉篇章,有情韵飘逸、恢宏豪迈的盛唐文墨,还有情深遒劲、鞭辟入里的宋代风骨,也不乏张扬个性与尽表世俗的元明清佳作,文脉清晰。经典文本所形成的学术文化体系是庞大的,思想是精深的,凝聚的是先辈们的生活经验和民族特有的睿智与情趣,渗透着先辈们的人生心路历程和生命意识。教师们应广泛学习,认真钻研,发掘文本的文化内蕴,形成传统文化渗透的自觉。中国古称“华夏”“华”指“章服之美”“夏”指“礼仪之大”。可以把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分为以“章服”为代表的“形而下文化”和以“礼仪”为代表的“形而上文化”两类。形而下文化,指的是有具体可见外形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雕塑、服装、饰品、用具、手工工艺等器物,也包括必须依托器物或外在活动而存在的节日风俗、人际交往、农业商业经济模式等民族行为习惯。而形而上文化,则是指宗教(儒、释、道等)、哲学、艺术(诗文、音乐、绘画)、价值观等以精神活动为依托的思想成果以及可能需要器物支持,但也可以独立渗透在人们内心中的礼仪、术数、意象象征等民族心理习惯。教学时以此为依托有意识地随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去品味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挖掘文本中孝亲敬长、珍视生命、敢于担当等优良品德。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渗透的自觉,学生也就没有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发展就会被架空。2.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随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在教材阅读教学中,以文本的语言、结构与思路分析为切入口,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在思路;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在意蕴的感悟,从而获得对文本深层内涵的理解与感受。例如,在教学《六一居士》时,可以从文化视野中来设计文言文教学课堂,定位在知其文晓其情,懂其人悟其志。教学环节紧扣文本,由文本到文人再到探究感受人文文化。(1)知其文(文章):感受主客问答的形式,体会课文的数字之妙,在文中找出“六五四三二一”各代表什么,并用六个数字串联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兴趣,进而理解作者一心归隐的情志。(2)懂其人(文人):从三贬三号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3)悟其志(文化):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最后实践延伸,布置学生为自己的取一个字号。在随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入手,认识作者的情感及情感表现手法,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引导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体会作品深邃或清新或豁达的情怀,以及流淌在文本中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和丰富强烈的人生意识。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丰富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内容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传统节日意识日渐淡化,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危险,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校本课程材料“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源流及其诗词鉴赏”,在高一年级每周三的发展性课程中开课,结合课堂的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古代文人在民族节日中的悲喜忧愁情怀和人生思考,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拓展其文化视野。4.开展活动,注重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和审美体验。(1)认识理解汉文字的造字法,了解字的结构意义,正确认读和书写。开展认字大赛,既认读汉字,也认知汉字构成,对阅读、理解古诗词有帮助。(2)文化常识理解与记忆比赛。将了解趣味与高考备考结合,紧扣文本(文言传记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3)古诗词创作大赛。让学生在古诗词艺术技巧鉴赏中,进行传统审美情趣和传统伦理取向(诚、孝、义、忠等)教育,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三、结束语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实践传统文化教学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是如何以潜在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教与学的心理,影响师生的互动交流、社会交际、学习思维以及待人接物等?面对世界文化浪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形成长久性的策略?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古诗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和优势,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体味民族意识、民族精神,体味特定历史时期特有的思想,学会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关注社会改革与进步。同时,教师只有唤醒传统文化魅力,赋予其现代化之魂,才能让新形势下的语文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D].湖南师范大学,1996.
[4]陈弦章.语文教育文化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73-01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我国的民族组成除了有汉族之外,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在发展中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还有一些民族文化遗产和相应的资源。少数民族体育是以现代体育为基础,在少数民族特有的环境、观念中逐渐形成,具有很强的民族气息和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民族之间的交集也是越来越广泛,在@种环境下如何将民族体育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民族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保护民族传统教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知识的传播、推广,还能够培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
(二)发展终身的体育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是来自民间并广泛的应用到广大民众中,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都相对比较简单,练习者在体育项目中身体的负荷相对较小,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高校教育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
(三)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弘扬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项目的学习以此更好的渗透体育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
(四)有助于课程教学改革
很多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依然没有自主锻炼的习惯,学生在发展中也没有具有这样的意识,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高校体育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也没有比较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体育放米啊你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原则分析
(一)因地制宜
高校体育教学的最好形式就是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重点项目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更好的学习民族特色文化,通过体育项目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拓展,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则,要能够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教学,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安全性则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由容易到繁琐进行教学,在体育项目的练习中也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对体育项目难度的不断加大,让学生不断提升技术的准确性,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能够注重安全性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此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体育动作。
(三)创新性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要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中,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学习到相关体育项目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相关文化知识。
(四)综合性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有具有一定的默契,以便更好的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以便让学生使得团队精神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体育项目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项目的完成是要通过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力量,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寓教于乐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相应体育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项目的练习中,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材的完善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般是依靠教材进行教学,为了更好的推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首先要能够不断完善教材内容,教体局要能够联合一些专家学者进行高效体育教材的编写,在教材编写中要注重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提高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的推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的教学,也是的增加其影响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例有所提升,此外,还要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对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拓展,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的教学中,以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更新教学模式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要能够结合课程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武术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武术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武术派别等。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在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四)丰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中要不断丰富其教学内容,通过将现代化以及规范性的体育项目纳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例如可以将武术、舞龙等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发展特点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设,除了要进行一些体育场所的建设之外,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通过教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更加喜欢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知识的传播、推广,还能够培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则,要能够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教学,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能够注重安全性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此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体育动作。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中,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要能够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例有所提升。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中,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原则及策略研究――基于文化传承语境[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133-134.
篇4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式;策略
教师普遍认为作文教学难以指导,难以训练,是深感头痛的难题。教师常常疲于指导,但效果不佳。就目前现状看,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或许是一条出路。
一、变闭门造车为观察实践
写作文时,许多学生只知道凭空编造,闭门造车,致使作文写得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写“我的亲人”为题的作文时,有的学生不知写谁好,有的学生对有印象的人虽熟悉却认为没什么值得写的东西。甚至,通篇没有语言描写,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细节描写,没有凸显人物个性,把笔下的亲人写成了“木头”。可见,学生对接触过而认识不清的人与事,难以表达得具体明白。鲁迅先生曾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也就是说,善于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先观察写作的对象的特点,然后加以点拨,充实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而且,平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实践中去,解放学生的双眼,让他们全面观察事物;解放学生的双耳,让他们倾听自然美妙的声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触摸万物。这样自然就培养了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他们下笔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变成篇习作为片段训练
再好的食品,如果单一不变,也会使人感到乏味,以至生厌。一成不变地进行成篇习作的训练,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成篇习作相对于片段训练来说,显得繁、难、呆板,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对学生多进行生动的片段描写训练。如学习了课文《祝福》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鲁迅是如何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并把这些外貌描写的片段挑出来,从片段写作的目标和要求角度,细致剖析其写法,指导学生模仿这些片段,进行相应的片段写作。又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后,要求学生思考:假设于勒是串通船长而装穷来试探菲利普夫妇,在于勒走后要回信来讲这些事,那这封信该如何写呢?(这样训练了学生写信的能力)又假设在船上见到于勒是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富翁时,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又会是什么反应呢?(这样训练了学生改写作文的能力)如此,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化整为零,一练一得,当堂交流、修改,学生兴致自然很高
三、变循规蹈矩为勤于习作
“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文贵于精,精在于练。”作文只有多写常练, 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受教材限制,仅局限在规定的六七篇作文上,而不越雷池半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外,还应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各写所爱。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作文本、一本周记本、一本日记本。可以同时出几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爱写的题目,也可以只提出作文范围和要求,由学生自拟题目作文。或是写一件趣事、一处自然风光,也可以写对某种现象的看法。哪怕仅是一段文字、几句话也可以。这样没有约束他们的写作范围、写作字数,也不限制他们写作的空间,可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此,长期下来,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锻炼了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熟练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5
鹤山咏春拳,结合人体的运动规律、科学的力学,实战效果突出,其以柔制刚、刚柔并济的拳法与太极拳的意识十分相似,是一种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实用拳术;它是咏春拳一代宗师、鹤山古劳东便坊人梁赞先生在晚年回l后,将自己的一生研习及授徒所得经验总结归纳,将正身咏春拳改编为偏身咏春拳,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也是咏春拳的精髓。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就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针对职业教育整体环境和学校实际,找准切入点,确定发展方向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的青少年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尤其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鹤山职中根据现时学生状况以及国内、国外的办学形势,决定以“创办特色学校,培育技能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特色才能铸品牌;加大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研究,学校最终将目标锁定于鹤山传统武术项目――“咏春拳”上,将蕴含民族精神的咏春拳引入校园,不仅可以让学生磨炼意志品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自强不息、狮子精神”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于2009年正式确立了“发展学生的咏春拳特长,着力打造咏春拳特色学校,努力开拓‘以武尚德、技武双馨’”的内涵发展之路。
二、生本教学,多项措施保障实施
为保证咏春拳特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采取多项措施。
(一)规范教学,将咏春拳与大课间相融合
为确保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本地咏春拳师傅及体育教研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自编了《咏春拳教材》,并依据该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开展生本教学模式,从而保证了学生的主动性及主导性。其中,高一年级内容为十二式套路,高二年级内容为选项和选修。此外,学校还保证每周至少一次以咏春拳为内容的大课间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大课间的内容,也促进了武术进校园的开展。
(二)加强师资与场地器材建设,注重与外部合作
1.学校为了保证咏春拳教学和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专门配备了专职咏春拳教师。而且,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对体育老师的进一步培养,以提高咏春拳专业技能,如采用外派老师到本地咏春拳武馆学习等方式。
2.设立咏春拳练习室,成立咏春拳社团,配置咏春拳木人桩等器材,以更好地营造咏春拳武术的文化氛围。且周一至周四每晚都开放咏春拳练习室,进行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业余咏春拳练习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热情。
3.组织专人编排咏春拳广播体操,并配置专门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每天早上全校学生统一做咏春拳广播体操,极大地丰富了咏春拳的文化氛围。
4.加强与本地武馆的联系合作,专门聘请本地知名咏春拳师傅来学校指导教学与训练,推进学校咏春拳武术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咏春拳教学质量。
三、建立有效率的评选激励机制
1.咏春拳社团每两周根据学生学习咏春拳的表现,评选出“咏春少年”奖章,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获得的奖章兑换加菜饭票。通过以上这种过程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同时亦可以增强学生体魄。
2.每学期开展一次咏春拳比赛,对优秀的班级颁发证书并在学校文明班级评选中给予加分,以促进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四、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咏春拳社团不断壮大,学校组建了校咏春拳队,并提供了校外各种表演活动的机会,如江门市两年一次的嘉年华活动、鹤山市慈善晚会、鹤山市庙会活动等,且先后受到鹤山当地市委领导的认可,其中队长何许俊同学更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另外,学校还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故居,与当地咏春青少年进行武艺切磋,交流心得,实地感受咏春拳文化。
篇6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深深打下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寄托了民族情感,是历代中华儿女对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追求,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融入了各个时期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通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具体展现民族特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运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丰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拓宽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运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散见于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较少,很少看见传统节日教育的身影。此外,近些年我国传统节日受到外国节日冲击较大,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这些外国的节日有喧宾夺主的趋势,致使传统节日被人们忽视,使传统节日没有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运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具体策略如下:
一、在课程设计中穿插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小学生接受传统节日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传统节日文化与课程融合在一起,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找准课程内容和传统节日的联系点和切入点,借助传统节日,营造节日氛围,让小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同,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得到精神的陶冶,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开设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专题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文化,传递着民族情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认同。例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愫。屈原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在祖国灭亡时,宁死不降,选择投身汨罗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蛟龙吃掉,相继向江中投放各种食物,后来投放的食物演化为粽子,还逐渐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这些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专门开设一个端午节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的来历、风俗等资料,活动开始后,教师组织学生就搜集的资料情况进行发言,使学生熟悉传统节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出传统节日的爱国精神内涵,引出教学主题。随后,组织学生就与专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要求学生就韩国将其“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韩端午节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就此事发表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渊源,还对文化保护问题有所感触。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学生受到了端午节文化内涵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教育
在传统节日期间,节庆主题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周而复始的传统节日里,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养料给予浇灌,让爱国主义的种子不断成长,枝繁叶茂,从而能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传统节日在一年中的循环往复,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例如,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也激励后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祀扫墓,忆苦思甜。教师给学生讲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为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重温战争年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传承先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而奋斗。
综上所述,在爱国主义课程中穿插传统节日教育,开设传统节日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传统节日的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有助于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⒖嘉南祝
[1]王艳.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文汇,2015.
篇7
一、课本内容中传统文化有效利用
在初中语文课本教材内容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料,例如常规的文言文、诗词歌赋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文学造诣的高峰,经典古文故事,传达了古老时代的文化印迹。这些传统文化的文字作品,经过了悠久历史的沉淀,深刻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让人们可以间接的对中国古文明做有效的了解,了解中国传统特色。无论是遣词造句的技能,还是古文明的了解程度上,通过相关文章的学习,学生都可以充分体会到其中的特点,甚至可以发挥自身能力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再创造。
大部分学生对于课本内容都较为排斥,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模式下导致的学生课业压力所致,因此学生无法调整到更为放松的状态去欣赏传统文化作品。这并不是传统文化作品的问题,是整个学习氛围所形成的阻碍。因此,在课本材料资源的利用上,教师要发挥创造能力,让学生尽可能的排除学业压力的干扰,静心地去欣赏传统文学作品所潜藏的魅力。
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文章所代表内容的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文章所描述人物、景色的特点,同时通过演绎作品的感染性,让学生更容易将情感融入作品的体验中,提升领悟能力。在诗词歌赋的欣赏中,可以配合传统民乐做背景音,或者通过网络优秀的朗诵选段进行文章内容的声情并茂展现,让文学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由于资源的局限性,往往没有相关作品的多媒体材料,因此更多地采用个人朗诵的方式,而这种朗诵方式由于个人口音偏差或者理解偏差,会导致无法发挥作品应有的魅力。而当下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将公认最优质的朗诵材料进行播放,一方面减少了课堂教学朗诵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作品朗诵出来的效果。甚至可以寻找具有个性化的朗诵表现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课本教材并不是呆板老旧的东西,通过新的形式演绎,可以散发出更多光彩。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需要立足课本,同时也可以配合多元化资源进行课本资源的升级转化。
二、信息化发展下的多元化传统文化资料利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课本有限的传统文化作品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带来的丰富信息,挑选更适合各班级、各学校、各地域情况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料。这种资料的选择可以出自热门话题,也可以是高等学府的推荐作品,更可以是本地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元素。而利用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可以进行话题讨论、演讲、作品赏析写作、情景演练等。传统文化并不代表呆板沉闷或者老旧,在新时代的利用中也可以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例如在2016年春晚上,就运用了大量的对联。对联就是传统文化有效传承至今的典型代表,可以通过对联的特点与创作来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运用上的能力。不要让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老旧不可用的,其实它离我们生活很近。甚至学生可以对经典对联的学习,再创作后运用到自家的对联制作。还有传统影视作品赏析,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对传统风俗或者典故的讲述来让学生做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下都有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经典选段让学生对于经典文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甚至从中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有效的、深入的阅读。无论学生是通过文学作品原始文字作品,还是现代流行的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只要学生阅览过就可以达到传统文化的知晓,进而达到传承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知识是老的,但是传承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与新颖的。面对着新一代的初中青少年,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高科技等丰富手段进行不断多样化的展示,充分的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传统文化学习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统文化的包装者,对于相同的文化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时代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包装,进而获得学生更高的认可度,让学生吸收到传统文化精髓。在传承的方式上不要拘泥于老旧形式,可以让传统文化保持原汁原味,也可以在时展的特色元素上进行升级改良,保留精髓,去其糟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篇8
关键词:德育教学;教学模式;解决策略
德育课教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起着育人的作用,但是在很多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原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大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为中职学校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和技能是中职学校蓬勃发展的关键。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弊病
(一)以教定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样教。教师的主角意识很浓厚,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以“本”为本
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好多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三)单一的教法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四)单一的学法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共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五)单一的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
(六)单一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学期末的考试,以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这种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创新科学考核办法,德育课是考核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的学科,如果仅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改变而不改变其考核办法,学生也会为追求“正确答案”和分数而死记硬背,那样就治标不治本。因此,可以考虑把学生发言表现、卷面考核、平日行为表现的量化考核综合评定成绩,而不是单一的对期末卷面成绩的评定,这对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并落实德育课的实效性是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许多学校也已经意识到德育课考试方法的弊端,但传统的教育考核模式根深蒂固,要想打破这一模式,寻求更好的评价标准,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病的解决策略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德育课早已成为中职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否能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呢?职业学校学生是分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较高,对德育课明显存在应付心理,只记住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临到考试背诵以应付考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较少,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失去了德育课原本的教育意义,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成了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到学生自身素质教育上。德育课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需要转变德育课的教学思路,加强德育课的实效性。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病和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提出了两种改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师:遵循启发诱导——操作练习—— 讲授总结的模式。
1.创设教育情境,积极讨论德育问题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育情境,所以主张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德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理论的一种教学法。它通过呈现典型教学案例来创设教育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该教育情境进行讨论,从而揭示出相关教育原理和规律,最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
2.组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传统的德育课堂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缺乏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深受抑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适当地改革德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不错选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主题。该主题既不能过于深奥、理论性太强,也不能过于随意、顺手拈来。最好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与时俱进的教育问题作为合作主题,并且这些主题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已经或者能够进行一定思考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自由地选取信息,拓宽教育视野,涵养教育意识,培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德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一套教学操作模式。布鲁姆认为,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个体通过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自然和历史所赋予人的给定性,扬弃其自身的现存状态,他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对个体而言,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不会独立思考、不会选择创造的人是不能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的。
德育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基础课程,同时学生德育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学生也应加强学习的能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德育课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芙蓉.让德育课焕发活力———对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6).
篇9
【关键词】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策略建议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rural population increasingly frequent flow, together with the family planning work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coming of the new century, the rural school-age population declines in trend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school building vacancy is serious, part of the school acquired removal and merger, lead to regional school space layout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paper TongChuanShi stamp-pad stamp-pad as an area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detailed study,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advice for your reference.
【 key words 】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dvice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铜川市印台区简介
印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带,是陕西交通“米”字格局中北通陕北、内蒙古,西北连接甘肃、宁夏的交通“咽喉”,是铜川市的中心区域,是陕西“一线两带”建设重要的能源、建材、铝业生产基地。
印台区现辖城关、三里洞2个街道办事处,陈炉、广阳、红土、金锁关、阿庄、王石凹6个镇,印台、高楼河2个乡和玉华社区服务中心,共106个行政村,23个社区(如图1)。总人口23.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57.98%,人口密度为3781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图1印台区行政区划图
二、印台区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育现状
近年来印台区农村生源明显减少,中小学校舍空置现象严重,很多学校陆续被撤并。截止到2011年5月,印台区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84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35所,教学点20个,乡镇中心幼儿园14所。在校生26848人,其中高中6968人,职中1295人,初中6483人,小学10466人,幼儿园1636人。教职工2033人,其中高中367人,职中59人,初中467人,小学871人,幼儿园269人。
2006-2011年印台区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撤并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38所,教学点增加12个。初中在校生减少3114人,小学生在校生减少2740人(见表1)。
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影响,根据此次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印台区学校布局呈现以下问题:
空间分布疏密不均,分布层次不清晰
市五中服务一马路,北至北关桥,南到水厂,二马路北至北关桥油库,南到新桥,覆盖人口3.1万人;泰山中学服务印台乡的西村、楼子村、前齐村、神武村、等15个行政村及顺金社区(南至北关油库,北到柳湾水厂的城镇居民),覆盖人口2万人;金锁中学、阿庄中学服务覆盖人口仅为1.3万人。
王石凹中小学服务王石凹矿矿区居民,王石凹街北社区、街南社区、西山社区、王石凹村、王石凹镇苟村、傲背村及炭庄塔村周家沟小组,覆盖人口1.5万;玉华第一中小学服务玉华社区服务中心背塔村的石头坡、南阳坡、水海子、东村4个村民小组及石头坡社区、新街社区的青龙山和自建2个居委,覆盖人口仅为0.6万人。
广阳镇中心小学服务广阳村、广阳街道和一五三厂社区,覆盖人口1.2万人。城关小学服务一马路新桥路以南,自来水公司以北地区的城镇居民,二马路305省道以南(除唐华小区、煤台及铝厂家属楼),原三里洞标兵楼以北的居民及城关村一、二、六组、河东村,覆盖人口0.8万人。而南塬小学服务王石凹镇炭庄塔村南塬组、郭家沟组,覆盖人口仅为400余人。
学校规模偏小,建设不配套
目前,印台区小学校均规模262人,其中100人以下的学校12所,占小学校数的36.36%;教学点校均规模17人,每个教学点平均学生数7.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均规模547人;初中校均规模740人,其中300人以下的学校2所,占初中学校数25%,400-500人学校4所,占初中学校数50%。部分校舍条件差,缺乏教学设备与生活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要求,未达到规模化和集约化办学的目标。
生源分配不合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城区转移,城区学生逐年增长,城市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印台区尤其是城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有校园占地面积小,生均校舍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差距较大,大班额现象严重,其中市五中、泰山中学生均用地面积分别为7.09、11.37,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5.01、6.54,师生比分别为1:19.64、1:16.76,平均班额分别为63、62人/班,学校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择校现象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调整印台区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内教育差距,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印台区学校布局调整的策略建议
根据“初中(含九年制学校)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自然村不再设置教学点”的布局原则,对印台区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以下方面的策略建议:
a.保留――尽可能保留建校历史长、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学校,重新设定办学规模,通过调整学校用地规模或保留原学校的用地,调整班级数及建筑规模等方式提高学校建设的建设标准,发挥其办学优势。
b.优化合并――对于周边无可扩征用地的学校,同时又与附近学校的施教区重合的学校,通过合并、兼并、联合办学等规划调整和资源重组的方式,扩张优质教育,带动新建和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使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c.迁址新建――此类学校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但用地紧张且学校周边无扩征用地,则可通过迁址新建使学校用地、生均用地等标准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d.撤消置换――此类学校其学生人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配备等均没有达标,且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或合适合并的学校,规划撤销或与其他用地及设施置换。
【参考文献】
篇10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英语教师素质结构、教学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教学策略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并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出两大教学策略,即兴趣教学策略和活动教学策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活动教学策略是兴趣教学策略的基础,兴趣教学策略是活动教学策略的目标。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兴趣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
1概念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芒给教学策略作了极为精确的定义: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的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由李芒教授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教学策略是一个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它具有具体明确的内容,它可提供给老师与同学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其次,教学策略不在仅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它摆脱了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再次,教师在进入课堂进行教学前需对教学策略进行筛选、确认、编排、确定,从而保证课堂的生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因此,教学策略具有提前预设的性质;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必不可少。
2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
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作为学生各项素质中的一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的高低。因此,就英语课堂教育而言,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研究英语教师该教什么,该如何去教,又该如何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学策略问题。可以说,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是英语教师教学的核心工作,因为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的质量。
3英语课堂教学的两大教学策略
目前,在许多中学,很多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突出,但其教学效果却比不上比他(她)们低的英语教师。同时,前者在与同学们的亲密度上也不及后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教学策略的运用差异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就这一热点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师有部分为中、老年教师,其英语水平较高,资历较深,在教师各项素质中无不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年龄的问题,致使他们对过于活跃的课堂模式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他们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现代的中学生拥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迫切地需要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来与其适应。学生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在初一1班就采取了活动教学策略,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英语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经过两次调查后,笔者总结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两大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即活动教学策略与兴趣教学策略。多动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整体方案;兴趣教学策略即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任务的总体实施方案。初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至关重要。英语学习情绪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持有的心理体验(《课程•教材•教法》,1999),对英语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愉悦的、轻松的情绪。英语活动教学策略的运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够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周边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使每位同学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使每位同学开口说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转变到积极态度上来。
3.1活动教学策略
上述实例同时也说明了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正好适合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能激起内在的潜力,发挥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能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迫。同时,英语教师能通过英语活动课,把握学生的这些情绪变化,让新的事物,新的新鲜,源源不断的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保持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活动教学策略在中学课堂内、外运用比较方便,开展活动课不需要特殊工具、器材,随堂即可进行,开展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如:开展英语游戏,英语演讲,英语知识竞猜,单词大接龙等。
3.2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早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从想学、爱学到乐学。在教学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爱学、乐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英语活动课研究》,1997)。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和原动力。兴趣教学策略运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正好迎合了初中生内心的需要,适应了初中生那种积极、活跃的个性,更满足了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教学策略的运用将赋予课堂以生动、活跃、愉快,既注重了学生在乐中学,又注意到学生在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终从乐学到爱学。笔者也曾在班级开展过一堂兴趣教育课,让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用英语写下来,并将其藏起来,由另一组跟英文提示找出这些宝贝,最后同学们在活跃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兴趣教学策略是一种不断刺激学生感观心理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整套教学方案,笔者在文中提到的活动教学策略正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形式,除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外,笔者还将向大家介绍几种激发兴趣,完成兴趣教学策略的方法。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谚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情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具有持久性。一旦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及其个人赋予一种亲情或友情,那么,他(她)将对这位老师所说、所讲的一切发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同时也激发了老师的激情,使其倾囊而授,最终走向师生互利。
4结论